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法西斯德国的新闻政策

法西斯德国的新闻政策

法西斯德国的新闻政策
法西斯德国的新闻政策

法西斯德国的新闻政策

(一)纳粹德国政府针对报业政策概况

纳粹政府针对报业所进行的管制,是渗透到各个方面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合法化的面目出现的。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麻痹了德国人民,也使得纳粹的报业政策得以顺利实施。从纳粹对德国报业的管制上看,他们并不一定拙劣而露骨地直接控制,而在某些时候通过法律和代理机构来实施。

1、行政管理

纳粹控制报业主要通过宣传部来实现。在这个层面上,戈培尔是作为整个新闻界的“沙皇”出现的。一到合适的时候,戈培尔就要对新闻界发表一通讲话,新闻界,包括报业都必须遵循戈培尔讲话所体现出来的政策方针。

戈培尔就任宣传部长之前,曾经对报业代表发表演说:“政府认为报纸必须协助政府;为达到此目的,报纸批评有时当属必要,但这种批评,绝不许可使其他国家用来不信任德国政府。因此,政府期望报业在国家宣传部的领导下发挥其职能。”戈培尔刚上任宣传部长,就对新闻界说:“正如我早已强调指出的那样,新闻界不仅要发布消息,而且还必须发布指示。在这里,我首先要奉劝已公开声称为国家的报刊。你们将会看到这样一种理想的状况:新闻界被组织得那么好,以至于它在政府的手里可以说是可随意演奏的一架钢琴,是能够为政府效劳的影响群众的极为重要、极有意义的工具。”不久,他又得意地宣称:“现在斗争容易了,因为我们能够利用国家的一切手段。电台

和报纸都可供我们使用。我们要完成一个宣传杰作。”[5]戈培尔还警告过德国新闻界,他们不能放纵破坏性的批评而必须在重建革命中积极配合,“批评的自由以及类似抨击政府政策的东西在新政权下都是不允许的”

纳粹对报业行政管理最普遍的手法就是直接控制。比如对敌对报纸的没收、关闭,强迫纳粹党员订阅纳粹报纸等。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的报纸就是通过直接控制的方式被纳粹党消灭的。纳粹政府对待违反政策的报纸,制裁非常严厉,有时是直接没收报纸财产,或者将负责人送进监狱或集中营。戈培尔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就威胁说要把任何胆敢“亵渎国家重要新闻程序”的人投进监狱

1934年《格吕恩邮报》编辑厄姆?维尔克由于抱怨宣传部的官僚主义和高压手段使得报纸变得干巴巴的,立即被戈培尔撤职,送往集中营,报纸也被停刊三个月。

宣传部经常通过新闻发布会发布一些指令。这些指令详尽地向记者们讲解如何从事他们的工作,多达数10页,它要求记者们依照政府想要他们了解的事件进行报道。这些指示涵盖了纳粹党基本路线的每一个方面。如1935年4月的一份指示禁止刊登政府领导人在宴会上喝酒的照片。它的解释是:“公众已形成这样一个极端荒谬的印象,认为政府官员过的是花天酒地的生活。”[8]1938年5月征服捷克斯洛伐克之前,一份指示要求新闻界把捷克人在边境挑起的任何事端“以小化大”。

对于大众报纸,纳粹党要求他们要影响大多数民众。魏玛时期以及纳

粹政府早期,大众报纸领域是十分混乱的,纳粹党为了整顿大众报纸,出台了“关闭处于不健康经济状况报纸的法令”,该法令规定:“如果在一个有多家报纸存在的地方,其销售和发行能力超过了当地正常需要,私人报纸将被关闭,以形成健康的氛围。”纳粹党管理大众报纸的机构是维拉出版组织和黑罗尔德出版组织联合体。前者掌管发行量巨大的通俗报纸以及地方政治性报纸;后者主要管理非宗教性政治报纸。

2、法律控制

早在1933年2月,纳粹政府就制定了一项法令,不过只是针对当时情况制定的一种临时应对方案。该法令是针对共产党、无政府主义者以及社会民主党而发布的。该法令规定:政府有逮捕左派新闻记者及没收其报纸的权力;政府指导“报纸发行人协会”和“记者协会”,将共产主义信徒和犹太人完全赶出新闻界。

第三帝国关于报业最重要的法律是1933年10月4日通过的《编辑法》。其中规定:各个新闻单位的负责人必须由宣传部长直接任命,他们必须保证在其所属媒体中不得有反对德国国防、教育、经济以及荣誉的任何报道;从事新闻记者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为德国人;

(2)具有公民权;

(3)受过专业教育;

(4)祖先为纯种雅利安人且未与其他各族成员通婚。

另外,在该法的实施细则中,还有专门规定:凡从事过马克思主义新

闻工作或其他政治行为上有害者一律不得从事新闻工作。

该法还对编辑做了广泛的定义。1~4条将编辑定义为“任何从事写作、编辑连续出版物文字或说明性材料工作的人”;5~11条规定了该工作对人员在教育程度、种族和工作经验上的要求;12~21条规定了该行业中的从业人员在法律上的义务和职责,其中第13条规定新闻工作者有义务加入帝国报业协会,第14条规定新闻工作者不得发表不符合政府意志的言论;22~35条是对于帝国报业协会成员的保护措施;36~46条是专门列出的执行标准和处罚措施。对于编辑,该法还指出:编辑成为国家公务员的一部分,担负着“公众教育者”的责任,因此要对国家负责,而不是对雇主负责。

编辑法还规定,记者应尽之义务为:报道忠实,不得有一知半解的批评,尤其不应以迷惑世人耳目之方法,将私利及功利之目的混为一谈,更不得损害德国的权威以及德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凡违反上述义务者,依据情节轻重,处以警告、罚金、取消资格等处分。

总的来说,该法奠定了政府和纳粹党控制新闻界的基石。尽管该法首先影响的是处于工作第一线的记者,但是它对报纸经营者和发行人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冲击。该法明确指出:“主编对报纸文字部分所有内容和态度负责。”这样实际上就把编辑在某种程度上置于比发行人更高的地位上,架空了发行人,也激化了发行人和编辑的矛盾。发行人即使对编辑提出建议或指出缺点都是禁止的,都可能受到罚款或拘捕,甚至吊销执照的惩罚。另外,如果没有帝国报业协会的许可,发行人也不能中止编辑的合同。但是从编辑的角度来看,他们也不能像

