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作者隐私保护——《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录用通知

作者隐私保护——《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录用通知

作者隐私保护——《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录用通知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杂志

录用通知书

肖丽琴、董梅、崔力元同志:

您撰写的文章《“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库兹涅茨倒U曲线理论》经专家指导委员会审阅,已被我刊录用,将在《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杂志2015年6月刊出。国内刊号:CN 13-1355,国际刊号:ISSN 1673-1069。出刊后,我编辑部会把当月期刊寄发给您,届时,请注意查阅样刊。

特此通知,请勿他投。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编辑部] [2015年 6 月 16 日]

编辑部

面向数据发布和分析的差分隐私保护

面向数据发布和分析的差分隐私保护 张啸剑;孟小峰 【期刊名称】《计算机学报》 【年(卷),期】2014(000)004 【摘要】As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such as data analysisand data publication,a challenge to those applications is to protect private data and prevent sensitiveinformation from disclosure.However,most existing methods based on犽-anonymity or partition-based have serious limitations because they only preserve individual privacy under special assumptionof adversary’s background knowledge.Differential privac y has emerged as a new paradigm forprivacy protection with strong privacy guarantees against adversaries with arbitrary backgroundknowledge.This paper surveys the state of the art of differential privacy for data publication andanalysis.The mechanisms and properties of this model are described,while our focuses are puton private data releases in terms of histogram and partition techniques,and analysis based onregression skills.Following the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existing works,futureresearch directions are put forward.%随着数据分析和发布等应用需求的出现和发展,如何保护隐私数据和防止敏感信息泄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基于犽-匿名或者划分的隐私保护方法,只适应特定背景知识下的攻击而存在严重的局限性。差分隐私作

