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勘察技术要求供参考

勘察技术要求供参考

勘察技术要求供参考
勘察技术要求供参考

1、执行规范、成图规格

1.1、执行规范

执行国家及地方的测量、物探、勘探等相关规范标准。1.2、成图规格

(1)、地形平面图为带状图,比例尺1:1000。

(2)、地形纵断面图对应平面的带状图1:1000比例尺;竖向1:100比例尺。

(3)、地下综合管线图对应地形平面图在其上绘制出所有地下管线,并在每根管道上标注以下内容:管道名称、管径(运行或设计压力)、埋深(注明管顶、管中或管底,或统一规定金属管道埋深均指管中埋深,非金属管道埋深均指管顶埋深)、管道材质。在管线的管径变径点、阀门、分支点、交接点(主要指站)要特别注明坐标点。

如:燃气DN500(1.6MPa)/1.50m钢,给水DN300/2.0m钢,排水DN1200/3.5m混凝土。

(4)、地下设施,如电缆沟、排水箱涵、阀门井等,需标注出覆土深度、箱涵尺寸(宽度和高度)、阀门井尺寸(长宽高)等。

如:电力(0.8×0.4)/0.0m混凝土,排水(3.5×1.2)/1.0m 混凝土。

2、测量技术要求

2.1测量范围

管道内(高速)侧:管道中心线至高速公路现状边线。

管道外侧:管道中心线向外偏100米范围

2.2 其他要求

门站及高中压调压站围墙外50米范围内进行现场测绘1:1000数字化地形图(在当地已收集到的地形图基础上修测),同时应明确核实设计管道两侧各15米、门站及高中压调压站围墙外30米范围内地上建筑物及其他设施。

3、物探技术要求

3.1探测范围

设计管道两侧各10米、门站及高中压调压站围墙外5米范围内。

3.2地下管线及障碍物探测

3.2.1技术要求

1)查明天然气管线两侧10米范围内地下管线,道路路口扩大为20米。

2)查明电力管(沟),查明范围内所有电力电缆附属设置,查明高压、超高压铁塔基底的电力引线走向、电压及引线条数。

3)查明电信管线,标明管道的起始人(手)孔编号和末端人(手)孔编号,查明范围内所有电信电缆附属设置。

4)查明范围内各种给排水管道及附属设施。

5)查明燃气管道布置情况,管径及埋深,查明管线上阀门井坐标、过路管道属性。

6)查明范围内各种地下建构筑物及其他地下设施。

3.2.2地下管线标注颜色规定

4、勘察技术要求

4.1地质勘察范围

地质勘察范围:拟建管道沿线及场站区域。

直埋管道沿线每一公里初勘一处,场站及穿越处进行详勘。

4.2地质勘察要求

4.2.1门站

每个门站布置12个勘察点,孔深5—15米左右(详见门站布孔图)

1)站控楼拟建二层框架结构;勘探控制点,孔深不小于15米;

2)设备区勘探点孔深不小于10米;

3)四周围墙勘探点孔深不小于5米;

4)查明勘探深度以内各土层的土性特种、分布规律及工程特性;

5)提供各土层物理力学综合指标。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及特征值;

6)明确场地地震设防烈度及场地类别,查明场地埋深15.0m 内饱和砂质粉土及粉砂的分布情况,并判定其液化可能性,若液化、提供液化土层的液化强度比、液化指数,确定液化等级;

7)调查场地浅部地下水类型、埋藏特征,并判定地下水及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8)查清场地内拟建物位置处明浜、暗浜及其他障碍物的分布情况,并对其提出地基处理建议方案。

4.2.2高中压调压站

每个调压站布置1个勘察点,孔深15米左右,位于设备基础下方。

4.2.3高压阀室

钻孔应布置于阀室四角,共4个勘察点,孔深15m。

4.2.4顶管

勘探孔布置在穿越管线的轴线两侧,孔距宜为30~40m,勘探孔距穿越管线轴线的距离为3m,孔深应大于管线敷设深度至少10m,定为20m。若孔中发现地质情况复杂难以判断土质变化,应增加探孔密度。

4.2.5定向钻

勘探孔交错布置于轴线两侧并偏离中心20~30m,勘探孔轴线投影距离不小于50m(单侧孔距不小于100m),遇河流、鱼塘等施工不利地段可适当调整勘探孔间距。若孔中发现地质情况复杂难以判断土质变化,应增加探孔密度。

孔深自定向钻两侧向中间递增,增幅为5m/孔。两侧孔深定为15m,向中间孔深逐渐增加,依次为20m、25m、30m……,孔深应大于管底埋深至少10m,但最深不超过55m。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

