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8-2019版化学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教通用版讲义: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第2课时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版化学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教通用版讲义: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第2课时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版化学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教通用版讲义: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第2课时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版化学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教通用版讲义: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第2课时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分散系的分类方法。 2.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3.了解胶体的性质。

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的概念与组成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组成: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为分散剂。

(3)常见分散系及其组成

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

烟微小尘埃(固) 空气(气)

雾微小水滴(液) 空气(气)

碘酒碘(固) 酒精(液)

食盐水食盐(固) 水(液)

有色玻璃金属氧化物(固) 玻璃(固)

2.分散系的分类及其依据

(1)按分散质和分散系的状态不同,共有9种分散系。

(2)当分散剂是水或者其他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三类:

①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 1 nm的分散系是溶液;

②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 nm的分散系是浊液;

③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

(1)溶液、浊液、胶体三种分散系本质的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2)分散系都是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

例1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最大的是()

A .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B .淀粉溶液

C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D .豆浆

答案 A

解析A 为浊液,B 、D 为胶体,C 为溶液,答案选A 。

例2

根据气象台报道,近年来每到春季,沿海一些城市经常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

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 .溶液

B .悬浊液

C .乳浊液

D .胶体

答案 D

解析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液滴构成的,小液滴的直径在1~100 nm 之间,所以雾属于

胶体。

二、胶体的制备和性质1.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1)制备实验:在小烧杯中加入

25 mL 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慢慢滴入5~6滴氯化

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 3+3H 2O=====△

Fe(OH)3(胶体)+3HCl 。

例3

下列关于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将氯化铁稀溶液慢慢滴入沸腾的自来水中,继续加热煮沸

B .将氯化铁饱和溶液慢慢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C .将氢氧化钠溶液慢慢滴入饱和的氯化铁溶液中

D .在沸腾的蒸馏水中慢慢滴入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答案 D

解析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若选用自来水、氢氧化钠溶液,或用玻璃棒搅拌、长时间加热

等,都会容易产生氢氧化铁沉淀,而不能得到氢氧化铁胶体。特别提示——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的注意事项(1)要选用蒸馏水、饱和氯化铁溶液;(2)不能用玻璃棒搅拌、不能长时间加热。

2.胶体的性质

3.胶体粒子的带电规律

(1)胶体粒子表面积大,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可吸附阴离子或阳离子而带电。

(2)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粒吸附阳离子,胶粒带正电荷。

(3)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土壤的胶粒吸附阴离子,胶粒带负电荷。

(4)固体胶粒、蛋白质胶粒、淀粉胶粒等不吸附离子,不带有电荷。

4.溶液、胶体、浊液三类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质粒子种类分子、离子较多分子集合体或大

分子

大量分子集合体(固体小颗

粒或小液滴)

分散质粒子直径d<1 nm 1 nm100 nm 外部特征均一、透明、稳定均一、透明、较稳定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鉴别方法无丁达尔效应有丁达尔效应静置分层

实例碘酒、蔗糖溶液、

盐酸、酒精溶液

豆浆、云、雾、烟、淀

粉溶液、蛋白质溶液

泥浆、油水混合物、氢氧化

铁的悬浊液

例4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 1.3×10-9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其分子直径比氯离子小

B.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C.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

D.“钴酞菁”分子不能透过滤纸

答案 C

解析分散质“钴酞菁”分子的直径(1.3×10-9 m)介于1~100 nm之间(大于氯离子的直径),为胶体粒子,其分散系为胶体,能透过滤纸,具有丁达尔效应。

例5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B.向饱和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出现红褐色沉淀

C.一束平行光线射入氢氧化铁胶体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溶解

答案 B

解析A项是胶体的电泳;C项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D项是胶体的聚沉。

胶体性质的应用

(1)丁达尔效应常用于鉴别溶液和胶体。

(2)胶体的介稳性常用于涂料、颜料、墨水的生产等领域。

(3)电泳现象可用于静电除尘、电泳电镀、分离蛋白质与氨基酸、血清电泳用于诊断疾病等。

(4)胶体聚沉可用于明矾净水、制肥皂、制豆腐和果冻等。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蔗糖溶液、淀粉溶液属于溶液,云、雾、烟属于胶体()

(2)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3)氢氧化铁胶体为无色透明的液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4)丁达尔效应可用来鉴定溶液与胶体()

(5)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化钠()

(6)胶体久置会聚沉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

(7)胶体都带电,通电时可以作定向移动()

(8)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与胶体的性质无关()

(9)水泥厂、冶金厂等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因为烟尘微粒带电荷()

(10)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时会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答案(1)×(2)×(3)×(4)√(5)×(6)×(7)×(8)×(9)√(10)√