社交网络数据隐私保护技术综述

社交网络数据隐私保护技术综述 孙悦 (三峡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湖北宜昌443000) 摘要:近年来,社交网络发展非常迅速,层出不穷的社交应用给用户带来了全方位的服务模式,人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数据泄露的风险。因此社交网络的数据隐私保护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文章对社交网络隐私保护技术发展现状进行分类概括。 关键词:社交网络;隐私保护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131(2019)01-0180-02 0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种移动通讯应用和社交网络也日趋流行,社交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以交友为目的的行为了,游戏社交,购物社交等社交形式的多样化也使社交数据爆发性增长,但是数据泄露的事故也比比皆是。国外最大的社交平台Facebook曾多次被曝信息泄露,今年十月,谷歌也因信息泄露事件宣布将收紧数据分析政策。如何对用户的社交信息中的敏感信息有效的保护起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针对不同的数据类型的隐私保护技术发展来进行分类总结。 社交网络数据的隐私保护是针对原始的网络数据进行一些人为操作,如增删或修改一部分,使攻击者无法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避免信息泄露。只有进行处理后的数据才能对外公布,当然在保护用户的敏感信息的同时使处理后的信息仍具有一定的可用性也是衡量数据匿名的一个重要因素。1关系型数据 目前针对关系型数据的隐私保护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2002年Sweeney L[1]等人首次提出k-匿名模型。k-匿名的主要思想是使集合中每一个元素都有至少其他k-1个元素与之相似,这样精准地确定某一个元素的概率都小于1/k。但是k-匿名存在对敏感信息没有进行限制的缺陷,无法抵御同质攻击以及背景知识攻击。因此Machanavajjhala[2]等人提出l-多样性模型,针对敏感信息进行隐私保护,该模型使数据集匿名组中的元素每一个敏感属性值都有其他至少l-1个与之相似。从而使敏感信息泄露的概率小于1/l。随后Ninghui Li[3]等人针对相似性攻击提出了t-Closeness模型。 此外,针对关系型数据的隐私保护也常采用聚类的方法,将聚类和其他的匿名手段结合起来,使数据能够抵御不同类型的攻击。如基于聚类的k-匿名技术[4],基于聚类的l-多样性技术[5]。 2图结构数据 相比较关系型数据,图结构数据的隐私保护研究更有难度。因为关系型数据中的记录是独立存在的,相互之间没有联系,而对于图结构数据,不仅要考虑数据本身的语义信息,还要考虑用户之间的相关性和结构信息,其次很难对攻击者已知的辅助信息进行建模。因此,关系数据的匿名化技术不能直接套用在图数据的隐私保护方案中,研究人员针对此图结构设计了有效地保护手段。 2.1基于k-匿名的保护方案 k-匿名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匿名化关系数据中,在图数据的隐私保护中很多研究者仍然引用k-匿名的技术思想将其拓展应用于图数据中。Zhou和Pei[6]提出k-近邻匿名,该方法将所有结点具有相似邻居结点(一跳邻居结点)提取出来编码并且分在同一组内,直到每个组至少有k个结点组成。然后将每个组匿名化使得同一组内的任何结点都有至少k-1个同构邻居结点,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抵御邻域攻击。Liu和Terzi[7]针对度攻击提出了k-度匿名算法,使图中每个结点都有其他至少k-1个结点与其度数相同。该方法首先构造一个k-度匿名序列,根据该序列构建匿名图,然后将匿名图与原图进行匹配调整边,使图结构的数据可用性最大化。Zou[8]等人同时考虑到领域攻击、度攻击、子图攻击等多种攻击方式,为了能够同时抵御这些攻击,他们提出k-自同构,使得图中每个结点都有其他k-1个对称的结点,此外他们提出了图分割,块对齐和边缘复制三种技术手段用于实现k-自同构。随后Cheng[9]等人提出与之有些相似的k-同构,用于抵御结构攻击,k-同构是将一个图划分并匿名成k个不相交的子图,使得所有的子图都是同构的。Yuan[10]等人从语义和结构信息的角度分析研究,针对语义和结构上设计了不同的技术来实现图结构的k-匿名。 2.2差分隐私保护方案 为了解决大多数以匿名为基础的隐私保护模型由于均需特定的知识背景而不能对隐私保护的强度进行量化分析的局限性,Dwork[11]等人提出差分隐私模型,该模型是通过对数据添加随机噪声使数据失真,从而隐藏用户的敏感信息,使攻击者无法精准识别某一条记录。随后提高发布统计数据的可用 号质量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该模块经过测试验证后表明该种设计能够满足信号质量要求,满足系统对于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单元的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1]Serial ATA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erial ATA Re- vision2.0[S].USA,2005.08.[2]Krishma S K,Bhat M S.Minimization of via-induced signal reflection in on-chip high speed interconnect lines.Circuits, Sys-tems,and Signal Processing,2012,31(2):689. [3]Bockelman D E,Eisenstadt W https://www.sodocs.net/doc/606170533.html,bined Differential and Common-Mode Scattering Parameters:Theory and Simulation[J].IEEE Trans.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1995,43: 1530-1539. 180

(完整版)浅谈大数据时代的客户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浅谈大数据时代的客户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如何运用好“大数据”这把双刃剑 数据如同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数据对于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而言具备了更多的商业价值,但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将愈加复杂,也更难以管理,个人隐私无处遁形。回顾2014年,全球各地用户信息安全事件频出: 2014年3月22日“携程网”出现安全支付日志漏洞,导致大规模用户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类别、银行卡卡号、银行卡CVV等信息泄露。 2014年5月13日,小米论坛用户数据库泄露,涉及约800万使用小米手机、MIUI系统等小米产品的用户,泄露的数据中带有大量用户资料,可被用来访问“小米云服务”并获取更多的私密信息,甚至可通过同步获得通信录、短信、照片、定位、锁定手机及删除信息等。 2014年12月2日乌云漏洞平台公开了一个导致“智联招聘网”86万用户简历信息泄露的漏洞。黑客可通过该漏洞获取包含用户姓名、婚姻状况、出生日期、出生日期、户籍地址、身份证号、手机号等各种详细的信息。 2014年12月25日,12306网站用户数据信息发生大规模泄露。 2014年8月苹果“iCloud服务”被黑客攻破,造成数百家喻户晓的名人私密照片被盗。 …… 这些信息安全事件让人们开始感受到“数据”原来与我们的生活接触如此紧密,数据泄露可以对个人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威胁。大数据时代,如何构建信

