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现场演示作文教学法快乐大作文

现场演示作文教学法快乐大作文

现场演示作文教学法快乐大作文
现场演示作文教学法快乐大作文

现场演示作文教学法(快乐大作文)

现场演示作教学法”,即“快乐作文”,是一种以小学四、五、六年级及中学一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以生动、活泼、有趣的游戏演示活动为作文内容,通过游戏演示活动,激发学生创作情绪,诱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从思维到文字的转化,并大规模提高思维创造力及作文写作水平的作文教学方法。

小学的作文教学和中学、大学的作文教学可以有相同的教学观念,但必须有不同的方式方法。小学的作文教学,务必考虑到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带有游戏意味的课程设计。

小学属于作文教学的入门阶段,要想将孩子们吸引到作文的殿堂中来,首先必须讲究趣味,让他们快快乐乐地上课,快快乐乐地写作。千万不要让他们觉得作文殿堂的大门是一张老虎的血盆大口,一旦在入门阶段就使他们感到害怕,问题就复杂了。

小学的作文教学不能操之过急,不能以太多的理论充斥孩子们稚嫩的大脑。如果说,某个孩子小学阶段作文写不好,只要继续训练,到中学阶段完全可能写好的话,那么,如果在小学阶段就已经被作文吓破了胆,从而厌恶有加、望而却步,那么就长大后就很难扭转了——岂不闻“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可惜的是,“蛇咬”式的作文教学是经常出现的,主要就表现在小学作文的教学和命题上。

不少老师在给孩子们讲作文时,喜欢订下许多条条框框——要开门见山,要篇末点题,要突出中心,要好词好句,不能流水帐,不许写白字,不要……不准……

这样,就好比教训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不要弯腰!不要曲背!步子跨大!身子挺直!”他们如何适应得了?

在命题上,小学作文教学违背作文表情达意的功能,不顾及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给学生造成了莫大的困难,也给作文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混乱。

1997年,有一个市级作文竞赛给小学生出的题目竟是“生逢1997年”!其目的大约是要小学生以香港回归为作文题材,表现爱国主义主题。可怜要孩子们把握一天尚属困难,如何能要他们估计一年的时间长度!爱国题材,香港回归的题材,不是不能写,但是命题角度必须符合少年的特点,命题范围也必须让儿童们能够理解。

此外,还有“我心中的一片蓝天”的命题,大抵是要小朋友们写保护环境。然而这么大的题目大概只有国家环境保护局的官员们才能够涉及!实际上,我们的小朋友只可能从一只小鸟、一滴水珠、一棵小树或者一朵小花的身上看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世纪之交,又有了“做新世纪的小主人”、“站在世纪之交的门坎上”等等命题,前一题要把握一百年的光景,后一题要衔接两百年的跨度,倒是请出题的先生自己来试试看!

诸如此类大而无当的作文做多了,必定养成孩子们说假话、大话、空话的坏习惯,使作文课这个本来充满趣味和欢乐的思维训练课程变成了干巴可憎的怪

物。学生为作文而作文,无材料、无情绪、无兴味可言,作文课成了压在学生们身上的沉重负担。

现在,小学升初中已经废除了升学考试,这对作文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福音。虽然“现场演示作文教学法”很多年前就已经试行,但是,只有在今天,才真正有它的存在环境和实用价值。因为小学没有了升学的负担,老师就有了进行教学改革的信心;没有了升学的指标,老师才有了进行教学实验的胆量。

第一节“现场演示作文教学法”创设的理论要点

(一)写作除了一定的文字基础,还需要生活素材和创作冲动

“现场演示作文教学法”认为,作文,除了一定的文字基础,还需两个重要条件:一是一定的生活素材,二是起码的创作冲动。对于小学生和初中低年级的学生们来说,应该给他们创造生活的场景和细节,同时,还必须千方百计地通过老师的诱导和情境的感知,让学生产生写作的兴奋和激情。

作文,需要一定的生活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是写作的最直接、最基本、最丰富的素材。因此,一个生活丰富、阅历宽广的人,就是一个已经具备了写作的物质基础的人。但是现在,我们的孩子,特别是大城市里的孩子,生活并不丰富。他们没有或者说缺乏丰富多采的生活源泉,日程单调,了无情趣,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写得出绚丽多彩、兴味盎然的文章来呢?

因此,在青少年的写作教学中,在他们尚未掌握从思维到文字的转化技巧的前提之下,就应该考虑为他们造就一个或几个丰富的生活片段,或者趣味盎然的生活场景,或者有层次的生活剪影,或者细节突出的生活矛盾,也即是先给他们造就一个生活的源泉,然后再让他们及时作文。

作文,还需要激情,需要有一个兴奋点。只要是真正引起作文者兴趣的作文题目或者作文内容无不如此,也不能不如此。要是在作文课上,通过写作老师的诱导,使学生的感情冲动起来,竟至于达到不写不行的境界,那才是极大的成功了。“现场演示作文教学法”正是要在这个方面起一些作用。

如果说,一般的成年人,作文、做诗乃至写信,都需要激情和兴奋,否则,作品往往会流于干巴和空泛的话,那么,青少年在进行写作创造时就更加如此。只要能煽动起青少年们的“人来疯”,事情就好办得多。

让我们来考察一下青少年们的心理特点吧。

首先,青少年们只愿意干他们感兴趣的、喜欢做的事。他们远不能像成人那样的老于世故,不露声色地做一些他们不情愿的事。对于教育者来说,倘若硬要学生们做一些不太情愿的事,或者是学习一些不太喜欢的科目,只有一个办法,即把这件事变换花样,使之成为有趣的,带有游戏意味的事,使学生们首先感兴趣起来,从而欣然接受。

一些以“趣味”命名的书,如《趣味数学》、《趣味物理学》、《趣味天文学》,就是将枯燥乏味的研究对象化解为有趣的轻松的题目,然后诱导其深入的。

等到学生们已经培养起对这门学科和对象的兴趣,再拿开“趣味”的“面纱”,他们也就可以顺利地进行有秩序的学习。难的是入门的阶段,作为教育者,务必采取“兴趣”,来作为学生的启蒙老师。

基于青少年以上的心理特点,“现场演示作文教学法”立足于增强青少年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感情,给他们造就一个又一个的兴奋点,让他们尽情地参与各种有趣而轻松的游戏,让他们以实时之激情作实时之文章。

第二,青少年与成人不同,他们的神经功能尚未健全,容易兴奋而难于抑制;他们的情绪难于持久而且经常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很专一,而且极易转移。

如果说,他们会为即将来到的某个竞赛活动而辗转难眠,那么,一旦这项竞赛结束,他们立刻会把因此而产生的兴奋丢在一边,又为新买来的玩具而入迷了。他们是“喜新厌旧”的,他们的兴奋点在不断的转移。怪不得不少家长要骂道:“看这孩子,刚刚打过,就忘记了!”是的,只要有新的刺激,即使“刚刚打过”,他们转过背来,也就“好了伤疤忘了痛”,新的或奇的或怪的或令人兴奋的刺激,早就把“痛”的感觉给掩盖掉了。这原理,有些像多少年前十分热门的“针刺麻醉”。

在这样的心理特点之下,如果每次的记叙文章,都以离开作文时间最近的一种活动为内容的话,就能使青少年具有最为热切的情绪和最为清晰的记忆。当他们的兴奋点处于最高潮时,让他们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思想,应该不会是太难的事。因为此时,思想、情绪和语言恰好会合在一条直线之上,形成了一组合力,这就为写作预设了精神和物质的前提,也让他们从感性上揣摩到作文不是如算术、自然那样的课程,不是外加的知识,而是内在思想情绪的文字外化。

注意可分为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前者需要个体的意志乃至毅力,而后者只是由于客观事物自身的特点引起的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孩子,在看卡通片,读有趣味的书刊和玩游戏机时,却能安坐几个小时,注意力不曾分散。这就给予我们以启发:要是我们的语文课、作文课就像卡通片,趣味书籍和游戏机那样有吸引力呢?

我们不可能过高地要求孩子们提高他们的主动注意,因为这一点已经为青少年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决定了。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能相对地以提高我们教育工作者自己的教学趣味性,来使孩子们用他们的哪怕被动注意来完成我们应该给予他们的文化知识呢?

正是在这样的思想认识下,“现场演示作文教学”设计了许多游戏以吸引孩子们的被动注意,因为孩子们多数情况之下是以游戏的形式来认识生活、认识社会的,通过这种方法,同样能达到授予知识的目的。

第三,成人们在追忆往事时,经常“想当年……”,“我年轻时……”,感情激荡,不能自已。“此情可待成追忆”,是成人们心理成熟的标志。在这一点上,青少年和成人的情况就大不相同。青少年在心理上、情感上往往不够成熟和健全,他们还不具备通过感情的追忆,唤起已经过去的热情和体验已经逝去的情绪,并且产生兴奋中心的心理机制。

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之下,只能让孩子们作实时即地的记叙,情况才会出现转机。这就既避免了他们难于进行感情追忆的弱点,又可较轻松地落笔,继续即刻发生的事件,弥补了青少年们“懒”于搜索感情和形象“材料”的惰性。

基于青少年的这一心理特征,我们就在课堂上设计一个情境,创造一个事件,开展一个游戏,并通过学生的参与活动,使这一情境充分展开和激化,使这一游戏充满欢乐,让在场的学生耳濡目染、身体力行、尽情欢畅、忘乎所以,甚至忘记所谓课堂纪律的约束!如此活动约十五到二十分钟后,再要求全体学生进行作文的训练,记叙刚刚发生的事情。

由于他们的神经系统仍处于极度的兴奋状态,刚刚发生的一切在大脑皮层尚留有极为深刻的印痕,因此,就较能顺利地记下几分钟之前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事实证明,这种“趁热打铁”式的作文教学,比较容易引起青少年们的写作热情。

“现场演示作文教学法”中的所谓“现场演示”,就是指通过事先设计好的并请学生们一起参与的活动或游戏,给他们造就一段生活,然后再请他们立刻记下这一段所见、所闻和所感。如果课堂设计使学生放松、有趣而且有细节可寻,那么此后以记叙的形式,写上五六百,甚至上千的文字,绝对不是很困难的事。

有一个《做哑剧》的“现场演示”活动,就很有典型性。请看这项活动是怎样一步步调动学生们的情绪的。

上课后,老师首先必须宣布游戏的规则,那就是:“不许说话,不但你们不许说话,我也不说话。”上课学生不说话,本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老师也不说话,就有些反常,就不得不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和注意。因为反常,因为奇怪,学生必然会全神贯注,而这一点,正促成了进行“观察”的最重要的心理状态。

老师宣布倒计时,学生们一起喊道:“10、9 、8 ……3、2、1!”这时整个教室突然变得一片寂静。学生们在寂静中更加感到游戏的不寻常。

老师在黑板上书“做哑?”,再举着粉笔,示意请同学上来板书。这是给孩子们的第一个答案——今天到底是干什么?如果同学们填写得不正确,将给游戏带来更多的神秘感。

“做哑剧”的主题出现之后,本课可以说是抖掉了一个包袱。孩子们虽然似乎明白了什么,然而更多的迷惑立刻就产生出来了。因为老师突然伸出两个手指,示意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来。此刻,必定有无数只小手纷纷举起,他们争相上台,猜想着老师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等到两个孩子上来,老师拉着他们,左边站一个,右边站一个。老师又走到教室的角落里,一圈一圈地不知道往手臂上在绕着什么。学生们的问题又出来了:老师在干什么呢?看不懂!

