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合作共赢融合发展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合作共赢融合发展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合作共赢融合发展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合作共赢融合发展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合作共赢融合发展

------亚泰集团与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质量年报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的要求,北京城建亚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彰显企业先锋的示范引领作用,履行行业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于2013年9月24日,与全国示范高职院校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开展了全方位、深层次、重实效的系列校企合作,取得了“企业和学校互动、专业与市场对接、育人为生产服务”的良好效果,为学校培养的技能人才提供了“纵向有深度,横向有宽度,发展有高度”的职业发展空间,走出一条支持高职教育发展,校企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

一.行业先锋追求卓越

北京城建亚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泰集团”)成立于1994年,是国家大型一级建筑施工企业,资信等级为AAA级,拥有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建筑装饰装修、文物保护、园林古建筑、钢结构、机电设备安装、起重设备安装等8个国家一级资质和国际承包、房地产开发、建筑装饰设计甲级资质以及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具有承担工业与民用建筑、装饰、市政、古建、钢结构、高速公路、水电设备安装施工、房地产开发以及商品混凝土等生产能力。公司先后荣获“北京市守信企业”、“首都文明单位”、“全国消费者满意施工企业”、“全国诚信建设示范单位”、“中国优秀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优秀质量品牌文化奖”等荣誉称号,并通过了ISO9001、 ISO14001以及ISO18000管理体系认证。

公司董事长曹国章曾荣获“中国优秀企业家”、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优秀项目经理”、“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北京市质量管理优秀企业家”“北京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届当选为北京市朝阳区人大代表。公司党委书记: 潘寿林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集团党委被评为全国企业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公司具有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信誉卓著。现有职工1095人,其中,高、中级技术人员266人;拥有国家一级建造师126人、二级建造师76人。目前,集团公司拥有14家法人企业和20家管理公司、分公司、项目部。

近几年,亚泰集团坚持实施“一主两翼”的发展战略,在做强做大施工主业的同时,不断延伸经营广度,尝试向新的领域拓展。即以房地产开发和资本投资为纽带,带动相关高新产业发展,做到一个主体,两翼齐飞,协调发展,努力将亚泰集团打造为一流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

亚泰集团始终坚持“用户至上、质量第一”的原则;秉承“重信兴利、服务社会”的企业宗旨;以“创建精美工程,营造健康环境、提供满意服务”为质量方针,热忱为社会各界提供“高效、一流、履约”的优质服务。

近年来公司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首都机场2#、3#航站楼、新东安市场、519

贵宾楼、国办门诊综合楼、国办秘书局办公楼、银泰中心、奥运村、国家大剧院、北京会议中心、老山小轮车赛场、新华社新闻大厦、北京饭店二期、朝阳公园沙滩排球主赛场、吉林速滑馆、花卉博览会、昌平南环大桥等一大批国家及市属重点大型标志性建筑工程,施工领域遍及国内多个个省市和加蓬、尼日尔、安哥拉、南非、塞内加尔、圭亚那等多个国家。成功开发了河北元氏“荣仕名门”、重庆酉阳“翠屏水岸”、江苏泗阳“北京花园”的地产开发项目。公司先后有10项工程荣获中国建筑业“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和詹天佑大奖,180余项工程荣获北京市“长城杯”、北京市优质工程奖和北京市装饰优质工程奖。

二.高职名校特色鲜明

1956年建校的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今年迎来建校六十周年华诞。学校地处北京市石景山区,是一所以工科专业为主、独立设置的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

进入新世纪,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2002年被财政部、教育部确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示范性职业院校;2003年在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八所优秀院校之一;2002年和2006年两次被评为“北京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7年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成为“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百所重点高职院校之一;2008年被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评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院校;2010年7月,学校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财政部

组织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验收。2012年被评为“全国就业五十强高校”。2015年成为首批试点北京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的三所高职院校之一。学校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科研管理先进单位;北京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目前学校拥有教学团队、创新团队16个,其中国家级专业教学团队2个,北京市级创新团队4个,专业教学团队10个。现有长城学者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北京市教学名师15名,北京市级骨干教师46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教育部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双师型”教师达到80%以上。

在二十多年来学校高等职业教育示范引领和高端培养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持“校企互动、产教对接、学做合一”办学理念,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质量特色为核心、以开放融合为途径、以社会评价为标准,形成了“重点专业引领、主体专业支撑、特色专业带动、短线专业补充”的专业布局。

学校坚持“工程实践不断线”、“双证融通”、“订单培养”、“施工全过程导向”等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学中做,做中学,学训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建有生产性实训企业4家、校内实训基地18个、学训一体实训室161个、稳定的校外挂牌实训基地230多个,其中中央财政和北京市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5个,满足了学生技能训练、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服务的需要。

三.专业共建定制教育

按照合作协议,企校双方合作共建建筑工程、工程造价、工程测量、建筑装饰、建筑安全技术管理等专业。

企校双方结合职业标准与行业需要共同制定共建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考核标准等教学文件;合作进行专业课程开发与工学结合教材的编写。

企业工程技术负责人成为了相关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工程技术人员成为各专业的兼职教师,每学期承担了一定的教学任务,校方还支付相应的课时酬金。

