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城市景观生态与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景观生态与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景观生态与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景观生态与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景观生态与绿地系统规划的探讨摘要: 本文对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内容以及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作了详尽的介绍,探讨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内容以及绿地系统规划方面,对如何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中保持良好的生态观念提出自己的见解,从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角度对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作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看法。

关键词:城市景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1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内容

城市景观是经济实体、社会实体和自然实体的统一,它兼有两种生态系统。一种是以自然景观要素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系统,如空气、水体、土壤、植物;另一种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文生态系统,类似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社会———经济亚系统。根据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特性,目前所用规划的一般程序为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程序,规划工作大体分为5 个步骤进行(图1)。

1.1 确定规划目标是工作的导向,在具体规划工作展开之前必须首先确定工作的目标。发展目标有高目标、低目标和适中目标多种层次。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人们的需求和当地实际的基础之上。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总的目标是改善城市景观结构,改善城市景观功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景观的持续发展,使人们感觉到安全、舒适、健康、便利。具体规划目标可分为3 类:第1类是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进行的规划与设计,第2类是为自然资源的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1·园林:是指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因地制宜地改造地形、整治水系、栽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方法创作而成的优美的游憩境域。 构成要素: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园路 2·绿地: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是人工栽培的,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及园林用地。 3·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量的的各种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4·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a生态效益:净化空气、水体和改良土壤;调节城市小气候;降低城市噪声;安全防护b社会效益:创造城市景观;提供休闲、保健场所;文化科教园地c 经济效益 5·城市绿地分类:公园绿地(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 6·城市绿地定额指标:a城市园林绿地总面积=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B城市居民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公共绿地总面积除以城市非农业人口数c 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用地面积的百分比。D城市绿地率=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之和除城市用地总面积 指标作用:反映了一个城市绿化数量和质量,以及一个时期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环境质量以及城市居民生活保健水平,也是评估一个城市环境质量的标准和城市居民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 7·影响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因素:a国民经济水平b城市性质c城市规模d城市自然条件e 城市绿地现状和绿化基础 8·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原则:a结合城市其他各项用地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b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c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市民休息游览的需要d 远景目标与近期安排相结合,创造特色e发挥其综合功能的前提下,结合生产,创造财富。9·城市园林布局的形式:块状绿地布局(大连、上海。。)、带状绿地布局(西安,南京,苏州)、环状绿地布局、楔形绿地布局(合肥)、片状绿地布局、混合式绿地布局(北京)10·公园:是指可以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有教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 11·公园规划容量C=A除以Am(A为公园面积,Am为人均占面积) 12·主题公园:是为了满足游览者多样化休闲预科要求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游园活动和策划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观光形式。它以文化移植,文化复制文化陈列以及高科技等手段,13·居住区用地的组成:a居住区建筑用地b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用地c道路及广场用地d 居住区绿化用地 居住区的布置形式:行列式、周边式、混合式、自由式、庭院式、散点式布置、 居住区的规模:按人口规模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居住区绿地的类型:公共绿地、专用绿地、道路绿地、宅旁和庭院绿地等。 居住区总体规划的原则:坚持社会性原则、坚持经济型原则、坚持生态性原则、坚持地域性原则、坚持历史性原则、 14·城市广场的类型: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文化休闲广场、宗教广场、附属广场 现代广场的基本特点:共性:场地开放、性质公开、功能综合、空间丰富、文化休闲个性:标志性、地方性、人文性 城市广场设计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生态型原则、特色性原则、多样性原则、主题性原则、尺度适配性原则、步行性原则、文化性原则

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浅谈(一)

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浅谈(一) 内容摘要现代城市是一个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如何维持并促进其不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新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概念的解释以及对景观规划与生态规划之间关系的比较,阐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生态规划和可持续发展间的可协调性与一致性。 1.前言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极易受到人为的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干扰。近几十年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就我国城市目前的环境状况而言,问题十分严峻,在一些城市地区,污染已相当严重,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以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景观设计方法去指导改变城市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市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体系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空间环境,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现代城市是一类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在生态过程上是耗竭性的,其最大特点就是人口的高度密集;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和开放式的,主要体现在需要其它生态系统的支持(如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需要人为的输入大量的能源与物质,同时,城市中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排泄的大量废物,也不能完全在本系统内分解,还需要其他生态系统(如农田、海洋等)中处理消化。 城市在自然界占有很小的一部分空间,却集中了大量的人口、交通和信息流,建立了大量的人工设施,并生产破坏城市环境的污染物质,改变了原来的生态平衡,造成城市物理环境的变化,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土壤板结等。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不断影响着人类自身,他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形态,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引发公害。 3.城市景观与空间设计的特点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它包含有大量的物质构成因素和若干子系统,是人类活动的物质载体。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是人们的主观意愿的物化表现,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情感、想象力和理想的追求。城市景观空间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人的主观意愿引导着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建成,并对已存环境施加影响力;城市景观与空间向人们传递着无限的信息,支持人们的活动,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 城市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的演化受到“空间”和“时间”两个向度的影响,即在任何一个时间片段,人们都可以获得创造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各种物质要素;同样,任何一个正在营造的城市景观环境又不得不考虑时间的意义:“过去时”的历史延续,“现在时”的应用意义和“未来时”的理想追求。城市景观的本质是人们主观意愿的一种物质表达,反映了人们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正确合理的城市景观设计规划理念本质上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并不矛盾,反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4.现代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的关系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它的主题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它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已经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