息安全体系,保护用户隐私,是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安全技术水平的提高、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企业和个人用户正视数据的运用的意识缺一不可。 数据安全技术是保护数据安全的主要措施 在大数据的存储,传输环节对数据进行各种加密技术的处理,是解决信息泄露的主要措施。对关键数据进行加密后,即使数据被泄漏,数据的盗取者也无法从中获得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尽管对于大数据的加密动作可能会牺牲一部分系统性能,但是与不加密所面临的风险相比,运算性能的损失是值得的。这实际上是企业管理和风险管理间的协调,重要的是企业要有将信息安全放在第一位的理念。 目前数据加密保护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发布匿名保护、社交网络匿名保护、数据水印等几种。此外,除了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以外,也有许多可以运用在数据的使用过程,以及发生数据泄露之后的相关保护技术。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数据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 1、数据发布匿名保护技术 数据发布匿名保护技术是对大数据中结构化数据实现隐私保护的核心关键与基本技术手段。能够很好地解决静态、一次发布的数据隐私保护问题。 2、社交网络匿名保护技术 社交网络匿名保护技术包括两部分:一是用户标识与属性的匿名,在数据发布时隐藏用户的标志与属性信息;二是用户间关系的匿名,在数据发布时隐藏用户之间的关系。 3、数据水印技术

大数据隐私保护技术之脱敏技术

大数据隐私保护技术之脱敏技术 数据安全是信息安全的重要一环。当前,对数据安全的防护手段包括对称/非对称加密、数据脱敏、同态加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和备份恢复等。他们对数据的保护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今天我主要说数据脱敏这一防护手段。 作者:佚名来源:FreeBuf|2016-11-22 09:40 收藏 分享 前言 这几天学校开始选毕业设计,选到了数据脱敏系统设计的题目,在阅读了该方面的相关论文之后,感觉对大数据安全有了不少新的理解。 介绍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中蕴藏的巨大价值得以挖掘,同时也带来了隐私信息保护方面的难题,即如何在实现大数据高效共享的同时,保护敏感信息不被泄露。 数据安全是信息安全的重要一环。当前,对数据安全的防护手段包括对称/非对称加密、数据脱敏、同态加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和备份恢复等。他们对数据的保护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今天我主要说数据脱敏这一防护手段。

许多组织在他们例行拷贝敏感数据或者常规生产数据到非生产环境中时会不经意的泄露信息。例如: 1.大部分公司将生产数据拷贝到测试和开发环境中来允许系统管理员来测试升级,更新和修复。 2.在商业上保持竞争力需要新的和改进后的功能。结果是应用程序的开发者需要一个环境仿真来测试新功能从而确保已经存在的功能没有被破坏。 3.零售商将各个销售点的销售数据与市场调查员分享,从而分析顾客们的购物模式。 4.药物或者医疗组织向调查员分享病人的数据来评估诊断效果和药物疗效。 结果他们拷贝到非生产环境中的数据就变成了黑客们的目标,非常容易被窃取或者泄露,从而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数据脱敏就是对某些敏感信息通过脱敏规则进行数据的变形,实现敏感隐私数据的可靠保护。在涉及客户安全数据或者一些商业性敏感数据的情况下,在不违反系统规则条件下,对真实数据进行改造并提供测试使用,如身份证号、手机号、卡号、客户号等个人信息都需要进行数据脱敏。 数据脱敏系统设计的难点 许多公司页考虑到了这种威胁并且马上着手来处理。简单的将敏感信息从非生产环境中移除看起来很容易,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是很有挑战的。 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识别敏感数据,敏感数据的定义是什么?有哪些依赖?应用程序是十分复杂并且完整的。知道敏感信息在哪并且知道哪些数据参考了这些敏感数据是非常困难的。 敏感信息字段的名称、敏感级别、字段类型、字段长度、赋值规范等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明确,用于下面脱敏策略制定的依据。

