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从_雾都孤儿_看狄更斯小说的现实性与童话性

从_雾都孤儿_看狄更斯小说的现实性与童话性

从_雾都孤儿_看狄更斯小说的现实性与童话性
从_雾都孤儿_看狄更斯小说的现实性与童话性

前言

作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多以下层小人物为原型,反映残酷的社会现实,批判黑暗的社会制度。《雾都孤儿》作为早期的连载小说,其中许多场景真实再现了当时的黑暗现实。但同时,狄更斯却未能完全摆脱浪漫主义的色彩,使小说出现了不少童话性的情节。

近年来,国内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了解读,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乔国强根据小说中的犹太人费金形象,分析了狄更斯的反犹主义倾向;刘精香就南希的性格特点,探索了她的心路历程;潘明元探讨了小说的政治内容和艺术特色,解读了小说受欢迎的原因;赵明则重点解释了双关语board 一词的修辞特点,强调了研究作家语言特点对把握作品主题的重要意义。

作为先驱者,其早期批判现实主义思想虽不

完善,存在局限,但对后期作品和作家的创作影响很大,许多作家都受其影响选择了批判现实主义,而且其批判力度在此基础上明显加大。因此,选择其早期的《雾都孤儿》分析其思想,可以更加了解狄更斯对前人的超越以及其中存在的局限性。

以下将首先介绍狄更斯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想,然后结合莫兰的复杂性思想理论,从系统的角度分析《雾都孤儿》中体现的现实性和童话性,最后解释出现童话性的原因。

1狄更斯与批判现实主义

由于是批判现实主义在英国的奠基人,狄更斯的创作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而是经历了一个日臻完善的创作过程。“根据他的生平与创作实际,可以把他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1]。早期从

1837年到1841年,其间狄更斯发表5部长篇小

说,初步探索批判现实主义思想。由于创作刚起步,其思想必然不完善。人物过于平面化,善就是

从《雾都孤儿》看狄更斯小说的现实性与童话性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

摘要:查尔斯·

狄更斯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雾都孤儿》作为其早期作品,其中有不少现实性的描写,表现在儿童生活的现实性、下层人士生活的现实性以及司法的现实性等方面。然而,小说中也出现了不少童话性的描写。究其原因,从系统的观点看,构成狄更斯童话性话语系统的关系项主要有客观环境、自组织,以及狄更斯的创作态度等。他的现实性描写,真实再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穷苦儿童艰难的处境,而童话性的描写,则是其对社会自上而下改革的美好愿望。

关键词:狄更斯;雾都孤儿;现实性;童话性;原因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868(2013)05-0119-06

2013年第15卷第5期

巢湖学院学报

No.5.,Vol.15.2013总第122期

Journal of Chaohu College

General Serial No.122

收稿日期:2013-07-09

作者简介:李吟(1988-),男,安徽巢湖人。安徽大学外语学院英语语言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119

善,恶就是恶;小说虽批判社会,但对社会的黑暗理解不够,充满乐观色彩,相信善有善报是必然。《雾都孤儿》作为其早期代表作品,在揭示黑暗现实的同时,童话色彩过浓,情节设置巧合。

中期从1842年到1858年,其间他发表6部小说,逐渐确立创作风格。个人阅历的不断丰富,让他对社会重新审视,此后更因失望的美国之旅对社会丧失信心。反映在小说中,人物形象虽依旧善良,但已不再是扁平式的人物。他的乐观精神也不如从前。他开始认识到,在当时的政治意识形态下,下层无力反抗,即便是好人也未必会有好报。

后期从1858年到1870年,他的思想已经成熟,其间发表了4部小说。从个人经历来看,狄更斯后期的创作与个人婚姻的不幸、年龄的增长以及对社会的认识密不可分。小说中的乐观主义色彩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严酷冷峻的批判。善未必能战胜恶,即便有时能成功,却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通过对其创作时期的综合考虑,可以得到其批判现实主义思想的具体特点。表现如下:第一,真实写照。他的小说以社会背景为蓝本,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如《雾都孤儿》和《大卫·科波菲尔》中主人公的童工经历,真实再现了当时贫苦儿童的悲惨境遇。他们待遇不公,受教育权被剥夺,生活条件糟糕,只能以打工为生。

第二,严酷现实。复杂性思想认为,事物以系统形式存在,事物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即便是同处于维多利亚时期的作家,他们的小说取材也不相,所反映的现实也有差异。萨克雷更关心上层人士的生活,他们出入舞会,生活富裕;勃朗特姐妹的小说则多从女性的爱情生活中反映女性对社会地位的追寻。狄更斯因出身贫寒,更加关注下层人们的生活,以“反映严酷的真实”为宗旨[2]。

第三,提升作用。他的创作体现出文学对社会生活的提升作用,即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他不是机械地记录现实,而是通过讽刺、象征、夸张等写作手法介入社会生活[3],对现实生活进行提升。也正如此,他的小说表现出童话性的色彩。

复杂性思想认为事物发生是偶然的、特殊的、涌现的,而系统由多个关系项相互作用形成。因此,狄更斯的创作系统也是独特的。考虑到当时的社会环境,马克思主义在欧洲广泛传播,工人运动迅速发展,但英国仍保留君主专制,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因此,一些人开始批判社会。这一点是偶然的。同时,狄更斯所处的时代并非完全黑暗,社会黑暗也不一定使所有人受到压抑,因此,狄更斯的话语具有特殊性,是个体与现实相互作用下涌现的。构成系统的关系项缺一不可,其中任何一个发生变化,比如,当时社会如果意识到自身问题而进行自我改革,或者狄更斯像梭罗一样远离社会,那么他的话语必将改变。

至此,我们已经分析了狄更斯批判现实主义创作的阶段及其特点,解释了他这样创作的原因。早期的作品更具有探索意义,因此以下将从《雾都孤儿》入手,分析其中体现的现实性和童话性的特点。

2《雾都孤儿》中的现实性

《雾都孤儿》中有许多现实的描写,这是狄更斯对浪漫主义文学的超越。在《雾都孤儿》初版序中,作者曾表示,他尝试揭露那些让人憎恶、丑陋无比的事实。小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下穷苦儿童的悲惨生活,抨击了当时的济贫法,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制度。以下将从不同场景分析小说中体现的现实性。

