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柴油发动机的最新排放控制技术

柴油发动机的最新排放控制技术

柴油发动机的最新排放控制技术
柴油发动机的最新排放控制技术

EY E O N EC ETR ONI CS

汽车电子

>>

78

据初步统计,2006年以来在欧洲销售的汽车中大约有三分之一使用了柴油发动机,尤其是在比利时和法国这些特别注重环保的国家中,这个比例要接近二分之一。虽然在美国柴油车的销量很低,但是由于政府政策的改变以及新型发动机技术的应用,不久的将来美国市场上柴油车的销量也将会大大增加。电控技术的应用将会催生出新型的高科技柴油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将改变美国人对柴油发动机的偏见。

柴油与汽油相比,其燃油经济性可以提高25%,并且其价格只有汽油的一半。柴油的这些优点对于欧洲人来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英国伦敦出租车联盟的市

场调查报告显示:伦敦的柴油出租车的城市平均油耗为9.6km/L(10.4L/100km),高速平均油耗为12 km/L (8.32L/100km)。该联盟在其报告中还特别强调,如果车辆得到良好的维护保养的话,柴油发动机可以跑到80万km甚至更多而不用大修。报告中同时指出,由于高压缩比给柴油发动机带来优异的扭矩特性,使得它更适合于城市中经常走走停停的工况。

最近,在谈及柴油发动机对美国市场的影响时,克莱斯勒集团主席兼首席执

行官(CEO) Dieter Zetsche先生讲到:“如果美国人购买柴油轿车的比例能够和欧洲的消费者一样的话,那么每年将节省300万L左右的原油。另外,也将减少800

万t二氧化碳的排放。”

然而,对美国市场来说,柴油发动机的缺点也是相当多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污染问题。柴油发动机的污染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微粒排放物质、氮氧化物(NOx)和硫。其中微粒排放物质(烟灰)大部分是由碳或碳化物的微小颗粒(尺寸小于1μm)所组成的。据确认,在柴油发动机的排放物中含有大约40种不同的化学成分。据美国环保署(EP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验证,柴油发动机中所排放出的烟灰为致癌物质。加州空气资源部(CARB)估计,在南加州,空气中71%的致癌物质是由柴油车产生的,而这些柴油车仅占当地车辆的2%。其它的健康问题,如与日俱增的哮喘和肺部疾病也同样在业内人士的关注范围之内。

我们知道,柴油发动机的燃烧原理是将稀混合气用非常高的压缩比压燃。典型的柴油发动机的压缩比在20:1到24:1之间。燃烧室内的压力可以达到汽油发动机内的40~50倍。过剩的氧气、高温高压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为氮氧化物的产生提供了天然的有利条件。

应该说,最严重的问题是第三污染源——硫。柴油机所使用的燃料可以用劣质的原油制成,并且大部分的柴油都是这么来的,而这些原油很显然受到了硫的污染。现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柴油中含有500ppm的硫。而在中国使用的柴油中硫的含量是美国的10倍。就如同四乙基化合物使汽油发动机中转化器中毒一样,硫

● 文/Mike Dale

编译/戴 韩建保

应用了电子学最新发展成果的新型柴油发动机和柴油燃料将会颠覆你以前对柴油车的所有偏见。不仅如此,它还将为汽车维修行业提供新的赢利机会。

柴油发动机的最新

排放控制技术

EY E O N EC ETR ONI CS

汽车电

79

可以使柴油发动机中的催化转换器和颗粒捕捉器中毒。硫也同样随废气一起排出,它是形成烟雾和酸雨的原因之一。

为了进一步减少柴油发动机的污染物排放量,克莱斯勒公司推出了三项技术,并把它们作为公司高技术柴油机策略的核心。这三项技术包括:发动机电子控制、捕捉和清除烟灰的颗粒过滤器以及选择性催化剂还原法(SCR)的使用。而微粒排放物质控制和选择性催化剂还原过程,都需要低硫燃料以及有效的电子控制系统。

如今在减少硫含量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且还有更多的研究仍在进行当中。从1970年代后期第一辆柴油车在美国生产出来以后,烟灰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减少了90%。到2006年6月,美国柴油中硫含量的限制将从500ppm降至15ppm。低硫柴油机燃料将会促使很多新技术的应用,而这些技术将进一步改善发动机的排放性能。

微粒捕捉器能够减少柴油发动机所产生的烟灰达90%以上。这种捕捉器是一种安装在排放系统中的陶瓷过滤器,它可以在微粒排放物质进入大气之前将其捕捉。捕捉到的微粒排放物质随后在车辆运转过程中燃烧殆尽。为了做到这一点,捕捉器应用了先进的电控系统、催化涂层和燃料添加型催化剂(FBC)。这种燃料添加型催化剂包含诸如铈、铁和铂等金属。这些材料按比例加入到燃料中,在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帮助下不仅控制微粒排放物质

的数量,而且还控制碳氢化合物和污染气体等污染物的排放量。

捕捉器的再生或净化功能必须在可控的基础上完成,以保持过滤器不被烟灰堵塞。在净化周期结束以后,任何残留的灰尘或滤渣最终都将在日常维护中被人为地清除。

在减少氮氧化物方面有两种供选择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使用储存式氮氧化物转化器,只要将这个转化器的工作温度控制在一个非常小的范围内,并且输入气体的硫含量保持在很低的水平时,它的效果就很好。当催化储存装置处在再生或净化模式时,需要使用一种非常复杂的电控方法来保证温度维持在安全范围内。在实际净化周期中,发动机运转得很充分,并且燃油经济性也得以提高。

第二种方法是选择性催化剂还原过程,它是在排放的废气中引入一种气体或液体的还原剂,并且这种还原剂被吸收在催化剂表面上。选择性催化剂还原过程的

核心的化学方程式为:4NO+4NH3+O2=4N2+6H2O。 对我们这些不是从事化学行业的人来说,这个方程意味着在催化剂条件下当4个氮氧化物分子与4个氨分子起作用时,产生出4个氮分子和6个水分子。在转化反应结束后氮氧化物就变成了氮气和水。有一套名叫

