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点的概念及条件。

2、知道参考系概念及作用。

3、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质点的条件及意义,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

2、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可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实验并体会比较。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

2、不同的参考系中现象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

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概念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将一个实际的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一段,并粗看这节课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本节课将从哪几个方面去描述?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进一步描述物体的运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从学好这些基本概念入手。

(二)进行新课

1、对质点概念的学习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物体和质点”一部分,同时提出问题:

1、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要把物体转化为质点?

2、什么情况下才可以把物体转化为质点?

3、把物体转化为质点是一种怎样的研究方法?

学生活动:首先留出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疑问;

教师活动: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点评。

学生活动:思考P13“问题与练习”第1小题,讨论后作出解答。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2、对参考系和坐标系概念的学习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仔细观察插图1.1-3和图1.1-4,并思考图中所提出的问题,想一想为什么要选参考系?应怎样选择参考系?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在阅读中自己寻求答案。就“说一说”栏目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学生活动:思考P13“问题与练习”第2、3小题,讨论后作出解答。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三)课堂总结、点评

1、质点――理想模型

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实际物体的近似,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一个物体能否视为质点,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在计算运行时间时,可以忽略列车的长短,把它视为质点;但是,同样这列火车,要计算它通过黄河铁路大桥所需时间时,必须考虑列车的长度,不可把列车视为质点。

一个物体能否看作质点,主要取决于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属于次要的、可以忽略的因素,而不是仅仅取决于物体的大小。地球虽然很大,但在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地球的大小相对它到太阳的距离可以忽略,故可视为质点;乒乓球虽然小,在研究它的旋转对运动的影响时,却不能看成质点。

2、实际物体在下列三种情况下都可简化为质点:

(1)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2)物体上的各点的运动情况都是相同的,所以研究它上面某“点”的运动规律就可以代表它的整体运动情况了,故此物体也可当质点处理。

(3)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如汽车在运行时,虽然车轮有转动,但我们关心的是车辆整体运动的快慢,故汽车可以看成质点。

2、(1)参考系: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考系。

(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个运动,观察的结果会有不同。

(3)参考系是可任意选取,但选择的原则要使运动和描述尽可能简单。比如,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动的物体作参考系要比选太阳作参考系简单。

3、坐标系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可以以这条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

一般来说,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1)坐标系相对参考系是静止的。

(2)坐标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标度单位。

(3)用坐标表示质点的位置。

(4)用坐标的变化描述质点的位置改变。

(四)实例探究

☆关于机械运动的认识

[例1]下列哪些现象是机械运动

A.神舟5号飞船绕着地球运转

B.西昌卫星中心发射的运载火箭在上升过程中

C.钟表各指针的运动

D.煤燃烧的过程

解析:A、B、C三种现象中物体都有机械位置的变化,所以是机械运动;D煤的机械位置没有变化,所以不是机械运动。故ABC正确

☆关于质点的应用

[例2]在研究下列哪些运动时,指定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

A.从广州到北京运行中的火车B.研究车轮自转情况时的车轮.C.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时的地球D.研究地球自转运动时的地球

解析:物体可简化为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应属于无关或次要的因素。一般说来,物体平动时或所研究的距离远大于物体自身的某些几何尺寸时,便可简化为质点。

答案:AC

[例3]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跟物体间距离相比甚小时,就可以看成质点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做质点

解析:一个实际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跟它体积的绝对大小、质量的多少以及运动速度的快慢无关,主要决定于这个物体的尺寸和它与周围物体间距离相比是否能忽略,同时还跟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性质有关。例如,地球可称得上是个庞然大物,其直径约1.28×107m,质量达6×1024kg,,在太空中绕太阳运动的速度达几百米每秒。但由于其直径与地球离太阳的距离(约1.5×1011m)相比甚小,因此在研究地球公转运动时,完全可忽略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地球自身的运动,把它看成一个质点。而同样的这个地球,在研究其昼夜交替及一年四季的成因时,就不能把它看成质点,本题的答案选C。

答案:C

☆关于参考系选择的应用

[例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 m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一把抓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子弹。飞行员能抓到子弹,是因为()

A.飞行员的反应快B.子弹相对于飞行员是静止

C.子弹已经飞得没有劲了,快要落在地上了D.飞行员的手有劲

解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去拾起掉在地上的物品,或者去拿放在桌子上的物品,其实,地面上静止的物体(包括人)都在永不停息地随地球自转而运动,在地球赤道处,其速度大约为465m/s。正因为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都具有相同的速度,相互间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才使人们没有觉察到这一速度的存在。当飞行员的飞行速度与子弹飞行的速度相同时,子弹相对于飞行员是静止的,因此飞行员去抓子弹,就和我们去拿放在桌上的物品的感觉和道理一样。

答案B

点评:从题中可体会出静止的相对性,其实地面上静止的物体(包括人)都在永不停地随地球自转而运动。

☆用坐标描述质点位置及位置变化

[例5]质点由西向东运动,从A点出发到达C点再返回B点静止。如图,若AC=100m,BC=30m,以B点为原点,向东为正方向建立直线坐标,则:出发点的位置为m,B点位置是m,C点位置为m,A到B位置变化是m,方向。C 到B位置变化为m,方向.

解析:以B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如图

A(-70m)B(0m)C(+30m)

A到B的变化+70向东;C到B变化为- 30向西

答案见上

★课余作业

书面完成P13“问题与练习”第4题。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的质点等概念是运动学乃至整个力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一方面,这些概念的运用贯穿于力学中的各个章节,另一方面还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时,首先把实际问题抽象成物理模型,然后用数学方法描述这个模型,并寻求解决的办法。

学习质点的概念时,重在让学生理解体会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对实际物体的近似,是一种科学抽象,其含义: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事物及其运动变化,都是比较复杂的,研究问题,要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通过对多个实例的讨论分析,逐渐领会这种科学思维方法,学会独立分析,切忌机械记忆。

★资料袋

骑马旅行和风洞

300多年前,《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在描写骑士和他的侍从骑着木马旅行时,有这样一段故事:

人们对堂·吉诃德说:“请骑在马背上,只要你把马脖子上的套管一扭动,木马就会腾空而起,平平稳稳地把你送到玛朗布鲁诺等待你的地方。不过,为了不使你因高速奔驰而头晕,一定要蒙上你的眼睛才乘坐。”堂·吉诃德和他的侍从上了马,他们的眼睛也蒙了起来。堂·吉诃德摸到了那个套管,用力一扭。堂·吉诃德对侍从说:“我们的旅行开始了!我诅咒,我一生从来没有骑过这样快、这样平稳的马。”侍从说:“是的,我觉得迎面而来的大风,就好像有许多风箱朝我们鼓风一样。”事实上,真的是人们正在用几个巨大的风箱朝着他们鼓风,木马却还呆在原地,一步也没动。

塞万提斯是根据运动的相对性原理来编写这段故事的。由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可知:一个人相对于周围的物体向前运动,和他自己静止不动,周围的物体向后运动,其感觉完全一样。

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在现代科学技术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研制飞机时,使用的风洞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的。

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气流对飞机的阻力和升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取得气流与飞机飞行之间联系的数据,本应驾飞机飞行,进行实验。但是,这样做既危险又浪费。于是人们根据相对性原理,把飞机悬吊在大型管道——风洞中不动,然后让空气从风洞中向后高速流去,以此代替飞机在高空的飞行。这种试验方法,大大方便了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大大促进了飞机制造工业的发展。

一一摘自《物理世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