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民俗文化的影响

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民俗文化的影响

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民俗文化的影响摘要:宗教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与任何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都是分不开的。伊斯兰教自十世纪传入新疆后,逐步深入到维吾尔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对于维吾尔文化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等方面较为详细地阐述伊斯兰教对整个维吾尔民俗文化的影响。关键词:伊斯兰教、维吾尔族、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一、绪论伊斯兰教是公元7世纪,出现于阿拉伯半岛的一种一神教。据我国史书的记载,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伊斯兰教开始传入我国内地。10世纪时,伊斯兰教从中亚传入新疆。10世纪中叶喀喇汗朝萨图克·布格拉汗最初信仰伊斯兰教后,喀什噶尔、叶尔羌、和阗地区改奉伊斯兰教。13世纪初阿克苏、库车、焉耆地区维吾尔人改奉伊斯兰教。14世纪时,天山北路伊犁、塔城等地区维吾尔人改奉伊斯兰教。公元10世纪末至16世纪初,吐鲁番、哈密等东疆地区维吾尔族人改奉伊斯兰教。维吾尔族人及先民在历史上曾信奉过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萨满教等原始宗教以及摩尼教、拜火教、景教、佛教等多种宗教。到了15-16世纪时,伊斯兰教排除了其他宗教,在维吾尔族地区逐渐占据统治地位,成为全民信仰的宗教。在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后,其“五大信仰”、“五功”等总的信仰原则被维吾尔族人民所遵守。其结果是维吾尔族民间形成每天做五次礼拜,每周五进行一次集体礼拜(主麻),每年封斋30天,缴济贫税,一生中至少应往麦加朝觐一次,每年过肉孜节和古尔邦节等具有纯粹的宗教习俗。伊斯兰教还对维吾尔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习俗方面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尤其是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文化的影响是更为广大和深远的。维吾尔族的语言文字、文学创作、民族教育、思想意识、民俗文化等受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的一定的影响。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家庭、婚姻、饮食等诸方面均受到宗教的影响。维吾尔民俗文化因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在饮食、服装、居住等物质生产和生活习俗,葬礼、婚礼等人生礼仪和向邻里习俗,民间节日等社会民俗以及民间艺术、

民间文学等精神民俗中表现为浓厚的宗教色彩。本文试从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和精神民俗方面分析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民俗文化的影响。二、伊斯兰教对维吾尔物质民俗的影响民俗文化和宗教往往是有密切的联系的。任何一个宗教产生并被某一社会群体接受后,不可能是存在那些人们的社会活动之外,而且与人们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和各种风俗习惯等并存。同样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之后,伊斯兰教的很多宗教观念和有关教义不仅渗入到维吾尔族的传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物质生产习俗之中和服饰、饮食、

2 居住等物质生活习俗之中,而且深入到婚姻、丧葬、节日和其他社会习俗之中,甚至能深入到语言和艺术习俗之中。伊斯兰教对维吾尔物质民俗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产习俗和生活习俗两个方面:(一)对物质生产习俗的影响维吾尔族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养殖业、园艺业、手工业、商业为副。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无生产习俗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维吾尔族的家畜和家禽主要有羊、牛、山羊、马、毛驴子、鸡、鸽子、鹅、鸭等。维吾尔族民间没有养猪和养猛兽的习俗。维吾尔族养驴不是以吃驴肉为目的的,而是利用它作生产和交通工具。维吾尔族民间谚语说:“毛驴子的力量是哈拉里(合法),其肉是哈拉目(非法)”。毛驴子对农村维吾尔族来说,就算既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又是一种主要交通工具。维吾尔人中虽有一部分人养狗(狗主要用于看家和狩猎),但大多数人没有养狗的习俗。因为关于务农之需养狗《圣训》说:“谁若养狗,他每日善功的回赐即减少一成。但为农业或畜牧业之需而养狗,不在期内”①。除养殖业之外,维吾尔族的民间商业习俗也受过伊斯兰教的影响。维吾尔族的商业文化具有不但浓厚的民族特色,还具有与伊斯兰教的宗教教义有关的商业道德。伊斯兰教商业道德是维吾尔族商业道德的核心内容。伊斯兰教商业道德中严禁重利。《古兰经》说:“吃利重的人,要象中了魔的人一样,疯疯癫癫地站起来。这是因为他们说:‘买卖恰象利息。’真主准许买卖,而禁止利息。奉到主的教训后,就遵守禁令的,得已往不咎,他的事归真主判决。再犯的人,是火狱的居民,

