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解析IP数据报

解析IP数据报

解析IP数据报
解析IP数据报

郑州轻工业学院

网络协议分析课程设计

题目:解析IP数据包

姓名:

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网络工程08-1

学号:200807030140

指导教师:

成绩:

时间:2011年6月12日至2011年6月17日

郑州轻工业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解析IP数据包

专业、班级网络工程08-1

学号 200807030140

姓名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主要内容:捕获网络中的IP数据包,解析数据包的内容,显示结果,并将结果写入日志文件。设置停止标志,当程序接收到停止命令时即停止。

基本要求:使用图形界面实现IP数据包的解析,画出基本流程图,写出解析的实现过程、操作演示截图与核心代码。

参考资料:

《计算机网络(第5版)》谢希仁电子工业出版社

《网络协议分析》寇晓蕤、罗军勇等机械工业出版社

《TCP/IP协议族(第4版)》王海、张娟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c#高级编程(第6版)》李铭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Visual C#.NET网络核心编程》周存杰清华大学出版社

完成期限:

指导教师签名:

课程负责人签名:

2011年 6 月 16 日

目录

一实验目的 (4)

二实验内容 (4)

三实验环境 (4)

四实验步骤 (4)

1.实验流程图 (4)

2.实验核心代码 (5)

3.演示截图 (6)

五实验体会 (7)

六参考文献 (7)

七附录 (7)

Socket.cs (7)

CatchIP.cs (10)

ShowIP.cs (11)

一实验目的

熟悉IP包结构,加深对IP层工作原理的理解和认识。

二实验内容

(1)捕获网络中的IP数据包,解析数据包的内容,显示结果,并将结果写入日志文件。

(2)显示的内容包括:捕获的IP包的版本、头长度、服务类型、数据包总长度、数据包标识、分段标志、分段偏移值、生存时间、上层协议类型、头校验和、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等内容。

(3)设置停止标志,当程序接收到停止命令时即停止。

三实验环境

本实验所使用的编程语言为c#程序语言

实验开发环境为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

四实验步骤

1.实验流程图

2.实验核心代码1)公共类中的核心代码

2)捕获IP信息窗口核心代码

3)显示窗口核心代码

3.演示截图

五实验体会

哈哈….这东西自己写啦哈哈哈……

六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第5版)》谢希仁电子工业出版社

《网络协议分析》寇晓蕤、罗军勇等机械工业出版社

《TCP/IP协议族(第4版)》王海、张娟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c#高级编程(第6版)》李铭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Visual C#.NET网络核心编程》周存杰清华大学出版社

七附录

Socket.cs

namespace GetIp

{

[StructLayout(LayoutKind.Explicit)]

public struct IPHeader

{

[FieldOffset(0)] public byte ip_verlen; //首部长度+版本号

[FieldOffset(1)] public byte ip_tos; //服务类型

[FieldOffset(2)] public ushort ip_totallength; //数据包总长度)

[FieldOffset(4)] public ushort ip_id; //16位标识

[FieldOffset(6)] public ushort ip_offset; //3位标志位

[FieldOffset(8)] public byte ip_ttl; //8位生存时间TTL

[FieldOffset(9)] public byte ip_protocol; //8位协议(TCP, UDP, ICMP, Etc.)

[FieldOffset(10)] public ushort ip_checksum; //16位IP首部校验和

[FieldOffset(12)] public uint ip_srcaddr; //32位源IP地址

[FieldOffset(16)] public uint ip_destaddr; //32位目的IP地址}

public class Sock

{

private bool keepRunning;

private static int rcv_buf_len;

private byte[] rcv_buf_bytes;

private Socket socket = null;//声明套接字

public Sock()

{ rcv_buf_len=4096;

rcv_buf_bytes=new byte [rcv_buf_len];

}

public bool KeepRunning

{ get{return keepRunning;}

set{keepRunning=value;}

}

public void CreateAndBindSocket(string IP) //建立并绑定套接字

{

socket=new Socket (AddressFamily.InterNetwork ,SocketType.Raw ,ProtocolType.IP );

socket.Bind(new IPEndPoint(IPAddress.Parse(IP), 0));

SetSocketOption();

}

private void SetSocketOption() //Socket设置

{ SniffSocketException ex;

try{

socket.SetSocketOption (SocketOptionLevel.IP ,SocketOptionName.HeaderIncluded ,1);

byte[] IN=new byte [4]{1,0,0,0};

byte[] OUT = new byte[4]; //低级别操作模式,接受所有的数据包

int SIO_RCV ALL = unchecked((int)0x98000001);

int ret_code=socket.IOControl (SIO_RCV ALL,IN,OUT);

ret_code = OUT[0] + OUT[1] + OUT[2] + OUT[3];

if(ret_code!=0)

{ ex=new SniffSocketException ("命令实行错误!!");

throw ex;

}

}

catch(SocketException e)

{ ex=new SniffSocketException ("创建套接字错误!!",e);

throw ex;

}

}

public void ShutDown() //关闭接收

{ if(socket!=null)

{ socket.Shutdown(SocketShutdown.Both); }

}

public void Run()

{ IAsyncResult ar = socket.BeginReceive(rcv_buf_bytes, 0, rcv_buf_len, SocketFlags.None, new AsyncCallback(CallReceive), this); }

private void CallReceive(IAsyncResult ar) //连续接受数据

{ int received_bytes;

received_bytes = socket.EndReceive(ar);

Receive(rcv_buf_bytes, received_bytes);

if (keepRunning) Run();

}

unsafe private void Receive(byte [] buf, int len) //接受IP数据包信息方法

{ byte temp_ip_tos = 0;

byte temp_protocol=0; //提取协议类型

uint temp_version=0; //提取IP协议版本

uint temp_ip_srcaddr=0;

uint temp_ip_destaddr=0;

short temp_srcport=0;

short temp_dstport=0;

IPAddress temp_ip;

PacketArrivedEventArgs e=new PacketArrivedEventArgs();

fixed(byte *fixed_buf = buf)

{ IPHeader * head = (IPHeader *) fixed_buf;

temp_protocol = head->ip_protocol;

switch (temp_protocol) //提取协议类型

{ case 1: e.Protocol = "ICMP "; break;

case 2: e.Protocol = "IGMP "; break;

case 6: e.Protocol = "TCP "; break;

case 17: e.Protocol = "UDP "; break;

default: e.Protocol = "UNKNOWN "; break;

