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分析题目太大,不能看出本文的主旨。【摘要】语言是一种多层次、多边缘的功能系统,语言在不断的参与社会生活,并同时

建构着具有社会、文化价值的语言本身,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也是一种文化教学,

所以探究文化问题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的主要观点?这里要有概括.)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文化语言

(正文前要有导入话语,否则太突兀.)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情况

根据中国教育部方面最近的统计显示,除中国人外,目前世界上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

的人已经超过3000万,100个国家2300余所大学在教授中文。

在东南亚地区,学习汉语的人数有160万,汉语教师近2万人。开设汉语课程的大学为

102所,中小学有2500多所,人数达1300万人。各类社会培训机构500多所,参加培训的

人数接近20万。而韩国有近200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日本则有200万人正在学习汉语。

在欧洲,法国有近3万人学习汉语,居欧洲首位。截至2003年,法国参加中国汉语水

平考试的人数已经超过52000人次,仅次于韩国和日本;德国虽然近年来大力缩减教育经费,

但大专院校的中文专业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得到了扩大和巩固。

在美国,汉语已经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据美国现代汉语学会提供的数据显示,

美国3000多所大学里,开设汉语课程的有近800所,学生也日益增多,开设汉语课程的中

小学有200多所(2002年数据)。2003年,美国大学理事会在保持50年外语科目不变的情

况下,正式启动“大学汉语和中国文化预修课程及考试“项目(简称AP汉语项目),目前已

有2400多所中学表示有意开始AP汉语课程。

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外交流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带着外交、贸

易、旅游、学习等目的来到中国。在中国期间,他们无论在工作上、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

都遇到由于不同民族文化、不同风土人情、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心理特征所带来的种种问题,

给增进彼此间的认识、交流与合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

渴望更多的了解中国的汉语所变现的文化内涵,了解中国的文明和文化。面对如此众多的汉

语学习者,如何既教授语言,又适当地进行文化方面的教学,使汉语学习者通过学习语言了

解中国文化;反过来,通过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又促进他们的语言学习。与此同时,越来越多

的专家学者教师意识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文化能力的熏陶和培训的重要性。怎样在教授

语言的同时进行文化教学呢?这是近些年来不少对外汉语教学界的专家学者都在讨论的一

个问题。下文是笔者的一些初步思考。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含义(这部分内容在逻辑上要先于本文的第一部分。且从现有内容来看,不足于成为一个部分,所以可以安排在开关。)

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和海外华人进行的系统的汉语和中国文化教学。它的任务是

训练、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对以汉语教学、研究和翻译为终身职业的学生

则要求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多半是成年人。

三、文化和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的含义与性质

对于文化的含义已经有数百种之多。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

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词源“文化”一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义是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自15世纪以后,逐渐引申使用,把对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也称之为文化。在中国的古籍中,“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等。“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而言,“文化”是指以礼乐制度教化百姓。汉代刘向在《说苑》中说:“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季羡林先生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好意思广义现在全世界给文化下的定义有500多个,这说明,没法下定义。我们认为人文科学跟自然科学不一样,有的最后不下定义,……所以我个人理解的文化是非常广义的,精神方面,物质方面,对人民有好处的,就叫文化。”文化包罗万象,其中也包括语言。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讲,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语言具有鲜明的差异性,也就导致了文化的差异性。换言之,文化决定思维,决定语言的表达方式。特定的文化由特定的语言来表达,特定的语言体现特有的文化内涵,即体现特有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和普遍意义上的文化是有所不同的。1993年曾有学者提出,“对外汉语教学”已经不能反映教学现状,应更名为“对外汉语与文化教学”。这种说法强调了文化传播的必要,但是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学,我们不能用其中的一种来代替另一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核心应着眼于跨文化,着眼于用文化的观念去提升语言教学,为语言教学服务。它不仅包括文化的传播,还涉及到对学习者母语文化的认同和比较,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应该是一种具有多元性质的文化。学习者在语言的学习中不仅要学习这种语言的文化,更重要的是这种文化有助于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忠熟练地进行交流、准确无误地表情达意。比如赠送礼物时,给予的一方说“这是一点小意思”,接受的一方会说“你太客气了”、“让你破费了”等等之类的话。外国人会说这样的话一点也不难,难的是这么说的含义他们理解的是否准确,他们怎样理解和接受这样的说法。只有明白了中国的文化背景,他们才可能理解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是谦虚、含蓄的,才能真正地学会汉语,驾轻就熟地用于汉语进行交际。这又要求从事教学的工作者在传授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同时,必须要注意学习者母语的文化背景,比如有些事物被不同的文化赋予了截然不同的含义。狗的形象在中国人的眼里多半是不好的,如“狗胆包天”、“狼心狗肺”等等都是贬义词。汉语的这些与狗相关的词语中蕴含的色彩义在西方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狗在西方人的眼中是忠实、可爱的象征。因此,西方人常说“lucky dog”(幸运儿),“top dog”(胜利者),“old dog”(老手)等。教师一方面要让学习者接受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去对比思考,让他们更深刻理解汉语,消除文化差异给他们带来的焦虑和不适。

四、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的关系

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是出于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动机,有的想真正了解中国、中国文化、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交流;有的纯碎是出于兴趣爱好;有的只是好奇;有的只是喜欢看中国电影、听中国歌或是到中国旅游;再有的也只是因为学校有要求得拿学分而已。但不管怎么样,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愿意把这门语言学好,并尽可能达到应用交际的程度。作为语言教师,应该尽力帮助他们学好这门外语,掌握这一交际工具,了解中国文化,因此,在教授学生时应当怎样处理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的关系就是首要问题。

学语言,当然语言是基础,是前提。很难想象,如果连一句完整的句子也很难清楚,一

篇简单的故事也听不懂的情况下,怎么能谈到用中文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文化教学呢?因此,文化教学一定要对语言教学有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不仅是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热情,更主要的是加深他们对汉语的字词句篇的认识、理解、熟记,使他们能够听得懂、说得出、记得住、写得对;并进而听得透、说得妙、记得牢、写得好。不能为文化教学而文化教学,如果用文化教学冲击、冲淡甚至取代语言教学,是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的,不仅如此,还会适得其反。

汉语对于外国学生来讲,是一门课,一门外语课,而不是一门关于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的文化课。他们在学习外语课的时候是否对语言之外的文化内容充满兴趣,这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并不是每一个学习外语的人都对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充满浓厚的兴趣,都对该语言的国家历史、文学、哲学、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充满好奇。即使有这样的好奇之心,有多少?是整体具有,还是个体具有?是对各方面文化皆有兴趣,还是对其中一部分有兴趣?这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学习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而教授者强行讲解传授灌输,要求他们被动地听、记,这种结果是不会好的。

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的时候,他们都已经有了自己本民族、本国家、本社会系统的一整套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系统内容,因此他们在学习汉语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用自己已经具备的知识体系来衡量、比较、分析,进而进行取舍。当教师在进行文化方面的教学时,会出现相应地文化碰撞或者说文化不一致。同时也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即教师所理解的文化内容、含义和学生们的理解是否一致?如果有区别,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种差异?