第二章各类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技术要求 §2-3边坡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技术要求 §2-3-1概述 边坡是指建(构)筑物近旁的天然斜坡或经人工开挖后形成的斜坡。边坡工程与滑坡的主要区别在于,边坡工程强调与工程建设的关系,着重于评价边坡与工程建设场地、地基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滑坡侧重于地质环境,着重研究各种自然斜坡滑动的成因机制,分析评价其稳定性。当然,两者并非截然分开,例如,当滑坡发生于建筑场地之内或附近、并对建筑场地与地基稳定性产生影响时,则既是滑坡的问题,也是边坡的问题。 边坡根据其岩土成分的不同,可分为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两大类。岩质边坡的主要控制因素一般是岩体的结构面,土质边坡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土的强度。但无论何种边坡,地下水的活动都是影响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进行边坡工程勘察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侧重。 边坡的破坏变形形式主要有崩塌、滑动(平面型、弧面型、楔形体)蠕动(倾倒、溃屈、侧向张裂)与剥落。其特征见教材P.128表2-6-1。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1)岩土的性质;(2)岩层结构与构造;(3)水文地质条件;(4)风化作用;(5)气候条件;(6)地震作用;(7)地形地貌;(8)应力状态与应力历史;(9)人类工程活动等。 边坡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查明对建(构)筑物可能有影响的边坡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条件,提出边坡稳定性计算参数;评价边坡稳定性(即根据其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合理的边坡断面尺寸或验算已拟定的断面尺寸是否稳定合理),预测因工程活动引起边坡稳定性的变化;提出潜在不稳定边坡的整治与加固措施。 边坡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主要有:工程地质测绘,勘探与测试等。 边坡岩土工程勘察应查明如下主要内容: (1)地形地貌条件与不良地质作用(如滑坡、崩塌、危岩、泥石流等)条件; (2)岩土的类型、成因、工程特性,覆盖层厚度,基岩面的形态和坡度; (3)岩体主要结构面的类型、产状、延展情况、闭合程度、充填状况、充水状况、力学属性和组合关系,主要结构面与临空面的关系,是否存在外倾结构面; (4)地下水的类型、水位、水压、水量、补给与动态变化,岩土的透水性和地下水的出露情况; (5)地区气象条件(特别是雨期、暴雨强度),汇水面积、坡面植被,地表水对坡面、坡脚的冲刷情况; (6)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河南省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要求》(暂行)

《河南省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要求》 (暂行)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 二○一六年十月

前言 为进一步规范河南省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勘查与开发秩序,提高勘查成果质量,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矿产资源,更好地发挥勘查成果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土资源部对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勘查、资源储量分类的原则性意见,在以往我省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勘查开发成果利用的基础上,参考类似矿种及兄弟省工作经验,编制《河南省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要求》(暂行)(以下简称《暂行技术要求》),可作为该类矿产勘查报告编写、评审的暂行依据。对《暂行技术要求》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请及时反馈给省储量评审中心,以便统一修正。 本技术要求起草单位:河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 本技术要求起草人:宋锋、尚玉忠、李军、王卫、翟丹丹。 本技术要求由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河南省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要求》 (暂行) 1 范围 《暂行技术要求》规定了普通建筑石料矿产的分类、地质勘查工作要求、资源储量估算等方面的内容。 《暂行技术要求》的地质勘查主要指为了满足矿山开发而进行的地质勘查工作。 《暂行技术要求》适用于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勘查工作部署、勘查设计编制、资源储量估算、勘查报告编写。可作为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地质勘查成果验收、评审的依据;还可作为普通建筑石料矿山资源储量核实工作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 《建筑用卵石、碎石》(GB/T 14685-2011) 《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2010)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矿权评估准则-指导意见CMV13051-2007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 18341-2001)

勘察技术方案

1 综合说明 本勘察方案,系根据业主提供的“某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招标文件及总平面图,对建筑条件和岩土工程条件进行分析并预测后制订的。 2 勘察方案 本勘察方案编制是根据拟建建筑物性质、设计对该工程提出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和我们对本工程已知岩土工程条件的分析,针对要解决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的。 2.1 拟建工程概况 “某工程地质勘察工程”位于朝阳区东四环东侧。建设内容为住宅及配套设施。 建筑设计方案为板楼,地上10层、2层,地下为两层,地下车库两层。配套用房为2层、地下2层。 2.2 本次勘察所依据的规范及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J366-2004);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 (7)《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 (9)《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1-501-92); (10)《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79-98); (11)《土的分类标准》(GB145-90); (12)《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1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14)《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 (1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16)《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GB17741-2005); (17)《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97); (18)《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岩土工程不同勘察阶段的技术要求

岩土工程不同勘察阶段的技术要求 段、详细勘察阶段和施工阶段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技术要求等问题。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阶段;技术要求 建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必须按阶段进行,可行性研究勘察要满足选择场址方案的技术要求;初步勘察要满足初步设计的要求;详细勘察要满足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场地条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必须进行施工勘察。场地较小且无特殊要求的工程可合并勘察阶段。在建筑物平面布置确定后,场地或其附近己有岩土工程资料时,直接进行详细勘察。 1、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基本技术要求 稳定性是指拟建场地保持稳定状态的能力,就范围而言,是包含拟建场地在内的区域稳定性,从小范围而言是不良地质作用,如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土洞、断层、洪水淹没、水流冲蚀等,对场地稳定程度的影响。同时,因工程活动,如边坡开挖、施工降水等,而导致场地稳定性变化,这些是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明确回答的。适宜性是指场地条件,地形、地层结构、水文地质等对工程建设的适宜程度。所以,在某些程度上稳定性和适宜性是一致的,例如: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对场地稳定有直接或潜在威胁,或建筑物位于斜坡上,在其施工、使用过程中,斜坡容易发生的整体不稳定地段;地基岩、土性质严重不良地段;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水文地质条件严重不良或有洪水威胁地段;地下有未开采的有价值的矿藏或不稳定的地下采空区等。 过去有些建筑物,因其对拟建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认识不足,致使

