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白先勇《游园惊梦》赏析

白先勇《游园惊梦》赏析

白先勇《游园惊梦》赏析
白先勇《游园惊梦》赏析

历史沧桑与世事变迁的慨叹

——《游园惊梦》赏析

《游园惊梦》是当代著名作家白先勇的代表作。发表于1966年。作为国民党高层的后裔,白先勇经历了家族由炙手可热到门可罗雀的巨变,而从大陆到台湾的经历,更增加了他对人生的认识和历史沧桑感。因此,在他的笔下常常可以看到那些曾经显赫、辉煌的人物,看到他们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承受。《游园惊梦》就是这样一篇慨叹身世和沧桑巨变的代表作。

作品分析:

主题作品通过对女主人公蓝田玉的一次赴宴经历的叙述,描写了这位守寡的将军夫人悲剧性的命运遭际,反映了原国民党上层撤离大陆后的境遇变迁和五六十年代的台湾现实,同时也表达了人物世事无常的沧桑感。

人物作品描写了几位性格各异的国民党遗老、夫人的形象。其中,尤以主人公蓝田玉最为出色。蓝田玉是钱将军的遗孀,是国民党上层贵族没落者的代表。她原是出身卑微的昆曲优伶,因一曲《游园惊梦》被钱将军看中,一夜间成了将军夫人,在南京风光一时。她感激老将军对自己的钟爱,使自己享尽了荣华富贵,但又与郑参谋打得火热,暗中幽会。当发现自己的情人已暗中移情别恋时,情急之下她竟失去了嗓音。钱将军死后,她又在一夜之间成了落魄夫人,在台南伶仃度日。当她应三阿姐(桂枝香)——窦夫人之邀,到台北赴宴时,面对昔日十分落魄,如今浑身珠玉的三阿姐,蓝田玉不禁感慨万分。尽管她仍穿着那件绿汪汪翡翠似的旗袍,却永远失去了在秦淮河上唱戏时的姐妹情深,她再不能唱出那折子戏《游园惊梦》了。当曲终人散,她更深的体会到了人世间的冷酷:时间让历史变成了伤痛,让情意消弭,让古老的艺术衰败;而人世的沧桑,使往日的显赫声威,早已消散,昔日的将军府,也早已易人,现在只剩下自己,只剩下满目悲凉和历尽沧桑的感受。

艺术特色白先勇是一位既具有着良好的中国文化传统,又受过完整西方思想和艺术熏陶的作家。是台湾现代派小说创作的中坚。在其代表作《游园惊梦》中,显现出了鲜明的特色。

首先,在叙述方式和表现手法上,作家成功地熔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的多种艺术手段于

一炉。小说以钱夫人蓝田玉为视角,通过钱夫人的眼睛小说的内容逐一展开的:钱夫人一到窦公馆,就巧妙地让她的眼睛“打量”了一下里面气派非凡的花园美景,环视了非同一般的客厅摆设,由此透视了窦公馆高人一等的豪华与尊荣。这必然就是引起她许多有关自身以及与窦夫人的关系等等今昔对比的联想。由于出席晚宴的高宾贵客,都是当年南京相知相识的军政界官场人物,而今次窦夫人宴会情景跟“临离南京那年”钱夫人在自已梅园新村的公馆为她请做生日的盛宴情景,就有许多近似之处,更使钱夫人感慨万分。作家一面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意识流手法,着重呈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一面运用了戏剧穿插,将古典戏剧的情节、气氛与小说主人公的心境和悲剧命运相互对照,深化了作品的内涵。

其次,作品还注意运用赋予个性化的对白,采用象征、暗示等手法,突出了人物性格。作品

所要表现的是国民党上层来到台湾后的生活和感受。因此,在描写人物时,注意运用语言来区别、表现人物不同的不同。同样是国民党上层的夫人,由于年龄、出身、身份的不同,使用的语言也不一样。钱将军夫人蓝田玉的语言在温柔、婉转中透着些小心,窦夫人因丈夫正当走红,而自己也已扶正,所使用的语言自然显得有些骄横和炫耀。至于语言的象征和暗示更使随处可见。

第三,作品还具有浓重的苍凉和感伤的基调。由于说所描写的是国民党上层退居台湾之后的感受,所以自然会流露出浓重的苍凉、感伤的基调。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从大陆到台湾的,他(她)们有的曾身尊贵、奢华,有的已然穷困潦倒,有的虽依然十分富有,但比起当年在大陆时的生活和境遇,已经无法同日而语了。因此,在他(她)们的谈话中,总是有意无意的与当年在大陆时的情况相比,自然人世沧桑,增多了几分感慨和苍凉的感觉。

阅读思考题:

1、作家通过钱夫人蓝田玉赴宴的经历和心理的感受表达了什么?

2、《游园惊梦》在艺术上有哪些特色?

游园惊梦小论文,

2013-2014年第一学期《台港文学》科目考查卷 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中文(师)11-1 任课教师:李一媛 姓名:段倩学号:11064130108 成绩: 历史沧桑与世事变迁的慨叹 ——《游园惊梦》赏析 《游园惊梦》是当代著名作家白先勇的代表作。发表于1966年。作为国民党高层的后裔,白先勇经历了家族由炙手可热到门可罗雀的巨变,而从大陆到台湾的经历,更增加了他对人生的认识和历史沧桑感。因此,在他的笔下常常可以看到那些曾经显赫、辉煌的人物,看到他们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承受。《游园惊梦》就是这样一篇慨叹身世和沧桑巨变的代表作。 一、作品简介 《游园惊梦》是台湾作家白先勇的代表作品之一,篇目的命名取于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作品《牡丹亭》。而《游园惊梦》原本是《杜丹亭》中杜丽娘与侍女春香因游暮春之园,而满怀伤感,在牡丹亭小憩时,梦中与情人柳梦梅相会,醒后因情而忧思成疾的一段故事,后被改编成昆曲《游园惊梦》。 《游园惊梦》向我们展示的是时空骤变时对几个青年女子生活、命运的影响,凭借自己的姿色与技艺,她们先后都成为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妻妾:才艺超群的蓝田玉嫁给了长她40岁的钱鹏志将军做填房夫人,为了“钱将军夫人”的身份和自己微贱的出身,不得不处处小心,如履薄冰,为了维持这来之不易的名份,她只能在钱将军身后孤寂清凉地打发着漫长的余生。《游园惊梦》中从钱夫人坐计程车到窦公馆参加聚会开始,即一步步深入她的内心,后来又突出她的潜意识,把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富贵荣华,只可惜你长错了一根骨头。”由此可以看出钱夫人所经历的心灵磨难。时过境迁,而今身价大降的她,只能坐计程车了,那“新的高楼大厦”与她内心的冷落与失意,呈现出鲜明的对比。生性温和的桂枝香虽已成为窦公馆里珠光宝气、颐指气使的女主人,但却是委委屈屈地做了多年的“三房”才得以扶正,颇有多年媳妇熬成婆的味道。无论是辉煌于前的蓝田玉,还是璀璨于后的桂枝香,她们的身份和荣耀都是以牺牲了青春、情爱、天伦之乐这样一些人生最美好的东西换取的。

