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20年全国一卷文言文《苏轼列传》精校及译文

2020年全国一卷文言文《苏轼列传》精校及译文

2020年全国一卷文言文《苏轼列传》精校及译文
2020年全国一卷文言文《苏轼列传》精校及译文

2020年全国一卷文言文《苏轼列传》精校及译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思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时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佑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成败的故事,总能说出其中关键。嘉祐二年,应试于礼部。主考官欧阳修见其文章很欢喜,殿试中进士第二等。后来带着书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要避开他,让这个人出人头地了。”苏洵去世,赠官光禄丞。守丧期满,苏轼回到朝廷,在官告院任判官,王安石当时创立推行变法,苏轼上书议论新法的不便之处。

当时新的法令纷纷颁布,苏轼在这期间,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得以安宁。改任密州知州。司农寺实行自报财产的手实法,不立即实行的以违反诏令论罪。苏轼对提举官说:“违反诏令的罪责,如果出自朝廷,谁敢不服从?现在出于司农寺,这是擅自制定法令。”提举官吃惊地说:“你慢一点推行新法。”不久,朝廷知道这法令有害于百姓,撤销了它。

元佑元年,苏轼凭借七品官职入朝在延和殿侍奉皇上,立即被赐予银印红绶,升为中书舍人,元佑三年代理掌管礼部贡举,适逢下大雪,同情士子们坐在庭院中,因寒冷哆嗦而说不出话,苏轼放宽对他们的禁令,让他们能全力施展才能。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元佑四年,因积累了一些议论政事的话,被当权的人所恨。苏轼怕不被他们所容忍,请求调到外地,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州。到任杭州后,遇到大旱灾,饥荒和瘟疫一同发作。苏轼向朝廷请示,减免了本地上供朝廷的粮食三分之一,又得到朝廷赏赐的剃度僧人的牒文,交换粮食来救济饥民。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了常平仓的粮食,制成稠粥和药剂,派遣使者带着医生各街各巷百姓治病,救活的百姓很多。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会之处,瘟疫死的人常常比别处多。”于是聚集余钱两千缗,又拿出自己囊中的黄金五十两,来建造病坊,渐渐积蓄钱粮来防备瘟疫。徽宗继位,又经过三次大赦,就担任玉局观提举,恢复朝奉郎官职。苏轼从元佑以来,从未因每年考绩要求升迁,所以官职仅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死于常州。苏轼学他的父亲苏洵写文章,从来得之于天资。曾经自称:“写文章如同行云流水,本来就没有一定的格式,仅是常要在该说的地方就说,该停的地方就停。”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话,都可以写成文章。他的文体博大丰富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也属少见。

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1(乙)卷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Ⅰ(乙卷) 一、古文 【原文】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 ..,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 矣。”固争之,遂下有司 ..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 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集禧观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沈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钜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宋史·列传七十一·曾公亮传》)【译文】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推举为进士甲科,知会稽县。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常常担心镜湖泛滥。曾公亮设置斗门,将湖水泄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以端明殿学士身份知郑州,治理政事有能干的声名,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夜不闭户。曾经有过客丢失袋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没有窝藏盗贼,恐怕是随从人员私藏起来了吧。”对他搜查,果然如此。曾公亮明达详熟公文法令,经历处事久了,熟知朝廷台阁典章宪制,首相韩琦经常向他咨询。仁宗末年,韩琦请求立皇嗣,与曾公亮等共同商定大计。密州民田盛产银子,有人偷取银子,大理寺把他们以强盗论处。曾公亮说:“这是禁物,获得它虽经强行盗取,却与从百姓家中盗取财物有区别了。”坚持争论,于是就交给有关部门讨论,依照劫取禁物的法令,盗贼得以不死。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通行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较量,将要生出事端。曾公亮说:“刚开始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派人告谕赵滋旨意,边境危害终于止息了。英宗即位,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兼任户部尚书。仁宗身体不适,辽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让曾公亮在馆中设宴,使者不愿赴宴。曾公亮质问使者说:“赐宴不赴,这是对君主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让他亲自接见,觉得安心吗?”使者立刻赴宴。熙宁三年,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集禧观使。第二年,起任判永兴军。过了一年,回到京师,不久就以太傅身份辞官归居。元丰元年,去世,终年八十岁。神宗亲临悼哭,罢朝三天。曾公亮端方厚道严肃稳重,思虑深沉处事周密,平时谨守礼仪,遵守规矩,但天性吝啬,积累财富达巨万。当初推荐王安石,到和他一起辅政,才察知神宗正偏向王安石,暗中替子孙谋划,大凡改变行事计划,一概听从王安石,而表面上装作不赞成的样子。曾派遣他的儿子曾孝宽为其谋划,在皇上面前几乎与王安石没有什么不同,于是神宗更加信任王安石。王安石为了感激他帮助自己,因而引见提拔曾孝宽位至枢密院来报答他。苏轼曾经严肃地责备曾公亮不能救正补弊,世人讥讽曾公亮贪持俸禄稳固恩宠。

