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发表时间:2011-03-16T15:36:53.920Z 来源:《时代学习报》2010年第9期作者:宋卫东

[导读]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江苏省赣榆县教育局教研室宋卫东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数学教师不断探索与思考的问题。多年来,在中学,尤其在高中,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仍是当前教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此从数学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过程来探索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我认为,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主要有以下途径和方法:

1. 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学生解题错误,或解题遇到困难,往往是由于不认真审题或不善于审题所造成的。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做到看好题、看准题。

(1)明确题意。审题是解题的灵魂,就是明确题意,搞清命题的语法结构,帮助学生理清条件与问题。例如,求不等式2x2-5x-3<0正整数解的个数。这里所求的是解的个数,而非正整数解的本身,即特别要注意看清题目、弄清题意,也就不能随意地曲解或者误解命题者出题的本意。

(2)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虽给出但不明显,或没给出但隐含在题目中的那些条件。对于前者需要将不明显的条件转化为明显的条件;对于后者,则需要根据题设,挖掘隐含在题意中的条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养成审题的习惯,提高审题能力,重要的是提高学生挖掘隐含条件,化未知为已知的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的错误的发现过程,不仅找到了解题的症结所在,而且发现了一些寻找隐含条件的常用方法,从而使学生用更高的观点去审视数学解题,不断提高挖掘题目中隐含条件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认真积累经验,把我们数学中经常容易犯的错误和容易忽略的隐含条件总结好,并在解题中时刻注意这些陷阱,尽量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进而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 重视总结解题的方法。

在学习一定内容之后,注意总结某些问题的方法与要点,也就是这段内容主要应用了哪些数学方法,体现了哪些数学思想,有哪些重要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不断总结,才能有益于解题能力的提高。

3. 注重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

不少教师不太注重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的训练,认为通法才是最重要的,不必过多地去探索其他解法,这是十分片面的。事实上,一题多解,可以通过少量的问题去沟通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拓宽解题的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探求的精神和对数学研究的兴趣,而且对于不同的学生,他们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与方法,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与解题思路。一题多变,有利于扩大学生视野,深化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能沟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本质区别与联系,我们只有在各个知识的不断变换中,才能提高解题能力。

4. 把握好数学思想方法。

解一个题,含两方面内容:方法的选择以及用所选方法准确完整地解决它。很多人只注重后者,实际上让学生弄清前者意义更为深远。教师须帮助学生学会分析、自己找出解题方法,即授人以渔。由于一类问题的出现,要在完成这类题的时候,切忌孤立静止地回答,要根据问题的特征要求认真钻研可能会用到哪些数学方法,并从中选出最好的方法,然后再做答案。同时在学生答题中还应结合试题的自身特点随机应变,这样便可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

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来看,我们要注意不要做那些偏题甚至怪题,否则掉进题海当中,最后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当中,把握住最基本的技能,从过程教学中学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形成清晰而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教给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科学方法,训练学生的数学技能。这给我们一些启示:

首先,要掌握好每节课的知识结构。这就是要让学生弄清各个基本概念和规律在一个整体中是以何种方式结合起来的,并在基本知识体系中占据什么地位,它们怎样决定着知识整体的功能。当学习完一部分内容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知识结构图是掌握知识结构的一种有效方式。大多数体系清楚、重点突出,对培养能力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其次,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方法因素,把教给学生方法提高到与知识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来对待。学生常常知道许多方法,但在某一具体问题面前,却不知道用哪一种方法才算合适。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实践,逐步学会合理选择并灵活运用有关的科学方法。智力技能对数学学习的效率有显著影响,智力活动的自动化、熟练化、简缩化,能使学习新知识变快,解决问题时能迅速抓住要害,同时也使学习能够比较轻松自如。在教学中不断向学生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可以保证学生的技能达到一定的水平。

再次,教师要做恰当的引导。在教学中我们始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但同时我们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不能让我们的学生走进学习的误区。一方面,不能太过主观,要广阅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另一方面,又不能太过于迷信权威,甚至某本低质量的书刊杂志。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面对各种数学中的边缘知识,对那些有争议的问题要讲清、讲透、讲好。

