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头部的解剖结构和形体结构

头部的解剖结构和形体结构

.

头部的解剖结构

和形体结构

课题: 头部解剖结构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理论课

目的及要求: 通过讲解使学生懂得 头部的内在结构和外形的关系,要求学生在素描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头部结构的练习。

重点与难点: 头部骨点、骨骼和外形特征的关系。头部骨骼和比例的关系。头部骨骼和个性特征的关系。 教具:多媒体课件、人体骨骼 教程及内容:

第一节 头 部 的 骨 骼

头部的骨骼可分为二大部分:脑颅和面颅,脑颅由1块额骨、1块枕骨、2块顶骨、2块颞骨和隐形于内部的1块蝶骨、1块筛骨构成。面颅由2块鼻骨、2块上颌骨、2块颧骨、1块下颌骨和隐形于内部的1块犁骨、2块泪骨、2块腭骨、2块下鼻甲骨构成。

头部的骨骼对于刻划人物形象来说,意义十分重大,因为头部肌肉较薄,骨形很明显,无论多胖的脸,从颧骨到头顶这一段骨形仍然是很清晰的,否则就是病态。头部的骨点和对应关系是研究头骨的两个重要方面。

? 成人颅骨由脑颅骨和面颅骨两部分组成,除下颌骨外,都借软骨或缝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彼此间不能活动 ?

面颅骨:15块,位于前下部。

?

脑颅骨: 8块,位于后上部。

(出示头骨并讲解头骨的结构和骨点)

一、头部的主要骨点:

1. 额结节2. 眉弓3. 眶上缘4. 额骨颧突5. 鼻骨6. 颧结节7. 颧弓8. 下颌角9. 颏结节 10. 颏隆凸 11. 犬齿隆凸 12. 斜线 13. 颞线 14. 乳突 15. 顶丘 16. 顶结节 17. 上项线 18. 枕外隆凸

每个人的不同长相即个体特征,主要取决于以上骨点之间的位置关系,骨相决定肉相,头骨决定人的脸型和个体特征。骨点是皮下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形体结构的转折点,抓不住骨点就抓不住形体,画面就会出现松散零乱或轻浮等毛病。

(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并讲解面部特征和骨点的关系)

二、头骨各部位的对应关系

从侧面看:耳孔大致位于头骨的中间;下颌骨将头骨分为前后两半;颧弓上缘将头骨分为上下两截;从顶丘到颏结节画一根直线即相当于给头部穿上一根轴;额结节到耳孔的连线将脑部和面部分开;耳孔对眶下缘;颧弓位于头骨中间;眶下缘到颏唇沟可以画一弧线;颞线经颧骨到斜线可画一条弧线。

从正面看:颧下缘弧线与眼眶下缘弧线相似;颧下缘齐鼻切迹(鼻孔下缘);眶内缘经犬齿窝到斜线再经眶外缘画到颞线形成一“V”字形,?左右

两侧加起来形成一个“W”形。

(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并讲解头骨各部位的对应关系)

第二节头部的肌肉

头部浅层肌肉表

表情肌一端起于骨骼,一端止于皮肤,收缩时产生面部表情。表情肌有额肌、眼轮匝肌、皱眉肌、鼻肌、上唇方肌、颧肌、口轮匝肌、颏三角肌、下唇方肌、颏肌、颊肌等。

咀嚼肌起都止于骨上,咀嚼肌有颞肌和咬肌。

类别名称位置作用

1. 颞肌颞线至喙突咀嚼食物,辅助表情

2. 咬肌

颧弓至下颌

咀嚼食物,辅助表情

表3.额肌额骨上额生皱,扬眉瞪眼

注:①上唇方肌可分为三块:A. 颧头B. 眶下头C. 内眦头。在我国当前的医学解剖图谱上,颧肌叫颧大肌,上唇方肌颧头叫颧小肌,眶下头叫提上唇肌,内眦头叫提上唇鼻翼肌,下唇方肌叫降下唇肌,三角肌叫降口角肌。额肌和枕肌由帽状腱膜连接成一个整体也称之为枕额肌。

第三节头部的形体与形态

面部肌肉的分析

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及语言都是通过面部肌肉的运动所表现出的,而这些表情的变化都是通过面部肌肉的运动所产生的,所以要了解表情的变化,首先有必要了解一下面部的肌肉的构成,明白哪些面部肌肉的运动会产生我们常见的各种表情。分析面部主要肌肉对表情的影响。在头部肌肉中,有超过二十六块以上的肌肉对人物的面部表情产生影响。

