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沪科版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沪科版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沪科版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沪科版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本节主要内容有: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能够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仪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的能力和连接电路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用仪器仪表去探索物理规律、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因素的关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欧姆定律及其探究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对学生来说,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电路比较复杂,测量的数据较多,又要控制变量,操作起来比较麻烦,所以学生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欧姆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难点。

目标定位

到这里,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学中的三个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本节首先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先提出自己的猜想,再来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归纳得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兴趣,让学生真正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⑵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归纳得出欧姆定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⑶体验探究自然规律的曲折和乐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设计思想

如何引导学生猜想电流跟电压、电阻的数量关系,以及设计完整的实验电路,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本教案采用“模块学习”的组织形式,通过“猜想假设”、“设计实验1”、“设计实验2”三个“模块”突破教学难点。在每一个模块中,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展示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开展活动,进行自主合作学习,从而对探究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有具体化、明确化的认识。

教学流程

环节一:提出问题

观察如右图所示的卡通漫画,思考如下问

题:前面我们学习了三个物理量——电流、电压、

电阻。知道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而电阻对电

流有阻碍作用。你认为电流大小与电压、电阻的

大小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关,可能存在什么关系?请将你的想法写下来

【设计意图】用卡通画的形式创设情景,激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再思考和感悟,从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确定探究课题。

环节二: 猜想假设

1.实验观察:按照右图

14-2-2(a)、(b)、(c)进行实验,观

察比较不同情况下灯泡的亮度。然后,根据实验现象或生活经验,对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猜想。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进行有目的、有重点的观察,学生获得感性体验,为猜想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提供帮助,避免猜想的盲目性。

环节三: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探究电流大小跟电阻的关系

请思考以下问题:(1)要研究电流大小与电压的关系,应保持哪个物理量不变?改变哪一物理量?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并加以比较?需要哪些实验器材?能否尝试画出电路图?

⑵通过实验数据归纳总结结论时,为了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通常需要进行采用多次

实验,获得多组实验数据。有哪些方法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

(3)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设计意图】“控制变量法”,学生在这之前已经多次运用。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将将实验方案具体化。

2.探究电流大小跟电阻的关系

(1)可选用的实验器材:几只阻值不等的定值电阻(阻值已知,如5Ω、10Ω、15Ω等),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导线若干。

(2)探究电流大小跟电阻的关系,需要测量(收集)哪些物理量?应保持哪个物理量不变?改变哪一物理量?能否尝试画出电路图?

(3)实验时,怎样改变电阻?(且能知道电阻的大小)

(4)如何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5)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设计意图】给出学生实验器材,降低设计实验的难度,通过问题把学生的思路不断引向深入。

II合作展示探究

环节一: 出示交流展示内容和活动安排

1.交流你对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的猜想。

2.交流各自的设计方案,并对各种设计进行比较、评价,看哪种方案更合理。

3.小组展示学习成果,优化探究方案(画出电路图)。

4.实施分组探究,

5.全班交流展示探究成果

6.学习欧姆定律内容及应用。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重点内容和活动程序,引领学生小组内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实验探究以及全班范围内的展示交流活动。

环节二:小组讨论个人预习成果

1.关于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的问题、猜想。

2.各自的设计方案,并对各种设计进行比较、评价,看哪种方案更合理。

【设计意图】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明确探究问题及探究方向,初步完善探及方案。

环节三:展示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成果

展示一:“猜想与假设”模块

——电流的大小跟电压、电阻两个因素有关。

——电压越高,电流越大;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老师点拨:同学们能否更近一步,猜想出电流跟电压电阻的数量关系呢?

——电流可能跟电压成正比;电流可能跟电阻成反比。

【设计意图】

由于学生思维能力有限,最初提出的猜想往往比较浅显,教师及时引导,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猜测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展示二:“设计实验1”模块保持电阻不变,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老师启发:怎样才能保持电阻不变?怎样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实验中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器材?请画出实验电路图。

老师点拨:实验中只测一组数据,能否研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数量关系?为了使“发现”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应该怎么办?