他们将永居其中。”②据圣训中的相关内容,“粮贩子在经商时一般不会将买进来的粮食囤积40天,而需要在40天内将它售出……长期囤积粮食被严格禁止”③。维吾尔族人在商业活动中特别注重公平交易诚实经商,等价交易,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严禁投机。遵守伊斯兰商业道德的凭约守信观已成为维吾尔族商业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古兰经》明确提到“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彼此间成立定期借贷的时候,你们应当写一张借券,请一个会写字的人,秉公代写。代书人不得拒绝,当遵照真主所教他的方法而书写。由债务者口授。你们成立商业契约的时候,宜请证人,对代书者和作证者,不得加以妨害;否则,就是你们犯罪。”④维吾尔族人民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其传统的商业习俗的基础上,形成具有伊斯兰教特色的商业文化。除了养殖业和商业之外,农业、手工业、园艺业习俗也受伊斯兰教的或多或少的影响。由此可见,维吾尔族物质生产活动的影响形成了维吾尔物质民俗文化的独特性。(二)对物质生活习俗的影响 1. 对饮食文化的影响各民族、各宗教对饮食都有一些不同的要求和禁忌。伊斯兰教也有自己的饮食规定,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伊斯兰教饮食文化。伊斯兰教在饮食方面首先要分清合法与非法。

①〔埃及〕穆斯塔发?本?穆罕默德艾玛热编,宝文安、买买提?赛来译:《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第67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②《古兰经》,马坚译,第3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③安尼瓦尔.赛买提:《维吾尔传统道德》,第269页,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④《古兰经》,马坚译,第3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3 关于合法的食物,《古兰经》以“佳美”作为可食食物的标准,并让人们通过食用“佳美”的食物来颂扬造物主的恩典。关于非法的食物《古兰经》在多处提到不可食的食物,如:“禁止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宰杀的、勒死的、捶死的、跌死的、抵死的、野兽吃剩的动物,但宰杀后才死的,仍然可以吃;

禁止你们吃在神石上宰杀的”①。另外《古兰经》在“蜜蜂章”中再次强调了不可食的食物:“他只禁止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屠宰者”②。按照伊斯兰教饮食方面的规定,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之后,在其传统的饮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清真的饮食文化。在饮食观点、规定和用餐方式等方面,维吾尔族人十分遵守伊斯兰教的有关规定。按伊斯兰教的规定维吾尔族禁食自死物、血液,禁食猪、狗、驴、骡肉和猛兽的肉及未诵安拉尊名而屠宰的动物,打死的动物、互相残杀而死的动物、野兽吃过的动物,也禁止喝酒。除此之外,伊斯兰教在食物方面的禁忌还推广到食物原料的来源、原料的筛选、原料的加工以及用料的选择等方面。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维吾尔穆斯林不仅不食用猪肉和一切自死物之肉及血液等,而且,就盛过这些禁食肉类的饮具、碗筷、器皿都不用。另外维吾尔族人做某事之前特别是在进餐时诵念奉真主之名,说“毕斯弥拉”。关于饭前诵念奉真主之名在《圣训》中记载如下:圣人说:“孩子呀!吃饭时你当先念‘奉真主之名’(毕斯弥拉),用右手吃,吃你跟前的”③。另外关于吃饭和做其他事时应从右面开始,《圣训》又说:“神人大净,穿鞋,梳头时,均尽可能从右面开始”。④因此,维吾尔人吃饭的时候,特别注意用右手来吃饭。吃完饭后,作“都瓦”(祈祷)。关于在饭后应作的祈祷的重要性,《圣训》说:“圣人在吃完饭后念:‘众多的、洁净的、感叹的、不被拒绝的、不能抛弃的和不会不需要的赞美属我们的养主安拉’。圣人有一次曾这样祈祷:‘我以不可翻脸不认的和对真主的恩赐不可否定的赞美来感赞让我们饱食,使我们止渴的真主’”⑤此外,维吾尔人很重视饮食制作过程中的卫生。伊斯兰的饮食观对食品加工、进餐方式、饮食标准等都有着严格要求及独特性,对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素质有着很大的益处。综上所述,我们明显感觉到维吾尔饮食文化受伊斯兰教的相当大的影响。在传统民族饮食文化的基础和伊斯兰教饮食禁忌要求的作用下,就形成了维吾尔族的既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又具有伊斯兰特色的维吾尔清真饮食文化。 2. 对服饰文化的影响在维吾尔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各个层面,伊斯兰教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服饰文化也不例外。维

吾尔服饰文化形成过程中受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和物产条件、在历史上所信奉的多种宗教和审美观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维吾尔服饰文化的多元性和独特性反映着维吾尔族信仰的包括伊斯兰教在内的多种宗教的影响。服饰的功能有多种:遮身护体的功能、装饰身体、等级、身份、地位的标志功能、族群、职业、年龄、标志与识别功能等等。伊斯兰教强调服饰以蔽体实用为主的功能取向。伊斯兰教把男子肚脐以下、