首先是儿童生活的现实性。奥利弗刚出世便受到不公待遇。由于母亲难产去世,他的喂养出现问题。可医生对此不以为然。他对女护士说,“他闹的时候可以喂他一点稀粥”[4]。教区当局询问习艺所是否有人“可以为奥利弗·退斯特提供他所必需的照顾和奶水,习艺所当局谦恭地回答说,当时没有合适的人”[4]。可见奥利弗出身境遇的艰难。四五岁时,奥利弗等孩子的生活状况并没有改善。孩子们每天分配的饭钱微乎其微,但曼恩太太还会想方设法的从中谋取私用。“她把孩子们每周伙食费中的一大部分扣留下来,归她自己使用,从而使得为这教区新生的一代所花的费用,比原来规定用在他们身上的数目,就更少了”[4]。奥利弗作为代表想多要一碗稀饭时,“满屋的人为之一惊”[4],而他也因此遭到了厨师和教士的鞭打。他们只能睡在粗硬板床上,盖破被褥,这同奥利弗后期在布朗罗先生家的待遇形成鲜明对比。到入学年龄时,他们却无法享受受教育权,相反,奥利弗还被送到斯诺贝里先生的棺材店里

120

做帮手。逃往伦敦后,奥利弗的生活有所改善,但这得益于那帮善于盗窃的小偷们。

以上情景清晰地再现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下层儿童的真实生活。他们无法享有公平待遇,没有自由、没有经济来源、没有关爱,唯有面对他人的漠视和当权的压制。而当时颁布的济贫法,更是政府和上层社会打压穷苦人民的帮凶。对此,狄更斯选用“温柔”(tender)一词予以讽刺。《雾都孤儿》的现实性,在揭露济贫所的罪恶上起到了很大作用,“所有的道德主义者和改革家都应该对狄更斯表达深深的谢意”[5]。

根据复杂性思想中系统的观点,现实由系统组合而成,而一种系统的构成需要由许多关系项的参与,其中任意一种关系项不能决定事物的必然发生。那么,造成狄更斯小说真实性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童工经历对自己构成压抑,他需要对儿童艰难的处境进行批判,使压抑得到转移,这是一种自组织的表现。另外,社会对儿童困难生活的反应具有偶然性和涌现性,并不是所有上层人士都雇佣童工。如果狄更斯做童工时受到较好的待遇,那他也不必然在小说中讽刺资本主义制度的虚伪。因此,作为系统的关系项,其个人经历及社会对儿童的反应对其现实性创作系统缺一不可。

其次是下层人士生活的现实性。代表人物为费金和赛克斯。奥利弗在被带往费金家的途中,经过的街道十分狭窄,泥泞不堪,一阵阵臭气熏天。费金的家乌烟瘴气,乱七八糟,蛛网满布,老鼠乱窜。他没有经济来源,全靠指使手下的孩子偷盗以获得财物。赛克斯虽有妻子南希的照顾,但同样没有工作,只能指使儿童进行偷盗获取金钱。他们见面的三瘸子酒馆昏暗肮脏,周围店铺里摆的全是偷来的丝绸。

对此,继续用系统的观点分析。首先,狄更斯出身贫寒,从自组织的角度,他更愿意记录下层人士的现实生活,这是涌现的。“这部小说处理的是严肃的题材,描写伦敦居民中罪恶累累、堕落不堪之辈的生活”[6]。如果选择上层人士的生活为侧重点,则无法唤起人们改良社会的意识。但这种涌现不是必然的。系统是开放性的,是普遍联系的,并非是一因造成一果。其次,并非所有下层人士的生活就一定永远艰难。《名利场》中的丽蓓加便是通过自身“努力”攀爬到上流社会。因此,这一点也具有偶然性。再次,下层人士属于被边缘化的一类人,而女性、同性恋、酷儿等群体同样是被边缘化的人,从这一点来看,狄更斯的取材也是具有偶然性的。

再次是司法的现实性。警察局长审判前,未调查事件缘由,而是让布朗罗先生发誓,否则不予审判。奥利弗因体力不支倒下,警察局长却认为他是装病,不经调查便要判奥利弗三个月苦力活。书店老板及时赶到,避免了奥利弗悲剧的出现。

这是当时司法的缩影。法律形同虚设,只是一纸空文。弱势群体无法享受公正的待遇。与复杂性思想相反,还原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孤立的、静止的、线性的。警察局长便是持还原观点的人。在他眼里,因奥利弗被带到公堂,所以他想离开;因为想离开,所以装病倒下。这已然成为他看人的一种模式。狄更斯正是通过警察局长的线性思维批判法律的不公。

狄更斯的现实性描写,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存在的问题,表达了对下层人士的关注和同情,谴责了社会的虚伪和冷酷。这种系统的构建,离不开许多关系项的共同作用。但与此同时,小说中的还出现了许多巧合的场景,具有童话色彩。因此,以下将需对小说的童话性进行分析。

3《雾都孤儿》中的童话性

小说虽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却没有完全摆脱浪漫主义的色彩,出现了许多童话性的场景,尤其是塑造了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因此,有人“质疑狄更斯小说的真实性,认为狄更斯在小说中放任个人情感”[7]。对此,狄更斯表示,小说是他希望呈现给读者的“真实描述”,即融入了个人的主观倾向。上面已经分析过,这是其为了使压抑得到升华而构建的理想现实。现实对作者构成压抑,而作者在小说中剔除他不愿呈现给读者的部分,构建想象的现实,达到自我满足。以下将具体分析童话性的表现。

首先,奥利弗的言谈举止。奥利弗自始至终礼貌待人,与其生存环境不相符。他出生卑微,幼年生活痛苦,受到不公待遇,后又被迫出入贼窝。线性思维很难解释为何奥利弗同机灵鬼等同龄人之间言行差异如此之大。借用系统的观点,首先,狄更斯塑造奥利弗这个形象是偶在的、特殊的,并不是所有儿童都能表现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其次,奥利弗始终保持谦恭的态度也是自

121

组织的结果,具有个性,而非决定性的。恶劣的环境不必然产生坏人的出现。同样生活在下层,女贼南希最终能将奥利弗的消息告诉布朗罗先生,也是其自组织的结果。

所谓自组织,即是系统自发形成组织结构、自我发展和自我运动的过程[8]。奥利弗礼貌待人、不肯与盗贼同流合污,是其建构稳定自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费金教奥利弗挑手绢上的标记时,奥利弗回答“但凭您吩咐,先生。”当问其是否愿意像贝茨那样一次弄到几条手绢时,奥利弗回答“非常愿意,只要你肯教我,先生”[4]。但凡对男性说话,奥利弗总加上“先生”,这种自组织对系统的形成起到强化作用。同样地,赛克斯试图让其入室抢劫,奥利弗却苦苦拒绝。在不得已为之的情况下,他跑上楼梯,不畏付出生命代价试图向该户人发出警报。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9]。可见,狄更斯构建的奥利弗形象并不真实,充满了童话性质。这是其对儿童的美好愿望。儿童是社会的希望,若所有儿童都如奥利弗一般,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革便具有可能性。因此,他的构建更多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美好愿望。