(整理)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天大六村居住绿地调研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调研报告

天大六村居住绿地调研 一调研的背景与方法 1 调研背景 居住绿地(G41)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是居民日常休憩娱乐的理想选择。它方便了人们的日常户外活动,丰富了人们居住生活的空间,提供了优美的生态环境。 同时,居住绿地也是居住区用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居住绿地包括居住小区游园,宅旁绿地,居住区内公建庭院,居住区道路绿化用等。 居住绿地与居民日常的户外游憩,社区交流,健身体育,儿童游戏休憩密切相关,同时也对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环境美化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调研对象 天大六村位于南开区天津大学西面,是一个建设年代比较久远的居住小区。其中有一处公共庭院,为人们日常户外健身休闲活动和居民交流的场所。我们选取该公共庭院为调研对象,从空间绿地功能、空间形态、服务对象、利用效率、公众评价等方面,对选定对象进行实地考察与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具体策略。 3 调研方法与思路 通过对实地考察和与居民进行访谈,我们了解了天大六村公共庭院的使用情况,综合各方面观点,进行编辑梳理,分析天大六村公共庭院的现存问题,并通过查找文献,谈论分析,征求居民意见等途径寻找措施,加以解决。 图1—1天大六村及绿地

二基地概况 天大六村位于天津市南开区,西邻天津大学,东邻天津大学化工实验厂,南邻南开大学,北至湖滨道。该居住小区占地5.7公顷,其中的公共庭院面积为0.33公顷,位于居住小区的东北角,是小区内的核心开敞空间,也是居住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 该小区绿化覆盖率为10%,容积率为2.07,虽然建设年代久远,但是其中的建筑组合方式以及小区的生态绿化环境都比较好:建筑排布有秩序同时又富于变化,宅前绿地也种植了草坪和高大树木。以我们主要调研的公共庭院为例,庭院四周有建筑围合,其中南,北,东三面是檐墙面对庭院,西面则为建筑山墙面对,由于庭院在小区的东北角,因此小区中的居民可以从庭院西面进入庭院。同时庭院北面正对小区的主要出入口之一,为小区提供了一个从开敞向半私密再向私密的过渡空间。 该公共庭院的地面主要为硬质铺地为主,四周边缘种植有一圈低矮的灌木,内部的绿化以高大的树木为主,种植较为密集。同时在部分树木周围设置了木质座椅,供人们休憩乘凉。还有部分石质的座椅,供人们日常的娱乐活动和交流。总体来看,该庭院的各种设施比较宜人,是人们在居住小区内活动的理想场所。 三调研内容及主要问题 1 绿地的功能与主要服务对象 绿地为居住小区内居民活动的重要户外活动场所,也为小区提供了宜人的自然环境。该公共庭院中种植的树木较多,对调节居住小区内的小气候有很好的作用,在炎热干燥的夏季,浓密的树木为居民带来了凉爽和湿润的舒适环境,与外部燥热的气候形成鲜明的对比;密集种植的树木也起到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的作用,阻隔居住小区外部对内部产生的干扰和不良影响。因此这个庭院受到了居民们欢迎和好评。 该公共庭院主要为居住区的居民使用,同时由于该小区靠近天津大学学生生活的区域,因此有时也为学校内的学生使用。但与校园内热闹的景象不同,这片庭院提供了一个静谧的空间,保证了小区内居民的正常生活不受到打扰同时又不至于过于凄凉偏僻。 2 植被的分布情况 庭院内的绿化植物以高大乔木为主,其余只在四周种植了约半米宽的绿带,其中以草地为主,间或种植了一些低矮的灌木。而树木的种是很密集的,从谷歌卫星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这里几乎已经全部被绿色所覆盖。沿东西向走在庭院中,每隔几步就可以看到成行排列的树木。树木分布比较均匀,南北基本成行,但是每一列没有对齐。密集的树木形成了很好的光影效果,和舒适的环境。在现在的大多数居住小区中这是很少见的。然而,尽管庭院内的树木较多,但是草地和其他植物过少显得庭院中的绿化比较单调,空间层次也比较单一。 同时在庭院的东南角还有一处以假山石的堆叠为主的圆形花坛, 图2—1天大六村绿地鸟瞰图 图2—2 天大六村绿地卫星地图 图3—1公共庭院是居民日 常活动的重要场所 图3—2 庭院周围的低矮灌木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实例(三个实例)