①《古兰经》,马坚译,第78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②《古兰经》,马坚译,第21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③〔埃及〕穆斯塔发?本?穆罕默德艾玛热编,宝文安、买买提?赛来译:《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第15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④同上书,第151页⑤同上书,第154页

4 膝盖以上部分,妇女除手掌以外,上至头部,下至两脚都视为“羞体”并强调必须用服饰遮盖全身,反对裸露羞体的行为,尤其是女性。因此维吾尔族在服饰方面,禁止人们,特别是妇女穿袒胸露背的衣服,或过于短小的衣服,不喜欢穿背心、短裤在室外活动和做客,讲究衣服宽长肥大,用盖头把头发、耳朵、脖子都遮盖起来。与此同时,维吾尔族妇女喜欢自然美观,反对人体刺纹。关于为人体刺纹和为美观而修锉牙齿穆罕默德说:“祈真主诅咒为人体刺纹的女人、修面的女人,拔汗毛的女人修锉牙齿的女人,即诅咒那些为了美观而变更真主所造器官的女人。使者曾诅咒接假发的女人。”①依本?阿巴斯传说,“圣人诅咒模仿女人的男人和模仿男人的女人。”②因此,维吾尔人不喜欢女人过分美容的行为。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服饰文化的影响还表现在服饰纹样中。维吾尔族服饰纹样以花草植物为主,忌用人物和动物图案。由于伊斯兰教禁忌偶像崇拜,禁忌在服饰、饰物和建筑物上描绘人物、动物的造型。所以,维吾尔人对美的追求转向以自然物象为内容的图案艺术创作。主要以各种花卉纹样,以植物的枝、叶、蔓、果实图案纹样,以现实生活中的壶、盆、瓶、坛等物的图案为装饰纹样,或以直线、曲线、弧线构成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菱形、星形、新

月形、锯齿形等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尽情装点着维吾尔族服饰。维吾尔族妇女的裙裤、坎肩,维吾尔族男子的袷拌、腰巾等,无不展示着独具伊斯兰浓郁风格的维吾尔族服饰之美。最能体现维吾尔服饰文化特点的爱提来斯绸以黑、蓝、红、绿、白、黄等不同颜色和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和线条纹样为主。这里还有值得一提的一个特点,那就是维吾尔族有一些具有伊斯兰宗教文化意义的衣服。如散兰(伊斯兰教宗教人物和伊斯兰教男教徒缠在头上的白布,在宗教场所和进行宗教活动时戴的帽子)、白帽子(做礼拜时要求男人常戴的白色的小帽子)、利恰克(女头罩,妇女平常或者做礼拜时戴的头巾)、买斯(内套鞋)和卡拉奇(套鞋)等。维吾尔族人还喜欢白色的衣服。因为据说穆罕默德就喜欢穿白色衣服。人死了之后,埋体(尸体)也都用白布缠裹,意为“清白一身而来,清白一身而去”,绝对不能用彩色布或绸缎等缠裹。从以上提到这些例子可见,维吾尔族的服饰文化受过伊斯兰教的一定影响。这让维吾尔服饰文化具有新的内容和特色并且变得更加丰富。 3. 对居住习俗的影响由于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文化的影响十分广泛,维吾尔族居住习俗无不体现伊斯兰教文化的影响。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浓厚地方特色的维吾尔族建筑可分为宗教建筑和民用建筑两大部分。宗教建筑指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以后产生的礼拜寺和陵墓等建筑。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建筑艺术的直接影响具体表现在维吾尔族的清真寺建筑。维吾尔族清真寺的建筑属典型的伊斯兰建筑艺术风格。它以实物形式向人们展示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文化的影响。维吾尔族清真寺多呈平顶或穹隆拱顶的廊柱结构,圆形拱顶和高耸的尖塔、绿色或蓝色的廊柱、藻井图案和三面回廊,都是维吾尔族清真寺常用的形制。现在新疆著名的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大寺、伊犁的拜图拉大寺都展示着伊斯兰教建筑的风格。在艾提尕尔清真寺里有100多根雕花木柱支撑顶棚,顶棚上面是精美的木雕和彩绘的花