}

e.HeaderLength=(uint)(head->ip_verlen & 0x0F) << 2;

e.TTL = (uint)head->ip_ttl;

e.IPTos = ((uint)head->ip_tos).ToString();

e.Packet_id = ((ushort)head->ip_id).ToString();

e.Packet_set = ((ushort)((head->ip_offset) >> 13)).ToString();

e.Ip_check=((ushort)head->ip_checksum&(0X1FFF)).ToString();

temp_version = (uint)(head->ip_verlen & 0xF0) >> 4;

e.IPVersion = temp_version.ToString();

temp_ip_tos = head->ip_tos;

temp_ip_srcaddr = head->ip_srcaddr;

temp_ip = new IPAddress(temp_ip_srcaddr);

e.OriginationAddress =temp_ip.ToString();

temp_ip_destaddr = head->ip_destaddr;

temp_ip = new IPAddress(temp_ip_destaddr);

e.DestinationAddress = temp_ip.ToString();

temp_srcport = *(short *)&fixed_buf[e.HeaderLength];

e.OriginationPort=((ushort)https://www.sodocs.net/doc/648046754.html,workToHostOrder(temp_srcport)).ToString();

temp_dstport = *(short*)&fixed_buf[e.HeaderLength + 2];

e.DestinationPort=((ushort)https://www.sodocs.net/doc/648046754.html,workToHostOrder(temp_dstport)).ToString();

e.PacketLength =(uint)len;

e.MessageLength =(uint)len - e.HeaderLength;

e.ReceiveBuffer=buf;

Array.Copy(buf,0,e.IPHeaderBuffer,0,(int)e.HeaderLength);

Array.Copy(buf,(int)e.HeaderLength,e.MessageBuffer,0,(int)e.MessageLength);

}

OnPacketArrival(e);

}

public class PacketArrivedEventArgs : EventArgs

{ private string ip_tos;

private string protocol;

private string destination_port;

private string origination_port;

private string destination_address;

private string origination_address;

private string ip_version; //IP版本号

private uint total_packet_length;//IP总长度

private uint message_length;

private uint header_length;

private string packet_ip_id;

private string packet_ip_set;

private string ip_check_he;

private uint ipttl;

private byte []receive_buf_bytes = null;

private byte []ip_header_bytes = null;

private byte []message_bytes = null;

public string Ip_check //校验和

{ get { return ip_check_he; }

set { ip_check_he = value; }

}

下定义同,略…

public override string ToString() //重载输出格式

{

return " " + protocol + " " + origination_address + " " + destination_address;

}

}

public delegate void PacketArrivedEventHandler(Object sender, PacketArrivedEventArgs args);

public event PacketArrivedEventHandler PacketArrival; //声明时间句柄函数protected virtual void OnPacketArrival(PacketArrivedEventArgs e)

{ if (PacketArrival != null)

{PacketArrival(this, e);}

}

}

}

CatchIP.cs

namespace GetIp

{

public class MyWindow : System.Windows.Forms.Form

{ public MyWindow() //初始化

{InitializeComponent();}

private void InitializeComponent() //自定义初始化函数

{ 略……}

private void MyWindow_Load(object sender, System.EventArgs e) //加载{ManagementObjectSearcher query1 = new ManagementObjectSearcher("SELECT * FROM Win32_NetworkAdapterConfiguration");

ManagementObjectCollection queryCollection1 = query1.Get();

string[] IPString = new string[10];

int x = 0;

string[] temp;

foreach (ManagementObject mo in queryCollection1)

{ temp = mo["IPAddress"] as string[];

if (temp != null)

{ foreach (string st in temp) //捕获所有的IP

{ IPString[x] = st;

if (st != "") { addressComboBox.Items.Add(st); }

x++;

}

}

}

addressComboBox.Text = addressComboBox.Items[0] as string;

mySniffSocket = new Sock();

try

{ mySniffSocket.CreateAndBindSocket(addressComboBox.Text.Trim());}

catch (Sock.SniffSocketException ex)

{ MessageBox.Show(this, ex.Message);}

mySniffSocket.PacketArrival+=newSock.PacketArrivedEventHandler(DataArrival ); }

private void DataArrival(Object sender, Sock.PacketArrivedEventArgs e)

{ try{ resultListBox.Items.Add(e); }

catch (Exception e1) { MessageBox.Show(e1.ToString()); }

}

protected override void Dispose(bool disposing)

if( disposing )

{

if (components != null)

{ components.Dispose();}

}

base.Dispose( disposing );

}

private void startButton_Click(object sender, System.EventArgs e) //开始捕获{ if(mySniffSocket.KeepRunning==false)

{ mySniffSocket.KeepRunning =true;

try{ mySniffSocket.Run ();}

catch(SocketException)

{mySniffSocket.CreateAndBindSocket (addressComboBox.Text );

mySniffSocket.Run ();

}

startButton.Text ="暂停";

}

else

{ mySniffSocket.KeepRunning =false;

startButton.Text ="继续";

}

}

private void stopButton_Click(object sender, System.EventArgs e) //停止捕获{ mySniffSocket.KeepRunning =false;

startButton.Text ="开始";

Thread.Sleep (10);

mySniffSocket.ShutDown ();

}

private void clearButton_Click(object sender, System.EventArgs e) //清除列表

{resultListBox.Items.Clear(); }

private void resultListBox_DoubleClick(object sender, System.EventArgs e) {ShowIpdlg=newShowIp(resultListBox.SelectedItemasSock.PacketArrivedEventArgs);

dlg.Show();

}

private void button1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退出

{if (MessageBox.Show("你确定要退出本程序吗?", "提醒", MessageBoxButtons.OKCancel, https://www.sodocs.net/doc/648046754.html,rmation, MessageBoxDefaultButton.Button1) == DialogResult.OK)

Application.Exit();

}

}

}

ShowIP.cs

namespace GetIp

{ public class ShowIp : System.Windows.Forms.Form

{ public ShowIp()

{InitializeComponent();}

private void InitializeComponent() //自定义初始化

{略… }

private string BytesToString(byte[] bTemp)//将字节数组转化成字符串

{ int bLen = bTemp.Length;

string rtnString = "";

for (int i = 0; i < bLen; i++)

rtnString += bTemp[i].ToString();

return rtnString;

}

public ShowIp(Sock.PacketArrivedEventArgs e):this()

{ src_addLabel.Text =e.OriginationAddress ; //源地址

dest_addLabel.Text =e.DestinationAddress ; //目的地址

src_portLabel.Text =e.OriginationPort; //源端口

dest_portLabel.Text =e.DestinationPort; //目的端口

protocolLabel.Text =e.Protocol; //协议类型

label8.Text = e.HeaderLength.ToString()+" byte"; //IP包头长度

label9.Text = e.PacketLength.ToString()+" byte"; //IP总长度

label12.Text = e.MessageLength.ToString()+" byte"; //IP数据包长度

label13.Text =e.TTL.ToString()+" hops"; //生存时间

label15.Text = e.IPVersion; //IP版本号

label17.Text = e.IPTos.ToString(); //服务类型

label19.Text = e.Packet_id; //IP标识

label21.Text = e.Packet_set; //IP标志

label23.Text = e.Ip_check; //首部校验和

}

protected override void Dispose(bool disposing)

