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若干

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若干

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若干
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若干

‘杭州市高层次人才二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

中共杭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目一一录

一、人才和团队引进培养(1)

(一)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1)

(二)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培养计划(5)

(三)钱江特聘专家计划(9)

(四) 115 引进国外智力计划(11)

(五)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14)

(六)浙江省杭州科技创新发展院(15)

(七)引才荐才激励制度(16)

(八)人才最高荣誉制度(19)(九)市政府特殊津贴(23)

(十) 131 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27)

(十一)高技能人才培训补助计划(31)

(十二)高技能人才培养政府资助(32)

(十三)院校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资助(33)

(十四)首席技师资助(35)

(十五)高技能人才素质提升培训(37)

(十六)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38)

(十八)院士工作站建设(40)

(十九)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42)

(二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43)

二二人才创新创业扶持(48)

(二十一)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创新创业项目资助(48)

(二十二)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51)(二十三)申请专利资助(53)

(二十四)政策性担保(55)

(二十五)中小企业转贷资金(56)(二十六)科技型企业融资周转金(58)

(二十七)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资助(60)

(二十八)技术成果入股个税暂免(62)

(二十九)税收优惠(63)

(三十)大学生创业企业担保贷款(65)

(三十一)大学生创业企业融资 风险池 (66)

(三十二)大学生创业资助(68)

(三十三)大学生创业大赛项目无偿资助(70)

(三十四)杰出创业人才培育计划(73)

(三十五)大学生创业企业扶优资助(75)(三十六)大学生网上创业资助(76)

三二人才生活服务保障(77)

(三十八)引进人才落户(79)

(三十九)高层次人才购房补贴(83)

(四十)高层次人才租赁住房及租赁补贴(89)(四十一)人才子女入学(96)

(四十二)高层次人才医疗保障(99)

(四十三)人才参加社会保险(101)

(四十四)人才社会保险转接(101)

(四十五)高层次人才购车上牌补贴(103)注:具体办理要求,以申报时有关部门通知公告为准三

‘杭州市高层次人才二创新创业人才及

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操作细则

为进一步增强人才政策的的通俗性二实用性和操作性,便于人才了解二申请相关政策待遇,现将‘杭州市高层次人才二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涉及政策点进行分解,制定如下操作细则:

一、人才和团队引进培养

(一)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

1二政策内容

对我市重点引进的国内外顶尖人才(A类)二国家级领军人才(B类)二省级领军人才(C类)二市级领军人才(D类)二高级人才(E类)进行认定三

2二申报对象和条件

在我市用人单位(不含省二部属在杭单位)工作,忠于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并符合‘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规定的A二B二C二D二E类条件的人

员可以通过所在用人单位,申请我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三

3二办理流程

zjhz.hrss.gov.cn) 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系统进行三(1)申请对象本人或用人单位通过申报管理系统,在线填写‘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申请表“,并上传相关附件材料(用原件扫描或拍摄电子照片制作成PDF格式文档,制作方法可参阅系统帮助栏目)三

(2)相关材料在用人单位公示无异议后(公示期5个工作日),单位人事部门通过申报管理系统报送材料,打印‘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申请表“并加盖单位公章,与相关附件材料原件一起送相应受理部门三

(3)受理部门负责核对相关信息三材料不完整或上传的相关附件材料与原件不一致的不予受理三材料完整且上传的相关附件材料与原件一致的予以受理,并退还原件;通过申报管理系统报送审核部门,并将‘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申请表“归档保存;待批准部门核准后通过申报管理系统打印‘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结果“三

(4)审核部门对照‘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进行条件审核工作三对未通过审核的材料,系统将向认定申请人反馈;对通过审核的材料,由申报管理系统报送批准部门三

(5)批准部门核准并经公示无异议后(公示期5个工作日),将相关数据信息保存到高层次人才分类数据库,通过申报管理系统将认定结果反馈给认定申请人,同时向社会提供查询三

4二所需材料

填写并打印)三

(2)身份证件三

(3)‘杭州市社会保险参保证明(单位专用)“(不缴纳社保的财政补助单位可以不提供)三

(4)劳动合同或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属创业人员的,提供营业执照三

(5)最高学历证书(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人员提供)三

(6)最高学位证书(具有学位的人员提供)三

(7)职称证书(具有职称的人员提供)三

(8)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提供)三

(9)E类人才中拟按博士条件认定的人员还须提供以下材料:①取得国内院校颁发的博士学位人员,须提供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认证的‘中国学位认证报告“(如何认证详见学位网)三

②取得国外院校颁发的博士学位人员,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如何认证详见浙江海外人才网)三

③取得港二澳二台地区院校颁发的博士学位人员,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港澳台学历学位认证书“(如何认证详见浙江海外人才网)三