文言文精讲精练(含答案)

粤中庄有恭①,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 几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③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④,便可对矣。”应声云:“( )棋半局,车无轮,( )无鞍,炮无烟火( )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庄有恭:清朝人,乾隆四年被钦点为状元,官至刑部尚书。②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③厅事:指大堂。④棋:象棋,由“卒”、“车”、“马”、“炮”、“象”、“士”、“将”组成。 7.下面“命”字的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3分) A.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B.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 C.唐雎不辱使命. D.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将军方与客弈,见其神格非凡。 (2)对,小事耳,何难之有! 9.依据所提供的信息,在下联句子的括号内分别填上一个恰当的字。(3分) 上联: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下联:( )棋半局,车无轮,( )无鞍,炮无烟火( )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乙】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其从父兄①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既止②,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③,岂可妄求叨越④,但当速反葱肆⑤耳。”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⑥,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选自《梁书.吕僧珍传》) 注释:①从父兄:堂兄。②既止:回故乡做官。③常分:固定的职业。④叨越:非分占有。⑤肆:店铺。⑥督邮廨(xiè):督邮办公的屋子。 1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斯.是陋室(斯:这) B.可以调.素琴(调:调整) C.平心率下,不私.亲戚(私:对……偏心) D.但当速反.葱肆耳(反:通“返”,返回) 13.下面对【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甲】文中作者用自然环境的清新来烘托陋室不陋,用往来人物的不俗、主人生活情趣高雅来衬托陋室不陋。 B.【乙】文中,乡亲们劝吕僧珍把官衙搬走来扩大自己的住宅,他没有接受,表现了吕僧珍清正廉洁的品质。 C.【甲】文结尾以“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并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漏。 D.【乙】文讲述吕僧珍做官不为亲属开后门,不以权谋私的故事,他的品质在封建社会中是难能可贵的。 14、把“文言文阅读”文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

2018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 word完美整理版

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亩。(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word完美整理版

王涣字稚子,广汉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滑,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槃于路。吏问其故,威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 word完美整理版

最新整理高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决。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吧! 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他们自己呢,却以从师学习为耻,这真是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师,教他们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不理解文句,疑惑得不到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意思是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

么明智的呢。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中,如有人称人家为老师,称自己为学生,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问那些嘲笑者(嘲笑他的原因),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感到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啊!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类的人是不屑与他们为伍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不如他们。难道值得奇怪吗?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经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道德才能(当然)不如孔子。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强,听闻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主攻方向,像这样罢了。 李蟠,十七岁,爱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不被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特别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高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1.《口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2.《师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3.文言文大全原文翻译 4.狼文言文原文翻译 5.文言文原文加翻译

(完整版)2017全国二卷文言文详解与翻译

2017全国二卷文言文详解与翻译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指人的气节、操行、正义感】。(赵憙字伯阳,是南阳宛县人。年轻时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堂兄被人杀害,没有儿子,赵憙十五岁,时常想着报仇。)乃挟兵结客【带着兵器,约上朋友】,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通“拒”,抵御,抵抗】者。(于是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来终于前去寻仇。仇人们全部生了病,没有人抵抗。)憙以因【趁着】疾报杀,非仁者【指有德行的人】心,且释之而去【离开】。顾谓【回头看着说。顾:1、<动>回头;回头看。《荆轲刺秦 王》:“荆轲顾笑武阳。”2、<动>视;看。《行路难》:“拔剑四顾心茫然。”3、<动>看望;拜访。《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4、<副>只是;不过。《荆轲刺秦王》:“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5、<副>但;却;反而。《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 不敢加兵于赵者。”】仇曰:“尔曹【你们。曹,辈】若健,远相避也。”(赵憙认为乘别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应做的,就暂且放过他们而离开了,回头对仇人说:“你们如果病好了,躲我远远的。”) 更始【指公元23年二月,绿林军领导者王匡、王凤等人拥立刘玄为帝,恢复汉朝国号,建立的更始政权,自称玄汉王朝。消灭王莽政权后统治天下两年。公元25年九月,赤眉军攻入都城长安,投降赤眉,更始政权告终】即位舞阴大姓【指世家大族,人口众多的姓氏或某一地域人数众多、势力强大的姓氏】李氏拥城不下【占据城池不肯投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使动用法,使……投降。可译为“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更始帝登位,舞阴大姓李氏占据县城不肯投降,更始帝派柱天将军李宝招降,不肯,说:“听说宛县赵氏有个独孙子

