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八年级生物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描述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探究“蚂蚁的通讯”,设计和实施探究方案,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群体中分工合作对种群生存的重要性和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性。

2.形成生物和环境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点

1.动物社会行为的主要特点。

2.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进行“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

四、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诱捕和饲养蚂蚁。

2.学生预习探究实验,诱捕和饲养蚂蚁为实验做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动物群体生活的意义

1.呈现蚂蚁、蜜蜂、猴子、鹿、羚羊、企鹅、牛、斑马、黑猩猩等动物图片,请学生说出哪些动物是群体生活的?学生能认识到,这些动物都是进行群体生活的。由此,为群体生活方式意义的探讨奠定基础。

2.单只狼见到野猪会逃跑,但群狼见到野猪就不怕,为什么?由此引出集群捕食的好处。有些动物借助于群体的力量与其他动物抗争。

3.极地生活的企鹅,为什么常常是成千上万只聚集在一起?学生讨论:便于捕食、御敌、交配、育幼,集群还可以相互取暖,这种群体生活方式是动物长期以来形成的对生存环境的适应。

4.动物营群体生活与营单独生活相比,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归纳: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防御天敌的侵袭,有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

【设计意图】分析各种动物进行群体生活的特点,引导归纳动物营群体生活是动物长期以来形成的对生存环境的适应。

(二)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1.群体中的分工合作

观看社会生活的动物(如蚂蚁、蜜蜂)的录像片,生活在一个蚁巢中的蚂蚁外形都一样吗?它们不同的外形与其在群体生活中的作用有关系吗?学生根据观察区分出蚁后、雄蚁、工蚁、兵蚁,并说出其在蚁群中的相应作用。展示蜂群中的社会行为图片或录像资料,学生说出蜂群中分工合作现象,总结社会行为的特征之一是分工合作。

【设计意图】比较不同动物群体生活的特点,归纳得出群体生活中个体间分工合作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2.群体中的等级

群体生活的动物还有什么特点?通过观看大雁的迁徙、角马的迁徙、头羊的作用等资料。学生说明雁群、羊群以及黑猩猩等群体生

活动物中往往都有起带头作用的首领,进一步说明一般是群体中身

体最强壮的成为首领。

学生找教材上狒狒群体图片,辨认哪一只是首领,它具有哪些特权?可看出体型最大、最强壮的是首领,它身边有雌性狒狒,说明优

先享有配偶,并且优先享有食物和栖息场所,也要负责指挥整个社

群的行为,并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群体。

【设计意图】从某些群体生活的动物的生活习性中,发现群体内个体间的等级关系,引导学生归纳出某些动物的社会群体可形成等

级的特点。

3.概括和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是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设计意图】进一步明确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强化概念,认识到动物的社会行为产生于群体中,但往往是形成组织的,甚至有等级,不是单纯的聚集。

(三)群体中的信息交流的方式及其意义

1.展示黑长尾猴的报警行为和蜜蜂的舞蹈的资料,说明群体中个体间要及时交流信息。

2.动物中有哪些信息交流的方式?举例萤火虫、蛾类、蚂蚁、蜜

蜂等群体生活动物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学生归纳:动物间信息交流

方式多种多样,光、气味、动作、声音等都可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3.师生共同总结: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普遍存在。信息流同物质流、能量流共同将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紧密连接成

统一的整体,即生态系统。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分析,学生能意识到信息交流对于动物群体生活和社会行为是必不可少的,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桥梁,同

时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

动物的群体生活及社会行为离不开信息交流,动物的信息是什么,怎么交流,对于这些问题进行单纯的讲解,学生也能记住,但是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很容易处于机械的记忆状态。

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突出培养学生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在问题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结论.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获得知识,使探究更有趣,更有效,学生对知识记得扎实,难以忘怀。

本节课另一比较成功之处是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在感受和体验中获得感悟.如请各小组用一句话概括成功的秘诀,其中有一组同学说“兴趣+汗水=成功”。学生感悟到科学的探究除了需要掌握知识和方法,同时还需要坚韧不拨的毅力。

学生提出实验后应该把蚂蚁放回到大自然,还有几个同学提出为在实验中死去的蚂蚁默哀,学生在体验中感情得到了升华.接下来谈如何对待动物,学生发自内心地说应该热爱动物,保护动物。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有些同学观察很仔细,能观察到蚂蚁触角相碰的情况,很多同学则观察不到,我还要在学生阅读课文发现问题的时候,应多给予指导,同时这也是我不断努力的地方。猜你感兴趣:

八年级生物上册《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社会行为》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上册《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创新 发展”的理念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 提出问题,在问题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结论。通过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获得知识,使探究更有趣、更有效,学生对知识记得扎实,难以忘怀,突出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多半主动学习能力差,但都很聪明、好动、思维敏捷,对事物充满好奇,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比较 熟悉,但又不能科学地解释,因此对本节内容有着浓厚 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经验 出发,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教材及内容 1、教材所处的地位、编排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课程标准》中属于“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主题之下。动物运动和行为的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 质特征非常重要。动物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 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关系密切。 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并注意引导学生到周围环境中去观察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阐述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2)、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信息交流的方式,阐述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3)、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1)、培养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2)、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设计实验探究蚂蚁的通讯行为。 3)、加深对“生物由于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环境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用普遍联系的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 2)、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养成亲社会行为学案设计教案

学习内容: 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材分析: 教材从“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和“我为社会做贡献”两个层次展开。“学会谦 让、 分享和助人”主要通过提供生活场景,启发学生自主感悟,认识这些亲社会行为的意 义,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我为社会做贡献”则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融入社会,自觉养成亲社会行为 能力:认识亲社会行为的意义,结合实际认识我们应该养成哪些亲社会行为,并能积极 融入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知识:明确青少年应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知道青少年应该从哪些方面为社会做贡献 重难点: 重点:我为社会做贡献 难点:学会谦让、分享、助人 学习过程: 我们每个人作为社会中的普通一员,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在为社会做 贡献的过程中实现着自己的价值。那么我们应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养成亲社会的行为呢? 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 P20---P23,思考:为了让社会生活更加美好,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养成哪些良 好的道德品质呢? 1. 欣赏教材P20图片,并口头回答课本中提岀的问题。 2. 想想自己是否也参加过这种活动?当时你有什么感受? 3. 我们之所以要养成谦让的美德: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 4. 谦让表现在: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如何理解“要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分享”? ? 6. 独占有哪些危害? 7. 帮助他人要注意那些问题? 学习任务二、阅读教材 P24---P26,思考:为了让我们生活的社会更美好,你打算做些什么? 1. 你曾经参加过哪些社会公益活动,有什么感受? 2. 我们应该怎样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第4课时 (总课时数 4 )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

第2课时在社会中成长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亲近社会,服务和奉献社会,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羊孩”拴拴与羊为伴6年多照片)因母亲过早去世,父亲智力低下,而年迈的奶奶又无力照顾,在陕西榆林市清涧县玉家河乡贫穷的小山村王家河村,一名“哑童”常年被用绳子拴在树上,在被拴的6年多中与他作伴的是一只山羊。期间,孩子从来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就连“爸爸、妈妈”这些简单的词语也不会说。想一想:为什么6岁的孩子还不会喊爸爸妈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第2课时:在社会中成长。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一)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活动一:情景探究(多媒体展示《狼孩的故事》) 1.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提示: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人才能真正地成长和发展起来。 活动二:探究人的社会化过程(多媒体展示图片) 1.这几幅图片,分别展现了什么内容?

提示:图1是母亲抚育子女,教子女学习知识;图2是同学在一起玩乐,感受集体的温暖;图3是老师在教学;图4是学生在参加社会劳动。这四幅图片展现了我们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 2.想一想这些活动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什么意义? 提示:有助于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二)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活动三:探究社会生活(多媒体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以食物和图书为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代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社会经验,对自己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生活用品来源进行探讨,以证明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1.观察图片,分析我们可以从社会中获取哪些东西? 提示:从社会中我们可以获取粮食;书籍;购买服装;乘坐公交车;观看电影等。 2.谈一谈我们能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 提示:如同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引导学生将讨论引向深入,深刻理解社会对个人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可以选择恰当的名言提升学生对探究成果的认识。) 教师总结: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我们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目标导学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一)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必要性 活动一:视频欣赏(多媒体链接视频——支月英的故事) 1.分析山村教师支月英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 提示:一种奉献社会、关爱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2.作为中学生,我们如何向支月英老师学习?(学生讨论回答) 提示: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教案

