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及其现实意义Ξ

李守身 黄永强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合肥 230001)

摘要:关于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仍存在着诸多争议,但其采用经济方法观察人本身智力与体

力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无疑具有历史性的突破。贝克尔从一个全新角度揭示了坚持以人

为本的经济发展思想,对现代西方新经济理论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人力资本理论是西方新经济理论的重要分支之一,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知识经济来临,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该理论坚持以人为本经济发展思想,强调人本身生产能力的积累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弥补了西方传统经济学研究以物为主、忽视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劳动者的个体差异对经济影响之不足。作为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之一,格里?贝克尔(G ary Becker)长期致力于运用经济学方法和观点研究人类行为,开辟了以前只有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关心的研究领域,拓展了经济学研究范围,被称为“帝国创建者的经济学家”。在人力资本研究方面,贝克尔从家庭和个人的角度出发,做了许多开创性研究工作,奠定了人力资本理论的微观经济学基础,其代表作《人力资本》被认为是“人力资本革命”的起点,其丰硕的研究成果对西方新经济理论研究有深远影响,对于我们正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也有现实参考价值。

一、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主要内容

(一)对人力资本概念的论述

在贝克尔《人力资本》一书出版之前,人力资本概念已存在很长时间。1766年,亚当?斯密给人力资本下了较为完整的概念,他认为一个国家全体居民的所有后天获得的有用能力当作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在社会的固定资本中,可提供收入或利润的项目,除了物质资本外,还包括社会上一切人学得的有用才能。……这种优越的技能,可以和职业上缩减劳动的机器工具,作同样的看法,就是社会上的固定资本”。①德国历史学派先驱李斯特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他在抨击古典学派将体力劳动看做是惟一生产力的观点时,提出“物质资本”与“精神

Ξ贝克尔是当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特别是在发展人力资本理论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1981年曾来我国访问,并应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举办的发展经济学讲习会上作了《人力资本的投资理论》的长篇报告。在报告中,贝克尔重申了人力资本的确切定义,列举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六种含义,强调了人力资本的社会有效投资以及人力资本回收率的重要意义和计算方法等。这些问题的研究,应该说是他对1964年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的《人力资本》一书的继续和重要补充。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曾参阅了他的报告录音稿及其它公开出版物。谬误之处,尚祈方家指正。

资本”概念。他认为由物质财富的积累形成的资本是物质资,本由人类智力成果积累而成的资

本是“精神资本”。②李斯特特别强调,青少年和成年的教师、作曲家、音乐家、医师和行政官都

应当被列入生产者之列,而且他们的生产性要比单纯的体力劳动者的生产性要大得多。

但人力资本概念产生以后,由于受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世纪中叶,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人力资源状况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传统的资源禀赋学说不能解释象日本、德国这样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何以能从二战废墟中迅速崛起,以及美国对外贸易结构中存在的所谓“里昂惕夫之谜”,部分学者终于冲破传统伦理道德及人性自由束缚,掀起了“人力资本革命”。贝克尔是这场革命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关于人力资本投资,贝克尔认为用于教育、在职训练、卫生保健、劳动力迁移以及收集价格与收入信息等实际活动的支出都是一种投资,而不是消费,因为它们不仅在短期内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长期起作用。关于人力资本的内涵,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不仅意味着才干、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意味着时间、健康和寿命。关于人力资本的特性,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首先是一种人格化的资本,表现为人的能力与素质,与人本身不可分离。因此,工作性质、种类等都会影响人力资本的使用,同时也意味着人力资本具有私有性质,如何使用取决于个人。其次,人力资本生产率取决于拥有这种资本的人的努力程度,因此,适当而有效的刺激可以提高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这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最大的区别。再次,人力资本的价值是由人力资本的各项开支所构成,但是人力投资的成本计量除这些实际

费用支出外,还必须计算“放弃收入”,即“机会成本”或“影子成本”(“放弃收入”是人力资本投

资的主要成本)。如某人在校学习或在企业接受培训,显然某人就没有时间来从事商品或劳务。由此而失去的收入,即所谓的“放弃收入”。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后天投资获得,并影响以后时期的生产率和收益,因此,用于物质资本的投资收益分析方法,也同样适用于人力资本研究。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的理解极大地突破了囿于物质资本的传统经济学局限,使经济学研究朝着主体化的方向发展。

人力资本概念诞生以来引起了诸多争议。对人力资本持异见的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资本泛化对现有的经济理论造成了混乱,使得投资、消费等概念之间的界限十分模糊,给诸多研究工作带来了困难。二是将经济因素看作人类行为的唯一动因,过分夸大了经济利益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与现实情况差异较大,同时也有悖于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上述异见,使得人力资本理论在较长的时间不为人们所接受。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局面有所改观,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后,知识经济的兴起,人力资本理论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贝克尔的人力资本观点与传统西方经济学的一贯做法一样,舍弃了资本的阶级属性与社会属性,因而不能揭示人力转化为资本的深刻社会原因,容易混淆马克思关于“资本雇佣劳动”的历史论断,使得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关系变得模糊不清。但除此之外,贝克尔在既定的社会制度下研究人力资本所揭示的一些论点具有积极意义,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关于人力资本投资模型的建立及含义

贝克尔的突出贡献之一是首次用传统的微观均衡分析方法建立了人力资本投资均衡模型。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投资一样,与个人未来收入之间是存在着紧密联系的,在假设每个家庭(或个人)都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基础上,贝克尔证明了在人的生命周期的某个阶段,人力资本投资的均衡条件为:“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成本的当前价值等于未来收益的当前92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价值。”③具体内容如下:

某项人力资本的收益(贴现为现值)计算公式为:PV =

6n t =1E t /(1+r )t

其中,PV 代表某项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现值和,E t 为t 年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r 为利率。

人力资本投资成本包括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 )即投资的各项开支费用(f )、影子成本(im 2

plicit cost )即“放弃收入”

(Ci )。比较人力资本投资的收入现值(PV )和成本(f +ci )的大小,即可判断一项人力资本投资是否合算。比较人力资本投资与其他各项投资的内部收益率大小可以确定人力资本投资与其他各项投资的优劣。人力资本投资内部收益率i 的计算公式:

6n t =1E t /(1+i )t =f +c i

引入概念:

H t 代表t 时间人力资本量(假定人力资本是同质的);σ表示人力资本的折旧率(人力资本能折旧,能再生产);Qt 表示在t 时间人力资本总投资量,则t +1年时人力资本量为:H t +1=H t

×(1-σ

)+Q t 。容易计算t 年人力资本净投资量Nt =H t +1-H t =Q t -H t ×σ。假设t 时间的投资量取决于投资时间,即:

Q t =Q t (Tht ),T ht 为T 这段时间里花在人力资本投资上的时间。若假定一个人的总时间由工作时间T wt 和投资时间T ht 组成,即:T 总时间=T wt +T ht ;下面讨论如何把时间在工作时间和投资时间之间分配:

引入概念:W t 为T 时的工资率,即每小时收入,且:

Wt =a (e )×H t ,上式中,a (e )为系数,a 主要取决于工作的努力程度e ,同时也取决于工资制度对这种努力作反应的灵敏性。

这样,t 时间的收入E t =W t ×T wt =W t ×(T -T ht )=W t ×T -W t ×T ht 。

等式中,W t ×T 为全收入,指全部时间都用来工作可获得的收入;W t ×T ht 则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放弃收入。