文言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 周敦颐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被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当然人很多了。 《礼记》一则 原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xiào,敩,教也】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 即使有精美可口的鱼、肉,如果不吃,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好到极点的道理,如果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妙处。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不足,教育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还有迷惑不解之处。知道自己知识不够,然后才会从自身找原因;知道有困惑,然后自己才会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尚书·兑命篇》说:“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就是说这种情况的吧? 赵普 《宋史》 原文: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

高一语文课外拓展——文言文翻译方法知识精讲

高一语文课外拓展——文言文翻译方法 【本讲主要内容】 课外拓展——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翻译,是近几年高考的必考项目,高考试卷要求直译,着眼于字字落实,注意文言虚词、实词的用法与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并做到准确解释、把握文言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等。在翻译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文言翻译的技巧与方法。今后,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将进一步加强,翻译的文字量也将加大。 【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 文言翻译,是有一定原则的。现在大家普遍公认的提法还是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三字经。“信”,就是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信息。“达”,就是要求译文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雅”,侧重于译文本身的精炼和有文采,要求译文选用的词语比较考究,进而能够达到规范得体、简明优雅、文笔流畅优美。作为高考文言翻译测试,以直译为主,在难于直译时,才辅之以意译。因此,从高考考查目标以及评卷的实际操作考虑,在训练时,“信”“达”二字为第一,而“雅”的要求则可适当兼顾。复习时功夫当下在基本功训练上,要求贯通课本文言知识,增强语感,提高能力。 文言翻译,是以文言理解为前提的,而理解又是建立在掌握相当数量的文言词义和文言句式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在译文语言的组织上也有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概括起来说,可以简称为“对、替、调、留、补、删、变”七字诀。 1. 对译法 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采用相同语素的双音词对应译出。 如:令壮者无取老妇 译为:命令壮年男子不准娶老年妇女为妻。 2. 替换法 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一些词,在译文中替换为现代词语。 如: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译为:(我)准备率领你们夫妇(在此)繁衍生息。 3. 调整法 对文言语句位置与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主要是主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数词后置、状语和补语的特殊语序等“倒装”现象,译文依据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将成分位置作必要的调整。 如:无乃尓是过欤? 译为:恐怕该责备你吧? 4. 保留法 保留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保留特定的专名术语,如人名、历史地名、民族名、官号、谥号、庙号、年号、特殊称谓、特殊的学术或专业术语,现在已经消失的事物等;另外,如度量衡等一些名称,既可保留,也可拆合。 5. 增补法 文言文省略现象较为突出,如省略句中的主、谓、宾成分,介词、数词后面的量词,甚至还有一些省略一个分句的现象,翻译时应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增补必要的语言成分。

2018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翻译

2018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翻译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文言文阅读翻译考点的考查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理解B级。 所谓“理解”,是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正确理解文意和句意;所谓“翻译”,是说能用现代汉语把文言文的内容准确传达出来;所谓“文中”,是说试卷所给你的“那篇文章当中”,要求翻译的句子就从中产生,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都在“理解”之列。正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准确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文句优美。 一、理解文中的句子。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是翻译文言文语句的第一步,理解文言语句必须遵循古文的一般规律并把握其特殊性。对句意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比如:对“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南齐书?韩孙伯传》)”的翻译,就要注意这是在介绍韩孙伯所处的社会环境,所以翻译成“按襄阳当地的风俗,邻里之间要在各自的分界处种上桑树作为分界的标志”。(2)要注意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通假字、互文见义和偏义复词的理解,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把握,往往是翻译文言语句的关键。比如:“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语出《愚溪诗序》)此句中“居”后省略了宾语“于此”或“于是溪”,“姓”是名词作动词“给……取姓”