社会行为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第三节社会行为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观察和群体组织特点的总结,分工合作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逐步培养分析处理资料和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了解,使学生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增强集体意识。 教学重点: 1、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 2、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教学难点: 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实施。 教学策略: 本节课通过课前预习,课前做观察蚂蚁的实验,课上准备精美的图片与录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工与合作的能力。通过创设情景,观察图片,“你知道哪些动物是集群生活的呢?”引出社会行为。动物具有群体行为,那么社会行为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群体中不同个体之间是如何实现分工合作的?这是认识到合作必要性之后很容易产生的问题。那他们是依靠什么进行交流的呢?引入蚂蚁的探究行为。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和学生一起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文字、图片、录像等),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动物的社会行为。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第三节社会行为 一、社会行为的概念 二、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三、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交流方式:动作、声音、气味

养成亲社会行为 公开课教案

养成亲社会行为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关心、亲近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多为社会做贡献。 (二)能力:培养亲社会的技能,养成亲社会的习惯;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三)知识:了解“谦让”、“分享”、“助人”、“合作”、“同情”、“安慰”等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内容分析 “养成亲社会行为”,主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关爱其他社会成员,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材先提供了几种亲社会行为的典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和意义,做教学的引领活动,然后从“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和“我为社会做贡献”两个层次进行展开。第一个层次“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主要引导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善待其他社会成员,通过提供生活场景,启发学生自主感悟,认识这些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第二个层次“我为社会做贡献”则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关于亲社会行为技能的培养,教学中可以借鉴“角色扮演”、“移情训练”、“榜样示范”等方法;关于亲社会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学中可以突出“创设良好行为得以重复的情境”、“注重行为规范教育”、“及时纠正问题行为和不良习惯”等途径。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孔融让梨”、“将相和”等小故事;整理沙河水资源污染考察情况的相关资料,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制成演示文稿。 2. 教师准备:网上搜索“亲社会行为”;在教材基础上,重点搜集补充“同情”这一亲社会行为;利用相关的资料及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活动 (一)观察图片导入新课 (观察教材第20页上的四幅照片) 无偿献血照片;爱心捐献照片; 关爱照片;救助照片。 想一想:这些行为有哪些共同点? 试一试:自己还能举出哪些类似的行为? 议一议:为了让社会生活更加美好,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能做些什么? (不求学生的回答多么准确,只期用此达到引领活动之目的。) (二)启发体验共同探讨 1. 学会谦让 让学生读教材上的“瘦羊博士”和“大树将军”两个小故事后,回答问题: 你认为甄宇和冯异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这对你今后的为人处事有何启示? 学生回答。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故事,讲出来给大家听。 学生可以讲准备好的“孔融让梨”或“将相和”的小故事,也可讲别的有关体现“谦让”美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案例-徐之秦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此课是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九课“养成亲社会行为”,本课包括三个子目:亲近社会,要关注社会;亲近社会,要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的美好;真切关注社会,自觉维护社会,更要热忱服务社会。 【学情分析】 经过前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社会生活是美好的,我们只有热爱生活,亲近社会,才能摘取成功的果实,体现生命的价值,并利用社会给我们提供的条件,不断进取,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从而完善人格,愉悦的生活,追求人生的高境界。但是,光有亲社会的情感还远远不够,创造美好的生活,体验人生的幸福,更需要自觉投身社会实践,养成亲社会的行为。 【课标内容】 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怎样去服务社会,培养亲社会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学课文资料、图片,让学生懂得怎样亲社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 怎样培养亲社会行为 【教学准备】 依据教师课前导学设计的问题,收集关于“践行亲社会行为,参与公益活动”的实例。【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社会中,我们怎样运送感谢社会?养成亲社会的行为呢?本节课我们一起讨论这个主题。 二、新知探究 1、第一环节:亲近社会必须要关注社会 (1)亲近社会,应该关注社会。 请两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圈的第一个黑菱设置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 师:请同学们谈感受 生:交流感受略 师:既然有利于青年的健康成长,那么我们关注社会的途径有哪些呢? 生:回答并完成第二个黑菱。 (2)关注社会不仅仅要关注天下大事,也要关注我们身边的小事 生阅读相关的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A、这位同学的做法你同意吗?如果是你应该怎么做? B、设想一下,如果人人都象那位同学一样,我们的生活将会怎么样? 生:讨论交流略 2、第二个环节:亲近社会我们要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的美好 (1)在公共生活中,我们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师:请大家完成第二个圈的第一个黑菱内容,谈谈感受 生:交流略 师:那么我们应该杜绝不良行为,送大家一些格言,请阅读朗读共勉! (2)遵守社会的秩序和规则,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 师:请大家一起阅读第二个黑菱的短文,体验规则的美! 生:规则是美好的,是一种无言的美,人性的美! 师:请例举公共生活规则的作用 生:举例略

