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

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

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
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

1、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①资源配置方式②财产关系③决策结构④信息结构⑤竞争与

垄断

2、市场配置方式的局限:第一,市场配置难以解决长期的经济发展战略问题,难以自行纠正宏观经济发展趋向;第二,对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调节显得难以尽如人意,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市场调节过程较长;第三,市场配置不能解决经济的外部效应问题、垄断问题、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3、市场经济与经济中的四在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及何时生产为谁生产

或如何分配由谁决策集中决策还是分散决策

4、市场经济的特征一.产权的确定性二.市场参与主体的平等性.三.经济活动的竞争性.四.

经济行为的法律性,五.市场体系的开放性.

5、现代市场经济及其一般特征:从时间上讲,它产生于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全面成

熟。特征包括:①.政府开始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参与市场借助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间接干预经济. ②.财产权更加社会化,现代公司制度公私合营调度发达的信用制度渗透到经济的每个角落;③完备的经济法规和社会保障体系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

④.健全的生产要素市场体系成为资源流动和配置的载体.

6、竞争规律:竞争的主要功能:(1)使市场机制功能得以发挥,有利于市场信号的形成与

传递;(2)使市场信号能及时、迅速传递到利益主体,并促使其做出反应,有利于形成经济运行秩序,特别是理顺价格关系;(3)增强企业活力,激发仆人进取心。

7、产权的本质及特征:产权是财产权的简称,是法定主体对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的总称。不排他,可共享。其特征:(1)产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形态(2)排他性产权的契约性质(3)产权是一组权利,是多种权利的总和(4)产权的统一性和不完全性

8、产权制度的内容:(1)产权安排(2)产权结构安排(3)产权保护

9、产权制度的功能:(1)产权具有财产约束功能,激励功能,有效配置资源功能,形成稳定预期功能,规范交易行为和交易界区的功能,它能有效的界定和规范财产关系和人们的经济行为.(2)产权制度是自古以来所有国家最重要的法律之一,其重要功能就是“定分止争”,国家确保了财产“名分”才能形成明确预期,激励努力创造,防止不确定性,制止混乱纷争,维系社会稳定,杜绝搭便车和公地悲剧.(3)富人和穷人有财产都要受到法律的保护。贫苦

大众有茅屋“风能进,雨能进,但国王不能进”,穷人不值钱的雨伞也神圣不可侵犯的,需要受到法律的呵护;公民财产不能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名义被瓜分,抢夺,产权制度要保护多数人的财产,即使我们认为少数人的让步会导致大多数人总效用和福利的啬,也不能随意无条件地剥夺少数人的产权,谈判,让步,妥协,补偿是法律协调产权纠纷的基本步骤和手段。不尊重产权会造成财产的不确定性,而这对于经济长期的发展动力来说将是毁灭性的,”有恒产者有恒心”,产权保护应该是无条件的。

10、对计划经济的弊端:《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做了明确的概括,就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同,严重抑制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正是由于计划经济是在衽计划经济所必需的经济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实行的,这种经济体制不可能使得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所以,对这种计划经济体制,邓小平深刻地指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11、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部条件内部条件:每一种经济体制作为一种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必然有着其自身特殊的经济运行机制,这些特殊的运行机制是该经济体制内部特有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其内部特有的经济条件就是(1)社会化大生产(2)社会占有了全部生产资料(3)商品货币关系消失。其具备的内部条件(1)具有独立经营,利益不同,在各经济领域占绝对优势的市场经济主体.作为经济主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自身独立的经济利益,其动力和压力都来自对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只有这样,各经济主体之间才能为追求自身经济利益而展开竞争;二是能够自主经营,即能够灵敏地根据市场信号,以追求盈利最大化为目标,自行决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等问题(2).建立覆盖全国的统一市场和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健全而完善的市场体系应当包括以下三种市场,即一般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3)建立以市场竞争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形成要反映下述三方面要求:一是商品价格的形成要反映价值规律的要求,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二是商品价格直接受商品的市场供求状况的影响,供不应求的商品涨价,供过于求的商品降价。三是商品价格要反映纸币流通规律的要求,受币值高低的影响,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与币值呈反比例变化。

11、社会主义的本质同市场经济的兼容:市场经济一种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的资

源配置方式,是与社会经济制度无关的,它可以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并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服务,也可以在社会主义存在并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服务。这就决定了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的本质之间存在着兼容性。(1)解决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同市场经济的兼容。生产力发展已经表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同样必须通过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使商品经济获得充分发展,这是客观的要求。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实现,要求衽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则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体现了两者的兼容。(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社会主义根本要求同市场经济的兼容.人剥削人的经济现象之所以产生,根源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两极分化也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的产物。剥削现象和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根源并不在于市场经济这种资源配置方式。社会主义社会要消灭剥削,需要具备物质条件,是必须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公有制为基础,而且市场的作用是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以挥的,这就消除了产生两极分化的根源。(3)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目标同市场经济的兼容.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实现共同富裕。和产资料的公有制和物质文化生活丰富是实现共同富裕有前提条件。而物质的极大丰富必须经历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阶段,发展经济的体制要求只能是实行市场经济。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以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建立更有效,更合理的宏观经济调空体制和更完善的法规制度.

13、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内外部条件:(一)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内部条件。其一

般性质:(1)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具有独立的法人产权,可以自由支配、使用和处理归自己所经营的财产,并承担财产经营的风险和责任(2)是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3)既是商品和劳务的供给者,又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

企业规范运行或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主体的条件如下:(1)企业面向市场和依赖市场。(2)企业产权关系明晰(3)充满活力的企业经营机制。(二)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及规

范运行的外部环境。(1)市场信号有序化(2)良好的竞争环境(3)良好的信息传导环境。

14、现代企业制度及其特征:现代企业制度:又称现代公司制度,是一种适合现代时常经济要求的,在产权结构,治理结构,决策结构,责权利结构以及制约因素等方面有着一定规则的企业制度.。四个特征:即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15、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影响消费水平的基本因素有国民收入总额及其增长速度、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使用方向、人口总量及增长速度、城市化水平和人口龄结构、价格水平及其变化、利率水平、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等。提高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1)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2)节约生产资料,降低资源消耗(3)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提高消费质量和档次(4)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幅度,提高人口质量,避免财富和国民收入的增长部分过多地被新增人口吞食。