额肌:起自帽状腱膜,止于眉部和眼轮匝肌,能拉眉向上。

眼轮匝肌:位于眼眶部周围和上、下眼睑皮下。其收缩时能上提颊部和下拉额部的皮肤使眼睑闭合,同时还在眼周围皮肤上产生放射状的鱼尾皱纹。闭眼、思考等表情都会影响到眼轮匝肌。

皱眉肌:在额肌和眼轮匝肌的之间靠近眉间的位置。其收缩时,能使眉头

向内侧偏下的方向拉动,并使鼻部产生纵向的小沟。如图1所示。

图 1

降眉肌:位于鼻根上部皱眉肌机内侧。当其收缩时可以牵动眉头下降,并使鼻根皮肤产生横纹。一般来说,皱眉肌和降眉肌是共同参与表情变化的,在愁闷、思考等表情中可以使这几组肌肉紧张收缩而产生锁眉的表情。

口轮匝肌:位于口裂上下唇周围。口轮匝肌可以看成是环形的肌肉,在位置上可以分成内、外两个部分,内圈为唇缘、外圈为唇缘外围。口轮匝肌内圈在收缩时,能紧闭口裂呈抿嘴的表情,外圈收缩,并在颏肌的作用下产生撅嘴的表情。如图2所示口轮匝肌产生的作用。

图 2

上唇方肌:也称上唇提肌,位于口轮匝肌的上方、眼眶下缘的骨面上。上唇方肌收缩时可以提上嘴唇,加大鼻孔和加深鼻唇沟。

颧肌:位于口角外侧上部,其收缩可以上提口中角向斜上方运动,是产生

笑表情的主要因素。

颊肌:位于口角外侧的颊面位置,是深层肌,它是转成口腔侧面的主要肌肉结构。颊肌在收缩时,能使口角向外拉,并可同口轮匝肌共同作用产生吹奏的动作,故又称为吹奏肌。

如图3所示颧肌和颊肌在面部表情中的作用。

图 3

口角降肌,也称颏三角肌,位于口角下侧。口角降肌顾名思义,其在收缩时可以拉口角向下。

下唇方肌:位于下唇下方、颏隆突的上方。其与颏隆突共同形成“颏唇沟”的结构特征。下唇方肌在收缩时会使下唇下降,鼻唇沟拉长。一般哭、憎恨等表情会使此肌前生紧张。

如图4所示口角降肌、下唇方肌在面部表情中的作用。

图 4

鼻肌:可分为鼻部横肌和翼肌两部分。横肌收缩可使鼻背下压,翼肌位于鼻翼处,收缩时可牵引鼻翼向外下方运动,并扩大鼻孔。

咬肌和颞肌:咬肌起自颧弓止于下颌角骨,大部分位于下颌骨两侧的支骨面上。咬肌是最强壮的骨骼肌。其在收缩时能上提下颌骨,并可分别拉动下颌骨作左右磨合的动作。咀嚼肌的颞肌起自颞线,止于下颌骨喙突作用是上提下颌骨,是构成咀嚼的动力。

颈阔肌:实际上属于颈部肌肉,但它也能参与面部的表情变化。覆盖颈部前面与侧面的一片阔筋膜(其起于胸大肌、肩三角肌的筋膜,止于头面部的咬肌筋膜和下唇方肌处)。颈阔肌在收缩时可拉口角向下方运动,可与其它肌肉构成面部恐惧和恶心等表情,并可使老年人颈前产生横向的皱纹。如图5所示由表情肌对皮肤产生的皱纹。

图 5

另外,在口部周围有称为鼻唇沟和颏唇沟的两条曲线,构成面部形态的主要特征,同时对面部表情的变化影响也比较大。鼻唇沟是由上唇方肌和颧骨的上颌突构成,其位置在鼻翼两侧至嘴角两侧。颏唇沟是由下唇方肌和颏隆凸构成,位于下唇边缘并向颏结节上缘逐渐消失,如上图人物鼻唇沟和颏唇沟的外形。

胸锁乳突肌:颈部肌肉在正面和侧面最显著的是胸锁乳突肌,其下端有两个头,内头附着于胸骨柄,外头在锁骨内侧1/3外,往上斜着延伸,附着在颞骨乳突上。当头部转向一侧时,此肌在外形上由为明显。