然后,老师“拿”着“绳子”,一个头交给左边的同学,另一个头交给右边的同学,并且握着其中一个的手臂,一圈一圈地“甩绳子”,大家才猜出来了,原来是要“跳长绳”啊!谜底揭穿,他们一阵兴奋。

然而,游戏到此尚未完成。老师竟然一口气示意要了十几个学生上台来“跳8字”。这下,他们可来劲了——作文课成了体育课,还能不高兴?这时的情绪可谓达到了高潮——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在提供学生写作材料的时候,“做哑剧”的游戏还给予学生极大的感官刺激,让他们的大脑皮层尽可能强烈地烙下游戏的内容和经过,以便在写作时产生一个个的兴奋点,促进记忆——形象记忆和感情记忆——的出现。

如果游戏进行得好,在“跳长绳”之后,还可以搞一个“拔河”的“哑剧”。拔河,可以是5个对5个,也可以是10个对10 个。学生们对此是会十分高兴的。因为他们还从来没有玩过没有绳子的“拔河”。此时,倘若老师再加以戏剧化的渲染,情况会更加有趣,孩子们会更加投入而且更加发疯。这就是一边选出10 个高大的男同学,而另一边则选出一个又瘦又小的女同学,让这极不等量的两边进行比赛,而且还要在黑板上写:“女同学赢!”为了助兴,老师可以打开教室的大门,示意女学生把男学生们“拉”出教室去。

此时的课堂效果是不难预料的。小观众们几乎都站了起来,无声地欢呼着这非同寻常的瞬间。不可否认,这一幕给了学生们较大的刺激,此后的作文,大多数的学生都对此作了记载。

“做哑剧”还有一个很好的诱导作用,那就是,它的规则是不许讲话,而以上的活动又实在是吸引他们憋不住,想讲话。这就发生了一对矛盾,怎么样来解决这对矛盾呢?非常简单,在游戏结束之后,发给纸张,让他们把要说的话,尽情地倾吐在自己的文章里。这种诱导的实现,完全建筑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所以比较容易获得效果。

(二)知识迁移和情绪体验是写作进行的重要因素

“现场演示作文教学法”认为,积极而富有个性的作文,在很大的程度上不是“教授”出来的,写作行为的完成,更多地是依靠写作主体知识迁移和情绪体验的结果。这就决定了老师的诱导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现场演示作文教学法”的物件是小学四、五、六年级或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文字能力和初步的作文水平。因此,本教学法立足于依靠学生自身已有的语文基础去学习、理解作文。这就是说,在以老师为指导的作文训练之中,老师将不是以口头的讲授作文做法作为学生学习作文的主要方法(就像多少年来中小学老师所习惯的那样),而是以设计的各种各样的“训练规程”,让学生在这些“训练规程”中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地、心领神会地学习写作,让学生运用他们已知的知识、文化去自行理解文章生成过程的诀窍。

总而言之,写作是一种集思维、情感、观察、想象、操作、记忆为一体的高级神经活动,它有着极大的知识迁移性和灵感突发性,或者说它带有一种目前科学分析尚难以觉察的悟性。这种知识感觉的大规模调集运用,这种语言文字的大幅度排列组合,是大脑和手部的高精度默契,是经过大运动量的操作和培训的结果。

从某种意义上说,作文是一种技能。作为技能,更多的将不是教会的而是练会的。如果说,大量的写作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话,那么,科学的训练,则能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现场演示作文教学法”承认、理解和运用学习中的迁移理论,认为小学高年级所具有的语言文字能力业已能够支撑起在演示教学的各单元设计中所要求达到的潜在效果。如:文章中的段落需求、详略需求、观察需求、虚构需求,以及现实生活和文字的距离等。

有鉴于此,“现场演示作文教学法”除却主张老师对学生不做过多的作文理论的宣讲之外,也主张老师一般不必对每一篇文章进行过细的评改。老师只是在学生作文时进行一定的巡视,在巡视时或者巡视后选取典型篇章的典型问题予以个别辅导或全班评议。如某篇的开头特别精彩,某篇的布局更有韵味,某句句法值得大家学习提高,某个错字必须引起警惕等等。因此,一般说来,老师可以节省出大量的批阅作文的时间来进修学习,充实自己。

学会作文的过程,就是学会把自己的思维转化为文字的过程,也就是学会充分地调配、操作、安排已经掌握的那几千个词语的过程,也就是将已知的知识(语言文字)迁移到感官的认知的表达上去的过程。作文的物质基础是文字和语言,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文字和语言,自然能够将自己的思维表达出来。而由于几千个词语的成千上万种排列和组合,则必将形成千差万别的文章组成形态。从这个角度去看问题,则如果在统一的题目之下,学生写出来的的文章千篇一律的话,就可能是经过了某种外力(如老师的教导和喜好等),使这种理应千差万别的形式趋于一统,有理由认为,这是不正常的现象。

既然学生手中的作文材料已经具备,而组合却又千差万别,那么老师的责任,就应该是启发他们去大胆地玩弄那些变换无穷的文字活动的“七巧版”,而决不应该由老师先拼好一块样板,然后要求学生去依样画葫芦。更不应该规定只允许或者只应该有哪些拼法,因为,文字的“七巧板”的拼排方案是极为丰富的。一旦学生们在作文“七巧板”的拼排过程中,获得了心得与乐趣,那么,思维与文字的联系也就告成。

为什么有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语言文字基础,仍然写不出象样的文章来呢?

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使思维和语言文字建立起一种必然的有机的联系。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的巨大作用就出现了。老师必须用他的诱导的手段,去唤醒孩子们的思维和语言文字联系,就好像去唤醒孩子的大脑,命令双脚开步走一样。唤醒、诱导和帮助,决不是越俎代庖,抓住孩子的两只脚,是教不会他走路的。只有诱导他、鼓励他、搀扶他,一旦他有可能跨出第一步,就好办了。其实,在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写作的物质基础业已具备,余下的只是老师的诱导功夫了。只要诱导成功,学生必将度过最初入门的难关。(关于诱导的理论和实践,请参阅本书第四章。)

至今为止,还有许多的老师不是进行作文的诱导而是进行作文的教导。在作文的写作辅导中,给予学生许许多多的说明和指导性理论;在学生的作文评改中,给予学生的作文以精批细改,从字、词,到语法、章法。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教会学生作文。然而,如不注意,这样的做法倒是极可能给学生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

如,学生的思维往往要比语言和文字超前,因此,他们的文字表达经常有词不达意之处。老师的修改,会使学生们误认为这即是真理,因而轻易地舍弃了他们原本也许比老师的理解有意义有趣味得多的思想意识或表现意图。而从创造的理论看问题,思想意识和表现意图比文字更有意义,因为前者是“创意”,是“点子”,是“灵感”!

这种情形在小学五六年级表现得特别突出。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这个时期的女学生往往要比男学生语言发展更为成熟,所以一般说来,这一时期的女学生的文章要比男学生的文章写得好,其主要表现是语言通顺、层次清楚。而男学生就思维的内容与范围来说往往要比女学生庞杂和宽广,可惜的是,男学生们由于语言的彰碍,又无法把他们庞杂而宽广的思想清晰地表达出来,勉强表达的结果,在老师面前却变成了“杂乱无章”、“开杂货铺”、“层次不清”和“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这也许不是男孩子们的过错,上帝让他们的语言要比女孩子们慢半拍,有什么办法?但是如果老师在还没有弄懂学生的意思的时候就贸然地进行修改,则往往依照成人自己的理解去对少年儿童的思维之不确定文字形式加以确认,则容易造成错误,因为,孩子们的极为丰富、稚拙而天真的思维,一般来说,我们是无法正确地揣摩的。而学生对于老师的修改,又不会有任何是否合乎本身思想原状的怀疑,于是,老师的也许是不很正确的主观性的文字就轻而易举地把青少年们的生动积极的思维替代了。

我们认为,这种看来是给学生以帮助的修改,说不定正是迷误他们的陷阱,是阻碍他们今后的创造性思维的镣铐。当然,老师们也许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此外,老师一味地表扬、朗读班级中女学生的语句通顺但是并无新意的作文并作为范文加以引导,对男学生的思维法则也会产生不太好的影响。

在现场演示作文中,有一些学生“自然而然”出现知识迁移的例子,似能说明一些问题。

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讲过,也没有要求学写议论文。然而,简言之,议论文不就是一种表明自己的观点、意见的文体吗?对于小学生的思维来讲,不就是分辨“好”或者“不好”的问题吗?如果这样来看问题,小学生能不能写议论文呢?

在作文之前,可以进行对事物的“好”与“不好”的判断的诱导,譬如说,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请学生们讨论:“看连环画,好,还是不好?”“多吃肉类,好,还是不好?”“冬天衣服穿得少一点,好,还是不好?”在全班进行了一阵子热烈的讨论之后,出题“看电视,好,还是不好?”请学生写作,他们好像并没有感到什么困难。

看电视,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须臾不可离开的事情,电视和孩子们的关系更是密切。因此,请他们谈谈有关电视的问题,应该不会太陌生。况且,几乎每一个学生,都会有因为看电视而和父母产生矛盾的经验。现在请看,作为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她会把这篇文章写成个什么模样呢?

示例1:

看电视,好,还是不好?

五年级李蓓

电视,是每家每户拥有的“宝贝”,我家不久前也买了一台彩色电视机,在看电视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问题:“看电视,好,还是不好?”

这个问题谁也说不清,我全家有5个人,他们的看法都不一样。

妈妈说:“看电视是一种美的享受,既然买来了这台彩电,就要用空余的时间去看。”

爸爸的看法就不同,他说:“电视买来不是光一直看的,应该把事情做完再去看的,时间也应该有恰当的控制。”

阿姨是一位小学老师,她对我的学习抓得很紧,她的看法是:

“应该少看电视,因为,这要使你的女儿受影响的。受了影响,做作业速度就很慢,如果经常这样就要影响她学习的。”

叔叔是个电视迷,他反对阿姨说的话。他说:“应该看些电视,了解国家大事。”

我的看法和阿姨的有些相同,因为我们现在学校里抓得很紧,作业也布臵得很多,要求回家还要复习,所以没有时间看电视。在学习很累时,妈妈就会让我看会儿电视。

在这个问题中还有许多的答案,我说还是少看电视为好,这样既保护了视力,又不影响学习,但是,适当的也应该看些电视,比如:新闻、海外影视这类的电视,它可使你增加知识,开阔眼界,关心一些国家大事,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真正的看法。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在以上的习作中,李蓓不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还极有语言色彩地转引了全家人对于电视的各种不同的意见,最后再作一归纳。文章倒也写得清新可爱,丝毫没有高年级学生学写议论文的那种八股味。也许,只要孩子们有了对于某一个问题的观点,论文也就自然而然地“流”出来了?也许,要写好议论文,首先应该培养的是学生对问题的独特的视角与思考?也许,要学好议论文,最主要的是诱导学生独特的思想观点?

如果我们将以上题目再加以深入,改为“看动画片好,还是不好?”六年级的学生会写成什么样子呢?

示例2:

看动画片,好,还是不好?