按照传统的经济人假设,个人的目的是追求现值最大化,即:

V (现值)=Max 6n

t =0E t /(1+i )t

因为前面假定人力资本投资量取决于投资时间,所以,人力资本最优投资问题就转化为如何分配时间于工作或投资。以下求在任一时期j 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最适时间量T hj :

因为在j 时期多花一小时时间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就放弃了一小时的工资,所以:

ΦE j

ΦT hj =-W i

表示j 时期收入E j 对j 时期人力资本投资时间T ht 的偏导数等于j 时期工资率的相反数。在j 时期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必然影响以后其他时间收入,以下计算这种影响即偏导数ΦE p /ΦT ht 。

ΦE j ΦT hj =ΦE k ΦW k ×ΦW k Φh k ×Φh k ΦT hj

3《江淮论坛》2001年第5期

其中:Φh k /ΦT hj 表示人力资本投资时间增加对将来人力资本总量产生的影响;ΦW k /Φh k 表示将来人力资本总量变化对将来工资率的影响;ΦE k /ΦW k 表示将来工资率变化对将来收益的影响。

由E k =W k ×T wk 得到ΦE k /ΦW k =T wk (工作时间);

由W k =a (e )×H k 得到ΦW k /Φh k =a (e );

又Φh k /ΦT hj =(Φh k /Φh j +1)×(Φh j +1/ΦT hj ),其中:Φh j +1/ΦT hj 表示j 时期花费更多时间于人力资本投资对人力资本总投资量的影响;Φh j +1/ΦT hj =ΦQ j /ΦT hj (j 时期单位投资边际生产率);(Φh k /Φh j +1)表示j +1时期总投资量变化对k 时期资本量的影响。如不存在折旧,则(Φh k /Φh j +1)=1;如存在折旧,折旧率为σ,则:(Φh k /Φh j +1)=(1-σ)k -(j +1)。

综上所述,可得到下列公式:

ΦE k ΦT hj =ΦE k ΦW k ×ΦW k Φh k ×Φh k ΦT hj

=T w k ×a (e )×(1-σ)k -(j +1)×(ΦQ j /ΦT hj )要使人力资本最大化,均衡条件是: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即:

M Cj =Σn k =j +1(ΦE k /ΦQ j )/(1+r )k =MB j (j =1、2、3……n )

上式中,左边为j 时期对总投资量追加一个单位投资的边际成本,右边为j 时期进行更多投资的边际收益,等于未来各个时期所增加收入之现值和。

因为ΦE k /ΦQ j =T wk ×a (e )×(1-σ

)k -(j +1)所以上式等价于:M Cj =Σn k =j +1(T w k ×a (e )×(1-σ)k -(j +1))/(1+r )k

这个公式即为求j 时期最佳投资量的均衡条件,j 依次为1、2、……n ,可依次求出每一时期的最佳投资量。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投资均衡条件有以下含义:

1、在人的一生中,最优投资量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的。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积累的资本增多,工资在上涨,进一步投资的边际成本变大;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可预期的收益在下降,因为寿命有限,留下来采集这些投资收益的年限减少了。因此,从个人经济利益角度考虑,每个人都应当在年青时加强人力资本投资,这样做是最合算的。图示说明如下

:图像纵轴表示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或成本,横轴表示人力资本投资量。X

增长,投资收益下降,所以MBy 曲线位于MBx 曲线下方;又因为随着岁月的增长,边际投资成本上升,所以MCy 曲线位于MCx 曲线上方,且向右上方倾斜。从图像可以看出,在X 年的最优投资量Qx 小于在y 年的最优投资量Qy 。

2、人力资本投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一般年轻时,人力资本投资增长快,收入增长也快,后来增长慢,投资量趋于下降;年老时,继续工作的年限不多了,投资可能不足于抵销人力资本折旧,收入可能下降。如下图

:由于工资率W =a (e )×H (人力资本存量),所以,工资率变化趋势与人力资本投资量变化趋势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时间也增加,因为人力资本投资在变小,到一定时候,全部时间用于工作而不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了。就技术人员与技术人员收入变化情况看,技术人员收入增长的斜率要大于非技术人员,因为非技术人员并不对自己进行多少投资,主要靠体力及一些简单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会随经验增加而有多大提高。

3、人力资本折旧率越大,投资的动力越小。因为随着折旧率提高,边际收益就要降低,人力资本投资量必然减少。

4、打算在劳动力队伍中逗留年限较短的人或一年中较少工作的人,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动力较小,因为他们的投资收益也较少。

5、从工资率定义W =a (e )×H 分析,a 取决于人的努力程度,如果a 变小,收益会变小,对人力资本投资动力也小。也就是说,进行适当而有效的刺激,一方面能使人们更加努力地工作,另一方面,也能使人们对自己的技术和训练作更大的投资。

(三)在职培训对收入、就业和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

在人力资本投资各种形式中,贝克尔重点考察在职培训,他将在职培训分为“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

关于“一般培训”,贝克尔指出“一般培训在提供这种培训之外的许多企业都是有用的。”

④大多数一般培训在提高提供这种培训的企业的工人未来边际生产力的同时也增加了许多其他企业的边际产品。按照完全竞争假定,任何一个企业所支付的工资率都是由其他企业的边际生产力所决定的。这样,在提供一般培训的企业边际产品的增加大于工资率时,它们才能获得培训的部分收益,完全一般性培训在许多企业中都是同样有用的,而且在所有这些企业中,边际产品都按同样的幅度增加。所以,工资率和边际产品增加的量完全相同,而提供这种培训的企业就得不到任何收益。那么,一些企业为什么还要提供一般培训呢?原因是只有在企业不23《江淮论坛》2001年第5期

付出任何费用时,它才愿意提供一般培训。所以,工人通过领取低于他们在不接受培训时能得到的工资的方法来支付一般性在职培训的费用。一般培训对收入与年龄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影响。贝克尔指出:“受过培训的人在培训期间将得到较低的收入,因为在这段期间要为培训

付出代价,而在以后的年龄中可得较高的收入。”⑤因为受过培训的人的年龄收入曲线比没有

受过培训的人的年龄收入曲线更加倾斜,投资成本与从投资中得到的收益越大,这种差别也越大。而且,一般培训不仅使曲线倾斜也使曲线更凹,这说明:“培训对青年时的收入增加率比对

老年时的收入增加率的影响更大。”

⑥关于“特殊培训”,贝克尔指出,不同类型的培训所提高的生产率在提供培训的企业和其他企业显然也是不同的。它能更大地提高提供培训企业的生产率的培训可以称为特殊培训。完全特殊培训可以定义为把受培训者用于其他企业时对生产率没有影响的培训。贝克尔认为在特殊培训的情况下。“企业必须支付培训费用,因为没有一个理智的雇员会对他没有好处的培训支付费用。企业将以利润更多的形式得到这种培训的收益,利润的增加来源于更高的生产率,无论收益多少———按适当的比例贴现———只有在收益至少等于成本时,企业才会提供培

训,长期竞争的均衡要求收益的现值完全等于成本。”