2.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0-9~10-7 m之间的是()

A.溶液B.胶体C.悬浊液D.乳浊液

答案 B

解析溶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0-9 m,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0-9~10-7 m之间,悬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7 m,乳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7 m。

3.下列分散系最不稳定的是()

A.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得到的分散系

B.向水中加入食盐得到的分散系

C.向沸水中滴入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得到的红褐色液体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得到的无色溶液

答案 A

解析分散系中最不稳定的是浊液。A项,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氢氧化铜浊

液;B项,得到氯化钠溶液;C项,得到氢氧化铁胶体;D项,得到碳酸钠溶液。

4.下列分散系不属于胶体的是()

A.淀粉溶液B.有色玻璃

C.烟D.碘酒

答案 D

解析碘酒属于溶液,淀粉溶液属于胶体。

5.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

B.都是混合物

C.都是无色、透明的溶液

D.都呈红褐色

答案 B

解析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两种分散系,都属于混合物;氯化铁溶液为棕黄色,其分

散质粒子直径小于 1 nm;氢氧化铁胶体为红褐色,其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6.回答下列问题:

(1)“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剂及军事科学中。

所谓“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微粒直径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

分散到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A.能全部透过滤纸

B.具有丁达尔效应

C.所得液体呈胶状

D.所得物质一定是悬浊液

(2)把淀粉溶液溶于沸水中,制成淀粉胶体,鉴别水溶液和淀粉胶体可以利用的方法是____。答案(1)AB

(2)用一束可见光分别照射两种无色液体,从侧面可以看到有一条光亮通路的为淀粉胶体

[对点训练]

题组一分散系及其类别

1.下列关于硫酸铜溶液和泥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都是混合物B.都是分散系

C.分散剂相同D.分散质粒子相同

答案 D

解析硫酸铜溶液和泥水两种分散系都是混合物,它们的分散剂都是水,但分散质粒子不同,硫酸铜溶液的分散质粒子是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泥水(悬浊液)的分散质粒子是固体小颗粒。2.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是否能通过滤纸

C.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答案 C

解析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3.下列对溶液、胶体和浊液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三种分散系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顺序:浊液>胶体>溶液

B.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稳定存在

C.溶液和胶体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而浊液不透明

D.胶体能透过滤纸

答案 C

解析溶液和胶体不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氢氧化铁胶体为红褐色。

4.下列物质不属于分散系的是()

A.食盐水B.酒精C.盐酸D.泥浆

答案 B

解析酒精是乙醇的俗名,是纯净物。

5.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A.溶液B.悬浊液C.胶体D.乳浊液

答案 C

解析胶体微粒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

题组二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6.若将饱和氯化铁溶液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冷水B.沸水C.氢氧化钠浓溶液D.氯化钠浓溶液

答案 B

解析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得到氢氧化铁胶体。7.(2017·大同高一检测)下列关于氢氧化铁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鉴别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钠溶液用丁达尔效应

B.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硫酸溶液现象是先形成沉淀后沉淀消失

C.氢氧化铁胶体电泳实验中其胶体粒子移向阴极

D.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用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制取

答案 D

解析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因吸附阳离子带正电荷,选项C正确;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混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选项D不正确。

8.下列有关胶体的性质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澄清透明,胶体浑浊不透明

B.加热和搅拌不可能引起胶体聚沉

C.将一束强光通过淀粉溶液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大气中PM2.5(直径≤2.5×10-6m的可吸入颗粒),一定属于胶体

答案 C

9.(2017·唐山高一检测)有一胶体,在电泳实验中其胶粒向阴极移动,对这种胶体进行下列处理,不发生聚沉的是()

A.加硫酸钠溶液B.加热

C.加硅酸胶体D.加氢氧化铁胶体

答案 D

解析由题意可知胶体粒子带有正电荷,加热、加电解质溶液、加胶粒带负电荷的胶体(硅酸胶体)都能使其聚沉。

题组三胶体的相关综合与应用

10.(2017·广州高一检测)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并煮沸一段时间,可得到红褐色液体,

此液体不具有的性质是()

A.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

B.插入石墨电极通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

C.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

D.将该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物生成

答案 C

解析将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属于

混合物,因含有氯离子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11.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

A.用光照的方法鉴别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

B.用稀硫酸来鉴别氯化钡、氯化钠、碳酸钠三种溶液

C.用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来鉴别硫酸钠和硝酸银两种溶液

D.用四氯化碳来鉴别氯化铁溶液和溴水

答案 C

解析硫酸钡和氯化银均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12.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都为胶体

B.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C.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D.明矾能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答案 A