“清洁柴油发动机技术”的设备,这套系统已申请了专利。只要催化转化器

的温度保持在320~500℃之间,这套系统就能利用尿素喷射技术将氮氧化物的含量减少70~90%。这种催化转化器与汽油发动机上所使用的不同。这种专业的催化转化器可以利用下面两种技术中的任意一种:使用钒基化学制剂,其工作效果最好,但由于使用了金属元素所以不被加州空气资源部广泛使用;也可以使用带有硅酸盐涂料的催化剂,但效率不高,而且发动机的运转温度范围非常小,这需要应用精确的发动机电子技术来控制。

在将氮氧化物转化成氮分子的过程中需要对氨喷射量和喷射位置进行严格的控制。因为氨的数量取决于当前氮氧化物的数量,并且由于发动机运行的工况是变化的,所以还需要一套配剂算法的软件。发动机控制系统监控发动机的运行状况来决定氮氧化物的产生量,然后将所需剂量的氨喷射到转化器内。

一篇由Mesa Research Institute出版的论文中指出,如果喷射的氨量太多,它将穿过催化剂直接进入到大气中去。因为氨本身就是一种污染物,所以这种叫作“氨泄漏”的过程是必须防止的。当选择性催化剂还原过程温度太低以致于转化过程不能发生,或者当电控系统发现一个瞬时工况而无法及时对它作出反应时,“氨泄漏”常常会发生。控制喷射的最好方法就是安装一个反馈装置来监控氨,即当氨穿过转化器时,监控氨在废气中的含量。

作为一个有效的传感器,这个氨传感器必须能够在几乎没有氨的排放气体中,检测到极少量的氨。与氧传感器很相似,氨传感器必须能够承受转化器内的高温环境并且反应要非常迅速,以保持对整个过程的精确控制。

监测氨有六种不同的方法,其唯一的共同点是工作温度范围都很小。对汽车而言,最实用的技术是一种“扩散技术”。这种技术是将一种酶暴露在排放的气体中,当氨扩散到酶基体上,它将改变这种材料的导电性,进而改变输出的电压信号,以达到对氨气浓度变化作出响应的目的。这里关键的要素是它是一个闭环系统,要将结果反馈回发动机控制系统。

总之,通过应用涡轮增压技术、电控技术、新型燃料以及污染控制技术,柴油发动机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臭味、噪音、动力不足以及烟尘问题将不再是柴油汽车的负面特征。那时,在汽车维修行业也将出现新的赢利机会,不过,这些机会只会给予那些与柴油机技术与时俱进的人们。 (编辑 范颖)

氨传感器

柴油机PM排放控制技术探讨

柴油机PM排放控制技术探讨 摘要 本文针对车用柴油机PM的组成及对人类生活的危害所面临的若干问题,通过对柴油机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地阐述对柴油机污染物的净化措施等较高问题的本质,优化排放质量,以便使车用柴油机符合环保要求,更进一步的保护我们懒以生存的家园。 本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绪论部分简要概述了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现状分析及净化措施;第二章阐述了柴油机的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及危害,提出了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和基本思路;第三章讲述了柴油机有害排放物的净化措施等问题并进行了讨论;第四章对本课题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车用柴油机;有害排放物;净化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and composition of the vehicle diesel engine to human PM the dangers of life facing some problems,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pollutants of diesel mechanism,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other aspects, further describes the purification of diesel engine pollutants nature of problems measures to higher quality, optimizing the emissions vehicle diesel engine, so as to meet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further protect us lazy to survive home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the introduction section of this topic briefly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approach, analysis and purification measures; The second chapter expounds the harmful emissions from diesel generating mechanism and harm, proposed the this thesis mainly research work and basic ideas; The third chapter of a diesel engine harmful emissions purification measures and discussed issues; The fourth chapter of this topic research results are summarized. Keywords: automotive diesel engine; Harmful emissions; Purification measures

柴油机的排放与控制

柴油机的排放与控制 第一节柴油机的废气排放及生成机理的认知 柴油发电机组中,柴油机的废气排放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其中成份中除99.7%(75.5%的N2、10%的CO2、8%的水蒸汽和6%的O2)对人类无害外,其余的0.3%(0.2%的NO、0.01%的NO2、0.03%的HC和0.05%的CO、0.01%的SO2和小于0.01%的PM)都是有害物质,它是形成酸雨和破坏臭氧层的罪魁祸首。柴油机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一是柴油机的废气排放物对大气的污染;二是噪声对环境的污染;三是废油、废水对土壤或地表水的污染。其中,尤以废气排放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最大。柴油机排放的废气中包含有气态、液态及固态的污染物。气态污染物中含CO2、CO、H2、NO X、SO2、HC、氧化物、有机氮化物及含硫混合物等。 柴油是在533K~625K的温度范围内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碳氢化合物。其中各成分质量分数分别是碳87%,氢12.6%,氧0.4%。碳氢化合物燃料完全燃烧时,将只产生CO2H2O,没有其它成分。和汽油机相比,柴油机的CO和HC排放均比较小,这是因为柴油机总体来说在稀混合气下运转,平均过量空气系数一般在1.5~3之间,CO生成后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氧化;作为汽油机HC排放的主要来源——狭缝效应在柴油机中大为弱化,原因是柴油机中进入狭缝的是空气而不是可燃混合气,因此HC排放得到大幅度降低。NO x的排放与汽油机在同一个数量级,微粒排放则要大几十倍甚至更多,所以NO x和微粒是柴油机最主要的排放物。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和对柴油机研究的深入,通过机内机外净化措施已经大大改善了柴油机的排放水平。为防止高压喷射带来的氮氧化物排放增加,必须延迟喷油,这样又导致热效率下降。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排放问题,需要对NO x和微粒这两种主要排放物的生成机理有深刻的认识。 一、NO x的生成机理 氮氧化物包括NO、NO2、N2O3 、N2O、N2O5、N2O4、NO3等,在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中生成的氮氧化物主要是NO和N2O,其中以NO 为主。以煤的燃烧为例,NO占90%以上, N2O占5~10%。燃烧过程中NO x来源于燃料中的氮化合物和空气中的氮气的氧化过程,过去已经有大量的研究人员从事NO x的生成机理方面的研究。按其生成的基础理论,NO x可分为热力型NO x和燃料型NO x两大类,其中热力型NO x 又分为捷里德维奇(Zeldovich)NO x和快速型NO x。燃料中含氮量的不同以及氮元素在燃料中的存在形态的不同和燃烧方式的不同,使这两种氮氧化物的比例有很大区别。 1.热力型NO x。热力型NO x源于燃烧过程中空气中的氮气被氧化成NO,它主要产生于温度高于1800 K的高温区,其反应机理可以捷里德维奇(Zeldovich)模型描述,而且从扩大的模型的常用反应常数看,生成速度比较缓慢: N2 02 →NO NN 02 →NO 0N 0H →N0 H 热力型NO x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和氧浓度。随温度和氧浓度的增加,热力型NO x的浓度增加。因此,降低热力型NO x的基本原理就是降