(10)D类或E类人才中拟按高级职称条件认定的人员,如其职称是在外省(含中央在浙单位)评审通过的,原职称须经浙江省

《专业技术人员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

《专业技术人员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 团队建设》试题及答案 2013.1整理 一、选择题(单选题、多选题) 1.培养创新团队文化,首先要树立团队的(核心价值观)。 2.为了保障有效沟通,对于失言后的处理,不应包括(想办法掩饰问题)。 3.提倡雁阵文化的团队,是(是团结友好,凝聚力强的团队)。 4.以下哪项不属于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的策略(强调激烈竞争,形成高效合作)。 5.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团队沟通的内容(设立合理的目标)。 6.(团队精神)是保证团队三个方面的价值得到实现的态度条件。 7.一个组织,无论制定了多么美好的战略,如果缺乏(组织执行力),都会变成美丽的泡沫。 8.联想总裁柳传志,将执行力定义为(选拔合适的人,让他在合适的岗位上工作的能力)。 9.建立完善的沟通程序,应注意(对计划进行有效监督、评价沟通方式、现场协调、制定和执行沟通计划)。 10.渐进性决策模式,就是(稳中求变、积小变为大变、用渐进分析代替周全分析)。 11.团队文化的要素包括(民主、信息、平等、知识)。 12.掌握沟通要领时,要注意做到(沟通时,要平心静气;言语沟通中,不要随意插话;沟通中,要学会变通;学会适时赞美)。13.提升创新团队领导

力,体现在平衡关系方面时,主要应处理好那些关系?(对下关系处理、人际关系处理、部门利益处理、对上级关系处理)。 14.下面哪些选项属于强化组织执行力的秘诀(组织文化先进、运行机制高效、人员配置科学)。 15.团队合作的主要作用包括(有利于个人行为规范和决策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团队成员个人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团队工作创新;有利于促成个人与团队的双赢)。 16.团队成长阶段目标的实现形式有(发展团队规范、发展团队信任气氛、发展团队工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17.虚拟团队与传统的组织形式相比较的优势有(信息优势、效率优势、竞争优势、人才优势)。 18.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创新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 19.对组织执行力模型的解释,不正确的是(实际上,个人执行力是基础,组织执行力是个人执行力的相加)。 20.小赵在团队中总是能够创新,时常产生各种新的想法,他在团队中扮演的角色是(谋士)。 21.跟进是执行的核心所在,跟进有哪些主要功能(确保执行人员及时得到指令,采取相应行动;确保人们执行自己的预定任务;情况有变时,迫使人们采取相应行动,来协调整个组织的工作进展)。 22.以下领导者的个性中,有利于保持团队的士气的是(使团队成员愿意从事正在进行的事情;面临特别困难时及时打气;工作进程要稳定;尊重团队成员的个人生活空间)。23.对组织执行力模型的解释,不正确的是(实际上,个人执行力是基础,组织执行力是个人执行力的相加)。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发表时间:2018-08-14T11:16:02.3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作者:郭栋梁[导读] 摘要:创新努力是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重新组合起来,并引入新的生产体系。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邯郸供电分公司摘要:创新努力是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重新组合起来,并引入新的生产体系。创新是大学的灵魂,创业是大学的社会责任。在我国十二五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迫切需要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支撑和引领。而作为应用型地方性高校应结合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布署,在推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创业型人才;培养;问题;对策引言 当前,随着社会对创业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学生的主阵地,还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积极培养创业型人才。本文重点分析了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必要性,进一步提出当前培养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1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背景下,创新和创业教育是大势所趋。所谓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或创新性人格等创新素质以及创新人才为目的教育活动;而创业教育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它是一种培养学生从事商业活动的综合能力的教育,使学生从简单的求职者转变为职业的创造者,是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才。两者在本质上相通,创业是在创新上建立新组织,是创业的载体和实现形式,而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的成败取决于创新的程度。创新与创业两者的目标取向是一致的,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两者的功能效用是相同的,创新教育注重的是对人的发展的整体把握,而创业教育使创新教育融入了创新素质的要求。 “创新人才”是指:在一定的行业领域内,具有较高研究水平和学术造诣,并具有较强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创业人才”是指:能在社会和生产实践过程中把知识、科技创新的成果物化为一种新产品新服务,开发出一种新的市场需求,创造出一种新工作岗位,乃至创建出一种新企业的人才。在此基础上,“创新创业人才”是指:指具有较强的知识创新和知识服务能力,并有较强意愿和实践能力突破市场或者组织边界,进行成功创业和商业化经营,甚至是进行颠覆性创造,创新商务模式,重塑商业生态和产业环境的各种人才。因此,创新创业人才除具备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能力和素质外,还要兼有生产者、管理者、发明家和社会活动家等角色所具有的能力和素质。该类人才层次包括基础性人才、高技能人才、高层次人才、领军型人才,高校学子应成为此类人群中的基础性人才。 2创业型企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普遍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教授,各科课程的教育都处于封闭状态,加上很多高校的专业教育模式都大同小异,导致高校的教育失去特色和优势。因此,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也千篇一律,迈向社会的大学生类型大同小异,无法满足企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2.2缺乏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高职院校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对于课程体系的设置安排了大量的理论教学,比如,在大一、大二和大三都是开设的理论课程,主要为专业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直到大四才开设一些实践课和实习活动。这样无法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导致学无所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需求不符。 2.3缺乏健全的培养机制 美国大学在创业教育方面已经发展成熟,实行企业、政府和高校合作模式,建立了健全的培养机制,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其主要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进行课程安排,并与企业开展合作,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学以致用。创业教育属于社会性教育,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不但需要利用课本知识实现,同时还需对教师教学水平、课程安排以及实践等多方面加以优化。但是,从当前情况看,我国没有达到美国的创业教育水平,政府缺乏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学校也没有充分考虑社会企业的切实需求,制约了创业型企业人才的培养。 2.4缺乏良好的创业氛围 环境对人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其具有较强的隐性力量,对创业教育发展有重要影响。但是,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在构建校园创业氛围方面还存在一定欠缺,尚未形成不畏艰难、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青年时代,本应充满创业激情,但是如果每天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那么将会使他们安于现状,创业激情逐渐被磨灭。从实际情况看,我国的校园文化缺乏一定的创新、创业和合作精神,这将会给创业型企业人才教育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3创业型企业人才培养和管理的措施 3.1以创业教育为核心,完善课程体系 积极引荐国外优秀的创业教育方式,将创业教育融入到课程教育体系当中,进一步提升专业的创业教育水平。首先,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隔离安排课程。比如,在大一阶段,可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开设相关创业精神、创业意识等方面的课程体系;在大二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在大三和大四阶段,重点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对此,学校可设置创业基地平台以及“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为学生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建立创业教育校园氛围 学校应积极组织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将校园文化和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掀起专业知识学习和岗位技能钻研的热潮;组织开展相应的创业专业活动,比如“挑战杯”等,实施高规格的创业型企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培养效果;将创业文化引入校园当中,可利用宣传栏、报纸或者论坛等载体进行各类文化的宣传,使校园形成强烈的创业氛围,创业成为学生茶余饭后积极探讨的话题;构建“包容兼蓄、多元共生”的文化环境,尊重当代学生的个性化,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强项,使其具备敢于探索、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将创业型企业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3.3以学生为本的校内实践平台

