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鸽巢原理练习题

鸽巢原理练习题

鸽巢原理练习题
鸽巢原理练习题

鸽巢原理练习题

一、填空

1.箱子中有5个红球,4个白球,至少要取出()个才能保证两种颜色的球都有,至少要取()个才能保证有2个白球。

2.“六一”儿童节那天,幼儿园买来了许多的苹果、桃子、桔子和香蕉,每个小朋友可以任意选择两种水果,那么至少要有()个小朋友才能保证有两人选的水果是相同的;如果每位小朋友拿的两个水果可以是同一种,那么至少要有()个小朋友才能保证两人拿的水果是相同的。

3.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帽子各5顶放入一个盒子里,要保证取出的帽子有两种颜色,至少应取出()顶帽子;要保证三种颜色都有,则至少应取出()顶;要保证取出的帽子中至少有两顶是同色的,则至少应取出()顶。

二、选择

1.把25枚棋子放入下图的三角形内,那么一定有一个小三角形中至少放入()枚。

A.6

B.7

C.8

D.9

2.某班有男生25人,女生18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至少有2名男生是在同一个月出生的

B.至少有2名女生是在同一个月出生的

C.全班至少有5个人是在同一个月出生的

D.以上选项都有误

三、解答

1.某班同学为地震灾区小朋友捐献图书,所捐图书共分为故事书、科技树和教辅资料书三类,捐书的情况是:有捐一本的,有捐两本的,还有捐三本的。问至少要有几位同学来捐书才能保证一定有两位同学所捐书的类型相同?(每种类型的书最多捐一本)

2.在如下图的盒子中,小华蒙着眼睛往外摸球,至少要摸出多少个,才能保证摸出的球至少有3种不同的颜色?

3.扑克牌里学数学:一副扑克牌(取出两张王牌)。

(1)在剩下的52张牌中任意抽出9张,至少有多少张是同花色的?

(2)扑克牌一共有4种花色,每种花色都有13张牌,问至少要抽出几张牌才能保证有一张是红桃?

(3)至少要抽出多少张才能保证有5张牌是同一花色的?

4.在下面的方格中,将每一个方格涂上红色或黄色,不论怎么涂,至少有几列的颜色是完全相同的?

5.小花猫钓到了鲤鱼、草鱼、鲫鱼三种鱼共12条,放在桶里提回家去,路上遇见了小白猫,小花猫问小白猫:“你最爱吃什么鱼?”小白猫说:“我最爱吃的是鲤鱼。”小花猫说:“好,你只要从我的桶里随便拿出3条鱼来,就一定会有你最爱吃的鲤

鱼,不过你得先告诉我,我一共钓了几条鲤鱼?”小白猫说了一个数,并从桶里拿出3条鱼,果然有鲤鱼,小花猫把1条鲤鱼送给了小白猫。那么,小花猫到底钓到了几条鲤鱼呢?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鸽巢问题 教学设计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68-70页例1、例2,及“做一做”的第1题,及第71页练习十三的1-2题。 教学目标: 1、了解“鸽巢问题”的特点,理解“鸽巢原理”的含义。使学生学会用此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的学习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通过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 难点:找出“鸽巢问题”解决的窍门进行反复推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老师组织学生做“抢凳子的游戏”。 请4位同学上来,摆开3张凳子。 老师宣布游戏规则:4位同学跟随着音乐(甩葱歌)围着凳子转圈,音乐“停”的时候,四个人每个人都必须坐在凳子上。 教师背对着游戏的学生。 师:都坐下了不?老师不用瞧,也知道肯定有一张凳子上至少坐着2

位同学。老师说得对不? 师:老师为什么说得这么肯定呢?其实这里面蕴含一个深奥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鸽巢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题1情境图) 思考问题: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为什么呢?“总有”与“至少”就是什么意思? 学生通过操作发现规律→理解关键词的含义→探究证明→认识“鸽巢问题”的学习过程来解决问题。 操作发现规律:通过吧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可以发现:不管怎么放,总有1鸽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理解关键词的含义:“总有”与“至少”就是指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一定有1个笔筒里的铅笔数大于或等于2支。 探究证明。 方法一:用“枚举法”证明。 方法二:用“分解法”证明。 把4分解成3个数。 由图可知,把4分解成3个数,与枚举法相似,也有4中情况,每一种情况分得的3个数中,至少有1个数就是不小于2的数。 方法三:用“假设法”证明。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证明都可以发现:把4只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无论怎么放,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只铅笔。

