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柴胡汤类方

柴胡汤类方

柴胡汤类方
柴胡汤类方

柴胡汤类方

一、小柴胡汤

在张仲景的病人中,还有许多棘手的患者,他们往往经过发汗、催吐、泻下的常规治疗,但有的病人发热持续不退,有的病人发热时低时高,病情或进或退,也有的病人虽然不发热,但依然怕冷怕热,对外界温度的变化十分不适应,有的病人变得消瘦。那些病人的临床表现也变得比较复杂,有的表现为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或口苦咽干,或目眩,或腹痛,或心悸,或咳嗽,或手足心热。有的病人在胁下出现肿大的脾脏,或在腋下或腹股沟出现肿大的淋巴结。这种情况表明,疾病进入了迁延期和慢性期,就像战争中敌我双方处在僵持和胶着状态,张仲景说,这是“血弱气尽,腠里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并用了一个具有方位性质的概念――“半表半里”“正邪分争”来说明这种状态。也就是说,即疾病中邪正双方搏击的地点,既不在国境线上,也不在国都,而在中间地带。这种态势,决定了治疗必须采取求和的战略,不可速战速决。用什么配方呢?张仲景的经验,是用小柴胡汤。

组成

柴胡半斤(10~25g)、黄芩三两(6~12 g)、半夏半升(6~12 g)、人参三两(6~12g)、甘草三两(6~12 g)、生姜三两(6~12 g)、大枣十二枚(10-20g)。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水汤比为4:1)。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可采用两次水煎法,将两次煎出的药汁再上火煎煮浓缩,然后分三次温服。恶心呕吐者,服药量不易过大。

方证

1、寒热往来;

2、胸胁苦满;

3、心烦喜呕,或呕吐,口苦,默默不欲饮食;

4、脉弦;或弦细,或弦滑,或沉弦。

5、苔黄或黄白相兼,或淡黄,或黄腻。

应用

1.发热性疾病。

2.以胸胁苦满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3.过敏性皮炎、荨麻疹、异位性皮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

4.分布于“柴胡带”的疾病。

5.以“默默不欲饮食”为代表的情绪低落或意欲低下性疾病。

6.胶原型疾病、免疫性疾病。

7.迁延难愈的支气管炎。

8.免疫机能缺失或低下的疾病。

9.淋巴系统疾病。

10.对称的感觉异常、出汗异常以及肤色异常等。

经验参考

1、用本方应注意患者的体质状态。

2、本方应用范围极为广泛。

3、柴胡甘草是小柴胡汤的核心。

4、本方中柴胡的用量有时要超常规使用。

5、柴胡的副反应。

6、小柴胡汤常合方应用。

二、大柴胡汤

在古代,消化道疾病相当多,尤其是或饥或饱,暴饮暴食,很容易导致消化不良。患者腹痛难忍,呕吐,不能进食,大便不通,张仲景经常将这类疾病称之为“宿食”。宿食在军阵中应该说是常见病。庆功宴上,壮士们大碗地喝酒,大块地吃肉,一醉方休。可是,入夜以后,某壮士大呼腹痛,呕吐不止。某方士投以小柴胡汤不效,病情十分危急。张仲景赶到,以手按上腹部,壮士连呼“胀死我也”。仲景说:“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用之,果然泻下数行,其痛即止。

大柴胡汤是古代的解痉消炎利胆泻下剂。

组成

柴胡半斤(10~25g)、黄芩三两(6~12g)、半夏半升(6~12g )、枳实四枚(6~12 g)、芍药三两(6~12g)、大黄二两(5~10 g)、生姜五两(10~20g)、大枣12 枚(10-20g)。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多采用两次水煎法,将两次煎出的药汁再上火煎煮片刻,然后分三次温服。

方证

1.胸胁苦满,按之心下满痛,或腹痛拒按者;

2.来寒热,特别是发热;

3.或便秘,或腹泻,或呕吐,或黄疸,或头痛;

4.舌苔黄白且干燥,脉滑数。

应用

1、胆石症、胆囊炎、胆道蛔虫。

2、胰腺炎。

3、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

4、胆汁反流性胃炎及食道炎。

5、高脂血症。

6、泌尿道结石患者急性发作时。

7、支气管哮喘。

8、高血压。

9、肥胖病。

经验参考

1、大柴胡汤方证的识别要点。

2、与小柴胡汤的比较。

3、大柴胡汤的加减。

三、四逆散

前面讲过,在东汉时期,兵荒马乱,士兵惊恐劳役,百姓颠沛流离,不仅有肉体的过劳,还有身心的辛苦,再加上生死离别,人间苦难不断。在张仲景的病人中间,就有那么一些患者,面色青黄,四肢经常冰冷,情绪低落,他们或是不满战争而无可奈何,或是每日望夫归来而愁眉不展,或思念病死的亲人而默默无言,久而久之,他们病了。或腹中阵阵隐

痛,或便秘,或下利,或胸腹满闷,或食欲不振。张仲景抚摸着他们冰冷的手,所开的常常是一种由四种药物研成的粉剂,服用后能减轻以上的症状。学生问此方何名?仲景说,此方专治四肢逆冷,就叫四逆散。

组成

柴胡十分(6~20g)、芍药十分(6~20g)、枳实十分(6~20g)、甘草十分(6~10g)。

用法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现代可将上药研细末,开水调服5-10克。每日三次。也可改用水煎剂,分三次温服。

方证

1、四肢冷,对疼痛敏感,对寒冷气温敏感,易紧张,易肌肉痉挛的柴胡体质;

2、胸胁苦满,腹痛腹胀、腹直肌拘急;

3、脉弦舌质坚老而暗,或舌有紫点。

应用

1、低血压。

2、忧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神经症。

3、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

4、胃炎、胃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饮食积滞性腹痛、十二指肠壅积症等。

5、慢性肠炎、情绪性腹泻。

6、泌尿系结石急性发作时。

7、急迫性尿失禁。

8、性功能障碍。

9、不安腿综合征。

10、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症、闭经。

经验参考

1、四逆散是古代的解痉止痛剂。

2、四肢发冷,是四逆散的特征。

3、四逆散证大多有比较明显的腹证。

4、根据原文,四逆散需加减。

5、常用合方。

6、与大柴胡汤的区别。

7、血府逐瘀汤。

四、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战争是十分残酷的,在惨烈地厮杀之后,有许多士兵经受不住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出现精神失常了,或胸闷烦躁,或抑郁多疑,或弃衣而走,或登高而歌,或喃喃自语,或胡言乱语,或呆如木鸡,或整日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开始的时候,一些军医们还以为是伤寒病,便使用了泻下的药物,但病情依然如故。张仲景在巡视时指出:“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107条)。主张使用以小柴胡汤和小半夏加茯苓汤、桂甘龙牡汤的合方,因为胸满,张仲景去掉了甘草,他认为甘能令人中满。使用这张配方以后,果然效果很好,许多士兵能安然入睡,情绪也稳定多了。年轻的军医问道:此为何方?张仲景说:我的加减方,就叫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吧。