的意思。那么此句就可翻译成:姓冉的人家曾经在这条小溪居住,所以就给小溪取此姓,叫做冉溪了。(3)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通过前后推导,或选项推敲分析等方法,进行认真理解。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语出《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这是孔子教育子路、冉有的话,文中难懂之处是“疾”“舍”“为之辞”几处,既是教训之语,那么“疾”就不可能是“生病”之意,当是“厌恶”之意;“而”有表示并列和表示转折关系两种理解,依据意味推敲,自然当作转折关系理解更好,那么“舍曰欲之”与“为之辞”就在语意上相反了,以此推断“舍”是“停止”之意,“辞”是“托词”“借口”之意。整句意思就可翻译成:品格高尚的人厌恶那些不说自己想做什么事却去找借口推脱责任的人。(4)利用文言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把握句意。也就是说,在理解文言句子时,要充分利用对应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去把握文句意思。如:“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语出《谏太宗十思疏》)这是一个对偶句,前后两句对应词语的词性担当的句子成分完全相同,甚至有些对应词语的意思根本一样,如“望”“求”,都应该是想、希望之意。所以整句可以翻译成:源流不深却希望水流到很远的地方,根生得不牢固却想要树木长得高而茂盛。(5)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分析主干,“古人……鸟兽”是主语,“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主语中“古人”与“观于……鸟兽”是一种主谓关系。

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第一册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节选)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季氏将伐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秋水 过秦论 鸿门宴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 第二册 谏太宗十思疏 腾王阁序 师说 阿房宫赋 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 伶官传序 石钟山记 项脊轩志 五人墓碑记 登泰山记 病梅馆记 第三册 卫风·氓 秦风·无衣 邶风·静女 离骚(节选) 孔雀东南飞(并序) 迢迢牵牛星 归园田居 梦游天姥吟留别 琵琶行(并序) 山居秋暝 登高 蜀相 书愤 虞美人 雨霖铃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扬州慢 声声慢 陈情表 祭十二郎文 赤壁赋 第四册 逍遥游(节选) 促织 柳毅传(节选) 第五册 蜀道难 将进酒 兵车行 客至 旅夜书怀 咏怀古迹(其三) 阁夜 登岳阳楼 齐桓晋文之事 庄暴见孟子 孟子见梁襄王 齐人有一妻一妾 奕秋 第六册 报任安书(节选)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屈原列传(节选)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译文: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

衡水中学四篇文言文翻译讲解

解释下面红色字、加【】的词及划横线的句子 (一) (周二午)孙玚,字德琏,吴郡吴人也。少倜傥,好谋略,博涉经史,尤便书翰。/王僧辩之讨侯景也,王琳为前军,琳与玚同门,乃【表荐】为戎昭将军、宜都太守,仍从僧辩救徐文盛于武昌。会郢州陷,乃留军镇巴陵,修战守之备。俄而侯景兵至,日夜攻围,玚督所部兵悉力拒战,贼众奔退。/高祖受禅,王琳立梁永嘉王萧庄于郢州,征玚为太府卿,加通直散骑常侍。及王琳入寇,周遣大将史宁率众四万,乘虚奄至,玚助防张世贵举外城以应之,所失军民男女三千馀口。周军又起土山高梯,日夜攻逼,因风纵火,烧其内城南面五十馀楼。时玚兵不满千人,乘城拒守,玚亲自【抚巡】,行酒赋食,士卒皆为之【用命】。//周人苦攻不能克,乃矫授玚柱国、郢州刺史,封万户郡公。玚伪许以缓之,而潜修战具,楼雉器械,一朝严设,周人甚惮焉。及闻大军败王琳,乘胜而进,周兵乃解。玚于是尽有中流之地,集其将士而谓之曰:"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遂遣使奉表【诣阙】。/ (周三早)高宗即位,以玚功名素着,深委任焉。太建四年,授都督荆、信二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出镇公安。玚增修城池,【怀服】边远,为邻境所惮。/后主嗣位,复除通直散骑常侍,兼起部尚书。后主频幸其第,及着诗赋述勋德之美,展君臣之意焉。又为五兵尚书,领右军将军,侍中如故。玚事亲以孝闻,于诸弟甚笃睦。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时兴皇寺朗法师该通释典,玚每造讲筵,时有【抗论】,法侣莫不倾心。以年老累【乞骸骨】,优诏不许。祯明元年卒官,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陈书》)译文: 孙玚[yáng],字德琏,是吴郡吴县人。(孙玚)年轻时就洒脱不拘束,喜欢研究战术攻略,广泛地涉猎经书史传,尤其熟悉【便:熟习,擅长】书牍文札【翰:原指长而坚硬的羽