解析硅酸和氯化铁溶液不属于胶体,选项A错误。

13.(2017·雅安高一检测)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

性。制备时将含等物质的量的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 5.5~36 nm 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B.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红棕色的氧化铁

D.向分散系中加入氯化钠固体,无明显变化

答案 B

解析磁流体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加入氯化

钠可产生聚沉;磁流体为黑色,不可能为红棕色的氧化铁。

[综合强化]

14.(2017·邢台高一检测)用白磷还原法可制得一种金的分散系,该分散系在临床诊断及药物

检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20%白磷的乙醚溶液0.5 mL,加蒸馏水60 mL。

②先滴加1%氯化金水溶液0.75 mL,再滴加0.1 mol·L-1的碳酸钾0.6 mL,振荡变成棕红色。

③加热煮沸至溶液变成透明红色。

④分离提纯,除去无机溶质。

所得分散系中,金颗粒直径为5~12 nm。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分散系属于________,其分散质是________。

(2)用一束强光照射该分散系,从侧面可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得红色溶液___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加热。

答案(1)胶体金颗粒(2)分散系中形成一条明亮的“通路”(3)不能

15.取少量红棕色的氧化铁粉末溶于适量盐酸中,得到棕黄色的氯化铁溶液。用此溶液进行

以下实验:

(1)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

(2)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

至溶液呈________色,停止加热,制得的分散系为__________。

(3)向第(2)题烧杯中的分散系逐滴滴入过量盐酸,出现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后沉淀逐渐溶解,溶液呈棕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FeCl3+3NaOH===Fe(OH)3↓+3NaCl 复分解(2)红褐氢氧化铁胶体

(3)①盐酸电离出来的离子所带的电荷与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发生了电性中和,破坏了胶体的介稳性,从而使胶粒聚集成较大的颗粒沉降下来②Fe(OH)3+3HCl===FeCl3+3H2O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经典导学案)

章末核心素养整合 ◇专题1分类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 1.判断或预测物质的性质 例如锌和铁都是金属单质,已知它们均能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与某些酸反应、与某些盐反应等。又知铝也是金属单质,则铝也应具有锌、铁等金属单质的一般性质。 2.寻找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的物质 例如在①磷酸(H3PO4)、②氢氧化镁[Mg(OH)2]、③氧化钙(CaO)、④氯气(Cl2)、⑤氢溴酸(HBr)等物质中,具有酸的通性的是①⑤。 3.对物质进行鉴别 例如选择化学试剂鉴别稀硫酸、稀盐酸、NaOH溶液、BaCl2溶液、KNO3溶液、Ca(OH)2溶液时,可先按酸、碱性的差异利用石蕊溶液将它们分为三类,然后再分组鉴别。 序号分类依据物质 ①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显酸性) 稀硫酸、稀盐酸 ②能使石蕊溶液变蓝(显碱性) NaOH溶液、Ca(OH)2溶液 ③石蕊溶液无明显现象(显中性) BaCl2溶液、KNO3溶液 【例1】某化学兴趣小组欲研究H2SO4、BaCl2、Na2CO3、NaCl、NaOH的性质,对于如何研究,他们设计了两种研究方案: 方案Ⅰ:将它们按照酸、碱、盐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方案Ⅱ:将它们按照钠盐和其他化合物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 (1)根据方案Ⅰ进行分类时,某同学发现Na2CO3溶液也显碱性,于是将Na2CO3与NaOH都划分为碱类,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方案Ⅱ两组物质间任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兴趣小组中的一位同学认为,还可以根据是否含有钠元素将上述五种物质

高一化学必修一讲义

1.从实验学化学 一、蒸馏操作: 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如图: 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②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约0.5cm处;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为防止爆沸可在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 ⑤蒸馏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须穿过橡皮塞,以防止馏出液混入杂质;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思考与讨论] 蒸馏与蒸发的区别 蒸馏与蒸发的区别: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浓缩后的浓溶液或蒸干后的固体物质)时,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要用蒸馏。 蒸发操作应注意的事项:注意蒸发皿的溶液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溶液溅出;如果蒸干,当析出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灭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发至干。 二、萃取实验操作 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 ②随即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环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 ④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净的溶质。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 分液的操作方法: ①用普通漏斗把要分离的液体注入分液漏斗,盖好玻璃塞; ②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分层;