组成

柴胡四两(6~12g)、黄芩一两半(3-6 g)、生姜一两半(5 ~10g)、人参一两半(5 ~10g)、桂枝一两半(5~10 g)、茯苓一两半(5~10 g)、半夏二合半(6~10 g)、大黄二两(5~10 g)、龙骨一两半(5~10 g)、牡蛎一两半(5~10 g)、大枣6枚(6-12g)、铅丹一两半(3 g或磁石10 g,或生铁落10g)。

用法

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水汤比2:1),纳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现代可先煮龙骨、牡蛎、铅丹约20分钟,再加余药,大黄后下,分2-3次温服。

方证

1.柴胡证,主要是胸胁苦满;

2.精神神经症状,尤其是失眠、烦躁不安、易惊恐、脐腹动悸、谵语等;

应用

1、抑郁症、恐惧症。

2、癫痫。

3、心脏神经官能症。

4、精神分裂症、夜游症。

5、性功能障碍。

6、慢性疲劳综合征。

经验参考

1、本方可以看作神经精神镇静剂。

2、方中铅丹,因其有毒性,如今用之较少,或用磁石、生铁落或代赭石代替。

3、本方中虽有大黄,且用量不小,但并不强调有大黄证的出现。

4、常用合方。

中医外科学常考方剂总结

中医外科学常考方剂总结 一、疖 ①热毒蕴结——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②暑热浸淫——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 ③体虚毒恋,阴虚内热——养阴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 ④体虚毒恋,脾胃虚弱——健脾和胃,清化湿热——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疖:蕴(五+黄)、浸(暑)、恋(仙+增,神+参) 二、痈 ①火毒凝结——清热解毒,行瘀活血——仙方活命饮 ②热胜肉腐——和营清热,透脓托毒——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 ③气血两虚——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 痈:毒(仙)、热(仙+五)、虚(托) 三颈痈 疏风清热、解毒化痰——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 颈痈:牛解+银 四、有头疽 ①火毒凝结——清热泻火,和营托毒——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 ②湿热壅滞——清热化湿,和营托毒——仙方活命饮 ③阴虚火炽——滋阴生津,清热托毒——竹叶黄芪汤 ④气虚毒滞——扶正托毒——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 有头疽:火(黄+仙)、湿(仙)、阴(竹黄)气(八+仙) 五、丹毒 ①风热毒蕴——疏风清热解毒——普济消毒饮 ②肝脾湿火——清肝泻火利湿——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汤 ③湿热毒蕴——利湿清热解毒——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 ④胎火蕴毒——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丹毒:风(普)、肝(柴清)、湿(神+萆)、胎(犀+黄) 六、瘰疬 ①气滞痰凝——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开郁散 ②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 ③气血两虚——益气养血——香贝养营汤 瘰疬:痰(开)、阴(六+骨)、两(香贝) 七、褥疮 ①气滞血瘀——理气活血——血府逐瘀汤 ②蕴毒腐溃——益气养阴、理湿托毒——生脉散、透脓散合萆薢渗湿汤 ③气血两虚——气血双补、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 褥疮:瘀(府)、毒(生、透+萆)、虚(托)

中医外科学---笔记

中医外科学学习笔记 第一单元 疮疡 疮疡的致病因素分外感(外感六淫邪毒、感受特殊之毒、外来伤害等)和内伤(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伤虚损等)两大类。外邪引发的疮疡,尤以热毒、火毒表现为最常见。疮疡外治法可根据疮疡的初期、中期、后期分别辨证施治。初期宜箍毒消肿,阳证可选用金黄散、玉露散、金黄膏、玉露膏、太乙膏、千捶膏,可加掺红灵丹、阳毒内消散,或用清热解毒消肿的新鲜草药捣烂外敷;阴证可选用回阳玉龙散、回阳玉龙膏、阳和解凝膏,加掺黑退消、桂麝散、丁桂散;半阴半阳证选用冲和散、冲和油膏。中期脓熟时宜切开排脓,注意切开时机、切口位置、切口方向等的选择。如颜面疔疮忌早期切开,而蛇头疔应及早切开;如手指疔宜从侧方切开以免影响屈伸功能等。 一、疖(清热解毒为主,疖病多虚实夹杂,必须扶正固本与清热解毒) ①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②暑热浸淫证: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加减。 ③体虚毒恋,阴虚内热证:养阴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加减。 ④体虚毒恋,脾胃虚弱证:健脾和胃,清化湿热。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2、外治: 蝼蛄疖宜作十字形剪开,如遇出血,可用棉垫加多头带缚扎以压迫止血。若有死骨,待松动时用镊子钳出。可配合垫棉法,使皮肉粘连而愈合。 二、 疔疮(清热解毒) 内治以清热解毒为**,火毒炽盛证宜凉血清热解毒。如发于下肢者应注重清热利湿。 手足部疔疮成脓期切开引流:尽可能循经直开。蛇眼疔宜沿甲旁0.2cm挑开引流。蛇头疔宜在指掌面一侧作纵形切口,务必引流通畅,必要时可对口引流,不可在 指掌面正中切开;蛇肚疔宜在手指侧面作纵形切口,切口长度不得超过上下指关节面。托盘疔应依掌横纹切开,切口应够大,保持引流通畅,手掌处显有白点者应先剪去厚皮,再挑破脓头。注意不要因手背肿胀较手掌为甚而误认为脓腔在手背部而妄行切开。甲下溃空者需拔甲,拔甲后敷以红油膏纱布包扎。 2、红丝疔 ①若红丝细的宜用砭镰法,局部皮肤消毒后以刀针沿红丝行走途径寸寸挑断,并用拇指和食指轻捏针孔周围皮肤,微令出血,或在红丝尽头挑断,挑破处均盖贴太乙膏掺红灵丹。 ②初期可外敷金黄膏、玉露散,若结块成脓则宜切开排脓,外敷红油膏;脓