这种文化教学中产生的不一致,是很难勉强和纠正的,是很难勉强和纠正的,因为学生在接受、理解、运用时和我们有较大的不同,就像莎剧《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人看有一千个形象。我们应该用一颗宽容之心来倾听不同见解,真诚平等地和他们讨论。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怎样合理分配文化教学和语言训练时间呢?应当说,这是无法精确分配的。因为语言课,当然以语言的听说读写、语法讲解、词汇训练为主导主线,而不能也不应该独立辟出一块时间单独讲解文化,所以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是融为一体的,是如影随形、水乳交融的,不能一分为二。一般来说,文化教学在课堂上是一种暗的辅助性的不独立占用时间的,应当在讲解语法、分析词汇、评论课文、操练句型时巧妙地、有机地结合。这种时间分配的原则,就要求老师在讲解有关文化知识、背景等时,不能长篇大论,面面俱到,不能喧宾夺主;而应当以语言学习为中心,为主角,文化作为支持配合,为绿叶。

五、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问题分析的重要性

前面已经提及,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萨丕尔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它承载着文化信息,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思维特征:语言又受文化的制约,因为文化植根与语言,人们使用语言时要受到其民族文化的限制和影响。

首先是词语反映文化,如西班牙语中的“dedo”手指脚趾不分,audio-lingual听说audio-visual视听,这些就说明了语言反映文化。

其次是文字教学,汉字是方块字,有其独特的构造方式,汉字的笔顺、笔划,中国学生上小学时就开始学习,但外国学生实习汉字却存在较大的困难。因为他们的母语不是汉语,

其母语的影响自然会很大。另外,汉字相对拼音文字来说更复杂,仅从汉字的字型是看不出该字的读音的,而印欧系语言则不存在这一问题,从书写角度来说,汉字也是他们的已大难点。

另外,如果不结合文化容易出错误或闹笑话。例如“到中国人家里做客”几乎是口语课本必不可少的一课。教师也都精心设计课文的语言内容,在课堂上千方百计地敎给学生有用的交际用语,这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外国人到中国人家里做客时遇到的问题并不都是语言交际的障碍。有一位西方留学生去拜访中国老师,老师遵循中国汉族人的礼节,给她倒了一杯茶,她并不喝,但按照本国礼节不喝是不礼貌的,所以她喝完了茶。老师见她喝完了又给她斟上一杯,她又喝完了。如此反复最后竟然喝了十大杯。这位学生感到是在受不了就起身告辞。事后她对其他的留学生说:“以后到中国人家里做客千万不要随便喝茶。”

六、课堂实践中的文化教学

无论是语言教学还是文化教学都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都要落实到“敎”与“学”上,落实到“教师”和“学生”身上,落实到课堂上。能上一堂内容丰富、生动有趣、明快流畅、感染力强的课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这些,语言教学或者文化教学都会是一句空话。那么,在具体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怎样进行和加强文化教学呢?我认为首先应注意两点:第一,坚持实践与书本教学相结合的原则。语言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只有将学到的语言文化知识、技能在实践中不断运用,才能真正化为己有,弥补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第二,要舍弃过分“功利”的观点,具有长远的教学眼光。我们不能揠苗助长,急于求成,文化学习是一个“水滴石穿”的漫长过程,需要时间的累积。我们要保证在课堂中进行高效的教学,但是却不可能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所有的中国文化。我们所要做的是培养外国学生对中国文化浓厚的兴趣,促使其在课外进行大量的阅读,从而掌握更多、更深层次的中国文化。我们应该把对外汉语教学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把外国学生的课外学习甚至是结业后的学习看成我们教学的继续。这样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外国学生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风物长宜放眼量”,在总体设计中,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对文化教学的要求既要有一个现阶段的目标,也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应该把培养外国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作为教学的重点,这样才能使外国人学好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播和弘扬。

其次,在教材编写上,我们可以编写专门类的文化教材,也可以编写非专门类的文化教材,在编写非专门类的文化教材时,一定要注意本鞥把文化编成“脚注式”的教材,即把文化当成语言学习的附属品,只出现在脚注里敷衍介绍,而要意识到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要列出专栏或专章对文化进行详细介绍。在编写专门类的文化教材时,我们可以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注重趣味性和知识性,系统性地编书。

最后,对外汉语教学的最佳模式就是语言文化一体化教学,将文化教学渗透、融化在语言教学之中,教师要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文化意识。高年级可以开设与汉文化相关的、学生真正感兴趣的课程,可操作性的如太极拳、书法、绘画、烹饪,知识性的如中国概括、中国地理、中国文学、中国哲学、中国经济、中国旅游等。当然,语言的学习和文化的学习不能截然分开,更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留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富有开放性的,可以和中国人一起探讨热门话题,亲自去博物馆、名胜古迹、公园、画廊、剧院、工艺品作坊等地真切领略中国文化,切实感受中国文化。

结语

综上所述,我认为学习任何一种外语,要让语言与文化形成水乳交融的关系,总有一个过程。第一语言学习与第二语言习得文化因素的依附不同。第一语言学习是在长时间的自然状态下,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语言与文化是同步获得。第二语言学习是在非自然状态下,短时间里进行,同时要克服母语的文化干扰,因此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常处于分离状态,学习难度要大得多。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将语言教学与文化问题的教学有机结合,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努力探索。纵观近几年有关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研究的历程,我相信,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问题的宏观探讨和微观研究的深入开展以及成果的吸取应用,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界广大同仁对文化因素的定位、定性和定量等问题逐步取得共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教学研究也必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参考文献:

1.陈光磊《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的相关性》,《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第2期

2.何清强《文化差异中的对外汉语教学》2004年第9期

3.周思源《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

4.张英《对外汉语文化因素与文化知识教学研究》,2006年

5.袁新《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3

一、题目太大,不能看出本文的主旨

二、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的关系、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情况、对外汉语教学的含义、文化和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的含义与性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问题分析的重要性、课堂实践中的文化教学,这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从结构上来说,各部分间关系不够紧密,内容上的相关性也不大。建议:1、合并内容上有重复或不必自立一节的;2、突出本文主旨;3、各部分详略悬殊不能太大。

请于近日打印并交给我这份初稿,将来要和定稿一起交回学校。在早读时找我,地点:8208。并请转告其他同学交初稿。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的衔接

每月一家 2007.091 文学教育 语言教学的内容是语言要素和文化要素共同组成的,对外汉语教学同样包括这不可或缺的两部分。关于汉语语言教学,目前已经有许多系统而优秀的成果,随着汉语和汉文化的推广和传播,对外汉语教学界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随之出现了一些专门介绍中国文化的教材,如《中国概况》、《中国文化史》、《中国书法》、《中国文化地理》、《中国文学》等,很多院校还开设了相应的文化课。这些文化知识对留学生了解中国、学习汉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除了这种文化课上系统的文化教学,我们认为,文化教学还有很多是应该而且可以在语言教学的同时进行的。 在对外汉语语言教学中,词汇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同时也是和文化教学关系最为密切的内容,因为汉语的词汇里包含着大量丰富的文化信息。这里要谈的就是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的衔接问题。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关于文化的界定。季羡林先生说:“凡人类在历史上所创造的精神、物质两个方面,并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就叫‘文化’”。也就是说文化包括表层的 物质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表层的物质文化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风俗礼仪等,深层的精神文化包括审美情趣、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即文化的精神内核。 以上两种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是有一定层次的。表层的物质文化教学接受起来比较容易,所以在初级阶段的教学中应侧重于表层物质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教学则难度较大,因为精神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不容易理解,所以,到了中高级再介绍深层的精神文化。这是就文化教学的阶段性而言。(这种划分只是就总体原则侧重点而言,实际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传授在每一个阶段都有所体现。)不管表层物质文化还是深层精神文化,可以说都离不开词汇的教学。这是因为语言中的词汇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不同语言的词义由于历史、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心理素质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民族特点。因此,从词汇中可以反应很多文化要素,这就使得我们可以通过词汇教学来传授文化知识。下面结合实例分阶段讨论一下词汇教学和文化教学的衔接。 在初级阶段进行文化教学 时,可以通过词汇教学传授文化背景知识。如:解释“聘礼”、“迎亲”等词汇时介绍中国的礼俗文化;介绍“姑妈”、“姨妈”这些亲属称谓时,可以对比汉英亲属称谓的不对称性来介绍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解释“龙井”、“旗袍”等词汇时介绍中国的饮食、服饰文化;遇到“中秋”、“端午”等节日的词时,可以介绍与之相关的风俗和节日来历;解释“京剧”、“唐诗”等词汇时介绍文学艺术文化;解释“胡同”、“园林”等词汇时介绍中华民族的建筑文化。这样留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又了解了中国文化,既有利于他们了解中国,又能增加学习汉语的兴趣。而到了中高级阶段,再介绍深层的精神文化。 精神内容的教学,比物质文化的教学困难得多,除了讲授词汇和成语的表面意义之外,还要介绍较深层次的引申意义。比如不同文化对同一动物不同的隐含意义,大家所熟知的“狗”在东西方文化中就有截然不同的感情色彩,这样在介绍到相关词或熟语时就要介绍相关的隐含义;同样的例子还有对“鼠”的不同态度,中国文化贬鼠,有“鼠辈、鼠目寸光、鼠窃狗盗、贼眉鼠眼”等;而英语mouse却可喻指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的衔接 石 瑛 硕士论坛

