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成都理工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报告

成都理工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报告

成都理工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报告
成都理工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自动化

学院: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顾民

时间:

实验一自动准同期条件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实验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方法,深入理解准同期条件。

2.掌握准同期条件的测试方法。

3.熟悉脉动电压的特点。

二、原理说明

早期的准同期装置是利用脉动电压这一特性进行工作的。所谓脉动电压是指待并发电机的电压U g 和系统电压U S 之间的电压差,通常用U d 来表示。

发电机电压和系统电压的瞬时值,可用下式表示:u g = U g.m sin(ωg t + δ(1) )

u s = U s.m sin(ωs t + δ(2) )

3-3-1-1 3-3-1-2式中:U g.m、U s.m 为发电机和系统电压的幅值;δ 1 、δ 2 为发电机电压和系统电压的初相。设U g.m = U s.m = U m ,从式3-3-1-1 和3-3-1-2 可得脉动电压:

u

d

= u g - u s

= 2U m sin[(ωg t + δ1 ) / 2 - (ωs t + δ2 ) / 2]? c os[(ωg t + δ1 ) / 2 + (ωs t + δ2 ) / 2]

若初始相角δ1 = δ2 = 0 ,则式3-3-1-3 可简化为:

u

d

= 2U m sin[(ωg -ωs )t / 2]cos[(ωg + ωs )t / 2]

脉动电压u d 随时间变化的轨迹示于图3-3-1-1。

令U

d .m

= 2U m sin[(ωg -ωs )t / 2] 为脉动电压u d 的幅值,则

u d = U

d .m

cos[(ωg + ωs )t / 2]

令ωd= ωg-ωs,式中ωd 为滑差角速度,则

3-3-1-3

3

-3-1-5

d

= 2U m sin[(ωd t) / 2 ]

图3-3-1-1 脉动电压变化轨迹

关于脉动电压的概念还可以用相量来描述。图3-3-1-2 是滑差电压相量图。

图中用U g 和U s 表示发电机电压和系统电压的相量,当ωd 不等于零时,U g 和U s 之间的相角差(滑差)δ=ωd t,将随时间t不断改变。假定以U s 为参考相量保持不动,则

U

g

将以角速度ωd 作逆时针旋转。因而脉动电压U d 的瞬时值也在不断变化

脉动电压不仅反映U g 和U s 的相角差特性,而且与它们的幅值有关,所以可以利用自

动装置检测滑差电压,判断准同期并网条件,完成发电机组的准同期并网操作。因此研

究滑差电压的特性是非常必要的。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根据发电机电压信号和系统电压信号测试准同期条件, 当电压幅值和频率有变化时,观测脉动电压U d 波形的变化。实验步骤如下:

实验准备:选定实验台上面板的旋钮开关的位置:将“励磁方式”旋钮开关打到“手

动”位

置;将“励磁电源”旋钮开关打到“他励”位置;将“同期方式”旋钮开关打到“自动”位

置。

1.发电机组起励建压,使发电机端电压为400V(操作步骤见第一章)

2.检查微机准同期各整定项是否为附录八中表4-8-2 的设置(出厂设置)。如果不符,

则进行相关修改。

3.波形测试

⑴ 在综合自动化控制柜上安放双踪数字示波器,电源接在示波器位置平架后部的单

相电源插座上(已经通过隔离变压器隔离市电),将一个探头的正极接入“发电机电压”测试孔,负极接入“参考地”测试孔,另一个探头的正极接入“系统电压”测试孔,

观测系统和发电机电压波形,以及二者相位差的变化,记录实验波形。

⑵ 上述实验完成后,将示波器一路探头拔下,将另一路探头的正极接入“发电机电压”测试孔上,负极接入“系统电压”测试孔,此时示波器观测的波形为脉动电压波形。

⑶按下THLWL-3 型微机调速装置上的“+”键和“-”键,调节转速,使n=1470 rpm;调节实验台上的“手动调压”旋钮,调节励磁,使U g=390V,此时按下微机准同

期装置面板上的“投入”键,通过双踪数字示波器可观测到脉动电压波形。待波形稳定后,

捕捉一个周期内完整的脉动电压波形,测量脉动电压的频率,将其与当前频差比较,确定

两者的关系。观察脉动电压幅值达到最小值的时刻所对应的整步表指针位置和微机准同

期装置旋转灯灯光位置。根据捕捉到的波形,绘制脉动电压波形图。

注:微机准同期装置测量的系统电压和发电机电压均为经过电压互感器后的电压,电压互感器变比400 :100

4.数据全部记录完成后,发电机组停机(见第一章)

5.实验台和控制柜设备的断电操作以及示波器的整理依次断开实验台的“单相电源”、

“三

“三相电源”和“总电源”以及控制柜的“单相电源”、

(空气开关向下扳至O FF)。将示波器的各探头从准同期装置上拔下,

相电源”和“总电源”

再拔掉电源插头,整理好示波器,以备下次使

实验心得:通过此次实验,使我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有了一定的感

性和理性认识,同时对自动准同期并列的操作步骤和需要调节的

参数和方法,更加深入掌握了准同期并列的条件,为之后的实验

打下了基础,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让我们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有更

深该的认识。

实验二典型方式下的同步发电机起励实验

一、实验目的

⒈ 了解同步发电机的几种起励方式,并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⒉ 分析不同起励方式下同步发电机起励建压的条件。

二、原理说明

同步发电机的起励方式有三种:恒发电机电压U g 方式起励、恒励磁电流I e 方式起励和恒给定电压U R 方式起励。其中,除了恒U R 方式起励只能在他励方式下有效外,其余两种方式起励都可以分别在他励和自并励两种励磁方式下进行。

恒U g 方式起励,现代励磁调节器通常有“设定电压起励”和“跟踪系统电压起励”两种起励方式。设定电压起励,是指电压设定值由运行人员手动设定,起励后的发电机电压稳定在手动设定的给定电压水平上;跟踪系统电压起励,是指电压设定值自动跟踪系统电压,人工不能干预,起励后的发电机电压稳定在与系统电压相同的电压水平上,有效跟踪范围为85%~115%额定电压;“跟踪系统电压起励”方式是发电机正常发电运行默认的起励方式,可以为准同期并列操作

创造电压条件,而“设定电压起励”方式通常用于励磁系统的调试试验。

恒I e 方式起励,也是一种用于试验的起励方式,其设定值由程序自动设定,人工不能干预,起励后的发电机电压一般为20%额定电压左右。

恒U R(控制电压)方式只适用于他励励磁方式,可以做到从零电压或残压开始人工调节逐渐增加励磁而升压,完成起励建压任务。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常规励磁装置起励建压在第一章实验已做过,此处以微机励

磁为主。

,微机励磁装

⒈ 选定实验台上的“励磁方式”为“微机控制”,“励磁电源”为“他励”

置菜单里的“励磁调节方式”为“恒U g”和“恒U g 预定值”为400V。

⑴ 参照第一章中的“发电机组起励建压”步骤操作。

⑵ 观测控制柜上的“发电机励磁电压”表和“发电机励磁电流”表的指针摆动。

T T ⒉ 选定“微机控制”,“自励”,“恒 U g ”和“恒 U g 预定值”为 400V 。 操作步骤同实

验 1。

⒊ 选定“微机控制”,“他励”,“恒 I e ”和“恒 I e 预定值”为 1400mA 。 操作步骤同

实验 1。

⒋ 选定“微机控制”,“自励”,“恒 I e ” 和“恒 I e 预定值”为 1400mA 。 操作步骤同

实验 1。

⒌ 选定“微机控制”,“他励”,“恒 U R ” 和“恒 U R 预定值”为 5000mV 。 操作步骤同

实验 1。

实验心得:通过对每次的分组合作,不但让我们清楚了同步发

电机的起励方式和需要的条件,了解了起励的步骤和调节参

数,同时对于我们团队协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实验三

励磁调节器控制方式及其相互切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

⒈ 了解微机励磁调节器的几种控制方式及其各自特点。 ⒉ 通过实验理解励磁调节器无扰动切换的重要性。

二、原理说明 励磁调节器具有四种控制方式:恒发电机电压 U g ,恒励磁电流 I e ,恒给定电压 U R 和

恒无功 Q 。其中,恒 U R 为开环控制,而恒 U g ,恒 I e 和恒 Q 三种控制方式均采用 P ID 控制,PID 控制原 理框图如图 2-3-1 所示,系统由 P ID 控制器和被控对象组成,PID 算法可表示为:

e (t ) = r (t ) - c (t )

u (t ) = K P {e (t ) +1/ T I ? e (t )dt + T D d [e (t )] / dt }

其中:u(t )—调节计算的输出;

K P —比例增益; T I —积分常数;

T D —微分常数。 2-3-1

2-3-2

因上述算法用于连续模拟控制,而此处采用采样控制,故对上述两个方程离散化,当采

样周 期 T 很小时,用一阶差分代替一阶微分,用累加代替积分,则第 n 次采样的调节量为: u (n ) = K P {e (n ) + T / T I ∑ e (i )

式中:u 0—偏差为 0 时的初值。 则第 n -1 次采样的调节量为:

u (n -1) = K P {e (n -1) + T / T I ∑ e (i )

+ T D / T [e (n ) - e (n -1)]}+ u 0

+ T D / T [e (n -1) - e (n - 2)]}+ u 0

2-3-3

K I —积分系数, K = T

K ;