——实验中需要多次改变电压,获得多组U、I数据

老师点拨:利用图1所示的电路如何改变电压?有什么缺点和不足?如何改进?

——在图1中,虽然可以用增加电池个数的方法,改变电压获得多组实验数据。但是有两个缺点:①电压不一定是整数倍增加,会给测量及处理数据带来麻烦,并且实验电路必须多次改接;②在电压增大的过程中,电路中的电流有可能超过所选的电流表的量程。在这个电路中增加一个滑动变阻器就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

——用图2所示的电路进行探究是最佳方案。

——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

【设计意图】以问题为主线,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使实验方案不断优化,学生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通过思考图1电路的缺点,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图2中滑动变阻器作用的理解,优化了实验方案,同时渗透“多次实验,能够使实验结论更可靠的思想”,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展示三:“设计实验2”模块保持电压不变,探究电流跟阻的关系

老师点拨:在第二步实验中,怎样保持电压不变?怎样改变电阻?能否利用图2所示的电路?

——在图2所示的电路中,去掉滑动变阻器,保持电池个数不变,就可以保证电压不变;换接不同阻值的电阻,测量相应的电流即可。

老师点拨:去掉滑动变阻器或保持滑片的位置不变,就可以保证电压不变吗?大家在随后的实验中,要着重观察:换接不同阻值的电阻后,电压表的示数是否改变?如果改变,将怎么办?试试看,用滑动变阻器是否可以调节?

——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

【设计意图】更换不同阻值定的值电阻后,怎样保持电压不变”是教学难点,学生有很多错误的认识。对此,老师没有硬性的讲解,只是提醒学生,让学生在实验中,通过亲身体验认识问题,效果较好。

环节四:实验探究收集数据

根据讨论优化的探究方案,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若用3

节干电池作电源,可用5Ω的定值电阻,三次电压分别为1V、2V、3V,这样电流的变化范围在0~0.6A,适合干电池的供电特性。若选用学生电源,三次电压可分别为2V、4V、6V。

在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若选用3节干电池作电源,定值电阻取5Ω、10Ω、15Ω,建议电压保持3V,实验中电流值将在0.6~0.2A之间。若选用学生电源,建议电压取5~6V,电流在1.2A~0.4A为宜。

学生每2-4人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实验中,要给学生做如下具体指导:

①提醒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连接电路,注意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等。

②为学生及时排除电路故障提供帮助。

③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设计意图】由于实验器材较多,动手操作的“规矩”较多,再加上有些器材存在着接触不良的情况,学生在连接电路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很大困难。老师及时的指导帮助是必要的。

环节五: 展示交流探究成果

分析教材“表一”所收集的数据,可得出结论:当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分析教材“表二”所收集的数据,可得出结论:当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设计意图】为便于处理数据,可使R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另外,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或“反比”关系,是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意教给学生正确的判断方法。

环节六: 欧姆定律及应用

1.阅读课本(沪科版9年级全一册)71~72页“欧姆定律”部分内容,自学欧姆定律及其公式。

2.写出欧姆定律的公式变形:

3.若电路中有甲、乙两个电阻,甲的电压为2V,乙的电阻为10Ω。能用“2V除以10Ω”来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吗?据此你认为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4.由欧姆定律公式变形可知。对于此变形公式,小明认为:“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说明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学习欧姆定律及应用,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这个中心,把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作为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主题,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全班展示交流等活动,自主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假设、确定探究方案、动手实验、收集数据、分析