分析白先勇《游园惊梦》

分析白先勇《游园惊梦》 世事无常,浮生若梦。不论是荣华富贵,是钱夫人的盛名,仍是如花年光光阴,仅仅梦过一场算了。往事就像断壁残垣,再也不胜回首。蓝田玉是一个比杜丽娘还要苍凉的人,她无力反抗啥,她的,她的,都成了钱将军的陪葬品。 白先勇给她取名为蓝田玉,恰是借用了李商隐的一句诗句:蓝田日暖玉生烟。在小说中的一切人物中,她是最贵重的蓝田玉,但是再好的玉,也不能永葆华美的光泽,钱夫人经不住与世事的折腾,最终变成了一块黯然失的蓝田美玉。 这篇小说的本来很简单:窦夫人在府上宴客,邀请了当年的姐妹及众昆曲名家,其中就包含了钱夫人在内。钱夫人蓝田玉在台湾窦第宅的所见所闻勾勒出她的不少往事,特别是再次听到游园惊梦,她触景生情,那些不胜的曩昔全都被唤醒。当年钱将军恰是听了蓝田玉的《游园惊梦》,倾其才调,才聘其为妻,后来在南京一次清唱集会,钱夫人在演唱游园惊梦时,发现郑惠清与她的亲妹子月月红有染,一阵激怒,遂失掉嗓音。在窦第宅,钱夫人听着惊梦的一段,心痛神驰,模糊想起自个当年与郑惠清幽会的场景,这时,她的喉咙又哑了,再也唱不了了。最终,宴会完毕,曲终人散,只有钱夫人还留在原地,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大家都说窦夫人是钱夫人的影子。游园惊梦,游的是众人,惊的是钱夫人,梦的是窦夫人。是亲小妹才会专拣自个的姊妹往脚下踹这句话是钱夫人对窦夫人说的,婚前钱夫人的恋人被月月红硬抢了去,钱夫人委身钱鹏志将军,她在南京有多,在台北就有多苍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自钱将军去世,钱夫人的日子就愈加惨白,不似早年的荣华富贵、锦衣玉食。而此刻的窦夫人是多年媳妇熬成婆,总算从偏房熬到主上,掌管了窦第宅,确不知自个的亲小妹已和情郎程志刚私混在一同。窦夫人与钱夫人的阅历如此相识,以至于许多人都预料到,钱夫人的结局,或许即是窦夫人今后的下场。两人独处,不免有无限慨叹,当窦夫人问她:你这么久没来,可发觉台北变了些没有?钱夫人沉吟了半晌,侧过头来答道:变多喽。她又轻轻地加了一句:变得我都快不认识了──起了许多新的高楼大厦。本来何止!钱夫人道破了台北的富贵景致,未曾道破的,是佳期如梦,是物转星移,是人事沧桑,世事无常,这一点,她是心知肚明的,仅仅开不了口。 游园惊梦,本来吵醒的何止是梦,还有其他有些,复苏的或许不仅仅是生命,还有实际。这便是吧!当钱夫人从梦中吵醒时,她才发觉自个现已一无一切,乃至跟不上年代的步伐,而从前具有的荣华富贵,无非是梦相同的东西。 白先勇的这篇小说《游园惊梦》选用的是认识流写法,它不光承继、开辟了我国古典文学传统窍门,并且吸收、融入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体现办法。中西文学精华的融入贯穿形成了这篇小说共同的艺术基调和文明构造。因而他的小说突破了传统小说谋篇布局的窠臼,显得新颖、别树一帜。一起,他还在小说中描写了新旧交替年代人物的,潜藏着他对人生、命运 的观点。 白先勇以为:对话可以说是小说中的魂灵,对话的功用许多,它是体现人物最佳的办法,也能帮助推展故事的发展。对话关于小说全部构造非常重要,也可以说,小说的第一要件是对话。因而,在《游园惊梦》中,白先勇非常重视掌握人物之间的对话,力求描写细致,

白先勇与其作品中的边缘人形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6f3844917.html, 白先勇与其作品中的边缘人形象 作者:陈孟凡 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08期 摘要:白先勇作品中的边缘人形象一直是研究其作品的一个热点,本文以白先勇先生的著作《台北人》为例,通过对《台北人》中各类边缘人形象的分析,更好地体会白先勇对该类形象的塑造,同时进一步理解《台北人》一书中的悲怆与绝望之情 关键词:台北人;白先勇;边缘人 一、白先勇作品中的边缘人形象 《台北人》中的边缘人形象,可以根据他们的职业和身份进行一个较为清晰的划分,主要描写了四类人—— 舞女群体 第一个群体是曾经在大陆做“货腰娘”,到了台北依旧干着老本行的舞女们。她们有些依旧维系了昔日的辉煌,门前行人络绎不绝;有些选择下嫁富商,从此远离风月场,做后半生相对安稳的阔太太;而更多的则沉淪在了台北看似无尽的黑夜之中,过着“没有明天”的生活。 可以说,这一个群体面对的台北是一个相较其他,更加充满世俗悲剧的台北,她们的生活地点发生了变化——从大陆迁居台北,但她们的生活环境却没有改变。不管是尹公馆、夜巴黎还是五月花,她们的生活中仍在上演着被施暴或是被抛弃的情感悲剧。纵然尹雪艳和金大班等人在台北依旧是个“呼风唤雨”的人物,但她们的处境和心境与之在大陆时相比较,仍有极大的不同。曾经那段辉煌岁月和怀念的人都被留在了大陆,只能在回忆里存在,在台北孤身一人的她们也不可谓不寂寞。 百姓群体 第二个群体是在权贵阶级之下,底层阶级之上的百姓群体,他们中有因为逃难来到台北的小生意人,也有生活困顿,郁郁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以这些带有烟火气,生活是“柴米油盐”的普通人为代表的百姓群体,在台北的生活也仅仅限于“安居”——他们以各种方式在这块不熟悉的土地上生存了下来,并开始了自己的生活。但他们要面临的不是开始新的生活,经济上的压力迫使他们成为无脚鸟,每天为琐事忙碌。 贵妇群体