K D —微分系数, K = D K

I P

D P

每种控制方式对应一套 P ID 参数(K P 、K I 和 K D ),可根据要求设置,设置原则:比例系数

加 大,系统响应速度快,减小误差,偏大,振荡次数变多,调节时间加长,太大,系统趋于

不稳定;积分系数加大,可提高系统的无差度,偏大,振荡次数变多;微分系数加大,可使超调量减少,调节时间缩短,偏大时,超调量较大,调节时间加长。

为了保证各控制方式间能无扰动的切换,本装置采用了增量型P ID 算法。实

验准备:

以下内容均由T HLWL-3 微机励磁装置完成,励磁采用“它励”;系统与发电机组间的线路采用双回线。

具体操作如下:

⑴ 合上控制柜上的所有电源开关;然后合上实验台上的所有电源开关。合闸顺序:先总开关,后三相开关,再单相开关。

⑵ 选定实验台面板上的旋钮开关的位置:将“励磁方式”旋钮开关打到“微机控制”位置;将“励磁电源”旋钮开关打到“他励”位置。

⑶ 使实验台上的线路开关Q F1,QF3,QF2,QF6,QF7 和Q F4 处于“合闸”状态,QF5处于“分闸”状态。

1.恒U g 方式

⑴设置T HLWL-3 微机励磁装置的“励磁调节方式”为“恒U g”,具体操作如下:进入主菜单,选定“系统设置”,接着按下“确认”键,进入子菜单,然后不断按下“▼”键,翻页找到子菜单“励磁调节方式”

,再次按下“确认”键。最后按下“+”键,选择“恒

U g”方式。

⑵设置T HLWL-3 微机励磁装置的“恒U g 预定值”为“400V”,具体操作同上。

⑶发电机组起励建压(操作见第一章)

,使原动机转速为1500rmp,发电机电压为额定电压400V。

⑷ 发电机组不并网,通过调节原动机转速来调节发电机电压的频率,频率变化在

45Hz~55Hz 之间,频率数值可从T HLWL-3 微机励磁装置读取。具体操作:按下THLWT-3 微机调速装置面板上的“+”键或“-”键来调节原动机的转速。

⑸从T HLWL-3 微机励磁装置读取发电机电压、励磁电流和给定电压的数值并记录到

3-2-3-1 中。

表3-2-3-1

序号发电机频率

f g(Hz)

发电机电压

U g(V)

励磁电流

I e(A)

励磁电压

U e(V)

1 47.0

3 398.

4 1.349 3.92

2 48.0

397.5 1.297 4.00

3 49.0

398.9 1.244 4.05

4 50.0

400.0 1.198 4.12

5 51.0

398.7 1.150 4.18

6 52.0 399.2

1.115 4.24

7 53.0

399.4 1.067 4.28

2.恒I e 方式

⑴设置T HLWL-3 微机励磁装置的“励磁调节方式”为“恒I e”,具体操作同恒U g 方式

实验步骤⑴

⑵设置T HLWL-3 微机励磁装置的“恒I e 预定值”为“1400mA”,具体操作同恒U g 方式实验步骤⑵。

⑶重复恒U g 方式实验步骤⑶、⑷,从T HLWL-3 微机励磁装置读取发电机电压、励磁电流和给定电压的数值并记录于表3-2-3-2 中。

表3-2-3-2

序号发电机频率

f g(Hz)

发电机电压

U g(V)

励磁电流

I e(A)

励磁电压

U e(V)

3 47.0

405.1 1.396 3.85 4 48.0

413.1 1.397 3.85 5 49.0

422.1 1.398 3.85 6 50.0

429 1.389 3.85 7 51.0

438.1 1.389 3.85

8 8 52.0 447.2

1.398 3.85

9 53.0

456.5 1.398 3.85

3.恒U R 方式

⑴设置T HLWL-3 微机励磁装置的“励磁调节方式”为“恒U R”,具体操作同恒U g 方式实验步骤⑴

⑵设置T HLWL-3 微机励磁装置的“恒U R 预定值”为“4760mV”,具体操作同恒U g 方式实验步骤⑵。

⑶重复恒U g 方式实验步骤⑶、⑷,从T HLWL-3 微机励磁装置读取发电机电压、励磁电流和给定电压的数值并记录于表3-2-3-3 中。

4.恒Q方式

⑴ 重复恒U g 方式实验步骤⑴、⑵和⑶。

⑵ 发电机组与系统并网。

(具体操作见实验一)

⑶ 并网后,通过调节调速装置使发电机组发出一定的有功,通过调节励磁或系统电压使发电机组发出一定的无功。要求保证发电机功率因数为0.8。具体操作如下:按下THLWT-3 微机调速装置面板上的“+”键或“-”键来增大或减小有功功率;降低15kV A 自耦调压器的电压, 使发电机发出一定的无功功率。

⑷选择“恒Q”方式,具体操作如下:按下T HLWL-3 微机励磁装置面板上的“恒Q”

键。(注:并网前按下“恒Q”键是非法操作,装置将视该操作为无效操作。

⑸改变系统电压,从T HLWL-3 微机励磁装置读取发电机电压、励磁电流、给定电压和无功功率数值并记录于表3-2-3-4 中。

表3-2-3-3

序号发电机频率

f g(Hz)

发电机电压

U g(V)

励磁电流

I e(A)

励磁电压

U e(V)

1 47.0

274.9 0.714 4.75 2 48.0

278.9 0.705 4.75

发电机状态励磁电流I e(A)励磁电压U e(V)功角δ(°)

空载0.733 27.90

/

半负载

1.572 45.95 27

额定负载

2.330 60.3 43

3 49.0

285.1 0.700 4.75 4 50.0

290.7 0.702 4.75 5 51.0

296.8 0.703 4.75 6 52.0 304.9

0.711 4.75 7 53.0

309.1 0.705 4.75

表3-2-3-4

序号系统电压

Us(V)

发电机电压

U g(V)

发电机电流

I g(A)

励磁电流

I e(A)

给定电压

U R(V)

有功功率

P(kW)

无功功率

Q(kVar)

4 350

400 1.70 1.695 48.00 0.92 0.717

5 390

429 1.57 1.879 51.32 0.91 0.689

6 400

435 1.51 1.922 52.21 0.95 0.692

7 410

444 1.44 1.978 53.42 0.91 0.698 注:四种控制方式相互切换时,切换前后运行工作点应重合。

5.负荷调节

⑴ 设置子菜单“励磁调节方式”为“恒U g”方式,操作参照恒U g 方式实验步骤⑴。

⑵ 将系统电压调到300V(调节自耦调压器到300V)

,发电机组并网,具体操作参照第一章。

⑶调节发电机发出的有功和无功到额定值,即:P=2kW,Q=1.5kVar。调节有功,即按下THLWT-3 微机调速装置面板上的“+”键或“-”键来增大或减小有功功率;调节无功,即按下T HLWL-3 微机调速装置面板上的“+”键或“-”键来增大或减小无功功率。

⑷从T HLWL-3 微机调速装置读取功角,从T HLWL-3 微机调速装置读取励磁电流和励磁电压,并记录数据于表3-2-3-5

⑸ 重复步骤⑶,调节发电机发出的有功和无功为额定值的一半。

⑹ 重复步骤⑷

⑺ 重复步骤⑶,调节发电机输出的有功和无功接近0。

⑻ 重复步骤⑷

四、实验报告

1.自行体会和总结微机励磁调节器四种运行方式的特点。说说他们各适合于那种场合应用?对电力系统运行而言,哪一种运行方式最好?是就电压质量,无功负荷平衡,电力系统稳定性等方面进行比较。

2.分析励磁调节器的工作过程及其作用。

1答:励磁调节器允许方式分开环运行和闭环运行两种方式其中有恒励磁电流运行、恒励磁电压运行、恒功率因素运行、恒功率角运行四种。无刷励磁还应具有恒励磁机定子电压调节运行方式

恒机端电压(自动)运行方式该方式为发电机励磁系统闭环自动调节方式。在该种运行方式下,数字式励磁调节器的旨要任务是维持发电机端电压恒定,—般是把机端电压,作为反馈量,实现PID调节;向时,为了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件,数字式励磁调节器还可以实现更为复杂的控制规律

在恒励磁电流运行方式下,数字式励磁调节器采入信号,与给定值比较,经比例(积分)。控制规律的运算后送出控制信号到移相触发单元

2答:发电机励磁功率取自发电机端,经过励磁变压器LB降压,可控硅整流器KZL整流后给发电机励磁。自动励磁调节器根据装在发电机出口的电压互感器TV和电流互感器TA采集的电压、电流信号以及其它输入信号,按事先确定的调节准则控制触发三相全控整流桥可控硅的移相脉冲,从而调节发电机的励磁电流,使得在单机运行时实现自动稳压,在并网时实现自动调节无功功率,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发电机的线电压UAC和相电流IB分别经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变送后,经鉴相电路产生电压周期的方波脉冲和电压电流相位差的方波脉冲信号送PIC16F877微控制器,用PIC的计数器测量这两脉冲的宽度,便可得到相位差计数值,即电网的功率因素角。然后通过查表得出相应的功率因素,进一步求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调节励磁,进而调节电压的大小与方向。改变励磁的大小可以改变电压的大小;改变励磁的相角可以控制发电机的功率角,使得发出的有功无功可以改变。另外电压大小主要影响发电的无功,电压相角主要影响发电的有功。

实验心得:我深切感受到了自己动手操作方面的不足,实际的动手操作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我们不能仅仅学一些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将学习应与实践相结合,更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样才有助于我们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明白了励磁调节器的功能,了解了各种励磁方式的特点和改变励磁可以调整发电机空载电动势等内容。

实验四跳灭磁开关灭磁和逆变灭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理解灭磁的作用、原理和方式。

