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家长辅导的一些误区

家长辅导的一些误区

家长辅导的一些误区
家长辅导的一些误区

家长辅导的一些误区:

第一种,不管不问型。这类家长可能是因为自己不太擅长英语,所以放任孩子自己去学习,或是对孩子比较自信,觉得不需要在家再进行辅导学习。但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孩子的上课效果很好,但考试效果不好。

第二种,盲目辅导型。这部分家长比较擅长英语,但在对孩子进行辅导时,盲目制订目标,以至于压迫孩子失去兴趣,对英语放弃。

第三种,单一注重型。在这个方面我想说的是,家长不要盲目跟风,这些天听说词汇重要就让孩子使劲背单词,过两天又听语法重要,使劲学语法,最后的结果是孩子可能单方面能力枪,但不能全方位发展。

第四种,操之过急型.这部分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本来2年级的水平非要按5年级的水平来培养,这样子孩子很难达到预期目标,最终还是失去兴趣。

既然有这么多的误区,那么我们就要避免这些误区,让孩子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东方有一句名言,优秀是一种习惯,我们培养了孩子良好的习惯以后,就能给孩子奠定良好的基础,而这个基础就要靠家长在家长期的培养。

那么英语的基本内容就是听说读写四方面,下面咱们要按这四方面来培养。

第一,听(listening)的好习惯

听是良好英语学习的习惯之首要。孩子在学习英语的初期,都是先接收后输出,所以咱们一定要重视听的好习惯。

听分精听和泛听,功效各不相同。精听要求孩子基本能听懂每个单词,并能尝试翻译出来。泛听就是很可能孩子还在干其他事情,就在他旁边营造一个环境。精听能够纠正发音,语音语调,培养孩子语感,泛听在营造全英环境的同时,只能局限性的培养孩子语感。

要养成听的好习惯,还要考虑孩子学校的学习任务和身体状况,我这里有三个时间段建议:

1.早上,用英语叫孩子起床。

2.中午,陪孩子一起吃午饭。

3.晚上,陪孩子一起学习。

在这里新东方的教学特色是全英授课环境,这也是大多数家长开班课的疑问,就想让老师说点中文,其实在这里就能充分展示了这个环境的重要性。

第二,说(speaking)的好习惯

英语的基本功能就是交流,通过说的方式才能来运用语言。人们学习语言的初衷也是交流,所以一定要通过说来进行练习语言。

英语口语差是中国人的通病和弱项,这就更要从小培养孩子开口说的习惯。

在家里家长就要多多鼓励孩子要大胆,脸皮厚的开口说英语。

第三,读(Reading)的好习惯

学英语就要朗读。读有诸多功效,它可以帮助听和说,只有在自己进行朗读的时候才能真正掌握这个单词或句子怎么去发音,才能说的更流利,还可以培养语感,巩固记忆力。

读的方式主要有:跟读磁带,自己朗读.但在自己朗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不会的不熟的地方做标记,结束后再进行听磁带来纠正和巩固。

第四,写(Writing)的好习惯

现在好多孩子英语起步都很早,但却面临着说的出却写不出的苦恼。书写是有阶段性的,这个取决于孩子的年龄状况和英语水平,在培养写的好习惯的同时一定要适时培养,不能过早也不能过迟。

家长在家辅导,写的可测量性提供了很大帮助,可以直接检测孩子的学习效果。

这以上四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贯彻一点就是“坚持才是最重要”,一定要持之以恒。

下面的这个板块为分阶段的特色家庭辅导,在这里我会按照年龄阶段来跟大家分享一些辅导方法。

第一,4-6岁幼儿阶段

听:听磁带,多听一些韵律感强的英文歌曲,最好坚持每天。

说:跟读磁带,再鼓励孩子课堂上要多配合教师活动,跟唱英文歌曲。

看:多看英文的原版动画片节段,内容要简单易懂,举例《狮子王》,《海底总动员》等。

第二,7-10岁少儿阶段

听:听磁带,每天最少20分钟,或更长。

说:鼓励配合教师活动。

读:多朗读课文或小故事,跟读单词。

写:7-8岁练习书写,9-10岁练习听写,练习仿写小篇章,听写频率适当。

第三,11-14岁青少阶段

听:听磁带,并尝试写出所听内容。

说:课堂活动多配合,上课少中文发言。

读:读课文或长篇文章,练习阅读理解题型。

写:听写必备,练习写作。

在这三个阶段当中,我首先提倡要以兴趣为主导,分阶段来特色辅导。

下面是一些常见作业类型的辅导方法。

听写的辅导

1 听写要保持一定的频率,一定要定时复习和巩固。这个一个家长在家听写辅导时不要一次性把听写作业全部完成,可以分次听写,更能巩固知识。

2 稍微大一些的孩子就学要语音与语义结合。

3 坚持。

听磁带的辅导

1 每天听20分,可以跟考试接轨,目前的大型考试听力题型都为20分钟。

2 听完可以适当跟读或默写。

3 坚持。

作业的辅导

1 家长监督完成。

2 跟老师配合。

3 坚持。

活动的辅导

1 家长协助。

2 活动趣味性强,适当锻炼孩子的能力,增强孩子自信。

3 坚持。

孩子成长就像一桶水,是一点一滴成长的,最底层的也最重要的是孩子的起步阶段,在这里还分为幼儿,少儿和青少阶段来分析。幼儿阶段属于纯粹的接收和口语交流,少儿阶段接受学习方法与基础知识(语音,词汇和语法),青少阶段级属于自己成长和学习的阶段。针对不同状况,家长辅导要多注意这些内容。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的是:

家长的完美配合才能更好的成就孩子的成长。不管家长多累多忙不要遗忘孩子的教育。

正确认识心理学,走出心理学误区

正确认识心理学,走出心理学误区 听到”心理学“这三个字,相信很多人第一反应都会露出惊讶的表情,有的人也会好奇的去探寻一下究竟。当然,也有一部分会担心:学心理学的是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看穿我?这个未知的领域被很多人赋予了神奇的色彩和基调,让人向往的同时有那么一丝恐惧。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学也慢慢地被人熟知,但是相对我们庞大的群体,了解她的人还是非常少的。因此,对心理学的认识的误解和偏差是很容易发生的事情。但它真的是那么神奇,遥不可及吗? 其实,心理学就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并不是深不可测的。心理学通常研究的是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有些正好是大家都熟悉,而且经常关心的问题。比如:什么样的人容易讨人喜欢?什么样的事情会让人印象深刻?人为什么要自杀?男人为什么比女人更爱聊政治?等等......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心理学存在很多误解,我们也有必要针对一些误解做一些澄清。这样人们才能更好的去认识,学习并把心理学应用于生活中。 一、心理问题≠不正常 心理咨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新兴学科,人们对它有一种神秘感。来访者通常左顾右盼、鼓足了勇气才走进咨询室,在咨询师反复保证下,才肯倾吐愁苦;或是绕了很大圈子才把真实的情绪暴露出来。因为在许多人眼里,咨询的人很可能有什么不正常或有精神病,要不就是有见不得人的隐私或道德品质方

面有问题。很多人宁愿饱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也不愿或不敢前来咨询。其实,每个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及生活工作的不同方面,都有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对这些问题如能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解释,问题就能顺利地解决;若不能及时加以正确处理,则会产生持续的不良影响,甚至导致心理障碍。这样看来,心理问题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就这些问题求助于心理咨询并不意味着有什么不正常或有见不得人的隐私,相反,这表明了个体具有较高的生活目标,希望透过心理咨询更好地自我完善,而不是回避和否认问题。 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我们所说的心理治疗是主要诊治神经症患者或者有人格障碍的人,也就是所谓的“病人”。心理咨询面向的主要是正常人群,称之为“来访者”,处理的问题多为生活、工作、学习、家庭、婚姻、育儿、疾病、康复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心理咨询指的是没有心理疾病症状的人或者健康的人,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更幸福”而进行的“未雨绸缪”式的咨询,而不仅仅是“治心病”。很多同学认为只有负面情绪累积到“病”的境地才要去咨询。这就是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混为一谈,这样经常导致错失心理干预的最佳时机。如何判断心理咨询的最佳时机?一般而言,如果目前出现的问题自己无力解决,明显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就应该求助于心理咨询,如果发展到严重干扰生活的疾病状态,那应该接受的是心理治疗。 三、心理咨询≠无所不能 一些来访者把心理咨询神化,好像咨询员应无所不会、无所不能,将心理医生视为“开锁匠”,期盼其能打开所有的心结,所以常常求诊一两次,没有达到所希望的“豁然开朗”的心境,就大失所望。实际上,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艰难的改变过程。心理问题与来访者的个性及生活经历有关,就像一座冰山,堆积

早教顾问家长常见问题解答(一)

早教顾问家长常见问题解答(一) 1、你们是什么机构?学费多少?为什么比其他地方要贵?学费怎么组成 的? 我们是一家专业、现代早期教育机构,专门针对0-6岁儿童益智教育和全 脑开发展示。我们是学期制教学,一学期XX课时,一学期费用YY元(费 用包括……) 补充:这个问题其实是对我们的一种误解。先看看我们的成本,进口的环 保装修材料、全球统一的教具教材、高标准的人力资源、良好环境导致的 租金成本等,使得我们的营运成本较高。但是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 亲和、友爱、专业的早教环境,我们认为这是必须的,所以说这个成本是 不能节省的。 2、在对孩子的教学方面会不会没有经验? 如果说只有早教专业毕业才算专业老师的话,目前的早教机构老师都是不 专业的,学幼教和早教的内容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这个是人才这块的一个 缺口,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任何工作经验都是实践中的最重要,我们 招指导师的标准,专业性只是一方面,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 要有爱心,喜欢和孩子沟通,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的指导师每天在早教 中心接触大量的孩子,这个进步的速度是很快的。在我们看来并不是每个 学前教育的人都懂得少儿早期教育,专业素质和团队是我们必备条件。我 们的老师都是经过早教教师培训体系,考核后才能正式上岗。所以我们老 师对现代少儿早期教育及机构理念结合是非常有经验的,家长尽可以放心。 3、我的孩子性格特别内向不爱讲话,老师会有好的方法吗? 其实性格内向的孩子是很常见的,当然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多给孩子建立 自信,多鼓励,老师也会在艺术活动中,通过主动交流和融入团队,试着 服务团队等方法,让孩子找到自信和勇于表达。 4、某某机构和你们很相似,也有很多种教育理念比如蒙台梭利启蒙教育。 你们和他们的区别是什么? 首先,看看您的孩子在成长中的进步。(1、智力2、能力表现如何) 其次,教育理念丰富是双刃剑,用不好,对孩子弊大于利。 第三,最主要还是看机构课程是否系统。1-2个学期可以忽悠,但孩子童 年回不来。 5、我的孩子什么时候能够达到我们家长的期望目标(识字、算数)? 有些东西是年龄问题,我们机构的教育目标是益智全脑开发,是为孩子在 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的基础性基垫,他的智力指数已经达到一个合理高度。 至于知识的传授,是积累过程。机构课程体系已经涵盖,水到渠成。 6、我孩子学一段时间后能达到什么程度? 立竿见影的教学都是非常弊大于利,在我们早教中心,首先能保障你孩子 的是快乐、自由、安全、健康的。2年时间,在孩子综合能力和智力水平 上会有明显优势。 7、我的孩子在这会不会生病? 我们首要的目标是保证孩子的健康,健康是第一位的,这方面请家长放心。

家长在教育孩子上有什么困惑

家长在教育孩子上有什么困惑 很多人认为有钱了,有时间了,教育孩子就有保障了,其实不然,有钱的家长教育孩子的困惑甚至更多,尤其在个性培养、欲望教育和挫折教育等方面。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家长教育孩子的困惑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家长教育孩子的困惑家长教育孩子的困惑,个性培养 ★家长教育孩子的困惑个案: 周女士的女儿2岁半,每天早晨一定要穿自己喜欢的衣服。幼儿园里规定穿园服,可她就是不愿穿,每次都闹到家里所有的成员都来劝说的地步,她才很不情愿地穿上园服去上幼儿园。家长对此很困惑。到底如何面对一个幼小孩子在穿着打扮上的要求? 家长教育孩子的困惑,欲望教育 ★家长教育孩子的困惑个案: 郑女士对孩子无休止的要求感到头痛。每次领着孩子上街或者到公共场合,孩子总不停地要买这买那。这样的问题出现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她回忆自己的童年时说:小时候,我只有一个“洋娃娃”,但却对它百般宝贝,珍惜得不得了,而现在儿子拥有一堆玩具火车模型、赛车模型、汽艇模型,却好像都不能满足他。凡是车模他都喜欢,同样款式的车他还要买不同颜色和不同大小的,而且见了别的孩子有什么玩具他也会不停地吵着要,但买回来后,没几天就又扔到一边了。