话说鸽巢原理

话说鸽巢原理 《晏子春秋》里有一个“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大意是这样的: 齐景公养着三名勇士,他们名叫田开疆、公孙接和古冶子。这三名勇士都力大无比,武功超群,为齐景公立下过不少功劳。但他们刚愎自用,目中无人,得罪了齐国的宰相晏婴。晏子便劝齐景公杀掉他们,并献上一计:以齐景公的名义赏赐三位勇士两个桃子,让他们自己评功,按功的大小吃桃。 三名勇士都认为自己的功劳很大,应该单独吃一个桃子。于是公孙接讲了自己的打虎功,拿了一只桃;田开疆讲了自己的杀敌功,拿起了另一只桃。两人正准备要吃桃子,古冶子说出了自己更大的功劳。公孙接、田开疆都觉得自己的功劳确实不如古冶子大,感到羞愧难当,赶忙让出桃子。并且觉得自己的功劳不如人家,却抢着要吃桃子,实在丢人,是好汉就没有脸再活下去,于是都拔剑自刎了。古冶子见了,后悔不迭。仰天长叹道:如果放弃桃子而隐瞒功劳,则有失勇士尊严;为了维护自己而羞辱同伴,又有损哥们义气。如今两个伙伴都为此而死了,我独自活着,算什么勇士!说罢,也拔剑自杀了。 晏子采用借“桃”杀人的办法,不费吹灰之力,便达到了他预定的目的,可说是善于运用权谋。汉朝的一位无名氏在一首诗曾无不讽刺地写道:“……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务晏子!” 值得指出的是,在晏子的权谋之中,包含了一个重要的数学原理——抽屉原理。 什么叫抽屉原理?简单地说,就是:把多余m个的物品放到m个抽屉里,至少有一个抽屉里的物品不止一个。更一般地说,把m×n+1个物品放到m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的物品至少有n+1个。例如,把7(即3×2+1)本书放到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3(即2+1)本书。在“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中,把两个桃子看做两个抽屉,把三名勇士放进去,至少有两名勇士在同一个抽屉,即有两个人必须合吃一个桃子。如果勇士们宁死也不肯忍受同吃一个桃子的耻辱,那么悲剧的结局就无法避免。 抽屉原理虽然简单,但在数学中却有广泛而深刻的运用。19世纪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Dirichlet,1850——1859)首先利用抽屉原理来建立有理数的理论,以后逐渐地应用到数论集合论、组合论等数学分支中,所以现在抽屉原理又称为狄利克雷原理。 1947年,匈牙利数学家把这一原理引进到中学生数学竞赛中,当年匈牙利全国数学竞赛有一道这样的试题:“证明:任何六个人中,一定可以找到三个互相认识的人,或者互相不认识的人。” 这个问题乍看起来似乎令人匪夷所思。但如果你懂得抽屉原理,要证明这个问题是十分简单的:我们用A、B、C、D、E、F代表六个人,从中随便找一个,例如A吧,把其余五个人放到“与A认识”和“与A不认识”两个“抽屉”里去,根据抽屉原理,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三个人。不妨假设在“与A认识”的抽屉里有三个人,他们是B、C、D。如果B、C、D三人互不认识,那么我们就找到了三个互不认识的人;如果B、C、D三人中有两个互相认识,例如B与C认识,那么,A、B、C就是三个互相认识的人。不管哪种情况,本题的结论都是成立的。

六年级下数学广角-鸽巢问题知识点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知识点一】“鸽巢原理”(一) “鸽巢原理”(一):把m个物体任意分放进n个鸽巢中(m和n是非0自然数,且 m>n),那么一定有一个鸽巢中至少放进了2个物体。【知识点二】“鸽巢原理”(二) “鸽巢原理”(二):把多于kn个物体任意分进n个鸽巢中(k和n是非0自然数), 那么一定有一个鸽巢中至少放进了(k+1)个物体。【知识点三】应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应用“鸽巢原理”解题的一般步骤(1)分析题意,把实际问题转化成“鸽 巢问题”,即弄清楚“鸽巢”(“鸽巢”是什么,有几个鸽巢) 和分放的物体。(2)设计“鸽巢”的具体形式。(3)运用 原理得出某个“鸽巢”中至少分放的物体个数,最终解决问 题。 【误区警示】 误区一:判断:因为11÷3=3....2,所以把11本书放进3个抽屉中,总有一个 抽屉里至少放5本书。(√) 错解分析此题错在把这个抽屉至少放的书的本数用“3(商)+2(余数)” 计算了,应该是“3(商)+1”。 错解改正× 误区二:有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小球各5个,至少取出几个能保证有2个同色的? 5×3÷3=5(个) 错解分析此题错在把小球的总数作为要分放物体的数量了,求得的结果也是 与问题要求不符。本题属于已知鸽巢数量(3中颜色即3个 鸽巢)和分的结果(保证一个鸽巢里至少有2个同色的), 求要分放物体的数量,各种颜色小球的数量并与参与运算。 错解改正3+1=4(个) 【方法运用】运用逆推法解决鸽巢问题 典型例题把25个玻璃球最多放进几个盒子里,才能保证至少有一个盒子里有5 个玻璃球?

