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和立论基础,是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概括,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的根本。这一科学理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地分析国情和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成果的总结。党的十五大报告重申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对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基本纲领作了新的阐发,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学习和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全党解放思想,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背景下逐步形成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陈云等同志就明确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什么是中国的国情呢?就是底子薄,是世界上很贫穷的国家之一,科学技术力量很不足,科学技术水平从总体上看要比世界先进国家落后二三十年;人口多,耕地少,人口中百分之八十是农民,吃饭、教育和就业成为严重的问题。中国的这些现实情况,是制定建设蓝图的依据,是认识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的出发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酝酿阶段。一九七九年九月,叶剑英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讲话中指出:“在我国实现现代化,必须要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过程。”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酝酿的开始。最早明确作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九八一年六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这个《决议》指出:“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由比较不完善到比较完善

,必须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这次全会在总结建国以来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把初级阶段的论断写进党的决议,是一大贡献。一九八二年九月,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这里既确认了我国所处于的发展阶段,又把“物质文明还不发达”作为这一发展阶段的根本特征,比十一届六中全会前进了一步,但这些观点还没有展开。一九八四年十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虽然没有“初级阶段”的字样,但阐发了不少关于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思想,如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不能把贫穷当作社会主义”,特别重要的是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并明确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这就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石。一九八六年九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和竞争,而且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还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这段论述不但再次确认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还阐发了这一阶段的一些经济政策。从这一阶段我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来看,全党的认识随着改革的逐步推进而不断深入,探

索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又推动着改革。

第二,形成阶段。比较系统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一九八七年十月通过的党的十三大报告。在准备十三大文件的过程中,围绕十三大报告立论的根据,全党开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研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赞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十三大报告的立论根据,认为“这个设计好”。十三大报告在以下六个方面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出了明确的理论界定。在党的文献中,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出明确理论界定的,这是第一次。二是科学地概括了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指明了我国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三是明确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止时间,肯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四是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及其解决的根本途径。五是阐发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六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根据,全面阐发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指导方针和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大报告

对于建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个突破,对于这一理论的最终形成具有决定意义。十三大以后,我党又不断总结新鲜经验,以丰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九九一年七月,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初级阶段,我们更要自觉地坚定不移地把这项任务放在中心位置。”他还在讲话中分别论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内容,又一次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三,发展阶段。一九九二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在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的基础上,丰富发展了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内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九九二年十月,党的十四大报告以邓小平南巡谈话为指针,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体系,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加以概括。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这就把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正确认识国情统一起来了,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成为我们制定一切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一九九七年九月,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用了很多篇幅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使我们党对初级阶段理论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这表明我们党更清醒地认识和把握了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标志着我们党从思想到理论上的日臻成熟。党的十五大报告在以下四个方面大大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是全面系统地阐发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十三大报告把这一阶段的特征概括为五个方面,十五大报告对此作了新的界定和扩展,并重新概括为九个方面的特征。这些概括更为准确、更为全面,增加了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全体人民比较富裕,达到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实现两个文明建设并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等。由此可见,十五大报告的新概括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全面发展目标。二是在党的文献上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党的纲领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概念,这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上是第一次。”这一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它的提出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更加系统、完整。报告中关于这个阶段体制的论述,体现了主体性和多样性的统一。报告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在所有制问题上,强调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也是公有制经济,强调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要体现在控制力和竞争力上,强调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按照这些原则,报告还阐发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完整地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突破意义和创新意义的丰富和发展。三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现实意义作了新的阐发。十五大报告指出:“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一阐发使我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做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蠢事。四是突出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极端重要意义。十五大报告指出,“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动力”:要“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由此可见,改革、发展同稳定之间彼此促进、相得益彰。我们必须统观全局,精心筹划,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和我们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面,表现出大无畏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对这一理论的重要基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第一,科学地分析国情,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创立提供了重要依据。认识当代中国的发展阶段,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科学地分析国情是准确把握社会发展阶段的依据。“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邓小平同志首先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中国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问题。为此,他对中国国情作了科学的分析。早在一九七八年十二月,邓小平同志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