各类优秀人才及优秀创新团队评选范围和条件

各类优秀人才及优秀创新团队评选范围和条件 一、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一)评选范围和对象 经市政府认定的2011、2012年度本市50强工业企业、成长型企业或行业骨干企业、纳税前10名建筑企业、纳税前10名商贸服务企业及优秀电子商务企业,国有企业除外。 (二)评选条件 市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必须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开拓创新精神,认真履行职务职责,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在现单位任副总及以上职务连续2年以上,对现任职企业在销售业绩、市场开拓、企业管理等方面具有突出贡献,或带领现任职企业在转型升级方面做出具大贡献。 二、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一)评选范围和对象 凡在我市科学研究、工业、农业、水利、教育、卫生、医药、食品、建设、规划、设计、交通、财贸、金融、文化、体育、艺术、科技管理等各行各业第一线工作,并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均可参加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不在一线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企事业单位现职党政主要

领导一般不作为推荐评选对象。 (二)评选条件 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必须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开拓创新精神,近两年获得下列成果之一者。 1.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国家部委级、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及以上的项目主要完成者;金华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以上的主要完成者;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主要完成者。 2.获得一项以上(含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已实施,且具有较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 3.在重大建设项目和对外交流、招商引资中,提出具有重大价值的可行性论证、咨询、建议或解决重大疑难问题,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在大中型工程(金华市级及以上重点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中,获得省级及以上“优秀设计”或“优质工程”奖的主要完成者。 4.获得国家部委级或省级农业丰收二等奖及以上、金华市农业丰收一等奖的主要完成者,并对获奖项目积极推广应用,且具有一定效果或潜在效益的。 5.在企事业单位多年从事科技管理工作,运用现代管理知识,采取重大创新管理措施,成效明显,撰写或发表其管理思想和经验的论文、综述或著作,所在单位管理水平及综合经济和社会效益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初步设计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初步设计 作者:周凌宇余文华舒铁时间:2016-01-27 浏览:218 话题:教育学习知识经济社会实践商业计划书课程 [摘要]近年来,关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已经有了一些成果,但总体而言尚缺乏基础的分析与系统的理论研究。本文在开展专项调查的基础上,尝试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分析,从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出发,进一步阐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课程体系建设的特征、思路及技术。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系统 [作者简介]周凌宇(1961- ),男,浙江海宁人,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创造教育及创新研究。(江苏南京21001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江苏省高校教育学会规划课题“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系统化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zkt09300)[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1-0180-02 2010年5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对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其中之一便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目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创新教育”)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创新教育从小学就开始了。

