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初二物理》

第一章测量

1、测量单位:应掌握初中学过的所有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

注:温度的常用单位为摄氏度(℃)。

2、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

表二、测量工具

测量方法:1)掌握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概念,灵活运用一些巧妙的测量法;2)测量时必须保留估计值,估计值为量具最小刻度的十分之一的整数倍。如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米,测应估计到0.1米的整数倍。

3、进行物理计算时,务必采用国际单位制进行运算。若物理量不是国际单位,先将其化为国际单位,然后进行计算。这样,所有运算出的物理量的单位都是国际单位。

第二章声和光

1、声音的产生:声音由振动产生,传播时需借助物质(或称媒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音调: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频率,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松紧、粗细等有关,弦越短、越紧、越细,发出的音调就高。

3、响度:声音的响度取决于声源振动幅度以及离声源的距离,是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强弱程度,单位为分贝。

4、音色:即音品,反应声音的品质。

5、乐音与噪声:(没)有规律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称为(噪声)乐音。通常采用消声、隔声、吸声的办法控制噪声。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6、光的反射: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称为光的反射。掌握一点(入射点)、二角(入射角/反射角)、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光的反射可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7、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8、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大小相等;2)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3)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4)像是虚像;5)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对称。作图时注意:1)像和物对称;2)虚像,应用虚线表示。

9、光的折射:光由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透明物质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里时,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光线的传播方向要发生改变,其中一部分光线发生反射,同时要有一部分光线进入另一种物质里而发生折射,即光线在分界面上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然后再

沿直线传播,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折射的产生是光从一种物质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里时,在分界面处发生的。

10、光折射原因:光在两种物质里传播,传播速度各不相同。

1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时,折射光线与入线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在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掌握:1)一点(入射点)、二角(入射角/折射角)、三线(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2)折射角、入射角都是指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在确定入射角、折射角时法线是关键;3)注意因果关系,入射角决定折射角;4)折射角随入射角改变而同向改变,当入射角为0度时,折射角也为0度,此时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因此在产生光的折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但并不是一定会改变;5)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折射现象中,光线的方向颠倒时,光传播的路径是不变的。

12、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1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把光源放在焦点上,光源射向凸透镜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变为平行光,因此利用凸透镜,可以产生平行光。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跟主光轴平行,入射光线的延长线通过凸透镜的虚焦点,折射后距主轴平行射出。

14、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表三、凸透镜成像规律

注:1)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2)两倍焦距是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3)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第三章质量和密度

1、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称为质量。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2、质量的测量:要掌握托盘天平的结构及使用方法。质量测量分为以下几步:托盘天平的水平调节、横梁平衡调节(平衡螺母和游码)、称量、记录。切记:左物右码,游码零位在左,砝码总量与游码示数之和才是所测物体的质量。

3、密度概念: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运算公式:ρ=m/V,掌握公式变形。

4、密度的测量:1)对于固体物体,其密度一般采用间接测量法,即先测出物体的体积和质量,然后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运算;2)对于液体的密度,除了采用方法1)外,还可以采用直接测量法,即采用密度计进行测量。##拓展:密度计的工作原理、密度计的刻度标画(上小下大)及其原因。

第四章机械运动

1、物体的绝对运行和相对静止。由于参照物选取的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出现不同结果。

2、速度概念:速度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的指标,即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所产生的路程。

运算公式:V=S/t。单位为:米/秒(m/s)。

3、直线运动(相对于曲线运动)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可用平均速度来表征其运动快慢。

第五章热

1、温度:表征物体的冷热程度,常用液体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常用单位:℃,国际单位:开尔文(K)。

2、物态变化:物体为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存在形式,三态间可互相转换。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种。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即熔点不变)的固体称为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的固体称为非晶体。只有晶体才有熔点。

4、气化可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在液体表面缓慢气化的现象称为蒸发,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表面积、液面上方空气流速有关。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进行的剧烈气化现象。

5、熔化和沸腾必备条件:1)物体温度达到熔(沸)点;2)继续吸热。

6、液化方法:1)加压;2)降温;3)加压并降温。

7、三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用分子运动论和内能概念解释三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过程。