白先勇作品大纲

浅谈白先勇作品中的感伤意蕴 摘要 1.简单介绍作家和他的作品有哪些。2.阐述“感伤主义”的定义3.对自己的文章做个交代。 关键词:白先勇作品感伤心灵 英文摘要........ 英文关键词...... 目录...... 绪论:简单介绍白先勇的生平和经历,浅析一下各个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感伤意蕴。(举例子)点明 作者小说的四个里程碑:探索器、发展期、成熟期、开拓期。 1.从他的早期作品,也就是绪论中提出的探索期,开始分析他的感伤意蕴,涉及到的作品有《金 大奶奶》《那晚的月光》《玉卿嫂》《寂寞的十七岁》《闷雷》《黑虹》《我们看菊花去》《小阳春》,从 各个作品中分析之后,得到结论:情感之伤,是白先勇早期创作的主要主题。对于人类情感道路艰 难探求,早期创作的白先勇己经开始有了深刻的自我体验,他用“年轻人水仙花似的自我中心”的 眼光看待这个情感残缺的世界,并试着用自己独特的人生见解对人类的“情感之伤”进行解读。 2.从白先勇作品的第二个阶段,发展期来分析各个小说中的感伤意蕴,涉及到的作品有《纽约客》 《谪仙记》《谪仙怨》《芝加哥之死》《上摩天楼去》。 正文 3.分析作者创作的第三个阶段,发展期的作品,涉及到白先勇短篇作品集《台北人》,首先, 对这个集子本身进行说明。然后从《台北人》中挑选几篇有感伤意蕴的代表作品,比如《永远的尹 雪艳》《国葬》《游园惊梦》对感伤意蕴来进行阐述。 4.分析作者创作的第四个阶段,开拓期。其代表作就是长篇小说《孽子》。这是作者力图突破自 己创作成就的的一次尝试,也是白先勇对于同性恋少年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理解,充满了悲悯感 伤之情。 结语...... 参考文献.......

简析汤显祖《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简析汤显祖《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因为喜欢昆曲曼妙的身段,华丽的服饰,而爱屋及乌喜欢上了其雅致的戏词。于是乎《牡丹亭》成了我的至爱,汤显祖成了我心中的大师。 《牡丹亭》不管从结构、文辞还是从思想上来看,都可以算是一部巨著,尤其喜欢其中的《游园惊梦》一折,现在我就其中的一些东西来谈点自己的看法。 游园惊梦一开始,就是一曲【绕池游】,“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如此如花美眷,却在深闺中锁幽怨,怎么不令人疼惜;良辰美景,却只能空对镜中容颜黯然伤逝,怎不令人同情。怎料深闺难锁春光,小春香在杜府发现了一座大花园,终于寻得机会游园,怎不令人高兴,终到一桃源深处,才不辜负这似水流年。 “【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游园惊梦》的经典唱段,一直被许多昆曲名家唱响,不知汤公是在一种什么样子的心境下写下的这句次,美轮美奂,一位二八娇娘,从未出来游玩过,看见春光无限美好,不禁发出一丝感慨。姑娘天生是爱美的,不知不觉倒要和满园春色比美了,好一个端庄秀丽而又不失活泼的杜丽娘。 因为长锁深闺,便爱煞这自然春光,于是乎就有“【醉扶归】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虽然锦衣玉食,却最爱天然本色、自然美景,美得与万景争春,我们在此不禁慨叹杜丽娘的如花美貌了。 一句“春香,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写出了太守之女的无奈,多年来在封建思想森严的家庭中生长,每天所能做的就是刺绣读书,连瞌睡都不能打一个,心中有无限情愫都不能说出来,死气直逼青春,未料想清风吹皱一池春水,唤起了姑娘心中的无限生机。“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多美的景致,撩人春色,让人唤起了对生活的无数希望,春风吹醒了一位沉睡了多年的女子,重燃了她对生活的无数期待。 “【山坡羊】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俺的睡情谁见?则索因循腼腆。想幽梦谁边,和春光暗流传?迁延,这衷怀那处言!淹煎,泼残生,除问天!身子困乏了,且自隐几而眠。”闲煞良辰美景,却有万般情愫涌入心头,难以消解,于是在无限春光中,以天地为被,自顾地小眠起来,不想梦中却碰见自己心仪的书生,于是就有了约会,一场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由此开始。 正是有了这场游园惊梦,才使得牡丹亭的魅力提升许多,这是杜丽娘反叛的开始,为了爱情,她挣脱牢笼,寻找自己的所爱,可能是现实中无法满足,只有在梦中才能完成,于是就有了杜丽娘那美好的“南柯一梦”,作者把这种梦现实化,才使得这部巨作有了现实意义。看过许多版本的昆曲“游园惊梦”,每次都能被演员们的表演所感动,但是还是觉得有很多演员还是没有演出原本的味道来,觉得现有最好的版本就是梅兰芳和俞振飞版本的“游园惊梦”,虽然梅兰芳是个男旦,但确实把那种深闺女子的端庄秀丽和不甘寂寞的心理描画得丝丝入扣,真不愧是大师。 单是游园中的一个身段,就忍不住要叫好了,常在闺楼待着,一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致,心情万分高兴,但是太守小姐的身份又使她不能像春香一样无限惊喜,只有通过神情和身段的变化慢慢察觉出她的喜悦。再就是惊梦中的那段,看见了一个俊秀少年,心中无比热爱,但是因为长期受礼教制约,杜丽娘不可能像其他女子一样,心中的感情她不能轻易表露出来,这个时候她的心理是有着很强烈变化的,我们只有在慢慢揣摩中才能发现。一个眼神告诉我们,杜丽娘这时候是“有点怕,但是又有点期待”,一个深闺女子的心境在此就一览无遗地