实例一沧州市景观生态格局规划 一现状景观生态格局分析 生态格局概况 通过对、、三个年份影像的解译,得到各年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年,沧州市城镇规模总体 扩张较小,比较显著的是在东部临海地区工矿用地的增加较多,以及在现港城地区出现建设用地;而林地面积有所减少,且区域零散分布;盐碱地得到一定程度的利用和改善,主要是 用做一般农田,以及部分用于城镇建设;部分滩涂湿地资源开始出现退化现象。 总体而言,沧州市属于生态良好地区,但由于重度盐碱化等各方面原因,东西部覆被条件存在明显差异,其景观格局有一定的改善空间,主要是中部耕地和草地类型过于集中,降低了生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度,属于脆弱生态系统;东部地区虽有南大港、管养场、杨埕等众多湿地资源,而景观格局未成体系。因此,需构建适合沧州市本底条件的生态安全格局。 沧州景观生态格局呈现明显的人工化较重、分布较为广泛的态势。在今后的生态格局构建中,开发过程应注重提高质量而非数量;生态建设同样应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有序地扩大数量。 图沧州市年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图沧州市年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图沧州市年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土地利用现状将于年月底解译完成) 景观生态指数计算 根据沧州市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和遥感影象图,作了景观格局指数测算,针对本市实际情况选取以下指数进行测算和分析: (一)景观异质性指数 可采用类型图数据,通过斑块的组成和配置来研究。具体选用的指标有: 多样性指数:是指景观元素或生态系统在结构、功能以及随时间变化方面的多样性,它反映了绿地景观类型的丰富度和复杂度。 多样性指数∑[()],每一斑块类型所占景观总面积的比例乘以其对数,然后求和,取负值; 均匀度指数:该指数反映景观中各斑块在面积上分布的不均匀程度,表明景观各组成成分分配得越均匀。 ∑[()](),当趋近于时,景观斑块分布的均匀度也趋于最大。 (二)景观单元特征指数 直接反映景观中某一景观类型斑块大小的指标是斑块面积。斑块面积包括斑块总面积、斑块平均面积、最大斑块面积、最小斑块面积、斑块面积极差、斑块面积中值、斑块面积标准差 和变异系数、斑块面积偏态系数、最大斑块指数等。 斑块总面积:是景观中某类景观斑块面积的总和。反映该类景观类型斑块大小的整体水平; 斑块平均面积:,反映该类景观类型斑块大小的平均水平; 斑块分离度:表示各类景观斑块个体分布的分离程度; 斑块密度:指各类景观在单位面积上的斑块数; 类型斑块密度:反映某一类景观斑块的分布情况,值越高,该类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越大。 斑块面积标准差:{∑∑[ ()]}; 斑块面积变异系数:()。 (三)生态空间格局分形指数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资料及答案

一:识记题 1、在城市用地实用性的评定过程中,通常办法是将用地按优劣条件分成的种类为3种。 2、油松不具有防火性。 3、乔木与有窗建筑物外墙的最小间距为3.0 m。 4、树带式种植带的宽度一般不小于1.5 m。 5、在城市用地中按照土地的使用性质进行分类,农业生产用地不属于城市用地。 6、适合于在儿童公园栽植的植物是南天竺、樟树、桂花等等。 7、“田园城市”的提出者是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 8、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 9、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道路广场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8-15m2。 10、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保护环境的途径不包括充分进行宣传保护。 11、分车带在高速干道上的分车带不应该种植乔木,分车带以种植草皮为优。 12、城市劳动人口不是风景区中的人口构成。 13、农、林、牧、渔、水利业属于城市产业类型中的第一产业。 14、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10-25m2。 15、将人口规模进行分类,特大城市的城市人口数为100万以上。 16、选择耐旱植物不是工厂企业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的基本原则。 17、城市园林绿地布局,要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经济发达不是其基本要求。 18、城市园林绿化的树种选择原则不包括名贵树种。 19、有利于创造人文环境-社会价值不是工厂绿化意义主要表现。 20、我国城市规划有关标准规定,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21、城市绿地类型中,不参与城市建设用地平衡的是居住区绿地。 22、在行道树树种的选择中,当苗木刚出圃时,一般合适胸径为12-15cm。 23、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绿地一般控制在每人不得小于9m2。 24、风景游览绿地不参与建成区的用地平衡的绿地。 25、我国城市绿地系统,在形式上不包括点状绿地布局。 26、桃树不是抗SO2的树种。 27、将人口规模进行分类,大城市的城市人口数为:50万~100万。 28、在公路绿化中,交叉处应留出足够的视距,在遇到桥梁、涵洞等构筑物时,不得种树的距离是5m。 29、在居住区组成中,居住区建筑用地一般占居住区总用地的50%。 30、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18-28m2。 31、我国城市规划有关标准规定,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32、在人的心理感受方面,对城市印象影响最大的因素,大致包括以下5个部分。即:道路、边界、中心、区域和标志物。

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中心城市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第一节绿地系统规划 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专项规划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特性或者说实 质性内容主要应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城市各类绿化用地的规划控制,既在保 证用地数量的同时,形成合理的绿地布局;第二,城市主要的绿地体系的规划, 如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减灾避灾绿地等体系的建立;第三,城市绿化特色的拟 定,既结合城市自然条件和城市性质,针对不同用地的特点推荐不同的植物品种、 配植方式,以形成富有本地特色的城市绿化景观。 III 目标导向:保障城市生产绿地要求、做好重要的防护绿地建设。 、绿地系统规划技术路线 1.目标导向:国际性风景旅游、滨海宜居城市要求下的城市绿地建设目标。 2.问题导向:寻找问题、挖掘资源、实现绿地功能最大化。 目标导向:满足建设国际性生态宜居、旅游城市要求。 I - . ■ k__ JJ L__J J. 奁于liT 道#■吗比老片,忆刊迤i 成甘M 跺爲, ■N 如小辜锻奇蜂址...军T LA L S L 車(i, 4 广4& 问题导向:寻找问题、挖掘资源、尽量做到均衡布局。 ■ J—kLL_J ■ LL__J ■ LB "