8、画出三态变化图,标出升华、熔化、气化、液化、凝固、凝华过程,指出每个过程的吸/放热情况。

第六章力和运动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2、力的图示:力是矢量,即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图示必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效果: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使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即形变。

4、力的测量:采用弹簧测力计。使用时注意“在一定范围内”,原因是:弹簧必须在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才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关系。另外,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必须做到:1)校零;2)确定秤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3)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5、重力:物体受到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计算公式:G=mg,注意该公式的变形。

6、摩擦:摩擦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1)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增大物体间的压力。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用滚动代替滑动;2)减小压力或给摩擦接触表面加润滑剂。

7、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称为滑动摩擦,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其大小与物体间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及压力大小成正比。

8、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称为滑动摩擦。一般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9、静摩擦:静止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时的摩擦称为静摩擦。静摩擦力随着外力大小而等量变化。

10、惯性定律(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11、惯性概念: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是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具有的性质。物体的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

12、二力平衡: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即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13、二力平衡与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区别:二力平衡是同体、等值、反向、共线。作用力/反作用力是异体、等值、反向、共线。

14、力的合成:初中部分只考虑同一直线上几个力的合成。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等于两力之和,方向与原力方向相同。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等于两力之差,方向与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两个平衡力的合力为零。

15、运动和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时,1)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物体运行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2)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物体运行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3)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物体运行方向垂直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第七章压强

1、固体靠传递压力来传递压强;液体靠传递压强来传递压力。

2、压力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称为压力。

3、压强的基本概念: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压力的大小,即P=F/S(通用公式),单位为:帕斯卡(Pa),1Pa=1N/m2。注意通用公式的变形。一般此公式用于固体压

强的计算,或变成F=PS来计算压力。由公式可知,增大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力;2)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1)减小压力;2)增大受力面积。4、液体压强: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P=ρgh,注意此公式只适用于液体压强计算。由公式可知,液体压强的特征值为液体深度h。

5、大气压强:托里拆利(意大利)最早测出大气压强值。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空气是一种有重量的流体(气体),因此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1atm=760mmHg=101300Pa≈105Pa。大气压降低,液体的沸点降低。

6、掌握利用压强的定义公式P=F/S和流体压强公式P=ρgh进行综合运算。

第八章浮力

1、浮力概念: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的托力称为浮力。由概念可知,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2、浮力的产生: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或向下的压力之差就是浮力。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而不是点接触或线接触)时,只有向下的压力,而无向上的压力,此时物体所受浮力为零。

3、浮力的大小:基于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

竖直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液体或气体受到的重力,即F

浮=G

液gV

。由公式可知,浮力的特征值为排挤液体的体积V

4、沉浮条件:F

浮=G

≡≡≡≡≡≡悬浮;F

≡≡≡≡≡≡沉底;F

>G

≡≡≡≡≡≡上浮。

对于悬浮和漂浮(物体有部分露出液面),F

浮=G

5、沉浮条件的应用:

1)密度计:用于测量液体的密度。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工作的,在不同的液体中,密度计的浮力都等于其重力,所以在各种密度不同的液体中,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根据密度计浸在液体中的深度,就可以读出液体的密度。密度计的刻度特点是:上疏下密,上小下大。

2)潜水艇:潜水艇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即所受的浮力大小不变,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下沉和上浮。

3)气球、飞艇、轮船。

6、利用浮力,间接测量物体密度。方法有两种:1)称重法:F

浮=G

-F;2)漂

浮条件:F

浮=G

表四、几种常见物体的密度测量法

第一章简单机械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为杠杆,杠杆具有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杠杆可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省力杠杆费距离,费力杠杆省距离。

2、力臂:力的作用线到支点的距离称为力臂。

3、杠杆平衡: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4、杠杆平衡条件:也称杠杆原理,即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F

1L

1

=F

2

L

2

5、滑轮: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等于滑轮半径,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杠杆,动滑轮特点是使用时可省一半力但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时,重物和动滑轮由几段绳子承

担,提重物拉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即F=(G

物+G

)/n。

第二章机械功和机械能

1、功的概念: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两者缺一不可: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计算公式:

W=FS,单位为:焦(J)。

2、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即P=W/t,单位为:瓦特(W),表示做功快慢程度。