《社会行为》教案

第三节社会行为 教学目的 1.识记群体的组织特点及其优越性。 2.知道动物通讯的作用和动物的“语言”种类。 3.通过对蚂蚁的社会行为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科技小论文的撰写能力以及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4.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了解,使学生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1.群体的组织特点是教学的重点。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才具有社会行为,而社会行为又不是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地聚集在一起。因此,只有在学生充分理解群体的组织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社会行为的意义,了解群体中“通讯”的重要性。 2.群体中的“通讯”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一方面学生对这些知识缺乏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容易片面理解“语言” 教具准备 录像、图片、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先播放教学放录像(动物的社会行为),让学生先有个感性认识,再通过蜜蜂、蚂蚁等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引出社群行为。这些典型事例概括出群体组织特点,展示“兽语”,了解群体的通讯。 二、新课讲解 1.社会行为的特征: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就是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 下面我们就蚂蚁和狒狒为例来说明动物的社会行为。 (展示蚂蚁群体成员的分工图片)结合图片进行讲解如下:蚂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显的分工。在蚂蚁的群体中总共生活着以下四中类型:雌蚁、雄蚁、工蚁、兵蚁(根据图片让学生分辨蚂蚁的类型)。它们的分工是不一样的。工蚁的智能是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兵蚁则专管蚁穴的保卫。雌蚁是专门的“产卵机

器”,也叫后蚁。有时它的腹部膨胀得很大,不能移动。工蚁负责移开雌蚁产下的卵并加以照料。 (展示狒狒的群体生活图片)结合图片进行如下的讲解:我们说过了,有些哺乳动物的群体中还存在等级。在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作为“首领”的雄狒狒在群体内部是“常胜将军”。它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对它会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反击。“首领”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并且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通过上面的两个例子,我们知道很多动物都有社会行为。那么大家知道牧羊人是怎么放牧的吗?(提出问题)答:牧羊人只要管理好“领头羊”就可以了,羊群中的其它羊会跟着这只“领头羊”走。 动物为什么要结群生活呢?(提问) 答:有些动物,他们的本领不足以使自己与其他动物有一对一的抗争能力,只好借助于群体的力量,狼就是这样一种动物。 集群也有其他作用,如极地生活的企鹅,常常是成千上万的聚集在一起,可以相互取暖,又如,猴子们也不得不联合起来以防不测。 集群生活是动物长期以来形成的对食物、敌害以及生存条件的适应。 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多样而高等,那么,动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 2.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群体中的分工合作要随时交流信息。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动物之间常常进行“通讯”行为。所谓的通讯是指:“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想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蜜蜂是如何通讯的?(播放flash动画) 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多样而高等(比如用电话,传真,网络的QQ等),其他动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黑长尾猴发现敌害时向同伴发出警报以及昆虫的信息传递,让他们说出动物交流的方式。 小结,动物群体生活的意义:群体生活有利于动物的取食和防御敌人,使动物群体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 有些昆虫靠气味进行通讯,如蝶蛾类昆虫的雌虫能分泌吸引雄虫的具有挥发性和

政治八年级下陕人教版3.9.2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政治八年级下陕人教版3.9.2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课标内容: 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关注社会的情感和态度,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服务社会;让学生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体验服务社会的幸福。 2、能力:培养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并服务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3、知识:爱护公物,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知道怎样去服务社会。 教学重点难点:养成亲社会行为;培养服务社会的能力。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和理解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生活的社会如此美好,社会对我们的成长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必须要亲近社会,使社会变的更加美好!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教师介绍什么是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多媒体展示) 二、新知探究 1、第一环节:亲近社会必须要关注社会 (1)亲近社会,应该关注社会,国家,大家