过去那样能够自由地决定报刊内容,而是完全受制于国家,成了“国家的一个喉舌,他需要去完成国家最重要的其中一项任务。

1935年4月,纳粹政府颁布了一项被称为“阿曼法令”的法律。他是在帝国文化部法令附则第25条的授权下由马克斯?阿曼提出来的,其主要目的是为政府控制私人报纸铺平道路。该法第1条规定必须中止投机的或有违公众趣味和道德的报刊发行人的发行权;第2条规定政府可以关闭处于不健康竞争环境下的报纸;第3条规定相关部门必须保证报业的独立性,也就是要求报刊必须掌握在日耳曼人手里,其中第1款承认了私人拥有报刊的合法性,不过第2款却对私人报业以沉重打击,它要求这些企业必须加入合法的社团、组织或私人基金会,但却禁止企业间以股份公司或联合体形式的联合;第4款规定代表特殊集团利益的报纸。如教会、职业团体报纸都禁止发行。另外,该法令赋予RPK 及其地方分部负责人以极大的权力。第10条就授予其承认或拒绝某人进入新闻行业的权力。该法还要求出版社证明它们在德国地历史,要一直追溯到1800年;同时,它还禁止个人拥有一家以上地报纸。

(二)纳粹报业政策理论来源

纳粹德国报业政策的理论来源,主要有纳粹主义的意识形态和纳粹宣传理论两个方面。

1、纳粹主义意识形态

纳粹主义意识形态的特征是:漠视人类文明,文化专制主义,蒙昧无知,冒充科学,折中主义,不讲原则,以政治上不成熟的社会阶层为

对象,利用部分民众的落后性。而其制度的特征是:以一个领袖的绝对权力原则为基础,建立等级森严的准军事组织,拥有大规模实施恐怖镇压的机构,采取极端的暴力手段镇压民主和革命力量,严厉控制公众的社会活动和私人活动,广泛利用国家垄断形式调整国民经济,大肆进行鼓吹种族至上、仇视人类的蛊惑宣传,宣传与恐怖相结合行使权力。[13]

纳粹对报业,乃至整个大众传播事业的管制是基于以上意识形态和制度上的考虑的。纳粹主义认为,一个国家的形态就是“民族共同体”,即戈培尔宣称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领袖”。那么大众传播事业应该并且只能是一个为“民族共同体”利益而奋斗的有力工具。其存在的价值和活动意义就是为雅利安种族服务,为代表雅利安“民族共同体”根本利益的纳粹政权服务。任何一种对这种服务性质的歪曲和脱离都是对整个民族的反叛和犯罪[14]。这些思想必须利用普通民众共同存在的先天性弱点用感官刺激、反复宣传、外部灌注的方式把它们同民众紧紧结合在一起。为此,也必须对传播事业进行严密的组织,不能让传播者为了小集团的利益而将整个“伟大的民族共同体”大业置之度外,必须将整个大众传播事业纳入纳粹的整体事业中,在元首的领导下与其他社会系统“一体化”,才能形成强大的民族合力,完成“伟大的民族复兴事业”。一位纳粹新闻界人士也写道:“(纳粹化之前的)这个所谓的‘公民’报纸让我们可悲地陷入困境中,既因为它不能抓住新时代的要求,也无法满足经济上的自给……总有一天,我们会摧毁这种由一批不负责任的新闻界败类代表

的整个反常的体制……我们需要一个报界,它能传递国家社会主义的观念……由于这种原因,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崭新的报业,它能够对新国家的精神有利。”[6](p107)在纳粹政权下,“报纸本身不是一种目的,而是一种工具,报纸不会有别的目的,它的目的只是替国家作一般政治生存的斗争。”

2、纳粹宣传理论

纳粹的宣传理论的基础是“新闻即政治性本身”。其主要论点包括:(1)报纸是国家事务的一部分,应该严格由政府控制;

(2)报纸应绝对服从政府指挥,凡对纳粹主义不忠者,不得从事新闻工作;

(3)报纸言论应趋于一致,新闻工作者不应被出版自由的谬论所迷惑;

(4)报纸是对群众进行通俗政治教育和思想宣传的重要工具,应尽力向群众提供保持民族健康的内容等。

《罗斯福新政与德国法西斯专政》习题4

第12课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 单选题: 1、“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即我们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这句话出自谁的就职演说词() A、列宁 B、斯大林 C、胡佛 D、罗斯福 2、下列国家,较早建立法西斯专政的是() A、德国 B、意大利 C、日本 D、西班牙 3、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和基础是() A、就职演说 B、《时代周刊》 C、《金融保护法》 D、国家产业复兴法》 4、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A、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B、没有满足资产阶级的利益 C、没有改善工人待遇 D、没有解决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5、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新政”新在何处() A、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D、调整农业的政策 6、为解决失业问题,罗斯福总统采取的措施是() A、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B、缩减耕地面积 C、国家对工业进行调整 D、举办公共工程 7、下列反人类罪中,由日本法西斯所为的是() A、贩卖黑人奴隶 B、用健康人体做细菌试验 C、残酷迫害犹太人 D、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8、1933年,一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结束了,美国罗斯福上台,宣布实行新政。在同一年里,大洋彼岸的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德国希特勒上台 B、诺曼底登陆 C、德国突袭波兰 D、苏联卫国战争 9、2005年1月28日是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下列与该事件有关的是() A、德国法西斯焚书 B、国会纵火事件 C、德国法西斯的反犹狂潮 D、南京大屠杀 10、1929-1933年发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为了摆脱危机,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走