3、公式转换:P=W/t=FS/t=Fv;W=Pt=Fvt。

4、机械效率:η=W

有用/W

=(W

-W

额外

)/W

≤1

5、功的原理:利用任何机械做功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所有阻力所做的功。

6、机械能: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机械能,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但总的机械能是不变的。

《初三物理》

第三章简单电现象

1、电荷概念: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其实质是电荷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3、电荷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电中和: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接触后恢复成不带电的状态。

5、验电器: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原理,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6、丝绸与玻璃棒摩擦:丝绸带负电,玻璃棒带正电;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

7、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由细线悬吊着的轻质小球时,产生了互相吸引的现象。则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为什么?

第四章电路

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金属导线导电的原因是:构成导线的金属原子的电子在电压作用下产生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电流方向与电子定向移动方向有何关系?

2、电路的组成:电路由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连接而成。

3、电路状态:通路、开(断)路、短路。开路与短路的区别是:前者无电流流过,而后者有大电流流过电路(因为电流不流过用电器)。开路属电路的正常状态,而短路属电路的异常状态,应尽量避免。

4、电路的基本形式:串联(用电器头尾相接)和并联(用电器头与头相连,尾与尾相接)。

第五章电流、电压及电阻

1、电流定量概念: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量。电量单位为:库仑(C),电流单位为:安培(A)。

公式:I=Q/t。

2、电流的测量:电流表是测量电流的专用仪表,其内阻很小,电流表在电路中可视为一根导线。电流表的量程有0-0.6A和0-3A,对应的分度值(精度)为0.02A和0.1A。

3、电流表使用注意事项:一不二清三要:不要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看清量程,看清每一小格对应的电流值;要串联接入电路,电流要“+”进“-”出,要选择适当的量程。

4、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单位为:伏特(V)。

5、电流的测量:电压表是测量电压的专用仪表,其内阻很大,电压表在电路中相当于断开的开关。电压表的量程有0-3V和0-15V,对应分度值(精度)为

0.1V和0.5V。

6、电压表使用注意事项:一可二清三要:可把电压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看清量程,看清每一小格对应的电压值;要并联接入电路,电流要“+”进“-”出,要选择适当的量程。

7、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单位为:欧姆(Ω)。

8、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1)导线长度(L);2)横截面面积(S);3)材料(ρ);4)温度。

计算公式:R=ρL/S。

9、滑动变阻器:靠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导体电阻。注意:看清滑动电阻的接入电路的部分。

第六章 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I=U/R 。

2、全面理解欧姆定律:1)I 、U 、R 的同一性:电流I 和电压U 都对应于同一个用电器(R );2)U 、I 的因果性:电压U 加在某一用电器两端,于是有了电流I ,即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3)电阻的固定性:电阻是用电器本身的一种特性,不能认为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4)单位的统一性:在代入公式进行计算时,应统一使用各物理量的主单位或SI 单位。

3、欧姆定律的深化:对于串联电路,各用电器具有分压作用,即U 1/U 2=R 1/R 2;对于并联电路,各用电器具有分流作用,即I 1/I 2=R 2/R 1。

表五、电路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第七章 电功

1、电功:电流所做的功称为电功,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电功的单位为:焦耳(J ),常用单位有千瓦时(KWh ),俗称度,1KWh =3.6X106J 。

公式:W=UIt(定义公式或称通用公式)

由欧姆定律可以推出:

W=U 2

t/R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中的并联回路) W=I 2Rt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中的串联回路) 2、电功的测量:电能表。

3、电功率: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电功,反映电流做功的快慢。电功率的单位为:瓦特(W )。

公式:P=UI(定义公式或称通用公式) 由欧姆定律可以推出:

P=U 2/R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中的并联回路) P=I 2R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中的串联回路) 4、额定量与实际量之间的关系:

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电流: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额定电功率: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 实际电压: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 实际电流: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流。 实际电功率: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功率。