第十四章 一、小柴胡汤方

第十四章·柴胡汤类方 一、小柴胡汤方 【方剂组成】柴胡24克,黄芩9克,人参9克,半夏12克,炙甘草9克,生姜9克,大枣(擘)4枚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柴胡苦平,《神农本草经》谓: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可见是一疏气行滞的解热药,而有治胸胁苦满的特能,方中用为主药,佐以黄 芩除热止烦,半夏生姜逐饮止呕,复以人参、大枣、甘草补胃以滋津液。病之所以传入少阳,主要是胃气失振、气血外却。补中滋液,实是此时祛邪的要着。徐灵胎谓“小柴胡汤之妙在人参”,确是见道之语。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37条: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注解:见麻黄汤条。 《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 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 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解:太阳伤寒或中风,均常于五六日时传入半表半里而发少阳病。往来寒热,即指寒往则热来,热往则寒来,寒和热交替出现的样子。胸胁苦满,即胸胁甚满之意。嘿同默,嘿嘿不欲饮食,即精神郁闷常默默然而不欲食也。心烦喜呕,谓心中烦躁而且欲呕,或邪 热较轻则但胸中烦而心不烦,胃中无饮并亦不呕。或干于胃则渴,或干于肠则腹中痛,或 干于肝脾则胁下痞硬,或干于心肾则心下悸、小便不利,或邪未犯里故不渴、表还未罢而 身微热,或干于肺则咳,宜小柴胡汤主之。 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四者,为小柴胡汤的主证,或以下均属不定的客证,主证治则客证自已,故无论客证如何,均宜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第97条:血弱、气尽、膜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 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注解:伤寒病初作,则邪气交争于骨肉,此即太阳病在表的一段病理过程,若精气已不足拒邪于外,则退而卫于内,以是体表的血弱气尽、腠理遂开,邪因乘虚进入半表半里,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因而胸胁苦满,这就进入少阳病的病理阶段了。正邪分争,即正邪 相拒的意思,正进邪退,病近于表则恶寒;邪进正退,病近于里则恶热。邪热郁结胸胁, 故嘿嘿不欲饮食。胸胁之处,上有心肺,旁及肝脾,下接胃肠,故谓脏腑相连。热激里饮 则腹痛,胸胁在腹上,因谓为邪高痛下。上邪下饮,故使呕也,宜小柴汤主之。若服小柴 胡汤上证解而消渴者,则又转属阳明病了,应依治阳明病的方法随证治之。 按:此承上条,进一步阐明病之所以传入少阳和其发作柴胡证的原因,由此可见小柴胡汤为病始传少阳的主治方。

外科方剂51方歌诀

外科方剂40方歌诀 1. 五神汤《外科真诠》五神汤治疖疮疔,车前牛膝云茯苓;银花地丁相为配,红肿疼痛湿热病。 2. 牛蒡解肌汤《疡科心得集》牛蒡解肌丹栀翘,荆薄玄斛夏枯草;疏风清热又散肿,牙痛颈毒俱可消。 3. 竹叶黄芪汤《医宗金鉴》竹叶石膏汤四物,熟地易生去粳米,黄芩生姜灯心草,滋阴生津清热高。 4. 柴胡清肝汤《医宗金鉴》柴胡清肝芎芍归,黄芩栀子连翘随;防风牛子天花粉,生地甘草功独魁。 5. 化斑解毒汤《温病条辨》牛蒡黄连翘升膏,知母玄竹人中黄,内发丹毒火热盛,化斑解毒功效好。 6. 开郁散《外科秘录》开郁散中郁金开,乳癖乳痨并乳癌,白芥天葵全蝎待,香附逍遥薄荷裁。 7. 香贝养营汤《医宗金鉴》八珍姜枣气血补,陈皮桔梗贝香附,瘰疬乳岩与石疽,养营化痰病自除。 8. 托里消毒散《医宗金鉴》托里消毒补血气,八珍汤中减熟地;银花白芷好黄芪,桔梗皂刺将刀替。 9. 四物消风饮《医宗金鉴》当归生地赤芍川,荆防柴胡白鲜蝉,薄荷独活加红枣,养血祛风疹自安。 10. 消风导赤汤(验方)牛蒡银花薄白鲜,生地赤芍木通连,甘草和中调诸药,清热利湿祛风解。 11. 麻黄桂枝各半汤(验方)麻桂芍药杏仁草。 12. 枇杷清肺饮《医宗金鉴》枇杷清肺枇杷柏,黄连桑皮参草裁,枇杷清肺金鉴出,清宣肺热粉刺摘。 13. 五虎汤《霉疮秘录》斑蝥蜈蚣蚕全虫,大黄山甲有奇功,杨梅毒疮结筋骨,活血解毒通止痛。 14. 化坚二陈丸《医宗金鉴》夏苓陈草黄连僵,薄荷煎汤泛为丸,体表各部痰核结,清热化痰散结消。 15. 散肿溃坚汤《薛氏医案》升麻柴胡龙胆知,葛根花翘芩连柏,香棱归芍布甘桔,肾岩瘰疬散溃败。 16. 四海舒郁丸《疡医大全》四海舒郁郁平复,蛤粉藻带和昆布;木香陈皮乌贼骨,喉间气结随喜怒。 17. 海藻玉壶汤《医宗金鉴》海藻玉壶带昆布,青陈半夏草贝母;当归独活川芎翘,化痰散结瘿瘤除。 18. 瓜蒌牛蒡汤《医宗金鉴》乳痈初起需金银,连翘花草山栀芩,青陈柴胡皂角刺,瓜蒌牛蒡汤最神。 19. 透脓散《外科正宗》川芎山甲皂角刺,黄芪当归气血补,内脓已成不易溃,可去黄芪免助火。 20. 逍遥蒌贝散(验方)术苓芍归蒌贝母,牡蛎星夏山慈姑,瘰疬乳癖乳癌初,疏肝化痰水煎服。 21. 神效瓜蒌散《外科大成》神效瓜蒌散当归,乳香没药甘草加,黄酒2碗煎温服,和营化痰散结消。 2 肛肠疾病方剂 22. 脏连丸《证治准绳》黄连半斤肠尺二,蒸干黄酒2斤半,捣烂晒干制成丸,便血坠痛

小柴胡汤与泻心汤

小柴胡汤与泻心汤 刘渡舟氏善“调气”,认为:“人身之病,其在气者十之七八,其在血者十仅二三。气病有不影响于血者,而血病每关乎气。”并认为涉及到“气”,“肝胆脾胃”的功能尤为重要。临床上善用柴胡剂和泻心剂调理肝胆脾胃。 “柴胡最善调畅肝胆之气,推动气机出入,并由此促进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神农本草经》言柴胡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此说明柴胡可促进六腑的新陈代谢,能推动少阳枢机,并由此起到调和表里、消积化食的作用。在小柴胡类方中,柴胡辛散以助少阳胆气之出,黄芩苦寒以助厥阴肝气之入,柴芩并用,则出入如常矣。然二者之中关键在于柴胡的疏解,故《伤寒论》用柴芩运转枢机时,黄芩或可减去,而柴胡却是必用之品。依仲景法,柴胡剂中还可以用白芍之酸收,柴芍相伍,一出一入,一散一收,促进肝胆之气的出入。调理脾胃升降主要就是要降胃升脾。胃气以降为顺,胃气不降每由火旺气实所致,故降胃每用黄连、黄芩,清火即是降胃。三黄泻心汤之治吐衄,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之治寒格吐逆,皆属清火降胃。仲景亦习惯使用姜、夏降逆和胃,此大抵为痰饮所致者而设。脾气以升为常,脾气不升多兼里寒,故既用参、草益气,亦用干姜温中。脾胃升降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用仲景方法治理脾胃,不治气而气机自调,脾胃升降自然恢复正常。后世在使用半夏泻心剂时,又有加枳实、木香、砂仁的方法,直接使用理气之药调理脾胃,亦有道理。”(付延龄整理) 原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此为邪踞少阳,枢机不利。 主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 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原文: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 误下后导致“中虚热结,胃气壅滞”而致痞。 主证:心下痞硬,呕逆,肠鸣下利。已致“中虚”故不用大黄黄连泻心汤而用半夏泻心汤“泄热和中,降逆消痞”。 柯韵伯:“……未经下而胸胁苦满,是里之表证,用柴胡解表,心下满而胸胁不满,是里之半里证,故制此汤和里。稍变柴胡半表之治,推重少阳半里之意耳。名曰泻心,实以泻胆也。” 陈亦人氏认为,痞证和其他证候一样,都有寒热虚实之异,所谓寒热相结之痞,实际是正虚邪实。虚寒痞代表方剂即理中汤,实热痞代表方剂即大黄黄连泻心汤。“中虚热结”之痞证可用两方加减化裁。故成半夏泻心汤。陈亦人氏认为此“下利”不一定就是虚寒下利,热性下利也是可能的。