其次,剧情的巧合。随着故事的深入,一些巧合的剧情也随之而来。比如,机灵鬼和贝茨教奥利弗行窃时,行窃对象恰好是奥利弗父亲的好友布朗罗先生。而后,他更是将奥利弗收养,让他暂时脱离贼窝,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后,奥利弗又巧合地被他姨娘罗斯家收养,在那里他同样受到了精心的照顾。

作为构成系统的关系项,它们的出现都是偶在的、不确定的。如果这一关系项发生变化,比如奥利弗没有被人收养,或者被一贫苦人家收养,那么他的策略也将发生变化。对狄更斯来说,为了让这部连载小说更加畅销,他做此安排,设置巧合剧情吸引读者。类似的巧合剧情还有许多,如布朗罗先生家中那副女人像,其实是奥利弗母亲的画像。

借助复杂性思想中反馈回环的观点,反馈回环能把系统的各部分结合形成一个整体,正反馈对系统起到破坏作用,负反馈则起到促进作用。由于狄更斯早期的创作充满乐观精神,黑暗的现实对其构建文学话语系统产生正反馈,因此他需要转移这种压抑,而在小说中构建童话性的场景,如巧合的剧情。这种负反馈将有利于系统的构建。当然,这只是其从主观出发构建的理想现实,真实生活中不会出现诸多的巧合场景。

再有,人物的结局。小说各人物的最终结局也具有童话色彩。奥利弗凭借好心人的帮助、父亲留下的遗产、自身的优秀品质,最终过上幸福的生活。他的哥哥蒙克斯独揽遗产的企图破灭,虽在布朗罗先生的好心下获得部分遗产,但却挥霍一空,重新走上诈骗的老路,最终客死他乡。塞克斯最终被活套勒死,而费金则被关入监狱。

因为是创作初期,《雾都孤儿》中的人物大多是扁平式人物,不因环境变化而改变自身性格策略。而他又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他前言中曾指出,“我希望在小奥利弗身上表现这样一种原则:在种种恶劣环境之中,美德依然存在,而且最终取得胜利”[10],而他在《匹克威克外传》1837年初版序中也指出,“任何描述在给读者以欢悦的同时,即使只有一位读者在阅读后能对别人的看法有所改善,能够看到人性更加光明仁慈的一面的话,那么作者对此结果就会觉得骄傲与幸福了”[11]。但是,社会现实更加残酷,穷人民不聊生,很少有人能像奥利弗那样拥有大团圆的结局。

综上,《雾都孤儿》的童话性表现在奥利弗的言谈举止、剧情的巧合以及人物的结局方面。其早期创作中过浓的童话色彩正是其批判现实主义思想被人诟病的地方之一。为此,要从系统的角度分析小说童话性的原因。

4狄更斯小说童话性的原因

小说的童话性,反映了狄更斯对现实生活的期待。残酷的现实对其构成了正反馈,因此他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更加明显。“对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阴暗面,小说中的“现实”是有所提升和超越、深深寄寓了作者乐观希望的。他始终主张赋予文学作品‘一点好心肠的小润色’”[12]。以下将继续从系统的观点对此分析。

系统的构成需要许多关系项的参与,客观环境便是其中之一。从客观来说,小说童话性的原因是由于社会惯习的存在。“惯习来自于个人和群体长期的实践活动,一旦经过一定时期的积累,经验就会内化为人们的意识,去指挥和调动个人和群体的行为,成为人的社会行为、生存方式、生活模式、行为策略等行动和精神的强有力

122

的生成机制”[13]。上层社会占据主导地位,他们的惯习影响整个社会的人。他们看不到社会的复杂性,只会线性、孤立地认为贫穷儿童做童工、生活窘迫是正常的。这种惯习同样对狄更斯构成压抑。他需要借助童话性的描写使压抑得到释放,因此出现了许多童话性的描写。这样,小说既能反映社会存在的问题,又看到了下层人士改变生活的希望。这是狄更斯为社会改良构建的蓝图。从自组织的角度,自组织也是其话语中充满童话色彩的原因之一。文学创作的动因是作者的无意识本能,而童年的生活则是无意识本能的来源。对于狄更斯来说,童工经历使他了解到社会的黑暗,也对他构成了压抑。他无法推翻现实,只能通过无意识的本能,用小说的方式使压抑转移。“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幻想,作者将这种压抑转化为一种动力,进而升华为文本中想象的现实,获得一种想象性的满足感。升华是一条出路,这条出路能够满足‘自我’的欲望,而不使‘自我’感到压抑”[14]。因此,他在话语中潜意识地排斥现实生活中不利于创作的事实,构建出理想化、童话性的社会现实,从而使自我得到升华和满足,表达其内心对社会的美好愿望。

再者,狄更斯的创作态度也是小说出现童话性的原因。狄更斯曾说,“你写作的目的当然是希望有人读你的作品。你在作品中关闭书房不仅毫无必要,而且是令人痛苦的。这样不仅会赶走一批潜在的读者,而且还会使一些读者听信谣言,打算放弃读你的作品。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它有可能使你达不到预期的目的”[15]。也就是说,作品不能与当时上层意识形态相抵触。狄更斯以写小说为生,为了让小说畅销,他必须考虑公众的接受程度。因此,他要维护上层根本利益,尊重其意识形态,体现在小说中就是对其进行美化。

按照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的观点,“在意识形态中,真实关系不可避免地被包括到想象关系中去,这种关系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意志,甚至一种希望或一种留恋,而不是对现实的描绘”[16]。意识形态不是绝对真理,只能代表统治阶级的价值观念。为了小说的畅销,即便当时上层意识形态有错,狄更斯仍然需要考虑上层社会的接受程度。如果他的创作态度是彻底揭示黑暗现实,完全诅咒上层社会,其话语系统必将改变,也就不必然出现过多的童话情节,但小说的吸引和销量必将大打折扣。

结束语

《雾都孤儿》是狄更斯批判现实主义的早期代表作品。作为批判现实主义在英国的奠基人,早期的作品更体现了其对该思想的探索性质,具有研究价值。狄更斯通过现实性和童话性描写,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一方面体现了他希望社会自上而下改革的主观愿望。

从复杂性思想的系统观点来看,系统的形成需要关系项的参与,他们的出现是偶然的、不确定的、涌现的。因此,狄更斯现实性和童话性话语系统也是偶在、个性和涌现的。对儿童幼年时期生活、教育和童工经历的描写,真实再现了当时穷苦儿童的处境。但奥利弗的言谈举止、剧情的巧合以及众人物的结局却具有童话性。出现童话性的原因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客观环境、自组织、创作态度等主要关系项。

参考文献:

[1]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72.

[2]狄更斯.雾都孤儿[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3.

[3]朱立元.西方文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49.

[4]狄更斯.雾都孤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3、4、12、64.

[5]Anon.From an Unsigned Review of Oliver Twist[J].Literary Gazette,1838,(11):741.