{ if (disposing)

{if (components != null)

{components.Dispose();}

}

base.Dispose(disposing);

}

private string getstring() //信息合并,以便输出到文件

{ string str_contant;

str_contant="IP版本号: "+label15.Text.ToString()+Environment.NewLine;

str_contant += "总长度: " + label9.Text.ToString() + Environment.NewLine;

下同,略…

return str_contant;

}

private void IO_out() //输出信息到日志文件

{ string path = @"D:\log_ip.log";

string text=getstring();

try

{ FileStream fs_W = new FileStream(path, FileMode.Create);

StreamWriter sw = new StreamWriter(fs_W);

sw.Write(text);

sw.Close();

MessageBox.Show("写入日志完毕!\n");

}

catch(IOException ex)

{ MessageBox.Show (ex.ToString ()+"\n\n"+ex.Message,"写入日志错误!");

}

}

}

说明:由于代码过长,本报告只贴出了代码中关键的部分,而对于如控件的初始化等代码全部省略

说明

1、课程设计进行期间,学生应按教学计划,将每天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内容、遇到问题及解决办法、心得体会等)如实进行记录。

2、结束时,根据课程设计内容和学习记录书写报告。

3、指导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报告内容和实际操作情况等,给出评语和成绩。

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

1、课程设计说明书用纸一律采用16开幅面,有条件最好打印。打印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版面页边距:上 2.5cm,下2.5cm,左3cm,右2cm;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左边装订。

2、课程设计报告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A.任务书; B.目录; C.正文; D.参考文献;E.附录。

3、报告正文撰写的题序层次格式: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解析IP数据包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1.实验目的2.实验要求3.预备知识4.课程设计分析5.实现过程6.程序流程图7.相关扩展8.实习体会9.参考文献

一.实验目的: 设计一个解析IP数据包的程序,并根据这个程序,说明IP数据包的结构及IP协议的相关问题,从而IP层的工作原理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二.实验要求: 本设计的目标是捕获网络中数据包,解析数据包的内容,将、结果显示在标准输出上,并同时写入日志文件. 程序的具体要求如下: 3)以命令行形式运行:ipparse logfile,其中ipparse是程序名,而logfile则代表记录结果的日 志文件. 4)在标准输出和日志文件中写入捕获的IP数据包的版本,头长度,服务类型,数据包总长度, 数据包标识,分段标志,分段偏移值,生存时间,上层协议类型,头校验和,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等内容. 当程序接收到键盘输入Ctrl+C时退出. 三.预备知识 互联网络层是TCP/IP协议参考模型中的关键部分.IP协议把传输层送来的消息组装成IP数据包,并把IP数据包传送给数据链层.IP协议在TCP/IP协议族中处于核心地位,IP协议制定了统一的IP数据包格式,以消除个通信子网中的差异,从而为信息发送方和接收方提供了透明的传输通道.编制本程序前,首先要对IP包的格式有一定了解,图1给出了IP协议的数据包格式. IP数据包的第一个字段是版本字段,其度是4位,表示所使用的IP协议的版本.目前的版本是IPV4,版本字段的值是4,下一代版本是IPV6,版本字段值是6.本程序主要针对版本是IPV4的数据包的解析. 报头标长字段为4位,它定义了以4B为一个单位的IP包的报文长度.报头中除了选项字段和填充域字段外,其他各字段是定长的.因此,IP数据包的头长度在20—40B之间,是可变的. 0 4 8 16 19 24 图1 IP数据包的格式 服务类型字段共8位,用于指示路由器如何处理该数据包.该字段长度由4位服务类型(TOS)子域和3位优先级子域组成,1位为保留位,该字段结构如图2所示. B7 b6 b5 b4 b3 b2 b1 b0

以太网数据包格式

时隙在一般的数字通信原理中是这样定义的: 由各个消息构成的单一抽样的一组脉冲叫做一帧,一帧中相邻两个脉冲之间是时间间隔叫做时隙. 而以太网的时隙有它自己的特定意义. (1)在以太网CSMA/CD规则中,若发生冲突,则必须让网上每个主机都检测到。但信号传播到整个介质需要一定的时间。 (2)考虑极限情况,主机发送的帧很小,两冲突主机相距很远。在A发送的帧传播到B的前一刻,B开始发送帧。这样,当A的帧到达B时,B检测到了冲突,于是发送阻塞信号。 (3)但B的阻塞信号还没有传输到A,A的帧已发送完毕,那么A就检测不到冲突,而误认为已发送成功,不再发送。 (4)由于信号的传播时延,检测到冲突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发送的帧必须有一定的长度。这就是时隙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里可以把从A到B的传输时间设为T,在极端的情况下A要在2T的时间里才可以检测到有冲突的存在 1,电磁波在1KM电缆的传输时延约为5us(这个数字应该记下来~~~),如果在理想情况下 2,在10Mbps的以太网中有个5-4-3的问题:10 Mb/s以太网最多只能有5个网段,4个转发器,而其中只允许3个网段有设备,其他两个只是传输距离的延长。按照标准,10Mbps以太网采用中继器时,连接最大长度为2500米! 那么在理想的情况下,时隙可以为2500/1000*5*2us=25us,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实际上的 时隙一定会比25us大些.接下来说明一下~~~ 3,在以太网在,时隙也可以叫做争用期,只有经过争用期这段时间没有检测到冲突碰撞,发送端才能肯定这次发送不会发生碰撞.然后当发生了碰撞而停止之后,以太网上的机器会再次侦听,再发送,这就有个再 次碰撞的可能性,这里以太网使用了截断二进制指数类型的退避算法来解决,在碰撞之后,会推迟一个随机时间(具体略),这也会对争用期的选择有些影响. 而这个截断二进制指数类型的退避算法的有关说明,可以看看我回的这个帖子~