在建设或使用过程中带来一些问题,有的迫使搬迁,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初步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基本技术要求 2.1稳定性评价技术要求 (1)搜集拟建工程的文件、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资料以及工程场地范围的地形任务;(2)初步查明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工程特性、地下水埋藏条件;(3)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产生成因、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做出;(4)对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场地,要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做出初步评;(5)初步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6)高层建筑初步勘察时,要对采取的地基基础类型、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降水方案进行初步分析评价。 2.2勘探工作技术要求 (1)勘探线要垂直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和地层界线布置; (2)每个地貌单元均应布置勘探点,一些勘探点要加密; (3)在地形平坦地区,要按网格布置勘探点; (4)对岩质地基,勘探线和勘探点的布置,勘探孔的深度,要按地质构造、岩体特风化情况等按地方标准或当地经验确定; 勘探线的布置要垂直地貌单元边界线、地质构造线、地层界线。勘探点的布置要在每个主要地貌单元和其交接部位,以求最小的勘探工作量,获得最多的地质信息。 3、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基本技术要求 经过选址及初步勘察两个阶段,不仅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问题已解

地勘钻探技术要求

《地勘钻探技术要求》 1、严格按所定孔位施工。 2、钻进度、岩土分层深度的量测误差不大于5cm。 3、单孔钻入中风化基岩的深度,岩土分层深度以本方案确定的孔深为准。 4、岩心票、斑报表,必须及时、准确、不允许作回忆录。 5、岩心摆放必须整齐、有序。 6、对部分特殊孔岩芯进行拍照并附于报告中除按以上要求进行之外,应注意下列问题: ①土层中严禁送水钻进; ②土层钻进严禁超管进尺,非连续取芯钻进的回次进出一般不得超过1.5米; ③钻探操作员要随时注意钻进情况并作好记录,如软硬变化、钻具坠落、卡钻、埋钻返回颜色,样块等现象。 ④加强岩心管理,每回次岩心按自上而下,从左到右的原则,顺序放置,并按四次详细填写岩心票; ⑤及时填写钻探班报表,做到量出记录准确,内容完整,认真做好简易水文观测记录(初基水位,静止水位、涌水、漏水等)。每孔必须进行孔深验证,允许误差范围为±了0.05m,封孔后,班报表应由机长及记录员签证。

一、现场地质编纱要求: 1、粘土层应描述成因、颜色、状态深度等; 2、岩体的描述包括颜色、岩性、结构、构造、结构面、岩层厚度和风化程度; 二、测量、测试技术要求 钻孔测放,高程测量,岩、土样的采取试验应按有关规程,规范进行; 三、取样测试 采取的岩、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室外剪切试验,测度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 四、关键过程界定 本项目中地调、钻探、岩、土样采取现场数据收集,室内资料整理为关键过程。 五、工作流程 钻探、取样及原位测试—室内资料整理。 六、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项目负责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监控,在施工作业前制定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安全文明施工。施工作业场地应搭设围墙,并写标志语“此地施工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等字样” 七、提高交技术成果 按照国家规范编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并包含总平面位置,勘察点平面布置图,工程地质剖面图,工程地质柱状图,岩、土试验成果报

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1.1 技术要求 资料收集技术要求 1.1.1 要求在勘察工作开始前,到设计院、地矿、气象、农林业、交通、水利等部门广泛开展资料收集工作。 1.1.2 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A、工程地质调查的目的 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貌、地质条件,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河道工程的稳定性、适宜性作出评价,且为了工程地质勘探、测试工作及工点的布置提供依据。 B、工程地质调查的技术要求 重点查明地基稳定和现有河道边坡稳定的地质问题,沿线的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地面沉降等,地面陡坡、地下水、地表水活动情况,临河沿河边坡冲刷失稳可能调查调查精度按具体项目的具体要求来控制。 1.1.3 钻探技术要求 拟采用XY-1型回转式油压岩芯钻机钻探,开孔直径110mm,终孔直径不小于91mm,采用套管或泥浆护壁,对需重点查明的部位(滑动带、软弱夹层等)应采用双层岩芯管钻进。 钻探回次进尺:软土层小于或等于1.0m,其它土层一般不超过1.5m。 岩芯采取率:黏性土、强风化岩 > 90%砂土》65%破碎带、块状强风化岩、中等风化岩》65%岩芯有序摆放在钻孔旁并填好标示牌,拍照留档。 孔深误差:钻进深度内的误差控制在士5cn以内。探井、探槽和探洞:除文字描述记录外,尚应以剖面图、展示图等反映井、槽、洞壁和底部的岩性、地层分界、构造特征、取样和原位测试位置,并辅以代表性部位的彩色照片。 1.1.4 勘察取样技术要求

