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互联网发展背景下网络舆论引导研究现状与创新路径

互联网发展背景下网络舆论引导研究现状与创新路径

互联网发展背景下网络舆论引导研究现状与创新路径
互联网发展背景下网络舆论引导研究现状与创新路径

互联网发展背景下网络舆论引导研究现状与创新路径

陈媛媛

【期刊名称】《硅谷》

【年(卷),期】2017(003)011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不断地重构网络话语空间,舆论引导必须以在互联网传播背景下,尊重舆论传播规律,积极探索舆论引导的新方法和新路子.文章从舆论引导的理论、机制、引导主体三方面,简要分析了网络舆论引导的研究现状,并结合目前的网络发展背景特点从这三方面提出了创新路径.

【总页数】2页(1-2)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舆论;研究现状

【作者】陈媛媛

【作者单位】武汉工商学院文法学院,湖北武汉 43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

【相关文献】

1.互联网发展背景下网络舆论引导研究现状与创新路径 [J], 陈媛媛[1]

2."互联网+"背景下网络综艺的现状与发展路径探析 [J], 陈冰人

3.互联网新时代下网络舆论现状及引导对策——以福建为例 [J], 刘艳飞

4.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探究 [J], 章巧眉

5."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青年律师的业务创新路径探析 [J], 唐欣瑜; 柳松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网络舆情论文: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与引导

网络舆情论文: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与引导 【中文摘要】随着高校网络舆情进入全面发展时期,网络舆情现状和引导也显得尤为重要。高校网络舆情有很多优点,如能提供“原生态”舆情基础,有利于学生思想的真实表达和对学生心声的准确把握、能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对政府官员的监督、通过“意见领袖”能淡化过激言论,缓解渐趋紧张的社会矛盾。但是作为“双刃剑”,网络舆情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网络“把关人”缺失导致网络虚假信息泛滥、“意见领袖”的恶意引导引发“蝴蝶效应”等。本文分五章内容,在简要介绍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后,从高校网络舆情的理论入手,全面介绍了高校网络舆情的概念、内容和特征、运行过程、对社会的双重影响及其高校网络舆情的发展和经验。之后以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的一份网络舆情调查报告为切入点,并结合近年来的网络上的热点事件,进行理论结合实际的分析,阐述 了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和成因分析,提出网络舆情引导的原则与内容,并从建立公开透明、及时有效的学校信息发布、建设好一批高校红色网站、培养网络论坛的“意见领袖”、从技术上防范有害舆情的传播、提高网络道德,强化自律机制这五个方面叙述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方法。 【英文摘要】As the public seminars on campus network are coming into full swing, the importance of its status quo and further supervision becomes self-evident. Undeniably the

public seminars on campus network are found especially effective in offering first-hand public opinions, helping understand the psychology and appeals of students, even in providing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government policy-making and public supervision over government officials, softening radical remarks so as to ease the increasingly intense social conflicts. While on the other hand, the seminars on network prove to be insufficient with regard to its prevalent false information directly caused by the absence of official supervisor, and the butterfly effects rising as a result of some ill-intentioned seminar hosts. This article, designed in five chapters besides the abstract and introduction, cuts in first from a theoretical point of view, followed by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concept, content, characteristics, operation process, dual effect exerted on the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experience of public seminars on campus network. A survey on the public seminars on campus network of Hu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upported by most-discussed events on internet, makes it possible to explore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into the status quo and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by public seminars on campus network. The article also constructively points out principles and contents to guide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典型案例2018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典型案例 2016年末至2017年末,红黄蓝幼儿园发生教师针扎学童事件,先后经历了刑事审判和民事审判两个阶段,历时一年,特别是在后期民事审判阶段,受北京红黄蓝虐童事件舆论共震波及,此事在全市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范围的影响,现将有关情况梳理汇总如下。 (一)事件经过及舆论引导情况 2016年12月,有自称我市铁西区红黄蓝幼儿园学童家长的网友在互联网上发布孩子疑似被教师针扎的贴文及图片,市互联网信息中心发现此舆情后,及时向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汇报,并按市委宣传部要求第一时间将此舆情专报转至市教育部门和铁西区相关部门。同时,网贴被新华社、央广等中央级媒体发现并给予关注,联系市委宣传部了解事件相关情况。鉴于红黄蓝幼儿园为铁西区教育部门审批的民办教育机构,同时幼儿园驻在地和事件发生地也在铁西区,并且事件调查处置主要由铁西区负责,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市委宣传部并不直接了解事件情况及处理进展,故将铁西区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与中央级媒体记者间做好衔接联系,并指导铁西区委宣传部做好媒体应对和舆论引导工作。铁西区按照市委宣传部指导建议,第一时间将事件调查进展情况通过我市政务微博等官方渠道向广大市民群众通报情况,回应社