①《古兰经》,马坚译,第13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②〔埃及〕穆斯塔发?本?穆罕默德艾玛热编,宝文安、买买提?赛来译:《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第164页,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5 卉图案。但是每根柱子上的雕花都不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反映了以维护信仰独一的安拉为出发点德宗教意蕴。而新疆喀什的阿巴克和卓墓(也称香妃墓)等大宗教人物的陵墓则是维吾尔族伊斯兰教风格的著名的建筑。除此之外,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居住习俗的影响又表现在维吾尔族的住宅建筑。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维吾尔族的住宅建筑具有一定的伊斯兰教建筑的特色。维吾尔族农村居民住宅一般是一个单层平顶的宅子,其正墙上方、外部装饰、选用木料、建造成弧形结构的装饰图形都展示伊斯兰教建筑风格。伊斯兰教坚决反对偶像崇拜,不仅禁止为安拉刻画或塑像,而且禁止穆斯林家中摆设任何人物画像和雕塑像。同时,伊斯兰教禁止在衣服、布料、地毯、枕头、墙壁上绘制动物图案。关于此方面《圣训》有这样一个记载:圣人这样讲:“复生日在真主面前,遭受烈刑者当为画有生命之物的像的画家。”他还说:“谁在今世绘制有生命之物的像,在复生日那人将被迫为其所画之像注入生命,而他是注入不了生命的。”①由于装饰纹样受伊斯兰教的影响,清真寺和居民住宅都只用几何图案,花草纹样和以及“真主至大”、“清真言”(即“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真主使者”)等阿拉伯文字样,不使用人物、动物或其他纹样。其次,维吾尔民间有与伊斯兰教有关的一些居住习俗。如,住房大门禁朝西开,因为“圣地”在西方。睡觉时,忌头东脚西或四肢平伸直仰,头南、脚背、面向西方等。因为新疆的地理位置来讲,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在西方。维吾尔族居室内禁忌挂人像。一般都要挂花、挂上的图,也多为风景面。维吾尔族在本民族的传统的民族建筑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伊斯兰教特色的建筑艺术。伊斯兰教丰富了维吾尔族建筑艺术的内容和形式。三、伊斯兰教对维吾尔社会民俗的影响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后,在家庭、婚姻、丧葬、节日、社会人际关系等诸方面均受到宗教的影响。(一)对人生礼仪的影响维吾尔族的人生礼仪主要有命名礼、摇床礼、割礼、婚礼、葬礼等。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受伊斯兰教的影响。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命名礼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三天或者是第七天,邀请阿訇为小孩子取名,并举行简单地命名仪式。首先阿訇抱起小孩对着他(她)的耳朵轻言:“你的名字xxx”。连说3编后又对着另一只耳朵连说三遍然后开始诵经,同时将小孩子轻轻地扔过去,站在对面的小孩的母亲看到滚过来的婴儿,忙把婴儿抱起来,这个仪式的意思是婴儿生下来时是落地的,寿终正寝后也是要入土的。这个名字就伴随婴儿出生,并伴随其入土。二是,随着伊斯兰教信仰的逐步加强与深化,源于阿拉伯语的名字逐渐取代了源于维吾尔语的名字。这种情况开始于喀喇汗王朝时期。即喀喇汗王朝的可汗萨图克·布格拉汗接受伊斯兰教的同时,为了表达该宗教的信念名字改为阿布都克里木(慷慨,乐善好施的真主的奴仆之意)这一阿拉伯名字。于是以阿拉伯名字命名便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每个穆斯林为了表达对真主、神祗、圣人、四贤以及诸圣母的信奉和怀念,总以真主的德行、圣人名、四友名、诸圣母名和伊斯兰教宗教词语命名。伊斯兰教是典型的一神宗教,伊斯兰教所信奉的安拉就是这样一个万能者,其具有99种德行。广大维吾尔穆斯林为了表达对真主安拉诸多德行的赞美就常常以真主的德行如,哈里克(造物者)、白丝尔(注目者)、赛米(能听到一切的)、胡卜尔(宽恕者)、卡德尔(万能者、有能力者)、热合曼(降恩者)等形容词来命名。这种人名在整个维吾尔人名中占的比重较大。除此之外,以伊斯兰教的创始者圣人穆罕默德的名字以及在《古兰经》中提到的亚库卜、司马义、苏来曼、伊卜拉伊木、玉素甫、达吾提等其他圣人的名字为男人名的情况比较多。正统哈里发时期,麦地那穆斯林公社的四位哈里发阿巴拜克力、乌买尔、奥斯曼、艾力四贤(也称为四友)的名字为男人名命已成为维吾尔人命名习俗的一种特点。有些维吾尔族女性名字则以圣母取名的。这里所说的圣母指夏娃、玛利亚等《古兰经》中提及赞颂的女性和《圣训》中提及的穆罕默德的妻子海蒂且、穆罕默德的女儿帕提曼等女性。另外用宗教词来起名是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命名习俗的影响的一部分。如,斯拉木(信仰、服从)、柔苏里(使者)、尕则(圣战中的幸存者)、易曼(信念、信仰) 、库尔班(牺牲品、即古尔邦节)、肉孜(斋月)等。维吾尔人名中以“伊