数据总结规律。整个学习过程都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强化了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解决问题的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充分发挥小组讨论、全班展示交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三个模块的教学中,都是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依靠学生与学生、教师之间的讨论交流,把学生的思路不断引向深入,实现了对教学过程的优化提升。通过这些交流讨论,一方面能展示学生的探究成果,使其成为共享资源,让学生感受探究成功的乐趣,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注入新的动力。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及时提供多种不同以点,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综合分析、集思广益。这样,既有利于对当前所学内容的正确理解,完成所学内容的主动建构,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关心如何“教会”学生记住结论,“学会” 套用公式解题,而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例如:“更换不同阻值定的值电阻后,怎样保持电压不变”是教学难点,学生有很多错误的认识。对此,我不是硬性的讲解,只是提醒学生,让学生在实验中,通过亲身体验认识问题,突破教学难点,取得了效果较好。在今后的备课和课堂教学中,我应该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教材、调控课堂、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平台上,手脑并用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动地认识和生成科学知识,真切地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真正去感悟科学。

沪科版初中物理实验内容

沪科版初中物理实验内容 作者:admin 资源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初中物理实验内容 八年级 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2、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3、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4、科学探究:摩擦力 5、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6、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7、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8、科学探究:杠杠的平衡条件 随堂实验: 22、24页:时间、长度的测量 37、39页: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43、44页:乐音的基本特征 53页:探究光的传播路径 56页:光的反射定律 58页:平面镜成像规律 62页:光的折射规律

64页:光的色散 87页:弹簧测力计 91页:物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107页:惯性 111页:同一直线上两力的合成 116页:两力平衡条件 123页:天平、量筒、量杯的使用 131页:什么就是浮力 132页: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33页:阿基米德原理 136页:物体的浮沉条件 138页:密度计的使用 143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151页:连通器 154页:大气压强 156页:托里拆力实验 160页: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71页: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 182页: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86页: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87页: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88页: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滚摆) 197页:分子间有空隙 198页:扩散现象 199页:分子引力与斥力 九年级 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3、科学探究: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电流 4、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 5、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运转 6、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 随堂实验 3页:人造雨 11页:海波与石蜡熔化时随温度的变化13页:碘的升华 26页:温度计的使用 29页:压缩空气内能增加 51页:摩擦起电 52页:两种电荷的作用规律 53页:验电器

沪科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案

沪科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全册教案 一 运动的世界 1、运动的相对性 一个物体对参照物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称该物体运动,若对参照物的位置 没有改变,则称该物体静止。 例:教室相对于行走的人是运动的。 龙舟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龙舟相对于舟上的人是静止的。 2、长度的测量 选:选择一个清晰的刻度开始测量 放:放正刻度尺、紧靠被测物 看:测量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刻度尺里面最小的刻度值) 记:记下数值和单位 例:图中测出的该物长度是 1.00 cm. 3、长度单位换算 1Km=103m 1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 例:45μm=4.5?10-5m 0.23dm=2.3?107nm 4、速度的计算 公式:v=s/t 其中:(1)计算时将s 和t 的单位化成m/s 或者km/h (2)式中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 (3)懂得将题中的物理情景画成简图,找出相应的方程 例: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 了回声。若汽艇以100m/s 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是多远? 解:5秒内人走的路程为: S 船=V 船t=100m/s ?5s=500m 5秒内声音走的路程为:S 声=V 声t=340m/s ?5s=1700m 如右图可知:他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S= (S 船+ S 声)/2=1100m 5、平均速度 严格按公式v=t s 来计算,切勿利用V=221V V +来计算。 例:汽车在长100m 的公路上行驶,前50m 的速度为20m/s,后50m 的速度为 10m/s,汽车在这100m 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 解:前半段时间为:t=v s =s m m /2050=2.5s 后半段时间为:t=v s =s m m /1050=5s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t s =s m 5.7100=13.3m/s [应用练习] 1.小明同学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 (选填“运动”、“静止”)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教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全章概述