会关切,理顺家长情绪,压制不良炒作,同时通过向新华社、央广等中央级权威媒体提供及时、准确、透明的信息,引导国内媒体舆论走向,调控舆情,保持平稳,至2017年1月中旬,随着调查结果的逐步公开,舆情得到有效控制。此后,随着案情进展,相关人员被刑事拘留和刑事审判结果等关键环节的信息,也通过我市政务微博和新华社等权威发布渠道向社会推送,充分保障媒体、大众知情权。 2017年10月,北京红黄蓝幼儿园发生虐童事件,在国内产生较大波澜,央视新闻频道法治在线栏目因此对我市红黄蓝虐童事件刑事审判处理情况再次关注,11月中旬三名记者专程赴平采访报道,并与市委宣传部取得联系,要求采访铁西区公安、法院和教育部门相关人员。市委宣传部第一时间向省委宣传部和我市有关领导进行汇报,同时派出专人专车陪同记者开展采访工作,联系沟通铁西区教育、公安、法院等部门做好配合工作,将刑事审判过程中有关真实、权威信息,部分提供给央记记者并接受采访。12月上旬,该案民事赔偿案件正式开庭审理,央视三名记者再次来平,联系市委宣传部要求对庭审进行采访。我们及时将情况向市委和省委宣传部做了汇报,并按照省委宣传部相关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不给央视记者提供通稿和信息,市中级人民法院也按照省高院要求没有给他们提供庭审画面。目前,央视记者对本案中我市各部门的采访和民事审判部分还没有发出相关

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可行性报告

舆情监控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2011年4月

1 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述 (2) 1.1 系统背景 (2) 1.2 数安舆情监控系统的必要性 (2) 1.3 我国网络舆情现状 (3) 1.4 系统设计方针和原则 (3) 第二章项目可行性分析 (4) 2.1价值分析 (4) 2.2 数安舆情监控系统三大模块 (5) 2.2.1 舆情分析引擎 (5) 2.2.2 互联网信息采集 (5) 2.2.3 搜索引擎数据管理 (5) 2.3 数安舆情监控系统先进技术 (5) 2.3.1 网络信息采集技术 (5) 2.3.2 数安舆情监控系统舆情智能分析技术 (6) 2.3.3 自然语言智能处理技术 (7) 2.3.4 全文检索技术 (7) 第三章实施方案 (7) 3.1 总体框架 (7) 3.2 数安舆情监控系统系统特点 (8) 3.2.1 自定义URL来源及采集频率 (9) 3.2.2 支持多种网页格式 (9) 3.2.3 支持多种字符集编码 (9) 3.2.4 支持整个互联网采集 (9) 3.2.5 支持内容抽取识别 (10) 3.2.6 基于内容相似性去重 (10) 3.2.7 热点话题、敏感话题识别 (10) 3.2.8 舆情主题跟踪 (10) 3.2.9 自动摘要 (10) 3.2.10 舆情趋势分析 (10) 3.2.11 突发事件分析 (10) 3.2.12 舆情报警系统 (10) 3.2.13 舆情统计报告 (11) 3.3 价值实现 (11) 第四章项目投资 (12)

第一章项目总述 1.1 系统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网友言论活跃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重大事件,都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通过这种网络来表达观点、传播思想,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达到任何部门、机构都无法忽视的地步。可以说,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1.2 数安舆情监控系统的必要性 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主要通过BBS论坛、博客、新闻跟贴、转贴等实现并加以强化。当今,信息传播与意见交互空前迅捷,网络舆论的表达诉求也日益多元。如果引导不善,负面的网络舆情将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较大威胁。对我们说,如何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以及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积极化解,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应有内涵。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正在跃升为全球领先的舆论媒体大国。截至2006年初,电视数量、报纸发行量和30岁以下网民人数均已排名全球首位;现有3000多个电视频道、2000多份报纸和9000多种杂志。在舆情媒体规模、媒体种类等发展迅猛的同时,舆情导向的监测预警显得愈发重要,特别是互联网这把“双刃剑”,既提供了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提倡性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低级的误导性言论,这样就更需要有舆情监测预警的出现,防范误导性舆论的社会危害于未然,把握和保障正确舆论的前进导向,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舆情保驾护航。 2