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41页)一九七九年三月,他又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个是底子薄,一个是人口多、耕地少。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他还指出,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在科学地分析国情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前夕明确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这就为十三大制定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理论提供了立论的依据。

第二,明确地提出了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解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核心问题。在科学分析国情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概括了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一九七九年三月,他强调指出:“……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中心任务,由于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实际上已经解决了。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82页)根据这一思想,邓小平同志主持制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重新肯定八大路线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新概括。如何解决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这一阶段的根本任务又是什么?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和科学分析国情的基础上,认为解决这一根本矛盾必须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三,通过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石。一九八四年六月,邓小平同志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如果说我们建国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有某种忽略。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3—64页)。邓小平同志在著作中反复强调发展生产力,并把它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随着认识的逐步深化,他又提出,社会主义不仅有发展生产力的任务,也有解放生产力的任务。这就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本质。一九九二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些重要思想既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又为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

基石。

第四,完整地提出三步发展战略,肯定了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为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止时间作出明确的界定打下了基础。一九八七年四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个完整的三步发展战略:第一步,从一九八一年到一九九○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一九九一年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从五十年代中期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这就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依据这些重要思想,十三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起止时间作出了明确的界定。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 1、社会主义是人类各种优秀思想文明成果的汇合,是迄今为止人类智慧发展的最高成就; 2、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化过程中的一种独立社会形态,是对以往社会形态的辩证否定 3、社会主义是广大劳动人民逐渐摆脱被奴役地位的政治方式,它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社会绝大多数成员的自由和平等权利; 4、社会主义实行混合所有制形式和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能够最充分地体现资源共享、剥削减少的经济体系; 5、社会主义是能够实现最高劳动效率的社会管理体制,它可以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人类的精神力资源。 二、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我国从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既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过渡时期,又不同于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第一,从发展水平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的总体概括。 第二,从产业结构状况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第三,从经济形态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第四,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学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学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第五,从人民富裕程度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第六,从地区差别状况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第七,从经济政治和其他体制改革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第八,从精神文明建设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第九,从实现目标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体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旷野,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就是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5.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6.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跟班方法是统筹兼顾。意义:第一,它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二,它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总结我国发展经验和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提出的。第三,它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和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7.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心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第四,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稳定的关系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8.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是有机统一的,也是相互促进的,中国改革的启动和推进始终着眼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目的,使一切改革措施,改革手段,方法和步骤都尽可能的适应发展的要求,满足发展的愿望,把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在一起,坚持在稳定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踏踏实实的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用发展的成果检验改革的成效,用稳定的环境增强人们的信心,这也是中国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 9.依法治国的含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物,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在我国,要改变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的基本状况,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实现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历史使我们超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并占主要地位的历史阶段,但是,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却是无法逾越的。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任务,去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经过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总的来说,我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也不是短时期能够解决的。即使在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后相当长时间内,我们仍然要继续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至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就需要更长的时间。 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是机器大工业,列宁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要建立在全国电气化的基础之上,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对生产力水平的要求则更高。因为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现代化的水平和标准是不断提高的。当今世界生产力迅猛发展,我们所要实现的现代化,肩负着更为艰巨、复杂的任务。一方面,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继续完成的历史性任务,我们还要为此付出很大的努力;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面临着综合国力竞争中所处不利地位的压力。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我国必须经过很长的初级阶段才能进入生产力比较发达、社会主义制度比较成熟的阶段。 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发展进程中必然还要经历若干具体的发展阶段,不同时期会显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这种动态的发展过程,是由量变积累引起部分的质变,在新的基础上再由新的量变积累引起新的部分质变的过程,十七大从八个方面分析和概括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的新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概括。强调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只有既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的历史阶段,又认真分析不同时期具体的阶段性特征,才能准确判断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并据以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和我们党从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中,对社会主义和我国国情进行再认识,而逐步地提出和形成的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还需要有一个继续建立和巩固的过程。1958年11月,在郑州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术语。1959年,毛泽东在总结“大跃进”教训的过程中,开始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他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时间。1961年,毛泽东在接

