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血粘的原因是什么

高血粘的原因是什么

高血粘的原因是什么
高血粘的原因是什么

高血粘的原因是什么

高血粘的原因是什么

在血液的有形成分中,红细胞数量最多,是影响血液粘度的主要成分。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比例小,只占血细胞总体积的1/600-1/800,在正常情况下不足以左右血液的粘度。在这个意义上讲,所谓血细胞总体积,实际上是指红细胞的总体积,通常用红细胞压积表示之。正常成年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

红细胞压积是血液的重要决定因素。血液粘度随着红细胞压积的升高而增高,在低切变率下,这种变化更为显著。白细胞在正常计数范围内对全血粘度几无影响。血小板具有粘着、聚集、收缩、释放等反应。这些特性与血小板凝血功能相关。生理状态下,与红细胞相比,血小板数量少,体积小,对血液粘度的影响小,但是对血液粘度产生影响,是低切换率下血液粘度的影响之一。血液流变学对心血管病的预防、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真慢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均可导致血液粘度升高,因此。当有血液粘度升高时,应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分析,但不能单用数据作出疾病判断。

高血粘综合症目前的常用治疗方法

1、影响和调整血小板的聚集性,如去hhp脂降粘疗法、心得安、酚妥拉明等。

2、影响和调整血浆粘度,如hhp去脂降粘疗法、低分子右旋

糖酐等。

3、影响和调整rbc的数量,如hhp去脂降粘疗法、放血疗法,血浆离心后再输入法。

4、影响和调整rbc分散性和聚集性,如强心甙、潘生丁、蛇毒、链激酶和尿激酶等。

5、影响和调整rbc变形能力,如atp、高压氧、扩血管药、钙离子拮抗剂(脑益嗪)β一阻滞剂。

高血粘综合征很难找到一个能针各种原因的降低血液粘度的药,但hhp去脂降粘疗法能很好的降低血液粘,他通过从降血脂,降低纤维蛋白原,抑制血小板聚集性等多方位降低血粘度,从而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高血粘症的防治

一、选用能稀释血液的食物:这些食物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山楂、黑木耳、大蒜、洋葱、青葱、柿子椒、香菇、草莓、菠萝、柠檬等;具类似阿司匹林作用的抗凝食物有山楂、西红柿、红葡萄、橘子、生姜;具调脂作用的有山楂、螺旋藻、芹菜、胡萝卜、魔芋、紫菜、海带、马齿苋、核桃、玉米、芝麻、苹果、猕猴桃等。

二、多食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维生素c有调节血脂的作用;蔬菜中的纤维在肠道能阻止胆固醇的吸收可降低血液粘稠度。

三、坚持锻炼身体: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打羽毛球、爬山、游泳等,可促进血液循环。

四、禁烟:影响血液循环,减少血流量,降低血流速度,可

导致不良结局。

五、定期体检:50岁以上的人应该做血液流变学检查和血小板聚集试验。根据检查结果,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同时,可动态观察血粘度指标,做到心中有数。