[6]王佐良.英国19世纪文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291.

[7]刘白.狄更斯生前英美评论[J].世界文学评论,2011,(2):170.

[8]埃里克·詹奇.自组织的宇宙观[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29.

[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10]潘明元.《雾都孤儿》的旺盛生命力[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6):23.

[11]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6.

123

[12]鲁宾斯坦.英国文学的伟大传统下[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155.[13]宫留记.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148.[14]艾布拉姆森.弗洛伊德的爱欲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104.

[15]严幸智.狄更斯中产阶级价值观论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24.[16]Louis Althusser.For Marx[M].London:Versobooks,2005:233-234.

AN ANALYSIS OF DICKENS ’REALISTIC AND ROMANTIC THINKING FROM

OLIVER TWIST

LI Yin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Anhui University,Hefei Anhui 230601)

Abstract:Charles Dickens wa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novelists of English critical realism.As one of his earliest novels,there are many descriptions that reflect the then reality in Oliver Twist,like the life of poor children and lower class people and the then judicial system.However,there are also many romantic descriptions in the novel.As for the reasons for romantic writ -ing,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the relational terms that form the system of Dickens ’romantic discourse include objective environment,self-organization and Dickens ’writing attitude.His realistic depiction reveals poor children ’s hard life in capital -istic society,while the use of romantic writing reflects his good wishes for top-down reform of the society.Key words:Charles Dickens;Critical Realism;Oliver Twist;Reality;Romantic;Reasons;System

(上接第114页)

参考文献:

[1]Morrison,Toni.Paradise[M].New York:Plume,1999.

[2]张法.“福柯与历史重写”[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4):48-52.

[3]Ferguson,Kathy E."Patriarchy".Tierney,Helen.Women's Studies Encyclopedia,Volume 2[M].Greenwood Publishing,

1999:1048.

[4]汪民安,陈启国编.尼采的幽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23[5]张文彩.福柯的身体理论[D].兰州:兰州大学,2010.

THE SHAKING OF PATRIARCHAL POWER

———THE POWER STRUGGLE IN PARADISE

LIANG Ya-t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Jiangsu 215006)

Abstract:As one of Toni Morrison ’s historical triology,Paradise impresses readers with its epic-like displaying of black peo -ple ’s experiences.In this novel,Morrison not only expresses her deep concern for the group,but also exposes problems in its development.This article,by exposing the problems brought by patriarchy,exhibits the power struggle of women and young generation against patriarchy through rewriting history and achieving a new form of subjectization.Key words:patriarchy;history;rewriting;body;subjectization

!!!!!!!!!!!!!!!!!!!!!!!!!!!!!!!!!!!!!!!!!

责任编辑:陈凤

责任编辑:陈凤

124

《雾都孤儿》英文读书笔记

《雾都孤儿》英文读书笔记 篇一: Oliver Twist, one of the most famous works of Charles Dickens, is a novel reflecting the tragic fact of the life in Britain in 18th century. The author who himself was born in a poor family wrote this novel in his twenties with a view to reveal the ugly masks of those cruel criminals and to expose the horror and violence hidden underneath the narrow and dirty streets in London. The hero of this novel was Oliver Twist, an orphan, who was thrown into a world full of poverty and crime. He suffered enormous pain, such as hunger, thirst, beating and abuse. While reading the tragic experiences of the little Oliver, I was shocked by his sufferings. I felt for the poor boy, but at the same time I detested the evil Fagin and the brutal Bill. To my relief, as was written in all the best stories, the goodness eventually conquered devil and Oliver lived a happy life in the end. One of the plots that attracted me most is that after the theft, little Oliver was allowed to recover in the kind care of Mrs. Maylie and Rose and began a new life. He went for walks with them, or Rose read to him, and he worked hard at his lessons. He felt as if he had left behind forever the world of

雾都孤儿—英文读书笔记

BOOK REPORT_Oliver Twist Charles Dickens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novelists of the Victorian Age. When Charles Dickens was young, his father was put into prison. During this time, Dickens was living by himself and working in the underground cell of a shoe blacking factory. Maybe it is because this period of experience that makes Charles Dickens’s works are more focused on the living condition of the poor. In many of his novels, Dickens showed his sympathy for the poor. Just like this book-Oliver Twist in which Charles Dickens described the miserable life of the poor children and exposed the seedy side of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 Oliver Twist is one of Charles Dickens' most popular stories. Oliver Twist was born in a workhouse in 1930s. Later, he was sent to a Coffin shop as an apprentice. As he couldn’t endure the oppression from his boss, he fled to London. However, on the way to London, he was cheated into the haunt of thieves and trained to be a thief. On one occasion, he was taken in by a rich man—Mr. Brownlow. But unfortunately, he was framed and entrapped into the haunt of thieves again. But Oliver still believes that there are hopes in his life. Finally, Nancy, a kind-hearted woman pickpocket, rescued Oliver from dangers despite the threat of the thief-in-chief and told Brownlow that actually Oliver is his good friend’s son. Nancy was killed at the end of the story, but the police surround the haunt of thieves immediately and Oliver reunited with his family members. Of the characters in this story, Oliver, Nancy and Miss Ross represent the goodness that they are born in suffering, grow in dark world, but still keep a heart of