方剂故事大柴胡汤-推荐下载

医案故事——大柴胡汤 经方也有猛将军,大柴胡汤至稳妥 刘渡舟医案:某女工,患心下坚满,短气胸闷,须太息后而舒。心烦恶心。曾多次服用舒肝调胃之药,但效果不明显。舌边红,脉沉弦有力。 此因肝胆气郁,日久化火,兼挟痰饮所致,非大柴胡汤不能克之。 柴胡12克黄芩6克半夏9克生姜15克枳实6克白芍9克大黄6克大枣7枚药成后分温三服,尽剂后则坚满诸证皆消。理中丸方 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病机 六经:太阴病[病性:虚寒(或寒湿);病位:里(中焦之脾)]方证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396)病症 以“脉缓弱,舌淡苔白,吐利频繁,发热头身疼痛不甚,不欲饮水,伴见腹中冷痛,喜温喜按”为主症。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理效无双。厚朴七物汤 厚朴七物金匮方,草桂枳实枣黄姜;腹满发热大便滞,速投此剂莫仿徨。 大柴胡汤是天然的胃肠动力药。我们知道西药中胃肠动力药有胃复安、吗丁啉,西沙必利等。中药中大柴胡汤也可与之相媲美。我常以本方治胆汁返流性胃炎及食管炎,胃切除后的倾倒综合征。因胃肠的逆蠕动,症见有呕吐。而本方在经文中又治“呕不止”,用半夏生姜治之,且方中生姜用了半斤,而治“心烦喜呕”的小柴胡汤生姜也仅用了三两。另外,方中的枳实、大黄也有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综合来看,大柴胡汤对缓解胃肠的逆蠕动还是有帮助的。值得说明的是胃癌大部切除后的倾倒综合征,不要一概地认为是虚证而予补法。不解决胃肠的逆蠕动,病人频繁地呕吐,再好的补药也发挥不了作用! 大柴胡汤还可以看作是治疗胆囊炎、胰腺炎的专方。观仲景用大柴胡汤,腹证描述共三条:“心下急”,“心下痞硬”,“按之心下满痛”,可见本方病位均不离“心下”。结合现代医学解剖学知识可知:肝、胆、胰三脏均可部分分布于以剑突下两肋弓夹角内区域,即是“心下”,且这些器官的疼痛多为痉挛性的。而大柴胡汤方中有枳实、白芍,此即“枳实芍药散”可治腹挛痛,仲景原文治妇人“腹痛烦满不得卧”,其中枳实之治,又以心下为目标,枳术汤可证。由此,可以认为大柴胡汤是天然的解痉镇痛剂。当然在肝胆疾病出现黄疸时也是传统的利胆药。不过此时芍药当用赤芍,且量也要大一些。我的研究生做了大柴胡方证研究的毕业论文。他把古今运用大柴胡汤的文献加以收集,整理,分析,发现临床运用以肝、胆、胰感染性疾病最为突出。我也曾经以此方治疗多例胆囊炎,如杨某,女,36岁,2002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中药材柴胡高产套种的方法

中药材柴胡高产套种的方 法

柴胡,为《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柴胡是常用解表药。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柴胡原来以大田直播和育苗移栽为主。近年来,湖北房县在柴胡GAP规范化种植开发中,发现柴胡套种技术比育苗移栽和大田直播的技术优点多,值得推广。主要表现在:(1)省工时,节省人力;(2)很好解决了柴胡期遮阴保湿的难题,利于保全苗;(3)柴胡套种不影响当年套种作物的产量,既能确保年年有收益,又合理利用了土地。 选地整地和施肥。选土层深厚、肥沃疏透敢带砂的土壤,盐碱及排水不良的黏土不宜生长,结合整地施入农家肥3000千克,过磷酸钙20-30千克作基肥。 播种。首先要选育良种;生长分头,无病无害的2-3年生柴胡作留种母株于9-11月当果实由青色稍转变为褐色时,将全株割回,置通风干燥处,晾干熟数日。然后晒干、脱粒、净选,贮藏备用。隔年种子不宜留种,把种子放到55℃的水中不断搅拌至室温,把漂在上面的秕籽捞去,然后洗净沉底的饱籽料待种;或者用多菌灵500倍液浸泡种子25分钟,用清水洗净种子来消除子表层病菌。

播种方法分条播和撒播。条播时,在作物的行间开2-3厘米深的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1-1.50厘米稍加镇压;撒播时暂不耙耱,把种子均匀撒到大田里,然后再把耙耱3-4次,做到上虚下实,以利发芽出苗,每亩用种量2-3公斤。 灌水条件方便的情况下,可以等作物出苗后,放苗水时把种子均匀撒入苗田,立即放水、不盖土。柴胡播种只能浅,不能深,覆土不要超过1.50厘米,否则不易出苗。 播种方式分直播、育苗移栽和套种(柴胡和其它套种) 种播于土壤冻结前进行,柴胡套冬油菜或冬小麦;春播于3-4月,柴胡套在小麦、春油菜等作物。 柴胡套种的作物很多,主要有小麦、油菜、胡麻、豆类等。 柴胡出苗的早迟除与土壤的温度有关外,还与土壤的湿度有关系,湿度适宜播后15-20天就能出苗,天气于旱少雨或浇水不足,2-3月才能陆续出苗,有的甚至半年才能出苗,所以要让柴胡早出苗,必须保证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 因柴胡早期生长缓慢,苗小而弱,所以严防人畜践踏。收获作物