道依茨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说明

道依茨发动机电控系统说明 1.系统总览 CA6DE3电控发动机采用外挂式电控单体泵系统,其工作原理与DEUTZ电控单体泵系统基本相同。采用电控单体泵,机械式喷油器。 外挂式电控单体泵 接插件引脚信号名称类型 1 电源负极地 2 电源负极地 3 电源负极地 4 电源正极电瓶+24伏 5 电源正极电瓶+24伏 7 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2地地 9 进气温度和压力(TMAP)传感器地地 10 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2电源+5V 12 进气温度和压力(TMAP)传感器电源+5V 13 曲轴转速传感器信号输入霍尔效应式频率信号 15 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1电源+5V 17 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1地地 18 水温传感器、燃油温度传感器地地 22 车速信号(仪表输出)输入频率信号 24 点火开关输入钥匙 25 严重故障指示灯1A低端On/Off驱动 26 SAE J1939 - CAN通信 27 SAE J1939+ CAN通信 28 车速信号(仪表输出)地地 29 曲轴转速传感器地地 31 曲轴转速传感器电源+5V 32 凸轮位置传感器信号输入霍尔效应式频率信号 33 凸轮位置传感器电源+5V

35 凸轮位置传感器地地 37 CAN + CAN通信 38 CAN - CAN通信 39 CAN屏蔽线屏蔽线 42 排气制动阀1A低端On/Off驱动 43 主继电器1A低端On/Off驱动 44 预热指示灯1A低端On/Off驱动 46 水温传感器信号输入模拟量 47 燃油温度传感器信号输入模拟量 48 进气温度和压力(TMAP)传感器温度信号输入模拟量 49 进气温度和压力(TMAP)传感器压力信号输入模拟量 51 SAE J1939 屏蔽线屏蔽线 52 机油压力警报开关输入低电位开关 57 制动踏板开关(气压)低电位开关 61 加热继电器 3.5A高端On/Off驱动 63 一般故障指示灯1A低端On/Off驱动 64 排气制动/发动机制动指示灯1A低端On/Off驱动 66 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1信号输入模拟量 67 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2信号输入模拟量 73 离合器踏板开关高电位开关 74 巡航设置/加速开关(选装)高电位开关 75 巡航恢复开关(选装)高电位开关 76 巡航ON/OFF开关(选装)高电位开关 77 巡航设置/减速开关(选装)高电位开关 79 排气制动开关高电位开关 81 小信号地地 98 1缸单体泵低端低端PWM驱动 99 3缸单体泵高端高端PWM驱动 100 1缸单体泵高端高端PWM驱动 101 2缸单体泵高端高端PWM驱动 102 4缸单体泵高端高端PWM驱动 103 6缸单体泵高端高端PWM驱动 105 6缸单体泵低端低端PWM驱动 106 3缸单体泵低端低端PWM驱动 108 2缸单体泵低端低端PWM驱动 110 5缸单体泵高端高端PWM驱动 111 4缸单体泵低端低端PWM驱动 112 5缸单体泵低端低端PWM驱动 3.1冷却液温度/燃油温度传感器(NTC) 向ECU提供发动机冷却液/燃油温度信号,敏感原件为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式(NTC)。 温度传感器特性

浅谈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

浅谈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 摘要:本文针对车用柴油机PM的组成及对人类生活的危害所面临的若干问题,通过对柴油机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地阐述对柴油机污染物的净化措施等较高问题的本质,优化排放质量,以便使车用柴油机符合环保要求,更进一步的保护我们懒以生存的家园。 关键词:车用柴油机;有害排放物;净化措施 1 车用柴油机的排放物 1.1 柴油机的排放物及危害 柴油机排放的废气中,氮气(N)占75.2%,二氧化碳(CO2)占7.1%,氧气及其他成分占16.88%,有害排放占0.82%。其中有害排放的主要成分包括:氮氧化合物占35.4%,一氧化碳占35.4%,硫化物及微粒主要是炭烟,还包括油雾、金属颗粒等占20.66%。与汽油机相比,柴油机排放的CO和HC要少得多,NOx与汽油机在同一数量级,而微粒及炭烟的排放要比汽油机多十几倍甚至更多。因此柴油机的排放控制,重点是NOx和微粒及炭烟,其次是HC。柴油机的燃烧过程比较复杂,影响因素较多,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使柴油与空气难以达到完全燃烧的程度,可能会造成局部或整个燃烧空间出现不完全燃烧,所以产生出不完全燃烧产物和燃烧中间产物,这些燃烧产物大部分是有毒的,或者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致癌作用,造成了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必须加以控制。 (1)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柴油在空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的中间产物,在柴油机排气中一般含量较低,当柴油机燃烧局部缺氧时容易产生。一氧化碳生成量的多少取决于空燃比,由于柴油机空燃比较大,因此一氧化碳排放量不大。一氧化碳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就能引起人体慢性中毒,导致人体组织缺氧,危害中枢神经,引起头痛、头晕、四肢无力等中毒症状,严重时会导致生命危险。 (2)氮氧化物,氮氧化物是在柴油机燃烧高温条件下产生的,其生成取决于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和反应时间的长短。在直接喷射柴油机中,由于空燃比较大,氧气较为丰富,燃烧温度也高,使氮氧化物的生成量较大。在间接喷射柴油机中,燃烧首先在极缺氧的涡流室中进行,燃烧温度相对较低,当火焰喷入主燃烧室时,使燃烧在有充足空气中且燃烧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进行,可避免氮氧化物的生成时机,所以氮氧化物排放量相对较低。氮氧化物中NO、NOx都具有毒性对人体和环境破坏较大。人吸入氮氧化物后出现眩晕、无力等,严重时出现窒息。另外,还会与碳氢化合物一起引起光化学反应,造成更严重的危害。 (3)碳氢化合物,在柴油机排气中碳氢化合物的生成的主要途径为燃料不完全燃烧、