请两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圈的第一个黑菱进行即兴表演 师:请同学们谈感受 生:交流感受略 师:既然有利于青年的健康成长,那么我们关注社会的途径有哪些呢? 生:回答并完成第二个黑菱。 (2)关注社会不仅仅要关注天下大事,也要关注我们身边的小事 生阅读相关的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A、这位同学的做法你同意吗?如果是你应该怎么做? B、设想一下,如果人人都象那位同学一样,我们的生活将会怎么样? 生:讨论交流略 2、第二个环节:亲近社会我们要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的美好 (1)在公共生活中,我们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师:请大家完成第二个圈的第一个黑菱内容,谈谈感受 生:交流略 师:那么我们应该杜绝不良行为,送大家一些格言,请阅读朗读共勉! (2)遵守社会的秩序和规则,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 师:请大家一起阅读第二个黑菱的短文,体验规则的美! 生:规则是美好的,是一种无言的美,人性的美! 师:请例举公共生活规则的作用 生:举例略 (3)爱护公共设施,体现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社会的维护 师:请完成第二个圈的最后的内容并思考阳某的行为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案

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关心、亲近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多为社会做贡献。 (2)能力:培养亲社会的技能,养成亲社会的习惯;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3)知识:了解“谦让”、“分享”、“助人”、“合作”、“同情”、“安慰”等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和意义。教学内容分析“养成亲社会行为”,主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关爱其他社会成员,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导入新课(观察教材第20页上的四幅照片)无偿献血照片;爱心捐献照片;关爱照片;救助照片。想一想:这些行为有哪些共同点?试一试:自己还能举出哪些类似的行为?议一议:为了让社会生活更加美好,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能做些什么? 一、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 1、谦让: (1)如何认识谦让?谦让有哪些具体表现? 【专家提醒】:理解谦让时要注意(1)谦让作为一种传统美德,不是表面上的虚伪客套,而是发自内心的谦逊礼让。(2)谦让也不是无原则地忍让,不是软弱可欺,而是在肯定人格平等基础上以他人的尊重和宽容。(3)提倡谦让与敢于竞争并不矛盾,谦让并不排斥合理的竞争,公平竞争要以尊重对手为前提。 【巩固训练】: 刘明脾气很好,在和同学的交往中能够做到先人后己,有时候别人无意冒犯了他,他也一笑了之,不去计较。你认为刘明() A 太软弱可欺,这样只会使自己吃亏。 B 为人谦让,值得我们学习。 C 缺乏竞争精神,将来会不适应社会生活。 D 待人宽容,善于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 2、分享

(1)什么叫分享?与人分享自己有价值的东西有何意义? (2)各抒己见:在激烈的竞争中,与人分享自己有价值的东西,会妨碍自己的发展。 【智慧选择】 当有一天你拥有了六个苹果,你会做哪种选择? A 自己把苹果全部吃掉。 B 自己吃掉一个,其他五个拿来与别人换另外五种水果 C 自己吃掉一个,其他五个送给另外五人。 我的感悟是: 3、助人 下面的助人事件什么存在什么问题?给我们什么启示? (1)小明看到小同学不慎掉进了一个枯井里,他拿条绳子去拉小同学,可刚拉了一小段,心想还是可找麻烦了,于是手一松,小同学又重重地摔了下去。 (2)小明放晚自习回家时,听到一偏僻胡同里有喊救命的声音,于是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冲了进去…… (3)同学小华丢了饭卡,中午就没吃上饭,小明得知后,晚饭时主动打了一份饭菜送给小华,并特意专声明:可以为我喜欢你,我可是可怜你才这样做的。 (二)我为社会做贡献 1、中学生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为社会做贡献? 2、创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是人心所向,是大势所趋。“运河之都,文明济宁”的实现要靠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1)在创建文明济宁的过程中,你参加了哪些社会公益活动?有何感受? (2)调查周围的社会环境,看看还存在哪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想想自己能做些什么? 我发现的问题:。我提出的建 议:。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说明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人民《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 省寿光市化龙镇丰城初中王旭 面向学生:中学 学科:思想品德 版本:山人版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生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初步了解人与自然的道德规,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等各种渠道搜集人类与大自然相处的正反事例,并观察周围的人们是如何对待大自然的。 教师课前准备: 1、通过认真阅读课本教参、翻阅手头资料、上网查询等形式进行导学案的设计和编写; 2、提前发放导学案,让学生课前预习,并抽查部分学生对导学案的运用和对课本知识的预习情况。 课程标准: 三1.5 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三2.5 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三3.5 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学习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多为社会做贡献。 (二)能力:培养亲社会的技能,养成亲社会的习惯;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三)知识:了解“谦让”、“分享”“助人”等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和意义。多为社会做贡献。