连续三年,我们每年从共建专业遴选学生组成“城建亚泰班”,合作开展定

制教育。

具体做法是,依据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在第2学年末(三年制)或第4学年末(五年制),从共建专业班级内选拔学生组成“城建亚泰班”。组建“城建亚泰班”过程中,校方负责提供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等基本情况供企业参考,同时校方为“城建亚泰班”学生投保实习保险。

企校双方共同制定与实施“城建亚泰班”的联合培养教学计划。相应开设城建亚泰企业文化与其他个性化课程。另外,我们委派行业资深专家与工程技术人员为“城建亚泰班”围绕建筑行业的新动态、新信息、新技术进行授课、讲座。

在教学管理上,校方为“城建亚泰班”安排辅导员,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与教育工作。同时,校方严格落实教学计划并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考核,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在接下来的联合培养阶段,教学计划的实施采用集中培训与顶岗实习交替进行,双方联合共同完成。“城建亚泰班”学生全部到企业顶岗实习,企业安排专人负责“城建亚泰班”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指导以及成绩的评定工作。

为弘扬企业文化,激励学生积极上进,企业每学年提供五万元人民币在共建专业或“城建亚泰班”设立“城建亚泰奖学金”。

就业安排上,只要“城建亚泰班”学生无违法、违纪及顶岗实习期间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的,在毕业前录用为北京城建亚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员工。

每年我们都组织召开企校双方领导隆重出席的“城建亚泰班”学生入职仪式。董事长曹国章希望他们通过对集团公司过去的光荣、今天的灿烂、未来的美好的感性把握,增强自豪感、坚定信念,与集团公司同呼吸、共命运。

三年来,共120多名“城建亚泰班”学生在我们企业入职,为公司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近年新入职的技术技能型职工,有1/3以上的是我们与学校合作的“共培生”。

图1 城建亚泰集团与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四.共建实训基地探索现代学徒制

按照合作协议,公司成为学校建筑类专业的实训基地,并且向基地授了铜牌。我们又按照校企合作一体化的模式,在公司建立了新型校企合作实训学徒基地“城建亚泰实训室”,开展学生实训学徒、创业实践、企业员工培训、社会职业培训、职业资格考核鉴定等功能,实现了“服务教学”、“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三个面向。

在学生到基地实训入职时,学校陈建民校长要求学生,学习师傅“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奋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尽快实现人生角色的转换,早日成才。曹国章董事长要求学员虚心向老师傅学习,要到一线去了解技术、知识、管理水

平,立足岗位,实现从“学校人”到“企业人”的转变。

图2 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公司有专长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高级技师担任了基地指导教师和师傅,带领学生结合实际课题,真刀真枪地进行岗前技术培训,让学生接受现代企业氛围的熏陶,熟悉先进的设备、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较快掌握了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巩固、综合、强化了实践能力,并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

同时,实训基地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也为学生提供形成综合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的实践氛围。

我们实行从行业企业为学生聘请创业导师的“现代师徒制”的模式,聘请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作为企业导师,参与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与管理工作,吸收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动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效。

实训基地还能为学校老师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推广创造有利条件。老师们把先进的生产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等科研成果,通过实训基地推广和应用,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增强了社会服务能力,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又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图3 亚泰订单班学生入职仪式

五.产学研用融合发展

企校双方在学校建立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创新平台“城建亚泰技术中心”,联合开展面向行业的技术开发、应用推广等产学研用活动。

学校牛学超、王汉军教授领衔的岩土工程研究团队与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协同采用YJM-3型岩土-结构模拟试验装置进行的巷道围岩松动圈加载试验。试验时采用学校80万帧高速摄影仪进行了巷道破坏图像采集。学校崔有祯教授、郑阔讲师采用激光跟踪仪和测量机器人参与了系统的校正工作,武胜林教授带领测量专业学生参与了实验室实测和数据处理工作。

试验成功后,学校领导鼓励牛学超教授利用该实验平台培养更多的年轻教师参与科学研究,促进产学研结合,在创新教育方面做出更大成绩。

学校教师牛学超教授、陈辉教授牵头,与公司的高支模专家一起,共同研制了用于高大模板支撑架位移变形监测的仪器系统。

系统研制成功以后,首先在公司昌平知蜂堂高大模架施工现场进行了工业性试验,接着在我公司的北京新机场长×宽×高为27m×2.2m×2.5m的钢骨梁和混凝土预应力梁变形监测中进行了应用。

模架变形监测系统极大地提高了现场施工的安全生产系数,并且取得了良好

的经济效益。目前该系统命名为“MJWJ-1模板支撑架变形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受理号为201610391106.8。

学校党委书记王伟在项目现场检查指导工作时指出,要总结模架监测研究团队的工作经验,聚焦研究方向,形成强大的研究团队,紧密围绕北京市建设需求开展科研工作,服务于社会的创新发展。

目前,学校的4个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联合公司工程技术人员,搭建了区域性的技术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应用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成为北京西部地区技术服务中心。

图4 联合研发项目组向王伟书记汇报数据采集效果

六.集团办学体制创新

为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围绕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奋斗目标和“四个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积极探索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服务首都产业升级提效和现代化城市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2016年6月,学校与亚泰集团联合牵头,联合京津冀行业、企业、院校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成立北京城市建设与管理职教集团。

成立大会上,曹国章董事长代表行业企业讲话时表示,职业教育是企业的“造

血机器”,职教集团的成立对加快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步伐、开展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有重要意义。亚泰集团今后将不断加强成员间的深度合作,推进企业与高校协同发展。