差分隐私的博弈模型及其应用

差分隐私的博弈模型及其应用 摘要 随着位置服务、社交网络等应用的不断深入,隐私保护与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要获得良好的信息服务,只能以牺牲部分隐私为交换,用户与服务提供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合作与竞争的关系。鉴于这种现状,本文通过引入自利的理性参与者,结合差分隐私保护技术,在明确差分隐私保护参数ε意义的条件下,设计了差分隐私激励相容机制,在该机制的约束下构建了用户与服务提供者的差分隐私博弈模型,进而从理性的角度解决了隐私保护与服务质量之间的最优均衡,并将其应用到移动用户的位置数据或运动轨迹数据的隐私保护。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针对用户不十分明确差分隐私保护参数ε的意义,提出了一种重复攻击下实现差分隐私保护技术安全性的攻击模型,可以用来选取参数ε的值;基于该模型,提出了一个可以根据攻击结果来回答攻击对象是否在查询数据集中的差分隐私保护的攻击算法;最后给出了选取参数的一个计算方法,让用户更好的理解参数ε的重要性,为下文的研究奠定基础。 (2)针对隐私保护数据发布过程中数据管理者不可信的问题,基于激励相容理论设计了一个差分隐私激励相容机制,通过该机制数据管理者在实现隐私保护的同时会如实的报告真实的差分隐私数据给数据分析者,并且给出了该机制具体执行的过程和实现算法,最后证明了所设计的机制满足激励相容和差分隐私。 (3)在差分隐私激励相容机制的约束下,基于扩展式博弈结合具体的场景构建了差分隐私和可用性的博弈模型,并对用户和服务提供者的利益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隐私度量和效用度量函数;其次运用逆向归纳法对该博弈进行均衡分析;最后利用移动用户在贵州大学的真实轨迹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关键词:差分隐私;攻击模型;扩展式博弈;机制设计;数据隐私;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P3P网络隐私保护技术概述

P3P网络隐私保护技术概述 1.1网络隐私权 1.1.1 隐私权 自1890年美国两位法学家路易斯·布兰蒂斯和萨莫尔·华轮提出隐私权这个概念以后,隐私权已被国际社会和各国宪法、法律广泛承认,并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予以保护。 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等的一种人格权利。 1.1.2 网络隐私权 是隐私权在网络环境下的延伸。广义上讲应该是保护网络隐私不受侵害、不被公开、不被利用的权利。其内涵包括:第一是网络隐私有不被他人了解的权利;第二是自己的信息由自己控制;第三是个人数据如有错误,拥有修改的权利。简单的说:网络隐私权,是指网络上未明确声明允许公开的所有的有关个人的信息和数据,不被非法收集、公开、侵犯和利用的权利。 1.2P3P技术概述 P3P (Platform for Privacy Preference Project)即隐私偏好设定平台,由万维网联盟在2002年4月开发完成。P3P为隐私策略提

