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浮力教案

浮力教案

浮力教案
浮力教案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学员编号:年级:初二课时数:3

学员姓名:爱学习辅导科目:科学学科教师:爱科学

课程主题:浮力综合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

知识精讲

浮力的基本知识点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

2、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3、浮力产生的原因: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这两个力的差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

4、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公

式:F浮=ρ液gV排

注意:(1)液体对物体的浮力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和物体的形状无关

(3)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

(4)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各种液体,也使用于气体。

5、物体的沉浮条件

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到浮力和重力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

②F浮>G 上浮

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V物

④F浮=G 漂浮此时V排< V物

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

(沉到水底时:F浮+F支持力=G )

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①当ρ液>ρ物时,上浮(最终漂浮)

②当ρ液<ρ物时,下沉

①当ρ液---ρ物时,悬浮

6、漂浮问题的“五规律”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所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进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的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应用

(1)轮船①因为漂浮时,F浮=G ,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

②根据F浮=ρ排g 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液减小,所以 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

(2)潜水艇: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

(3)密度计:因为F浮=ρ排g v排,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体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

(4)气球和飞艇: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热空气。为了能使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二、浮力重难点解析

例1、鸡蛋沉没水底受到的浮力为F1,逐渐向水中加盐,当鸡蛋悬浮时受到的浮力是F2,上浮时受到的浮力是F3,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是F4,则()

A、F1<F2<F3<F4

B、F1<F2<F3=F4

C、F1<F2=F3<F4

D、F1<F2=F4<F3

例2.将一块实心物体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物体静止时如图所示。若将该物体分成大

小不同的两块,仍然放在盛水的烧杯中,则

A.大块沉入杯底,小块飘在水面上

B.大块、小块都沉入杯底

C.大块、小块都飘在水面上

D.大块、小块都悬浮在水中

例3.蜡块整体悬浮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之中,要使蜡块上浮,则()

A、往容器中加酒精

B、往容器中加水

C、使容器倾斜一定角度

D、把蜡块分成两块

2.有关浮力的计算:

A.称重法:先用弹簧测力计称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然后把物体浸入液体中,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则F浮=G-F。(通常用于液体中下沉的物体)

B.阿基米德原理法: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

F浮=G排 (普遍使用)

C.平衡法:利用物体漂浮或悬浮的条件来计算浮力

把一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让其从静止开始自由运动,它的运动状态无非有三种可能:下沉、不动或上浮。物体浸没在液体中静止不动,叫做悬浮,上浮的物体最终有一部分体积露出液面,静止在液面上,叫做漂浮。下沉的物体最终沉入液体的底部。根据物体的受力平衡可知,悬浮和漂浮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G

物,而下沉后的物体还要受到容器壁的支持力,故F浮=G物-F支,即F浮<G物

适用范围:漂浮、悬浮体、沉底、连接体的问题。考试出现频率高。

D.压力差法:利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来计算浮力

基本公式:F浮=F向上-F向下

适用范围:此法用于判断物体是否受到浮力或计算浸没深度已知的规则物体所受的浮力。

例1.把质量是1千克的某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将它浸没在密度为0.85×103千克/米3的某种液体中时,弹簧

秤的读数为零,则此物体的密度为_______千克/米3。

例2.一个密封的空心球浮在水面上,露出水面的体积是总体积的2/5,若再空腔内注水100克水,空心球

恰好克停在水中的任意位置,求这个球的体积多大?

三、利用浮力来测密度

1.示差法测密度(称重法)

2.漂浮法测密度

对规则的柱形漂浮题来说,让它漂浮在水中,用刻度尺测出它的总长度和浸没水中的长度,设横截面积为S,根据漂浮的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与物体重力式联系起来,就可以求出漂浮提的密度。

如果把漂浮体一次放入水中,一次放入另种液体中,分别测出漂浮体的重长度,浸入水中的长度和浸没另一种液体的长度,也能求出液体的密度。

如果固体不能漂浮在水中,可用量筒和水测出固体的体积,将固体个、放在大试管中,让它漂浮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出它排开水的体积。先求浮力,在依据漂浮条件求出重力和质量。最后求出密度。

例1.小明在一根均匀木杆的一端缠绕少许铅丝,使得木杆放在液体中可以竖直漂浮,从而制成一只密度计,将它放在水中,液面到木杆下端的距离为16.5cm,再把它放到盐水中,液面到木杆下端的距离为

14.5cm,如果所用铅丝的体积很小,可以忽略,小明测得的盐水密度是多少?

例2.杭州育才中学新校坐落在打运河商务区,一进校内就是一个喷泉,水池中放养的金鱼吸引了很多的学生,可是时间一长,有些鱼儿会死去。经过调查,同学们了解到,水塘中水的密度增大到1.05×103千克/米3时就不适宜鱼类生存。于是同学找来一根长1.2m、粗细均匀的木条,木条底端嵌入适当的重物,总重

4.9N(重物体积忽略不计)。先将木条放入足够深得清水中,测得露出水面的长度为0.2m,然后将木条放入密度为1.05×103千克/米3的水中,此时木条露出水面的长度多少?