其实这样家长教育孩子的困惑不只郑女士一人。面对这样的浪费和无休止的欲望,妈妈们都不知该如何是好。虽然自己有这个经济能力给他买各种东西,但长期下去会不会惯成孩子“要什么就必须得到什么”的毛病?等他长大进入社会后会不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 家长教育孩子的困惑,挫折教育 ★家长教育孩子的困惑个案: 韩女士今年36岁,原在外企工作,丈夫有一家自己的广告公司。自从有了孩子后就一直在家做“全职太太”,儿子今年6岁。他们住在西山边一幢近280平方米的联排别墅里,丰衣足食的环境中成长的儿子今年即将上小学。但妈妈却日渐发现儿子无法面对失败,比如与别的孩子一同赛跑时落了后,或者和妈妈下跳棋连输两盘,他都会哇哇大哭甚至做出过激的举动。妈妈由此非常担心,孩子上了小学或将来进入社会将要面临很多竞争和失败,如此这般如何是好? 给家长教育孩子建议1,人分两种,一种喜欢自己的,一种不喜欢自己的。不喜欢自己的,大多经历了一个补短纠偏、批评式教育的童年。这种不喜欢,往往需要用漫长的岁月订正。;;不喜欢自己的人,往往不能发自内心喜欢自己的孩子,总是过多关注孩子天性上的劣势缺点,自觉或不自觉地为他订正。于是,又制造出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 2,亲子教育,是一个渐次发现的过程。幼儿期,健康成长最重要,此时家长的任务,是“养育和发现”。兴趣班可以上,但目的不是学习,而是玩乐和发现。认识、发现他的天性特点和禀赋优势,为

对心理咨询的正确认识

对心理咨询的正确认识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他们以为心理咨询就是心理咨询师直接告诉他解决问题的方法,直接教他怎么做。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虽然心理咨询在某些程度上有一定的指导性,但它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来访者寻求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但咨询师不帮助解决任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此外,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很多,除了谈话还有其他的,但可能大多数来访者需要的主要还是谈话,咨询师通过倾听、分析和探讨,对来访者作出启发和指导。但很多来访者因为不了解往往产生误解,觉得这样的谈话根本没有给自己实质性的帮助,因此对心理咨询不再信任。 依然有不少的来访者,他们以为做心理治疗就跟感冒头痛打针吃药一样,一次或者两次就马上立竿见影、药到病除,因此来之前对治疗抱着很大的信心,一次治疗之后可能就是大大的灰心失望。大多数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人,在他们走进心理咨询室之前,心灵已经被伤害得一塌糊涂了。这样一种长期积累起来的心理伤害,问题的形成是那么漫长的一个过程,即使再厉害的心理咨询师,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心理治疗就能帮他们解决问题。所以心理治疗持续的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因人而异。 认为“心理咨询就是聊天”:心理咨询不同与一般意义上的聊天,尽管心理咨询的方式主要是谈话,但心理咨询利用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有社会学、哲学、医学等方面知识,有严格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从而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帮人解除心理危机,促进人格的发展。 认为“心理咨询应该一次解决问题”:许多初次心理咨询的人都幻想心理医生能一次把自己长期压抑与痛苦一扫而光,开拨心灵的迷雾,远离烦恼与困惑,然而心理医生并不是神仙,更不是有什么超出常人的功夫。“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理咨询是帮助人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只是提供一些正确的认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必须是求助者本人多次具体实践才能解决的。除非是非常简单的心理问题,可以一次心理咨询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许多问题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有性格方面的问题。有些现实问题而且还可能涉及方方面面,心理咨询也不可能一次解决。心理咨询是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接受现实从而超越自我。所以心理咨询需要一个了解的过程,一个讨论、分析、操作、反馈、修正、再实践的过程,一般不能一次解决问题,并且心理咨询每次有时间的限制。心理咨询需要很长时间(几个月至几年)才能解决问题。 、心理咨询≠ 有精神病、不光彩、不体面

家长常见问题及相关解答话术

家长常见问题及解答话术 问题1:早教主要是如何进行的?和幼儿园有什么区别? 回答: 早期教育主要是针对0—6岁的课程培训及家长的一些育儿指导,是从宝宝的五大领域,八大潜能开发的,通过课程当中的一些游戏设置来传递;幼儿园和亲子园从经营的体系和模式就有很大的区别,第一幼儿园针对的年龄段主要好似2岁半以上的孩子,亲子园面对的孩子是从出生一直到6岁之前的教育,第二从课程体系上去分析,幼儿园的课程是大班制教学,每个班差不多15—20人左右,一个主班老师、一个陪伴老师、一个阿姨;亲子园每节课程最多不超过10个孩子,最主要的是亲子园的课程是要求我们家长一起陪同上课的,老师、孩子、家长三方互动的一个形式,家长可以在课堂当中获得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您在课程当中可以直观的看到孩子在这一节课程当中的一个表现,有哪方面表现好哪方面表现不好的,对孩子的发展状况可以随时掌握;第三幼儿园主要以保育为主,以看护孩子的安全为主,让家长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去工作,晚上您去接孩子下园的时候幼儿园的老师顶多就是和您沟通几句孩子今天在幼儿园的大体表现,您在亲子园上课,课上老师会有单独指导的时间,针对每节课的重点操作老师会对每个孩子做出指导和评价,下课之后老师还会跟您沟通,给您一些教育方案包括您在家的时候如何实施家庭教育方案,这些都是您在幼儿园得不到的,您觉得幼儿园和亲子园是一样的吗?(你说了这么多,最后还得让家长回答你是不一样的) 问题2:天气冷了!孩子不肯起床怎么办? 回答: 首先,家长您要把这个问题规避掉,从你自身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您应该比我更清楚,孩子的作息时间只要养成生物钟就很难改变的,冬天天气确实冷,包括大人也不愿意起床,那就需要我们家长要给宝宝做一个榜样,我们要早睡早起,不能您第二天休息了想着前一天晚上多陪孩子玩一会,玩到很晚孩子的睡觉推后那么势必第二天会不起早的,一般6个月—