①取土样:在钻孔中采取土试样,严格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2001)(2009版)(第9章第4节)有关规定执行。②取样间距:表层0?3m取土间距1.0?1.5m,变层加取,土层较薄(厚度 0.5?1.0m)时均应取样;3?15m深度范围内每隔1.5?2.0m取样;15?20m 深度范围内每隔3.0?3.0m 取样。 ③取样方式:对软土层采用敞口式薄壁取土器取样;对可塑-硬塑黏性土采用锤击普通取土器取样;对中粗砂(或粗砾砂)层,取标贯器内的芯样或采取扰动样。 ④场地要采取地表水和地下水试样。 1 . 1 . 5原位测试技术要求 A、标准贯入试验 为测定黏性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在钻孔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利用地区经验对黏性土的状态、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作出评价;试验间距一般控制在1.0?1.5范围内。 试验要点:清干净孔内残渣及扰动土,准确丈量孔深,做好记录。具体技术操作重点如下: ①标准贯入试验孔采用回转钻进,并保持孔内水位略高于地下水位。当孔 壁不稳定时,可用泥浆护壁,钻至试验标高以上15cm处,清除孔底残土后再进 行试验; ②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进行锤击,并减小导向杆与锤间的摩擦力,避 免锤击时的偏心和侧向晃动,保持贯入器、探杆、导向杆联接后的垂直度,锤击速率应小于30击/min ; ③贯入器打入土层15cm 后,开始记录每打入10cm 的锤击数,累计打入 30cm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当锤击数已达50击,而贯入深度未 达30cm 时,可记录50 击的实际贯入深度,按下式换算成相当于30cm 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

×××隧道工程初勘技术要求

×××隧道工程初勘技术要求 1. 工程概况 此处从略。 2. 技术要求提出所依据的规范、标准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2007年版) 国家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94) 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行业标准《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S 04:88) 地方标准《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道路隧道设计规范》(DG/TJ08-2033-2008,J11197-2008) 3. 初勘的总体技术要求 本次初步勘察目的是要初步查明工程沿线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为初步设计提供所需的岩土工程资料,并初步作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建议。总体技术要求如下: (1)应初步查明场地的地形(包括水下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结构、成因类型及埋藏分布等特征,分析、评价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及适宜性,并评价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 (2)应初步查明工程沿线范围内不良地质(如暗浜、流砂、墓穴、孤石、浅层气等),分析其成因、分布范围,初步评价其对工程施工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和潜在威胁;初步查明工程沿线地下障碍物并评价其对工程的影响。 (3)应初步查明工程沿线水文及水文地质情况,并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水文地质参数,以及地下水的腐蚀性试验。

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技术要求

榆林市东沙南延枢纽榆阳河大桥工程 地质详细勘察技术要求 一、钻孔位置及要求: 1、工程地址:榆林市东沙南延枢纽榆阳河大桥工程。 1.2、结构形式:主桥62+110+62m连续刚构; 引桥40m连续与简支梁。 3、基础形式:桩基础。 4、钻孔位置及数量:桥址钻孔数共16个,全部为控制性钻孔如地质情况复杂经设计人员同意可加密钻孔。钻孔位置见附图,“●”为控制性钻孔。 5、钻孔深度:控制性钻孔深度达地面下65 米处或深入软质岩不小于10m,硬质岩不小于5m。若遇基岩(以便合理确定持力层),应与设计人员协商调整钻孔深度。若钻至预定深度遇到不良地质时,应钻穿(要防止误认孤石为基岩),并详细记录勘探结果,若地质情况复杂,应加密钻孔。钻孔深度不含建筑垃圾厚度。勘察若与地下管线冲突,请适当挪动钻孔位置避开管线。二.勘察报告书: 勘察工作完成后应提供经资质单位审查后的勘察报告文本(含电子版),且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勘察报告书:勘察工作概况;场地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如地裂缝、软弱地基、滑坡、溶洞、墓穴等);场地土类型;岩石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岩石和土的均匀性和承载力,及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的地质问题,对地基方案的论证和分析等。 ②钻探点平面布置图及地质剖面图;地质柱状图。 ③动力触探曲线图及相应的物理力学指标,含岩石的天然、饱和、

风干的极限抗压强度,桩侧岩土摩擦力、桩端承载力、桩端置入深度、软化系数等。 ④岩土试验成果表。 ⑤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判定环境水对桥 梁结构的腐蚀性,并说明地下水对构筑物在施工阶段及使用阶段的影响。 ⑥场地地震效应:提供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和场地土特征周期资料。对 桥位的适宜性和桥梁的稳定性做出工程地质初步评价,并提供抗震设计的有关参数。 ⑦气象资料:历年平均气温,历年平均月、日最高,最低气温,历年极 端最高、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冻结深度等。 ⑧桥梁跨越区域内主要水系水文地质情况,如流量,流速,冲刷情况,深度,堤岸形式,现状河床断面等。 ***其余未尽事宜按《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规定执行。 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1.04

