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理论力学》精品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理论力学》精品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理论力学》精品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理论力学》精品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理论力学》精品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理论力学》课程在 - 的重点课程建设阶段已经取得了较好的

成绩。在校级重点课程的基础上, 又经过了 - 的优秀课程的建设阶

段, 取得了进一步的成绩。在项目建设期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 由王剑华教授

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偶对称性及其应用的研究》( 10447005) 在

年经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结题验收, 由任亚杰教授主持的教育厅课题

经过了具有厅的结题验收; 课题组成员在此期间共发表论文 45篇, 其中 SCI 和

EI 论文 18篇, 获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三等奖两项( 王剑华教授均为第

一完成人) , 获得学校科研成果特别奖 18项, 获得学校科研成果一等奖两项、 二

等奖一项, 取得国家专利三项。

在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方面的主要工作有: 由王剑华教授主持的校级教改

项目《构建我校物理学优势专业品牌课群的策略研究与实践》经过了学校的结题

验收; 课程组成员任亚杰教授、 王剑华教授参加了黄新民教授主持的国家级教改

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物理学(师范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获得了国

家教育部立项。在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教材建设方面取

得了重要的进展, 特别是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和课程论文的撰写方面取得了突破

性的进展, 例如, 由 05届学生刘鹏完成的毕业论文发表后被 SCI 收录, 09届学

生马凯完成的两篇课程论文已经分别投送国内核心期刊和国外 SCI 期刊源期刊

发表。《理论力学》课程在完成重点课程建设和优秀课程建设的过程中, 所取得

的成绩比较可观, 现将详细情况报告如下。

1-1师资结构

教师

姓名 王剑华 任亚杰

王亚辉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9.12 1964.8 职称 学科专业 物理学 物理学 物理学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理论力学课程的讲授 理论力学课程的讲授 理论力学讲授,网站维护

队伍

情况

教 授 授 师 男 教 讲 男 1978.11

黄新民男1955.6

1975.9 教授物理学课程规划、教材建设

科技英语和理论力学双

语教学准备

袁刘毅

女讲师科技英语

1958.6

1963.12

1978.4

1979.4

1979.7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机械理论力学和机械制图

理论力学课程的讲授

理论力学和固体物理

理论力学辅导和力学

理论力学辅导和力学

熊晓军黄文登物理学物理学物理学物理学

潘张峰

根据教研室成员的变化, 对本课程组成员作了调整, 吸收了部分年轻教师,

使本课程组成员的职称、年龄结构更加合理; 现有教师10人, 其中教授4人,

副教授2人, 讲师3人, 助教1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6人, 本科4人。50-60

岁3人, 40-50岁2人,30-40岁5人。平均年龄为38.6岁。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李

康博士在我系任客座教授期间( , 1- , 12) 也参加本课程的建设工作。

本项目自评得分4分。

1-2教学水平

本课程的主要讲授人王剑华教授、任亚杰教授、黄新民教授已从事本专业教

学工作20余年, 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并先后从事过《理论力学》、《量子力学》、

《固体物理》、《大学物理》、《热学》、《自然科学概论》、《物理学史》、《近代物理

实验》、《流体力学》、《力学》、《天体物理学》和《物理学前沿》等课程的主讲; 本课程的第二梯队主要成员王亚辉、黄文登等都具有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经历, 从

事过《理论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大学物理》、《力学和热学实验》、

等课程的辅导和讲授工作。参加了毕业论文、课程论文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教

学工作量饱满, 教案提要和讲稿齐全, 经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教学效果良好。

本课程组成员先后承担过省级和院级教改项目和科研项目9项, 部分项目已

经结题, 部分项目正在进行中。

本项目自评得分6分。

1-3学术水平

理论力学课程组成员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投入科研工作, 使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该课程组成员在近三年内共发表学术研究论文36篇, 其中被SCI和 EI 收录16篇。该指标已达到A级水平。由王剑华教授主持的陕西省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非对易时空性质及其量子效应的研究》( K01-54) , .1~ .12,

项目总经费10万元( 含学院配套经费) 。主持的国家级纵向课题( 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量子纠缠中的Wigner》( CHJG 02) , .7~ .12, 项目总经费6万元( 含学院配套经费) 。主持的了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项目《对偶对称性及其应用的研究》( 10447005) , .1~ .12, 项目总