第一节走进神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神奇.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难点: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新课导入】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物理课将学习什么内容呢?教师指着教室的门说,开门、关门是我们每天都做的事,可是大家注意了吗?当你手握住门把手开门非常容易(边讲边演示),可是,手越向里边移动,开门就越费力.如果你握住“折页”的轴,无论你用多大的劲,也无法把门打开.所以我们说,这门不是一般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今天我们将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初中物理只是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将学习一些基础的知识,而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我们用3节课的时间完成.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真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物理现象中的真理.物理是很神奇的,到底神奇在哪里呢? 【课堂探究】 一、自然中神奇 活动1: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请大家欣赏课本P3~4及图 11~14,并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1)宇宙是无穷大的,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围绕太阳旋转且在自转的行星.除地球之外,还有其他行星,如: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就是后来命名为“哈雷”的彗星. (2)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和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 闪电与雷声同时发生,我们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 (3)太阳光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由五颜六色的光进入人们的眼睛,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绚丽多彩 的. (4)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能传播能量.所以在雪山附近禁止大声喧哗,声音产生的能量会形成雪崩.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实验 专题复习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复习-----电学部分 实验01:用电流表测电流 典例1。如图是小明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电路图: (1)小明最好选择两个小灯泡的规格应该是的。(填“相同”或“不相同”)。 (2)小明连电路时把一只开关和两个小灯泡连接后,刚将线路两端接到电源两极,L2就亮了,但L1没亮。他在实验操作中不当之处是:。实验时L1没亮的原因可能是() A.通过灯泡L1的电流比L2中的电流小 B.L1灯泡的灯丝断了 C.L1灯座处可能短路了 D.L1灯泡靠近电源正极 (3)下表是小明实验中测得的三组数据:由表格数据可得出结论:。 (4)他获得三组不同电流值的方法是: (5)甲、乙两同学在做实验时,闭合开关前,电流表的指针均指在零刻度处;当闭合开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摆动分别出现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况.请分析他们在电流表的使用上分别存在什么问题( 填在下面横线上) 甲:乙:. 典例2.在“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实验中,某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 (1)请你根据电路图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2中的实物连接起来.(导线不能交叉)(2)电流表在使用时必须在被测电路中,并且所测电路中的电流不能超过它 的。 (3)闭合开关,通过C点的电流如图3所示,则通过C点的电流值为 A. (4)该小组的同学又分别测出A、B两点的电流值后,得出结论:I A +I B =I C ,请你对该小组的 实验进行简单评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 (5)该小组同学觉得,在实验中反复把电流表接入电路中不同的位置进行实验有些繁琐且容易出错,请帮助他们改进上述实验,以便简单快捷.(实验室仪表可以任意选 用)。 实验02:用电压表测电压 典例1.为了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小明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根据电路图把电压表分别接 实验次数AB间电压U 1/V BC间电压U 2 /V AC间电压 U 3 /V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教材分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 期教材分析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教材分析 黄山三中李建宏焦玉芬 一、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力图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从“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及学习方法的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科技新成就的适当纳入。(四“注重”)简而言之: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二、编写原则: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三、沪科版物理教材特点: 1.从自然与生活现象引入问题。通过探究寻找规律,然后介绍知识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七大要素)渗透于不同章节,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知识技能,还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3.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以便学生学习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客观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4.教材栏目丰富多彩,有“迷你实验室”、“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信息窗”、“请提问”、“实践活动”、“作业”,书中插图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材的语言简洁而有诗意;插图充满童趣和富有时代气息;引入的物理自然现象和实验事实情景鲜明、富有冲击力;教材的结构体系循序渐进、台阶合理。 要建立教材是课程资源之一,教师是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思想。 四、章节顺序 8年级教材上学期 一、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二、运动的世界

初二物理上册教案(沪科版共105页)