中医外科学歌诀

第一单元疮疡(6个病) 一、疖(五仙清五神) 1、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2、暑热浸淫;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 3、阴虚毒恋,阴虚内热;养阴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 4、体虚毒恋,脾胃虚弱;健脾和胃,清化湿热,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 二、痈(托五味仙) 1、火毒凝结:清热解毒,行瘀活血.仙方活命饮 2、热胜肉腐;和营清热,透脓托毒,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 3、气血两虚;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 三、有头疽(黄连仙,八珍竹) 1、火毒凝结;清热泻火,和营托毒。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 2、湿热壅滞;清热化湿,和营托毒.仙方活命饮 3、阴虚火炽:滋阴生津,清热托毒.竹叶黄芪汤 4、气虚毒滞;扶正托毒,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 四、丹毒(柴犀萆普)柴稀必铺 1.风热毒蕴;疏风清热结毒,普济消毒饮 2、肝脾湿火;清肝泻火利湿。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汤 3、湿热毒蕴;利湿清热解毒。萆薢渗湿汤合五神汤 4、胎火蕴毒: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五、瘰疬(六郁香贝) 1、气滞痰凝;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开郁散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 3、气血两虚;益气养血。香贝养营汤 六、褥疮(萆生血托)必生血托 1、气滞血瘀;理气活血,血府逐瘀汤 2、蕴毒腐溃;益气养阴、理湿托毒。生脉散、透脓散合萆薢渗湿汤 3、气血两虚;气血双补、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 第二单元乳房疾病:(5个病) 一、乳痈(瓜透托)刮透托 1)初期;气滞热壅证:疏肝清胃.通乳消肿。瓜蒌牛旁汤 2)成脓:热毒炽盛;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透脓散 3)溃后:正虚毒恋证;益气和营托毒。托里消毒散 二、乳癖(逍遥二仙) 1)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 2)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 三、乳核(逍遥桃红) 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散 2、血瘀痰凝:疏肝活血,化痰散结。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 四、乳衄(丹栀归脾) 1)肝火偏旺:疏肝解郁.清热凉血,丹栀逍遥散 2)脾虚失统:健脾养血。归脾汤

经方两步曲:10类方证 + 50味药证

经方两步曲:10类方证+50味药证! 一、10类方证 一:桂枝类方 (1)桂枝体质:形瘦肤白纹理细,肌肉较硬肌表湿,腹部扁平腹肌紧,唇淡红暗目有神,舌体柔,色暗淡,舌面润,苔薄白,各种汗证接踵来。敏感寒冷及疼痛,易感伤风心悸动,易肌挛,易便秘,睡眠浅,或多梦,桂枝类方投多中。 (2)桂枝证:发热感,身热感,甚或自汗易出汗,恶风关节痛,敏感冷和寒,腹部上冲搏动悸,易惊烘热失眠。 (3)桂枝汤方证:发热自汗恶风,肌挛拘急悸上冲,脉浮虚缓大无力,苔薄白,舌质暗淡红。 (4)桂枝加附子汤方证:皮肤湿冷汗,脉弱浮大见,关节疼痛四肢挛。体痛手足冷,寒疝腹中痛,脉象沉迟舌质淡。 (5)小建中汤方证:虚弱型,慢腹痛,烦热起,心悸动,腹肌紧张腹扁平,苔少,舌质嫩。 (6)桂枝加大黄汤方证:桂枝证,兼便秘,持续腹痛拒按,看其舌苔厚干。 (7)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证:胸腹动悸易惊,自汗盗汗失眠梦,脉浮大而无力,苔少舌质嫩红。 (8)当归四逆汤方证:手足厥寒麻木冷,青紫疼痛脉细形,头腹腰腿脚痛,舌淡苔白可用。 (9)温经汤方证:月经不调血暗块,手足心热又恶风,自汗午后发热感,或有恶心头痛,腹壁无力急胀痛,唇燥舌质暗淡型。 (10)炙甘草汤方证:三五不调脉无力,倦怠消瘦面憔悴,舌苔薄,或无苔,头昏失眠多梦随,虚烦便秘动悸。 (11)苓桂术甘汤方证:心下动悸或眩晕,气上冲胸振水音,腹部软弱胸胁满,小便不利或浮肿。 (12)内有瘀血特征:痛处固定不移,出血易凝紫黑,舌紫面晦暗属瘀。 (13)桂枝茯苓丸方证:下腹包块按压痛,头痛昏晕烦悸痛,舌暗或有紫点,面红或紫红。 (14)枳实薤白桂枝汤方证:胸背闷痛心下痞,便秘便干燥难解,舌面干腻舌苔厚,舌质暗而有瘀点。 (15)桂枝芍药知母汤方证:剧烈关节肿痛,有汗发热恶风,面色暗黄或浮肿,脚浮肿。 二、麻黄类方 (1)麻黄证:头痛寒热骨身痛,无汗咳喘鼻塞,浮肿,溲约。 (2)麻黄体质:肌肉发达或偏松,体形略胖肤黄黑,血压不高唇暗红,体壮无汗肤燥粗,舌淡苔白口不干,寒喘鼻塞流清涕,感觉迟钝头沉重,汗出不畅易汗闭。肌肉酸重身无力,不可一味认作虚,心下重压感腹胀,或有浮肿之倾向.

黄煌教授讲小柴胡汤

黄煌教授讲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小柴胡汤一直作为和解剂用来治疗少阳病的。那么,究竟什么是少阳病?少阳病的特点就是缠绵不愈,多见于疾病的迁延阶段。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所致。事实上,小柴胡汤治疗的很多疾病都与免疫失调有关。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过敏性疾病以及病毒感染等等。这类疾病都可以表现为发热或“寒热往来”的特点。对于“寒热往来”这一表现临床应当活看。所谓“寒热”,它可以是体温表所测得的发热,更多的却表现为病人的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属于感觉过敏状态。所谓“往来” 也有特殊意义。一指有节律性,或日节律,或周节律、或月节律,这就是所谓的“休作有时”。二指没有明显的节律,但表现为时发时止,不可捉摸,比如癫痫、过敏性疾病等。小柴胡汤主治的这种“寒热往来”,既无可汗之表证,又无可下之里证;既无附子干姜可温之寒,也无石膏知母可清之热。“寒热往来”常“如疟状”,但“如疟状”却并非都是本方所主治。如桂枝麻黄各半汤也主“如疟状”,但确是“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柴胡桂枝干姜汤也治疟,但却为“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胸胁苦满”是小柴胡汤证的另一种表现。“胸胁”提示了小柴胡汤主