⑦关于正规学校教育、保健等其他人力资本投资形式,贝克尔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把学校看作是专门从事教育生产的机构,并认为学校正规教育与企业在职培训之间并不一定总是有明显的区别,在某些方面,可以把学校作为一种特殊企业,把学生学习作为一种特殊培训。关于保健,贝克尔认为,身心健康在世界各地日益作为决定收入的重要因素,保健投资与在职培训有同样的影响。

(四)关于抚养孩子的成本问题

贝克尔认为每个家庭都要根据有限的资源情况,在多生孩子,还是要给孩子们多进行训练、教育或多消费这两者之间进行选择而作出决定,并引入“影子价格”概念,按照家庭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原则,证明了孩子的质量与父母买其他消费品是接近的替代物,孩子的质量和数量通过影子价格发生作用而构成最好的相互替代关系,由此解释了人口增长与人力资本投资的互动关系。贝克尔认为发达国家生育率下降,一方面是由于随着经济增长,时间价值高,已婚妇女的时间价值提高而使孩子数量减少而质量提高。另一方面是随着经济增长,对孩子的质量和数量通过影子价格发生作用而构成最好的相互替代关系,由此解释了人口增长与人力资本投资的互动关系。贝克尔认为发达国家生育率下降,一方面是由于随着经济增长,时间价值提高,已婚妇女的时间价值提高而使孩子数量减少而质量提高。另一方面是随着经济增长,对孩子的投资回收率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回收率增加,会鼓励对孩子多投资。对如何降低发展中国家过高的人口增长率问题,贝克尔认为除了采取措施降低每个普通家庭对孩子的投资成本,同时完善工资制度,提高有技术人员的工资以刺激劳动生产率,改善人们对投资选择,提高人力资本投资而减少人口供给。

(五)关于人力资本投资回收率问题

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投资的多少取决于其回收率不能小于利率和有形资本的回收率。在具体计算时,要考虑经济增长对未来收入提高的作用,也要考虑不劳动者的人数的变化等。许多国家的情况表明,在企业、工人之间都存在竞争,如竞争使收入高于生产力,就会降低收33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43《江淮论坛》2001年第5期

入;而低于生产力就会提高收入。这时,企业就会通过奖金或其它形式为工人分配利润。如工人生产力超过收入,则会刺激企业招收更多工人。以进一步提高利润。当然,如工人生产力低于收入,将会出现相反情况。可见,追求最大利润的途径,应设法促使收入和生产力趋向平衡。贝克尔曾用方程式来进一步说明这一问题。他还用多重回归的方法不估算社会投资回收率的值(此处从略)。

人力资本投资回收率的研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涉及到人们对物质刺激将如何选择。从教育方面看,即存在一个如何计算不同系、科未来收入的期望值问题。其所以重要,就是因为人力资本投资对以后相当长时期的收入都有影响。从经济学的观点看,不能只看现在,还要看二、三十年以后的收入情况。寻求这一未来期望值的方法,已形成一个热点问题,有的学者想搞出一个期望值模型,我们正翘首以待。

二、贝克尔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现实意义

尽管贝克尔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还存在着多争议,但用经济方法来考察人本身智力与体力变化对经济的影响,无疑是历史性的突破。在贝克尔研究的基础上,现代西方新经济理论基本上都引入了人力资本的影响因素。如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Romer,1986)、宇泽弘文两部门模型(Uzawa,1965)、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Lucas,1988)、克鲁格曼-卢卡斯-扬的边干边学模型(Krugman-Lucas-Yang,1988-1991)等,都将人力资本因素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考虑,人力资本理论因此逐渐受到重视并完善起来。

贝克尔突破传统的资本概念的束缚,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揭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发展了经济增长理论。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状况的改善是战后以来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余增长率”的根本原因,改善贫困人口的决定性因素是人口质量的改善和知识的增进,贝克尔反对古典经济学家的“自然资源决定论”和马尔萨斯的“人口决定论”等悲观论调,他认为,决定人类前途的并不是空间、土地、自然资源,而是人的智慧与能力。从广大发展中国家角度考虑,基础教育与在职培训确实应当成为政府援助的方面,因为人力资本投资不仅能提高国民素质,增加社会资本存量,而且可以提高一国的比较优势,增加了一国的国际竞争力。特别是进入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的素质状况决定了一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潜力,在重视物质资本投资的同时,应高度重视人力资本投资问题。

贝克尔首次使用了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人力资本投资进行分析,弥补了人力计划理论的不足。五、六十年代,发展经济学家普遍意识到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加速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物质资本,而且需要有效地管理和使用这些资本的各种专门人才,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人力计划理论(manpower planning approach)风靡一时,人力计划的要点是利用历史的有关资料,对未来的人力需要进行预测,给各国政府制定教育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但人力计划理论最大的缺憾是没有考虑到人力资源建设的成本问题。贝克尔的人力资本投资均衡模型克服了这方面的不足,不仅考虑了人力资本投资利益,而且还考虑了人力资本投资成本问题,特别是引入了“放弃收入”概念和时间因素,使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核算更完整,更全面。

人力资本理论打破了传统的消费理论,对现行的宏观经济分析也提出了修正。根据贝克尔的定义,一般地,消费活动不影响将来的生产力,任何一项费用的开支,只要能影响未来的收

益,就是投资。这样,根据传统消费观念认定是消费的活动如教育、卫生保健、在职训练、劳动力迁移等,由于能影响未来生产力,应当被认为是投资。但在现实生活中,企业与个人甚至国家,过分侧重于有形资本的投资问题,对人力资本这一极重要的无形资本则很少有详细的计划安排。关于国民收入核算问题,贝克尔认为现行的国民收入核算办法不能正确估计一国的总投资与总消费规模。他特别指出,任何一个社会的基本的资源是人的时间,因而主张把人力资本投资成本与各种“放弃收入”算入整个国民收入中去,认为这样做有助于宏观经济分析和正确反映现实。这个观点已为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所接受。遗憾的是,迄今为止还没有那个国家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

从世界范围来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口素质差异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教育投入不足,智力外流,人口质量低下,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发达国家利用高收入政策所产生的人才积聚效应,推动了其在科学技术领域终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从而在国际贸易与交换中赚取了更多的利益。如何改革现有的教育体制,用好有限的教育投入,使其更加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完善政策,吸引人才?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从我国来看,人力资本状况还远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这集中体现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两个失衡:一般劳动力供过于求;具有较高素质和技能的劳动力(即具有较高人力资本存量)供不应求,特别是高技术人才、风险管理、企业经营者严重匮乏。因此要真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人力资本投资,迅速提高人力资本素质。一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支出占政府支出的比重。改善政府投入结构,重点向基础教育领域倾斜,致力于帮助那些贫困而无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人以重新获得生存的技能。二是推动人力资本投资的多元化发展。教育投资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除了政府之外,还应该广开门路,鼓励个人投资和社会各界投资办学,推动教育产业化。要特别注意扭转目前单位与企业普遍存在的重用人而轻培训的短视行为,加强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鼓励企业对人力资本投资,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经营思想。从劳动者个人的角度出发。为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迎接时代挑战,也应该积极倡导“终生就业,终生培训”的观点,积极参加在职培训以及各种各样的后续教育。三是加快推进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劳动力市场,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准的灵活的用工制度,使劳动者的收入真正与其能力贡献相适应,以强化人力资本投资的诱因,形成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①亚当?斯密:《国富论》,第317-318页,北京,中华书局,1949年。