预备班陈烨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认为看动画片不好,但是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觉得看动画片好,而我却认为看动画片既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就是:它能放松学生们的脑神经。

如:放学后,做完作业,看看动画片,放松放松。看动画片还能使孩子们看到最新卡通人物,使孩子们成为“动画小灵通”。看动画片有时还有利于学习呢!比如:我们时常可以在某部好的动画片中看到或听到一些佳词佳句;又如:有些动画片中,偶而会出现几个英语单词,这就有利于低年级学生们学习英语。

相反,看动画片也有不少的坏处。看多了动画片中打打闹闹的场面,会影响视力;经常看动画片,如果入了迷,有些同学会不做作业,欺骗家长说做完了,就是为了要看动画片。动画片看多了,到了学校,大家经常在一起议论动画片中的情节、内容,就会影响学习。

同时,喜欢看动画片也有好处中的坏处。

平时,我们在家无聊时,可以照着各种卡通人物的模样进行“写生”。时间长了,自然就提高了绘画水平。但如果太过火,在上课时,有些同学会忍不住拿出纸和笔划起画来,这样便影响了听课效果。

喜欢看动画片还有坏处中的好处,就是大人们常说的“因祸得福”。

刚才讲了,多看动画片,同学们会在一起议论各类动画片,从而影响了学习。但是,这也不全是坏处,因为多和同学们议论议论,能加深对同学们的了解,增进与同学们的感情和友谊。这些,不就是坏处中的好处吗?

所以说,看动画片有好处,有坏处,既有好处中的坏处,又有坏处中的好处。

唉,动画片呀动画片,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啊!

为什么“看动画片,好,还是不好?”的题目比“看电视,好,还是不好?”写得精彩?这是因为孩子们更关心动画片,动画片跟他们的切身关系更为密切。也许,他们正是想通过对动画片好与不好的探讨,获得某些支持,以便在父母反对他们看动画片的时候亮出来作为理由呢?如果我们的作文命题每每能够出在他们需要的心坎上,那作文八成会得到成功的。

在“现场演示作文教学法”的课程设计中,有许多演剧的活动,如果在嘻嘻哈哈的演剧活动之余,再请同学们写一篇分辨究竟哪一组的同学演得好,哪一组同学演得不好的短小评论,也都较为成功。原因很简单,每一小组的同学上台演剧之后,“看戏”的同学早已有了对各组演出孰优孰劣的态度和看法,也许,就在学生们演剧的时候,小观众早就对此进行过口头评论了。至于后来老师要求的作文,不过是把自己的态度变化为文字而已。议论文的写作,看来就是这么简单。

还是一句老话,文章是思想和情绪的文字表达,有了思想,有了情绪,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只要有需要,略加点拨,文章,哪怕似乎是最高级的议论文,也就这么顺理成章地形成了。这是诱导的作用,诱导是利用学生自身的知识进行迁移的结果。

在有了以上这类“好”或者“不好”的最简单的判断之后,略略换点花样,在课堂上的同学每人发给一份其它同学的文章,给以一定的要求,然后请他们写一篇评论文章,似乎也已经成为可能的事情。

如,作文之前,先板书文章的提纲或要求,要求同学按照这些提纲或要求的顺序写作:

1,请说一说,这篇文章的开头写得怎么样?

2,请说一说,这篇文章的结尾写得好不好?

3,请抓一抓,这篇文章有没有错别字?并说说看,他为什么会写出这样的错别字?

4,请给这篇文章写一段总的评语。

5,最后,请给这篇文章打一个分数,当然,还得谈谈你给这个分数的道理。

没有学过写评论文章的小学生,根据以上的提纲,居然都“摇摇摆摆”地写出了他们的第一篇小小评论,几乎每个参加现场演示作文的学生都较好地完成了这一看来不是很容易的作文。

下面请看一位五年级小朋友的文章——你看,她不知不觉地、大大咧咧地写起评论文章来了,而且写得还不错。

示例3:

我读杨欣同学的《做哑剧》

五年级金淑萍

今天李老师让我们大家都来做一回小老师,帮同学批改作文,我拿到的是杨欣同学的作文,看到了这个名字,我感到是那么陌生,我和她素不相识。

这篇文章我觉得总体来说还是写得挺不错的,有一个错别字和一句病句。错别字就是莫名其妙的“妙”,杨欣同学却写成了“分秒”的“秒”,我想,她说不定是在写的时候疏忽了,因为这两个字的右半部分都是“少”形差不多。而那句病句呢,是因为漏了一个字,所以读起来就不是那么通顺了。

她的开头我觉还是挺不错的,虽然只有短短的两行:“如果有人路过我们的教室,一定会大吃一惊,有可能认为我们在发呆或很无聊。”

结尾也挺不错的,最后点题,并写出了自己喜欢上这样的语文课,希望时间能停留一会儿,又是那么的依依不舍,因为这实在太有意思了。最后杨欣又写了“这节一句话也没说过的语文课不仅使自己养成上课不讲话的好习惯,而且还学到了一点表演哑剧的技巧”。

这篇文章写得层次清楚,四个哑剧表演写得有详有略,整篇文章不但错别字少,字迹也十分清晰,共有六七百字,还用了六七个成语,比如“大吃一惊”、“无中生有”、“恍然大悟”、“装模作样”、“若无其事”……看来,杨欣同学的成语还是挺丰富的,我建议应该打85分。

在还没有教授过议论文章的情况下,学生们就在老师的情境启发下懵懵懂懂地写起议论文来了。这是天才吗?不是,这种情形在经过了十几次现场演示之后,几乎每位学生都能做到。这说明,议论思维的产生,不仅是老师告之的产物,

更多的应该是学生本身的情绪发生的结果,至于文字的转化,也只不过是以前写记叙文时的知识和技巧的迁移罢了。

(三)写作的重复训练,将在大脑中产生生活和文字的同步的纽结

“现场演示作文教学法”认为,在二十次左右的现场演示作文之后,学生们通过不断的现实与作文的重复连接,会在大脑中逐步产生一种同步的纽结,让现实生活和文字之间产生一种协调,以至于他们可以通过文章的形式去想象现实的状况,又通过现实去塑造文字的形象。

有人指出,如果每次都给予情境再做作文,长此以往,那不是学生们一旦离开事先给予的场景,就不能写作了吗?那样的作文本领,还有什么用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作文的整个思维过程是怎样产生的。

作文是源于生活的。有了“生活”,就使我们的大脑里产生了它的反映——“意识”;“意识”在头脑中的长期的保留,就是“记忆”;有了“生活”、“意识”和“记忆”,在需要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某一个选题(譬如说,老师要出题目让学生参加作文考试),于是“题目”就出现了;学生在考试或者在作文课的时候,必须根据这个作文“题目”写出一篇文章来,也就是在一个更高的、更集中的、更有普遍意义的程度上,将这个“题目”所限定的“生活”再现出来了。

“现场演示作文教学法”有几十种基本的课堂教学的设计,如果再发挥使用本教学法的各位老师们的主观能动作用的话,还可以发明组合更多的富有创意的课堂设计。

如果每一次的课堂作文训练都是先有场景提供,然后请学生记叙即刻发生的生活的话,那么,在几次、十几次、甚至于几十次之后,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建立起一种“生活——意识——记忆——题目——文章”的固有联系。多次的现场演示,使得学生们有可能把以上的五个方面的内容在大脑内的联系打通、融和、汇合、连接,从而成为一种全面的带有“共同体”性质的机制。这种机制一旦形成,我们只要提及以上五个方面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有可能连带涉及其它的四个方面。

如,我们只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生活,他们就可以产生相应的意识和感觉,事后就能勾起一系列的追忆,就能概括出一个题目,就能写出一篇文章来;

倘若我们给以某篇文章,学生们就可以概括出这篇文章的题目,就能唤起由这篇文章的文字信息所提供的形象思维,就能产生相应的感觉和感受,就能够联想起如此的生活场景;

倘若我们给以某个题目,学生们也就能唤醒某种相应的形象思维,也就能产生出相应的感觉和感受,也就能出现有关的生活联想,也就能显示出相应的记忆,当然,也就能够写出由题目所决定的文章来了。

这就是写文章要达到的心理和生理的机制!这就是语文学习应该达到的“物——意——言——文”互相融通!这就是我们千呼万唤才得以出现的学生作文的自由状态!

在此还应该提及的是,为了使学生们了解现实、文章和题目之间的联系,在“现场演示作文教学法”的课堂设计中,还有一项专门为文章取题目的练习,这一练习可以在每一次的课上反复操练,使学生对文章内容和题目的关系,产生直接感性的清晰认知。

方法很简单,每次现场演示的游戏做完以后,请每位同学都上黑板为刚刚发生的游戏取一个合适的题目,再请全体学生进行表决,选出最佳的予以表扬,或者,以下的作文就用这位学生所“发明”的题目。

既然“现场演示”的多次反复有可能促成生活、思维、感受、题目和文章之间的互相转化,既然“现场演示”还可以提供材料、激动情绪,那么,这就启发我们的各位老师都可以把许多的学校和班级活动都有意识地“做”成为一个个的“现场演示”,让学生们有意识地进行观察、思考和取材。就好像我们踢足球时经常会使用“做”一个“越位”的战术一样。

例如,如果学校本来就布置了各班在某天要进行一次大扫除,那么,在大扫除之前,老师就可以特意地宣布:今天的大扫除,就是又一次的“现场演示”,请同学们认真地做,仔细地观察,并且强调:“接下来要做作文的!”

由于平时作惯了“现场演示”作文,这次,学生们也会把不属于“现场演示”的生活也当成是“现场演示”的,这样,就会预先在孩子们的心目中,为本来普普通通的“大扫除”活动蒙上一层神秘的、带有游戏意味的色彩,他们会带上“作文”的眼镜去参加“大扫除”,并进而写好“大扫除”。

同理,如果我们把“体育课”,把“音乐课”,把“手工劳动课”甚至把“吃午饭”的过程也都塑造成仿佛就是“现场演示”的氛围,那么,学生的写作材料和写作情绪都会比平时高出几倍来。这,也许就是游戏心理的魅力。

我们再把问题深入一步。倘若老师和学生经常做“现场演示”,经常把日常生活也塑造成即是“现场演示”,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会产生一种以“现场演示”的常规法则来理解、观察、想象生活的习惯和心理。这种习惯和心理的形成,将不但为作文打好基础,而且为学生的艺术思维作好了相当的准备,在培养人才上,意义重大。

第二节“现场演示作文教学法”的特点

(一)现场演示作文教学法是以游戏为特色的快乐教育

“现场演示作文教学法”的每一个单元都设计有一种带有游戏意味的生活场景,或者干脆就是一种青少年的游戏活动,以提供素材,激起冲动。

游戏,是孩子们的天使。游戏,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他们将要进行的活动和工作的预习,是他们渴望长大并且显示自身力量的缩微,是他们进行创造的序

幕。游戏,能激起孩子们的写作冲动;游戏,能启迪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的机敏,协调他们的五官,充沛他们的体魄。

游戏需要玩耍。在作文课中一旦加入玩耍的成分,就使孩子们在本来那么使他们心烦的课程中,渐渐放松了对“作文”二字的沉重负担和警惕,大大地淡化了学习的紧张气氛。多年的对作文的戒备心理,有可能由于大脑的积极休息而有所松弛。松弛,则意味着不害怕。要扭转学生们对作文的态度,还须从不害怕开始。

游戏需要装扮。装扮的本质是一种新型角色的体验,能启迪孩子们的情感体验和逆向思维;游戏需要竞争,竞争将使孩子们忘乎所以、超乎寻常地发挥他们的潜能。这些由游戏而产生的心理和脑力的刺激,都将为作文的行进埋伏一种软性的机能。

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孩子们正是从他们的各式各样的游戏中,获得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的。

写作教学的游戏化,打破了以往严肃、死板的教学环境,使原本应该是快乐轻松的作文训练恢复了应有的生机。在游戏活动的驱使之下,学生们在无拘无束、嘻嘻哈哈的氛围中,完成理性的文字升华。此外,由于游戏在通常的两节作文课中要持续十到二十分钟之久,这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也是有帮助的。

既然“现场演示作文教学法”是一种近乎游戏或者说就是一种游戏的教学,那么,不论是学生和老师,都必须以游戏的心态去参加。在此,学生似乎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老师。在上课之中,老师可以而且必须和学生们一起欢笑,一起投入,甚至于“没大没小”。这样,老师们就必须端正一种思想观念,那就是,我们自己应该就是学生中的一员,我们是学生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在人格上,学生,哪怕是小学生,都和我们是平等的,在这里确实要反对的是一种毫无必要的的师道尊严。

其实,老师的尊严和威信不是表现在气势汹汹之中,而应该表现在对文化知识的充分掌握,对课堂调度的得心应手和对学生们的和蔼可亲的态度之中。知识贫乏,教育无方,动辄以老师的地位来打击和压制学生,是最没有出息的老师的做法。

在“现场演示作文教学法”中的许多场合,老师必须放下架子,和学生们打成一片,精心地组织游戏的实施,热情地鼓励学生们努力参与,甚至自己也积极地加入进去。

譬如,“老师怎么了?”的这场演示,目的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老师在上课走进教室后,要做一系列的莫名其妙的动作,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这里,老师简直就成了一个演员。

如果哪位老师平时往往以“凶神”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曾给学生以不好的印象,那么,这次采取的姿态,将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在学生们面前。这种面貌给学生们的印象,将更为深刻、更为刺激,从而使学生们的作文心理,更为复杂、更为有趣,因此也就更具色彩。

示例4:

老师怎么了?