(1)绿地结构是否完 整。 城市绿地结构是构成城市绿地系统的基础,也是绿地与城市发展之关系的体现。结构是否合理、完整,直接决定了城市绿地系统的功能性与合理性,否则, 绿地将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综合效能。 (2)区域内自然资源是否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利用。 自然资源,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绿地,还包括与城市生态环境有关的一切 自然元素,例如:水系、山林地、自然保护区、湿地、风景名胜资源、农田以及果园等,对这些资源的有效保护,是构建良好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 而对其有序合理的利用,是使之功能最大化的有效手段。 (3)以为居民提供休闲服务为主要目的公园绿地体系是否合理、完 善。 在城市绿地体系中,绿地为居民提供休闲服务是其主要功能之一。这种休闲活动,随着人们活动时间的不同、活动内容的不同、使用交通工具的不同,是由一个自楼间绿地、社区公园、区级公园、市级综合公园、郊野公园直至郊区风景 名胜区这样一个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休闲绿地体系来承担的。 二、绿地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绿地建设现状概况及分析 1. 2007年中心城市绿地建设总体水平 (1)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绿地总量及发展特征分析 根据绘制现状图统计,2007年底,整个金州以南城市绿地面积约31.4平方 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的7.8%、人均绿地11.1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面积约29.6 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10.5平方米,生产防护绿地1.8平方公里、占城市建 设用地的0.4%。 图表11-1 : 2007年中心城市绿地建设水平统计

浅谈如何做好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

浅谈如何做好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 隋全杰 (大连市金州新区村镇建设办公室,辽宁,大连,116100) 【摘要】随着城市规划思想的不断发展,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越来越受到规划者们的重视,本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做好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做好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要坚持科学性;做好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强调民族和本地文化;做好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做好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要“师法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键词】城市发展;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产生了城市规划思想并得到不断发展。在中国,汉代以前没有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应从曹操建造邺城时算起,但那也仅仅是以王权思想为指导的简单规划。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城市规划才在理论、方法和实践取得了很大进展。城市规划是关于一个城市较长时期内的战略性发展指导,其任务一是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性质和城市的发展规模;二是综合部署城市各组成部分的用地,对工业、交通、住宅、商业、公共事业、基础设施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布局。 城市规划是在塑造一个城市的灵魂,是对一个城市的文化与魅力的准确解读。可以说一个城市所展现出来的风格与神韵都尽在规划师们的手中,一个成功的规划为城市带来无限的生机与吸引力,人们会因为城市环境的美丽而驻足。因此,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显的尤为重要。 一、做好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要坚持科学性。 城市景观规划牵动着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全方位系统工程。规划是前提,也是保证。因此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编制要坚持科学性。我们在编制规划时,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塑造城市形象,改造城市形象,创造更佳的城市形象;其次,我们的规划要符合当地的实际,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使城市规划具有战略性、广域性、前瞻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科学地编制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可以有效地指导城市的建设,以免造成一个城市和区域的重复建设,避免“今天铺路,明天挖坑”的现象而导致资源的浪费。 二、做好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强调民族和本地文化。 历史证明,唯有地方的、民族的传统文化才能立足于世界之林,这就是所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国际的”道理。当然,强调民族文化,并不意味着排斥外来文化,关键要做到“洋为用”的原则。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包括生态绿地、城市建筑、道路交通等,要体现民族特色,展现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当然也可以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使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得以创新和发展。以大连市金州区“向应广场”景观规划为例,编制规划时我们既要考虑到沿海地区的文化特点,又要体现金州区的传统历史文化的延续。我们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一些外来的优秀元素,以更好的体现“向应广场”的生态景观。 三、做好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中的人本主义其主旨是确立以人为本思想的核心地位,即一切以人的权利和利益为最高原则。其目的是使任何景观都成为纯粹意义上的服务于人的生产和生活的工具,满足人民的需要,使人们能充分享受高度舒服、便利的条件,真正体现景

我国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

我国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 在城市景观建设发展过程中,由于建设时间的差异、建设主体的意愿、建设材料和建设技术的发展,使我国的城市景观绿地建设呈现了"景观破碎、缺乏整合"的现象。无论是新城区开发,还是老城区改造,景观绿地建设总是会暴露一些问题。 1 城市景观绿地结构单一,层次性不够。很多的绿地建设只是通过单纯的种植花草树木来完成景观建设,造成景观的生态性和观赏性很差,往往是达不到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作用。而且景观绿地的层次性不高,绿地景观建设不仅要面向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同时也不能为了突出个别城市景观而忽视更加有益于人们生活的街头小块绿地等。 2 城市绿地景观缺乏生态性、自然性的规划设计。自然美的事物才具有真实的感情色彩,也更能够使人的感情产生共鸣。但是在现代的城市景观绿化规划设计中,人造的景观往往占多数,缺乏人性化的考虑,很难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使身在其中的人们有情感的触发。 3 城市景观绿地缺乏生态经济效益。景观绿地规划设计要贯穿于整个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但是往往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被严重破坏后,才认识到景观系统的重要性,这时人们就会希望通过绿化建设来弥补这种自然的缺陷。这种事后补救的办法不仅破坏了自然景观,需