而我国的创新教育要到大学,使得我国大学生接受创新教育的时间比较短,同时我国创新教育过程中实践的缺乏也直接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不足,已经到了非改革不足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的阶段。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的精神,针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实事求是地分析人才的特征,以创新创业能力为本位,切实构建培养人才的课程体系,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思索的问题。 一、系统分析 课程体系即课程系统。系统是由若干要素围绕特定目的而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为了明确培养人才的课程体系的建设,笔者借用系统论中的相关原理来加以阐述。主要从系统的目的性、结构与功能三方面进行探讨。 1.目的性。系统是一个由多个并行或形成层级的子系统组成的整体,各子系统及要素共同服务于系统的目的。从研究范围上来看,课程体系是基于宏观层面的概念,主要是针对国家教育目的和办学目标而言。首先我们要在宏观层面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下简称“创新体系”)进行目的性分析,区分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差异性,区分重点院校和非重点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区分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等不同教育层次及不同专业因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所导致 的课程体系建设的差异等。 2.结构特征。实现创新体系的目标必须通过相应的系统结构来实现。创新体系作为系统,要求其课程体系的结构为非机械的、弹性的、开

中国科学院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青年创新团队项目申请书【模板】

中国科学院 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 青年创新团队项目 申请书 课题名称: 申请人: 工作单位: 填报时间: 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

二零一七年制简表

一、立项依据(研究意义、科学问题、国内外研究进展) 二、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课题任务分解方案 (一)研究内容 项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关键技术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拟开展的主要研究内容,限1500字以内。 2、项目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①针对项目研究拟解决的问题,拟采用的方法、原理、机理、算法、模型等 限1500字以内。 ②项目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先进性分析 限1000字以内。 (二)研究目标 项目的主要研究目标 限500字以内 (三)项目任务(课题)分解方案 1项目任务(课题)分解情况 围绕项目目标,根据需要可对项目目标进行任务分解,并简要说明各任务(课题)在项目中的具体作用,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建议用图表描述。 限1000字以内。 2项目各任务(课题)内容 逐项分段说明各任务(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拟解决的重大

科学问题或关键技术、考核指标及评测手段/方法等。每个任务(课题)限2000字以内。 2.1、任务(课题)1:xxxxx 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拟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或关键技术问题: 考核指标及评测手段/方法: 参加单位任务分工 ...... 2.2、任务(课题)2:xxxxx(提纲同上) 三、项目特色与创新之处 限500字 四、年度计划及预期研究成果(写明可考核指标) 五、研究基础(工作积累、工作条件、在研课题、已有成果等)

重庆大学“211工程”三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研究生创新团队建设.

重研院[2009] 21 号 重庆大学“211工程”三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研究生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落实“211工程”三期创新人才培养战略,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研究生学术群体,提升我校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意识与综合素质,增强研究生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学校设立了研究生创新团队建设项目。为加强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的管理,确保项目建设取得成效,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研究生创新团队是以研究生为主体,构成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梯队,是以科研创新为目标、以学术交流为纽带、以学科交叉为特色、以学校各类科技创新平台为依托的研究型群体。重庆大学所有在读研究生可在自愿基础上组建创新团体,创建团队的驱动模 式不限,专家驱动型、项目驱动型、兴趣驱动型均可。团队的主要任务是培育和产出原创性科研成果,培养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优秀创新人才。 第三条学校将分类、分期、分批建设研究生创新团队。建设的目标是:到2011年,累计遴选资助100个研究生创新团队。其中包括:一般团队70支,重点团队30支(含优博研究生创新团队。 第四条创新团队建设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选拔。 第二章资助范围和申报条件 第五条创新团队成员的组成应具有合理的队伍结构,且在学科背景、知识结构、研究经验等方面优势互补,人员总数约4-10人。各成员应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共同研究的学术问题,而非毫无关联的研究方向的简单组合。学校鼓励团队根

据研究工作需要跨学科、跨院系进行组建。同一建设期内,创新团队成员不能同时参加三个以上(含三个团队。 第六条创新团队要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和高标准的学术目标,具备较为深厚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学术积累,具体分一般、重点、优博三类进行建设。 第七条一般团队是面向校内所有学科领域的创新性团队,立足于学术创新与实践,立足于提高团队的原创能力和整体竞争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一团队负责人须是重庆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 品德高尚、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民主的工作作风和公正公平的处事风格,在团队中能发挥较强的向心力和凝聚作用。 2.具有明确的团队建设目标和清晰的建设思路,对本团队建设具有创新性构想。 3. 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积极投身科学技术研究,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比较突出。 4. 在校时间每年不少于8个月,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学研究与团队的组织建设工作 (二除负责人外,团队至少应有3-5名学术研究骨干。团队成员是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修养;严格遵守校纪校规,自觉维护学校正常秩序;凡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受到警告及以上处分者不得参与。 第八条重点创新团队以社会热点、基础学科、交叉学科以及学科前沿的创新性研究项目为依托,优先支持“985”平台团队和跨专业团队。具体要求如下: (一创新团队应有特色鲜明、目标明确、稳定的研究方向,良好的学科基础和高标准的学术目标,团队所在学院或实验室应有良好的支撑环境,团队负责人和成员应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预期的项目工作。

鄂尔多斯市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任务书

附件4 鄂尔多斯市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 项目任务书 团队名称: 团队类别: 创新(创业)领域: 团队获评情况:新获评?滚动支持? 项目主管单位(甲方):鄂尔多斯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团队依托单位(乙方): 归口管理单位(丙方): 填表日期: 鄂尔多斯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制