五年级王本桥

上课了,李老师走进了教室做了许多动作,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李老师今天怎么了?

只见李老师,一进门把包放在讲台上。然后拿起黑板擦,对已经很干净的黑板左看右看,突然拿起黑板擦把一般难以擦净的黑板四条边的槽缝里的东西极其仔细地擦了起来。

这样李老师花了好大的力气才擦完,我想李老师平时只有写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才擦黑板,不过也只擦一点点地方。今天,他哪来的闲情逸致费那么大的工夫去擦那些根本不派用途的地方呢?这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他擦完了四槽之后,又用带汗的中指和食指在黑板中央周围拭了一拭,黑板上留下了二道印痕。他又举起右手——握着黑板擦的那只手把黑板上的印痕擦去,然后再这样反复擦拭。我被他的举动弄得莫明奇妙,心想,黑板不是已经很干净了吗?李老师为何要重新再擦一遍,浪费时间呢?

李老师擦完了黑板,我本以为他会开始上课了。可是李老师却打开折扇,扇了起来。然后,他放下折扇,把表一脱,喝了口茶,看了看手腕,脸上立刻显出了惊异的神态,他拍了拍口袋把手伸了进去,然后又将什么也没有拿到的手缩了回来,正要拿手帕擦汗,却误将工作证当成手帕了。

不一会,李老师又一拍上衣口袋,我想莫非李老师找香烟,可平日李老师从来不吸烟,难道他也吸慢性毒药吗?可是他却打开茶杯盖子,找了起来,正使我疑惑不解时,老师笑着对大家说:“今天我们写一篇《李老师怎么了》的文章。”我一听立刻明白了李老师刚才的用意。

又譬如,在进行“演戏”的现场演示的时候,老师也应该真正从心眼里感到孩子们演剧的可爱,从而由衷地喝彩、鼓掌。在演剧的高潮中,观剧的学生们会情不自禁地站起来,高声地谈笑,对于这些,老师也绝对不要加以责备,而是应该装做没看见,不加苛责,也不加鼓励,听其自然。

再如,在“做哑剧”的时候,如果老师也加入“跳长绳”的行列,和学生们一起作无声的戏耍,一定会大大地增加游戏的趣味和魅力,更加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为文章的铺写打好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至少在这些游戏的教育之中,我们会得到这样的启示:在现代的教学观念中,老师不但是传授知识的主体,还应该在组织教学和诱导学生参与等环节上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许多演示活动,由于设计科学,不但能诱导学生学习写作,还能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学习到许多知识,并进行多种能力的综合操作。

下面的“学查四角号码字典”,就是一种带有积极的游戏色彩的现场演示。在这场演示活动中,严肃的知识文化的传授和无形的学习技能的操练,完全被游戏的氛围所笼罩,在看似嘻嘻哈哈的玩乐中,实际上给予了学生们极为可观的知

识和能力的培养。在这个演示过程中,还告诉了我们怎样把一个看来十分严肃的学习活动演变成游戏活动。

进行这种演示活动的“道具”,是每位学生必须带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附“四角号码检字法”)。下面请看课堂程序:

1,进行拼音检字的比赛:检字本来是枯燥乏味的工作,一旦以比赛的形式出现,就成为游戏活动。老师说一个拼音,比如:Yi然后说出这个字的意思是一只船在水面上游走。让学生纷纷查字典。查出来的同学上台板书。学生往往争先恐后,十分踊跃;(游戏一)

2,进行笔划检字比赛:老师写一个笔划繁难的汉字,请同学查字典看谁查得快,然后上讲台板书;(游戏二)

3,老师告之学生,汉字每每以四角为特点,四角可以以“ 1——0”的10个数字来代替。

4,老师先请学生自己翻看《现代汉语词典》前的“四角号码”检字法的说明,懂或者不太懂都没有关系;(要求学生通过说明文字自己学习本来就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5,老师略约讲授“四角号码”检字法;拣最简单的汉字作为例子,并举例说明“四角号码”口诀;

6,老师以“你好”二字举例说明它们的四角号码;如,此二字的四角号码是“2729”和“4744”;并告诉学生,“1——0”的数码,还可以用敲击的声音来替代;

7,老师敲击讲台;(参阅《趣味大作文》“课堂实践”第2课)

8,老师敲击各种声音的代码,要求学生报出数码来,如“*”,“*”,“--*”,“*--”,就是“0072”;(游戏三)(培养学生的听觉分辨力)

9,老师敲击之后,请学生举手报告所听到的数字,如果报告的数字不正确,必须上台“立壁角”——站到讲台的墙角边来。这时,底下的同学可以继续报告自己所听到的数字。报对的,可以把刚才罚“立壁角”的同学“救”下来;报不对的,也要“立壁角”,有时,会有十几个学生被罚“立壁角”,结果被一位同学通通“救”了出来;(游戏四)(在做这个游戏后,请学生们为游戏出一个题目时,有学生取“英雄救美女”,因为有一个男同学“救”出了一位女同学,甚是有趣。)

10,老师敲击两个“四角号码”,要学生听出哪8个数字,并通过查字典,查出这8个数字所表示的汉字。(游戏五)

由上可见,本来属于严肃的查字典的教学问题,由于进行了一定的分解和改装,就形成了一整套的带有游戏成分的程序。在这样的程序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不再感到接受知识的压力,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一定的知识接受任务。这仅仅是从课程知识内容的传授角度来说的游戏的重要作用。然而,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还是作文教学的诱导,所以,这种知识的游戏性的改装,更主要的作用还在于作文的写作。

可以说,在经过了以上的游戏之后再请学生作文,在他们的大脑里,“作文”的概念已经比较地淡化,而游戏的声音、活动、激情的刺激才占据了他们大脑兴奋的中心。把“作文”的概念推到后面去,把作者的情绪、感觉放到前面来,这是通过现场演示要达到的重要目的。

从小学到中学,学生们作文的功利性目标(考试、升学、比赛)太浓重而表情达意性的目标又太薄弱了。让学生首先喜欢现场演示的游戏性质,由喜欢而想表达,由想表达而作文,是使学生们回到作文表情达意功能上来的必要途径。

(二)“现场演示作文教学法”中具有新的纪律观念

“现场演示”的目的是使学生充分放松,充分投入,全身心地参与到这一特别的情境中去,以便观察生活、了解事物,从而写出作文来。因此,惟有学生对此演示没有戒备,衷心热爱,才可能有积极的思维和愉快的参与,并以不随意注意来完成他们的心理活动和观察工作。因此,在现场演示之中,老师们应该对于“课堂纪律”二字有新的理解。

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发觉,少年儿童的不随意注意,往往会产生非常积极的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不随意注意,往往不是在坚决的“不许讲话!”“不许做小动作!”的呵斥之下完成的。

请看以下现场演示作文的实验:

题目:夜色下的草坪

学生:五、六年级

时间:晚上7点

天气:阴,不久前,下过小雨

地点:上海大学(延长路校区)大草坪

上课。老师:同学们,全班同学,在夜晚有点儿潮湿的草地上去走一走,看一看,你们有过这种经验吗?

学生:没——有!

老师:好,那么,今天晚上,我们要到学校草坪上去看一看,注意我们在夜色下的草地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并且感受到了什么。要静静地感受,不要大喊大叫,大吵大闹,否则你什么都写不出来。

老师带领学生们去草地。

(笔者按:虽然一再命令:“要安静!不要跑!否则你们什么都感受不到!”但是,毫无办法,一旦离开教室,孩子们就像小狗似的一窝蜂涌向草坪。到得草坪,老师哪里还管得住,笑的,闹的,跳的,有的在进行赛跑,有的竟躺在潮湿的地上打滚。笔者心中暗暗叫苦,似这样的顽皮,怎能感受得到大自然的气息?“夜色下的草地”又如何写得出来?如此足足疯了一刻钟。)

老师命令:时间已到,全体返回教室。

板书:夜色下的草坪。要求学生全体作文。

出乎意料的是,老师的命令一下,全体同学竟然那么自觉地投入了写作之中。更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们的作文大多数都写得很好,特别是平时作文要咬笔尖的学生,表现得十分出色。

下面仅录一篇,看看这些小学生对夜色下草坪的感受:

示例5

夜色下的草地

预备班徐晓璐

今天上夜课时,李老师带领我们到上海大学的大草坪去观察。

雨后的大草坪,显得格外的清新。我们手拉着手在大草坪的中央围成一个圈。也许,这是第一次有那么多人在夜晚的大草坪上面玩耍,大家忍不住跳啊,蹦啊,开心极了。前几天的细雨把大草坪变成了一个“蹦蹦床”。同学们踩在松软的“床”上,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如果朝着夜空大喊一声,空气中就会回荡起一串长长的回声,有趣极了。

突然,大家不知被什么力量所召唤,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我这才发觉了,原来夜晚的大草坪自有她的魅力。一切都是那么的平静,草坪周围那一棵棵的大树,在“沙沙”的轻风中微微摇曳。天上没有一颗星星、一丝浮云,只有远处霓虹灯的一片红光向北方延伸着。霓虹灯反射出的暗红色的天空,像一块沉沉的红绸,仿佛马上就要压下来,压下来……我静静地享受着这大自然给予我的礼物。

我忽然感到了近处有一种极为细弱的“呜呜”声,这种声音只有用心去聆听才能感觉得到。也许,这是草儿反潮的声音?也许,这是雾气降临地面的声音?也许,是树枝冒芽的声音?……我也搞不清楚。我又仿佛觉得这是各种的响声和风搅在了一起……

风静悄悄的,草软绵绵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真希望长久在这里驻足,欣赏这冬夜的美景。

以上的实验,在此给了我们两点启示。

第一,在看似漫不经心的情况下,小学生们也可以获得感官的体验,这种体验是以不随意注意的心理形式进行的。

其实,在夜色朦胧的草地上,作为我们这些大人,也许必须在极为安静的情况下,才能感受出大自然给予的眼耳鼻舌身的各种感受。但是,在此,孩子们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他们接受外界信息的手段也许与大人的不同。

他们在笑,笑就是开心,他们的笑,也许正好是感受到了夜色下的草坪给予的神秘的、朦胧的、舒心的欢乐呢?