要很长时间来恢复场地的生态活力,而且也消耗了时间和精力。同时绿地景观应该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流行的"草坪热",不仅造成事后管理的难度,而且草坪的持续时间短,可能要经常更换,也增加了经济负担。 4 城市景观绿地与历史文脉脱节。良好的城市绿地景观有助于塑造城市形象,体现城市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特色。但是在现代的城市建设发展中,为了盲目的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一些具有历史特色的景观被摧毁,传统的文脉、自然的景观给野蛮的手法打乱。这些代表中国历史文化进程的宝物在机器的轰鸣下被掩埋。 5 城市景观绿地缺乏地方性色彩。"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方特性对于事物的影响。每座城市都有适于其地域性的景观建设,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为了景观的观赏性,例如强行把只适合南方气候的植物移栽到北方,这样做不仅浪费了资金,而且植物的观赏性和可实用性肯定也大大折扣。 所以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城市景观绿地建设的情况不容乐观,这些不顾自身文化和人们意愿的行为还在不断发生。城市的景观绿地建设面对着极其严峻的考验。究其原因,则主要是:形式主义。现实社会中,形式主义设计随处可见,不顾人们的根本需求,缺乏对自身文化的重视;设计定位出错,经常是在自然绿地景观被人为破坏后,却希望用景观绿地规划设计来弥补景观绿地的不足;后期管理不足,良好的景观绿地规划设计还需要妥善的后期管理。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案设计)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案 教学单位:美术学院 任课教师:

该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总课时36学时, 2学分。 绪言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就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在城市用地围,根据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园林绿地,合理地来布置,使园林绿地能够改善城市小气候条件,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并创造出清洁、卫生、美丽的城市。) 园林绿地还具有容丰富的设施、高度的思想性及艺术性,并与城市各组成部分,组成完美的有机整体。在另一方面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又是指导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和建设管理的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 1、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2、选择和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园林绿地,确定其位置、性质、围、面积; 3、根据国民经济计划、生产和生活水平及城市发展规模,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发展速度与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 4、提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调整、充实,改造、提高的意见,提出园林绿地分期建设及重要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以及划出需要控制和保留的绿地; 5、编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图纸和文件; 6、对于重点的大型的公园绿地,还需提出示意图和规划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应提出重点园林绿地的设计任务书,容包括绿地的性质,位置、周围环境、服务对象、估计游人量布局形式、艺术风格、主要设施的项目与规模、完成建设年限、建设的投资估算等。作为园林绿地详细规划的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主要由城市规划部门和园林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协作完成。 第一章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及其用地选择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

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浅谈

内容摘要现代城市是一个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如何维持并促进其不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新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概念的解释以及对景观规划与生态规划之间关系的比较,阐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生态规划和可持续发展间的可协调性与一致性。 1.前言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极易受到人为的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干扰。近几十年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就我国城市目前的环境状况而言,问题十分严峻,在一些城市地区,污染已相当严重,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以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景观设计方法去指导改变城市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市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体系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空间环境,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现代城市是一类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在生态过程上是耗竭性的,其最大特点就是人口的高度密集;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和开放式的,主要体现在需要其它生态系统的支持(如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需要人为的输入大量的能源与物质,同时,城市中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排泄的大量废物,也不能完全在本系统内分解,还需要其他 生态系统(如农田、海洋等)中处理消化。 城市在自然界占有很小的一部分空间,却集中了大量的人口、交通和信息流,建立了大量的人工设施,并生产破坏城市环境的污染物质,改变了原来的生态平衡,造成城市物理环境的变化,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土壤板结等。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不断影响着人类自身,他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形态,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引发公害。 3.城市景观与空间设计的特点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它包含有大量的物质构成因素和若干子系统,是人类活动的物质载体。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是人们的主观意愿的物化表现,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情感、想象力和理想的追求。城市景观空间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人的主观意愿引导着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建成,并对已存环境施加影响力;城市景观与空间向人们传递着无限的信息,支持人们的活动,丰富人们的