填表说明 1.本任务书所列内容应实事求是填写,填报要明确、严谨。任务书经各方盖章(签字)确认后,将作为团队绩效评价、申请滚动扶持及开展资金审计的依据。 2.本任务书甲方为鄂尔多斯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乙方为团队依托单位,丙方(即任务书封面中归口管理单位)指团队所在旗区党委组织部、市直主管部门或相关经济开发区(园区)党工委、高校党委(以申报书审核推荐部门为准)。 3.本任务书应与申报书有关内容一致,共同构成绩效评价的原始材料。 4.任务书中“分年度(进度)安排”,要根据主要任务和目标合理安排。 5.建设经费中的“自筹”指乙方自行筹措、落实,并与团队建设相关的资金。 6.团队资助资金支出预算根据研发(创业)项目开展需要制定,在计划管理和经费使用方面应遵照国家、自治区和我市资金管理有关规定执行,不得违规使用资助资金。 7.任务书中所列表格如不够填写可另行增加行数,或另附页填写。

第一条团队基本情况 第二条研发(创业)项目基本情况

第三条项目计划进度及考核指标(请按照申报书上载明的技术、经济指标填写,本任务书中所填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第四条项目验收标准和方式 项目验收以本团队任务书规定的内容和确定的指标为依据,采取书面验收与现场验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五条甲方经费拨付计划 1.甲方拨付乙方团队资助资金万。 2.甲方经费拨付方式:一次性拨付到乙方所在旗区财政或市直有关单位。 第六条甲方拨付乙方的团队资助资金应严格按照《鄂尔多斯市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评审和资助办法》有关规定使用,仅限用于团队所实施项目涉及的科技研发、载体平台建设、人才引进与培训、举办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等,不得用于其他与团队实施项目无关的开支。 第七条甲方拨付乙方团队资助资金支出预算

团队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团队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是21世纪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 如何为社会培养创新人才,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探索和实践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内外高校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诸多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华北电力大学素有培养创新人才的优良传统,笔者总结了本校电气工程实践中心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期能对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有所启发。 关键词:团队式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引言 2010年7月2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缺乏创新性人才是中国教育一直以来的一个顽疾。传统的中国教育,过分强调严谨认真,按部就班,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而轻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造成大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很多学生仍然把考试当做自己唯一的目标,因此很难大范围营造创新氛围。鉴于此,探讨一种合理高效的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华北电力大学工程实践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06年,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践探索,所组织的大学生科技活动以参与面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新颖以及与专业知识学习联系紧密等特征,已成为我校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主体。中心始终把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在多年的教育改革实践中,理清了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以科研项目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为目标,创建了一种基于团队合作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团队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解析 联合校外企业和科研院所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咨询委员会,全面负责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工作,包括规划、实施、指导、评价、经费落实以及成果汇编等;定期公布科技创新项目信息;每个项目限4-5名本科生参加,时间为1年,入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指定课题研究及各种科研活动,培养自身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种创新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创新团队。创新团队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导老师团队,即有一个团队在指导本科生从事科技创新,而不是单独一个老师在指导;二是形成梯队的本科生团队。确定了一批创新项目后,团队中的本科生自由报名参加,经中心审核调整后组成项目组。项目组内组长、组员分工明确,力争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一般要求有2~3名核心成员,所有项目组成员拥有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级结构,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从结构上保证了研究项目的顺利完成。我们采纳的创新项目的技术设计难度和工作量一般来说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团队成员之间的协同就变得格外重要。从指导老师的角度来看,主要工作就是一方面要给团队提供必要的环境保障和技术指导,另一方面就是做好规划和进度检查工作。 3、团队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3.1 零起点、递进式培养方案 考虑到本科生往往缺乏基本的科研经历,而且以往所参与的科研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学生得到的科研与创新思维训练都是肢解的、不系统的,我们的科技创新活动本着从零开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原则分阶段实施,对学生形成持久吸引力。对于刚刚加入团队的学生,实行低年级入门培训和高年级创新实践相结

2021年关于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 ___ ___在部分省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 ___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部署,市人才办就我市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xx市现有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企业科研人员及农村实用人才等为主体的创新型人才约13.96万人。其中,享受 ___特殊津贴专家63人,省领军人才1人,省级优秀专家13人,高级职称约1.26万人,中级职称7.66万人,高级工级别以上约4.8万人,其他约0.3万人。 近年来,我市以“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为指导思想,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产业提质增量,企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不断提升创业创新水平,大力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从制度建设、载体创新、构建平台、加强培训、提升服务等多个角度入手积极释放创新型人才红利,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1、完善制度建设,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筑牢基础。我市先后制定___了《 ___xx市委、xx市人民 ___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xx-2020年xx市人才发展规划》等规定,不断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和指导,特别是通过制定《关于引进高端人才