职教集团设置城市建筑与测绘、城市机电工程、城市信息技术、城市商贸服务、城市安全管理五个专业委员会,合计有100多家企业加盟。

目前,职教集团成员单位间共达成合作意向45项;在《章程》的框架下,签署合作协议24项;签署项目合作协议6项。这些工作成果为职教集团成员单位“校-企”、“校-校”、“校-校-企”深度融合发展提供范式,集团化办学效果初现。

七.问题思考企业建言

1.凡是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职业教育的政策、法律更多的是对企业的要求和激励,而我国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则主要体现为对学校的指导与要求。这样的政策与文化背景导致在推进校企合作的实践中,“学校热、企业冷”的基本局面严重制约着校企合作的开展。

2.北京市没有出台促进校企合作的地方性法规。2008年10月,《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出台,这是全国首部促进校企合作的法规。

3.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属性和高效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他们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自然地聚焦在优秀毕业生就业和科技成果转化上,系统的校企合作协议难以系统的履行。

4..校企合作需要法律保障,建议尽快立法,明确政府的任务和企业的责任,使校企合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道路。

5.校企合作需要政策配套,激励企业。通过政策导向,在财政、税收、信贷、奖励政策、知识产权等方面引导和激励校企合作,有效调动企业资源为学校教学服务。

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及运行机制

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及运行机制 1 产学研协同创新概述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创新主体和要素在产学研合作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升级。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的产业界和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政府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不断形成和发展,直至协同创新概念正式提出后助力其升级为产学研协同创新。2011 年4 月,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百年大会上讲话提出:“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 这是首次从国家战略高度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出明确要求。产学研协同创新与产学研合作并不矛盾,而是其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延伸发展,是对自主创新内涵的丰富和深化,反映了当今科技革命和技术进步的新趋势。 通过高校与其他相关单位比如科研院所、地方政府、企业组织、金融机构以及有影响力学术组织的交流、结盟或联合,构建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研究平台,探索建立科技和文化传承创新的新模式,最终实现国家科技实力提升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当今时代,世界各国都面临一系列重大问题,协同创新要求创新主体和要素之间实现跨一级学科和研究机构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打破传统科研组织之间的壁垒,反映出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在高度分化基础上实现横向联合发展的趋势。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动态性、多元化、融合性和持续性等特点,近年来得到世界上各个科技强国的普遍重视,并逐渐向跨学科和区域化、国际和网络化方向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各级各类的协同创新中心不断涌现,产学研协同创新进入了实质性发展的新阶段。 2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合作模式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产学研合作逐渐起步并缓慢推进,经历了产学研联合、产学研结合阶段后,发展成为产学研协同创新。与之相对应,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也在不断演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要求,鼓励产学研各方特别是高等学校探索建立新的协同创新模式。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合作模式。 (1)从主导组织的类型可以分为政府推动、企业主导、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导的协同创新模式。其中政府推动型协同创新模式是指由地方政府投资主导,重视并强化协同创新基础设施和软环境建设,引导地方高校联合科研机构和产业部门,围绕地方经济、政治、科技、社会、文化发展重大问题进行的区域性产学研协同创新;企业主导型协同创新模式是企业为了一定目的,比如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或者仅仅为解决某个技术难题,通过合作、委托开发等方式吸引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参与企业研发过程,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其研发活动的时间、内容、形式和范围由企业决定并支付费用;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导的协同创新模式又称为学研主导或者联合开发模式,是学研两方在地位平等基础上,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联合起来,建立研究实体或者形成战略联盟,共同参与研发和经营管理,风险和收益共担,利用各自优势分工协作进行研究和创新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协同创新模式。

2018专业技术人员协同创新答案

? 1.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缺乏好的创意和科技能力 o B.创新的过程存在问题 o C.缺乏优秀的高科技人才 o D.重视程度不够 ? 2.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协同创新管理的困难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价值观的统一 o B.文化的冲突 o C.地域整合 o D.利益的统一 ? 3.大学和企业结成战略联盟的根本目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 o B.降低科研风险,实现风险分担 o C.获得经济收益,促进组织发展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o D.实现共同利益,将高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 4.产学研三方从各自的组织特性与目标来看,存在着很强的创新互补性。其中,研究机构主要以()为主,注重知识的技术化。(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发现知识、培养人才 o B.应用研究 o C.基础研究 o D.开发研究 ? 5.协同创新政策的本质目标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促进协同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 o B.建立健全鼓励协同创新主体之间合作的法律制度 o C.加强协同创新的外在环境建设,努力建设一种公平、公正的创新合作环境 o D.克服协同创新系统的缺陷,从而更好地促进协同创新在深度和广度上拓展 ? 6.我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是:()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2020.0 o B.2025.0 o C.2030.0 o D.2035.0 ?7.创新的主体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个人 o B.企业 o C.高等院校 o D.科研机构 ?8.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发布2012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在创新等级排名上,我国被列为()。(单选题3分)得分:0分 o A.以效率驱动发展的第二等级国家 o B.以创新驱动发展的第三等级国家 o C.以效率驱动发展的第三等级国家 o D.以创新驱动发展的第二等级国家