船用柴油机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规则修正案

船用柴油机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规则修正案MEPC 58/23/Add.1 船用柴油机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规则修正案 (2008年氮氧化物技术规则) 引言 前言 1997年9月26日,《经1978年议定书修正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 73/78)当事国大会以大会决议2通过了《船用柴油机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规则》(《氮氧化物技术规则》)。《防污公约》附则VI,《防止船舶造成空气污染规则》于2005年5月19日生效后,该附则第13条适用的所有船用柴油机都必须符合本规则的规定。2005年7月,环保会第53届会议同意修订《防污公约》附则VI和《氮氧化物技术规则》。2008年10月,环保会第58届会议完成了审议,本《氮氧化物技术规则》(以下简称本规则)就是该过程取得的结果。 作为一般性的背景信息,在燃烧过程中形成氮氧化物的先决条件是氮和氧。这些成分一起构成柴油机吸入空气的99,。在燃烧过程中氧气将被消耗,多余氧气的数量是空气/燃料比的函数,柴油机在此情况下运转。氮在燃烧过程中大多未起反应;但有很小一部分将被氧化形成多种形式的氮氧化物。能够形成的氮氧化物(NO)包括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其总量主要是火焰或燃烧温X2 度的函数,以及存在于燃料中有机氮(如果存在)数量的函数,氮氧化物的形成还是氮和多余氧气在柴油机燃烧过程中暴露在高温下时间的函数。换句话说,燃烧温度愈高(如高峰值压力、高压缩比、高供油比率等),所形成的氮氧化物总量就越大。通常低速柴油机所形成的氮氧化物量比高速机要大。氮氧化物能引起酸化,形成对流层臭氧,营养富集等不良环境影响,对全球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柴油机排放的环境保护

柴油机排放的环境保护 赖可坚邹颂宇田少民 工程机械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三:一是柴油机的废气排放物对大气的污染;二是噪声对人居环境的污染;三是废油、废水对土壤或地表水的污染。其中,尤以废气排放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最大。 1、废气中的污染物及其危害 柴油机排放的废气中包含有气态、液态及固态的污染物。气态污染物中含有CO2、CO、H2、NOx、SO2、HC、氧化物,有机氮化物及含硫混合物等;液态污染物中含有H2SO4、HC、氧化物等;固态污染物有碳、金属、无机氧化物、硫酸盐,以及多环芳烃(PAH)和醛等碳氢化合物。 上述污染物中,最主要的是CO、HC、NOx以及固体微粒(PM)。CO 是柴油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HC也是柴油不完全燃烧和气缸壁淬冷的产物;NOx是NO2与NO的总称,它们都是在燃烧时空气过量、温度过高而生成的氮气燃烧产物,NO在空气中即被氧化成NO2,NO2呈红褐色并有强烈气味;PM是所排气体中可见污染物,它是由柴油燃烧中裂解的碳(干烟灰)、未燃碳氢化合物、机油与柴油在燃烧时生成的硫酸盐等组成的微粒,也就是我们常见的由排气管冒出的黑

烟。相对汽油机而言,柴油机的CO和HC排放量较少,主要排放的污染物是NOx和PM。 CO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后,会同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血液中的氧交换机制,使人缺氧而损害中枢神经,引起头痛、呕吐、昏迷和痴呆等后果,严重时会造成CO中毒。 HC中含有许多致癌物质,长期接触会诱发肺癌、胃癌和皮肤癌。 NO2刺激人眼黏膜,引起结膜炎、角膜炎,吸入肺脏还会引起肺炎和肺水肿。 HC和NOx在阳光强烈时的紫外线照射下,会产生光化学烟雾,使人呼吸困难、植物枯黄落叶、加速橡胶制品与建筑物的老化。 PM被吸入人体后会引起气喘、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等慢性病;在碳烟微粒上吸附的PAH等有机物,更是极有害的致癌物。 2、柴油机的排放标准 为了控制废弃污染,许多国家都制订了相应的环保法规和排放污染物防治的技术政策,以及控制排放污染物限制的技术监督标准。欧盟柴油机稳态试验(试验程序ESC)时的排放标准如附表所示。 我国已于2000年实施了“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GB17691-1999)”、“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可见污染物限制及测试方法 (GB3847-1999)”等排放标准。这些强制性的国家标准等效采用了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ECE)有关汽车排放控制的全部技术内容,这意味着我国对新车的排放要求已达到欧洲90年代初期水平,比旧有的