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缓解期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缓解期的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19T10:56:57.5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18期作者:郑鑫张传名(通讯作者) [导读] 治疗肺心病缓解期应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可明显提高治疗效率,并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免疫力,可推广应用。 (扬州市中医院肺病科江苏扬州 2250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肺心病缓解期应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接收的肺心病缓解期患者中挑选92例为本研究对象。采用双盲原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则使用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8.3%,观察组为95.7%,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免疫学指标和肺功能指标,各项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较临床常规性的治疗措施,治疗肺心病缓解期应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免疫力,可临床应用。 【关键词】中医综合治疗;肺心病缓解期;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8-0200-01 肺心病也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疾病,有着非常高的发病率与复发率[1]。本文分析探讨肺心病缓解期应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挑选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肺心病缓解期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肺心病缓解期判断标准。在双盲原理指导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例数均为46例。对照组男28例,女18例,患者年龄为45~74岁,平均年龄为(59.7±3.2)岁。病程1~18年,平均病程为(10.6±2.6)年。观察组男29例,女17例,患者年龄为46~76岁,平均年龄为(60.3±2.9)岁。病程2~19年,平均病程 (11.1±1.9)年。比对两组患者的各类基础性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治疗,依据患者病情,调整饮食结构,并提醒患者注意休息,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及时处理上呼吸道感染,改善心功能。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依据患者病情调配合适中药。如患者肺气亏虚应重视益气补肺予以补肺汤剂,药方组成为黄芪10g、五味子9g、白术12g、桑白皮6g、紫苑10g;肺肾两虚患者则偏向于补肺纳肾,予以平喘固本汤加减治疗,药方包括五味子8g、紫苑10g、杏仁16g胡桃肉12g、熟地8g、炙甘草8g、党参18g、黄芪10g;脾肾两虚则需补肾健脾,药方中使用附子理中汤加减治疗,药方构成为白术18g、五味子20g、肉桂10g、法半夏10g、佛手16g、淫羊藿18g、泽泻14g、茯苓16g;肺脾两虚患者药方主要有陈皮10g、法半夏10g、淮山12g、佛手10g、桔梗10g、炙甘草20g、白术18g。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微循环,所有患者均需增加益气行气活血化瘀的中药。患者将药方用水煎煮,分早晚两次服用。穴位敷贴主要针对脾俞穴、足三里、肺俞穴、定喘穴、心俞穴。主要成分有细辛、胡椒、丁香、肉桂、没药、生姜汁、白介子、半夏、雄黄、麻黄等。患者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FEV1、FEV1/FVC)指标与免疫学指标(IgC、IgA)。 痊愈:用药治疗后患者的各类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所改善;有效:相对比治疗前,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并未见明显的变化,甚至有恶化的趋势。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资料采用软件包SPSS19.0。(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检验后,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对比 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8.3%,其中治愈12例,治疗显效15例,治疗有效9例,无效10例,观察组为95.7%,治愈16例,治疗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检验各数据P<0.05,说明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对比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免疫学指标和肺功能指标,各项数据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3.讨论 肺心病已经逐渐成为老年人致死性与致残性的重要原因。肺心病按照中医的理论就是“咳嗽、喘症、肺胀、水肿、心悸”等[2]。肺心病缓解期主要是通过慢性咳嗽长期发作造成肺脾肾功能障碍,引起患者肾不纳气,长期以往就出现血行瘀滞不畅,产生痰液[3]。此次研究活动的观察组患者应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结果显示该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指标均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可见,中医综合治疗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相较临床常规性的治疗措施,治疗肺心病缓解期应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可明显提高治疗效率,并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免疫力,可推广应用。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诊断依据 1.1.中医诊断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

(1)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脊神经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痛点封闭无显效,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 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外所致的上肢疼痛疾患。 (2)体征:颈部僵直、活动受限。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实验室及特殊检查X线片显示颈椎变直者向后成角 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CT可准确判断椎管狭窄程度,MRI对颈椎病特别是对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帮助最大。 三、辨证分型 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畏风寒。舌淡红,苔淡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型: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痛如裹,四肢麻木不仁,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型: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型:头痛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