思路分析由“鸽巢原理”(二)可知,用分放的物体总数除以鸽巢数量求出平均 每个鸽巢里所放物体的数量和余数,其中至少有一个鸽巢中 有(平均每个鸽巢里所放物体的数量+1)个物体。 此题可以把玻璃球的总数看成分放的物体总数,把盒子数看成鸽巢数, 要使其中一个鸽巢里至少有5个玻璃球,则玻璃球的个数至 少要比鸽巢数的(5-1)倍多1个。 正确解答(25-1)÷(5-1)=6个(个) 方法总结(分放的物体总数-1)÷(其中一个鸽巢里至少有的物体个数-1)= a....b(a.b为自然数,且b>a),则a就是所求的 鸽巢数。 典型例题平安路小学组织862名同学去参观甲、乙、丙处景点。规定每名同学 至少参观一处,最多可以参观两处,至少有多少名同学参观 的景点相同? 思路分析参观甲、乙、丙3处景点,若只参观一处,则有3种参观方案;若参观 两处,则有“甲乙、乙丙和甲丙”这3种参观方案。所以, 一共有3+3=6(种)参观方案。求至少有多少名同学参 观的景点相同,可以转化为“鸽巢问题”解答,把862名 同学看成要分放的物体,把6中参观方案看成6个鸽巢。 正确解答3+3=6(种) 862÷6=143(名).....4(名) 143+1=144(名) 【综合测评】 1、 (1)小东玩掷骰子游戏(掷一枚骰子),要保证掷出的骰子数至少有两次是相同 的,小东至少应该掷()次 (2)李阿姨给幼儿园的孩子买衣服,有红、黄、白3种颜色,结果总是至少有2 个孩子的衣服颜色一样,她至少给()个孩子买衣服。 2、11名学生到老师家借书,老师的书房中有A、B、C、D四类书,每名学生最多可借两本不同类型的书,最少可借一本。至少有几名学生所借的书的类型完全相 同?

鸽巢问题评课稿

《鸽巢原理》评课稿 王亚平 《鸽巢问题》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与前后知识点没有联系,比较孤立。数学广角主要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升思维水平。虽然小学阶段的鸽巢原理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是学生建立鸽巢原理的一般化模型比较困难。王老师这节课,给我整体的感觉是教师教得扎实,学生学得有效。他能够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放手学生又有效调控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刘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亮点: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课前刘老师通过玩扑克牌游戏导入,非常贴切新课,吸引了同学们的眼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为学生学习鸽巢原理作了很好的铺垫。 2、用具体的操作,将抽象变为直观。 本节课刘老师组织的教学结构紧凑,实施过程层层推进上的扎实有效,教师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究例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先让学生用枚举法,把所有情况摆出来,运用直观的方式,发现并描述:理解简单 的“鸽巢原理”,举例后学生感知理解“铅笔比笔筒多1时,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再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即“平均分”的方法,在这节课中,由于王老师提拱的数据较小,为学生自主探索和理解“鸽巢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初步的数学证明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课堂教学更直观形象。 本节课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知识形成的过程更形象直观的展现给学生,把抽象的枯燥的数学原理用生动形象的动画呈现在学生眼前。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用视觉获取知识的优势。总之,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提供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日照第四小学朱玉雪 数学广角的教学是为了丰盛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本节课我让学生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过程,初步了解了“鸽巢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学会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兴趣是最佳的老师。在导入新课时,我让四人玩“抢凳子”的游戏,这个游戏虽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鸽巢原理”的本质。通过小游戏,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用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 二、活动中恰当引导,建立模型 采用列举法,让学生把4枝铅笔放入3个笔筒中的所有情况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或写一写等方式都列举出来,运用直观的方式,发现并描述,理解最简单的“鸽巢原理”即“铅笔数比笔筒数多1时,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枝笔”。 在例2的教学时,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发现列举法适用于数字较小时,有局限性,而假设法应用范围广,假设把书尽量多的“平均分”到各个抽屉,看每个抽屉能分到多少本书,剩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比平均分得的本数多1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数学规律来表示。 大量例举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鸽巢原理”的大凡规律,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观察、表达等方式,让学生经历从例外的角度认识鸽巢原理。特别是通过学生归纳总结的规律:到底是“商+余数”还是“商+1”,引发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并通过讨论和说理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初步的“数学证明”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能力。 三、通过练习,解释应用 合适设计形式多样化的练习,可以引起并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如“从扑克牌中取出两张王牌,在剩下的52张中任意抽出18张,至少有几张是同花色

鸽巢问题评课稿

鸽巢问题评课稿 鸽巢问题评课稿 了铺垫 二、注重自主合作培养探究意识 本节课中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意识,让学生在教与学中经历了命题、验证、推理的应用过程。 1、采用列举法。把3支铅笔放到2个笔筒,怎样摆放?学生的摆放、说理、到老师的演示初步感知了鸽巢原理。此处设计教师注意了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摆放,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有利于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再到4支铅笔放到3个笔筒里的操作,熟练列举,恰到好处的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发现并描述,理解了最简单的鸽巢原理。 2、建立数学模型。让学生理解鸽巢原理的一般化模型。学生6只鸽子飞进5个鸽笼、8个苹果放到7个鸽巢等推理验证。教师关注了“鸽巢原理”的最基本原理,物体个数必须要多于鸽巢个数,化繁为简,此处确实有必要提领出来进行教学。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只要放的铅笔数盒数多 1,总有一个盒里至少放进2支。通过教师组织开展的扎实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学的有兴趣,发展了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采用比较教学。通过例1例2的比较,实质就是物体比鸽巢多1和物体比鸽巢多几倍或更多的比较。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抓住了