勘察目的及任务

一、勘察目的及任务 1.查明边坡工程区域岩土的类型、成因、性状、覆盖层厚度。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 2.查明主要结构面(特别是软弱结构面)的类型和等级、产状、发育程度、延伸程度、闭合程度、风化程度、充填状况、充水状况、组合关系、力学属性和临空面的关系。 3.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分布范围。特别是小型滑坡和崩塌情况,预测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提出有关整治措施的意见。 4.在查明边坡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边坡类别和可能的破坏形式。5.查明地下水的类型、水位、水压、水量、补给和动态变化。 6.查明地区气象条件(特别是雨期、暴雨的强度)。汇水面积、坡面植被,地表水对坡面、坡脚的冲刷情况。 7.提供验算边坡稳定性,变形和设计所需要的参数值。 8.对需进行抗震设防的边坡应根据区划提供设防烈度或地动参数。 9.对所勘查的边坡是否存在滑坡(或潜在滑坡)等不良现象,并对滑坡的稳定性作出综合评价,提出对灾害隐患进行治理、避让、搬迁等合理化建议。 二、勘查遵循的主要规范 根据踏查报告,结合工程性质、场地条件,本次勘查遵循的主要技术规范如下: 1.《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 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20025—2004)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6.《中国地震动力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8.《建筑地基基设计规范》(GB5007—2002) 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0.《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

地质勘察任务书

地质勘察任务书标准模板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目录 1、项目概况 (3) 1.1工程名称 (3) 1.2工程地址 (3) 1.3建设单位 (3) 1.4项目概况 (3) 1.5勘察范围 (3) 1.6勘察阶段 (3) 1.7勘察周期 (3) 2、勘察阶段划分与选取 (4) 2.1勘察阶段划分表 (4) 2.2勘察阶段选取原则 (5) 3、各阶段地质勘察基本要求 (6) 3.1、初步勘察基本要求 (6) 3.2详细勘察基本要求 (6) 3.3施工勘察基本要求 (7) 4、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8) 4.1、勘察依据 (8) 4.2地勘方案编制要求 (8) 4.3勘探钻点的布置要求 (9) 4.4、钻探作业要求 (11) 5、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制内容要求 (13) 5.1、资料整理 (13) 5.2、报告编制内容要求 (13) 5.3地质勘察报审查要点一览表 (14)

地质勘察任务书模板 1、项目概况 1.1工程名称 根据工程实际名称填写 1.2工程地址 根据工程实际地址填写 1.3建设单位 据实填写,必须与本项目开发公司名称一致 1.4项目概况 简述总体项目位置 应附图:总体项目城市位置图;宗地区域位置图、项目总图 1.5勘察范围 简述勘察范围;建设场地范围中若需修建大体量构筑物(如大型生化池)、泳池、重要管井等,应纳入勘察范围。 应附图:项目勘察范围图 1.6勘察阶段 简述勘察阶段划分 1.7勘察周期 简述勘察周期,从发出勘察外业进场通知书开始计算日期 2、勘察阶段划分与选取 2.1勘察阶段划分表

1)用地面积200亩以上小区或复杂场地应分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两阶段进行勘 察; 2)单体建筑或200亩以下的住宅小区可直接进行详细勘察; 3)特殊复杂地质条件(如喀斯特地貌)或采用大直径桩(桩径不小于1m)的项 目,应根据施工现场实际需求进行施工勘察; 4)当项目存在超限边坡或深基坑时,为满足初设报审或基坑施工要求,建议直 接进行详细勘察或局部详细勘察。 5)本场地区域内有可以参考的《地质勘察报告》时,可跳过初勘步骤,直接进 行详细勘察,本场地无可参考《地质勘察报告》时,应进行初步勘察。初步勘察阶段应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对建筑总图布置提出建议。

勘察委托书及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

勘察委托书及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 工程名称:鄂州市恒驰·东方国际地点:湖北省鄂州市设计阶段:施工图 建筑物或构筑物名称重要性 等级 抗震设 防分类 结 构 类 型 高度或层 数(m) 吊车 类型 及荷 重 (K N) 地面设 计标高 (m) 基础埋 置深度 (m) 基础类型及荷重 建筑物总荷重(KN) 拟采用天然地基或人 工地基的设想和是否 采用变形设计 有关地基 处理的情 况 条基中柱边柱 宽度 (m) 荷重 (KN/m ) 长×宽 (m) 荷重 (KN/m) 长×宽 (m) 荷重 (KN/m ) 商铺一般性 建筑 标准设 防类 框 架 2层, 高12米 无吊 车 19.75 1.5 1500 1000 拟采用天然地基 任务说明一、本工程条件。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抗震设防分类为标准设防类(丙类)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总平面图由甲方提供。 二、本次勘察为详勘,提供下列资料: 1)场区标高,地下水位埋藏情况、类型和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以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2)建筑物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及其均匀性,以及各层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3)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对建筑物的变形进行定性评价; 4)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并对饱和砂土及粉土进行液化判别; 5)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 提供与设计要求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6)未尽事宜,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1-2011)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年版) 执行。 勘察委托书 年月日 委托单位建设性质 勘察单位 征用土地文号 勘察区已有资料情况介绍 填表说明(一)本任务书均需附相应图纸:初步设计附1:1000~1:2000带坐标地形图上画出勘察范围,山区建厂 尚需1:5000~1:10000地形图,施工图附1:500~1:1000总平面图。 (二)勘察任务的技术要求可填写在《任务说明》栏内,并说明建筑物的特殊要求(不够可加附页),单体 建(构)筑物具体设计条件应填写在上表相应栏内。 委托书附件 联系电话 要求提交资料日期2014年3月31日 委托单位(盖章)联系人: 电话:传真: 通讯地址:邮编: 设计单位(盖章):设计项目负责人:编制人:年月日

