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必修三 第1单元第3讲

必修三 第1单元第3讲

必修三 第1单元第3讲
必修三 第1单元第3讲

第3讲 激素的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基础梳理】 一、激素调节的发现

(一)、资料分析:促胰液素的发现 1、囿于定论的沃泰默 ① ② ③ (条件: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 沃泰默的解释:

这是由于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的缘故,所以是一个十分顽固的神经反射。 2、另辟蹊径的斯他林和贝利斯

④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在 的作用下,小肠粘膜产生了一种 ,这种 进入到 ,随血流到达 ,引起 的分泌。 (二)激素调节的概念

人和动物体的生命活动,除了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外,还存在着另一种调节方式—由

(或细胞)分泌的 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1、腺体介绍:

外分泌腺:腺体内有导管,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如消化腺、汗腺、皮脂腺。

内分泌腺:腺体内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体内的毛细血管,随着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如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等。胰腺既是外分泌腺又是内分泌腺 2、胰腺:

(1)外分泌部:分泌胰液

(2)内分泌部:胰岛A 细胞: ;胰岛B 细胞: 3、激素分泌的器官及其功能

稀盐酸

狗的上段小肠肠腔

稀盐酸狗的血液中

狗的上段小肠肠腔稀盐酸注入

注入注入结果

结果

结果

制成提取液狗静脉

实验过程:

小肠黏膜+稀盐酸+砂子磨碎注射

二、激素调节的实例

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人体中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正常情况下)

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也如此。像这样,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实例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三、激素调节的特点

1.。

2.。

3.。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就是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

胞。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因此体内需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

素含量的。

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到达靶细胞,使

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

激素与酶的比较

四、实验: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1.实验原理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分别是:胰岛素能组织细胞的加速摄取,

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胰高血糖素能促进,并促

进,从而使。生物体中依靠这种作用的

激素共同维持血糖的平衡。

2、准备活动

①准备3张不同颜色的纸和一把剪刀。

②用某种颜色的纸剪出15张卡片。卡片正面写上“每1 L血液中的0.1 g葡萄糖”,背面写上甲

“糖原”。这些是“糖卡”,翻转过来则代表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再翻回去就代表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糖卡”是否翻转及怎样翻转需要严格依照步骤3、4来进行。

③用另一种颜色的纸剪出2张卡片,并在上面写上“胰岛素”。每张“胰岛素卡”能使1张糖卡由正面翻到背面。

④用第3种颜色的纸剪出2张卡片,并写上“胰高血糖素”。每张“胰高血糖素卡”能使1张糖卡由背面翻到正面。

3、方法步骤

a.模拟吃饭后的反应

甲将2张“糖卡”放到桌子上,使血糖浓度,此时由拿出张卡使甲的2张“糖卡”由面翻到面,血糖浓度维持平衡。

b.模拟运动时的反应

甲从桌子上拿走了1张正面朝上的“糖卡”,使血糖浓度,此时由________拿出张卡,使的1张“糖卡”由面翻到面,血糖浓度维持平衡。

4.实验结论

当生物体内血糖浓度升高时,能血糖浓度;当血糖浓度下降时,能血糖浓度。因此,生物体中血糖浓度能。

五、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1.体液调节:激素等(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等),通过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思考:激素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1.体温恒定的调节

(1)调节机制:调节,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弧实现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体液调节中的激素主要是、。

(2)产热﹦散热

产热途径:细胞中氧化放能,主要产热器官是和

散热途径:主要通过汗液蒸发,皮肤内舒张,其次还有排便和

①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增加产热,减少散热

②炎热环境中的体温调节:以增加散热为主

2.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1)调节机制: (2)神经调节途径:

(3)体液调节途径:

3.二者关系的概括:

一方面, 可以看做 的一个环节;

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 的发育和功能。

七、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1、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2)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3)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促激素。 (4)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2、下丘脑部分调节作用图示:

【课后反思】

2019届 高考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课后达标知能提升 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一些地方让孩子们诵读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编的传统家训家规,在这个过程中,文明的种子潜入了孩子们的骨髓,融入了孩子们的血液。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一定的文化活动 ②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选C。人们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并非都是消极被动的,往往存在积极感悟的过程,②排除;④与题意不符。通过诵读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编的传统家训家规,无形中对孩子进行了价值观教育,说明在一定的文化活动中,孩子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故选①③。 2.国际联盟曾以“大象”为议题悬赏征文,英国人拟定了《英国统治下非洲的猎象事业》的题目;法国人作了一篇《象的恋爱论》;意大利人哼着《象呵象呵》的诗句;而波兰人则写了一篇政见,题目叫《波兰的主权与象的关系》。这说明() 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 B.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C.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 D.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解析:选D。面对同一征文议题,英、法、意、波四国人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思考,体现了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故选D。 3.漫画《效仿》说明() A.文化现象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素质在于模仿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解析:选B。从漫画中可以看出言传身教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说明教育环境、文化氛围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故选B项。A、D两项与题意无关;C项说法错误。 4.“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②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③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A.①④B.①② C.②④D.③④

高中数学必修1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 一、指数函数 (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a x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其中n >1,且n ∈N *. 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00=n 。 当n 是奇数时,a a n n =,当n 是偶数时,? ??<≥-==)0() 0(||a a a a a a n n 2.分数指数幂 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m n a =)1,,,0(1 1*>∈>= = - n N n m a a a a n m n m n m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r a ·s r r a a +=;(2)rs s r a a =)(;(3) s r r a a ab =)( ),,0(R s r a ∈>. (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1,0(≠>=a a a y x 且叫做指数函数. 2 (1)在[a ,b]上,)1a 0a (a )x (f x ≠>=且值域是)]b (f ),a (f [或)]a (f ),b (f [; (2)若0x ≠,则1)x (f ≠;)x (f 取遍所有正数当且仅当R x ∈; (3)对于指数函数)1a 0a (a )x (f x ≠>=且,总有a )1(f =; 二、对数函数 (一)对数 1.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N a x =)1,0(≠>a a ,那么数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

N x a log =(a — 底数,N — 真数,N a log — 对数式) 说明:① 注意底数的限制0>a ,且1≠a ;②x N N a a x =?=log ;③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 两个重要对数:①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N lg ; ②自然对数:以 71828.2=e 为底的对数N ln .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如右图) (二)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0>a ,且1≠a ,0>M ,0>N ,那么: ①M a (log ·=)N M a log +N a log ; ② =N M a log M a log -N a log ;③n a M log n =M a log )(R n ∈. 注意:换底公式a b b c c a log log log =(0>a ,且1≠a ;0>c ,且1≠c ;0>b ). 利用换底公式推导下面的结论(1)b m n b a n a m log log =;(2)a b b a log 1log =. (二)对数函数 1、对数函数的概念:函数0(log >=a x y a ,且)1≠a 叫做对数函数. 注意:①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如:x y 2log 2=,5 log 5x y = 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其为对数型函数.②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0(>a ,且)1≠a . 2a>1 0α时,幂函数的图象通过原点,并且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 (3)0<α时,幂函数的图象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当x 从右边趋向原点时,