工程机械用柴油机排放标准分析

工程机械用柴油机排放标准分析 发表时间:2017-07-24T16:24:08.40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9期作者:殷江 [导读] 摘要:柴油机以其热效率高、油耗低、扭矩特性好、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在工程机械中得到广泛使用。 天津市机动车排污检控中心天津 300191 摘要:柴油机以其热效率高、油耗低、扭矩特性好、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在工程机械中得到广泛使用。作为非道路用发动机的主体,工程机械柴油机的排放污染不容忽视。近年来,在道路机动车排放收紧控制的同时,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污染日益严重,有必要进一步提高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以减轻由于此类机械设备保有量和使用量的不断增长给环境带来的压力,早日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关键词:工程机械;柴油机;排放标准 导言 柴油机是工程机械广泛使用的原动力,为了有效控制其尾气污染,发达国家对非公路发动机的排放控制制定了严格的标准。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但在北京等重点城市已经开始关注并治理工程机械排放的污染问题。为了实现达标排放,经过近十余年来的研究与开发,大量新技术已应用于柴油发动机的排放控制,为环保型工程机械的发展奠定了可靠的技术基础;并为施工部门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排放清洁、节省能源的工程机械。 1、国外排放法规现状 目前全球的排放法规有日本、欧洲、美国三大体系。这三个体系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虽不相同,但对于控制的有害成分(CO、HC、NOx、PM)是一样的。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三大体系在非道路用设备上,通过协调已经有了统一的趋势,并且开始修改标准相互包容。由于各国发展水平不同,执行标准时间有着较大的差别,设备制造企业必须注意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要求。设备的使用者也必须注意在选择这些设备和使用地点时是否满足这些要求?否则将会遇到麻烦。 2、我国非道路用发动机的排放标准 2.1我国非道路用发动机排放普查工作和标准起草工作已启动多年,由于太多的发动机厂不能达标,使得国标无法出台,仅在1999年发布了一个行业标准JB8891-1999,这个排放标准是一个过渡标准,到2002 年达到相当于欧洲 0准备阶段水平,由于种种原因实际上基本没有执行。可喜的是北京地区非道路用发动机排放标准DB11/2003,已于2003年颁布并执行,它为国家标准的出台做好了准备。从这个标准我们可以看到,它与欧洲标准的限值基本一样,只是在执行时间上晚几年。这为我国的产品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做好了技术准备。不能满足欧洲 -号的非道路用的柴油机及其设备将不能进入北京地区销售和使用,这对于落后的产品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 2.2我国于2007年发布了非道路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排放标准,现阶段执行的是GB 20891-2014《非道路移动机械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中的中国第三阶段(以下简称非道路国Ⅲ标准),自2016年4月1日起,所有制造、进口和销售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不得装用不符合非道路国Ⅲ标准要求的柴油机。其中农用与工程机械,根据近期环保部公告,延至2016年12月1日,即2016年12月1 日起,所有制造、进口和销售的农用与工程机械不得装用不符合非道路国Ⅲ标准要求的柴油机。第四阶段尚未确定生效日期,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提前实施。 3、非道路国Ⅲ标准的特点 非道路国Ⅲ标准特点相比第二阶段,非道路国Ⅲ标准具有如下特点: 3.1加严了污染物排放限值。不论是道路车辆还是非道路车辆,其所带来的污染是基本相同的,主要是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柴油机废气中含有 150~200 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对人危害最大的有 CO、HC、NOx及颗粒物。这些污染物对人体的健康损害非常严重,刺激呼吸道、使支气管炎及呼吸困难的发病率升高、肺功能下降。 第三阶段,增加了560 k W 以上柴油机的控制要求,560 k W 以上的柴油机主要应用于大型矿山机械、发电机组等,虽然数量较少,但考虑到污染物总量减排的需要,也应对其进行控制。从第二阶段过渡到第三阶段,主要是加严了HC+NOx的控制要求,而 CO和PM 的限值,在37 k W 以下的柴油机上有所加严,37 k W 以上各功率段的柴油机限值没有变化。 3.2增加了新的术语和定义。 所增加的新术语和定义如下:试验循环(test cycle):指柴油机在稳态工况或瞬态工况(NRTC试验)下按照规定的转速和扭矩进行试验的程序。NRTC 试验(non-road transient cycle):此为第四阶段标准相关术语,指按非道路国Ⅲ标准中附件BE规定,包含1 238个逐秒变换工况的试验循环。基准转速nref(reference speed):此为第四阶段标准相关术语,指按照GB 17691-2005 标准附件BB中所述的,NRTC试验相对转速100%点所对应的实际转速值。有效寿命(useful life):指保证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及其排放控制系统(如有)的正常运转并符合有关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排放限值,且已在型式核准时给予确认的使用时间。替换用柴油机(replacement diesel engine):指仅以更换部件为用途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新柴油机。替换用柴油机应满足被替换柴油机制造当时的排放要求。 3.3增加了耐久性要求。耐久性要求是发动机排放标准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重型柴油车、轻型柴油车都有耐久性要求。通过耐久性要求,更好地保证车辆在更长的使用时间内,发动机的排放状况一直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有效避免了由于排放控制部件严重劣化造成排放过高的现象,真正保护了环境,并能提高企业对自己产品的质量要求,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标准增加了耐久性要求,其耐久性的最短运行时间或者等效运行时间不低于规定的柴油机有效寿命的25%,并确定劣化系数或劣化修正值。排气污染物的比排放量,乘以按照非道路国Ⅲ标准中附件 BD.2.9 条所确定的劣化系数(安装排气后处理系统的柴油机),或加上按照非道路国Ⅲ标准中附件 BD.2.10 条所确定的劣化修正值(未安装排气后处理系统的柴油机),结果都不应超出规定的限值。 3.4优化了一致性检查的判定方法。型式核准主管部门在生产一致性抽查时可以选择如下方法和判定准则:从批量生产的柴油机中随机抽取 3 台样机,制造企业不得对抽样后用于检验的柴油机进行任何调整,但可以按照制造企业的技术规范进行磨合。若抽取的3 台柴油机各种污染物比排放量结果均不超过非道路国Ⅲ标准第5 条规定限值的1.1 倍,且平均值不超过限值,则判定环保一致性检查合格。若3 台样机中有任一台样机的某种污染物比排放量超过限值的1.1 倍,或平均值超过限值,则判定环保一致性检查不合格。 3.5增加了催化转化器的要求。对于装用含有贵金属催化转化器的柴油机,试验前,制造厂家应单独提供两套相同的催化转化器,型式核准主管部门应任选一套进行耐久性试验;另一套按HJ509-2009的规定检测其载体体积及各贵金属含量[4],测量值不应表 2 耐久性时间要

