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电力电子变压器拓扑结构研究_陆玉

电力电子变压器拓扑结构研究_陆玉

工程科技与产业发展科技经济导刊 2017.02期

电力电子变压器拓扑结构研究

陆 玉

(安徽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 淮南 232001)

0引言

在目前电力系统中大范围使用的变压器,其组成结构简单,包括两级线圈和磁芯。传统变压器结构简单,大大减少电能传输的损耗,使得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但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发电系统需要接入输电网中,以及终端用户用电的多样化,使得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求配电网更加稳定、高效。

PET由两部分构成,电力电子变换电路和高频变压器。PET不仅能实现传统变压器所能实现的功能,包括电压和电流的改变,阻抗变化,以及隔流等功能。通过这两种变压器,我们可以发现PET的优势所在。

(1)从外观上比较,PET体积小,重量轻,无污染。

(2)PET两侧参数可灵活调节,输出端电流电压都不受到负载的影响。

根据现代电力系统的需求,国内外学者对PET的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解决不同问题的PET拓扑结构。

1 PET三种拓扑结构

近年来,PET的拓扑结构由单级向多级发展,拓扑结构越来越复杂,使得PET功能不断的健全。通过PET对输入电能的参数改变次数的统计,可以将将其分为三类,分别为单级型,双级型以及三级型。其中,PET的基本电路,是包含输入级,隔离变换级以及输出级三部分。

1.1单级型PET

单级型的PET只实现了一次电能参数改变,其工作原理,高频变压器会在原边对输入端的工业频率交流电压进行调制,这样得到高频交流电压,然后高频交流电压在副边会被解调为工业频率。

简单的拓扑结构决定了单级型PET功能比较单一,而且对于输入输出端不具备功率调整功能,原方和副方的开关信号还要保持同步。

1.2双级型PET

双极性电力电子变压器由于其直流环节结构不同,又可分为两种高压和低压直流环节。由于双级型PET 为了实现两次改变电能参数,得到低压交流电,所以其在结构优化上不如单级型PET,在控制参数方面,双级型不如三级型。所以一般认为双级型的拓扑结构,不适合作为PET的拓扑结构进行研究利用。

1.3三级型PET

三级型PET相对于单级型PET结构更复杂,这是由于三级型PET所想取到的功能所决定。三级型拓扑结构工作原理:三相工业频率交流电压经过交流/直流变压器变换为直流电压,直流电压在图中高频变压器会被被调制为高频电压,再经过高频变压器的副方耦合,变换为直流电压,最后在直流/交流变压器的逆变作用下,还原为所需的工业频率交流电压。

从三级型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看出这种PET电压变换次数多,实现的功能更多,并且该PET具有良好的控制调节特性,更具有稳定性。

2 PET研究方向

虽然PET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PET研究并未很深入,需要完善和优化的环节还有很多,想要在电力系统中实现大范围使用,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技术问题。

(1)提高PET的稳定性,以及运行过程中可靠性。可以通过运用新的技术,以及新的材料去发展PET。

(2)提高PET的转换效率,如何提高PET的转换效率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3)PET与PET或者传统变压器并联使用的问题。

要想解决上述这些问题,PET的拓扑结构优化是首要研究,还有控制策略需要改善等等。但是对PET研究的越来越深化,上述的问题都会被解决的。

3结束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三种PET拓扑结构,指出了PET 与传统变压器相比的优势所在,并对PET存在的问题做出了说明。随着PET在技术和制造方面的不断发展,PET会被广泛的用于电力系统中。为了满足电力系统智能化的需要,PET势必会取代传统变压器。

参考文献:

[1]李子欣.面向中高压智能配电网的电力电子变压器研究[J].电网技术,2013,37(9):2592-2601.

[2]阮新波.脉宽调制DC/DC全桥变换器的软开关技术(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3]成建鹏.电力电子变压器原理和仿真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4,24(12):24-35.

[4]李子欣.面向中高压智能配电网的电力电子变压器研究[J].电网技术,2013,37(9):2592-2601.

摘 要:电力电子变压器(PET)是一种具有改变电能的特征的智能化变压器,其中运用了电能转换技术

和电力电子变换技术,组成结构是由电力电子变换器和高频变压器构成。本文就目前电力电子变压器的

主流拓扑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每一类电力电子变压器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三类拓扑结构的各自特点。

电力电子变压器精确的控制性,以及外观上的简化等功能,都能更好的去融入当今电力系统中,也为智

能电网发展提供了基石。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变压器;电力电子变换技术;拓扑结构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2096-1995(2017)02-0060-01

作者简介:陆玉(1991.03-),男,汉,安徽淮南人,安徽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光纤通信。

- 60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