16、消费水平变化趋势看,经历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现代型消费四个阶段:(一)温饱型消费水平特点(1)消费者没有储蓄,收入仅够维持温饱,(2)消费需求变化小,消费结构以基本生活需要为主消费单一(3)消费者现金收入较少,许多生活必需品以实物形式得到.(二)小康型消费水平特点(1)消费者有了储蓄,数量不大,为了多储蓄,消费者必须在当前消费与未来消费选择其一(2)消费者需求结构每隔段时间会发生变化,食品消费比重下降,消费结构向多元化发展.(3)消费者现金收入增加,绝大多数物品通过货币购买取得,消费的自主选择性增强.(三)富裕型消费水平特点:(1)消费者既能在每个时期增加储蓄,同时又能改善生活,储蓄与当前消费都可以增加.(2)消费者需求变化加快,层次上升,生活范围扩大,闲暇时间增多。消费结构由以生存需要的满足为主转向以享受,发展需要满足为主.(3)消费的社会化,商品化程度提高,食住穿用,家务劳动,精神文化消费社会化了.(四)现代型消费水平特点:(1)储蓄的目的不在是处于预防动机和交易动机,是为了收入的增值,股票、债券、住宅、金银首饰和艺术吕将成为大受欢迎的商品(2)消费的计划性越来越占有突出地位,消费行为与宏观经济环境,价格利率,持久性收入,预期工作年龄的联系越来越密切.(3)需求变化不在是原有结构基础上的数量延伸或扩展,而是消费结构的重组.消费需求内容不断翻新.(4)社会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生活环境大大改善,诸如旅行难、求学难等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17、试述生产要素市场对商品市场的决定性作用。(1)正面:一般而言,商品市场的发育、

成长要行于要素市场,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发达的、繁荣的商品交换市场,商品市场的发展进一步对生产要素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提出了强烈的要求。但由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环境等诸方面的原因,这些国家未能形成完整的生产市场,故而未能顺利实现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过渡(2)反面:如果没有生产要素市场或这种市场不健全,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信息就难传递到生产要素领域,消费需求无法通过这种传递拉动实际的派生需求并获得供给品,从而消费需求就不能转换成现实的需求并获得满足。市场机制就不能渗入生产要素领域。那么生产要素按计划分统配就会合理的存在下去,这样政企不分,条块分割,产销脱节,供求失衡,计划配给也就会长久存在下去。

18、商品市场的特点:(1)需求多样性(2)购买力分散性(3)明显的广告导够性(4)流

动性和易变性

19、生产要素市场的构成(1)金融市场(2)劳动力市场(3)资本品市场(4)房地产市场

20、劳动力的价格和工资机制(劳动力价格由何决定):(1)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由市场进行配置,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工资高低是由劳动力的供求决定的。(2)工资机制是竞争过程中工资变动与劳动力供求变动之间相互制约的联系。工资机制有以下作用:(1)动力刺激(2)成本节约(3)收入均衡化

21、市场行为规则要反映公平竞争的内在要求,其中主要是:(1)使市场主体都能够机会均等地按照统一市场价格取得生产要素(2)使市场主体都能够机会均等地进入市场并按照市场状况自主地出售自己的商品,包括机会均等地制定价格和确定销售地区等(3)使市场主体都能够平等地承担税负及其他方面的负担,没有任何优惠或不公正的负担(4)维护所有方面的平等竞争,如劳动者之间的就业机会均等和经营机会均等等。市场行为规则必须充分反映公平竞争的全部内在要求,以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

22、市场规则的特征(1)客观性和科学性(2)系统性和统一性。(3)强制性和严肃性,(4)公平性和普遍性。(5)广泛性和开放性。

2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所以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因为(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要求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3)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4)一切符合

“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4、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1)生产资源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济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2)公有制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3)公有制经济是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稳定、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4)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实现我国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主、经济上共同富裕的物质保证。

25、如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通过一系列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我们已经建立和初步完善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进一步优化了财政支出结构,有力地推动和支持了各项改革和重点事业发展,完善了税收制度,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要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预算决策和管理制度,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监督,强化税收征管。(一)完善预算决策和管理制度。预算是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是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决策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报告和预算审批等活动。要抓好三件事情:(1)细化预算编制,深化预算分类改革。(2)完善预算编制方法,大力推进部门编制预算。(3)进一步完善预算的审批程序,使预算的审批既做到信息掌握全面、准确,决策科学、合理,又提高工作效率。(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财政转移支付是指财政资金在各级政府之间的一种再分配形式,是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财力补助。(1)中央作地方政府之间,各级地方政府之间,财政支出职能的划分要清晰,把越位、错位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2)转移支付的规模要有严格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3)建立客观的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方式,消除人为因素的影响。(4)测算转移支付使用的数据要真实、准确和完整。(三)加强财政收支监督。收支监督,可以健全财政职能,加强财政管理,规范财税秩序,有利于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着重建立和健全制约财税、财务、会计活动的法规体系、工作机制,强化执法机制,建立和健全对责任方面的追究制度。(四)完善税收制度,加强税收征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我们要健全和完善有关税税基和范围的制度,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逐步清理多层次的税收优惠政策,统一税政。同时加强税收征管,加强税收法制建设和完善征管制度,根除有法不依、治税不严、征管不力的现象。要改变当前基本公共服务差别较大有状况,就要大力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更加关注民生。还要促进和保障主体功能区建设,逐步使当地居民享有均等化公共服务。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实现财政体系从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必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26、为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有分配制度:(1)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客观要求。(2)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3)在行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拥有个人收入的自主分配权。

27、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先富的依据:(1)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能起到示范作用。(2)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能起到帮助作用。(3)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能起到带动作用。

28、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1)社会保障制度具有“稳定器”功能。(2)社会保障制度具有自动调节经济运行的功能。(3)社会保障制度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4)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9、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基本原则:(一)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原则。坚持“低水平、广覆盖、多层次”基本方针(1)基本保障水平不能高,只能保证“基本”把真正该保未保的保起来,把一些超出“基本”的部分剔除掉。(2)社会保障水平不能攀比,只能从各地实际出发,全国统筹,不搞一刀切(3)保障基金的筹资水平只能根据财政、企业和个人的实际支付能力来确定。(4)对于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企业可采用企业补充保险、购买商业保险的办法相应提高保障水平。(5)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不同需要,必须建立多种层次、不同形式的社会保障体系,否则就会影响基本保障的巩固和发展。(二)效率优先原则。(1)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2)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实行不同的差别费率制(3)社会保障不能成为制约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保障

30、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坚持从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出发的原则(2)社会保障水平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原则(3)坚持依法管理的原则

31、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1)养老保障(2)医疗保障(3)社会救济(4)社会福利(5)社会优抚

3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宏观经济的调控的必要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处于重要地位,是社会经济管理的主体,发挥着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它的宏观调控经济的职能

根源于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经济正常运行和雪展的要求。(一)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二)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是协调社会各方面经济利益的需要(三)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是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根本目标的需要(四)下令宏观经济调控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五)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是解决市场失灵的需要。必要性表现在(1)克服市场调节的盲目性(2)提供公共物品(3)处理单个经济与社会经济的关系(4)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5)赶超先进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

33、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1)政府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思想工作手段。(2)经济手段: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收入分配政策、消费者保护政策等。

3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反映了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缓解我国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资金、环境矛盾的根本途径。(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重要保证。(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1)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率,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拉动作用,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2)加强宏观经济调控,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协调国民经济比例关系。(3)加快科技进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

35、为何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1)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为了人民,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来。这里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内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2)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历史的主人,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最大限度地集中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