2.加深对三相整流电路有源逆变工作状态的理解。

二、原理说明

当发电机内部、引出线、与发电机直接连接的主变压器内部或与发电机出口直接连接的厂用变压器内部发生故障时,虽然继电保护装置能快速地使发电机出口回路的断路器跳开,切断故障点与系统的联系,但发电机励磁电流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会继续维持故障电流。为了快速限制发电机内部或与其直接相连的变压器内部的故障范围,减小其损坏程度,必须尽快地降低发电机电动势,即需要把励磁绕组电流建立的磁场迅速地降低到尽可能小。把发电机磁场迅速降低到尽可能小的过程称为灭磁。

如上所述,对发电机灭磁的主要要求是可靠而迅速地消耗储存在发电机中的磁场能量。最简单的灭磁方式是切断发电机的励磁绕组与电源的连接。但是,这样将使励磁绕组两端产生较高的过电压,危及到主机绝缘的安全。为此,灭磁时必须使励磁绕组接至可使磁场能量耗损的闭合回路中。

根据实现灭磁方式的不同,分为跳灭磁开关灭磁和逆变灭磁。跳

灭磁开关灭磁原理如下图所示:

图3-2-4-1 跳灭磁开关灭磁原

理示意图

灭磁时,灭磁开关Q FG 的常开触点断开,切断了发电机励磁绕组和电源的连接;灭磁开关QFG 的常闭触点闭合,使与发电机励磁绕组并联的线形电阻R 接入回路,由此电阻消耗发电机的磁场能量,完成了灭磁。

逆变灭磁原理如下图所示:

图3-2-4-2 逆变灭磁原理示意

图当触发控制角大于90°时,

全控桥将工作在有源逆变

状态下,此时转子储存的磁

场能量就以续流的形式经

全控桥反送到交流电源,以

使转子磁场的能量不断减

少,达到灭磁目的。此时,

灭磁开关Q FG 的常闭触点

处于断开状态,即线形电阻

R 未接入回路;灭磁开关

QFG 的常开触点闭合,这

是与跳灭磁开关灭磁不同

的。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跳灭磁开关灭磁实验

⑴ 将实验台面板上的“励磁方式”旋钮旋至“常规控制”,

“励磁电源”切至“他励”方式。

⑵ 发电机组的起励建压,具体操作参照第一章。

⑶按下T HLCL-2 常规可控励磁装置面板上的“灭磁”按钮,记录励磁电流和励磁电压的变化(观察控制柜上的励磁电流表和电压表)

。并通过示波器观测励磁电压U e(对应面板上的U d)波形。

⑷ 发电机组停机,具体操作参照第一章。

2.逆变灭磁实验

⑴ 将实验台面板上的“励磁方式”旋钮旋至“微机控制”,

“励磁电源”切至“他励”

方式。

⑵ 发电机组的起励建压,具体操作参照第一章。

⑶按下T HLWL-3 微机励磁装置面板上的“灭磁”键,记录励磁电流和励磁电压的变化(观察控制柜上的励磁电流表和电压表)。并录制励磁电压波形,分析变化规律。

⑷ 发电机组停机,具体操作参照第一章。

四、实验报告

1.分析在他励方式下逆变灭磁与在自并励下逆变灭磁有什么差别?

答:他励是针对直流发电机作为励磁机向交流发电机提供励磁电流,那么它励下

的逆变灭磁是灭掉直流发电机的励磁电流,从而使直流发电机无法向交流发电机

提供励磁电流!这种励磁方式一般实用与50MW以下机组。自并励是将交流发电

机出现增设励磁变压器提供励磁,它是直接通过可控硅整流输出到交流发电机的

转子。其实逆变灭磁原理都是一样!通过可控角的控制实现的逆变,可以用平均

电压的积分公式得到电压与控制角的关系!

2.分析灭磁为何只能在空载下进行,若在发电机并网状态下灭磁会导致什么后果。

答:那是不是因为如果直接灭磁后,原动机保持不变,没有励磁发电机没有能量输出,使得发电机转子越来越快?是的要是并列状态的发电机失磁后,将进相运行,若带有功较多,将变成失步的异步状态,并出现大幅度的电流和功率摆动,要是原动机不及时减小输出,将使机组过速

实验心得:通过实验了解到了灭磁的原理及应用和灭磁的方式。

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了我们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操作的新观念。

实验五压差、频差和相差闭锁与整定实验

一、

实验

目的

1.认识自动准同期装置三个控制单元的作用及其工作原理。

2.熟悉压差、频差和相差闭锁与整定的控制

方法。二、原理说明

为了使待并发电机组满足并列条件,自动准同期装置设置了三个控制单元:

1.频差控制单元:它的任务是检测发电机电压U g 与系统电压U S 间的滑差角频率ωd,控制调速器,调节发电机转速,使发电机的频率接近于系统频率,满足允许频差。

2.压差控制单元:它的功能是检测发电机电压U g 与系统电压U S 间的电压幅值差,控制励磁调节器,调节发电机电压U g 使之与系统电压U S 的压差小于规定允许值,促使并列条件的形成。

3.合闸信号控制单元:检查并列条件,当待并发电机组的频率和电压都满足并列条件,在相角差δ接近于零或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时,合闸控制单元就选择合适的时间(导前时间)发出合闸信号,使并列断路器的主触头接通,完成发电机组与电网的并列

运行。

三者之间的逻辑机构框图如下:

图3-3-3-1 准同期装置的合闸信号控制逻辑结构框图

微机准同期装置对微机调速装置的控制方式:当准同期装置的“自动调频”设置为“投

入”,且发电机电压与系统电压的频差大于准同期装置的频差整定值时,其频差控制单元发

出频差闭锁合闸信号,同时向微机调速装置发出加速/减速脉冲信号(准同期面板有相应信

号灯指示),直至频差不大于频差整定值,频差闭锁合闸信号解除。若装置的“自动调频”

设置为“退出”,其频差控制单元仍然进行合闸信号允许/闭锁判断,但不向微机调速装置

发出加速或减速信号脉冲。

微机准同期装置对微机励磁装置的控制方式:当准同期装置的“自动调压”设置为“投入”

时,发电机电压与系统电压的压差大于准同期装置整定的压差允许值,它的压差控制单元

发出压差闭锁合闸信号,给微机励磁装置发出升压或降压脉冲信号,直至压差不大于压

差允许值,压差闭锁合闸信号解除。如果微机励磁装置的“自动调压”设置为“退出”

它的压差控制单元仍然进行合闸信号允许/闭锁判断,但不向调速装置发出升压或降压

信号脉冲。

微机准同期装置相差闭锁功能,使合闸继电器动作的导前相角限定在(-δ~+δ)区间内,导

前时间合闸脉冲必定在此范围内发出,即便频差周期出现反向加速度,引起误发脉冲,产

生的冲击也不致使发电机损坏。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实验准备:选定T HLZD-2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台上面板的旋钮开关的位置:将

“励磁方式”旋钮开关打到“微机励磁”位置;将“励磁电源”旋钮开关打到“他励”

位置;将“同期方式”旋钮开关打到“自动”位置。微机励磁装置设置为“恒U g”控

制方式。

1.发电机组起励建压,使U g=400V。(见第一章)

先将自耦调压器的旋钮逆时针旋至最小。按下Q F7 合闸按钮,观察实验台上系统电压表,顺时针旋转旋钮至显示线电压400V,然后按下Q F1,QF3 合闸按钮。

2.准同期装置频差、压差和相差的整定与闭锁测试实验

⑴ 频差整定与闭琐测试

,微机准同期装置上电后,查看各整定项是否为附录八中表4-8-2 的设置(出厂设置)若不符则进行相关修改。按下T HLWL-3 型微机调速装置上的“+”键和“-”键,调节转速,使

n=1470 rpm;调节T HLZD-2 电力系统自动化综合实验台上的“手动调压”旋钮,调节励磁,使U g=400V。

对微机准同期设置如下参数:频差允许值f d:0.3Hz;

“自动调频”f g:投入。然后按下微机准同期装置“投入”键,直到频差闭锁指示灯长期熄灭,在此过程中,观察准

同期装置频差闭琐、加速指示灯以及其他指示灯变化,微机调速装置加速和其他指示灯的变化,以及发电机组转速的变化。

再分别设置频差允许值f d:0.2 或0.1Hz, 再调节n=1470 rpm, U g=400V,重复以上观察步骤,总结变化规律。

⑵ 压差整定与闭琐测试完成频差整定与闭琐测试实验后,将微机准同期装置整定项

改为出厂设置(见附录八中表

4-8-2)。按下T HLWZ-2 型微机调速装置上的“+”键和“-”键,同时调节微机励磁器,观察微机调速装置的L CD 显示以及微机准同期装置上的L CD 显示,使n=1500 rpm,

U g=390V。

调整微机准同期设置:压差允许值U d:5V;

自动调压f g:投入。然后按下微机准同期装置投入键,直到压差闭锁指示灯长期熄灭,在此过程中,观察准同期

装置压差闭琐、升压指示灯以及其他指示灯变化,微机励磁装置升压和其他指示灯的变化。

再分别设置压差允许值U d:4V 或2V, 再调节n=1500 rpm, U g=390V,重复以上观察步骤,

总结变化规律。

3.相差整定

相差整定值在出厂时,已结合本微机准同期装置的特点整定为45°,能保证导前相角(对应于导前时间)发出合闸命令,不致使发电机损坏,因此相差整定值在实验中不需要进

行修改设置。

4.发电机组的解列和停机。

(实验步骤参照第一

章)四、实验报告

1.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微机准同期装置的压差、频差和相差闭锁与整定控制单元的内部工作原理。

实验心得:通过此次实验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我们能够真实的学习到准同期并列需要设置的调节单元和各自需要调节的参数等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我们更加进步。