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与引导

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与引导 前言: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中国网民中,大学生占主导地位。网络的普及使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参加的网络舆情中,因为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大学生们很乐意发表对社会事件的看法与认识。在对许多社会大事件的评论中,都可以发现大学生的身影,可以说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特别大。大学生网络舆情优点十足,能为政府提供正确的决策方向,有效的缓解了社会矛盾。但是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十分庞杂,大学生的心智都不是很成熟,难免会受到一些不实信息的影响,而且大学生对网络舆情的现状情况不容乐观,主要原因可能是高校重视的是大学生英语及其专业课的学习,对于网络舆情的引导不到位,所以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十分重要。 一、当前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 1、大学生已成为网络舆情的主力 根据某项对大学生参与网络舆情关注的方面的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大学生关注娱乐新闻和社会热点,音乐电影等。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日益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接受信息,了解社会,表达舆情的重要平台。在当前网络舆论传播平台日益成为大学生主要交流渠道的情况下,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舆情的重要生成力量和影响对象,其关注的方面多种多样。 2、大学生的特点 大学生主要是刚成年的孩子,他们的特点是个性张扬,善于发现新事物。他们对于网络新事物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他们具有主动性和自发性,对于社会热点事件他们能够第一时间去回应并且做出自己的评论,说出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其实他们的看法具有相似性,可能是由于他们接受的知识还有文化熏陶都近乎相同,他们对于热点事件的看法都进会相同。最后就是他们的评论会带有个人情绪,主观意识太过浓厚,而他们的言论也可能会影响其他人,使事件发展更加激烈。上面的那些特点是网络舆论成为了双刃剑,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更清楚的让人们明白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明确其发展方向。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网络舆情表现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方面。积极的网络评论有利于网络健康,会促进事件的发展和解决。比如说明星吸毒事件。随着国家对毒品管理的严肃,我国公众人物吸毒事件也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随着柯震东,张默,房祖名,李天一等明星吸毒被抓,社会舆论风极一时,他们被网友批评,网络上各种斥责声,网民的舆论有利于大学生的教育,让他们不至于在追星的道路上迷失自己而走上一条不归路。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网络舆情专家:如何有效引导网络舆情的发展

网络舆情专家:如何有效引导网络舆情的发展 济南网拓广告公司CEO熊龙先生从事网络营销十余年,网络舆情研究5年多,凭着他独树一帜的见解、专业的水准以及极具个性的人格魅力,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创下了不小的影响力。对于网络舆情,熊经理可以说是山东网络舆情领军人物,从他专业的视角来看,舆情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原来舆情可以转变成一种外在动力,话不多说,那就直奔主题,让熊经理带领我们走进网络舆情新世界! 网络舆情不是简单的删和堵,应该把引导放在首位。 记者:首先,熊经理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从业经历吧,让大家对你有更多的了解。 熊龙:我是03年从事网络营销这个行业的,像很多刚毕业的学生一样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干起,05年开始做网络广告,当年山东各地市的信息港广告主要就是我们那个团队在做,07年的时候团队的成员都希望我能够带着大家出去创业,但是我选择了对企业忠诚,09年不得不选择自己创业,于是成立了济南网拓广告有限公司,开始涉足网络舆情这个行业。 记者:你为07年没有带团队出来后悔吗? 熊龙:如果那个时候出来确实会少走不少弯路,但是没有什么好后悔的,人生要经历不同的阶段,这都是人生的财富。 记者:说说网络舆情吧,首先熊经理解读一下什么是网络舆情? 熊龙:网络舆情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网民对公共话题的讨论或者自身利益的诉求,说到网络舆情,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词叫网络舆论,两者是有紧密联系的,当舆情集中爆发的时候就形成了舆论,舆情是无所谓真伪,但是网络舆情却有被操作的可能。现在很多企业和政府部门面对网络舆情还是用传统的堵和删来解决问题,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实际上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很快,传统的删和堵已经不能有效阻止网络舆情的传播,相反会进一步刺激网络舆情的发酵,所以网络舆情最好的方式是引导。 致力于做山东最专业的网络舆情服务商。 记者:说到网络舆情的引导,那就请熊经理从专业的角度给我们解析一下“引导”的真正含义。

网络舆情现状及导控策略研究

网络舆情现状及导控策略研究 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4年12月底,我国网民达6.49亿,手机网民数量达5.57亿,43.8%的网民喜欢在网络上发表评论,即时通信使用率达90.6%.近年来,互联网以其开放性、自由性、交互性、群体性等特点和沟通交往、民意表达汇聚等功能使个人言论自由得到空前的体现,公众通过各种新兴媒体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通过迅速传播成为网络热点.网络舆情是因为各种事件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党的十七届四次会议强调要重视网络舆情,提升舆论引导水平;十八届二次会议提出要增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和政风建设,改进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当前,国内外学者已从舆情危机、信息公开、民意调查、政府治理、舆情引导、应对机制等角度实行了广泛研究,对研究我国地方政府网络舆情的导控策略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但以大量舆情事件折射的社会实际问题的现状调查为出发点,发现问题并提出策略的研究还较少,这正是本文的研究所在. 1浙江省地方网络舆情现状 根据《人民网》发布的“地方应对网络舆情水平推荐榜”可知,榜单10个事件中从2009年湖州临时性强奸(排名第9)、杭州飙车案(排名第6)到2010年温州钱云会案(排名第7),再到2011年湖州织里事件(排名第8),浙江省地方应对网络舆情的水平得分普遍很低,但浙江省一直是全国网络舆情热点事件高发的省份.所以,以浙江省为例,调查和研究地方网络舆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1网络舆情热点事件浙江省网络舆情调查的来源主要有: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凤凰网、《浙江在线》等知名门户网站和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转载和评论;天涯、猫扑等主流社区论坛上点击量和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策略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策略