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

12、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罗斯福新政的基本内容。 2、了解德国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的基本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 1、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基本内容。 2、学会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3、分析在经济危机影响之下,美国和德国走不同道路的原因。 三、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作用。 2、通过了解法西斯的暴行,使学生体会到法西斯统治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教学要点】 一、重点: 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西方国家走上了各种不同道路,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渡过了经济危机,挽救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德、日等国则建立法西斯专政,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美、德两种不同选择的原因、内容及对世界的影响。 二、难点: 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历来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如何使学生正确认识罗斯福新政的作用,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于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国纳粹党为什么能够合法组阁,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分析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让学生与历史亲切对话,主动参与观察、分析、归纳、对比、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大危机给西方国家带来很大影响,各国为了摆脱危机,出现了多种道路的选择,美国和德国各选择了什么道路呢?今天我们就通过材料阅读与思考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学习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的内容。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过程和反犹暴行 教学难点:德、意、日法西斯上台的原因与特点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奥斯维辛原本只是波兰的一个安静的小镇,但它却在二战中成为比正面战场还要残忍和惨烈的“杀人工厂”。1940年4月27日,纳粹德国开始在这个作为铁路交通枢纽的小镇上建造最大的集中营。其最初的目的主要是关押波兰政治犯和消灭苏联战俘,但1942年1月20日纳粹在万湖会议上通过的“犹太人问题最终解决方案”,则使这里成为犹太人的“屠宰场”。据估计约有110万人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杀,其中超过九成都是犹太人。从此,奥斯维辛成为大屠杀的代名词,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悲恸之地。 什么是法西斯?为什么德国法西斯要疯狂屠杀犹太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背景、过程以及内外政策。 图一 图二 设问:图一反映了什么信息?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什么影响? 提示:意大利法西斯党徽。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罗马进军。它标志着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2.教师在学生阅读基础上,归纳总结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概况。 归纳总结:(1)背景;(2)时间;(3)建立过程和标志;(4)内外政策: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 【知识拓展】进军罗马是1922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因为不满法西斯党在1921年的意大利国会选举中的535席只取得105个议席而号召3万名支持者进入罗马的事件。该事件成功令当时的意大利国王伊曼纽三世任命墨索里尼为首相。它标志着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使意大利成为第一个由法西斯掌权的国家。 目标导学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阅读教材和下列图片,说说希特勒是怎样在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的。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希特勒和纳粹党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日本军部法西斯上台的基本史实;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法西斯上台的重要原因;知道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新的世界大战已经不可避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和经过的思考,培养学生客观具体地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德、日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史实,使学生认识:严重的经济危机必然导致政治危机;德、意、日法西斯疯狂扩军备战,给世界的和平 与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过程和反犹暴行。 教学难点:德、意、日法西斯上台的原因与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奥斯维辛原本只是波兰的一个安静的小镇,但它却在二战中成为比正面战场还要残忍和惨烈的“杀人工厂”。1940年4月27日,纳粹德国开始在这个作为铁路交通枢纽的小镇上建造最大的集中营。其最初的目的主要是关押波兰政治犯和消灭苏联战俘,但1942年1月20日纳粹在万湖会议上通过的“犹太人问题最终解决方案”,则使这里成为犹太人的“屠宰场”。据估计约有110万人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杀,其中超过九成都是犹太人。从此,奥斯维辛成为大屠杀的代名词,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悲恸之地。 什么是法西斯?为什么德国法西斯要疯狂屠杀犹太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背景、过程以及内外政策。

设问:图一反映了什么信息?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什么影响? 提示:意大利法西斯党徽。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罗马进军。它标志着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2.教师在学生阅读基础上,归纳总结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概况。 归纳总结:(1)背景;(2)时间;(3)建立过程和标志;(4)内外政策: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 【知识拓展】进军罗马是1922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因为不满法西斯党在1921年的意大利国会选举中的535席只取得105个议席而号召3万名支持者进入罗马的事件。该事件成功令当时的意大利国王伊曼纽三世任命墨索里尼为首相。它标志着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使意大利成为第一个由法西斯掌权的国家。 目标导学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阅读教材和下列图片,说说希特勒是怎样在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的。 (1)材料中图一是哪一党的党徽臂带? 提示:纳粹党。 (2)希特勒是怎样在德国建立起法西斯政权的? 提示:学生自主回答(首先赢得群众支持;其次当选国家总理,将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 【图解过程】

德国法西斯的崛起

德国法西斯崛起的原因 姓名:陈飞学号:20100642016 班级:2010级2班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了整整66年,德国席卷整个欧洲,这次战争打破了旧的世界格局,摧毁了旧的殖民体系,英、法旧的殖民主义国家失去了昔日的光环,诞生了一系列新的社会主义国家,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从西欧大规模向北美转移,当我们回过头,再去思考这场人类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战争时,一个又一个问题困扰着我们,在战争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 是什么思想和力量在推动者“二战“的爆发,生活于文明社会中的人类又怎会变得如此嗜血如命?为了揭开谜底,一切答案都在推动战争的法西斯主义的崛起开始说起。 关键词:德国法西斯希特勒民族主义中资产阶级特权阶级 一:德国具有“军国主义”传统,盛行个人专断 德国是一个新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它在1871年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是,由于领导德国完成统一的普鲁士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统一后的德国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专制注意盛行,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特别是军国主义传统,德国成为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在“一战”战败后,在《凡尔赛和约》签订后德国失去了海外殖民地,缩小了德国发展必要有生存的空间。而1929-1933的全球经济危机,各国实行保护政策,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更加困难,全国人民都希望获得更好的发展,而但是的“魏玛共和国”软弱无能,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没有办法实现人民发展的愿望!面对现实的无力,德国人民怀念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领导他们,实现自身发展,这为“纳粹党”上台执政,实行法西斯独裁专政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二:《凡尔赛和约》掠夺,激发“民族主义”的复仇心理 在“一战”中德国战败,被迫签订了屈辱的《凡尔赛和约》对战败的德国进行了惩罚:(1)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2)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3)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4)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凡尔赛和约》使德国损失了1 0 %的领土,1 2 .5 %的人口,以及包括山东在内的所有海外殖民地。使德国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同时失去了欧洲大国的政治地位,