治的病位。肝、胆、胰腺、肺、胸膜、乳房等疾病多表现为胸胁的不适。但临床上应该将胸胁的概念拓宽,诸如甲状腺、胸锁乳突肌、耳颞部等头颈部的两侧,少腹部、腹股沟等都可以作为广义上的胸胁,我把它称为“柴胡带”。“苦满”是患者自觉的胸膈间的气塞满闷感和胁肋下的气胀填满感。也有他觉指征,如沿肋骨弓的下端向胸腔内按压,医生指端有抵抗感,患者也诉说有胀痛不适感。除了自觉的胀满外,他觉的柴胡带的触痛、肿块也可以作为“苦满”的特殊表现形式。“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是疾病累及胃肠,消化道功能受影响的结果,“烦”、“喜”、“默默”这些词带有很大的感情色彩,反映了患者主观感觉的过于敏感和情绪的相当低落。此证当与百合病作鉴别。百合病也有“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如寒无寒,如热无热”。但其不同于此证的是“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可见,百合病的精神症状更为突出,而躯体症状则很少。从症状的不定性来看,很类似于今天的神经官能症,而小柴胡汤证却是躯体有实在病变的。小柴胡汤之所以能治疗上述疾病在于它合理科学的配伍结构。方中柴胡甘草主治寒热往来与胸胁苦满,黄芩主治心烦,半夏生姜主治喜呕,人参、甘草、大枣主治默默不欲饮食。其中柴胡和甘草是本方的核心成分,这一点从方后的条文加减可以看出。黄芩可去,半夏可去,人参、大枣、生姜可去,柴胡与甘草却不去。柴胡甘草配黄芩以清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第一章总论 1、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外科专着《刘涓子鬼遗方》龚庆宣,首创水银膏治疗皮肤病 6、中医外科学历史上最具影响的学术流派:明清时期 ①“正宗派”明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为代表 ②“全生派”清王维德的《外科证治全生集》为代表 ③“心得派”以清高锦庭《疡科心得集》为代表 第二章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的命名及基本术语 1、命名原则一般是根据 1发病部位:如子痈,乳痈,对口疽等 2形态:蛇头疔,鹅掌风等 3疾病特征:烂疔,流注,湿疮等 2、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3、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化脓性疾病,一般分为外痈和内痈两大类,外痈是指一切发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内痈是指发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 4、应指: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5、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犹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出而蓄积袋底,即为袋脓。

6、漏:指溃口处脓水淋漓不尽,尤如滴漏。它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病理变化。一是瘘管,指体表与有腔脏器之间的病理性管道,伴有脓水淋漓,具有内口和外口,或溃口与溃口相通的病理性管道;二是窦道,指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管,伴脓水淋漓,一般只具有外口而无内口,不与体内有腔脏器相通 第三章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1、六淫邪毒均可成为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在发病过程中,由于风、寒、暑、湿、燥诸邪均能化热生火,所以外科疾病的发生,尤以“热毒”、“火毒”最为常见,正如《外科心法要诀》所说“痈疽原是火毒生”。 2、外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 第四章中医外科疾病的辩证 部位辨证 上部辨证:人体上部包括头面,颈项以及上肢,病因多为风温,风热 中部辨证:人体中部包括胸,腹,腰,背,是五脏六腑所居之所,病因多为气郁,火郁 下部辨证:人体下部指臀,前后阴,腿,胫,足,寒湿,湿热多见。 2、阴阳辩证:八纲辩证的总纲,也是其他一切外科疾病辩证的总纲 阳证阴证 发病缓急急性发作慢性发作 皮肤颜色红赤苍白或紫暗或皮色不变 皮肤温度焮热凉或不热

方剂类方比较

方剂学方剂对比 1、麻黄汤和桂枝汤 同:麻黄汤与桂枝汤同属辛温解表方剂,都可用治外感风寒表证。 异:麻黄汤中麻、桂并用,佐以杏仁,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而喘之表实证。 桂枝汤中桂、芍并用,佐以姜枣,发汗解表之力逊于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适用于外感风寒,发热有汗而恶风之表虚证。 2、桑菊饮和银翘散 相同点---组成: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 功用: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主治:外感风热表证 不同点--桑菊饮:配有桑叶、菊花、杏仁。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力较弱,

但长于宣肺止咳,属辛凉轻剂。宜用于感受温热病邪较轻,邪偏重在肺络,以咳为主,身热不甚、口微渴者。 银翘散:配有银花、竹叶、牛蒡子、荆芥、淡豆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力较强,但宣肺止咳力较弱,为辛凉剂。宜用于外感风热重证,邪偏于卫表。 发热、口渴较重,或伴咽痛者。 3、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味承气汤(均用大黄泻热通便) 大承气汤:硝、黄并用,并加枳、朴,且大黄后下,泻下与行气并重,为峻下之剂,主治痞、满、燥实俱备之阳明腑实重证。 小承气汤:不用芒硝,枳、朴用量轻,且大黄与二药同煎,为轻下之剂,主治痞、满、实而燥不明显之阳明腑实轻证。 调胃承气汤:不用枳、朴,硝、黄并用,且大黄与甘草同煎,为缓下之剂,

主治燥、实同见,而无痞、满之阳明腑实轻证。 4、黄龙汤和新加黄龙汤 相同点:均属攻补兼施剂(泻下热结与补益气血兼顾)。 不同点:黄龙汤以大承气汤峻下热结,配伍补益气血之品,重在急下存阴,兼顾气血之虚;主治热结里实较重,而兼气血不足者。 新加黄龙汤于黄龙汤中去枳实、厚朴、桔梗、大枣,加入生地、玄参、麦冬、海参等滋阴增液之品,缓下热结之中,兼以益气滋阴,且重在滋阴增液以润燥通便;主治阳明腑实较轻,而阴液亏虚较重者。 5、蒿芩清胆汤和小柴胡汤 蒿芩清胆汤与小柴胡汤均有和解少阳之功,以治邪犯少阳之寒热往来,胸胁不适等。 小柴胡汤柴胡配黄芩和解少阳,配人参、大枣、炙甘草益气扶正,宜用于

这八种问题,都可以用小柴胡汤解决!

这八种问题,都可以用小柴胡汤解决! 导读中医十大名方之一、源自《伤寒论》的小柴胡汤,在仲景的众多方剂中,此方是一个疗效显著、适用范围极广的方剂,后世对此方的评价也甚高,可为是中医众方中一个出类拔萃的方剂。在妇科病的治疗上,小柴胡汤也有很独特的功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柴胡汤在妇科病中的运用吧!第96条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在《伤寒论》中用小柴胡汤的有17条条文,涉及太阳、阳明、少阳、厥阴、差后5篇。其中12条明文指出有发热,有胸胁满痛等症的有9条,该法寓于众法之中,适用于邪犯少阳,枢机不利,肝胆俱病的柴胡证。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甘草组成,既可疏利肝胆,清散郁热,透邪外出,又可调和肝脾、胃肠、气血、营卫,协调阴阳,畅达气机,通行津液,扶正祛邪。其主要通过调和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和解表里寒热虚实错杂的证候,以祛除病邪,达到治疗目的。小柴胡汤主要用于治疗外感寒热之邪,内伤七情引起的妇科疾患。其应用指征是在错综复杂的疾病中只要具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情绪异常、恶心呕吐、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其中一二症或一组确实无误地反映肝脾或肝胃或气血营卫失调,或气机