③将玻璃塞打开,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牛口上的小孔再盖好,使漏斗外空气相通,以保证漏斗里的液体能够流出; ④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放入烧杯,待下层液体流完立即关闭活塞,注意不可使上层液体流出; ⑤从漏斗上端口倒出上层液体。 化学方法提纯和分离物质的“四原则”和“三必须” (1)“四原则”是: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二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三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复原)。 (2)“三必须”是:一除杂试剂必须过量;二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为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三除杂途径选最佳。 三、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3.1 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对象:微观粒子,包括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等 3.符号:n 4.单位:摩尔,mol 5.使用“物质的量”与“摩尔”时的注意事项 ①“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概念,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如不能说成“物质量”“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等。 ②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同“时间”,“长度”等一样,其单位是摩尔(mol)。 ③物质的量表示的是微观粒子或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的集合体,不适用于宏观物质,如1 mol苹果的说法是错误的。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课标要求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3.知道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 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5.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的意义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6.能够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判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从而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7.了解Cl-、SO42-、CO32-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常见变化的分类方法。 9.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10. 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11.熟记常见物质的化合价,能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 原反应。 12.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要点精讲 一、物质的分类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 ????→→???→→→→???乳浊液悬浊液浊液胶气溶胶;液溶胶;固溶粒子胶体:分子胶体胶体溶液 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 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 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 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3)(OH Fe 胶体胶粒是由许多3)(OH Fe 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 ~100nm 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 ~100nm 范围之内,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②.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 溶胶、3)(OH Fe 溶胶、3)(OH Al 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 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讲义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金属:Na、Mg、Al 单质 非金属:S、O、N 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 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氧化物:Al2O3等 纯盐氧化物:CO、NO等 净含氧酸:HNO3、H2SO4等 物按酸根分 无氧酸:HCl 强酸:HNO3、H2SO4、HCl 酸按强弱分 弱酸:H2CO3、HClO、CH3COOH 化一元酸:HCl、HNO3 合按电离出的H+数分二元酸:H2SO4、H2SO3 物多元酸:H3PO4 强碱:NaOH、Ba(OH)2 物按强弱分 质弱碱:NH3·H2O、Fe(OH)3 碱 一元碱:NaOH、 按电离出的HO-数分二元碱:Ba(OH)2 多元碱:Fe(OH)3 正盐:Na2CO3 盐酸式盐:NaHCO3 碱式盐:Cu2(OH)2CO3 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 混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乳浊液:油水混合物 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 ????→→???→→→→???乳浊液悬浊液浊液胶气溶胶;液溶胶;固溶粒子胶体:分子胶体胶体溶液 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 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 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 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3)(OH Fe 胶体胶粒是由许多3)(OH Fe 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 ~100nm 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 ~100nm 围之,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②.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 溶胶、3)(OH Fe 溶胶、3)(OH Al 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高一化学必修一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4、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第一课时常见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自主学习】 1、可加热仪器

烧瓶蒸馏烧瓶⑴反应容器 ⑵喷泉实验 ⑶蒸馏 加热时垫石棉网,外壁无水滴, 盛放液体的体积为烧瓶容积的 1/3~2/3 锥形瓶⑴反应容器、 接受器 ⑵用于滴定 操作 ⑴加热时垫石棉网 ⑵滴定时握住瓶颈振荡,眼睛注 视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仪器主要用途使用方法 温度计测量温度一 般可估读到 0.1℃(或 0.2℃) 注意量程,不可搅拌、不可骤冷 骤热,使用注意位置(如蒸馏时, 水银球放在支管口处) 容量瓶精确配制一 定物质的量 浓度的溶液 ⑴标有温度(20℃)、容积、刻 线 ⑵使用前首先检漏, ⑶不反应、不加热、不换塞、不 贮存、不溶解

⑷只能配制容量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 ⑸加水至刻线1cm~2cm时,用胶头滴管定容 滴定管滴定反应,准 确量取液体 精度0.01mL ⑴使用前先检漏,注入溶液前, 应先润洗2~ 3次。调整液面时,应使滴管的 尖嘴部分充满溶液 ⑵刻度由上而下,最大容量不知, 可估读, ⑶酸式滴定管用来盛装酸性溶 液,强氧化性溶液、有机溶剂 ⑷碱式滴定管用来盛装碱性溶 液 量筒粗略量取液 体 精度0.1mL ⑴刻度由下而上,无0刻度,不估 读. ⑵应根据量取的体积选用合适 的规格 ⑶不反应,不溶解,不加热,不配 制,读数平视 注意:未知液体体积的测量和量 取所需体积的溶液的区别。

