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青少年心理学内容版

青少年心理学内容版

青少年心理学内容版
青少年心理学内容版

青少年心理学

第一章

作为人生发展历程中的青少年期

学习指导

本章的内容是学习该学科的基础,以后各章的学习都是以该章内容为起点的。

什么是青少年期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时代特征

学习目标

1.掌握什么是青少年期、青少年期划分的标准和具体的年龄段

2.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什么是青少年期

对青少年的直观感知

解秘青少年期

判别青少年期

青少年心理学的内容

一、感知青少年期

青少年期主要心理

孤独感,彷徨感,追求感,冒险欲

二、解秘青少年期

时间纬度上的青少年期

青少年期(adolescence)“adolescence:来自拉丁“adolescere”,意思是进入成熟期。从这个意义上讲,青少年期是一个过程,不仅是一个生理时期,还是一个获得有效地参与社会所需要的态度、信仰的过程。

毕生发展的阶段及其主要任务和特征

生理纬度上的青少年期

生理[physiology]∶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和各个器官的机能。

青少年是生理成熟期

第二性征出现为起点;

体貌的显著变化;

大脑神经系统趋于完善。

心理纬度上的青少年期

心理现象的变化

认识过程:更为复杂的思维能力出现

情感过程:丰富多变

意志过程:逐步形成

动机:复杂深刻

人格:独立性基本形成

青少年期处于心理断乳期。

告别儿童的认知和生活方式,从心理上重建人生,实现自我更新,摆脱旧有的与外界的联系方式,创造新生活世界。社会纬度上的青少年期

社会[society] :泛指由于共同利益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群。

青少年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这时,社会不再把他们看作孩子,但是还没有赋予他全部的被承认的地位角色和功能。这个时期作为训练期,添补了生物成熟和社会意义上的成人期之间的过渡期。是向社会新角色的转变时期。

主要任务:人格独立,性别角色,朋友与异性交往,人生观价值观,计划未来生活

三、判别青少年期

判别目的

1.诊断性目的

了解个体青少年期开始与结束时的发展状况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2.发展性目的

采取措施促进发展

判别原则

具体对象具体分析

区别运用判别指标:

①主要以生理特征,特别是第二性征作为个体进入青少年期的判别指标。

②主要以心理、社会化状况为确立结束期的依据。

③以生理、心理和社会化结合起来的综合指标确定青少年期的存在形式、存在内容和时间持续长短。

判别方法

第二节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总趋势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具体规律

一、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总趋势

机理性的趋势:揭示青少年心理发展本质的趋势。

复演式是种系发展的复演。

趋平衡:是同化与顺应的不断平衡

攀岩式:最近发展区直线式和曲线式

危机-去危机:危机的解决

表现性的趋势:指从外部可以明显感知的发展趋势。

旋流式:整体向前,部分停滞、逆向和重复

跃迁式:形式跃迁—实质跃迁

二、个体生理发育处于第二高峰期

体态发育和内部机能完善

第二性征出现和性的成熟

脑与神经系统成熟

三、个体智力发展走向成熟

记忆力发展:逻辑记忆、意义记忆、听觉、视觉记忆

思维发展:形式运算—逻辑(特点:自我中心,过激,否定一切,不合理主义)

创造力发展:求异﹥求同;水平、想象力、主动性和意义性。

四、个体自我意识高涨

自我关注

内容:建立新自我概念,理想自我。奇装异服

包括外在和内在偶像

自我管理

针对成人(逆反对抗)和自己(自我统一)

自我尊重

自我认同的核心。内外部自尊,情景自尊和特质自尊。初一二自尊下降(情景自尊),个体差异(??)自我增强

初期证明自己,随后根据自己特点出发。但由于与期望自我差距过大,易发展性焦虑。

五、个体社会化程度加深

社会认知发展

自我,他人,人际及社会关系

多样化(方法,观点采择和社会归因)、纵深化(范围,本质)

社会活动变化

人际、学习、社会实践

六、个人感情生活动荡

亲情的离与合(仇亲期)

友情的疏与密

恋情的得与失

七、个人偏离行为增多

范围广

性质严重

构成复杂

主要源自发展中的正常问题没有解决

尝试性问题行为-持久性问题行为-持久性危险问题行为。

往往在青春期解决

心理的变化

智力走向成熟

自我意识高涨

情感体验丰富

第三节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时代特征

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心理发展滞后于生理发展

心理内容丰富但心理完整性水平较低

自我意识高涨但自我控制欠缺

社会化加速的同时个性化突出

第二章

处于生长和发育高峰期的青少年

学习指导本章主要分四个部分

青少年生理的成熟

青少年生理的成熟的差异

成熟中的喜悦和烦恼(生理成熟对心理的影响)

青少年成熟的理论

学习目标

1.掌握青少年生理成熟的主要表现及差异

2.掌握青少年心理生理成熟对心理的影响

第一节青少年生理的成熟

青少年期个体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男孩每年长高少则6~8厘米,多则10~12厘米。

女孩每年则可增长5~7厘米,最多可达9~10厘米,

体重的变化:体重的明显增加,也是青少年外形变化的一个明显特征。

体重变化的总体情况:每年平均可增加5~6公斤,多则可增加8~10公斤

体重增加的性别差异:10岁之前,男女的体重相似;10岁之后,女孩先发育,体重增加较快,12~13岁达到高峰,14岁以后男孩体重通常能够赶上并超过女孩。

二、身体成熟的内在标志

内分泌系统机能趋于完善(是产生、释放和管理身体内激素水平的系统)

激素:是由一种或者多种内分泌腺分泌的高度特化的物质,在青春期发展中起到组织和激活的作用。

下丘脑——垂体——靶腺(卵巢、睾丸)构成了青春期激素变化的控制轴系。

生长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素、促性腺素等的分泌也达到了新的水平。

脑与神经系统的发育逐步完善

-重量:少年期,脑的重量1400g就基本上达到成人水平

-脑容量:12岁接近成人的脑容积,其结构也与成人相近脑功能:脑神经纤维变粗、增长、分支及髓鞘化、脑神经机能分化,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显著提高。

-脑功能完善:沟回;第二信号系统

三、性发育迅速成熟

表现: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的成熟、身体外形巨变和身体技能增强。

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的成熟。

与生俱来的两性生殖器官的特征,称为第一性征,又叫主性征。

性发育的外部表现,如身材、体貌、声音等方面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特征,称为第二性征,又叫副性征。

第二节正视成熟中的差异

一、早熟与晚熟的差异

早熟的男孩

体魄健壮,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色,身高相对比较矮些。

容易得到同伴和成人羡慕和尊重肯定。他们的心理体验比同龄的男孩要丰富,他们更喜欢、愿意与同龄女孩交往。这对他们有积极作用,一方面有利于他们形成更为积极的社会态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他们自信心的发展。

晚熟的男孩

缺乏同龄男孩的身体魅力,在体育活动中也没有出色表现,所以,在与同伴交往中往往处于劣势,被人忽视,但他们的内心又极力寻求他人的注意、重视与信任。因此,他们时常会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缺乏自信。

晚熟的男孩在认知上及适应技巧上的较强能力,从而使许多晚熟男孩成年后在求知欲、社交以及探索等方面的行为上,都有较好的表现。

早熟的女孩

早熟的女孩体重相对比较重些,在成年时往往表现出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及适应技巧,社交方面比较擅长,。

早熟的女孩会遇到一些困扰。早成熟3~4年的女孩往往会体验到其周围同伴尚未体验到的感受与变化,会产生与同龄人“不同步”的感觉,因而易使她们心理焦虑、紧张与负担过重,造成自信心不足,形成不良的自我概念。,比如被以大人的方式对待,进入青少年期的准备时间较短,承受较多内在的危机等。

二、影响生长差异的因素

遗传的影响7%

环境的影响

社会经济条件国家种族地区家庭

营养因素

内分泌的影响生长素-侏儒症甲状腺-呆小症(智力身材)性腺-第二性征

体育锻炼的影响

缺乏锻炼

过度锻炼

第三节体验成熟过程中的喜悦与烦恼

一、生理变化对心理的影响

影响方式:

直接的影响:激素水平的改变激活了一些行为的改变外形脑功能体内激素(男女)

间接的影响:改变影响青少年的自我概念,进而影响其行为的改变;青少年外表的改变,导致其他人对他们的反应发生改变。

影响结果:

独立与依赖;

封闭与开放;

勇敢与怯懦;