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存在着科技成果闲置、科技工作与人才培养没有形成良性互动、企业缺少关键核心技术等问题。如何有效聚集创新资源、推进创新主体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更好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服务,这是实现自主创新的新思考。文章对我国产学研现状进行剖析,并依据国家对创新能力的要求提出了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产学研;创新能力 协同创新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在科技经济全球的背景下,能有效提高创新效率的重要途径,既为开放、合作、共享的协同创新模式,这是因为协同创新是以大学、企业、研究机构为核心要素,以政府、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创新平台、非营利性组织等为辅助要素的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网络创新模式,通过资源整合达到1+1+1>3的非线性效用,并能有效促进大学、企业、研究机构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加快推动技术产业化。因此,如何充分调动大学、企业、研究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如何加快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以及创新链个环节间的技术融合与扩散,这对实现知识创造主体与技术创新主体间的深入合作与资源整合显得及其重要。本文将从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三个方面对如何提升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进行探讨。 1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现状 1.1取得的成果 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产学研”,随后在2006年国家颁布的《规划纲要》、2007年十七大报告、2012年十八大报告逐步确立了通过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以市场为导向,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强调了产学研工作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高校在推动协同创新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国取得了相当的协同创新成功经验,例如中关村协同创新计划,它以产业链为基础,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企业标准联盟、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引导和支持各类主体的协同创新活动,呈现出政府引导调控下外部需求驱动、参与各方内在利益驱动的两大运作模式。为进一步深化高校的机制体制改革,转变高校创新方式,我国于2012年5月7日推进“2011计划”,更使得国内一批高等院校从重大前瞻性科学问题、行业产业共性技术问题,及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出发,发挥了高校多学科、多功能的综合优势,融合多渠道资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目前我国共培育了167个协同创新中心,由高校牵头,联合了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等优势资源,吸纳了超过200亿元的社会资金,其中14个中心成为首批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包括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等组成的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等组成的河南粮食作物

以协同创新为引领推动学校协同发展

广东省高等学校领导干部暑期读书班学习体会 以协同创新为引领推动学校协同发展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关志强 2012年8月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胡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对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以下简称“2011计划”)也提出,要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以协同创新为引领,促进高校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是党和国家在战略高度上对高等学校提出的新要求与新期待。2012 年5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第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通过实施“应用型,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战略、“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的学科发展战略、“服务地方,服务行业”的“双服务”战略、“社会化,国际化”的开放办学战略,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其核心思想就是以协同创新为引领推动学校协同发展。 一、协同创新是具有行业背景的地方性院校协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是一所具有行业背景和特色的地方性院校。由中国石化总公司划转广东省管理之前,一直由国家石油化工主管部门

或由行业集团公司管理。在长期服务于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主要围绕石油化工产业链进行专业群设置,逐渐形成了与石油化工产业链对接的较为齐全的学科专业体系,拥有鲜明的行业背景、行业特色、行业声誉和行业资源,在深入开展面向石油化工产业的协同创新中拥有行业办学积聚形成的先天优势。1998年,学校管理体制发生了改变,由国家部门(行业集团)划转地方政府管理;2000年,两校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体制划转克服了传统体制下的“条块分割”的弊端,学校也面临着体制划转后的转型定位问题。19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是与高等教育的区域化、地方化发展趋势同步进行的。行业划转地方的高校与地方经济、科技、文化的并行发展与协同互动,是学校获得最佳发展的必要条件。显然,体制划转和合并升本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既是具有行业背景和特色的学校,也是地方性院校,推动学校与石油化工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是学校必然的战略选择。当前,广东省打造世界级华南石油化工产业带,茂名市打造世界级石油化工产业基地,不言而喻,学校服务地方与服务行业两者的定位是一致的。基于上述背景,学校的办学定位应是服务石油化工行业发展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在继续发扬服务石油化工行业传统的基础上,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拓展发展空间,正确处理好发挥行业特色优势与满足区域经济建设需求之间的关系,谋求两者的统一。因此,学校党代会提出的服务地方和服务行业的“双服务”战略定位是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这是学校参与和开展面向行业和面向区域协同创新的先决条件。