玛目”(带领穆斯林集体礼拜的领拜人,教长)、“毛拉”(伊斯兰教中对有学问的人的称呼)、“索皮”(苏菲派的教士)、哈孜(伊斯兰教法官)、“伊祥”(伊斯兰教苏菲派教团领袖)、“海力排提”(宗教教师、经学家)、“卡日阿吉”(能背诵《古兰经》的人)、塔里甫(宗教学府学员)等伊斯兰教的相关宗教官衔来命名的情况也比较多。另外,许多男性的名字后面喜欢加“阿訇”这一尊称。(“阿訇”是阿拉伯语,意为宗教学者、有学问的人,也是对宗教人士的尊称)。现代维吾尔族人名词语源于不同语言,并涉及到维吾尔族历史上的不同的文化时代。但是最典型的一个特征是,“直接来自于阿拉伯语或者源于阿拉伯语的维吾尔人名占全维吾尔族人名的80%”①。从此可见,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文化的影响是非常重大和深远。维吾尔族的命名习俗是受伊斯兰教最直接影响的和最突出的领域之一。割礼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中流行的一种人生礼仪。由于维吾尔族受伊斯兰教的影响,男孩满七岁时进行割礼。维吾尔族人婚礼习俗也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之后,维吾尔族人的婚礼在保持以前的传统的习俗的基础上,还具有一些伊斯兰教特色的习俗成分。如,维吾尔族婚礼中的“尼卡仪式”是其典型的一个例子。维吾尔族婚姻缔结和终结以伊斯兰教职业者(阿訇、毛拉)的认可为依据。男女青年结婚时,由阿訇或伊码目(均为宗教职业者)诵经,由阿訇主持进行“尼卡”(证婚)仪式。“尼卡”原来是一种源于阿拉伯民族的结婚仪式。随着伊斯兰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阿拉伯民族这种婚姻仪式赋予宗教色彩,维吾尔族在接受伊斯兰教的同时,也接受了“尼卡”证婚仪式。在《婚姻法》颁布后的今天,维吾尔族人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尼卡”证婚仪式的部分内容。依照民间习俗,在进行法律结婚手续后,举行婚礼的那天进行“尼卡仪式”。另外受伊斯兰教婚姻法的影响,维吾尔族的婚姻强调以双方都是穆斯林为前提。婚姻上存在着一些限制,如女子不得与非伊斯兰教的男子通婚。男子可娶非穆斯林女子为妻,并能使其改信伊斯兰教,则被视为善事。由于伊斯兰教鼓励人们结婚,维吾尔人不喜欢终生过单独的生活。维吾尔族丧葬仪式按伊斯兰教教规举行,盛行土葬和速葬。当死者临死前,亲友都来

念“都瓦”告别。死后,阿訇把“神水”滴在死者嘴上表示祝其“升天”;买僧(职业宗教者)和伊麻木为死者净身,净身后用开番(阿拉伯语,即白色的殓服),男性包三块,女性包五块。然后,将尸体放在“吉那扎”(清真寺里的公用抬尸木架)上,有男人抬到礼拜寺里并行“站礼”,并由阿訇念经、祈祷,站礼完毕后,将尸体抬往墓地。入葬前,由阿訇诵经。在死者死后三天、七天、二十天、四十天、周年,死者的家属要举行纪念活动。都要请阿訇念经,为死者祝福。纪念亡人的活动也称为“乃孜尔”。总之,伊斯兰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渗透在维吾尔民俗文化的各个领域中,随着其发展变化,受其影响的各个领域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上述的细节得知,对于维吾尔民俗文化来说,人生礼仪是受伊斯兰教影响的最突出的民间习俗之一。

①〔埃及〕穆斯塔发?本?穆罕默德艾玛热编,宝文安、买买提?赛来译:《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第165、第16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7 制,如女子不得与非伊斯兰教的男子通婚。男子可娶非穆斯林女子为妻,并能使其改信伊斯兰教,则被视为善事。由于伊斯兰教鼓励人们结婚,维吾尔人不喜欢终生过单独的生活。维吾尔族丧葬仪式按伊斯兰教教规举行,盛行土葬和速葬。当死者临死前,亲友都来念“都瓦”告别。死后,阿訇把“神水”滴在死者嘴上表示祝其“升天”;买僧(职业宗教者)和伊麻木为死者净身,净身后用开番(阿拉伯语,即白色的殓服),男性包三块,女性包五块。然后,将尸体放在“吉那扎”(清真寺里的公用抬尸木架)上,有男人抬到礼拜寺里并行“站礼”,并由阿訇念经、祈祷,站礼完毕后,将尸体抬往墓地。入葬前,由阿訇诵经。在死者死后三天、七天、二十天、四十天、周年,死者的家属要举行纪念活动。都要请阿訇念经,为死者祝福。纪念亡人的活动也称为“乃孜尔”。总之,伊斯兰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渗透在维吾尔民俗文化的各个领域中,随着其发展变化,受其影响的各个领域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上述的细节得知,对于维吾尔民俗文化来说,人生礼仪是受伊斯兰教影响的最突出的民间习俗之一。

