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对心理咨询方法本土化的理性思考

对心理咨询方法本土化的理性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6b4958055.html,

对心理咨询方法本土化的理性思考

作者:金宏章吕伟红

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年第05期

现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方法起源于西方,但近年来随着对西方心理咨询理论学习、借鉴的深入及心理咨询方法在我国的实际应用,心理咨询本土化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台、港、大陆两岸三地的专家学者对此均在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是,本土化的探索也遇到一些障碍:一方面是个别学者以“本土化”做政治文章;另一方面是少数专家把西方咨询理论与方法当成操作和检验的律条。实践表明,心理咨询本土化的探索丰富了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强化了心理咨询的实效。本文从理论视角对心理咨询方法本土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做一些讨论,与感兴趣的同道商榷。

心理咨询方法本土化的必要性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心理咨询专业人员队伍起步晚,数量奇缺,水平不高,求助者的求助条件(包括经济支付能力)有限,在对待心理咨询的态度观念上,既有中国人历来的隐蔽问题的个性特点的影响,又有中国人习惯于把心理疾患或障碍与个人道德品质联系起来的影响,这就使得中国(尤其是中国内地)的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要同时完成科普宣传与咨询、治疗矫正的双重任务。所有这些使得传统精神分析的严密设置(咨询时间、咨询频率等)和技术方法运用起来常感十分困难。

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拥有不同文化的不同民族存在着心理差异,从而在变态心理及心理咨询与治疗方面必然也有差异,大致表现为在心理困难原因方面的差异;形成障碍的机制方面的差异;心理困难表现形式方面的差异;以及解决心理困难的途径方面的差异。至少可

以从以下三点来考虑心理咨询的本土化必要。

1.从咨询师或治疗师的角度出发。中国的咨询师或治疗师本身是由自己的文化环境脱生发展而来的,可以说是一种自身文化的产物,所以,即便在学习运用西方咨询理论与技术的过程中,也免不了经由自身文化的演绎。咨询师与治疗师本身都难以接受和相信的东西,运用起来必定失效。

2.从学习的角度出发。心理咨询的过程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它不断增加求助者的自省力,促进求助者探索新知(关于自身、他人和环境)。而德国哲学家格德门曾说过,知识不能离开传统,人可以理解事物,是因为有传统作基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深入骨髓、融于血液中的,是中国人集体无意识的组成部分。我们所处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一方面塑造了我们的经验和对经验的理解,塑造了我们对过去和未来的认识,另一方面,它本身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