2019年高考全国1卷文言文试题及翻译

2019年全国1卷文言文试题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 ....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 诏令 ..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 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 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 ..,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 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 导读:《马说》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 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yǔ)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译文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却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千里马,只是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样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一样对待它。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饭有时要吃尽食料一石。喂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它有日行千里的本领来饲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千里马)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特长显现不出来,和普通的马尚且都不能够等同,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

己的.才能,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握着马鞭走到千里马跟前,说道:“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 1.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 2.《马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3.《马说》原文及翻译 4.马说原文翻译 5.马说原文及翻译 6.马说翻译及原文 7.《马说》原文翻译 8.马说原文及翻译 上文是关于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初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短篇

初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短篇 在初中阶段,文言文是学生们重点学习的内容。下面是分享的初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短篇。欢迎阅读参考! 初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短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及其弟子〔先秦〕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

道理了。 初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短篇 孙权劝学 司马光撰〔宋代〕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初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短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先秦〕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

一.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时数:贯穿于文言文教学的全过程。 一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信、达、雅 “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注释:“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二文言直译的方法——“九字法” (一)针对实词 (1) 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 a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b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c 江宁之龙皤,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d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2) 译。译出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活用现象和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a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b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文言文翻译

高中语文1&16&21专项资料 文言文翻译 1、翻译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5分) 星隧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2、将下面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墨子怒耕柱子①,耕柱子曰:“吾无逾于人乎?”墨子曰:(2)“吾将之太行②,驾骥与牛,子交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墨子曰:“何故?”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墨子曰:“吾亦以子为足以责。” [注] ① [耕柱子]墨子的学生。② [太行]太行山。 3、将画线语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儒书言董仲舒读《春秋》,专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窥园菜。夫言不窥园菜,实也;言三年,增之也。仲舒虽精,亦时解休;解休之间,犹宜游于门庭之侧;则能至门庭,何嫌不窥园菜?闻用精者察物不见,存道以亡身,不闻不至门庭,坐思三年,不及窥园也。(《论衡·儒增》)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5分)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①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日:"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已官让之。则天日:"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 翌日,拜监察御史。 " (选自《大唐新语》) 注:①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 (1)解释加点的字 ①以( )御史出 ②还次( )蒲州驿 (2)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5、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中加横线的句子。(5分)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段文言文。(5分) 伯乐一过冀州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序》) 7、请用直译形式翻译下列短文中的画线句子。(5分) 齐伐燕,用田子之谋,通往来,禁侵掠,释其俘而吊其民,燕人皆争归之矣。燕王患之,苏厉曰:“齐王非能行仁义者,必有人教之也。臣知齐王急近功而多猜,不能安受教;其将士又皆贪,不能长受禁。请以计中之。”乃阴使人道 .

2016年全国卷文言文翻译(精校版)

2016全国卷文言文翻译 《曾公亮传》译文 曾公亮,字明仲,福建省泉州市晋江人。考中进士甲科(名次较靠前), 任会稽知县。百姓在镜湖旁边耕种农田,常常担心湖水泛滥。公亮修建闸门,把(湖水)引入曹娥江,百姓(因此)而得益。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任郑州知州,因为治理政事才能卓越而名声很好,盗贼全都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到了晚上睡觉也可以不关闭门窗。曾经有个使者丢失了口袋中的东西,发布公文缉查盗贼,公亮回复说我们州里没有隐藏的盗贼,大概是随从之偷藏而已。搜查使者的随从,果然是这样。公亮通晓精熟法令条文,任职时间长,熟悉懂得朝廷相府的法令制度,首相韩琦经常咨询访问他。仁宗末年,韩琦请求确立皇位的继承人,就与曾公亮一起共同商定大计。密州的民田产银,有人把它全部偷走了,大理寺把他当作强盗论处。公亮说:“这是禁物,盗取民田产银虽然是强盗行为,与从百姓家盗取财物还是有区别的。”坚决据理力争,于是朝廷就下达给有关部门讨论,比照抢劫盗窃禁物的相关法律,偷盗者没有被判死刑。契丹纵容百姓在界河附近捕鱼,又多次通行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计较,将要生出事端。公亮说:“现在事情还处在萌芽状态不去禁止,以后将怎么办?雄州的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派他前去告谕旨意,边境的祸害终于平息了。英宗即位以后,授予(公亮)中书侍郎,并兼任礼部尚书,不久又任命他担任户部尚书。皇上身体不适,辽国使者来到而不能接见,就命令公亮在宾馆宴请(使者),使者不肯赴宴。公亮质问他说:“皇上赐宴你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让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情你能够安心吗?使者马上就去赴宴。煕宁三年,授予司空并兼任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的官职。第二年,又起用他兼任永兴军的通判。过了一年,返回京城。不久以太傅的身份退休。元丰元年去世,享年八十岁。皇上亲临哭悼,停止上朝三天。曾公亮为人端方庄重,深沉周密。平时谨守法律,循规蹈矩;但是天性吝啬,家产增加到巨万。当初举荐王安石,等到共同辅佐朝政,知道皇上偏向他,暗中为自己儿孙考虑,凡是改革政务上的事,一切听从王安石的意思,可是在表面装着不支持他。曾经派他的儿子孝宽参与(王安石)的谋划,在皇上面前几乎没有异议,于是,皇上更加信任王安石。王安石感激他对自己(实行新政)的帮助,因而引荐提拔曾孝宽担任枢密职务来报答公亮。苏轼曾经从容地指责公亮不能纠正弊端,世人也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陈登云传 陈登云,字从龙,河北唐山人。明万历五年的进士。授予鄢陵知县,后被征召授予御史官职。出行巡视辽东,给皇上上疏陈述安内攘外的十条策略,又请求加速(建立)首功赏赐的制度。后改任巡视山西。回到朝廷的时候,恰逢朝廷大臣们争议建储的事情,陈登云认为建储的事情不能早作决定,是因为贵妃家人暗中破坏的缘故。万历十六年六月因发生灾害,陈登云上疏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说:“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储君之位,而且广泛交结术士一类人。以前陛下严惩科场冒名顶替的人,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事情是自己揭发的,用来恐吓功臣权贵,蛊惑朝廷大臣。不但惠安遭到他们的算计,即使皇后与太后家也谨慎避开

