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民办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探索

民办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探索

民办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探索
民办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探索

民办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本文针对民办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特点,从教学大纲、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考试形式几个方面进行该课程的改革,并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现状;教学方法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已应用到各个行业,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大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作为高校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对《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现状

2.1忽视学生个性差异,不能因材施教

以山东协和学院为例,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采取的教学方式是按年级分专业进行授课,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按照专业不同,授课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每个学生高中所授计算机教育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对于发达地区的学生很多已能基本掌握常用办公软件及操作系统,而来自落后地区的学生有些还从未接触过计算机。这样在授课过程中就容易出现有的同学吃不饱,有的同学吃不消的情况。

2.2传统理论教学比较枯燥,学生兴趣不大

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采用理论授课和上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论教学仍然沿用教师课堂演示的方式。该方式以教师讲为主体,学生在教课过程中很少参与其中。这种方式使得讲、练脱节,很多同学觉得上课听懂了,但真正上机的时候却记不清所学过的理论知识了。

2.3考核方式以“纸考”为主

对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程,学校采取的考试形式还是笔试,这样就很难真正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虽然最终的考核成绩会加上平时成绩的30%,但是每个教师对平时成绩采取的标准又不同,所以导致成绩的高低反映不出真实的教学成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