高傲与自卑;

对童年的肯定与否定

二、珍视成熟过程中的果实

男孩的首次遗精对心理的影响

心理准备情况

产生与性有关的体验

不正确的传统观念影响

女孩月经对心理的影响

对月经初潮的了解程度与准备状态。

其家人,尤其是父母对性问题所持的态度。

三、揭开成熟过程中神秘的面纱——性成熟的适应

什么是性:性是由动物遗传下来的生殖机能所决定的能量,为其释放而要求或产生的一切构造、机能和行为的总和。性的构成:由三个纬度构成:即生理维度的性,心理维度的性和社会维度的性。

生理维度:个体性生殖器官的形态发育、功能发育的成熟和第二性征的发育成熟,即性成熟。

心理维度:伴随着性机能的迅速发展和趋于成熟,个体逐渐认识到两性差别和两性间的关系,并随之产生一些特殊的心理活动。

社会维度: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性问题的认识和看法是存在差别的,即性价值观念。

性意识的发展

异性疏远期

长者敬慕期

异性向往期

初恋期

第四节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理论诠释

一、霍尔的复演说:两极化

二、格赛尔的成熟论

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从一开始就是受基因控制的,这种通过基因来控制发展过程的机制是成熟。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学习本身并不能促进发展。

48周+6周训练,55周无差别

第三章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及创造力

学习指导

本章主要分两个部分

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特点

青少年创造力及其培养

学习目标

1.掌握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特点

2.明确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

3 .掌握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

第一节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特点

一、什么是认知

认知的内涵: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即认识、理解、保存认识结果,利用有关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心理学将个体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称为认知发展。

认知方式(风格)

场依存-场独立

沉思-冲动

场独立性测验

场依存性VS 场独立性

场独立性测验

找出完全一样的图形

场依存型人的特点

(1)具有较强的受暗示性和较少的独立性

(2)认知改组技能低,(3)通常不易从习惯的问题解决方式中摆脱出来

(4)对他人感兴趣,(5)优先注意自己所参与的人际关系网的状况;

(6)社会技能高,擅于社交

(7)行为是社会定向的,(8)社会敏感性强;

(11)应激能力差。

场独立型人的特点

(1)对外的线索不敏感,(2)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较好的不受暗示性;

(3)关注于概念和抽象的原则

(4)容易完成需要找出问题的关键成分和重新组织材料的任务,(5)认知改组能力高

(6)为他人不感兴趣,(7)喜欢孤独的与人无关的情境

(8)行为是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差

不擅于社交,社会技能低

沉思型VS 冲动型(卡根)

冲动型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冲动型学生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不管正确与否就急于表达出来,甚至有时还没弄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对问题进行解答。冲动型学生会出现阅读困难,常伴有学习能力缺失,学习成绩不太好。因为阅读、推理需要细心分辨,粗心大意的学生会处于不利的地位。

沉思型的特点是反应慢,但精确性高。这种学生总是把问题考虑周全以后,再作反应,他们看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质量,

而不是速度。但是当他们回答熟悉的比较简单的问题时,反应也是比较快的。在回答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沉思型的特点表现得更得为明显。沉思型学生的信息加工策略多采用细节性加工方式,所以他们在完成需要对细节做分析的学习任务时,学习成绩会更好些。他们的信息加工策略使用的多是整体加工方式,在完成需要做整体型解释的学习任务时,学习成绩会更好些。沉思型的学生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推理能力、创造力等方面都表现比较好。

二、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特点

总体特点

青少年比儿童变的更聪明

知道得比儿童多

在思考方式上也更高级,更有效

反映在各种认知能力的变化上

认知能力的内涵

分类:一般认知能力、特殊认知能力和创造力。

一般认知能力(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观察力为认知活动提供原材料

记忆力将这些材料和通过思维得出的中间结果保持下来

思维能力使人对材料进行加工得出结论。是一般认知能力的核心成份。

特殊认知能力是人从事某种专门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绘画能力、音乐能力数学能力等。

创造力:是符合创造活动要求的某些特殊能力的结合。创造力与一般认知能力在一定范围内相关性是低的,他们是既有联系又完全不同的两种能力.

(一)青少年观察能力的发展

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感知觉发展的高级形态。

特点:

观察目的更明确

观察时间更持久

观察内容更精细

观察角度更概括

观察训练

(二)青少年记忆力的发展

记忆:指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提取。

特点:青少年正处于记忆力发展的“全盛时期

其特点比较复杂的,多种因素对记忆都会产生影

响。

1.总体趋势是随年龄增大记忆力不断提高16岁

2.同一年龄的青少年学生,记忆效果受所记材料性质的影响视觉>听觉(意义)听觉>视觉(无意义)

3.青少年短时记忆广度随年级增长而不断增大p73

组块数量增加组块内容丰富

无意义材料初二顶峰

4.主导记忆的变化

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p74

理解记忆成为记忆主要手段

抽象记忆成为优势记忆方式p75

(三)青少年想象力的发展

想象:个体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特点:

1 有意想象占主导地位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想象趋于现实化

3 想象内容更加复杂、抽象概括性更高

初一到初三空间想象力发展的加速期关键期p77

(四)思维能力的发展

思维: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和动作而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是组成人智力的核心,也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最具代表性和独特性的认知方式。

间接性

概括性

eg:数圆长方形

青少年期思维特点

逻辑思维:运用抽象概念判断、推理,得出各种规律或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过程。

形式逻辑思维(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占优势:运用假设进行思维;推理能力不断提高,但发展水平(归纳>演绎,演绎发展快)不平衡

辩证逻辑思维(抽象上升到具体)迅速发展

初三是快速发展的转折期

思维品质的矛盾性:思维的深刻性与表面性共存;思维的批判性与片面性共存;

思维中的自我中心性(初中明显) 假想观众

(五)青少年注意发展的特点

注意:是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所处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选择紧张/ 保持和调节)

特点:

1.种类的过度性:从以无意注意为主向以有意注意为主过渡。有意后注意p81 小学有意注意重要阶段初中才是主导

2.内容的深化性:不论何种注意,都在逐步深化。无意注意:刺激-兴趣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意志)

3.品质的改善性:注意品质不断改善。

注意的稳定性(持续时间)p83

影响因素-主体;客体

注意的广度(范围)

影响因素-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自身的实际需要、情绪、兴趣状态;感知对象的特点:是否集中、大小相同、有规律排列字母。

与人动作的自动化有密切关系

注意的分配

与人动作的自动化有密切关系转笔

注意的转移

影响因素:个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先前活动的紧张程度和新对象吸引力;对后继活动的意义的理解。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青少年认知发展的本质: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能动适应是青少年认知发展的本质。

人主动理性地学习,组东建构有关于外界的知识,适应外界适应立体几何人际适应

(二)青少年认知发展的机制:同化、顺应是青少年认知发展的机制

同化:指个体把新的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即图式(scheme))中并引起认知结构的扩展,它属于量的变化,即“同化于己”。化学

顺应:是指个体通过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或创立新的图式来适应新的情况,它属于质的变化,即“外化于物”。

平衡:是指个体保持认知结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是潜藏在个体发展背后的一种动力因素。

例子

青少年发展的阶段论

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儿童的智力只限于感知运动,主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认知的进步体现在从反射行为向信号功能过渡。

前运动阶段:(2-7岁)儿童的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他们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但其思维仍是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而且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性。三座山实验p86

具体运动阶段:(7~12岁) 这个阶段具有了两个标记:一是符号性;二是逻辑性,即儿童能够运用符号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此阶段认知发展上的最大收获是达到了思维的守恒。

概念与数量守恒实验p86

守恒实验”是两杯同量的水,先让儿童确认水是一样多的,然后分别到如一个粗杯子,一个细杯子,让幼儿确认水的多少,3~4岁的儿童会回答细杯子里的多一些,8岁以后的儿童才能知道二者相同。

类包含实验. 类包含是指物体总类与其子类的关系。在原则上,总类中物体的数量大宇任意子类中物体中的数量。皮亚杰认为,前运算思维阶段的儿童缺乏这种推力能力,如4朵红花,2多白花,问红花多还是花朵,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回答红花多。

形式运动阶段:(12以后)在该阶段中,青少年认知的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能在头脑中设想出许多内容,这些内容可与他们自身的经验无关。皮亚杰认为,在经过前四个连续发展阶段后,儿童的智力就基本达到了成熟。