供了一个标准的可机读格式,以及一个能使Web浏览器自动读取和处理隐私策略的协议[1]。也就是说,P3P使Web站点能够以一种标准的、机器可读的XML格式来描述它们的隐私政策,包括描述隐私信息收集、存储和使用的词汇的语法和语义。这样,互联网用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用APPEL (A P3P Preference Exchange Language )来对经常访问的Web站点设置隐私偏好参数,而不必耗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又长又难以理解的Web站点隐私策略,也不必领会如何请求Web 站点以有限的方式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基于用户设置的隐私偏好参数,用户代理可以自动或半自动的决定是否接受Web站点的隐私政策。 P3P的制定者——万维网联盟把P3P作为Web站点与它们的隐私策略相联系的标准方法。P3P可以启用可机读的隐私策略,而该隐私策略可以由Web浏览器和那些能显示符号、提示用户或采取其他适当行动的用户代理工具来自动获取[2]。其中的一些工具也可以将各个隐私策略与用户设置的隐私偏好相比较,并帮助用户决定何时与Web 站点交换个人数据。可见,P3P方案可使互联网用户更好的理解Web 站点的隐私声明,使用户在访问站点时能够知悉Web站点是如何收集和利用个人信息的。 1.3P3P指导准则 设立P3P指导准则(P3P Guiding Principles)的目的在于:表达P3F工作组设计该项技术的意图,建议人们如何更有效的使用P3P来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保护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保护 【摘要】大数据是把“双刃剑”,在人们因大数据获益的同时,个人隐私的保护却由此变得更加艰难。个人隐私常常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人非法披露和商业利用,甚至是恶意利用。从目前情况看手机成为最危险的智能终端,暴露了用户的位置信息。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兴起,隐私信息泄露将会越来越严重,完善保护个人隐私的相关法律法规成本高昂但势在必行。 【关键词】大数据用户隐私人肉搜索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 大数据本是一个技术词汇,现在却成为了社会热点名词。大数据具有4V特点,即:Volume (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通过大数据挖掘,人类所表现出的数据整合与控制力量远超以往。但是,大数据是把“双刃剑”,在人们因大数据获益的同时,个人隐私的保护却由此变得更加艰难。 一、大数据是把“双刃剑” 在个人隐私方面,每当我们上网、使用手机或者信用卡,我们的浏览偏好、采购行为都会被记录和追踪,甚至在我们根本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时候,智能设备在联网之中就已经把我们的相关数据悄然地发送到了第三方。 二、大数据时代给个人隐私保护带来的挑战 (一)窥视与监视 美国洛杉矶警察局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合作利用大数据预测犯罪的发生,谷歌流感趋势利用搜索关键词预测禽流感的散布;而商家利用大数据可以对消费者的喜好进行判断,预估用户的需求,从而提供一些比较独特的个性化服务。这一块的应用,还包括百度利用搜索记录进行推荐,包括逐渐完善的Google Now。但是,在这些人性化的背后是令人战栗的隐私安全。 (二)隐私信息披露与未经许可的商业利用 大数据带来的不仅是各种便利及机会,同样也会让我们时刻都暴露在“第三只眼”之下。淘宝、京东、亚马逊网站监视我们的购物习惯,百度、谷歌监视着我们的网页浏览习惯,而微博窃取着我们的社交关系网。在各种机构搜集数据的同时,普通人的各种私人信息也会成为被收集的数据.当大数据应用软件细化并可以明确到每个人的数据时,企业就可以针对每个人的喜好来进行非常具体的营销。 (三)歧视 个人健康信息等隐私的泄露,会导致歧视的发生。大数据是好的时代,也是坏的时代:如果免费检测基因的公司拿到了个人的健康隐私数据,就能精准地推销医药产品,建立点对点的商业模式,这对公司是一个黄金时代。但如果大数据被污染了,也就是说数据被人为操纵或注入虚假信息,据此做出的判断就会误导人们。 四)隐私信息的恶意使用 个人隐私泄露的频繁发生会威胁到个人的生活安全,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的重要因素之一,如:电信诈骗、个人或交友圈信息泄露后的身份冒充、购物信息泄露后冒充卖家诈骗等。隐私信息的泄露,其典型的案例就是人肉搜索。 我的看法:大数据时代其实才刚刚开始,如果仅计算手机,中国有20亿部手机,但到了万物互联时代,一个人身上可能就有五六部设备连接互联网,家里所有的智能电器,路上开的汽车等等,估计未来五年内有100亿~200亿智能设备连接互联网。这些智能设备在人睡觉的时候,也在工作,记录和产生数据。 大数据是好的时代,也是坏的时代:如果免费检测基因的公司拿到了个人的健康隐私数据,就能精准地推销医药产品,建立点对点的商业模式,这对公司是一个黄金时代。但如果大数据被污染了,也就是说,数据被人为操纵或注入虚假信息,据此作出的判断就会误导人

大数据差分隐私保护解决方案

大数据差分隐私保护解决方案

大数据差分隐私保护解决方案

大数据差分隐私保护解决方案 目录 目录..................................................................................................................................... I 第1章绪论 (1) 1.1 方案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方案现状 (2) 1.3 方案内容 (3) 1.3.1 实验方案设计 (3) 1.3.2 预期结果和意义 (4) 1.4 论文内容安排 (4) 第2章基础知识 (6) 2.1Hadoop分布式平台 (6) 2.2 隐私概述 (7) 2.2.1 隐私 (7) 2.2.2 数据挖掘中的隐私问题概述 (8) 2.3 经典隐私保护技术及模型 (9) 2.4 差分隐私保护 (10) 2.4.1 差分隐私定义 (10) 2.4.2 差分隐私的相关概念 (11) 2.4.3 差分隐私保护实现机制 (12) 2.4.4 差分隐私保护性质 (14) 2.5 本章小结 (15) 第3章差分隐私K-means算法设计 (16) 3.1K-means算法及隐私泄露问题 (16) 3.1.1K-means算法基本思想 (16) 3.1.2K-means算法中的隐私问题 (17) 3.2 差分隐私K-means算法及改进 (19) 3.2.1 差分隐私K-means算法基本思想 (19) 3.2.2 差分隐私K-means算法的改进 (20) 3.2.3算法满足差分隐私的证明 (21)