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四章 知识点归纳

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班级姓名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①具有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溶液有浓度差 ▲3、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细胞质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动物细胞失水皱缩; (2)细胞质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动物细胞吸水膨胀; (3)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时→动物细胞保持原状;水分进出平衡。 4、动物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细胞膜两侧溶液的浓度差,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所以动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5、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6、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发生分离,此现象称为质壁分离; (2)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细胞壁和原生质层恢复原来的状态,此现象称为质壁分离复原。 7、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取决于原生质层两侧溶液的浓度差,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所以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8、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 (1)内因(结构基础):原生质层具有半透性,且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2)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9、植物细胞吸水、失水几种现象分析: (1)0.5g/mL的蔗糖溶液:质壁分离现象明显但不能复原。因为溶液浓度过高,细胞过度失水,导致死亡。 (2)KNO3等无机盐溶液:能质壁分离,并能自动复原。因为细胞能主动吸收溶液中的K+和NO3-,使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渗透吸水。 (3)醋酸溶液:无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因为醋酸能杀死细胞,使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盐酸、酒精溶液类似) ▲10、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 ①物质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 ②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有选择性;而且这种选择性具有普遍性。 11、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不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生物膜的组成: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还有少量的糖类。其中,蛋白质是生物膜功能(选择透过性)的主要承担者。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骨架;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具有流动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发展变化与当时中央政权的强弱盛衰密不可分。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 (2)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作出过自己的贡献。 【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 秦朝扫平六国,一统天下,以为可以传世万代,却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秦王朝二世而亡。那么刚刚建立起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不是也随着王朝的灭亡而崩溃了呢?西汉的建立有没有把这种制度也推翻呢?请同学们思考并看书。教师介绍一下汉武帝,由此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 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思考1:汉丞相与秦丞相的职权有何不同?这种变化有何影响? 职权:秦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受御史大夫牵制; 汉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影响:君权受到严重削弱。 (一)两汉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思考:面对汉丞相位高权重,汉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目的何在? 措施:①用布衣为相;

必修1-第二章-第4讲

第4讲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1)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共性A表示横波较慢固体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 物质的性质而变化B表示纵波较快固体、液体和气体 代码名称深度 波速 A波B波 C莫霍面地面下平均33千米 处(指大陆部分) 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D古登堡面地下2 900千米处完全消失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2.C以上为地壳,之间为地幔,外核和内核组成 3.岩石圈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 (1)范围:下部边界为地球海陆表面,上部边界约在高空2_000~3_000千米处。

(2)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组成含量作用 干 洁 空 气 氧二者占干洁空气 体积分数的99% 维持生物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氮组成蛋白质的基本成分 二氧 化碳 含量很少 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臭氧 吸收太阳紫外线, 保护地球生物 水汽 含量很少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固体杂质 (3)分层 ①对流层 ? ? ? 特点 ?? ? ??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空气对流运动十分显著 天气变化最大 作用:与人类关系密切 ②平流层 ? ? ?特点 ?? ? ??气温随高度增加呈明显递增趋势 空气大多作水平运动 作用:臭氧层保护生物;利于航空飞行 ③高层大气 ?? ? ??特点:密度非常小;存在电离层 作用: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 知识拓展地球外部大气层的作用 (1)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尤其是氧气;(2)吸收紫外线,减轻其对生物的伤害;(3) 减少小天体对地球的撞击;(4)使地表昼夜温差适中。 2.水圈

政治人教版必修三优化练习:第一单元 第二课 第二框 文化塑造人生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 1.2016年7月1日||,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某校举行歌咏活动||。全校师生登台演唱了《黄河大合唱》《歌唱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经典老歌||。群情激扬||,干劲大增||。这表明() A.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B.文化作品是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C.文化作品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 D.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务必要注意是优秀文化才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B、C、D三项说法均不准确||,故选A项||。 答案:A 南昌市在创建文化社区活动中||,各街道居委会通过加强社会文化建设||,为市民提供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组织市民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据此回答2~3题||。 2.为市民提供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有利于() 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为实现中国梦奠定物质基础 ③培养人们健全的人格④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养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为市民提供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的人格||,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①③④符合题意;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②说法错误||,故选D项||。 答案:D 3.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

A.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B.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 C.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的重要举措 D.国家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职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的认识||,A项符合题意||。B、C 两项夸大了其作用;积极参加文化活动是指个人||,不是指国家进行文化建设的活动||,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 4.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对文化活动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文化消费在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表明() ①社会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实现了社会发展③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④人越全面发展||,就越能创造出更多的物质文化财富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②表述错误||,不能入选;④表述过于绝对||。 答案:C 5.“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地流过我的小村旁||。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男儿不怕千般苦||,女儿能绣万种花||,人有那志气永不老……”这首《人说山西好风光》||,是20世纪经典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插曲||,不仅歌词蕴含了丰富的地理、文学、哲学等人文知识||,而且唱起它||,会催人奋进||,让人精神倍增||。这反映了() ①文化对人有塑造作用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精神力量就是一