(二)对节日文化的影响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开斋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和诺鲁孜节。其中诺鲁孜节作为波斯和突厥语诸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维吾尔族的传统民族节日。而肉孜节、古尔邦节则都是与伊斯兰教有关的宗教节日,源于伊斯兰教。开斋节是伊斯兰教徒的一个重要的节日。伊斯兰教规定开斋节是伊斯兰教历(希吉来历)十月一日举行。“古尔邦节”又称“忠孝节”、“宰牲节”。古代阿拉伯宗教传说,先知易卜拉欣夜梦安拉,命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伊斯玛仪勒,以考验他对安拉的忠诚。当易卜拉欣遵命举刀的一瞬间,安拉派遣特使牵着一只羊匆匆赶到现场,命以宰羊代替献子。从此,在阿拉伯民族中形成了每年宰牲献祭的习俗。伊斯兰教产生后,承认先知易卜拉欣为圣祖,并继承了这一仪式,把宰牲节定为宗教节日,并在希吉来历十二月十日举行,即开斋节后的第七十天。按照伊斯兰教规定,维吾尔穆斯林们在开斋节这天要沐浴更衣,聚在附近清真寺做礼拜,听教长讲经布道,悼念先人。家家户户准备好杏干、杏仁、油香、油炸果子、瓜果茶糖等招待客人,青年们汇聚在一起唱歌跳舞。维吾尔族同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一样,特别重视两大宗教节日,尤其是古尔邦节。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庆祝活动极为隆重。每当节日,凡经济较好的人家,或宰羊宰牛或宰骆驼,准备节日食品待客或馈赠。所以,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的节日文化添加了新的内容,丰富了维吾尔族的节日文化。同时,扩大了社会民俗的范围。(三)对邻里关系的影响邻里关系是指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人们在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中的相互合作的生活习俗,也可以称作“同乡性”或“同村性”。这种习俗早已渗入到了维吾尔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打馕,邻里之间互相送饭菜这种小事直到打麦子,盖房子,办婚礼葬礼等大事。维吾尔族自古就歌颂合作性,注重邻里性,而且自古就有“团结就是力量”,“众人的力量大”,“众人可移山”,“远亲不如近邻”,“狼也不吃自己的邻居”等俗语。邻里性的习俗具有悠久的历史,并由人们一代一代传下来。由于伊斯兰教的教规提倡穆斯林们

8 应该相互团结,相互依靠这样观点,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之后,更加发

扬了原有的注重邻里关系的习俗。关于伤害邻居的罪过和向邻居行好的记载是:圣人说:“向真主发誓,那不是真穆民,向真主发誓,那不是真穆民,向真主发誓,那不是真穆民”时有人问:“使者啊,谁不是真穆民啊?”他道:“那就是未曾避免伤害邻居的人。”①维吾尔族人尽量避免邻居之间相互伤害,闲言碎语,争执打斗。维吾尔族之间的邻里关系不光单纯的表现在社会活动中还重点表现在生产活动中。维吾尔族人一直遵循着“远亲不如近邻”的原则。农民之间的相互合作融入到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当中,如浇水、施肥、除草、割麦子、收麦子、夯麦场、扬麦子、装麦子等一系列的辛苦劳动都是集体完成的。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像村子里的一些寡妇或孤儿的家里的农事基本上都是由村里人帮着干的。无论是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只要是对公众有益的事情,如:修路,修桥,挖河,修建公共建筑等,所有的人会全体行动起来。维吾尔族的邻里关系中值得提到的还有一个方面是无主人的葬礼。它是指像村子里一些无儿无女,孤儿或者是外乡人死后的葬礼。这种人死后,村子里的人会按照穆斯林送葬的礼仪将其埋葬,葬礼所需要的全部物品,费用都由村子里的人垫付,根本没有无主人氏死后无人管的情况。除此之外,维吾尔人敬礼,人际关系等社会习俗也受伊斯兰教的一定的影响。伊斯兰教对维吾尔社会民俗的影响极其广泛,本文只能概括地介绍以上的一些主要内容。四、伊斯兰教对维吾尔精神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任何民族的民俗文化,宗教的影响都不容忽视。维吾尔族的语言文字、文学创作、建筑风格、手工艺艺术、书法艺术,民间艺术等同样受到了伊斯兰教的影响。伊斯兰教的影响突出表现在维吾尔语言文字和古典文学的创作中。首先在喀喇汗朝时期维吾尔族在接受伊斯兰教的同时,就开始借用阿拉伯字母拼写自己的语言,史称“喀哈尼亚文”。当时用阿拉伯文写作已形成一种风尚。11世纪维吾尔族的名著《突厥语大词典》中的古代突厥语词及民歌、格言、谚语等就是用阿拉伯文写成的。这种以阿拉伯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后来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而不断扩大使用范围,到14-15世纪已演变发展为察合台文,成为后来新疆、中亚一带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突厥语诸民族的通