《中学数学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

《中学数学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 1.绪论 一、中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该课程起源于近代师范教育的产生。1919年秋,陶行知先生提出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此举为政府所接受。 总的研究对象仍然是“数学教学”,主要任务仍然是解决“教什么”与“如何教”的问题,当然也涉及“为什么教”和“教给谁”的问题。 中学数学教学论主要从教师角度来研究数学教学过程。 其研究任务可划分为三个方面: 1)数学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解决数学教学为什么教,教给什么样的对象,教什么样的内容三个问题; 2)具体数学活动的教学; 3)数学教师的日常工作。 中学数学教学论的特点 1)中学数学教学论是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的独立的学科; 2)中学数学教学论与实践的关系十分直接; 3)中学数学永远处于发展的过程之中。 中学数学教学论的学习方法 1)必须广泛地学习并运用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2)理论联系实际; 3)开展实验研究。 第一章中学数学教学论的课程基础 研究中学数学课程目标的依据 1)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基础教育的任务; 2)数学的特点和作用; 3)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按照我国的规定,基础教育包括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后续的高中教育。 数学活动实质上就是数学思维活动。 数学思维活动的三个特点 1)思维对象的抽象性以及思维过程中抽象方法的特殊性; 2)严谨性与非严谨性的结合; 3)自然语言与符号语言相结合。 根据皮亚杰的研究,青少年思维的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三个层次: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各大快数学内容的具体目标。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激发思维的活跃性 在教学过程中,上课伊始就利用趣味性的教学内容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激发他们智慧的火花,让他们主动探索所学内容,促进思维的活跃性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学内容,针对重难点内容设计趣味性的导入环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积极思考,在活跃的思维状态下快速理解数学概念,并通过做数学练习题目对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个小故事进行课堂导入:小松鼠和小白兔约好了第二天一起玩耍,并说好7时在森林的小河边见面。第二天早上,小松鼠7时准时到了河边,可它等啊等,直等到太阳落山了小白兔才来。小松鼠气愤地对小白兔说:“你真是一个不守时的家伙,我在河边等了你一整天。”小白兔小声地辩解:“对不起啊,我以为是晚上7时。”在有趣的故事中,学生意识到用12时计时法有时会对所说的时间造成误解,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引出24时计时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设计探究活动,促进思维的深入发展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随着掌握知识的增加,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在不断深入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思

考动力,让他们在反复思考中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探究问题:学校的操场是一个长方形,要计算它的面积,我们要怎么办呢?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教学内容,掌握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公式,知道要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需要测量出操场的长度和宽度,然后利用长方形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并能够正确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开展分层教学,逐步提高思维能力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由于学习能力的不同,有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较快,有的学生则很难理解所学的知识。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能力开展分层教学,把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分成一组,规定为A组;学习进度中等的学生分成一组,规定为B组;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分成一组,规定为C组。分好组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每个组布置不同的学习内容,让他们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中完成学习内容。随着掌握的知识不断增加,学生的思维也成梯度式发展。在布置以后的学习内容时,教师要根据每个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适当增加学习难度,让学生能够通过分层学习取得有效的进步。例如,在教学“画角”时,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在布置学习内容时,教师可以让A组学生用两个小棒任意摆一个角,然后用量角器测量所摆角的度数,并用量角器画出角。让B组学生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掌握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并画出给出度数的角。在教师的指导下,先让C组学生用量角器画出规定度数的锐角,掌握了画角的方法后,再学习画钝角。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每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能够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数学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掌握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和高中数学知识。具有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综合而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2.高中数学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熟悉《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3. 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理解有关的数学教学知识,具有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1.学科知识 数学学科知识包括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和高中课程中的数学知识。 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是指: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大学课程中与中学数学密切相关的内容,包括数列极限、函数极限、连续函数、一元函数微积分、向量及其运算、矩阵与变换等内容及概率与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 其内容要求是: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熟练进行运算,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中学数学的问题。 高中数学知识是指《课标》中所规定的必修课全部内容、选修课中的系列1、2的内容以及选修3—1(数学史选讲),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其内容要求是:理解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公式、定理、法则等知识,掌握中学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具有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2.课程知识 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 熟悉《课标》所规定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掌握《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了解《课标》各模块知识编排的特点。 能运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 3.教学知识 了解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考试、数学课外活动、数学教学评价等基本环节的教学过程。 掌握讲授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等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 掌握概念教学、命题教学等数学教学知识的基本内容。 掌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中学数学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一、课堂教学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提到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应该是非常熟悉的,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备课、上课。而有的教师在备课时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如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有些教师甚至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事先设想好学生会在什么环节遇到困难,然后精心设计一些有梯度的问题串,帮学生铺设好台阶,学生根本不用思考很轻松地就能学会。于是在剩下的时间里,教师又设计了大量的所谓针对性的习题来进行巩固训练。这样的教学确实能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达成度。但正是这种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长此以往学生将渐渐地习惯了这种学习方式,变得不去思考、不会思考。设想一下,一个不会主动思考的学生,即使他的考试成绩再好,他在数学学习上又能有多大的发展呢?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学习,而思考正是人类不断创新的源泉。学会思考,才能走向成功,因此,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 二、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所谓数学思考,就是在面临各种现实的问题情境,特别是非数学问题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就是能够自觉应用数学的知识、方法、思想和观念去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和数学规律,并能够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数学思考作为一种“过程性目标”,实际上是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思考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核心,让学生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是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激发并维持学生主动和自主学习的根本保证;是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力措施;是培育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呢? 学生不会自发地进行数学思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多种数学思考的方法。同时,思考的过程必然是艰辛的,在学生思考的时候,教师要善于用激励的语言、动作、情感,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思考中去。也许学生思考的答案与教师事先设想的并不一致,有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思考本身要比结果更可贵。当问题得以解决的时候,学生思考的成果所带来的喜悦更是为下一步的思考注入了高涨的情绪,有利于推动学生继续思考,进而乐此不疲。 三、课堂教学中要对数学思考进行反思 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学生对数学思考的反思能够使自己的知