四.牛刀小试

1.画重力、压力、浮力的示意图

2、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才受到浮力,在空气中的物体不受浮力

B.乒乓球和玻璃球均浸在水中,则乒乓球受到浮力,玻璃球不受浮力

C.物体浸在液体中,由于受到浮力,物体的重力要变小

D.铁球浸没在水中缓慢下沉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说明铁球所受浮力不变

3.小吴同学为探究力之间的关系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将弹簧测力计下端吊着的铝块逐渐浸入台秤上盛有水的烧杯中,直至刚没入水中(不接触容器,无水溢出)。在该过程中,下列有关弹簧测力计和台秤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不变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也不变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增大

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增大

4.如图所示,甲、乙两台秤上各有一个容器,一个装满水而另一个未满,现各将一手指浸入水中,手指与容器壁、底均不接触.则在手指浸入水中之后,两台秤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A.甲变小,乙不变 B.甲变大,乙不变 C.甲不变,乙变大 D.甲变小,乙变大

5.如图所示,两只完全相同的盛水容器放在磅秤上,用细线悬挂质量相同的实心铅球和铝球,全部没入水中,此时容器中水面高度相同,设绳子的拉力分别为T1和T2,磅秤的示数分别为F1和F2,则()

A.F1=F2,T1=T2 B.F1>F2,T1<T2 C.F1=F2,T1>T2 D.F1<F2,T1>T2

6.将系于绳端质量相等的铁桶和实心铁球同时浸没在水中,静止在图示位置,绳子对它们的拉力F1和F2的大小关系是()

A.F1> F2

B.F1=F2

C.F1<F2

D.无法确定

01g g V G V V F 水铁水)(ρρ+=++,

水G V F =+g 2ρ

7.如图所示,在水槽中有体积相等的甲、乙两个小球。甲球漂浮在水面,乙球悬浮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 甲和F 乙;它们的密度分别为ρ甲和ρ乙。下列关于甲、乙受到的浮力和它们的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F 甲>F 乙,ρ甲>ρ乙

B .F 甲<F 乙,ρ甲<ρ乙

C .F 甲>F 乙,ρ甲<ρ乙

D .F 甲<F 乙,ρ甲>ρ乙

8.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潜水艇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潜艇模型是通过改变潜艇的重力实现沉浮的

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入试管中,可实现潜艇下沉

C.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水量适当时,可实现潜艇悬浮

D.潜艇模型的试管上绕些铁丝,可保持试管稳定

9.小杰同学在游玩海底世界时,观察到鱼嘴里吐出的气泡上升时的情况如图所示,对气泡上升时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压强分析正确的是( )

A .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B .浮力变小,压强变小

C .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D .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10.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如果浮力重力,物体就会上浮;如果浮力 重力,物体就会下沉;如果浮力重力,物体就会在液体中处于状态。

11.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几条“载重线”俗称“吃水线”,轮船满载时,水面不能超过规定的“载

重线”图3所示为一艘远洋轮船及载重线的示意图,其中标有“W”的是北大北大西洋的载重线,标有“S”的是印度洋的载重线,当轮船由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将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先在溢水杯中装满水(水面与溢水口齐平),水深为10cm,水的质量为5kg,再放入一块重3N的木块,溢出的水全部用小烧杯接住(如右图所示).则水溢出后溢水杯底受到水的压强是________Pa,小烧杯中水的重力等于________N。 (g取10N/kg)

13.某物体质量50g,将它浸没在装满水的玻璃杯中,溢出水的质量是40g,因此物体在水中将.(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14.如图所示,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如果直接将该物体投入水中,该物体将

__________(填“上浮”、“悬浮”或“下沉”);从图乙、丙可以看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_____有关.

15.一个体重为600N的人站在漂浮于水面的木筏上,木筏的体积为0.4m3,木筏的密度为0.6×103kg/m3,(g=10N/kg)

求:(1)木筏底距水面0.2m 求木筏底所受水的压强

(2)此时木筏和人所受浮力

(3)木筏和人排开水的体积

16.一立方体木块的体积为1000厘米3,把它放入水中,这块木块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问这块木块所受

的浮力有多大?

17.如图所示,在容器中放一个上、下底面积均为10cm2、高为5cm,体积为80cm3的均匀对称石鼓,其下底表面与容器底部完全紧密接触,石鼓全部浸没于水中且其上表面与水面齐平,则石鼓受到的浮力是?

18.质量为270克的铝球悬浮于水中,求(1)球受到的浮力应是多少?(2)球的体积应是多少?(3)球中间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ρ铝=2.7×103千克/米3 g=10牛/千克)

19.上周学校购买了一批水龙头,据商家说其材料铜质的,实验室的老师组织九年级的一些同学通过实验来验证商家的说法。他们把一个水龙头用轻质细线捆好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在空气中测得它的重力为

1.6N,再把这个水龙头浸没在水中,如图14所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4N(ρ铜=8.9×103kg/m3, g=10N/kg)。

求:(1)每个水龙头的质量是多少?

(2)这个水龙头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有多大?

(3)这批水龙头的密度是多少?商家的说法是否正确?

五.真题演练

1.(2016浙江温州)半潜船可用来运输超大型货物,空载时漂浮于海面(如图甲);装载时需向船体水舱注水,船体重力增加,巨大的甲板下沉至海面以下(如图乙);待货物被拖到甲板上方时,排出水舱中的水,船体重力减小,甲板上浮至海面,完成货物装载(如图丙).半潜船在甲、乙、丙三种状态时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1、F2、

F3,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F1>F3>F2

B. F2>F3>F1

C. F3>F1>F2

D. F3>F2>F1

2.(2016浙江丽水)潜水器从刚好浸没时开始下潜到返回水面合计10分钟,显示器上分别显示全过程深度曲线和速度图象如图,下列对潜水器分析正确的是()

A. 在1~3分钟,受到水的压强逐渐减小

B. 在1~3分钟,受到水的浮力逐渐变大

C. 在4~6分钟,都是处于水下静止状态

D. 在6~8分钟,都是处于受力平衡状态

3.(2014河南)a、b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体积相等的甲、乙两实心物体,浸没在水中.放手稳定后( )

A.甲漂浮,甲受浮力大

B.乙漂浮,乙受浮力大

C.甲漂浮,乙受浮力大

D.乙漂浮,甲受浮力大

4.(2015·温州)如图,往浴缸中匀速注水直至注满。下列表示此过程中浴缸底部受到水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中合理的是( )

A. B C D

5.(2014江苏苏州)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盛有不同的液体,现将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A. 甲容器中物块受到液体的浮力较大

B. 甲容器中物块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大

C. 甲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大

D. 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较大

6.有一个足够大的水池,在其水平池底竖直放置一段圆木。圆木可近似看作一个圆柱体,底面积为0.8m2,高为5m,密度为0.7×103kg/m3。(取g=10N/kg)

(1)未向水池内缓慢注水,圆木对池底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多大?