狄更斯简介

狄更斯诞辰200周年,最好的纪念方式或许是回头重看他的作品 狄更斯的生命不长,只有58年,但密度很高——他在生命期限内所作的创造依然热热闹闹地影响着今天的世界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赵菲菲发自北京 2012年2月7日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诞辰200周年纪念日。人们首先注意到谷歌首页的“涂鸦”(Google Doodle):一幅有瓷器般质感的精致画面,几个形态各异的小人儿——他们出自狄更斯笔下,包括《雾都孤儿》中的奥利弗、《远大前程》中的埃斯特拉和《圣诞颂歌》里的斯克鲁奇。狄更斯还得到另外一项“数字致敬”:英国华威大学决定推出一个移动应用程序,让用户可以阅读狄更斯小说,并通过相关的播客、文章和视频了解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 2月7日那天,伦敦和狄更斯出生地普茨茅斯都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查尔斯王子前往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狄更斯墓献花并发表讲话说,狄更斯“始终是最伟大的英语作家之一,用天才的想像力为社会正义激情战斗”。英国文化协会还组织了长达24小时的全球“朗读马拉松”,从狄更斯作品中截取24段文字,在澳大利亚、伊拉克、中国、巴基斯坦等国接力朗读。 维多利亚时代的披头士 英国媒体对狄更斯的热情溢于言表。罗伯特·道格拉斯·菲尔赫斯特的《成为狄更斯》和克莱尔·托玛琳的《狄更斯的一生》相继出版。关于狄更斯的报道也四面开花。《卫报》的一篇文章说,斯克鲁奇是“我们最喜爱的狄更斯笔下人物”。《每日电讯报》宣布狄更斯是“我们第一个也是最喜爱的文学超级明星”。《每日邮报》则声称狄更斯是爱情骗子,文章题目抓人眼球:《狄更斯的黑暗内心:这位作家如何虐待妻子并引诱比他年轻26岁的女人》。 如此热闹的气氛和狄更斯倒很相宜。狄更斯是不甘寂寞的人。他不仅是作家,也是公众人物。他热爱戏剧,钟情表演,常常为公众朗读作品。他被视为那个时代最出色的餐后演讲者和业余演员。《狄更斯和流行娱乐》一书的作者保罗·施利克把他1842年初次访问美国时的情景与100多年后披头士乐队造访纽约的盛况相比。波士顿大学教授纳塔丽·麦克奈特说他是“史上第一个流行文化名人”。她说,狄更斯在波士顿访问时被尾随,粉丝们想法设法去看他住过的酒店房间,还试图从他的外套上揪下一撮毛来留作纪念。 西方最热闹的节日圣诞节也是狄更斯的“发明”——不是那个宗教节日,而是围绕这个节日的流行文化气氛。19世纪初,圣诞节几乎变得“不值一提”。比如,英国保守党的卡尔顿俱乐部在圣诞节当天还安排工作会议。狄更斯1843年出版的《圣诞颂歌》取得轰动,这本书让人们哭,也让人们笑。小说《名利场》的作者威廉·萨克雷说,《圣诞颂歌》“在整个英国激发了热情好客的精神,让圣诞节点起无数温情的炉火,人们挥洒善意,畅饮美酒,火鸡被宰杀,牛肉被烤制……”因为狄更斯,圣诞节变成了最欢乐团圆的日子。人人都说的Merry Christmas也出自《圣诞颂歌》。 英国记者克里斯托弗·希金斯把狄更斯对“生日庆典”的热爱归结为童心。狄更斯不仅保持了童心,更洋溢着儿童般原始的生命力。他写了14部半小说,创造了900多个人物,同时还设立并主编若干报纸杂志,当记者,写文章,经营戏剧演出,做慈善,致力于社会改革,创办并经营一家风尘女子收容所,跟出版商吵架,出国旅行,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让妻子生了10个孩子,搞婚外恋,每天晚上散步数英里以平静“发烧的灵魂”……他的生命不长,只有58年,但密度很高。 四海之内皆兄弟 狄更斯在1858年写给朋友威尔基·柯林斯的信中说:“一切正在发生的事情都毫无疑问地表明,你不能把世界拒之门外;你身处这个世界,属于这个世界,你必须与之交融,充分利用这个世界,也充分利用自己。”所以,狄更斯敞开大门,欢迎所有人,欢迎英雄,也欢迎恶棍,尽管走进门来的大多是存在各种性格弱点、命运多舛但仍然努力活下去的普通人:孤儿皮普,律师卡尔顿,教唆犯费金,教员尼克尔贝,方头方脑的葛雷硬,一毛不拔的斯克鲁

查尔斯狄更斯的名言

查尔斯狄更斯的名言 1、饱知人饥,温知人寒。 2、不是不平凡,只是少有。 3、民众心有爱憎,性原和善。 4、心灵的漆黑一团,能使人变为野兽。 5、宝贵的光阴,总是像箭一样地飞逝着。 6、这是最黑暗的时代,也是最光明的时代。 7、既然你从没对过,先生,你怎么会不输? 8、你要把应该走的路走得漂亮,才可以走想走的路。 9、人对人的情意,是会用在那活生生的本人身上的。 10、即便天才一如浑金璞玉,其中有时也不无杂质。 11、把愚昧当作好友的人,是最难受、最危险的。 12、傲慢的人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别人的傲慢。 13、当我们误用生命的时候,生命并无价值。 14、凡可以献上我的全身的事,决不献上一只手。 15、把自己的弱点都暴露出来了,让敌人攻打起来可以大占优势。 16、人在精神方面受到了最可怕的打击,往往会丧失神志。

17、剧烈的**斗争,能引起最使人难于置信的可耻后果。 18、强使土地多产而却不给土地上肥料,只会把土壤弄得枯竭。 19、你的判断力出去玩的时候,倒是需要什么人照应你才好。 20、人在世上走南闯北,带着情感这宗货物可真是不方便呢。 21、我的生活单调沉闷,正在一点一滴的消耗着我的生命。 22、应该提倡克己自制和乐天知足的习惯,教导人开扩仁爱的领域。 23、知足的茅草屋要胜过冰冷华丽的宫殿。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24、我远在海外的时候,眼睛老是望着家乡。我在那边虽然发了财,日子过的可乏味了。 25、穷人宣讲道德会比富人少得多,而穷人的懿德嘉行,则比富人更鲜明。 26、所谓奇怪,不是因为狂妄和难以置信,而因为是真实的生活故事中的一页。 27、自从我见到你以后,我才为一种原以为不会再谴责我的悔恨所苦恼。 28、对于最愚昧无知的入,大自然的甜蜜的脸孔是欢乐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雾都孤儿英文简介

Oliver Twist was born to be an orphan in a workhouse ,where children are maltreated and constantly starved. Beadles of the workhouse hate Oliver’s personality and traffic in him to an undertaker to work as an apprentice. Unable to bear the cruel abuse, Oliver run away to London. There he falls into the hands of a gang of thieves headed by old Fagin. Oliver is taught and forced to steal. He is once rescued by the kind-hearted Mr Brownlow but caught by the thieves again.It finally turns out a man named Monks is Oliver’s brother,who wants to make the boy a criminal due to the inheritance.In the end, with the help of Nancy, Oliver escapes from the menace of all the bad men and is adopted by Mr Brownlow,leading a happy life.