他们在闹,闹就是肆无忌惮,他们的肆无忌惮,也许正好是领受了草地,或许还有老师给予的开笼放雀似的自由,正在尽情地沐浴着空气、草地、夜雾的赐予呢?

他们在打滚,打滚就是向着草坪的亲昵,我们不应该怀疑,这种亲昵的举动,正好确切地说明了孩子们对草坪亲切的拥抱呢?

报上刊登的一篇通讯中说,97年华东师大数学系录取了一位少年大学生,刚满12周岁。他是某山区一位小学教师的孩子,3岁时,因为家中没有人带领,母亲到学校上课,就让他在教室外面的空地上玩耍。这个光着屁股的孩子在妈妈上课时,总是时不时到窗口望一望、听一听,然后又去玩他的了。到考试时,母亲让他坐在教室里,也给他一份考卷,一支笔,随他写写画画。谁知到考试结束,母亲发现儿子竟然将考卷都做完了,而且还是全班最好的一份!谁能说,以上那些小学生们不正是采取那位少年大学生的不随意注意的方式,在吮吸着自然的养料呢?

第二,自由、开放式的教育,是使学生们全面地感受外界的刺激,全身心地接受信息的又一个途径,这在作文的教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严肃认真的课堂,不苟言笑的教室,已经成为课堂行为的规范,成为学习模式的必然。这就是纪律。纪律是进行正常学习的保证,已经成为颠扑不破的真理。

然而,可惜的是,这条真理在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却不尽如人意。写作,特别是写作的构思阶段,需要思维的自由发散,甚至需要肌肉的调节和放松。于是许多作家在写作时习惯抽烟,喜欢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或者吃点糖,喝喝茶,站在窗口,眺望远方等。这些都是写作需要思维自由发散和肌肉松弛坦然的表现。

传统的纪律观念,反对学生的思维的发散和行动的自由。把他们牢牢地拴在课桌旁边,剥夺了他们进行思维发散和肌肉放松的权利,却要他们一刻不停地写出好文章来,实在是苛求我们的孩子们了。

从以上的“夜色下的草地”的现场演示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写作的诱导时期,我们如果把传统的纪律观念略微地放一放,如果我们稍稍地给学生一些松弛的自由,会达到怎样的效果。

如果说,上课的纪律只有一条,就是上述的那些传统的规范的话,那么,我们就试着放弃那些纪律的规范,因为如果一定要遵守那些规范,我们的写作的改革就无法进行;如果说,对纪律也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话,那我们就要说,纪律是维护学习正常进行的的保证,那么,纪律也应该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果学习需要肃静,那么,我们就需要“严肃认真”的纪律,如果学习需要生动活泼,那么,就应该把生动活泼留给学生。

本书所设计的许多“现场演示”,大多会引起学生们或哄堂大笑,或唧唧喳喳,或交头接耳,或上窜下跳的效果。如果我们老师的纪律观念有所松动,那么,也就一定要放手让青少年们尽情地欢乐,不要阻止他们看来是有些放肆的行为。

在15分钟左右的游戏进行中,应该允许学生们无拘无束地参与他们的活动,唯此,才说明他们全身心的投入。而兴奋点的产生,不随意注意的摄入,表达欲望的生成,与他们投入游戏的程度总是成正比的。

然而,这种情况的出现,经常会使很多老师感到头痛,不放心。也许多少年来,从来就没有让青少年欢乐开怀的课堂效应。与此同时,还会产生许多的顾虑:学生“野”掉了怎么办?课堂安静不下来怎么办?等等。

其实,最佳的课堂教学状况应该是动静结合、学生手脑并用的课堂状况。课堂里永远只有老师的声音,那只是“一言堂”,只是体现了学生的被动接受。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是无法进行自我表现、舒心感受或信息反馈的。

鸦雀无声并不等于就是课上得好,学生正襟危坐、目不斜视也未必是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

上好课的唯一的、最高的标准是,学生真正地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如果纪律成了禁锢学生思维和行动的枷锁,那么,纪律就成了毫无意义的桎梏。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暂时的说话和笑闹,那么,也许纪律就应该让步!

在现场演示之后,由于“疯”得厉害,孩子们可能会一下子静不下来,这也是青少年的天性。经过了一再提醒,学生们依然静不下来,老师当然可以采取以下的各种办法加以调整:

1、轻扣讲台,不作声;

2、用眼睛扫视那些仍在讲话和笑闹的学生,仍不作声;

3、大步走到某些特别吵闹的学生跟前,说:“你们已经大大地妨碍了课堂的秩序。从现在起到下课,我还允许你们讲两次话,如果两次说完,开始说第三次时,请自动离开教室,并请周围的同学监督。”但说话的声音仍然应该是柔和的;

4、大步走到教室的后面,靠在墙壁上看着大家,仍不说话;

5、大声地吼叫:“安静!”并重重地敲打桌子;

6、把特别捣乱的学生叫起来,罚站或者拖出教室。

以上诸法,当然是以1,2,3,4种为妥。一般说来,教师大声吼叫反而没有细细教训有作用。教师轻声细语,学生为了听清楚,就有可能慢慢静下来。有的时候,宁愿花上几分钟,甚至5、6分钟,让学生们自己感到不安,自己慢慢地静下来的好——这就是所谓“自己教育自己”。他们自己静下来,才是他们自己的认识和控制,培养他们自行的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对今后的工作学习,极有帮助。

也许有人说,现场演示的时候,可以不顾教室的纪律,老在如此宽松的环境之下写作,要把孩子们惯坏了。

这点,似乎不必担心。

首先,小学生是初学作文,决不能使他们感到害怕,一害怕,对作文产生恐惧感,以后的教学,就有困难了;其次,经过一定的现场演示的训练,从思维到文字的转化机制业已形成,作文将成为象讲话一样的平淡。随着年龄增长,他们自然能坐得住。据研究,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只有15分钟的集中注意的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集中注意的时间会越来越长,这似乎不用我们担心;第三,学生们对“现场演示作文教学法”中的游戏有着由衷的热爱,几次实践后,他们就

渐渐明白了老师的教学意图,一旦他们的认识达此高度,游戏则放胆欢乐,写作则严肃认真的局面就会来到。

在进行前述“夜色下的草地”的现场演示时,还有一个戏剧性的插曲可资一谈。

等到学生们在草坪上观察过后,回到教室的作文中,忽然有一位学生小声哭泣起来,经询问,原来是在刚才的草坪上打滚时,把钥匙给丢了。老师随即宣布:“现在有同学丢了钥匙,我们是不是应该去帮助他把钥匙寻找回来?”大家都表示:“应该!”老师又提议:“钥匙要找,咱们的作文也必须完成。如果大家在本来计划的45分钟的写作时间里,节约10——15分钟的时间去找钥匙,大家都用极端认真、分秒必争的精神在30分钟内将今天的作文完成,行不行呢?”同学们一致表示赞成。

随即,全班的纪律出奇地好,没有人说话,没有人回头,甚至没有经常在写作时一定会出现的互问生字的现象,只听得“沙沙”的写字声。

果然,同学们都在30分钟内把作文写就,交了卷。而且,文章普遍地写得很出色,老师还利用了30分钟中的5分钟将两位写得特好的同学的文章进行了评点。高效率的30分钟后,全体人员重上草坪。10分钟后,终于找到了那串钥匙,再折回教室,皆大欢喜。

下课前,老师问了一个问题:“如果请你们写一篇题为‘找钥匙’的作文,有困难吗?”

“没有困难!”大家高声回答。是的,无论写作的材料,或是写作的情绪,或是写作是必要的精神舒畅、肌肉松弛都已经具备,写这样的文章又有何难?

节省出写作的时间来,为着帮助同学寻找钥匙,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又是一件高尚的事情。在高尚情操的鼓舞下,纪律,或者说老师用以维持教学任务的纪律,消失了,不需要了。同学们用极大的热情,很好地完成了作文,也完成了帮助同学的任务。

纪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出现什么样的作用,在这个例子中,不是很发人深省吗?

综上所述,在进行现场演示作文教学时,我们实在不必担心课堂纪律的问题,说得过头一点,我们甚至应该担心课堂纪律“太好”。只有青少年们不断地笑、闹、相互说话、得意忘形,才说明他们在这次活动中的放肆与舒心,才表明他们在全身心地精心参与,在从心灵到肉体的感受发生在课堂里的一切,而没有把老师放在眼里。

如果他们时时刻刻记住这是课堂,有老师在身边看着,不许讲话,不能笑闹,他们对游戏的感情投入就会打折扣。他们的随意性注意,他们的感官体察,他们的情绪激发,都会因注意老师的颜色而有所削弱。而这一折扣和削弱,正是使创造的精神打了折扣,正是使开放的热情遭到了挤压。

在进行现场演示时,老师应该尽可能把演示的内容如对白、动作、声音效果、游戏效果等尽量具体化、夸张化。每一个动作、声音的具体和夸张,能更强烈地

让情与法和谐共绽 作文导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月初,G1747次列车在合肥站准备开车时,旅客罗某以等丈夫为由,不听劝阻,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经公安机关调查取证,认定罗某的行为扰乱了车站、列车正常秩序,违反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同月,重庆北开往潼南的动车上,一婴儿突发昏厥,急需送医,列车员与司机沟通后决定延迟6分钟发车,为孩子打开生命通道。同样是延迟发车,这次没有乘客抱怨,网友也纷纷点赞。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让情与法和谐共绽 1月初,某罗姓旅客以等丈夫为由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造成列车延迟发车,因此被认定违反铁路管理法律条例,处以罚金,此事一出,引发网友热议,多为指责之声。而同月一婴儿因病急需就医导致列车晚点却得到了网友的点赞,同样是因故使列车出发晚点,为何人们反应不同?究其原因,其实是人们对于人情与法律规则的不同认识。 人情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重要纽带,亲情、友情均是其组成部分,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法律是一个国家规范公民行为所使用的具有强制力的手段,以其普遍约束力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当情理与法理冲突时,究竟该维护谁?还是二者可以得兼?在我看来,正确处理二者关系,情与法之花也可和谐共绽。 让情与法之花和谐共绽,前提在于社会公众对法律抱有敬畏之心,莫让情绑架了法,旅客罗某无视列车运行规定,以“亲情”为借口施压,扰乱列车正常秩序,其行为即是漠视法规的表现,单纯因为一己之私利,置全列车其它乘客于不顾,这样的情理论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有专家表示,一列车几分钟的延迟,可能导致整个交通路网的大规模调整,甚至造成列车相撞的严重后果,既然“蝴蝶效应”人尽皆知,那么公民在以“情”为借口违反法规前,就应该想到其可能后果,只有公民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自觉遵守规定,情法之花才可能和谐共绽。 情不能绑架法,法也不应伤了情,当情理要求合乎实际时,法也应为情打出绿灯,同样是发生在列车上,一婴儿因突发昏厥急需就医,列车员与司机沟通后决定延迟发车,为孩子打开生命通道。这一举动赢得网友纷纷点赞。这一次,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延迟”带来的批评,而是法规为生命让路的温暖,法律法规本身即是保障人民幸福的藩篱,那么在必要时刻法“礼让”一下情又有何不可呢?法尊重情,让冰冷的条例透露出亲切的人情味,不是更符合法律条