————————————————————————————————作者:————————————————————————————————日期: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策略-新闻学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策略 李倩 【摘要】由于我国主流媒体性质和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工作上的重要性。舆论引导强效有力,是主流媒体面对未来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强力保证。因此,作为我国主流媒体,要在充分认识新时期面临的各种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舆论引导的能动性和策略性,不断适应和塑造符合社会发展的舆论生态,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策略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渠道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新兴的信息传播载体不断演变,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也间接地影响了受众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和接受方式。不仅如此,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受众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传播信息和观点,从表面上看,虽促进了信息繁荣和信息民主,但是也容易形成一个分散的、失真的、不受约束且易被人利用的舆论生态环境。这将在客观上减弱了受众对于主流媒体的信任度,同时也增加了主流媒体对于舆论引导的难度。 主流媒体作为我国重要舆论阵地,具有整合舆论和引导舆论的重要功能。舆论引导的实质,就是主流媒体对社会上产生的重要舆论进行梳理优化,采取必要手段确保社会舆论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必须顺应社会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及主导文化趋向,必须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①就目前而言,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转型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多发期,随着人们自我表达意识的提升以及表达渠道的多元化,社会舆论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随之也出

引导网络舆情讲课稿

引导网络舆情讲课稿 引导络舆情讲课稿 以上,是不到三个月以来,在上的关于干部的热点问题,引发的关注度比较好,虽然我们的省市组织部门采取了应对,但仍然使民对我们干部工作中选人用人公信度的质疑。对党的形象和干部队伍形象产生了不良影响。从这几个事件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发展的同时,络已经成为舆论生产和发酵的平台,涉及干部负面的典型越来越多,造成了民先入为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特别是损害了这几年来,我们干部制度改革的成果,直接损害了党的形象。在座的各位都是县委书记,不仅要把所在的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抓好,还要抓好班子,带好队伍,还要必须认识络应对重要问题的紧迫性。及时有效应对上干部舆论,保证本地舆情不影响全国组织工作。因此,源朝同志要求,在这里,要把这一问题,严肃的讲一讲。提几点意见。 第一,要建立络舆情的检测、发现和反应机制。各位都是县委书记,要按照守土有责的原则高度关注涉及干部和干部络工作,尽快建立和完善络舆情检测、发现和反应机制。真正做到及时关注,及时发现,及

时报告,为及时快速处理络舆情赢得主动。源朝同志还特别强调,要安排专人负责。对重点的热门站和社区,特别是都市类的报刊站,要实行24小时的不间断检测。要及时检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有关干部问题的,要密切关注这类报纸对本地的有关事件的报道。对发现的负面舆情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置。把负面舆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防止扩散,报告当地的组织部门。 第二,要及时处置,有效引导、有效应对络舆情。各地要抢抓络舆情的最佳时机。对上反应的问题要迅速查核处理。对反应属实,确有问题的,要及时公布查核的结果,用于承担责任,实事求是的作出说明。对有误解和不明真像的,要通过组织记者采访,新闻发布会以及在线交流等多种形式,理直气壮、旗帜鲜明的作出正面的回答,主动的正确的引导。对错误观点和行径,要有理有据有节的进行批评和指导。对恶意损害党的形象的谣言,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驳斥。该封堵删除的要坚决封堵删除。决不能听之任之。 第三,要制定应对预案,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各地要在干部的任用和选拔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可能产生的社会舆论。要精心研究主动策划,早做准备,制定相应的预案。要对民关注的事件,社会发展的态势

网络舆情现状浅析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网络舆情现状浅析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 1、国内关于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网络舆情的研究始于2005年,目前正处于一个相对热门的状态。对于网络舆情的研究,主要包括网络舆情的基础理论、外部性特征、管理与引导以及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构监测、分析、研判、预警系统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基础理论研究较为集中,这中间必然涉及网络舆情的概念分析。天津社科院刘毅在其撰写的网络舆情研究概论一书中提到,网络舆情是由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中山大学周如俊、王天琪认为,网络舆情从书面上理解,就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热点问题所表现的有一定影响力、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的情况。南开大学徐晓日认为,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公众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的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意见。华中科技大学纪红、马小洁认为,网络舆情就是指在网络空间内,围绕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网民对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所持有的态度。天津社科院王来华认为,舆情在其狭义上是指民众受中介性社会事项,刺激而产生的社会政治态度;而网络舆情,则主要指使用网络者或俗称“网民”的社会政治态度。 王来华教授对舆情概念的研究是目前为止最早的成果,其实际应用情况也是最好的。王来华教授在概念的内涵上对舆情进行了狭义化界定,有效地将舆情与舆论作出了科学合理的区分,舆情发展的当下状态也完全印证了这种区分的必要性。笔者完全认同王来华教授的观点,并在舆论与舆情l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网络舆论引导协调联动机制的构建