(2)向水池内注水,在水位到达1m时圆木受到水的浮力和圆木对池底的压力分别为多大?

(3)当向水池内注水深度达到4m时,圆木受到的浮力又为多大?

六.课后习题

1(2016浙江嘉兴)人们常用“浮筒打捞法”打捞沉船,做法是将几个灌满水的浮筒沉到水底并拴在沉船两旁,把空气压进浮筒将浮筒里的水排出,沉船随着浮筒一起浮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浮筒充满气后,受到的浮力大于其重力

B. 沉船在河底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

C. 沉船在水下上浮时,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小

D. 船和浮筒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大于其重力

2(2016浙江金华)已知木块A的体积为1×10-3m3,重力为6N,与固定在容器底部的轻质弹簧相连,如图甲所示,现向图甲容器中缓慢注水,直至木块A完全浸没并处于静止状态,如图乙。(g=10N/kg)

(1)在向容器中注水的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逐渐(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木块完全浸没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对木块的拉力为N。

3(2016浙江温州一模)如图所示,弹簧秤下挂一重物,重物浸没在AgNO3溶液中,稳定时弹簧秤读数为F1,再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铜粉,充分搅拌并配置足够的时间后,溶液体积未变,此时弹簧秤的读数为F2.已知重物与

前、后溶液均不发生任何反应,对于F1和F2的相对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无法判断

B. F1

C. F1>F2

D. F1=F2

4.如图是俄罗斯产的一种卡车,可以实现车胎自动充气,能够翻越高达70厘米的障碍物,轻松涉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轮胎上的大“牙齿”是为了减小摩擦

B. 轮胎体积很大可以在水中受到很大的浮力

C. 轮胎很宽可以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D. 汽车可以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5.2015年12月,世界上最大全透型载客潜水器“寰岛蚊龙1”在海南下水(如图).潜水器搭载9名乘客缓慢下潜至水面下一定深度处悬停,待乘客现光一段时间后,缓慢上浮至水面。下列关于潜水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下潜时有惯性,悬停时没有惯性

B. 在下潜过程中,水对它的压强不变

C. 悬停时受到的重力和浮力是一对平衡力

D. 在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变大

6.实心铝块B,C的体积分别为20cm3和10cm3,当B浸没在水中时,木块A恰能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铝块B始终在水中且未碰底,B与水间粘滞阻力及滑轮摩擦均忽略不计,ρ铝=2.7g/cm3,关于A所受摩擦力方向与大小判断正确的是(g取10N/kg)()

A. 水平向右,0.07N

B. 水平向右,0.27N

C. 水平向左,0.07N

D. 水平向左,0.27N

7.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分别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若切去的质量相等,则甲被切去的厚度一定多

B. 若剩余的质量相等,则甲被切去的厚度可能多

C. 若切去的高度相等,则甲被切去的质量可能多

D. 若剩余的高度相等,则甲被切去的厚度一定多

8.如图所示,在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内,体积为100cm3,实心物块甲放在实心木块乙上,木块乙漂浮在水面上,木块受的浮力为F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1;现将甲取下并浸没水中,静止时,容器对甲的支持力为N,木块静止时受的浮力为F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2,水面深度变化5cm.已知木块乙的质量为400g,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200cm2(g取10N/k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P1

B. 容器对甲的支持力N为2N

C. 甲的密度为2.1×103kg/m3

D. F1与F2的差值为11N

9. 小金学了浮力的知识后,想制造一台浮力杆,他将一段密度为0.5×103千克/米3,粗细均匀的木料,先进行不吸水处理,再将其竖立水中,如图所示,这段木料长为40厘米,横截面积为0.1/米2,其上面可以作为秤盘(g=10牛/千克),问:

(1)质量为0的刻度线的位置在哪里?

(2)距离上表面10厘米处的刻度对应的质量为多少?

《浮力的应用》教学设计

《浮力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建立在前一节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由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要求学生能运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两部分,一是通过实验探究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了解浮力的应用。 学生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了如何用测力计测浮力大小的方法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但由于在很多学生的潜意识里认为:重的物体一定下沉,轻的物体一定上浮。来自于生活的前期经验和感性认识的错误性对很多学生有了主观想象力的干扰,自然会对结论产生影响。所以,如何能让学生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不受主观想象力的干扰,也是教学的重点。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我在进行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条件教学时设计了师生共同参与的实验探究活动,通过教师适时、必要的介入,促进了学生对有关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一探究活动的持续深入与发展活动,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归纳出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运用它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本节课的设计是以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兴趣、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在教学设计中为鼓励学生亲手操作,教材中没有安排学生实验。但我认为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时,最好让其亲自参与实验比较好,这样一方面可使学生从直观现象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加深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另一方面利用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也利于后边对“浮沉条件的应用”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活动,知道液体中的浮沉是由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及其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决定的;知道如何用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及其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来表述物体浮沉条件 (2)能综合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及二力平衡等知识讨论浮沉条件。 (3)得出用液体密度和物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来表述物体浮沉条件 (4)知道轮船、潜水艇和气球和飞艇的基本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科学方法――逐步推理法和相关知识的整合。 (2)使学生意识到知识建构要自主、科学探究要合作、意志要体验,探究要持久深入的教育理念。

