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中物理_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四节 来自地球动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四节 来自地球动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四节  来自地球动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四节  来自地球动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公式G=mg。

3.知道重心的概念。

4.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在建筑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

2.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自制不倒翁。

4.探究寻找物体重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课外阅读了解有关航天中超重、失重的知识。

2.初步认识重力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及重大意义。

3.能思索如果没有重力将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增强对地球的珍爱感情。【教学重点】1.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重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

【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重垂线、汤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以下三种不同物体运动的情况:

1.把一个木块举到一定高度放手让其自由下落。2.将一支粉笔头斜向上抛出,观察其运动路线。3.让一个乒乓球在讲桌上沿直线滚动,滚到讲桌边后落向地面。

师:以上三种物体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都是落向地面。

师: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生:这是由于地面上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

师:你讲得很好,说明你很善于观察、思考。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种来自地球的力。(二)进行新课

一、重力的概念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11有关重力知识及信息窗内容。

生:阅读。

师:通过以上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生甲: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

生乙: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水往低处流,抛出去的物体都会落回地面。

生丙:由于受到重力作用,成熟的苹果会竖直下落。

师:大家阅读很认真,而且抓住了要点,讲得很好。据说正是下落的苹果打在牛顿的头上,激发了他的灵感,打开了揭示引力迷宫的大门。希望以后下落的桔子、梨子打在你们的头上,你们也能产生灵感,再打开一个个科学迷宫。

人们对自然界事物的认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对重力的认识也一样,下面请同学们阅读“信息窗”。

师: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生: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师:对,地球是否也受到地面上物体的吸引力?根据是什么?

生:根据物体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地球也受到地面上物体的吸引力。

师:有疑问吗?

生:地球受到地面上物体的吸引力,怎么不会向地面上的物体方向运动?

师:因为墙球的质量很大,受到的力很小,所以感觉不到地球向地面上的物体方向运动。

板书: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

二、重力大小

师:重力是一种力,则重力也应有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重力的大小如何测定?重力的方向如何确定?重力的作用点如何确定?下面,我们先来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如何测定?

生: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定。

师:正确。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重力的大小?

生:把物体挂在竖直放置的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师:基本正确,请大家注意: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要当弹簧测力计和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时,指针示数稳定,才能读出示数。否则,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指针示数不稳定,无法读出示数的。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简称物重。

请同学们猜想:钩码的质量越大,那么钩码所受的重力是否也越大?

生:钩码的质量越大,所受的重力也越大。

师:怎么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生:实验。

师:现在大家基本上掌握了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知道任何猜想是要用实验验证。你们准备如何设计实验?

生:桌面上有6只质量为50g的钩码,第1次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只钩码,测出它的重力大小,然后逐个增加,分别出2只钩码,3只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并填在课本P112表格中,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师:你设计得很好,大家掌声鼓励,下面大家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教师巡回检查。督促每个学生动手、参与。

师:下面请各小组交流实验数据,看看哪些数据是相似的,哪些数据表现出异常,为什么会这样?

生:讨论、交流。

师: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你的结论是什么?

生: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定值,约等于9.8N/kg 。

师:正确,你归纳得很好,在物理学中用符号G表示物重,m表示质量,g表示一个物体的物重跟这个物体的质量之比,则物重与质量的关系为G/m=g或G=mg。

在精确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取g=10N/kg,即质量为lkg的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约为10N。如果题目没有交代,一般g取9.8N/kg。

板书:G/m-g,或G=mg。

m单位是kg,G单位是N,g单位是N/kg。

例题1:

先让学生阅读,然后指出:一道题目中有两个质量,两个重力,应用角标以示区别,如m1、m2,G1、G2。请同学口述第一部分计算过程;再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做第二部分内容。

例题2:一块钢锭质量是4t,计算它所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已知:m=4t=4×103kg g=9.8N/kg

求:G=?

解:G=mg=4×103kg×9.8N/kg=3.92×104N

答:钢锭所受的重力是3.92×104N

师:这里请大家注意:人们常说“这一袋米的重量是10kg"或“买10kg的大米”都指的是质量,质量习惯称为重量。然而,人们在生活中也常把重量理解为所受重力的大小,特别是还有不少的物理书、科普书也把重力称为重量。为了回避这些模糊不清甚至彼此矛盾的提法,我们教材中将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称为物重,质量就是质量,不提“重量”这个词。

三、重力方向

请同学们观察:(1)小木块自由下落的方向。

(2)悬挂物体的线自由下垂的方向。

引导学生分析:小球受重力作用自由下落,下落时运动方向即重力的方向,这一方向竖直向下;悬挂的物体受重力的作用拉悬线自由下垂,悬线下垂的方向便是重力方向,这一方向竖直向下。

师: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板书: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出示重垂线,让学生观察。

演示重垂线检查教室墙面否竖直。

师:重垂线的原理是什么?

生:根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师:你还知道重垂线有哪些应用?

生甲:用重垂线检查工作台面是否水平。

生乙:用重垂线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

演示实验如下图,让学生观察两条重垂线的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重垂线与水平桌面、倾斜桌面是否垂直?