腹胀满中医诊疗方案

腹胀满(功能性腹胀)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胃肠病学》(李乾构主编,科学出版社,1993年)。 (1)主症:脘腹胀满,腹部外形胀大而触之无积聚、痞块;或虽自感胀满而腹部不大,触之无积聚、痞块。 次症:可伴有肠鸣、矢气、大便不调、嗳气、纳差、畏食、腹痛等胃肠道症状。 (2)发病季节: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3)发病特征:多缓慢起病,或轻或重,根据虚实寒热之不同,而有相应的脉症表现。 具备主症,参考次症以及第(2)、(3),即可诊断为腹胀满。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罗马III功能性胃肠病》(DouglasA.Drossman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 必须包括下列2项: (1)3个月内至少每月有3天反复出现腹胀感或肉眼可见的腹部膨胀。 (2)没有足够的证据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肠易激综合征(IBS)或其它功能性胃肠疾病。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二)证候诊断 1.肝郁气滞证:脘腹胀闷,连及两胁,每于情志不畅时加重,善太息,嗳气频作。舌质淡红,脉弦。 2.脾胃湿热证:脘腹胀闷,口干口苦,肢体困重,食少纳呆,小便短赤,大便粘涩不爽。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3.脾虚湿阻证: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口渴不欲多饮,便溏不爽。舌质淡舌体胖大,舌苔白厚或白腻,脉滑或脉沉滑。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郁气滞证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导滞。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黄芩、白芍、香附、藿香、枳实、白术、旋覆花、代赭石、甘草等。 中成药:逍遥丸、四磨汤等。 2.脾胃湿热证 治法:清热祛湿,理气消胀。 推荐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黄芩、黄连、金钱草、半夏、茯苓、生白术、陈皮、香附、枳壳、焦槟榔等。 中成药:枳实导滞丸等。 3.脾虚湿阻证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和中。 推荐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生白术、茯苓、生薏苡仁、炒白扁豆、枳实、厚朴、砂仁、党参、藿香、香附等。 中成药:参苓白术丸、香砂六君子丸等。 (二)特色疗法 根据情况选择以下1~2种特色疗法配合口服中药治疗。 1.敷脐治疗 (1)肝郁气滞证:香附、青皮、木香。 (2)脾胃湿热证:黄连、豆蔻、厚朴。 (3)脾虚湿阻证:砂仁、公丁香、白术。 操作方法:研末醋调,制成厚约、直径约左右的糊状药饼,敷于肚脐(神阙穴)上,再覆以纱布敷料,8小时后去除,每日一次,5天为一疗程。脾虚湿阻证可先施艾灸,再用药敷脐。 艾灸方法:先在肚脐周围铺上约厚的脱脂棉层,取药粉末适量,填充肚脐,上放置一直径约3cm、厚度约1mm姜片,再取艾绒适量,做成直径约2cm的艾柱,置于姜片之上,点燃,行隔姜灸。时间约30分钟,以局部出现红晕为度,清理肚脐,隔日一次。 注意事项: (1)对醋皮肤过敏者可尝试采用水调治疗。 (2)腹部皮肤损害或皮肤易过敏者慎用此法。 (3)敷贴时间不宜延长,防止过敏或感染。 (4)敷脐隔姜灸时注意肚脐周围厚敷脱脂棉,谨防烫伤。 2.针刺治疗 主穴:天枢、大横、足三里、中脘、内关、关元、气海。 配穴:肝郁气滞证加双侧太冲、膻中。