实验六发电机组的起动与运转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微机调速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掌握其操作方法。

2.熟悉发电机组中原动机(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特性。

3.掌握发电机组起励建压,并网,解列和停机的操作。

二、原理说明

在本实验平台中,原动机采用直流电动机模拟工业现场的汽轮机或水轮机,调速系统用于调整原动机的转速和输出的有功功率,励磁系统用于调整发电机电压和输出的无功功率。

图3-1-1 为调速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3-1-2 为励磁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3-1-1 调速系统原理结构

示意图

装于原动机上的编码器将转速信号以脉冲的形式送入THLWT-3 型微机调速装置,该装置将转速信号转换成电压,和给定电压一起送入ZKS-15 型直流电机调速装置,采用双闭环来调节原动机的电枢电压,最终改变原动机的转速和输出功率。

图3-1-2 励磁系统的原理结

构示意图

发电机出口的三相电压信号送入电量采集模块1,三相电流信号经电流互感器也送入电量采集模块1,信号被处理后,计算结果经485 通信口送入微机励磁装置;发电机励磁交流电流部分信号、直流励磁电压信号和直流励磁电流信号送入电量采集模块2,信号被处理后,计算结果经485 通信口送入微机励磁装置;微机励磁装置根据计算结果输出控制电压,来调节发电机励磁电流。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发电机组起励建压

⑴ 先将实验台的电源插头插入控制柜左侧的大四芯插座(两个大四芯插座可通用)

。接着依次打开控制柜的“总电源”、“三相电源”和“单相电源”的电源开关;再打开实验

台的“三相电源”和“单相电源”开关。

⑵ 将控制柜上的“原动机电源”开关旋到“开”的位置,此时,实验台上的“原动机启动”光字牌点亮,同时,原动机的风机开始运转,发出“呼呼”的声音。

⑶按下T HLWT-3 型微机调速装置面板上的“自动/手动”键,选定“自动”方式,开机默认方式为“自动方式”。

⑷按下T HLWT-3 型微机调速装置面板上的“启动”键,此时,装置上的增速灯闪烁,表示发电机组正在启动。当发电机组转速上升到1500rpm 时,THLWT-3 型微机调速装置面板上的增速灯熄灭,启动完成。

⑸当发电机转速接近或略超过1500rpm 时,可手动调整使转速为1500rpm,即:按下THLWT-3 型微机调速装置面板上的“自动/手动”键,选定“手动”方式,此时“手动”指示灯会被点亮。按下T HLWT-3 型微机调速装置面板上的“+”键或“-”键即可调整发电机转速。

⑹ 发电机起励建压有三种方式,可根据实验要求选定。一是手动起励建压;一是常

规起励建压;一是微机励磁。发电机建压后的值可由用户设置,此处设定为发电机额

定电压400V,具体操作如下:

① 手动起励建压

1) 选定“励磁调节方式”和“励磁电源”。将实验台上的“励磁调节方式”旋钮旋到

“励磁电源”旋钮旋到“他励”。

“手动调压”

2) 打开励磁电源。将控制柜上的“励磁电源”打到“开”

3) 建压。调节实验台上的“手动调压”旋钮,逐渐增大,直到发电机电压(线电压)达到设定的发电机电压。

②常规励磁起励建压

1) 选定“励磁方式”和“励磁电源”。将实验台上的“励磁方式”旋钮旋到“常规控

,“励磁电源”旋钮旋到“自并励”或“他励”

制”

2) 重复手动起励建压步骤⑵

3) 励磁电源为“自并励”时,需起励才能使发电机建压。先逐渐增大给定,可调节THLCL-2常规可控励磁装置面板上的“给定输入”旋钮,逐渐增大到3.5V 左右,按下THLCL-2 常规可控励磁装置面板上的“起励”按钮然后松开,可以看到控制柜上的“发

电机励磁电压”表和“发电机励磁电流“表的指针开始摆动,逐渐增大给定,直到发

电机电压达到设定的发电机电压。

4) 励磁电源为“他励”时,无需起励,直接建压。逐渐增大给定,可调节T HLCL-2 常

规励

磁装置面板上的“给定输入”旋钮,逐渐增大,直到发电机电压达到设定的发电机电压。

③微机励磁起励建压

1) 选定“励磁方式”和“励磁电源”。将实验台上的“励磁方式”旋钮旋到“微机控

,“励磁电源”旋钮旋到“自并励”或“他励”

制”

2) 检查T HLWL-3 微机励磁装置显示菜单的“系统设置”的相关参数和设置。具体如

下:“励磁调节方式”设置为实验要求的方式,此处为“恒U g”。

“恒U g 预定值”设置为设定的发电机电压,此处为发电机额定电压。

“无功调差系数”设置为“+0”

具体操作见T HLWL 微机励磁装置使用说明。

3) 按下T HLWL-3 微机励磁装置面板上的“启动”键,发电机开始起励建压,直至

THLWL-3

微机励磁装置面板上的“增磁”指示灯熄灭,表示起励建压完成。

2.发电机组停机

⑴ 减小发电机励磁至0。

⑵按下T HLWT-3 微机调速器装置面板上的“停止”键。

⑶当发电机转速减为0时,将T HLZD-2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控制柜面板上的“励磁电

源”打到“关”,“原动机电源”打到“关”

3.发电机组并网

⑴ 首先投入无穷大系统,具体操作参见第一部分“无穷大系统”

,将实验台上的“发电

“三相电源”和“单相电源”的电机运行方式”切至“并网”方式。打开控制柜的“总电源”、

源开关;再打开实验台的“三相电源”和“单相电源”开关。

⑵ 发电机与系统间的线路有“单回”和“双回”可选。根据实验要求选定一种,此处

。单回:断路器Q F1 和Q F3(或者Q F2、QF4 和Q F6)处于“合闸”状态,其他

选“单回”

处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双回:断路器Q F1、QF2、QF3、QF4 和Q F6 处于“合闸”

状态,其他处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

⑶ 合上断路器Q F7,调节自耦调压器的手柄,逐渐增大输出电压,直到接近发电机电

压。

⑷ 投入同期表。将实验台上的“同期表控制”旋钮打到“投入”状态。

⑸ 发电机组并网有三种方式,可根据实验要求选定。一是手动并网;一是半自动并网;一是自动并网。为了保证发电机在并网后不进相运行,并网前应使发电机的频率和

电压略大于系统的频率和电压。

,就是手动调整频差和压差,满足条件后,手动操作并网

① 手动并网所谓“手动并网”

断路器实现并网。 1) 选定“同期方式”。将实验台上的“同期方式”旋钮旋到“手动”

状态。

2) 观测同期表的指针旋转。同期时,以系统为基准,f g > f s 时同期表的相角指针顺

时针旋转,频率指针转到“+”的部分;U g>U s 时压差指针转到“+”。反之相反。f g 和

U g 表示发电机频率和电压;f s 和U s 表示系统频率和电压。

根据同期表指针的位置,手动调整发电机的频率和电压,直至频率指针和压差指针指向

,此时相角指针转动缓慢,当相角指针转至中央“0” 位置。表示频率差和压差接近于“0”

刻度时,表示相角差为“0”,此时按下断路器Q F0 的“合闸”按钮。完成手动并网。② 半

,就是手动调整频差和压差至满足条件后,系统自动操作并自动并网所谓“半自动并网”

网断路器实

现并网。

1) 选定“同期方式”。将T HLZD-2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台上的“同期方式”旋钮旋到“半自动”状态。

2) 检查T HLWZ-2 微机准同期装置的系统设置菜单的“系统设置”的相关参数和设置。具体如下:

“导前时间”设置为200ms“允许频

差”设置为0.3Hz“允许压差”设置为

2V “自动调频”设置为“退出”

“自动调压”设置为“退出”

“自动合闸”设置为“投入” 上述的设置操作可参见附录八,同时,还需设置合闸时

间,即设定T HLZD-2 电力系统综合

自动化实验台上的“QF0 合闸时间设定”为0.11 s~0.12s(考虑控制回路继电器的动作时,

间)

该时间继电器的显示格式为00.00s。如实验中对上述参数没有要求,为了延长设备的寿命,一律按上述设置设定。

3) 投入微机准同期。按下T HLWZ-2 微机准同期装置面板上的“投入”键。

4) 根据T HLWZ-2 微机准同期显示的值,手动调整频差和压差,满足条件后,自动并

网。

③ 自动并网所谓“自动并网”,就是自动调整频差和压差,满足条件后,自动操作并

网断路器,实现并

网。

1) 选定“同期方式”。将T HLZD-2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台上的“同期方式”旋钮旋到“自动”状态。

2) 检查T HLWZ-2 微机准同期装置的系统设置内显示菜单的“系统设置”的相关参数和设置。具体如下:

“导前时间”设置为

200ms“允许频差”设

置为0.3Hz“允许压

差”设置为2V “自动

调频”设置为“投

入”

“自动调压”设置为“投入”

“自动合闸”设置为“投入” 上述设置的操作可参见附录八,同时,还需设置合闸时间,即设定T HLZD-2 电力系统综合

自动化实验台上的“QF0 合闸时间设定”为0.11 s~0.12s(考虑控制回路继电器的动作时,

间)

该时间继电器的显示格式为00.00s。如实验中对上述参数没有要求,为了延长设备的寿命,一律按上述设置设定。

3) 投入微机准同期。按下T HLWZ-2 微机准同期装置面板上的“投入”键。

4) 检查T HLWT-3 微机调速装置和T HLWL-3 微机励磁装置是否处于“自动”状态,如

果不

是,调整到“自动”状态,操作可参见T HLWT 微机调速装置使用说明书和T HLWL 微机励磁装置使用说明书。

5) 满足条件后,并网完成。

6) 退出同期表。将T HLZD-2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台上的“同期表控制”旋钮打到“退出”状态。