法西斯主义在德国的产生与发展

法西斯主义在德国的产生与发展 摘要: 法西斯主义,一种政治哲学,强调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国家荣誉不可侵犯。是由民族主义、种族歧视、极权主义、国家价值主义的中心意义合体而成。本文将详细解释法西斯主义在德国的产生与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关键词: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希特勒 法西斯本义是“束棒”(拉丁语:fasces)的音译,是一根被多根绑在一起的木棍围绕的斧头,在古罗马是权力和威信的标志。法西斯主义是一种结合了社团主义、工团主义、独裁主义、极端民族主义、中央集权形式的社会主义、军国主义、反无政府主义、反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反共产主义、和反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它可以视为是极端形式的集体主义,《大英百科全书》对法西斯主义的定义:“个人的地位被压制于集体—例如某个国家、民族、种族、或社会阶级之下的社会组织。” 法西斯主义是上世纪的20-40年代流行起来的,作为一种统治体制,它主要存在于德国、意大利、日本、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少数国家,并且随着1945年轴心国战败而遭受毁灭性的打击。然而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它远不止出现在上述诸国,也远不止流行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而是在二战之后继续存在,直至今天依然潜滋暗长,时有表现。 一、法西斯主义在德国的产生 (一)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918年,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彻底失败。一战造成了一个满目疮痍、颓败不堪、精神备受创伤、充满动乱和绝望情绪的悲观德国。取代德意志帝国的魏玛共和国软弱无能,经济崩溃,国家地位一落千丈。这些都深深刺痛了向来自负的德国人的自尊心。在广大群众中,尤其是军人中激发起强烈的复仇心理和极端排外的民族主义思潮。人们自然又将这种民族屈辱归罪于共和国的无能,转而期盼能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或个人来报仇雪耻,复兴民族。而到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萧条,又使德国受到的打击尤为严重。德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0.6%,农业生产下降了30%,到了1932年,失业总人数达总人口数的30.8%。这时,希特勒带着法西斯主义那种迥然不同于平时的平庸、刻板和沉闷的横扫一切、建功立业的霸道和浪漫,迅速俘获了德国人民的心。 (二)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具体原因 1. 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 1919年6月23日,著名的《凡尔赛和约》最后签字,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德国被迫接受了无比苛刻的条款。在军事方面:条约只允许德国保留一支象征性的军队,不但对人数、武器作了严格限制,还废除了德国的军事传统和参谋机构。地理和物质资源方面:德国损失了10%的领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属东非、德属西南非、喀麦隆、多哥以及德属新几内亚)。经济方面:废除了德国几乎所有的海外贸易,煤炭主要产地萨尔州被交给法国开采那里的矿藏,而德国15年内不得染指;此外还有巨额的战争赔款2260

德日法西斯比较

德日法西斯比较 相同点:二者都有极端的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思想;政治经济危机都是德日法西斯专政确立的推动因素;都有垄断资本家和权势集团的支持;都是从封建主义转化来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之所以出现了法西斯运动并且走上了执政的道路,是同封建性的遗留分不开的;反对所谓“共产主义思想”的扩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第一个胜利的无产阶级政权苏俄的出现,在国际资产阶级当中,掀起一片对“共产主义“革命的恐怖浪潮;都对一战后的国际新秩序不满;两国法西斯势力的上台,使二者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策源地,疯狂地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两国法西斯上台之时,二者国内的无产阶级力量都较弱小;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反对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煽动对外的侵略战争。德日法西斯势力的发展,都经过了“自下而上”的发展道路;从法西斯政权开始建立,到法西斯独裁统治全面确立,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在日本和德国,法西斯夺取政权过程中都使用暴力恐怖手段,打击排除政治上的异己努力,加紧制订实施独裁统治的政策措施。它们不仅镇压工人阶级政党和一切民主进步力量,还要取谛传统资产阶级政党,迫害所有不甘心驯顺听命于它的政界人物。它们强迫制订一系列立法,从而彻底埋葬民主制,实现全面的法西斯恐怖专政。 不同点:日本方面,日本法西斯在其形成过程中,表现出“军部势力”和“民间势力”的结合。“军部势力”是指以参谋本部为一首,包括海军军令部、陆军省、海军省、天皇侍从武官、军事参议院等一股军人政怡力量。“民间势力”指分散在社会各个阶层的形形色色的民间法西斯政治力量。“军部势力”和“民间势力”是日本法西斯力量中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共同推动日本法西斯运动的发展。日本法西斯在形成过程中,也表现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结合。日本法西斯走的是以“自上而下”为主,“自下而上”为辅的发展道路。在日本法西斯形成过程中,“下层”法西斯活动十分猖狂。“下层”法西斯的猖狂活动是与“上层”法西斯的支持分不开的。“上层”法西斯分子利用他们的地位和权力,庇护、纵容“下层”法西斯分子肆意妄为。法西斯“上层”和“下层”就是这样一唱一和,推动法西斯运动不断发展。 在日本法西斯形成过程中,对外表现为疯狂的侵略战争。它不是先建立法西斯政权,然后发动侵略战争,而是先发动侵略战争,在战争中推进法西斯化。日本法西斯的形成,是在各种政治力量的相互较量中,把法西斯主义注入现存政体之中,通过统治阶级内部的相互斗争,逐渐法西斯化的。特别是军部势力和其他政治力量的对比,军部内各派的斗争成为左右日本法西斯形成的关键。 在思想上,“民间势力”为法西斯运动提供理论依据。日本法西斯思想最早出现于民间,形成许多流派。如“国本主义”、“日本主义”、“农本主义”等等。影响最大的是北一辉的“超国家主义”。他写的《日本改造法案大纲》,主张对内动用“天皇大权”,凭借军事力量,实现“国家改造”,建立军事独裁政权,对外以武力扩张,争得亚洲和世界的霸权地位。被称为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圣经”。 在组织上,最早的法西斯主义者北一辉、大川周明等人,对战争推动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军部势力在近代天皇制中的特殊地位是十分清楚的。因此,法西斯分子一开始就注意在军部中发展势力,企图首先实现军部法西斯化,然后完成全面法西斯化。 在行动上,“军部势力”和“民间势力”狼狈为奸、互相勾结、联合行动。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就是与对外侵略扩张紧密联系的。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日本军国主义得到长足发展,军部势力表现出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军国主义在一定条件下的发展就是法西斯主义。对外侵略正是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共性所在。当日本法西斯出现后,便迫不急待地进行侵略,先后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和“