的实施方案》、《xx市海外人才联络站管理办法》等重点引进我市发展亟需紧缺的高端创新型人才。目前,我市已初步构建了人才工作制度基本框架,为人才工作开展,特别是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2、广渠道、多方法引进创新型人才。一是依托“xx江之友”院士专家联谊会这 ___台,持续发挥联谊会的高端智库作用。每年举办一次院士专家“xx行”活动,期间 ___开展高层专家 ___、专项专题论证、院士专家系列访谈、发放征求意见函等系列活动,引导联谊会会员积极为xx建设建言献策,邀请院士专家为xx的发展巡诊把脉, ___;积极推动我市企业与院士专家合作,承接高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依靠院士专家丰富的人脉资源,引进创业创新科研人才和团队。二是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提升创新驱动力。我市现已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21个,进站两院院士25位,高层次专家90余位,相继承担了20余个国家级、 ___科研项目,争取国家科技专项1亿元,建站单位年直接增加产值1.8亿元,未来3-5年,预期可增加产值80亿元。院士专家工作站帮助企业解决了多个技术难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极大推动了我市企业科研水平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通过院士专家的言传身教,我市本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质的提升。三是开展合作挂职,柔性引进创新型人才。我市先后引进了多位亟需紧缺人才挂职任市直

大学创新创业工作方案(实用完整版)

XX大学创新创业工作方案 (2019-2021)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云南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协同推进我校创新创业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以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制度保障为支撑,以大赛为抓手和导向,推进教学、科研、实践协同育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明确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意识,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完善“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大批创新创业人才。 (二)坚持问题导向,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查找自身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全面剖析薄弱环节。打破常规,突破障碍,补齐短板,着力于制度创新、载体创新、方法创新和服务创新,探索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建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创新创业帮 - 1 -- 1 -

中科院-建设科研创新团队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科研功能日益凸显,鉴于如今的科学研究已远非单兵作战所能完成,大量地需要团队的联合攻关,因此科研创新团队这种组织形式应运而生并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 是一个科研院所获取研究成果不竭的动力。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学科间不断交叉、彼此渗透,使一些新的学科、新的领域不断产生, 出现了许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横断学科。这些新的学科领域正是创新的前沿阵地, 往往需要多学科、跨学科合作, 需要团队联合攻关。科研创新团队是孕育科研创新的一个重要摇篮, 确定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方向, 构建和谐的研究梯队以及培养能够激发灵感的学术 文化氛围, 是科研创新的三大基本要素。要创造出更多的原创性科研成果, 就必须抓住机遇, 建设强有力的科研创新团队, 不断开发创新能力。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天然药物化学学科组成立于2006年1月,从成立之初,“百人计划”刘永宏研究员孤身一人,到现在由杨献文副研究员,周雪峰助理研究员,李云秋,柴兴云博士后, 4名博士生,硕士生1人,以及和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一名,组成的研究团队,形成有百人计划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博士后-客座研究人员-研究生的合理的人才链条,既有稳定的人才队伍,又有合理的人才流动,随时注入新鲜的血液,保证科学研究的“鲶鱼效应”。 一、创新团队科研目标的凝练 一个共同、远大、可实现的研究目标是科研创新团队的灵魂, 是关系到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问题。远大、明确可行的共同目标可以使创新团队始终围绕既定目标而不偏离这个轨道, 减少资源浪费。团队目标的实现还可以使成员精神振奋并获得成就感, 明白自己的角色和任务, 从而使工作上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的成员更加团结, 真正组成一个高效、稳定的科研创新团队。 海洋天然药物化学学科组研究创新团队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围绕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方向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以高水平的原创性知识为目标, 争创国际一流科技成果; 二是培养和造就具有突出创新能力的人才和群体; 三是成为所在 天然产物学科领域的领头羊, 创造巨大的无形资产价值。 海洋天然药物化学学科组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以海洋天然产物化学研究为基础,以海洋生物中防治重要疾病创新药物先导结构的发现与优化为主要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综合运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与活性追踪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发现海洋生物中用于防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创新药物先导结构或目标分子;对发现的重要活性先导化合物进行系统的结构修饰或合成研究,探讨相关衍生物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发现结构简单、活性强、毒性小的新药研究目标分子。近年来,开展了一些海洋化学生态学研究,旨在通过海洋生物学,生态学和海洋天然产物化学等多学科的配合,从仿生学的观点,以抗污损生物附着活性筛选为导向,结合现代色谱学,现代波谱学,现代色谱-波谱联机技术,快速分离并结构确定海洋生物中的抗藤壶幼虫附着靶向化学防御物质,改构活性成分,发现生产新的抗附着先导结构,研究抗附着活性与结构关系,总结出显效基团,在此基础上进行抗其它污损生物附着活性的研究,探讨海洋生物抗附着化合物与环境竞争适应机