对外汉语课堂管理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课堂管理案例分析-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失败的课堂管理案例 一、背景介绍 此案例来自我个人的教学经历。2016年3月,某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汉语培训中心的老师将一个校区的汉语课堂教学工作交付给我。当时我就读的是英语专业,由于我个人对于本科毕业后的学习发展计划偏向第二语言教学,所以平时在学校经常一对一地帮助留学生学习汉语,2015年11月我在学校汉语培训中心实习了一个月,实习内容为跟随老师听课、协助办公室面试前来应聘的汉语老师,实习结束时试讲了一节复习课,所以对汉语教学有了一点实践上的了解。我所负责的班有两个,一个为本科生班,一个为硕士博士混合的班,此案例来自硕博混合的这个课堂。该班有30人,5个学生是博士生,其他为硕士生。他们已经有了34个课时的学习,教材为《汉语会话361句》。学生有半数来自巴基斯坦,其他学生来自北非、东南亚和中东;学生年龄都偏大,有的甚至都有好几个孩子了。学生上课很守纪律,有个别会经常迟到,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作业也都能按时完成,可以说是非常符合中国人眼里的“懂事”和“听话”的学生。课后师生交流也比较频繁。但是同时他们也知道自己的老师是一个本科还未毕业的小女孩,尤其是对于巴基斯坦的学生来说,学校让一个任何学位都没有拿到的小女孩来给他们上课,来自传统文化的他们心里是有点难以接受的。 二、案例 一般上课我都会按照教案和PPT的顺序讲解语法点和操练,学生很配合,偶尔碰到有学生问题比较多的语法点我会停下来一一回答他们的问题,学生都是理工科专业的,逻辑思维非常缜密,一旦有一个地方不“通顺”,学生是会主动发问直到理解为止,但是他们理解得都很快。一次,上课上到一半时,我正在讲解一个语法点,班里最活跃的一个男生突然“钻牛角尖”般地追着这个语法点问问题,他的思维是发散的,从一个问题跳到另外一个问题,而问题的内容越来越偏离这节课的内容。我明白课堂内容已经偏离正轨了,所以我心里非常不情愿去接着回答问题,因为这样问下去我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完成不了的,但是当时为了答疑解惑,我还是耐着性子仔细地给他解释下去。但是真正的问题出来了,他问题问得越深,我越无法解释,毕竟超出了我的对外汉语知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论文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之近义词教学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政治与经济地位的提高,汉语在国际交往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语言。世界各国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汉语热”成为时下的一种潮流。 在此潮流的影响下,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也蓬勃发展。而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一个留学生的汉语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掌握的词汇量的多少,词汇掌握量的多少还对留学生的汉语表达是否合适、得体有很大的影响。并且词汇作为语言三要素之一,在综合课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所需要做的是让留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理解汉语中的词汇,从而更好地习得汉语,顺畅地用汉语进行交际。 而作为普遍存在于汉语词汇的一种现象——近义词,常常给学生带来理解和运用上的困难,始终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首先,不同语言的语义系统不完全一致,汉语中有的近义词在英语解释中是同义词。如:了解——知道、参观——访问等词语在学生印象中是相同的,所以使用时就会出现“妈妈不能知(理解)道我。/我们访问(参观)了这次画展”此类的错误。其次,含有共同语素的词很多,如:产生——发生、气候——天气、到达——达到等词语,因为词形比较相近,留学生往往出于直观记忆而将其混淆,造出“ 气候(天气)变凉了。/火车准时达到(到达)了”一类的错句来。 有人统计过近义词运用的错误率在留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达30%之多,留学生向老师请教解释的也大多是近义词,如:年—岁,参观—访问等。其实,在实际中的情况是,不管词本身是不是近义词,只要留学生分辨不清它们,他就会认为它们是近义词。如:接待—招待—对待;赶忙—连忙—赶快。这说明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的范围远远比我们认定的近义词的范围要大得多。 芈莈蒁螃羆薀螁那么,我们究竟应该采取什么办法来帮助留学生进行近义词的学习呢?以下是我认为的几种可取的反方法: 一.同义词释词法:用一个同义词义项作为释义的手段。如:非常—很—十分,美丽—好看—漂亮,经常—常常等。这种方法在初级阶段是非常可行的,解释直截了当简洁通俗,便于留学生理解。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很难被揭示出来,同时在初级阶段学生掌握的词语并不多,很难找到有同意联系的词。由于上述不足,学生就会造出“我的作业还没结束呢”“我跟他并不很了解”等这样的错句。 但毕竟初级阶段学生掌握的词汇不多,用同义释词法还是最基本也是最好用好的方法。退一步说,即使出现了上面所提到的错句,也不会影响意思的表达和交际。并且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词汇量不断扩大,就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近义词的比较,从而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近义词的差别。 二.从一个词的意义方面入手对比一对近义词。 (1)对比基本语义的重点有何不同。 例如:淡去——淡忘 “淡去”是指逐渐的离去,“淡忘”是指冷淡下去以至于忘记。“淡去”强调客观性,“淡忘”强调的是主观性。 树立——竖立,前者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事物;后者指事物垂直立于地面,多用于具体的事物。 (2)对比语义的轻重:有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词义的轻重不同 例如:在西藏高原的雪山中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啧啧(称奇——称道)的事。 “称道”是称述,称赞;“称奇”是称赞奇妙。“称奇”比“称道”语义重。这里用“称奇”。 爱财如命——毛不拔,都是形容极其吝啬(非常舍不得花钱),但“爱财如命”偏重性格方面,语义重;“一毛不拔”偏重行为方面,语义轻。 (3)对比词义范围的大小。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课件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课件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课件 一.背景 1.教学内容: 1.1讲解十二生肖的代表 1.2分析中国十二生肖的含义及所含文化。 1.3十二生肖各属相的成语解析。 2.教学目的: 2.1外国学生能鉴别中国十二生肖的代表及象征意义。 2.2外国学生能描述十二生肖的特殊含义及其所包含的文化知识。 2.3能说出十二生肖各属相的成语 3.教学对象:学到一定程度汉语的外国学生 4.教学手段:黑板、PPT 5.教学地点和时间: 二.教学过程 1.讲解十二生肖的代表 1.1你们了解中国的十二生肖吗你能说出来有那些生肖吗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1.2讲解各生肖的来历:(1)怎么让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这里也有个故事。(讲故事) 1.3你们知道自己的属于哪一个生肖吗(

5) 课堂活动:12年一个轮回,推测所给出年份的属相 1999兔2004猴1987兔2015羊 2.你们知道每一个属相的含义吗? 十二生肖是的中国人的祖先很实在.我们十二生肖两两相对,六道轮回,体现了我们祖先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 老鼠和牛.老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奋.智慧和勤奋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如果光有智慧,不勤奋,那就变成小聪明;而光是勤奋,不动脑筋,那就变成愚蠢.这两者一定要结合.这是祖先对我们第一组的期望和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一组. 老虎和兔子.老虎代表勇猛,兔子代表谨慎.勇猛和谨慎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才能作到胆大心细.如果勇猛离开了谨慎,就变成了鲁莽,而没了勇猛,就变成了胆怯.这一组也非常重要,所以,防在第二位置上.中国人看者这些贵族,补上一句:当我们表现出谨慎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中国人没有勇敢的一面. 龙和蛇,龙代表猛,蛇代表柔韧.所谓刚者易折,太刚了容易折断,但是,如果只有柔的一面就易失去主见,所以,刚柔并济是我们的祖训. 马和羊,马代表勇往直前,羊代表和顺.如果一个人只顾自己直奔目标,不顾及周围环境,必然会和周围不断磕碰,最后不见得能达到目标.但是,一个人光顾及和顺,他可能连方向都没有了.所以,勇往直前的秉性,一定要和和顺紧紧结合在一起,这是祖先对我们的第四组期望.