高一化学必修一讲义:钠的化合物

钠的化合物 【教学目标】 1、掌握钠的重要化合物Na2O、Na2O 2、Na2CO 3、NaHCO3的性质与主要用途 2、学会用焰色试验鉴别K+、Na+等 【知识梳理】 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一)氧化钠的性质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 2、化学性质:碱性氧化物,能与水、酸、酸性氧化物等发生反应 (1)氧化钠与水反应:Na2O+H2O===2NaOH (2)氧化钠溶于盐酸:Na2O+2HCl===2NaCl+H2O (3)氧化钠与CO2反应:Na2O+CO2===Na2CO3 3、用途:制NaOH (二)过氧化钠的性质 1、物理性质:淡黄色色固体 2、化学性质: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但能与水、酸、酸性氧化物等发生反应,具有强氧化性(1)Na2O2与H2O的反应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 ①向盛有淡黄色粉末状过氧化钠的试管中滴入少量的 水,有大量气泡产生①Na2O2与H2O剧烈反应,产生气体 ②用手轻摸试管外壁,其感觉是试管壁温度升高②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③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到的现象是试 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③说明有氧气生成 ④向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其现象是溶液先变红, 后褪色④先变红:说明有碱生成 后褪色:Na2O2具有漂白性 实验结论由上述实验可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有氧气和碱性物质生成,过氧化钠有漂白性 化学方程式 2Na2O2+2H2O===4NaOH+O2↑ 【微点拨】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1 mol Na2O2参加反应,转移1 mol的电子 22222223 2 O2的来源 【微点拨】 ①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1 mol Na2O2参加反应,转移1 mol的电子 ②Na2O2与H2O、CO2反应的先后顺序的探究:不妨先让Na2O2与H2O反应 先:2H2O+2Na2O2===4NaOH+O2↑ 后:CO2+2NaOH===Na2CO3+H2O 总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 所以一定量的Na2O2与一定量CO2和H2O(g)的混合物的反应,可视为Na2O2先与CO2反应,待CO2反应完全后,Na2O2再与H2O(g)发生反应 (3)Na2O2与HCl的反应:2Na2O2+4HCl===4NaCl+O2↑+2H2O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离子反应知识点

第二节离子反应 镇海中学陈志海 一、电解质 1、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形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3、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4、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5、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 ○1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里的电解程度有关,而与其溶解 度的大小无关。 ○2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 子所带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联系。 ○3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 和少数的共价化合物。 ○4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中强酸(水也是弱电解质) ○5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 6、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的区别: 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时混合物。无论电解质还 是非电解质的的导电都是指本身,而不是说只要在水溶 液或者是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就是电解质。 注意事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对化合物的分类,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 ○3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 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4电解质在水溶液或受热熔化时本身能否发生电离是区别电解质 与非电解质的理论依据,能否导电则是实验依据。 【习题一】 (2018?余姚市校级模拟)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COOH B. C. D. 【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物质水溶液能导电,说明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A.COOH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故A不选; B.的水溶液导电,但二氧化硫为非电解质,故B选; C.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故C不选 D.是单质既不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不选; 故选:B。 【习题二】 (2016春?牡丹江校级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氯化钠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出Na+和Cl- B.CaCO3难溶于水,但CaCO3属于强电解质 C.二氧化碳溶于水能部分电离,故二氧化碳属于弱电解质 D.硫酸钠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Na2SO4═ 【考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专题】化学用语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A.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下电离出阴阳离; B.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 C.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电离出阴阳离子而使二氧化碳水溶液导电,电离出离子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 D.硫酸钠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氧化和还原、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复习、独立思考,学会分析、解决问题。在复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应用 难点:信息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自主复习、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演绎推理法。 四、教学过程 【专题引入,师生交流】 (2015·高考海南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应用中利 用了物质氧化性的是() A.明矾净化水B.纯碱去油污 C.食醋除水垢D.漂白粉漂白织物 【提问讲解】:明矾净化水是利用Al3+水解生成Al(OH)3胶体,纯碱去油污是利用Na2CO3水解而使溶液显碱性;食醋除水垢是复分解反应,故A、B、C三项均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漂白粉漂白织物是利用HClO的强氧化性。 (2015·湖北黄冈高三模拟)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叙 序号氧化剂还原剂其他 反应 物 产物产物 ①Cl2FeBr2Cl- ②KClO3浓盐酸Cl2 B.反应①中,当只有少量Cl2时,反应可表示为Cl2+Fe2+===Fe3++2Cl- C.反应②中KClO3被氧化,HCl被还原 D.若反应②的另一种产物是KCl,则反应过程中1 mol KClO3得到6 mol e-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