②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第124页,北京,商务印刷馆,1997年。

③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第149-150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④贝克尔:《人力资本》,第10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⑤贝克尔:《人力资本》,第15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⑥贝克尔:《人力资本》,第15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⑦贝克尔:《人力资本》,第21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53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人力资本理论

第4章人力资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 1、人力资源管理之父是()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舒尔茨 D、贝克尔 2、被称为“人力资本之父”的是。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舒尔茨 D、贝克尔 3、被称为“人力资本之父”的是()。 A、泰勒 B、德鲁克 C、欧文 D、舒尔茨 4、下列关于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构成要素相同 B、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都具有宏观和微观的含义 C、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都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体 D、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本质属性都是社会属性 二、多项选择 1、属于当代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人物的有() A、卢卡斯 B、罗默尔 C、丹尼尔 D、马克思 2、属于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人物有()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舒尔茨 D、贝克尔 3、属于古典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人物有()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舒尔茨 D、贝克尔 4、古典人力资本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代表人物有() A、马歇尔 B、丹尼森 C、贝克尔 D、亚当·斯密 5、人力资本的特征有() A、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天然不可分 B、人力资本的价值信息难以测度 C、花费同样的投资所获得的回报相同 D、人力资本是投资的产物 三、名词解释 1、人力资本 所谓人力资本就是指依附人体体力和智力所具有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价值总和。这个定义至少可理解和延伸如下六层意思: 一是人力资本是依赖于人们的体力能力和脑力能力,因而的有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都具有人力资本的依附基础;这不只是企业的所有职工,而是全社会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拥有人力资本,在拥有量上有多与少的差异,没有质的区别;人才是人力资源中的精华,因而人才也是人力资本依附基础较优秀者;企业家和技术创新者具有更为优秀与难得的人力资本依附基础;研究人力资本不只是企业的人力资本,更不限于企业“两种人”,而是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 二是人们的体力和智力是由于营养、保健、医疗和教育、培训、自学等形成的,需要花费资金,即投资形成的。而投资者应包括个人家庭、国家、工作单位。所有劳动者的劳动能力都是通过这种投资获得的。优秀运动员是在体力上投资较多的人,企业家和技术创新者是在智力上投资较多者,因而他们有不同的技术业务专长。

人力资本理论教学大纲

人力资本理论教学大纲 人力资本理论 课程教学大纲 南京财经大学

二〇〇六年六月修订 《人力资本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2002年制订,2006年修订) 课程编号: 英文名:Human Capital Theory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适用专业:人力资源治理 前置课:微观经济学 后置课:薪酬治理、绩效治理、培训与开发、聘请与测评 学分:3学分 课时:45课时 主讲教师:奚国泉、牟永红等 选定教材:奚国泉.企业人力资本运营[M].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年. 课程概述: 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一种新的经济形状——知识经济差不多到来。所谓知识经济,确实是直截了当依据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经济。知识经济的要紧特点:(1)科学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2)信息和通讯技术在知识经济进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3)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了要紧角色;(4)人力资本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由此可知,人力资本已成为知识经济的主旋律。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经济增长是以粗放型为主的增长方式,要紧从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经营,企业投资成效低下,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生产项目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企业经济效益不高。本课程研究企业人力资本理论,为企业启动人力资本的经营,已成为中国企业生存和进展的核心问题。 教学目的: 企业人力资本理论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将隐性人力资本转化成显性人力资本,这种转化在价值制造时期,受到人力资本发挥率、有效率和适用率的阻碍;在价值猎取时期,取决于企业的生产与重组能力;在价值经营时期,取决于对显性人力资本价值保值增值的运营能力。从本质上看,企业人力资本运营取决于企业人力资本的产权制度的安排。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的把握企业人力资本理论的差不多原理,要紧包括: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概述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概述 加里·贝克尔在人力资本理论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其著作《人力资本》(1964年)被西方学术界认为是“经济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在这本书中,他系统地阐述了形成人力资本的各类投资及其产生的收益。 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在于他对人力资源的微观经济分 析上。他对家庭生育行为的经济决策和成本—效用分析,他提出的孩子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概念,家庭时间价值和时间配置,家庭中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的概念,令人耳目一新。他在人力资本形成方面、正规教育、在职培训和其他人力资本投资的支出与收入以及年龄—收入曲线等问题展开分析,强调教育与培训对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贝克尔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颇具开创性,为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加里·贝克尔(Gary S.Becker,1930-)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领域中最有创见的学者之一,他曾和舒尔茨同在芝加哥大学执教,同时成为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热潮的推动者,并成为著名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著作《人力资本》被西方学术界认为是"经济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以至当他在199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对之人们竟有一种姗姗来迟的感觉。

贝克尔在学术研究方面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他几乎可以把从表面上看和经济学没有任何联系的现象,与经济学联系起来,并运用经济数学方法对之分析计算得头头是道。他涉猎的领域宽阔,思路敏捷,甚至写过一本用经济分析方法研究犯罪问题的书,其中给定了犯罪的预期收益,并且用被捕和受惩罚的可能性来表示犯罪的预期成本和罪犯的特殊风险偏好。这种分析使犯罪看上去更象是罪犯因完全理性的原因而从事的一种职业。贝克尔的这些语惊四座的著述正是芝加哥自由主义学派的典型思路之表现。这个学派坚持认为,关于"经济人"的假设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标准假设,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作为最小理性单位的个人的必然选择,从这一点出发,不但能够解释人类的经济行为,而且能够解释人类的一切行为。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他在1960年后发表的一系列著作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生育率的经济分析》(1960)、《人力资本》(1964)和《家庭论》(1981)。贝克尔对人力资源理论的贡献,突出表现在对人力资源的微观经济分析上。他对家庭生育行为的经济决策和成本-效用分析,他提出的孩子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概念,家庭时间价值和时间配置的概念,家庭中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的概念,都令人耳目一新。他在人力资本形成方面,教育、培训和其他人力资本投资过程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也都具有开创意义。追求效用最大化、市场均衡和稳定偏好是贝克尔丰富的理论著述中贯穿始终的主线。