写作教学方法总结

写作教学方法总结 我带的班是普通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基本情况如下:120分的总分,有两三个能考110分左右,全班大概会有八九个人能考及格。所以作文的提高在我们这样的班级显得特别的困难,但是在我的两年坚持不懈的训练下,有基础的学生在作文这一块还是提高了不少。我的做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 夯实基础,以读促记,尽可能多地为写作积累材料。 平时,我非常注重学生的读书。课堂上我会利用带读或者跟读的方式让学生先过语音关。然后利用早读课,让学生多读书。只有大声朗读课文,认真读课文才能积累一定的单词和句子,才会慢慢体会到文章的篇章意识,逐渐培养起英语语感。只有足够多的输入,才能有更好的输出。 2. 注重写作过程的训练。 我的学生大多数对于作文都有恐惧心理,布置作文,有些学生总是不知从何下笔,迟迟不愿动笔。为了降低写作的难度,我尽可能多地注重写作过程的教学。首先,拿到一个作文题目,我先引导学生审题,然后采用大脑风暴等方式进行列要点,列完要点后,引导学生用适当的句型把要点写成句子,注意为学生提供多种句型范例,不限制学生的思维。提醒学生注意文章的衔接和连贯性。最后,给学生12分钟,让学生自己写。 3. 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修正和相互修正。 一般情况下,对于作文的修改,我不是简单地自己修改打个分就完事。而是利用课堂上的时间,让学生先自己检查一遍自己的作文是否有语法错误,句子是否通顺,上下文是否连贯并且有逻辑性,文章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等。然后挑一些学生的作文当场进行投影示范修正,提高学生的改错能力。并且让学生课后找同伴修改后再交上来,老师不仅要评作文,也评改分者。 就这样坚持了两年,本班平均分在同类班级上有了较大的进步,特别是区英语排名前25%的学生人数比他们初一入学的前25%的学生人数翻了一翻。也许,我这种方法只是很基本的很基础的,希望未来在教学实践中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教学能力。

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与措施

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与措施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表达思想感情的高级智力活动。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备写作能力,并借此学会做人、学会表达、开发智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题,困扰着语文教师,影响了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究其原因,无外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乏作文素材,不知道用什么话语来描绘或议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即使储备了一些作文素材,也没有一点想说想写的冲动,缺乏进行作文创作的欲望;学生作文创作后常常缺乏及时有效的反馈,老师即使全力以赴也要积压较长的时间,学生得过一周或两周才可能得到老师这个唯一“读者”的意见。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创作的兴趣与积极性,制约了作文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为了改变中小学作文教学中这些不良现状,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笔者从作文教学的规律出发,结合自身作文教学实际,建议采用以下策略与措施。 一、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积累语言词汇、积累作文材料是源头性的环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把写

作文比成煮饭的话,那么文章中所用的材料就好比煮饭用的米,再聪明能干的媳妇如果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要想文章内容充实、意蕴深厚,必须要有丰富的材料作支撑,中小学生只有读得多,见得多,记得多,讲求积累,聚沙成塔,才能信手拈来,皆成文章,进而达到郭沫若先生所说的“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的境界。 (一)从阅读中积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为400万字以上,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中小学时期人的记忆往往是一辈子难以忘记的,学生时期是打基础的阶段,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多读一些课内外文章,这对他们的写作乃至成长十分必要。 1.精读教材文本。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是典范性的文章,也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样本。学生要积累作文素材,首先要精读教材文本,反复地诵读,读精、读通、读活、活读,把文章中经典的句子、段落摘抄下来,熟读成诵慢慢地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学着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那些经典的句子;把文本中那些巧妙的构思、精妙的遣词造句、前后照应的逻辑组织在诵读中消化吸收,在脑海中贮藏起来,把作者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根据不同的文体和对象,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作者的写作技巧,领悟不同的文体和对象该怎么写,文本是怎么写的,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这样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 一、传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提起作文,很多学生叫苦,老师也叫苦。学生苦在搜肠刮肚而无文可作,教师苦就苦在挖空心思而“无题可出”。综观现状,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重课内轻课外 大部分教师的作文教学还是封闭型的,除了完成每单元一次的作文教学任务,上好每周两节的作文课之外,很少让学生到课外生活中观察、练笔。将作文教学与参与生活、观察生活隔离。学生体验生活、感悟人生、驰骋想象、抒发性灵的时空狭小,甚至不存在,他们又怎能写出有灵感的作文来呢? (二)读写没有整合 在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不重视表达方法的教学;不注意根据不同的阅读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写作训练;不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不注意引导学生学习选择、组织材料和确定中心等写作方法[1]。造成学生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或者有话难说、有情难抒,其结果导致学生怕写、厌写作文。 (三)评价空洞单一 传统的作文评价都是统一由教师批阅,这也是不少学校对教师业务要求。这样每次面对一个班五六十本作文,教师往往采取的方法是对一些好的作文,精雕细刻,锦上添花,让学生仿之。对剩下来的作文则评头论足,或置之不理,写个等第罢事。这种空洞单一的评价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更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成就感。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的策略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现教学方法创新已成为每位教师乐此不疲的追求目标。于是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作文教学方法创新上来,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但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作文教学始终是块难啃的硬骨头,让人雾里看花,一片朦胧。笔者就如何实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创新的策略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与尝试。 (一)贴近生活,诱发写作动机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2]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3]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发,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寻找兴奋点,诱发学生写作动机,让写作成为学生的需要。 1.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作文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生活在学校、家庭、社会中,一天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情,有愉快的、有开心的、有烦恼的、有难过、伤心的,以这些学生自己所做、所见、所闻、所想为作文内容,让学生以写作来反映生活,用笔真实记录下丰富多彩的生活,使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这样就会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进入写作状态,实现“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4]作文命题也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命在学生心坎上,让学生一见到文题就能使往日的生活积累涌上心头,浮现于眼前,产生写作欲望。 2.贴近学生心理

最新霍梅老师创新小学生作文批改“五步法”

霍梅老师创新小学生作文批改“五步法”【做法研讨】 叶圣陶先生曾说:“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自改和互改作文,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标志着作文教学思想的重要发展;让学生对别人的作文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更是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以新课程的基础理论为依据,希望作文在小组合作中开“学生自改、小组互改互评作文”的先河。 一、建立小学生合作学习小组 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将学生按优良中差的搭配原则分成了12个小组,每组组长一名,全面负责本组的评改活动;记录员一名,记录下组员对评改的修改或建议;汇报员一名,对评改的结果进行全班汇报。合作小组活动时前后桌围成一圈,这样有利于集体意识的形成,也便于开展合作修改作文活动。 二、小学生作文批改方法及步骤 第一步:学生自改作文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完自己的作文后,自己阅读、修改自己的作文。 但是,学生个人修改,往往“只缘身在此山中”,而且限于水平,文章中的毛病,作者常常自己看不出来。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复看审核,查找出标点、错别字以及不通顺的句子,并进行改正。接着从题意、中心、内容、感情、结构、语言等方面来一个“回头望”,多问几个“是什么”或“怎么样”,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从点到面,实事求是的评价。最后,对文章再次阅读,寻找出自己本次作文的最大亮点,或指出今后作文中应该改进的地方,在这样的自我修改,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着。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批改固教者之要务,然须进一步想,必使学生能自改其文,或文成达而竟不须改,乃有济也。” 第二步:小组内互改作文 组内成员都完成作文后,在组长的带领下,针对每一个组员的作文进行一一的共同阅读,共同修改。修改时要注意: 1格式是否正确。 2找出错别字。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下标记,在后面写上正确的字。 3找出病句。挑出病句划上横线,修改正确。 4标点符号。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 5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以上五点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文实践,就能够掌握这几条要求了。修改后,组员再次阅读自己修改后的作文,最后抄写在课堂作文本上。 第三步:各小组互改互评作文 互改互评课上,各小组间交换作文。同样,在组长的带领下,对四本作文进行一一阅读、批改。在以前的作文批改中,我首先对所有学生的作文通览一遍,找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在作文课上和学生一起进行批改。同时,注意向学生介绍规范性的批改符号,讲解具体的批改方法,从点到面,对典型作文进行全方位的改评。这样做,不但使学生学到了别人作文的长处,起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的作用,而且也使学生学到了作文修改的方法。 1、各小组互改的操作方法: ①格式是否正确。打开作文一看正确,拿出红笔,写上批语,格式正确;不正确的要批语指

英语写作过程教学方法

英语写作过程教学 北美英语教学大纲中认为写作是由构思、起草、修订、编辑、呈现等一系列环节所构成的严谨的过程,所谓过程写作教学法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这一系列过程完成写作的方法: 1、构思Prewriting 目标(Objectives) (1) Generating and gathering ideas for writing (2) Preparing for writing (3) Identifying purpose and audience for writing (4) Identifying main ideas and supporting details 策略(Strategies) Talking and oral activities Brainstorming Clustering Questioning Reading

Keeping journals in all content area 2、起草Drafting 目标(Objectives) (1) Getting ideas down on paper quickly (2) Getting a first draft that can b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purpose and audience for paper 策略(Strategies) Fast writing Daily writing Journals of all types Buddy journals Dialogue journals Learning logs 3、修订Revising 目标(Objectives)

作文教学——在和谐中拓展属于自己的天空

作文教学——在和谐中拓展属于自己的天空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而目前小学作文习作训练的教学还依旧是封闭型的。传统作文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指导轻练笔,重形式轻内容,重课内轻课外,重共性轻个性”的现象。这“四重四轻”的现象,导致了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不和谐,既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又阻碍了学生思维(特别是创新思维)和个性的发展。作文内容与儿童生活脱节,学生还在被动作文,生编硬造;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宰的“涛声依旧”,教师们对千篇一律地指导审题立意、选材谋篇是“情有独钟”;教师对圈圈点点,精批细改的批改方式也是“乐此不疲”。这样的作文教学,缺乏了作文教学中学生、教师、习作内容之间的和谐,堵塞了学生自由表达的通道,遮蔽了学生有创意表达的天空。学生写不出好作文,继而怕写作文;教师们也是苦不堪言。我们认为,作文教学只有创设了一种和谐的氛围,才能有助于学生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学生能写出好作文应是我们一切努力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营造和谐的作文教学过程 为了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多放少收 “放”,即写“放胆文”,就是不受“章法”的束缚,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随意发挥。“收”,就是按照“章法”,予以指导,从立意谋篇到遣词造句,推敲琢磨,精益求精。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主张:“能文之本,初欲奔驰,久当收节。”“多放少收”,是就整个小学作文教学过程而言,先让学生自由地写,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作文。鼓励学生多写放胆文、自由文,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表达的内容和形式,真切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想所感,写出自己独特的作文来。不过多地给予这样那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学生的思路。同时,改变作文的评价观念,“重内容轻形式”,不求全责备。 (二)先写后导 “先指导,再作文”,这是传统作文指导的一般步骤。这种模式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相应地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于教师在作文指导中,过多强调“章法”,使得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和新意。 “先写后导”,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并顺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让学生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先自由地写,而教师的“导”则建立在学生“写”的基础上,使之既“导向”明确,有的放矢,又能保留学生作文的鲜明个性。这种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是:1、教师通过生活再现、实物演