地质勘察要求

xx路地质勘察要求 一、道路工程概况 xx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全长约1.28公里。 二、勘察目的与任务 根据规划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为确定路基设计方案、工程构造物的位置和编制设计文件,提供准确、完整的工程地质资料。 1、查明工程场地范围的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地基土各土层的分布规律、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2、提供地基土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3、判定场地类别及建筑场地类型。 三、施工图地质勘探技术要求: 1、本次地质勘察按满足施工图设计深度进行。 2、本次勘察应为地基处理提供详细的地基土结构资料,沿线按微地貌特征分段,查明各段的地质结构、岩土类别、土的密度和含水状态,基岩风化情况,地下水埋深、变化规律和地表水活动情况;确定路基基底的稳定性;划分土石工程等级。提供各种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范围及防治措施。 3、本次勘察应提供地基土受力层深度范围内地层结构与分布、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和地基承载力等。对已出现沉降和滑移问题的原有路堤,应落实其有关地层层位、层厚、岩土类别、分布范围和水文条件;对有关地层进行测试,掌握设计所需的各种物理力学指

标,特别是固结和抗剪指标。 4、应按照上述要求详细进行地层层位、层厚、土质类别和地下水埋深、分布调查;确定土的承载能力、抗剪指标、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等指标。 5、沿线水塘、沟渠等水系应探明,查明沿线现状水渠及鱼塘的水深、淤泥深度及水面设计高程。并探明其分布范围,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与措施。 6、其余要求应遵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执行。 四、施工图地质勘探试验项目技术要求: 1、钻孔要求 1)静力触探孔布设2个,孔深20m。 2)钻探孔布设原则上每100m布设一个,以静力触探孔结果为判断依据。钻探孔深度应穿透全部软土层,进入下卧层3~5m。当遇岩层时,深度应进入岩层2m。 2、取样 对于粘性土层的取样: 1)路基孔10m以浅每1m一件,10m以深每1.5m一件。 2)当土层厚度大于5m时,可在上、中、下分别取样,但间距不得大于2.5m。对于砂土,以扰动样为主,20m以浅的砂土样品在标准贯入器重截取。 3、试验项目

勘察任务及技术要求(样本)

勘察任务及技术要求(样本) 一、勘察任务 根据项目情况,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本次主要勘察任务、目的和要求如下: 1、查明场地地层时代、成因、地层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质; 2、查明地下水的埋藏、补给及地下水位; 3、在季节性冻土场区,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深; 4、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5、初步查明影响场地和地基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的有关问题; 6、判定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等于7(8、9)度时场地类别,判定饱和砂土地震液化的可能性; 7、初步分析和评价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对地基基础方案和基坑工程方案进行初步论证。 二、勘察成果 详细勘察阶段的勘察成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1、按建筑物或建筑群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当场地地下水位有可能上升至地基压缩层的深度以内时,宜提供饱和状态下的强度和变形参数。 2、对地基作出分析评价,并对地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环境的防治等方案作出论证和建议。

3、对深基坑应提供坑壁稳定性和抽、降水等所需的计算参数,并分析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三、技术要求 详细勘察应按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 (一)详细勘察主要应进行下列工作 (1)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3)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4)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5)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6)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7)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8)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1.1技术要求 资料收集技术要求 1.1.1 要求在勘察工作开始前,到设计院、地矿、气象、农林业、交通、水利等部门广泛开展资料收集工作。 1.1.2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A、工程地质调查的目的 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貌、地质条件,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河道工程的稳定性、适宜性作出评价,且为了工程地质勘探、测试工作及工点的布置提供依据。 B、工程地质调查的技术要求 重点查明地基稳定和现有河道边坡稳定的地质问题,沿线的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地面沉降等,地面陡坡、地下水、地表水活动情况,临河沿河边坡冲刷失稳可能调查调查精度按具体项目的具体要求来控制。 1.1.3钻探技术要求 拟采用XY-1型回转式油压岩芯钻机钻探,开孔直径110mm,终孔直径不小于91mm,采用套管或泥浆护壁,对需重点查明的部位(滑动带、软弱夹层等)应采用双层岩芯管钻进。 钻探回次进尺:软土层小于或等于1.0m,其它土层一般不超过1.5m。 岩芯采取率:黏性土、强风化岩≥90%;砂土≥65%;破碎带、块状强风化岩、中等风化岩≥65%;岩芯有序摆放在钻孔旁并填好标示牌,拍照留档。 孔深误差:钻进深度内的误差控制在±5cm以内。探井、探槽和探洞:除文字描述记录外,尚应以剖面图、展示图等反映井、槽、洞壁和底部的岩性、地层分界、构造特征、取样和原位测试位置,并辅以代表性部位的彩色照片。