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探析_苏碧云

改革创新 摘要:本文以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内涵为切入点,对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优化路径,以期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协同创新;产学研;运行机制;企业创新 Abstract:The paper takes the concept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peration mechanism as the starting point,analyzes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per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enterprises innovation,and dis-cusses the optimal paths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per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enterprises innov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Keywords:collaborative innovation;industry and u-niversity and research;operation mechanism;enterpris-es innovation 一、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基本内涵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些新兴产业无不使尽浑身解数为自己的未来图谋划策。在这一过程中,许多企业以包容的心态感受外来文化的魅力,团队合作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和运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所谓的团队也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由个人组成的整体,有时它是由几个小团队合作组成的大团队,由产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三方构成的产学研合作便是其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合作方式。 产学研合作在多年前已进入学者们的视野,近几年出现的协同创新概念为其注入了新的内涵与活力。协同是元素与元素之间相互作用,表现为元素在整体发展运行过程中协调与合作的能力,即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共同一致地实现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基于合作方的共同利益,不同创新主体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通过合理分工与创新要素有机配合发挥非线性作用,产生单独要素所无法实现的整体协同效应,这一过程即为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是指创新主体、创新要素等在协同创新过程中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即协同创新的系统结构及其运行机理。通过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创新主体各方能突破各自的边界,进行资源重组,取长补短共同进行创新,获得1+1>2的效果。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是实现技术转移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重要途径,在解决国家经济社会重大问题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二、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分析 在竞争愈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产学研协同创新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助推模式,其具有的强大功能与发挥的重要作用已日益受到各界的瞩目。以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形成为切入点,剖析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影响因素,进而分析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所存在的问题来探究其运行机制。 1.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形成 随着社会的进步,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资源共享是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形成联系的首要前提,多个异质组织之间因此紧密相连,成为一个资源共同体。一般而言,企业以知识转移、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为主要使命,同时进行科学知识传播。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利益是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核心单元,可以说利益是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结合的重要驱动力,也是维系三者关系正常运转的纽带。 不同主体利益追求的满足是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的动力,正是这一动力实现了三大主体的协同创新,而企业在协同创新过程中能发挥主导作用,因此更能结合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吸引、整合各种资源让产、学、研在这一过程中相互作用,以获得更好的绩效。 2.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影响因素 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各方影响。从企业运营视角出发,可以发现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影响因素大致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就外部因素而言,政府和市场是两大影响主体。政府是否支持协同创新,在协同创新的运行上是否给予实质帮助;市场是否接受这一新兴模式,是否会由此引发恶性竞争等,这些都关系到 基于企业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探析 □苏碧云陈艾华 (嘉兴学院商学院,浙江嘉兴314001) 49 2015年6月Special Zone Economy特区经济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协同效应研究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协同效应研究 摘要: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中提出,“高校要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我国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要在‘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推动协同创新。”2012年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将“协同创新”定义为全面落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作为产学研联合的新模式,协同创新是整合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作为开放性的系统,产学研协同系统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三个子系统构成,是知识与技术创新的结合。文章基于协同学理论,选取核心能力与协同文化两个序参量因素,通过战略协同、资源协同以及技术创新协同,以实现协同效应,促进产学研的协同创新。全世界的创新型国家都在引进优秀的知识型人才、管理理念等,用以大力发展具有创新活力的企业和建立优秀的科研结构、高校机构;随着市场竞争环境和手段日益复杂多元化,企业只有通过对知识有效应用与管理才能保证其竞争优势。产学研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寻求知识创新,将知识转化成效益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产研学协同学协同效应协同创新

Abstract General Secretary Hu Jintao's speech at Tsinghua University Centennial raised, "college with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s, enterprises to develop the depth of cooper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research universities to 'actively enhance the original innovation, integrated innovation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and re-innovation 'at the same time, with research institutions, enterprises to develop the depth of cooperation, and actively promot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2012's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work conference",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s defined as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As a new model of research joint,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s the integration of innovative resource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innovation, but also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chieve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fundamental driving force.As an open system, research collaboration system consists of enterprises,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of three subsystems, is a combination of knowledge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Article is based on synergetic theory, select the core competencies and collaborative culture two order parameters factors, through strategic collaboration, resource coordination and synerg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synergy and promote collaborative research innovation. Keywords:Research Synergetics Synergie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Knowledge Collaboration

2018年度广东省知识产权提质增量计划项目申报指南【模板】

附件1 2018年度广东省知识产权提质增量计划 项目申报指南 专题一、高价值专利培育及创新主体能力提升工作方向 一、项目名称 (一)广东省产学研高价值专利育成中心建设项目 (二)各类创新中心高质量专利培育项目 (三)(企业、高校、科研组织类)知识产权贯标培训项目 (四)高校科研组织知识产权贯标推进项目 二、项目目标 贯彻十九大报告关于“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指示精神,落实《广东省建设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实施方案》(粤府〔2016〕56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知识产权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粤府办〔2016〕49号)、《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粤府办〔2017〕56号)、《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粤府〔2015〕70号)精神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广东省政府高层次会商合作工作部署,推动我省知识产权质量及数量双提升,抓源头抓产出,加快培育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高价值专利、高质量专利,提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综合运用知识产权及掌握核心专利能力,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三、项目任务 (一)广东省产学研高价值专利育成中心建设项目 通过两年时间,着力推动企业、高校或科研院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共同组建产学研高价值

专利育成中心,围绕我省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高价值专利,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重点突出以下内容: 1.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构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中心要成立多方参与的知识产权议事机制,负责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建设、专利布局、研发方向确定、创新资源投入等重大事务的决策协商,努力实现开放共享、持续发展。参与建设的企业、省内高校或科研院所,积极贯彻实施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 2.开展专利微导航,加强专利前瞻性布局。建立中心创新发展专利微导航机制,开展中心重大研发项目专利导航分析;依据专利微导航分析结果,确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策略和路径,前瞻性部署专利申请。全面采集并定期更新团队研发所属产业或技术领域全球专利信息,组织开展专利信息专业化梳理和利用,形成中心内部共享的专利信息数据库和管理平台。 3.强化研发全过程专利管理,建立专利申请预审机制。按照专利布局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发,建立研发全过程专利管理体系;定期对研发过程中新增专利申请进行分析评判,并及时调整优化研发策略及路径;建立专利申请预审机制,组织专家对研发成果市场需求、商业风险、专利授权前景等进行评估,优化专利申请方案。 4.提升专利申请文件撰写质量,形成高质量专利。检索专利信息和科技文献,理解发明技术内容实质及创新点,优化权利要求配置,切实提高专利申请文件撰写质量,保障专利保护范围合理,专利权利稳定,将高水平创新技术用高质量专利申请加以有效保护。 5.产出若干个核心专利,形成技术专利组合。围绕所属产业或技术领域,培育产出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能够引领产业高端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价值发明专利申请,形成产业技术领域专利组合,助推我省企业提升竞争力,产业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本项目实施周期为2年。 (二)各类创新中心高质量专利培育项目 —255 —