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用“有余数除法” 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学生借助直观,很好的理解了例 如果把书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鸽巢里,看每个鸽巢里能分到多少本书,余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鸽巢里,总有一个鸽巢里比平均分得的书的本数多1本。特别是对“某个鸽巢至少有书的本数”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而不是商加“余数”,教师适时挑出针对性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鸽巢原理”。 4、注重深化知识。课前的游戏简短有效,在结束新课前,用“鸽巢原理”来解释,课前抢凳子,扑克魔术。有一种前后呼应的的整体性。学了“鸽巢原理” 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抽扑克牌游戏、班级有多少个同年同月生的人数等等,一组简单、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效的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延伸 到课外,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 三、注重说理训练培养逻辑思维 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与根据,有条理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并能用精确的语言表示自己的思考和推理的过程”的问题。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提供的数据比较小,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鸽巢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特别是通过学生归纳总结的规律: 到底是“商+余数”还是“商+1”,引发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并通过讨论和说理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初步的“数学证明”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单元教材分析

鸽巢问题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总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单元重难点 重点:1、了解抽屉原理的基本内容,能够利用抽屉原理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 2、指导学生完成水资源浪费情况调查的实践课题。 难点:理解抽屉原理的思维方法并应用解决问题。 三、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重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训练其思维能力,以及通过实践活动用探究式的课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四、具体编排 例1及其做一做 例1借助把4支笔放进3个杯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放进了2支笔的情境,介绍了一类比较简单的鸽巢问题。为解释这一现象,教材呈现了两种思考方法:枚举法和假设法。

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枚举法和假设法进行比较,并通过逐步类推,使学生逐步理解抽屉原理的一般化模式。 做一做中安排了抽纸牌的原理,和例题紧紧呼应。 例2及其做一做 例题介绍了另外一种抽屉问题,把多于kn个物体任意放进n个空抽屉,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放进了至少(k+1)个物体。教材提供了7本书放进了3个抽屉的情境。仍然用枚举法及其假设法探究该问题,并用有余数的除法形式7÷3=2……1表达假设法的思路。 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是把书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 做一做中让学生利用在例2的基础上进行迁移类推。 例3 例3是抽屉原理的具体应用,也是运用抽屉原理进行逆向思维的一个典型的例子。 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与抽屉原理有什么联系,找出这里的抽屉是什么,抽屉有几个,在利用前面学习的抽屉原理进行反向推理。 四、教学建议 1、应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 在小学阶段,虽然不需要学生对涉及到抽屉原理的相关现象给出严格的形式化的证明,但是仍然乐意引导学生用直观的方式进行就事论事的解释。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学具实物操作或者画草图的方式进行说理。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模型思想 抽屉原理的变式很多,应用更加具有灵活性。但是能否将这个具体问题和抽屉问题联系起来,能否找到问题中的具体情境和抽屉问题的一般化模型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影响能

鸽巢原理评课稿

鸽巢原理评课稿 鸽巢原理评课稿 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 1、提出问题: 把4支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支铅笔。让学生猜测“至少会是”几支? 2、验证结论: 不管学生猜测的结论是什么,都要求学生借助实物进行操作,来验证结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和交流时,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操作情况,找出列举所有情况的学生。 (1)先请列举所有情况的学生进行汇报,一说明列举的不同情况,二结合操作说明自己的结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所有的情况) 学生汇报完后,教师再利用枚举法的示意图,指出每种情况中都有几支铅笔被放进了同一个 文具盒。 【设计意图: 抽屉原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特别是“总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放进2支铅笔”这句话的理解。所以通过具体的操作,列举所有的情况后,引导学生直接关注到每种分法中数量最多的文具盒,理解“总有一个文具盒”以及“至少2支”。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提出问题:

不用一一列举,想一想还有其它的方法来证明这个结论吗? 学生汇报了自己的方法后,教师围绕假设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每个文具盒里都要放1支铅笔呢?请相互之间讨论一下。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假如每个文具盒放入一支铅笔,剩下的一支还要放进一个文具盒,无论放在哪个文具盒里,一定能找到一个文具里至少有2支铅笔。只有平均分才能将铅笔尽可能的分散,保证“至少”的情况。【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积极的自主探索,寻找不同的证明方法,在枚举法的基础上,学生意识到了要考虑最少的情况,从而引出假设法渗透平均分的思想。】 (3)初步观察规律。 教师继续提问: 6支铅笔放进5个文具盒里呢?你还用一一列举所有的摆法吗?7支铅笔放进6个文具盒里呢?100支铅笔放进99个文具盒呢?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方法的优劣,发展了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运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 出示第70页做一做,让学生运用简单的抽屉原理解决问题。在说理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余下的2只鸽子”如何分配? 【设计意图: 从余数1到余数