用电器只能在额定电压下才能分配到额定电流,从而达到额定电功率。 用电器只能在不超过额定电压的条件下工作,若工作电压高于额定电压,用电器会损坏。

5、对于串联回路:1)P 总=P 1+P 2+P 3+...+P n ;2)P 1/P 2=U 1/U 2=R 1/R 2。

6、对于并联回路:1)P 总=P 1+P 2+P 3+...+P n ;2)P 1/P 2=I 1/I 2=R 2/R 1。

第八章生活用电

1、电路的组成和结构:进户线(低压供电线)由火线和零线组成。电能表是测量用户消耗电能的测量仪表;闸刀开关是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静触头在上,动触片在下)。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而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做成的,以额定电流和熔

断电流为参数并且I

熔=2I

,在电路中电流过大(短路、过载)时能自动切断电

路的安全装置。另外,组成电路的还有用电器的插座。白炽灯是常用的照明工具,其灯丝是由熔点高的钨制成。

2、电流路径:火线---开关---灯座(头部点状体)---灯泡---灯座(外围)---零线

3、测电笔:由笔尖金属体、高阻值电阻、氖管、弹簧、笔尾金属体组成,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的工具。使用时,笔尖接触电线或与电线相连通的导体,手接触笔尾金属体,若氖管发光,表示接触的是火线,若氖管不发光,表示接触的是零线。

4、安全电压:不高于36V的电压。

5、安全用电:(二不二警惕)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警惕本来绝缘的物体导电,警惕本来不带电的物体带电。

第九章焦耳定律

1、焦耳定律:电流通过某段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它是一个实验定律,反映了电能和内能的转化关系。

2、公式及适用范围:

公式:Q=I2Rt (定义公式或称通用公式)

由欧姆定律可以推出:

Q=UIt=U 2

t/R=Pt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3、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进行工作,发热元件(电热丝)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材料组成。

第十章 分子运动论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很小,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是证明分子运动的一个实例。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称为扩散。它是由分子的运动引起,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越快。

第十一章

热量和内能

1、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放出或吸收能量的多少。单位为:焦耳(J )。

2、燃料的热值(q ):单位质量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为:焦/千克(J/Kg )。 计算公式:Q=qm

3、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 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

热容,简称比热。单位为:焦/( 千克.℃ )[J/( Kg.℃ )] 4、热量计算:

1)物体从温度t 0升高到t 时,吸收的热量:Q 吸=Cm(t-t 0) 2)物体从温度t 0降低到t 时,放出的热量:Q 放=Cm(t-t 0)

3)同种物质的两个样本,一个温度为t 1,质量为m 1;另一个温度为t 2,质量

为m 2,混合后的最终温度t 计算:(m 1+m 2)t=m 1t 1+m 2t 2。

4)有热交换的两种物质,充分换热后的最终温度t 计算:

Q 放=C 1m 1(t 1-t )=C 2m 2(t-t 2)=Q 吸

5、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称为内能。内能和温度的关系: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1)做功;2)热传递。

6、热机:利用燃料燃烧使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四冲程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

7、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总是保持不变。

第十二章

磁现象

1、磁性:物体能吸引铁、铬、镍等物质的性质称为磁性。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称为磁体。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每个磁体上都有两个磁极,即N 极和S 极。

4、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5、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称为磁化。

6、去磁:使原来有磁性的物体失去磁性的过程称为去磁。

7、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传递磁极间相互作用的物质。磁场的方向:放在

磁场中某点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的指向,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为描述磁场而引入的假想的曲线。

拓展: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并入S极,试想,在磁体内部,磁感线的走向?

第十三章电流的磁场

1、奥斯物实验:通电导线周围的小磁针将发生转动,说明通电导体和磁体一样,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与条形磁体磁场一样,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方向的关系可由安培(右手)定则来判定。

2、电磁铁:在螺线管中插入铁芯。通断电流控制有无磁性,线圈匝数与电流强弱控制磁性强弱,电流方向控制螺线管极性。

3、电磁继电器:由电磁铁、衔铁、弹簧、动触点、静触点组成。

第十四章电磁感应(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产生电流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电磁感应属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是是磁感应的应用。

2、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磁场对电流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属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应用:直流电动机,由磁铁、线圈、换向器和电刷组成,当线圈转过平衡位置时,换向器能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作用而转动的原理制成。

结束语

1、全面掌握基本概念,熟悉公式的使用范围。

2、突出初中物理重点内容,即力学和电学两部分。

3、学会用作图法解决力学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