家长对教学意见和建议

家长对教学意见和建议 尊敬的学校领导和老师: 您们好! 我是xx-x级(自主)2班学生李俊同学的家长,非常感谢学校对孩子的培养教育,给了我女儿这么好的学习环境,让他能够在学校这个温暖的集体里接受教育长大成人,家长对学校意见和建议。也非常感谢学校给了家长一次机会,倾听家的意见,架起家庭——学校沟通的桥梁。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结台起采,为孩子的健康成长铺平道路借此机会,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作为家长也真的想和你们说说心里话。 现在的孩都是独生子女,她们将来面临的社会竞争日趋加剧. 未来世界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实我越来越感到家长是多么的难做,为人父母再也不仅仅是把孩子养大、不让她饿着冻着、供她读书上学。我总在想,在孩子心里,我到底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的感染着孩子。家中的人际关系和文化氛围都对孩了的成长起着巨大的作用,其实家长和教师一样,也应该是教育者,家长也应该扮演一小教育者的角色。作为家长不仅要负责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在孩子逆反的时候,给她做一盏指明灯;在孩子困惑时,给她一点帮助;在孩子子感到失败时,给她以信心,让她有成成长的力量,虽然我做的还不够,但是. 我会不断探索教育孩子的方法,与学校积极的配合,让孩子有一个既严格又宽松的成长环境。

孩子生活在学校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学校和老师给了孩子知识力量,给了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了她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空间,我由衷的感谢学校和老师,有时真的为孩子感到幸福和庆幸,生活文摘《家长对学校意见和建议》。但是,孩子总有一天要走向社会,总要为家庭和社会承担一份责任。我觉得从现在开始,更需要对孩了进行对节约意识的教育和责任感的教育,孩子对物的珍惜意识的淡簿,表面看是由于家庭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深层次地想一想,这实际上是孩子责任意识对的淡薄,是对家庭、对自己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现在,有很多家长都只要求孩子一门心思学习知识,其余的事都忽略了,由家长包办。如此,不但导致了孩子的自理能力的缺乏,而且也削弱了孩子对家庭、对自己的责任感。我觉得应该是学校需要加强的,这是我们做家长值得深思的“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责任”,这是良好的意志品质,是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它还可转化为个人奋斗的不竭动山。我们的孩子一天天长人了,但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承受力都还很差。在这方面学校应该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教育孩子要有民-主意识和法纪观念,培养良好的伦理到的和职业道德意识。还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良好的心理自我谴节和保护能力,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心态。 渴望独生子女成才,天下父母同心。我也对孩子充满了热切的期望。尤其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越来越高,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心情有时难免急躁,急于

如何走出家庭教育的常见误区

如何走出家庭教育的常见误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儿童的“基石”是由父母双手奠定的,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是一个公民的基本义务。当前,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已成为每个家长迫切关注的问题,但大多数家长往往缺乏科学的教子方法,他们仅凭个人的直觉和某些传统经验来施教,这使得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产生了许多误区, 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换一个新的思路,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一、走出宠爱过度的家庭教育误区。 家长们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需要,视孩子为心肝宝贝,不能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如:周末,一位年轻的母亲从幼儿园里接她的孩子,发现孩子的脸上有轻微的伤痕,便问:“是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抓伤的?”孩子点点头,母亲火了:“为什么不抓他?”之后有去找了老师……真是可悲啊!家长这么“爱”孩子,能养成良好的品德吗?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吗?父母的爱心固然可钦可佩,但是父母们应该好好想一想,这样“爱”孩子,后果会怎样呢?作为父母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样做不仅伤害了孩子的心灵,还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的孩子在上小学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学校伙食差,孩子身体渐渐瘦弱,保育员建议刘少奇把孩子接回家住,但被刘少奇拒绝了。他说:“孩子只有留在艰苦的地方,才能受到锻炼和考验。”由此可见,老一辈革命家对孩子的爱,是一种理智的爱,一种真正的爱,希望家长们在借鉴的基础上,对幼儿爱得适当,爱得合理,爱中有教,教中有爱,这样才能使幼儿得以健康成长。 二、走出智力第一的家庭教育误区。 把幼儿培养成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也是广大家长辛苦劳作的精神寄托。但是,不少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偏重智力因素,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对制约其成长的其他因素则很少过问。认为孩子只有上大学才有出息,才能出人头地,于是整天让三、四岁的孩子背唐诗、背宋词、认汉字、算加减,扼杀了幼儿爱玩的天性,阻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智力是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家庭教育只注重智力因素,结果可想而知。相反,若能从全面发展入手,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进取心、坚持性、自制力和勇敢精神等,如: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幼儿相信自己的力量,并予以表扬和鼓励;当幼儿在做某件事情、因其他原因半途而废时,就应及时地给予督促、鼓励,使他们坚持把事情做完做好;在游戏中让幼儿担任某些他们不喜欢的角色,以使他们的行为服从集体要求等等,这样就能使他们的正常智力得以充分地发挥。 孩子们最怕寂寞无聊、闷着没事,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总想投入到某项最喜爱的活动中去。当孩子们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某种喜好的活动中时,他们的内心就会充满“成就感”,愉悦之情溢于言表。家长应该了解并尊重孩子的意愿,为孩子提供自由探索的天地和活动场所,并进行热心的鼓励。因为兴趣、自信是进步的动力。即使幼儿没有超常的智力,只要有较好的心理品质,将来也可以成才,反之,将来有可能无所建树,甚至成为“废品”。作为父母,要想使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就必须在培养幼儿

2021年优秀班主任研讨会心得体会(含4篇)