中学数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sodocs.net/doc/653570124.html, 中学数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学数学教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一般科技期刊作者的类型及与其相处策略——以中学数学教学类期刊为例.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1期.万家练. [2].关于计算机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的问题及其解决. 《数学教育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3年4期.许兴业.胡展航. [3].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5期.柳成行. [4].中学数学教学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分析. 《科学导报》.2016年1期.朱剑平. [5].浅谈激励机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读与写(上,下旬)》.2015年24期.江超. [6].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有效培养策略.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年z1期.陈海荣. [7].中学数学教学新探索——合作与互动. 《学周刊》.2015年31期.晏婷婷. [8].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亚太教育》.2015年32期.王小芳. [9].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美. 《中学教学参考》.2015年29期.姚盛贵.黄琼.马百万.黄薪达. [10].对当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教育科学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3期.傅海伦. 二、中学数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浅谈学生数学探索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学探索能力的培养 数学的能力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独立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新成果的能力;一种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数学的能力。中学阶段,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数学能力呢?无疑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为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毕竟是将来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以及进行数学创新的基础,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的传统教学,特别重视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采取的方法是“满堂灌”──让学生多听一点;教出的学生是“记忆型”──学生的大脑都成了知识的仓库。但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却是数学的运用与创新。不论是数学的运用,还是数学创新,都离不开探索,没有了探索,任何学科――包括数学,都会失去灵魂。现在有许多人都在思考:为什么从小学到中学,都是中国人要领先,可到了成年以后,我们的研究成果怎么就不如别人呢?有人说,中国水平和世界水平,只差“一步”,这“一步”是什么呢?我认为,我们教育的症结就在于,我们太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忽略了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特别是数学,她的抽象和严密,几乎让人感觉到,数学就是这么呆板吧。我们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有时候,我们的教育,却让学生处于从属地位,长此以往的结果,只