网络舆论引导协调联动机制的构建随着公民政治素质的提高,人们参与政治的热情不断高涨,人们更多地通过网络媒介发表自身对某些社会现象、公共政策乃至突发事件的看法和意见。这使得政府能更为直接和便利地掌握社情民意,有利于做出更加贴近民意的公共决策,大大增强了决策的透明化、民主化、科学化。网络舆论还可以加强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对于各级政府树立执政形象、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办事效率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网络的快速发展,给党和政府的新闻管理,特别是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能否处理好政府与网络媒体的关系,引导网络舆论和谐,进而增进党群和谐、干群和谐和社会和谐,将成为衡量各级地方政府及领导干部领导和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 创新网络舆论引导的治理结构 首先,政府一方面要扶持主流舆论网站的建设,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力度,贯彻“突出重点、办出特色、形成合力”的原则,以建立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网站,使之在网络舆论中充当“领头羊”的角色,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坚决克服多家齐头并管的局面,多头管理只会造成部门间互相推诿、职责不明确、责任不落实的尴尬和被动局面。 其次,网络媒体是网络舆论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党和政府对网络舆论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指导性意见都要通过网络媒体才能起作用,他们的态度和责任感与网络舆论的引导有直接的关系。 最后,特别是我国未实行网络实名制,政府对人的管理要实现“从虚拟到现实”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引导网民自发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操守,特别要发挥中国互联网协会的管理作用,要继续加强组织、协调工作,进一步完善行业自律规范,为会员需要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为政府决策服务,为我国的互联网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健全网络事件的处理机制 首先,健全网络舆情常态预警机制。对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苗头要及时反馈,做好预警防范。一方面,建立信息报送工作制。我网络舆情中心设立了舆情信息监看与报送小组,每

网络舆论引导研究——以“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为例

网络舆论引导研究 ——以“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为例 新闻学专业 13新闻班徐晓雪指导老师:张博 摘要:在新的媒体格局下,网络民众越来越成为社会主导力量,网络舆论日益丰富,所以,对于舆论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为例,对此事件发生后的网络舆论形态进行了分析,总结出网络舆论的特点和形成规律,阐述舆论引导的原则和方法,希望为加强舆论引导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舆论;引导;意见领袖;东方之星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进入深水区,各种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化,各种深层次问题所引发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社会风险频频出现,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舆论引导工作至关重要。“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作为灾难性的突发公共事件,在事故发生后,国务院立即成立救援和处置工作组开展现场指挥,各大媒体也在第一时间发布事故现场消息,因此谣言少,网上舆论大多是积极肯定的声音,救援行动也受到西方媒体的积极评价,沉船事件在网络上的舆论引导处理的较好,希望通过这次对沉船事件网络舆论引导的研究,对于以后可能会发生的事件,提供一些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 一、舆论生成 (一)事故发生与曝光 2015年6月1日21时30分,隶属于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的东方之星轮,在从南京驶往重庆途中突遇罕见强对流天气,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沉没。“东方之星”号客轮上共有454人,其中成功获救12人,遇难442人。 6月2日2时37分,央视新闻客户端进行了事故通报。快讯内容为:6月1日深夜,一辆载有400多人的客船在长江湖北段翻沉,客船名为“东方之星”,隶属重庆万州。央视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也是第一个发声,至此事件曝光。 (二)进入公众视野 6月2日7时38分,新华社消息,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东方之星旅游客船翻沉事件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国务院派出救援组前往现场,要求全力做好人员搜救工作,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随后,各家媒体如搜狐、新浪、头条新闻等也都开始大篇幅争相报道“东方之星”沉船事故,从原因深入剖析,到哀悼死者安慰家属,

传统主流媒体引导舆论的几点不足和建议

传统主流媒体引导舆论的几点不足和建议 摘要:舆论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是除司法、立法、行政之外的第四种力量,如何能够利用好舆论力量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而在引导舆论方面,我们的传统主流媒体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无可替代的优势。提高主流媒体引导舆论的能力,不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对我国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长远作用。传统主流媒体引导舆论的不足或缺失,很容易给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与此同时,传统主流媒体还可以通过自身优势对新兴媒体的某些误导加以指正,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曲折和损失。 关键词:传统主流媒体舆论引导不足建议 2008年6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去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并做出了“更好地发挥党中央机关报的舆论导向作用”的指示及5点意见。其中,他明确提到了传统主流媒体应充分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在胡总书记提出“加强传统主流媒体引导舆论能力”之后,传统主流媒体在引导舆论的能力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首先,新闻真实仍然是不可忽视的一个不足 真实才是对受众真正的负责。这里所说的真实不仅仅是指事件真实,更是指细节真实。一直以来,传统主流媒体承担着传递信息和引导舆论的任务,人们对于传统主流媒体充满着信任和依赖。虽然近几年新兴媒体的力量不断壮大,但是人们对于传统主流媒体的信任度却始终没有发生变化。然而,一些传统主流媒体的不实报道却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着人们的信任。2007年北京电视台关于《纸做的包子》的报道让人记忆犹新,不实的报道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当然,像这样完全虚假的新闻并不多见,而更常见的是细节上的失实。一些传统主流媒体播出或者刊载的信息来源于网络,而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把关的环节比较弱,这就使得一些不实信息在网上流传。一旦这样的不实信息被传统主流媒体不加核实的引用和传播,对于舆论的引导是十分不利的。 其次,引导舆论的时机把握不到位 舆论的爆发是有一个过程和时间的,能否抢在舆论爆发之前做好前期的引导工作则是传统主流媒体仍然需要努力的一个课题。 在对7.23动车追尾事故的报道中,就是因为传统主流媒体没有抓住最有利的引导舆论的时机,导致了社会舆论出现了一边倒的现象。在事故发生第二天,媒体新闻报道的事故时间由前一天的20点34分变成了20点27分,而对事故时

