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江苏地区差距分析

江苏地区差距分析

江苏地区差距分析

作者:陈文超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9期

[摘要]文章利用广义熵指数定量描述了1993年以来江苏省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变化,得出地区差距尤其是三大区域之间差距正在迅速扩大的结论,并且分析了产生这种差距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收入差距;广义熵指数;江苏

[作者简介]陈文超,南京大学商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硕士研究生,江苏南京,210093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06)09-0087-03

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是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现象。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社会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仍然存在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的矛盾。不仅整体上是这样,局部地区也非常鲜明地体现这一特征。江苏省的情况便是如此。

一、1995~2004年江苏地区差距的测度

目前,国际上测度地区差距的指数多种多样,其中广义熵作为一种相对指标具有良好的特性,能够得出可信的结论。因此,这里使用广义熵来测度江苏省地区差距。在数据采用上,由于造成地区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随着年代变化而改变,为了便于对现状的分析,我们选取最近十年的宏观数据进行研究。

在说明江苏省地区经济不均衡特征方面,广义熵指数一般可以用MLD指数这一简单形式替代。整个分析可以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使用MLD指数对地区不均衡发展进行一个总体描述。这种总体描述是以地市为单位的,这样做相比于其他分法,一方面是数据易于获得,另一方面我们所讨论的地区是地级市的集合,这样可以计算获得更多的信息,例如各地区区间差距的贡献度等指标。第二部分,是对总体的MLD指数进行分解,从而定量了解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

(一)总体描述

根据广义熵的计算公式(略),我们可以得到1992~2004年的总体MLD指数(见表1)

表1 1992~2004年的总体MLD指数

图1 1995~2004年MLD指数变化情况

由图1可知变化有两个过程:一是从1995年到1999年基本上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维持在0.17左右并有微小波动。必须注意的是,0.17的MLD值是一个比较高的数值,说明地区差距此时已经达到比较高的程度。从1999年起,MLD指数开始上升,且幅度较大,从0.17到2004年的0.23,达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点。

结论:1995年以后,江苏省的地区差距变化不大,比较平稳,但随着改革深入,市场化进程加快,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尤其进入21世纪之后,分化速度明显加快。

(二)分解描述

前一部分的分析是基于地市之间的比较。若从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注:苏南指南京、无锡、常州、镇江、苏州五市,苏中指南通、扬州、泰州三市,苏北指连云港、盐城、徐州、宿迁、淮阴五市)这种层次结构而言,江苏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俱乐部收敛”的特征,并且这一收敛特征与其地理位置高度相关。下面将分析这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之间非均衡的现象。

如表2所示,我们将总的MLD指数进行分解(过程略),可获得地区内差距指数和地区间差距指数。

表2 地区内差距指数和地区间差距指数

图2 MLD指数、地区内、地区间差距指数的关系

根据图2,可以看到地区间差距的变动轨迹与总的MLD指数变动轨迹非常类似,基本上呈现出开始平稳发展、后来大幅上升的一个趋势。到了2003年以后,地区间差距指数也超过了0.2的高度,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值,同期国家层次上东中西东北四部的地区间差距只有0.077。相比而言,地区内差距变化则非常之小,基本上都是在0.02左右。通过计算地区内差距和地区间差距对总的地区差距的贡献率,发现地区间差距的贡献率基本上维持在90%左右,而地区内差距则基本上维持在10%左右。换句话说,江苏地区差距90%的原因可由三大区域之间的差距来解释。

通过对总的MLD指数及其分解的定量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最近十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江苏省的地区差距处于较高的不平衡水平,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虽然开始这种差异的变化较为平稳,没有明显拉大。但进入新世纪以后,地区差距又开始迅速拉大,并且呈现上升趋势。地区差距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之间的差距。换句话说,江苏省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基本上就是三大区域的差距,且三大区域之间的差距也拉大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

二、经济差距产生的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