能使学生对数学敬而远之,甚至是畏而远之。我认为,这应该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因此,改革数学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作为我们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实在是必要、重要和紧迫。 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包含了许多方面,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数学探索能力的几点尝试,它包括培养兴趣、指导方法、鼓励质疑、鼓励创新等几个方面。 一、培养数学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接近数学。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周围,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数学。2.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许多人认为,学那么多数学有什么用?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到。事实上,数学的应用充斥在生活的每个角落。教学中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从而热爱数学。 3.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直观。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4.鼓励攻克数学,使其在发现和创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数学之所以能吸引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拼搏,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思维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进行科学研究和生产活动所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数学课程标准》也把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放在首位。下面,我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谈谈我个人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看法。 一、要合理调节自己的情感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处于愉快、振奋的良好情绪状态,因为教师是情感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喜怒哀乐在教学过程中很自然地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教师的举手投足之间都将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的情感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首先教师要把课堂当成与学生情感交流的平台。 教师要从高高的讲台走下来,到学生中去,用真诚的微笑、良好的情趣、满腔的热情去面对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课堂上才会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上老师,同时也会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从而促使学生积极的去思考他所喜欢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良性的循环发展。 二、注意给学生的思维留有余地 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给学生的思维留有余地,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看学生一下子想不出来就急着帮学生说出答案,剥夺了学生的思考机会。我国小学的教学形式绝大多数是班级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多数都是教师讲得多,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较少,比较被动,他们的思维不能充分开放,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不够,不容易达到预定的要求,思维能力的提高就比较慢。所以,要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持续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更多地进行思考。这也是与“填鸭式”教学和“满堂灌”相对立的。 启发式教学并不是把教学过程都设计成问题,单纯的一问一答,这样的做法仍然是由教师牵着走,我们所说的启发式是指在教学中给学生留有余地,在可能的范围内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抽象概括。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以及通过训练,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在教学中所要提供的启发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进行类比迁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达到较高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表现在能善于深入地思索问题,从纷繁到复杂的现象中,抓住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往往缺损,他们不善于将知识纳入 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因而考虑问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以下三点: 1、培养学生对数的概括能力。 数的分解能力,是数的概括的核心。如教20以内的加法,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了解某数是由几个部分组成和如何组成的,引导他们将20以内的数比较实际意义,认识大小,顺序、进行组合与分解练习。 2、让儿童逐步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 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引导儿童进行类比推理。例如:在乘法口诀教学中,先通过一环紧扣一环的步骤,让学生展示“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认识2—4的乘法口诀的可信性,还

了解每句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然后利用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让他们模仿老师的做法去试一试,推导出5—6的乘法口诀。生模仿获得成功后,就与他们一起总结几个步骤: ①摆出实物;提供思维材料; ②列出加法式子的结果; ③列出乘法式子,说明它的结果就是加法式子结果; ④用乘法式子的已知数和结果构造口诀。让他们按步骤来独立地推导7—8的乘法口诀。 在这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情况,进行多寡不同的提示和点拨,使独立思维逐步发展。到推导9的乘法口诀时,有的学生已经几乎完全能进行推导了,而大多数学生的思维的能力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高。 3、培养掌握应用题结构的能力。 各科教学问题,都有一个结构问题。狠抓结构训练,使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而不受题中具体的情节干扰,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重要一环。由于低年级学生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为此,我在数学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如:补充条件和问题,不变题意而改变叙述方法,根据问题说所需条件,扩题训练,拆应用题缩题训练,审题训练,自编应用题训练等等,拓展学生思维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资料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资料 ·MA 教育理论 MA1 教育研究 MA11 教育改革(教材改革及分析) MA111 教学计划 MA112 课程标准 ·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框架设想》的思考/李世杰、候万胜、吴卫国//《中学教研(数学)》2003.3第1页 ·《台湾国民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简介/佳声//《初中数学教与学》2003.4第38页 ·高中数学新课标有哪些重要变化/江西省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究组//《数学通报》2004.1第4页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材的研究与编写/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委会//《数学通报》2004.6第3页 ·数学课程标准和新教学大纲中的选修课程比较/江雪萍//《数学通报》2004.7第9页 ·新课程标准与《中学数学教学论》教学应注意的几个变化/杨建辉//《数学通报》2004.9第4页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分析/罗新兵、乔梓//《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4第1页 ·辨析:新课标理解途径的一种归结/郭其俊//《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8第22页 MA113 中数发展 ·新大纲新理念新认识/徐永忠、王红兵//《中学数学研究》2003.1第15页 ·数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认识/匡继昌//《数学通报》2004.7第3页 MA114 课程改革及论述 ·数学课程改革与教材编写--简论教材编写的恰当定位/郑毓信//《中学教研(数学)》2003.10第1页 ·课程改革中的数学教学研究问题/王光明//《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3第11页 ·有关中小学数学课程教材改革与建设的一些思考/陈昌平//《数学教学》2003.6封二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陈理//《数学通报》2004.5第2页 ·数学新课程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探讨/侯峻梅、李伯春、徐红萍//《数学通报》2004.5第7页 ·对北师大版课程教材的几点建议/束仁武//《数学通报》2004.5第30页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韩明莲//《数学通报》2004.7第12页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挑战竞争师生双赢--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黄安成//《数学通报》2004.8第10页·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认识与思考/江兴代//《中学数学教学》2004.2第3页 ·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的知识结构教学/王立强//《中学教研(数学)》2004.6第25页 ·审思数学课程改革/郑毓信//《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1~2第5页 MA115 教改专论等 ·构建培养综合性人才的新课程/瞿少华//《数学通报》2003.3第9页 ·我国数学类专业的教育改革/姜伯驹、李忠等//《数学通报》2003.5封二 ·高考制度改革与优质教育(摘要)(附)韩国高考制度及数学试卷结构介绍/刘昌堃//《数学教学》2003.1第17页 ·数学教学方法改革之之实践与理论思考/郑毓信//《中学教研(数学)》2004.7第1页 ·数学教学方法改革之实践与理论思考(续)/郑毓信//《中学教研(数学)》2004.8第1页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目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符遍,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给多少,学生知多少,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种现状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造成的后果。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下面,谈一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形成,是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 从现代教学论的主体性观点来看,教学过程是学习主体的一种主动的建构过程,既把书本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他们的应识结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任何教师都包办代替不了,必须由学生参与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把学生引入教学活动,努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促进他们自觉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同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接受新识。如在学习“年、月、日”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前请学生自己去收集不同年份的年历卡片,(必须有2012年、20 08年、2004年),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小组讨论,最后得出年、月、日之间的普通规律,既不管年份的变化,而31天、30天的月份始终是固定不变的,只有2月份的天数例外。在收集时有意让学生收集2012年、2008年、2004年的卡片,是有意安排了平年、闰年,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的情况,设疑激思,让学生在思考中活动,在活动中思考。在教学中让学生实际操作,自己制作一张下一学期的校历,经历了知识的发展过程,揭示了年、月、日的规律,建立起知识结构,丰富了表象,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新识的精神,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事实证明,小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便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所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和规律性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是他们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核心。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数学思维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含义 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 2.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 3.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4.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标关注的是数学课程目标,它包括:数学素养、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初级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一、考试目标 1.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掌握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中学数学的知识。具有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综合而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2.初中数学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理解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熟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3. 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理解有关的数学教学知识,具有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1.学科知识 数学学科知识包括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以及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内容知识。 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知识是指: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大学专科数学课程中与中学数学密切相关的内容。 其内容要求是: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熟练进行运算,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中学数学的问题。 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以及初中数学课程知识是指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选修课中的系列1、2的