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各族人民投身于中另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3)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强调坚持发展的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共同富裕道路,让改革发展的一切成果用于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用于人民的全面发展,让发展在成果真正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36、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过程表现出的特征:(1)世界统一大市场正在形成(2)跨国公司进行跨越国界的资源配置(3)全新的“网络社会”正在形成(4)金融市场急剧膨胀,全球化的金融大市场正在形成(5)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市场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7、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一)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发展。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战略决策,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超过万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68倍,年均增长%。(2)截至2008年6月底,国家外汇储备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修改了3000多条法律法规,清理了超过9万条地方性法规,大大推动了依法行政。(4)我国带入经济全球化,与大国共同利益不断提升。(5)我国广泛参与了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和区域组织。(6)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有效缓解了经济发展的瓶颈(7)融入经济全球化,还明显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二)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1)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框架下,经济全球化带来经济上的不平等和贫富悬殊不断加剧,导致了一系列破坏性的经济事件的发生,回事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平衡,使南北差距进一步加大 (2)经济全球化使第三世界国家的地位日益下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地位越来越不平等地。

(3)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它们所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在文化普遍性口号下力图取消文化多样性,试图弱势民族及其文化整合到一个由强势国家和民族所控制的、“同质的”世界文化之中,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的、“相同的消费主义模式”,文化同质化和文化霸权主义势头非常明显。(4)从人们的社会生活方面来看,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诸多不安(5)经济全球化使人类生态环境更加“荒漠化”,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断层化。

38、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必要性(1)实行对外开放才能获得国际分工带来的经济利益(2)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分享世界科技革命的成果(3)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摆脱贫穷落后(4)实现我国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实行对外开放

39、努力开拓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

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是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新要求。(一)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二)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三)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1)创新利用外资方式(2)创新对外投资各合作方式

十大环境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

十大环境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 一、噪声污染 原因:交通、建筑 解决措施:为减低噪声对四周环境和人类的影响,主要噪声控制方式对噪声源、噪声的传播路径及接收者三者进行隔离或防护,将噪声的能量作阻绝或吸收 (1)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2)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3)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二、垃圾污染 原因:生活垃圾不经过处理而乱扔乱倒

解决措施:(1)改变生产方式,历行节约资源。通过电视、媒体等多种渠道,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垃圾污染危害性,普及环保知识,宣传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居民应当将垃圾分类收集,自觉减少垃圾产生量,积极使用可降解物品,比如纸制品、木制品等,使垃圾减量化方兴未艾。尽量购买使用绿色认证产品、无公害产品,形成一个绿色进家庭,家庭爱环保的良好氛围。 (2)政府实行收费政策 三、土壤污染 原因:(1)汽车排气:汽油中添加的防爆剂四乙基铅随废气排出污染土壤,行车频率高的公路两侧常形成明显的铅污染带。(2)固体废弃物:堆积场所土壤直接受到污染,自然条件下的二次扩散会形成更大范围的污染。(3)撒放农药、化肥:属农业区开放性的。 解决措施:防治土壤污染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对已污染的土壤,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控制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1)科学污水灌溉:工业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有些工厂排出的废水可能是无害的,但与其他工厂排出的废水混合后,就变成有毒的废水。因此在利用废水灌溉农田之前,应按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的标准进行净化处理,这样既利用了污水,又避免了对土壤的污染。(2)合理使用农药:合理使用农药,这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

人员编制资源合理配置问题研究

人员编制资源合理配置问题研究 李小春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战略目标。为落实这个战略目标,机构编制部门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发展规律,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改变思维定式,创新管理模式,使机构编制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但是,当前建立在传统管理模式上的人员编制配置,已日益阻碍了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和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研究探索出新的思路和办法,切实做到科学合理配置人员编制。 一、当前人员编制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1、机构编制管理理念落后。机构编制部门的人员编制管理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能站在时代发展的制高点上,针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认真总结思考,开拓创新;不能从狭隘的、单纯的、束缚的机构编制管理中跳出来,把计划经济和传统的管理思维及方法调整到与市场经济相配套、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来,缺乏注重宏观调控、长远效益和全局性思考的管理理念,利用信息平台等先进方法和技术的管理手段,导致机构编制配置不合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效率不高。 2、人员编制配置的标准滞后。长期以来,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核定人员编制,没有一个较为完善和可行的标准体系作依据。即使曾经对某些部门和行业制定了一些定编标准,如学校、医院的核编标准,但在今天看来,这些定编标准大多数是单项的、局部的,甚至现在已经是过时的。而大多数部门和行业都未建立起贴近和符合实际的定编标准,导致编制部门在审批机构编制时主要是依据上级文件的精神,参考周边地区的作法,造成工作量大的单位编制未能及时增加,而一部分职能弱化的单位则出现编制空余等人员编制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因此,人员编制管理在审批的这个第一环节中就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阻碍了各级行政工作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3、机构编制管理干扰多。在实际操作中,机构编制管理受到多方面的干预。一是法律法规干扰。在现行体制下,受利益的部门化现象影响,也出现了政策的部门化现象。一些法律法规的起草人,总是站在本部门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硬把机构编制问题也塞进单项的法律法规之中去,给他们的意志披上合法的“外衣”,强加给机构编制部门。二是领导和部门干扰。有些地方领导以讲话、参与协调、批文件等方式干预机构编制工作,也没有意识到机构编制审批“三个一”规定(凡涉及机构编制事宜,机构编制一个部门承办,机构编制部门领导一支笔审批,机构编制部门一家发文)的严肃性;一些部门涉及到机构编制事项,不给同级编委

环境影响因素评价方法

环境影响因素评价方法 多因子评分法该方法对能源、资源、固废、废水、噪声等五个方面异常、紧急状况制定评分标准。制定评分标准应尽量使每一项环境影响的量化(如以下环境因素评分表),采用评价表各因子重要性参数(A,B,C,D,E值)来计算重要性总值(R),确定重要性指标(S),根据重要性指标可划分1级,2级,3级三个等级,得到环境因素控制分级,从而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1)多因子评分表 ①能源、资源耗用评分表 因子因子分类评分总分(R)/重要性判定 A:回收性可循环利用1 R=A*B*C当R=20分或大于时,则评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不可循环利用 2 B:贫乏性不贫乏1 未来可能贫乏 2 已贫乏 3 C:使用量小于10公斤/月1 10-100公斤/月2 101-500公斤/月3 501-1000公斤/月4 大于1000公斤/月 5 ②固体、液体废物评分表 因子因子分类评分总分(R)/重要性判定 A:产生量(对固废、液体废弃物) 小于50公斤/月1 R=A*B*C*D*E当 24≤R<32,S=1级;当32≤R<48,S=2级;当48≤R,S=3级51-200公斤/月2 201-500公斤/月3 501-1000公斤/月4 大于1000公斤/月 5 A:产生量(对废水) 小于1吨/月1 1- 10吨/月2 11-100吨/月3 101-500吨/月4 大于500吨/月5 B:回收性可回收再利用1 不可回收再利用 2 C:降解性可生物降解1 不可生物降解 2 D:危害性对人或环境无伤害或影响1