钟摆实验p87

(四)影响青少年认知发展的因素

生物因素遗传

个体与社会的协调因素联系他人-师生

教育因素

第二节青少年创造力及其培养

一、何谓创造力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和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产品是指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

创造力与智力:相关但又并非直线的关系,智力是创造力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二、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

发展的一般趋势

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写作青少年作家

呈波浪式上升趋势

发展的年龄特点

现实性的增强

主动性的增加

成熟性的增多

发展的个别差异

表现上的年龄差异

发展上的速度差异

三、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

创造性教学的开设

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创造性学习的倡导

日常生活中的培养

表象储备的丰富

认知好奇心的培养

第四章

青少年情绪、情感的发展及其问题调适

学习指导本章主要分三个部分

青少年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青少年情感适应不良的成因

青少年情感的调适

学习目标

掌握青少年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了解引起青少年的情感困扰的原因

掌握帮助青少年解决情感问题的方法

第一节青少年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一、情绪和情感的内涵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是个体与环境意义事件之间关系的反映。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情绪代表着感情现象的反映过程和状态。具有外显性和即时性。它们与人类的基本需要相系。

情感代表感情现象的内容方面,具有内隐性和稳定性。情感的基本内涵是感情性反映的“觉知”方面,集中表达感情的体验和感受。它与人的基本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青少年情绪体验的特点

情绪体验的易感性与兴奋性

情绪体验易起伏波动

心境化和文饰

情绪体验丰富多彩

青少年情绪表现的特点

内隐性与外显性并存

心境化表现

青少年情操的发展

道德感:道德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思想、意图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二、青少年情感发展的特点

青少年情绪识别能力发展的特点

青少年情绪体验的特点

情绪体验的易感性与兴奋性

情绪体验易起伏波动

心境化和文饰

情绪体验丰富多彩

青少年情绪表现的特点

内隐性与外显性并存

心境化表现

青少年情操的发展

道德感:道德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思想、意图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对认识活动成就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包括好奇、着迷、坚信、愉悦、惊讶、疑虑、犹豫等体验。美感是人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做出评价时的情感体验。它与一个人的知识经验、认识水平和道德水平都有关系。

第二节青少年情感适应不良的成因

一、青少年情绪适应的心理机

情绪的适应与适应不良

情绪的适应功能

导致适应不良的原因:情绪带有不可控性;情绪发生时的变异性大;情绪变化的多样性

应激

应激又称“压力”或“紧张”,是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由于是激活认识能力上的不平衡而引起的一种通过心理生理反应而表现出来的身心紧张状态。

应激的刺激事件称应激源,它是迫使个体适应或改变的任何事件。

由应激源引起的生理反应、心理反应以及行为反应就是应激反应。

一般适应性症候群:

第一阶段报警反应。这是一个短暂的生理唤醒期,它使得躯体能够有力行动而做好准备。如果应激源保持下去,躯体将进入第二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抵抗期。在抵抗期内,机体可以忍受并抵抗长时间的应激源带来的衰弱效应。当应激源持续的时间足够长、强度足够大,躯体的资源会耗尽,警惕将进入第三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疲惫期。心理反应包括情绪反应、注意力集中、自我防御反应等。

引起青少年情绪问题的主要应激源

生理因素:外观形象的变化;性成熟;生理上的早熟与晚熟导致外界的各种评价。

学习因素:竞争的压力;家长和教师对青少年的过高期望。

社会关系因素: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

认知因素

第三节青少年情感的调适

一、教师的批评和表扬应适时、适度

选择适当的场合

移情的方法

认识到满足需要的正确行为方式

表扬应坚持与事实相符

二、指导父母掌握调适方法

给予孩子爱与支持

主动与孩子交流

减少家庭中的紧张气氛

三、向青少年介绍多种应对刺激的情绪自我调适的方法

理性情绪疗法(ERT)例如1

行为放松疗法

环境调适法

第五章

青少年人格的发展及建构

第一节青少年的人格

一、什么是人格

定义:指个体内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是个人相对稳定的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总和。它表现为一个人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人格特征:

整体性

稳定性

独特性

社会性

二、青少年人格的形成

影响人格发展因素的研究

人格是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

第一种,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在个体被动反应水平上

起作用,即同样的环境经验对具有不同遗传构成的个体有

不同的影响。

第二种,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在个体较主动反应水平

上起作用,即具有不同遗传结构的个体会唤起不同的环境

反应。

第三种,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在个体更主动的反应水

平上起作用,即具有不同遗传结构的个体会寻求、改变和

创造不同的环境反应。

人格发展阶段的解说

埃里克森在其所著《儿童期与社会》一书中把人格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以这个阶段产生的危机命名的。

第一阶段(0~1岁)信任对不信任。这是个体出生后面临的第一个危机。只有当婴儿形成的信任感超过不信任感时,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的危机才能得到解决,不会被困难和挫折所压垮。婴儿信任感的建立并不是一次就全部都完成而不能改变的,它在人生发展的其它阶段还会反复,早期信任感的缺乏可以得到补偿,早期已获得的信任感也可能丧失。

第二阶段(1~3岁)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儿童从这时起就进入了自己意愿与父母意愿相互冲突的矛盾之中。如果对他们过于溺爱或过多的限制,儿童就会感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在这个阶段中,如果儿童形成的自主性超过羞怯与疑虑,就会意志坚强。

第三阶段(3~6岁)主动性对内疚。如果父母鼓励儿童的独创性行为和想象力,儿童就可能形成勇敢、大胆的品质;反之,如果对他们过分限制,会使他们缺乏自主性产生内疚感,从而形成胆怯的品质。如果儿童在这个阶段获得的自主性胜过内疚就会形成自信的美德。

第四阶段(6~11岁)勤奋对自卑。当儿童在努力学习时受到成人的支持,受到赞扬和奖赏。就会加强他们的勤奋感,相反他们就会变得无所作为或形成自卑感。在鼓励儿童掌握为未来就业所需的技能时不能以牺牲人类某些其它主要品质为代价。儿童获得的勤奋感胜过自卑感,他就会形成能力的美德。

第五阶段(11~20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埃里克森对这一阶段同一性危机的讲述是其心理社会阶段说的精髓。这个阶段体现了童年期与青年期发展中的过渡阶段,是寻找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自我同一性:指个体尝试着把自己有关的各个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觉得协调一致不同于他人的独自具有同一风格的自我。自我同一性是在前四个阶段发展的基础上,进入青年期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如果青少年在这个时期获得了积极的同一性而他们就会形成忠诚的美德,同一性的形成标志着青年期的结束与成年期的开始。从这时起,生活的任务就是引导他按照自我方向渡过人生的其余阶段。

第六阶段(20~24岁)亲密感对孤独感。在这一阶段青年开始走向社会。他们需要朋友、同事、夫妻之间建立友爱关系。一个人如果顺利地通过前五个阶段,建立了稳定的个人统一性,意识到个人对社会的义务,在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中获得成功,就会产生亲密感,如果不能与别人建立友爱关系,就会将自己与别人隔离、成为极度孤僻的人。

第七阶段(25~65岁)生殖对停滞。这时个体已担负起社会的任务,要求创造价值,贡献社会并照顾和指导自己的孩子,如果做到这一点他就会产生“生殖感”。相反,如果个体放纵自己,只关心一个人的安逸就会产生“停滞感”。当一个人生殖感高于停滞感时就会建立关心的美德。

第八阶段(65~死亡)自我完善对绝望感。是人对自己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接近完成和进行反省的时期。如果对自己的一生作肯定的回答,觉得一生没有虚度光阴,未尽事业将由后代延续下去,就会产生自我完善感,对死亡无所畏惧。反之,那种回顾到挫败人生的人则体验到失望、遗憾和绝望,产生对死亡的恐怖感。如果一个人获得的自我完善感胜于绝望感,那他就会形成智慧的美德,而以对人生本身超然的关心来面对死亡本身

第二节青少年人格发展的特点

一、青少年需要和动机的发展

动机的作用及来源

动机(motivation)是指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需要(need)是指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客观要求或渴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需要特征:第一,紧张性;第二,驱动性;第三,动态性;第四,层次型。

诱因(incentive)指外部的刺激和鉴赏。需要的存在使个体处于易准备反应状态,而诱因往往导致行为的发生。

青少年的优势需要

1.异性交往的需要

2.友谊的需要

3.独立自主的需要

4.理解和尊重的需要

5.成就的需要。

青少年的价值观的发展

1.兴趣的发展:青少年的兴趣更深刻、广泛、丰富。青少年的兴趣由宽泛向集中发展。对不同学科的兴趣已有明显的分化。

2.理想的发展:从具体形象理想发展为综合理想,再发展为概括理想。

3.人生观的发展:人生观的初步定向。

二、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作为客体存在的各方面意识。

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成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