§ 1-1 走进神奇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中的神奇,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神奇是让人惊叹的。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课时】1课时 【教具】多媒体、水、塑料瓶、塑料绳、玻璃杯、磁铁、铁钉、三棱镜、光源漏斗、乒乓球 【教法】讲解、实验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同学们好!从现在起,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学。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可以这么说,我们身边处处有物理。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观察、实验、思考。下面看 二.新课讲授 1、在自然中自然现象中有很多神奇的现象,请看书上图1-1 图1-7: ⑴浩瀚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复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 ⑵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 ⑶天公“发怒”是怎么回事?雷雨过后为什么经常会出现彩虹? ⑷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 ⑸江河为何有时也会“发怒”? ⑹巍巍雪山,高耸入去,为何甚至一声喷嚏高可能导致雪崩? ⑺风是怎样形成的?观看录像:海市蜃楼片段。 介绍:1988 年6 月的一次凌晨,旭日自海面冉冉升起,先出现的是一个扁平的太阳,突然人们发现在它的上方,又出现了一个太阳,奇怪怎么有两个太阳呢? 电脑模拟雷电的产生。介绍雾凇:冬天,我国东北松花江畔百里长堤上常会出现满眼的玉树琼花——雾凇(又称“树霜” )。 这是 我国的四大自然景观之一。这是怎么回事呢? 自然真美丽,真神奇。 请同学们举出一些自然界的神奇现象来。 学生举例(约5-10 分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生活中在我们生活中也会呈现另一些神奇。看课本图1-8 图1-13 学生举例,你在生活中见到哪些些神奇的现象? 下面我们看几个有趣的现象 实验一:光的色散实验实验二:隔掌吸钉实验三:摩擦起电散开的塑料绳有干燥的手捋几下,看有什么现象?塑料绳不仅不能合拢,反而会膨胀开,有趣吗?实验四:放大镜一矿泉水瓶中装水。把手指放到后面观察,手变粗了;用它看书上的字,字变大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还有一有趣的事,据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111米高空飞行时发现身边似乎有一 条小虫,他伸手抓来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这个传说真实吗? 实验五:学生实验请同学们做个实验,撕一长纸条,平放在桌面上,然后把钢笔帽立在纸条的一端。你能不能把纸条从钢笔帽下抽出来,而钢笔帽不倒。 实验六:现有一小漏斗,一个乒乓球,如果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给它吹气,会怎么样呢?实验七:矿泉水为什么流不出来? 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理现象。大家举些来看。以上的事例及很多有趣的现象都可以用我们的物理知识来解释。 三.小结: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认真地观察、实验、思考。四.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 2.写出你见到或听到的一些神奇的物理现象(至少10 个,书上没有的)

八年级物理全册 2.1 动与静教案1 沪科版

第一节动与静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知道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有理性的认识,有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了解运动形式的多样性,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机械运动。 【教学难点】用参照物、运动、静止等物理概念描述运动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录音机和磁带,相对运动演示仪,图片,电脑多媒体、玩具汽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已经领略到了物理世界的神奇与美丽,也了解了前人在探索物理奥秘的经历中付出的努力与艰辛。观看录像,大家可以提出什么结论呢? 从现在开始,我们共同走进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二)进行新课 1、绚丽多彩的运动世界 同学们观察课图P18的图2-1到图2-3,在这里,以天→地→人三个主题向大家展示了自然界无处不在的运动及物质运动的多种表现形式。 天:日出日落,斗转星移,月盈月亏…… 地: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起潮落,火山喷发…… 人[物]:运动,汽车奔驰,小鸟飞翔,…… 通过上述讲解,向学生展示了自然界无处不在的运动以及物质运动的多种表现形式。如:植物的生长、地壳的运动、火山的喷发、大脑的思维、人的生老病死、病菌的传播等等都是运动的形式。 世界是运动的,运动的绝对的,可以这样说运动是无处不在的,运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那么,人们对于运动的描述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关于运动的描述。 2、人文视野中的运动世界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总是不断的用不同的方式感知和描述运动的世界:音乐家用旋律的表现运动;画家用形态的色彩表现运动;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请同学们看图2-4和图2-5,这两图介绍了艺术家们用不同的形式表现的运动;请听我国非常著名的一首古筝曲(“高山流水”)。听一段后让学生谈有什么感受?是一首什么曲子。告诉学生我国在音乐方面有非常大的成就,有非常多的著名的民族乐曲。如中国十大名曲。感受艺术的描述运动。 对于艺术,我们可能比较陌生,下面,大家想想,诗人是如何用诗词来表现运动的呢: 例:登黄鹊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本诗描写了诗从登高远望,黄河之水奔腾咆哮、滚滚而去,渐渐消失在无尽的天边,流归大海。展现了诗人面对如此壮丽的运动世界的胸襟与豪情。 旱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小小竹排江中流,巍巍青山两岸走 人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描述、认识、理解这个运动的世界,是那么的美妙与和谐,令我们由识由衷地赞叹,我们不是诗人,不是画家,不是音乐家,我们是普通人。但我们也有我们自己对运动的认识,我们同样可以用朴素的语言来描述运动。例如上升运动,下降运动等都有专门的词。对于上升运动可以用升起、升高、爬高、一跃而起等词语,而下降运动有落下、掉下、倒下、降落、下沉……来描述。 通过上面的了解,我们知道:对于同一事物的描述,可以是多角度的,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方法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的实验报告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的实验报告 篇一: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实验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即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其中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能有目的地观察,辩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能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作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工作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 二、具体工作计划: 1、制订规章制度,科学规范管理。