对人或环境有影响但不造成伤害 2 对人或环境有影响并伤害较大 3 对人或环境有立即或长期伤害 4 E:燃烧性(适用于固体液体废物) 适燃或燃烧时不会产生危害物质1 不适燃或燃烧时会产生危害物质 2 ③气体排放 因子因子分类评分总分(R)/重要性指标(S) A;持续时间(累计排放时间)小于1小时/天1 R=A*B*C当16≤R<24,S=1;当24≤R<32,S=2;当32≤R,S=3; 1- 5小时/天2 5-10小时/天3 大于10小时/天 4 B:严重性(危害性)对人或环境无伤害或影响1 对人或环境有影响但不致伤害 2 对人或环境有影响且有伤害 3 对人或环境有立即或长期伤害 4 C:影响范围作业场所受影响1 厂区内受影响 2 对厂区外有害影响 3 ④噪声 因子因子分类评分总分(R)/重要性指标(S) A:周界噪声值昼间≤65dB(A)夜间≤55dB(A) 1 R=2时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R=A*B当R=8,S=1;当9≤R<12, S=2;当12≤R,S=3; 昼间>65db(A)夜间>55db(A) 2 A:现场噪声值小于85dB(A) 1 85-90dB(A) 2 大于90dB(A) 3 B:员工暴露时间小于1小时/天1 1- 4小时/天2 4-8小时/天3 大于8小时/天 4 ⑤异常、紧急状况固体、液体废物排放 因子因子分类评分总分(分)/重要性指标(S) A:发生概率发生几率小,几乎不发生1 R=A*B*C*D*E*F当24≤R<32,S=1;当32≤R<48,S=2;当48≤R,S=3; 每年发生一次 2 每季度发生一次 3 每月发生一次 4

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

1、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①资源配置方式②财产关系③决策结构④信息结构⑤竞争与 垄断 2、市场配置方式的局限:第一,市场配置难以解决长期的经济发展战略问题,难以自行纠正宏观经济发展趋向;第二,对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调节显得难以尽如人意,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市场调节过程较长;第三,市场配置不能解决经济的外部效应问题、垄断问题、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3、市场经济与经济中的四在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及何时生产?为谁 生产或如何分配?由谁决策?集中决策还是分散决策? 4、市场经济的特征?一.产权的确定性二.市场参与主体的平等性.三.经济活动的竞争性.四. 经济行为的法律性,五.市场体系的开放性. 5、现代市场经济及其一般特征:从时间上讲,它产生于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全面成 熟。特征包括:①.政府开始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参与市场借助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间接干预经济. ②.财产权更加社会化,现代公司制度公私合营调度发达的信用制度渗透到经济的每个角落;③完备的经济法规和社会保障体系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 ④. 健全的生产要素市场体系成为资源流动和配置的载体. 6、竞争规律:竞争的主要功能:(1)使市场机制功能得以发挥,有利于市场信号的形成与 传递;(2)使市场信号能及时、迅速传递到利益主体,并促使其做出反应,有利于形成经济运行秩序,特别是理顺价格关系;(3)增强企业活力,激发仆人进取心。 7、产权的本质及特征:产权是财产权的简称,是法定主体对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的总称。不排他,可共享。其特征:(1)产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形态(2)排他性产权的契约性质(3)产权是一组权利,是多种权利的总和(4)产权的统一性和不完全性 8、产权制度的内容:(1)产权安排(2)产权结构安排(3)产权保护 9、产权制度的功能:(1)产权具有财产约束功能,激励功能,有效配置资源功能,形成稳定预期功能,规范交易行为和交易界区的功能,它能有效的界定和规范财产关系和人们的经济行为.(2)产权制度是自古以来所有国家最重要的法律之一,其重要功能就是“定分止争”,国家确保了财产“名分”才能形成明确预期,激励努力创造,防止不确定性,制止混乱纷争,维系社会稳定,杜绝搭便车和公地悲剧.(3)富人和穷人有财产都要受到法律的保护。贫苦大众有茅屋“风能进,雨能进,但国王不能进”,穷人不值钱的雨伞也神圣不可侵犯的,需要受到法律的呵护;公民财产不能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名义被瓜分,抢夺,产权制度要保护多数人的财产,即使我们认为少数人的让步会导致大多数人总效用和福利的啬,也不能随意无条件地剥夺少数人的产权,谈判,让步,妥协,补偿是法律协调产权纠纷的基本步骤和手段。不尊重产权会造成财产的不确定性,而这对于经济长期的发展动力来说将是毁灭性的,”有恒产者有恒心”,产权保护应该是无条件的。 10、对计划经济的弊端:《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做了明确的概括,就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同,严重抑制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正是由于计划经济是在衽计划经济所必需的经济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实行的,这种经济体制不可能使得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所以,对这种计划经济体制,邓小平深刻地指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11、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部条件内部条件:每一种经济体制作为一种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必然有着其自身特殊的经济运行机制,这些特殊的运行机制是该经济体制内部特有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其内部特有的经济条件就是(1)社会化大生产(2)社会占有了全部生产资料(3)商品货币关系消失。其具备的内部条件(1)具有独立经营,利益不同,在各经

环境污染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一、海洋污染现状 目前,我国的海洋环境,总的来看,基本上还是处于良好状态。但在某些沿岸的海湾、河口及局部海域,如大连湾、辽河口、锦州湾、渤海湾、莱州湾和胶州湾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某些海洋水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减少,少数珍贵海产品受损,一些海洋水产资源质量受到影响;部分滩涂荒废,滨海环境遭到损害。就海区而言,渤海沿岸污染较严重,东海和黄海次之,南海污染较轻。 当前,污染和损害我国海洋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陆源污染物: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沿海地区,每年排放入海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约60亿吨。在生活污水中,以东海沿岸的排放量最大,其次为南海沿岸和渤海沿岸,黄海沿岸最小,在工业污水中,也以东海沿岸排放量最大,占总量的50%;渤海沿岸和南海沿岸次之,黄海沿岸最少。 2、船舶排放的污染物:我国拥有各种机动船只10多万艘,每年进入我国港口和航经我国管辖海域的外轮几万艘次,有大量含油污水排放入海。如1979年,巴西油轮在青岛油码头作业,一次跑油380吨。 3、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我国沿岸分布着几个大油田和十几个石油化工企业,跑、冒、滴、漏的石油数量很可观,每年有10多万吨石油入海。 4、人工倾倒废物污染:过去把海洋当作大“垃圾箱”,任意倾倒废物。如大连香炉礁海岸、葫芦岛、青岛、温州、湛江等地,把垃圾、矿渣和其他废物堆放在海边或直接倒入海中。 5、不合理的海洋工程的兴建和海洋开发:这使一些深水港和航道淤积,局部海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我国沿海各种类型的污染源主要有200多处,渤、黄海沿岸有100多处,东、南海沿岸100处左右。这些污染源排放入海的重要污染 物,有石油烃、重金属污染物及有机物污染物。河流携带,是污染物入海的主要途径。 二、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1、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程度在加剧,面积在逐年扩大。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差、滞留时间长、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并可经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据我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在约140万hm2的污水灌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严重污染的占8.4%。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t,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多达1200万t,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