白先勇作品读后感

白先勇作品读后感 大二的时候,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在学校的图书馆看到了白先勇的散文集《第六只手指》,便深深地被他在文中所流露出的朴实情感所打动。纵观他的 很多作品,“情”是统领他作品的一个灵魂。掩卷长叹,我们似乎可以看到,白先勇一个人在苍凉中阅历百味人生,品味人世间的种种情。 我喜欢白先勇的文字,他的文字有一种直逼人内心的穿透力,平常的话语 却饱含着生命的温情。我喜欢他文章中的那种淡淡的伤感和那字里行间透出的 真挚朴实的情感。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那一篇《第六只手指》,这是一篇纪 念作者的三姐的散文,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的深情与痛楚。白先勇的三姐明姐,是一个善良得不设防的人,自小被聪明美丽的大姐、二姐的光芒所掩盖, 在不受人注意中慢慢长大,得到的父母恩泽最少,却总愿把自己所有与家人分 享的女子,长大后像姐姐们一样赴美读书。智力平庸、性格内向的她在太重的 精神压力与环境压力下精神崩溃,后回家静养,从此智力停顿在小孩子的水平 一直拒绝长大,在家人与亲友迟来的爱中快乐无忧地生活至四十几岁,染病而终。文中的明姐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就像文中作者说的,“事实上明 姐一直没有长大过,也拒绝长大,成人的世界,她不要进去。她的一生,其实 只是她童真的无限延长,她一直是坐在地上拍手笑的那个小女孩。”明姐好像 是不属于这一个肮脏、黑暗、世俗的世界的,她的一生是极其不幸的,单纯无 私地为别人付出自己的爱,却没收获她自己所想要拥有的爱。看到文章的最后 明姐死去的那一部分,在偌大教室里的我,心一酸,眼泪就流下来了。是的, 每一个女子都是一粒花的种子,有的是玫瑰,要在美丽的花坛中摇曵生姿;有 的是蔷薇,要在墙头壁上层层叠叠;而有的,仅仅是一支野百合,只能在幽静 的山谷中悄然开放,把衣香鬓影舞给有缘来临的清风白云慢慢观赏。明姐就是 这样一支野百合,在孤寂中散发了自己所有的清香。白先勇对明姐的描述不多,没有华丽的辞藻与修饰,但我们从他那平淡如水的语言中,却感受到了他对明 姐的那一份深深的留恋与挚爱。 白先勇用写作表达心灵无言的痛楚。白先勇自己也曾说过“我一直觉得文 学写的是人性、人情。我们经常在挣扎,人的内心都有不可言喻的痛,我想文 学可以写出来。”所以阅读他的文章,总能窥探到他平静的外表下一颗不安隐 痛的心。他的散文《树犹如此》便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他失去亡友王国祥的痛, 痛彻心扉,却无药可救。“当时如果有人告诉我喜马拉雅山顶上有神医,我也 会攀爬上去乞求仙丹的。在那时,抢救王国祥的生命,对于我重于一切。” “我与王国祥相知数十载,彼此守望相助,患难与共,人生道上的风风雨雨, 由于两人同心协力,总能抵御过去,可是最后与病魔死神一搏,我们全力以赴,却一败涂地。”整篇文章只称王国祥为朋友,然而字里行间却是相知相守的深情。一份相知相惜了三十八年的友谊,突如其来复发的一场病,是两个人携 手对抗病魔的开始。文中白先勇没有直说他的努力,而是用婉曲的手法写他为

《游园惊梦》读后感

《游园惊梦》读后感 20130803004 法律1301 何晓茵 《游园惊梦》讲述的是守寡的、美人迟暮的钱夫人蓝田玉,落魄后一直远离相知故友,独居在台湾的南部。一日应邀到台北参加窦夫人桂枝香所开的宴会的始末。窦夫人的宴会风光张扬、觥筹交错、欢笑连连,但钱夫人触景伤情,深感物是人非。醉酒后的钱夫人更是回忆起年轻往事,经历的精彩不凡和如今生活的寡淡窘迫对比鲜明,令人唏嘘不已。 下面我将以我的理解对这篇小说进行赏析,分享我的心得。 文章一开篇便有对窦公馆的描述,“……整栋大楼,上上下下灯火通明,像是烧着了一般。”露台石栏边上有一排桂木,更是“一阵桂花的浓香袭来”,窦夫人桂枝香,从卖唱艺人熬了许多年终于成了正室官夫人,文章一开头的描写便是暗示窦夫人的得势。之后在等待与窦夫人见面时,钱夫人在前厅中对着镜子顾影自怜,看到自己头发有些凌乱,而那件自己平时压箱底的“墨绿杭绸旗袍”如今穿在身上不再像“绿汪汪的翡翠”了,竟然“有一些发乌”,此时镜子旁那景泰蓝花樽里插着的那株万年青更像是在嘲讽——怎么会有时光带不走的容颜和年华呢,但此时穿着“银灰洒朱砂的薄纱旗袍”的窦夫人出场了,在钱夫人看来,雍容华贵、端庄优雅的窦夫人似乎真的没有老,而她的妹妹天辣椒更是比以前“俞更标劲、俞更挑”了。 钱夫人当年是得月台里昆腔最正派的,此时被人怂恿上台同当今的昆剧好角色徐太太一起献唱一曲《游园惊梦》,钱夫人自然是又谦恭又害怕,毕竟这几年在台南都没有认真吊过嗓子,不知会不会把徐太太给比下去了。然而钱太太又意识到了台北已经不兴长旗袍了,自己在人群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若是献唱恐怕“不登样”、难以压台。钱太太心中自然是无奈又伤心的。

游园惊梦观后感

良辰美景奈何天 ——《牡丹亭·游园惊梦》观后感 汤显祖在《牡丹亭》一剧的《题词》中写下:「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5]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学期本是无心选择的昆曲课,却成了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选择,让我真正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精髓和翘楚——昆曲的美丽。记得小时候其实就看过《牡丹亭》的片段,但是应该是杜丽娘死后魂游后院,柳梦梅掘墓开棺的那一段,因为当时还小,不懂得欣赏背后爱情故事的美,反而却被吓得够呛。真正喜欢《牡丹亭》,就是在大学上了昆曲课之后。 喜欢《牡丹亭》这部戏,大概是因为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人心浮躁,无法沉下心来做事,包括对待爱情、包括写作戏剧。就像有木心的诗里写过的:「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然而在古时候人们的生活和观念里,爱一个人就是一生一世、生死相依、永不变节;爱一个人就是执着不已、缠绵秾丽、炙热反叛。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就是这样,「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大概是对他们最好的形容。 《牡丹亭》整部戏说了这样一个故事,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名叫丽娘,生的非常美丽,向陈最良拜师读书和学习。她因为《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个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临死前的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鬟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杜丽娘的父亲后升职担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埋葬女儿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到北京去进京赶考,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到杜丽娘的嘱托,送家信传报还魂的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幸好皇帝感慨二人的旷世奇缘,于是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而《游园惊梦》选段讲的就是其中最经典、最耐人寻味,也是最唯美的一段:杜丽娘到后花园游完后梦见柳梦梅的片段。为什么《游园惊梦》最著名?看了好几遍我才懂得:0因为它是整版《牡丹亭》的画心,承载和延续着《牡丹亭》的“情”字,贯穿着整个主题。 梦回莺啭 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短短的几句词,就唱出了杜丽娘独居深闺,百无聊赖的生活,每天闷在闺中,纵使衣着华美、养尊处优,最多能有的娱乐活动,也不过是跟着先生念一念书。然而文字里描写的大川大河、真挚感情、人生阅历、跌宕起伏她都无从知晓无从体会,最多能有的经历也不过是去后花园赏一赏景