汽车排放控制

2012年汽车排放与环境保护复习提纲 1.柴油机冷启动阶段容易产生(白烟)。 2.汽油机怠速和小负荷工况时,转速低、汽油雾化差,燃烧速度慢,需要供给(浓混合气 )。 3. 在微机控制的点火系统中,基本点火提前角是由()和()两个参数数据所确定的。 4.汽油机主要排气污染物是() 5.汽油机采用二次空气喷射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排放。 6.汽油机采用热反应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排放。 7. 从汽车排气净化出发,汽油机的怠速转速有(提高)的趋向。 8.电喷汽油机在起动、暖机工况时汽油机在工况时,一般需要供给( )混合气。 9. 多点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中,进气量间接测量方式有哪些? 10. 废气涡轮增压后进气温度上升对NO排放浓度的影响是使NO排放(增加)。 11.推迟柴油机喷油定时,NO排放浓度(减少)。 12. 柴油机喷油延迟将引起柴油机烟度(增加)。 13. 柴油机燃用十六烷值低的柴油,NO排放(增加)。 14. 柴油机燃料的十六烷值较高时,碳烟排放会(增加)。 15. 柴油机提高喷油压力,碳烟排放会(降低) 16. 随汽油机暖机过程进行, NOx排放量逐渐(增加) 17. 汽油机采用EGR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排放。

18. 汽油机一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空燃比) 19. 从降低汽油机NO排放的角度出发,点火提前角应( 减 小 )。 20. 汽油机采用曲轴箱强制通风目的是降低( HC )排放 21. 汽油机小负荷、低速运转时(如怠速),PCV阀流通截面是(减小) 22. 柴油机喷油延迟将引起柴油机NOx排放()。 23. 世界各国的排放法规规定,HC用()测量。 24. 世界各国的排放法规规定,排气中的氧常用()测量。 25. 当需要从总碳氢THC中分出无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时,一般采用()测量甲烷。 26. 汽油机的冷启动性与汽油基本特性中的( 10%馏出温度)有关。 27. OBDII主要监测功能中的点火系统失火诊断采用监测()方法监测。 28. 柴油机喷油延迟将引起柴油机碳烟排放(增加)。 29. 汽车排放造成大气污染的物质大致可以分为和两类。二氧化碳的 也相应地持续增强,必然对全球性的气候造成不良影响。 30.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计算机根据和信号决定基本的喷油量及喷油时刻。

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

目录 1前言 (3) 2电子控制柴油机概述 (4) 2.1何谓电喷柴油机 (4) 2.2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 (5) 2.3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目的及优点 (6) 2.3.1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目的 (6) 2.3.2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优点 (6) 2.4柴油机电控技术的特点 (7) 2.4.1柴油机是一种热效率比较高的动力机械 (7) 2.4.2柴油机的喷射系统形式多样 (7) 2.5电控柴油喷射系统分类 (7) 2.5.1位置控制系统 (8) 2.5.2时间控制方式 (9) 2.5.3时间-压力控制方式 (9) 2.5.4压力控制方式 (10) 3电子控制柴油机技术介绍 (10) 3.1单体泵技术 (11) 3.1.1单体泵控制油路 (12) 3.1.2单体泵系统的另一个优势 (12) 3.2泵喷嘴技术 (13) 3.3高压共轨技术 (15) 4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17) 4.1高的喷射压力 (17) 4.2独立的喷射压力控制 (17) 4.3改善柴油机燃油经济性 (17) 4.4独立的燃油喷射正时控制 (17) 4.5可变的预喷射控制能力 (18) 4.6最小油量的控制能力 (18) 4.7快速断油能力 (18) 4.8降低驱动扭矩冲击载荷 (18) 5结论 (19) 6参考文献 (20)

摘要 柴油机的发展水平一直是车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和国际石油价格高涨,我国应对柴油机的发展引起足够重视。车用柴油机面临着日趋严格的排放法规和降低燃油消耗率等要求,采用电子控制技术是使柴油机同时满足各种要求的有效手段,而电控单元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其中的硬件和控制软件设计是否合理将对整个控制系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车用柴油机的结构比较复杂,尤其是新兴的电子控制技术,对于广大汽车驾驶与维修人员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介绍了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控制原理和应用特点及高压共轨技术的工作原理、研究方向、应用前景。 关键词:柴油机电子控制发展