重难点: 重点:我为社会做贡献 难点:学会谦让、分享、助人 教学容分析: “养成亲社会行为”,主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关爱其他社会成员,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教材先提供了几种亲社会行为的典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和意义,做教学的引领活动,然后分两个层次进行展开。第一个层次“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介绍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引导学生生在社会交往中善待其他社会成员,通过提供生活场景,启发学生自主感悟,认识性和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第二个层次“我为社会做贡献”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拓展到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上来。是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教师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本着从生活现象入手,探究理论,再回归生活,学以致用的原则,由于现在学生多事独生子女,生活环境比较优越,体会不到“亲社会行为”的必要性。所以,在教学资料的选取上教师体现了“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原则,利用大量鲜活的事例、图片、名人名言、视频创设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问题情景帮助血红色呢过理解课本知识,实现了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知到行的有机统一。具体通过“创设情境,新课导入--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走进生活,拓展生化--成果交流,积累收获”四个环节实施课堂教学。关于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教学中可以通过“榜样示”“创设良好行为得以塑造的情境”、“注重道德行为培养教育”、“纠正不道德行为和不良习惯”等途径来教学。 关于第一个层次“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的教学,主要引导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善待其他社会成员,通过学生感悟情景美德--观点分析--践行美德等活动形式,处理好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 关于第二个层次“我为社会做贡献”的教学,通过感悟图片--我为社区献计献策--争做社会螺丝钉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学方法与策略: 新的思想品德课表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活的要求和规,提高生活适应能力。”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革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1.情境的教学法:教师选取典型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学生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合作探究法: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获得知识和体验,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行为》教学设计及反思

《社会行为》—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创新发展”的理念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在问题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结论。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获得知识,使探究更有趣、更有效,学生对知识记得扎实,难以忘怀,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多半主动学习能力差,但都很聪明、好动、思维敏捷,对事 物充满好奇,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比较熟悉,但又不能科学地解释,因此对本节内容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经验出发,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教材及内容 1、教材所处的地位、编排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课程标准》中属于“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主题之下。动物运动和行为的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动物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 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并注意引导学生到周围环境中去观察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阐述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2)、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信息交流的方式,阐述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3)、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1)、培养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2)、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设计实验探究蚂蚁的通讯行为。 3)、加深对“生物由于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环境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用普遍联系的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 2)、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态度。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依据: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 重点:( 1)、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 难点: (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3)、动物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四、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 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社会行为的特征和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性(结合探究实验说明) ,所以教学中主要采用以讨论为主,并渗透启发式和配以多媒体放映通过设疑导学、点拨导议、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学习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动物的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第三节动物的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平泉四中王辉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能力目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多种行为。对比观察四种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情感目标: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拒绝残害生命的现象发生。 依据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2、重点:1、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 难点: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实施。 初步拟定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讨论分析来解决难点。 3、课前准备 教师:1、搜集社会行为的动物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 2、设计并制作课件。 3、录像片段(动物世界)。 4、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参考情境。 5、和学生一起到周围环境中观察动物的行为。 学生:1、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图片、录像片。 2、仔细观察蚂蚁、蜜蜂等社会性昆虫的行为。 3、预习探究实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探究问题,小组确定本组选题,初步拟订探究方案。 4、课时分配 2课时 5、教学设计

6、板书设计 白蚁群体:工蚁、后蚁、雄蚁、兵蚁 群体组织蜜蜂群体 狒狒群体 社 组织 会社会行为的特征分工 等级 行 定义 为群体之间的通讯声音:黑长尾猴群体 方式气味:蚂蚁群体 动作:蜜蜂群体 7、练习设计 1、基础过关 1)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有的群体中还形成()。这是社会行为的特征。

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教学设计

《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单位:寺头镇寺头中学 姓名:刘翠

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关心、亲近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逐步树立为人民 服务的奉献精神,多为社会做贡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养成亲社会行为的习惯和技能。 3、知识目标:了解谦让、分享、助人等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及其意义知道青少年应该从哪些方面为社会做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为社会做贡献 难点:学会谦让、分享、助人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材料、小故事等。 2、学生调查“志愿者活动”的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欣赏视频导新课: 教师播放2012年2月14日今日说法《打工老人的遗愿》视频。 思考:如何看待孙永海老人无偿捐献自己的器官的行为?你还能举出哪些类似的行为? 二、明确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三、自学提纲:(自学要求:通读教材,解决下列问题,时间10分钟,并将有疑问的问题做出标记。) 1、谦让的含义、意义及其表现 2、分享的含义及其意义 3、助人的意义及其注意事项 4、青少年怎样为社会做贡献? 四、合作探究:(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及时指导。20分钟) 环节一:词语大比拼