生:两条重垂线方向相同,都在竖直方向,重垂线方向与水平桌面垂直,与倾斜桌面不垂直。

师:课后每位同学自制一重垂线,校准教室的墙壁是否竖直、桌面是否水平,窗台是否水平。

师:地球是圆的,站在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所受重力都是竖直向下的?(出示在和我们中国相对应的地球的另一面阿根廷人的幻灯片)

生:讨论、交流。

师:重力方向实质是指向地心的。(地球半径方向和地球表面—一水平面垂直),对于中国人和阿根廷人上下判断与我们是一样的。

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师:请问学们阅读课本P114下半部分内容。

学生阅读

师: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生甲: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是叫做重心。

生乙: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质量分布均匀的球的重心在球心。

师:有问题吗?

生:质量分布不均匀,或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哪里?如何确定?

师:这样的物体的重心也是可以计算出来,只是很复杂,还必须使用高等数学。但其中一些小物体的重心也可以通过实验把它的大致位置找出来,如课本P114图6—24汤匙的重心。

下面请大家找一找自己的钢笔、铅笔、文具盒的重心。

学生随堂实验探究。

师:人体的重心会随姿态的改变而改变,原因是人的几何形状改变了。人下蹲时,重心如何改变;人站起来时,重心又如何改变。

生:人下蹲时,重心降低;人站起来时,重心升高。

师:由于重力的作用线过重心,方形薄板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来测定。

演示实验:先后用绳系住方形薄板同一条边上的两个端点,并悬挂起来,板静止时,重心在过端点的竖直线上,将两次悬挂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条竖直线画下来,可以确定重心就在这两条线的交点O处。实验结果表明:方形薄板的重心就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师:悬挂法可以确立各种物体的重心,一般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师: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P115“信息窗”提高物体稳度的决窍。

学生阅读

师: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生:提高稳度方法有两种:一是增大支承面;二是降低重心。

【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对地面上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重力与质量关系为G=mg,g=9.8N/kg,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师:你归纳得很好,说明你上课很认真,希望今后保持这种习惯,下面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板书设计】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一、重力的概念

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二、重力大小

G=mg

三、重力方向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稳度

【布置作业】

1、课本P116 1、

2、3。

2.同步探究的相关题目。

《来自地球的力》学情分析

八年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积极性高,能主动地学习,部分同学有上进心,但主动性不够,需要老师的引导。大部分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一方面他们对因青春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而产生的丰富而深刻的感受和体验,有诸多成长的烦恼;另一方面面对沉重的学习、开放的社会环境带来的各种刺激和诱惑,难免不知所措。

第一类: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和很浓厚的兴趣.学生成绩稳定。

第二类:基础差,但热情高,方法不当。

第三类: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但因各种原因成绩(如懒、上课纪律差,易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不想上学的思想作怪等)就是提不上来。

第四类:基础差,没有太大的兴趣,但尽量跟着老师。这些孩子的家长当然也在督促。

第五类:跟不上正常的进度。

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础知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要让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加强规范语言训练,提高答题得分率。

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相应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引领学生进入探究世界,引导学生系统、牢固地掌握物理课的知识考点,并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从中得到了感性和理性的知识,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多督促、多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思路,抓好平时辅导,给予学生帮助。

《来自地球的力》效果分析

一、闪光点

1、较好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在教学中将教师的积

极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找出事实中的客观规律。

2、显现了创新教育思想。在本堂课中,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并鼓励其用创

新的思维来处理有关科学探究。

3、合理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各种技术将有关信息以课件的形式展

示,有效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中接受知识。

4、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各方面得到了锻炼,

尤其让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更着眼于他们的长远发展。

二、存在的不足

1、关注全体不够。基础好的学生得到了更多的展示机会,学困生很少有发言机

会。尤其在讨论、交流环节表现得较明显。

2、目标达成度还有待提高。

三、应对策略

1、加强学习小组建设。明确学习小组成员的职责,要求各成员在讨论交流时一

定要畅所欲言。

2、搞好“教学稿”设计。把师生在课堂教学的职责固化下来,教师尽可能少讲、

精讲,让学生多展示自己、消化课堂内容;教师精心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中学,在学中掌握基本的课堂知识。

《来自地球的力》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使用】

本节课主要学习重力,又是学习力知识的基础与铺垫,对前后知识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我安排了“设计实验感受重力的存在”和“探究重力大小因素”。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公式G=mg。

3.知道重心的概念。

4.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在建筑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

2.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自制不倒翁。

4.探究寻找物体重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课外阅读了解有关航天中超重、失重的知识。