1.1.4勘察取样技术要求 ①取土样:在钻孔中采取土试样,严格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9章第4节)有关规定执行。②取样间距:表层0~3m取土间距1.0~1.5m,变层加取,土层较薄(厚度 0.5~1.0m)时均应取样;3~15m深度范围内每隔1.5~2.0m取样;15~ 20m深度范围内每隔3.0~3.0m取样。 ③取样方式:对软土层采用敞口式薄壁取土器取样;对可塑-硬塑黏性土采用锤击普通取土器取样;对中粗砂(或粗砾砂)层,取标贯器内的芯样或采取扰动样。 ④场地要采取地表水和地下水试样。 1.1.5原位测试技术要求 A、标准贯入试验 为测定黏性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在钻孔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利用地区经验对黏性土的状态、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作出评价;试验间距一般控制在1.0~1.5范围内。 试验要点:清干净孔内残渣及扰动土,准确丈量孔深,做好记录。具体技术操作重点如下: ①标准贯入试验孔采用回转钻进,并保持孔内水位略高于地下水位。当孔壁不稳定时,可用泥浆护壁,钻至试验标高以上15cm处,清除孔底残土后再进行试验; ②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进行锤击,并减小导向杆与锤间的摩擦力,避免锤击时的偏心和侧向晃动,保持贯入器、探杆、导向杆联接后的垂直度,锤击速率应小于30击/min; ③贯入器打入土层15cm后,开始记录每打入10cm的锤击数,累计打入30cm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当锤击数已达50击,而贯入深度未

初堪主要技术要求

初堪主要技术要求 3.1.1初堪阶段一般规定 (1)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的基础上,对针对沉思轨道交通线路敷设形式、各类工程结构形式、施工方法等开展工作。为初步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2)应对控制线路平面、埋深及施工方法的关键工程或区段进行重点勘察,并结合工程周报环境图层岩土工程房子风险控制初步建议。 (3)初步勘察工作应更具沿线区域地质调查与测绘、勘探、取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多种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方法。 3.1.2 初堪阶段勘察目的及需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初堪阶段勘察目的: 初步查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车站、出入场线和停车场基地相关配套设施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评价地基基础形式和施工方法的适宜性,预测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提供初步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提供复杂或特殊地段岩土治理的初步建议。 初堪阶段勘测工作主要技术问题是: (1)手机带底薪图拟建线路平面图、线路纵断面图、施工方法等有关设计文件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线路地下设计分布图。 (2)初步查明沿线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及分布、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埋藏条件,进行工程地质分区。 (3)初步查明特殊岩土的类型、成因、分布、规模、工程性质,分析其对工程的危害程度;软土需查明分布范围、厚度、固结状态、腹水性和震陷特征;查明砂层(包括软土中对固结排水和轻度改善有作用的砂土层)的分布与厚度,透水性、液化特征等。 (4)查明沿线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员帆布、规模、工程性质,预测其发展趋势,分析其对工程的危害程度。 (5)初步查明沿线地表水的水位、流量、水质、呵护淤积物的分布,以及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给排水关系。 (6)初步查明地下水类型,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历史最高水位,地下水动态和变化(7)评价场地稳定性和工作适宜性。 (8)初步评价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工程勘察技术标准及工作要求

第三章技术标准及工作要求 本章内容为工程勘察工作的基本要求,结合本次招标工程勘察任务的特殊要求,详见本招标文件第四章第二部分。 1、基本要求 1.1勘察人在实施勘察前,应向发包人报送优化后的勘察服务工作大纲,并以此作为工作依据。 1.2工程勘察布点应参考发包人提供的资料。勘探点的数量、深度和位置可根据地质情况和现场条件依据规范进行调整,但应经发包人同意和批准。 1.3勘探过程中应认真记录每日工作内容,保存原始记录资料与数据,以供发包人检查和分析。 1.4在钻探进行中,如发包人需要更改取样间距与现场试验的要求,或更改钻孔深度,勘察人应积极配合并安排实施。 1.5勘察人在钻探时应谨慎从事,对地下管线和构筑物进行相应保护,遇到地下文物时应及时向发包人和文物保护部门汇报并妥善保护。 1.6勘察人在进行外业勘察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保卫和环境保护措施,避免对原有道路、桥梁、构造物或地上附着物造成损坏或损伤。 2、适用规范、规程、标准 2.1工程勘察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标准的规定,目前适用版本推荐如下,如有后继变更,则应以最新版本或最新颁发者为准。 2.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1.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1.4《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2.1.5《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97) 2.1.6《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79-98) 2.1.7《土的分类标准》(GB145-90) 2.1.8《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2.1.9《建筑工地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2.1.10《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 2.1.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2.1.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 2.1.13《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1-501-92) 2.1.14《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 2.2上述规范和标准如发生不一致时,则以要求最为严格的规范、规程或标准作为工作依据。

勘察方案

西山金城机电安装地块商场勘察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方案 山西冶金岩土工程勘察总公司 二○一四年七月

1、工程概况: 施工场地位于西矿街南侧,拟建一栋公寓楼,东、西长约37.3米,南、北宽约36.8米,楼高32层,设一层地下室,层高6米。住宅楼一栋,东、西长约81.9米,南、北宽约19.04米,楼高32层,设一层地下室,层高6米。商业楼东、西长约79.4米,南、北宽约21.02米,楼高3层,地下室两层,层高分别为6米、5米。共布置钻孔28个,静探点12个,波速孔5个,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2、勘察目的与要求 根据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与要求按以下几点考虑: 2.1查明场地内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评价与整治方案的建议。 2.2、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 2.3、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2.4、按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划分场地类别,分析预测可能的地震效应,判定饱和砂土或粉土的地震液化趋势,并对抗震地段进行划分。 2.5、提供各层地基土的承载力。 2.6、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 2.7、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3、勘察工作量的布置 3.1确定工作量的依据 ①建设方提供的《建筑物场地平面位置图》; ②《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年版); ③《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④《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⑤《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地勘招标技术要求学习资料