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1.青少年自我评价的特点

青少年阶段的自我评价具有明显的独立倾向

自我评价由具体向概括化、抽象化发展

青少年自我评价的内容更加广泛,并以由外到内的方向发展

自我评价逐渐趋于稳定

2.青少年自我体验的特点

自我体验的丰富

自我体验的深刻

自尊心变得脆弱而敏感。

3.青少年自我调节的特点

自我控制的基本动因的变化与发展

青少年自我控制行动的执行由自发性、冲动性向自觉性、计划性发展

自我控制的年级差异

三、性别角色的确立

性别角色的涵义

青少年性别角色的获得

第六章

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发展及其问题策略

第一节青少年的人际交往

一、青少年的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指由协同活动的需要引起的交往者之间相互沟通、相互认知及相互作用的复杂多变的联系过程。

青少年交往是信息的沟通

信息:观念、思想、兴趣、情感等

沟通:即信息传递、形成、补充和发展。人们力求在这里制定出共同的意义,这一点只有在信息不仅被接受,而且被理解、认识的条件下才能做到。

沟通的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系统——言语交往:是指人们之间凭借语言而实现的交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交往形式。书面、口头。

非语言符号系统——非言语交往:是凭借微笑、皱眉、目光、体态以及声调等非言语符号实现的交往。

信息沟通的实现条件

信息沟通的双方必需有着共同的经验领域

沟通的信息传递要力求少受外部干扰。

青少年交往是相互认知

人际认知:交往过程中个人对人的知觉、理解和评价过程。

人际认知的种类:

印象的形成:是在很有限的信息资料基础上形成的对他人的判断。

第一印象:是指观察者在第一次与对方见面时所形成的印象。它包括第一眼见到对方所得到的印象,也包括看到或听对方其他方面的闲聊材料时所获得的印象。

好恶估价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外在行为表现的因果关系做出解释和推论的过程。

海德(Fritz Heider 1957)解释的原因一般可归结为两方面:第一,外部归因又叫情景归因,第二,内部归因又叫性格归因。

凯力(Kelley 1967)主要通过行为者自身、行为所指对象和行为产生时的环境这三方面的可能原因进行比较来寻求和判断行为的真实原因。归因所应遵循的三条原则:区别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和一贯性原则。

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特点

交往对象的变化

交往方式的变化

择友特征的阶段性变化

第二节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发展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定义及分析

人际关系的结构

人际吸引因素

接近性

仪表特点

相似性

互补性

特质因素

自我暴露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特点

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

与父母在心理上的断乳:和同伴在一起的时间增加,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直线下降。

与父母间的矛盾

青少年与教师的关系

师生关系的变化

师生关系的典型模式

青少年与同龄人之间的关系

青少年同龄团体的特点:小集团(Cliques) ,通常是同一性别同一年龄。它提供给青少年彼此联系的一个舞台。它可以是对外人开放的,但是它足够小以至于成员间彼此很好地了解,彼此欣赏。

青少年友谊的特点:选择性、稳定性、亲密性

青少年总是需要成人的支持、爱和建议。

第七章青少年社会化及社会行为

第一节青少年的社会化

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

“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

强制性与能动性结合

主动性与被动性并存

青少年的社会化因素

社会因素

学校因素

家庭因素

同伴群体

第二节青少年的社会群体

青少年正式群体正式

群体的特点

明确的目的性

较强的计划性

一定的灵活性

不同的可控性

成分的相近性

正式群体的作用

青少年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价值目标)分成三种类型:(1)亲社会群体。(2)自娱性群体。(3)偏离团伙

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自发性

同龄性

相容性

排他性

流动性

核心人物权威性

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有助于满足青少年的某些心理需要

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高尚情操

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

有助于青少年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第九章

青少年心理健康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一、什么是健康

健康是指一个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身体不虚弱的状态。

生理健康:身体处于无疾病的状态,即身体没有器质性病变。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适应当前和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动处于积极状态,并具有正常的调控能力。

道德健康: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具有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等是非观念,能按照社会行为的规范准则来约束自己及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二、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卫生:包括一切旨在维持和改进心理健康的种种措施。诸如精神疾病的康复及预防;减轻充满冲突的世界带来的精神压力;以及使人处于能按其身心潜能进行活动的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的判别

心理健康的基准

统计学基准

病理基准

社会适应和文化背景基准

心理健康的标准

能正视现实和自我

智力正常

人际关系和谐

情绪健康

意志健全

行为反应适度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三、心理疾病

心理困惑:由于经验不足或教育不当,造成的轻微心理问题。它会对青少年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产生一定的影响。心理障碍:一般是由于心理创伤所造成的心理失常,表现为神经症和心身障碍等。

心理疾病:由于严重的心理创伤无法承受或心理障碍没有及时解决,逐渐地发展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它表现为精神分裂或狂躁等,这种人往往思维不符合逻辑,把妄想当真实,理想当现实。

四、心理健康的意义

保证个体的智力正常发挥,卓有成效的学习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好的适应生活

保持良好情绪,促进身体健康

第二节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

青少年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偏低

情绪困扰在青少年群体中比较普遍和突出

大学生因心理障碍休学、退学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

隐匿性和突发性

多元性和单一性

无知性和盲目性

三、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个体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

艾里克森认为,人生每个阶段都会面临一个由自身的需要和所处的社会文化、社会期望间的矛盾和冲突所决定的危机。人格的发展过程就是危机的不断解决、不断转化的过程。人格是自我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产物。顺利解决矛盾。就能形成积极品质。有助于增强自我、适应环境;否则将形成消极品质。削弱自我、阻碍对环境的适应。

青少年心理学17春在线作业1A满分答案

青少年心理学17春在线作业1A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7.5 分。)V 1. 厌恶疗法利用了(A )原理。 A. 条件反射 B. 间断强化 C. 强化依随 D. 用进废退满分:2.5 分 2. 科尔伯格采用(C )对儿童的道德发展进行了研究。 A. 认知法 B. 情感冲突法 C. 两难故事法 D. 对偶故事法满分:2.5 分 3. 在社会环境中与人、事、物的交互作用,由单纯的自然人变成社会人,具有( C )。 A. 过渡性 B. 闭锁性 C. 社会性 D. 矛盾动荡性满分:2.5 分 4. (A )是指社会大众视为代表男性或女性的典型行为与态度,或符合大众愿望与理想的男性或女性的典 型行为与态度。 A. 性别角色 B. 性别特征 C. 性别差异 D. 性别期望满分:2.5 分 5.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属于(B )的观点。 A. 行为学派 B. 认知学派 C. 精神分析学派 D. 人本主义满分:2.5 分 6. (A )是人在智力活动中产生的情感,它同人的认识活动的成就获得、需要兴趣的满足、对真理的探索 追求及思维任务的解决相联系。 A. 理智感 B. 美感 C. 社会性情感 D. 道德感满分:2.5 分 7. (C)以因素分析为手段,以特质概念为理论基础,对个性进行研究,因此,他的特质论又称“特质 因素分析论”。 A. 荣格 B. 马斯洛 C. 卡特尔 D. 艾里克森满分:2.5 分 8. 让儿童听完一个包含着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讨论,这种做法 是道德( C )。 A. 认知法 B. 情感冲突法 C. 两难故事法 D. 对偶故事法满分:2.5 分 9. 通常,我们把意志行动区分为采取决定和(C )两大阶段。 A. 思考决定 B. 贯彻决定 C. 执行决定 D. 完成决定满分:2.5 分 10. (C )领域多以学制为依据,参考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标准,对青少年期进行划分。 A. 医学和儿童少年卫生学 B. 生理学 C. 教育学 D. 社会政治思想工作满 分:2.5 分 11. 在时间上,女孩比男孩早成熟(B )年。 A. 1-2 B. 2-3 C. 3-4 D. 4-5 满分:2.5 分 12. 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B )。 A. 传授给孩子大量的性知识 B. 使孩子学会正确的性态度和正确的性行为