网络舆情现状浅析

网络舆情现状浅析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 1、国内关于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网络舆情的研究始于2005年,目前正处于一个相对热门的状态。对于网络舆情的研究,主要包括网络舆情的基础理论、外部性特征、管理与引导以及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构监测、分析、研判、预警系统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基础理论研究较为集中,这中间必然涉及网络舆情的概念分析。天津社科院刘毅在其撰写的网络舆情研究概论一书中提到,网络舆情是由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中山大学周如俊、王天琪认为,网络舆情从书面上理解,就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热点问题所表现的有一定影响力、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的情况。南开大学徐晓日认为,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公众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的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意见。华中科技大学纪红、马小洁认为,网络舆情就是指在网络空间内,围绕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网民对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所持有的态度。天津社科院王来华认为,舆情在其狭义上是指民众受中介性社会事项,刺激而产生的社会政治态度;而网络舆情,则主要指使用网络者或俗称“网民”的社会政治态度。 王来华教授对舆情概念的研究是目前为止最早的成果,其实际应用情况也是最好的。王来华教授在概念的内涵上对舆情进行了狭义化界定,有效地将舆情与舆论作出了科学合理的区分,舆情发展的当下状态也完全印证了这种区分的必要性。笔者完全认同王来华教授的观点,并在舆论与舆情

的关系辨析!一文中对其科学性作了专门的论述。王来华教授没有像给舆情下定义那样专门明确地完整地给出网络舆情的定义,但意图是十分清晰的,即网络舆情是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舆情前面加上网络这个限定词,必然是在网络这个空间里产生的舆情。鉴于此,其他学者的上述研究成果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对网络舆情空间的界定不够确切。在舆情定义中,我们已经明确了舆情空间的概念,那么在网络舆情的定义表述时不作特殊限定而简单套用,就不足以有效区分舆情和网络舆情。其次,客体指向不明确、不统一。王来华教授对舆情研究的最大贡献,在于将舆情狭义化理解的同时明确了舆情的客体,从而有效地将国家管理者在运行公权力过程中产生的特定的中介性社会事项作为引发舆情的刺激源,这使得舆情更加清晰化了,与目前我们应对舆情的工作现状也是完全吻合的。当下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没有统一到这方面来,这就容易造成网络舆情的定义泛化,进而又混淆了网络舆论与网络舆情的关系。第三,对网络舆情的属性定位不清晰、不统一。有学者将其表述为情绪、态度的总和,也有学者认定是共同意见。笔者认为,舆论学将舆论明确为集合化了的公众意见的定位是科学的,舆论学的百年发展历史也证明这一论断是正确的。那么作为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网络舆情也必然是一种集合化了的公众意见,而不是个人的意见和牢骚等。由此可见,王来华教授关于舆情是民众对国家管理者的社会政治态度的定性是准确的,否则就会出现舆情脱离舆论的尴尬状态。 2、网络舆情的概念 笔者综合舆情的研究成果和网络舆情的发展实际认为,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互联网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舆情主体的民众对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