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

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 1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设计的宏观构想 协同创新是可以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有效协作,获取规模经济 和外部经济优势,有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③高职校企合作在推进 协同创新方面,要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特点、企业规模大小、专业特性和可利用的资源等。 (1)打破利益分割局面,建立“产业集群式”的协同创新机制。以 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为基础建立产业集群,围绕地区产业发展特色,企 业性质发展专业,开展教学活动,或着进行科研创新带动新型产业发展,使得与地区产业相关联的学校、企业及其其它机构形成关系紧密 的产业网络,并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有效协作等渠道,加速知 识生产与知识运用的过程,获取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优势,推动校企 合作的深入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集群内企业由于行业相关、地 理接近,专业化分工合作频繁,沟通交流的机会和渠道会大大增加, 校企合作才能更深入地发展。比如以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例, 这里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生物、环保、高端装备产业和高技术服务 业五大产业的产业集群,辉瑞公司、华大基因公司、药明康德公司等 一批知名企业相继入驻,加速了光谷生物城的建设;以数控机床、清 洁能源装备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形成较好基础;在高技术服务业 领域,光谷软件园、光谷金融港、光谷创意产业基地等一批专业化载 体建设迅速,集聚了一批国际知名的大企业和原创型中小企业,形成 了武汉光谷“资本特区”和“人才特区”的两大特征。④产业集群的 发展带动了以光谷为核心的周边职业院校的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思 考和改革,也为职业院校的就业带来优势。同时,各职业学校人才的 培养和科研活动,又将助推产业的完善。各主体间相互联结、相互作用,以自身的需求和目标、资源和优势为导向,按照“利益共享、风 险共担、优势互补、共赢互利”的原则,进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 体制创新的结合与互动,共同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的改革 创新。同时,光谷产业集群式的发展,又产生了一种集群式的文化影

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产学研协同创新作为提升国家产业技术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国家鼓励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本文以创新型国家建设为研究背景,以协同创新理论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应用和发展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协同创新理论,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现状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现状;对策建议 引言 产学研合作作为一种促进社会技术创新模式,综合了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单位的优势资源。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促进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转化、提高科研水平,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促进高校院所、企业和地方政府等相关各方的协同创新和发展,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创造能力。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此外,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鉴于产学研合作涉及政、产、学、研、金、用等多个单元,必须多方协同并进,才能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一、协同创新理论介绍 协同创新(Collaborative Innovation)理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中心(MIT Sloan’s Center for Collective Intelligence)研究员彼得·葛洛(Peter Gloor)最早将其定义为“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1]国内以许庆瑞为首的浙江大学创新管理研究团队,先后采用理论推导、案例研究、统计实证等方法,以全面创新管理为中心,连续、系统地对协同创新进行了多角度、不断深入的研究,从技术、组织与文化的协同创新,技术—市场创新的协同与管理,企业技术与制度创新协同及其动态演化过程,技术与非技术要素协同创新,各创新要素全面协同程度与企业特质的关系等方面开展研究。 协同创新不同于原始创新的协调合作,有别于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的产品技术要素整合,其本质是管理创新,打破部门、领域、行业、区域、国别界限,实现创新要素的最大限度整合。随着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不断加速,协同创新重要性日益凸显,协同创新思想已经成为当今创新理论最重要的核心理念,协同创新理论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主要表现拥有组织内部形成的知识分享机制,拥有共同的目标、内在动力,可以便捷地直接沟通;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资源平台;开展多方位交流和多样化合作[2]。