IP数据报格式

IP数据报格式 TCP/IP协议定义了一个在因特网上传输的包,称为IP 数据报(IP Datagram)。这是一个与硬件无关的虚拟包, 由首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其格式如图所示。首部的前一部分是固定长度,共20字节,是所有IP数据报必须具有的。在首部的固定部分的后面是一些可选字段,其长度是可变的。首部中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是IP协议地址 1、IP数据报首部的固定部分中的各字段 (1)版本占4位,指IP协议的版本。通信双方使用的IP 协议版本必须一致。目前广泛使用的IP协议版本号为4(即IPv4)。 (2)首部长度占4位,可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值是15。请注意,这个字段所表示数的单位是32位字长(1个32位字长是4字节),因此,当IP的首部长度为1111时(即十进制的15),首部长度就达到60字节。当IP分组的首部长度不是4字节的整数倍时,必须利用最后的填充字段加以填充。因此数据部分永远在4字节的整数倍开始,这样在实现IP 协议时较为方便。首部长度限制为60 字节的缺点是有时可能不够用。但这样做是希望用户尽量减少开销。最常用的首部长度就是20字节(即首部长度为0101),这时不使用任何

选项。 (#我们一般看到的版本和首部长度两个字段是十六进制45,就是版本号version=4,headlength=5,也就是首部长度是60个字节) (3)区分服务占8位,用来获得更好的服务。这个字段在旧标准中叫做服务类型,但实际上一直没有被使用过。1998年IETF把这个字段改名为区分服务DS(Differentiated Services)。只有在使用区分服务时,这个字段才起作用。 (4)总长度总长度指首部和数据之和的长度,单位为字节。总长度字段为16位,因此数据报的最大长度为 216-1=65535字节。 #可以看这个以太网frame总长为336字节,而IP数据包Total length=322,336-322=14正好是Ethernet包头的长度,所以就可以看出这IP数据包总长度一值就是除去Ethernet头的剩余长度,也就是IP包头加数据的长度。 在IP层下面的每一种数据链路层都有自己的帧格式,其中包括帧格式中的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这称为最大传送单元MTU(Maximum Transfer Unit)。当一个数据报封装成链路层的帧时,此数据报的总长度(即首部加上数据部分)一定不能超过下面的数据链路层的MTU值。 (5)标识(identification)占16位。IP软件在存储器中维

网络数据包的捕获与分析毕业设计

网络数据包的捕获与分析 【摘要】网络数据包的捕获对于网络安全有着巨大的作用,为我们更好的分析网络中的数据流提供了帮助。本论文是基于Windows下开发一个网络监听工具,侧重点在于实现网络数据包的捕获,然后分析并显示捕获到的数据包信息这部分功能的实现,如分析:IP首部协议类型、源IP、目的IP和端口号等。采用的是Winpcap(Windows Packet Capture)来实现的抓包功能。通过VC++6.0中MFC编程实现通过一个完整界面来控制调用Winpcap中的函数来实现对网卡信息的捕获和循环捕获数据包,然后通过预先对于IP、TCP、UDP等数据包的定义和TCP/IP等协议来解析其中包含的内容并返回显示捕获到数据包的信息,当然也可以保存捕获到的数据包到指定地点以便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Winpcap;数据包;捕获;分析

The Capture and Analysis of Network Data Packets Wang Hang (Grade 11,Class 1, Major Network Engineering, Scho o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Dept,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zhong 723003, Shaanxi) Tutor: Jia Wei Abstract: The capture of network data packets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network security, which is helpful for our better analysis of network data flow.This paper is about a network monitoring tool based on Windows system, which emphasizes particularly on realizing the capture and analysis of network data packets and then displays them. Take analysis as an example, it will check the type of the IP protocol, the source address of IP, the destination address of IP and the port https://www.sodocs.net/doc/648046754.html,e the Winpcap(Windows Packet Capture)to capture of data packets. In MFC programming of VC++6.0, the capture of network data packets can be realized via the invoking and control of the functions through a full control panel, and then the analysis of IP ,TCP,UDP and TCP/IP will be done before they are displayed. Certainly the information captured can be saved to the appointed destination in order to go through an advanced analysis. Key words:Winpcap;Data Packets;Capture;Analysis

TCPIP实验之IP数据包分析--

TCP/IP协议与编程实验 姓名: 班级: 学号: 实验题目用Wireshark抓包分析ip数据包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会初步使用Wireshark,能在所用电脑上进行抓包 2、了解IP数据包格式,能应用该软件分析数据包格式 3、查看一个抓到的包的内容,并分析对应的IP数据包格式 二、实验内容 Wireshark 是网络包分析工具。网络包分析工具的主要作用是尝试捕获网络包,并尝试显示包的尽可能详细的情况。 实验步骤: 1、打开wireshark,选择接口选项列表。或单击“Capture”,配置“option” 选项。

2、设置完成后,点击“start”开始抓包: 3、显示结果: 3、选择某一行抓包结果,双击查看此数据包具体结构。

4、捕捉IP数据报。 ① 写出IP数据报的格式。 IP数据报首部的固定部分中的各字段含义如下: (1)版本占4位,指IP协议的版本。通信双方使用的IP协议版本必须一致。目前广泛使用的IP协议版本号为4(即IPv4)。 (2)首部长度占4位,可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值是15。请注意,这个字段所表示数的单位是32位字长(1个32位字长是4字节),因此,当IP的首部长度为1111时(即十进制的15),首部长度就达到60字节。当IP分组的首部长度不是4字节的整数倍时,必须利用最后的填充字段加以填充。因此数据部分永远在4字节的整数倍开始,这样在实现IP协议时较为方便。首部长度限制为60 字节的缺点是有时可能不够用。但这样做是希望用户尽量减少开销。最常用的首部

3)区分服务占8位,用来获得更好的服务。这个字段在旧标准中叫做服务类型,但实际上一直没有被使用过。1998年IETF把这个字段改名为区分服务 DS(Differentiated Services)。只有在使用区分服务时,这个字段才起作用。 (4)总长度总长度指首部和数据之和的长度,单位为字节。总长度字段为16位,因此数据报的最大长度为216-1=65535字节。长度就是20字节(即首部长度为0101),这时不使用任何选项。 (5)标识(identification) 占16位。IP软件在存储器中维持一个计数器,每产生一个数据报,计数器就加1,并将此值赋给标识字段。但这个“标识”并不是序号,因为IP是无连接服务,数据报不存在按序接收的问题。当数据报由于长度超过网络的MTU而必须分片时,这个标识字段的值就被复制到所有的数据报的标识字段中。相同的标识字段的值使分片后的各数据报片最后能正确地重装成为原来的数据报。 (6)标志(flag) 占3位,但目前只有2位有意义。 标志字段中的最低位记为MF(More Fragment)。MF=1即表示后面“还有分片”的数据报。MF=0表示这已是若干数据报片中的最后一个。 标志字段中间的一位记为DF(Don’t Fragment),意思是“不能分片”。只有当DF=0时才允许分片。 7)片偏移占13位。片偏移指出:较长的分组在分片后,某片在原分组中的相对位置。也就是说,相对用户数据字段的起点,该片从何处开始。片偏移以8 个字节为偏移单位。这就是说,每个分片的长度一定是8字节(64位)的整数倍。 (8)生存时间占8位,生存时间字段常用的的英文缩写是TTL(Time To Live),表明是数据报在网络中的寿命。由发出数据报的源点设置这个字段。其目的是防止无法交付的数据报无限制地在因特网中兜圈子,因而白白消耗网络资源。最初的设计是以秒作为TTL的单位。每经过一个路由器时,就把TTL减去数据报在路由器消耗掉的一段时间。若数据报在路由器消耗的时间小于1秒,就把TTL值减1。当TTL值为0时,就丢弃这个数据报。 #TTL通常是32或者64,scapy中默认是64 (9)协议占8位,协议字段指出此数据报携带的数据是使用何种协议,以便使目的主机的IP层知道应将数据部分上交给哪个处理过程。(在scapy中,下层的这个protocol一般可以从上曾继承而来,自动填充,我们一般可以省略不填此项) (10)首部检验和占16位。这个字段只检验数据报的首部,但不包括数据部分。这是因为数据报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路由器都要重新计算一下首部检验和