鸽巢问题一评课稿

《鸽巢问题一》评课稿 《鸽巢问题》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与前后知识点没有联系,比较孤立。数学广角主要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升 思维水平。虽然小学阶段的鸽巢原理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是学生建立鸽巢原理的一般化模型比较困难。谢老师《鸽巢问题》一课,给我整 体的感觉是教师教得扎实,学生学得有效。她能够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放手学生又有效调控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谢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亮 点: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课前谢老师通过玩扑克牌游戏导入,非常贴切新课,吸引了同学们的眼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当谢老师说“我不用看就知道 你们当中肯定有 2 张同花色的牌” ,谢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如此准确的 判断?道理是什么?这其中是不是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为学生学习鸽巢原理作了很好的铺垫。 2、用具体的操作,将抽象变为直观。 本节课陈老师组织的教学结构紧凑,实施过程层层推进上的扎实有效,教师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4 根牙签放进 3 个纸杯里,探究例 1:把 4 支铅笔放进 3 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 至少有 2 支铅笔。先让学生用枚举法,把所有情况摆出来,运用直观 的方式,发现并描述:理解简单的“鸽巢原理”,举例后学生感知理

解“铅笔比笔筒多 1 时,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 2 支铅笔”。再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即“平均分”的方法,在这节课中,由于谢老师提拱的数据较小,为学生自主探索和理解“鸽巢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初步的数学证明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注意渗透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并在游戏中深化知识。 学了“鸽巢原理” 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教学中教师注重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前老师设计了一组简单、真实的生活情境:“让一名学生在一副去掉了大小王的扑克牌中,任意抽取五张,老师猜:总有一种花色的牌至少有两张。”课的结尾又通过摸球游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鸽巢原理的应用。学完鸽巢原理后,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效的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 4、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课堂教学更直观形象。 本节课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知识形成的过程更形象直观的展现给学生,把抽象的枯燥的数学原理用生动形象的动画呈现在学生眼 前。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用视觉获取知识 的优势。 虽然谢老师在课堂上的“精彩”深深憾动了我,但我觉得她在一些微小的细节中语言略显不够精炼,板书也需要再提高,如能再在细微处更上一层楼那就更完美了。 总之,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提

六年级数学鸽巢问题

第十讲鸽巢问题 一、知识点: 鸽巢原理又称抽屉原理,它是组合数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最先是由德国数学家 狭利克雷明确地提出来的,因此,也称为狭利克雷原理。把3个苹果放进2个抽屉里,一定有一个抽屉里放了2个或2个以上的苹果。类似的, 如果有5只鸽子飞进四个鸽笼里, 那么一定有一个鸽笼飞进了2只或2只以上的鸽子。 鸽巢原理(一):如果把m个物体任意放进n个抽屉里(m>n,且n是非零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了放进了2个物体。 如:将4支铅笔放入3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有2支铅笔,“总有”和“至少”是指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一定有1个笔筒里的铅笔数大于或等于2支。 鸽巢原理(二):如果把多于kn个的物体任意分别放进n个空抽屉(k是正整数,n是非0的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进了(k+1)个物体。如:把10本书放进3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抽屉里至少放进4本书。 我们把这些例子中的“苹果”、“鸽子”、“信”看作一种物体,把“盒子”、“鸽笼”、“信箱”看作鸽巣, 可以得到鸽巣原理最简单的表达形式 物体个数÷鸽巣个数=商……余数至少个数=商+1 摸同色球计算方法: ①要保证摸出同色的球,摸出的球的数量至少要比颜色数多1。 物体数=颜色数×(相同颜色数-1)+1 ②极端思想(最坏打算):用最不利的摸法先摸出两个不同颜色的球,再无论摸出 一个什么颜色的球,都能保证一定有两个球是同色的。

二、例题讲解: 1、教室里有5名学生正在做作业,今天只有数学、英语、语文、地理四科作业求证:这5名学生中,至少有两个人在做同一科作业。 2、班上有50名学生,将书分给大家,至少要拿多少本,才能保证至少有一个学生能得到两本或两本以上的书。 3、木箱里装有红色球3个、黄色球5个、蓝色球7个,若蒙眼去摸,为保证取 出的球中有两个球的颜色相同,则最少要取出多少个球? 4、把红、白、蓝三种颜色的球各10个放到一个袋子里,至少取多少个球,可 以保证取到3个颜色相同的球。 5、证明:某班有52名学生,至少有5个人在同一个月出生 6、一幅扑克牌除大小王有52张,最少要抽取几张牌,方能保证其中至少有2张牌有相同的点数?最少要抽取几张牌,方能保证其中至少有2张牌有相同的花色?