高中化学 第二章第3讲 氧化还原反应名师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 第二章第3讲 氧化还原反应名师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1 (1)物质得到氧的反应叫氧化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叫还原反应,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2)在反应CuO +H 2=====△ Cu +H 2O 中,H 2被CuO 氧化生成H 2O ,CuO 被H 2还原生成Cu 。 (3)在反应Fe +CuSO 4===F eSO 4+Cu 中,Fe 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2价,Cu 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降低到0价。 (4)在下列物质H 2O 、H 2O 2、CaH 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和-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和-1价。 从不同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1.从得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结论:一种物质被氧化,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2.从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1) (2) 结论: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3.从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1) (2) 结论:凡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化学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1.下列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Zn +H 2SO 4===ZnSO 4+H 2↑ B .NaCl +AgNO 3===AgCl↓+NaNO 3 C .CaCO 3=====高温 CaO +CO 2↑ D .CaO +H 2O===Ca(OH)2 分析: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变化,是判断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分析元素化合价可知A 项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变化。 答案:A 2.将下列反应类型与相应的化学反应连接起来。 反应类型 化学反应 (1)复分解反应A.H 2+Cl 2=====点燃 2HCl (2)化合反应 B .NaOH +HCl===NaCl +H 2O (3)置换反应C .Fe 2O 3+3CO=====高温 2Fe +3CO 2 (4)氧化还原反应D.Fe +CuSO 4===FeSO 4+Cu 答案:(1)—B ,(2)—A ,(3)—D ,(4)—A 、C 、D 3.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只有反应中有物质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 (2)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 (3)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 (4)在HNO 3、N 2O 4、NaNO 2、NO 、N 2和NH 4Cl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5、+4、+3、+2、0和-3价( ) 答案:(1)× (2)√ (3)√ (4)√ 4.对于反应MnO 2+4HCl(浓)=====△ MnCl 2+Cl 2↑+2H 2O (1)MnO 2在反应中________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________,发生________反应。 (2)HCl 在反应中_______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_______,发生________反应。 分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可以得出正确结果。 答案:(1)得到 降低 还原 (2)失去 升高 氧化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间的关系 1.三个角度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比较

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2课习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必修3第1单元第2课习题: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选择题: 1. (2009高考广东)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仁” B. “心外无物” C.“理” D. “格物致知” 【解析】A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都是儒学家,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2.(2009高考江苏单科)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解析】D此题考查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王阳明主张“良知”是心之本体,是人人生而俱来的、先验的、普遍的“知”,这种“知”是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的本然,故判断为王阳明 3. (2009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D 名言要与书博会的主题相一致,所以选②④。 4. (2009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 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解析】D A项是墨家。B项是儒家。C项是法家。 D项是道家老子的话。 5.(2009福建文综高考)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在这里,柯林伍德强调的是 A.思想史构成了全部历史的主干 B.一切历史都可以被置换为思想史 C.思想史决定了整个历史的发展 D.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 【解析】D 材料强调人的主观性对历史的影响。 6.(2009安徽文综高考)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解析】C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演变,各时期代表人物的主张,属于较难题。解题关键是西汉汉武帝时期,董仲舒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发展了儒家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A是孔子的言论,B是荀子的言论,D是黄宗羲的言论,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试题:第1单元-第3课-课后达标检测(含答案)