实验4_IP协议分析

实验4 IP协议分析 在这个实验里,我们将研究IP协议,通过执行traceroute程序来分析IP数据包发送和接收的过程。我们将研究IP数据包的各个字段,详细学习IP数据包的分片。 一、捕获traceroute 为了产生一个IP数据包,我们将使用traceroute程序来向一些目的地发送不同大小的数据包,这个软件我们在第一个实验已作过简单的尝试了。 但我们试图在IP头部首先发送一个或者更多的具有TTL的数据包,并把TTL的值设置为1;然后向同一个目的地发送一系列具有TTL值为2的数据包;接着向同一个目的地发送一系列具有TTL值为3的数据包等等。路由器在每次接收数据包时消耗掉一个TTL,当TTL达到0时,路由器将会向源主机返回一个ICMP的消息(类型为11的TTL溢出),这样一个TTL值为1的数据包将会引起路由器从发送者发回一个ICMP的TTL溢出消息产生一跳,TTL值为2的数据包发送时会引起路由器产生两跳,TTL值为3的数据包则会引起路由器产生3跳。基于这种方式,主机可以执行traceroute观察ICMP的TTL溢出消息,记录每个路由器的ICMP的溢出消息的源IP地址,即可标识出主机和目的地之间的所有路由器。 我们要运行traceroute让它发送多种长度的数据包,由Windows提供的tracert程序不允许改变由tracert程序发送的ICMP的回复请求消息的大小,在Windows下比较好的一个是pingplotter,它可以在以下网站下载共享版本(现在已下载好存在共享文件夹的压缩包中): 安装pingplotter标准版(你有一个30天的试用期),通过对你所喜欢的站点执行一些traceroute来熟悉这个工具。ICMP回复请求消息的大小可以在pingplotter中设置:Edit-> Options->Default Setting->enginet,在packet size字段中默认包的大小是56字节。pingplotter 发送一系列TTL值渐增的包时,Trace时间间隔的值和间隔的个数在pingplotter中能够设置。按下面步骤做: 1启动Iris,开始包捕获; 2启动pingplotter,然后在“Address to Trace”窗口输入目的地目标的名字: 172.16.1.1 (1岛输入172.16.6.1) 在“# of times to Trace”区域输入3。然后选择Edit-> Options->Default Setting->engine,确认在packet size字段的值为56,点OK。然后按下 Trace按钮。你看到的pingplotter窗口类似如上:

IP数据包格式简介

IP 数据包格式 IP 数据包是网络传输的信封,它说明了数据发送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以及数据传输状态。一个完整的数据包由首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首部前20字节属于固定长度,是所有IP 数据包必须有的,后面是可选字段,其长度可变,首部后面是数据包携带的数据,见图5.3.1。 48 16 19 31 版本号 标志 生存时间 协 议标 识 服务类型数据包总长度 段偏移首 部 检 验 和 源地址目 的地址可 选字段+ 填 充位首部长度 数 据部 分 数 据 首部首部 IP 数据包 发送 图5.3.1 IP 数据包格式 1. 版本号(4bit ) 版本号占4位,是IP 协议所使用的版本号,目前是广泛使用的是第四版本,即IPv4。 2. 首部长度(4bit ) 首部长度用于指出IP 包头长度,用于标识数据包头在何处结束,所携带的数据在何处开始。首部长度占四位,数值范围5~15,以4字节为单位,则IP 首部长度为20字节~60字节。如假设首部长度取值“1010”,转换为十进制为“10”,表示IP 包头长度为10×4=40字节,数据从第41字节开始。 3. 服务类型(8bit ) 服务类型用于获得更好服务,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使用。当网络流量较大时,路由器会根据不同数据包服务类型取值决定哪些先发送,哪些后发送,见图5.3.2。 D 优先级T R C 未用 0 1 2 3 4 5 6 7 图5.3.2 服务类型格式 (1)前3个bit 表示优先级,取值范围0~7共8个优先级,数值越低优先级越高。 (2)后四位是服务类型子字段,用于标识QOS 质量服务。 D :表示要求更低时延 T :表示要求更多吞吐量 R :表示要求更多可靠性 C :表示要求更小路径开销 注:DTRC 默认4位值都为0,表示一般服务;

Ip数据包捕获设计报告

解析IP数据包程序设计与实现 学生姓名:梁帅指导老师:谢晓巍 摘要现如今,计算机网络已经彻彻底底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大量的数据都是经过计算机网络传输的,而TCP/IP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协议之一。计算机网络中绝大多数数据都是以IP数据包的形式发送和接受的。所以IP数据包的捕获是很多计算机安全技术的基础。本课程设计实现了可以捕获流经本地网卡的IP数据包并将其头部信息解析输出的程序。 关键词TCP/IP;IP数据包;计算机网络;捕获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P data packet Student name: LIANG Shuai Advisor:XIE Xiao-wei Abstract Nowadays, computer network has completely changed people's life. A large amount of data is transmitted through computer networks, and the TCP/IP protocol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tocols in computer networks. Most of the data in the computer network are sent and received in the form of IP data packets. So IP packet capture is the basis of many computer security technology.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to capture the IP data packet that flows through the local network card and the program to parse the output of its head. Key words TCP/IP;IP data packet;Computer network;Capture

解析IP数据包课程设计报告

成绩评定表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1 课程设计目的 (1) 2 课程设计要求 (2) 3 相关知识 (3) 4 课程设计分析 (6) 5 程序代码 (11) 6 运行结果与分析 (18) 7 参考文献 (18)