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制度保障

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制度保障 目前,我国为了推动创新发展,实现国家科技强国的目标,从战略层面提出在各机关政府、各个企业及各大高校等组织中,共同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新机制。产学研协同创新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其主要特点就是多方联合,配合行动,因此,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制度保障。本文将结合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所需要的制度保障如何建立,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标签:产学研;创新;制度保障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17 科学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科技创新促进民族的进步。在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由于合作主体的不同,其合作类型也大不相同。有政府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也有以高校和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基础性研究模式、应用型研究模式、合作开发研究模式这三种模式则是根据合作内容进行划分;还有根据组织模式进行划分的校企合作模式、董事会合作模式等。我国产学研协同创理念的提出比较晚,其各项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造成了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要保证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活动的有效开展,关键在于完善其制度体系。 一、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现状和问题 1.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现状 第一,面向科学前沿的协同创新中心。这类型主要以自然科学为主要创新内容。其组织模式以高校合作、科研所和学术机构合作为主。其合作内容主要有量子物质、量子信息、量子科技、生物治疗、化学化工。其目标是建立世界一流的面向科学前沿的协同创新中心,为我国培养更多科学研究人才。 第二,面向文化传承的协同创新中心。这类型主要以哲学类的社会科学为主要创新内容。其组织模式主要有高校合作、科研所合作、政府部门合作、行业产业和学术机构的合作。根据其组织模式的划分,我国目前主要有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关于司法文明的协同创新中心。其主要目标是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三,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这类型主要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要创新内容。其组织模式主要有高校合作、科研所合作、企业合作。其主要合作内容有宇航科学技术、先进航空发动机技术、轨道交通安全技术、有色金属的结构材料技术以及制造技术。其目的是为了改造我国的传统产业,培育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 第四,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这类型主要以地方政府为主,其目的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合作共赢融合发展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合作共赢融合发展 ------亚泰集团与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质量年报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的要求,北京城建亚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彰显企业先锋的示范引领作用,履行行业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于2013年9月24日,与全国示范高职院校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开展了全方位、深层次、重实效的系列校企合作,取得了“企业和学校互动、专业与市场对接、育人为生产服务”的良好效果,为学校培养的技能人才提供了“纵向有深度,横向有宽度,发展有高度”的职业发展空间,走出一条支持高职教育发展,校企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 一.行业先锋追求卓越 北京城建亚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泰集团”)成立于1994年,是国家大型一级建筑施工企业,资信等级为AAA级,拥有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建筑装饰装修、文物保护、园林古建筑、钢结构、机电设备安装、起重设备安装等8个国家一级资质和国际承包、房地产开发、建筑装饰设计甲级资质以及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具有承担工业与民用建筑、装饰、市政、古建、钢结构、高速公路、水电设备安装施工、房地产开发以及商品混凝土等生产能力。公司先后荣获“北京市守信企业”、“首都文明单位”、“全国消费者满意施工企业”、“全国诚信建设示范单位”、“中国优秀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优秀质量品牌文化奖”等荣誉称号,并通过了ISO9001、 ISO14001以及ISO18000管理体系认证。 公司董事长曹国章曾荣获“中国优秀企业家”、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优秀项目经理”、“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北京市质量管理优秀企业家”“北京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届当选为北京市朝阳区人大代表。公司党委书记: 潘寿林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集团党委被评为全国企业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文化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构建

文化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构建 所谓文化产业,就是将文化产业化的过程,深层次多方面的将文 化所具有的特性和功能呈现出来。按照工业理论来说,就是将文化按 照某一标准或市场需求进行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过程1。从其产品性质的角度来说,就是为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与服务的行业。黑龙 江省文化产业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构建了开放、互利、高效、共赢、的协同创新机制,取得了一定水准的发展2,但与国内发达城市相比,黑龙江省的文化产业还需进一步的提升,为了更好地统筹资源、优化 结构、实现文化产业快速稳定的发展,就需要从文化产业产学研协同 创新的研究入手,针对制约黑龙省文化产业产学研发展的因素,结合 产学研三方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构建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 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1制约黑龙江省产学研发展的因素 1.1协同创新的动力不足对于学研机构来说,知识的积累与人才 培养是他们的主要目的,而文化产业看中的则是盈利,促使企业参与 到跨领域合作中来的主要原因也是产学研协同创新为他们所带来的直 接经济效益。因此,目标的不一致导致了各主体间协同创新的动力严 重不足。长期以来,黑龙江省的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就比较注重发表 科研成果和提升自身的学术价值,往往忽略了随之而来的经济效益, 并且对文化产业这样的新兴市场缺乏持续了解与关注,致使与其相关 的研究相对匮乏与滞后;另一方面,部门间缺乏应有的沟通协调与统筹

安排,造成本来就不多的技术创新要素出现分散、交叉、重复的现象,难以紧密结合在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创新链上3-4。 1.2缺乏辅助主体的有利支撑文化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一项精细与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因为现有的各领域体系呈相互分割、互不相容的态势,致使来自各方面的多种资源难以得到合理的优化与配置,严重防碍了主体间的互动,使文化产业很难有突破式的发展。尤其是与高技术、高文化、大数据相融合的文化产业更需要政府部门与中介机构这些辅助主体给予相对应的服务与政策支撑5。 1.3法律环境与运行机制不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涉及到合作各方的利益,需要较为完善的法令法规来规范行为和确保合作可以顺利的进行。目前我国在处理产学研各主体间利益分配问题方面的相关法律还不完善,往往在实际合作的后期出现问题,很难对状况实现有效的掌控与约束。另一方面,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薄弱和产学研各方诚信合作机制的不健全都是制约协同创新发现的主要问题。 1.4不够重视人才引进要想使产学研协同创新稳定有效的开展,离不开各类人才的大力培养,目前相关人才的引进、培养、雇佣、激励等机制尚不健全,缺乏灵活的管理模式和有效的竞争激励,严重制约了优秀人才在地区间与行业间的交流与互动。因为制度上的限制、人才市场的不规范、人才流通的不顺畅等原因,导致人才得不到合理

XX市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管理办法

XX市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粤发〔2014〕12号)和市委市政府创新驱动发展的决策部署,推动国内外创新要素和资源集聚,加强协同创新载体建设,加快形成我市创新驱动发展强大合力,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协同创新中心是指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服务机构和行业组织等独立法人单位牵头,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或产业共性需求,整合互补性资源开展协同合作的多方参与、多资源集成的创新组织。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的协同创新中心按其功能定位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面向战略新兴产业培育的研发型协同创新中心。指由企业、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牵头或政府主导,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面向前沿技术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目标,为促进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创新服务和产业技术引领的公共创新平台或组织。 (二)面向特色优势产业创新的服务型协同创新中心。指高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等创新主体,为助力产业转型升级,面向我市专业镇、产业集群中小微企业的科技服务共性需求,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开展研发设计、成果转化、检验检测、技术咨询、人才培养、信息服务等产业创新服务的公共创新平台或组织。 (三)面向产业核心力提升的企业协同创新中心。指由行业骨干企业牵头,围绕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需求,为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整合产业链创新资源,深度协同高校、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建设的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 第四条市科技局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业务管理部门,负责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申报、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认定条件 第五条协同创新中心由在我市注册成立的独立法人单位牵头申报,并具备以下条件:

发达国家优势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及其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6315515155.html, 发达国家优势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及其启示 作者:王东升 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12期 摘要:发达国家优势产业产学研模式和经验呈现出多样化加快发展的趋势,而国内产学 研协同创新仅仅是起步。因此,借鉴发达国家高校大学研究园、产业集群、跨边界合作等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树立新理念、开展多元化的生态协同、创建优质中介、跟进政策制度至关重要。同时,积极营造产学研协同创新氛围、借势推进优势产业发展、强化政府政策激励制度、构建生态协同创新联盟方能开拓国内优势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的新局面。 关键词:发达国家优势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 世界新技术的进程不断加快,各国为更好更快地满足供需矛盾中日益突出的个性化需求,势必把产学研协同创新作为战略焦点,德国工业4.0、美国历次经济危机后的复苏等实事都证实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伟大力量。以创新驱动代替资源驱动,“积极推进优势产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项目开发、产学研联合体建设等领域的广泛合作,共建产业技术联盟,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打造出我国优势产业的新的增长点,这也是新常态经济持久强劲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必然性 借势产学研协同、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是贯彻党的新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当前,在我国大力提倡自主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优势产学研协同涌现出多种多样的合作形式,如协同中心的创立、创业联盟的兴起,全国各地开启了创业创新的新局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我国产学研协同仅仅是刚刚起步,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新问题,出现了新瓶颈。首先是企业不认可、不情愿,认为协同只是形式上的合作,产业是一线,合作是捣乱。其次是高校办学理念的滞后,部分人认为,高校办学就是要规规矩矩做好自己,与企业合作是不务正业;第三是协同过程中各自为战,不能共担责任风险,协同时期对高校不情愿研究的人员实行一刀切,缺失个性关怀,或缺失生态理念,以破环生态换取创新,从而导致资源浪费,成本加大等现象;还有高素质中介组织管理不规范,协同中介服务者无证上岗,技术含金量低等。最后是政府制度激励不够,这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如国家规定某些重大高校研究成果专利属于国家,导致高校和企业合作中身份模糊,界定不明晰,束缚了协同者的手脚,制约了协同创新的积极性,以致专利过期,剩下沉淀成本,劳民伤财。

产学研协同创新五大问题亟待破解_严雄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3月/19日/第B06版 创新论坛 产学研协同创新五大问题亟待破解 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严雄 五大问题制约产学研协同创新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指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研究机构)三个基本主体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共同进行技术开发的协同创新活动。这种创新活动是在产、学、研、政、介、金协同下完成的,其核心是产学研三方合作进行技术开发,政府通过法规、政策进行引导和鼓励,科技服务中介机构提供相关信息服务,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共同完成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活动。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我国产学研合作普遍开展,形式也多种多样,有的是在政府的协调下进行,有的是合作各方自发组织进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我国产学研合作在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形成协同创新的良好氛围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产学研合作的层次不高 我国目前产学研合作主要还是停留在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和委托开发等较低层次的合作上,而共建研发机构及技术联盟、共建科技工贸一体化的经济实体等高层次的合作还比较少。调查表明,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创新的类型主要是常规技术咨询(37%)和合同委托开发(33%)。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企业自身技术力量薄弱,与科研方技术水平落差过大,一味要求科研方将科技成果直接送到生产线上,并负责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工作,这种绝对要求“交钥匙”的方式,使技术转化合作成本大大增加,并将风险不甚合理地过多转移给科研方。 产学研合作的深度不够 大多数产学研合作模式中,一般由企业出资金,高校和科研院所出技术和人力,进行新产品开发和生产中的技术研发。许多大中型企业到大学和科研院所寻求合作,仅对一些短平快的项目有兴趣,对那些事关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则很少关心。造成这种深度协同创新不够局面的原因,一是企业本身的研发资金不足,融资也比较困难;二是由于技术创新的外部性,仿制和“搭便车”现象使企业的投资与收益不匹配。 产学研合作的资金不足 产学研协同创新同其他技术创新活动一样,合作各方都存在风险,也需要一定的资金作支撑。对于科研机构和高校来说,自身并不具备实现自我转化的资金实力,开拓市场也不是他们的优势。对于企业来说,面对承担高风险的巨大压力,往往对很多高新技术成果望而却步,或者对于大多数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他们只愿意承担部分风险,希望政府通过有关政策(如补偿)或风险投资机构、金融机构介入共同承担风险。因此,能否有风险投资顺利介入科技成果的研究开发、中试、商品化和产业化活动,是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否成功的关键。 产学研合作在国外均设有专门的合作基金,如美国、英国、日本等设立的科学基金、教育与工业或商业联合奖励基金、教育与企业合作奖励基金等等。这些基金从经济支撑条件方面保证了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据调查,我国目前尚无用于支持产学研合作的专项资金,缺乏稳定的产学研合作资金来源。已有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火炬计划等项目基金,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资金总额有限,存在“量少面广”的问题。 产学研合作的动力不够 产学研合作各方处于不同的领域,各自追求的目标和价值观念也不一样,故使合作各方动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