2、按照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3、制订学期实验计划表、周历表。 4、开足开齐各类实验,并积极创造条件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积极服务于教学。 5、充分利用生活中身边的实验器材的作用,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分组实验。 6、做好仪器、器材的常规维修和保养工作。 7、做好仪器的借出、归还验收工作。 8、有必要时,可以自制一些教具。 9、做好仪器、器材的补充计划。 10、做好各类台帐的记录工作。结合采用电子档案。 11、结合学校常规管理,保持实验室的常清洁。 篇二: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1、测量前“三观”: 一观:二观:三观: 2、测量时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沪、粤版)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 八年级(上册) 教师: 目录 1.

3. 3. 3.3 3.4 3.5 3.6 3.7 3.89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一、课标要求 1.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二、本章教材分析 本章是教材的入门篇,共安排了4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相当于一个大的引言。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什么是物理学?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怎样学好物理学? 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然后介绍两种最

常见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最后通过探究摆的奥秘,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章内容丰富,立意高远,对学生学习物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既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又是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必要基础。 对于“什么是物理学”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在后面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体会,所以这里教材处理的比较简单。通过两个现象和实验引出了“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重点不是放在物理学的定义和内涵上,而是放在对情景的感受和实验模拟的观察上面,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现象,引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尝试解释这些现象的兴趣和动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这个问题,教材主要是通过第1节的“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明”来体现的。这一段重点介绍了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关系,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认识学习物理学的作用。 本章的教学重点: ⑴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起始课的重要目标。 ⑵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提高实验技能。 ⑶初步感受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本章的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和合理选择测量方法。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经历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 全章共4节,每节计划用2课时;全章小结与检测:2课时;共10课时。 教学点滴 1.了解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认识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 结构的科学。 2.认识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归纳和数学分析、建立概念和探究规律、理性思维等。 3.初步体会实验对物理的重要性。 4.了解物理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难点:认识研究问题运用科学方法。 多媒体设备、激光光学光学仪器、感应起电机等 一、新课引入: 先让学生朗读章首诗,由此引出课文第一部分:物理学就在你身边。 二、新课教学: (一)物理学就在你的身边 播放有关海上日出和闪电的音像片段,让学生了解有关自然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活动1与活动2的实验。 演示 1: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偏折的现象演示2:利用感应起电机模拟闪电和雷声。 “世界物理年”:投影世界物理年徽标,介绍“世界物理年”来历。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集整套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集整套 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集整套下载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 第一节质量 教学目的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3.知道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重点与难点 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常用单位间的相互换算。 教具 教师演示用具:铁锤1把,大铁钉1个,托盘天平1台、砝码1盒。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解法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在课本第一、二章中,我们学习了力学中长度的测量、简单的运动的初步知识,从第七章质量和密度至第十四章功,