2.初步认识重力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及重大意义。

3.能思索如果没有重力将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增强对地球的珍爱感情。【教学重点】1.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熟悉而陌生的力》单元测试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熟悉而陌生的力》单元测试卷 (使用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27 分) 1、重约600N 的物体可能是下列中的哪一个? A、一只鸡 B、一头耕牛 C、一头大象 D、一个成年人 2、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A.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 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 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 D.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3、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刚刚启动的火车B.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D.百米赛跑中正在进行冲刺的运动员 4、如图1 所示,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图5- 5、用右图所示的方法测量同一只鞋在不同水平路面滑动时 的摩擦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柏油路面和冰面上测得的摩擦力都相同 B.在同一路面.无论鞋内是否放上铁块,摩擦力都一样 C.只要鞋被拉动了,测力计的读数就等于鞋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D.在同一路面鞋以不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测力计的示数都相同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踢球时,摩擦阻力使地上滚动的球越来越慢。 B.投球时,手的推力使篮球在空中继续飞行 C.顶球时,头顶球的力改变了球的运动方向。 D.接球时,手对球的力使球由运动变为静止 7、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以下分析中,正确的是 A.脚踏板凹凸不平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积来增大摩擦的 B.轮胎上制有花纹是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 C.刹车时用力捏刹车把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 D.在转动部分加润滑油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的 8、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拉杆旅行箱底部装有轮子B.鞋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C.向自行车的转轴处加润滑油D.在气垫船底和水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垫 9、飞船在圆轨道上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在飞船中进行 A 用弹簧握力计测握力 B 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 C 用弹簧测力计测摩擦力 D 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 二、填空题(将内容填在答题卡相应序号位置上。每空1 分,共21 分)

初中物理全套教案

人教课标版教案目录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三、声音的特性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二、光的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四、光的折射 六、看不见的光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二、生活中的透镜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眼睛和眼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四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二、熔化和凝固 三、汽化和液化 四、升华和凝华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二、电流和电路 三、串联和并联 四、电流的强弱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第六章电压电阻 一、电压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三、电阻 四、变阻器 第七章欧姆定律 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第八章电功率 一、电能 二、电功率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四、电与热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六、生活用电常识 第九章电与磁 一、磁场 二、电生磁 三、电磁继电器扬声器 四、磁生电 第十章信息的传递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二、电磁波的海洋 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粒子 二、质量 三、密度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二、运动的快慢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四、力 五、牛顿第一定律 六、二力平衡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一、弹力弹簧测力计 二、重力 三、摩擦力 四、杠杆 五、其他简单机械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 二、液体的压强 三、大气压强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 五、浮力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一、功 二、机械效率 三、功率 四、动能和势能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熟悉而陌生的力》知识点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一、力的概念: 2、力的作用: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叫做力的作用。 磁力 1、力也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有关力的概念的考察 2、产生力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3、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可产生力。例如:磁力 4 、彼此接触的物体之间,如没有力的作用,不产生力。 1、产生力的物体,即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①同时产生、同时变化 2、相互作用力又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特点同时消失、成对出现 ②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1、分清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作用在受力物体上。 2、力的作用相互性可知,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力相互作用的考察 3、甲对乙施加力F1,甲是施力体,乙是受力体,作用点在受力体上;同时 乙对甲施加力F2,乙是施力体,甲是受力体,作用点在受力体甲上; F1与F2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形变; 三、力的作用效果 1、速度大小发生改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考察题型:(1)辨别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作用效果应用:

1、描述一个力时,必须标明力的三要素; 题型:(1)对力的三要素理解 2、力的三要素中一个要素变化,力的作用效果就变化。 3、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作用效果也相同。 题型(2)力的估测:两个鸡蛋或一个苹果大约重1N ;物理课本大约重3N ;一瓶矿泉水重5 N ; 题型(3) 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 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中某一因素的变化关系时,应假设另2个因素不变化。 1、确定受力物体; 2、确定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五、力的示意图 3、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末端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4、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5、标上数值和单位。 题型(1)画简单的力的示意图:(要点同上) 1、确定受力体 2、分析受哪些力;复杂图形可用正方形或长方形代替,作用点画在重心上; 题型(2)画多个力的示意图: 3、定力的的作用点、方向、线段长度(力越大,线段画得越长) 4、标上数值和单位。 1、定义: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六、弹力 2、产生弹力的条件:(1)相互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 3、常见的弹力:压力、拉力、支持力等; 4、物体受到外力发生形变的想象非常普遍,只不过有的物体形变很小,不容易观察到。 5、弹力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形状、形变大小有关。 题型:对弹力的认识:(同上) 1、原理:根据在一定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 七、弹簧测力计 2、结构:弹簧、指针、刻度盘、外壳、秤钩等组成。 3、 1、力的大小 四、力的三要素 2、方向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单位:牛顿 ,简称:牛 ,符号:N 3、作用点 F=10N

(完整版)初中物理力学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网上浏览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的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会画力的示意图。 教学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方法:问题引领探究启发合作探究 教学评价:自评互评师评 教具准备: 小车、磁铁、钢球、铁钉、弹簧、钢尺、橡皮泥、气球、鸡蛋、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游戏引入:在讲课之前同学们做一个掰腕的游戏,看看谁的力气大。我们为胜利的同学鼓掌。失败的同学也不要气馁,学了今天的知识后,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反败为胜。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力学世界。学生同桌一组,进行游戏。 (二)探究新知 一、力的作用效果 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a、由静止变为运; b、由运动变为静止; c、运动的方向和快慢发生改变。