探究中医综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探究中医综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18-10-29T14:24:57.4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20期作者:关云萍 [导读] 结果经过5-7周的治疗之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52%,对照组为80%(P>005)。结论治疗组的有效率要比对照组的有效率高。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法进行治疗,能有效治疗给风湿性关节炎。 关云萍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骨伤医院 1546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综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至2016年55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两组进行调查,其中28例为治疗组,27例为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灸和中药口服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如:阿司匹林、双氯芬酸等)治疗。结果经过5-7周的治疗之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52%,对照组为80%(P>005)。结论治疗组的有效率要比对照组的有效率高。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法进行治疗,能有效治疗给风湿性关节炎。 【关键词】风湿性关节炎,中医,临床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with Chinese medicine.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from 2015 to 2016 5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ere investigated, including 28 cases of treatment group, 27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oral administ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such as aspirin, diclofenac, etc.). Results after 5-7 weeks of treatment,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852%,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80% (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treat rheumatoid arthritis. [keyword] rheumatoid arthritis,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effect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风湿热的表现。[1]风湿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其发病的位置多数在肩膀、膝盖、手肘等关节部位,病发时部位会出现红肿和疼痛的现状。下面本文对风湿性关节炎进行概括介绍:第一,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时,关节出现红肿和疼痛现象,严重者更不能进行活动。第二,关节炎的疼痛位置不定,有时候会是手肘位置疼痛,有时候会是脚踝位置疼痛,一般疼痛的时间不长,有部分患者患病会后发生心脏病变。我院抽取2015年至2016年55例风湿性关节炎分成两组进行调查,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 本院抽取55例观察者,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其中治疗组人数为28人,对照组人数为27人,年龄分别为17-70岁,且两组的一般治疗经过统计学进行处理,无差异性(P>005)。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治疗组采用的是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服药和针灸。本院主要采取这两种方法进行研究: 2.1.1 中药汤剂服用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是因为风寒湿热等外邪引起的,因此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首先就要进行“祛风”。[2]在选择祛风药物的时候,可以选择忍冬藤、络石藤、海桐皮、防风、天仙藤、丝瓜络等中和性药物。这些中和性药物具有以下几种优点,分别是:祛风散寒,清热除湿;益气养血,调和营卫;化痰散结,祛瘀通络;补益肝肾,健脾化湿等。通过祛风散寒等这些疗效,可以有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缓解疼痛。 2.1.2 风湿性关节炎的针灸疗法在进行风湿性关节炎的针灸疗法时,要注意给患者取穴。针灸的穴位包括:外观、血海、气海、足三里、膝眼、昆仑等穴位。针灸的时候要注意,采用20寸毫的针进行针灸。在进行针灸的时候,要将阻燃物套在针柄下,防止火灰的掉落而弄伤皮肤,采取2cm左右的药条插在针尾部并且点燃,等药条燃尽之后取出药针。这样的疗程大概每天治疗一到两次。 2.2 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的是西医治疗。主要采取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其治疗方法如下:阿司匹林剂量09-13克/次,一日三次,在饭后时间内进行服用,疗程大概为5-7周时间。如不能服用阿司匹林,则可以选用扶他林。扶他林的剂量为24-29毫克/次,一日三次,在饭后时间内进行服用。 3 治疗结果 经过5-7周的治疗之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52%,对照组为80%(P>005)。 4 结论 风湿性关节炎是以关节炎症为主要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男女均和发病,发病的位置主要是以肩、肘、膝、踝等基本身体部位为主。最常见的是该疾病会从一个疼痛点专项另外一个疼痛点,也有的病人会同时发病。风湿性关节炎一般会在四到六周之后消退,且会反复发作。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到心脏,但也有的患者会伴随心肌炎等心脏疾病发生。[3] RA属于中医“痹证”范畴。本病病位在骨、关节、筋脉、肌肉,根据该病临床症状和性质,以及多关节损害、交替发作的特点,属于《灵枢》所描述的“周痹”。《剂生方》明确指出:“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道出了正虚是痹证发生的内因,《素问·评热论》曰:“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则道出了本病的外因[7]。所以本病性质是本虚标实,肝肾脾虚为本,湿滞、瘀阻为标。风寒湿邪侵入机体,注入经脉,留于关节、肌肉、筋骨,日久则生热及化为瘀血。本方中熟地、山药、鹿角霜、白芍、杜仲、牛膝调补肝肾,防风、川乌、羌活、独活、乌蛇祛风散寒通络,鸡血藤、乳香、没药、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炙甘草调合诸药。中医通过辨证论治从总体上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在减少西药毒副作用、改善症状、体征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本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气血不通、人体内正气不足、邪气侵入,受风寒湿等外邪入侵,导致经络堵塞、气血运行不顺畅所产生的。其治疗方法应该以祛寒活络、补充人体正气、缓解关节疼痛为主要的治疗原则。另外,也可以采用针灸的方法进行治疗,利用针灸刺激穴位经络,更好地进行祛风驱寒和除湿,以达到致病的目的。利用针灸也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液微循环障碍,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本院采取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风湿关节炎取得良好的疗效,且使用中药治疗具有费用低和不良反应率第优点。因此值得推广和使用。参考文献 [1] 包力,陈志婵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8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00,(06):21-22 [2] 关春芳,赵泽英中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2,(33):3-4 [3] 关春芳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思路与方法[J]中国医药指南,2012,(30):23-24