人力资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人力资本原理 第一章:人力资本概论 第二节: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了解) 1、第一个将人力视为资本的经济学家是亚当斯密P7 2、亚当斯密:《国富论》最早把人力与资本联系在一起。 (1)强调后天的学习与工作经历是影响劳动者能力水平的主要因素。通过学习与工作经历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是劳动者身上的一种资本。 (2)他认为这种资本和其他资本一样都将提高国民收入水平。 (3)“从事消耗许多工夫和时间学会的特殊技巧”得到的知识和能力是一种资本“外,还指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人的劳动和收入能力的投资,是人力资本投 资的萌芽思想。 3、马歇尔:对人本身的投资是具有价值的投资,认为对人的教育和训练投资对于经济增长 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实际已经意识到了人力资本的存在。 4、第一次提出人力资本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费雪。 5、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之父 抽象出人力资本概念,并被直接使用于对多个经济现象之谜。他认为:拖动美国农业生产产量迅猛增加和农业生产率快速提高的主要原因不是土地、劳动力的数量增加或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是人的知识、能力、技能、经验等的提高。 舒尔茨在1960年九任美国经济学学会会长的就职演讲中,以人力资本投资为议题明确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认为,人力资本远比土地等物质资本重要得多。P13 第三节:人力资本概念及其含义(重点) 1、人力资本的含义:是行为者通过教育、培训、干中学等途径获得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 (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 2、人力资本的特征: (1)外部性:是指某个变量的变化不仅影响到其自身,而且还同时影响到其他变量。(2)时限性:人力资本不能及时有效地被理由和开发,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或丧失其作用。 (3)动态性:人力资本的价值量永远处于动态的变化中。 (4)资本性:(资本的特性主要体现在生产性、稀缺性、流动性和可投资性)人力资本的生产性是人力资本最基本的性质。 (5)产权特征:人力资本的所有权有别于其他物质资本,只能依附于活生生的人而存在,且以具有劳动呢你的年龄为条件。 3、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二者产生的背景相同;都具有社会效用,能推动社会进步;人力资本有高效益性,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条件;人力资源的水平制约这人力资本的发挥。 (2)区别:二者研究的范畴不同:人力资源以群体为研究对象,人力资源研究后天的; 二者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人力资源重点在开发,人力资本重点研究投入、产出、收 益。 第二章:人力资本供给与需求 第一节:人力资本的需求: 1、人力资本的需求的概念: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价格下雇主愿意并且能够购买或租用 个人力资本量。

人力资本理论综述

. 教育与人力资本理论的关系简述 The relation of education and human capital theory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西方教育经济学中影响人力资本理论产生的经济因素和思想因素,梳理了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以及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框架和产生途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力资本理论与教育的关系,及其优越性与局限性。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economic factors and ideologic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emergence of human capital theory in western education economy, combing the main views of the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representative and 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e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and the way of produce.On the basis, analysis 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and education and its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关键字:人力资本、教育经济学 Key words: human capital,education economy 一、人力资本产生的背景 (一)科技、经济发展的契机 20世纪伊始,科学技术与生产的交互作用越来越密切,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人的智力因素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在西方发达国家,科学与生产的密切结果,引起产业结构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模式,向以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模式转化;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是从事体力劳动、非熟练劳动的比例下降,而从事脑力劳动、熟练劳动的比例上升,这反映出在整个生产体系中人的地位相对于生

浅议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发展(一)

浅议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发展(一) 【摘要】兴起于西方的人力资本理论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增强了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解释力。国外人力资本理论侧重于从宏观方面研究人力资本投资问题。国内学者对人力资本的内涵与外延做了进一步拓展,特别是人力资本产业理论的提出,使人力资本研究与企业理论逐步走向融合。通过静态与动态的比较研究不难发现,由于人力资本研究范畴的局限性,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决企业治理面临的困顿状态。社会人力资本及其产权概念的提出将为进一步研究人力资本与企业治理的融合问题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产权;企业 从世界范围来看,人力资本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迄今为止,企业治理主要是通过职能分工和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来确定、规范和调整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但这种机制已不太符合现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现代企业的两大资本取代原来所有者与经营者两大主体后成为企业理论研究和企业治理发展的新视角和关键:一种是出资人资本即货币资本,包括土地、厂房、机器设备等,另一种是人力资本。在经济一体化和经营游动状态下,人力资本的主动性与货币资本相比,其重要性愈发凸显出来。在竞争空前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拥有别人所没有的核心技术和独特创意上,而这些主要靠企业中的人力资本来创造。 本文将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兴起与发展进行分析与研究,着重阐述各个时期的主要理论观点。在弄清国内外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思想和研究主线演变的同时,对迄今为止的人力资本理论研究进行分析和评述,以期对进一步研究人力资本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和借鉴。 一、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人力资本的观念最早萌芽于1676年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兼·配第之语,他在分析生产要素创造劳动价值的过程中,曾把人的“技艺”列为除了土地、物力资本和劳动以外的第四个特别重要的要素。其后,著名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明确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但是,由于金融资本和物质生产资料是当时生产中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本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直到20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物质资本的供给日益充裕,不再是“稀缺的”资源,而人的智力因素逐渐成为生产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才得到前所未有的彰显。在经济学说史上比较一致地认为,第一个将人力视为资本的经济学家是亚当·斯密,他和图能、马歇尔被人力资本大师舒尔茨看作是“那些把人视为资本的少数人中的三位杰出的代表人物。”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明确地论述了知识作为投资结果的思想。然而,遗憾的是,亚当·斯密未能将人力资本概念引入到其经济理论框架中来。德国经济学家冯·图能认为,在同样原材料、商品设备的条件下,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比没有受过教育的人能创造更多的收入.他主张将资本概念应用于人,认为这样并不是贬低人格,或者有损于人的自由和尊严。马歇尔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及其资本属性,他特别指出知识和组织是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他已清楚地意识到人力资本概念的存在,然而,他并没有将人力资本概念放入到其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中来。在人力资本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人力资本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在1906年出版的《资本的性质和收入》一书中,他首先提出人力资本概念,并将其纳入经济学的框架之中。他们的思想可以看作是人力资本理论最早的理论渊源。20世纪50~60年代以后,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形成了一个高峰。 舒尔茨从50年代开始了对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他认为,人力资本主要指凝聚于劳动者本身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劳动能力。这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一种有效率的经济。他认为,人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但是,人力的取得不是无代价的,需要消耗稀缺资源。人力,包括知识和技能的形成,是投资的结果。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是一切生产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 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还在于:他不但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使其

周其仁(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

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 周其仁 人力资本理论,像不少读者知道的那样,是将经济学关于“资本”的理论,推广到对“人力资源”的分析上来。一些经济学家的先驱们,探究经济总产出的增长何以比要素投入增长更快的原因,发现健康、教育、培训和更有效的经济核算能力等等,是现代收入增长的日益重要的源泉。这个认识一般化后,人力资本经济学家就把人的健康、体力、生产技能和生产知识等等看成是一种资本存量,即构成未来收入增长的一个源泉。 “资本”的产权特性,如同其他“物”的产权特性一样,许多人认为是清楚的。事实上,大家讲产权,好像不言而喻地都是在讨论“物(property)”:产品、货币和其他财货。讲到“资本”,不外机器、设备、厂房、场地、可周转的钱、道路、桥梁等等。所谓资本的产权,当然就是这些可以投到生产过程生利的“物品”的那一束权利,也就是资本品的使用权、收益权和让渡权。 人力资本的产权问题就不同了。首先是“人力资本究竟有没有产权”?这个问题的困难,说来有趣,首先不在于难找好的答案,而在于问题本身很难明明白白地提出来!权利问题总是和“排他性的归属”连在一起的。经济学家定义的人力资本,包括人的健康、容貌、体力、干劲、技能、知识、才能和其他一切有经济含义的精神能量,天然归属于自然的个人。人力资本的每一个要素,都无法独立于个人。这同任何“物”的资本不同。机器可以搬来搬去,厂房可以东拆西建,货币资本更能无腿而行天下。道路铺在地面,桥梁架在河上,但道路并不天然附属地面,正如桥梁并不附属河流。因此,当我们试着问“人力资本的产权”时,我们究竟是在问,“人力资本的归属”,还是在问“人的归属”呢?人力资本不可分地归属于人,天然如此,何问之有?至于人的归属,除了可以蓄奴的社会,哪里有人会往“这个人归谁所有”这样愚蠢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呢?问题提不出来,答案就连“非婚生子”的地位都不会有了。所以绝大多数的人力资本文献,要么讨论人力资本的经济含义,要么测度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都不讨论“人力资本的产权”问题。运用人力资本理论劲头十足的学者,同时又对产权问题有兴趣的,寥若晨星。 首先碰到人力的产权问题的,正是研究奴隶制的经济学家。1977年,巴泽尔(Barzel)在美国《法律和经济学报》上发表的论文,提出奴隶经济中的一个有趣的问题。在奴隶制下,奴隶在法权上属于奴隶主,是其主人财产的一部分。因此奴隶主可以全权支配奴隶的劳动并拿走全部产出。但是,为什么在历史上有一部分奴隶不但积累了自己的私人财产,而且最后居然还“买”下了自己,从而成为自由民呢?巴泽尔发现,奴隶是一种“主动的财产”(full-fledged property),不但会跑,而且事实上控制着他自己劳动努力的供给。奴隶主固然“有权”强制奴隶劳动,但由于奴隶的“主动财产”的特点,奴隶主要强制地调度奴隶的体力和劳动努力,即使支付极其高昂的“监控(supervision)和管制(policing)的成本”,也不能尽如其意。为了节约奴隶制的运转费用,一部分奴隶主不但只好善待奴隶,而且只好实行定额制(quota),允许奴隶将超额部分归己,于是一些能干的奴隶因此拥有“自己的”私产,直到积累起足够的私家财富,最后有钱“赎买”自由身份。