4.发电机组发出有功和无功功率

⑴调节励磁装置,调整发电机组发出的无功,使Q=0.75kVar,PF=0.8。具体操作:

①手动励磁:调节T HLZD-2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台上的“手动调压”旋钮,逐步增大励磁,直到达到要求的无功值。

②常规励磁:调节T HLCL-2 常规可控励磁装置面板上的“给定输入”旋钮,逐步增大给

定,直至达到要求的无功值

③微机励磁:多次按下T HLWL-3 微机励磁装置面板上的“+”键,逐步增大励磁,直至达到要求的无功值。

⑵调节调速器,调整发电机组发出的有功,具体操作:多次按下T HLWT-3 微机调速装置“+” 键,逐步增大发电机有功输出,使P=1kW。

5.发电机组解列

⑴ 将发电机组输出的有功和无功减为0。具体操作:

①多次按下T HLWT-3 微机调速装置“-”键,逐步减少发电机有功输出,直至有功接近

0。

②调节励磁,减小无功。多次按下T HLWL-3 微机励磁装置面板上的“-”键,逐步减少发电机无功输出,直至无功接近于0。

备注:在调整过程中,注意不要让发电机进相。

⑵按下T HLZD-2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台上的断路器Q F0 的“分闸”按钮,将

发电机组和系统解列。然后发电机停机,具体参照实验内容“⒉发电机组停机”

6.发电机组组网运行

该功能是配合T HLDK-2 电力系统监控实验台而设定的。

⑴将T HLZD-2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台上的“发电机运行方式”切至“联网”方

式。

⑵将T HLZD-2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台左侧的电缆插头接入T HLDK-2 电力系统监控实验台。

⑶ 重复实验1发电机组起励建压步骤。

⑷ 采用手动并网方式,将发电机组并入T HLDK-2 电力系统监控实验台上的电力网。具体操作参见T HLDK-2 电力系统监控实验指导书。

实验心得:通过此次实验,理论是需要实践去证明去实现的,让我们了解到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发电机组的起动与运转原理,尽管收获是有限的,但只在学习后就有一定收获,起码有一定的认识。

成都理工大学电力系统分析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电力系统分析 学院名称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顾民 实验地点6C901 实验成绩

二〇一五年月二〇一五年月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摘要 电力系统分析是电气工程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是学生进入电力系统专业的主要向导和桥梁。而MATLAB仿真中的Simulink建模是对电力系统进行建模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 关键词:电力系统;MATALB;建模 实验一电力系统分析计算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电力系统元件参数的方法. 2.通过对不同长度的电力线路的三种模型进行建模比较,学会选取根据电路要 求选取模型。 3.掌握多级电力网络的等值电路计算方法。 4.理解有名制和标幺制。 二、实验内容 1.电力线路建模 有一回220kV架空电力线路,导线型号为LGJ-120,导线计算外径为15.2mm,三相导线水平排列,两相邻导线之间的距离为4m。试计算该电力线路的参数,假设该线路长度分别为60km,200km,500km,作出三种等值电路模型,并列表给出计算值。

电阻 (欧) 电抗 (欧) 电纳 (S) 电阻 (欧) 电抗 (欧) 电纳 (S) 电阻 (欧) 电抗 (欧) 电纳 (S) 60 km200km500km 模型1 15.75 欧 22.8 欧 1.8e- 4欧 52.5 欧 76欧6e-4 欧 131.2 5欧 190 欧 1.5e- 3欧 2.多级电力网络的等值电路计算 部分多级电力网络结线图如图1-1所示,变压器均为主分接头,作出它的等值电路模型,并列表给出用有名制表示的各参数值和用标幺制表示的各参数值。 图1-1 多级电力网络结线图 线路额定电压电阻电抗电纳线路长度

成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系统快速使用指引

成都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管理 系统快速使用指南 第一部分系统中各角色操作功能说明 (蓝色部分为该角色在系统中的操作先后顺序) 一、系统管理员功能概述(教务处管理人员) 1、流程管理(系统管理员或者教务处管理员主要操作功能部分) ----------------------------第四步操作 校内公告管理、论文抽检、推荐论文数设置、优秀论文评优、优秀论文评优结果、团队优秀论文评优、、查看各学院总结、教师评价指标、查看教师评价、优秀指导教师数、审核优秀指导教师、审阅外出毕业设计申请、汇总查询。 2、过程信息统计(系统管理员或者教务处管理员查询和统计论文课题信息和论文的进度) ------第七步操作 过程信息统计:查看各篇论文的所在状态及在各操作流程中论文统计信息(管理员具有查询的功能有:工作计划查看、毕设学生信息统计、各教师申报课题信息、课题申报信息、学生毕设过程记录、课题选题信息、学生选题表统计、未选择课题学生、未被选择的课题、任务书信息、开题报告信息、外文翻译信息、中期检查信息、查看论文信息、论文评阅答辩信息、学生论文成绩信息、答辩后论文修改、校外申请信息、论文审核信息、指导日志、查看课题进度、查看学生成绩表、无答辩资格学生、团队论文统计、各专业答辩组信息、总评成绩调整信息。 3、表格导出(系统管理员或者教务处管理员导出论文课题的相关表格) ----------------------第八步操作 导出的表格:学生选题导出、任务书导出、开题报告导出、评阅意见导出、中期检查导出、选题汇总表、综合信息表、成绩汇总表(报省厅)、校毕设情况统计表、答辩工作安排表。 4、截止日期设置(系统管理员或者教务处管理员设置课题各个阶段的审核截止时间) ----------第三步操作 截止日期:课题审核截止日期、学生选题审核截止日期、开题报告审核截止日期、答辩截止日期。课题审核截止日期即为设置本年度毕业论文课题各专业负责人审核的截止日期;学生选题审核截止日期即为设置本年度学生选题后各专业负责人审核的截止日期;开题报告审核截止日期即设置教师审核开题报告的截止时间;答辩截止日期即为设置本年度学生答辩的截止日期。发布后,系统会自动把管理员设置的截止日期以校内公告的形式发布,以供查看。 5、特殊情况处理(系统管理员或者教务处管理员处理学生论文各个阶段的特殊情况) ----------第六步操作 特殊情况处理:课题审核延期、学生选题审核延期、开题报告审核延期、答辩延期、课题调整、总

成都理工大学普通地质学考研资料

QQQQ普通地质学整理 1.①地球内部密度向下渐增,但是不均匀增加。在400km、600km、2900km和400km处有明显增加,2900km处变化最大,地心为 13g/cm3。 ②重力,在2900km深度以内,重力大致随深度增加,但有波动。2900km深度到地心,重力逐渐变小,地心重力为0. ③压力,从地表至地心逐渐增加,10km为3000atm,35km为10000atm,2900km为150万atm,地心为370万atm。 2.内部圈层划分:地壳与地幔为莫霍面,地幔与地核为古登堡面。 3.陆地地形 ①山地(低山<500~1000m>,中山<1000~3500m>,高山<大于 3500m>);沿两大地带分布,一为环太平洋两岸地带,二为从阿尔卑斯山到喜马拉雅山再到南亚地带。 ②丘陵(一般仅数十米,最高200m),属重峦叠嶂低矮地形,如东南丘陵,川中丘陵。 ③平原海拔较低的宽广平坦地区,海拔多在0~500m,海拔0~200m 叫低平原(如华北平原,东北平原),200~500m叫高平原(如成都平原)。 ④高原海拔500m以上,顶面平缓,起伏较小,面积比较辽阔的平地。 ⑤盆地周围山岭环绕,中部地势较平似盆状的地形。 ⑥洼地陆地上有些地区很低,高程在海平面以下。

4.摩氏硬度计①滑石②石膏③方解石④萤石⑤磷灰石⑥长石⑦石英 ⑧黄玉⑨刚玉10.金钢石P34表 5.表3-7 表3-8 表3-9 喷出岩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流纹构造。 按SiO2含量划分岩浆岩【大于65%(花岗岩)、52%~65%(正长,闪长,安山)、45%~52%(辉长岩,玄武岩)、小于45%(橄榄岩,辉长岩)】 变质岩特征构造:片理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 6.地层表:(P50) 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 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 7.褶皱 概念:岩层受力变形产生一系列连续的弯曲 岩层连续完整性没有遭到破坏,是岩层塑性变形表现。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部分是较新岩层,两侧部分岩层依次对称变老。 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形成中心部分较老岩层,两侧岩层依次对称变新。 褶皱要素核:褶皱的中心部分。翼:褶皱核部两侧对称出露的岩层。枢纽:褶皱弯曲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细分(P63,64图):

成都理工大学大学英语四阅读材料精简答案

Passage 1 Exchange a glance with someone, then look away. Do you realize that you have made a statement? This type of stare often produces hostile feelings. 1.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first paragraph that___. A) every glance has its significance 2. If you want to be left alone on an elevator, the best thing to do is___. B) to avoid eye contact with other passengers 3. By "a dimming of the lights" (Line 13,Para.1 )Erving Goffman means___. C) ceasing to glance at others 4. If one is looked at by a stranger for too long, he tends to feel___. B) uneasy 5. The passage mainly discusses___. D) the role of eye contact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Passage 2 Geraldo Rivera is well known for his compassionate investigative reports on WABC-TV Eyewitness News. But I’m not just in the business of making people cry. I’m in the business of chang e.” 6. Geraldo Rivera is working as a(n)______. B. investigative reporter for a special TV program 7. How many awards did Rivera receive for his work? D. Five 8. Rivera’s inves tigation and expose on the conditions at WillowbrookStateSchool led to _____. D. all of the above