志强教育一对一讲义 教师: 王转转 日期: 星期: 时段: 学生签字:______ 课 题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学习目标 知道物质的分类,掌握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学习重点 离子反应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学习方法 讲练结合 学 习 内 容 与 过 程 一、 物质的分类 物质??????? ????? 单质????? (如 ) (如 )化合物????? (如 ) (如 ) (如 )氧化物(如 )混合物 例题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O 2 B .Na 2O C .NaClO D .FeSO 4 2、 按要求给下列物质分类: ?Ba(OH)2 ? AgNO 3 ? BaCl 2 ? BaCO 3 ? FeCl 3 ?Mg(OH)2 ? BaSO 4 ?AgCl ?Ag 2CO 3 属于碱的是_______ ___ ___ 属于硝酸盐的是____ ____ 属于碳酸盐的是____ ____ 属于硫酸盐的是____ ___ 属于盐酸盐的是 ____ ____ 属于钡盐的是_____ ______ 以上题中的物质为例 ,填空。 易溶于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溶于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海水 ②蒸馏水 ③氨水 ④食盐水 ⑤汞 ⑥液溴 ⑦硝酸溶液 ⑧硝酸银 ⑨纯碱 ⑩烧碱 ⑾乙醇⑿生石灰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盐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有机物的是 。 二、离子反应 1、电离: 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能够导电的物质不一定全是电解质。 (2)、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也不是非电解质。

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A卷)

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 (A卷) 广州市高一化学中心组提供 2008.10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9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3小题,共39分。) 1.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 CO2 B. 石墨 C. K2SO4 D. NaOH溶液 2.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A. 食盐 B. 饱和FeCl3溶液 C. 蔗 糖 D. 碘 3.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Cu2(OH)2CO3] B.铁制菜刀生锈

C.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坏 D.铝锅表面生成致密的薄膜 4. NaHSO4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Na+、H+和SO42-。下列对于NaHSO4的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A.NaHSO4是盐 B.NaHSO4是酸式盐 C.NaHSO4是钠盐 D.NaHSO4是酸 5.下列反应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 B.氢气还原氧化铜 C.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 D.一氧化碳的燃烧 6. 加入适量的硫酸溶液,可使溶液中下列离子数量显著减少的是 A. Cl- B. Ba2+ C. NO3- D. Na+ 7. 下列化学方程式不能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表示的是 A. Ba(NO3)2+H2SO4=BaSO4↓+2HNO3 B. BaCl2+Na2SO4=BaSO4↓+2NaCl C. BaCl2+H2SO4=BaSO4↓+2HCl D. BaCO3+H2SO4=BaSO4↓+H2O+CO2↑ 8. 下列物质混合后,不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完整)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练习题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 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它不仅可以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 溶液小于1 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 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Fe(OH)3胶体 浊液大于100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⑴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 + B = AB)B.分解反应(AB = A + B)C.置换反应(A + BC = AC + B)D.复分解反应(AB + CD = AD + CB)。 ⑵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⑶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⑴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⑵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人教版新版必修一化学第一章第一节物质分类及变化讲义

第一章第一节物质分类及变化 (一)核心理论梳理 一、物质分类 1、构成物质的微粒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并分别举例说明,如 (a)由________构成的物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b)由________构成的物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c)由________构成的物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元素和物质的关系 (a)、元素是具有相同___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①游离态:元素以__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其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等 ②化合态:元素以__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其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等(b)、四同概念 (1)、同素异形体 (Ⅰ)、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形成方式分为两种: ①原子_________不同,如如O2和O3; ②原子_________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Ⅲ)、性质差异:_______性质差别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_____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Ⅳ)、化学键特点: ①、共价键: 同素异形体(选填:都、部分)_________由共价键构成,共价键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晶体类型为__________。但稀有气体是_________原子分子,没有__________。 ②、离子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晶体类型为__________。 ③、金属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晶体类型为__________。(2)、同位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 (3)、同分异构体 (4)、同系物 3、物质分类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精品