第12课 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

第课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 (对应学生用书第24~25页) *一、罗斯福新政 1.背景:1932年底,美国实行总统选举,富兰克林·罗斯福出任美国第34任总统。 2.目的:摆脱经济危机,并关心“被遗忘的人们”。 3.内容 (1)新政从整顿银行业开始,同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5 000美元以下的存款实行担保等。 (2)实施失业救济和“以工代赈”,积极扩大消费需求。 (3)新政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产业复兴法》。 (4)为了调节农业生产,政府颁布了《农业调整法》。 (5)在救济贫民的同时,还实行累进所得税制度,限制悬殊的贫富差距。 4.影响 (1)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2)为其他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进行体制性自我调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德国法西斯专政 1.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背景:一战结束前后,法西斯运动兴起。 (2)标志:1922年,墨索里尼纠集法西斯分子“向罗马进军”,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2.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背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期间,法西斯运动大规模泛滥。 (2)时间:1933年1月。 (3)标志:希特勒担任德国总理,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4)恐怖统治的表现 ①1933年2月柏林发生国会纵火事件,希特勒乘机残酷镇压共产党和进步人士。 ②取缔其他一切政党,实行纳粹党一党独裁。 ③大量屠杀犹太人。 ④实行文化专制。 3.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时间:30年代中期。 (2)标志:日本在发动侵华战争过程中逐步确立了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专政。 *【问题导学】 1.罗斯福新政有哪些内容?有怎样的历史影响? 答案:略。 2.列举德国法西斯专政的表现。 答案:略。 *【误区警示】罗斯福新政消除了经济危机,并非说明以后不再发生经济危机了。因为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即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只要存在,就有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小贴士】德国和日本是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建立法西斯专政的,而意大利则是在第一次世

精选2019-2020年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7课 德国、意大利、日本的法西斯专政课后辅导练习第七篇

精选2019-2020年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7课德国、意大利、日本的法 西斯专政课后辅导练习第七篇 第1题【单选题】 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并成为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的是( ) A、意大利 B、德国 C、西班牙 D、日本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德、日、意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共同点是( ) ①大肆屠杀犹太人②对被侵略国家的人民进行残酷杀戮 ③鼓吹领土扩张和战争政策④产生于破坏性最大的一次世界经济危机中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A、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B、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C、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 D、德国策划慕尼黑阴谋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的形成标志是( ) A、德国希特勒上台 B、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C、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D、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如图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人创作的漫画《三头怪兽》,“三头怪兽”反映的史实是( )

A、三国协约的形成 B、慕尼黑阴谋 C、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形成 D、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希特勒上台后制造的“国会纵火案”针对的是( ) A、德国共产党 B、资产阶级政党 C、犹太民族 D、垄断资本家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法西斯国家形成了轴心国集团,其中不包括( )

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意大利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欧洲战争的策源地是( ) A、德国 B、法国 C、意大利 D、日本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1929—1933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面对这场大危机,各国采取的办法是( ) ①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②德国纳粹党建立法西斯政权 ③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④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法西斯专政

法西斯专政 古代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最高行政长官,有12个卫士相随。他们各手执一束棍棒束棒中间插有一把战斧,象征着罗马国家的最高权力。棒子用于施行笞刑,斧子用来执行死刑。“束棒”在古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中,读作“法西斯”。法西斯主义一词就从此发展而来。 现代法西斯专政,是垄断资产阶级对内实行的极端专制的恐怖统治。例如,德国的政治警察“盖世太保”,可不经法律程序,肆意将成千上万的进步人士投入监狱。德国的法西斯组织“冲锋队”和“党卫军”,制造了无数反犹太人和迫害政敌的公开暴力事件,搜捕所谓的“国家的敌人”,对人民进行迫害和控制。日本法西斯势力要求在天皇名义下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他们制造了一系列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对外,法西斯政权都狂热的进行扩张和征服,醉心于建立庞大帝国。 首创法西斯主义的并不是德国的希特勒,而是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法西斯”一词来自拉丁文fasces,原指中间插着一把斧意大利法西斯徽记头的“束棒”(古罗马使用的权力标志棒),象征有判处笞刑或死刑的权力。法西斯主义是意大利文fascismo的音译,指资本主义危机时期垄断资产阶级。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党,鼓吹和推行法西斯主义,党徒身穿黑色制服,故又称“黑衫党”。1922年,墨索里尼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在意大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专政。因此,法西斯成为独裁和暴力的代名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墨索里尼统治下的意大利、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是三个典型的法西斯国家。法西斯是人类文明的敌人。

希特勒在德国焚书,把马克思、海涅、左拉的著作等许多人类文化宝贵财富付之一炬。 我需要上一段作以批驳。“法西斯”本身如词条之首解说的是它就是又“权力标志棒”引申出来的一种思想,一种屠虐生命的思想。这个思想绝对不是始于意大利的墨索里尼,而只是到他这里有了发展。“法西斯”应该早在法国就有所发展,具体人物无证可考,但大家看一看法国的国徽就知道了,那实际上就是“法西斯”就是“权力标志棒”。早在那时法兰西民族就盛行这种思想,墨索里尼是将其发展了。 希特勒1919年加入“德意志工人党”,转年改组成“国社党”(全称“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德文Natia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故又简称“纳粹党”),自任党的领袖,推行“纳粹主义”(德国法西斯主义)。纳粹党徒身穿褐色制服,又称“褐衫党”。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垄断资本家们的支持下,出任内阁总理。1934年德国总统兴登堡逝世,希特勒制造“国会纵火案”,发动政变,夺取政权,自任国家元首,废除德国的民主共和制,建立了比意大利更加专制和残暴的法西斯专政。 日本法西斯主义与德意法西斯主义有所不同。在日本,鼓吹和推行法西斯主义的主要是日本军部,一些右翼党派和“御用文人”则充当了帮凶和吹鼓手。日本法西斯主义更具有军事专制独裁色彩,故称为“日本军国主义”. 德国纳粹主义、意大利法西斯主义、日本军国主义是世界法西斯主义的三大形态。当时奉行法西斯主义还有几个中小国,例如西班牙