新加坡城绿地规划特点及对我们启示

新加坡城市绿地规划特点及对我们地启示 新加坡是世界最繁忙地港口城市之一,也是亚洲地工商业、金融业中心之一,更是景色优美地旅游胜地,度假休闲地理想之地,素来享有“花园城市”地美称.与其他仅仅在城内大修花园地城市不同,新加坡是将整个城市建在花园里,让人们在里面工作、居住和休闲. 首先,政府对环境建设地进程制定了科学地规划,实施了科学、有效地管理.新加坡政府聘请国际知名专家,高起点、高质量地编制了概念规划和多层次规划,确定了总体布局. 同时,从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理念地上世纪60年代以来,新加坡在不同地发展时期都提出相应地目标:60年代地目标是绿化净化新加坡,大力种植行道树,建设公园,为市民提供开放空间;70年代制定了道路绿化规划,强调垂直绿化,绿地中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对新开发地区域植树造林;80年代提出种植果树,增设专门地休闲设施,实现机械化操作和计算机化管理;90年代提出建设生态平衡公园,发展更多别具风格地主题公园,将各主要公园用绿色廊道相连,加强人行道遮荫树种地栽植,减少维护费用,增加机械化操作;进入21世纪后,新加坡开始实施新世纪(9.82,0.18,1.87%>前12年地绿色规划,该规划更强调从整体城市环境入手,系统地开展城市空气与水净化、资源节约与回收利用、自然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力求全面营造一个健康地生活环境. 另外,在有限地资源条件下,新加坡地城市建设从一开始就处处体现出对自然地珍惜.政府将大面积地树林、候鸟栖息地、沼泽地和其他自然地带规划为自然保护区,以维持整个城市良好地生态环境.从双溪布落国家公园,到每个路边地鸟类庇护所,其严格地管理和细微地措施,处处体现出尊重自然地理念. 这一系列地举措,有效地节约了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减少了不必要地损失和浪费.政府严格管理也保证了项目项目地顺利进行. 点评: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对城市地建设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只有在这样地前提下,环境建设才能顺利进行.在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地历史阶段,学习、借鉴国外地好做法和好经验,对于国内城市加强城乡园林绿化,加快城市生态建设,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 2新加坡城市绿地建设成绩斐然,始终保持着每千人0.8公顷绿地空间地标准,在国际上享有“花园城市”地美誉. 新加坡公园按功能分4种形式:地区公园,占地面积最大,提供康乐和运动场所,创造接近自然地环境,有利于鸟类等动物生存繁衍;城镇公园,占地面积10公顷~50公顷,服务城镇居民;社区公园,面积一般为0.2公顷~0.5公顷;城市公园,包括市中心地广场和小型开放绿地. 新加坡制定了细致地绿地指标:在公寓型地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建筑用地应

苏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制定生态型绿地系统规划奠定城市可持续发展基础 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贺凤春、匡振鶠 一、前言 城市绿化是现代都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城市绿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内容,所以必须研究和制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城市绿地系统,加强苏州市绿化建设的科学性和延续性,促进苏州城市发展更上新台阶。 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切合点,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生态可持续发展创造先决条件。 二、苏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苏州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①依据山水,构筑五片八园、四楔三带、一环九溪的绿地结构 全市地势靠山濒湖,西高东低,城市位于山水之间。地貌属江南丘陵山地的一部分,由低山丘陵过渡到山麓平原,洪积平原,广积平原。城市西南临太湖,湖区有岛屿。多低山丘陵,近郊有虎丘、何山、狮子山、天平山、灵岩山、七子山;远郊有阳山、邓尉山、穹窿山、清明山、洞庭东、西山。群山海拔高度一般为100-300米,最高峰穹窿山高341米,西山缥缈峰336.6米,东山莫厘峰296.6米。山势浑圆,一般坡度不超过20°25°。城市东部地势低平,多

大小湖泊,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黄天荡、石湖、澹台湖,水系网络主要有太湖和三江(吴淞江、娄江、东江),京杭大运河等。古城区地形平坦,河流纵横,为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海拔标高为4.2-4.5米,郊区一般3.8米左右(吴淞高程)。古城内河道纵横密布,宋平江图上河道长82公里,桥325座,至清中期开始逐呈衰落趋势,至清末仅剩河道约55公里,桥241座。民国期间又陆续填没,现今保存着“三横三直”骨干水系,河道35.28公里,桥梁163座,其中古桥约70座,仍为我国河桥最多的城市之一,形成街坊临河而建,居民依水而生“家家户户泊舟航”,“小桥流水人家”的独具特色的江南水乡城市风貌。 根据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充分利用自然河湖水系、自然山体及丰富的人文景观,开辟各类城市绿地,形成五片八园、四楔三带、一环九溪的结构体系,构成环形带状加楔形绿地的点、线、面相结合的“人工山水城中园、自然山水园中城”的城市绿地系统,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五片:中心城区分区片、虎丘高新区分区片、相城区分区片、工业园区分区片、吴中区分区片; 八园:东部金鸡湖滨公园、东沙湖公园、西北狮山何山中心公园、横山公园、南部石湖风景名胜公园、澹台湖公园、西北部大白塘公园、北部虎丘风景名胜公园 四楔:东北角的阳澄湖及其周边绿化用地、东南角的独墅湖及其周边绿化用地、西南角的石湖上方山、七子山及其周边绿化用地、西北角的三角嘴湖及其周边绿化用地 三带:沪宁城北交通干线防护林带、城西、城南京杭大运河沿岸防护及景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资料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概述 一、相关概念 1、城市绿地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包括六大类型:公共绿地,即各种公园、游憩林荫带;居住区绿地;交通绿地;附属绿地;生产防护绿地;位于市内或城郊的风景区绿地,即风景游览区、休养区、疗养区等。 城市绿地不包括: (1)屋顶绿化、垂直绿化、阳台绿化和室内绿化; (2)以物质生产为主的林地、耕地、牧草地、果园和竹园等地; (3)城市规划中不列入“绿地”的水域。 2、城市绿地系统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城市绿地系统是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 从内涵上归纳,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园艺,生态和空间三种内涵: 在

城市空间环境内,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能发挥生态平衡功能,且其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还包括连接各公园,生产防护绿地,居住绿地,风景区及市郊森林的绿色通道 和能使市民接触自然的水域。 具有系统性,整体性,连续性,动态稳定性,多功能性和地域性的特征。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是指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和道路绿化与水体绿化以及重要的生态景观区域等在规划时统一考虑,合理安排,形成一定的布局形式。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和任务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 各个城市应当针对各地不同的景观、文化、历史条件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其目的就是创造优美自然、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科学文明的现代城市最佳环境系统。具体体现在保护与改善城市自然环境,调节城市小气候,保持城市生态平衡,美化城市景观,强化审美