查尔斯狄更斯的名言

查尔斯狄更斯的名言 [标签:栏目] ,查尔斯狄更斯的名言 1、你不能指望我会变得跟你差不多。你总是在身心两方面锻炼自己,使自己象水晶一样透明,并且你始终如一,坚定不移。我呢,可是又糊涂,又孤独,象一根萎靡不振的小草。 2、如果你想要过得快活,想要祷告上帝,做一个诚实的人,那你就得遵守诺言。 3、如果说他在黑暗中摸索,那么,他最好还是尽力把那些乌云驱散掉,因为许多事情都被乌云弄得乱糟糟和模糊不清。 4、在社交场合,干起杯来可不能太认真,不必那么一丝不苟的,杯底朝天翻过来往嘴里倒,酒杯边儿都压到了鼻子上。 5、靠守护赚钱的陌生人,他们有空的时候便恶行恶状地聚集在一起,吃、喝、笑笑闹闹;因为病与死乃是他们的财神。 6、今天能做的事,决不要留到明天。拖延乃光阴之窃贼。要抓住他! 7、眼泪并不是困苦的唯一的证据,也不是最好的证据。真的,有人永远把它们预先装好,在愿意用的时候随时可以把塞子拔开。 8、他们对所有的东西都会称重量、量尺寸和定价格。对于他们来说,不可以称重量、量尺寸和定价格的东西从来就不存在。 9、宝贵的光阴,总是像箭一样地飞逝着。 10、当我们误用生命的时候,生命并无价值。 11、你能够把工作看作是至高无上的;你做一件工作,就不会半途而废;你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有个目的。 12、满腹猜疑,拒人于千里之外,倒怪人家不来亲近,不肯倾心吐胆,把这叫做人家的自私自利。 13、感化在效果方面,自古以来都比由偏见、愚昧和残酷而发明的腰衣、手铐、脚镣大不止一百倍。 14、省下一英磅是挺好的事,我跟你说吧:省下便士,就等于赚了一便士! 15、因为安宁不会对我们不利,因为它只能对我们有好处;因为它不会使人

雾都孤儿中英文简介

Oliver Twist, written in 1837-38. Tells the story of an orphan boy, whose adventures provides a description of the lower depths of London. Oliver Twist is born in a workhouse in 1830s, England. His mother, whose name no one knows is found on the street and dies just after Oliver’s birth. He is brought up in the workhouse where he and other orphans are maltreated and constantly starved. One day, because Oliver asks for more gruel, he is dent to an undertaker to work as an apprentice, Noah Claypole, makes di sparaging comments about Oliver’s mother, Unable to bear it, Oliver attacks him and run away to London. There he falls into the hands of a gang of thieves headed by old Jew Fagin. In the thieve’s den Oliver is taught the skill of pocking and stealing and is forced to steal. He is rescued for a time by the kind-hearted Mr Brownlow. But Nancy and other gang members find him and bring him back .It finally turns out that a mysterious man Monks wants to make the boy a criminal. Once Oliver is forced to help a burglar,Bill Sikes, in a burglary. In the course of it, Oliver is shot and badly wounded, the kindly care from Mrs Maylie and her beautiful adopted niece Rose brings him back to health, Nancy, who now repents for what she has done, tries to help .she tells Rose and Mr. Brownlow of the mystery about Oliver’s origin and is found out by the gang and brutally murdered by Bill Sikes. Persued by his guilty conscience and an angry mob, he inadvertently hangs himself while trying to escape. Fagin is arrested and executed .It is now know that

名著Oliver Twist《雾都孤儿》中英文简介知识讲解

名著O l i v e r T w i s t 《雾都孤儿》中英文 简介

Oliver Twist, written in 1837-1838,was the second novel of Charles Dickens. Ittells the story of an orphan boy, whose adventures provides a description of the lower depths of London. Oliver Twist is born in a workhouse in 1830s, England. His mother, whose name no one knows is found on the street and dies just after Oliver’s birth. He is brought up in the workhouse where he and other orphans are maltreated(虐待) and constantly starved. One day, because Oliver asks for more gruel(稀粥), he is sent to an undertaker(承办人) to work as an apprentice(学徒), Noah Claypole, makes disparaging(诽谤的) comments about Oliver’s mother, Unable to bear it, Oliver attacks him and run away to London. There he falls into the hands of a gang of thieves headed by old Jew Fagin. In the thieves’den(贼窝) Oliver is taught the skill of pocking and stealing and is forced to steal. He is rescued for a time by the kind-hearted Mr. Brownlow. But Nancy and other gang members find him and bring him back .It finally turns out that a mysterious man Monks wants to make the boy a criminal. Once Oliver is forced to help a burglar, Bill Sikes, in a burglary. In the course of it, Oliver is shot and badly wounded, the kindly care from Mrs. Maylie and her beautiful adopted niece Rose brings him back to health, Nancy, who now repents(后悔) for what she has done, tries to help .she tells Rose and Mr. Brownlow of the mystery about Oliver’s origin and is found out by the gang and brutally(残忍地) murdered by

《雾都孤儿》英文版影评

< Oliver Twist > The film’s plot is twists and turns’ life experience makes me sign. I feel angry because of scumbag, I moved by Brownlow’ kindness. I also feel happy when Oliver begins a new life. Since has come out for more than one hundred years, it has loved by lots of reader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there is no exception to me. After watching it, I learnt about many things. Because of the film. I know that we should learn from the kind gentleman, Brownlow. The person who gave Oliver a hand is Brownlow! It is because of his kindness, Oliver was saved. It is because of his kindness, there was less of a bad, let Oliver keep away from the dark world. In the contest of kindness and evil, nice and ugly, everything justice are always winners! 刘婧怡

查尔斯狄更斯

查尔斯·狄更斯 一、人物简介 代表作品:《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 人物生平:狄更斯1812年出生于英国,是海军职员约翰·狄更斯和伊丽莎白·巴洛所生的第二个孩子。狄更斯5岁时全家就迁居占松,10岁时又搬到康登镇(今属伦敦)。狄更斯早年家境小康,小时候曾经在一所私立学校接受过一段时间的教育,但是父母经常大宴宾客,金钱上没有节制,12岁时,狄更斯的父亲就因债务问题而入狱,一家人随著父亲迁至牢房居住,狄更斯也因此被送到伦敦一家鞋油场当学徒,每天工作10个小时。或许是由于这段经历,备尝艰辛、屈辱,看尽人情冷暖,使得狄更斯的作品更关注底层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就是描写了自己这一段遭遇。 不过由于父亲继承了一笔遗产而令家庭经济状况有所好转,狄更斯也才有机会重新回到学校。15岁时他从威灵顿学院毕业,随后进入一家律师行工作,后来又转入报馆,20岁时成为一名新闻记者。狄更斯并没有接受很多的正规教育,基本上是靠自学。 狄更斯后来成为一名国会记者,专门采访英国下议院的政策辩论,也时常环游英伦采访各种选举活动。他开始在各刊物上发表文章,并最终收集成《博兹札记》出版,这是他的第一部散文集。但真正使他成名的是1836年出版的《匹克威克外传》),全书透过匹克威克与三位朋友外出旅行途中的一连串遭遇,描写了当时英国城乡的社会问题,一开始这本书并没有引起太多的焦点,第一年只销售500册,到了1837年春天,《匹克威克外传》成为英国社会争相讨论的话题,社会上出现了“匹克威克热”,英国城市的街头出现各种各样与匹克威克有关的商品,最后此书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名作。 狄更斯一生刻苦勤勉,繁重的劳动和对改革现实的失望,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1870年6月9日狄更斯因脑溢血与世长辞,临终时他的第一部侦探小说《艾德温·德鲁德之谜》也未能完成。他去世后被安葬在西敏寺的诗人角,他的墓碑上写道:“他是贫穷、受苦与被压迫人民的同情者;他的去世令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英国作家。” 人物评价:弗朗茨·梅林指出狄更斯“对社会生活一切最重大的问题的…集中注意?”,强调狄更斯“那颗诗人的心……永远和穷苦不幸的人在一起。” 二、艺术风格 随着维多利亚时期社会的发展,贵族的伦理道德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中产阶级文化的冲击,中产阶级的伦理道德观念逐渐而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这种伦理道德的发展性反映在文化中就是维多利亚时期文化的发展,从而使原有的一元文化价值观被打破。 因而可以说,狄更斯在小说中不仅仅是在批判那个社会阶级不平等,而且是在评述那个社会的文化,特别是道德观念。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那个社会何去何从的关注与思考,也体现了他对人类生命本体的深层思索。