法西斯德国的新闻政策

法西斯德国的新闻政策 (一)纳粹德国政府针对报业政策概况 纳粹政府针对报业所进行的管制,是渗透到各个方面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合法化的面目出现的。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麻痹了德国人民,也使得纳粹的报业政策得以顺利实施。从纳粹对德国报业的管制上看,他们并不一定拙劣而露骨地直接控制,而在某些时候通过法律和代理机构来实施。 1、行政管理 纳粹控制报业主要通过宣传部来实现。在这个层面上,戈培尔是作为整个新闻界的“沙皇”出现的。一到合适的时候,戈培尔就要对新闻界发表一通讲话,新闻界,包括报业都必须遵循戈培尔讲话所体现出来的政策方针。 戈培尔就任宣传部长之前,曾经对报业代表发表演说:“政府认为报纸必须协助政府;为达到此目的,报纸批评有时当属必要,但这种批评,绝不许可使其他国家用来不信任德国政府。因此,政府期望报业在国家宣传部的领导下发挥其职能。”戈培尔刚上任宣传部长,就对新闻界说:“正如我早已强调指出的那样,新闻界不仅要发布消息,而且还必须发布指示。在这里,我首先要奉劝已公开声称为国家的报刊。你们将会看到这样一种理想的状况:新闻界被组织得那么好,以至于它在政府的手里可以说是可随意演奏的一架钢琴,是能够为政府效劳的影响群众的极为重要、极有意义的工具。”不久,他又得意地宣称:“现在斗争容易了,因为我们能够利用国家的一切手段。电台

和报纸都可供我们使用。我们要完成一个宣传杰作。”[5]戈培尔还警告过德国新闻界,他们不能放纵破坏性的批评而必须在重建革命中积极配合,“批评的自由以及类似抨击政府政策的东西在新政权下都是不允许的” 纳粹对报业行政管理最普遍的手法就是直接控制。比如对敌对报纸的没收、关闭,强迫纳粹党员订阅纳粹报纸等。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的报纸就是通过直接控制的方式被纳粹党消灭的。纳粹政府对待违反政策的报纸,制裁非常严厉,有时是直接没收报纸财产,或者将负责人送进监狱或集中营。戈培尔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就威胁说要把任何胆敢“亵渎国家重要新闻程序”的人投进监狱 1934年《格吕恩邮报》编辑厄姆?维尔克由于抱怨宣传部的官僚主义和高压手段使得报纸变得干巴巴的,立即被戈培尔撤职,送往集中营,报纸也被停刊三个月。 宣传部经常通过新闻发布会发布一些指令。这些指令详尽地向记者们讲解如何从事他们的工作,多达数10页,它要求记者们依照政府想要他们了解的事件进行报道。这些指示涵盖了纳粹党基本路线的每一个方面。如1935年4月的一份指示禁止刊登政府领导人在宴会上喝酒的照片。它的解释是:“公众已形成这样一个极端荒谬的印象,认为政府官员过的是花天酒地的生活。”[8]1938年5月征服捷克斯洛伐克之前,一份指示要求新闻界把捷克人在边境挑起的任何事端“以小化大”。 对于大众报纸,纳粹党要求他们要影响大多数民众。魏玛时期以及纳

纳粹德国十大风云人物

纳粹德国十大风云人物 德国方面上镜率最高的当然非“元首”莫属,竟然上了5次封面,包括1938年被评为《时代》风云人物,比盟军方面最多的麦克阿瑟还多一次。当然包括一次宣布他死讯的封面。元首大家都太熟悉不过了,这里就不多费笔墨了。一个问题本人一直很感兴趣:如果当初维也纳美术学院录取了那个年轻的一心想投身美术的奥地利青年,日后的人类历史又会是怎样的呐?

仅次于元首的是他的左帮右臂海因里希·希姆莱。这位养鸡场场主出身的NZ党徒一生追随希特勒,很得希特勒的信任。29岁时,参与建立党卫队并充任党卫队首脑;34岁时,任德国秘密警察盖世太保的头子;36岁时,总揽法西斯特务组织,权力一度仅次于希特勒。他一手推行的种族灭绝成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惨剧。他如此执迷于所谓优秀人种论,以至于在欧洲各国建立所谓的“生育农场”,专门批量生产纯种的“雅利安婴儿”。1945年德国战败后落入英军手中,最后咬碎了镶在一颗假牙里的氰化物胶囊,自杀身亡。各位军迷对他手下的SS的兴趣度远远高于他本人。

仅仅做了8天猿首的邓尼茨元帅应为其“狼群”战术而闻名于世。邓尼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在德国潜艇部队参加了在地中海和大西洋的作战,曾被英军俘虏。战后继续在海军服役。1935年10月被委派指挥新建的潜艇队。二战爆发后,邓尼茨首创并成功地实施多艇集群近距离攻击的"狼群战术",曾给盟国海上运输造成严重威胁。1943年晋升海军元帅。战争后期,美、英加强护航,发展反潜兵力和兵器,尤其发挥空中优势的作用,使德国潜艇战趋于失败。1945车4月,在NZ德国崩溃前夕,被任命为德军北部最高司令官。同年5月1日,按照希特勒的政治遗嘱,继任德国总统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8天后通告德国投降。1946年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被判处10年徒刑。1956年刑满释放。