用文字。现在维吾尔族人使用的文字也是以阿拉伯字母基础的维吾尔文字。此外,现代维语词汇中也有不少的阿拉伯语借词,极大地丰富了维吾尔族的语言宝库。在维吾尔族古典文学著作中,大多数作品采用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学的风格,以“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开始,前面都是赞主、赞圣及赞美伊斯兰教史上著名的圣贤的赞词,有时还插引《古兰经》和“圣训”的一些节文,给人以庄重严肃之感。在维吾尔族古典文学《福乐智慧》、《诸先知列传》等名著中,伊斯兰教经籍中的各种轶闻、传说以及历代伊玛目、先贤也是重要题材。所以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文化的影响还表现在民间学和民间艺术等维吾尔民俗文化的精神民俗这一领域。

①〔埃及〕穆斯塔发?本?穆罕默德艾玛热编,宝文安、买买提?赛来译:《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第16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9 (一)对民间文学的影响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在生产和生活中创作出来的一种民间口头语言艺术。民间文学与宗教的关系是难解难分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宗教信仰是民间文学形成的基础,民间文学内容包含有关宗教信仰的很多文化因素。维吾尔人改信伊斯兰教后伊斯兰道德观念,与伊斯兰教在新疆的传播有关的历史人物,宗教战争便成了维吾尔民间文学的主要内容和题材之一。尤其是关于伊斯兰教的传播和普及的民间文学作品在维吾尔民间文学作品中占一定的比重。如维吾尔民间传说中,《萨图克·布格拉汗传说》、《赛伊德阿里阿尔斯兰汗传说》、《四个伊玛目传说》等都以萨图克·布格拉汗和阿尔斯兰汗、玉素甫·卡迪尔汗时期维吾尔族开始接受伊斯兰教以及喀喇汗王朝多次向信仰佛教的于阗(今和田地区)发动战争并征服了整个于阗的这一新疆伊斯兰教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作为题材。维吾尔族11世纪的名著在《突厥语大辞典》中有如下记载:我们势猛如山洪,攻陷他们座座城佛堂庙宇全毁掉菩萨身上屙一泡①这民间歌谣描述喀喇汗王朝时期改信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维吾尔人和非穆斯林维吾尔人之间的宗教战争。一定数量的维吾尔民间神话和

传说源于《古兰经》的有关故事以及反映伊斯兰教的一些观点。维吾尔族民间流传的《洪水》和《第二个亚当—努哈》等神话来自于《古兰经》中提及的发生洪水时叫努哈的先知用自己造的一个大船拯救地球上的生命的这一故事。另外维吾尔民间歌谣中也有以伊斯兰宗教习俗作为表达内容的《热米赞歌谣》和《拜拉特歌谣》那样的民间歌谣。《热米赞歌谣》源于斋月的封斋习俗。即斋月期间或者斋月的第十天人们念这一歌谣。希吉来历8月15日夜晚称为“拜来提夜”。那一夜人们坐夜,祈求真主宽恕自己的错误。《拜拉特歌谣》是指在坐夜的那个夜晚念诵的宗教内容的歌谣。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民间文学的影响还表现在民间故事中。维吾尔民间故事的形象中与伊斯兰教有关系的形象也占一定的比重。如维吾尔民间故事中的“赫孜尔(伊斯兰传说人物,因饮“生命之泉”而得命永生常以慈祥老翁面目出现,扶危济困)和其他先知形象以及阿凡提故事中常见的喀孜(伊斯兰教法官)、毛拉(伊斯兰教中有学问的人)等人物形象都离不开伊斯兰教的影响。不少的民间故事倡导伊斯兰道德,批评高利贷、淫乱、偷盗等极坏的行为。维吾尔民间谚语中也有不少的谚语中反映伊斯兰教的一些宗教观点。如维吾尔民间谚语“做某事前说毕斯弥拉”(毕斯弥拉是以安拉之名的意思)体现着穆斯林经常想念安拉,向安拉祈祷的这样一个观点。从“若想进入天园,赈济贫民孤儿”这一谚语中感觉到《古兰经》和《圣训》反复强调的“他们为喜爱真主而赈济贫民、孤儿、俘虏”②这一伊斯兰教鼓励人们做善事的观点。维吾尔民间叙述诗中也有以伊斯兰教在新疆传播作为内容的一些宗教叙述诗。