控制成本的关键在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国营物流企业控制成本 《中国经营报》:XX快递在过去两年中已削减支出21亿美元,公司也一直在削减速递业务的成本,改善公司的成本结构,请问XX快递在削减成本方面有哪些可以和大家一块分享的经验? 控制成本的方法:首先是利用先进的科技。科技能让我们的工作更有效率,使我们的错误率降到最低。其次是让员工的水平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也提高。再次,在资本投入方面我们很谨慎。资本的投入一般很大,所以一定要明确投资的回报率要符合公司要求。在这一方面我们有着一个很完整的评估体系:我们会让一线的员工做一个评估,然后由不同的管理阶层来审议这个评估,我们也会从不同的角度来验证这个评估,使这个评估很现实,也很准确。第四,就是把我们的主业放在最主要的位置,而不过多从事其他业务,我们会专注于自己熟悉的行业。这几方面对于削减我们的成本都有很大帮助。由于快递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企业的发展,比如扩展服务网络,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建设基本的服务设施等都需要不断地投入。所以,公司投放资源时要有一个全盘的考虑,切忌盲目投资,要随时问自己,自己的市场在什么地方?客户是哪些人?我做这样的投资会不会对我的业务有利?我们要把资源利用在最关键的地方。 《中国经营报》:XX快递是目前在中国拥有最多全货运航班的外国航空公司,自己拥有一个强大的运输能力是XX的优势,可是有的竞争对手却认为自有航班不如租用商业航班灵活,运营的成本也会比较高,给客户选择发送货件的时间也紧张,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这是一个很错误的观点,这也是他们今天没有把他们的服务搞好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以SARS疫情期间为例,我们自有的航班在这期间

产业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的深层动力,一方面通过产业组织的变化、产业规模的扩大、技术的进步、效益的提高完善单个产业的进化,另一方面通过产业类型、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的优化升级实现产业总体的演进,从而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成熟。因此,产业发展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研究领域。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成为了经济发展重要的内生变量和刚性约束条件。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对资源环境的客观需求,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足的严峻现实之间的矛盾,使得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负荷,提高资源环境效率成为全社会必须关注的焦点。 一、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研究的主要领域 产业结构是一个“资源配置器”,同时也是资源环境的消耗和污染物产业的质和量的“控制体”。产业结构对污染物种类、规模以及形成原因存在直接或间接影响。其组合类型和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效益、资源利用效率和对环境的胁迫。学者普遍认为产业结构是影响环境污染的重要变量,并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国内有关产业结构与资源环境问题的研究分为两类:一类是探讨产业结构演变的资源环境效应。这一类研究成果丰富,涉及范围广泛。 如徐颂从产业集中度、产业规模发展、企业素质、产业组织等方面分析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嘲;崔凤军等提出由经济效益、资源环境产出率和环境资源度三因子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矩阵转换评价方法,对本溪市产业结构的生态影响进行评价川。周景博认为三次产业的环境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别。第二产业环境影响最大,并且因第二产业内部各行业资源使用种类、工艺流程、以及资源密集度不同,环境影响差异很大一,。赵海霞等认为工业结构与布局是现阶段影响环境污染的重要变量,经济活动、工业结构重型化调整、产业布局是导致环境污染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 二、产业布局与资源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 产业布局是产业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连接点。产业在空间的转移和集聚会引起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及环境污染空间扩散和转移,从而导致区域环境污染结构的转变,对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目前有关产业布局与资源环境关系的研究侧重于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产业布局适宜性研究、产

外部环境分析1

山西企业如何确定自己的宗旨等 山西焦煤集团公司 §企业宗旨:奉献社会,造福员工 §企业愿景:山西焦煤,世界瑰宝 §战略目标:建设亿吨级现代型国际化能源化工大集团 §公司愿景:成为人本友善、充满活力、富于效率的快乐公司。 §公司使命:奉献绿色能源服务山西发展。 §战略目标:建设资产优良、实力雄厚、管理先进、全省一流,在全国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坚持发展火电,优先发展配电,积极发展新能源,专注能源领域,努力把主导产业做强做大,形成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围绕电力发展上下延伸产业链,稳健发展金融业,探索发展旅游业,努力发展基础产业,实施煤电联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主业支撑,不断提高集团公司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集团公司快速平稳发展。 §山西国际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第2章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2.1外部战略环境分析 2.1.1外部环境研究的必要性 企业是一个开放系统。 外部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它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条件和制约。 动态的环境为企业不断提供机会和威胁。 掌握、预见、利用、引导。 关键因素关键因素外部环境的构成 §宏观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 经济环境 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 技术环境 §行业环境:行业主要特征、竞争力量、变革驱动因素、战略群体、主要竞争对手、 §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会影响影响对工业用品、消费品和服务需求的变化,影响被开发产品的类型,市场定位和细分战略的性质,所提供服务的类型,影响供应商和分销商……。2.1.2企业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和法律环境: 泛指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政府的方针、政策,以及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等。 §例如,对国际贸易的管制、对外国公司的态度、对经济活动的参与程度、税制、公 平交易法、环境保护法……都是战略管理者必须注意的环境因素。 §对于在资源、设施、产品销品销售、特殊帮助或用户方面依赖于其他国家的跨国公司来说,政治预测尤为重要,也尤为复杂。所以,要花费更多的时间预测和影响国家的政策,会见政府官员、行业官员、产业协会,进行公众演讲。 2.经济环境:指构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国家的经济政策,包括社会经济结构、经济体制、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宏观经济政策等要素。利率、国民总产值、国民平均产值、失业率、工资与价格、通货膨胀率、货币汇率、国民经济增长率等等,这些数量化的经济指标,反映了经济大环境。进一步又影响到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储蓄状况和就业程度这些因素决定了企业目前和未来 §经济因素深切影响着企业的命运,1997年底爆发的亚洲金融风暴,严重打击了香港的楼市,