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6315653769.html, 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 作者:张学义史立伟 来源:《职业时空》2009年第09期 摘要:高校科研团队通过科学研究营造学术环境,对高校科研创新和教育能力的培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是以导师为主体进行的,个别导师创新能力较低是目前硕士论文缺乏创新性的关键因素。以科研团队为主导指导研究生并定期举行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制度化的考核方式以及多种激励机制等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科研团队;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 一、加强科研团队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科学发现和重大进展仅靠单兵作战已很难实现,合作科研、团队攻关已成为现代社会生产条件下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内在要求。因此,高校科研团队应运而生。高校科研团队是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内容,由为数不多的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的、科研目标和工作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以高校科研人员为主组成的群体。 团队较高的科研水平对研究生的培养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高校科研团队具有良好的科研创新能力,不仅仅诞生大量的创造与发明,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生培养质量。这一点,正是国内外大学引进人才的原则。只有那些不断从事科研的教师,才能敏锐地把握当今科技进步的前沿,从而把最新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保证授课的质量和效果。科研工作会使教师形成创新意识、实践精神、好奇心和进取心、独立探索的自觉性以及对现状的不满足和怀疑精神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身上的这种独特精神气质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受到鼓舞,受到启迪。此外,科研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科学创新欲望和素质。大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只有学生具备了创新精神和素质,才能够更好地加入到创造人类先进科学和文化的队伍之列。 因此,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尤其是人才建设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科研团队培养研究生的优点

基于交叉学科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基于交叉学科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发表时间:2018-01-24T16:54:33.790Z 来源:《知识-力量》2017年10月下作者:李帅方华[导读] 根据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现状,笔者提出建立全方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创建校企联动的教育机制,建设出大学科技园区以及搭建高校创新创业基金平台等相关建议。 李帅方华 (山东协和学院) 摘要:我国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要求建立也需求为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也提倡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新机制。根据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现状,笔者提出建立全方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创建校企联动的教育机制,建设出大学科技园区以及搭建高校创新创业基金平台等相关建议。关键词:交叉学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引言:交叉学科是指有两门或多门学科知识进行交叉渗透,或者在其母体学科边缘融合而发展起来的学科群。国务院曾于2015年就提出了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具体说明了高校要想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就不能局限于某个学科、某个专业,要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培养,这对促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体系建设有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创新创业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严重脱节 就目前来说,我国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理论课程教育实践课程教育相互紧密联系起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非常孤立,并没有与其他课程很好地相互结合起来,虽然有的也积极结合但是却不够深入。很多高校由专业任课教师对所设立的创新创业课程进行知识讲解,但是这些专任教师却没有很多的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因此所教授的内容与实践教育环节严重脱节。基于此,使得基于交叉学科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就在解决该问题上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二)大学生创新成果转化比较困难 大学生的创新成果因为资金短缺而导致难以转化。例如,某些大学生为了获取创业资金而陷入了非法的校园借贷而导致自身债务缠身,给自己和家庭都带来了许多麻烦;有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却面临着无人提供相应的设备等实际问题。只有政府、企业与高校进行全方位多方面的支持,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几率。此外政府也应号召有实力的风险投资家,给予高校创新大赛中具有潜力的创业项目以达到资金上的支持。 二、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策略 (一)建立全方位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放眼全世界,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一般就会有创业基础理论课程、分专业创业课程以及创业实践课程几大部分组成。这个模式对我国交叉学科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具有非常积极的借鉴意义。创业基础、创业融资以及产品发布等创业基础类课程的开设,可以很好地为学生的创新创业理论教育打下非常扎实的基础。设立创业工作室并开设灵活多样的创业实践课程,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还可以安排学生到新创的企业中进行实习,从而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创业体验。设立创业中心,可以让更多的企业家、投资人以及有创业经历的专家为学生们提出更好的建议,也可以让学生们向这些比较成功的人士介绍自己的想法,从而让他们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将创新想法转换成实践成果。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可以将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公选课进行开.设同时要建立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此外,还要形成由校外专家以及校内教师进行搭建的创业训练导师团,创业专业课以及创业基础理论课的讲授可以由校内专业老师完成;而由校外创业指导专家和创业培训讲师以及优秀的企业家,进行对创业实践课程的讲授,这样做就可以实现对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双导师制。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内容要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以及就业形势等为主,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热情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创业水平,此外还要鼓励专业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给予积极参与指导。 (二)建立校企联动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可以说,校企合作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最有效途径,因此高校应努力构建出一个以学校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机制,以此发挥行业协会的助推作用。行业协会可以从产业发展需要出发,与企业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力求将实践教学环节与企业运营过程互相结合,从而构建出与未来职业标准相符合的专业课程体系。比如,在开设电子商务实务课程时,任课教师就可以鼓励同学们开设各类淘宝店铺,利用行业协会或企业为同学们提供一定的货源。 (三)大力建设高校创新创业科技园区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就是高校科技园区的建设。作为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整合与创新创业实践的主要机构,高校科技园可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向创业实践转化。可以将科技园大力打造成一个集现代医学、现代生物科技、现代电子商务以及现代农业种植为一体的新型综合性科技孵化器基地。在这个基地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学科交叉的优势,通过科研项目将医学制药、生物技术以及农业种植等成果转化形式,从而形成特有的科研人员联合创新、大学生联合创业等的创业模式,积极鼓励具有较高科学技术含量的创新创意转化为生产力。 (四)搭建高校创新创业基金立体平台 现阶段,我国政府已加大力度保障高校创意创业的资金需求。此外,还可以整合政府财政预算与社会资金进行募集,从而支持高校的创新创业活动。高校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开展校内自主创新创业项目,对毕业生进行相关的创业指导,同时为毕业生的创业提供小额贷款。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明白了现阶段鼓励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重要性。我国如今正处于互联网环境的飞速发展中,只有用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发展,才能继续保持快速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可以说,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不仅给传统商务带来了巨大冲击也为掌握丰富知识与先进技术的创新创业者带来了更多机会。因此,作为人才培养摇篮的高校,有必要实时关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从而发掘出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的技能,为广大电商能够顺利融入到社会打下扎实基础!