一、选择题 1.2013年“十一”假期,“国内游”、“出境游”市场出现人次和消费的双高增长。近年来,我国假日旅游火爆的主要原因是() A.十一假期时间长,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加 B.我国经济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 C.居民消费观念转变,更加重视享受性消费 D.旅游消费带动力强,能促进相关行业发展 解析:选B。本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是近年来假日旅游消费火爆的主要原因,故选B项。 2.实现2013年中国经济稳中求进,必须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而刺激居民消费要解决居民“有钱花”、“会花钱”和“敢花钱”的问题。这里依次涉及的因素是() ①财政收入的增长②居民收入的增加③增强未来收入预期④消费观念的更新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④-③D.②-④-③ 解析:选D。本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要使居民“有钱花”,需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要“会花钱”,需更新居民的消费观念;要“敢花钱”,需要增强居民的未来收入预期。故选D项。 3.消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居民收入直接影响居民消费需求。在下图中,合理表示居民收入与居民消费需求量的关系的是() A.A1曲线B.A2曲线 C.A3曲线D.A4曲线 解析:选A。此题考查居民收入与消费需求的关系。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故A4曲线错误,排除D项。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消费,即便是没有收入,也不可能没有消费,所以消费的起点不应该是0,故A2、A3曲线错误,排除B、C两项。A1曲线正确,应选A项。 4.“选商品,点鼠标,然后坐等快递送货”的网络消费方式逐步走入我们的生活。从交易方式来看,这种消费方式一般属于() A.生存资料消费B.租赁消费 C.享受资料消费D.钱货两清的消费 解析:选D。本题考查消费的类型。按交易方式的不同,消费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网络购物属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属于钱货两清的消费,而不是租赁消费,故B项不符合题意,应选D项。A、C两项是按消费目的分类,不符合题意。 5.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新的经济形式。小明是一位“换客”,他 将自己闲置的物品发布到相关网站,注明自己所需求的物品,然后等 待网友来交换。“换客”这种流行方式() A.是一种商品流通 B.属于租赁消费的类型 C.符合绿色消费的要求 D.可以实现商品价值的最大化 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正确消费观的理解。“换客”是用自己闲置的物品换别人闲置而自己所需求的物品,这样既节约资源又满足了双方的需要,符合绿色消费的原则。

2020版 必修1 第4单元 第2讲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2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考纲要求全国卷五年考情 1.细胞的减数分裂(Ⅱ) 2013·卷ⅠT2 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Ⅱ) 2017·卷ⅡT1 3.动物的受精过程(Ⅱ) 无考题 4.实验: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无考题 (对应学生用书第75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减数分裂的概念 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从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的生殖细胞 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 场所有性生殖器官 2. (1)精子形成各时期的主要特点(连线) 时期图像主要特点 ①减Ⅰ中期 a.Ⅰ.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②减Ⅰ后期 b.Ⅱ.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 组合,并移向两极 ③减Ⅰ前期 c.Ⅲ.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④减Ⅱ后期 d.Ⅳ.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并 移向两极

⑤减Ⅱ前期 e.Ⅴ.染色体散乱分布于细胞中 ⑥减Ⅱ中期 f.Ⅵ.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提示】①-b-Ⅰ②-c-Ⅱ③-a-Ⅲ ④-f-Ⅳ⑤-d-Ⅴ⑥-e-Ⅵ (2)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差异 精子形成过程卵细胞形成过程细胞质分裂方式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是否变形变形不变形 结果一个精原细胞 ↓ 4个精子 一个卵原细胞 ↓ 1个卵细胞、3个极体 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②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3.受精作用 (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实质: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互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 一起。 (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一半染色体 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辨析与识图] 1.判断正误 (1)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 【提示】卵细胞中染色体不成对。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3)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在发生交叉互换的情况下,能产生四种类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教案

2、《祝福》教案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4、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教学重点】 1、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2、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掌握生字词,了解文学常识 2、了解故事情节。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知识链接】作家作品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和《彷徨》。《呐喊》收入鲁迅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故乡》《社戏》《孔乙己》以及今后我们将要学到的《药》《阿Q正传》等都选自《呐喊》。