内容以及选修3—1(数学史选讲),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以及初中课程中的全部数学知识。 其内容要求是:理解中学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中学数学中的重要公式、定理、法则等知识,掌握中学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2.课程知识 了解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 熟悉《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掌握《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能运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 3.教学知识 掌握讲授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等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 掌握概念教学、命题教学等数学教学知识的基本内容。 了解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考试、数学课外活动、数学教学评价等基本环节的教学过程。 掌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中学数学学习方式。 掌握数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4.教学技能 (1)教学设计 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数学学习经验,准确把握所教内容与学生已学知识的联系。

中学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

中学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在教学中如何培养三种能力,即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培养一般能力,如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运用能力等。 教学内容:1、运算能力的培养。2、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3、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4、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三种能力的培养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1 运算能力的培养 1.1 什么是运算能力 运算的意义不仅局限于通常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代数运算,还包括初等函数的运算和求值,各种几何量的测量和计算,求数列与函数极限以及微分、积分等分析运算,还有概率、统计的初步计算等.特别要指出的是几何的平移、旋转、对称、伸缩等“变换”也可称为“几何运算”.在一些高中数学教材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使用的数学课本中,还简单介绍了逻辑代数知识,“与”,“或”、“非”这是“逻辑运算”.对于集合求其交集、并集及全集,是进行集合运算.如果对于运算作上述广义的理解,那么我们就不会再片面地说运算只是算术和代数的事了.因此,培养学生正确和迅速的运算能力是整个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任务.1.2 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基本途径 1、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弄通算理、法则 2、提高记忆能力,加强运算基本功训练 3、加强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2.1 什么是空间想象能力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即在头脑中表象出某种未曾感知的东西,或者创造某种未曾感知过的物体和现象的形象,或者专门产生某些新事物的概念.空间想象不应只局限于三维空间.如果我们认为空间想象乃是全部数学中的形象思维,它就和逻辑思维相辅相成了.通过逻辑思维,由具体到抽象,又通过空间想象,由抽象到具体,波浪式地发展着.实际上,在平面几何中,特别是在平面解析几何中,时常要想象图象的运动.在代数和三角中,空间想