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中学阶段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活动的拓展》马莉莉

广州大学2016-2017 学年第 1 学期考试卷 课程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考试形式结课论文 学院人文学院专业2016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号2111612056 姓名马莉莉 中学阶段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活动的拓展 案例呈现:《身临其境亲身体悟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 教学对象:9年级汉语高水平学生。 对象特点:正处于认识社会、长身体和长知识的重要发展阶段,非常好动,也喜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新颖的见解和看法,更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教学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学生习得汉语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在于提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了解中国文明及文化,主动地运用汉语,促使学生积极负责地参与不断变化、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 在中秋来临之际,计划用8个课时完成以下活动。对象是9年级汉语高水平学生。 1、学习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课时) 作业:根据自己对词的理解,选择恰当的音乐进行配乐词朗诵,并录音。 2、请糕点厂的师傅教学生做月饼,请糕点厂代烤(2课时) 作业:查找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和传说。 在制作月饼的过程中,学生们非常兴奋。他们其中有的曾经吃过月饼,但从没想过月饼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有的说从没有见过月饼,更没想到自己有机会亲手制作月饼。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们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与快乐,他们还不断突发其想,用汉语向糕点厂的师傅提建议,比如把月饼做成心形的,把月饼做成奶酪的等等。 3、学唱经典民歌《明月几时有》(1课时) 4、欣赏同学们自己录制的配乐词朗诵(1课时) 5、茶话会喝茶、吃学生自己烤的月饼,讲述及讨论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来历以及传说(2课时) 作业:制作以中秋佳话为主题的报告 在茶话会的讨论中,一位台湾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嫦娥奔月的传说,并展示了嫦娥仙子的年画,同学们对嫦娥为什么要奔月的心理活动和奔月后的生活有浓厚的兴趣,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活动开展之前,我向学生展示了活动的实施细则和最终报告评估细则。同时,学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他们希望把一部分自己做的月饼作为节日礼物送给父母,邀请父母一起过中秋节,并在其他汉语班表演唱《明月几时有》。由于学生参与到了部分的活动策划中来,在整个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回首我的中学时代,接受的是传统的、较刻板的中国式教育,当我在高中时期第一次听到流行歌《明月几时有》时,我开始搜寻初中时期学习这首词的记忆,而记忆中除了能背诵整首词和了解词作者之外,其他的教学内容却再也想不起来了。今天,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了避免刻板学当中的弊端,我设计了以上教案。制作月饼、吃月饼、唱歌、讲故事等环节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体会中秋节的内涵以及中秋节对中国人的意义,寓教于乐的活动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最后的评估报告中也体现出了学生对中国传统中秋节的浓厚兴趣和较为深入的了解。 案例分析: 中学阶段的教育对象是一群11-18岁的青少年,他们正处于认识社会、长身体和长知识的重要发展阶段,针对这样的受教育群体,我们的教育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在于促使学生积极负责地参与不断变化、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学生习得汉语言知识,更在于提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了解中国文明及文化,主动地运用汉语,融入当地华人社区。要达到上述两个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综述 一、引言对外汉语教学成为一门正式学科的历 史还不到两百年[1],但是学者们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 言与文化关系的讨论却没有停止过。同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一直也是饱受争议的对象。语言教学的研究早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就已经成为对外汉语学界的探讨话题,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紧密相关,很少有人去质疑它的地位(限于年代久远,本文所涉及到的研究以20 世纪90年代之后的文献为主)。但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文化的渗入,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被推上风口浪尖被迫进行对比,对二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的争论也未曾间断。到21世纪,对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关系的研究基本上形成 了定论――将文化作为教学因素导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因此,这时期的研究主要以“如何有效地将文化导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为主。 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对外汉语教学语言与文化关系 的研究中主要盛行着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以纯语言教学为主,忽视了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影响。并且提出语言只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的教学不能离开文化的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一种语言教学,也是一种文化教学。因此,主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提升文化

教学的地位,打破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纯语言教学,以此来建立一种新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语言文化教学 或者称“文化语言教学”。另一种则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本来 就是语言的教学,文化只是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因素。主张减少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确保语言教学的首要地位。 21世纪期间,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以及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的蓬勃发展,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依然是对外汉语教学以及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领域的热议话题。在这期间,由于孔子学院的开办,使得文化教学的呼声日益高涨。这时期的研究主要以“如何有效地将文化导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为主。总体上看,21世纪在有关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研究中重心已经开始偏移,具体表现为从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争议探讨到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研究。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一)初探阶段 在众多的研究之中,金路(1993)可以作为语言教学地位发生变化的正式开端。文章明确提出了语言教学以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教学为主,语言教学是一种纯语言的教学,是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2]。并且认为这种传统的 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存在重语言轻文化的问题,即注重语言本身而轻视语言行为。于是,开始提倡将语言与文化综合起来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请根据以下材料,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 材料: 李晓雨是云南大学的一名毕业生,毕业后通过汉办的志愿者选拔,被派往泰国,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她性格一直比较开朗,所 以当她只身一人前往泰国北部的一个中学任教时,也是满怀憧憬;但 是她却发现来机场接她的学校人员对她很冷漠,从机场到学校8个 小时的路途上几乎没与她说一句话。她知道绝不是因为语言不通。 李晓雨是个爱说爱笑的人,她几次想打破沉默,但一直不明白自己 到底在什么地方得罪了来接她的人,还是别人根本不想和自己说话。她只好一个人看着车窗外本来很美但不再觉得美的景色。到了目的地,司机和接待的人把她放到一间小房子里,就走了。房间里只有 一张平板床,没有任何铺盖。一个初来乍到的女孩,好几个小时没 吃饭,没喝水,又不知道商店在那里,身上也没有当地的钱币。晓 雨真的有些受不了了,趴在床板上泪水忍不住簌簌而下。她问自己 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别人对自己如此冷漠,为什么和她想象中 热情好客的泰国人差距这么大。第一天到学校上班,她的感觉仍然 不好,似乎每个学生和老师都对她很冷,没有真诚的微笑,没有主 动的招呼。这下可把晓雨急坏了,她开始注意自己每一个细小的举 止言行,生怕别人不喜欢。她一直觉得是因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好, 所以别人不接受自己,甚至不接收中文老师的课程。 晓雨是个倔强、好强的女孩。她不服输,认真地向泰国老师学习他们对待学生和同事的方式,积极参加他们的各种活动。有一次她 在办公室里看到一个30岁左右的女教师批改了一个学生的作业之后

