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及建设方案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及建设方案

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及建设方案

(三通两平台、互联网+教育信息化、教育大数据)

1

目录

第1章概述 (17)

1.1、重要意义 (17)

1.1.1、教育信息化

2.0行动计划是在历史成就基础上实现新跨越的内在需求. 18

1.1.2、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18)

1.1.3、教育信息化

2.0行动计划是充分激发信息技术革命性影响的关键举措. 19

1.1.4、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19)

1.2、总体要求 (20)

1.2.1、指导思想 (20)

1.2.2、基本原则 (20)

1.2.2.1、坚持育人为本 (20)

1.2.2.2、坚持融合创新 (21)

1.2.2.3、坚持系统推进 (21)

1.2.2.4、坚持引领发展 (21)

1.3、目标任务 (21)

1.3.1、基本目标 (21)

1.3.2、主要任务 (22)

1.3.2.1、继续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实现三个方面普及应用 (22)

1.3.2.2、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两个方面水平提高 (22)

1.3.2.3、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23)

1.4、实施行动 (23)

1.4.1、数字资源服务普及行动 (23)

1.4.1.1、建成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 (23)

2

1.4.1.2、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 (23)

1.4.1.3、优化“平台+教育”服务模式与能力 (24)

1.4.1.4、实施教育大资源共享计划 (24)

1.4.2、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行动 (25)

1.4.2.1、规范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 (25)

1.4.2.2、持续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 (25)

1.4.2.3、开展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 (25)

1.4.2.4、建设国家学分银行和终身电子学习档案 (26)

1.4.3、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 (26)

1.4.3.1、支持“三区三州”教育信息化发展 (26)

1.4.3.2、推进网络条件下的精准扶智 (27)

1.4.4、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 (27)

1.4.4.1、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27)

1.4.4.2、推进教育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 (28)

1.4.4.3、推进教育“互联网+政务服务” (28)

1.4.5、百区千校万课引领行动 (28)

1.4.5.1、建立百个典型区域 (29)

1.4.5.2、培育千所标杆学校 (29)

1.4.5.3、遴选万堂示范课例 (29)

1.4.5.4、汇聚推广优秀案例 (30)

1.4.6、数字校园规范建设行动 (30)

1.4.6.1、推进宽带卫星联校试点行动 (30)

1.4.6.2、促进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普及 (30)

3

1.4.7、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 (31)

1.4.7.1、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示范 (31)

1.4.7.2、构建智慧学习支持环境 (31)

1.4.7.3、加快面向下一代网络的高校智能学习体系建设 (32)

1.4.8、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 (33)

1.4.8.1、制定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33)

1.4.8.2、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33)

1.4.8.3、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育 (34)

1.5、保障措施 (34)

1.5.1、加强领导,统筹推进 (34)

1.5.2、创新机制,多元投入 (35)

1.5.3、试点引领,强化培训 (35)

1.5.4、开放合作,广泛宣介 (36)

1.5.5、担当责任,保障安全 (36)

第2章三通两平台建设 (38)

2.1、建设意义 (38)

2.1.1、对于政府 (38)

2.1.2、对于学校 (38)

2.1.3、对于教师 (39)

2.1.4、对于学生及家长 (39)

2.2、宽带网络校校通(教育城域网)建设方案 (40)

2.2.1、城域网整体方案 (40)

2.2.2、城域网建设原则 (41)

4

2.2.4、学校网接入设计 (45)

2.2.4.1、校园网建设规模分析 (45)

2.2.4.2、校园网出口流控网关设计 (48)

2.2.5、无线网络设计 (49)

2.2.5.1、组网设计思路 (49)

2.2.5.2、信号覆盖方案 (50)

2.2.5.3、无线漫游方案 (51)

2.2.5.4、无线安全设计 (53)

2.2.5.5、供电部署方案 (55)

2.2.5.6、绿色节能 (55)

2.2.6、IP地址及路由规划 (56)

2.2.6.1、IPv4地址规划 (56)

2.2.6.2、IPv6地址规划 (58)

2.2.6.3、IPv4路由规划 (60)

2.2.6.4、IPv6网络规划 (61)

2.2.6.5、IPv6路由规划 (63)

2.2.7、组播及QoS规划 (68)

2.2.7.1、组播业务 (68)