青少年心理学

期末作业考核 《青少年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第二性征 答:第二特征指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第一性征或性激素的影响下出现的男女身体形态的性别差异和性别特征。 2.焦虑 答: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负性情绪,是当个体预期到一些可怕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需要付出努力的事物和情境将要来临,而又感到对此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心理上产生的紧张的期待情绪。 3.自我意识 答: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意识。它是人的意识的最高形式,是人区别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 4.性别角色 答:是指社会大众视为代表男性或女性的典型行为或态度,或符合大众愿望与理想的男性或女性的典型行为与态度。 5.他律 答: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 二、判断改错(每题6分,共30分) 1.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应该处于后习俗道德水平。 答:正确。 2.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指的是矛盾动荡性。 答:错,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指的是矛盾的闭锁性。 3.俗语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所以青少年的气质一旦形成就不会发生改变。 答:错,将“就不会发生改变”改为“不是绝对不变的,受环境、个人主观因素、年龄等因素和性格等条件影响”。 4.性教育就是性知识教育。 答:错,将“就是性知识教育”改为“不仅是性知识教育,而且是人格教育”。

5.青少年阶段性别角色发展的中心任务是获得性别角色同一性。 答:错,将“性别角色同一性”改为“对性别角色的认同”。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答:纵向研究是指对同样的个体在不同的阶段进行追踪研究的方法。它通过对同样的被试的重复测查,可以得到心理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情况,也可以把握被试个体在经历各种独特的生活事件或历史事件时心理的变化情况,有助于了解心理变化发展的可能原因。其优点在于它可以对群体和个体发展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因为所有的被试都有相近的生活体验。然而进行这种研究是比较有难度的。一方面,由于时间较长,被试可能因各种原因而出现中途退出或丢失的现象。另一方面,主试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资金,耗时耗力。另外,在取样的代表性问题上这种方法也需要注意,并且需要注意在不断的重复测查中保持测验人员、测量工具和程序的一致。方法本身由于没有不同历史经历下的比较,较之横向研究,其结果的适用范围也就相应地减少了。 2.简述青少年注意发展的特点。 答:青少年的注意水平已经由童年期的无意注意占优势过渡到有意注意占优势,其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等心理品质,都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点: (1)注意的过程日趋稳定;(2)注意的广度日益增大;(3)注意的分配趋于协调;(4)注意的转移日渐灵活。 体预期到一些可怕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需要付出努力的事物和情境将要来临,而又感到对此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心理上产生的紧张的期待情绪。 3.青少年情绪活动有哪些特点? 答:(1)青少年情绪活动的矛盾性①暴怒性与温和性②可变性与固执性③丰富性与孤独性 (2)青少年情绪活动的迅速性(3)青少年情绪活动的外显性 4.简答青少年对权威认知的特点。 答:权威是由于人们之间的社会权力不同和对有更大社会权力的人服从的要求所导致的一种社会关系。美国心理学家达蒙用横向法及纵向法,来研究儿童对权威认知的发展情况,将儿童权威认知的发展分为前后相继的六个水平或阶段。对成人权威的认识从绝对化向相对化和具体化过渡,这是青少年权威认知的特点。 5.简述社会支持的来源有哪些种类。 答:社会支持的来源主要有:(1)家庭支持系统:包括父母、兄弟姐妹、长辈等。(2)同伴支持系统:

奥鹏青少年心理学答案

奥鹏青少年心理学答案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期末作业考核 《青少年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第二性征 答:第二性征是指非,而可以用来分辨一个物种的性别的特征。马特·里德利在其着作《基因组:人种自传23章》中认为这是在进化过程中,为了跟对手竞争所演变出来的。与第二性征相对的是,即是以来分别性别。 2.焦虑 答:焦虑是人类在与环境作斗争及生存适应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基本人类情绪,并不意味着都是有临床意义的病理情绪,在应激面前适度的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充分地调动身体各脏器的技能,适度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和警觉性。 3.自我意识 答: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等)、(如兴趣、能力、、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自我意识是具有意识性、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等。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三层次,即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是由、和(或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构成。自我意识的形成原理包括:正确的、客观的、积极的自我提升和关注自我成长。人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自我意识的形成各有特点。 4.性别角色 答:性别角色(Genderrole)社会学中根据性别而规定的一种行为及思维模式。其形成在动物主要与种属和两性的生理特性有关。从种系发生的观点看来,动物界已可见到性

别角色分化的雏型。例如:大多数飞禽由雌鸟孵卵,雄鸟觅食或在巢旁守护。随着社会的发展,性别角色的行为模式则随社会文化和雌雄两性的变化而演变。 5.他律 答:狭义来说,他律指非自愿地执行涵盖、(包括惩治和预防)和其他。广义来说,他律为除本体外的行为个体或群体对本体的直接约束和控制。 二、判断改错(每题6分,共30分) 1.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应该处于后习俗道德水平。 答:正确。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应该处于后习俗道德水平。 2.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指的是矛盾动荡性。 答:错。矛盾动荡性改为矛盾的闭锁性。 3.俗语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所以青少年的气质一旦形成就不会发生改变。 答:将“就不会发生改变”改为“不是绝对不变的,受环境、个人主观因素、年龄等因素和性格等条件影响” 4.性教育就是性知识教育。 答:错,将“就是知识教育”改为“不仅是知识教育,而且是人格教育” 5.青少年阶段性别角色发展的中心任务是获得性别角色同一性。 答:错,将“性别角色同一性”改为“对性别角色的认同”。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答:是指对同样的个体在不同的阶段进行追踪研究的方法。它通过对同样的被试的重复测查,可以得到心理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情况,也可以把握被试个体在经历各种独特的生活事件或历史事件时心理的变化情况,有助于了解心理变化发展的可能原因。其优点在于它可以对群体和个体发展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因为所有的被试都有相近的生活体验。然而进

青少年心理学考试要点06052

06052 青少年心理学考试要点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独立本科段(安徽) 课程代码:06052 教材:青少年心理学出版社:东北师大 主编:张向葵出版时间:2005 定价:¥26.00 前言: 青少年心理学是自己今年1月份考试用的,成绩合格。 本资料是自己根据教材、浙江考卷整理而成,考青少年心理学的同学应该知道,该课程没有考纲,很多地方都得自己整理,而且没有头绪。本备考资料适合安徽、浙江考生使用(自己根据安徽、浙江的考纲整理的),其他省可做备考参考,使用时请先确定上面的课程代码等信息是否符合本省考试计划,如果不符合,建议不要使用,以免浪费时间。 随着以后考试的发展,我将会将自己考试合格科目的相关备考资料陆续上传到文库中,欢迎到时讨论交流。 欢迎心理学的同学加QQ:1029605000,讨论交流。 高亮 2012.01.26 本次上传的资料: 青少年心理学06052 名词解释 青少年心理学06052 简答题(含论述题) 06052 青少年心理学试题(大部分题目含参考答案) 青少年心理学试题(试题是浙江的,安徽没有,可做练习用) 青少年心理学自学考试复习提纲(没有教材的同学可以下载这篇文档使用) 青少年心理学考试要点06052 (考前冲刺用) 预祝参加青少年心理学考试的同学能顺利通过。 (如需要打印,请将本页删除后直接打印)