中医综合治疗室管理指南

中医药综合治疗服务管理指南(试行) 为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缩短中医药治疗病程,降低中医药治疗费用,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要求,结合我市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的实际,制定本指南。 一、基本设置1、二级以上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应在门诊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区,三级医院不少于500平方米,二级医院不少于300平方米。 2、二级以上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应在病房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室,设立综合治疗室的科室数不低于开设病房的临床科室总数的70。三级医院设置的综合治疗室面积不低于设立综合治疗室的临床科室建筑面积的5,二级医院不低于3。 二、人员队伍1、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区应配备专职的卫技人员不少于10人,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不低于90,并根据临床实际需要配备其他专业的执业医师。 2、病区中医综合治疗室由病区确定专职人员负责,病区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综合治疗服务团队或组成若干综合治疗小组。 3、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区的医师应当熟练掌握多专业的中医药治疗技术,并根据疾病的病种和所处阶段应用相应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技术。 4、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区的负责人应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任职资格,临床重视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疾病,从事疾病中医药综合治疗研究5年以上。 5、设置综合治疗室的病区医师应熟练掌握本专业疾病治疗的综合技术,能根据本病区治疗病种的需要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并组织实施。 6、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区和病区综合治疗室的护士应当基本了解中医药综合治疗技术操作的基础知识并掌握相关护理措施,能够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护理服务和健康指导。 三、服务技术1、中医医院应注重继承发扬中医传统诊疗技术,在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中医药特色诊疗新技术。 2、门诊中医药综合治疗区应开展内、外、妇、骨伤、皮肤、五官等至少6个临床科室的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综合治疗。 3、病区中医药综合治疗室应制定本科5种以上常见病种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并落实,中医药综合治疗使用率在90以上。 4、中医药综合治疗技术包括有针灸、推拿、整脊、点穴、刮痧、埋线、中药熏蒸和熨烫、电蜡疗、电针灸以及超短波、远红外线、激光和超激光照射、脉冲电热刺激穴位和局部封闭、神经阻滞等。门诊综合治疗技术要求不少于10种,病房综合治疗技术不少于6种。 5、门诊和病房均应根据诊疗需要,配备一定品种和数量的中医诊疗设备,并积极临床应用,设备使用率和完好率均应在85以上。 四、环境布局1、中医医院应根据本单位和科室的实际情况,在门诊综合治疗区和病区综合治疗室的环境形象建设上注重体现中医药特色优势。 2、中医医院的门诊综合治疗区和病区综合治疗室环境形象建设,应通过内部装修、展板布置等形式,重点传播中医药综合治疗的理念,介绍中医药综合治疗的技术,彰显本科室诊疗特色和优势,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宣传知识、介绍方法和彰显特色的具体内容,应使用中医病名和中医术语,并依据病种的变化及时调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加强中医综合治疗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加强中医综合治疗的通知 【法规类别】中医管理 【发文字号】国中医药医政发[2013]37号 【发布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发布日期】2013.07.10 【实施日期】2013.07.1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加强中医综合治疗的通知 (国中医药医政发〔2013〕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了推动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下同)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综合治疗的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中医医院中医综合治疗工作的意义 中医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临床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理论思维和辨证论治方法,具有临床疗效确切、干预手段多样、服务方式灵活等特点,对于保障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药融药物和非药物于一体的综合治疗手段,以及注重从整体观出发采取个性化辨证论治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受到欢迎,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生命力。在

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疾病不同阶段,合理地选择多样化的中医治疗技术、手段和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整体治疗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缩短病程,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医疗费用。但是,目前许多中医医院中医整体观念、综合治疗理念呈现出逐渐淡化的趋势,诊疗手段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和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和中医医院要充分认识中医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中医综合治疗的理念,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大力推动。 二、不断提高中医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 各中医医院要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目标,积极推广应用简便验廉的中医医疗技术。应根据本院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疾病以及疾病不同阶段合理应用针刺、灸疗、刮痧、拔罐、推拿、敷熨熏浴等中医技术。在临床应用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现有中医医疗技术水平,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充分应用现代科技成果,开发一批技术水平高、临床疗效好的中医医疗技术。三级中医医院要研究不同疾病中医综合治疗的最优方案,提高应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救治疑难重症的能力。二级中医医院要积极引进并不断扩大中医医疗技术的应用范围,进一步规范中医医疗服务。各中医医院应将中医综合治疗纳入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中,并在临床工作中认真执行。要充分发挥针灸、推拿等科室的作用,为其他临床科室提供技术服务。 各中医医院要按照《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试行)》、《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等要求,积极配备和应用中医诊疗设备,提高中医诊疗设备使用率,丰富中医临床诊疗方法。同时,要合理配置和使用现代诊疗设备,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积极地应用到中医诊疗活动