小学数学观课报告

小学数学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小学数学远程观课评课活动,时间虽然短暂,但我受益匪浅。通过以上三节课的观课评课,让我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让我更加懂得了教师学习的重要性,让我更加知道了教师对课堂把握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的思考,让学生在问题中探索知识,让他们经历探究的过程远比直接的论述要好的很多。我认真观摩了三位老师的课,他们的课堂教学风格各有千秋,都浸润着浓浓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理念,真实、朴实、扎实、生活化的数学课堂都是各位执教教师智慧火花的精彩呈现,我想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让课堂活起来。 韩平教师的鸽巢原理一课,以“总有”、“至少”为本课的关键词语,通过猜想感知、寻找规律、初步建模、原理应用。使学生真正理解“总有”、“至少”意义。为学生自主探和自主发现抽屉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特别是通过学生归纳总结的规律:到底是商余数还是商+1引发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并通过讨论和说理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初步的数学证明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能力。扑的魔术导入,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发现无论怎么总有两张牌是同花色的,引导学生去思考,充分调动他们思维的翅膀,给学生造成了疑而不解又欲解之的烈欲望,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范荣德老师的课堂教学以初步训练、中级训练、高级训练。三个阶段展开教学。通过闯关的形式,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提到最应该关注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由具体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可以说从始至终你都在贯彻你自己的设计理念,努力地在为学生创造着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环境,努力地想通过操作,交流,展示,辨析等形式来让学生学会计算方法。这些形式比较好,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坚持灵活使用。 研修学习一个短暂的学习过程,我要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2018年6月25日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6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会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概括的数学思维。 3.通过“鸽巢问题”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鸽巢问题”,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每组都有相应数量的杯子、铅笔。 教学过程 一、魔术游戏引入 1、魔术游戏。 2、引入课题,师板书课题:鸽巢问题. 3、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的? 二、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感知模型

(1)小组合作研究:把4枝铅笔放入3个杯子,有几种放法? 学生动手操作、交流,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到前面展示一下你们的研究结果? 观察这四种方法,你能发现什么? 总有是什么意思?至少2支铅笔是什么意思? (3)质疑:如果只摆一种能得出刚才的结论吗? (4)师总结。 (5)既然是平均分,能用算式表示吗? 2、逐步深入,建立模型 (1)把5枝铅笔放进4个杯子里,总有一个杯子里要放进几枝铅笔?并说一说为什么?把6枝笔放进5个杯子里呢?还用摆吗? 把7枝笔放进6个杯子里呢?把10枝笔放进9个杯子里呢? 把100枝笔放进99个杯子里呢?…… (2)你有什么发现? (3)如果铅笔的数量不是比杯子数多1时,你们的这个发现还能成立吗? (4)课件出示:5只鸽子飞进了3个鸽笼。 问:看到这个条件你想提怎样的数学问题? (5)我们一起来解决“总有一个鸽笼里至少有几只鸽子?”这个问题,你们在小组里用学具摆一摆看,有什么发现?如果用算式怎样表示呢?小组讨论说说你的想法。

鸽巢问题一评课稿优选稿

鸽巢问题一评课稿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鸽巢问题一》评课稿《鸽巢问题》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与前后知识点没有联系,比较孤立。数学广角主要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升思维水平。虽然小学阶段的鸽巢原理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是学生建立鸽巢原理的一般化模型比较困难。谢老师《鸽巢问题》一课,给我整体的感觉是教师教得扎实,学生学得有效。她能够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放手学生又有效调控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谢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亮点: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课前谢老师通过玩扑克牌游戏导入,非常贴切新课,吸引了同学们的眼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当谢老师说“我不用看就知道你们当中肯定有2张同花色的牌”,谢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如此准确的判断道理是什么这其中是不是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为学生学习鸽巢原理作了很好的铺垫。 2、用具体的操作,将抽象变为直观。 本节课陈老师组织的教学结构紧凑,实施过程层层推进上的扎实有效,教师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4根牙签放进3个纸杯里,探究例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先让学生用枚举法,把所有情况摆出来,运用直观的方式,发现并描述:理解简单的“鸽巢原理”,举例后学生感知理解“铅笔比笔筒多1时,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再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即“平均分”的方法,在这节课中,由于谢

老师提拱的数据较小,为学生自主探索和理解“鸽巢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初步的数学证明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注意渗透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并在游戏中深化知识。 学了“鸽巢原理”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教学中教师注重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前老师设计了一组简单、真实的生活情境:“让一名学生在一副去掉了大小王的扑克牌中,任意抽取五张,老师猜:总有一种花色的牌至少有两张。”课的结尾又通过摸球游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鸽巢原理的应用。学完鸽巢原理后,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效的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 4、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课堂教学更直观形象。 本节课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知识形成的过程更形象直观的展现给学生,把抽象的枯燥的数学原理用生动形象的动画呈现在学生眼前。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用视觉获取知识的优势。 虽然谢老师在课堂上的“精彩”深深憾动了我,但我觉得她在一些微小的细节中语言略显不够精炼,板书也需要再提高,如能再在细微处更上一层楼那就更完美了。 总之,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提供了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空间,还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交流氛围,学生在思考、操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概念、数学方法,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材分析