雾都孤儿英文介绍

Oliver Twist Oliver Twist is written by British writer 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 in 1838. Dickens was born in Portsmouth in 1812. When he was a child, he had received education in a private school for a period of time. But he had not taken much formal education, essentially studying by himself. By the age of 12, Dickens’s father was jailed because of the debt problem. Then he was sent to London as an apprentice in a shoeshine field, where he had to work for 10 hours a day. Maybe because of this experience, Dickens’s work focused more on the life of social labor people. His work is still popular now and has a great influence in English literature. The hero of the novel is Oliver Twist who was an orphan. Everyday, he suffered from starvation and bully. At last, he can’t ignore the abuse of the boss, he escaped to London along. Then the story began. As soon as he reached London, he was noticed by a thief gang. The head of the gang tried to make Oliver work for him. One day, when Oliver and a member of this gang called Bates were walking in the street, Oliver was arrested by the police because of a misunderstanding that a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狄更斯

狄更斯 狄更斯(1812 - 1870)19 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 义小说家,童年时曾做过童工,其作品中创作的儿童形 象与其童年经历联系紧密。 代表作品有《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 《双城记》、《远大前程》等,注意描写社会底层“小 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黑暗复杂的社会现实。 扫荡名士美人之局,专为下等社会写照。 ——林纾 知识链接 上帝的玩笑 狄更斯对童年题材和儿童主人公的热衷超出了任何一位英国作家。从《雾都孤儿》到《远大前程》,在这25 年的创作中,他倾向于把主人公的童年作为主要的描写对象,并采用儿童的视角来反映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生活。而这种童年情结无疑与其本人那交织着美好与梦魇的童年有很大关系。 狄更斯原本生活在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个海军职员,待遇优厚,常带着他泛舟河上,漫步乡间,去皇家剧院看莎士比亚的《理查二世》和《麦克白》等著名戏剧演出。然而,这美好的童年却因其父亲的挥霍无度而过早结束,在他十二岁那年,上帝和他开了个小玩笑——父亲因负债被捕入狱,家庭经济立即陷入瘫痪。作为长子的狄更斯被迫到一家皮鞋厂当童工,沉重的体力劳动,特别是老板把他当“模特”,让他在路人的围观下待在橱窗里表演制鞋的过程,使得他幼小 的心灵遭受重创。不过,上帝毕竟只是跟他开个玩笑,六个月后,其父亲意外继承了一笔丰厚的遗产,还清债务后出狱,不久又升职加薪,狄更斯重新回到了学校。只是今时不同往日,经历过童工生涯的狄更斯对社会人生的理解日趋成熟,他体会到社会底层民众生活的艰辛,对不幸儿童的深切同情与鼓励他们摆脱贫困的决心成为他日后创作的源泉。 1 网络课程 QQ 关爱群:207031067

狄更斯简介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是英国维利亚时代著名的作家,其一生创作了10余部长篇小说及许多中短篇小说,马克思曾把他与萨克雷,夏洛蒂,勃朗特·兽斯凯尔夫人等人一起称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并称他是“时代的旗帜”。而《双城记》则是他为数众的小说中,仅有的两部历史小说中的一部,(另一部是《巴纳比·拉奇》)。它完成于1859年,是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写作背景的作品。当时的英国处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海外的殖民扩张,殖民掠夺使英国资产阶级暴富并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在英国国内,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工人阶级不断成熟壮大,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压日益加剧,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加深。英国的工人阶级为了争取政治权利早在19世纪30、40年代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英国宪章运动”这次被列宁称为“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虽然失败了,却让狄更斯敏锐地感觉到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人民与18世纪末的法国人民处境非常相似,上层贵族骄奢无度,下层劳动群众饥寒交迫,为此他决定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映射当时英国社会现状,提醒警示英国统治者,以期待实现狄更斯本人人道主义以仁爱精神调和社会矛盾,化解阶级仇恨,反对暴力(既包括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暴力统治,也包括劳动人民对统治者压迫的暴力反抗)的精神理想。 因为狄更斯将故事发生的地点定位于英国伦敦和法国巴黎,小说故此得名《双城记》。全书共分三部,分别是《复活》、《金线》、和《暴风雨的踪迹》。以一名法国名为梅尼特的医生在1757-1789年

间遭受的一段无端迫害及下层劳动人民得法利夫人一家的悲惨生活遭遇为两条主线。在小说中作者狄更斯着重墨描写了几个人生经历、个性迵然不同的典型人物,并通过故事的情节发展,(在对人物的中明显地表达了作者遭遇及个性部析中的人道主义主张)。对其中符合其本人人道主义理想的人物进行了充分的赞美,对与其人道主义理想背道而驰的人则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并以此为基础,以近乎宿命的形式安排了小说中主人公的生命结局。 一、梅尼特医生是人道、正直、大善、至爱、充满牺牲精神的化身。 作品中的主人公梅尼特医生本来过着极其简单而真实的生活。他家庭生活幸福美满,年轻有为。然而他的不幸却仅源于一次受厄弗里蒙侯爵家之邀的出诊。候爵厄弗里蒙请梅尼特医生为他们家的女奴姐弟看病。身受重伤,奄奄一息的弟弟,一个年仅17岁的男孩却使尽全身气力,挣扎着对梅尼特医生控诉了如下一段话,“这些有钱的贵族对我们很残忍”原来候爵的弟弟看上了候爵家的一年轻漂亮女奴想霸为已有,却遭到了女奴及其丈夫的强烈反对,因此候爵强迫女奴丈夫白天拉车,晚上守田干活至死。女奴被候爵弟弟抢走,导致精神失常。女奴的弟弟想要为姐姐报仇,却又被候爵刺成重伤。作品中的女奴虽然精神崩溃却用她自己的方式“她始终不曾减弱尖厉的叫喊声,也不曾说错言语的顺序和音节。总是“我的丈夫,我的父亲,我的兄弟!这样尖叫。”这种凄厉的尖叫竟持续了26个小时。甚至使候爵本人都感觉到一种莫名的恐惧。而被厄弗里蒙候爵刺伤的弟弟则在临终前满腔愤

