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开题报告

《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开题报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有效结合

途径的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论文

一、课题的背景与课题的提出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正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当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教育系统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和关键环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十八大对这一问题进一步做出了战略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新形势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

自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来,我校领导及语文组老师就开始了认真学习和积极探索思考。

在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随着改革开放,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许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用方块汉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正面临断层的危险。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这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且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中国传统文化受西方文化冲击程度之烈为亘古未有。年轻一代正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我们培养了一批无根的孩子,如果一个人缺失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就不能明智地了解自己的过去和审视眼前的处境,就很有可能缺乏社会责任感。缘于此种现状,我校语文教研组一致认同:当前,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改变现状,要重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采用恰当的途径与策略,导引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以达到“古为今用、与时俱进”的目的。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人不断批判传统,导致国人漠视古典文化,到如今已直接威胁到民族文化的传续。从当前世界的教育趋势看,各国都很重视本民族经典,大家都清楚地意识到,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今天中国语文教育界出现的

“传统回归”的呼声日益高涨,国学热的升温,特别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重视,已经成为语文界有识之士的共识。每个学子应该从小受到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不仅是语文教师而是每个教育者都应该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一个人成长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效结合途径的研究》课题的提出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和共识之下产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语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在传统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学应融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之中。

二、课题的目标、价值

1.目标

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效结合途径的研究》课题的开展,探索初中语文教学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途径和方法,旨在提高初中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帮助学生通过一定途径的学习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养料,积淀文化素养,提高人文修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厚语文积累。

2.价值

(1)我校是2013年5月新建的一所初级中学,需要加大文化积淀的力度和深度。建校伊始,我们就已经开始了传统文化进校园传统文化积淀的众多工作:学校成立了古诗文诵读制度并已经贯彻落实,制作了“仁义礼信”校园墙,开辟了“道德讲堂”等。此项课题的研究,必将助推我校发展步伐,厚重我校文化氛围。2014年4月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称将据此适时调整课标,修订教材,并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这也是我们做为一所新成立初级中学准备此项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希望借此次课题研究能走出一条属

于我们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兼顾我校的初中语文教学和学生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熏陶下的健康成长。

(2)语文是最直接与传统文化打交道的学科,语文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强调了语文学科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方面的作用,提出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课程研究内容

1.课题研究内容

《纲要》中说:"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临摹名

家书法,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诵读古代诗词,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阅读浅易文言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知道中国历史的重要史实和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欣赏传统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作品,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参加传统礼仪和节庆活动,了解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尊重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珍视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优秀文明成果,培养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第一、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培养青少年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

第二、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风尚,培养青少年学生做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的中国人。

第三、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青少年学生做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

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通过有效途径科学、有序地开展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弘扬传统文化的任务。课题研究应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紧密结合民族精神纲要和生命科学纲要,把握好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以学生为本,确定研究的价值取向。具体内容如下:

(1)现状调查分析:通过问卷形式,了解初中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知晓情况,认同情况。

(2)探索初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旨在提高初中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帮助学生通过一定途径的学习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养料,学会欣赏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语言之美,领会作者的情感之美,积淀文化素养,提高文学修养;同时提高学生尊道贵德、律己修身、诚信如礼、天下为公、以义制利等方面的道德人文修养。

(3)在不同途径中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

①立足课堂,立足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充分运用课堂教学策略,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达到研究目的。

②将课内外资源整合起来,利用拓展课教学,较深入广泛地学习相关作品,解读民族文化典籍,品味祖国语言文字魅力,领会文化典籍的思想感情,学会学习,学会欣赏,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加以积累内化,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③结合国旗下的演讲、古诗文朗诵、校园广播、手抄报、黑板报和道德讲堂等集体活动,积极开发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悟、体会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养料的魅力。

④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研究性的学习形式达到语文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研究目的。

2.本课题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新建学校传统文化积淀的具体实施办法。

(2)经典诗文诵读的长效机制建设。

(3)“道德讲堂”的有效利用。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武威第二十三中学全体学生。

2.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为我校学生在语文学习倾向性研究、引领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基础。

(2)实践研究法:围绕课题总体目标,对开展的各种语文活动进行研究,在实践中及时调整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3)文献研究法:对相关的教育理念进行学习和运用性的研

究。

(4)总结研究法:对各阶段的研究经验、教训及时总结,对研究种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得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5)个案研究法:关注学生个体,对研究对象的变化与发展进行全程性的跟踪研究,通过一定的检测方式,考查研究的效果。

(6)系统研究法:即摸索并建立一整套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发展方向的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4年3月一2014年7月)为基础研究阶段。

1.在语文组介绍、宣传课题,发动教师积极参与研究,组

成课题组。

2.组织讨论课题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研究具体内容。

3.召开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会等,明确研究的方向、对象和

方法。

第二阶段(2014年8月-2015年11月)为课题实施阶段。

1.组织学习相关的研究理论,用科学的理念指导研究。

2.全面实践研究。在实践中注意补充和调整研究的内容和

方法,完成中期报告。

3.在中期成果鉴定的基础上,再进行提高性的实践和研究。

第三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3月)经验总结阶段。

整理、汇总各阶段的研究成果(论文、案例、教学录象、

学生习作、活动照片等),出版论文集、展示学生成果等,撰写

结题报告,提请主管部门验收。力争推广有价值的做法。

六、完成课题研究的相关保证和研究水平

1.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

课题组负责人董弟林同志参与完成了“十二五”省级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研究》已于2013年6月结题并获奖。

主要参考文献:

在本课题设计之前,我们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为本课题构想和研究提供了较坚实的理论基础,主要的文献资料有:(1)《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2)《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3)《论语》、《孟子》、《诗经》、《百家姓》、《三字经》等经典篇章

(4)《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阜阳师范学院(5)《中小学学习方法的理论和实践》阜阳师范学院(6)《学习策略》湖北教育出版社(7)《论学习策略的实质》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8)费正清、赖肖尔、克雷格.东亚文明:传统与变革[W].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9)李会军.小议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7).