浮 力_教学设计

浮力 【教学模式】 实验启发式 【教学流程】 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会用弹簧称测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能力目标:培养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重视实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G 浮

【教学设计】 浮力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力,是初中物理重点内容之一,正因为浮力比较常见,学生往往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认识浮力,在这些认识中有些是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求既要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又要纠正那些错误的认识,也为下一节阿基米德原理打下扎实基础,所以我在这节课主要采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下面就谈谈对本节课的设计。 1.学校教学设备简陋,能用上的电教设备只有普通投影机,所以只好用电脑制作所有的投影片,除了副板书之外,其余一律用投影。演示实验的器材大部分自制。 2.本课开始就对本节课联系到的知识点:测力工具(弹簧称)、二力平衡条件、液体压强进行复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本课作好知识准备。在引入新课时用了学生比较的例子和现象,这样去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3.在引入浮力的概念时,首先设计了演示实验1,浸入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向上浮,让学生感性认识浮上来的物体受到浮力,但沉下去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呢?这就交给学生去研究,从而设计了学生实验:首先让学生把重物挂在弹簧称下,测出重力G,然后用手

八年级下册物理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教案

第2课时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2.掌握计算浮力的几种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利用多种方法求浮力,建立用不同角度、不同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浮力的计算 师同学们想想有哪些方法可以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生1:称重法:F浮=G-F. 生2:二力平衡法:F浮=G(漂浮时). 生3: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 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浮力的计算”,并讲解. 浮力的计算(多媒体课件) ①公式法(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a.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V物;物体的一部分浸在液体中时,V排<V 物. b.对于同一物体,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就越大.当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中时,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再变化,它所受的浮力大小也不再变化. c.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由于大气的密度是变化的,所以大气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也是变化的. ②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之差. ③称重法:F浮=G-F拉(或F浮=G-G′). 空气中测得物体所受重力为G,物体浸在某种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拉,则F浮=G-F拉(注:当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则F 浮=G). 例题 1 (用多媒体展示)某同学在实验室里将体积为 1.0×10-3m3的实心正方体木块放入水中,如图所示,静止时, 其下表面距水面0.06m.请根据此现象和所学的力学知识,计算 出两个与该木块有关的物理量.(不要求写计算过程,g取10N/kg) (1);(2) 答案:(1)木块所受浮力F浮=ρ水gV排=6N (2)木块所受重力G木=6N (3)木块质量m木=0.6kg (4)木块密度ρ木=0.6×103kg/m3 (5)木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力F=6N (6)木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强p=600Pa(任选两个) 知识点2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密度 师我们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可以求浮力,反过来我们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否可以求出液体的密度呢? 师请同学们思考,假如我们想测物体的密度,又该如何呢? 生:可以通过公式ρ=m/V计算得出. 师规则的物体可以通过测量计算出体积,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又如何求出呢?

(优质课)浮力教案

《浮力》教案 辛庄初中张长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知道浮力概念及其方向; (2)会使用弹簧秤测量浮力,并能进行简单改进简化浮力测量; (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及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观察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和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的过程;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3)尝试应用平衡力和液体压强的相关规律去解释生活中的浮力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并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法】:启发提问、分析归纳和实验探究相结合。 【学法】:实验法、推理法与合作学习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 浮力演示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件播放:体验浮力,死海不死,鸭子和轮船浮在河面上,氢气球、飞艇漂在空中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然后以课文第一段文字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入新课。 二、体验浮力教学 1.认识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形成浮力概念 首先课件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教师选择代表性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从物理角度分析浮在水面物体受到浮力的情况。接着提出问题1:沉下去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呢?学生通过简单器材进行实验验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要受到竖直向上的托力,即浮力。指出,不仅仅是液体,气体对物体也有浮力(托力) 三、浮力的产生原因分析(求浮力第一法) 1.演示对比实验,提出问题 在计算的基础上,演示小实验,乒乓球在水底不浮上来?!学生有了充分的质疑后, 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教案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下面就给大家带来的物理《浮力》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4.能认识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提出问题:1.船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2.救生圈、救生衣的作用是什么? 板书: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过渡语:看完了没有? 二、先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49----P52内容,要求边看、边划、边记。 1.看课本p49图10.1-1回答,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 2.根据图10.1-3总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看演示实验:测量铝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学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浮 力的大小。

4.看课本p51找出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你能举例说明吗? (二)学生自学教材 老师巡视,了解学情,掌控学生高效学习,时间到,问完成的请举手? 过渡语:合上书,独立完成自我检测 (三)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6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范。让四个小组的基础较差 的同学到黑板完成,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1.鸭子能浮在水面上,用钢铁做的轮船也能浮在水面上,说明水对他们有_____ 力。https://www.sodocs.net/doc/69875274.html, 2.你游过泳吗?当你的身体浸入水中体积越大,你会感觉到水给你向上的托力 ____这个水对你向上的托的力其实就是_____力。再比如,我们从水中抬起一个石头 要比在空气中抬起感觉要___( “轻”或“重” ),这些事例都说明,在水中要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___ 力。 3.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_____,它与重力方向_____。 4.如果用测力计测出铜块重为1N,将铜块没入水中,测力计的示数变为0.87N,铜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 5.浮力产生的原因是 _____。 三、后教 (一)展示交流,统一答案 先交换学案,然后更正。2分钟时间让发现问题的学生到黑板上用红笔更正,提 出先学中未解决的疑惑,小组或全班讨论解决。 (二)生生合作,探究交流 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实验设计,小组长组织进行探究实验,展示交流,老师给予 即时评价。 探究1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2浮力产生的原因:_____。 实验:将一去掉底的矿泉水瓶倒置,放入一乒乓球,去掉瓶盖,向瓶中加入水, 可观察到乒乓球_____ (会不会上浮),因为乒乓球下底部没有受到压强作用。_____ 将瓶盖盖好,再向瓶中加水,可观察到乒乓球_____(会不会上浮),此时乒乓球受到 _____力的作用。