《彷徨》收入鲁迅1924——1925年所写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思想的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求出路的可贵精神。《祝福》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所学的鲁迅小说中唯一一篇选自《彷徨》的小说。文中“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典著作。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文学常识: 1、字音积累 钝(dùn)响寒暄(xuān)朱拓(tà)间(jiàn)或悚(sǒng)然踌蹰(chóu chú)不更(gēng)事谬(miù)种淡(dàn)然俨(yǎn)然雪褥(rù)瑟(sè)瑟有声尘芥(jiè)堆形骸(hái)脸颊(jiá)沸反盈(yíng)天贺家墺(ào)荸荠(bíqí)絮絮(xù)呜咽(yè)驯(xún)熟桌帏(wéi)讪讪(shàn)咀嚼(jǔjúe)渣滓(zhāzǐ) 拗(niù)不过蹙(cù)缩门槛(kǎn)窈(yǎo)陷惴惴(zhuì)歆享(xīn xiǎng)牲醴(shēnglǐ)蹒跚(pán shān) 2、字形积累 寒暄(喧哗)烟霭(和蔼)走投无路(回头)形骸(惊骇弹劾) 惴惴(揣摩湍急) 3、词义积累 俨然∶形容庄重严肃。 讪讪:不好意思的样子 怔怔:呆愣的样子。 怨府:大家怨恨所集中的对象。 沸反盈天: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 四、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2、大气运动形式: 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 3、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4、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6、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7、风向:1、风向-—风来的方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 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是曲线垂直于切线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转

地理 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汇总讲课稿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知识点1 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2.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________、岩浆活动和________作用。3.影响: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________。 4 基本形式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岩层的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垂直于地表 岩层变化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 弯曲变形 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对地表的影响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 巨大的褶皱山脉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相互关系同时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全球范围看,以________运动为主,以________运动为辅 知识点2 外力作用 1.概念: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 2.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________。 3.表现形式 (1)风化作用(2)侵蚀作用(3)搬运作用(4)堆积作用 举例说明: 以下地貌和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海蚀柱、海蚀崖:________;冰斗和角峰:________;沙滩:________; 新月形沙丘:________;黄土高原地貌:________; 风蚀柱、风蚀蘑菇:________;冲积扇(洪积扇):________;等等。 4.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________。 知识点3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三大类岩石:岩浆岩、________、沉积岩。 2.物质循环过程 (1)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础物质:A________、B________、C岩浆。 (2)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循环环节:①外力作用、②________、③重熔再生、④________。技巧点拨: (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的就是________。 (2)________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各类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________;各类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________; 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成________。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________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研习3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1单元第2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练习题

第一单元第2课《文化对人的影响》课时训练(人教实验版必修3)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 ①我们祖先创造的精美文化产品 ②特立的文化环境 ③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④我们对于文化的领悟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①④不符合题意?故选②③。 答案:B 2?英国人认为人应该随时保持绅士作风,所以与人讲话时总会刻意保留一段距离,而阿拉伯人认为朋友之间应亲密无间,所以与朋友在一起时总不由自主地靠近朋友。这说明了 () A.文化影响人们的社会活动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Do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解析:本题以不同国家人的具体行为表现?考查文化影响人的表现?材料明显体现的是文 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答案:B 3。漫画《招聘》主要反映了() Ao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B.文化影响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行为选择 C.人们的精神活动藹不开物质载体

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加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解析慢画反映的是落后文化对人们行为的影响?故B符合题意.A、C、D不合题意。 答案:B 4。公益广告是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随处可见的广告悄然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随处可见的广告悄然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表明() A.文化能够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圧的文化环境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A说法错误。“随处可见的广告”是一种坏境,它影响到了人们的精神状态。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强制的,C错误。材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选B。 答案:B 5。漫步华盛顿唐人街,在华人开的餐馆里,经常会见到“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对联。这说明() A.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是为了吸引华人做生意 D.是一种经济现象 解析:华人开的餐馆里看见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对联,说明中国的文化习俗对华人的影 响是深远持久的。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6?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的村民走进文化广场,无形中精神上得到了愉悦,修养水平得到了提髙。人们不禁称赞,文化广场真是好去处。这说明()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Bo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Co文化影响人们的生产方式 D.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解析:文化活动无形中影响到了人.故D入选.ABC不符合题意。 答案:D 7。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英中的许多思想和

【教育学习文章】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课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课知识点 汇总(人教版) 1、影响消费的因素: A、最主要的是居民收入和消费品价格 B、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收入是消费是前提和基础。 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比较快;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 ——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商品价格高低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 物价上涨,购买力普遍降低;物价下跌,购买力普遍提高。 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 活学活用:请说出几种促销手段: 提示: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保养情况等方面的变化都可