游园惊梦艺术特色

游园惊梦艺术特色.txt骗子太多,傻子明显不够用了。我就是在路上斩棘杀龙游江过河攀上塔顶负责吻醒你的公主。白先勇的《游园惊梦》赏析 浏览次数:39291次悬赏分:10|解决时间:2006-11-8 13:53|提问者:天籁风神 问题补充: 是小说 最佳答案 白先勇在小说《游园惊梦》中有意识地采用了叙事学方法及互文性思路。小说在外视角叙述中加入局部人物的内视角,并把两种叙述视角相互结合、穿插,进而通过内视角的回顾性叙事,自然转入意识流中的诗意表达。与此同时,中国文学的丰厚传统给予作品互文性以极大便利,并营造了“人在戏中,戏在戏中”等多方面的艺术效果。由此,又构成了梦醒时分的宽阔的阐释空间。 关键词:《游园惊梦》;叙事视角;意识流;互文性;阐释空间 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是《台北人》系列小说中的一篇,完成于1966年。1981年改编成同名舞台剧,在美国和台湾演出均获得巨大成功。忠实于小说的意蕴,又配以演员出色的表演、优美的音乐以及服饰、舞美,共同构成了一个凄美哀婉的世界和一个人或一群人梦醒时分的痛苦。小说《游园惊梦》已经成为汉语读者非常喜爱的文学经典,本文有意识地选用一些批评方法,对《游园惊梦》进行文本分析,探寻其艺术价值形成的机制。 一、叙述角度的自如转换与意识流手法中的诗意表达 由于中国传统白话小说脱胎于话本而擅长于叙述,其叙述视角基本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自然地融合于无所不知的叙述者。这个叙事传统滋养了古代小说家,也为现代小说家所娴熟。白先勇既充分地继承传统叙述的自如便捷,又富有创造性地拓展了叙述视角,达到了传统手法与现代手法的圆融,突出体现于三个层次叙述的递进。 第一个层次,《游园惊梦》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中加入局部人物的第一人称视角,并且两种叙述视角互相结合、穿插。这个特点主要体现在小说开头和前半部分。小说开篇,叙述者面对一群军界官员和将军夫人们,这些人大多经由南京、上海来到台湾,空间在时间的隧道中变迁,其间荣辱盛衰、人世更替、生离死别,有很多撕心裂肺的故事,只有采用俯视角的第三人称叙述,才能统观审视和把握。人的心理世界和感情线索对于小说太重要了,白先勇深得个中三昧。因此,他不满足于时代风云变幻的客观记录,他需要进入人物心理和感情深处,以便寄予对人生、爱情乃至人世的理解。如何解决既有俯视角的历史叙述,又有感情和心理的深度描绘这个难题?在第三人称俯视角叙述中穿插人物视角的局部叙述,成为作家的艺术选择。 西方经典叙事学认为,第三人称叙述同时可以具有“外视角”与“内视角”。作为“内视角”的人物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而作为“外视角”的故事外叙述者的眼光则通常较为冷静[1](P217)。所以窦夫人桂枝香大宴宾客,邀请昔日得月台唱昆曲的各位姐妹们,这个起笔就采用了俯视角。引出了钱夫人后,叙述视角便转为钱夫人这个内视角:“窦公馆的花园十分深阔,钱夫人打量了一下,满园子里影影绰绰,都是些树木花草,……钱夫人一踏上露台,一阵桂花的浓香便侵袭过来了……”在窦夫人指引下,钱夫人一一见过诸位客人,这些客人也都是从钱夫人眼光看到和接触到的。这个视角非同一般,钱夫人经历过荣华富贵,见识过各种公馆,窦公馆自然地被置于比较视野中。至于这些客人,有南京时的旧相识,比如天辣椒蒋碧月,赖夫人、刘副官等,也有在台北兴起来的新人,比如徐经理徐太太,程参谋等,新人与旧人同时处于一个场合,从经历了历史变故的钱夫人眼光看出去,

白先勇小说的艺术特色

白先勇小说的艺术特色 白先勇的小说技巧是众口称赞的.有许多评论者甚至称他为“当代中国短篇小说中的奇才。”可以说,这样的称誉不无道理。别林斯基在《1847年俄国文学一瞥》中提到:“毫无疑问,艺术首先必须是艺术,然而才能是社会精神和倾向在特定时期中的表现。”白先勇小说的成功,首先就因为它是实实在在的艺术品。白先勇本身具有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功底,又加之对欧洲美学大师的艺术技巧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艺术实践中,做到了融中西方艺术于一炉,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白先勇在他的短篇小说中为文学画廊提供了丰富而鲜活的人物形象。他刻画自“社会上流”到“社会底层”的众多人物。这些人物各自生活在白先勇为他们编织的小圈子里,可这些人物聚在一起就足以构成一个小社会,这个社会就是旧中国的微缩景观。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身上,我们不难看出白先勇对旧中国衰亡的感叹,也寄寓着人类生活中对某些问题的独到思考。 如尹雪艳,她先前是旧上海的红舞女,而后又是台北交际明星。她出演着官僚资产阶级的腐朽、糜烂、空虚生活的消遣品,也是他们麻醉自己和腐蚀自己的一剂“良方”。她艳丽的外在和冰雪的内心,是她与国名党遗老俊少达观显贵们纠缠周旋的“不二法门”。以艳丽接待灵魂发霉腐烂的冒险家,以冰雪的心送他们一个接一个倒下。时空变换,社会兴衰仍不能打乱她的节奏。“尹雪艳总也不老”“不管人事怎么变迁,尹雪艳永远是尹雪艳,在台北仍旧穿着她那一身蝉翼纱的素白旗袍,一经那么浅浅的笑着,连眼角儿也不肯皱一下”。白先勇充分调动了白色来雕刻尹雪艳的高雅、冷艳、阴柔的性格。就连她的名字“雪艳”也和白色连在一起。在现实意义中,白色代表纯净、清爽;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则多象征凄清、悲哀或哀葬。富丽的尹公馆则是当年的百乐门舞厅的幻影,象征着那个已逝去的金粉世界。 尹雪艳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维持腐朽没落生活气派的典型。但是作者雕刻人物的暗示中,仿佛尹雪艳这个形象还有更深的意义。她也许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破坏力量的象征。而她“一经那么浅浅的笑着”,“站在一旁”以悲天悯人的眼光看着她的那一群得意的、失意的、老年的、壮年的、曾经是叱咤风云的、曾经是风华绝代的客人们,狂热的互相撕斗。而围着她的那一群人并不能从迷醉中醒来,这难道能说还是尹雪艳的不是吗? 白先勇是一个善于刻画人物的艺术巧匠。他笔下的人物大多血肉丰满,形神兼备,个性鲜明。他善于刻画女人旅美女作家於梨华曾经说过:“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没有任何以为作家,刻画女人,能胜过他”。的确,白先勇笔下的女人形象,如玉卿嫂的素净而凄厉,尹雪艳的冷艳,李彤的火辣辣的艳,钱夫人的惆怅,蒋碧玉的轻狂,窦夫人的矜贵,金兆丽的粗俗等等,都写得栩栩如生。他总是能用寥寥几笔的勾勒,就使鲜明的形象脱颖而出:像一轮骤然从海里跳出来的太阳,通身一道的光芒,都是扎得人眼睛发疼得。李彤的身材十分高挑,五官轮廓都异常飞扬显突,一双炯炯露光的眼睛,一闪便把人给罩住了。 这是《摘仙记》里的李彤,火辣辣的“艳” 月白的短袖的绒锦旗袍,襟上一排香妃色的大盘扣,脚上也是月白缎子的软底绣花鞋,鞋尖却点着两瓣肉色的海棠叶儿,为了讨喜气,他破例在两鬓簪上一朵酒杯大血红的郁金花,而耳朵却掉着一对寸把长的银坠子。 这是《永远的尹雪艳》中的尹雪艳,冷嗖嗖的“艳”。 白先勇有时候以一两个细节,将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刻画的入木三分。《思旧赋》中对顺恩嫂进李公馆有这样的描写: 老妇人伸出她那只鸟爪般瘦枝的右手,在那两扇旧得开了裂的大门上颤抖的摸索了片刻.她想去揿门上的电铃,但终于迟疑地缩了回来抬起头,迷惘的环视一下,然后蹒跚地离开了李宅大门,绕到房子后面去。