斜方肌:是背部上方的主要肌肉,呈扁而阔的三角形,此肌附着于枕骨的底部,第7颈椎及全部胸椎的棘突部,止于肩胛骨的上边缘。如图所示

图 6

第三节头部形体及五官的结构

一、基本形和比例

头部可以理解成卵形、球体、立方体、橄榄形或球体加楔形。

头部的比例可用“三停五眼”来概括(在中国古代称“三停五部”),这是一个

很实用的比例准则。应该指出的是“三停五眼”要从三维空间去理解。“三停”是把头部从发际到下巴分为三等分:其一是发际到眉毛;其二是眉毛到鼻底;其三是鼻底到下巴颏。“五眼”是指以眼为长度单位来测量两鬓之间的距离:两个内眼角之间有一眼宽,从外眼角到鬓角之间又有一眼的距离,加起来共有五个眼宽。从外眼角到鬓角的距离侧面看时是一眼宽,从正面看时就没有一眼宽,因而“五眼”的概念是三维的。

(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并讲解三停五眼的平面分割、立体分割和儿童头部的比例)

儿童头部比例与成人有所不同(面颅与脑颅的比例见《新编人体结构教程》P.18),儿童年龄越小脑颅越大,因而不能用一种比例来画所有的儿童。

除三停五眼以外,头部还有几个对应关系可以作为比例测量的重要参考。从侧面看,耳轮脚大致在头部的中心。外眼角到鬓角等于一个眼的距离,从眉毛到下眼睑等于半个鼻子长,这就构成了侧面头部的一个“田”字形区域。这个“田”字是三维的,从七分面的角度去看才是一个准“田”字。

从五分面的角度看,自颏结节画一根线到额结节,一般要通过鼻翼和内眼角,这根线叫面线。从额结节到鼻尖所画的一根线与面线所形成的夹角叫面角。从颏结节到顶丘画一根线一般要通过耳轮脚,正好平分头部。在绘画实践中虽然正好五分面或七分的角度不多,但是从这两个角度去观察对象的个体特征是十分有用的。

从正面看,从鼻根到嘴角通过鼻翼画一根流线,左右对应成为一个“八”字线,这个“八”字角度的大小也是头部个性特征的一个重要参考系数。

(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并讲解八字线、田字格)

二、五官和面部的结构

眉由于眶上缘将眉毛从中段顶起,将其分为二段,内侧的一段眉毛由下往上长,外侧的一段眉毛由上往下长。

眼眼的基本形为球体(包括上眼睑和下眼睑)。上下眼睑之间叫睑裂,睑裂呈棱形一般内低外高。眼黑分为瞳孔和虹膜(表层叫角膜)。眼白叫巩膜(表层叫球结膜)。眼角又分别叫内眦和外眦,内眦一侧泪阜十分清晰,像个小球体。

眼球的矢状面与眶隔

鼻鼻的基本形可以看作是棱锥体。鼻头较圆可以看成是一个球体,

鼻真骨和鼻软骨之间有一个角度,这个角度的不同也是个体差异的因素之一。鼻翼与口角之间有一条沟叫鼻唇沟。

口口的基本形可以看作是一个半圆柱体。这个形是由上颌骨与下颌骨顶起口轮匝肌形成的,口与鼻之间有一条沟叫人中。下唇与下巴之间有一条沟叫颏唇沟。上唇正中间的隆起叫唇珠也叫上唇结节。上下唇之间的分界线叫唇裂。

耳耳朵的基本形可以看成是一个贝壳形。耳朵可以分为耳轮、耳甲腔、耳垂和耳屏四大部分。耳朵没有真骨,其形态是由软骨决定的。

除五官以外,额头、下巴、颧骨和腮构成脸的基本形。

颧和腮连成一片,下巴是一个半球体,开口笑时是一个楔形;男性的额头似楔形,女性的额头似球体。

(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并讲解五官的结构特点和面部的基本形)

三、头部形态的差异

头部形态的差异主要取决于骨骼,因为头部除咬肌和颞肌外,肌肉都不发达。除颊部外脂肪也很薄。

(一)男女差异

从骨形上讲,男女差别比较明显。男子头骨骨点突出,脸型多方而直,额头呈方形,向后倾斜,眉弓突出。女子骨点较平,骨形较圆,脸型圆润,额头呈圆形向前凸,眉弓不明显。男子下颌角多凸起,下巴见方。女子下巴较尖,下颌角不如男子宽。从体表上看,男子咬肌发达,脸膛有凹陷,颌骨的形状较明显,男子脸型较方直,多为目字型和国字型脸。女子脸庞脂肪丰厚,下巴尖而圆,脸颊圆润,多为甲字型脸和申字型脸。女子五官除眼睛外都小巧而圆润,男子五官粗大,线条方直。