地勘招标技术要求

地勘招标技术要求 一、主要进行工作: 1、详勘应按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可靠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 2、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资料; 3、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4、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5、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6、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7、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变化幅度; 8、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二、天然地基详细勘察的勘探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5m时,勘探孔的深度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倍,对单独柱基不应小于1.5倍,且不应小于5m; 2、对高层建筑和需作变形验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高层建筑的一般性勘探孔应达到基底下0.5~1.0倍的基础宽度,并深入稳定分布的地层;

3、对仅有地下室的建筑或高层建筑的裙房,当不能满足抗浮设计要求,需设置抗浮桩或锚杆时,勘探孔深度应满足抗拔承载力评价的要求; 4、当有大面积地面堆载或软弱下卧层时,应适当加深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 5、在上述规定深度内当遇到基岩或厚层碎石土等稳定地层时,勘察孔深度应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6、勘探孔间距按地基复杂程度按规范要求执行。 7、在基础持力层顶面起伏与厚度变化较大地段,以及局部有填土、暗塘、墓穴、地下洞室等不良地质现象存在时,应进行浅层勘察,其孔距为10-15m,控制边界线的孔距宜缩小至2-3m; 8、对于丘陵山区及基岩埋藏较浅地段,除利用钻孔外,还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布置探井(槽)等。 三、基桩工程勘察布置应查明桩端持力层及其下卧层厚度变化和所穿过土层的工程性质,评价成桩肯能性,论证桩的施工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勘探点及其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勘探孔的间距一般宜为20-30m,当相邻勘探点所揭露的持力层层面坡度大于10%时,对预制桩及其间距应适当加密;对地质构造复杂,层面变化较大的地区,岩溶发育地区,强烈风化的花岗岩等类岩层地区的嵌岩桩,钻孔间距宜为10-20m;对特别复杂严重风化的断裂、破碎岩体,岩溶发育地区,应逐柱、逐桩布置钻孔。同时,对于岩溶地区,还应辅以物探法查明岩溶洞悉、土洞发育的程度、顶板厚度和连通性; 2、勘探孔的深度,一般性的勘探孔应达到预计桩长以下3-5D (D为桩径),且不得小于3 m ;对于大直径桩,不得小于5 m;控制性钻孔应达到桩基变形计算深度下2-3m,并满足强度验算的要求。对于嵌岩桩,钻孔应深入持里层下3-5 D(D为桩径),且不应小于3m;地质条件复杂时,不得小于5m;在预定深度内遇到溶洞、

初步勘查任务书

初步勘查任务书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初步勘察要求 一项目概况 详见规划意向图包括多层酒店及企业会所,建筑高度不超过24m;暂定一层地下车库。 二初步勘察任务 1.搜集拟建工程的有关文件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资料以及工程场地范围的地形图; 2.初步查明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工程特性地下水埋藏条件; 3.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做出评价; 4. 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做出初步评价; 5. 季节性冻土地区应调查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6. 初步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7. 对可能采取的地基基础类型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降水方案进行初步分析评价; 8. 在发包人提供的规划地形图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测绘,并提供不大于500㎜间距等高线地形图; 9. 初勘成果应满足初步设计需要。 10.红线内土地面积与土地挂牌面积是否相符。 11.周边市政道路标高、中心点坐标及道路断面。 12.常水位湖岸线(标高及坐标)

13、周边水文条件(常年最低水位、最高水位、平均水位,50年、100年一遇水位,历史最高水位等) 三初步勘察技术要求 初步勘察出应符合现行规范外,尚应满足以下要求: 1.本项目可按网格布置勘探点,勘探点间距可按75~100M控制;控制性勘探点 应占总数的1/3,且每个地貌单元均应有控制性勘探点; 2.勘探线应垂直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和地层界线布置; 3.每个地貌单元均应布置勘探点在地貌单元交接部位和地层变化较大的地段勘 探点应予加密; 4.对岩质地基勘探孔的深度应根据地质构造岩体特性风化情况等按地方标准或 当地经验确定; 5.对土质地基,控制性勘探孔深度不小于30M,一般性勘探孔不少于15M;遇下列 情形之一应适当增减勘探孔深度: ①当勘探孔的地面标高与预计整平地面标高相差较大时,应按其差值调整勘探 孔深度 ②在预定深度内遇基岩时,除控制性勘探孔仍应钻入基岩适当深度外其他勘探 孔达到确认的基岩后即可终止钻进; ③在预定深度内有厚度较大且分布均匀的坚实土层(如碎石土密实砂老沉积土等)时,除控制性勘探孔应达到规定深度外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可适当减小; ④当预定深度内有软弱土层时,勘探孔深度应适当增加部分控制性勘探孔应穿 透软弱土层或达到预计控制深度。 6. 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