第1页 共4页 第2页 共4页 Δ ①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 分子胶体 如:蛋白质胶体(蛋白质溶液)、淀粉胶体(淀粉溶液) 粒子胶体 如: AgI 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 气溶胶 如:烟、云、雾、灰尘 ②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液溶胶 如:AgI 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 固溶胶 如:烟水晶、有色玻璃、合金 2、Fe(OH)3胶体的制备、硅酸胶体的制备、碘化银胶体的制备 (1)Fe(OH)3胶体的制备 取一个干燥洁净的小烧杯,加入25mL 蒸馏水,将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 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的分散系即为Fe(OH)3胶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l 3+3H 2O=== Fe(OH)3(胶体)+3HCl (2)硅酸胶体的制备 在试管中加入3-5mL Na 2SiO 3溶液(饱和的Na 2SiO 3溶液按1:2或者1:3的体积比用蒸馏水稀释),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静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 2SiO 3+2HCl=H 2SiO 3(胶体)+2NaCl (3)碘化银胶体的制备 在碘化钾稀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银溶液,边滴入边震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KI+AgNO 3=AgI (胶体)+KNO 3 思考:若上述(1)反应中,没有及时停止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若上述(2)(3)两种反应物的量均为大量,则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表达对应的两个反应方程式? 提示:(1)胶体聚沉,生成红褐色沉淀 (2)Na 2SiO 3+2HCl=H 2SiO 3↓+2NaCl 生成白色沉淀 (3) KI+AgNO 3=AgI↓+KNO 3 生成黄色沉淀 3、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带负电的胶粒胶体: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胶体、土壤胶体。 (2)固溶胶不发生电泳现象;气溶胶在高压电的条件也能发生电泳现象(静电除尘);胶体都是呈电中性的,凡是胶粒带电荷的液溶胶,通常都可发生电泳现象,胶粒不带电的不会发生电泳现象。【碘 化银胶体和蛋白质胶体的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的电性不同条件下是不相同的】 (3)聚沉的方法有三种:①加入电解质溶液 ②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③加热或搅拌【胶体粒子不带电的胶体可以用第③方法聚沉】 (4)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稀硫酸现象:产生红褐色沉淀,后红褐色沉淀溶解。原因:少量稀硫酸作为溶液使胶体聚沉,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过量的稀硫酸与氢氧化铁反应,使沉淀溶解。 (5)胶体的应用 胶体的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用途,如常见的有: ①盐卤点豆腐 ②明矾净水 ③FeCl 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④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 ⑤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 ⑥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 ⑦用同一钢笔灌不同牌号墨水易发生堵塞 4、胶体的提纯净化 :利用渗析的方法,将胶体中的杂质离子或小分子除去。 四、离子反应 1、电离 :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书写——“三句话” ①强酸、强碱、盐用等号一步到位 ②一元弱酸、所有弱碱用可逆符号一步到位 ③多远弱酸多可逆符号分步电离 例:①H 2SO 4 = 2H + + SO 42- NaOH= Na ++OH - Ca(OH)2= Ca 2++2OH - BaCl 2 = Ba 2+ + 2Cl - BaSO 4 = Ba 2+ + SO 4 2- NaHSO 4 == Na + + H + +SO 42-(在水溶液中) NaHCO 3 == Na + + HCO 3- ②HClO H + + ClO - Cu(OH)2 Cu 2++2OH - ③H 2CO 3 H + +HCO 3- HCO 3- H + +CO 32- 从电离的角度,我们可以对酸碱盐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 注意:(1) HCO 3-、OH -、SO 42-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重点汇总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重点汇总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1、掌握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 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组成:分散剂和分散质,按照分散质和分 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 (2)当分散剂为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可以将 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3、胶体: (1)常见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 (2)胶体的特性: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区别胶体与其 他分散系常用方法丁达尔效应。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 (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体系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Fe(OH)3胶体。 第二节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1、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 物。(如:酒精[乙醇]、蔗糖、SO2、SO3、NH3、CO2等是非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 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酸、碱、盐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混合物)电解质溶液)。 (3)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 电解质溶液、熔融的碱和盐、金属单质和石墨。 电解质需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固态电解 质(如:NaCl晶体)不导电,液态酸(如:液态HCl)不导电。 2、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离方程式:要注意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 守恒。如:Al2(SO4)3=2Al3++3SO42- 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气体、水。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 ①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②拆:把易溶的强电解质(易容的盐、强酸、强碱)写

最新整理高一化学必修一讲义培训资料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蒸馏操作: 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如图: 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 3,也不能少于1/ 3; ②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约0.5cm处;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为防止爆沸可在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 ⑤蒸馏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须穿过橡皮塞,以防止馏出液混入杂质;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思考与讨论]蒸馏与蒸发的区别 蒸馏与蒸发的区别: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浓缩后的浓溶液或蒸干后的固体物质)时,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要用蒸馏。 蒸发操作应注意的事项:注意蒸发皿的溶液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 溶液溅出;如果蒸干,当析出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灭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发至干。 二、萃取实验操作 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 ②随即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 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环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 ④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净的溶质。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 分液的操作方法:

①用普通漏斗把要分离的液体注入分液漏斗内,盖好玻璃塞; ②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分层; ③将玻璃塞打开,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牛口上的小孔再盖好,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漏斗里的液体能够流出; ④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放入烧杯,待下层液体流完立即关闭活塞,注意不可使上层液体流出; ⑤从漏斗上端口倒出上层液体。化学方法提纯和分离物质的“四原则”和“三必须” (1)四“原则”是: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二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三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复原)。 (2)“三必须”是:一除杂试剂必须过量;二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为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三除杂途径选 最佳。