1 课程设计目的 IP数据包是网络成传输的基本数据单元,熟悉IP数据包结构对于理解网络工作原理具有重要意义。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接受与解析IP数据包,了解IP数据包的基本结构与IP协议的基本功能。

2 课程设计要求 根据后面介绍的IP数据包结构,编写程序接收并解析IP数据包。 1)以命令行形式运行; ParsePacket log_file 其中,ParsePacket为程序名,log_file为日志文件名。 2)输出内容:IP数据包的各字段值,包括版本、头部长度、服务类型、总长度、标识、分段标志、分段偏移值、生存时间、上层协议类型、头校验和、源IP地址 和目的IP地址等。 3)当程序接收到键盘输入Ctrl+C时退出。

3相关知识 互联网络层是TCP/IP协议参考模型中的关键部分.IP协议把传输层送来的消息组装成IP数据包,并把IP数据包传送给数据链层.IP协议在TCP/IP协议族中处于核心地位,IP 协议制定了统一的IP数据包格式,以消除个通信子网中的差异,从而为信息发送方和接收方提供了透明的传输通道.编制本程序前,首先要对IP包的格式有一定了解,图1给出了IP 协议的数据包格式. IP数据包的第一个字段是版本字段,其度是4位,表示所使用的IP协议的版本.目前的版本是IPV4,版本字段的值是4,下一代版本是IPV6,版本字段值是6.本程序主要针对版本是IPV4的数据包的解析. 报头标长字段为4位,它定义了以4B为一个单位的IP包的报文长度.报头中除了选项字段和填充域字段外,其他各字段是定长的.因此,IP数据包的头长度在20—40B之间,是可变的. 0 4 8 16 19 24 31(位) 图3.1 IP数据包的格式 服务类型字段共8位,用于指示路由器如何处理该数据包.该字段长度由4位服务类型(TOS)子域和3位优先级子域组成,1位为保留位,该字段结构如图2所示. 图3.1 服务类型字段结构

IP及IPSEC协议数据包的捕获与分析

IP及IPSEC协议数据包的捕获与分析

IP及IPSEC协议数据包的捕获与分析 为了掌握掌握IP和IPSEC协议的工作原理及数据传输格式,熟悉网络层的协议。我进行了以下实验:首先用两台PC互ping并查看其IP报文,之后在两台PC上设置IPSEC互ping并查看其报文。最终分析两者的报文了解协议及工作原理。 一、用两台PC组建对等网: 将PC1与PC2连接并分别配置10.176.5.119和10.176.5.120的地址。如图1-1所示。 图1-1 二、两PC互ping: IP数据报结构如图1-2所示。 图1-2 我所抓获的报文如图1-3,图1-4所示:

图1-3 请求包 图1-4 回应包 分析抓获的IP报文: (1)版本:IPV4 (2)首部长度:20字节 (3)服务:当前无不同服务代码,传输忽略CE位,当前网络不拥塞

(4)报文总长度:60字节 (5)标识该字段标记当前分片为第1367分片 (6)三段标志分别指明该报文无保留、可以分段,当前报文为最后一段 (7)片偏移:指当前分片在原数据报(分片前的数据报)中相对于用户数据字段 的偏移量,即在原数据报中的相对位置。 (8)生存时间:表明当前报文还能生存64 (9)上层协议:1代表ICMP (10)首部校验和:用于检验IP报文头部在传播的过程中是否出错 (11)报文发送方IP:10.176.5.120 (12)报文接收方IP:10.176.5.119 (13)之后为所携带的ICMP协议的信息:类型0指本报文为回复应答,数据部分 则指出该报文携带了32字节的数据信息,通过抓获可看到内容为:abcdefghijklmnopqrstuvwabcdefghi 三、IPSec协议配置: 1、新建一个本地安全策略。如图1-5。 图1-5 2、添加IP安全规则。如图1-6.

IP及IPSEC协议数据包的捕获与分析

IP及IPSEC协议数据包的捕获与分析 为了掌握掌握IP和IPSEC协议的工作原理及数据传输格式,熟悉网络层的协议。我进行了以下实验:首先用两台PC互ping并查看其IP报文,之后在两台PC上设置IPSEC互ping并查看其报文。最终分析两者的报文了解协议及工作原理。 一、用两台PC组建对等网: 将PC1与PC2连接并分别配置10.176.5.119和10.176.5.120的地址。如图1-1所示。 图1-1 二、两PC互ping: IP数据报结构如图1-2所示。 图1-2 我所抓获的报文如图1-3,图1-4所示:

图1-3 请求包 图1-4 回应包 分析抓获的IP报文: (1)版本:IPV4 (2)首部长度:20字节 (3)服务:当前无不同服务代码,传输忽略CE位,当前网络不拥塞

(4)报文总长度:60字节 (5)标识该字段标记当前分片为第1367分片 (6)三段标志分别指明该报文无保留、可以分段,当前报文为最后一段 (7)片偏移:指当前分片在原数据报(分片前的数据报)中相对于用户数据字段 的偏移量,即在原数据报中的相对位置。 (8)生存时间:表明当前报文还能生存64 (9)上层协议:1代表ICMP (10)首部校验和:用于检验IP报文头部在传播的过程中是否出错 (11)报文发送方IP:10.176.5.120 (12)报文接收方IP:10.176.5.119 (13)之后为所携带的ICMP协议的信息:类型0指本报文为回复应答,数据部分 则指出该报文携带了32字节的数据信息,通过抓获可看到内容为:abcdefghijklmnopqrstuvwabcdefghi 三、IPSec协议配置: 1、新建一个本地安全策略。如图1-5。 图1-5 2、添加IP安全规则。如图1-6.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IP数据包解析实验报告

< 解析IP数据报实验报告 - … (

目录 目录 (2) 1、课程设计目的 (2) 2、课程设计要求 (2) < 3、相关知识 (2) 4、课程设计分析 (6) 网卡设置 (6) 使用套接字 (7) 接收数据包 (7) 定义IP头部的数据结构 (8) IP包的解析 (9) 协议的定义 (9) ; 捕获处理 (9) 5、运行结果 (10) 6、总结 (11) 7、课程设计参考资料 (11) 8、源程序代码 (11) , /

, 1、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设计一个解析IP数据包的程序,并根据这个程序,说明IP数据包的结构及IP协议的相关问题,从而对IP层的工作原理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2、课程设计要求 本设计的目标是捕获网络中的IP数据包,解析数据包的内容,将结果显示在标准输出上,并同时写入日志文件。 程序的具体要求如下: 1)以命令行形式运行:ipparse logfile,其中ipparse是程序名, 而logfile 则代表记录结果的日志文件。 2)在标准输出和日志文件中写入捕获的IP包的版本、头长度、服务类型、数据包总长度、数据包标识、分段标志、分段偏移值、生存时间、上层协议类型、头校验和、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等内容。 3)当程序接收到键盘输入Ctrl+C时退出。 3、相关知识 互联网络层是TCP/IP协议参考模型中的关键部分.IP协议把传输层送来的消息组装成IP数据包,并把IP数据包传送给数据链层.IP协议在TCP/IP协议族