浅论法西斯主义的诞生和兴起——以德国为例

浅论法西斯主义的诞生和兴起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法西斯集团为世界带来了有史以来最为深重的灾难, 至今回味起来仍让人心有余悸。很多人因此而对法西斯主义报以彻底的咒骂和唾弃——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人们心中造成的悲痛和恐惧可以理解,对法西斯的痛恨也可以理解——但这不是一个研究者应有的态度。作为研究者,应该对法西斯主义报以客观的态度,面对它的时候忘记对希特勒、墨索里尼个人的主观情绪,以客观科学的态度研究法西斯主义。本着客观的态度,本文主要探讨法西斯主义诞生和兴起的原因,并简要阐述法西斯一直以来被人们忽视的积极方面——消极方面已经说得很多了,在此不再赘述。 关键词:法西斯主义客观态度积极方面 希特勒、墨索里尼曾将世界推入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他们所秉持的法西斯主义无疑成了人们心中极度厌恶和痛恨的对象。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以法西斯主义为旗帜将世界带入灾难而决绝的痛恨它。客观来说,法西斯主义的诞生和兴起自有其原因。过去的都成为历史,我们不能总陷在情绪的泥潭里不能自拔。 法西斯的理论 《大英百科全书》对法西斯主义的定义是:“个人的地位被压制于集体—例如某个国家、民族、种族、或社会阶级之下的社会组织。”简单来说,法西斯主义在倾向上是极端民族主义的、集体主义的,是反民主的。 沃尔特·拉克尔这样解释法西斯与其他专制的不同:“使法西斯主义有别于以前的专制的地方在于存在着一个群众政党,这个政党通过它的保安机构和军队来垄断权力,清除所有其他政党,并在这一过程中使用相当大的暴力。①” 法西斯主义的诞生 法西斯主义最早诞生于意大利,墨索里尼是其开山鼻祖。最早出现于此有其原因。意大利人根深蒂固的“大罗马主义”情节为墨索里尼成功煽动起他们的情绪、创立法西斯主义提供了温床。再加上当时意大利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不健全、一战之后产生的政治经济问题及政府的无能还有巴黎和会分赃对意大利的伤害激起了意大利人的愤怒和民族主义情节,这些条件都促进了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

德国法西斯主义产生原因分析

当代西方政治思想 政管学院政治学1201班颜佩恒学号:J201302029 德国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原因分析【1】 摘要:在世界现代史上,德国法西斯曾猖獗一时,它把人类又一次拖入了战争的深渊。那么德国为什么会走上法西斯主义道路?经过分析,它的原因涉及历史、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它是当时那种特定条件下的产物。探讨法西斯在德国产生的原因,对于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法西斯主义德国上台原因 正文: 法西斯是指一部分人为了某种利益,组成一个团体,利用各种社会矛盾和人民欲望不断扩大这个团体,对不加入或者排斥这个团体的人或其他团体进行各种方式的打击,达到一个控制国家、法律、军事的目的。在二战时期的社会混乱导致的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和掌权,他们相信国家是神圣的,可以牺牲自己的性命来维护国家的荣耀(如日本武士的切腹),个人的意志服从国家,严厉镇压异己分子,但是这种主义经常不完整而且不民主。在世界现代史上,法西斯主义曾在德国猖獗一时,它把人类又一次拖入了战争的深渊。那么德国为什么会走上法西斯道路呢? 一、历史原因 首先回溯历史,德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好战的国度,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喜欢侵略,热衷于战争。德国的前身是普鲁士王国,这个国家是由普鲁士家族通过侵略扩张建立起来的。这个国家建立以后,统治者并没有放弃侵略扩张的野心,他们依旧对战争充满渴望。他们先后打败了奥地利、法国和俄国,继而侵占瓜分了波兰,后来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完成了德意志帝国的统一,普鲁士的皇帝出任德国的皇帝。 德国统一的实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为德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但是王朝战争方式和普鲁士军国主义的影响,却给未来德国蒙上了战争的阴影。统一后的德国很快走上了对外进行大规模扩张的道路。19世纪80年代,德国在南非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占领了伊利安岛的东北部和马绍尔群岛。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德国的更加野心勃勃,把侵略的矛头直指北非、远东、巴尔干和土耳其。1897年,德国强占中国的胶州湾。1905年至1911年,德国为了与法国争夺北非的摩洛哥,又两次挑起了摩洛哥危机,最终发动了惨绝人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的侵略性暴露无疑。 二、经济原因 在经济方面,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促进了德国法西斯的发育和膨胀。1871年德国统一之后经济迅猛发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已经成为世界上“两个最先进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之一,它的工业总产量超过了英国和法国。而一战的失败,使德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许多人一夜沦为贫困者,社会矛盾异常激化。1929年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从美国开端,很快横扫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习题4无答案华东师大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 专政习题4无答案华东师大版 单选题: 1、“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即我们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这句话出自谁的就职演说词() A、列宁 B、斯大林 C、胡佛 D、罗斯福 2、下列国家,较早建立法西斯专政的是() A、德国 B、意大利 C、日本 D、西班牙 3、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和基础是() A、就职演说 B、《时代周刊》 C、《金融保护法》 D、国家产业复兴法》 4、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A、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B、没有满足资产阶级的利益 C、没有改善工人待遇 D、没有解决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5、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新政”新在何处() A、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D、调整农业的政策 6、为解决失业问题,罗斯福总统采取的措施是() A、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B、缩减耕地面积 C、国家对工业进行调整 D、举办公共工程 7、下列反人类罪中,由日本法西斯所为的是() A、贩卖黑人奴隶 B、用健康人体做细菌试验 C、残酷迫害犹太人 D、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8、1933年,一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结束了,美国罗斯福上台,宣布实行新政。在同一年里,大洋彼岸的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德国希特勒上台 B、诺曼底登陆 C、德国突袭波兰 D、苏联卫国战争 9、2005年1月28日是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下列与该事件有关的是() A、德国法西斯焚书 B、国会纵火事件 C、德国法西斯的反犹狂潮 D、南京大屠杀