人力资本理论综述

教育与人力资本理论的关系简述 The relation of education and human capital theory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西方教育经济学中影响人力资本理论产生的经济因素和思想因素,梳理了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以及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框架和产生途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力资本理论与教育的关系,及其优越性与局限性。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economic factors and ideologic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emergence of human capital theory in western education economy, combing the main views of the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representative and 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e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and the way of produce.On the basis, analysis 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and education and its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关键字:人力资本、教育经济学 Key words: human capital,education economy 一、人力资本产生的背景 (一)科技、经济发展的契机 20世纪伊始,科学技术与生产的交互作用越来越密切,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人的智力因素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在西方发达国家,科学与生产的密切结果,引起产业结构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模式,向以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模式转化;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是从事体力劳动、非熟练劳动的比例下降,而从事脑力劳动、熟练劳动的比例上升,这反映出在整个生产体系中人的地位相对于生产资料的提高;从消费结构的变化来看,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支出从以食物、房屋等为主的物质消费向以教育、医疗保健等为主的精神消费转化,这已经可以被视作对人自身的投资。

人力资本理论观点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的内容 (一)对人力资本概念的论述 在贝克尔《人力资本》一书出版之前,人力资本概念已存在很长时问。1766年,亚当·斯密给人力资本下了较为完整的概念,他认为一个国家全体居民的所有后天获得的有用能力当作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在社会的固定资本中,可提供收入或利润的项目,除了物质资本外.还包括社会上一切人学得的有用才能。这种优越的技能.可以和职业上缩减劳动的机器工具,作同洋的看法.就是社会上的固定资本”。德国历史学派先驱李斯特进一步发展『这一观点.他在抨击古典学派将体力劳动看做是惟一生产力的观点时.提出“物质资本”与“精神资本”概念。他认为由物质财富的积累形成的资本是物质资,本由人类智力成果积累而成的资本是“精神资本”。李斯特特别强调,青少年和成年的教师、作曲家、音乐家、医师和行政官都应当被列入生产者之列,而且他们的生产性要比单纯的体力劳动者的生产性要大得多。但人力资本概念产生以后,由于受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世纪中叶,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人力资源状况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传统的资源禀赋学说不能解释象日本、德国这样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何以能从二战废墟中迅速崛起,以及美国对外贸易结构中存在的所谓“里昂惕夫之谜”,部分学者终于冲破传统伦理道德及人性自由束缚,掀起了“人力资本革命”。贝克尔是这场革命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关于人力资本投资,贝克尔认为用于教育、在职训练、卫生保健、劳动力迁移以及收集价格与收入信息等实际活动的支出都是一种投资.而不是消费.因为它们不仅在短期内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长期起作用。 关于人力资本的内涵,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不仅意味着才干、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意味着时间、健康和寿命。 关于人力资本的特性,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首先是一种人格化的资本,表现为人的能力与素质,与人本身不可分离。因此,工作性质、种类等都会影响人力资本的使用,同时也意味着人力资本具有私有性质,如何使用取决于个人。 其次,人力资本生产率取决于拥有这种资本的人的努力程度.因此.适当而有效的刺激可以提高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这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最大的区别。 再次,人力资本的价值是由人力资本的各项开支所构成,但是人力投资的成本计量除这些实际费用支出外,还必须计算“放弃收入”,即“机会成本”或“影子成本”(“放弃收入”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成本)。如某人在校学习或在企业接受培训,显然某人就没有时间来从事商品或劳务。由此而失去的收入,即所谓的“放弃收入”。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后天投资获得.并影响以后时期的生产率和收益.因此,用于物质资本的投资收益分析方法,也同样适用于人力资本研究。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的理解极大地突破了囿于物质资本的传统经济学局限.使经济学研究朝着主体化的方向发展。 人力资本概念诞生以来引起了诸多争议。对人力资本持异见的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资本泛化对现有的经济理论造成了混乱,使得投资、消费等概念之间的界限十分模糊,给诸多研究工作带来了困难。二是将经济因素看作人类行为的唯一动因,过分夸大了经济利益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与现实情况差异较大,同时也有悖于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上述异见,使得人力资本理论在较长的时间不为人们所接受。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局面有所改观.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后,知识经济的兴起.人力资本理论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从马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 1979年诺奖获得者西奥多·W·舒尔茨是公认的人力资本理论的构建者。1960年,他在美国经济协会的年会上以会长的身份作了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阐述了许多无法用传统经济理论解释的经济增长问题,明确提出人力资本是当今时代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战败国德国和日本受厂很大的创伤。很多人认为,这两个国家的经济恐怕要很久才能恢复到原有的水平。但实际上,大约只用了15年左右,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就奇迹般的恢复了,而且60年代以后,这两个国家继续以强大的发展势头赶超美苏,并最终使经济实力上升为世界第二和第三的位置。这其中的原因让许多入迷惑不解,人们开始探究传统经济学的不足。 一般而言,国民财富的增长与土地、资本等要素的耗费应该是同时进行的,但统计资料却显示,二战以后,国民财富增长速度远远大于那些要素的耗费速度,这是一个难解之谜。 经济领域中这些难以解释的特殊现象的出现,引起了西方经济理论界的高度重视,经济学家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他提出了著名的观点:在影响经济发展诸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的提高,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的多寡。以此来解释上述的经济领域的疑难问题就很简单了。 关于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奇迹问题。他认为,两国战后之所以出现经济复兴的奇迹,最主要就是因为人力资本的原因。战争虽然破坏了这两国的物质资本,但并未破坏其充裕的人力资本;再加上这两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重视教育的现代国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这使两国的经济发展得以建立在高技术水平和高效益基础上。 关于“里昂惕夫之谜”,美国虽然人口只有两亿多,但劳动者的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很高,劳动者事实上从事的是单位时间内可以折合成多倍简单劳动的复杂劳动,以此角度来看,美国并不是一个劳动缺乏的国家,而是一个人力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所以,对外贸易中,美国出口自己资源优势比较大的产品。 关于国民财富远远大于资源耗费的问题,舒尔茨认为,“投入与产出之间增长速度之差,一部分是由于规模收益,另一部分是由于人