青少年期的划分:青少年期又称青春发育期,处于由童年向成年的过渡阶段,具体是指人在成长过程中,以第二性征出现为起点,身心各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在我国,青少年期一般定在11—12岁到17—18岁,是由少年期和青年前期共同组成的,主要是指的是中学生。 少年期是从11岁到13岁,相当于初中教育阶段。 二、青少年心理学的界说青少年心理学是研究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年龄特征的学科。 (一)青少年心理发展基本规律的具体内容。1.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2.研究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3.揭示在青少年心理发展中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二)青少年年龄特征的具体内容。1.青少年年龄特征的划分及标准。2.该时期心理发展的具体特征。第一,青少年生理变化带来的性心理活动的特点。第二,青少年认识活动方面的特点。第三,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三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 青少年心理的发生发展是个体在一定的遗传、成熟的基础上,在现有的心理因素制约下,通过活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因素有: (一)生物因素:具体有遗传、先天素质和生理成熟。 1.遗传:遗传是指亲代(父母)通过基因(DNA,也称核酸),把自己的性状传递给子代(子女)的现象。2.先天素质(遗传素质)先天素质是指机体从母体降生后所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它包括机体的形态、构造、感官特征和神经系统的结果和机能等,是基因与影响胎儿发育的母体理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3.生理成熟:生理成熟是指由基因引起和控制的器官的形成、机能的展开,以及动作模式有程序扩展。 (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指客观现实中围绕并影响着个体发展的外在事物和现象,它是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的多水平的环境系统。 社会环境因素包括社会文化背景、社会阶层、学校教育、家庭、同龄人团体等。 环境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主观心理状态 任何环境因素,必须通过青少年已有的心理发展系统和心理状态才能发生作用。 (四)活动因素:青少年并不是直接被动地接受遗传和环境的作用,而是通过活动积极、主动地反映现实,并影响、适应、改变着周围的环境。 (五)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青少年心理发展是生物因素、环境因素、主观因素、活动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四、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动力 青少年心理自身的内部矛盾构成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动力,即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新需要与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 五、青少年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发展的整体加速与各方面发展的不平衡 (二)心理发展的矛盾特点1.青春期的萌动与社会规范的矛盾 2.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3.闭锁性与要求交往的矛盾4.言行不一的矛盾5.自傲与自卑的矛盾 一、主要心理学派关于青少年心理的发展观 (一)青少年心理学理论的发展脉络:主要的青少年心理学理论有霍尔的心理复演说、霍林沃斯的心理断乳理论、彪勒的肯定期和否定期理论、斯普兰格的心理第二次诞生理论、弗洛伊德和艾里克森的精神分析理论、勒温的“场论”、华生的“刺激——反应”理论、奥苏贝尔的人格再构成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班都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二)几种主要的青少年心理发展观1.霍尔的心理复演说 霍尔认为,个体的发育和发展是种系发生的各主要阶段的再现。胎儿在胎内的发展复演了动物进化的过程,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则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

青少年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青少年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7.5 分。) 1. (B)是青少年期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A. 身体变胖 B. 身体迅速长高 C. 出现第二性征 D. 长出胡须 满分:2.5 分 2. 在青少年的注意成分中,(B)占优势。 A. 无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无意后注意 D. 随意注意 满分:2.5 分 3. 个体心理发展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的时期是(C )。 A. 儿童期 B. 少年期 C. 青少年期 D. 青年初期 满分:2.5 分 4. 男女生殖器官在胚胎时期已经形成,这种与生俱有的两性生殖器官的特征,称为(B )。 A. 第一体征 B. 第一性征 C. 个体特征 D. 第二性征 满分:2.5 分 5. (A)提出青少年期是“疾风怒涛”的说法。 A. 霍尔 B. 格塞尔 C. 达尔文 D. 班杜拉 满分:2.5 分 6. 班杜拉观察学习的种类有直接的观察学习、(B )、创造性观察学习 A. 联想性观察学习 B. 抽象性观察学习 C. 想象性观察学习 D. 记忆性观察学习 满分:2.5 分 7. (B)认为,青少年期的主要心理危机是基本的同一性感对基本的同一感混乱。 A. 班杜拉 B. 埃里克森 C. 桑代克 D. 奥苏伯尔

满分:2.5 分 8. (B)认为青春期的困难和危机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A. 瓦龙 B. 米德 C. 皮亚杰 D. 华生 满分:2.5 分 9. 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是由心理学家(B )做的。 A. 霍尔 B. 格塞尔 C. 达尔文 D. 班杜拉 满分:2.5 分 10. 英国心理学家(C)的行为个别差异研究开创了科学智力测验的先河。 A. 比纳 B. 西蒙 C. 高尔顿 D. 韦克斯勒 满分:2.5 分 11. 青少年保留儿童的某些心理特点,又具有成人的一些心理品质表现为(A ) A. 过渡性 B. 闭锁性 C. 社会性 D. 矛盾动荡性 满分:2.5 分 12. 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最好采用(D)的方法。 A. 横向研究 B. 观察法 C. 实验法 D. 纵向研究 满分:2.5 分 13. 直到(C )岁,人的大脑发育基本成熟后,脑电波才主要表现为α波。 A. 12 B. 13 C. 14 D. 15 满分:2.5 分 14. (D )提出了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论. A. 斯腾伯格 B. 塞斯顿 C. 吉尔福特 D. 卡特尔 满分:2.5 分

(全新整理)10月浙江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青少年心理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青少年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6052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青少年心理发展机理性趋势有复演式路径、趋平衡路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种路径。 2.影响青少年认知发展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心理辅导中资料收集过程中的三个维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性心理是指有关性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性情感和性适应等。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判别青少年期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可借用中医术语__________四个字进行概括。() A.敲、听、看、摸 B.望、闻、听、触 C.望、闻、问、切 D.望、听、问、切 2.以下哪一句话描述青少年生理发育的特点是错误的?() A.身体迅速长高是青少年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B.青少年期,个体的肌肉发育特别快 C.青少年脉搏频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快 D.青少年脑机能的成熟表现在第二信号系统逐步占据优势地位 3.威特金认为__________之前是个体场独立性认知风格的明显发展期。() A.5岁 B.9岁 C.12岁 D.17岁 4.以下哪一句话反映的是青少年情绪表现的特点?() A.易感性与兴奋性 B.内隐性与外显性并存 C.面部表情不断发展 D.体验丰富多彩 5.以下描述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观点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A.同样的环境经验对具有不同遗传构成的个体有相同的影响 1

《青少年心理卫生》知识点

---------------------------------------------------------------最新资料推荐------------------------------------------------------ 《青少年心理卫生》知识点 《青少年心理卫生》知识点第一章青少年心理卫生概述 1、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是相对生理卫生而言的,它的基本含义是维护心理健康. 心理卫生学:在积累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称心理卫生学. 2、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3、心理卫生的任务是: 1, 维护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提高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各种心理疾病和不良行为的发生. 2, 帮助人们及早发现心理异常,积极治疗心理疾病. 4、心理健康的标准: 健康不仅是指躯体没有疾病,还必须包括心理,生理,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上的健康.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1, 自我意识良好.2,人格健全.3,智力正常.4,情绪乐观.5,意志坚定.6,人际关系和谐.7, 社会适应良好.8,心理行为特点与年龄特征相符合. 5、青少年心理异常的几个成次: 1, 轻度的心理异常,也称轻微心理失调,具有偶发性和暂时性. 2, 中度心理异常,也称心理障碍,包括各种神经症和异常人格. 3, 重度心理异常,也称严重心理疾病,包括各类精神病. 1936 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翌年抗日爆发后被迫停止,新中国成立后,1985 年 4 月重新成立. 6、心理卫生的意义: 1, 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需要. 2, 青少年心理成长的需要. 3, 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7、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原则: 1, 而向全体与个别对待的原则. 2, 矫治,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3, 主体性原则.主观能动性,积极性. 4, 社会共同参与原则. 8、青少年心理卫 1 / 2

《青少年心理学》练习题答案

青少年心理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 一、填空题 1.形式运算 2.吉尔福特 3.卡特尔 4.效度 5.个别差异 6.执行决定 7.朱智贤 8.基本的同一性感对基本的同一感混乱 9.智力成分亚理论 10.效度 11.青少年期 12.需要 13.观察学习 二、名词解释 1.测验法: 是指运用标准化的测验量表,按照规定的程序对个体进行测量,从而研究人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2.同化: 同化就是外界因素整全于一个正在形成的结构,也就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3.意志: 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4.顺应: 顺应是指“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也就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5.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也称替代学习,是班杜拉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其义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6.第二性征: 第二特征指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第一性征或性激素的影响下出现的男女身体形态的性别差异和性别特征。 7.成熟: 格塞尔认为,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从一开始就是受基因控制的,他把这种通过基因来控制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 8.生长突增: 在青少年期开始前,身高增加率突然改变,好像一夜之间长了很多,骤然间失去了儿童期体型的和谐外型,这现象称为“生长突增”。 9.焦虑: 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负性情绪,是当个体预期到一些可怕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需要付出努力的事物和情境将要来临,而又感到对此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心理上产生的紧张的期待情绪。 三、判断改错 1.错不需要改为需要 2.对 3.对 4.对 3.错情感和情绪交换位置 5.错改为:少年和青年初期