优秀班主任研讨会心得体会(含4篇)猜你正在找优秀班主任研讨会心得体会的怎么写?那么就给你这篇范文参考。 阳春三月,我和卞崇振、音红梅、汤静雅等老师一行7人有幸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千课万人”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心灵沟通与策略艺术”工作研讨会。研讨会时间为3月24~3月26日,虽然周末没有休息,但是我感到非常充实,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样的学习机会。我们认真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以及全国优秀班主任的10场精彩讲座,收获颇多。现将各场讲座所获如下: 第一场:北京海淀区中关村一小教师全艺的《师生关系,后进生》。全老师用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班主任工作艺术:“真心、爱心、耐心、匠心”;批评学生的学问:“缓一缓、避一避、绕一绕、冷一冷”,即:批评学生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地点;批评学生要保护其自尊心;尽可能从侧面间接批评学生;对不听话的学生,外表上故意冷淡。针对不同的学生写不同的评语,关注学生点滴的进步,多给予学生鼓励,放手让学生发挥和创造,构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第二场:上海晋元中学德育主任丁如许的《打造魅力班会课》。丁老师告诉我们,每一次班会课都是一次教育的机会,是班主任与

每一个学生交流沟通的绝好机会。好的班会要具备“五实”标准:切实的课,有意义的课;充实的课,有效率的课;扎实的课,有生成的课;平实的课,常态下的课;真实的课,需完善的课。要打造魅力班会课,一要精心选题型,二要巧借八方力,三要增强开放性,五要全班齐动员,六要研究课结构,七要认真写教案,八要创造新形势。 第三场: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教师桂贤娣的《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从头至尾,桂老师走在会场中间,用极为平实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一个个自己教学中发生的小故事,其哲理之多,启示之广,不得不令人惊叹!每周桂老师都要问自己三个问题:“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中,会场时而安静,时而沸腾,大家都被桂老师的精彩演讲所吸引和感动。 第四场:北师大教育学院教授、硕士导师钱志亮的《班主任如何指导学生家长》。钱老师不愧是一名教育专家,他用精炼而精彩的语言告诉我们许多养儿、育儿的知识,主要内容有: 一、澄清教育观念。 二、引导家长定位父母角色。

对心理咨询的六大误区

对心理咨询的六大误区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巧源自西方医学与心理学,心理治疗在我国并不是一项发展成熟的专业服务,心理治疗师对国人而言,仍是一个相当新鲜而陌生的专业人员。也因此,学生对心理咨询容易产生误解。 一、精神病患者才需要心理咨询 许多人会以为接受心理咨询的人,通常上一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的人,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由于能够受惠于心理咨询的人,其实本身的心理功能不能太差,包括他至少要具有相当程度的说话能力,理解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因此,看心理咨询的人通常是一般没有心理疾病但是有不同程度心理困扰的人,或是患有轻微心理疾病的人,如精神官能症等。 二、心理咨询,一定要去精神科 有心理困扰或精神疾病的人,如果需要心理咨询,固然可以去看精神科门诊,但是,一般精神科门诊由于医师太忙,通常不会主动提供,因此个案主动提出要求。除了精神科门诊,提供心理咨询的地方外,还包括社区心理卫生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学生辅导中心,以及私人开业的各种心理工作室。 三、心理咨询老师是替人解决问题的人 许多人认为心理咨询老师是专门替人解决心理问题的人,例如以为心理治疗师会帮助失业的人找到工作,帮助失恋的人重获爱情,帮助外遇的人回心转意,帮助父母寻回离家的孩子等。这样的期待恐怕

是要落空的,因为心理治疗师的主要工作是在帮助个案自我了解,进而发挥个人的潜能,去处理生活中的人际问题,去为自己做最好的决定,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四、心理治疗的谈话内容,会绝对保密 基于执业道德,心理治疗师通常会对于个案当事人的谈话内容加以保密,即心理治疗师未经当事人同意,不会将当事人的谈话内容告诉其他人。但是,心理治疗的专业保密其实是有限制的,心理治疗师在下列的情形之下,为了保护当事人及公众的安全,通常无法继续保密,而必须通知有关机构与人员。心理治疗专业保密的例外情况如下: 1 当个案企图要自杀或伤害自己时,心理治疗师为了保护个案的生命安全,只好通知家属或有关医疗急救人员。 2 当个案企图要伤害他人,或危害公共安全时,心理治疗师为了保护个案免于犯罪,以及保护其他无辜的第三者免于受害,只好通知有关机构与无辜第三者。 3 当个案的行为涉及家庭暴力或儿童虐待时,心理治疗师依法为保护受害人,以及预防家庭暴力的继续发生,只好通知社政单位进行处理。 五、心理治疗师具有透视人心的本事 心理治疗师既没有特异功能,也没有他心通,因此,心理治疗师并没有透视人心的本事。心理治疗师受过扎实的心理学与心理治疗训练,因此,对于人的内心世界特别关心,对于个案所述说,所表述的问题特别敏感。如果想要获得心理治疗最大的帮助,个案需要和心理

早教家长常用问答

家长问答 1.有家长说,课程内容太多,家长担心以后陪伴孩子上课会感到很 吃力、力不从心。 A.在早教课程上,我们安排了10个左右的活动环节,家长可以通 过观察,了解到小朋友特别喜欢哪些活动,回家以后可以继续重复做喜欢的活动,以达到有目的地重复学习,从而建立小朋友的自信心;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小朋友感到和父母在一起可以得到更多的体验,不会觉得累,同时家长看到宝宝的成长,也会觉得高兴大过于辛苦的。运动宝贝早教的课程总是能够给孩子和家长都不断带去新鲜感和满足感。 B. 在孩子教育的路上,家长的辛苦付出是肯定的。但是不被人接 受和记住的辛苦是因为没有得到回报。运动宝贝的早教课程意在培养、开发孩子的潜能,让宝宝能够成长在生命的起点,让家长逐渐变成轻松高效的父母。举例说明:如,生活课培养了孩子的生活独立能力,服务自我与服务他人的能力。家长可能辛苦几个月,培养了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却轻松了好几年。 2.近期发现一些1岁半到2岁的小朋友仍然不会讲话,有的家长很 着急,问怎么办? 通常18个月的小朋友能够讲40-50个单词,如果小朋友已经到了1岁半还不会讲话,爸爸妈妈就要多些耐心,用正确的方法去教孩子。可以在家多些播放儿歌给小朋友听,同时,让小朋友看着家