《鸽巢问题》教材分析 “鸽巢原理”来源于一个基本的数学事实。将三个苹果放到两只抽屉里,要么在一只抽屉里放两个苹果,而另一只抽屉里放一个苹果;要么在一只抽屉里放三个苹果,而另一只抽屉里不放。这两种情况可用一句话概括:一定有一只抽屉里放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虽然我们无法断定哪只抽屉里放入至少两个苹果,但这并不影响结论。如果我们把一切可以与苹果互换的事物称为元素,而把一切可以与抽屉互换的事物称为集合,那么上面的结论就可以表述为:假如把多于 个元素按任一确定的方式分成个集合,那么有一个集合中至少含有2个元素。还可以表述为:把多于 (是正整数)个元素按任一确定的方式分成个集合,那么一定有一个集合中至少含有(+1)个元素。“抽屉原理”是数学的重要原理之一,在数论、集合论和组合论中有很多应用。它也被广泛地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如招生录取、就业安排、资源分配、职称评定等方面,我们经常会看到隐含在其中的“抽屉原理”。 由此可见,所谓“鸽巢原理”,实际上是一种解决某种特定结构的数学或生活问题的模型,体现了一种数学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形成模型思想,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系,发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这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重要要求,也是本单元的编排意图和价值取向。 教材编排的“鸽巢原理”涉及三种基本的形式:第一种,只要鸽子的数量比鸽巢多,那么一定有一个鸽巢放进了至少飞进2只鸽子。那么,这里的“一定有一个鸽巢”是什么意思?“至少两只鸽子”是什么意思?“一定有一个鸽巢”是存在性;“至少两只鸽子”是可以多于两只鸽子,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三个、四个甚至更多。第二种,即是“把多于kn(k是正整数)个元素放入n个集合,总有一个集合里至少有(k+1)元素”。若k为1,就是第一种情况,可见第一种情形实际是第二种情形的特例。 一、与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同)的主要区别 在例题的教学前,编排了一个给学生表现“魔术”的主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探究魔术背后的数学原理的强烈欲望。修订后的教材对本单元例2的相关数据进行了调整。 二、教材例题分析 例1:本例描述“鸽巢原理”的最简单的情况。着重探讨为什么这样的结论是成立的。教材呈现了两种思考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用操作的方法,罗列所有的方法,通过完全归纳的方法看到在这四种情况都是满足结论的;还可以是说理的方式,先飞进3只,在每个鸽巢里飞进1只,这时剩下1只。剩下的1只鸽子不管飞入哪个鸽巢里,这时都会有一个鸽巢里飞进2只鸽子。这种

2018小学数学跟岗学习心得

乐山市县街小学跟岗学习心得 (哈曲小学赵向东 2018-5-25) 2018年5月14日,我被选派为“赴市中区小学校跟岗培训”学员到乐山市县街小学进行为期一周的跟岗学习。非常有幸,我的跟岗老师是县街小学副校长、五年级七班班主任李冬梅老师,她是四川省名师,创立了“李冬梅名师工作室”,目前正在研究“小学数学情智课堂教学思考”课题。 5月14日,一早到达县街小学,部分学生代表已经在校门里排成两列,迎接开周第一天到校的老师和同学。县街小学何校长和李冬梅副校长以及其他老师们也在校门口迎接开周新的一天。进入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校园文化墙。墙上挂满了师生的艺术作品,扑面而来全是艺术文化气息。县街小学雷老师说,他们的瓦楞板立体雕刻艺术是全市首创,看到一幅幅瓦楞板雕刻作品和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立刻被学生和老师们的艺术呈现深深震撼,留下无限遐想。早晨八点半,学生们有序的进入操场开始一天的大课间操(李老师说,因为夏季,天气炎热,把大课间操提前到第一节课之前),学生和老师们一起整理休息了一个周末的心情,在柔和与激扬统一的旋律声中,师生的心灵得到充分的净化,然后静静地开始第一节课。 第一节课是李老师带的乐山师院的大学实习生上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虽然这第一节课不是李冬梅老师亲授,

也能看得出实习生的上课风采,估计也得到了李老师的教学真传,把一节《分数意义和性质》上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课堂欢快而不失严谨,科学又兼顾情感,不由得暗自惊叹:强将手下果然无弱兵!这次跟岗学习,真是千万之值。 李老师的数学课,每周仅安排4节,所以,第一节课后,李老师带我们随机听其他语文课,一天下来彻底被大城市老师的上课方式与上课理念深深折服,心里不止一次感叹:感谢上天,不虚此行! 中午,在学校食堂和县街小学师生们共进午餐,又一次被孩子们感动。他们吃饭真正做到轻言轻语乃至不言不语,光盘行动贯彻的非常实在,餐后人走,教室、食堂一片整洁,给后勤叔叔阿姨们的卫生工作带来极大方便,省时省力省工省心,再一次为县小的师生员工的优良作风由衷的点赞。 下午继续听课,每个老师,每节课,给人的感觉似乎特别随意,特别随性,似乎上课的节奏,上课的气氛,上课方式本该如此。自我认为这些课因我们跟岗老师的参与经过精心设计,课后和老师交流,与学生交流,哪里有什么精心准备,就是一节常态课!于我,却听出了公开课观摩课的味道。晚上细细琢磨,才领悟到,这是老师们自然的教学习惯,是学生们的自然学习习惯,让我感叹:听君一节课,胜教十年书。 第二天,李老师亲自上了一节常态课《通分及练习》,