青少年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青少年心理学》期末作业考核 满分100分 一、判断改错(每题6分,共30分。) 1.个案研究法的结果容易相互比较。(正确) 2.离差智商是由斯腾伯格提出来的。(错误,韦克斯勒) 3.高级情感是指生理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社会性情感。(错误,社会的需要) 4.青少年品德发展的动力是身心发展的内部矛盾。(错误,矛盾的闭锁性) 5.系统脱敏法是诱导个体缓慢地暴露出导致心理紧张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紧张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消除紧张的目的。(正确)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青少年心理研究应注意的原则有哪些? 答:(1)客观性原则 (2)教育性原则 (3)矛盾性原则 (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2.早熟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有哪些影响? 答:早熟对于不同性别的男孩和女孩的影响是不同的。早熟的男孩的心理体验比同龄的男孩要丰富,与正常成熟的同龄女生更接近。因而,他们更喜欢、愿意与同龄女生交往。由于他们身体上成熟,体魄健壮,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色,很容易得到同伴的敬佩、羡慕、尊重;也容易得到家长、老师的青睐,成为受欢迎的人物或当上班级干部。早熟的女孩与早熟男孩相比,早熟女孩体会到了更多的麻烦、苦恼。对这种在时间上早成熟3~4年的女孩来说,会品尝到周围同伴都未曾有过的体验、感受与变化,会产生与同龄人“不同步”的感觉,因而易使她们心理焦虑、紧张与负担过重,造成自信心方面的障碍,形成不良的自我概念。 3.简述青少年动机的特点。 答:青少年动机的特点:表现出4种类型:1.学习动机不太明确。 2.学习是为了履行社会义务。 3.学习是为了个人前途。。 4.学习是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青少年心理学综合练习题答案

青少年心理学综合练习题答案(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0503[转贴2006-01-01 15:39:27] 字号:大中小一、填空题 1.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的主要心理危机是 基本的同一性感对基本的同一感混乱 。 2.智力三元理论的核心内容是 智力成分亚理论 。 3.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个性特质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卡特尔 。 4.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主义可分为两种社会思维类型:假想观众和个人童话。 5.通过观察榜样示范而进行的学习是观察学习。 6.青少年表现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心理特征就是性格的 意志特征。 7.社会性只是社会化的内涵之一,并非社会化内涵的全部。在社会化过程中,青少年不仅形成了发展了社会性,而且使个性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8.压力具有情绪性和动力性。 9.评价一个问卷或量表的两个指标是信度和效度。 10.由于遗传素质的差异、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同及个体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个体的心理发展存在 个别差异 性。 11.通常,我们把意志行动区分为采取决定和__执行决定____两大阶段。 12.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辩证的儿童心理发展观。 13.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是道德信念。 14.青少年期属于皮亚杰所谓的思维发展四阶段中的形式运算阶 段。 15.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的三维结构理论。 16.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个性特质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卡特尔 。 17.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主义可分为两种社会思维类型:假想观众和__个人童话_。 18.由威胁性刺激带来的一种被压迫的主观感受就是压力感。19.评价一个问卷或量表的两个指标是信度和效度。 20.个体心理发展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的时期是 青少年期 。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必考知识点

1.教师效能感 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主观判断 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 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影响因素包括 外部因素:社会风气、人际关系 内部因素:教育观、自信心 2.皮亚杰 同化:是指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转换,以使它符合现有的认知方式,尽管这种转换可能会使信息受到一定程度的扭曲。 顺应:是指儿童在习得新的知识之后,将旧知识的概念模型改变调适,以容纳新的内容。平衡:指一种动态的认知识过程,其目标指向更好的平衡状态,一般出现在新旧信息势均力敌、一方无法完全吃掉另一方的时候。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 该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来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 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 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 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 该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知发展要经过四个时期: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二岁),个体靠感觉与动作认识世界; (2)前运算阶段(二至七岁),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缺乏可逆性; (3)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但一般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 (4)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至十四五岁),能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使思维超出所感知的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 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1)成熟成熟主要指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程度。皮亚杰认为,成熟在儿童日益增加的理解他们周遭世界的能力上有重要作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决定性条件)。但儿童是否能承担某些任务,还要看他们在心理上是否也成熟到足以负担。比如,一个5岁的儿童可能不能形成计算2+2=4的演绎推理能力。 (2)经验在环境获得的经验是心理发展的又一重要影响因素,因为新的认知结构就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中形成的。皮亚杰把经验分为具体经验(物理经验)和抽象经验(即逻辑数学经验)。儿童直接面对实在的物品,从而获得具体经验。皮亚杰认为,具体经验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具体经验是重要的,但不能决定心理的发展。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 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 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 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柳斌同志在《关于素质教育的再思考》一文谈到素 质教育的三要义中,他指出:"素质教育的第二要义,就是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再一个是心理素质,承受挫折的能力。带着什么样的心态来看社会的问题非常重要。"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学习问题等方面的认识 和处理方式的正确与否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才的重 要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是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反之,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会提高。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核心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知识协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适应社会、发挥潜能。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培养 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二者都是育人,在统一育人活动中各自都能发挥独特的 作用,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心育对德育有一定影响。心育适当扩充和完善了德育的目标 和内容;心育为提高德的有效性提供了新方法、新技术;最重要的还是,心理健康教育有利 于更新教育者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对整个教育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 在一项对475名高中毕业班学生的研究表明:学习成绩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力因素,高 成就者成就较智商预期为高、普通成就者成绩与智商预期相当、低成就者成就低于智商预 期差别的产生,与性格特征有关。高成就者工作习惯较佳,对学业兴趣较浓,按时完成作业,关心学习成绩,做事认真负责且有计划。低成就者难自律,难自我规范,较冲动放肆,喜好玩乐,贪图近利,与同伴关系欠佳,较不合作,较自私,较不尊重权威与传统,较不 合群,在校在家较不快乐,常为己辩护,愤恨他人,对挫折和压力不知所措,较悲观。普 通组介上下之间,尚属正常。由此可见,培养积极的情感品质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 征能促进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再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寓于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也依赖于良 好的心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尤其重视自我观念或自我意识,包括对自身形 象方面的观察、概念、看法,关注自己外貌美丑、体能强弱、运动机能优劣等,常将自己 的形象与理想中的标准进行比较,或与同辈人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或满意或自卑,倘不

青少年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青少年心理学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分。) 1. ( B)是青少年期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A. 身体变胖 B. 身体迅速长高 C. 出现第二性征 D. 长出胡须 满分:分 2. 在青少年的注意成分中,( B)占优势。 A. 无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无意后注意 D. 随意注意 满分:分 3. 个体心理发展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的时期是(C )。 A. 儿童期 B. 少年期 C. 青少年期 D. 青年初期 满分:分 4. 男女生殖器官在胚胎时期已经形成,这种与生俱有的两性生殖器官的特征,称为(B )。 A. 第一体征 B. 第一性征 C. 个体特征 D. 第二性征 满分:分 5. ( A)提出青少年期是“疾风怒涛”的说法。 A. 霍尔 B. 格塞尔 C. 达尔文 D. 班杜拉 满分:分 6. 班杜拉观察学习的种类有直接的观察学习、(B )、创造性观察学习 A. 联想性观察学习 B. 抽象性观察学习 C. 想象性观察学习 D. 记忆性观察学习 满分:分 7. ( B)认为,青少年期的主要心理危机是基本的同一性感对基本的同一感混乱。 A. 班杜拉 B. 埃里克森 C. 桑代克 D. 奥苏伯尔

满分:分 8. ( B)认为青春期的困难和危机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A. 瓦龙 B. 米德 C. 皮亚杰 D. 华生 满分:分 9. 着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是由心理学家(B )做的。 A. 霍尔 B. 格塞尔 C. 达尔文 D. 班杜拉 满分:分 10. 英国心理学家( C)的行为个别差异研究开创了科学智力测验的先河。 A. 比纳 B. 西蒙 C. 高尔顿 D. 韦克斯勒 满分:分 11. 青少年保留儿童的某些心理特点,又具有成人的一些心理品质表现为(A ) A. 过渡性 B. 闭锁性 C. 社会性 D. 矛盾动荡性 满分:分 12. 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最好采用( D)的方法。 A. 横向研究 B. 观察法 C. 实验法 D. 纵向研究 满分:分 13. 直到(C )岁,人的大脑发育基本成熟后,脑电波才主要表现为α波。 A. 12 B. 13 C. 14 D. 15 满分:分 14. (D )提出了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论. A. 斯腾伯格 B. 塞斯顿 C. 吉尔福特 D. 卡特尔 满分:分 15. 英国的心理学家(B )在1904年提出智力的二因素论。