1.请同学们打开网站,阅读学习目标。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 2.请同学们浏览网站上《助学园地》栏目,并对你喜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其反应的物理现象。 3.想想做做:请学生实验桌上提供的器材:小车、磁铁、钢球大头针、弹簧、橡皮泥、气球、乒乓球、钢尺等,对某个物体施力,看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产生哪些效果?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学生自由回答 归纳总结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实验: 1}.用力拉弹簧,弯钢尺,压气球。观察现象。 2}.用力推小车,磁铁靠近大头针或小钢球,观察运动情况。根据实验,让学生体验并试述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根据物理现象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并拉弹簧、压皮球等实践活动做一做,使学生亲身体会力的存在。并由此引出 二、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用符号F表示。 2.力的单位:牛顿——N引导学生分析 问题: 1}.在力的作用过程中,有几个物体。 2}. 如果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你认为哪个是受力物体,通过学生直观实验,进行理性分析,解决抽象问题。 为了纪念著名名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叫做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来表示。理解1N的含义. 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1.过渡语:我们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那么又有哪些因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2.老师有选择的板书总结: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3设疑:那么,我们身边又有哪些例子是力的三要素不同,其作用效果就不同呢? 4.前后呼应:在上课前,老师说在掰腕游戏中失败的同学,也能反败为胜,你现在有办法了吗?我们再试一下。学生讨论猜想。学生浏览后,思考回答:学生举例 学生再次游戏,体验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四、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物理教学设计(前后呼应、具体能落实) 一:指导思想:(以课程理念、课程纲要为依据。结合实际,体现指导和实效性。)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经历获取的过程,不同学生在过程中体会研究方法,提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通过等贴近学生生活的过程,揭示等物理现象(或规律)。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过程,得出现象(或规律) ”。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学习的内容、方法、能力;本课的性质;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和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课(概念课、规律课或实验探究课),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和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节课学习,理解(认识、了解) 知识,了解的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等效替代法、物理模型法、理想实验法、类比法等),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的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已有知识、经验、习惯对本课学习的有利、不利因素;本课学习还缺乏哪些知识和经验)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另外生产生活中的、等现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基础;再有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物理学习已具有了、等知识,初步学会了等方法。具备了(观察、实验、思维、归纳、分析、推理)等能力。 但是生活中等现象得到的片面结

论,也影响着学生正确认识的形成;另外多数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期,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四:教学目标:(针对内容,简练) 1.知识与技能:(行为动词+本节课的知识点) 《标准》中部分行为动词 类型水 平 行为动词举例 知识目标了 解 了解、知道、描述、说出、列举、 举例说明、说明 认 识 认识 理 解 解释、理解、计算 技能目标操 作 会、会测量、会选用、会使用、会 根据…估测、会…测量 2.过程与方法:(要与本节课的内容相关,不能太笼统)

熟悉而陌生的力检测题含答案解析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检测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 图1是同一弹簧两次受力的情景,通过此实验可以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 图1 A.大小有关 B.作用点有关 C.方向有关 D.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 2.图2中关于重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图2 A正在上升的小球B斜面上静止的木块 C斜抛向空中的铅球D挂在墙上的小球 3. 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小孩推墙时他也受到墙的推力 B.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只有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4.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四种动物的运动情况主要不是利用这 一原理的是() A B C D 图3 A.水母向下喷水而上升 B.鱿鱼向前喷水而后退 C.金鱼因鳔充气而上浮 D.企鹅向后划水而前进 5. 小球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经历了如图4甲、乙所示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压缩过程弹开过程 甲乙 图4 A.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 C.弹开过程不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整个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6. 图5所示四幅图是描述某一轻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受水平拉力 作用发生形变后静止时的场景,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 图5 7. 测一个的力时,应选用的弹簧测力计最恰当的是() A.量程,分度值 B.量程,分度值 C.量程,分度值 D.上述三个弹簧测力计都可以 8. 如图6所示,一个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 动,冲上粗糙斜面后最终静止在点。以下关于木块在斜面上受到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6 A.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始终不变 B.木块在点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木块的重力 C.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终沿斜面向下 D.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会发生改变 9. 运动鞋的鞋底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主要是为了( ) A.增大摩擦 B.轻便省力 C.增大压强 D.节省材料 10. 在家里的浴室中,为了防止地面潮湿使人滑倒,采取下列措施错误 的是() A.地面应铺上带有凹凸花纹的地砖 B.人沐浴时穿的拖鞋鞋底有花纹 C.脚底下铺一条毛巾 D.穿上平底的塑料拖鞋 11. 下列做法中,减小摩擦的是() A.短跑运动员穿上钉鞋 B.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握手闸 C.车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D.行李箱底部安装滚轮 12. 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为,现使木块的速度增大为原来的2倍,但仍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条件不够,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3. 2015年5月11日,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在成都开赛,其中游 泳项目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游泳馆展开。如图7所示,游泳时向后划水,人向前运动,推动人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此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 图7 14. 起重机的钢丝绳上吊着货物,此时货物受到_______力,这个力的 施力物体是钢丝绳,同时货物还受到重力,其施力物体是_____。 15. 如图8甲所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长方体木块,在水平推力作用 下向前移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仅改变推力作用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木块却向前倾倒,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有关。 甲乙 图8 16. 在跳板跳水这一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 板对他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却不同,前者主要改变了跳板的________________,后者主要改变了运动员的 __________________。 17. 乒乓球运动员打出“上旋球”,足球运动员踢出“香蕉球”,他们 都是通过控制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达到目的的。 18. 如图9所示,用水平力拉长木板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运动,而 静止不动时,若逐渐增大(不计绳和弹簧测力计重),则受到的摩擦力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方向向_________。 图9 19.山体滑坡是一种强降雨天气极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强降雨时,由于 雨水浸入,有些本来不够稳固的山体的不同地质层(板块)之间摩擦力__________,部分山体在___________的作用下向下滑动而导致山体滑坡。 20. 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则它们所受重力之比为 _____,若甲的质量为,则乙的重力为_____。 21. 请指出下列各实例中分别是为了增大摩擦还是减小摩擦。 (1)在北方,雪后的马路上撒灰渣:__________; (2)自行车的车轴要装滚珠并注入润滑油:__________; (3)收录机的旋钮上刻有花纹:__________; (4)在传送带传动中,要把皮带张紧:__________。 (5)鞋底上凹凸不平的花纹:。 22. 如图10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 力F的作用,其F-t图像和υ-t图像分别如图乙、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当t=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__N,当t= 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N。 甲乙丙 图10 三、实验与作图题(每题9分,共27分) 23. (1)如图11所示,质量是2Kg的物体在光滑斜面上自由滑下,请画出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如图12所示是正在足球场上滚动的足球,请画出足球受力的示意图。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单元自测题及答案(一)