浮力教案设计

《浮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什么是浮力;浮力产生的根源,浮力的方向,浮力的大小。 2 会用称重法测量浮力大小,设计实验得出浮力大小的计算公式-阿基米德原理。 3 了解现实中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4 会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什么是浮力及浮力大小如何计算,培养学生设计实验、通过观察、提出假想、收集数据和分析概括等多方面的研究能力。 2 以小组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勇于参与,与人合作,大胆交流,不怕失败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性实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他们在实验过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重点】经历探究过程,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能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浮力问题。 新课引入: 一 实验引入,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观察盐水悬浮鸡蛋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发学生思考。 二.讲授新课: 1、观察图片讨论,自己动手,体验浮力、建立浮力概念。 2 讨论 什么叫浮力? 你能归纳出浮力的概念吗? 3.小组活动探究: 下沉物体是否受到浮力作用呢?学生讨论用实验的方 法解决问题。 (1)将一石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此时弹簧测力 课题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 第四节 浮力时 间 课型 新授课课时1课时备课

计的示数等于石块所受的重力,即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称得石块重 G= ; (2)当我们用手向上托石块时,会看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 (3)当石块浸没在水中时,你会看到什么现象,此时是否也存在一个向上托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 ; (4)你现在知道浸没在水中的石块所受浮力F浮= 。 总结:下沉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称重法测浮力公式。 4 活动。 感受浮力大小变化。手摁易拉罐浸入水中,收集溢出水,感受浮力大小,观察溢出水的多少。 讨论猜想: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水的重力。 5活动:10.10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将圆柱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测出圆柱体所受的重力。 2.将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同时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直到其完全浸没,记录你看到的现象和圆柱体全部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将圆柱体浸没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处,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你看到的现象和数据。 选做4. 将圆柱体浸没在浓盐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圆柱体浸没在纯水中的示数比较,记录你看到的现象和数据。 可以发现: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有关。 活动:探究浮力的大小;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G物。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桶的重力G桶。 (3)在溢水杯中装满水。 (4)把金属块浸没在溢水杯的水中,当水停止外流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G物′,算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G物- G物′。 (5)用弹簧测力计称出装有水的桶的重力G桶′,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G桶′-G桶。 探究结果: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等于_________________,即F =__ __=_______ ____ 浮 【当堂训练】 1 游泳者和潜水者的浮力那个大?强化浮力大小和深度无关。 2 铜球浸没水和煤油那个浮力大?强化浮力大小和液体密度有关。 3潜水艇浮力大小和深度无关。 4 大鱼小鱼的讨论,浮力大小只和排开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和其他都无关。 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浮力的应用讲课教案

浮力的应用 编稿:辛灵审稿:郭金娟责编:李井军 目标认知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浮沉条件,知道浮力的利用。 2.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上的,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 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学习重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轮船的漂浮原理。 学习难点 浮沉条件的应用。 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1.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浮力。而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受力情况,物体的浮沉就取决于所受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当时,合力方向向上上浮 当时,合力为零悬浮 当时,合力方向向下下沉 2.对于实心的物体,由,,浸没时,所以当时,物体上浮;当时,,物体悬浮;当,物体下沉。 3.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在此过程中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最终状态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最终状态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漂浮和悬浮的共同特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在平衡力作用下静止不动,不同点是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漂浮时物体的体积大于排开液体的体积;悬浮时,物体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 4.物体浮沉各种状态比较表 浮沉状况物理现象运动状态条件物液密度关系与的关系 浮 上浮在液体中向上运动向上运动 漂浮浮在液面上静止在液面上 悬悬浮 停留在液体中 任何深度的地方 静止在液体中

下沉在液体中向下运动向下运动 沉 沉底停留在容器底部静止在容器底部 1、为探究物体的浮沉和有关因素的关系,小刚将一个鲜鸡蛋先放入一个装有大半杯清水的玻璃杯中,鸡蛋沉入杯底,然后向杯中逐渐加盐,在此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鸡蛋所受浮力不变 B.鸡蛋所受重力变大 C.杯底所受的压强不变 D.鸡蛋可能会慢慢上浮 解析:在向杯中加盐的过程中,杯中液体的密度不断变大,由浮力公式知,鸡蛋所受的浮力不断变大,当浮力大于重力时,鸡蛋就会慢慢上浮,由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知,杯底所受的压强 也会不断变大,鸡蛋所受的重力与液体的密度无关,故重力不变。 答案:D 知识点二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 ①轮船是采用“空心”法来增大体积从而增大浮力,使它浮于水面的,它们受到的浮力等于船的总重。 ②轮船浮力的大小通常用排水量来表示,排水量是指轮船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根据漂浮条件知,排水量=船自身的质量+满载时货物的质量。 2.潜水艇 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验浮沉的,潜水艇为了实现升降,必须使浮力大小不等于重力,潜水艇在水下时,由于艇壳不能任意改变,因此浮力是不变的,要想控制上浮、下沉就只有改变自重,潜水艇两侧都有水舱,与高压气舱相连,高压气体能将水从水舱内排出,减小潜水艇重力,当其小于浮力时潜水艇就上浮;当浮力大小等于重力,潜水艇可在水中任一位置保持静止,即悬浮;关闭高压气舱使进水口打开,在水压作用下水舱进水,自重增大到大于浮力时,潜水艇开始下沉。 3.气球和飞艇 气球和飞艇是漂浮在空中的,内部所充气体的密度必须小于空气的密度,一般充有氢气或氦气,充气时体积增大,浮力增大,当浮力增大到大于其重力时,气球和飞艇就上升;反之,排出一部分氢气或氦气时,气球和飞艇就下降,因此它们是通过改变体积来实现上升和下降的。 热气球是通过加热的方式使气球内气体热膨胀,从而减小气体的密度,因此热气球只要停止加热,气球体积就会缩小,浮力减小,降回地面。 4.密度计 密度计是利用物体浮在液面的条件来工作的,用密度计测量液体的 密度时,它受到的浮力总等于它的重力,由于密度计制作好后它的重力 就确定了,所以它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时所受到的浮力都相同,根据 可知:待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则越小,密度计浸入液体 中的体积越小,露出部分的体积就越大;反之待测液体密度越小,则越大,密度计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大,露出部分的体积就越小,所以密度计上的刻度值是“上小下大”。 规律方法指导 1.基本概念: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浮力》公开课设计教案