小学作文教学创新方法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创新方法之我见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传授写作知识、指导写作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一、教师理念的创新 在进行作文创新教学中,教师是主导,教师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和行动都很重要。善于思索和进行创造性劳动是教师的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只有敢于破旧立新的语文教师,才能取得教育与教学改革的成功。要破旧立新,作文教师必须做到一下几点: 1.要有敬业精神。要求语文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样,语文教师才能全心全意地投身到教学工作中去,才能不遗余力地进行作文创新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要具备先进的教育观念。即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思想,具有勤奋进取、敢于创新的勇气。在创新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创新精神,能够创造性地评价每一个学生。 3.要树立创新形象。在具体的创新教学环节中,语文教师处理信息来源要能够灵活机智,求异求变,不要设置太多的框架和模式,能够突破形形色色的思维定势,树立语文教师的创新形象,创造性的信息获取、加工与输出的能力,以此影响和激励学生。 4.要开展创造性活动。在作文的创新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追求,即使暂时并不成功,也要及时关注并始终寄予厚望,要善于组织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活动,鼓励和喜欢学生的求异创新,善于优化课内、课外作文教学环节。 二、学生个性心理的创新 进行作文创新教学,应该创设一个允许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空间,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作文创新教学环境,包括良好的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文化氛围,良好的个体心理和生理状况等。 1.创新动机。“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在作文创新教学中,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引起学生创新的动机。教师可以从社会创新成功的现象、学生作文成功的范例等入手,培养和激励学生作文创新的动机。 2.创新兴趣。古今中外的学者都强调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教师要特别注意引

谈谈过程写作教学法中的环节安排

谈谈过程写作教学法中的环节安排 过程写作(Process Writing)是近年来受交际语言教学思想影响流行于西方教育系统(从中小学母语写作到高等院校第二语言)写作课程的一种教学法。过程教学发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强调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帮助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侧重在语篇上进行指导,包括构思、写提纲、写初稿、修改和定稿各个环节。 过程写作教学法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写前活动 2.写初稿 3.自改初稿 4.学生互批 5.再改初稿 6.教师批改、讲评 7.定稿 8.建立作文档案袋 由于过程写作教学法能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写作过程,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树立信心,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这一写作教学法日益为广大英语教师采用。然而,由于未能深刻把握各个环节的作用,在操作过程中,还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下面,针对过程写作教学法的运用,我就自己上过的一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Teaching Procedure(Main Task, Unit4, 7B) Step 1 Lead –in 1. To tell students to show the amazing things we have learned to each other. 2. Talk about some more amazing things by showing pictures. What can you see?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 Why is it amazing? Isn’t that amazing?

作文教学法

(一) 读写牵手的大语文教学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无论中考,还是高考,作文几乎占据着“半壁江山”,作为语文教师,提高作文水平任重道远,从教二十六年,我在探索中前进,前进中反思,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体系,现“班门弄斧”一次,诚望前辈及同仁指正,以便改进和完善。 一、读——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以前与少数老师一样,认为作文是学生自己写出来的,读与不读,多读与少读关系不大,这是极其错误的观点。有个别教师及学生认为读书(作文书,更不用说名著)浪费光阴,不如多做几套数理化试题;更有甚者坚持考前突击作文,讲几点作文技巧,背几篇作文灵活应用,这些无疑是对作文教学的轻视,严重的说是亵渎。我在此呼吁,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读的作用,以读促思,以读激志,以读带写,读写结合,共同提高。 1、有声读。我倡导学生发现美文一定要大声读出来,读出气势,读出感情。我们在七年级的时候,规定每天晨读抽出时间让学生表演读一篇美文,全班学生按学号有序进行,尽量所读美文不重复。这样早晨美文范读成了我们班一道独特的风景,全班学生均以范读为荣,听读为乐。 2、无形读。晨读美文只是我们读的初级阶段,目的是通过老师引导让学生将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养成爱读、会读、乐读的习惯。当

然,老师应教会学生选择阅读内容,教会阅读方法。我们要求每个学生,不仅要读书,也要读人,读社会,读生活中一切与语文有关的作品,形成“大语文观”。真正实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在我班学生阅读数量、阅读层次、阅读效率均在学校同级学生中遥遥领先。诸多理科尖子生有空也常泡图书馆,抱着名著拼命啃,偶尔还能对几个“绝对”(对联中的一种),写几首小诗。可以说从“有声读”到“无形读”是一次质的飞跃,学生读的不仅仅是文字,学生用的不仅仅是嘴巴。同行们,不要犹豫,让学生们尽情读吧。 二、抄——磨刀不误砍柴功 “天下文章一大抄”。休矣!我们讲的抄侧重是积累素材,注重的是规范书写。 1、小抄。小抄主要指学生自己阅读中发现的佳词妙句摘抄下来,分类整理,以备运用。我们都知道,作文是靠语言组织的,学生抄多了,记熟了,自然就能随手拈来,一气呵成。没有积累,就很难在写作上大有成就,小抄势在必行。同学们,加油。 2、大抄。大抄主要让学生全文摘抄班级同学美文,这决不是惩罚。大抄范文,能够规范学生书写,养成卷面整洁,书写规范,标点准确,见贤思齐的习惯。当然大抄不能过滥,间周一次为好。 三、练——问渠那得清如许 俗话讲“光说不练假把式”,学生作文要提高,恰当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这里我按照句、段、篇的顺序一一介绍。 1、句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创新作文还给学生自主作文权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创新作文还给学生自主作文权 所谓“自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于语言文字。一句话,写作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学生既然是写作的主体,写作教学自应以学生为本位,学生的写作活动自应是自主性写作。 然而这些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写作教学被人为扭曲了。为了升学考试,“写什么”都局限于教材规定的内容和划定的范围。“怎样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出的几种模式。学生不再是写作的主体,而是被异化或应试的工具、写作的奴隶。写作不再是真情的流露。这样的写作让学生胆战心惊,望而生畏。这样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鲜明的修改,自然就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作文就冲破了传统作文教学的束缚,给学生带来一片艳阳天,一块能自由畅谈的空间,一方能倾吐的净土,真正做到在习作中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创新作文是如何把自主的写作权还给学生,弘扬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感受生活──创新的源泉 叶圣陶语生:“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写出新鲜的文章,就要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情绪饱满的投入生活:布置教室,设计黑板,组织班队活动,编辑手抄报,参加文体表演,语数竞赛,参观科技展,公园花展……充分放进去学生的感官,实行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解放大脑──让学生思维,解放双手──让学生动手,解放眼睛──让学生观察,解放嘴巴──让学生发言,解放时间──让学生自由,解放空间──让学生活动。当学生在一起创造感受充满激情的学校生活时,生活也馈赠给写作的素材和灵感。《难忘师生情》,《调皮王变乖了》,《我成功了》等文章写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样,家庭、社会纷繁复杂场景也给他们内心世界荡起涟漪,他们都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自主写作的欲望,那么写作的素材──创新作文的土壤,就会越积越肥沃,创作热情必然高涨。 二、激发兴趣──创新的动力 快乐的写作永远伴随着无穷的创造。“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对写作一旦产生兴趣,他就会把这种兴趣内化为一种动力,自觉地去乞求,探索与创新,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实践中,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激趣。 1、鼓励学生自主表达熟悉的生活 要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写作,就得使写作成为学生快乐的活动。“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作是学生“情动而辞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啥就写啥,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学生写作兴趣一旦被 激发起来,感到“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他们的写作热情便会迸发出来,不可遏止。 2、尝试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老师的建议》中指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学习的欲父望。”如果学生能品尝到作文成功的喜悦,他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也会产生对下一次成功的期待。为此,可以展开作文竞赛,办手抄报,发表学生习作,优秀习作巡回展等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评价作文时,应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不要放过一字、一词、一句的肯定机会,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让赏识给学生送去快乐,滋生兴趣,增强自信,通过尊重,关心、激励,让学生人人都能享受、体验成功,并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潜能的发挥,个性的张扬,人人都能快乐而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写作中去。

成果写作教学法和过程写作教学法在教学中的效果对比-最新资料

成果写作教学法和过程写作教学法在教学中的效果对比 英语写作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大难点。国内外专家及广大英语教师不断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写作教学方法,其中最为常用的是:成果写作教学法和过程写作教学法。 对于农村中学的师生来说,这两种写作教学方法哪一种效果更好些呢? 下面展示在经过一年的教学实验,两个班在同一写作任务下,两种英语写作教学方法的过程以及教学效果: 同一写作任务 假如你是李华。你计划周末的时候去远足。准备发帖找个外国朋友作为游伴(travel mate)。请你根据以下要点提示,用英语写一个帖子,并发在国际驴友论坛上。要点提示:1.发帖目的;2.交代清楚各项事项(如行程安排、费用情况)以及你对对方的要求;3.说明对方和你一起远足的好处。 注意:1.内容可以适当发挥,以使行文连贯;2.词数120左右。 我在A班(对比班)采用的是成果写作教学法 首先,我为学生提供范文,对范文进行分析,讲解,然后学生模仿范文独立完成写作任务。最后,学生上交作文成品,老师一一评阅,对其中四十份进行了分析总结。A班(对比班)四十份作文得分情况统计结果:大约12.5%的学生平时基础较好,能较好地完成写作任务,这些同学基本能得28―32分(满分35份),37.5%的学生成绩为24―27分,32.5%的学生成绩为20―23分,其余17.5%的学生成绩偏低,仅为14―19分。此次作文,四十份抽样试卷平均分为23.12分。四十份作文中具有普遍性的错误有: 1.审题不清。首先,没弄清网上发“帖子”的格式,具体表现为:无标题,无正确的结尾。其次,漏掉重要信息点。尤其是“你对对方的要求;说明对方和你一起远足的好处。”这两个信息点被漏掉一个,更甚者有同学把这两个点都漏掉,导致严重扣分。 2.要点表述不清,词不达意,汉式英语泛滥,令人费解。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有哪些 在小学语文知识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作文是将平时多种渠道的知识积累,通过作文这种形式致以全方位的知识再现。可作文教学却又是语文教师比较头痛的一大难题,平时的习作也会让学生望而生畏。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经过多次的努力与尝试。通过《语文课程》新标准的进一步学习,我认为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是语言的书面表达形式,而语言的表达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等一样需要积累。尤其是好词、佳句、精彩片段描写等。但积累可分为以下两种: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每一种形式的课文当中,都会有大量的好词、佳句。而且现在的语文教学,很多思考练习中都是这种要求——摘抄、背诵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好段。目的是让学生从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同时在积累它们,而且“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如果通过课文的学习掌握了这些好词佳句,在平时的习作中,自然会想到、使用到。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有句可写。比如:在教完《草原》、《可爱的草塘》、《美丽的张家界》等课文后,写身边熟悉的景物都能够借鉴、引用这些文中的好词、佳句、佳段。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读(即学)与写放在一起是“黄金组合”,只读不写或只写不读都不 会让你的作文水平提升到理想状态。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日记不拘泥于内容、体裁、形式以及字数的多少,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想怎样写就怎样写,无拘无束,能够尽情的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样的内容不但真实,更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即时指导 学的目的是要使用。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应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即时指导,这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后,我们能够指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景物,如:村庄、田野、江堤等,模仿《桂林山水》一文中对比、排比等手法实行描写。在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时,我们都会被送别的深情所打动。在教完这篇文章后,我即时利用一节课对学生实行作文指导。现在的留守儿童特别多,孩子们的父母都在外地,思念父母亲人的情感容易在学生心中产生思想共鸣。结果这次作文指导后,有个学生写出了这样感人的文章:“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端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州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经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 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于漪中学作文教学导论