(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并讲解男女差异)

(二)老幼差异

儿童头部骨点不明显,从体表上看不到眉弓,鼻骨也较小,加之面颊脂肪丰厚,所以看上去是圆额头圆脸翘鼻子翘嘴。儿童头部各部分的比例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脑颅部分较大,面颅部分较小,随着年龄的增长,面颅越来越大。大人是眼睛在头部中间,儿童是眉毛在头部中间,儿童五官紧凑,下巴较短,下嘴唇位于下停中间。儿童与成人的比例不同在于由上至下逐步缩短,把握这一点就不至于把儿童画成小大人。

((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并讲解儿童比例与成年人的差异)

老人有的由于牙齿脱落而下停缩短,最重要的是老人由于机体衰老而皮肉

松弛,除了脸上有明显的皱纹以外,中年以上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眼睑会逐步出现泪囊下垂,将军纹、鱼尾纹逐渐明显,眶缘逐渐清晰。整个头部的骨形随之越来越明显。

(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并讲解老年人的

特点)

(三)头型差异

头部骨骼可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

不同的头型主要是这两部分的不同

比例和形态决定的。头型和脸型是两

个不同的概念。相同的头型可以是不

同的脸型。头型大致可以分为卵型、

方型、锥型、楔型、橄榄型、扁型等

几种。

(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并讲解头型差异)

(四)脸型差异

脸型主要是由面颅的骨骼决定的。

以上是从正面来分析的。从侧

面看,还有两种比较多见的脸型,如

下巴很翘额头又很高,则可称之为

“飞”字型脸。下巴很溜,鼻子往前凸的,则可以称之为“刁”字型脸。因而八格在此增之为十格。这十格也决不能概括世上所有人的脸型,但可以作为分析人们脸型和把握个体特征的一种参考体例。民间还有瓜子脸(属甲字型脸)和烙饼脸(属飞字型脸)之

说,这些都很形象而且概括。

(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并讲解型脸差异)

(五)五官差异

同样的脸型可以有完全不同的面貌,不同的五官(五官原指眼、耳、鼻、舌、身,现在一般都是指面部的眉、眼、鼻、口、耳)类型排列组合出千姿百态的面孔。

在此对眉、眼、鼻、口、耳的不同形态作一点粗浅的分析。

眉可分为剑眉、平眉、蛾眉、蚕眉、浓眉、淡眉、寿眉等。

眼可分为英目、俊目、老目、笑目、觑目、暴目、大角、小角、单裂、双裂等。

鼻可分为高鼻、塌鼻、肥鼻、瘦鼻、结鼻、露鼻、勾鼻、断鼻、鹰鼻、狮鼻、鞍鼻、悬胆鼻、朝天鼻、烟囱鼻、蒜头鼻、矮狗鼻等。

口可分为峭角口、掼角口、厚唇、薄唇、瘪嘴(多因颌骨后缩而口形内陷)、露齿(多因颌骨前凸而唇不包齿)等。

耳可分为肥人耳、瘦人耳、长耳、圆耳、招风耳、虎耳、佛耳等。(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并讲解五官差异)

要画好头像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把握:

1、分析头型和脸型。

2、用三停五眼、田字格、八字线面角等比例坐标去确定对象的比例关系。

3、分析五官的类型,掌握五官与脸型的内在联系。

4、抓住骨点的空间位置与结构的具体转折。

以上几点正好与素描中从整体到局部的过程相吻合,只是着眼点不同。初学者往往把解剖结构和明暗素描看成是两回事,实质上明暗和线条只是表达形体的手段,而表达客观物象的形体和形态才是目的。(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是更高一个层次,又另当别论。)

作业:

1.默写头部骨骼并标出18个重要的骨点。

2.绘制头部肌肉图或石膏头肌写生,并标出肌肉名称。

3.人物头像或石膏像写生,并对其形体结构和个体特征作具体分析。4.画出男女老幼头部形态差异的示意图和五种不同表情的示意图。并作简要说明。

5.分述面像十格中额骨、颧骨、下颌骨和上颌骨的构成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