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生物课堂学生思维过程显性化探究

高中生物课堂学生思维过程显性化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6e2862521.html,

高中生物课堂学生思维过程显性化探究

作者:蒋承莉

来源:《新高考·教师版》2016年第01期

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显性知识的传授,如何思考,如何学习,如何解题等才是我们希望学生学习和掌握的。本文提出通过写、说、做的一些策略将思维过程显性化,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1.思维过程显性化研究的必要性

脑科学研究告诉我们,进行思维活动时,运用的是内部言语。该言语的特点是发音器官活动的隐蔽;言语的减缩,一个词可以代表一句话,一句话可以代表一个意思;速度快,有时自己觉得问题想明白了,但是要说出来的时候又说不明白,想的不细、不完整、不系统。因此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1)学生对教师的讲解能听懂,但不会举一反三。(2)学生拿到题目识字不识意,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无从下手。(3)答题过程思路比较混乱,答非所问或对而不全。(4)作业任务观念,做完就了事。这些不良现象向老师发出了一个信号——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搞清楚学生思维的方法、方向及存在的问题,就有必要使学生的“思维过程显性化”。

2.思维过程显性化概念的界定

尹晗在《思维可视化研究之目的与技术支撑》一文中认为隐性思维显性化的过程是指将原本不可见的思维路径、方式、规律运用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期产生增强记忆及加深理解的效果。本人认为思维过程显性化的本质也是如此。

3.思维过程显性化研究的意义

3.1实现教学过程优化,保证教学效果

根据新课改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可以基本得出好的教学有三项评价指标:第一,学生的学业水平(成绩)要好;第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是思维能力)要强;第三,学生要有积极健康的人格。基于对高考试题的分析,我们发现很大程度是在考学生思维能力。因此,思维能力的强弱才是决定成绩优劣的关键因素。我们应将教学关注点从“知识”转移到“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教学效果的倍增。

3.2实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统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