中处于核心地位,IP协议制定了统一的IP数据包格式,以消除个通信子网中的差异,从而为信息发送方和接收方提供了透明的传输通道.编制本程序前,首先要对IP包的格式有一定了解,图1给出了IP协议的数据包格式. - IP数据包的第一个字段是版本字段,其度是4位,表示所使用的IP协议的版本.目前的版本是IPV4,版本字段的值是4,下一代版本是IPV6,版本字段值是6.本程序主要针对版本是IPV4的数据包的解析. 报头标长字段为4位,它定义了以4B为一个单位的IP包的报文长度.报头中除了选项字段和填充域字段外,其他各字段是定长的.因此,IP数据包的头长度在20—40B之间,是可变的. 0 4 8 16 19 24 31 图1 IP数据包的格式 服务类型字段共8位,用于指示路由器如何处理该数据包.该字段长度由4位服务

IP 数据报捕获与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成绩评定______ 学号姓名教师签名______ 实验题目IP 数据报捕获与分析实验时间 一、实验目的: 1.掌握IP数据报格式。 2.理解IP协议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3.掌握使用wireshark捕获IP等数据报并分析。 二、实验环境:以太网。 三、实验内容: 1.熟悉WinPcap的体系构架和提供的函数。 2.学习IP数据报校验和计算方法。 3.掌握使用wireshark捕获IP等数据报。 4.对捕获的IP数据报进行分析。 四、实验步骤: 1.在PING之前先运行wireshark熟悉页面并进行一些设置

a.单击Capture Filter过滤器:可以设置捕捉一些特殊规则 的数据报。 b.在选中Capture packets in promiscuous mode:可以设置 为混合全处理模式。 c.可以点击Start开始捕捉。过一段时间后,点击Stop停止, 观察捕捉到的数据报,并进行分析。 2.使用wireshark捕获和分析IP数据包。 a.打开wireshar并开始捕获数据包。 b.然后在系统的“开始”—“运行”—输入“CMD”命令,进 入DOS命令窗口,并输入“ping”命令测试网络的情况. c.如“ping 192.168.0.1”。 Ping 命令的使用

d.再回到wireshar点击停止后查看捕获到的数据,双击打开 “ping”后的数据包,分析数据包的内容。 分片的数据包 (以下图片全部通过wireshark捕获数据包,然后用QQ中的截图功能截取) IP协议节点

IP协议节点 上面节点说明如下: 3.进制数据包窗口 16进制数据包窗口将数据包的所有内容以16进制的形式显示出来,如下所示:

解析IP数据包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1.实验目的 2.实验要求 ) 3.预备知识 4.课程设计分析 5.实现过程 6.程序流程图 ! 7.相关扩展 8.实习体会

9.参考文献 一.实验目的: 设计一个解析IP数据包的程序,并根据这个程序,说明IP数据包的结构及IP协议的相 关问题,从而IP层的工作原理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 二.实验要求: 本设计的目标是捕获网络中数据包,解析数据包的内容,将、结果显示在标准输出上, 并同时写入日志文件. 程序的具体要求如下: 3)以命令行形式运行:ipparse logfile,其中ipparse是程序名,而logfile则代表记录 结果的日志文件. 4)在标准输出和日志文件中写入捕获的IP数据包的版本,头长度,服务类型,数据包总长 度,数据包标识,分段标志,分段偏移值,生存时间,上层协议类型,头校验和,源IP地址 和目的IP地址等内容. 当程序接收到键盘输入Ctrl+C时退出. ~ 三.预备知识 互联网络层是TCP/IP协议参考模型中的关键部分.IP协议把传输层送来的消息组装成IP数据包,并把IP数据包传送给数据链层.IP协议在TCP/IP协议族中处于核心地 位,IP协议制定了统一的IP数据包格式,以消除个通信子网中的差异,从而为信息发送 方和接收方提供了透明的传输通道.编制本程序前,首先要对IP包的格式有一定了解, 图1给出了IP协议的数据包格式. IP数据包的第一个字段是版本字段,其度是4位,表示所使用的IP协议的版本.目前的版本是IPV4,版本字段的值是4,下一代版本是IPV6,版本字段值是6.本程序主要 针对版本是IPV4的数据包的解析. 报头标长字段为4位,它定义了以4B为一个单位的IP包的报文长度.报头中除了选项字段和填充域字段外,其他各字段是定长的.因此,IP数据包的头长度在20—40B 之间,是可变的. 0 4 8 16 19 24 31

数据包捕获与解析

数据包捕获与解析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董耀杰 学号:1030430330 指导教师:江珊珊

数据包捕获与分析 摘要本课程设计通过Ethereal捕捉实时网络数据包,并根据网络协议分析流程对数据包在TCP/IP各层协议中进行实际解包分析,让网络研究人员对数据包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感性的层面,为网络协议分析提供技术手段。最后根据Ethereal的工作原理,用Visual C++编写一个简单的数据包捕获与分析软件。 关键词协议分析;Ethereal;数据包;Visual C++ 1引言 本课程设计通过技术手段捕获数据包并加以分析,追踪数据包在TCP/IP各层的封装过程,对于网络协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Ethereal是当前较为流行的图形用户接口的抓包软件,是一个可以用来监视所有在网络上被传送的包,并分析其内容的程序。它通常被用来检查网络工作情况,或是用来发现网络程序的bugs。通过ethereal对TCP、UDP、SMTP、telnet和FTP等常用协议进行分析,非常有助于网络故障修复、分析以及软件和协议开发。,它以开源、免费、操作界面友好等优点广为世界各地网络研究人员使用为网络协议分析搭建了一个良好的研究平台。 1.1课程设计的内容 (1)掌握数据包捕获和数据包分析的相关知识; (2)掌握Ethreal软件的安装、启动,并熟悉用它进行局域网数据捕获和分析的功能; (3)设计一个简单的数据包捕获与分析软件。 1.2课程设计的要求 (1)按要求编写课程设计报告书,能正确阐述设计结果。 (2)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团队协作精神。 (3)学会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和综合运用文献的能力。 (4)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的全部内容。