白先勇游园惊梦

白先勇游园惊梦 1、简析《游园惊梦》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主题思想:《游园惊梦》发表于1966年。作品通过女主人公蓝田玉的一次赴宴经历的叙述,描写了这位守寡的将军夫人悲剧性的命运遭际,反映了原国民党上层阶级撤离大陆后的境遇变迁和五六十年代的台湾现实,塑造了蓝田玉等几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人物对世事无常的沧桑感受。 艺术特色:小说以钱夫人为视角,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意识流手法,着重呈现了她的内心活动;同时运用了戏剧穿挺,将古典戏剧的情节和小说主人公的内心处境和悲剧命运相互对照。另外还通过性格化的对白,采用象征、暗示等手法,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强化了艺术氛围和悲剧主题。在叙述和表现的手法上,作者成功地熔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的多种艺术手段与一炉。 动用戏剧穿挺,突出人物特色: 小说以钱夫人为视角,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意识流手法,着重呈现了她的内心活动;同时运用了戏剧穿挺,将古典戏剧的情节和小说主人公的内心处境和悲剧命运相互对

照。戏剧中的对白,采用象征、暗示等手法,将戏剧的舞台和人生的舞台,戏剧化的人生和人生的戏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整个作品主题不仅深沉而且富有韵味。 2、简析蓝田玉的形象 钱夫人蓝田玉是出身卑微的昆曲优伶,因一曲《游园惊梦》而被钱将军看中,一夜之间成了将军夫人,享尽了荣华富贵。她一方面感激年老的钱将军对自己的忠爱,一方面又与郑参谋幽会,内心陷于矛盾和痛苦之中。在一次演唱中,她无意间发现自己的情人另有别恋,急怒之下竟失去了嗓音。钱将军一死,她又在一夜之间,成了落魄夫人,在台南伶仃度日。蓝田玉她代表了国民党上层阶级中的懦弱典型,作者对她寄于了深切的同情和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沧桑深沉的悲凉。 作者简介: 白先勇,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著有短篇小说集《玉卿嫂》、《纽约客》、《台北人》及长篇小说《孽子》等。

汤显祖游园皂罗袍原文及翻译赏析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 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译文 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这样美好的春天,宝贵的时光如何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碧瓦亭台,如云霞一般灿烂绚丽。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封建家长们把这美好的春光看的太卑贱了。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注释 姹紫嫣红:形容花的鲜艳美丽。 断井颓垣:断了的井栏,倒了的短墙。这里是形容庭院的破旧冷落。 奈何天:无可如何的意思。谁家:哪一家。 朝飞暮卷:形容楼阁巍峨,景色开阔。 翠轩:华美的亭台楼阁。 锦屏人:被阻隔在深闺中的人。忒:太。韶光:大好春光。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赏析

这段唱词历来为人所津津乐道,雅丽浓艳而不失蕴藉,情真意切,随景摇荡,充分地展示了杜丽娘在游园时的情绪流转,体现出情、景、戏、思一体化的特点。它紧紧贴合主人公情绪的当前状态和发展走向进行布景。“姹紫嫣红开遍”,艳丽眩目的春园物态,予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叩开了少女的心扉,然而,主人公并非只是流连其中,只“入”而不“出”,接承第一眼春色的是少女心中幻设的虚景,她预见到浓艳富丽之春景的未来走向——“都付与断井颓垣”,残败破落的画面从另一个极端给予少女强烈的震撼。“春色如许”开启了主人公的视野,使之充满了诧异和惊喜,接踵而来的对匆匆春将归去的联想则轰的一声震响了少女的心房,使之充满了惊惧和无奈。 女主人公心花初放紧接着又上眉头的景象,包蕴的是无奈的情绪——“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她在这里意识到生命的困境,换个角度看待这些唏嘘,则里面并不仅仅残存着纯粹的悲观意绪,主人公情绪跌入低谷之后,仍念念不忘“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云霞翠轩”“烟波画船”,美好的事物始终深刻内嵌于少女的思维深处,读者不难从中窥探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期待,为下一段奇遇柳梦梅,为情而死的故事找到心理依据。 在这段唱词中,从喜乐到苦痛的情绪流变紧紧扣咬着从浓艳的实景向残败的虚景的转变,读者很难剖判外在之景与内在之情的严格界限,只因在此处,景现而情发,情入而景犹存。 此曲表现了杜丽娘游园恨晚、青春寂寞的悔怨,进而控诉了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观念对少女青春的无情摧残。杜丽娘作为一个刚刚觉

游园惊梦读后感——白先勇

游园惊梦读后感——白先勇 《游园惊梦》像之前看过的许多白先勇的小说一样,或多或少都会给人一种世事变迁的沧桑感。白先勇先生笔下有很多出色的女子,她们各有各的特色,但无一例外都会带有悲情色彩,每次读完这些人的人生都会发出一声感叹,这次读完这篇小说,最主要的体会不是来自于文学艺术上的的领悟或者是对文字造诣的探究,而是对于万物皆空,世事变迁终是身外物,对命运无奈但更应该无畏的感受。 对于主人公钱夫人来说,这篇小说在她的南京时期的辉煌和现在的落寞之间来回穿插,通过自己人生前后的对比,以及她自己和姐妹之间的对比,来突出世事变迁之快,主人公之无奈。虽然我不能够很深刻地分析这篇小说具体用了那些修辞手法,但是最浅显的莫过于对比了。从一开始的辉煌:有着宠爱和敬爱自己的丈夫,有着辉煌的昆曲名角身份,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到现在的无依无靠、远离潮流和名利的落寞。从一开始是众姐妹当中的佼佼者,到现在成为最落魄