八年级《力》单元自测题(一) 姓名:班级: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1 分) 1、观察图5-0 的三幅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图5-0 图 5-1 2、如图 5-1 所示,用扳手拧螺母时,不仅要考虑作用在扳手上“力的大小”,还要考虑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因为这三者都能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它们统称为力的__________。 3、如图 2 所示,小芳在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时,操作的错误是 。纠正错误后,应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作运动.若在木块上再放一个砝码,则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的方向相反。图 3 甲所示是运送煤块的皮带传输机, 图乙为它的工作过程简化图,当将一煤块 A 放在皮带左端,经过较短时间后,煤块随皮带一起向右作匀速运动,此时煤块所受到的摩擦力。(选填“为零”、“方向向左”或“方向向右”) 5、如图 4:暴风雨来临时,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风 力使小树发生了,同时也使落叶的发生了改变。 图 2 图 3图 4 6、踢毽子是人们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用脚将毽子踢起后,空中飞舞的毽子最终要落向地面,这是 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总要受作用的缘故,它的施力物体是。 7、杂技演员沿硬杆匀速向上爬升,杂技演员受到的竖直向上的作用力为,受到竖直向 下的作用力为。 8、如图5是小明在足球场上一个精彩的头球动作,他把一个迎面而来的足球顶了回去。请你写出两 个与此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初中物理《重力》教学设计--最新版

初中物理《重力》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第二节 重力

第十三章第二节重力 教学目标: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 3、通过探究,知道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4、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 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学难点: 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重难点的突破: 引导学生做好实验,是弄清重力跟质量的关系的关键。对于重力的方向,通过重垂线来掌握。至于重心可通过小演示实验来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两幅画面:壮美的瀑布、下落的苹果。 问:由这两幅图大家想到了什么呢? 学生很容易想到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苹果砸到牛顿的故事。 问:瀑布为什么往下流呢?苹果为什么往下落呢?(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1的达成情况。) 学生可以想到:是由于地球的吸引。 接下来师生一起认识万有引力、重力的概念,并让学生举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4的达成情况。) 至此板书今天的课题(13、2重力)。 二、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 问:重力是一种力,根据已有知识,我们应从几方面来学习它呢? 学生会回答:大小、方向、作用点。 给出两袋沙土,让学生掂一下,看哪一袋重。(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3的达成情况。) 问:为什么看上去多的那一袋重呢? 引出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 问:重力与质量有什么关系呢? 引出本节课的重点:探究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对于探究我们这样组织: 1、让学生观察准备的弹簧测力计的构造、量程、分度值。 2、与学生分析在物体静止时,重力与拉力相等。

3、学生探究,并记录每次物体的质量及相应的重力。 4、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5、板书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式,指明物理量的符号及其单位。说明g 的取值情况。 探究结束后,及时跟踪练习,以便掌握学生的应用情况。 三、 重力的方向、重心 问:根据大家的经验,重力的方向如何?(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2的达成情况。) 学生会回答:向下。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们可做这样的展示:取一重垂线,当其静止时,指明此时重垂线的方向即为重力的方向,这个方向应是“竖直向下”。 通过组织学生检查黑板是否竖直、 桌面是否水平,认识重力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 接下来做一小练习:作出斜面上静止物体的重力的示意图。(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2的达成情况。) 在讲解该题的基础上,指出: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对于整个物体而言,重力就好像作用在物体的一个点上,这个点就叫重力。如果在物体的重心下方有个支点,它就可以支起整个物体。 让学生用手指支起自己的笔、刻度尺等,加深对重心的认识。 问: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 通过作自行车轮胎的重力的示意图,指出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四、 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互做补充。 五、 当堂检测 1、如果没有了重力,下列哪种现象在伦敦奥运会上不会出现( ) A.举重运动员可以轻而易举的举起重物 B. 足球踢起来以后不会回到地面 C.跳高运动员跳起来就不能下来了 D. 拳击比赛打到身上也不会痛了 2、重600 N 的物体可能是( ) A.一头牛 B. 一个成年人 C. 一本书 D. 一只鸡 3、如图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 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节力 学习目标 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并了解力的概念。 2.通过实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课前准备 1.家庭实验 用大小不同的力向里压气球,观察两种情况下力产生了什么效果?产生的效果一样吗? 再将两个气球对起头来,双手向里压,观察两个气球接触的地方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这个现象,能提出什么问题?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力是什么 活动1:观察以下各图,思考讨论后面的问题: 说明 运动员用力举起杠铃运动员用力拉绳