①玛赫穆德?喀什噶里著,校仲彝等译:《突厥语大辞典》,第363页,民族出版社,2002年②《古兰经》,马坚译,第458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10 综上所述,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渗透到维吾尔民间文学的各个体裁。维吾尔民间文学不但语言上受伊斯兰教的影响,而且其内容和风格也受伊斯兰教的影响。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民间文学影响突出表现在神话、传说、故事、歌谣、阿

凡提故事、语言、谚语、叙述诗等各种体裁的民间文学作品中。(二)对民间艺术的影响如上所述,维吾尔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同时作为维吾尔精神民俗的一部分民间艺术也受伊斯兰教的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维吾尔民间艺术的内容和表演方式等方面。因受伊斯兰教道德观念的深刻影响,作为民间艺术的一个种类的民间麦西莱甫①活动,在有些地方就不允许妇女参加。具有戏剧性特点的麦西莱甫游戏中,常常由男人扮演女人的角色。麦西莱甫游戏“娶两个老婆”、“老汉游戏”、“当接生婆”、“两个妇女的跳舞”中,都由男人扮演女人“妻子”、“接生婆”、“老汉的女儿”。由于伊斯兰教道德渗透到维吾尔传统道德,维吾尔民间艺术也以伊斯兰教的主要的道德观念作为其表达内容。这主要表现在民歌和民间戏剧中。如《娶两个老婆》、《艾米西瓦尼汗》等麦西莱甫游戏无情地鞭挞了无耻、花心、轻佻、好色的男子。在体现维吾尔民族关于家庭、婚姻、爱情等方面的传统道德和伊斯兰道德概念的基础上,强调了男女的羞耻感;另外因民间艺术受伊斯兰教的一定的影响,在作为维吾尔现代戏剧艺术的雏形麦西莱甫游戏中创造了不少与伊斯兰教有关的形象。如“喀孜和穆夫提”、“长高吧、毛拉木”、等麦西莱甫游戏中的喀孜(伊斯兰教法法官)、穆夫提(伊斯兰教教法说明官)、毛拉(伊斯兰教中有学问的人)等。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后,推算日子的方法仍保持沿用伊斯兰教历。迄今为止,维吾尔族人推算斋月,肉孜节和古尔邦节,仍伊斯兰教历为准。除此之外,从建筑学、书法艺术、装饰艺术、医学、哲学等民间科技知识方面可以感觉到伊斯兰教的痕迹。总之,在伊斯兰教的影响下、维吾尔族精神民俗文化具有更多的独特性和多元性。五、结论伊斯兰教以《古兰经》和《圣训》的直接规定作为其影响主要途径和方式。《古兰经》作为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对穆斯林的历史、文化、思想、社会生活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民俗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持久的和深刻的。《圣训》作为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举止之集,对穆斯林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样伊斯兰以这些途径和方式来融入维吾尔世俗生活之中并对维吾尔文化生活也有着不容置疑的意义。

可以说是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民俗文化的影响不仅是全方位的、持久的,而且十分广泛和深远的。伊斯兰教自十世纪初传入新疆开始,维吾尔族已具有一千多年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历史了。在此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伊斯兰教逐步渗入到维吾尔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维吾尔族的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和精神民俗文化中的很多领域都不同的程度上受到了伊斯兰教的影响。因维吾尔民俗文化受伊斯兰教的很深刻的影响,①麦西莱甫(m??r?p)源自阿拉伯语,意为“聚会”、“场所”,在现代维吾尔语意思为“大家聚在一起欢乐”。维吾尔族民间麦西来甫是以集体歌舞为主,以各种喜剧性的表演为辅的维吾尔族的群众性传统娱乐活动。

11 许多与伊斯兰教有关的外来习俗已成为本民族的传统习俗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吾尔民俗文化和伊斯兰教好像是骨肉相连。维吾尔文化在保持其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合理地接受了伊斯兰文化的成分,丰富了维吾尔民族文化。结果形成了维吾尔伊斯兰文化。维吾尔伊斯兰文化在中国伊斯兰文化的中占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伊斯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华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参考书目:1、《古兰经》,马坚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2、〔埃及〕穆斯塔发?本?穆罕默德艾玛热编,宝文安、买买提?赛来译:《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3、安尼瓦尔?赛买提:《维吾尔传统道德》(维文),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4、刘定陵:《维吾尔建筑仪式图案表》,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5、阿力木江?马克苏提、阿布都许库尔:《维吾尔建筑简史》(维文),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6、木太里甫?司迪克:《维吾尔人名手册》(维文),喀什维吾尔文出版社,1998年版7、维吾尔民间文学大典编委会编:《维吾尔民间文学大典》(第一卷、第十一卷)(维文)民族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8、玛赫穆德?喀什噶里著,校仲彝等译:《突厥语大辞典》,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9、买买提?热依木:《维吾尔民间谚语》(维文),新疆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10、阿布都克里木?热合曼:《维吾尔民俗学概论》(维文),新疆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