论人力资本股(一)

论人力资本股(一) 摘要: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具有私人性、不可处分性、动态性等特点。人力资本是法律关系的客体,具有物的属性,但不同于农奴社会农奴所出卖的劳动力。人力资本具有追逐利润的本性,其结果是实现了人力资本的股份化。人力资本股份化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股份化,其产物是人力资本股;二是间接股份化,其产物是物质资本股。人力资本股具有与职工身份的密不可分性、股权行使的非本人性、不可自由转让性等特点,发挥着确认人力资本价值…… 一、人力资本的概念、特点和法律属性 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经济学说思想可追溯到1676年,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首次严肃地运用了人力资本概念。其后,亚当·斯密、欧·费雪、H·冯·屠、马歇尔等经济学家都从不同侧面对人力资本做过论述,但人力资本明确的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W·舒尔茨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给出的。他认为,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指凝结在人体内的能够使价值迅速增值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能力。1]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人力”之所以能成为资本,是因为它同物质资本一样具有稀缺性,具有能够使价值增值的能力。2]但同物质资本相比,人力资本在很多方面又有其自身特点:(1)显著的个人性或私人性。人力资本体现、凝结、贮存在特定的人身上,与作为其载体或天然所有者的个人须臾不可分离,并须经由这个人形成、支配和使用才能发挥职能,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要想对之施加影响并从中获益,都不能无视或超越这个人。3](2)非同质性。从其自然属性来说,物质资本是“被生产出来的生产手段”,4]可以相互代替或经过一定加工处理后相互代替,具有同质性;而人力资本是非同质性的,不但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人力资本,而且不能对之进行加工处理,不能相互代替。(3)不可处分性。物质资本的所有权是一种完全物权,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能全都包含在内,并且所有权同其四项权能都可以分离;而人力资本由于与其载体或天然所有者不可分离,其所有权权能只包含占有、使用、收益三项,人力资本具有不可处分性,并且其所有权与三项权能不可分离。(4)专用性。特定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一旦长期服务于某一企业,双方就会产生“共生”效应,任何一方离开对方都会造成价值贬损。(5)无形性。尽管人力资本的载体是有形的,但人力资本本身主要表现为无形的知识、技能、体力。(6)动态性。由于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知识、技能、体力)不是凝固不变的,因此人力资本本身也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5] “人力资本”现已成为普遍使用的经济学术语和日常用语,6]并已发展成为拥有人力资本财富论、人力资本增长论、人力资本产权论三个分支的完备的、独立的理论体系,7]其重要意义和显著作用也已得到经济学界和实务界的广泛认同,国家、社会、个人加大对保健、教育、培训、科研开发的投资,便是对这一认同的综合反映。但是,法学界对人力资本却态度漠然、声音微弱,纠其原因,主要在于人力资本在法理上仍然存在较多障碍,其中重要的一项是人力资本的法律属性有待明确。 1、人力资本能否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在近现代法学领域,有一个著名的、不可动摇的理念和命题:“人是权利主体,不能成为权利客体。”人力资本虽然依附于人身上,但它并不是人本身,正如人的人格、荣誉等人身权益一样。要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只需具备两个条件:一要具有客观性,即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感知和人的行为所支配;二要能够满足主体的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并得到法的确认和保护。8]人力资本就其实体形态来说,是活的人体所拥有的体力、健康、经验、知识和技能及其他精神存量的总称,具有客观存在性,并能被人感知和支配的;人力资本可以在未来特定经济活动中给有关经济行为主体带来合法的剩余价值或利润收益,9]满足其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并受到法律的确认和保护。因此,人力资本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2、人力资本属于法律关系客体中的物,还是人身权益?法律关系的客体基本上可以分为4

资本结构文献综述

资本结构文献综述(2007年—2015年) 1文献综述 1.1国文献综述 从2007年到现在,我国学者对于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影响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和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上,同时也有部分学者对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他们采取的方法各有不同,有的分行业,有的分地区,有的推行实证研究,有的采用理论研究,呈现出各放异彩的景象。以下是相关的研究成果。 (1)影响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研究 王斐(2008)以36家房地产上市公司1999—2006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资料,对影响我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他结合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实际情况,使用静态和动态的Panel Date模型,以广义最小二乘法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模型估计,再采用滞后一期的因变量作为工具变量,利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对资本结构调整模型进行估计。最后得出以下结论:①房地产上市公司当期的资本结构受上一期的影响,并且同一期间不同的房地产公司间的负债行为具有相关性;②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负债水平与开发水平、产生部资源的能力、成长性、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等因素负相关,与股权集中度、公司规模正相关,与证券的系统风险关系不显著;③土地储备水平与长期负债水平正相关,但与流动负债水平和总负债水平负相关;④实际税率仅对流动负债水平的选择有负的影响,但对长期负债水平和总负债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高弘(2009)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她以1999—2007年A股非ST非金融保险类沪、深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现状特征、决定机制以及动态调整这样三个维度予以展开,最终得出:①公司规模与负债水平呈显著正相关②公司成长性对负债水平影响的方向不确定③固定资产比例与负债 水平呈显著正相关④公司的盈利能力与负债水平呈显著负相关⑤实际税负对负

人力资本理论的文献综述

人力资本理论的文献综述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刘玉哲1140500155 什么是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认为物质资本指物质产品上的资本,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土地、货币和其他有价证券等;而人力资本则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及其在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等的总和,表现为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 根据定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人力资本管理,即: 1.对人力资源外在要素--量的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量的管理,就是根据人力和物力及其变化,对人力进行恰当的培训、组织和协调,使二者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和有机的结合,使人和物都充分发挥出最佳效应。 2.对人力资源内在要素——质的管理。主要是指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对个体和群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组织目标。 西奥多〃舒尔茨于1960年首先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通过对二战后德国和日本经济的快速复苏与英国战后经济的缓慢复苏进行对比,舒尔茨分析认为,德、日两国的迅速复苏是因为健康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口,教育促进生产力和健康的身体,进行教育投资能促进经济增长。 舒尔茨对传统经济学理论提出了大胆的质疑,并首先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的概念,虽然人力资本理论在不断完善,但是从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中,我们还是可以获得以下几点见解: 1、应该提高教育投资,平衡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比例。 在传统经济理论中,人们往往更重视物质资源的分配与利用,而忽略了人对物质的价值的使用,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往往能更高效的使用物质。舒尔茨对1929-1957 年美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了定量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各级教育投资的 平均收益率为17%;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占劳动收入增长的比重为70%;教育投资 增长的收益占国民收入增长的比重为33%。与其他类型的投资相比,人力资本投资 回报率很高。所以提高教育投资,平衡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比例,更能促进经济的 快速复苏或发展。 2、应该注重人的素质,更多培养高素质、高教育程度的社会群体。 对一个社会来说,较高的受教育水平意味着较高的知识水平、技术水平与较高的公民素质。关于德、日两国的经济复苏,舒尔茨认为战争虽然破坏了两国的物质 基础,但没有破坏其充裕的人力资本,其战后的经济快速复苏与美国经济科技的迅 速发展,正是因为德、日、美三国在战后仍重视教育,储备了充裕的人力资本,为 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提高了劳动效益。经济的发展建立在高技术 水平和高效益的基础之上。所以我们应该更多的培养高素质、高教育程度的社会群 体。 关于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不足: 1、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从宏观的角度,站着社会的立场上考虑了人力资本对社会