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缓解期的临床效果

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缓解期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17-05-15T15:28:04.63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6期作者:魏然 [导读] 研究分析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缓解期的临床效果。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中医院 161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缓解期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肺心病缓解期患者5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各27例。两组都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再联合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观察两组临床病情症状、生命体征,监测其肺功能指标、免疫学指标、血氧饱和度情况、超声心动情况等。结果观察组肺心病缓解期患者的总有效率92.59%,高于对照组74.07%,两组采取不同方式治疗后,其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肺心病缓解期患者,通过实施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后,能够获得较为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中医综合治疗;肺心病缓解期;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the treatment of pulm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s 54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2 to August 2014 were selected,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each group of 27 cases.The two groups were taken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bined with TCM Comprehensive treatment,observe two groups of clinical symptoms,vital signs,monitoring the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immune index,blood oxygen saturation,echocardiography etc..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59%,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n = 74.07%),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in remission period,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an get a significant effect. Chinese medicin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pulmonary heart disease remission period;curative effect 肺心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具有高发性和反复性,病情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甚至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文研究当中,旨在观察中医综合方式对肺心病缓解期的治疗情况,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肺心病缓解期患者5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27例。观察组,男17例、女10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61.42±5.89)岁,病程时间3~18年、平均病程(9.57±6.13)年;对照组,男16例、女11例,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61.28±5.76)岁,病程时间3~17年、平均病程(9.24±5.79)年。对两组肺心病缓解期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肺心病缓解期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方案,包括给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预防感染处理、排痰处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状态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给病情严重的患者,给予短期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辅助治疗;伴有右心衰患者,给予强心剂和利尿剂辅助治疗,改善患者的心衰情况。 对照组:本组肺心病缓解期患者,只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方案。 观察组:本组肺心病缓解期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综合治疗方案[2],包括中药汤剂治疗和穴位敷贴治疗。中药汤剂治疗中,针对各类情况的患者,配以相关中药药方进行治疗,其中肺气亏虚的患者以益气补肺治疗为主、肺肾两虚的患者以纳肾补肺治疗为主、脾肾两虚的患者以补肾健脾治疗为主。穴位敷贴治疗中,主要敷贴穴位为定喘穴、心俞穴、肺俞穴、肾俞穴、足三里。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肺心病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免疫学指标、血氧饱和度情况、超声心动情况等,以此作为观察指标。 1.3.2 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肺心病缓解期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的效果,将其分为四个等级标准。 治愈: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和生命体征恢复正常,证候积分减少超过90%。 显效: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和生命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在70%~90%。 有效: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和生命体征有所改善,证候积分减少在30%~70%。 无效: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和生命体征没有改善,严重者病情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两组治疗肺心病缓解期患者的情况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结果显示,观察组肺心病缓解期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2.59%,高于对照组74.07%。故此,两组肺心病缓解期患者之间,在采取不同方式治疗后,其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上,由于肺心病患者抵抗能力下降,导致病情反复出现,长时间难以治愈。因此,根据肺心病的病理,分析其治疗的最终目的

中医药康复治疗方案 (1)讲课教案

中医药康复治疗方案 (1)

中風后康復治療方案 诊断: 1、询问病史疗程、损伤部位,出现的功能障碍。 2、对病人进行康复评定(Brunnstrom法、MAS法、MRC法、肌电图测定、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上田敏评价法、FIM评定,平衡功能评定(定量,定性),高级脑功能评价法、Fngl-Meyer评价法等)。 3、结合原辅助检查(CT、MRI)或必要时予CT、MRT复查。 治疗: 1、目标:通过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措施,达到防治并发症,减少后遗症,调整心理状态,促进功能恢复,充分发挥残余功能的争取,达到生理自理,回归社会。 2、康复治疗 (1)急性期的康复治疗: ①预防并发症(压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及深部静脉炎等)。 ②预防关节挛缩、变形。 a、按摩 b、被动运动 c、体位治疗 (2)恢复期的康复治疗: ①分期目标: a、软瘫期:利用各种方法恢复或提高肌张力、诱发肢体的主动运动。 b、痉挛期:控制肌痉挛和异常的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 c、改善期:促进选择性运动和速度运动更好地恢复,继续控制肌痉挛。 ②训练程序: a、床上训练。 b、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 c、从坐到站起训练。 d、站立及站立平衡训练。 e、步行训练(步行前准备运动,扶持步行式平等水内步行、改善步态的训练,上下后训练、复杂步行练习) f、上肢及手功能训练(肩关节和肩带的活动,肘关节活动,腕关节屈伸及桡、尺侧偏移;掌指、指间关节各方向的活动以及对掌,对指,抓掌,释掌等,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训练)。 g、作业治疗训练 (3)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 ①继续进行维持性康复训练,以防功能退化。 ②适时使用必要的辅助器具,以补偿患肢的功能。 ③对患侧功能不可恢复或恢复很差者,应充分发挥健侧的代偿作用。 ④对家庭环境做必要和可能的改造。 ⑤应重视职业、社会、心理康复。 (4)其它康复治疗:

关于中医医院加强中医综合治疗的通知

附件 中医医院中医综合治疗区(室)基本要求 一、中医综合治疗区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中医综合治疗室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 二、中医综合治疗区(室)应根据中医技术开展情况配备治疗床、普通针具、灸疗器具、罐疗器具、刮痧器具、中药外治器具和相关中医诊疗设备,中医综合治疗室还应符合本科室“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和《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试行)》相关要求,中医综合治疗区应根据本院中医医疗技术开展情况至少配备6类中医诊疗设备。 三、三级中医医院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区负责人应为副主任医师以上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二级中医医院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区负责人应为主治医师以上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病房中医综合治疗室应有专人负责管理。中医综合治疗室和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区应当根据临床工作需要合理配备医护人员。 四、三级中医医院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区应至少开展6类40项中医医疗技术,二级中医医院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区应至少开展6类30项中医医疗技术。 三级中医医院病房中医综合治疗室应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制定本科室5种以上常见病种

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并落实。二级中医医院病房中医综合治疗室应制定本科室2种以上常见病种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并落实。 五、建立中医综合治疗区(室)相关规章制度、技术规范。 六、通过内部装修、展板布置等形式,重点传播中医综合治疗的理念,介绍中医综合治疗技术方法,彰显本科室诊疗特色和优势,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加强中医综合治疗的通知 国中医药医政发〔2013〕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了推动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下同)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综合治疗的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中医医院中医综合治疗工作的意义 中医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临床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理论思维和辨证论治方法,具有临床疗效确切、干预手段多样、服务方式灵活等特点,对于保障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药融药物和非药物于一体的综合治疗手段,以及注重从整体观出发采取个性化辨证论治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受到欢迎,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生命力。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疾病不同阶段,合理地选择多样化的中医治疗技术、手段和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整体治疗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缩短病程,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医疗费用。但是,目前许多中医医院中医整体观念、综合治疗理念呈现出逐渐淡化的趋势,诊疗手段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和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和中医医院要充分认识中医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中医综合治疗的理念,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大力推动。 二、不断提高中医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 各中医医院要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目标,积极推广应用简便验廉的中医医疗技术。应根据本院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疾病以及疾病不同阶段合理应用针刺、灸疗、刮痧、拔罐、推拿、敷熨熏浴等中医技术。在临床应用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现有中医医疗技术水平,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充分应用现代科技成果,

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探讨

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探讨 发表时间:2017-02-21T13:52:18.1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4期作者:刘东慧吴春静宫子建 [导读] 分析对中风患者实施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 (1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中医医院内科黑龙江大庆 166200) (2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普外科黑龙江大庆 166200) 【摘要】目的:分析对中风患者实施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47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有23例,观察组有24例。安排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以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组间差距较大,观察组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30%与76.92%,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中风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可在医学上推广。 【关键词】中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310-02 前言 中风是医学上最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1],其发病率、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较高,对人类生命构成严重的威胁。根据病因不同,可将中风分为外风与内风,而现如今医学上所指的中风多为内伤病症的内风,多由脑脉痹阻、气血逆乱或人体血溢至脑部引起,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舌蹇不语、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及突然昏仆等症状[2]。该疾病发病骤急、恶化快,若患者错过早期治疗容易出现其它并发症。因其对人体危害较大,医学上予以高度重视并对治疗方案不断进行研究。本文中,通过对中医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取得显著疗效,整理出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于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中风患者中随机抽取4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有23例,观察组有2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有14例,女性有9例;年龄最大为78岁,最小为45岁,平均年龄为65.24±4.15岁;病程最长为15个月,最短为4个月,平均病程为6.54±1.15个月。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有13例,女性有11例;年龄最大为79岁,最小为45岁,平均年龄为 65.72±4.63岁;病程最长为14个月,最短为4个月,平均病程为6.21±1.0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得知其在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上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对照组:本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其中所用药物为拜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78)、胞二磷胆碱(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928)、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苏州二叶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83157)及盐酸川芎嗪(苏州二叶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745),指导患者每日服用1次阿司匹林,0.1g/次;每日静点1次胞二磷胆碱,具体为500mg的胞二磷胆碱融入到250ml的生理盐水进行静点;每日静脉滴注2次奥扎格雷钠注射液,具体80mg的奥扎格雷钠融入到250ml的生理盐水进行静点;以及每日静点1次盐酸川芎嗪,0.1g/次。 (2)观察组:安排本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以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其中中医综合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剂服用以及手法康复两方面,具体治疗步骤如下:①药剂服用。在掌握患者具体的病情后,医生应予以病症分类并对症下药实施治疗。若患者呈风痰瘀阻证,则医生应采用祛瘀化痰疗方,主要药物为茯苓、陈皮、白术、白蒺藜、水蛭粉、全蝎粉、醋香附、天麻、大黄、丹参、胆南星、半夏等;若患者呈阴虚风动证,则医生应予以阴熄风汤进行治疗,主要药物为钩藤、山萸肉、白芍、生地黄、天麻、丹参等;若患者呈气虚血瘀证,则医生应予以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所需药物为全蝎粉、赤芍、桃仁、地龙、黄芪鸡血藤、郁金、威灵仙、当归、牛膝、川芎、石菖蒲等;若患者呈腑实痰热证,医生则应给予患者服用星萎承气汤进行治疗,其中包含药物有生大黄、全瓜蒌成分、芒硝、胆星等。②手法康复每日实施1次,主要操作方式为取患者的内关穴、曲池穴、百会穴、太阳穴、肩颐穴少海穴等灵敏性穴位,然后对其进行揉按,时间约为20~30分钟。 1.3 疗效判定标准 以患者神经功能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且改善幅度超过85%为治愈;患者神经功能有所改善,且改善幅度在50%~85%为显效;患者神经功能有改善,且改善幅度在20%~50%为有效;患者患者神经功能无任何明显改善为无效[3]。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卡方值χ2进行分析。若P<0.05则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由卡方值对研究数据分析后得出下表,从表中可看出,治疗后,组间差异较大,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 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实施情况和临床疗效分析 总结和评估 (—) 骨伤科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实施情况和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和评估 共收治腰腿痛、股骨颈骨折、急性腰扭伤患者例,其中腰腿痛 91 2020年4月19日