长说话时的口形去模仿,这样帮助小朋友学习如何通过口形和嘴角肌肉的控制来建立正确的发音机制,并且要通过不断的重复建立小朋友的自信心。 3.孩子打人怎么办? 小孩子打人,原因可能是有过被打的经历,或者从其它途径看到打人的行为,而产生的一种模仿行的动作。当一个小朋友打个另一个小朋友后,身边的大人不要紧张,一方面要安慰被打的小朋友,另一方面要告诉打人的小朋友该用其它方式向别人表示友好,例如:握手、击掌(HIGH-FIVE)、拥抱,同时让小朋友用这种方式和对方小朋友做一次以上动作,以取代之前的不好习惯。 4.老师都没有孩子,她们怎么知道孩子的特性,凭什么教小孩子? 作为早教老师,最重要的不是她有没有孩子,而是是否像个孩子,是否能融入孩子的世界,她们会用肢体语言来感染孩子,用孩子的方式来表达来引导;另外重要的一点是,早教老师需要爱心,有孩子的人不一定有爱心,有爱心的人不一定有孩子;很多家长们不能解释孩子的行为,不知道孩子在各个阶段需要怎样的启示,但我们的早教老师是经过专业的培训的,她们就能从专业的角度解答家长的疑问;再说,我们中心的老师每周面对上百个不同年龄的孩子,跟不同的家长交流,吸取的经验积累起来比有孩子的人还更懂孩子。所以有没有孩子并不是决定一个早教老师优不优秀的前提。

新教师家长工作的困惑及策略汇编

新教师家长工作的困惑及策略 新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后备力量,然而,新教师在进入工作岗位的第一年,尤其是第一个学期,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焦虑,特别是在家长工作方面。因此,研究新教师在家长工作中产生焦虑的原因及对策,是促进新教师成长的重要课题。 一、产生原因 1.新教师的岗位适应慢 新教师所面临的从学生向教师转换的岗位适应是产生焦虑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想把所有工作都做好的主观愿望与工作经验欠缺的现实差异,令新教师面对家长时显得底气不足;另一方面,以前单纯的学习生活与目前繁杂的工作事务之间的差异,令新教师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时感到紧张。同时,新教师在岗前培训时较为关注面对孩子的工作常规,往往忽略了面对家长的应对之策,这更让新教师对家长工作产生无从入手的感觉。 2.家长的信任度低 相对老教师来说,家长对新教师的信任度比较低,往往愿意和老教师进行交流。家长的这种态度往往会打击新教师的自信心,使他们产生“家长比较挑剔”的想法,在面对家长时容易退缩。 3.新教师的成功几率少 理想与现实的差异,往往会让新教师一下子无法适应性格迥异的孩子和需求不同的家长,这些又使得新教师无法全面深入地了解孩子,更无法回答家长的种种问题。这种工作难以成功的负面体验,让新教师产生畏惧。 二、应对策略 1.尽快适应角色变化 新教师首先要努力实现教师角色的社会化,提前定位,调整情绪,以积极健康的职业心态进入教师的工作岗位。 一方面,新教师不能以新人自居,等待老教师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期待家长谅解自己的失误。这需要新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岗位职责,学会自己处理日常事务。另一方面,新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经验的缺失,主动向老教师学习,并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踏上工作岗位,就意味着要承担工作职责和压力,新教师切不可因小小挫折而消沉,或因点滴表扬而沾沾自喜。只有坦然面对一切,才能快速适应角色的变化和岗位的要求。

当前家教的误区及建议

当前家教的误区及建议 陈伟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教育,但是家庭与社会的教育功能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天下几乎没有不爱孩子的家长,但是很多家长却发现,尽管自己含辛茹苦,但孩子的成长却并不尽人意。虽然孩子的秉性千差万别,但每一个孩子身上却有很深的家庭教育的烙印。我们爱孩子,却不一定具备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我们给孩子的,不一定是孩子最需要的。做父母,虽不需要考资格证,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天生会教育孩子,人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因此,今天,我主要就当前我们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建议与大家共同交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重生理轻心理 现在我们的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尤其是饮食疾病等方面是十分重视的,尤其是受过苦的爷爷奶妈生怕孩子饿到冻着了,对孩子身体的关怀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但是在重视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却忽视体育锻炼。生命在于运动,有些家长简单地认为体育锻炼就是让孩子玩,或认为有体育天赋的孩子“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孩子的发展首先是身体的发展,只有营养,没有运动,身体健康无法实现。而且,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是防治疾病的最根本的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孩子良好意志品质的方法之一。 对孩子身体健康关注过度的同时,我们却对孩子心理健康不重视。有些家长对心理知识知之甚少,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对孩子的心理隐患也不知如何预防、消除。而许多科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大中小学生患心理健康问题的,占有一定比例。孩子的心理发展关键时期,一是儿童时期,二是青春期。在儿童期,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如何,对孩子的心理早期培养有重要意义。如果是在青春期中,父母不能帮孩子处理好一系列冲突,最容易使孩子发生各种心理障碍,这些应引起父母高度重视。因此,不管我们的工作如何繁忙,不管我们的个人娱乐如何重要,请您一定每天抽出一点时间,给孩子多些关注,重视与孩子的沟通,让孩子愿意和你说话,为孩子提供帮助,扫除其心理障碍。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学会尊重孩子人格,引导孩子成长。 二、重分数轻品质 由于现在是高考分数论英雄的时代,我们小学生家长也未雨绸缪,十分重视孩子的考试成绩。甚至有些家长误以为学校的成绩代表一切,把分数当成衡量孩子优劣的唯一尺度。其实,分数与能力并不完全相等,分数只人的能力的一部分。“高分低能”就是只抓分数不发展能力所致。许多家长只要求孩子从小拿高分,却忽视了孩子综合素质的的培养,致使学习没有后劲。许多孩子小学成绩优秀,越到高年级,成绩越差,就是学习能力缺乏培养的结果。而且,现在家庭教育中有一个比较突出的误区,就是忽视对孩子意志品质方面的要求,也很少磨练孩子的意志。凡事宠着护着,唯恐孩子不顺心。对孩子存在着脆弱、依赖、任性等不良的意志品质,没有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只要学习成绩好,家长往往无休止的满足孩子的欲望,不给机会或没有意识到让孩子锻炼克制自己的欲望,使孩子的意志品质在无形中弱化。孩子意志品质的磨练是家长、老师和其他人无法代替的,只能让孩子在一次又一次实践中发展,家长要把自己唯分数论的误区解放出来,重视情商的培养,为孩子创造挫折教育的条件。 三、重言传轻身教 有些家长认识还是比较到位,知道需要培养孩子的全面素质,但在培养过程中,许多家长不注意学习科学的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完全依赖自己的随心所欲,高兴就对孩子好,不高兴就对孩子发泄情绪。孩子的许多品质与素质,在家长的随意影响下逐渐形成。