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

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 环境污染物对机体健康能否造成危害以及危害的程度,受到许多条件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污染物的理化特性、剂量、作用时间、环境条件、健康状况和易感性特征等。 (一)污染物的理化性质 1.化学结构;2.物理特性 (二)剂量或强度 1.有害元素和非必需元素这些元素因环境污染而进入人体的剂量超过一定程度时可引起异常反应,甚至进一步发展成疾病,对于这类元素主要是研究制订其最高容许量的问题,如环境中的最高容许浓度。 2.必需元素这种元素的剂量-反应关系较为更杂,一方面环境中这种必需元素的含量过少,不能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时,会使人体的某些功能发生障碍形成一系列病理变化;另一方面,如果环境中这种元素的含量过多,也会引起程度不同的中毒性病变。 因此,对于这类元素不仅要研究和制订环境中最高容许浓度,而且要研究和制订最低供应量的问题。(三)作用时间 毒物在体内的蓄积量受摄入量、生物半减期和作用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 (四)健康效应谱与敏感人群 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下产生的人群健康效应,由人体负荷增加到患病、死亡这样一个金字塔的人群健康效应谱所组成,如下图。 图:人群对环境异常变化的反应金字塔形分布 从人群健康效应谱上可以看到人群对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反应是存在差异的。尽管多数人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下呈现出轻度的生理负荷增加和代偿功能状态,但仍有少数人处于病理性变化,即疾病状态甚至出现死亡。通常把这类易受环境损伤的人群称为敏感人群(易感人群)。 机体对环境有害因素的反应与人的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状态、遗传因素等有关,有些还与性别、年龄有关。在多起急性环境污染事件中,老、幼、病人出现病理性改变,症状加重,甚至死亡的人数比普通人群多,如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期间,年龄在45岁以上的居民死亡人数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婴儿死亡数比平时也增加了1倍,在4000名死亡者中,80%名以上患有心脏或呼吸系统病患。

资源的稀缺性与合理配置

第一章 绪论 一、资源的稀缺性与合理配置 对于消费者和厂商等微观个体来说,其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要求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产生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资源配置有两种方式,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并且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市场的竞争程度决定资源的配置效率。 二、经济理论或模型的实质 微观经济学是实证经济学,它的绝大多数理论和模型都是对微观活动的客观描述,或者是对现实经济观察所做的解释。由现实抽离出理论,然后再用理论对现实做出解释与分析,这就是经济理论的实质。不同的理论实际上就是对经济现象所做的不同的抽离和解释。 理论模型(model ) 经济现实(reality ) 抽离过程 验证解释 理论从实际中产生 实际对理论的验证 三、经济理论模型的三个标准 任何一个经济学理论模型都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标准: (一)要足够简化(no redundant assumption ) 指假设的必要性。假设越少模型的适用面越宽。足够简化还意味着应当使用尽可能简单的方法来解释和说明实际问题,应当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应当正确看待数学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熟练的运用三种经济学语言。 (二)内部一致性(internal consistency ) 基本假设 经济变量 函数关系 均衡分析 经济环境影响因素相互关系经济现象

这是对理论模型的基本要求,即在一种假设下只能有一种结论。比如根据特定假设建立的模型只能有唯一的均衡(比如供求模型);在比较静态分析中,一个变量的变化也只能产生一种结果。内在一致性保证经济学的科学性,而假设的存在决定了理论模型的局限性。经济学家有几只手? (三)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relevance) 经济学不是理论游戏,任何经济学模型都应当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在这方面曾经有关于经济学本土化问题的讨论。争论的核心在于经济学是建立在完善的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的,而中国的市场经济是不完善的,因此能不能运用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的问题。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经济理论是一个参照系,可以用来对比和发现问题,因此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有自己的国情,需要对经济学进行改造或者使之本土化,甚至有人提出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体系。 四、经济分析的两大原则 (一)最大化原则(Optimality) 又称理性选择原则(principle of rational selection ),这一原则假定每个经济主体都是“经济人”,并寻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最大化原则决定着经济学的预测能力(Power of prediction)。一般说来,经济学不能解释非最大化行为。比如:利他主义、非利润最大化的投资和生产行为,在经济学看来都不符合理性选择原则。 2.均衡原则(equilibrium) 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会达到某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没有任何压力和动机促使经济主体做出进一步调整或改变,这时各种经济变量达到一种稳定状态,经济学称这种状态为均衡。均衡是经济分析和预测的基础,如果一个经济系统不存在均衡,我们就无法对它进行分析,更无法做出准确的预测。以均衡分析为基础,我们可以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对偶分析、包络分析和动态分析等。 根据各经济变量之间互动的方式不同,可以将均衡分为两类: (1)一般均衡(GE):以完全竞争为基础,考察所有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条件。它是以

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摘要:为改变农村中小学校点分散、办学规模小、基础设施薄弱、专业教师缺、办学效益低的局面,优化我县学前教育、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均衡、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发展 为彻底改变农村中小学校点分散、办学规模小、基础设施薄弱、办学效益低的局面,优化我县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本文针对天峨县教育实际,就天峨县教育均衡发展策略展开探讨。 一、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性 天峨县有2镇7乡94个行政村,总人口16.8万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84所。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问题,农村中小学分布散、数量多,不少都是包班教学,教学设备差,教育环境,特别是文化大环境与城区学校、窗口学校相比,悬殊大,无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造成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等现象。 二、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 1 义务教育阶段,相对撤并、集中办学 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基础,切实保障义务教育质量和不让一个孩子流失的前提下: (1)小学集中办学

由于天峨县地理环境特殊,群众居住分散,为方便学生入学,各乡镇学校积极探索集中办学新路子,办寄宿制学校。2006年以来,撤并中小学校28所,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2)初中相对集中县城办学 2006年以来,天峨县结合龙滩水电站库区移民工作,对全县初中学校布局进行调整。初中学校向城镇集中,教育大环境层次提高,更有益于健康成长,使全县教育基础整体提升。 2 解决寄宿制学校的校舍、用水和伙食问题 小学集中乡镇办学,最突出的问题是校舍不足。我县集中“两基”攻坚资金、龙滩水电站库区移民学校搬迁资金等项目资金,共投入2666万元,新建学生宿舍39408平方米,基本解决学生宿舍紧缺问题。 我县中小学寄宿制学校达89所,有40%的学校分布在大石山地区,没有充足水源,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几年来,我县投入资金239多万元,启动33所学校改扩建引水工程,新建27个蓄水柜,解决学生用水难问题。 3 解决县城中小学大班额现象 随着现代经济、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不但满足有学上。还要想到上好“学”。几年来,我县县实验小学、第二小学、第三小学的学生“济济一堂”,出现大班额现象。为此,县政府着手对县城2所中学4所小学进行重新规划建设,扩大办学规模,推动城乡