舆情的处理与思考

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当前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也改变着我们党和群众之间的互动方式,给执政党建设带来重大挑战和机遇。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和党员、干部、群众联系密切,其工作特别是一些反映干部工作、干部问题的信息也逐渐成为网上热议的焦点,如果不加以科学有效的疏导,极有可能造成工作被动,影响组织部门形象。因此,如何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挑战,不断提升快速应对网络舆情、正确引导网上舆论的能力,营造新形势下组织工作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是当前组织部门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和迫切的新任务,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组织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当前,组织工作网络舆情应对已经逐渐引起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高度重视,组织部门在应对网络舆情工作上也取得了明显进步,有的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纵观全局,组织部门在应对网络舆情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解决。 1、对网络舆情重要性认识不够。一些基层组工干部思想上没有转变过来,对网络舆论 不重视,狭隘地认为了解网络舆情、应对网络舆情是其他部门的事,没有意识到在当前民众利益诉求多样化,热点问题频现,舆情空前活跃的形势下,组织部门在应对社会舆情、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党的威信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导致在组织工作舆情应对方面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不足,思路无创新,工作无特色,从而制约了组织工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提升。 2、应对网络舆情的准备不够。目前,多数组织部门在网络舆情应对上还没有形成统一、 完备的组织领导工作架构,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没有建立专门的工作队伍,没有建立党建网络信息阵地。因此,工作上未能有效适应互联网信息开放性、交互性、复杂性、爆炸性的传播特点,导致对网络舆情准备不足、处理不当,甚至酿成网络公共事件,给组织部门的公信力造成损害,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3、应对网络舆情的方法措施不够。一些单位在应对媒体和网友的质问时,还是运用能 拖则拖、能避则避的低层次、低水平的“老办法”,容易出现应对不及时、处置不力的情况,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如湖北宜城“29岁市长”事件,起先网民关切的是最年轻的市长在任用程序上是否有问题,由于当地组织部门没有及时公布任用程序,当选仅一周,迅速被网络放大,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此外,一些组工干部政治敏感性不强,对媒体和网友的质问态度生硬,反应迟钝,答复不当,从而放大了事件的负面影响,丢失了网络舆论宣传主动权。“逯军事件”中,正是因为个别组工干部在面对媒体时的不当答复,使郑州市委组织部在应对社会舆论和网络舆论时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 二、加强和改进应对组织工作网络舆情的对策措施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等方面的能力。针对当前复杂的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现状和应对网络舆情的薄弱环节,要求组织部门必须更新思想观念,充分认识网络舆论的巨大力量,化被动应对为主动引导,切实提高网络舆情热点的舆论引导能力;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有效提高网络舆情热点的应急处置能力。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典型案例2018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典型案例2018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典型案例 2016年末至2017年末,红黄蓝幼儿园发生教师针扎学童事件,先后经历了刑事审判和民事审判两个阶段,历时一年,特别是在后期民事审判阶段,受北京红黄蓝虐童事件舆论共震波及,此事在全市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范围的影响,现将有关情况梳理汇总如下。 (一)事件经过及舆论引导情况 2016年12月,有自称我市铁西区红黄蓝幼儿园学童家长的网友在互联网上发布孩子疑似被教师针扎的贴文及图片,市互联网信息中心发现此舆情后,及时向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汇报,并按市委宣传部要求第一时间将此舆情专报转至市教育部门和铁西区相关部门。同时,网贴被新华社、央广等中央级媒体发现并给予关注,联系市委宣传部了解事件相关情况。鉴于红黄蓝幼儿园为铁西区教育部门审批的民办教育机构,同时幼儿园驻在地和事件发生地也在铁西区,并且事件调查处置主要由铁西区负责,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市委宣传部并不直接了解事件情况及处理进展,故将铁西区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与中央级媒体记者间做好衔接联系,并指导铁西区委宣传部做好媒体应对和舆论引导工作。铁西区按照市委宣传部指导建议,第一时间将事件调查进展情况通过我市政务微博等官方渠道向广大市民群众通报情况,回应社

会关切,理顺家长情绪,压制不良炒作,同时通过向新华社、央广等中央级权威媒体提供及时、准确、透明的信息,引导国内媒体舆论走向,调控舆情,保持平稳,至2017年1月中旬,随着调查结果的逐步公开,舆情得到有效控制。此后,随着案情进展,相关人员被刑事拘留和刑事审判结果等关键环节的信息,也通过我市政务微博和新华社等权威发布渠道向社会推送,充分保障媒体、大众知情权。 2017年10月,北京红黄蓝幼儿园发生虐童事件,在国内产生较大波澜,央视新闻频道法治在线栏目因此对我市红黄蓝虐童事件刑事审判处理情况再次关注,11月中旬三名记者专程赴平采访报道,并与市委宣传部取得联系,要求采访铁西区公安、法院和教育部门相关人员。市委宣传部第一时间向省委宣传部和我市有关领导进行汇报,同时派出专人专车陪同记者开展采访工作,联系沟通铁西区教育、公安、法院等部门做好配合工作,将刑事审判过程中有关真实、权威信息,部分提供给央记记者并接受采访。12月上旬,该案民事赔偿案件正式开庭审理,央视三名记者再次来平,联系市委宣传部要求对庭审进行采访。我们及时将情况向市委和省委宣传部做了汇报,并按照省委宣传部相关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不给央视记者提供通稿和信息,市中级人民法院也按照省高院要求没有给他们提供庭审画面。目前,央视记者对本案中我市各部门的采访和民事审判部分还没有发出相关