推土机用力推土挖掘机用力挖土 1.以上每个力现象中,总会涉及到几个物体?哪个物体用了力?哪个物体受了力? 在课本图5-1的其他几幅图里,你能指出谁是施力物,谁是受力物吗? 2.这些现象的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3.一个物体能不能产生力的作用?举例说明。 4.不接触的两个物体间能产生力的作用吗?请举例说明。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活动2:实验探究力的作用特点 (1)手拍桌子 (2)两只手互拍 (3)手拉弹簧 思考:1.说出你进行以上活动时的感受。为什么我们对物体施力的同时,自己也会有受力的感觉?这说明了什么? 2.日常生活中你还有类似的感受吗?举例说明 要让学生经历、体验从自然、生活、生产现象中科学归纳出力的概念的过程,并多举一些身边的例子,巩固所形成的力概念。 填一填 力是对的作用 ..。

活动3:解释游泳的时候,为什么向后划水,人反而可以向前进? 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游泳时人向后划水,水对人也,所以人可以向前进。 三.力的作用效果 活动4: 1.用手分别拉弹簧、压直尺,观察它们受力时产生了什么效果?举出生活中用力改变物体形状的例子。 2.阅读课本P80图5-4,思考力的作用效果又是什么? 生活中,你还看到哪些用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例子?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都有哪些情况? 3.如果物体没有受到力,运动状态还会改变吗?请写出你的猜想。 分开来让学生举例,减轻了负担,能让全体学生的参与不易混淆,加深了对力的作用效果的认识,体现出物理来源于生活。

熟悉而陌生的力-单元测试题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单元测试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弹簧测力计钩上分别挂了几个物体,测力计的读数为10N时,这个物体可能是( ) A、一袋方便面 B、一根大头钉 C、一张课桌 D、一只鸡 2、如果没有重力,就不会出现下列哪个现象() A.河水不能流动 B.杯中的水倒不进嘴里 C.人一跳起来就会离开地球D.人无法握住鸡蛋 3、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它受到的力是( ) A、只有重力 B、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 C、重力和它对桌面的支持力 D、重力、支持力和压力 4、关于9.8N/kg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正确的是( ) A、9.8N等于1kg B、9.8kg等于1N C、质量是9.8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N D、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5、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9.6N,则它的质量为( ) A、2kg B、19.6kg C、1.2kg D、1kg 6、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 A.小明用力将足球踢了出去 B.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 C.人坐在软沙发上,沙发凹了下去 D.用力打沙袋,沙袋凹陷 7、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汽车轮胎上有较深的花纹 B.旱冰鞋底部装有轮子 C.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需加装防滑链 D.体操运动员上单杠前往手上涂抹镁粉 8、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相互接触时,它们之间一定有摩擦力 B.两物体间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C.物体质量越大,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D.摩擦力都是有害的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的概念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的概念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力》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的重点内容。本节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的内容:(1)力的概念。(2)力的作用效果。(3)三要素以及力的单位。但力的概念比较抽象,不可能在一开始就完整的建立起来,要有一个逐步加深和拓展的过程。因此,教材首先通过一些生动的情景图片,使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中领悟到力的存在,并引起学生对其共性的思考,通过分析、归纳、抽象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从而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能找出施力物体、受力物体,进而通过各种熟悉的体育项目分析力的作用效果,使学生逐渐地认识力。但是学生真正建立其物理学中关于力的概念教学绝不是轻而易举之事,要深刻而全面地理解力的概念绝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任务,还需要在后续的学习中不断完善。在过程和方法方面,通过对力的逐渐认识,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 目标定位 本节教材中知识的获得都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或体育项目为基础,这种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体现了课标中从生活到物理,再认识社会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开展教学,并加强实验和设计各种活动,使学生形成必要的体验,学生形成力的概念就会水到渠成。基于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理解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 (1)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2)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 (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 (3)体会物理就在身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方法阐释 本节课我们应重视力的基本概念的形成过程及伴随的科学方法,以大量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及情景作为知识背景,通过归纳和简单的分析、推理,从而引出概念和规律。 因此,教学中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边活动(举例、讨论、实验、阅读等)边分析、边归纳,层层深入,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设计时注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功”的教学设计 GDXIANG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功的单位,学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对1焦耳的功形成一个具体的观念。 【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器具】尝试题投影片、投影仪、钩码、示教板(自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功 板书:第一节功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来完成下面的尝试题 投影出示尝试题(一): 1、如图,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 2、如图,用细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前进时,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什么力对木块的移动作出了贡献? 3、你对"功"这个词怎样理解的?哪些人可以评功受奖?你知道"劳而无功"的含义吗? 学生练习、讨论,教师巡视。请一位学生板演题1木块受力示意图,然后请学生举手回答题2、题3并给予指正和肯定。最后归纳小结: 师:力学中"功",主要吸收了"贡献"、"成效"的意思,指一个力作用物体上,物体在这