研究的都是物理学中力学的内容。今天就学习质量这个物理量。 (板书:一、质量) 二、讲新课 1.质量 (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请学生观察讲台、课桌。提问: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②讲台和课桌哪个的木材多? 教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但铁锤含有的铁比铁钉含的铁多。 讲解:讲台、课桌、铁锤、铁钉物理学中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木材、铁叫“物质”。由上面的观察看出:讲台、课桌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也不同。物理学中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板书:1.概念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出示:①一个牙膏皮。提问:(a)将它卷起来,形状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b)将它从南京带到北京,位置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②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提问:容器内的冰全部熔化成水,状态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复习 实验题

图24 1.( 1)图17 中电压表的示数是 V。(2)图18是水沸腾时的情景。则此时水的温 度是 ℃,若停止加热,水 (选填“会”或“不会”)继续沸腾。 (3)电子式电能表已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图19是某电子式电能表的表盘,则该电能表的示数 是kW·h,它并联在家庭电路中正常工作电压是V。 2 20中插座(选填“甲”或“乙”),因为它能保证取暖机金属外壳与相连。 图21是小明用测电笔检测插座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图(选填“A”或“B”)。 3 图22所示,这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__________。将电池的正负极对调,观察小 磁针偏转方向的变化,可探究电流的磁场方向与__________的关系。 4.图23是某种物质熔化图像,该物质是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 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_℃.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续了 ________min,这一过程是_________热过程(选填“吸”或“放”),但是物质的温 度____________。(选填“升高”、“下降”或“保持不变”) 5.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同学们设计如图24电路图,其 中R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实验后,数据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1)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如下结论: 由表一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表二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先用5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V, 再换用10Ω的定值电阻时,某同学没有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合上开关后,电压表 的示数将__________3V(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此时应向__________(选填 “左”或“右”)调节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3V。 6.同学要测量额定电压为3.8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A B 甲乙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姜有志 一、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力图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从“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及学习方法的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科技新成就的适当纳入。(四“注重”) 简而言之: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二、编写原则: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三、沪科版物理教材特点: 1.从自然与生活现象引入问题。通过探究寻找规律,然后介绍知识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七大要素)渗透于不同章节,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知识技能,还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3.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以便学生学习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客观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4.教材栏目丰富多彩,有“迷你实验室”、“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信息窗”、“请提问”、“实践活动”、“作业”,书中插图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材的语言简洁而有诗意;插图充满童趣和富有时代气息;引入的物理自然现象和实验事实情景鲜明、富有冲击力;教材的结构体系循序渐进、台阶合理。 要建立教材是课程资源之一,教师是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思想。 四、章节顺序 8年级教材 一、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二、运动的世界三、声的世界 四、多彩的光五、熟悉而陌生的力六、力与运动 七、密度与浮力八、压强九、机械与人

十、小粒子与大宇宙 9年级教材 十一、从水之旅谈起十二、内能与热机十三、了解电路 十四、探究电路十五、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十六、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 十七、电从哪里来十八、走进信息时代十九、材料世界 二十、能量与能源 分章教材分析举例: 第四章多彩的光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2.认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3.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4.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科学内容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全章概述 1.本章基本要求 本章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对生活、自然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归纳、总结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以及光在两种介质界面所发生的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的折射规律。并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关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也只要求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能够了解。但是,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则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科学探究进行归纳和总结,

2018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学会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2.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推理得到的,感受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即“实验+推理”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及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实验研究的方法及过程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节物理课,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探究,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看航天员在太空吃食物时的场景。 播放视频: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的DV 思考:为什么手与食物脱离后仍然会运动呢?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让学们一起来学习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板书:8.1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预习案 1.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做实验得出吗? 3.如果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4.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5.什么是惯性?惯性与什么有关?静止的物体有惯性吗?