教师展示提示词语,学生回答。在相关词语的温故中明白什么是谦让。 例:活动一:猜猜看——这是什么故事? 1、故事的主人公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子孙,汉代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2、这个故事被一直流传下来,成为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例子。 3、他在四岁时,就知道上让哥哥、下让弟弟。 4、他当时让出的是一个梨。 结论:孔融让梨 活动二:六尺巷的故事 思考:(1)词语大比拼活动所提到的内容对你今后的为人处事有何启示? (2)谦让表现在哪些方面? 环节二:欣赏故事、歌曲,明道理 活动一:听故事:分外甜美的葡萄,谈感受。 活动二:欣赏歌曲:《十五的月亮》 “丰收果里有你的甘甜,也有我的甘甜,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思考:分享的好处?独占的危害? 环节三:情景参与,学会助人。 活动一:看教材P22-23页材料及图片 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帮助他人和接受他人帮助的经历和感受。 活动二:身临其境 1、在你回家时,遇到一个老人到在地上呻吟,身旁还有一些血迹; 2、你在河边散步,突然看到一个小孩落水,只有你一个人,而自己又不 会游泳。 想一想:在上述情境中自己应该怎样去帮助他人。 思考:为什么要提倡帮助他人呢?帮助他人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环节四: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活动一: 观察教材P24图片,说一说,自己参加过哪些社会公益活动?自己有什 么感受? 活动二: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案

《养成亲社会行为》 一、教案背景 1.□小学 2.学科:思想品德鲁教八年级下学期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本节内容。 (2)通过百度搜索引擎【https://www.sodocs.net/doc/612024924.html,】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二、教学课题 本课是鲁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十一课第二项目《为了集体的发展》。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养成亲社会行为,学会谦让、分享、助人,要学会积极为社会做贡献。引导学生认识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帮助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的习惯和技能。引导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善待其他社会成员,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风险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学习本课需要达成以下的目标: 1.积极融入社会,自觉养成亲社会行为 2.认识亲社会行为的意义,结合实际认识我们应该养成哪些亲社会行 为,并能积极融入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3.掌握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掌握谦让、分享、助人的方法,学会为 社会做贡献。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位于《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P20-26页,学生在了解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为学生培养亲社会行为的习惯提供了情感基础;养成亲社会行为是关心社会的必然结果和自然体现。养成亲社会行为主要引导学生认识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帮助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的习惯和技能。养成亲社会行为要学会谦让、分享、助人,引导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善待其他社会成员,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养成亲社会行为更体现在对社会做贡献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养成亲社会行为临朐县九山初中刘世英

【内容标准】 1、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2、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3、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关心、亲近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并积极融入社会,自觉养成亲社会行为。 【能力】培养亲社会的技能,养成亲社会的习惯;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知识】了解“谦让”、“分享”“助人”等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及意义,掌握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掌握谦让、分享、助人的方法。 【教学目标实施措施】