柴油机NOx排放控制技术

柴油机NOx排放控制技术 ( 本站提供 应用行业: 阅读次数:4 )【字体:大中小】 柴油机自1892年问世以来,凭借其良好的动力性、经济性和耐久性等优点在各种动力装置、船舶和车辆上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欧洲和日本在70年代就基本实现了载货汽车和大型客车的柴油机化。从80年代后期开始,轿车上也越来越多的应用柴油机,例如目前德国生产的1.4L-2.0L排量的小轿车中,柴油机轿车占61%,而法国轿车柴油机的比例高达88%。从世界范围来看,汽车柴油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柴油机与同等功率的汽油机相比,微粒和NOX是排放中两种最主要的污染物。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减少柴油机颗粒排放的技术研究,并且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由于柴油机排气微粒与NOX的生成机理不同,因此减少微粒的同时又增加了NOX的排放,同时微粒的减少又使得催化剂中毒得以有效的扼制,从而使采用机外催化技术净化NOX成为可能。今后研究的重点应转向使柴油机排放的微粒与NOX同时减少。 2 柴油机NOX排放的危害和生成机理 2.1 柴油机NOX排放的危害 柴油机排出的NOX中,NO约占90%,NO2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NO无色无味、毒性不大,但高浓度时能导致神经中枢的瘫痪和痉挛,而且NO排入大气后会逐渐被氧化为NO 2。N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毒性很强(毒性大约是NO的5倍)的红棕色气体,可对人的呼吸道及肺造成损害,严重时能引起肺气肿。当浓度高达100×10-6体积浓度以上时,会随时导致生命危险。 NOX和HC在太阳光作用下会生成光化学烟雾,NOX还会增加周围臭氧的浓度,而臭氧则会破坏植物的生长。此外,NOX还对各种纤维、橡胶、塑料、电子材料等具有不良影响。 基于上述原因,柴油机排放物中的NOX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普遍关注,因此各国限制其排放的法规亦越来越严格,表1是美国、日本、欧洲对重型柴油载货车NOX排放的有关规定。 表1 柴油机NOX排放的限值 单位:g/kW.h 试验循环工况 过渡工况 日本十三工况 欧洲十三工况 采用年份 美国 日本 欧洲 1997 6.67 7.75(直喷)6.76(非直喷) 7.96 1998 5.33 - - 1999 - 4.48(建议) 4.97(建议) 2004 2.67 - -

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

目录 1前言......................................................................................................................... 2电子控制柴油机概述............................................................................................... 2.1何谓电喷柴油机 ............................................................................................ 2.2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 ................................................................ 2.3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目的及优点 ............................................................ 2.3.1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目的.............................................................. 2.3.2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优点.............................................................. 2.4柴油机电控技术的特点 ................................................................................ 2.4.1柴油机是一种热效率比较高的动力机械.......................................... 2.4.2柴油机的喷射系统形式多样.............................................................. 2.5电控柴油喷射系统分类 ................................................................................ 2.5.1位置控制系统...................................................................................... 2.5.2时间控制方式...................................................................................... 2.5.3时间-压力控制方式.......................................................................... 2.5.4压力控制方式...................................................................................... 3电子控制柴油机技术介绍....................................................................................... 3.1单体泵技术 .................................................................................................... 3.1.1单体泵控制油路.................................................................................. 3.1.2单体泵系统的另一个优势.................................................................. 3.2泵喷嘴技术 .................................................................................................... 3.3高压共轨技术 ................................................................................................ 4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4.1高的喷射压力 ................................................................................................ 4.2独立的喷射压力控制 .................................................................................... 4.3改善柴油机燃油经济性 ................................................................................ 4.4独立的燃油喷射正时控制 ............................................................................ 4.5可变的预喷射控制能力 ................................................................................ 4.6最小油量的控制能力 .................................................................................... 4.7快速断油能力 ................................................................................................ 4.8降低驱动扭矩冲击载荷 ................................................................................ 5结论......................................................................................................................... 6参考文献................................................................................................................... 摘要 柴油机的发展水平一直是车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和国际石油价格高涨,我国应对柴油机的发展引起足够重视。车用柴油机面临着日趋严格的排

柴油车排放污染物的控制技术

第一节柴油机排放的特点 一、柴油机排气污染物的种类及特点 柴油机排气的有害成分主要有CO'HCNO-、硫化物以及颗粒物、臭味气体等。由于沾油机使用的混合气的平均空燃比较理论空燃比大,故其C0及HC排放明显低于汽油机;但柴油机NO,的排放、颗粒物及臭味气体却十分突出11]9 柴油机颗粒物的排量远髙于汽油机,这已被大量的试验证明。图6-1为柴油车与汽油车的微粒排放数量比较[2:,图中D和G分别表示柴油车和汽油车,D和G后面的字母a、b、c 等表示车辆编号,试验车辆均满足日本2000年的排放标准。柴油车和汽油车的微粒排放平均浓度分别为2.13 xlO8个/cm3和5.48 xlO5个八.m3,柴油车和汽油车的平均微粒排放数量分别为5.23 x 1014个/km和6. 36 x 10"个/km。可见,柴油车排放的微粒数量远高于汽油车。另外,试验时环境大气中的微粒物平均浓度为2. 92 x如个/cm3,可见,汽油车的微粒排放浓度远大于环境大气。表6-1为装备柴油机的2t载重车与其他发动机的汽车排气中的污染物NO,和PM比较。柴油车排放的也远高于汽油车:如第二章听述,颗粒物的危害性很大,有致癌和致突变的嫌疑,因此柴油车排气的危害远高于其他汽车。 225

225 由于柴油中挥发性差的大分子碳氢化合物含量高于汽油,因此,柴油机排放的HC 与 汽油机有所不同:在柴油机燃烧过程中,喷雾中氧气不足使大量的燃油分子髙温分解,并 引起烃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导致HC 成分复杂、含有高沸点(多为高相对分子质量)的碳 氢化合物成分多。图6 - 2为柴油机NM0G 排放中不同C 原子数的HC 排放量比较,与使 用普通柴油的发动机HC 排放相比,安装了DPF 并使用低硫柴油的发动机和使用低芳烃 及低硫柴油的普通柴油机可降低绝大多数成分的碳氢化合物排放量。 二、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控制的困难 柴油车的排放特点是,危害很大的PM 和N0,的排放远高于其他车辆,HC 和C0的 排放不多,问题不突出。因此柴油车的NO,和PM 的降低一直是柴油机排放控制的重点, 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法规对这两类污染物的限制越来越严格(图6-3和图6-4)。从1994 年以来,欧盟各成员国及美国和日本的柴油轿车N0X 和PM 的限值分别沿着Eurol — Euro2—>Euro3—?Euro4—+Euro5、TieiO —Tierl ~*Tier2( Bin9) —>Tier2 ( Bin5 )和短期一》■长期 新短期—新长期—新长期后的路线不断加严EUR 06标准也已制定,这使柴油车的污 染物控制面临空前的挑战。欧盟各成员国和日本的柴油载重车NO,和PM 限值的路线与 柴油轿车基本相同,美国的则与柴油轿车有较大差别。