青少年心理学几套试题及答案

《青少年心理学》练习题一 一、填空题 1.青少年期属于皮亚杰所谓的思维发展四阶段中的形式运算阶段。 2.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Guilford)提出了智力的三维结构理论。 3.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个性特质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卡特尔。 4.评价一个问卷或量表的两个指标是信度和效度。 5.由于遗传素质的差异、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同及个体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个体的心理发展存在个别差异性。 6.通常,我们把意志行动区分为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_两大阶段。 7.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辩证的儿童心理发展观。 8.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的主要心理危机是基本的同一性感对基本的同一感 混乱。 9.智力三元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智力成分亚理论。 10.评价一个问卷或量表的两个指标是信度和效度。 11.个体心理发展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的时期是少年期。12.情绪的产生以_需要为基础。 13.通过观察榜样示范而进行的学习是观察学习。 二、名词解释 1.测验法:运用标准化的测验量表,按照规定的程序对个体进行测量,从而研 究人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2.同化:指个体把新的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即图式(scheme))中并引起认知结构的扩展,它属于量的变化,即“同化于己”。 3.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无意识的本能活动、盲目的冲动或一些习惯动作都不含有或很少有意志的成分。4.顺应:是指个体通过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或创立新的图式来适应新的情况, 它属于质的变化,即“外化于物”。 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榜样示范而进行的学习 6.第二性征:进入青少年期,下丘脑的性中枢活动起来,分泌出促性腺激素释 放素,促进脑垂体前部的腺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于是性腺功能就活跃起来,分泌大量的性激素,促使性机能逐渐成熟,从而引起个体生理上的一系列明显的 变化,性发育的外部表现,如男女在身材、体态、声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征, 称为第二性征 7.成熟:格塞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从一开始就是受基因控制的,他把这 种通过基因来控制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maturation)。 8.生长突增:青少年期个体的激素分泌增加,导致他们生理方面的变化比较迅 猛,具有突变性,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正是由于这种急剧的变化, 这一时期被称为“快速增长期”,或称“生长突增期”。 9.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负性情绪,是当个体预期到一些可怕的、可能 会造成危险或需要付出努力的事物和情境将要来临,而又感到对此无法采取有效 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心理上产生的紧张的期待情绪。

(全新整理)1月青少年心理学试卷及答案解析浙江自考

浙江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青少年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6052 本试卷分A、B卷,使用2000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A卷,使用2018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B卷;若A、B两卷都做的,以B卷记分。 A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有____________、环境因素、主观心理状态、活动因素。 2.弗洛伊德用本我、自我、____________来解释个体的人格结构。 3.青少年的生理发育集中表现在三方面:身体外形的变化、体内器官机能的变化与 ____________。 4.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连续的发展阶段:____________、前运算阶段、具体运 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5.青少年情操的发展,主要包括____________、理智感与美感。 6.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____________和社会性的基本特征。 7.气质类型包括____________、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8.品德的心理特征包括____________、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 9.人际互相作用的种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感染、____________、说服与模仿。 10.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因素、____________、性别和年龄因素。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我国,青少年期一般定在______,是由少年期和青年期共同组成的,主要指的是中学生。 ()A.10-11岁至16-17岁 B.11-12岁至17-18岁 C.12-13岁至18-19岁 D.13-14岁至19-20岁 2.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发展阶段的顺序依次为() A.肛门期、口唇期、性器期、潜伏期与生殖期 B.口唇期、肛门期、潜伏期、性器期与生殖期 1

青少年心理学--练习题答案

青少年心理学练习题一 一、填空题 1.青少年期属于皮亚杰所谓的思维发展四阶段中的形式运算阶段。 2.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的三维结构理论。 3.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个性特质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卡特尔。 4.评价一个问卷或量表的两个指标是信度和效度。 5.由于遗传素质的差异、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同及个体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个体的心理发展存在个别差异性。 6.通常,我们把意志行动区分为采取决定和__执行决定______两大阶段。 7.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辩证的儿童心理发展观。 8.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的主要心理危机是基本的同一性感对基本的同一感混乱。 9.智力三元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智力成分亚理论。 10.评价一个问卷或量表的两个指标是信度和效度。 11.个体心理发展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的时期是青少年期。12.情绪的产生以__需要__为基础。 13.通过观察榜样示范而进行的学习是观察学习。 二、名词解释 1.测验法: 是指运用标准化的测验量表,按照规定的程序对个体进行测量,从而研究人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2.同化: 同化就是外界因素整全于一个正在形成的结构,也就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3.意志: 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4.顺应: 顺应是指“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也就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5.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也称替代学习,是班杜拉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其义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6.第二性征: 第二特征指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第一性征或性激素的影响下出现的男女身体形态的性别差异和性别特征。 7.成熟: 格塞尔认为,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从一开始就是受基因控制的,他把这种通过基因来控制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 8.生长突增: 在青少年期开始前,身高增加率突然改变,好像一夜之间长了很多,骤然间失去了儿童期体型的和谐外型,这现象称为“生长突增”。 9.焦虑: 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负性情绪,是当个体预期到一些可怕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需要付出努力的事物和情境将要来临,而又感到对此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心理上产生的紧张的期待情绪。 三、判断改错 1.有意注意是指有一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错不需要改为需要) 2.米德认为青春期的困难和危机乃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对) 3.一般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在青少年发展心理学中都是适用的。(对) 4.直到14岁,人的大脑发育基本成熟后,脑电波才主要表现为α波。(对) 3.情感是情绪的基础,情绪要通过情感表现出来。(错情感和情绪交换位置) 5.青少年期包括少年和青年两个年龄阶段。(错改为:少年和青年初期) 6.个案研究法的结果容易相互比较。(错,改为:不容易) 7.离差智商是由斯腾伯格提出来的。(错,改为:由韦克斯勒提出) 8.高级情感是指生理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社会性情感。(错,改为:社会需要)9.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指的是矛盾动荡性。(错,改为:矛盾的闭锁性)

青少年心理学

青少年心理学 第一章、青少年各阶段特点解读 一、U4(3岁0-12个月):家庭教育转型辅助教育 3岁之前属于家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保姆)亲自带在身边进行吃、住、行等,周围都是家长和亲人,进入3岁后孩子将进入托班、参加各类早教机构(但是现在也有家长在孩子1岁左右就开始参加早教结构的身体、语言、行为等课程);这样环境、人员、场地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个时期为独立的家庭教育转换为共同教育的事情。 1、有独立倾向,生活自理行为开始出现; 2、情绪不稳定,有强烈的情感依恋; 3、自我中心倾向明显,出现反抗现象; 4、动作发展速度较快; 5、思维存在于动作之中; 6、尝试模仿、喜欢重复; 7、词语发展迅速、听说能力基本形成; 8、对鲜明的色彩、节奏感兴趣。 二、U5(4岁0-12个月):幼儿园适应期辅助教育 4岁将进入幼儿园小班,开始真正的幼儿园集体生活、学习、练习等;相对托班的功能,小班开始幼儿园的语言、运动、行为等练习阶段;同时,这个阶段的孩子也是运动、语言、行为等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在这个年龄阶段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因此,在课外需要更多的行为、语言、运动等辅助教育和练习。 三、U7(5岁0个月-6岁12个月):小学适应期辅助教育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为中大班的孩子,建立较好的班级、集体、秩序等练习、行为、运动的概念,为学生进入小学真正学习阶段准备;因此,在这个阶段需要

更多其他辅助教育来帮助孩子进行小学学习、练习、竞争; 1、心理准备:成长很自傲; 2、体能准备:坐够三刻钟; 3、能力准备:集中注意力; 4、习惯准备:按时进行生活学习; 5、物质准备:玩具别太多;孩子由幼儿转变为儿童,由游戏转变为学习为主;课程时间的变化、规则的变化,学习的变化。 四、U10(7岁0个月-9月12个月):小学适应期辅助教育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为小学1、2、3年级的学生;小学阶段是离开了幼儿园游戏化学习、生活的阶段,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阶段。 五、U13(10岁0个月-12岁12个月):预备青春期辅助教育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为小学456年级的孩子,这些年龄阶段的孩子,在身体是进入青春期的前期;通过前面几年的小学生活,孩子对学习、集体生活等有了清楚的认识,对考试、竞赛、比较等有了清楚的认知,最主要的是孩子在身体上的变化上,激素的增加,孩子喜欢身体接触,喜欢追打,喜欢挑战、喜欢对抗 1、自我意识在这一时期出现质的变化; 2、独立性增强; 3、感情的变化非常显著; 4、开始关注同龄人之间的交往; 5、与成人世界的关系开始变化:服从和平等的权利; 6、性意识的萌动与性别角色的深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