6.请举出生活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危害的实例。 (三)课内探案 自主探究一:牛顿第一定律 1、提出问题: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的解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科学家伽利略却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伽利略认为: 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观点进行评价,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同一种现象,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都有其理由。到底哪个说法正确,仅仅靠思辨不能回答,让我们自己动手、动脑来探究论证吧。 2、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阅读“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先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 (2)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①此实验过程中,控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用什么方法控制?(为什么小车要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 ②哪些条件需要发生变化?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这种变化?(用什么方法改变物体受到的阻力大小?) ③在实验中要观察哪些现象?记录哪些数据?观察: 记录: (3)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实验 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初中物理知识整理(沪科版)

。 : 。 : ( )叫 . 1km=1000m=103m ;1d m=0.1m=10m 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的零刻度线;(3).刻度 m 1 ( - 2 - 3 , (4). , 快 经 在 , 公式 v / / 物 在 , v = 15. 根据v = s 可求路程:s = vt 和时间:t = s t v 、 ; 1 1 发声也停止。 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6.特殊测量方法: , 再测 340m/s . 八年级 物理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 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 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 设 →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 收集证据 →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 合作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测地图 上一 曲线的长度? (3) 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 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 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参照物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 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表示,我们走 两步的距离约是 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 它们关系是: -1 1cm=0.01m=10 m ;1mm=0.001m=10m ; 1u m=10-6m ;1nm =10-9m 。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 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 .. 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 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 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 慢不变、 过的路线是直线 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度的定义: 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 s 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 = ,速 t 度的主单位是:米秒。1 米/秒=3.6千米小时 13. 变速直线运动: 体运动速度大小是变化的直 线运动。 14. 平均速度: 变速直线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 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 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 s ; t 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 字和单位组成。 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 们常用毫升做单位,毫升= 厘米 3 ;测量液体 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 相平。 第三章 声的世界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 :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 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 量出它的总长度,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 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 体快。 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沪教版)汇总教学提纲

八年级第一册 测量的历史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米;1分米= 10-1米, 1厘米= 10-2米;1毫米=10-3米 4.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 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 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 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分。1h= 60 min= 3600 s. 第一章声 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

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气体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 21== 4.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 5.声音传递 信息 和 能量 6. 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1-2 声音的特质 1.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色 、 音调 、 响度 。 (1)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它与发声体的 振动频率 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 强弱 ,跟发声体的 振幅有关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音色 不同 2.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30dB ~40dB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 分贝。 3.噪音与乐音的区别:是否为有规律的振动 4.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声源处 减弱;(2)在 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 人耳 处减弱 第二章 光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3.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4.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影子、日食、小孔成像、 2-1光的反射 1.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3.反射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 4.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平面镜成像特点: 光

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案教学内容

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案 篇一: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沪科版)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一、课标要求 1.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是教材的入门篇,共安排了4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相当于一个大的引言。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什么是物理学?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怎样学好物理学? 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然后介绍两种最常见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最后通过探究摆的奥秘,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章内容丰富,立意高远,对学生学习物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既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又是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必要基础。

对于“什么是物理学”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在后面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体会,所以这里教材处理的比较简单。通过两个现象和实验引出了“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重点不是放在物理学的定义和内涵上,而是放在对情景的感受和实验模拟的观察上面,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现象,引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尝试解释这些现象的兴趣和动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这个问题,教材主要是通过第1节的“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明”来体现的。这一段重点介绍了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关系,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认识学习物理学的作用。 本章的教学重点: ⑴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起始课的重要目标。⑵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提高实验技能。⑶初步感受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本章的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和合理选择测量方法。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经历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三、课时安排 全章共4节,每节计划用2课时;全章小结与检测:2课时;共10课时。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 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 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 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的零刻度线);(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 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ml=1cm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 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 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 v=s/t,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 13.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是变化的直线运动。 14.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第三章声的世界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