我国网络舆情研究与发展现状分析_曾润喜

我国网络舆情研究与发展现状分析* 曾润喜 【摘 要】本文从网络舆情的基础理论、网络舆情的管控机制、网络舆情的外部性、网络舆情的技术与系统构建等四个角度对我国网络舆情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并对我国网络舆情研究现状和研究机构的发展现状予以了分析。 【关键词】中国 网络舆情 综述 Abstract:This paper has revie wed and analyzed the research condition related with the net work opinion from four angles,which is th e theory of network opinion,network opinion control mechanisms,externalities of netw ork opinion,technologies and systems f or net work opinion.It has also discussed th e present situation of netw ork opinion research institution in China. Key words:China netw ork opinion revie w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作为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的最好平台,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对网络舆情的研究逐渐得到学者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在对大量论文进行研读和对研究机构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国网络舆情研究和发展状况加以分析。 1 论文统计 2009年3月1日,以“网络舆情”和“互联网舆情”为篇名在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上检索期刊文献共83篇,剔除重复和不切题的文献,总计统计期刊论文70篇。我国对网络舆情的研究开始于2005年,研究论文呈逐年递增趋势:2005年4篇,2006年9篇,2007年20篇,2008年28篇,2009年1月即有9篇。这些论文散见于各类期刊上,既有实践性期刊,也有学术性期刊;既有技术类期刊,又有社科类期刊,这反映出尽管网络舆情的研究刚刚兴起,但已经受到了各方的关注和重视。 2 我国网络舆情研究现状分析 2.1 网络舆情的基础理论研究 2.1.1 网络舆情的概念 中山大学周如俊[1]认为网络舆情从书面上理解就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热点”问题所表现的有一定影响力、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的情况。天津社科院刘毅[2]认为网络舆情是由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南开大学徐晓日[3]认为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公众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的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意见。华中科技大学纪红[4]认为网络舆情就是指在网络空间内,围绕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网民对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所持有的态度。天津社科院王来华[5]认为“舆情”在其狭义上是指民众受中介性社会事项刺激而产生的社会政治态度;而网络舆情,则主要指使用网络者或俗称网民的社会政治态度。 2.1.2 网络舆情的主体特征 网民是网络舆情的主体,天津社科院毕宏音[6]研究指出网民表现出五大主体特征:社会群体中分化出来的“新群体”与现实生活中的舆情主体发生交叉和重构;网民所表达的舆情不能被视为全体民众的情绪、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编号:08B22030);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高校思政、党建、稳定、网络)委托研究项目“基于网络舆情研判的高校群体性事件预警与网上应急处理”(编号:08W L1111);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基于网络舆情研判的高校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研究”(编号:H F0601208407)。

重视网络舆情,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重视网络舆情,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得决定》,从各个方面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出了具体部署。决定强调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健全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定期接访、及时阅处群众来信,注重分析网络舆情。 如今已经发展成为社会舆论的策源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行为方式,深刻影响着主流媒体的传播能力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正确认知网络舆论极端重要的作用,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着力提升新兴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面临的极其重要的任务。 网络舆情极力扮演主信息源角色。从发展阶段看,当前媒体已超越所谓的精英媒体、大众媒体阶段,进入到人人皆为媒体、人人皆为信息发布者、人人皆为舆论制造者的阶段,新兴媒体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面临巨大压力。而从媒体加快分众化、对象化的角度分析,新兴媒体以其占有主要信息源、众多信息源、即时信息源的优势,向传统媒体的传播理念、议程设置模式、运作要求等方面提出了挑战,并加速舆论格局的复杂化。 网络舆情积极向群体心理领域聚焦。处在社会转型期,人们对许多问题所产生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多地借助网络来释放。此间,如果对正在形成的网上舆论处置不当或引导迟滞,势必导致或强化一些网民产生从众心理和逆反心理,在一些“意见领袖”的左右下,网民的这两种心理相互交融,容易产生过激行为,加速放大“破窗效应”和“链式效应”,进而

转为群体心理。这无疑为我们克服和纠正网络舆论引导的反向作用增加了难度。 网络舆情更加置身意识形态前沿。随着若干“杂音”和“噪声”对网络“嵌入式”渗透、“价值论”引导和“话语权”干预的不断增强,网络舆论的意识形态功能将日益凸显。一方面,网络舆论跨界影响空前直接,价值观互相激荡,“思想战”、“精神战”、“文化战”、“政治战”等更是“短兵相接”;另一方面,争夺网络舆论引导的对象更趋于白热化。互联网毫不掩饰地演变为没有硝烟的前沿主战场。 网络舆情进一步深化网络“问政”的维度。从“黑砖窑”事件到前不久伊朗政府围绕选举与西方发生的网络战争,再到我国乌鲁木齐市发生的“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等,无不显示出了网络“问政”的巨大力量和现实威胁。如果说网络“问政”将继续从广度上引导更多网民有力地去表达心声,那么,网络“问政”还将从加压领导干部心理焦虑、约束其作风建设和促进执政方式创新等方面的深度上,着力发挥影响民主政治进程、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作用。 在网络舆论已经占据当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战略制高点的新形势下,我们虽然在提高认知水平,大力唱响时代主旋律、畅通舆论引导主渠道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离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很多工作仍存在诸多不适应的方面。因此我们要提高对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