的一位之间的落差。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对比,都让我们为之叹气,不禁感叹世态炎凉,世事无常。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情节,作者却用很平淡的语气,几乎不带个人感情色彩将这个故事展现在我们面前,让作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冷暖。也许作者知识把自己的感情放在了主人公身上,让主人公自己去表现那一份无奈。 除了这种修辞以外,作者在整片小说中的视角也很一种不同。作者在通篇文章中融会贯通地使用了两个视角,第三人称视角和第一人称视角。似乎对于作者来说,只有这两种视角的交互应用才能真正将这一故事情节完整展现给读者,实际上,我觉得诊室因为第三和第一视角的转换才使得整个故事更觉真实和容易英气读者共鸣。在文章的一开始作者采用第三人称的视角,通过对钱夫人所乘坐的出租车,通过对整个窦公馆内灯火通明,环境甚好,家眷成群,而那些辉煌的家具甚是讲究的描写,通过钱夫人身上过时的长装和其他贵妇人身上流行的短装之间的描写,以一个第三人称的冷静视角,

游园惊梦的思想主题和艺术技巧

流水落花春去也 ——浅谈《游园惊梦》的思想主题和创作技巧08级中师本2班苏慧敏080101231 摘要:《游园惊梦》之所以在海内外获得广泛好评,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与作者成熟的小说创作技巧和意蕴深远的思想主题是分不开的。纵观小说的创作技巧和思想主题,在小说的创作技巧上,主要体现为对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和叙述视角的灵活转变;在思想主题上,可以概括为“一条主线,穿插若干回忆,体现出世事变迁的思想”,展现的是历史与人生的交融。 关键词:思想主题叙述视角意识流 发表在1967年台湾《现代文学》第三十期的小说《游园惊梦》,是白先勇短篇小说集《台北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台北人》的扉页上,白先勇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感时伤怀的《乌衣巷》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由此,可见在这本集子深深地蕴含着作者难以排解的沧桑感、兴亡感和怀念感,对过去繁华的追思与回忆时刻在回旋。在《台北人》所有的小说中,《游园惊梦》的篇幅几乎比其他小说长一倍,同时它也是《台北人》中公认的写得最好、最见作者文学功底的一篇小说。许多评论家对这篇小说赞誉有加。著名评论家欧阳子甚至宣称“:在中国文学史上,就中短篇小说类型来论,白先勇的《游园惊梦》是最精彩最杰出的一个创作品。”白先勇也毫不掩饰自己对这篇小说的喜爱之情,自称它是“整个写下来,最苦、最美的一篇”,“下了最大的功夫。”《游园惊梦》之所以在海内外获得广泛好评,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与作者成熟的小说创作技巧和意蕴深远的思想主题是分不开的。纵观小说的创作技巧和思想主题,在小说的创作技巧上,主要体现为对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和叙述视角的灵活转变;在思想主题上,可以概括为“一条主线,穿插若干回忆,体现出世事变迁的思想”,展现的是历史与人生的交融。 一、思想主题

《游园惊梦》观后感最新范文

《游园惊梦》观后感最新范文 大家有没有观看过游园惊梦,会不会写关于游园惊梦的观后感? 以下是的观后感范文5篇,希望能够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曾有理想成为一个报国巾帼英雄的老师兰姨和一个曾在万月楼卖唱的歌女翠花之间同性之恋,以及她们遭守各种情感挣扎后的惺惺相惜。故事外在几乎没有任何的戏剧冲突,翠花被赶出家门这一冲突,甚至忽略不计,没有一个镜头去表现。 总的来说《游园惊梦》是一部极具特色的影片,一个民国时期显性的情感故事和隐性《牡丹亭》的故事暗合,去阐述千古不变的“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 同时,运用戏曲的的方式手法,把一部影片情绪渲染的美仑美奂,声画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彰显,视听语言方面为华语电影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游园惊梦》这部电影的主人翁是:荣兰和翠花。那是一个黑暗的社会,在那样的环境下,这两女人有很大的不同,但有些方面也表现出相同。

翠花是一个相对柔弱的女人,她是那个时代大部分女人的缩影,不出家门,不入世,只是单调的活着,但是他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憧憬。她希望有个依靠,荣兰是他的依靠。同时她也充满了希望,她把希望都放在惠儿身上,希望惠儿能够学到知识,能够步入社会,并且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 荣兰是一个比较先进的女人,他步入社会,接触社会。但是作为一女人,她和翠花一样也希望有一个依靠,后来遇到了邢志刚,他同样也把希望寄托在惠儿这一代的孩子身上。 无论社会如何黑暗,是不能磨灭人们对美好的渴求,不能磨灭人们对禁锢的挣脱,不能磨灭对身心栖息地的渴望。 另外这部电影选背景也非常好,苏州园林是旧时代的产物,可以很好的表现文章的主题,同时苏州园林加以昆曲,是美的结合,让人在更好的体会电影主题的同时也能够有美的享受。 游园惊梦是一部很美的片子。缠杂不清的暧昧迷离,藕断丝连的深情蜜意。两个女人,两个男人,两个女人。爱和不爱都已经成了默契,不用说,眼神就好。离别和聚首,纠缠和放手。女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