2019年新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 离子反应 讲义

离子反应 [明确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2.会书写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正误判断。3.理解离子方程式的意义。4.掌握一些常见离子能否共存的判断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 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 (1)概念: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01离子之间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2)实验探究 2.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03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2)书写步骤 (3)意义 ①表示出了反应的实质 例如:2NaOH+H2SO4===Na2SO4+2H2O可以表示为□07H++OH-===H2O,说明SO2-4和Na+根本没参加反应。 ②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反应 例如:H++OH-===H2O可以表示强酸和强碱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反应。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实验探究

2.复分解反应型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1)反应生成□06沉淀;(2)反应生成□07气体;(3)生成□08水。满足其一即可。 1.H++OH-===H2O能表示所有的强酸和强碱发生的中和反应吗? 提示:不能,H2SO4和Ba(OH)2的反应不能用该式表示。 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CO2-3能大量存在吗? 提示: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显酸性,H+会与CO2-3发生反应。 课堂互动探究 知识点一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1.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关键 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是“拆”,要“拆”得合理。

2.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时的“六看” (1)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如Fe加入硫酸铜溶液中: 2Fe+3Cu2+===2Fe3++3Cu(错) 错因:Fe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FeSO4 正确:Fe+Cu2+===Fe2++Cu (2)看是否符合拆写原则 如石灰石加入稀盐酸中: CO2-3+2H+===CO2↑+H2O(错) 错因:CaCO3是难溶盐,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正确:CaCO3+2H+===Ca2++CO2↑+H2O (3)看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如Na2CO3与稀硫酸反应: CO2-3+H+===CO2↑+H2O(错) 错因:氢原子个数不守恒 正确:CO2-3+2H+===CO2↑+H2O (4)看是否遵守电荷守恒 如铝与CuSO4溶液反应: Al+Cu2+===Al3++Cu(错)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 O 2 B . Na 20 2.根据我省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每到春季,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 高速公路关 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 . 溶液 B .悬浊液 C . 乳浊液 D . 胶体 3.能用 H + OH H 2O 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 . 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 B . Ba(OH) 2 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 . 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 D . 一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 . C I 2T c 「 B . Zn i Zn 2+ C . H 2^H 2O D . Cu? CuCI 2 5.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B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元素化合价降低 C .物质中某元素失去电子,则此物质是氧化剂 D .还原剂中必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 6. 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 K +、Mn04「、Na +、C 「 B . K +、Na +、N03「、CO 32 C . Na +、H +、N03「、SO 42一 D . Fe 3+、Na +、C 「、SO 42- 7. 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③ 可能是置 换反应;④不能有分子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③ B .③ C .①② D .③④ &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 CaCO 3+2HCI=CaCI 2+CO 2 f + H 2O C . 2H 2O 2 ; 2H 2O+O 2 f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 Cu 2++Fe=Fe 2++Cu B. 稀 H 2SO 4与铁粉反应:2Fe+6H +=2Fe 3++3H 2f C.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 H 2SO 4反应:Ba 2++SO 42一 =BaSO 4j D.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O 32 一 +2H +=H 2O+CO 2f 10 .从海水中提取溴有如下反应: 5NaBr+NaBrO 3+3H 2SO 4=3Br 2+Na 2SO 4+3H 2O ,与该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上最相似的是 A . 2NaBr+Cl 2=2CaCI+Br 2 B . AICI 3+3NaAIO 2+6H 2O=4AI(OH) 3 J +3NaCl C . 2H 2S+SO 2=2H 2O+3S J C . NaClO D . FeSO 4 B . CaO+H 2O=Ca(OH )2 D . CaCO3 '' CaO+CO2f

最新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讲解学习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先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2、常考危险化学品标志,如酒精、汽油——易然液体;浓H2SO4、NaOH(酸碱)——腐蚀品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粗盐的提纯 (1)粗盐的成分:主要是NaCl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泥沙等杂质 (2)步骤 ①将粗盐溶解后过滤; ②在过滤后得到粗盐溶液中加过量试剂BaCl2(除SO42-)、Na2CO3(除Ca2+、过量的Ba2+)、NaOH(除Mg2+)溶液后过 滤; ③得到滤液加盐酸(除过量的CO32-、OH-)调PH=7得到NaCl溶液; ④蒸发、结晶得到精盐。 加试剂顺序关键:(a)Na2CO3在BaCl2之后;(b)盐酸放最后。 蒸馏装置注意事项 ①加热烧瓶要垫上石棉网; ②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烧瓶的支管口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