对外汉语教学与修辞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与修辞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与修辞文化 语言蕴藏着民族文化的内涵,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表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修辞特征往往与汉文化思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 为汉语修辞就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修辞现象是一种外部因素影响与制约下的一种内部语言结构的生成活动。外部因素主要指题旨、情境与文化语境;文化语境包括历史 的与现代的,是其中关联紧密、至关重要的一种关系,它决定语言 内部词语与句式的选择和调整。具体到汉语中的修辞文化,我们还 要了解汉文化及汉民族的文化心理。 1.修辞现象的文化心理 第一,炼字与求新求异的文化心理。常用的修辞手段是使词语变异,突破一般词语搭配的习惯,比如临时改变词性,临时仿造词语,成语的活用和翻造。比如我们说一个人是“气管炎”,就是因为 “气管炎”和“妻管严”谐音而有了新的含义。第二,认同与谦逊 的文化心理。受儒家文化影响,谦逊、谦和是汉民族文化心理的重 要组成部分。我们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中国人之间拉家常的时 候常常问一些能拉近彼此距离的问题,来达到一种认同,比如:你 今年多大了?你家孩子多大了?在送别时,我们说:“慢走,走 好!”“别送了,请留步”,突出了谦逊的心理特征。第三,求吉避 凶的文化心理。戴昭铭曾说:“耽于语言幻想大概是因为李泽厚说 的中国人‘乐感文化’的国民性表现之一。”这里的“乐感文化” 体现在汉民族在生活中处处讲究“讨个好彩头”,如短信中的祝福语,命名(人名、地名、商店名)的'含义。第四,追求美辞的文化心理。其中包括以“均衡”为美的审美心态。体现在修辞里的对偶和 排比,诗歌里的平仄和押韵;追求“典雅”“含蓄”的审美心态,体

对外汉语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500个)

对外汉语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500个)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原则与方法 ★汉语语音声母特点研究与对汉语教学研究 ★汉语语音韵母特点研究与对汉语教学研究 ★汉语语音声调特点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论对外汉语声调教学 ★外国留学生语音偏误分析 ★专业待写论纹请加Q扣一五六六贰零伍 ★初级阶段留学生语音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新词语研究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词语的特点研究及在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词的色彩意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留学生使用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分析及对策 ★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字”本位理论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中高级阶段留学生词汇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及研究述评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原则与方法 ★汉语被动句式研究及在对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存现句研究及在对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是”字句研究及在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对外汉语中“被”字句教学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观 ★语义指向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序教学 ★韩国留学生“了”学习得的中介语分析 ★日本留学生“了”学习得的中介语分析 ★现代汉语“了”字句学习偏误分析及对策 ★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字句偏误研究 ★否定副词“别”“不”使用上的差异及其偏误分析★结合“有”字句的特点分析“有”字句使用中的偏误★“差点儿(没)VP”格式意义及其对外汉语教学设想★“V+介+NP”与“介+NP+V”结构中介词的语法特征★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原则与方法 ★从汉字构件角度谈汉字教学 ★汉字的结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 ★从汉字的理据性对对外汉字教学 ★浅谈汉字性质与对外汉字教学

对外汉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

对外汉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354个)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原则与方法 ★汉语语音声母特点研究与对汉语教学研究 ★汉语语音韵母特点研究与对汉语教学研究 ★汉语语音声调特点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论对外汉语声调教学 ★外国留学生语音偏误分析 ★专业待写论纹请加Q扣一五六六贰零伍 ★初级阶段留学生语音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新词语研究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词语的特点研究及在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词的色彩意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留学生使用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分析及对策 ★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字”本位理论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中高级阶段留学生词汇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及研究述评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原则与方法 ★汉语被动句式研究及在对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存现句研究及在对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是”字句研究及在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对外汉语中“被”字句教学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观 ★语义指向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序教学 ★韩国留学生“了”学习得的中介语分析 ★日本留学生“了”学习得的中介语分析 ★现代汉语“了”字句学习偏误分析及对策 ★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字句偏误研究 ★否定副词“别”“不”使用上的差异及其偏误分析 ★结合“有”字句的特点分析“有”字句使用中的偏误 ★“差点儿(没)VP”格式意义及其对外汉语教学设想★“V+介+NP”与“介+NP+V”结构中介词的语法特征★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原则与方法 ★从汉字构件角度谈汉字教学 ★汉字的结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 ★从汉字的理据性对对外汉字教学 ★浅谈汉字性质与对外汉字教学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课堂笔记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第一章总论 一、对外汉语教学法的课程性质和意义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汉语作为外语或者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2、对外汉语教学法:是实现对外汉语教学总目标和总任务、落实教学基本原则的方法。 总结:教学需考虑学习者自身因素,但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方法也起着中要的作用。 4、与其他学科联系。 (1)与外语教学有密切联系。 (2)与哲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外汉语教学法 心理、社会语言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二、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理论支柱 1、语言学原理。 (1)一切外语教学法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都跟语言有关。如何对待并且处理这些语言学原理、语言要素和语言之间的不同点,就构成了不同教学法的原则和特点。 (2)每一种语言学派的兴起,都会形成以这种语言理论为基础的新外语教学法流派。 十七八世纪,机械语言学:普遍语法——语法翻译法 二十世纪40年代,结构主义语言学:不存在普遍语法,研究美洲印第安语——听说法 二十世纪60年代,转换生成语言学:语言规则具有生成性,教师要让学生发现规则——认知法 二十世纪70年代,社会语言学: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功能法 2、心理学原理。 (1)心理学研究什么?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心理活动 情感、意志-->心理过程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脾气、内外向-->个性倾向和特征 (2)心理学对人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及个性倾向等等的研究,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外语教学方法。 十九世纪后期,实验心理学诞生,提出“语言心理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感觉而非思维”,导致了直接法的产生。 二十世纪40年代,在巴甫洛夫两个信号系统理论的影响下,产生了自觉对比法。 二十世纪40年代以后,在斯金纳新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下,产生了听说法。 二十世纪50年代,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视听法。 二十世纪60年代,在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作用下,产生了认知法。 二十世纪70年代,提出“习得理论”和“监控理论”,倡导自然法。 3、教育学原理及教育心理学原理 (1)教育学的发展影响外语教学法 在传统古典教育思想(死记硬背)的制约下,只能采用翻译法。 捷克教育家认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从而产生了直接法。