《浮力》教学设计 一. 教学模式:实验启发式 教学流程: 二. 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2) 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 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4) 会用弹簧称测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重视实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G F 浮>G F 浮=G

三. 教学设计说明 浮力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力,是初中物理重点内容之一,正因为浮力比较常见,学生往往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认识浮力,在这些认识中有些是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求既要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又要纠正那些错误的认识,也为下一节阿基米德原理打下扎实基础,所以我在这节课主要采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下面就谈谈对本节课的设计。 1.学校教学设备简陋,能用上的电教设备只有普通投影机,所以只好用电脑制作所有的投影片,除了副板书之外,其余一律用投影。演示实验的器材大部分自制。 2.本课开始就对本节课联系到的知识点:测力工具(弹簧称)、二力平衡条件、液体压强进行复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本课作好知识准备。在引入新课时用了学生比较的例子和现象,这样去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3.在引入浮力的概念时,首先设计了演示实验1,浸入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向上浮,让学生感性认识浮上来的物体受到浮力,但沉下去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呢?这就交给学生去研究,从而设计了学生实验:首先让学生把重物挂在弹簧称下,测出重力G ,然后用手向上托重物,观察弹簧称示数减小,记下弹簧称示数,并让学生算出这个向上托的力多大,最后再把挂在弹簧称下的重物慢慢浸入水中,学生观察到弹簧称示数也减小了,也记下重物浸入水中时弹簧称的示数F 示。通过前后对比学生得出水对重物有一个向上托的力,这样不仅自然引入浮力的概念,还让学生认识到这个力是竖直向上的,对浮力方向有一个初步认识,水对这个重物向上托的力(浮力)是多少,学生一下子就可以算出来,从而可以得出F 浮=G ―F 示,也使学生排除错误观点“只有上浮的物体才受浮力,下沉物体不受浮力”。 4.讲浮力产生原因时,首先做演示实验2,把自制教具(透明圆筒两端用橡皮膜封住,筒身接入通气管)浸入水中先平放后竖直放置,学生观察这两种情况下圆筒两端橡皮膜的受力情况,让学生回答现象,然后出示受力分析图,让学生分析观察到的现象的原因。这个演示实验非常直观地显示了圆筒两个表面的橡皮膜受到压力的情况,再从理论分析,就得出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下两个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它们的压力差就是浮力,而且方向竖直向上。为了巩固浮力产生的原因,提出反问:如果只有上表面受到液体向下的压力,而下表面没有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是否有浮力产生呢?带着这个疑问设计了演示实验3(教具自制),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浮力产生的原因,这样难点就突破了。 5.而讲物体的沉浮条件时,出示投影片让学生去讨论分析,得出物体的沉浮条件,这样把自主权交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6.最后是小结和练习巩固相结合,填空题是小结性的题目,而选择题第2、3题是提高类型题目,为下一节课讲阿基米德原理作铺垫。

浮力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浮力》 一、教材分析 材对未来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对学生也给了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接收知识的机器,他要积极参与到里面。所以学生对这种课比较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阶段也是物理的起始阶段,主要是培养兴趣,有兴趣就有了良好的开端,也就成功了一半。同时浮力概念比较抽象,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必须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从实验中区探讨,得出结论。 二、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浮力? 2.通过探究,认识到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4.通过探究,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并会用来解决简单的浮力问题。 三、教学难点:历探究过程,通过探究了解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四、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 活动内容 活动者 (一)、引入新课: 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物理现象。看课本P75图9—28,你能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回答(a)、(b)、(c)、(d)四个图中的问题吗? 教师活动 学生讨论,小组代表汇报。(物体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学生活动 (二)、学习新知: 提出问题:什么叫浮力?课本上的定义包含哪些意义? 学生个别回答。(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你还能举出哪些物体受到浮力的例子? 学生讨论。小组代表汇报。(一般只能举一些漂浮的例子) 下沉的物体是否会受到浮力的作用呢? 进一步引导:用铁桶吊水,装满水的水桶在水中会下沉。比较水桶露出水面前、后,手用力的大小。说明了什么? 活动:9.8 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教师提供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盛有水的烧杯、细线、橡皮筋等。讨论:怎样用实验来验证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哪一种最合理?最可信?(用手来感觉、用橡皮筋来拉、用弹簧测力计来准确地测量等) 分组实验:验证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 注意观察现象并思考,你看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提问:当铁块浸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什么会变小?减小的数值有什么意义?(就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 活动:9.9 浮力的大小 教师提供弹簧测力计、盛有水的烧杯、细线、小塑料袋等。