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要这样写,如果学生对这些问题有了解决地欲望,有追根究底地积极性,他们就有地待续不断写好作文地内驱动力,作文教学就会生机蓬勃,,活水流淌. 研究中学生写作心理 破“怕” 首先要找准恐惧地原因.、长期受批评,受指责,形成条件反射,只要一提到写作,这些学生就立刻与“挨批评”联系起来,因而产生“怨”. 、不摸门,摸不到书面表达地门径,由苦恼而怨恨,形成恐惧心理. 、神秘感,觉得定作是“高级”地事,是作家、文学家地事,自己不是那块料子,自卑得很,害怕动笔. 、懒于思索,形成莫名其妙地“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其次是从鼓励入手,加强“对症”教育. 再次指点入门地途径,让学生自己从“怕”中走出来. 帮助找“米”下锅.(一是启发他们从记忆中去寻觅,抓住某些记忆中地人、事、景、物,开展联想与想像,使模糊地印象清晰起来,笼统地具体起来,单薄地丰富起来,零碎地串联起来,成为笔下可写之“物”.二是启发他们就地“捕捉”,学会看周围地事物.)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帮助“搭架子”.一是帮助他们明确文章地中心思想.二是指导他们梳理思想与材料,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样开头,如何过渡,如何收尾,要作通盘考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帮助选“砖瓦”.可采取试写一段,就遣词造句进行分析比较,也可写好以后教师面批面改,有些词句让学生自己咀嚼、辨味、思考、比较.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攻“难”. 抓积累. ()用百首以上地诗词打底. ()广泛阅读报纸杂志,开拓视野. ()到生活宝库中觅宝. 抓思路锻炼.文章必须“言有序”.而“言”是否有“序”又决定于思路是否有“序”,是否细致严密.文章贵丰满,忌干瘪,而能否丰满又决定于思路是否开阔活跃.学生写作文时往往有这样那样地零碎材料,有点点滴滴地感想,而不善于井然有序地加以组织,不会从广度上开拓,深度上挖掘.要攻这个“难”,须着力于思维地训练,思路和锻炼.如从观察、理解、联想、想象能力地培养入手,促使学生锻炼思维,锻炼思路.除了课外实地指导观察,写作过程诸多环节积极引导外,阅读课上有计划有目地地培养也很为重要.有时一两段精彩地文字若能驾驭得当,就会成为训练思路,训练上述能力地好材料.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抓局部地深入.整篇文章大而化之,笼而统之地指导一番,学生不易捉摸.若有计划地从学生写作实际情况出发,抓住一个个局部,有重点地进行“分解动作”,深入一点,带动全篇,学生易懂易做,效果较好.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抓榜样地激励. 克服“急于求成”地情绪. 一是要肯定他们想写好作文并想有明显进步地愿望;二是要帮助他们认识学好语文、写好作文地规律;三是要有一副精细地目光,对学生地点滴进步,都要满腔热忱地肯定、鼓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激发中学生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写作地冲动感 没有想写、要写地强烈愿望,没有非写不可、非写好不可地迫切要求和责任感,再好地技能技巧也难以凑效,更不必说下笔千言,感人肺腑了.热情是一种强有力地情感,它影响乃至决定人地思想言行,胸中写作热情似火烧,就会产生一吐为快地冲动感.写作冲动感一经形成,往往就会思绪纷呈,妙语连珠,写作进入最佳状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写作地人如果蕴藏地思想感情不汹涌澎湃,如果没有一吐为快地情绪,下笔绝不会一泻千

三环五步教学法

“三环五步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桃山局中心小学高桂芹 “三环五步教学法”是一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珍视学生个性体验,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新模式。“三环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三环”,即:创设情景——师生互动——建构知识。“五步”,即:创景导问——自学教材——讲析研讨——正固训练——评结延伸。简称为“问、学、析、练、评”五个基本环节。那么,怎样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环五步”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结合语文教学工作和本班的实际情况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精心备课,巧妙导入 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潜心设计教学,精心设计问题,把握好不讲和精讲的尺度,合理分配时间,把课堂上的每个环节都要落到实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做到心中有数,有备上课。 导入要根据课文特点而定,看用什么样的导入法才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的课文《鹿和狼的故事》时,我先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了《狼和小羊》的故事,然后问他们故事中的狼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说狼是凶恶的、残忍的。我接着说:“童话中的狼都是凶恶残忍的,但我们今天所学课文中对狼的评价并不是这样的,你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听了我的话,学生一个个疑惑不解,我便顺水推舟:“那你们自己从课文中找答案吧!”这时候学生一个个迫不及待地打开教材,兴味盎然地走进文本,接下来的课就

进行得非常顺利。 二、把握目标,正确引导 上课前,我把本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先告诉学生,这样教学活动既不会盲目,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更好了。我认为在小学语文课中“学”这一环节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教学生怎样自学生字新词,怎样预习课文,怎样品读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怎样针对本节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怎样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等等。比如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我板书完课题后首先让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学生就提出了鲁迅是谁?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等问题。然后我教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沉浸文本,带着这些问题去品读语言文字,一一去寻求自己想解决的问题答案。这样既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又开放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还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我也乐在了其中。 三、提倡合作,促进发展 五步教学模式最精彩的就是“析”这一环节,要让学生析有所获,就必须进行小组交流互动。合作学习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而是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必须是小组各个成员共同关心的,但又苦于难以独自解决,从而产生与小组成员合作的欲望和需求。若学生能够独自解决的问题,则没有合作的必要。五步教学模式只有在教学中需要学生进行合作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 在本学期的语文课堂中,我采用比较多的是小组合作学习。通过

浅析“过程写作法”

浅析“过程写作法” 摘要:长期以来,英语写作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作者浅析了运用“过程写作法”的必要性,阐述了“过程写作法”的实施步骤,并指出了该教学法的不足之处,以期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关键词:过程写作法;英语写作能力 Abstract: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has been the weak link of English Teaching. The author of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applying process writing approach,states the procedures of process writing approach,and shows the shortcomings of this approach. The writer look forward to giving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teachers. Key words:process writing approach;English writing ability 一、引言 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各行各业的重视。这种交际能力不仅指口语能力,还指书面语,即英文写作能力。长期以来,中国的语言教师一直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收效甚微,学生的写作能力仍然不容乐观。许多年来,成品写作法(Product Writing Approach)占据了传统的写作课堂,很少有人去关心要写出一篇连贯通顺的作文会涉及到哪些过程或策略。然而,很多研究人员指出写作是一项非常复杂、高度个性化的活动。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应采取一种综合的方法来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写作过程的重视。近20年来,过程写作法(Process Writing Approach)在西方语言学界和教学界非常流行,被证明对于提高学习者写作能力效果显著。本文综述了过程写作法的实施步骤,阐述了此写作法的不足,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过程写作法”的实施步骤 (一)写前准备 过程写作法通常由某种或多种形式的写前活动开始,笔者将采用常用以下几种写前活动: (1)“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教师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思考、讨论,想出任何与主题有关的想法和观点。此阶段不必考虑语法或观点是否正确,只应尽可能多地将所想到的信息写下来以供下一步选择。 (2)集束法(Clustering):教师引导学生把核心触发词(stimulus word)和与之相关的词汇串联起来,并以图形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视觉形象可以刺激学生迅速联想,以收集到大量与主题相关的写作素材。例如:

关于以和谐为话题的作文5篇

关于以和谐为话题的作文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作者为各位老师家长学生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借鉴参考阅读,您的努力学习和创新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欢迎下载! 以和谐为话题的作文(一): 那美丽的鲜花,正因有了绿叶的依偎,才显得清纯和鲜润;那蓝蓝的天空,正因有了白云的打扫,才显得静穆和安详;那宽广的大地,正因有了万物的拥吻,才显得和平和馨香。而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甚至一个国家,不也是正因互相依存,互相映衬,互相促进,一齐共同发展,才呈现出那五彩斑斓的和谐吗?和谐犹如一幅画,好似一首歌曲。和谐产生美丽,和谐生发了力量。 和谐不是强行的,而是顺其自然的。不和谐的生活不会产生共鸣,无法演奏生活完美的乐章!和谐不是停滞,也不是凝固的,而是一种用心的前进的状态。在一个地方,这天和谐了,明天又会被新的矛盾所打破;我们又要做新的发奋去争取到达新的更高的和谐。 和谐之美在于宽容。正因拥有宽容才有和谐。正因拥有宽容才有和谐。宽容是人类情感中的种子,她能在人类的心灵这片净土上扎根发芽,再爱的保护下茁壮的成长。宽容之心是多么伟大的,她能够熄灭怒火,她能感化邪恶播散善良,她能够无私奉献,从不计较。她让我们享受阳光一般的温暖。雨珠一般的滋润----宽容之和谐,竟妙不可言。 诚信是一颗珍重的钻石,是和谐之美的结晶。诚信好过一支玫瑰,在花园之中,她是最美的,美得妍艳欲滴;美得热人心潮;美得高尚;美得完美无瑕。有了诚信之后,和谐的美足以体现了! 和谐之美绝不容忍名利所缚,只有淡泊名利才能够称为和谐之美。老鹰是为了搏击长空而在天空自由翱翔,而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羽翼因此无限的天空赐予了它自由快乐的空间;风帆只为乘风破浪而在海中搏击风雨,而不是夸耀自己的樯桅。因此浩瀚的大海给予了它豪壮宽阔的乐园。其实,你也一样,只要你用一颗平凡的心去看待,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星群! 有一种美,给生命带来温暖,和谐之美----无时无刻与我们此刻,只是没有人留意到,而我却在无意中有所发现。我坚信大家都听过这句话:“亲善产生幸

“四步”作文教学法

“四步”作文教学法初探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者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小学生往往忽略身边的事情,不容易挖掘身边的题材。一提到作文要么东拼西凑,要么胡编乱造,假话、大话、空话现象严重。少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利于学生个性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怎样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说真话、诉真情,把写作文变成使学生感兴趣的一件事?我校教师通过实践、研讨。尝试采用了“四步”作文教学法。 一、积累 如果说兴趣是写作的动力,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积累就是写作的基石。“言之无物或有物无言”是学生作文经常出现的问题,也是影响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主要障碍之一,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应帮助学生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积累。 1、生活积累(观察)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生活是作文的“原料”。正如宋代大诗人朱熹所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涓涓清流离不开源头的活水,好的习作离不开生活的积累,要使学生作文充满生活的情趣,就要让学生睁开双眼看世界、张开嘴巴说世界、敞开心扉去感世界,使习作与生活结为一体。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主要抓两个方面的训练,一是对观察对象进行

思考,提炼其对人的启迪;二是教会学生根据不同观察对象弄清不同的观察内容,采取相应的观察方法。如:游戏“扳手腕”中,要引导学生从参赛者的动作、面部表情的变化,比赛过程中观众的反应以及比赛的进展情况进行观察。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习作的源泉就解决了。 2、阅读积累(读书) 生活是习作的源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训练学生注意生活积累的同时,也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大量阅读,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阅读积累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文字的表现方式,二是文章中用得恰当的词和写得生动的语句,这些积累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丰富的智力背景,使学生在构思作文时产生迁移,有易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3、练笔积累(日记) 作文教学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学生虽有一定的积累,但能够用的较少。要实现写作和积累的协调发展,仅靠两周一次的习作课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加强平时的练笔训练,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心捕捉自己对事物认识的灵感,每天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记录下来,如:大自然的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的风姿;家庭生活的变化;身边的老师、同学、亲人;对他们说说心里话或写写我的心事、我的烦恼等等。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仿写、续写等,并且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词句和写作方法。经过长期训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