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城市绿地规划的原则 (1)城市绿地规划应结合城市其他各项用地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我国现有的耕地不多,城市用地紧张,因此在城市各项用地的布局方面,一方面要合理选择绿化用地,使园林绿地更好的发挥改善气候、净化空气、战备抗灾、美化生活环境等作用;另一方面,要注意少占良田,在满足植物生长条件的基础上,尽量利用荒地、山岗、低洼地和不宜建筑的破碎地形等布置绿化。 (2)城市绿地规划必须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地区性强,各城市的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同时,城市的现状条件、绿化基础、性质特点、规模范围也各不相同,即使在同一城市中,各区的条件也不同。所以,各类绿地的选择、布置方式、面积大小、定额指标的高低,要从实际的需要和可能出发,编制规划,切忌生搬硬套,单纯追求某一种形式、某些指标,致使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有的城市从外地引进了大量不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树种,因生长不良,纷纷淘汰,只能重新培育乡土树种,致使城市面貌长期不能得到改善。对于名胜古迹多、自然山水条件好的城市,公共绿地面积就会大些;北方城市风沙大,就必须设立防护带;夏季气候炎热的城市,就要考虑通风降温作风的林带;而老城市、建筑密集,空地少,市内绿地面积不足,绿化条件差,需要充分利用建筑区的边角地、道路两旁的空地,设置街头小游园、绿带、绿岛等,使其星罗棋布的分散在旧市区,既创造了居民日常游息的场地,也美化了旧城面貌,天津是这方面成功范例。 (3)城市绿地应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全市居民休息游览的要求。我国多数城市的市级公园绿地,除物大和大城市外,一般都只有两个左右,当然很难做到均匀分布,但区级公署及居住区游园,就要满足均匀分布的要求。同时,原则上还应根据各区的人口密度来配置相应数量的公共绿地。但往往人口密度大,建筑密集的地区,可供绿化的用地少,在规划中就需要逐步多开辟公共绿地,国外也注意在市中心人口密集地段尽量开辟绿地,如美国纽约市中心绿地为3m2/人,为解决城市绿地均衡分布的问题,可遵循“四结合”原则:点(公园、游园)、线(街道绿化、游息林荫带、滨水林带)、面(分布广大的小块绿地)相结合;大中小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相结合,构成有机整体。 (4)城市绿地规划既要有远景的目标,也要有近期的安排,做到远近结合。规划中要充分研究城市远期发展的规模,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要求,制定出远景的发展目标。同时还要照顾到有近及远的过渡措施。例如,对于建筑密集、环境较差、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应相应结合旧城改造留出适当的绿化保留用地,到时机成熟,即可迁出居民,拆迁建筑,开辟为公共绿地。在远期规划为公园的地段内,近期可作为苗圊,起到控制用地的作用。如哈

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

第十章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 一、现状分析及规划原则 (一)现状分析 本规划区跨度较大,景观类型丰富,涉及到山、水、村、城,景观绿地资源还没有形成系统,各种绿化资源之间呈零散、无序的分布状态,景观资源开发处于初级阶段。因此,自然资源和人文有待整合、完善、提升,为休闲旅游服务规划拟通过山体植被规划、道路及河流岸线绿化、景点及建筑群周边绿化,将现有的绿化体系进行梳理,形成系统,为将定军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成为生态的、具有竞争力的国际旅游度假区提供保障。 (二)规划原则 1.尊重自然、保护利用原则 景观设计要在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保护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和自然资源,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改善和提高生存与生活环境,创造自然、优美、和谐的景观空间。2.合理布局、满足功能原则 景观的总体设计要服从于区域的总体规划,从空间的性质与功能出发,对不同类型的植物景观进行合理布局,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大多数的植物景观随季节的更替而变化,种植设计要兼顾四季景色,应用较多的植物种类,使园林环境在每一个季节都有代表性或特色景观。 3.远近结合,经济实用原则 植物的生长周期有长有短,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植物的近期功能与远期目标,以及随时间的推移所呈现出不同的景观特征。规划区域的开发也有缓有急,景观设计应根据开发的轻重缓急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进行。发掘更多的乡土树种,包括原生树种或长期栽培适生的地带性树种,以及外来的归化树种,作为栽植的基本树种。为了提高绿化植物的丰富度,可有节制地引进纬度相仿、海拔相近、土壤性质又类似地区的植物。

二、景观系统规划 (一)景观构成 1.绿化景观 整个景区的绿化以现有的山体为基础,尽量保护已有的自然生态系统。以山体、水系、绿带、建筑群落绿化、田园风光等共同形成旅游区的生态绿色网络,且在各景点的植物配置上注重可观赏性。 2. 水景观 规划区内有河流、温泉和湿地三类水景观。静态水体和动态水体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水环境,通过河流的水上游线游客可以游览各个功能区的特色景观。 3. 建筑风貌 为了改善和提高整个度假区的景观环境质量,扩大旅游景观资源,丰富景观资源的内涵和层次,规划区内的建筑设施和景点建设都必须文化背景及整体环境相协调,以汉唐风格为主,建筑物的高度、体量、形式,以及色彩材料等都要和整体环境相协调。 (二)景观结构 1. 景观结构 整体构筑“一核、两带、三廊、多节点”的景观结构。一核由武侯墓和以开发的定军山景区组成,两带分别为滨水城市休闲带和漾河风光带,三廊由从天荡山——勉县城区——定军山——虎头山景观主轴,两大主题廊道:三国文化景观廊道和山水文化廊道构成。