水的浮力教学设计教案

水的浮力【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五节属于“物质科学”领域。本节课主要内容为浮力的理解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的阐述。而科学课程标准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要求为理解浮力的产生和运用阿基米德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水的浮力是水的重要的性质之一在《生活中的水》这一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为接下来学习水的其他性质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认识浮力的存在 2、水及其他液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浮力的作用,空气中也存在浮力【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二学生。在知识基础方面在小学阶段他们对于水中物体的沉浮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缺乏一定的理性认识在能力基础方面该阶段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的能力在心理认知方面他们对于新奇事物具有非常大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喜欢探究科学现象的原理 学习目标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3.知道浮力的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浮力的产生 2、理解气液都能产生浮力 3、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以及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过在水中压空矿泉水瓶的活动学会用实验感知科学的方法。 2、通过测量浸入水中物体的浮力的实验体会到对比的实验方法。 3、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浮力与排开水的关系活动感受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学会与他人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浮力产生的学习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培养细心观察周围事物善于发现科学问题的精神。 2、对阿基米德原理进行探究和推导以及对于有关浮力知识的科学史学习了解到前人对科学的贡献从而形成努力在科学中求真理的价值观。 2、四、STS 通过对水的浮力的学习联系实际从而来解释生活中的轮船航行原理从而达到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用空矿泉水瓶的实验,以及钩码和弹簧秤的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得到浮力的存在。 2、用气垫船的视频使学生们认识,原来空气也是有浮力的,进而推广到气体也是有浮力的。二二二二、、、、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并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 2、能用测力计测量浮力,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浮力的应用教学案教案

第十四章第六节《浮力的应用》教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知道浮力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上的。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情况决定于和;如果物体上浮,则浮力物体的重力, 如果物体下沉,则浮力物体的重力, 如果物体漂浮或悬浮,则浮力物体的重力。 2、思考:木材能漂浮在水面,其原因是什么把一根木头挖成空心,做成独木舟后,其重力怎么变化它可载货物的多少怎么变化 我们知道,钢的密度远大于水的密度,而钢板制成的轮船却能漂浮在水面上,轮船是用方法使它排开水的体积 , 浮力从而达到漂浮在水面上的。轮船的排水量指的是 轮船从河水驶入海里,它的重力变不变它受到的浮力变大、变小还是不变它排开的液体的质量变不变它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变不变它是沉下一些,还是浮起一些 3、浸没在液体中的潜水艇受到的浮力是,但艇内有两个水舱随时的充水或排水,这样就改变了潜水艇的重力,从而能上浮、下沉或悬浮。气球与飞

艇用于空气密度的氢气或氦气充入气球和飞艇中,通过改变气球和气囊 从而改变浮力的大小,实现升降的。 二、课内探究: (一)引入新课: 视频展示:万吨巨轮浮在海面上,它受到浮力的作用了吗 实验感知:实心的铁块,放到水面上后,它将怎样 设疑:用钢铁铸造的万吨巨轮能够浮于水面,而小铁块却会沉入水底物体的浮与沉决定于什么呢 (二)新课学习 讨论自学中的疑问,针对回答点拨。 1、漂浮、悬浮和下沉 演示实验:将三个乒乓球浸没水中(一个充满沙;一个中空;一个有部分沙,用蜡封住),松手后出现什么现象分析讨论。 问: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施力物体是谁() 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由它们共同决定。 (1)当F浮=G 时,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 (2)当F浮>G 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 (3)当F浮<G 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 问:沉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为什么 问:那么上浮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受到力的作用。 点拨1:悬浮的物体完全进入液体中,可以静止在液体内部任一地方,其体积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而漂浮则是物体静止在液体表面上,其体积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浮力教学设计公开课

浮力 朱意 一、设计理念 1. 通过实验引发讨论,培养学生探索事物现象的能力。 2. 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能力。 3.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一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2. 会用弹簧秤法测浮力。 3. 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4. 知道物体的浮沉是由重力与浮力的合力决定的判断物体浮沉。 5. 会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并知道漂浮、悬浮的物体浮力大小等于物重。 三、教学器材 弹簧测力计、墨水瓶、烧杯、水、乒乓球(3个)、NaCl溶液。 四、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 1. 什么是力? 2. 力的测量工具是什么?(测力计) 3. 出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空墨水瓶。墨水瓶受几个力?(两个) 4. 两个力是什么关系?(一对平衡力) 5.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二) 导入新课 1. 演示实验 1. 用手托住空墨水瓶。分析受力情况,看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2. 分析变化原因,手对空墨水瓶的托力多大?如何求得? 学生实验: 将弹簧测力计吊着空墨水瓶,放入水中浸没,观察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现象?(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托的力。)物体在其他液体中是否也受到向上托的力呢? 演示实验: 将吊着的空墨水瓶放入NaCl溶液中,看到什么现象?分析变化原因。

问:漂浮的物体是否也受到向上的托力呢? 学生实验: 将乒乓球投入水中,设法将它按入水中,有何感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 2. 板书 一、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 ↓ ↓↓ (受力物体)(施力物体)(方向)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任何一个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受力物体是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另外对浸入的理解,它包含两种情况:①部分浸入;②浸没。 讨论: 1. 给你弹簧测力计、水、烧杯、钩码,如何测出钩码浸入水中的浮力? (1)先测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G 。 (2)物体浸入水中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 (3)求浮力 2. 浸在液体中物体一定受到浮力吗?(有各种意见) 演示实验: 图1 (1)取一只去底的矿泉水透明塑料瓶,瓶口朝下,瓶口略小于乒乓球。放入乒乓球。 问:如果我往里面注水,乒乓球会浮起吗?(会。因为要受到水的浮力)(2)往塑料瓶里面注水。现象:乒乓球被水压在瓶底,同时有水从塑料瓶口漏出。 (说明浸在水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为什么呢?)