不畅,肝胆郁热,或邪在半表半里,或病有休作者皆可用之。临床应用甚广,故小柴胡汤为《伤寒论》调治妇科病最常用的方药,主治的病证最多,且疗效可靠。1.主治热入血室经期,外感风寒后,头痛、发热恶寒,3日后经水净,烦躁,意识模糊,夜间则胡言乱语,食欲欠佳,舌质淡,中有瘀斑,苔厚,脉沉弦。因妇人中风,初起当有发热恶寒等表证,七八日后续得寒热,发作有时,以其得病之初,月经已来,发病之后,邪热内传,月经不当停而停,必有瘀血而与邪热相搏,血室瘀阻,气血不通,正邪相争,故使寒如疟状。治当因势利导,用小柴胡汤和解枢机,通调三焦,助正达邪,使邪从外出,邪去则寒热除,血结自散。以小柴胡汤加桃仁、牡丹皮、焦山楂治疗。单以小柴胡汤治疗热入血室尚嫌不足,因为少阳病是半表半里之热证,况且热入血室是一种血热证、血瘀证,故加入活血凉血之品更为合拍,也是祛瘀退热法的良好体现。2.崩漏因某些不良精神刺激或感受外邪,使肝胆郁火迫经妄行或肝脾不和统摄无权,冲任失固致崩漏。症见月经提前,经期延长,甚至经乱无期,经血淋沥不净或量多,色鲜红,时有血块。伴有头痛或头眩,口苦,心烦,舌淡红苔薄黄,脉沉弦者,以大剂量小柴胡汤疏达气机,调和肝脾,透热散火,宁血固崩。3.围绝经期诸症有些妇女围绝经期常出现一些特殊症状,如月经紊乱、面部潮红、阵汗、心悸、失眠、烦躁易怒或抑郁、耳鸣、眩晕、食欲不振、口

从肝论治消渴

的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83. 12司维柯,罗朝学,陈庆海.流式细胞术分析苦参碱诱导人肝癌细胞He pG2凋亡[J].肿瘤,2001,21(3):213-214. 13Kim D K,Bae k J H,Kang C M,et al.Apoptot ic activity of ur solic acid may correla t e wi th th e in hibit ion of ini tia tion of DN A re pli-cat ion[J].Int J C an cer,2000,87(5):629-636. 14厉红元,车艺,汤为学.姜黄素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6):449-451. 15刘术娟,张乃鑫,杨海贤,等.绿茶儿茶素对于人肝癌细胞的凋亡 诱导作用[J].中国肿瘤临床,2000,27(12):902-905. 16陈洪,秦叔逵,潘麒声,等.三氧化二砷抗肝癌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1):27-29. 17刘琳,秦叔逵,陈惠英,等.三氧化二砷选择性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的实验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 367-369. 18马靖,符乃阳,李玉梅,等.甘草提取物体外选择性诱导几种人肿瘤细胞凋亡[J].癌症,2001,20(8):806-811. [收稿日期]2004-05-31[本文编辑] 白玉金 从肝论治消渴 赵莉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中医科,上海200433) [关键词]消渴;肝;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25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977(2004)04-0303-03 ①消渴,又称“消瘅”、“消中”,是指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主症的疾患。前人依其“三多”故又称为“三消’。消渴病与现代医学糖尿病基本吻合,是中西医学界比较公认的客观事实。糖尿病早期可无症状,到了症状期就出现多饮、多尿、多食、烦渴、易饥、消瘦、乏力等症状,这与消渴在临床上别无二致。对于消渴病的病机,历代各家论述颇多,较一致的任识认为“阴虚燥热”,即多基于肺燥、胃热、肾虚,治疗多从润肺、清胃、滋肾着手。近年来,从肝论治的报道时有见之,笔者结合有关文献对其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予以阐述。 1从肝论治消渴的理论探讨 消渴的发生发展与肝脏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古人对此早有认识。清?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说:“消渴者,足厥阴之病也,厥阴肝木与少阳相火为表里……凡木之性,专欲疏泄,……疏泄不遂,……则相火失其蛰藏。”郑钦安在《医学真传》中进一步说:“消生于厥阴下水而上火,风火相煽,故生消渴诸症。” 1.1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机体各脏腑、器官、经络功能的活动,全赖于气的运动,而肝的疏泄功能又是保障气机升降出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肺气之宣肃,心气之运血,脾气之运化,肾气之封藏,全赖于肝之疏泄正常。肝之疏泄正常,气机调畅,是保证全身气血调和,经络通利,各脏腑功能正常协调的重要条件。若肝失疏泄,不仅使人气机紊乱,还会犯肺、伐胃、耗肾、伤津、损血和夹痰。从而使人体气血津液疏布失调,发生消渴。 消渴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主要病机是脏腑气化失调而阴血津液亏虚,燥热内生。阴血津液产生于气化运动中,气化运动又以元气为动力。元气根源于肾,借三焦经脉循行于全身,激发和推动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实现新陈代谢,维系阴血津液的正常代谢活动。元气的运行依赖于肝的生理活动,肝属木,通春令,性调达,主升发,主疏泄,具有布散元气,调畅气机的作用。《研经言》云:“元阳者,升于春,应于肝。”《医学衷中参西录》又云:“元气根于肾,而萌发于肝。”肝之疏泄正常,气机通畅而不滞,元气布疏有序,气化正常。亦如《读医随笔》曰:“肝者,贯阴阳,……握气机升降之枢”;“肝和而三焦气化理矣。”“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1]若肝气亏虚,元气布散无力,则诸脏禀气不足,气化低下,阴血津液生化不足和疏布失常,发为消渴。 1.2促进脾胃的运化脾主运化水谷及水湿,而脾之升清与胃之降浊之间是否协调平衡,又与肝之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肝的疏泄正常,则脾胃升降功能正常,肝失疏泄,则脾之运化功能受阻,致水湿内停,进而产生痰浊;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能四布,从而出现倦怠、消瘦症状。肝郁化火,郁火犯胃,胃阴被伤,胃热炽盛,消谷善饥。正如汪昂《素问灵枢类篡约注?病机第三》曰:“胃与大肠热结则消谷善饥,所谓瘅成为消中。” 1.3调畅情志肝的疏泄功能具有调畅情志的作用,实际上也是调畅气机功能所派生的。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则肝气郁结,心情易于抑郁,或心情易于急躁,稍受刺激,即易于发怒。 消渴患者多有长期的情志抑郁或卒然暴怒之病因,郁怒伤肝,疏泄失职,气机郁结进而化火,伤津耗液,而引发为消渴。如《灵枢?五变》篇云:“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亦如《临证指南医 [作者简介]赵莉(1973-),女,在读硕士研究生.