经费16万元( 含学院配套经费) , 底结题。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

外合作与交流项目《 NSFC/ICTP交流项目》( ) 和《

NSFC/ICTP交流项目》( ) 取得了优秀的研究成果。应意大利国际理

论物理中心( ICTP) 高能物理研究所主任S.Randjbar-Daemi教授的邀请,王剑华于和两次在ICTP进行了成功的学术访问和合作研究工作。

该课程组有省级和院级科研项目9项。理论力学课程组科研项目统计表。

本项目自评得分5分。

1-4教风建设

该课程组成员在教学工作中认真、负责, 具有优良的教风, 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与学生保持着良好的师生感情, 其道德风范爱到学生的好评。以良好的教风

来带动学生的良好学风, 使学风也有了明显的好转。见学生评课记录。

理论力学课程依托于理论物理教研室, 该教研室工作制度健全, 严格按照院、系、室的规章办事, 教研活动定期进行, 每年教研活动次数大于18次, 并有详

细的教研室活动记录。见教研室活动记录本。

该教研室坚持互相听课, 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次, 每次听课后都要进行

评课, 以达到互相交流, 共同提高教学质量。详见教师听课记录本和教师听课评

课表。同时本教研室还坚持集体阅卷, 以使考试成绩客观、公正, 并能进行认真的试卷分析, 以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 采取多种形式收集学生对教学工作的反馈信息, 不断改

进教学, 后继课程反馈信息良好。

该课程组教师工作认真、负责, 教风端正。近三年来该课程组无教学事故。

本项目自评得分4分。

2-1教学大纲

(1).为适应学科的发展, 满足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结合高师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三年来对理论力学教学大纲进行了两次修订。修订后的大纲既符合高师培养目标, 又符合我院的实际, 其项目完整, 目的明确, 层

次清晰, 重点、难点突出, 体系完整, 能反映与该课程相关的科研新成果。

(2).新大纲的要求和课时分配: 新大纲总学时68学时, 全部为讲授内容。

(3).本课程严格按教学大纲要求执行, 其执行情况见附件: 理论力学教学进度计划表。

本项目自评得分6分。

2-2教材及教参

(1).理论力学课程选教育部优秀教材:

1) 周衍柏.《理论力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版。该教材经多次反复使用, 基本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适合理科学生的实际情况, 使用效果好。该

书为教育部优秀教材。

2) 王剑华, 李康, 刘筠, 王亚辉.《理论力学》, 由陕西科学技术出

版社出版, 当前正在排版印刷阶段) 。该教材经多次重复修改, 符合教学大纲的

要求, 适合师范学生的实际情况, 使用效果良好。

(2).主要教学参考书为高等学校专用教材。

1)金尚年, 马永利.《理论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朱照宣, 周起钊, 殷金生.《理论力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

3)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1)、(2)册, 第六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8。

4) R. C. Hibbeler.Engineering Mechanics-Dynamics,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项目自评得分7分。

2-3课程教学管理及教学文件

(1).有比较丰富、完整的教学参考书, 能反映与该课程有关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内容, 又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内涵。见2-2。

(2).本课程有完整的教学日历、习题卡、教学总结及论文等各种教学文件。见附件: 物理系教学档案( 教学日历、备课本、理论力学习题卡等) 。

本项目自评得分5分。

2-4教学设备和手段

(1).与理论力学课程相关的实验有6个, 可在实验室参观。见实验设备清单。

从级开始开设了部分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2).现有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可达到100%。见实验记录卡。

(3).部分”电子课件”已经开始使用, 力争该课程的教学全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

(4).实验教学过程规范, 见实验室安排, 登记表, 计分办法, 实验报告等材料。

本项目自评得分5分。

3-1考试说明

(1).理论力学课程以考试方式进行考核。其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根据系上的有关考试规定, 采用以教研室为单位的集体命题和集体阅卷。考试内

容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体现学生分析

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考试的命题符合学院对考试命题的要求, 主、客观题比例合理, 考点分布广, 能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水平。试卷有较详细的参考答案和评

分标准, 并有完整的试卷分析。见附件: 理论力学考试卷及试卷分析。

(2).从考试成绩看, 本课程成绩分布合理, 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本课程连

续几年的考试成绩比较稳定。在学校组织的考教分离中, 及格率达到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