《新课程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新课程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资料一.基本概念题 1.“教学行为取向”的含义是()(A)原有的教学行为(B)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行为 (C)教师个人的教学行为(D)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行为 2.情感是一种()(A)心理现象(B)生理现象(C)行为现象(D)自然现象3.关于“理念”,下面错误的一项是()(A)理念是理想和信念(B)理念就是理论 (C)理念表达人对事物的看法(D)理念对人的行为有支配作用 4.微格教学是指()(A)小班化教学(B)录像回放教学(C)日常教学(D)讲讲停停的教学5.数学中“方程与函数的思想”是指()(A)列方程、解方程的知识(B)求函数性质、画函数图象的过程(C)解决有关方程与函数的问题(D)用方程与函数的知识来看待问题6.教学设计文本的主体是()(A)教学方案(B)教育理论(C)经验反思(D)怎样解题7.下列教学技能对教师来说都是重要的,但对数学教师来说最基本的一项是()(A)语言技能(B)板书技能(C)组织技能(D)电脑技能8.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含义,下面错误的一项是()(A)数学来自于学生的生活(B)日常生活中有数学问题 (C)人类生活是数学发展的源动力(D)数学研究本身就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9.下列数学方法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初中生没有明确要求的是()(A)换元法(B)配方法(C)十字相乘法(D)待定系数法二.简答题 1.“学习与发展”的理论认为,是教育实践与教育改革的出发点.

2.《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之谓孙(顺)”.所指的意思是:.3.促使教师成长的“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是.4.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5.认知对情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第二,. 6.义务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7.初中学生获得概念的一般方式主要有如下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8.侧重于讲解内容的讲解技能的类型有:、、.三.辨别题 1.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有何区别? 2.在求解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目标、已知条件常常很清楚,障碍也较容易发现,最困难的是采用什么途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心理学上提供了两种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期望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规则系统途径.二是启发式途径.请谈谈它们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运用. 3.某教师上公开课,用多媒体把“练一练”、“想一想”等的字体做成闪闪发光,想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这样的做法恰当吗?

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 本人从事实践数学教学工作有十几年了,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不强.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很多内容已经讲了很多次,但是学生还是不理解.根据这几年来的学习、总结和教学,我觉得原因在于: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教”的环节,而学生在被动的学习,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一直得不到提高.现就这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体会: 加强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越来越突出学生个人的主体性,越来越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具体做法如下: 布置课前预习:每次上新课前,要求学生先预习,记下自己不理解的知识,以便上课时提出问题.当教师讲述这个知识点时刺激学生集中注意力。利用有梯度的练习,检验预习效果:学生在预习完一节课的内容后,让他们做基础练习,体会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同时又通过做提高题,培养他们探索和求知的欲望.例如,在讲述平方差公式时可设计三组习题: A组:(1)(x+3)(x-3)(2)(1+2a)(1-2a) (3)(x+4y)(x-4y)(4)(y+3z)(y-3z) B组:(1)(-2a+b)(-2a-b)(1)(-m+3n)(m+3n) C组:(1)(2a-b+c)(2a+b-c) 这三组练习,要求一致。A组为基础练习,考查学生对公式掌握情况。B组练习是拓展练习,考查学生公式运用能力。C组为能力提高题型,考查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利用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让学生在讨论探索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参与学生讨论并不时的进行引导,最后老师则对重点、难点、易错、易混的内容和题目进行概括和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得更加透彻. 写学习反思:教师教学要写教学反思,在反思过程中发觉写反思对我的教学帮助很大.于是,我想如果学生也写学习反思总结,是不是也有帮助,我就要求学生在学完一章内容后进行反思,没想到效果很好,不但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还给我提出了很多保贵的教学建议,这样一来,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增强了。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中思维能力培养是数学教学中的必然趋势,让学生有个主动思维的空间,让他们好学,爱学。这对我们传统教学法以我为主,让学生被动接受课本的知识要求学生认真的听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中学数学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米文德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永太镇中心小学校618100) 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进行类比迁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达到较高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表现在能善于深入地思索问题,从纷繁到复杂的现象中,抓住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往往缺损,他们不善于将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因而考虑问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以下三点: 1、培养学生对数的概括能力。 数的分解能力,是数的概括的核心。如教20以内的加法,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了解某数是由几个部分组成和如何组成的,引导他们将20以内的数比较实际意义,认识大小,顺序、进行组合与分解练习。 2、让儿童逐步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 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引导儿童进行类比推理。例如:在乘法口诀教学中,先通过一环紧扣一环的步骤,让学生展示“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认识2—4的乘法口诀的可信性,还了解每句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然后利用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让他们模仿老师的做法去试一试,推导出5—6的乘法口诀。3、培养掌握应用题结构的能力。