大数据隐私保护技术之脱敏技术

大数据隐私保护技术之脱敏 技术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大数据隐私保护技术之脱敏技术 数据安全是信息安全的重要一环。当前,对数据安全的防护手段包括对称/非对称加密、数据脱敏、同态加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和备份恢复等。他们对数据的保护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今天我主要说数据脱敏这一防护手段。 作者:佚名来源:FreeBuf|2016-11-22 09:40 收藏 分享 前言 这几天学校开始选毕业设计,选到了数据脱敏系统设计的题目,在阅读了该方面的相关论文之后,感觉对大数据安全有了不少新的理解。 介绍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中蕴藏的巨大价值得以挖掘,同时也带来了隐私信息保护方面的难题,即如何在实现大数据高效共享的同时,保护敏感信息不被泄露。 数据安全是信息安全的重要一环。当前,对数据安全的防护手段包括对称/非对称加密、数据脱敏、同态加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和备份恢复等。他们对数据的保护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今天我主要说数据脱敏这一防护手段。

许多组织在他们例行拷贝敏感数据或者常规生产数据到非生产环境中时会不经意的泄露信息。例如: 1.大部分公司将生产数据拷贝到测试和开发环境中来允许系统管理员来测试升级,更新和修复。 2.在商业上保持竞争力需要新的和改进后的功能。结果是应用程序的开发者需要一个环境仿真来测试新功能从而确保已经存在的功能没有被破坏。 3.零售商将各个销售点的销售数据与市场调查员分享,从而分析顾客们的购物模式。 4.药物或者医疗组织向调查员分享病人的数据来评估诊断效果和药物疗效。 结果他们拷贝到非生产环境中的数据就变成了黑客们的目标,非常容易被窃取或者泄露,从而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数据脱敏就是对某些敏感信息通过脱敏规则进行数据的变形,实现敏感隐私数据的可靠保护。在涉及客户安全数据或者一些商业性敏感数据的情况下,在不违反系统规则条件下,对真实数据进行改造并提供测试使用,如身份证号、手机号、卡号、客户号等个人信息都需要进行数据脱敏。 数据脱敏系统设计的难点 许多公司页考虑到了这种威胁并且马上着手来处理。简单的将敏感信息从非生产环境中移除看起来很容易,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是很有挑战的。 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识别敏感数据,敏感数据的定义是什么有哪些依赖应用程序是十分复杂并且完整的。知道敏感信息在哪并且知道哪些数据参考了这些敏感数据是非常困难的。 敏感信息字段的名称、敏感级别、字段类型、字段长度、赋值规范等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明确,用于下面脱敏策略制定的依据。

基于位置服务的隐私保护技术综述

基于位置服务的隐私保护技术综述 【摘要】随着基于位置服务(LBS)技术的广泛使用,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已经成为基于位置服务中的研究热点。如何在保证用户服务质量的同时,保护用户的隐私信息不被服务商和攻击者恶意使用、泄露,是LBS系统设计和构建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关于位置服务中隐私信息保护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了更深入地开展对相关课题的研究,本文总结讨论了当前隐私保护的相关技术。 【关键词】位置服务;隐私保护 0.引言 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s,LBS),是指通过移动终端和移动网络的配合,确定移动用户的实际地理位置,提供位置数据给移动应用程序,实现各种与用户位置相关的服务。如查询离自己最近的银行,周边的饭店有哪些,路线导航等。尽管LBS为移动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用户隐私信息在LBS 中存在着严重的威胁。首先,服务器必须提前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才能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而此服务系统并不能保证服务器的可靠性,一旦服务器被攻击,用户的位置信息将被非法泄露和使用。其次,攻击者可能通过连续监测用户的查询信息挖掘出用户的其他隐私信息,包括用户身份、生活习惯等。因此,如何保证用户隐私的安全性成为基于位置服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国内外不少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相关的方案和算法,本文将简单介绍目前较为成熟的隐私保护技术。 1.隐私保护技术 现有的隐私信息保护技术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保护用户的身份信息,避免将请求服务的用户的身份信息提供给服务器;另一类是保护用户的真实位置信息,即服务器获取到的只是用户所在位置的模糊区域或者错误信息。主要技术包括虚拟位置技术、K-匿名技术、空间模糊技术、混合区域技术、位置共享技术、位置坐标变换技术等。 当用户请求位置服务时,虚拟位置技术为了隐藏用户的真实位置信息,将用户的真实位置信息同多个伪造的虚假、错误地址信息一起同时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返回所有位置信息的查询结果后,用户自行判断确定正确的查询结果。此技术不需要借助第三方服务器,可在用户端自动完成虚假地址的生成,但多位置信息的伪造和发送对地址生成伪造算法、服务器的请求处理速度和空间大小提出了较高要求。 K-匿名技术通过引入第三方的匿名服务器防止用户身份信息和位置信息的暴露,当用户请求LBS服务时,先把位置信息发送给匿名服务器,匿名器将用户的位置坐标扩大为一个具有K-匿名性质的区域,即区域面积上不小于一定值,