白先勇《游园惊梦》赏析

历史沧桑与世事变迁的慨叹 ——《游园惊梦》赏析 《游园惊梦》是当代著名作家白先勇的代表作。发表于1966年。作为国民党高层的后裔,白先勇经历了家族由炙手可热到门可罗雀的巨变,而从大陆到台湾的经历,更增加了他对人生的认识和历史沧桑感。因此,在他的笔下常常可以看到那些曾经显赫、辉煌的人物,看到他们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承受。《游园惊梦》就是这样一篇慨叹身世和沧桑巨变的代表作。 作品分析: 主题作品通过对女主人公蓝田玉的一次赴宴经历的叙述,描写了这位守寡的将军夫人悲剧性的命运遭际,反映了原国民党上层撤离大陆后的境遇变迁和五六十年代的台湾现实,同时也表达了人物世事无常的沧桑感。 人物作品描写了几位性格各异的国民党遗老、夫人的形象。其中,尤以主人公蓝田玉最为出色。蓝田玉是钱将军的遗孀,是国民党上层贵族没落者的代表。她原是出身卑微的昆曲优伶,因一曲《游园惊梦》被钱将军看中,一夜间成了将军夫人,在南京风光一时。她感激老将军对自己的钟爱,使自己享尽了荣华富贵,但又与郑参谋打得火热,暗中幽会。当发现自己的情人已暗中移情别恋时,情急之下她竟失去了嗓音。钱将军死后,她又在一夜之间成了落魄夫人,在台南伶仃度日。当她应三阿姐(桂枝香)——窦夫人之邀,到台北赴宴时,面对昔日十分落魄,如今浑身珠玉的三阿姐,蓝田玉不禁感慨万分。尽管她仍穿着那件绿汪汪翡翠似的旗袍,却永远失去了在秦淮河上唱戏时的姐妹情深,她再不能唱出那折子戏《游园惊梦》了。当曲终人散,她更深的体会到了人世间的冷酷:时间让历史变成了伤痛,让情意消弭,让古老的艺术衰败;而人世的沧桑,使往日的显赫声威,早已消散,昔日的将军府,也早已易人,现在只剩下自己,只剩下满目悲凉和历尽沧桑的感受。 艺术特色白先勇是一位既具有着良好的中国文化传统,又受过完整西方思想和艺术熏陶的作家。是台湾现代派小说创作的中坚。在其代表作《游园惊梦》中,显现出了鲜明的特色。 首先,在叙述方式和表现手法上,作家成功地熔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的多种艺术手段于 一炉。小说以钱夫人蓝田玉为视角,通过钱夫人的眼睛小说的内容逐一展开的:钱夫人一到窦公馆,就巧妙地让她的眼睛“打量”了一下里面气派非凡的花园美景,环视了非同一般的客厅摆设,由此透视了窦公馆高人一等的豪华与尊荣。这必然就是引起她许多有关自身以及与窦夫人的关系等等今昔对比的联想。由于出席晚宴的高宾贵客,都是当年南京相知相识的军政界官场人物,而今次窦夫人宴会情景跟“临离南京那年”钱夫人在自已梅园新村的公馆为她请做生日的盛宴情景,就有许多近似之处,更使钱夫人感慨万分。作家一面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意识流手法,着重呈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一面运用了戏剧穿插,将古典戏剧的情节、气氛与小说主人公的心境和悲剧命运相互对照,深化了作品的内涵。 其次,作品还注意运用赋予个性化的对白,采用象征、暗示等手法,突出了人物性格。作品

白先勇小说的艺术创作

白先勇小说的创作艺术 白先勇的小说技巧是众口称赞的.有许多评论者甚至称他为“当代中国短篇小说中的奇才。”可以说,这样的称誉不无道理。别林斯基在《1847年俄国文学一瞥》中提到:“毫无疑问,艺术首先必须是艺术,然而才能是社会精神和倾向在特定时期中的表现。”白先勇小说的成功,首先就因为它是实实在在的艺术品。白先勇本身具有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功底,又加之对欧洲美学大师的艺术技巧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艺术实践中,做到了融中西方艺术于一炉,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白先勇在他的短篇小说中为文学画廊提供了丰富而鲜活的人物形象。他刻画自“社会上流”到“社会底层”的众多人物。这些人物各自生活在白先勇为他们编织的小圈子里,可这些人物聚在一起就足以构成一个小社会,这个社会就是旧中国的微缩景观。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身上,我们不难看出白先勇对旧中国衰亡的感叹,也寄寓着人类生活中对某些问题的独到思考。 如尹雪艳,她先前是旧上海的红舞女,而后又是台北交际明星。她出演着官僚资产阶级的腐朽、糜烂、空虚生活的消遣品,也是他们麻醉自己和腐蚀自己的一剂“良方”。她艳丽的外在和冰雪的内心,是她与国名党遗老俊少达观显贵们纠缠周旋的“不二法门”。以艳丽接待灵魂发霉腐烂的冒险家,以冰雪的心送他们一个接一个倒下。时空变换,社会兴衰仍不能打乱她的节奏。“尹雪艳总也不老”“不管人事怎么变迁,尹雪艳永远是尹雪艳,在台北仍旧穿着她那一身蝉翼纱的素白旗袍,一经那么浅浅的笑着,连眼角儿也不肯皱一下”。白先勇充分调动了白色来雕刻尹雪艳的高雅、冷艳、阴柔的性格。就连她的名字“雪艳”也和白色连在一起。在现实意义中,白色代表纯净、清爽;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则多象征凄清、悲哀或哀葬。富丽的尹公馆则是当年的百乐门舞厅的幻影,象征着那个已逝去的金粉世界。 尹雪艳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维持腐朽没落生活气派的典型。但是作者雕刻人物的暗示中,仿佛尹雪艳这个形象还有更深的意义。她也许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破坏力量的象征。而她“一经那么浅浅的笑着”,“站在一旁”以悲天悯人的眼光看着她的那一群得意的、失意的、老年的、壮年的、曾经是叱咤风云的、曾经是风华绝代的客人们,狂热的互相撕斗。而围着她的那一群人并不能从迷醉中醒来,这难道能说还是尹雪艳的不是吗? 白先勇是一个善于刻画人物的艺术巧匠。他笔下的人物大多血肉丰满,形神兼备,个性鲜明。他善于刻画女人旅美女作家於梨华曾经说过:“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没有任何以为作家,刻画女人,能胜过他”。的确,白先勇笔下的女人形象,如玉卿嫂的素净而凄厉,尹雪艳的冷艳,李彤的火辣辣的艳,钱夫人的惆怅,蒋碧玉的轻狂,窦夫人的矜贵,金兆丽的粗俗等等,都写得栩栩如生。他总是能用寥寥几笔的勾勒,就使鲜明的形象脱颖而出:像一轮骤然从海里跳出来的太阳,通身一道的光芒,都是扎得人眼睛发疼得。李彤的身材十分高挑,五官轮廓都异常飞扬显突,一双炯炯露光的眼睛,一闪便把人给罩住了。 这是《摘仙记》里的李彤,火辣辣的“艳” 月白的短袖的绒锦旗袍,襟上一排香妃色的大盘扣,脚上也是月白缎子的软底绣花鞋,鞋尖却点着两瓣肉色的海棠叶儿,为了讨喜气,他破例在两鬓簪上一朵酒杯大血红的郁金花,而耳朵却掉着一对寸把长的银坠子。 这是《永远的尹雪艳》中的尹雪艳,冷嗖嗖的“艳”。 白先勇有时候以一两个细节,将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刻画的入木三分。《思旧赋》中对顺恩嫂进李公馆有这样的描写: 老妇人伸出她那只鸟爪般瘦枝的右手,在那两扇旧得开了裂的大门上颤抖的摸索了片刻.她想去揿门上的电铃,但终于迟疑地缩了回来抬起头,迷惘的环视一下,然后蹒跚地离开了李宅大门,绕到房子后面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