各科教学问题,都有一个结构问题。狠抓结构训练,使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而不受题中具体的情节干扰,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重要一环。由于低年级学生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为此,我在数学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如:补充条件和问题,不变题意而改变叙述方法,根据问题说所需条件,扩题训练,拆应用题缩题训练,审题训练,自编应用题训练等等,拓展学生思维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二、进行合理联想,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敏捷性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具有当机立断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在运算过程的正确迅速,观察问题的避繁就简,思维过程的简洁敏捷。因此,我在计算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为目的,要求学生有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办法有以下两点: 1、计算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正确的基础上,始终有速度。 对于低年级的儿童,应注意抓好学生计算的正确率的同时,狠抓速率训练,每天用一定时间进行一次速算练习。形式有口算。如“每人一题,”“一人计算,全班注视”,发现错误,立即更正或“对口令”,老师说前半句乘法口诀,全班同学回答下半句乘法口诀,让全体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状态。速算比赛,如: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计算题的数量,比完成规定习题所需时间,使全班学生人人都能正确迅速地思考问题。 2、计算过程中传授一些速算方法。 例如:在学习掌握“凑十法”的基础上,借鉴珠算的长处,教给学生“互补法”使学生知道1和9,2和8,3和7,4和6等互为补数。如计算9+2时,因为9和1互为补数,就能见9想10,得11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

模块二:课程知识 第一章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 第一节: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 1、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手段。它体现了国家从数学教育与教学的角度,对初中阶段学生实现最终培养目标的整体规划。 2、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包括: 一、数学学科内涵: (1)数学科学本身的内涵(数学的知识、方法和意义等) (2)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学科的内涵(理解数学的整体性特征,领悟相关的数学思想,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社会发展现状: (1)当代社会的科学技术、人文精神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与素养等 (2)生活变化对数学的影响等 (3)社会发展对公民基本数学素养的需求。 三、学生心理特征。 初中数学课程是针对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经验而设置的,因此学生的心理特征必然会影响着具体的课程内容、 (1)适合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征 (2)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环境背景 第二节、初中数学课程性质 一、基础性 (1)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应当有大量的内容是未来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用到的。(2)初中阶段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基础教育阶段,它将为其后续生存、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3)由于数学学科是其他科学的基础,因此数学课程内容也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其他课程的必要基础 因此,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普及性 (1)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当在适龄少年中得到普及,即每一个适龄的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学习它 (2)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应当能够为所有适龄学生在具备相应学习条件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掌握 三、发展性