资本结构理论发展综述

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企业资本结构问题是财务经济学和微观金融领域最基本的研究课题之一,自MM定理产生以后,很多学者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将全部资本结构理论大致分为五类:资本结构无关论、静态权衡理论、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资本结构理论、基于代理成本的资本结构理论、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资本结构理论、基于公司控制权理论的资本结构理论。文章通过回顾国内外学者对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做了简单的比较,并展望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资本结构、信号传递、公司治理、行业竞争 一、引言 从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Durand在《企业债务和股东权益成本:趋势和计量问题》一文中,系统地总结了资本结构理论开始,西方财务界的研究至今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已发展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理论,并在各国企业的融资行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加强对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 在公司金融理论中,资本结构理论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研究最广泛、成果最多的一个领域。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主要以经验判断为基础,缺乏严密的数学推导,因此难以得到学术界的认同。自Modigliani和Miller(1958)提出MM定理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迎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本文将全部资本结构理论大致分为五类,并对国内外的相关理论研究做了总结。 (一)资本结构无关论 1958年,Modigliani和Miller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共同发表了《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一文,提出了融资结构理论发展史上著名的MM理论。该理论认为,不考虑税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下,企业资本结构的改变不会影响企业的价值和资本成本,企业资本结构和企业市场价值无关。 (二)静态权衡理论 (1)税收与资本结构。1963年,Modigliani和Miller在《公司所得税和资

人力资本构成要素解读

人力资本构成要素解读 内容摘要:对人力资本内涵的认识应该从人力资本要素入手,健康、智力、精神是人力资本的三大构成要素。笔者认为,这三者之间存在内在统一的关系,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人力资本价值。人力资本要素的不同组合决定了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相比具有多种不同特征。 关键词:人力资本要素特征 人力资本的定义 自从舒尔茨创立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以来,人力资本的概念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对人力资本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本文通过对已有定义的分析发现,大致可分成三种情况:绝大多数学者是在舒尔茨定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主要是从人力资本构成内容的角度定义的,这些内容主要包括知识、技术、能力、健康、道德、精神、信誉、社会关系等;有少数学者从人力资本形成的角度定义人力资本,典型代表人物是贝克尔、我国的周天勇等,他们认为人力资本是通过教育、培训、健康、迁移等方面投资形成的资本;还有不少学者结合人力资本的构成内容或投资性,从价值增值的角度定义人力资本,主要强调人力资本的资本性,代表人物有米尔格芮姆、罗伯特以及我国的姚树荣、张耀奇等。如果单从某一种角度去定义都会存在

缺陷。 本文认为,人力资本是指特定行为主体为实现未来的增值,通过有意识地投资获得的,依附于人身上的健康、智力、精神等价值存量的总和。这一定义强调了四个方面的含义:人力资本的人力特征,即人身依附性;人力资本的资本特征,即价值性和增值性;人力资本构成内容的三大要素,即健康、智力和精神;人力资本是由特定行为主体有意识投资形成的,特定行为主体一般有国家、企业或其它组织、家庭、个人等。 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 为了进一步理解人力资本的内涵以及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本管理,有必要对人力资本的三大构成要素即健康、智力和精神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的分析(见图1)。 健康是人在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状态。根据健康的内涵将其划分为四个层次:生理健康,这是健康的基础,指人体结构完整,生理功能正常;心理健康,具有同情心与爱心,情绪稳定,具有责任心和自信心,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道德健康,最高标准是无私奉献,最低标准是不损害他人;适应健康即社会适应健康,是指不同时间内、在不同岗位上各种角色的适应情况,适应良好是指能胜任各种角色,适应不良是指缺乏角色意

资本结构文献综述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资本结构文献综述(2007年—2015年) 1文献综述 1.1国内文献综述 从2007年到现在,我国学者对于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影响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和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上,同时也有部分学者对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他们采取的方法各有不同,有的分行业,有的分地区,有的推行实证研究,有的采用理论研究,呈现出各放异彩的景象。以下是相关的研究成果。 (1)影响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研究 王斐(2008)以36家房地产上市公司1999—2006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资料,对影响我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他结合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实际情况,使用静态和动态的Panel Date模型,以广义最小二乘法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模型估计,再采用滞后一期的因变量作为工具变量,利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对资本结构调整模型进行估计。最后得出以下结论:①房地产上市公司当期的资本结构受上一期的影响,并且同一期间不同的房地产公司间的负债行为具有相关性;②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负债水平与开发水平、产生内部资源的能力、成长性、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等因素负相关,与股权集中度、公司规模正相关,与证券的系统风险关系不显著;③土地储备水平与长期负债水平正相关,但与流动负债水平和总负债水平负相关;④实际税率仅对流动负债水平的选择有负的影响,但对长期负债水平和总负债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高弘(2009)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她以1999—2007年A股非ST非金融保险类沪、深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现状特征、决定机制以及动态调整这样三个维度予以展开,最终得出:①公司规模与负债水平呈显著正相关②公司成长性对负债水平影响的方向不确定③固定资产比例与负债水平呈显著正相关④公司的盈利能力与负债水平呈显著负相关⑤实际税负对

第2章资本结构理论概述

第2章资本结构理论概述 2.1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capital structure)是指企业全部资本的构成中权益资本与负债资本两者各占的比重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本的构成,不仅包括长期资本,还包括短期资本。狭义的资本结构专指长期资本结构。 2.1.2负债资本与权益资本 负债资本是指企业利用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的资本,代表了债权人对公司资产的债权,因而称为负债资本。负债资本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从外部借入的资本,在债务期满后,这些资本便不再参加企业的生产经营,退出企业:或者继续留存企业组成企业资本周转的一部分,但必须更改债权人或延长债务偿还期限。权益资本是指企业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及其形成的资本公积和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留存收益所组成的资本。它代表了投资者对企业的所有权,因而又称为自由资本。任何企业的创立,按《企业法》和《公司法》规定,都必须筹集必要的资本金,这是权益资本的主体。企业开始经营以后,可以通过提取公积金、留存收益等方式不断扩大权益资本。 2.1.3资本结构优化 根据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分析,企业存在最优资本结构。所谓最优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最适宜其有关条件下,使其综合资本成本最低,同时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最优资本结构是一种能使财务杠杆利益、财务风险、资本成本、企业价值等要素之间实现优化均衡的资本结构,它应作为企业的目标资本结构。资本结构优化就是指企业通过筹资、融资等手段,使企业的资本结构达到最优资本结构状态的决策过程。 2.2传统资本结构理论 早期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有三种观点,即净收益理论(the net incomeapproach)、净经营收益理论(the net operating income approach)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传统理论(the traditional theory)。至于早期资本结构理论的代表人物到底是谁,学术界还存在着争议。部分学者认为早期资本结构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