大数据隐私保护技术之脱敏技术

大数据隐私保护技术之脱敏技术

大数据隐私保护技术之脱敏技术 数据安全是信息安全的重要一环。当前,对数据安全的防护手段包括对称/非对称加密、数据脱敏、同态加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和备份恢复等。他们对数据的保护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今天我主要说数据脱敏这一防护手段。 作者:佚名来源:FreeBuf|2016-11-22 09:40 收藏 分享 前言 这几天学校开始选毕业设计,选到了数据脱敏系统设计的题目,在阅读了该方面的相关论文之后,感觉对大数据安全有了不少新的理解。 介绍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中蕴藏的巨大价值得以挖掘,同时也带来了隐私信息保护方面的难题,即如何在实现大数据高效共享的同时,保护敏感信息不被泄露。 数据安全是信息安全的重要一环。当前,对数据安全的防护手段包括对称/非对称加密、数据脱敏、同态加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和备份恢复等。他们对数据的保护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今天我主要说数据脱敏这一防护手段。 许多组织在他们例行拷贝敏感数据或者常规生产数据到非生产环境中时会不经意的泄露信息。例如: 1.大部分公司将生产数据拷贝到测试和开发环境中来允许系统管理员来测试升级,更新和修复。 2.在商业上保持竞争力需要新的和改进后的功能。结果是应用程序的开发者需要一个环境仿真来测试新功能从而确保已经存在的功能没有被破坏。 3.零售商将各个销售点的销售数据与市场调查员分享,从而分析顾客们的购物模式。 4.药物或者医疗组织向调查员分享病人的数据来评估诊断效果和药物疗效。 结果他们拷贝到非生产环境中的数据就变成了黑客们的目标,非常容易被窃取或者泄露,从而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数据脱敏就是对某些敏感信息通过脱敏规则进行数据的变形,实现敏感隐私数据的可靠保护。在涉及客户安全数据或者一些商业性敏感数据的情况下,在不违反系统规则条件下,对真实数据进行改造并提供测试使用,如身份证号、手机号、卡号、客户号等个人信息都需要进行数据脱敏。 数据脱敏系统设计的难点