英国文学家狄更斯的简介

英国文学家狄更斯的简介 狄更斯是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著名的文学家。下面是为 你收集整理的狄更斯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查尔斯;狄更斯,全名查尔斯;约翰;赫法姆;狄更斯(英文原名:CharlesJohnHufamDickens ,1812 年2 月7 日;1870 年6 月9 日),英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大卫;科波菲尔》《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双城记》等。 狄更斯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市郊,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后被迫到工场做童工。15岁以后,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1837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是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后来创作才能日渐成熟,先后出版了《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艰难时代》(1854)、《双城记》(1859)《远大前程》(1861)等,1870年6月9日卒于罗切斯特附近的盖茨山庄。 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 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

远的影响 狄更斯托尔斯泰关系狄更斯托尔斯泰都是世界一流的文学家。狄更斯比托尔斯泰大了十六岁,勉强可以称之为同时代的人物。两人的出身不同,导致他们笔下的人物也差别巨大。狄更斯贫困出身,他笔下的主人公大多数都是有着崇高灵魂的小人物。而托尔斯泰是贵族出身,他小说中的主角几乎都是贵族。 狄更斯的小说主角是最高理想道德的化身,而托尔斯泰如实描写了人物的复杂性,不只突出人物善良的一面。狄更斯托尔斯泰都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狄更斯揭露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黑暗和人民所受到的欺压。 狄更斯的作品都反映出了主题的神话,人生道路的探讨。狄更斯用憧憬这更合理的社会。狄更斯多次到欧洲大陆游历,先后创办了两种期刊,培养了无数新人。英国发生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对狄更斯也产生了较大影响。狄更斯同情底层人民,揭露资本主义的黑暗,但是他没有想过推翻这种制度。狄更斯希望能够教化那些为富不仁的人们,然后依靠他们消除掉社会的矛盾。 与狄更斯不同的是,托尔斯泰不断找出让人们受害的真实原因,忧虑祖国的未来。托尔斯泰的艺术视野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对于重要的社会现象,他提出了诸多问题。尽管托尔斯泰的解决方向错误,但是他依然是个伟大的人物。托尔斯泰用艺术家的视觉创作了俄国的蓝图。 狄更斯写作风格狄更斯写作风格多变。狄更斯的作品深刻揭露了资

雾都孤儿作者及背景介绍

《雾都孤儿》 文章简介 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于1838年出版的写实小说。以 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 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奥立弗在孤儿 院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 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无数辛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帮 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如同狄更斯的其他小说, 本书揭露许多当时的社会问题,如救济院、童工、以及 帮派吸收青少年参与犯罪等。本书曾多次改编为电影、 电视及舞台剧。世界知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于2005年 也曾将此书拍成电影。 写作背景 雾都孤儿产生于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是英国历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时段。初期,英国面临着飞速的经济发展及严重的社会问题。大工业革命高潮迭起,各种科技发明与技术创新为国家经济带来新生力量。但在这繁荣与财富下掩盖的是工人阶级的贫困与不幸,为了谋生连妇女和儿童都要受雇到艰险肮脏的工厂矿山去卖苦力。狄更斯广泛描写了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金钱世界的种种罪恶《雾都孤儿》是狄更斯第一部动人的社会小说。这时他虽然还没有认识到社会罪恶的根源,但通过孤儿奥列佛的遭遇揭开了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哀苦无告的生活画面。 作者简介

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著名小说家,一位杰出的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代表者,作品至今依然盛行,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狄更斯1812年出生于英国朴次茅斯,是海军职员约翰·狄更斯和伊丽莎白·巴洛所生的第二个孩子。狄更斯5岁时全家就迁居占松(Chatham),10岁时又搬到康登镇(CamdenTown)。 小时候狄更斯曾经在一所私立学校接受过一段时间的教育,但是12岁时,父亲就因债务问题而入狱,狄更斯也因此被送到鞋油场当学徒,每天工作10个小时。或许是由于这段经历,使得狄更斯的作品更关注底层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 ?不过后来由于父亲继承了一笔遗产而令家庭经济状况有所好转,狄更斯也才有机会重新回到学校。狄更斯并没有接受很多的正规教育,基本上是靠自学成才。某种程度上雾都孤儿的遭遇正是狄更斯生活的一部分缩影。 ?狄更斯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后世奉为“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的明灯”。《雾都孤儿》是他第一部伟大的社会小说,它描写了善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赞扬了人们天性中的正直和善良,也揭露抨击了当时英国慈善机构的虚伪和治安警察的专横。同时,作品又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情调,充满着人道主义的情怀。

查尔斯狄更斯《董贝父子》中董贝形象解析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隐喻视角解析《黄墙纸》的疯癫意象 2 从《鲁滨逊漂流记》看人的社会化及人的进取精神 3 对美国个人主义和中国集体主义的一些讨论 4 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三对人物关系及其象征意义 5 文化负载词的交际翻译论——以《吾国与吾民》为例 6 Pragmatic Empathy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7 企业网络营销策略分析 8 母语正迁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9 The Process of Anna’s Spiritual Integration in Doris Lessing’s The Golden Notebook 10 The Painful Growth of Scarlett O’Hara in Her Three Marriages 11 试析爱丽丝沃克作品中的女性主义观点——以《紫色》为例 12 探究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13 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 14 《嘉莉妹妹》中的象征主义 15 田纳西?威廉姆斯《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的悲剧 16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17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 18 英汉文化差异与由此产生的不可译性 19 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 20 The Comparison between―the Mean‖of Confucius and―the Mean‖of Aristotle 21 欧?亨利短篇小说的特点 22 以篱笆和围墙看中西方居住文化差异 23 The Reflec tion of Virginia Woolf’s Androgyny in Orlando 24 The Comparison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India 25 《飘》—斯嘉丽女性主义意识的成长历程解读 26 《红楼梦》中文化内容的翻译研究 27 (英语系经贸英语)解读国际知名度假村产业创新模式—以地中海俱乐部为例 28 埃兹拉?庞德意象派诗歌解析:以《在地铁站里》为例 29 从阿里巴巴BB电子商务平台论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 30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海狼》两个译本 31 基于语料库的中英色彩词文化差异研究 32 网络英语的构词方式 33 A Study of Translation of Chinese Idioms with Numeral ―San‖ 34 基于认知的颜色词隐喻研究 35 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谈旅游翻译 36 D.H.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恋母情结分析 37 如何用英语作精彩演讲 38 从社会生物学角度分析《雾都孤儿》中人物性格 39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苔丝》 40 从"龙"一词的文化内涵看汉英文化的差异 41 快乐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42 英语广告语中双关语的运用及翻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