谈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的结合

谈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的结合 [摘要]中国文化深层次渗透于汉语言中,使汉语成为中国文化的特殊标志,因而学习汉语必须深刻理解中国文化,树立文化习得意识,重视中国文化在汉语释义中的作用,以及汉语词语对中国文化内涵的依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具有渗透中国文化的意识,以提高汉语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中国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汉语技能专业术语 目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怎样把传统文化教育与语言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已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问题。中国文化与汉语是密不可分的,中国文化深层次渗透于汉语言中,汉语成为中国文化的特殊标志,所以学习汉语必须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否则要学好汉语是不可能的。 一、树立文化习得意识,运用文化语言观来指导对外汉语教学 在长期的语言教学过程中,工具主义语言观在语言教学和研究中起着主导作用,使人们只注意对语言系统内部组织规律的学习和研究,忽视了对制约工具使用的外部因素的学习和研究。其结果是:使语言学习者只能学到静态的语言知识,而不能学到运用语言的知识;使他们只能了解语言符号的语言意义,而不能真正把握言语的语用意义。“文化语言观”是从文化的角度学习语言,不是把语言视为独立于文化系统之外的语符系统,而是把语言系统视为文化大系统的要素之一,是构成文化大系统其他要素赖以存在的基础。它强调,学习语言必须学习文化,要求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时,要大量接触所学语种的文化,注意考虑语言以外的行为和各种环境,养成一种强烈的文化习得意识。 二、中国文化在汉语释义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国文化里关于中国文字的起源有着几种不同的传说和记载。如其中一种是《易经·系辞》上有关八卦产生的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象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者诸身,远取诸物,于是使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包牺在“仰天”“俯地”以及观察天地之间万物后,

周随堂练习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班级:2011级对外汉语班 姓名:杨语佳 学号:20111032132 一、案例分析: 某位本土汉语教师在教案日志中记录了如下情况: “今天教了五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写自己的名字。有一个学生写他的姓是瘳。我问他你是不是姓廖?他说是。我说你写错了后面的两个点应该没有。他不但没有承认错误反而还大声地跟我说:我以前也这样写,我妈妈也这样写,我的老师也这样写。然后我给他看一本词典,但是我恰巧带的是一本小的词典,里面没有廖这个词。这个学生跟我说,你自己也看词典嘛!我跟他说我想给你看你写错了。他还不服说,‘你不相信就问我妈妈,问我的老师,我的老师是从中国来的。’中国来的老师有什么了不起?” 问题: 1.面对学生的质疑,你认为该本土汉语教师的处理 方式是否得当?如果是你,你怎么处理? 2.从这份教案日志,不难看出该本土教师在汉语教 案课堂中,遇到了除“质疑”以外的“问题”, 由此,给予了你什么启示?

3.在汉语教案课堂中,教师常会面临学生的“质 疑”,请结合自己的教案经历,列举自己曾经遇 到过的“质疑” 答:1.如果是我会先上完准备的内容后再依靠词典等工具书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然后告诉学生老师的观点不一定全正确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 2.案例分析:这个案例暴露出很多问题,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第一,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对汉语本体知识的掌握必须过硬,否则教给学生错误的知识,只会误人子弟。如案例中的事件,就是由中国的汉语老师教错了汉字才引发的。该案例中,中国老师之所以教错,很可能是因为他本身就认为“廖”字就应该有后面的两个点,由此可见该教师对汉字的掌握并不过硬,最起码对“廖”和“瘳”两个字的区别并不清楚。把错的东西当成正确的教给学生,自然会出现问题。 第二,在教授过程中,如遇到自己不确定的字词或知识点,一定要查阅、确认之后再告诉学生正确答案,不能凭自己的感觉或猜测来应付学生。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案例中,如果该生之前的老师能负责地查阅词典、确认之后再教给学生“廖”字的正确写法,也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发生教错的事,其一可能是如第一条中所述,老师本身对知识的掌握有问题;其二,则是老师也不知道正确答案,而随意地拿自己也不确定的答案来应付学生,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表

论文浅析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

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论文题目: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作者:******* 专业:对外汉语

目录 容摘要..........................................................(第2页) 关键词..............................................................(第2页)引言..................................................................(第2页)(正文)............................................................(3—13页)结语.................................................................(第13页)参考文献.........................................................(第14页)指导教师.........................................................(第14页) 字体要求:题目:黑体三号加粗 正文:仿宋四号 单倍行距 A4纸设置左右边距为3.0 上下边距为2.4 小标题加粗显示