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

1、影响资源合理配置得因素:①资源配置方式②财产关系③决策结构④信息结构⑤竞争与 垄断 2、市场配置方式得局限:第一,市场配置难以解决长期得经济发展战略问题,难以自行纠正宏观经济发展趋向;第二,对宏观经济总量与结构得调节显得难以尽如人意,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得市场调节过程较长;第三,市场配置不能解决经济得外部效应问题、垄断问题、公共物品得有效供给问题与信息不对称问题。 3、市场经济与经济中得四在基本问题:生产什么与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及何时生产?为谁生 产或如何分配?由谁决策?集中决策还就是分散决策? 4、市场经济得特征?一、产权得确定性二、市场参与主体得平等性、三、经济活动得竞争 性、四、经济行为得法律性,五、市场体系得开放性、 5、现代市场经济及其一般特征:从时间上讲,它产生于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全面成熟。 特征包括:①、政府开始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参与市场借助宏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间接干预经济、②、财产权更加社会化,现代公司制度公私合营调度发达得信用制度渗透到经济得每个角落;③完备得经济法规与社会保障体系成为经济稳定运行得重要条件、④、健全得生产要素市场体系成为资源流动与配置得载体、 6、竞争规律:竞争得主要功能:(1)使市场机制功能得以发挥,有利于市场信号得形成与传 递;(2)使市场信号能及时、迅速传递到利益主体,并促使其做出反应,有利于形成经济运行秩序,特别就是理顺价格关系;(3)增强企业活力,激发仆人进取心。 7、产权得本质及特征:产权就是财产权得简称,就是法定主体对财产得所有权,占有权,收益权与处置权得总称。不排她,可共享。其特征:(1)产权就是所有制关系得法律形态(2)排她性产权得契约性质(3)产权就是一组权利,就是多种权利得总与(4)产权得统一性与不完全性 8、产权制度得内容:(1)产权安排(2)产权结构安排(3)产权保护 9、产权制度得功能:(1)产权具有财产约束功能,激励功能,有效配置资源功能,形成稳定预期功能,规范交易行为与交易界区得功能,它能有效得界定与规范财产关系与人们得经济行为、(2)产权制度就是自古以来所有国家最重要得法律之一,其重要功能就就是“定分止争”,国家确保了财产“名分”才能形成明确预期,激励努力创造,防止不确定性,制止混乱纷争,维系社会稳定,杜绝搭便车与公地悲剧、(3)富人与穷人有财产都要受到法律得保护。贫苦大众有茅屋“风能进,雨能进,但国王不能进”,穷人不值钱得雨伞也神圣不可侵犯得,需要受到法律得呵护;公民财产不能以”少数服从多数”得名义被瓜分,抢夺,产权制度要保护多数人得财产,即使我们认为少数人得让步会导致大多数人总效用与福利得啬,也不能随意无条件地剥夺少数人得产权,谈判,让步,妥协,补偿就是法律协调产权纠纷得基本步骤与手段。不尊重产权会造成财产得不确定性,而这对于经济长期得发展动力来说将就是毁灭性得,”有恒产者有恒心”,产权保护应该就是无条件得。 10、对计划经济得弊端:《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得决定》做了明确得概括,就就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与市场得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得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同,严重抑制了企业与广大职工群众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正就是由于计划经济就是在衽计划经济所必需得经济条件不具备得情况下实行得,这种经济体制不可能使得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所以,对这种计划经济体制,邓小平深刻地指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11、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内部条件内部条件:每一种经济体制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得配置方式,必然有着其自身特殊得经济运行机制,这些特殊得运行机制就是该经济体制内部特有得经济条件决定得。其内部特有得经济条件就就是(1)社会化大生产(2)社会占有了全部生产资料(3)商品货币关系消失。其具备得内部条件(1)具有独立经营,利益不同,在各经

外部环境影响因素

外部环境影响因素(按重要性排列) 1.社会因素 1)生活方式 狗不理包子是全国闻名的风味小吃,同时该企业为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开发了一系列如速冻包点等的相关产品,从而保持自己在中国传统小吃领域的领导地位。 2)风味偏好 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会有明显不同,尤其表现在风味偏好方面,狗不理针对各地消费者特点提供特色食品。目前,已形成秉承传统的猪肉包、三鲜包、肉皮包和创新品种海鲜包、野菜包、全蟹包等六大系列一百多个品种。 3) 时代潮流 二十一世纪以来,食品越发呈现多样化、方便化、多功能化、高转换率化的特点。狗不理包子充分开发食品、熟食,进一步转向“走着吃”。同时,除满足生理需求外,还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成为人们闲暇时间的良好享受。 2.经济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食品工业保持了稳定的持续的增长状态,创造的工业产值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连续十几年居国民经济各工业部门的第一位。食品行业面临加速发展,近十年来,每年增长幅度在10%左右。狗不理包子在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茁壮发展企业。 3.政治-法律因素 由于今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越发关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狗不理面临一个不断健全的法制环境。目前狗不理等食品企业除了遵守一般企业的通用法律,还必须遵守《食品卫生法》和食品行业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如《标签标准》、《食品卫生指标检测标准》等,十分严格。 4.技术因素 狗不理包子用料非常讲究,讲时令季节、鲜活程度。如蟹肉包,那一定时金秋十月正当时的大闸蟹,味鲜汁美。原料配方、制作方法经过近百余年的发展都已经十分成熟,所以较为稳定的技术对狗不理企业的影响不是最为明显的因素。

如何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如何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在人类拥有的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是第一宝贵的,因为它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如果没有人力资源作为基础,其他任何资源都无法实现其经济功能,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就成了现在企业管理的核心。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要求,通过有计划的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搞好企业员工的培训和开发,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潜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更好的促进生产、工作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确保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由此可见,如何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的重中之重。本文以人力资源如何配置谈一点看法。 一、建立完善的招聘体系 如今,人员招聘是企业获得人力资源补充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外部人才进入企业的唯一通道。因此,成功的开展招聘活动,建立完善的招聘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完善的招聘体系就是在招聘过程中要明确:招聘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时候招聘什么人,如何去招聘合适的人? 1、人员原则 一是公开原则。把招聘岗位、数量、时间、资格条件、考试办法公开。 二是平等原则。对所有应聘者一视同仁,提供平等竞争机会,不拘一格选才。三是竞争原则。通过考试竞争和考核鉴别来选拔人才。 四是择优原则。通过广揽人才,选贤任能,挑选一流人才。 五是量才原则。重视人才的专长,量才录用,做到“人尽其才,用其所长”。 六是效率原则。力争用尽可能少的成本、短的时间,录用到高素质人才。 2、招聘人员时间 一是业务扩大,人手不够。 二是原有员工调动、离职、退休、死亡等出现职位空缺。 三是员工队伍不合理,急需补充合适人才。 四是组建一个新的企业。 3、招聘人员过程 一是招聘之前应进行岗位分析,岗位分析可以很好的把握公司内部需求动态,明确、详细的职位要求可以保证公司招聘到最合适岗位要求的人才。岗位分析是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是公司开展招募、培训以及薪酬管理活动的首要条件。它对公司招聘体系的建立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是人员的招聘可以实行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内部招聘能很好的激励现有岗位的员工不断地进步,使公司的成长和员工的成长同步,同时,也能大大缩短外来员工适应新岗位的适应期。而外部招聘的挑选余地很大,可以确保招聘到许多优秀的人才。同时,外部招聘在无形中给公司原有员工施加压力,形成危机意识,激发斗志和潜能。不论是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在为公司招募人才的同时都要权衡其利弊,两者相结合,才能真正招募到合适的人才。 三是选择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人员,通过初步面试、评价、申请表和简历,经过测试、面试、个人证明材料检查和背景调查,录用等步骤,选择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人员,如果员工条件过高、过低或与工作岗位不相适应,他很可能会离开企业。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员工的流动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但代价很高,特别是高流动率的企业不可能有好的业绩。 二、建立有效的用人机制