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

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

第1课时鸽巢问题(1) 【教学内容】 最简单的鸽巢问题(教材第68页例1和第69页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简单的鸽巢问题及鸽巢问题的一般形式,引导学生采用操作的方法进行枚举及假设法探究“鸽巢问题”。 2.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重点难点】 了解简单的鸽巢问题,理解“总有”和“至少”的含义。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每组3个文具盒和4枝铅笔。 【情景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一些公共场所或旅游景点见过电脑算命吗?“电脑算命”看起来很深奥,只要你报出自己的出生年月日和性别,一按键,屏幕上就会出现所谓性格、命运的句子。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掌握了“鸽巢问题”之后,你就不难证明这种“电脑算命”是非常可笑和荒唐的,是不可相信的鬼把戏了。(板书课题:鸽巢问题) 教师:通过学习,你想解决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结为:“鸽巢问题”是怎样的?这里的“鸽巢”是指什么?运用“鸽巢问题”能解决哪些问题?怎样运用“鸽巢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讲授】 1.教师用投影仪展示例1的问题。 同学们手中都有铅笔和文具盒,现在分小组形式动手操作:把四支铅笔放进三个标有序号的文具盒中,看看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组织学生分组操作,并在小组中议一议,用铅笔在文具盒里放一放。

教师指名汇报。 学生汇报时会说出:1号文具盒放4枝铅笔,2号、3号文具盒均放0枝铅笔。 教师:不妨将这种放法记为(4,0,0)。〔板书:(4,0,0)〕 教师提出:(4,0,0)(0,4,0)(0,0,4,)为一种放法。 教师:除了这种放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教师再指名汇报。学生会有(4,0,0)(0,1,3)(2,2,0)(2,1,1)四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板书。 教师:还有不同的放法吗? 教师:通过刚才的操作,你能发现什么?(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教师:“总有”是什么意思?(一定有) 教师:“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 教师:就是不能少于2枝。(通过操作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把5枝铅笔放进4个文具盒,总有一个文具盒要放进几枝铅笔?指名学生说一说,并且说一说为什么?教师:把4枝笔放进3个盒子里,和把5枝笔放进4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发现的这个结论。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也能得到这个结论呢? 学生思考——组内交流——汇报 教师:哪一组同学能把你们的想法汇报一下? 学生会说:我们发现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教师:你能结合操作给大家演示一遍吗?(学生操作演示) 教师:同学们自己说说看,同桌之间边演示边说一说好吗? 教师:这种分法,实际就是先怎么分的? 学生:平均分。 教师:为什么要先平均分?(组织学生讨论) 学生汇报:要想发现存在着“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先平均分,

鸽巢原理评课

《鸽巢原理》评课 菏泽市牡丹区黄堽镇马堂小学:马章柱 今天学习了张老师《鸽巢原理》的这节课,总体感受是:充分体现新的数学理念、难得一节好课。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合作、大胆展示,教师适时点拨。真正分享到老师的激情与智慧、体验到课堂的精彩纷呈,具体表现在: 一、生活激情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老师把学生喜欢“抢凳子”游戏、扑克魔术用到课堂上。这一导入,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教师在学生疑问当中揭示了新的学习内容《鸽巢原理》,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做了铺垫 二、注重自主合作培养探究意识 本节课中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意识,让学生在教与学中经历了命题、验证、推理的应用过程。 1、采用列举法, 2、建立数学模型, 3、采用比较教学, 4、注重深化知识。 三、注重说理训练培养逻辑思维 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与根据,有条理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并能用精确的语言表示自己的思考和推理的过程”的问题。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提供的数据比较小,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鸽巢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特别是通过学生归纳总结的规律:到底是“商+余数”还是“商+1”,引发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并通过讨论和说理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初步的“数学证明”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能力。 四、注重电教应用感受数学魅力 整节课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增添了色彩,形象、直观、动感的课件制作,彰显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五、值得商榷的地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鸽巢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68-70页例1、例2及“做一做”,及第71页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鸽巢问题”的特点,理解“鸽巢原理”的含义。使学生学会用此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的学习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教学难点】找出“鸽巢问题”解决的窍门进行反复推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老师组织学生做“抢椅子”游戏(请5位同学上来,摆4张椅子),并宣布游戏规则。 师:像这样的现象中隐藏着什么数学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出示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1(出示例题1情境图) 思考问题: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为什么呢?“总有”和“至少”是什么意思? 学生通过操作发现规律→理解关键词的含义→探究证明→认识“鸽巢问题”的学习过程来解决问题。 (1)操作发现规律:通过吧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可以发现:不管怎么放,总有1鸽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总有”和“至少”是指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一定有1个笔筒里的铅笔数大于或等于2支。 (3)探究证明。 组织学生分组操作,并在小组中议一议,用铅笔在文具盒里放一放。 教师指名汇报。 学生汇报时会说出:1号文具盒放4枝铅笔,2号、3号文具盒均放0枝铅笔。 教师:不妨将这种放法记为(4,0,0)。〔板书:(4,0,0)〕教师提出:(4,0,0)(0,4,0)(0,0,4,)为一种放法。 教师:除了这种放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教师再指名汇报。学生会有(4,0,0)(0,1,3)(2,2,0)(2,1,1)四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板书。 教师:还有不同的放法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