成都理工大学数据库期末复习题2016

单选 1.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主要区别是(B.文件系统不能解决数据冗余和数据 独立性问题,而数据库系统可以解决) 2.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这种功能称为(C.数据操纵功能) 3.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A.正确性和相容性) 4.要保证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A.三层模式之间的两种映射) 5.下列4项中,不属于数据库特点的是(C) A.数据共享 B.数据完整性 C.数据冗余很高 D.数据独立性高 6.一台机器可以加工多种零件,每一种零件可以在多台机器上加工,机器和零 件之间为()联系(C.多对多) 7.层次模型不能直接表示(C.m:n关系) 8.对关系模型叙述错误的是(C) A.建立在严格的数学理论、集合论、和谓词演算公式的基础之上 B.微机DBMS绝大部分采取关系数据模型 C.用二维表表示关系模型是一大特点 D.不具有连接操作的DBMS也可以是关系数据库系统 9.关系模型中,候选码(C.可由一个或多个其值能惟一标识该关系模式中的任 何元组的属性组成) 10.下面有关E-R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一个实体类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B.一个1:1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联系的任意一端 实体所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C.一个1:n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联系的任意一端实体所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D.一个m:n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11.下面关于数据库步骤的说法中错误的有(C) A.数据库设计一般分为四步: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B.数据库概念模式是独立于任何数据库管理系统,不能直接用于数据库实现的 C.物理结构设计阶段对数据库的性能影响已经很小了 D.逻辑设计是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 12.下面对于关系的叙述中,哪个是不正确的(D) A.关系中的每个属性是不可分解的 B.在关系中元组的顺序是无关紧要的 C.任意的一个二维表都是一个关系 D.每一个关系只有一种记录类型 13.假定学生关系是S(S#, SNAME,SEX,AGE),课程关系是C(C#, CNAME,TEACHER),学生选课关系是SC(S#,C#, GRADE)。要查找选修“COMPUTER”课程的”女“学生姓名,将涉及到关系(D.S,C,SC) 14.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能实现的专门关系运算包括(B.选择、投影、连接) 15.在关系代数运算中,5种基本运算为(C.并、差、选择、投影、乘积) 16.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得到的结果是(B.E-R图表示的概念模型) 17.在视图上不能完成的操作是(C) A.更新视图 B.查询 C.在视图上定义新的基本表 D.在视图上定义新视图 18.关系数据模型的3个组成部分中,不包括(C) A.完整性规则 B.数据结构 C.恢复 D.数据操作 19.下列4项中,不属于关系数据库特点的是(D) A.数据冗余小 B.数据独立性高 C.数据共享性好 D.多用户访问 20.SQL语言集数据查询、数据操作、数据定义和数据控制功能于一体,语句INSERT、DELETE、UPDATE实现的那类功能(B、数据控制)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GIS:是由计算机硬软件、地理数据和用户组成,通过对地理数据的采集,输入、 存储、检索、操作和分析,生成并输出各种地理数据,从而为工程设计、土地利用、资源管理、城市管理、环境监测、管理决策等应用服务的计算机系统 2、拓扑关系:是指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变形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 3、空间分析:是对分析空间数据有关技术的统称。 4、地图投影:是将地图椭球面上的点映射到平面上的方法 5、空间数据结构:是指空间数据适合于计算机存储、管理、处理的逻辑结构。 6、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描述性数据信息,说明数据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有关特 征的背景信息。 二、简答题 1、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数据采集与编辑、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处理与变换、 空间分析与统计、产品制作与显示、二次开发和编程 2、GIS数据源主要有:地图、遥感图像、文本资料、统计资料、实测资料、多媒体资 料、已有系统的数据等。 3、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的区别及各自的优缺点: 4、GIS数据质量的内容和误差类型 内容: ?位置精度:如数学基础、平面精度、高程精度等,用以描述几何数据的质量。 ?属性精度:如要素分类的正确性、属性编码的正确性、注记的正确性等,用以 反映属性数据的质量。 ?逻辑一致性:如多边形的闭合精度、结点匹配精度、拓扑关系的正确性等。 ?完备性:如数据分类的完备性、实体类型的完备性、属性数据的完备性、注记的完整性等 ?现势性:如数据的采集时间、数据的更新时间等

误差类型: 可分为源误差和处理误差 5、VR是什么?与GIS有什么关系? VR是虚拟现实技术。关系书20页。 三、问答题 1、论述GIS芙蓉基本组成和主要应用领域 GIS的基本组成: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和应用模型; 应用领域: 资源调查与管理 土地及房地产管理 环境保护和评价 宏观预测、辅助决策 2、论述DEM有哪几种常用生成方法及各自的有缺点 常用生成方法:规则格网模型,等高线模型,不规则三角网模型,层次模型; 缺点:格网DEM:不能准确表示地形的结构和细部格网DEM的另一个缺点是数据量过大,给数据管理带来了不方便,通常要进行压缩存储。 等高线模型:只表示离散的数据,不能表示连续的数值。不便于坡度计算、 地貌晕渲等。 不规则三角网:1)在地形平坦的地方,存在大量的数据冗余;2)在不改变 格网大小的情况下,难以表达复杂地形的突变现象;3)在某些计算,如通视 问题,过分强调网格的轴方向。 层次模型:层次的数据必然导致数据冗余 3、论述RS、GIS、GPS技术之间的关系 电子地图 电子地图是数字地图与GIS软件工具结合后的产物,它是一种处于运动状态的数字地图,这种运动状态或是输入、输出,或是显示、检索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复习成都理工大学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复习资料 1.地理数据是与地理环境要素有关的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 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2.地理信息系统以空间数据作为处理和操作的主要对象,这是它区别于其他类 型信息系统的主要标志,也是其技术难点之所在。 3.其中,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产生常规方法难以获得的地理 信息,实现在分析功能支撑下的管理与辅助决策支持。这就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核心,也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贡献。 4.GIS是一种计算机系统。 5.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地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各个自然要素的生物、物理和 化学等的性质和过程,以及探求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间相互协调的规律。它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有关空间分析的基本观点与方法,成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依托之一。 6.测绘学是研究对地球上各种物体的地理空间分布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 更新和利用的科学和技术。测绘学不但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各种不同比例尺和精度的定位数据,而且其理论和方法可直接用于空间数据的变换和处理。 7.地理信息系统是隶属于信息系统中的一类,属于空间信息系统。 8.与非空间信息系统(如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它能够处理空间定位 数据。 9.地理信息系统也有别于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 后者虽能表达和处理空间定位数据,但由于应用领域的不同,缺少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功能; 10.GIS是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应用工程技术,该工程技术系统由六个子系统 组成; 11.GIS为地理学解决复杂的规划与管理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而地理学则为 GIS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理论依托; 12.图形工作站的处理器性能比普通个人计算机强劲,且具有专业级的显卡。 13.工程扫描仪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真彩色的近乎完美的图像输入效果,遂逐渐 取代图形手扶跟踪数字化仪而成为地图图形、遥感图像等数据输入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14.地图扫描数字化得到的是图像数据,通常需要再经过栅格到矢量的转换过程 才可以生成矢量化的地理数据。 15.GIS基础软件平台: 指具有丰富GIS专业功能的通用型GIS软件,它包含了 处理分析地理数据的各种基本功能,可作为其他GIS应用软件系统建设的软件平台。

成都理工大学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及解释复习资料及答案

1----断层在时间剖面的特征标志 1)标准层反射同相轴发生错断,是断层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基本形式。2)标准层反射波同相轴数目突然增减或消失,波组间隔发生突变,断层下降盘地层加厚,上升盘地层变薄。3)反射同相轴形状和产状发生突变,这往往是断层作用所致。4)标准层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及强相位转换等。5)断面波、绕射波等异常波的出现,是识别断层的主要标准。 2----伪门条件及消除方法 滤波处理的是离散信号,由付氏变换的特性可知:离散函数的频谱是一个周期函数,其周期为1/△,即有:DFT(h(n))=H(k)=H(k+1/Δ)则通频带以1/△为周期重复出现,若称第一个门为“正门”,则其它的门为“伪门”。②克服的方法:a)选择适当的采样间隔△使伪门出现在干扰波频率范围之外,一般采样间隔△取得越小,伪门处于频率越高的地方,离正门越远,b) 在离散采样之前让信号通过“去假频”滤波器,滤掉高频成分。 3--反滤波原理及影响因素 地震记录是地层反射系数序列r(t)与地震子波b(t)的褶积,x(t)=r(t)*b(t),b(t)就相当地层滤波因子。为提高分辨率,可设计一个反滤波器,设反滤波因子为a(t),并要求a(t)与b(t)满足a(t)* b(t)=(t),用a(t)对地震记录x(t)反滤波x(t)* a(t)= r(t)*b(t) * a(t)= r(t)* (t)= r(t),其结果为反射系数序列,即为反射波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1)各种反滤波方法都必须有若干假设条件;2)反射地震记录的褶积模型问题;3)噪声干扰的影响;4)原始地震资料的质量问题。4----.爆炸反射界面成像原理(叠后偏移成像原理)①把地下地质界面看成具有爆炸性的爆炸源。②爆炸源的形状、位置与地质界面一致。③爆炸源产生的波的能量、极性与地质界面反射系的大小、正负对应。④并假定当t=0时,所有爆炸源同时起爆,沿界面法线方向发射上行波到达地面观测点。(5)用波动方程式将地表接收的波场(地震记录)作反时间方向传播(向下延拓),当波场延拓到(t=0)时的波场的值就正确地描述了地下反射界面位置,即自动实现偏移成像。 说明:爆炸反射界面成像原理适用于叠后的地震资料。即自激自收剖面,自炮点发出的下行波到达反射点的路径与自该点反射返回地面的上行波的路径完全一样。只考虑上行波,若将时间剖面中时间减半,或将传播速度减一半,就可将自激自收剖面看作在反射界上同时激发的地震波沿界面法线传播到地表所接收的记录。偏移时,只需把速度减半,用单程波动方程延拓法,把波场从地面延拓到反射界面,令t=0,即可实现偏移。 5.有限差分法波动方程偏移有什么特点 ①是求解近似波动方程的一种近似数值解法,是否收敛于真解,取决于差分网格的划分和延拓步长的选择。②能适应速度的纵、横向变化,偏移噪音小,在剖面信噪比低的情况下也能做的优点;③受反射界面倾角的限制,当倾角较大时,产生频散现象,使波形畸变。 法波动方程偏移有什么特点 偏移结果好,精度高,稳定性好,噪音低,运算速度快,无倾角限制,无频散现象。 优点:偏移结果好,精度高,稳定性好,噪音低,运算速度快,无倾角限制,无频散现象。缺点:假定传播速度为常速,速度横向变化时,会使反射界面畸变,对偏移速度误差较敏感。7克希霍夫积分偏移有什么特点与绕射扫描叠加的区别是什么 不受倾角限制,能适应任意倾角地层,做三维偏移较容易实现,对网格要求较灵活。 优点:不受倾角限制,能适应任意倾角地层,做三维偏移较容易实现,对网格要求较灵活。缺点:费时;难以处理速度的横向变化;偏移噪声大,“划弧”现象严重;确定偏移参数困难。 -区别:A克希霍夫积分偏移考虑了波的振幅值随传播距离和方向不同的影响,保持了波的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2014届校级优秀论文(设计)答辩安排(201461016447)