为什么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为什么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中提出: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我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那么,为什么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呢? 我认为这是中国的最基本的国情!所谓国情,就是一定历史时期,一个国家基本状况的总体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和形成,就是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下,从现阶段中国实际出发,重新认识当代中国国情的结晶。 中国的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之所以要经历这样一个长时期的初级阶段,并不是哪个人、哪个社会集团的主观臆断,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由中国现阶段基本国情所决定的。毫无疑问,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是,人民群众并不能随心所欲的他造历史,只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从事创造活动。人们不能随意挑选生产力,不能离开从前一代那里继承下来的各种条件去创造新社会。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这样,当我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程度,都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提高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程度,实现工业化,这个历史时期就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的说来是一个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种不发达不仅表现在生产力上,而且表现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上。由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从不成熟,不完善到成熟和完备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生产力的落后是本阶段最基本的特征。从具体来说这一阶段就是由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大比重,逐步转变的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由文盲和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

中国还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的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中国的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中国还是不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中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我国现在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谓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是说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二是说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生产力不发达、生产关系不成熟、上层建筑不完善的阶段。 我查的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容是:“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有: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全国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第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和当代资本主义在竞争中并存发展. 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

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广大人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发展中国家”,通常是指那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尚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的国家。 中国这些年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均GDP已经超过5000美元,中国的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近年来国际社会对中国是否还是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议论纷纷。 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长迅速,但是中国仍然存在着和多问题。下面我们就中国存在的问题来看看中国是否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否进入发展国家的行列。中国的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的10%以上,达到1.8亿人;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2010年为4392美元,在世界排名第121位.中国仍处在世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1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它包括两层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基本含义: 科学内涵包括以下:第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第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利国家的历史阶段; 第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第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第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第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第七,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第八,是树立共同理想,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第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做出了新的概括,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

段;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九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性特征。 科学内涵包括以下:第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第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利国家的历史阶段; 第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第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第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第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第七,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第八,是树立共同理想,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毛概整理笔记(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提出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在初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后,毛泽东在1959年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专门探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第一次明确地划分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他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的逐步形成和发展在邓小平主持制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但是毫无疑问,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认这个基本事实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这是在党的决议中第一次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的论断。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对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系统阐述,是党的十三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从我国情况来看,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即从本世纪中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的发展进程,对它的基本特征,党的十三大概括了五个方面,此后,经过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和经验总结,党的十五大又从九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3.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基石”。