柴胡桂枝汤的方证要点

柴胡桂枝汤的方证要点 【组成】桂枝一两半(去皮) 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一两(炙)半夏二合半(洗)芍药一两半大枣六枚(擘)生姜一两半(切)柴胡四两 【方歌】柴胡桂枝两方合,善治太少两经疴,心下支结关节痛,初期肝硬亦能和。 【功用】和解少阳,发散太阳。 【主治】太阳少阳合病。 【方解】本证为太阳表证未解,进而邪犯少阳,实为太阳少阳并病,治宜太少两解之法。故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发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通达表里。因太、少之证俱微,故各取原量之半合剂。临床凡见太、少合病之证,皆可应用。伤寒六七日,一般为表证解除之期,如不解,则有传变之势。今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知太阳证未罢,风寒犹留连于表;微呕与心下支结并见,是邪犯少阳,胆热犯胃,经气不利。 【方证要点】 1.太阳少阳合病证:以发热恶寒、汗出、腹痛、头疼身痛、恶心纳呆、心烦、胸胁苦满为辨证要点。主要症状为:腹痛,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汗出恶风,头痛或者头晕,鼻鸣,鼻塞流清涕;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弦。

2.常用于肩背疼痛、耳后神经痛、肩周炎、肋间神经痛、神经官能症、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迁延性肝炎、胆囊炎、胰腺炎、胆道蛔虫、阑尾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体虚感冒、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更年期综合征、过敏性鼻炎、神经衰弱、脑缺血、癫痫等属于太阳未解、邪犯少阳者。 3.体质要求:患者多数营养状况一般或偏于瘦弱,部分患者情志不畅或者烦躁、失眠,有些会有周期性发作的规律。 4.江苏省儿科名医王益谦老先生认为:一切外感热病寒热稽留不退,或发热4至5天,先是日晡恶寒,渐渐发热,有时发热至39℃左右,待天明方热退,有轻微口渴,舌苔白或薄黄,脉浮,或弦,有时胸闷者,皆可用本方进行治疗。尤其是开始发热即静点抗生素激素,热退后再反复发热者,必用此方。 【类似方证鉴别】 1.柴胡桂枝汤与小柴胡汤:都可以治疗寒热往来、胸胁苦满、恶心呕吐。柴胡桂枝汤证兼有发热恶寒、肢节疼痛等太阳病证;而小柴胡汤证只有少阳病证。 2.柴胡桂枝汤与桂枝汤:都可以治疗发热恶寒、肢节疼痛。柴胡桂枝汤证兼有胸胁苦满、恶心呕吐等少阳病证;而桂枝汤证只有太阳表虚证。 【原文】 1.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146)

(1)经方十首034柴胡桂枝干姜汤

(1)经方十首034、柴胡桂枝干姜汤 [组成用法] 柴胡6~12g、桂枝6~10g、干姜3~6g、黄芩5~10g、天花粉10~12g、牡蛎10~15g、甘草3~6g。水煎,分3次服。 [方证] 1.胸胁满,或咳嗽,或胸骨痛,触之更甚。 2.寒热往来,或恶风、盗汗、自汗、头颈以上多汗。 3.食欲不振,口渴,但饮水不多,小便不利,大便溏薄。

4.心烦,胸腹动悸,不眠多梦,耳鸣。 5.苔白厚,舌面干。 [现代应用] 1.外感热性病如感冒、肺结核、脑膜炎、疟疾、肝炎、肺炎、风湿热、泌尿系感染、胆囊炎、疟疾等出现寒热往来、口干口渴者本方多有应用的机会。 2.仲景每用干姜治下利。痢疾、过敏性结肠炎、慢性肝炎伴有的腹胀、腹泻或便溏等兼有情志抑郁者可用本方,胆囊炎、胆石症术后出现的胆源性腹泻也常用到本方。 3.对于一些以渗出为病理特点的炎性疾病,如渗出性胸膜炎、中耳炎、上颌窦蓄脓症、梅尼埃综合征等;以及分泌过多性疾病,如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汗出过多,慢性支气管炎

的咳嗽痰多等也有使用本方的时候。 4.牡蛎散结。因此,对于结节、包块性疾病如头疮、瘰疬、乳腺小叶增生症、肝硬化初期、肝脾肿大等也可参照使用。牡蛎还有止酸的作用,故还用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症等。 5.其他方面还用于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产褥热、赤白带下、阳痿、窦性心动过速、胃下垂、失眠、口吃、糖尿病、眩晕等疾病。 [经验参考] 关于本方证,从原文所说“已发汗而复下之”一语不难推测出“大便溏薄”。对此,刘渡舟先生有深刻体验。治刘某某,男54岁,患乙型肝炎,然其身体平稳而无所苦。最近突发腹胀,午后与夜晚必定发作。发时坐卧不安,痛苦万分。患者一手指其腹闩:我尤病可讲,就是夜晚腹胀,气聚于腹,不噫不

中医外科学常用方剂38首

《中医外科学》常用38首方剂歌决 1.清肝解郁汤: 清肝解郁四物襄,二陈香贝草茯神;青皮苏叶栀远志,桔梗木通气滞行。2.仙方活命饮: 仙方活命君银花,归芍乳没陈皂甲,防芷贝粉甘酒煎,阳证痈疡内消法。3.五味消毒饮: 五味消毒治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4.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芩柏栀,证见三焦火毒斥,烦狂火热兼谵妄,吐衄发斑皆可治。5.四妙勇安汤: 四妙勇安真受宠,脱疽疼痛红烂肿;甘草玄参全当归,其中银花力最猛。6.五神汤: 五神汤用紫地丁,车前子在路边生;牛膝银花云茯苓,湿热为病红肿疼。7.牛蒡解肌汤: 牛蒡解肌丹栀翘,荆薄玄斛夏枯草;疏风清热又散肿,牙痛颈毒俱可消。8.阳和汤: 阳和熟地鹿角胶,姜炭肉桂麻芥草,温阳补血散寒滞,阳虚寒凝阴疽疗。9.冲和汤: 冲和汤治半阴阳,四君归芪补而散;陈皮皂刺与白芷,乳没银花川芎赞。10.透脓散《外科正宗》: 透脓散治毒成脓,芪归山甲皂刺芎;程氏又加银蒡芷,更能速奏溃破功。透脓散中山甲炒,川芎归芪针皂角;气虚痈疡不外溃,此方可将脓头咬。11.托里消毒散: 托里消毒补气血,八珍汤中减熟地;银花白芷好黄芪,桔梗皂刺将刀替。12.消风散: 消风散中有荆防,蝉蜕胡麻苦参苍,知膏蒡通归地草,风疹湿疹服之康。13.当归饮子: 当归饮子治血燥,病因皆是血虚耗;四物荆防与芪草,首乌蒺藜最重要。14.海藻玉壶汤: 海藻玉壶带昆布,青陈半夏草贝母;川芎独活当归翘,化痰散结瘿瘤除。15四海舒郁丸: 四海舒郁郁平复,蛤粉藻带和昆布;木香陈皮乌贼骨,喉间气结随喜怒。16.四妙散: 四妙散异四妙丸,神效托里排脓畅,黄芪当归补气血,银花甘草解毒疡。17.全虫方: 全虫方中两皂刺,蒺藜苦参白藓皮,黄柏槐花枳壳炒,再加灵仙湿毒去。18.枇杷清肺饮: 枇杷清肺枇杷叶,人参甘草连桑皮,黄柏同煎食远服,肺风粉刺尽皆宜。19.治疣方: 治疣方用板蓝根,青叶紫草齿苋跟,薏米红花香附甲,解毒消疣此方珍。20.开郁散: 开郁散中郁金开,乳癖乳痨并乳癌,白芥开葵全蝎待,香附逍遥薄荷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