2.2.7.2、QoS优化 (69)

2.2.8、认证和审计系统设计 (72)

2.2.8.1、统一身份认证设计 (72)

2.2.8.2、统一身份认证 (73)

5

2.2.8.4、审计系统设计 (76)

2.2.9、城域网管理设计 (78)

2.2.9.1、系统安全管理 (78)

2.2.9.2、资源管理 (80)

2.2.9.3、拓扑管理 (82)

2.2.9.4、故障(告警/事件)管理 (86)

2.2.9.5、告警深度关联分析与统计 (88)

2.2.9.6、性能管理 (93)

2.3、优质资源班班通建设方案 (96)

2.3.1、建设目标 (96)

2.3.2、建设模式 (97)

2.3.3、实施方法 (102)

2.4、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方案 (107)

2.4.1、建设目标 (107)

2.4.2、建设模式 (107)

2.4.3、实施方法 (108)

2.5、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109)

2.5.1、平台架构 (109)

2.5.2、平台特点 (114)

2.5.3、学校资源平台功能 (115)

2.5.4、教育局资源平台功能 (137)

2.5.5、家校协同资源平台功能 (141)

6

2.6、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142)

2.6.1、区县级教育基础模块功能 (142)

2.6.2、即时通讯协同办公模块功能 (145)

2.6.3、校园门户模块功能 (153)

2.6.4、校园OA模块功能 (155)

2.6.5、教师电子档案模块功能 (174)

2.6.6、教师绩效考核模块功能 (175)

2.6.7、学籍管理系统模块功能 (176)

2.6.8、校园博客模块功能 (176)

2.6.9、视频点播模块功能 (177)

2.6.10、校产管理模块功能 (180)

2.6.11、远程同步教学系统模块功能 (183)

第3章互联网+智慧教育应用 (187)

3.1、系统整体设计 (187)

3.2、系统结构设计 (188)

3.2.1、总体技术架构 (188)

3.2.1.1、布云: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 (189)

3.2.1.2、兴雾:创建物联网感知IT环境 (189)

3.2.1.3、造海:基于大数据技术进行海量数据分析 (190)

3.2.1.4、建河(资源融合 (190)

3.2.1.5、接地:搭建智慧云基础平台 (191)

3.3、系统功能结构 (192)

3.4、系统功能设计 (192)

7

3.4.1、智慧学校的统一管理平台功能 (193)

3.4.2、面向校园管理的功能 (193)

3.4.3、面向校园教学的功能 (194)

3.4.4、面向学校特色办学功能 (195)

3.4.5、面向学校师资的培训与教学交流功能 (195)

3.4.6、面向校园生活服务的功能 (195)

3.4.7、面向社会服务的功能 (195)

3.4.8、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 (196)

第4章智慧教育大数据建设 (197)

4.1、教育大数据建设背景 (197)

4.1.1、战略机遇 (197)

4.1.2、大数据产业政策支持 (199)

4.2、教育大数据的来源 (199)

4.2.1、个体教育大数据 (200)

4.2.2、课程教育大数据 (200)

4.2.3、班级教育大数据 (201)

4.2.4、学校教育大数据 (201)

4.2.5、区域教育大数据 (201)

4.2.6、国家教育大数据 (201)

4.3、教育大数据采集技术图谱 (202)

4.4、教育大数据建设面临问题 (202)

4.4.1、产品同质化严重 (203)

4.4.2、分析端是整体短板 (203)

8

4.4.3、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 (203)

4.4.4、大数据价值尚未体现 (203)

4.4.5、数据模型的科学性不足 (204)

4.4.6、数据的权利制度未明确 (204)

4.4.7、数据规模日益庞大 (204)

4.4.8、缺乏稳定高效的大数据环境 (204)

4.4.9、数据利用不充分 (205)

4.4.10、数据驱动带来的科研新挑战 (205)

4.5、教育大数据云平台建设原则 (205)

4.5.1、要提前规划设计 (205)

4.5.2、要有清晰的边界 (206)

4.5.3、要保持连续性和规范性 (207)

4.5.4、采集粒度要尽可能小 (207)

4.5.5、教育大数据数据源分析 (208)

4.5.5.1、数据涉及面窄 (208)

4.5.5.2、有效数据量少 (208)

4.5.5.3、数据接口不完善 (208)