浅析法西斯主义在德国兴起的原因

浅析法西斯主义在德国兴起的原因 郭豪 摘要:在世界现代史上,德国法西斯曾猖獗一时,它把人类又一次拖入了战争的深渊。那么德国为什么会走上法西斯主义道路?经过分析,它的原因涉及历史、经济、政治、社会、军事等方面,它是当时那种特定条件下的产物。探析法西斯主义在德国兴起的原因,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仍具有十分重要的警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法西斯主义德国上台原因 法西斯主义(fascism),一种政治哲学,强调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国家荣誉不可侵犯。是由民族主义(nationalism),种族歧视(racism),极权主义(totalitarianism)国家价值主义(disagremnationlism)的中心意义合体而成。他们歌颂军事美德而诋毁自由及民主,歧视不同与自己的人。20世纪的法西斯主义的兴起是因为他们对共产主义的恐惧。他们的支持者都拥有鲜明性格(本尼托·墨索里尼,阿道夫·希特勒,佛朗西格·佛朗哥)并且认为自己身为国家的一员就必须奉献出你的价值。在二战时期的社会混乱导致的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和掌权。他们相信国家是神圣的,可以牺牲自己的性命来维护国家的荣耀(如日本武士的切腹),个人的意志服从国家,严厉镇压异己分子,但是这种主义经常不完整而且不民主。在世界现代史上,法西斯主义曾在德国猖獗一时,它把人类又一次拖入了战争的深渊。那么德国为什么会走上法西斯主义道路?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剖析: 一、法西斯主义在德国兴起之历史原因 1. 德国人在历史上就野蛮好战、侵略成性。德国的前身是普鲁士王国,而普鲁士王国是霍亨索伦家族通过不断地侵略扩张建立发展起来的。10世纪时,该家族还只是瑞士北部索伦山上一个城堡的统治者,但是,通过不断地侵略扩张,到17世纪时,它已夺取了莱茵河下游的马尔克、克列夫兹、拉文施坦和维塞尔 - 1 -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 德国、意大利、日本的法西斯专政中华书局版知识点练习第十四篇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德国、意大利、日本的法西斯专政 中华书局版知识点练习第十四篇 第1题【单选题】 主题式学习是基于课程标准的一种学习方式。下列历史事件及所反映的主题对应正确的有( )项 ①若把但丁、哥伦布、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等人物组合在一起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最适合的主题是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②若把罗斯福、希特勒、纳粹党、日本军部法西斯等图片组合在一起,研究主题是经济危机的影响 ③若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人物图片组合在一起,这组图片反映的恰当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与发展者 ④“冷战与美苏争霸、欧洲复兴、日本崛起、欧盟成立”。如果要给以上知识点确立一个主题,合适的是多极格局下的世界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指出:“20世界30年代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十年。”下列事件中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经济大危机 B、希特勒上台

C、日本建立法西斯统治 D、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近年两会期间,外交部长王毅回应有人将现在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时指出“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作榜样”。1970年二战后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曾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神色凌重的下跪忏悔,表明二战后的德国为日本树立了什么榜样( ) A、实行非军事化 B、奉行和平外交 C、深刻反省历史 D、奉行殖民扩张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一位英国记者先后游历了美国、苏联、德国和日本,发回了四则新闻报道。不符合历史事实报道是( ) A、美国正在推行《工业复兴法》 B、苏联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

浅论法西斯

浅论法西斯主义的形成、内容与影响 摘要:从1922年到1945年形成、发展并最终灭亡的法西斯主义,他给全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成千上万的人死于其手中,使一些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走向衰落,如英法;更促成二战后冷战局面的形成.其影响对于今天的世界已在慢慢减弱,但为了对青少年进行反法西斯主义教育,防止法西斯主义再度抬头,再次提起这个敏感的话题却是十分必要的!关键词:法西斯主义、形成、发展、影响 一、何谓法西斯主义 《大英百科全书》对法西斯主义一词的定义是“个人的地位被压制于集体,例如某个国家、民族、种族或社会阶级之下的社会组织”。是一种结合了社团主义、工团主义、独裁主义、极端民族主义、中央集权的社会主义、军国主义,反无政府主义、反共产主义、反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法西斯主义远非欧洲历史上的一段插曲,而是欧洲思想、文化和政治历史中哲学与政治斗争的产物。美国历史学家吉尔伯特.阿拉底赛告诉我们说:“由于感情充斥而真正意义缺乏,法西斯主义已经成为政治词汇中最滥用和用以辱骂的一个语词。”希特勒的话就是对它最好的注解:“你如果不从我,我就把你的头颅打破。” 史学界一直认为启蒙运动史法西斯主义产生的源泉,但是两者又是不同的。法西斯主义的经典大概只有希特勒在狱中所写的《我的奋斗》而已;而在这之前,也只有尼采、古斯塔夫以及帕累托所提出的精英、意志、权力、本能、自然等观念为其做出注解而已,而启蒙运动则大不一样,前赴后继由一大批哲学家来为它做准备,包括伏尔泰的《哲学通信》、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狄德罗的《百科全书》、以及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中所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以及天赋人权等一系列的思想。法西斯主义又是种不同势力的整合,而且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如日本、德国、意大利在这一方面就表现得尤为明显,其领袖更是高高在上,是一种完全独裁的统治模式,他们通过对抗其敌人来证明自己,通过战争来决定自己国家的前途,因此总的来说,法西斯主义是有共同理论基础的。 二、法西斯主义的形成 全面来讲,法西斯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现象,它的形成,是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时期的酝酿并最终得以登上历史舞台的,为了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法西斯的形成过程并置于其所处的时代,我们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法西斯主义的早期阶段,以1919年的德国工人党、意大利的战斗法西斯以及日本的犹存社为主要代表,它们是法西斯的最初组织,因其作为一种新生的政权,尚未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也无权利可言,所以此时它所抗争的对象是共产主义势力与资本主义势力同时进行的,使得它走的是一条极端化的反动派路线,只能通过诸如德国工人党在1921年的啤酒店暴动来实现,因而影响比较不明显。 第二阶段,是法西斯的发展阶段,实现了与工业、农业大资本的结合。主要以1920年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和1921年建立的意大利法西斯党为代表。它们正在逐渐登上历史舞台,但还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夺取政权,为了达到执政的目的,不管是在金钱上还是在共谋上,法西斯主义都需要领导阶级与国家机关的帮助。由于受到共产主义革命的威胁,资产阶级这时候便会选择支持法西斯主义。法西斯已经为它们最终夺权做了充足的准备。 第三阶段,法西斯主义当权时期。以1922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1933年希特勒夺取国家军政大权并称国家元首、日本军部法西斯在国内建立独裁统治为代表。大体来讲,法西斯主义者已经真正握有实权,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又加强了原有的结构,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小资产阶级处于被压制的地位,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他们以种种福利措施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大和解终于达成,更为他们发动对外战争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