为什么说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

为什么说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又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伏要经历的一个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 就拿资本主义来说,它的生产力发展,也经历了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生产三个不同的阶段。世界上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到基本实现现代化,都花了一百年到两百年以上的时间。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从1764年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成为“世界工厂”,花了230年的时间,在这中间,还伴随着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残酷的剥削和掠夺。美国从1776年独立到二十世纪初实现工业化,花了〕20多年。日本的发展速度相对快一些,但它从明治维新到今天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工业国,也走了100年的路程。那么,我们国家生产力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呢?从总体上看,并存着以原子能、计算机为标志的现代生产力,以蒸汽机为标志的近代生产力和以人力、畜力为标志的中世纪生产力。生产力的落后,决定了在生产关系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必需的生产社会化程度还很低,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很不发达,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相当比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正因为如此,在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也存在着种种缺陷。也许有人会这样想,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又找到了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那是不是可以把建设的速度搞得快一些,缩短初级阶段的时间呢?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实践证明,急于求成,以为单凭主观愿望,依靠群众运动,就可以使生产力急剧提高,是行不通的。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得依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更细地分工、更多地采用新机器并改进新机器,由于更有利和更广泛地利用自然力,因而有可能用同样多的劳动或积累起来的劳动生产出比他的竞争者更多的产品(即商品)。”国际上即使有那么多的闲散资金,也不能一下子借得很多。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墨西哥等,在六、七十年代由于超大规模地引进外资,曾取得短暂时间内经济的高速发展,但由于外债过重,反过来又拖了经济发展的后腿,每年仅支付利息就要几十亿、上百亿美元。对此,我们要引以为戒,要发展我国的经济,还是应自力更生为主,艰苦创业,稳步前进。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单选、多选题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单选、多选题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个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2.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企图在社会主义建成不久就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始作俑者是() A.列宁 B.斯大林 C.毛泽东 D.铁托 3.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讲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就是(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B.中国人口多、底子薄 C.中国人均资源水平低的现实D.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 4.毛泽东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的思想时,正在研读的主要著作是( ) A.《联共(布)党史教程》B.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C.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D.《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5.在党的领导人中,较早具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思想的领导人中,除了邓小平以外还有() A.陈云 B.李先念 C.叶剑英 D.胡耀邦 6.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概念的是( ) A.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1982年十二大政治报告 C.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 D.1987年十三大政治报告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发达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C.发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D.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B.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 C.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D.1987年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后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 ) A.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 ) A.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B.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C.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 ) A.经济建设B.改革开放C.四项基本原则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 )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演变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演变 石庆华经济1103 摘要:自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经济体制却发生着重大转变,由传统自然经济进入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分配制度也随着发生变化,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进行的,本文主要是探讨中国经济体制转变下分配制度的演变。 关键词:经济体制的改变分配制度的演变 正文: 一、1949年以前经济体制转变下的分配制度变化 从清政府沦陷之后,中国陷入中国由传统的封建自然经济进入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混乱状态,国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食不果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形态的主要特征是:生产力多层次结构与发展水平的落后性,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充分性,所有制结构的复杂性对发达国家及其控制的世界市场的依附性,发展的不平衡性;历史地位的过渡性。经济体制则由传统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和皇族所有制,向多种所有制转变,不再是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包括八种所有制:氏族主所有制、奴婢主所有制、领主所有制、地主所有制、资本家(雇主)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和在华外国资本所有制。这些体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一人独大,控制所拥有的一切资源的分配,所有的劳动者只能听其指挥做事。其劳动成果全部归所有者,再由其固定分配。在这种比较混乱的经济体制下,并没有形成一定的收入分配理论和收入分配制度。 二、向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转变 这是发生在1949-1952年间的转变,1947-194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在全国内转入反攻,即将取得全国胜利时,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待着他们,即夺取政权后建立怎样的经济体制?1921-1948年28年间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和理论的发展,特别是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为解决这个问题准备了条件。并在1949年末完成了新中国经济体制的构思。新中国经济体制构思基本内容如下: (1)基本依据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抗日战争前夕,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得比重约10%,农业和手工业占90%,这就是中国在革命时期和在革命胜利后相当长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忽视这个出发点,就要犯左倾或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1949年中国已经有了相当比重的现代工业。它主要集中在国民政府手中。接管这些财产归人民政府所有,变成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这样,政府就掌握另外国家经济命脉,可以使国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领导成分,并决定经济前进的方向。忽视这一点,否认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就会犯右倾错误。在国民经济中占90%的农业和手工业是个体化小生产。这是中国经济落后性的表现。要改变这种落后面貌,并适应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则需要把个体经济组织成合作社经济。也正基于这种落后性,还要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允许私人资本主义存在和在一定范围内的发展。 (2)经济形态 新中国的经济将由国营经济、劳动者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五种经济成分构成。其中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掌握着国民经济命脉。它的先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中国自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进程中,中国社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在这段发展的日子里,我们碰上了着许多发展的良机。纵观国内外的发展形势,我们紧紧抓住发展的尾巴,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质的飞跃。今后,我们将以更加积极的状态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机遇挑战 一、引言 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明确地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198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大会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和政策的基本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它为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邓小平在开幕词中强调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针目标。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进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见证了一个又一个难忘的时刻。在过去的二十五年中,在进入初级阶段的日子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步伐上,我们既遇上了机遇,又碰着了挑战。在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抓住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的机遇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危急的挑战。今后,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引领着人民向着更新更快更强的发展道路前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机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正确分析我国国情得出的科学论断。中共十三大提出这一论断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我们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中国最大的实际、最基本的国情。(1998年理科第10题,文科第6题,单选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2000年理科第13题,单选题)即从我国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进入社会主义,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多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涵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1992年文科第23题,多选题) ★★(单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我国20世纪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这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始阶段,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贯穿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等发达阶段和发达阶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阅读知识点)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党的十三大报告作过一个概括。党的十五大报告进一步从九个方面作了论述,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第一条和第九条是对这个阶段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总概括,其他七条是对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展开。这九条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过程,是从一个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转变过程。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多选) 我国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初级阶段,是由其历史前提、现实国情以及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决定的。 首先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我国原来处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发展程度而言,还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 2.深刻理解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意义; 3.掌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性; 4. 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努力在实践中贯彻执行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5.全面了解我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6.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关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原因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 6、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8、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9、如何理解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10、如何正确认识党的最高纲领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关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自学阅读 教学时间:3学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