4.5.6、教育大数据服务用户分析 (209)

4.5.7、教育大数据建设责任制问题 (209)

4.5.7.1、校领导 (210)

4.5.7.2、教师 (210)

4.5.7.3、学生 (210)

4.5.7.4、家长 (210)

9

4.5.7.6、教学管理与服务 (211)

4.5.7.7、社会 (211)

4.6、建设目标 (211)

4.6.1、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 (211)

4.6.2、大数据的采集和存储 (211)

4.6.3、大数据分析与决策 (211)

4.7、教育大数据平台建设意义 (212)

4.7.1、实现个性化学习 (212)

4.7.2、实现教育评价体系重构 (212)

4.7.3、实现科学研究范式转型 (212)

4.7.4、开启“大数据创客”新模式 (213)

4.7.5、实现教学模式改革 (213)

4.7.6、实现科学化教育管理 (213)

4.8、智慧教育大数据需求分析 (214)

4.8.1、政府部门 (214)

4.8.1.1、资源分配 (214)

4.8.1.2、教育管理 (214)

4.8.2、教师 (215)

4.8.2.1、教学资源精准投放 (215)

4.8.2.2、教师教学评价 (215)

4.8.2.3、云题库建设 (215)

4.8.2.4、教师综合评估 (216)

10

4.8.4、教学管理 (216)

4.8.5、教育技术服务商 (217)

4.8.5.1、平台技术服务商 (217)

4.8.5.2、语音识别技术服务商 (218)

4.8.5.3、物联网技术服务商 (218)

4.8.6、教育平台服务商 (218)

4.8.6.1、教育资源平台 (219)

4.8.6.2、教育管理平台 (219)

4.8.6.3、O2O平台 (219)

4.8.6.4、学习交流平台 (219)

4.8.7、用户 (219)

4.8.8、采集过程要符合伦理道德 (220)

4.9、教育大数据应用场景分析 (221)

4.9.1、政府部门 (221)

4.9.1.1、生师比场景举例 (221)

4.9.1.2、农村学生寄宿生比例场景举例 (221)

4.9.1.3、教室、实验室的空置率/利用率场景举例 (222)

4.9.1.4、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场景举例 (222)

4.9.1.5、改革教学标准场景举例 (223)

4.9.2、教育机构 (223)

4.9.2.1、教师场景举例 (223)

4.9.2.2、学生场景举例 (224)

11

4.9.3、教育服务商 (226)

4.9.3.1、技术服务商场景举例 (226)

1、平台技术服务商 (226)

2、语音识别技术服务商 (227)

4.9.3.2、平台服务商场景举例 (227)

3、教育资源平台 (227)

4、O2O平台 (227)

5、学习交流平台 (228)

4.9.4、用户 (228)

4.10、教育大数据架构 (230)

4.10.1、基础硬件层 (230)

4.10.2、数据集成 (231)

4.10.3、数据计算与分析挖掘 (231)

4.10.4、数据安全 (231)

4.10.5、服务器集群 (232)

4.10.6、大数据技术标准 (232)

4.10.7、大数据数据中心 (232)

4.10.8、大数据业务开发平台 (232)

4.10.9、大数据业务可视化分析 (233)

4.11、教育大数据平台标准体系 (233)

4.11.1、基础标准 (235)

4.11.2、数据表示标准 (235)

12

4.11.4、数据存储标准 (235)

4.11.5、大数据服务标准 (236)

4.11.6、大数据安全和隐私标准 (236)

4.11.7、行业大数据应用标准 (236)

4.11.8、大数据产品测试标准 (236)

4.12、教育大数据业务开发平台 (237)

4.12.1、教育大数据业务开发平台架构图 (238)

4.12.2、 大数据数据中心 (238)

4.12.3、大数据业务平台层 (239)

4.12.3.1、组件 (240)

4.12.3.2、大数据处理引擎 (240)

4.12.3.3、APP (240)

4.12.3.4、BI引擎 (240)

4.13、教育大数据平台建设关键技术 (241)

4.13.1、Hadoop技术 (241)

4.13.2、HDFS技术 (242)

4.13.3、MapReduce技术 (242)

4.14、教育大数据平台建设效果 (243)

4.14.1、开展大数据顶层设计,以大数据应用全面推进学校发展 (244)