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的移动作出了贡献,取得成效,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如题2中绳子的拉力对木块做了功。 二、新课教学 板书:一、功 (一)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部分的内容,然后再完成尝试题(二),体会一下力学中"功"的含义。 投影出示尝试题(二) 1、下列各图所展示的现象中,什么力对物体移动有贡献?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 ①人推小车前进②马拉车前进③起重机吊起重物 2、当你端着一盆水不动时,你累吗?你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3、当你使劲地用力拉(固定在地面上的)讲台,讲台移动了吗?你累吗?你做了功没有? 4、人推木箱前进时,重力和支持力对木箱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5、人提前水桶沿水平地面前进时,提力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6、抛出的小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有没有力对它做功? 学生看书、讨论,教师巡视,3分钟后,师生一起讨论完成试题二的解答。 师:题1展示的三个现象中,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有力作用在物体上,都使物体在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力都对物体做了功。 师:你们中谁能归纳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板书: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师:题2、题3的例子告诉我们,什么情况不做功? 生:当力作用在物体上,不能使物体移动,不做功。

【学习实践】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熟悉而陌生的力》单元知识点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熟悉而陌生的 力》单元知识点 www.5y https://www.sodocs.net/doc/641885424.html, 一、力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二、怎样描述力 1、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3、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4、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三、弹力与弹簧测力 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

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塑性:物体受力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四、来自地球的力 重力的大小:重力是一种力,因此,重力的单位是N,测量重力大小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应注意的是,不能把竖直向下说成垂直向下。这是因为两者的含义不同.如果两个方向相交成直角,我们就说这两个方向是相互垂直的。可见,说垂直时必须交待跟谁垂直。相对于不同方向的垂直方向不同.就是说垂直方向不是惟一的 五、摩擦力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决定摩擦力(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 【实验原理:二力平衡】1、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www.5y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 新课教学谁运动得就快。 好,我们用裁判的办法在来比较一下纸片下落的 快慢。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对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方 法及步骤的优劣作出评价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了纸片下落的快慢,现在 我们就引入一个新名词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速度”。大家将书打开 到p109, 速度(velocity)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我们一 般用字母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提问单位时间的相关问题:实际上日常生活中的 单位时间很多,比如:一年、一月、一星期、一 天、一小时、一分钟、一秒等等,但是在物理学 中,单位时间只有一个国际单位,那就是一秒, 符号为s (second) 有了速度这个物理量,我们怎么样来比较物体运 动的快慢呢? 很好,可是怎么知道速度大还是小呢?这里我们 引入速度的计算公式。同学们应该数学上早就学 过这个公式,就是: 国际单位: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 常用单位:千米/时(km/h),厘米/秒(cm/s) 单位换算: 1km/h=1000m/3600s=1/3.6 m/s.. 1m/s=(1/1000km)/(1/3600h)= 3.6km/h 刚才我们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包括它的计算公式, 现在就运用它来做“活动5.6”你认为应测量哪些 可让学生另举一例,来说明刚才老师 所讲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比较,让它们从同 样的高度下落,测出时间,但这种方 法实际操作起来是不是不容易呢? 可让学生来设计并做这个实验 体验两种方法的不同 请一位学生读一下速度的概念 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快 速度小的物体运动的慢 同学们对单位时间可能认识上有缺 限,会出现对我们物理上所要求的单 位时间不一致的说法。 学生回答:相同路程比时间或相同时 间比路程。 对学习的这一回答,结合刚才我们所 讲的速度的定义,教师进行总结:对 于两个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运动 物体的速度大小比较,可用速度的公 式进行计算,直接用速度的数值进行 比较,这样可以更方便地进行物体运 动快慢的比较,这才是我们这一堂课 的主要目的。这们从方法上将运动快 慢的比较方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让学生举例(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速度 数值)加深对速度数值的理解 请两位学生上黑板做答并演示 10m/s= km/h 36km/h= m/s 培养学生归纳 比较和分析问 题能力 培养学生举一 反三的能力。 对于为什么要 学速度这个物 理量有一个深 刻的理解,让 学习知道这是 常用的也是非 常好的方法。 对有困难的同 学可出一些常 见速度、简单 速度进行换 算,降低要求。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全册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一个足球放在一块长木板上,如图所示,木板和足球均发生了弹性形变,关于它们弹力的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足球受到的支持力是木板产生的弹力 B.足球产生的弹力作用在木板上 C.木板形变是由于木板产生弹力造成的 D.足球产生的弹力就是足球对木板的压力 2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受到的合力一定为零 B.如果两个力的三要素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跳远时助跑是为了增大身体的惯性 D.抛出去的物体总会落向地面,这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 3 . 物体在一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先在大小为F的水平推力作用下匀速前进了一段距离,接着在方向不变大小为2F的推力作用下继续前进了相同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个过程重力对物体做了功 B.前一段距离物体所受力合力为零 C.后一段距离物体仍匀速运动 D.前、后两段距离推力对物体做功相同 4 . 测一个6N的力时,应选用的弹簧测力计,最恰当的规格是: A.量程15N,分度值0.5N B.量程5N,分度值0.2N C.量程10N,分度值0.1N D.上述三个弹簧测力计均可用