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年龄特点,适当设计教学所需的视频、歌曲、教学图片等教学媒体。同时我还采用小组讨论与同桌讨论交流的方法。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使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课堂内教学和课堂外活动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思路】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探究互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收获平台——达标测评——拓展提升——布置作业 【教学重点】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 【教学难点】如何为社会做贡献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合作、探究式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仔细预习所学内容、搜集谦让的小故事及调查志愿者活动的相关材料,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 2、教师准备:网上搜索有关“亲社会行为”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今年是雷锋叔叔牺牲五十周年,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雷锋》的故事,感受一下雷锋叔叔带给我们的温暖。播放视频《雷锋》片段并提问: 1、视频中雷锋叔叔的哪些行为令你感动? 2、这些行为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活动】学生欣赏视频,思考并回答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归纳导入新课:雷锋的这些行为都是对社会和他人有利的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案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莱西市第四中学胡月球【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关心、亲近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多为社会做贡献。 (二)能力:培养亲社会的技能,养成亲社会的习惯;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三)知识:了解“谦让”、“分享”、“助人”、“合作”、“同情”、“安慰”等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内容分析】 “养成亲社会行为”,主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关爱其他社会成员,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教材先提供了几种亲社会行为的典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和意义,做教学的引领活动,然后从“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和“我为社会做贡献”两个层次进行展开。第一个层次“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主要引导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善待其他社会成员,通过提供生活场景,启发学生自主感悟,认识这些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第二个层次“我为社会做贡献”则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学重点】我为社会做贡献 【教学难点】感悟谦让、分享、助人 【学生准备】仔细预习所学内容、搜集谦让、分享的小故事及志愿者活动的相关材料,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 【情境导入】 爱心感悟:生:观看视频,欣赏《世界很小,是个家庭》谈观后感受,明白世界是个家庭,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关爱、互助,彼此相互温暖。 师:引导学生认识视频中的行为都是对他人和社会有利的行为,是亲社会行为,我们的社会需要这种亲社会的行为。为了让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我们应该多一些这样的亲社会行为。怎样养成亲社会的行为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探讨的话题。 【学习过程】 板块一:自主探究初识美德 1、自主学习课本P74-80,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板块二:合作探究感悟美德 【活动一】感悟谦让 1、观看新闻视频,感悟中华美德的传承 2、阅读视频中提到的《六尺巷》原故事 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而张英回馈给老家人的是一首打油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下垒建墙,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建宅置院,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有一条宽六尺的巷子。六尺巷由此而来。 讨论:你认为先辈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这对我们以后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提出了哪些要求?结合上面的故事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一:社会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提倡谦让?二: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怎样做到谦让 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总结: 【活动二】感悟分享 【续写故事】 不浪费的方法 曾经有一个父亲问他的三个儿子说:“如果有两筐容易腐烂的桃子,该怎么样吃才能使容易腐烂的桃子不浪费掉一个呢?”(假如你是这位父亲的儿子,你会怎样回答呢?并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出示答案)大儿子说:“先挑熟透的吃,因为那些容易烂掉。”“可等你吃完那些,其余的桃子也要开始腐烂了”,父亲立即反驳到。二儿子思考再三说:“应先吃刚好熟的,先拣好的吃呗!”“如果那样的话,熟透的桃子会很快烂掉。”父亲把目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与反思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设计思想: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新理念,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力求达到高效课堂。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全课教育主题的落脚点,也是整个单元主题的升华。也为初三学习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做好铺垫。教材从“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和“我为社会作贡献”两个层次展开。 三、学情分析:随着知识的积累和阅历的增加,初二学生分辨是非、关爱社会的责任感普遍增强,但也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教师要联系实际,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 四、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关心、亲近社会的情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多为社会作贡献。 【能力】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知识】了解“谦让”“分享”“助人”等行为的特点及意义,掌握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和方法。 五、教学重难点养成亲社会行为 六、教学策略与思路 【教学目标实施措施】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年龄特点,创设多种情境,采用讨论、交流展示及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思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探究互动—收获平台—达标测评—拓展提升—布置作业 七、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仔细预习课本、搜集谦让的小故事及志愿者活动的相关材料,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 【教师准备】网上搜索有关“亲社会行为”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合作、探究式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3月5日是“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纪念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雷锋》的故事,感受一下雷锋叔叔带给我们的温暖。播放视频《雷锋》片段并提问: 1、视频中雷锋叔叔的哪些行为令你感动? 2、这些行为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活动】学生欣赏视频,思考并回答 【教师活动】雷锋的这些行为都是对社会和他人有利的行为,我们把它称作亲社会行为,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不同角色,承担着不同责任,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价值。那么我们社会生活中应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让社会更加美好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养成亲社会行为(板书) 【设计意图】运用视频片段创设情境,引出主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明确目标 【师生活动】师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及重难点,生朗读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使全体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能够有针对性的学习。 【环节三】探究互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雷锋式的人物值得我们学习,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全国十佳少年崔若凡的生活。 探究活动一 ----学会谦让 【教师活动】教师课件展示崔若凡事迹一:崔若凡,李鹊镇黄丘中学学生。他性格开朗、活泼可爱、为人谦逊,礼貌待人。在班里经常先人后己,他甚至把本属于自己的“市优秀三好学生”的荣誉让给了学习委员。小小年纪,就以良好的思想品质,优异的学习成绩,成为同学中的名人,校园里的风景线。 你认为在崔若凡身上体现了哪种美德?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或者小故事吗?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