关于心理咨询的常见疑问解答

关于心理咨询的常见疑问解答 Q:心理咨询是针对“心理病人”的吗? A: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那些精神正常,但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或产生心理障碍导致无法正常学习、工作、生活并请求帮助的人群,而不是“病态人群”。 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二是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三是特殊对象,即临床治愈的精神疾病患者。其中,心理咨询最一般、最主要的对象,是健康人群,或者是存在心理问题的亚健康人群,而不是人们常误会的“病态人群”,病态人群例如精神分裂症、躁狂等患者是精神科医生的工作对象。 Q:心理咨询的范围有哪些? A:心理咨询的范围非常广泛,凡成长、生活、工作、学习、家庭、疾病、康复、婚姻、育儿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都属于咨询工作范围。如焦虑、抑郁、恐惧、悲观等方面的分析与指导、诊断与治疗,各种不可控制的思维、意向、行为、动作的解释、诊断与治疗。 Q:心理咨询和朋友之间倾诉有什么区别? A:这是关于心理咨询的一个普遍问题,朋友之间的倾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症状,但是下次出现类似的情况时心理问题仍然会出现。心理咨询专业性强,是以帮助病人重塑完善人格为目标的。咨询也是是干涉性的谈话,并有系统的治疗方案、家庭作业、特殊训练等等。 Q:为什么心理咨询最好面谈? A:咨询师必须通过来访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诊断来访者真正的内心冲突,同时也需要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化解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另外很多心理治疗的过程都必须当面实施。 Q:为什么心理咨询不能在家进行? A:心理咨询非常讲究环境的设置。比如室内的亮度、沙发的位置、装饰品的摆设等等都能对咨询起到非常好的辅助效果。另外病人在其所熟悉的环境里往往很难跳出其原有的心理状态,融入咨询师所设定的内容中。 Q:为什么不能给熟人做心理咨询? A:如同法官不能审理亲朋好友的案件一样,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的性质要求摆脱自己预设的价值观,站在一个超脱而又中立的立场来倾听、共情,这就决定了心理咨询师不能为熟人、亲友做心理咨询。 做心理咨询前的准备 如果你做个体咨询,下面的注意事项可能会有帮助哦: 1、想好开头说什么。事先想好“开场白”,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 2、把咨询师看作朋友。心理问题大多要有情感上的倾诉,这是求助者和心理咨询师的共同愿望,且心理咨询师会给予保密。因此,面对心理咨询师,可以尽可能的敞开心扉。 3、倾诉要有所节制。人在激动时易失控,一肚子的烦恼和苦水恨不得全都倒出来,从时间上考虑,你的倾诉在10~30分钟即可。

早教常见问题及相关解答话术

早教常见问题及解答话术 问题1:早教主要是如何进行的?和幼儿园有什么区别? 回答:早期教育主要是针对0—6岁的课程培训及家长的一些育儿指导,是从宝宝的五大领域,八大潜能开发的,通过课程当中的一些游戏设置来传递;幼儿园和亲子园从经营的体系和模式就有很大的区别,第一幼儿园针对的年龄段主要好似2岁半以上的孩子,亲子园面对的孩子是从出生一直到6岁之前的教育,第二从课程体系上去分析,幼儿园的课程是大班制教学,每个班差不多15—20人左右,一个主班老师、一个陪伴老师、一个阿姨;亲子园每节课程最多不超过10个孩子,最主要的是亲子园的课程是要求我们家长一起陪同上课的,老师、孩子、家长三方互动的一个形式,家长可以在

课堂当中获得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您在课程当中可以直观的看到孩子在这一节课程当中的一个表现,有哪方面表现好哪方面表现不好的,对孩子的发展状况可以随时掌握;第三幼儿园主要以保育为主,以看护孩子的安全为主,让家长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去工作,晚上您去接孩子下园的时候幼儿园的老师顶多就是和您沟通几句孩子今天在幼儿园的大体表现,您在亲子园上课,课上老师会有单独指导的时间,针对每节课的重点操作老师会对每个孩子做出指导和评价,下课之后老师还会跟您沟通,给您一些教育方案包括您在家的时候如何实施家庭教育方案,这些都是您在幼儿园得不到的,您觉得幼儿园和亲子园是一样的吗?(你说了这么多,最后还得让家长回答你是不一样的) 问题2:天气冷了!孩子不肯起床怎么办?

回答:首先,家长您要把这个问题规避掉,从你自身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您应该比我更清楚,孩子的作息时间只要养成生物钟就很难改变的,冬天天气确实冷,包括大人也不愿意起床,那就需要我们家长要给宝宝做一个榜样,我们要早睡早起,不能您第二天休息了想着前一天晚上多陪孩子玩一会,玩到很晚孩子的睡觉推后那么势必第二天会不起早的,一般6个月—1.5岁的宝宝在早上起床的时间是7:30—8:00之间,再大一点就基本上在7:30之前肯定起床了,如果您家宝宝不是这样的作息时间,请按照这个时间点来慢慢调整孩子的生物钟,不然以后孩子上幼儿园您操心的事情更多,光是孩子睡觉的问题就够您急的,现在宝宝还小,生物钟好调整,只要您坚持一个月就差不多会给孩子建立起来。 问题3:你们中心的老师都是哪里的?专业吗?