5 . 有下列事例:a.游泳.b.走路;c.飞机在空中加油;d.发射火箭。其中应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的是() A.a、c B.a、b、c C.a、b、d D.a、b、c、d 6 . 如图所示,冰壶比赛是冬季运动会的重要项目,请根据情景回答() A.人推冰壶前进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冰壶是静止的 B.冰壶对地面的压力和冰壶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地面对冰壶的支持力和冰壶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地面对冰壶的支持力和冰壶的重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7 . 如图所示的y﹣x图象,它可以表示 A.做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B.同种液体,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C.某一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弹簧长度的关系 D.电流通过某一导体产生的电热与流经这一导体的电流的关系 8 . 如图所示,乒乓球是我国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下列关于乒乓球受力及运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球拍击球时,乒乓球和球拍都会发生弹性形变

(免费)全册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套) 引言一、奇妙的物理现象 【课前预习】 1.课本图0-2的实验中,你猜想一下小金鱼会___________,请你就你的猜想提出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手做一做课本图0-3的实验,你能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想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手做一做:将一个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杯中,然后逐渐向水里加食盐并使其溶解,你观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你提出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过程〗出示一张照片,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点燃蜡烛,问有什么办法可以熄灭火焰。由此引入新课。 (一)物理研究对象力、声、热、光、电等现象。 (二)有趣的物理现象实验1:点燃的蜡烛如何熄灭? 学生回答:吹、搧、罩 如用容器罩起来,可能会有什么现象? 问:蜡烛有燃烧到熄灭的条件是什么?此实验研究什么问题? (三)探究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猜想3.设计实验4.实验验证 5.得出结论6.交流合作7.提出新猜想 能否提出一个与容器有关的更深一步的问题?如:容器的长短和粗细对蜡烛的燃烧是否有影响? 用实验验证:将蜡烛放入直筒与量筒内燃烧,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 实验2:两支蜡烛燃烧,罩上后,哪支蜡烛先灭? 结论:当实验条件改变时,实验结果会发生变化。 实验3:用磁铁吸引回形针,分别将一些物体放入磁铁与回形针之间,观察回形针的下落情况。 实验4:学生自行实验,用一装水的子对着课本,观察课本上的字有哪些变化。 〖要点归纳〗 在探究物理现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勤于观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联系实际。〖当堂反馈〗P3W. W. W. 第1题调查一下,你周围有哪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和问题?【课后巩固】学生回家做:①用纸条快、慢抽动,观察纸条上面瓶的运动情况。②P3第2题(2)。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章节习题解析版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一、单选题 1. 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之一。如图所示,队员们拿着船桨奋力向后划水,龙舟向前直冲。使龙舟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 龙舟 B. 水 C. 运动员 D. 船桨 2. 图5所示的实例中,主要说明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A. 篮球落到地面,被弹回 B. 用力压气球,气球变瘪了 C. 撑竿被跳高运动员压弯 D. 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 3. 如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 鞋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B. 打球时用力握紧球拍 C. 给自行车车轴加润滑油 D. 给汽车轮胎装防滑链 4. 孔明灯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如图所示是放飞在空中的孔明灯,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孔明灯装饰穗所受重力方向的是() A. B. C. D.

5.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A. 3N B. 3.8N C. 4N D. 4.2N 6.如图是中国科技馆“探索与发现A厅”中的一件展品。这件展品由炮、指针、小球等装置构成。将小球放入炮筒之中并选择发射力度的大小,按动发射按钮,炮会将小球沿斜向上方向射出。在小球射出的同时炮身后退,炮身后的横杆撞击后面的指针,选择发射的力度不同,指针的摆幅也就不同。关于这件展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炮对小球的作用力与小球对炮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B. 炮对指针施加力的作用时,指针不对炮施加力的作用 C. 炮静止时,炮所受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 炮向后运动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不断改变 7. 下列情境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 正在弯道上速滑的运动员 B. 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理书 C. 空中减速下落的降落伞 D. 沿滑梯加速下滑的小孩 8. 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匀速上升时,重物所受重力的方向是() A. 竖直向上 B. 水平向左 C. 竖直向下 D. 水平向右 9. 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不计空气阻力,图中能正确表示空中足球受力示意图的是(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 A.

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单元测试题

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大同市一月份平均气温约为10℃ B.一张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4mm C.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D.一位初中生跑完1000m所用的时间约为50s 2 . 下列给出的数据中最合理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B.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10V C.一本初中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5cm D.人洗澡时水温接近70℃ 3 . 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dm的是() A.乒乓球的直径B.拳头的宽度 C.2分硬币的厚度D.保温瓶的高度 4 . 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变小 B.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变大 C.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D.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5 . 如题图所示,一货物沿水平传送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货物所受重力和传送带所受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货物所受支持力和货物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货物受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D.货物受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6 . 如图所示,在粗糙程度相同的地面上,手推木块向右压缩弹簧;释放木块,木块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离开弹簧后,木块运动到某一位置停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在弹簧恢复原状过程中,所受弹力变大 B.木块离开弹簧后,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变大 C.木块离开弹簧后继续运动,是因为它受到惯性 D.弹簧恢复原状过程中,弹性势能变小 7 . 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少摩擦的是() A.在结冰的路面上撒沙子B.轮滑鞋上安装有滚轮 C.拔河时紧握拔河绳D.教学楼过道铺防滑地砖 8 .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摩擦,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A.自行车车轴装有滚珠轴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