最新整理我国水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水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水环境面临着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等多方面压力。水体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破坏促使洪涝灾害频发。据199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目前我国七大水系、主要湖泊、近岸海域及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河流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是氨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等;湖泊以富营养化为特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猛酸盐指数等;近岸海域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重金属。这些因素构成了水环境问题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等特征。我国水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人类主观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工业发展中,水消耗量大、利用率低。不仅单位产值污水排放量大,而且万元产值用水量各省区间差距悬殊。1998年全国平均万元G D P用水683m3以上。其中,北京161m3,天津201m3,上海300m3.但是,黑龙江、内蒙古、江西、广西、贵州、青海、甘肃等省区大多在1000m3以上。宁夏、新疆为4000m3左右。北京

1m3灌溉用水可以生产2k g粮食,而宁夏才生产不到1k g.同时,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企业生产经营缺乏节能降耗的动力。企业技术改造往往以扩大再生产为目的,生产工艺落后,更新换代速度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增长方式的日趋转变,以及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将逐步走上科学化管理轨道。但是,这种转变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水环境问题严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政策导向的偏差。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注重经济增长速度、主要产品产量、城镇居民o n c l i c k=“g(‘收入’);”>收入增长等指标,没有把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纳入经济核算体系。迄今为止,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作为“非生产性福利事业”。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由政府包揽,使政府不堪重负,以至于拿不出钱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建成污染处理设施也因经费来源问题没解决而难以正常运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经济发展政策有悖于环境保护。我国一度“遍地开花”的“十五”小企业,布局分散,规模不经济,生产工艺落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人员编制资源合理配置问题研究》

《人员编制资源合理配置问题研究》 李小春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战略目标。为落实这个战略目标,机构编制部门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发展规律,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改变思维定式,创新管理模式,使机构编制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但是,当前建立在传统管理模式上的人员编制配置,已日益阻碍了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和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研究探索出新的思路和办法,切实做到科学合理配置人员编制。 一、当前人员编制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1、机构编制管理理念落后。机构编制部门的人员编制管理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能站在时代发展的制高点上,针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认真总结思考,开拓创新;不能从狭隘的、单纯的、束缚的机构编制管理中跳出来,把计划经济和传统的管理思维及方法调整到与市场经济相配套、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来,缺乏注重宏观调控、长远效益和全局性思考的管理理念,利用信息平台等先进方法和技术的管理手段,导致机构编制配置不合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效率不高。 2、人员编制配置的标准滞后。长期以来,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核定人员编制,没有一个较为完善和可行的标准体系作依据。即使曾经对某些部门和行业制定了一些定编标准,如学校、医院的核编标准,

但在今天看来,这些定编标准大多数是单项的、局部的,甚至现在已经是过时的。而大多数部门和行业都未建立起贴近和符合实际的定编标准,导致编制部门在审批机构编制时主要是依据上级文件的精神,参考周边地区的作法,造成工作量大的单位编制未能及时增加,而一部分职能弱化的单位则出现编制空余等人员编制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因此,人员编制管理在审批的这个第一环节中就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阻碍了各级行政工作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3、机构编制管理干扰多。在实际操作中,机构编制管理受到多方面的干预。一是法律法规干扰。在现行体制下,受利益的部门化现象影响,也出现了政策的部门化现象。一些法律法规的起草人,总是站在本部门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硬把机构编制问题也塞进单项的法律法规之中去,给他们的意志披上合法的“外衣”,强加给机构编制部门。二是领导和部门干扰。有些地方领导以讲话、参与协调、批文件等方式干预机构编制工作,也没有意识到机构编制审批“三个一”规定(凡涉及机构编制事宜,机构编制一个部门承办,机构编制部门领导一支笔审批,机构编制部门一家发文)的严肃性;一些部门涉及到机构编制事项,不给同级编委写报告,而是直接给党委、政府或给党委、政府领导写情况报告。三是条条干预。按照机构设置原则,不能要求“上下对口一般粗”。有些部门总是以本部门工作重要为由,或以“达标”为要挟,以资金审批、给设备、给项目为“诱饵”等等,要求下级增加或设置与之相对应的机构,配置一定的人员编制,使下级机构编制部门无所适从。

各行业环境影响因素

机械制造业的典型工序及其主要环境因素 ? 焊接工序 ? 烟尘和有害气体的排放; 烟尘化学成分:Fe2O3、MnO、CaF2等; 有害气体:O3、NOx 、CO、氟化物等 ? 噪声的排放; ? 高频电子辐射; ? 废弃焊条、焊渣的排放; ? 潜在火灾的发生; ? 热处理工序 ? 油烟/油雾的挥发; ? 废热的排放。 ? 表面处理工序(除油、酸洗、磷化、钝化、清洗等) —磷化:用化学或电化学的方法,在钢、合金等金属基件表面形成难溶于水的磷酸盐转化膜(磷化膜)的过程,以提高基件的抗蚀能力、提高基件表面对漆、蜡、颜料等的吸收力。 —钝化:用化学或电化学的方法,在钢、合金等金属基件的表面形成氧化膜,使其化学稳定性明显增强的过程,以提高其抗蚀能力。 环境因素: ?

酸雾的挥发; ?“表面处理液”及其他化学药剂的滴漏或泄漏; (磷化:磷酸锰/锌、硝酸镍/锌;钝化:硝酸、硫酸、重铬酸钾等) ? 处理槽沉渣/残渣等的排放;(考虑:危险废物) ?废水的排放:含油残液/废水、酸/碱性残液废水、含重金属废水的排放。 ? 电镀工序 —通过电化学作用,在金属、塑料等基件表面上沉积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过程;从而改变基件的表面性质(反光性、抗蚀性、抗磨性、耐用性、导电性等)。 环境因素 ? 电镀液的跑冒滴漏;(例:含铜、镍、锌、铬、金、银等的溶液); ? 电镀槽酸雾的挥发; ? 电镀废水的排放; ? 电镀槽渣、槽液、污水处理污泥的排放;(考虑:危险废物) ? 车间冲洗废水的排放; ? 电镀液泄露和事故性排放。 ? 喷涂/喷漆 ?

漆尘及有害气体的排放 ? 水幕循环废水的排放; ? 漆渣的排放;(考虑:危险废物) ? 含有废漆料、废漆桶及其他含漆料的废物排放;(考虑:危险废物)? 漆料的泄漏; ? 漆料的过度消耗; ? 潜在火灾的发生; 锅炉房的主要运行活动及其主要环境因素 ? 煤炭运输、储存、输送 ? 装卸中煤粉尘的排放; ? 装卸中噪声的排放 ? 储煤场的扬尘; ? 储煤场含煤淋洗水的排放;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