英雄之言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英雄之言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唐]罗隐 【作者小传】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县(今浙江富阳县)人。他一生经历了晚 唐文宗至哀宗七个朝代,目睹并身历唐王朝从衰败到灭亡的过程。据《旧五代 史·罗隐传》载,他早有才名,“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然多所讥讽,以故 事部分中第”。 这“讥讽”, 显然就是出于他对现实的不满。 事实上, 不仅是诗, 他的文章也饱含讥讽。 由于十次参加进士考试, 都遭到失败, 使他更是愤世嫉俗, 在诗文中形成一种嘲讽的笔调和批判的风格。 为了应付考试, 他“随贡部以凄惶, 将帖十上;看时人之颜色,岂止一朝”(《谢湖南于常侍启》)。为了谋生,他 更不得不奔走四方,投靠地方郡守,谋求一个幕僚佐吏之职,所谓“命薄地卑, 一十二年,看人变化,请事笔砚,以资甘旨”(《湖南应用集序》)。因为这是 他的自我写照,便只有沉痛之言,没有嘲讽意味了。最后,他五十五岁的时候, 回到故乡浙江。节度使钱镠 委任他作掌书记、节度判官等职。朱温篡夺唐朝政权,建立梁朝,罗隐劝说 钱镠举兵讨伐,说:“纵不成功,猶可退保杭越,自为东帝,奈何交臂事贼?” (见《吴越备史》)罗隐把朱温称为“贼”,固然表明他忠于唐朝的正统思想, 但也表明他对残民以逞的军阀的憎恨。相比之下,同是割据称雄的钱镠,对待他 所统治地区的人民尚是宽仁的, 所以罗隐把征讨逆贼朱温的希望寄托于他。 但钱 镠不能听从。 罗隐的著作有:《江东甲乙集》、《淮海寓言》(已佚)及《讒书》等。雍 文华校辑的《罗隐集》,是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之一,收 集罗隐现存作品(也有个别伪作),较为完备。 【 题解】 这篇《英雄之言》是《讒书》中的一篇。《讒书》是罗隐自编的杂文集,共 五卷六十篇文章(缺二篇),编次于唐懿宗咸通八年(867),这年罗隐三十四 岁。据他的自序,书名《讒书》,乃是“自讒(自我毁谤)的意思。又说他著书 的原因和目的,在于“无其位则著私书而疏善恶,斯所以警当世而诫将来也”。 可见他名为“自讒”,实际则是“警世”。全书思想敏锐,笔锋凌厉。 《英雄之言》所批评的是借“救民涂炭”口号而窃取政权的帝王们的本性。 在他看来,抢财物的是强盗,取国家的也是强盗。他举汉高祖刘邦与楚霸王项羽 为例,他们夺取天下的本心,不过是羡慕觊觎秦始皇的“靡曼骄崇”,一个是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