浅析城市园林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侯芳

浅析城市园林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侯芳 发表时间:2019-10-11T13:19:57.1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作者:侯芳 [导读] 摘要:近年来,在国内环境景观建设方面兴起了森林城市、生态城市、山水城市等绿色生态设计之风,但更多的只是提出一些概念性设计名词,没有了解景观生态设计的内涵,没有考虑到景观设计中的植物元素能不能适应当地气候及地域等环境特征,单纯认为景观中有花有草有树即为生态设计,并没有将生态学原理及运行机制真正运用到景观规划与设计中。 泰安市圣园园林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在国内环境景观建设方面兴起了森林城市、生态城市、山水城市等绿色生态设计之风,但更多的只是提出一些概念性设计名词,没有了解景观生态设计的内涵,没有考虑到景观设计中的植物元素能不能适应当地气候及地域等环境特征,单纯认为景观中有花有草有树即为生态设计,并没有将生态学原理及运行机制真正运用到景观规划与设计中。鉴于此,本文对城市园林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引言 把生态规划理念合理的应用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使人们与自然更加亲近,在未来的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考虑环境的现状,让园林景观的生态作用发挥最大作用,这样能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使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 1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意义 首先,在生态理念指导下,园林景观设计将某个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为基本出发点,因地制宜,有机融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在景观设计中一方面努力挖掘人文价值,为人们提供文化熏陶,另一方面渗透可持续理念,引导人们反思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和压力,并引导人们树立环境保护的理念,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其次,充满自然气息的园林景观,能够促使人们回归大自然,使人们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贵。现代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使人们长期处于紧张、快节奏中。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自然环境在城市中存在的空间逐渐缩减,人们体验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因此,设计和建造生态化的园林景观,人们在游览园林、欣赏景观的过程中,探索自然的奥秘,享受清新、轻松、舒畅自然环境,帮助人们暂时从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解脱出来,进而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理念。 最后,园林景观的设计能够带动整个园林实现良性循环,促使园林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链条,构建一个小型生态循环系统,进而为周边环境的生态建设创造条件。无论是对于园林景观设计者,城市规划者,还是园林的欣赏者而言,形成一个运转正常、协调平衡的园林体系都是十分重要,因此,将生态规划理念融入其中,能够实现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自然运行规律中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 2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原则 2.1整体生态功能优先 对于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来说,其涉及到的理论内容非常广泛,并且相互联系,如景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生态植物学、生态水文学等。为了使园林景观设计更加科学,相关人员要坚持生态功能优先原则,从关联性和整体性两个角度确定生态功能。在园林景观设计和项目建设中,之所以进行生态规划,是出于对原有生态环境的修复。为了确保生态功能优先原则能够应用到现实中,除了以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等相关的理论为基础,还需要协调好关联性治理和整体性规划两个方面,确保把各种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 2.2景观多样性景观多样性主要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由此,可以从两个方面论述景观多样性原则。①景观设计的多样性。具体体现在景观要素空间布局的形态上,多样性体现多态美,是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准则,也体现了对景观管理的重视程度。②物种的多样性。避免因物种的单调导致生态自然性缺失,有助于实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3人文性 现代园林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是让城市居民感受到优美的园林景致、静谧的自然环境和雅致的人文内涵,因此,在现代园林设计中,不仅非常重视自然环境,对人文因素的设计也十分强烈。在生态规划理念中,人文因素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也是现代园林设计者所不可忽视的,园林景观设计需要体现人与自然的互动,才能更好地体现园林景观设计的社会价值。 2.4经济性 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使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比如休息,娱乐等,与此同时还需要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使用有限的资源,把设计要求达到最好,创建一个舒适的园林环境。 3城市园林景观的现状 3.1景观设计硬质过多、绿色减少现代城市园林 景观设计为了营造高档的景观形象,创造出强烈、震撼的视觉冲击,刻意规划气势恢弘的中轴线、磅礴大气的广场、形态多异的喷泉景观等超大空间,出现了大面积的硬质铺装,相对减少了绿色植物的生存空间,构成了不自然、不亲切的人工环境,忽视了绿色空间生态功能的体现。 3.2地域文化缺失、地域精神流失 我国地域广阔、特征鲜明,每个地区都在长期的孕育中,形成本地特有的文化气息及地域精神。在现代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冲击下,区域景观的设计与营造,往往会为了表达某个新颖的设计主题,而改变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特征,随之也抹去了原有的地域文化及地域气息,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景象,进而导致地域精神的流失。 4生态理念指导下园林景观设计的实践应用 4.1在园林景观中进行生态种植 基于生态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应该以最适合在当地生长的植株、本地植株或者成活率高的外来植株为选择种植的主要目标。此外,在植株的实际种植过程中,应该对其进行合理分配,以保证外来植株的成活率及其健康生长,进而充分发挥植株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基于生态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不仅可以种植植株,也可以引进一些同植株密切相关的植物,以更好地体现园林植被群落的多样性、植被与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