(10)韩振君.刍议中国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J]. 今日中

国教研,2011(6).

(11)鲁良东.试论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J]. 新课程,2011(10).

2.主要参加者的学科教学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本课题的核心成员由董弟林、陈典海、李安霞、苏学海、侯国梅、刘会琴、王金凤、邵宗勤等8名教师组成。从课题组参与人员的专业结构方面看:课题组成员的专业涉及教学技能、学科教学等不同领域。从课题组主要参加者的研究经验看:课题小组研究人员有着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一定的科研水平和能力,而且思维敏锐、观念先进,已获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和奖项,曾多次承担或参加了多项课题研究,具有良好的相关研究的基础。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技术支持:

我校全部实现“班班通”, 接入宽带网,学校藏书十万余册,有定期的专家讲评,外出学习的机会颇多,我校还每周组织教师开展各种类型的研讨活动。同时,我校还拥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具备承担课题科研的硬件、软件条件,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学校有多媒体教室、微机教室、电子备课室、课题组成员人均电脑一台(已联网)、《中学语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相关资料。

保障措施:

1.课题组教师要制订好具体的研究工作进度,确定每阶段重点研究的课目,制订好详细的实践课教案及重点检测的项目内容,及时收集好实验资料;

2.每次实践课完成后,实践教师要及时做好资料的整理、统计及汇总工作,要写好个案资料、心得体会及撰写专题研究文章(论文),做好经验总结;

3.教育技术人员根据课题组教师每学期的实施计划及早做好教学资源的收集、开发与编制工作,并为实践课的正常顺利进行作好精心准备;

4.学校要在财力、人力、物力上尽可能地满足研究工作的需要,以保证研究工作顺利进行。学校领导对本课题予以高度重视与支持,在资金和时间上保证,有学校领导的支持,有语文科老师们的热情投入,一定能保证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完成。(二)学术保障:课题组组长董弟林为市级骨干教师,甘肃省技术标兵,李安霞同志是我校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水平很高,对课题的实施指导详细具体,另有学校资深教研员对课题研究的指导。

5.我校成立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参与研究教师的培训,提高研究能力。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为实验者提供业务进修的机会。以保障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与高效益。

6.我校建立课题研究的规章制度,做到每项工作有计划、有

检查、有总结。实验教师全部是一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行。

7.经费保障:我校是一所新建的学校,学校十分支持这一课题的研究,保证资料、设备、科研经费的正常供给。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董弟林,课题实践研究(开题报告、课题实施方案结题报告、书法练习对提高师生语文素养的价值探究等)

陈典海,课题实践研究(资料收集、怎样提高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底蕴)

王金凤,课题实践研究(传统文化经典文本与初中语文教学)刘会琴,课题实践研究(课题实践研究在作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

李安霞,课题实践研究(古典诗词和语文教学)

陈典海,课题实践研究(《经典诗文诵读》读本)

侯国梅、邵宗勤课题实践研究(课堂教学、道德讲堂实录)

七、各阶段研究题目及成果形式和任务分配:

八、课题组成员情况

1.课题组负责人董弟林同志,36岁,学士学位,长期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和教育管理经验。现为中学语文一级教师,语文课题组负责领导,甘肃省技术标兵,凉州区优秀班主任,凉州区语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参加工作18年,曾在《东南传播》、《教育科研论坛》、《武威教育》等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过论文多篇,文笔较好。其擅长写作、书法、演讲,理论研究水平和教学实践经验很丰富。

2.课题组成员陈典海同志,39岁,学校语文备课组组长,是工作多年的语文教师,有并有多篇论文在省、市、区级杂志上发表,有丰富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曾获学校多次奖励。

3. 课题组成员李安霞同志,50岁,学校副校长,主管学校政教管理工作,中学高级教师,教学经验、管理经验非常丰富,有多篇论文发表于《甘肃教育督导》、《西部教育》等省市区杂志,曾获得凉州区园丁奖“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4.课题组成员王金凤同志,37岁,凉州区“骨干教师”、“质量标兵”、“教学能手”。有多篇论文先后在《中学教学参考》和

《甘肃教育督导》上发表,有丰富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和充足的时间保证。

5. 课题组成员刘会琴同志,40岁,是凉州区“教学能手”,曾参与“自学辅导法在中学语文课上的运用”课题的研究,近年来致力于“参与式”研究和实践。有丰富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充足的时间保证。

6. 课题组成员苏学海同志,33岁,为我校语文骨干教师,教学成绩优异,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在语文教学一线工作,有充足的时间保证。

7. 课题组成员侯国梅同志,36岁,为我校语文新秀,教学成绩优异,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一线工作,有充足的时间保证。

总之,课题组有能力保证该课题的顺利的实施和完成。各成员均参加过区级以上不同形式的新课程改革和专业成长培训。单就年龄来说,正是做课题研究的最佳阶段,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科研水平,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知识、专业、热情、精力、能力的有力保障。

2014.11.2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