对柴油机喷油系统排放控制技术切实可行的改进办法

对柴油机喷油系统排放控制技术切实可行的改进办法 摘要: 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柴油机以其自身的优势广泛的应用于农业机械、建筑工程机械、航船机械以及汽车动力系统等多种领域。柴油机要想保持充足的动力,就必须使得自身的喷油系统在整个运作环节保持通畅。而喷油系统自身聚集着精密的构件,加之原油质量参差不齐,所以在柴油机运作的过程中,燃烧柴油排放在大气中N2,C02,CO,Nox以及微粒碳烟等物质都会给大气环境和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为了打造更加环保节能的生存环境,改进柴油机喷油系统排放控制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柴油机喷油系统排放控制改进办法 一、柴油机喷油系统有害排放物的形成机理及危害 柴油机本身就是一种集多种功能、组成部分等因素为一体的动力系统。柴油机原油在油缸内燃烧过程中,一部分有害物质会随着燃烧废气排放到外界。而有害气体的排放究其根本是是受喷油系统、气流传输系统以及缸内的燃烧机理等主要因素的制约。在探究柴油机喷油系统有害物排放的形成机理及其危害就要着眼于这些角度。 柴油燃烧排放在大气中的CO,HC,Nox等物质是对人类安全造成威胁的主要物质。这些物质释放到空气中对于人的视力、体制都早成了极大的威胁,长期的置身于这样的环境当中,也有可能引发致癌物质,危及生命安全。 喷油系统中的柴油在燃烧的过程中,排放产物由于燃烧的温度不高,燃烧的不彻底,在中间环节喷油的速度过于缓慢等因素,在整个

的氧化还原的环节,就没有能够与O2很好的反应,致使柴油机负荷率过高,CO随之产生。 喷油系统在经过喷油器压燃的环节对柴油实施动力释放,因此这个环节进行的过程中在喷油燃烧室停留的时间很短促,油体燃烧的沉积物由于受到这种时间限制,加之空间局限性,最终致使气体燃烧化合后与空气的浓度比不能达到万群燃烧的要求,就使得未燃烧的烃等物质随之产生。 Nox是喷油系统完成喷油燃烧之后,氧原子和氮气在较高温度和压强之下化合的产物。其浓度随着燃烧过程的承载能力而变化。在其分子结构当中,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出,Nox的主要构成成分主要是对人体健康极易造成威胁的NO。在对柴油机的喷油系统的主要类型进行分析之后,我们知道直喷柴油机和羽然柴油机是其主要的使用类型。不管是哪一种类型,在对柴油进行燃烧的过程中,Nox的释放量都与柴油机的承载能力和喷油的运转速度直接相关。 二、影响柴油机有害物排放的主要因素 影响柴油机有害物质的排放的因素众多,要想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的控制有害气体烦人排放量,就需要我们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应的掌控,以期对症下药。 柴油机要想正常的运作,燃料是其原动力。而燃料中所蕴涵的芳香烃、烷烃或者S的含量直接影响着柴油燃烧与氧气接触之后的形成物质的成分。将含有钡族金属类可溶性的物质添加到原有之中,就能够制约碳烟的排放。

船用柴油机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规则修正案详解

船用柴油机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规则修正案 (2008年氮氧化物技术规则) 引言 前言 1997年9月26日,《经1978年议定书修正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 73/78)当事国大会以大会决议2通过了《船用柴油机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规则》(《氮氧化物技术规则》)。《防污公约》附则VI-《防止船舶造成空气污染规则》于2005年5月19日生效后,该附则第13条适用的所有船用柴油机都必须符合本规则的规定。2005年7月,环保会第53届会议同意修订《防污公约》附则VI和《氮氧化物技术规则》。2008年10月,环保会第58届会议完成了审议,本《氮氧化物技术规则》(以下简称本规则)就是该过程取得的结果。 作为一般性的背景信息,在燃烧过程中形成氮氧化物的先决条件是氮和氧。这些成分一起构成柴油机吸入空气的99%。在燃烧过程中氧气将被消耗,多余氧气的数量是空气/燃料比的函数,柴油机在此情况下运转。氮在燃烧过程中大多未起反应;但有很小一部分将被氧化形成多种形式的氮氧化物。能够形成的氮氧化物(NO X)包括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其总量主要是火焰或燃烧温度的函数,以及存在于燃料中有机氮(如果存在)数量的函数,氮氧化物的形成还是氮和多余氧气在柴油机燃烧过程中暴露在高温下时间的函数。换句话说,燃烧温度愈高(如高峰值压力、高压缩比、高供油比率等),所形成的氮氧化物总量就越大。通常低速柴油机所形成的氮氧化物量比高速机要大。氮氧化物能引起酸化,形成对流层臭氧,营养富集等不良环境影响,对全球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本规则旨在为船用柴油机试验、检验和发证规定强制性程序,以使柴油机制造厂、船东和主管机关能够确保所有适用的船用柴油机符合附则VI第13条规定的关于氮氧化物排放限值。在制定一系列简单实用的要求(其中对确保符合氮氧化物排放允许值的措施作了定义)时,已认识到精确制定船用柴油机实际加权平均氮氧化物排放量的困难。 鼓励主管机关在适当受控条件下能进行精确试验的试验台上,对船用推进系统和辅柴油机的排放性能进行评估。本规则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这个初始阶段确保符合附则VI第13条。其后的船上试验将不可避免地受限于范围和精确度两方面,其目的应为推理或推断排放性能和证实柴油机的安装、操作和维护遵循了制造厂的规范,以及任何调整或改装没有偏离制造厂初次试验和发证确立的排放性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