解析ip数据包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 二、课程设计要求 (1) 三、需求分析 (1) 1.先对网卡进行编程,以便连接IP层的数据包。 (1) 2.预先创建一个logfile文件来保存所解析的IP数据包。 (1) 3.使用recv函数实现接收数据包的功能。 (1) 四、设计分析 (1) 4.1 网卡设置 (1) 4.2 使用套接字 (2) 五、程序测试 (3) 六、小结 (5) 七、附录 (5)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章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设计一个解析IP数据包的程序,并根据这个程序,说明IP数据包的结构及IP协议的相关问题,从而对IP层的工作原理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二、课程设计要求 本设计的目标是捕获网络中的IP数据包,解析数据包的内容,将结果显示在标准输出上,并同时写入日志文件。 程序的具体要求如下: 1)以命令行形式运行:ipparse logfile,其中ipparse是程序名, 而logfile 则代表记录结果的日志文件。 2)在标准输出和日志文件中写入捕获的IP包的版本、头长度、服务类型、数据包总长度、数据包标识、分段标志、分段偏移值、生存时间、上层协议类型、头校验和、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等内容。 3)当程序接收到键盘输入Ctrl+C时退出。 三、需求分析 1.先对网卡进行编程(使用套接字进行编程),以便连接IP层的数据包。 2.预先创建一个logfile文件来保存所解析的IP数据包。 3.使用recv函数实现接收数据包的功能。 4.编写ipparse函数解析捕获的数据包的版本、头长度、服务类型、数据包总长度、数据包标识、分段标志、分段偏移值、生存时间、上层协议类型、头校验和、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等内容。 四、设计分析 4.1 网卡设置

ip数据包解析实验报告摘要doc

ip数据包解析实验报告摘要篇一:解析IP数据包实验报告 成都工业学院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院系: 计算机工程系 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 设计名称: 解析IP数据包 专业名称: 网络工程 班级: 1305022 姓名: 牟黎明 学号: 11 指导老师:刘枝盛老师 成绩: 设计时间:XX年12月22日—XX年12月26日成都工业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指导教师(签名):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3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3 三、解析IP数据包设计的相关技术 (4) ? 3.1 IP数据包的格式与分析 ? 3.2 程序分析设计......................................................4 .. (6) (6) (6) (7) (7) ……………………….…………..…………….7 ? 3.2.1 网卡设置? 3.2.2 程序设计? 3.2.3 程序设计? 3.2.4 程序设计? 3.2.5 程序设计 四、课程设计过程 (8) ? 4.1 程序流程图

? 4.2源程序代码 (8) (16) ……………….……………..............……………….9 ? 4.3 程序运行结果 ? 4.3.1.登陆界面,提示输入命令符 (16) ? 4.3.2.命令符输入错误后提示界面 (16) ? 4.3.3.截获的IP数据包界面 (17) ? 4.3.4.继续抓包图 (17) 五、课程设计小结 (18) 参考文献 (18)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ip数据包的捕获与解析代码

// PackCaptureDlg.h:header file #define IPV4_WERSION 4 #define IPV6_WERSION 6 #define ICMP_PACKET 1 #define IGMP_PACKET 2 #define TCP_PACKET 6 #define EGP_PACKET 8 #define UDP_packet 17 #define OSPF_PACKET 89 class CPackCaptureDlg:public CDialog { public: //{{AFX_DATA(CFindHostDlg) enum {IDO=IDO_PACKCAPTURE_DIALOG}; int m_Count; CString m_Packet; //}}AFX_DATA protected: //{{AFX_MSG(CFindHostDlg) afx_msg void OnCapture(); //}}AFX_MSG private: typedef struct IP_HEAD //IP头部结构 { union { unsigned char Version; //版本(字节前四位) unsigned char HeadLen; //头部长度(字节后四位) }; unsigned char ServiceType; //服务类型 unsigned short TotalLen; //总长度 unsigned short Identifier; //标识符 union { unsigned short Flags; //标志位(字前三位) unsigned short FragOffset;

ip报头格式

版本——标识了IP协议的版本,通常这个字段的值为0010,常用的版本号为4,新的版本号为6,现在IPv6还没有普遍使用,但是中国已经为奥运会建立了一个ipv6的网络。IPv6又被称为IPng(IP Next Generation) 报头长度——这个字段的长度为4,它表明了IP报头的长度,设计这个字段的原因是报文的选择项字段会发生改变,IP报头的最小长度为20个8bit,最大为24个8bit。报文字段描述了以32比特为单位程度的报头长度,其中5表示IP 报头的最小长度为160比特,6表示最大。 服务类型——字段长度为8位,它用来表示特殊报文的处理方式。服务类型字段实际上被划分为2个部分,一部分为优先权一部分为TOS。优先权用来设定报文的优先级,就像邮包分为挂号和平信一样。TOS允许按照吞吐量、时延、可靠性和费用方式选择传输服务,在早期的时候,TOS还被用来进行路由选择。在QOS 中有时也会使用优先权,常见的优先权队列。

总长度——字段长度为16位,通常预标记字段和分片偏移字段一起用于IP报文的分段。如果报文总长度大于数据链路可传输的最大传输单元(MTU),那么就会对报文进行分片。 标记字段——长度位3位,其中第一位没有被使用第二位是不分片位,当DF 位被置1,表示路由器不能对数据报文进行分片处理,如果报文由于不能被分片而不能被转发,那么路由器将丢弃这个数据包,并向源地址发送错误报告。这一功能可以用来测试线路的最大传输单元。第三位MF,当路由器对数据进行分片时,除了最后一个分片的MF位为0外,其他所有的MF为全部为1,表示其后面还有其他的分片。 分片偏移――字段长度为13位,以8个bit为单位,用于指明分片起始点相对于报头的起始点的偏移量,由于分片到达时间可能错序,所以分片偏移字段可以使得接受者按照顺序重新组织报文。 生存时间——字段长度为8位,在最初创建报文时,TTL就被设定为某个特定值,当报文沿路由器传送时,每经过一个路由器TTL的值就会减小1,当TTL为零的时候,就会丢弃这个报文,同时向源地址发送错误报告,促使重新发送。协议――字段长度为8位,它给出了主机到主机或者传输层的地址或者协议号,协议字段中指定了报文中信息的类型,当前已分配了100多个不同的协议号。 校验和――时针对IP报头的纠错字段,校验和的计算不能用被封装的数据内容,UDP/TCP/和ICMP都有各自的校验和,此字段包含一个16位的二进制补码和,这是由报文发送者计算得到的,接收者将联通院士校验和从新进行16位补码和计算,如果在传输中没有发生错误,那么16位补码值全部为1,由于路由器都会降低TTL值,所以路由器都会重新计算校验和。 源地址――字段长度为32位,分别表示发送报文的路由器的源地址。 目的地址――标识接收数据报文的路由器的地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