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容摘要: 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语法教学在各个语种的语言教学中 都是教学的重点。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根据教学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诸如实物道具法、对话法、演示法、比较法、格式化 等各种教学方法,可使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汉语学习。 关键词: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法、教学方法 引言: 汉语事业日益繁荣,学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汉语热”已经成为全球语言交际系统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第二言教学中,语法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重中之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也不例外。由于语言类型的不同,长期以来,不少留学生都反映汉语语法难懂难学,作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我们有义务了解并研究或是解决怎样教好汉语语法。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学习语言不是学习一套知识,而是掌握一种技能”。因此,对于留学生的语法教学绝不能大讲特讲语法知识,讲授语法的目的是为了使其了解汉语语法的特点,掌握语法的规律,引导学生了解和灵活运用语法规律,并能够准确无误地用汉语进行交流。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语法枯燥无味,因此我们应该探究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便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总汇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要点总汇 填空或选择题:(熟记) 1. 对外汉语教学的全部教学活动可概括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语言测试等四大环节。 2. 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四个方面。 3. 作为一项处理教与学关系的教学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4. 对外汉语教师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尊重的态度。 5. HSK的全称汉语水平考试,是为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制定的,其初、中等共分八级 6.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有: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7. 对语言学习发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语言迁移、.社会文化环境、学习者的主体特性和个性因素等。 8. 编写与评估对外汉语教材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原则、知识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9. 从教学性质上看,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 10. 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_。 11. 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等四个环节,其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 12. 第二语言测试可分为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和潜能测试四大类。HSK是种水平测试。 13.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是由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语言教学规律等共同决定的。 14. 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说和写·能力。 15. 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交际性练习等等。 16. 根据阅读方法的不同,阅读可以分为略读、跳读、精读和泛读等几种。 17. 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力兹。 18. 功能法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19. 许多学者区分学习和习得。按照一般的看法,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和方法是习得。 20.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21. 有一种假说认为,存在着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或时期,过了这段时期,语言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减低了。这种假说称为临界期假说。 22. 典型的对比分析包括描写、选择、对比和预测四个步骤。 23. 在目的语国家学习时,文化接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观光期、挫折期、逐渐适应期、接受或完全复原期。 24. 通常所说的大写字母“C”文化(Culture)指的是知识文化或知识性文化。 25. 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所提出的“交际能力”的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法性,即合乎语法;二是可接受性或得体性。 26. 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基础是转换生成语言学。 27. 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中介语理论。 28. 一部好的汉语教科书应该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和趣味性。 29. 赛林格提出的“中介语”是指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是由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的语言系统。 30. 广义的教学法指教学法体系,狭义的教学法指(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31. 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主观性试题。 32. 第二语言教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儿童汉语》、《大学英语》等是按学习对象/教学对象分出来的;《旅游口语》、《商务汉语》是按学习目的/教学目的分的 33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语言学习理论和一般教学理论。34.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35.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它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主体。 36 教材评估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知识性、针对性、交际性和科学性、趣味性 37. 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构成的。 38. 记忆分为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两种。 39.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和教学法两部分。 40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评分的客观性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41.认知法的理论性基础是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 42 对母语是英语的学生来说,.声调或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是他们学习汉语语音时遇到的最大困难。 43 HSK考试分为基础汉语水平考试初中等汉语水平考试、高级汉语水平考试三种,共分为11级。 44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称为语言习得机制。 45 就语言学习而言,沉思型和冲动型是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 46 成绩测试主要用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学习的成果。 47 言语交际能力指的是一个人掌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 48. 现代汉语教学理论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更加强调学。 49. 语言教学与语言学教学的不同之处表现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等方面。 50. 替换练习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 51.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52. 许多外语学者在其外语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止步不停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化石化” 53. 听力课一般分为两种:精听和泛听,前者是为了理解听力内容的细节,后者在于把握听力材料的大意。 54. 中介语是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是由学习者创造的。 55. 水平测试和成绩测试是外语测试的两种最主要的最常见的测试。 56. 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语言观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最基本的目的观是: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57. 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现代教学理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加强调以__学生_为中心,研究的重点在“教”和“学”之间更加重视_以学习为重点_。 58.外国人说汉语难学,主要指的是汉字难。 59.设计教学环节要能够体现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规律。 60.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听、说、读和写。 61.反对过分依赖机械性的重复操练,主张发挥学生的智力,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目标是全面掌握语言,这种教学法是认知法。 二,选择正确答案

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 近几年来,我国与各国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或出于对我国当前经济持续发展的看好,或出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仰慕,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 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公布的数字, 2006年在华留学生来自184个国家,总人数已超过16万。随着外国留学生规模的迅速发展,对我国的留学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以语言机能训练为核心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各国来华留学生渴望了解中国文化、进行深层交流沟通的需求。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学习语言,掌握语言能力是首要的。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学习者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并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注重语言教学中蕴含着的文化因素教学。一方面,积极而充分的文化因素教学对语言教学本身十分有利,能起到促进和深化语言能力的作用;另一方面,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为后者提供传播的方式和手段。因此,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完全脱离文化的语言教学几乎是不可能的。以往的语言教学,重视语言结构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忽视文化的教学,尤其是忽视不同文化在语言上的反映。虽然现在的“汉语热”日渐升温,但是从总体上看,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普遍较低。很多教师在汉语教学中,仅仅教给学生最基础的语言文字知识,就汉语讲汉语,重视了语言结构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却忽视了文化的教学。有的学生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虽然没有什么问题,能说比较标准的汉语,但对汉文化知之甚少,在交际中不懂汉民族的风俗习惯,尤其是不懂交际礼节和规则,常常会使用一些不得体以致不正确的话语。对外汉语教学中这种只重表层因素而忽视其他文化因素渗透和拓展的做法影响了留学生对汉语的深入学习和对中国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应面对这一事实,将汉语教学与汉文化熏陶结合起来,提高外国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语言教学的同时要进行文化教学,选择恰当的文化教学手段,这一点已逐步成为共识。 那么对外汉语的教学与中国文化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又该如何运用呢? 语言是在人类社会生活日渐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观点、交流思想的符号系统,这套符号系统总是代表一定的意义和内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习者利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

第六章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

第六章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精讲多练”是我们的一个高频词,也是我们的一个总原则。但“精讲多练”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到底讲多少算“精讲”,练多少算“多练”呢?一般我们说老师讲的部分不超过30%,而练的部分不少于70%,就可以说是做到了“精讲多练”。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就要注意“怎么讲”和“怎样练”的问题。讲,只能是提纲挈领地讲,抓关键要领的讲,要讲那些对学生最实惠、最有用的东西,同时又是富有启发性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讲。“讲”,要迅速地,印象极为深刻地解决“懂”的问题;只要能理解,越少越好,要一语中的,但要做到精讲而不缺。老师把意义解释得再清楚,使用的限制条件讲得再好,学生也未必能马上会用。为此就需要我们设计大量的、实用性的练习来让学生事件所学的东西。对操练感到棘手的教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练不会,一练就烦”。毫无目的机械性的操练都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产生不了应有的效果。我们提倡有质量的交际性的操练,即利用各种手段尽量为学生创造一种比较接近实际的交际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某种交际的需求,并使之在模拟交际中产生一种真实的感觉,从而达到交际性的目的。“练”不要要学生盲目地想句子,老师最好给他一个语境,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老师及时结合学生练习中出现的偏误作出分析,这样,通过反复、整合、重新编码等过程,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掌握并真正学会运用。 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比如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所依据的教学法理论、教材的质量和教学管理的总体水平等,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的选择和运用得是否得当,是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因素。教学方法和技巧运用得好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时间有限,而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可以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好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自古多种多样,所谓“教无定法”,就是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我们这里说的教学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堂语法教学的基本方法;二是语法规则的表述方式和方法。在此我们不加细分统称为“教学方法和技巧”。前面我们说过,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