2014届院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公开答辩安排 学院各系: 现就2014届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公开答辩的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答辩时间:6月11日上午8:30-12:00,下午:14:30-18:00。 二、答辩地点:8205(理工1组)、8206(理工2组)、8217(理工3组) 8213(文科组)。 三、答辩委员会及小组成员 1.答辩委员会 主任:赵成荣 副主任:张廷斌、李俊霞 委员:周家纪、程夏、陈昌权、李启明、郦文忠、宋黎、 柳建、万本华、郦仁、戴彦群 秘书:谢斌 2.答辩小组成员 (1)理工1组8205教室 组长:周家纪 成员:董贾福、鄢泽林、幸晋渝、石坚 秘书:杨瑜珂 (2)理工2组8206教室 组长:冉利波 成员:宋黎、汪占河、侯新生、徐灵飞 秘书:谢斌 (3)理工3组8217教室 组长:郦文忠 成员:戴彦群、杨斌、邹皓、王星捷 秘书:张琦

(4)文科组8213教室 组长:程夏 成员:陈昌权、李启明、万本华、刘光军 秘书:唐英福 四、答辩程序及要求 学生按顺序表(见通知附件)依次进行答辩。答辩时须使用多媒体课件,主要介绍自己毕业设计的思路、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有设计成果的须现场演示。学生汇报答辩(含现场演示)须控制在15分钟以内,提问及答问环节在15分钟左右,评委提问和学生答问均须简明扼要。 五、其它事项 1.答辩小组所有成员和参加答辩的学生务必于6月11日上午8:20前到8205教室集中。 2.相关材料未按时提交的视为放弃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选。 3.学生答辩的所需专业软件请各系实验中心主任与多媒体教室管理员联系,在6月10日下班前安装到所答辩教室的计算机上。多媒体教室管理员联系电话:7820135 4.参加答辩的学生应衣着整洁,穿拖鞋背心者取消答辩资格。 教务处 2014年6月10日附:答辩顺序表

(完整版)成都理工大学数据库期末考试复习题题库及答案

此题库经up主亲测真实,成都理工大学出题一般是在这十套题库中把五六套混在一起,但绝对都在此题库中,考完试后请给此文档打五星。 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 或未选均无分。 1. 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B ) A.数据库B.数据库管理系统 C.数据模型D.软件工具 2.下列四项中,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的特点的是(C ) A.数据结构化B.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C.数据冗余度大D.数据独立性高 3.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的第一层抽象,这一类模型中最著名的模型是 ( D ) A.层次模型B.关系模型 C.网状模型D.实体-联系模型 4.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 C ) A.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相互独立 B.用户程序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相互独立 C.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D.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 5.要保证数据库的逻辑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A ) A.模式与外模式之间的映象B.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象 C.模式D.三级模式 6.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数据结构是(D ) A.树B.图C.索引D.关系

7.有一名为“列车运营”实体,含有:车次、日期、实际发车时间、实际抵达时间、情况摘要等属性,该实体主码是( C ) A.车次B.日期 C.车次+日期D.车次+情况摘要 8.己知关系R和S,R∩S等价于( B ) A. (R-S)-S B. S-(S-R) C.(S-R)-R D. S-(R-S) 9.学校数据库中有学生和宿舍两个关系: 学生(学号,姓名)和宿舍(楼名,房间号,床位号,学号) 假设有的学生不住宿,床位也可能空闲。如果要列出所有学生住宿和宿舍分配的情况,包括没有住宿的学生和空闲的床位,则应执行( A ) A. 全外联接 B. 左外联接 C. 右外联接 D. 自然联接 10.用下面的T-SQL语句建立一个基本表: CREATE TABLE Student(Sno CHAR(4) PRIMARY KEY, Sname CHAR(8) NOT NULL, Sex CHAR(2), Age INT) 可以插入到表中的元组是( D ) A. '5021','刘祥',男,21 B. NULL,'刘祥',NULL,21 C. '5021',NULL,男,21 D. '5021','刘祥',NULL,NULL 11. 把对关系SPJ的属性QTY的修改权授予用户李勇的T-SQL语句是( C ) A. GRANT QTY ON SPJ TO '李勇' B. GRANT UPDA TE(QTY) ON SPJ TO '李勇' C. GRANT UPDA TE (QTY) ON SPJ TO 李勇 D. GRANT UPDA TE ON SPJ (QTY) TO 李勇 12.图1中( B )是最小关系系统 A B C D 图1

成都理工大学2012-2013大学物理1(下)期末考试复习

2012——2013(2)大学物理1(下)期末考试 知识点复习 热学部分 1、气体动理论 理想气体压强公式和温度公式;麦氏速率分布函数和速率分布曲线的物理意义;三种速率的物理意义及计算方法;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和理想气体的内能;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 1)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RT M m RT pV '= =ν,nkT p =,p RT M ρ= 2)压强公式:k 32εn p =,2t 12mv ε=,2t 13 22mv kT ε== 统计假设 xyz N V N V N n === d d ;0===z y x v v v ,222231v v v v ===z y x 例题: 若理想气体的体积为V ,压强为p ,温度为T ,一个分子的质量为m ,k 为玻尔兹 曼常量,R 为普适气体常量,则该理想气体的分子数为: (A) pV / m . (B) pV / (kT). (C) pV / (RT). (D) pV / (mT). [ ] 3)温度的统计意义: 21322 t mv kT ε==,源于: 2 {,}3t p n p nkT ε?= = 能量均分定理: kT i 2 =ε;理想气体内能: 22V i i E RT C T pV ν ν=== 要求:典型分子的自由度及内能与mol 热量: 自由度: 单:i=3,刚双 i=5,,刚三 i=6; R i C V 2=,R i R C C V P 22+=+= 例题: 温度、压强相同的氦气和氧气,它们分子的平均动能ε和平均平动动能w 有如下关系: (A) ε和w 都相等. (B) ε相等,而w 不相等. (C) w 相等,而ε不相等. (D) ε和w 都不相等. [ ] 1 有一瓶质量为M 的氢气(视作刚性双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温度为T ,则氢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____________,氢分子的平均动能为______________,该瓶氢气的内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速率分布函数:S f N N d d )(d ==v v (深刻理解其意义!!) Ⅰ Ⅱ f (v ) O v v +?v

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参考书目

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参考书目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黄杏元,高等教育出版社 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陶晓风、吴德超,科学出版社,2007 地图学:《新编地图学教程》,蔡孟裔,高等教育出版社 地球物理学: 普通物理:《普通物理》,程守珠,高等教育出版社 地球物理学基础:《固体地球物理学基础》傅容衫等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勘探地球物理教程,孟令顺,地质出版社 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 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基础》曹建章、张正阶、李景镇,科学出版社 岩石物理学:《岩石物理学》陈颙,黄庭芳,刘恩儒著,200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地质学(地科院): 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陶晓风、吴德超,科学出版社,2007 岩石学:《岩石学简明教程》,肖渊甫等,地质出版社,2009 矿床学:《矿床学》,袁见齐等,地质出版社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李忠权等,地质出版社,2010 矿物学:《结晶学与矿物学》,潘兆橹,地质出版社 矿物学:《矿物学简明教程》,刘显凡等,地质出版社,2010 岩相古地理学:《岩相古地理学》,刘宝珺、曾允孚,地质出版社 沉积岩实验方法:《沉积岩实验方法》,刘岫锋,地质出版社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李忠权等、地质出版社,2010 地球化学概论:《地球化学》,韩吟文,地质出版社,2003年 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曹伯勋,中国地质大学 地质学(材化院): 无机化学:《无机化学》(第五版),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分析化学:《分析化学》(第五版上册),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仪器分析:《仪器分析》(第四版),朱明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地理信息系统历年真题汇总2试题版成都理工大学