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高校科研存在着科研创新团队实力较弱,科技创新的资金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传统的人才培养以教师为中心,采用单项灌输的方式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高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工作要超越学科导向,逐步向需求导向为主转变。 创新人才培养是个系统工程,培养的主体具有多元化特征,除了高校外,科研院所、行业企业也都拥有自身独特的人才培养优势和条件,创新人才培养的资源分别掌握在不同的创新主体手中,任何一个创新主体都不能够有效掌握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全部资源,必须依靠其他的主体提供支持,形成协同效应,共同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突破制约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外部机制障碍,采用协同创新新模式:以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大力推进校内、校校、校所、校企、校地以及国际间的深度融合,探索建立面向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以及文化传承创新重大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有效改变高校目前“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式课程教学模式。 1、校内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学内部协同创新能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的教育培养,奠定创新所需要的合理的知识结构。高校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组建各种跨学科研究中心、跨学科实验中心、跨学科教学中心,通过搭建多种形式的跨学科教育平台,组织不同学院、不同学科的教师一起突破学科壁垒,组成跨学科研究小组和教学小组,开设全校性的公共跨学科课程,以整体组合的课程替代严格的学科分类课程,同时大力推进全校范围内的选课制,尤其是跨学科专业的选课制度,以学院为主体,按学科群开设大量的跨学科选修课,

鼓励学生跨学院跨专业选课,为学生带来不同的学科视野和综合化的知识结构,从而有效地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2、校校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各自的优势特色学科及优势学科群,开展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协同合作。通过共同承担大型科技攻关项目、互聘师资、共享课程和实验室资源等途径,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当前可着重探索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协调合作的新的高校战略联盟,进一步创新协同机制,共同搭建创新人才培养大平台。 3、是校所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科研院所优质创新团队和优质科研资源,瞄准国家相关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围绕国家重大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重大科技计划和国家重大工程专项,整合科技队伍、科技资源,共同构建优质资源平台,营造一流的学术氛围,建立优质资源共享、协调合作的体制机制,开展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合作的科研协同创新。在科研协同创新过程中,校所双方将导师、项目、平台整合起来,实现无缝对接,着力构建学术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4、是校企(行业)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高校与行业结合紧密的优势学科,充分发挥行业特色优势和地域优势,选择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集中力量组织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服务产业升级转型和结构调整,从而探索建立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重大研发与应用平台,大力开展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当前高校要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为契机,着力构建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工程创新人才新机制。

中国科学院2016年度科普项目开发征集指南

附件:中国科学院2016年度科普项目征集指南 中国科学院2016年度科普项目征集指南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 2015年9月

为进一步发挥我院科普资源丰富的优势,提升全院科普能力,推动“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和“‘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实施,服务于“率先行动”计划,现面向全院发布2016年度科普项目征集指南。 一、征集宗旨 (一)符合“高端、引领、有特色、成体系”的科普工作定位和“率先行动”计划的要求,利于实现“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和“‘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 (二)反映社会公众关心的热点和应急问题,反映中国科学院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三)体现科学性、创新性、思想性,可操作性强,符合科学传播规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二、征集类别及要求 (一)科普基地类 1.新建科普场馆 (1)申报主体 重点支持科普基础相对薄弱地区的研究院所新建科普展馆(厅)的展陈、展品的设计和制作。 (2)内容要求 展示的科普内容应以展示本单位的科学故事、科学大师、科技创新成果等为主线,展陈设计要融科学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体验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展览内容与表现形式构思清晰、新颖, 多用信息化手段、多媒体方式展示,内容更新便利。

(3)申报条件 --申报展馆(厅)的使用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 --新建展馆(厅)用房的土建工程已经完工或改建用房已经落实,并设为常设性展馆(厅); --申报新建科普展馆(厅)的,应已初步完成展厅展览脚本,并有展厅展览的规划设计方案与设计图与展厅建设的总经费预算。 --获资助的科普展馆(厅)每年向公众开放不少于50天,应积极参与每年的重大科普活动。 --已经获得经费支持的场馆不得重复申报; --研究所应匹配展陈设计、制作经费,保证按时、按质完成。 (4)资助额度 每个项目支持经费10万元,项目数量不超过3个。 2.科普场馆APP开发 (1)申报主体 重点支持植物园、博物馆、天文台站、标本馆等接待公众较多的科普场馆。 (2)内容要求 --把场馆的标本、展项等通过APP平台进行自主讲解。 --把相关的图片、标本、展项等梳理成资源库,通过APP 平台便于社会公众学习交流,推动在线科学教育工作开展。 (3)申报条件 --申请自主讲解类型的APP必须是常年对外开放且接待公众量大的科普场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