家长对子女教育最有效的四句话

家长对子女教育最有效的四句话有位父亲他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比较独特,他从来没有辅导过女儿做功课什么的,就是每天回来跟女儿聊十分钟,只聊四个问题,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这四个问题是: 1,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3,今天有什么好收获吗? 4,有什么需要爸爸的帮助吗? 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含义: 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在调查女儿的价值观,了解她心里面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激励女儿,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个问题是让她确认一下具体学到了什么; 第四个问题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很关心你,二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四个问题,包含了很多关爱关怀在里面,事实上也证明很有效。 在教育理念中,要把孩子教育好,最关键的就是亲子关系要处理好。如果家长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绝对的责任,孩子相信家长无条件地爱着自己,相信家长所有批评、表扬的出发是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潜意识里对此达到完全相信,那么这种关系是良性的,是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稳定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教育孩子的最简单的事情,用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伴随孩子成长”。但是,现实生活大部分人的亲子关系是不稳定的,或者说是扭曲的,孩子并不能真正信任家长。 谁家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子女的,但中国98%的家长错把爱的方式当成了爱。比如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吃,最好的衣服穿,这只是一种爱的方式,并不是爱本身。而家长们的爱也经常是有条件的,比如会出现只要这次考试得了前三名,就带你去哪里玩等等。 爱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感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是无条件的,是一种整体接纳的,是要让对方接收到的,要真正做一个好家长并不难,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注意下面几句话: 1,绝对禁止高压/打骂孩子的做法,建立平等的关系。 2,真正地无条件爱孩子,给予孩子精神意义上的爱。 3,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4,用正面的方法教育孩子,时常对其鼓励表扬。 5,调正亲子关系,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6,要注意孩子的人格精神。 如果真正理解了以上的六句话,教育好孩子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了。 家长应知道的心理学规律 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教育的效果往往会苍白而无力。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位母亲都应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规律"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从而科学地引导孩子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中之龙、人中之凤! 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

走出幼儿家庭教育的误区(1)

走出幼儿家庭教育的误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儿童的“基石”是由父母双手奠定的,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是一个公民的基本义务。当前,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已成为每个家长迫切注重的问题,但绝大部分家长往往缺乏科学的教子方法,他们仅凭个人的直觉和某些传统经验来施教,这使得家庭教育出现了很多问题,产生了很多误区,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换一个新的思路,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更新自己的教育观点,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一、走出宠爱过度的家庭教育误区。 家长们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需要,视孩子为心肝宝贝,不能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如:周末,一位年轻的母亲从幼儿园里接她的孩子,发现孩子的脸上有轻微的伤痕,便问:“是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抓伤的?”孩子点点头,母亲火了:“为什么不抓他?”之后有去找了老师……真是可悲啊!家长这么“爱”孩子,能养成良好的品德吗?能适合社会的要求吗?父母的爱心固然可钦可佩,但是父母们应该好好想一想,这样“爱”孩子,后果会怎样呢?作为父母必须清醒的理解到:这样做不但伤害了孩子的心灵,还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的孩子在上小学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学校伙食差,孩子身体逐步瘦弱,保育员建议刘少奇把孩子接回家住,但被刘少奇拒绝了。他说:“孩子只有留在艰苦的地方,才能受到锻炼和考验。”由此可见,老一辈革命家对孩子的爱,是一种理智的爱,一种真正的爱,希望家长们在借鉴

的基础上,对幼儿爱得适当,爱得合理,爱中有教,教中有爱,这样才能使幼儿得以健康成长。 二、走出智力第一的家庭教育误区。 把幼儿培养成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也是广大家长辛苦劳作的精神寄托。但是,很多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偏重智力因素,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对制约其成长的其他因素则很少过问。认为孩子只有上大学才有出息,才能出人头地,于是整天让三、四岁的孩子背唐诗、背宋词、认汉字、算加减,扼杀了幼儿爱玩的天性,防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智力是水平的核心和灵魂,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水平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家庭教育只注重智力因素,结果可想而知。相反,若能从全面发展入手,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进取心、坚持性、自制力和勇敢精神等,如: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幼儿相信自己的力量,并予以表扬和鼓励;当幼儿在做某件事情、因其他原因半途而废时,就应即时地给予督促、鼓励,使他们坚持把事情做完做好;在游戏中让幼儿担任某些他们不喜欢的角色,以使他们的行为服从集体要求等等,这样就能使他们的正常智力得以充分地发挥。 孩子们最怕寂寞无聊、闷着没事,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总想投入到某项最喜爱的活动中去。当孩子们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某种喜好的活动中时,他们的内心就会充满“成就感”,愉悦之情溢于言表。家长应该了解并尊重孩子的意愿,为孩子提供自由探索的天地和活动场所,并实行热心的鼓励。因为兴趣、自信是进步的动力。即使幼儿没有超常的智力,只要有较好的心理品质,将来也能够成才,反之,将来有可能无所建树,甚至成为“废品”。作为父母,要想使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就必须在培养幼儿智力因素的基础上,注重幼儿的全面发

浅谈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孩子

家长课程教案 浅谈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孩子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的到来!感谢各位家长对学校的信任,把孩子送到学校学习。同时感谢你们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学校新生入学家长会。 我作为一名普通班主任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学习机会,与各位家长朋友共同交流探讨如何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与道德品质。围绕以下五个问题与大家共勉。 一、关于前海学校“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二、学生现状的分析。 三、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配合的重要性 四、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配合的几个误区。 五、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相配合的具体方法。 下面就以上五个问题具体谈谈我的看法。 一、前海学校“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以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确定了我们全体师生学习、教育的目标,即塑造“虚、勤、思、博、约前海人”。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成为学生的教育者和榜样者,又要以“虚、勤、思、博、约”作为教育目标,把学生培养成“虚心之人,勤勉之人,思想之人,博学之人,约理之人”,学校教育工作以“虚、勤、思、博、约”的培养目标为中心,开展一些列教育活动,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优秀的社会公民。 二、学生现状分析。 金秋九月我们迎来三年级新生,学校又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们带着新奇走进课堂,但是三的知识量比一二年级要大,知识难,科目多,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半年多的学习生活,感受到了学生各个方面的压力。 表现出以下问题: 1、自我中心意识较强,无法团结协作。 2、吃苦精神缺乏,自立能力较差。 3、学习自觉性不够,上进心不强。 4、劳动意识差,责任意识薄弱。 5、情绪不稳定,叛逆心较强。三年级是一个尤为重要的时期,因为这个阶段,孩子正处于青春期,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学校和家长就要抓住这个关键期,对学生加强引导和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受益终身。 三、下面我就谈谈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1、家校联系有利于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使家校教育产生合力,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少年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但是不少家长朋友还没真正认识到自己就是教育者。这就需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这样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