4.14.2、快速推进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立丰富的数据来源 (244)

4.14.3、基于个性化服务需求,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 (245)

4.14.4、综合应用大数据成果,推动学校全面创新 (245)

13

4.16、教育大数据服务用户类型 (249)

4.16.1、校领导 (249)

4.16.2、院领导 (249)

4.16.3、校工会 (249)

4.16.4、设备处 (250)

4.16.5、图书馆 (250)

4.16.6、校医院 (250)

4.16.7、老师 (251)

4.16.8、学生 (251)

4.16.9、企业 (251)

4.17、大数据教学创新应用 (253)

4.17.1、教学质量评估 (253)

4.17.2、上网行为 (254)

4.17.3、学生成绩分析 (254)

4.18、大数据科研创新应用 (255)

4.18.1、科研成果 (255)

4.18.2、科研项目 (255)

4.18.3、科研经费 (256)

4.19、大数据管理创新应用 (257)

4.19.1、招生分析 (257)

4.19.2、就业分析 (257)

4.19.3、住宿分析 (258)

14

4.20、大数据创新应用 (259)

4.20.1、学生轨迹分析 (259)

4.20.2、学生画像 (260)

4.21、教育大数据建设模块 (261)

4.22、学校概况模块 (262)

4.22.1、全校一卡通消费情况 (263)

4.22.2、学生生源分布地图 (263)

4.22.3、教师职称统计图 (264)

4.22.4、各学院学历分布图 (264)

4.22.5、全校学历分布情况 (265)

4.22.6、全校成绩统计图 (265)

4.22.7、全校/各院学生综合分析 (266)

4.22.8、各院逃课率占比 (266)

4.22.9、全校上网信息 (266)

4.22.10、学校舆情情况 (267)

4.22.11、各省成绩分布图 (267)

4.22.12、综合预警平台 (267)

4.23、我的大学模块 (268)

4.23.1、学生成绩详情分析 (268)

4.23.2、学生图书借阅分析 (269)

4.23.3、学生详细当前借阅信息 (269)

4.23.4、学生课程表 (270)

15

4.23.5、我的消费 (270)

4.23.6、我的网络 (271)

4.24、行为画像模块 (272)

4.25、综合预警模块 (273)

4.26、舆情分析模块 (274)

4.27、招生就业模块 (275)

4.28、数据安全模块 (277)

16

第1章概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结合国家“互联网+”、大数据、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战略的任务安排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文件要求,制定本计划。

1.1、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必须聚焦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强化以能力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使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发挥全球引领作用,为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时代赋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也必然带动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为引领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提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17

1.1.1、教育信息化

2.0行动计划是在历史成就基础上

实现新跨越的内在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历史性成就,实现了“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快速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明显提升、信息化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作用大幅提升、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等“五大进展”,在构建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探索符合国情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上实现了“三大突破”,为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2、教育信息化

2.0行动计划是顺应智能环境下教

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具体实施计划。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迅猛发展,将深刻改变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态。智能环境不仅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而且已经开始深入影响到教育的理念、文化和生态。主要发达国家均已意识到新形势下教育变革势在必行,从国家层面发布教育创新战略,设计教育改革发展蓝图,积极探索新模式、开发新产品、推进新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教学创新。我国已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强调发展智能教育,主动应对新技术浪潮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18

1.1.3、教育信息化

2.0行动计划是充分激发信息技术

革命性影响的关键举措

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实践,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已初步显现,但与新时代的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服务能力不强,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与应用水平不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本具备但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尚显不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够,高端研究和实践人才依然短缺。充分激发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推动教育观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需要针对问题举起新旗帜、提出新目标、运用新手段、制定新举措。

1.1.4、教育信息化

2.0行动计划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

化的有效途径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是“教育现代化2035”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标志。教育信息化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快速复制传播、呈现手段丰富的独特优势,必将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必将成为构建泛在学习环境、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有力支撑,必将带来教育科学决策和综合治理能力的大幅提高。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对于构建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

19

国具有重要意义。

1.2、总体要求

1.2.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应信息技术特别是智能技术的发展,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实现更加开放、更加适合、更加人本、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续的教育,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走在世界前列,真正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

1.2.2、基本原则

1.2.2.1、坚持育人为本

面向新时代和信息社会人才培养需要,以信息化引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