八年级物理浮力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浮力教学案例 浮力相信我们并不陌生,生活中随处可见浮力的例子,那么这么熟悉的浮力,你清楚它的深层概念吗?浮力是怎么产生的?下面是由整理的八年级物理浮力教学案例,希望对您有用。 八年级物理浮力教学案例: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要点分析: 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3、教学目的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等。还要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物体浮沉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学生分析 任教班级属农村中学,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 这节课可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

浮力教学设计

五“浮力”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从生活中浮力现象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将所学知识用于生产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2.在研究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科学方法探究,提倡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发现者”、“创立者”,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思考、讨论、实验等方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感受浮力的存在,并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其大小;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1.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敢于创新;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探究及应用。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 2.边观察、边实验、边讨论的启发式教学。 教具和学具 乒乓球、钩码、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烧杯、水、盆、塑料 块。 【教学过程】 问题导学 鸭子能浮在水面,是因为受到了水的浮力,气球能在空中上升是因为受到了空气的浮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不会游泳的儿童落水会有生命的危险,但用上救生圈后就安然无恙;钢板会沉入海底,而钢板制成的万吨巨轮却能浮在海面上,为什么呢?原来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那么,什么是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这就是本节课要探究和学习的问题。(板书§5 浮力) 一、认识浮力 请你完成下列实验,并思考相关的问题: 实验1:把乒乓球压入水中,松手后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实验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先用 手托起弹簧测力计下的钩码,发现测力计示数减小,然后再 将弹簧测力计下的钩码慢慢的浸没在水中,观察测力计示数 变化。生: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再将钩 码慢慢浸没在水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说明钩码受

浮力优秀教案

浮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3.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 4.初步探究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大量生活事例了解浮力,从而引出浮力的概念; 2.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3.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生活、生产中浮力的了解,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大量经验事实,认识浮力的存在; 2.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决定浮力的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引入 展示教学视频航空母舰在海上航行,提出问题为什么铁块在水中下沉,而用铁制作的庞大的航空母舰却能在海上自由航行? 展示图片:木筏、帆船、轮船、航空母舰、鸭子、救生圈、热气球、飞艇、潜水艇等图片。提出问题 1、船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 2、救生圈、救生衣的作用是什么? 3、人在死海中游泳,为什么漂浮在海面上? 4、孔明灯为什么能升空? 5、木块在水面上漂浮,受到浮力吗? 6、铁块在水中沉底,受到浮力吗?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 演示实验:木块在水中受到浮力 提出问题:铁块在水中会沉底,铁块在水中受浮力吗? 组织学生实验: 铁块在水中也受到浮力 总结归纳实验得出有关浮力概念的相关知识 活动3【讲授】新课讲授二:浮力的实质 演示实验: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力。情境分析: 已知:边长为L的立方体位于水面下h深处四个侧面所受压力F合=0 N。上、下两面所受压力关系 ∵p向上> p向下∴ F向上> F向下 F浮= F向上- F向下 结论: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演示实验: 乒乓球实验

八年级物理下册浮力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下册浮力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下册 《浮力》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4、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2、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乒乓球、饮料瓶(去底)、弹簧测力计、细线、铝块 学生:弹簧测力计、细线、烧杯、水、盐水 圆柱体(标有等距离空格)等体积的铁块和铝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万吨巨轮能在海面乘风破浪,平稳航行;节日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在水中轻盈地上下游动。提问:这些现象都蕴含了什么物理知识?

学生:浮力 师:对,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浮力的产生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设计意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推进新课 一、浮力 1、什么叫浮力?浮力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谁? (教师提示:阅读课本,结合二力平衡条件,受力平衡与物体运动状态关系,分析漂浮在水面物体的受力情况)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叫浮力。浮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是水。 2、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浮力吗?浮力该如何测量? 演示实验:(1)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铝块,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铝块所受重力。 (2)把铝块浸没在水中,看看示数有什么变化。 请同学分析实验现象相互交流,回答: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同时得出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 学生活动:(对比、分析、讨论得出)(1)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 (2)浮力的一种测量方法:称重法 F浮=G-F拉 3、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演示实验:(1)如图甲,将乒乓球放入倒置 的无底饮料瓶中,向饮料瓶中 加水,乒乓球并不浮上来。 (2)如图乙,用手堵住饮料瓶口, 乒乓球浮上来。乙 甲

10.1《浮力》教学设计

10.1 《浮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浮力”这一节是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的内容,该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学习这一章内容的基础,是继续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的储蓄条件。这一节内容由“浮力”与“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两部分内容构成,本教材中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安排是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入物体在液体(气体)中受到向上的浮力,并通过运用称重法测量铝块受到的浮力让学生感知浮力的存在,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最后,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该部分内容的教学重难点是,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到浮力的存在,了解浮力的大小、方向和成因。 2.通过探究实验,体验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过程,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数据。 三、学情分析 在学习“浮力”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密度”、“液体压强”等部分内容,这些内容是学生学习“浮力”这部分内容的基础。学生学习过的“二力平衡”有利于学生感知浮力的存在,判定浮力的方向。“木块能够浮在水面,铁块却会沉入水中”学生的这一前认知往往让其认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这是教学难点形成的原因之一。 四、教学策略 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认识浮力,提出决定浮力大小因素的猜想。第二课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验证提出的猜想。基于这部分的内容特点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实验演示,呈现一定的教学情境,教师提出研究问题、学生提出假设,再有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学习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为学生顺利提出假设提供条件,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演示实验环节引导学生观察,对跨阶段的、提出假设阶段才能用得到的知识点到为止,以便在提出猜想的环节能够顺利提出。 在感知浮力的教学过程,如果设计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浮力的存在,教学效果可能更为理想。在浮力的方向的教学过程,可以采用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浮力的方向,但基于发展学生思维及理性分析能力的考虑,我采用通过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帮助学生判定浮力的方向,当然,也可以将前面提到的演示实验作为验证“浮力”方向的实验进行。 重难点的突破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过程完成,通过列举“密度大的物体也可以在水面漂浮”的例子,形象的说明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无关。 五、实验器具:碗、鸡蛋、弹簧测力计、矿泉水瓶、水桶、烧杯(8个)、铁块、铝块。 六、教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