地理信息系统历年真题汇总2(试题版) 一、名词解释 1、地理信息系统 2、地理信息 3、数字地形模型 4、关系数据模型 5、数据库关系模型 6、地图投影 7、数字地球8、Metadata 9、Geomatics 10、TIN 11、数据仓库12、游程编码 13、数据互操作性14、虚拟现实技术15、矢量数据结构16、栅格数据17、数据库关系模型18、数据空间挖掘 19、缓冲区20、缓冲区分析21、空间元数据 22、空间数据库23、空间索引24、空间数据库索引25、空间数据内插26、空间数据提取27、空间叠和分析 28、网络空间分析29、拓扑 二、填空题 1、地理信息系统萌芽于()年代;我国的地理信息系统工作起始于()年代。 2、地理信息系统是()中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技术。 3、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转换主要包括()和()。 4、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分为()、()两种类型。 5、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可分为空间检索、()和()三种层次。 6、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问题可归纳为五个方面的内容,它们是()、()、()、()和()。 7、GIS的基本功能是()、()、()、()和()。 8、GIS的基本构成一般包括()、()、()、()、()等主要部分。

9、数据结构一般分为基于()的数据结构和基于()的数据结构。 10、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通常包括()、()和()三类。 11、空间信息查询方式主要有()、()和()三种方式。 12、空间数据库概念模型主要有()、()、()和()。 13、信息的特点包括()性、()性、传输性和()性;而地理信息具有()、()、和()。 14、()、()和()是地理空间分析的三大要素。 15、()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和主要指标。 16、中国规定1:1万、1:2.5万、1:10万1:25万和1:50万地形图,均采用()投影;1:2.5万至1:50万比例尺地形图采用经差()度分带,1:1万比例尺地形图采用经差()度分带。 17、我国规定小比例尺地形图采用()投影,大比例尺地形图采用()投影。 18、专题图按照空间分布的点状、线状和面状分部大致有一下表示方法:定点符号法、线状符号法、()、()、()、范围法、点值法、()、()、动线法。 19、面状专题内容的表示方法,最常用的有()、()、()、点值法、()、动线法和()。 20、多边形矢量编码方法有()、()和()。 21、DEM的主要表示模型有()、()、()和层次模型。 22、传统的数据模型指()、()、(),20世纪70年代出现新的数据模型包括()、()。 23、1980年中国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大地原点,设在我国中部的()镇,简称()。 24、时空一体化数据模型主要有()、()、()和()。 25、做缓冲区分析时,可将研究问题抽象为主体、()、()。 三、简答题 1、简述空间数据库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2、简述空间数据质量的标准要素。

遥感导论历年真题汇总(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遥感导论历年真题汇总 一.名词解释 1、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指应用探测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数字国土 数字国土是支持构建国土资源管理的信息系统。 3、数字地球 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的数字化的认识,以多分辨率空间影像数据为基础,以统一的坐标投影系统为框架,以开放的XML为数据交换标准,以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为支撑,以三维可视化技术为手段,以分布式网络为纽带,为人类提供全新的观察地球、分析和研究地球、建立基于空间信息的各类应用和提供不同服务的开放系统。 4、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主动遥感是由探测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收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 被动遥感是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 5、多波段遥感 指探测波段在可见光和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成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的遥感技术。 6、微波遥感技术 指通过微波传感器获取从目标发射或反射的微波辐射,经过判读处理来识别地物的技术。微波遥感的工作方式分主动式(有源)微波遥感和被动式(无源)微波遥感。前者由传感器发射微波波束再接收由地面物体反射或散射回来的回波,如侧视雷达;后者接收地面物体自身辐射的微波,如微波辐射计、微波散射计等。 7、黑体 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波都完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8、灰体没有显著的选择吸收,吸收率虽然小于1,但基本不随波长变化,这种物体叫作灰体。

9、可选择性辐射体 发射率随波长而变的辐射体称为选择性辐射体。一般的辐射体都是选择性辐射体。 10、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瑞利散射是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其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即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米氏散射是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其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并且散射光线向前方向比向后方向更强,方向性比较明显。 无选择性散射是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其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1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面反射是指物体的反射满足反射定律,入射波和反射波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 漫反射是指不论入射方向如何,虽然反射率与镜面反射一样,但反射方向却是“四面八方”。 12、大气窗口 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13、可摄影窗口 波长在0.3-1.3μm之间,地面目标反射光谱的电磁波信息可全部通过这一波段,此波段最大特点是可以用摄影的方法来获取和记录地物的电磁波信息,故称为可摄影窗口。 14、遥感平台与传感器 遥感平台是搭载传感器的工具。根据运载工具的类型,可以分为航天平台、航空平台和地面平台。 传感器是接收、记录遥远目标的电磁波谱特性的仪器,是遥感技术系统的核心。 15、MSS图像、ETM图像、SPOT图像、QB图像 MSS图像:多光谱扫描仪获取的影像; ETM图像:美国陆地卫星; SPOT图像:地球观测卫星系统;

成都理工大学3s技术资料讲解学习

名词解释 1.遥感技术: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 经过对信息的处理,从而判别出目标地物属性的一种综合技术。 2.微波遥感技术:是指通过微波传感器获取从目标地物发射或反射的微波辐射,经过判读 处理来识别地物的技术。 3.可选择性辐射体:把发射率随波长变化的物体称为选择性辐射体。 4.像主点和像底点:像主点是航空摄影机主光轴与像平面的交点;像底点是通过镜头中心 的地面铅垂线(主垂线)与像平面的交点。 5.断层三角面:断层活动形成断层崖后,受横穿断层崖的河流侵蚀,完整的断层崖被分割 成许多三角形的断层崖,称断层三角面。有时断层(正断层或平移断层)直接切割山嘴,也能形成断层三角面。 6.色光三要素和(色彩)三原色:色彩三要素是色相、饱和度、明度,其中表示色所具 有的亮度和暗度被称为明度,表示不同波长的色的情况称为色相,用数值表示色的鲜艳或鲜明的程度称之为饱和度;(色彩三原色是黄、品红、青,用其可以调配出其他色彩)。 色光三原色是红、绿、蓝,用其可以产生其他色光颜色。 7.大气窗口和可摄影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 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可摄影窗口是指波长在0.3-1.3μm之间的波段。地面目标反射光谱的电磁波信息可全部通过这一波段。此波段最大特点是可以用摄影的方法来获取和记录地物的电磁波信息。故称为可摄影窗口。这个窗口对电磁波的透射率在90%以上,仅次于微波窗口,因此,该窗口是目前遥感上应用最广的窗口。 8.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传感器本身发射人工辐射,接收目标地物反射回来的辐射,这 种探测地物信息的遥感即为主动遥感,如雷达;传感器只能被动地接收地物反射的太阳辐射电磁波信息进行遥感,这样的遥感即为被动遥感,是目前主要的遥感方式。 9.地物的反射波谱特性:通常在一定条件下,地物波谱反射率随入射电磁波波长变化而 变化的规律称地物反射波谱特性。 10.地物的发射波谱特性:温度一定时,地物的发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称地物 发射波谱特性。 11.(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是指图像能分辨具有不同反差、相距一定距离相邻目标的 能力。 12.远红外图像:远红外图像是指用远红外传感器接收来自地物自身发射的红外线 (6~15um)所成的图像,其中远红外又叫热红外和发射红外。 13.遥感图像解译标志和信息提取:遥感图像解译中,通常将表征地物和地质现象遥感信 息的影像特征称之为图像解译标志;将提取遥感信息的过程称之为图像解译或信息提取。 14.黑体和灰体:黑体(black body),是绝对黑体的简称,指在任何温度下,对各种波长 的电磁辐射的吸收系数恒等于1的物体;灰体(grey body),把发射率小于1,同时发射率在所有波段都是恒定值的物体称为灰体。 15.影像分辨率和地面分辨率:影像分辨率是指用显微镜观察影像时,1mm宽度内所能分 辨出的相间排列的黑白线对数(线对/mm)。它受光学系统分辨率、感光材料(或显示器)分辨率、影像比例尺、相邻地物间的反差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地面分辨率是指遥感图像上能分辨的地物的最小尺寸。扫描影像常用遥感器探测单元的瞬间视场大小表示,如陆地卫星TM图像的地面分辨率为30m。 16.多波段遥感技术:又称多光谱遥感技术,是利用具有两个以上波谱通道的传感器对地物 进行同步成像的一种遥感技术,它将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分成若干波谱段进行

成都理工大学交通状况浅析

大学校园环境交通状况浅析—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

大学校园环境交通状况浅析 (1) —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 (1) 0 引言 (3) 1 地理位置及现状 (3) 1.1校前区交通 (3) 1.2校园内部交通路线组织 (4) 2校园道路系统规划原则 (4) 2.1便捷性原则 (5) 2.1.1可达性 (5) 2.1.2最短路径 (6) 2.2安全性原则 (6) 2.2.1“步行者空间” (6) 2.2.2校园道路夜间照明与防盗 (7) 2.2.3水体和校园交通的有机结合 (8) 2.3舒适性原则 (9) 2.3.1减速带的设置 (9) 2.3.2各地块交通高差处理 (10) 2.3.3果皮箱位置的设置 (10) 3优化成都理工大学交通状况的几点设想 (11) 4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摘要:本文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分析校园交通环境和人流的相互作用。通过笔者的长期观察,提出交通系统规划的三条原则。并由此总结出该校园交通系统存在的一些弊病及改造措施。 关键词:交通状况最短路径步行者空间夜间照明水体与交通、 Abstract:In this thesis,analysis of the campus environment and traffic flow interaction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rough the author's long-term observation projected the three principles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 planning. And thus conclude the existence of the campus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reform measures in a number of shortcomings. Keywords:The traffic congestion situation Shortest Path Pedestrian space Night lighting Water and Traffi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