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 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要从小开始锻炼,这有助于孩子在学龄前后的智力开发,并 且能够影响孩子在今后的数学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孩子的数学成绩。以下是学习啦小 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办法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欢 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01、数量 包括唱数、计数。唱数是1、2、3、4、5……计数是孩子能查清到底是几个,比 如几根手指等。这两种家长都比较重视,却常常忽视另一种--测量,包括对刻度、重 量等单位的感知。 不妨抽空带孩子拿一个棍子,量量跑道有几棍子长,或拿橡皮量量铅笔盒有多宽,让他知道测量是用一个个单位去量,并且这个单位是统一的,让他能在最简单的测量 中理解和感受单位。 02、计算 多数家长可能是掰着指头教孩子算加减法的,这不够。我们不是主张让孩子在小 时候一定学会计算多少数,而是在算的过程中,更多地让他去理解,而非死记硬背。 比方说,小明有10颗糖,毛毛有8颗,小明比毛毛多了几颗?豆豆有20颗糖, 他分给小朋友8颗,还剩几颗? 虽然都用到减法,但实际不同,前者是比较型,后者是剩余型,家长重要的是帮 孩子去理解两者间有什么不同,而非算出最后的结果。 03、分类 想让孩子思维发展,必须重视多元化分类。比如: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一个三 角形,你会把三角形归属一类;但把这三样变一下,一个蓝色三角形、一个红色圆形、 一个红色三角形,除了按形状,也可按颜色,把红的归为一类,这就是多元化分类。 它能更好地锻炼孩子思维的清晰程度。不过,在孩子刚接触一个高的、矮的、粗的、细的等新概念时,可以先单一分类,当这些概念形成后,再开始多元化分类。 04、集合 从小学开始,所有计算、概念都是在集合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集合的概念清楚了,以后解决问题会好很多。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素质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素质 发表时间:2012-04-26T09:12:24.20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1年第25期供稿作者:王春芳 [导读] 中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自身的历史重任,对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素质意义重大。 陕州外国语学校王春芳 中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自身的历史重任,对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素质意义重大。对于二十一世纪的莘莘学子,如果他的大脑思维离开了敏捷、灵活、深刻、创造、批判,而是迟钝、呆板、肤浅、因循、保守的。那么如何为“四化”再创辉煌呢?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以下七方面做起。 一、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体系的三个层次,它们相互联系,共同发展。数学知识是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依据;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与精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是联系各项知识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观念和创新思维的载体。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更快捷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并能终身受益。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忽视实验猜想等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觉得数学枯燥、乏趣、难学。教师要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进行猜想;通过对特例分析,归纳出一般(共性)的规律,作出猜想;通过比较、概括,得到猜想;通过从宏观作出估算,先有猜想,再有严密数学证明。这样“既教猜想,又教证明”,激励学生猜想欲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也是生动、活泼,充满激情,并富有哲理的一门学科。猜想、大胆假设,才能促进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促使思维打破常规,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理论,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深远意义。近几年开放探索性问题教学、数学应用建模教学如春风般吹进中学数学课堂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深入开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中学数学涉及到的思想方法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整体思想。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科学技术、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民族创造水平如何,已成为决定其荣辱兴衰的重要因素。江泽民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是跨世纪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教会学生不断实验,大胆猜想是一种好方法。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根据正确的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综合分析、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的能力。它是基本数学能力之一,也是数学素质的核心。高考改革内容强调:“继续发挥数学等基础学科的作用,强调基础性、通用性、工具性,将考查重点放在思考和推理上。”因此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师的一大根本任务。 四、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数学学科本身具备很强的综合性,代数、三角、几何教材中综合了许多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相关学科知识。因此教学中数学应发挥基础学科作用,加强学科内联系,挖掘各知识交汇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帮助学生解决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正确运用数学语言加以表述。 数学语言的水平是反映一个学生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三种形式,文字语言是数学逻辑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日常言,图形语言则是直观、形象、生动,符号语言简捷、抽象、精确、概括。“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是解决问题的工具”,离开了语言是无法学习并交流的。 五、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数学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其掌握多少数学理论,也不在于其能解决多少数学难题,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运用数学思想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学生性格活泼,既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又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他们喜欢学习有生动现实基础及将来从事“四化”建设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与才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生活和社会实践,提倡做中学,通过问题学,着重从学生今后实际生活的需要出发,使学生能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能适应变化发展的世界,引导他们关心社会和关心未来,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学认为:心理是人的一切行为活动的背景,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影响他的行为动力、行为方式以及直接影响制约着他们行为的有效性。心理素质己成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部分。所以中学数学素质教育决不可忽视心理教育。 近几年我校非常重视素质教育,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家长委员会、政教处、定期开展班会、家长会,邀请大学院校心理学教授来校举行心理讲座,学校召开运动会、仪容仪表、艺术节等形式构建了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为学生创建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切切实实减轻了学生过多过重的课业负担,心理压力,培养他们健康身心,健全人格,使他们能愉快学习,茁壮成长并不断发展。 七、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办好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教师是关键;构建和实施素质教育,数学教师是中坚力量和关键因素。加强数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就成为更好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数学教师必须勤于学习,广泛涉猎,不断汲取新知,使自己不仅有丰富的学科知识,更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只有具备汲取新知识的能力和海纳百川般的知识气度,才能容纳学生各种创新思想的萌芽,才会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在观念层次上要树立正确的数学教育观、育人评价观,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时刻以学生素质的提高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知识层次上要不断地学习和牢固掌握现代数学知识,领悟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习数学教育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并科学地传授给学生;在方法层次上要认真研究教法、学法,切实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使得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办事、健体、审美、创造,最终实现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培养学生“爱学”态度、“乐学”情绪、“会学”技巧、“自学”能力,突出“优化思维品质,培养思维能力”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这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坚持不懈、不断探索、实现终极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