例,股骨颈骨折例,急性腰扭伤例,现总结如下: 在所收治的病例中中医参与率达到100%,所有病例中未出现无效病例原有的以西医治疗为主的疾病在加入了中医治疗后效果非常明显。急性腰扭伤以往西医认为是小关节突紊乱,以牵引、局部封闭、神经沮滞治疗为主,效果不明显,用中医手法治疗后立竿见影辅以推拿,中频,电针等疾病痊愈很快。骨伤科病人,受外伤卧床以后,以往西医均给予止血药物,临床观察此举意义不大,反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当前我们常规对卧床患者应用活血药物预防血栓,如用西药对老年患者又增加了脑出血的风险,因此我们应用中成药,丹参川芎嗪注射液5ml每日一次15天一疗程,同时在受伤后1-3周应用伤科接骨片三片/次,3次/日,接骨七厘片, 1.5/次,3次/日,全年无一例血栓形成患者。 腰腿痛的患者单纯的西医以骶疗,手术为主,但经过观察发现手术后有大部分患者疼痛依然存在,现在改变观念不轻易手术,以系统 92 2020年4月19日

保守治疗为主,中医治疗为主要治疗,效果比单一的西医治疗明显。方药以“腰舒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腰舒汤”药用桑寄生10g、狗脊10g、党参10g、当归10g、熟地黄10g、丹参10g、川牛膝10g、全蝎3g(研末吞服)制川乌10g 存在问题: 1.由于西医治疗诊断明确、见效快,容易被患者接受,而中医方药煎服繁锁,中医治疗见效相对较慢不容易让患者接受纯中医治疗,很多患者都是在看西医无效的情况下被迫选择中医。 2.在确定常规病诊疗常规中医病种时,没有充分考虑病源情况,运行1年来发现骨质疏松症及股骨头坏死病例在我院门诊与住院患者中并不常见。 3、无专科实验室及专科研究人员,因此没有专科人员搞科研课题,学术论文论著少。 4、中医为中国传统医学,师承及家传现象明显;中医学习周期长、见效慢,年轻人不愿学习中医,在人才建设方面较吃力。 5、诊疗常规已经制定,但执行力度不够,不能完全按照常规进行。 改进措施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1、在社区做健康教育的同时加强中医宣传。在某些病种,应用 中医理论方法确实做出特色疗效,让患者接受。对待疾病,不一味强 93 2020年4月19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