能带来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选择。 2、分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个过去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都较高的人,在可支配收入减少的情况下,短期内仍然会力图保持已经达到的较高的消费水平,而不会立即削减消费支出。 3、消费的类型 按照产品类型不同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三种。 按照消费目的不同分为生产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4、食品支出、发展资料支出、享受性资料支出哪一项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占比重越小,证明该家庭消费水平越高? 答: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越小,人们生活水平越高。反之,越低。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精华讲解学习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精华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研究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运动学中最典型的也是最简单的理想化的运动形式,学习本章的有关知识对于运动学将会有更深入地了解,难点在于速度、时间以及位移这三者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要熟练掌握有关的知识,灵活的加以运用。最后,本章末讲学习一种最具有代表性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形式:自由落体运动。 考试的要求: Ⅰ、对所学知识要知道其含义,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并直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 Ⅱ、能够理解所学知识的确切含义以及和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解释,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加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的“理解”,“应用”。 要求Ⅱ: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t图的物理意义以及图像上的有关信息。

新知归纳: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基本公式:(速度时间关系)(位移时间关系) ●两个重要推论:(位移速度关系) (平均速度位移关系)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导出规律: ●任意两个边疆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s)是一恒量,即 ●在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在某段位移中点位置的速度和这段位移的始、末瞬时速度的关系为 三、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以下推论也成立

(1) 设T为单位时间,则有 ●瞬时速度与运动时间成正比, ●位移与运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2)设S为单位位移,则有 ●瞬时速度与位移的平方根成正比, ●运动时间与位移的平方根成正比, ●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需的时间之比。 四、自由落体运动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 ●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用g表示。 ●一般的计算中,可以取g=9.8m/s2或g=10m/s2 ●公式: 难点解析: 一、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019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检测:必修1第4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第2讲Word版含解析

必修1第四单元第2讲 真题演练 1. (2017年全国新课标n卷)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 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ABC D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携带基因G和g的两条染色体为一对同源染色体,携带基因H 和h的两条染色体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细胞的基因型为 GGHH、gghh或GGhh、ggHH,A、B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不同的细胞中,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细胞的基因型为GH、GH、gh、gh 或Gh、Gh、gH、gH,C 正确、D 错误。 2. (2017年海南卷)若要表示某动物细胞(2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形成的细胞,下列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 BCD 【答案】D 【解析】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配对,应该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错误;B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应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时形 成的细胞,B错误;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而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形成的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C 错误;D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D正确。 3. (2017年天津卷)基因型为AaBbDd的二倍体生物,其体内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变化示意图如下。叙述正确的是() A .三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均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中

B .该细胞能产生 AbD 、ABD 、abd 、aBd 四种精子 C . B (b )与 D (d )间发生重组,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 ?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导致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B 【解析】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初级精母细胞中, A 错误;由 于AbD 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则 aBd 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由于染色体上 B 和b 所在非 姐妹染色单体上发生了交叉互换,所以最终产生的精子基因型为 AbD 、ABD 、aBd 、abd 四 种精子,B 正确;B (b )与D (d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 错误;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D 错误。 4. (2015年天津卷)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 体,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 此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发育成三倍体草鱼胚胎。 上述 过程中产生下列四种细胞,如图所示四种细胞的染色体行为 (以二倍体草鱼体细胞含两对同 源染色体为例)可出现的是( ) 【答案】 【解析】由于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 所 以初级卵母细胞不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A 错误;由于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 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所以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 体,着丝点分裂后,移向细胞一极的染色体有同源染色体, B 正确;由于产生染色体数目加 倍的卵细胞,所以卵细胞中应含有 4条染色体,C 错误;由于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与精 子结合发育成三倍体草鱼胚胎, 所以胚胎细胞中含有 6条两种形态的染色体, 而不是三种形 态,D 错误。 5. (2013年江苏卷)右图为某生物一个细胞的分裂图像,着丝点均在染色体端部,图中 1、2、3、4各表示一条染色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 .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D.胚胎细胞 A.初级卵母细胞 B.次级卵母细胞 C.卵细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