2.深刻理解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原因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自学阅读 教学时间:1学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历史探索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发展阶段的重要论述 (1)马克思、恩格斯: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对未来社会的发展作出过设想,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社会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之后,未来社会将经历的革命转变时期(即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亲身经过社会主义社会,未来社会的发展会有什么变化,他们并不能预测,但恩格斯在晚年曾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看成是一个经常变化、不断改革的社会,这蕴含着社会主义阶段是不断发展的。 (2) 苏联的认识 列宁: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人。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 (1913知道,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 年,俄国的工业总产值只相当于美国的1/13,英国的4/10,法国的6/10,俄国农村在1861年才废除农奴制。)这样,在现实生活中,首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这与马克思的设想是不一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D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一国两制”理论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在( D ) A.党的十三大提出的 B.党的十四大提出的 C.党的十五大上提出的 D.党的十六大上提出的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 C ) A.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B.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D.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4.唯物史观认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D ) A.阶级斗争 B.生产关系 C.市场经济 D.生产力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 C) 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6.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 C ) A.社会主义发达阶段 B.社会主义不发达阶段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低级阶段 7.我们超越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选择了社会主义,但是( A )的充分发展 阶段却是无法逾越的 A.商品经济 B.计划经济 C.市场经济 D.自然经济 8.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D) A.基本理论 B.基本路线 C.基本方针 D.基本纲领 9.( B )是立国之本 A.改革开放 B.四项基本原则 C.实事求是 D.现代化建设 10.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关键是坚持以( D )为中心不动摇 A.改革 B.开放 C.四项基本原则 D.经济建设

第六章多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多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ABCD A.我国最大的实际 B.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C.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D.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和根本出发点 2.新时期30多年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使我国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有“两个没有变”,主要是指()AB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没有变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主体地位没有变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从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实际,最基本的国情出发,从而意味着我们()ABC A.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 B.不能从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 C.不能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理解和主观附加的某些错误观点出发 D.不能从社会主义空想出发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弄清楚()ABC A.什么是社会主义 B.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C.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D.什么是社会主义优越性 5.邓小平关于我国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揭示了我国当前的()ABC A.社会制度性质 B.社会主义发展水平 C.社会发展程度和阶段 D.社会发展模式 6.在发展阶段问题上的经验教训证明,在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上()ABCD A.只讲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和方向不讲发展程度与水平,会产生“左”的错误 B.只讲发展程度与发展水平,不讲性质与方向,又可能离开社会主义 C.只有坚持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与发展程度水平的统一认识和把握,才能自觉科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全面把握社会性质、方向与发展程度的水平才能克服“左”和“右”的干扰 7.党的十三大之所以能够把初级阶段问题提到全局高度加以科学论述,是因为()AB A.有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初步实践 B.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迫切需求从根本上解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发点的认识问题 C.有了十二大以来的认识基础 D.需要面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 8.邓小平曾经指出:现在虽然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这里讲的“不够格”主要是指()ABC A.不够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的“资格” B.在物质技术基础方面不够格,无法逾越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 C.在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方面的不成熟、不完善 D.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有很大的差别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2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根据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和当代中国国情的研究,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1)指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这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个奋斗目标中,“富强”是经济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民主”是政治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文明”是文化领域的目标和要求,“和谐”是社会领域的目标和要求。“四位一体”的奋斗目标,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2)指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这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能搞两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相互依存,不能搞成一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一个整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也离不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全面坚持和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内在要求。 (3)指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有了这两者的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必定能够胜利。 (4)指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这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坚持自力更生,才能保证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主性,要在对外开放的同时提高自力更生能力。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教育科学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方针概括到党的基本路线之中,不仅是改变我国不发达现状的需要,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奋斗精神。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