轨迹隐私保护研究综述

第7卷第1期智能计算机与应用Vol.7 No.1 2017年2月Intelligent Computer and Applications Feb.2017 轨迹隐私保护研究综述 许志凯,张宏莉,余翔湛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哈尔滨150001) 摘要: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位置的服务已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这些服务在给人们的日常 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隐私泄漏的风险。针对轨迹数据的推理攻击不仅可分析出目标用户的家庭住址、工作地点等敏感位 置信息,甚至可推测出用户的生活习惯、健康状态、宗教信仰等隐私信息。轨迹隐私能否得到妥善保护已成为制约移动互联网发展 的瓶颈问题。本文对已有的轨迹隐私保护方法进行了分类描述,并分析已有工作的优缺点,最后指明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轨迹隐私;隐私保护;位置隐私;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2163(2017)01-0125-03 Survey on trajectory privacy protection techniques X U Z h ik a i,Z H A N G H o n g li,Y U X iangzha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01, China) A 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PS-enabled mobile device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have become an essential part of daily life.However,with trajectory information,an adversary can easily infer several facets of users’lifestyles,such as living habit,health conditions,exercise hobbies,and religious belief,beyond just the locations.The potential abuse of trajectory information by unauthorized entities is evolving into a serious concern in mobile internet.The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trajectory privacy protection techniques,and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research works. Keywords:trajectory privacy;privacy protection;location privacy;network security o引言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和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基于位置 的服务(Location-based Service,LBS)已渗人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然而,许多基于位置的服务,如电子地图、运动 计步、移动广告,需用户实时提交自己的位置信息。这些服 务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以电子地图服务提供 商Google地图、百度地图为例,这些应用不仅可为用户提供 实时交通导航,还可为用户提供实时路况信息,并规划最优 线路。然而,这些服务也带来隐私泄漏的风险,在使用这类 服务时,LBS用户需实时地将自己的位置信息提交给LBS服 务器,但这些轨迹数据往往含有丰富的时空信息。针对轨 迹数据的推理攻击不仅可得出用户在什么时间去过什么位 置,还可分析出目标用户的家庭住址、工作地点等敏感位置 信息,甚至可推测出用户的生活习惯、健康状态、宗教信仰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CB302605, 2013CB3296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02457 , 61402149)。作者简介:许志凯(19SS-),男,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隐私保护; 张宏莉(1973-),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 向:网络安全、网络测量、网络计算等;余翔湛( 1973-),男,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网络安全、网络测量、 并行计算等。 收稿日期:2016-05-26等隐私信息。因此,轨迹隐私保护受到用户及研究者的广 泛关注。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介绍基于位置的服务,在此基础上分 别综述位置隐私保护技术的主要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目前研究的不足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1基于位置的服务 图1表示了基于位置服务的一般架构,该架构包含3个 实体: 1) 为LBS用户提供定位服务的导航定位基础设施,主包括GPS卫星、无线网络基站、W IF I等。 2) 持有移动智能终端的LBS用户(本文的研究中将L 用户与移动智能终端可视为同一主体)。移动智能终端可通 过硬件(如GPS芯片)和软件(如基站信号定位、W IF I指纹定 位)技术确定该LBS用户所在地理位置,并通过无线信号与 LBS服务器进行通信。 3) 为LBS用户指定基于位置服务的服务提供商,如百地图、Google地图、大众点评等。 连续型LBS服务指的是用户需实时提交的自己的位置 信息才能获取到相应服务的LBS服务,这类服务主要包括智 能导航服务、无人驾驶汽车、基于位置的新闻(广告)推送、运 动计步及某些社交类APP(如定位附近与我兴趣相同的人)等。以智能导航服务为例,一次典型的连续型LBS服务如图 1所示。具体可做如下阐释:

关于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研究

透视 Hot-Point Perspective D I G I T C W 热点 166DIGITCW 2019.03 如今,我国已正式进入大数据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逐渐改变,在搜集与整理大数据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如何保护用户隐私、怎样提高大数据的可信度以及控制大数据的访问等等。相关人员必须要正视这些问题,研究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提高大数据的安全性,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1 大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必要性 现阶段,大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技术依然存在诸多漏洞和不足,有待进一步优化,关于法律方面的责任划分也没有落实到位,在使用大数据时泄露个人隐私的情况屡见不鲜。虽然很多应用平台使用的是匿名形式,但现实中此种安全隐私保护方法并不能获得理想效果。比如淘宝后台的工作人员是可以利用大数据通过订单信息和聊天记录来推断客户的兴趣爱好、年龄等个人信息的。对于人们在浏览器中留下的搜索记录而言,看似并无危害,但伴随大数据的日渐增加,同样能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程度轻的话会让人们频频接到骚扰信息,严重的话将会威胁到其人身安全或者财产安全。 所谓的数据泄露,通常是源于内部人员被利益所诱惑有意而为的。鉴于此,必须要对大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予以高度关注,这对保证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伴随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安全已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不论是个人或是企业,都要了解怎样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以数据上传与传播为突破口,研究出行之有效的手段方法[1]。 2 大数据所要解决的安全问题 2.1 保护用户隐私 在处理大数据的过程中,会对用户隐私方面造成一定威胁,其隐私保护通常是指匿名保护、关系保护以及位置保护等等。然而在大数据应用过程中,用户可采用数据剖析的形式,判断其状态与行为,从而对其隐私带来较大隐患。并且企业一般会选用匿名处理的问题,这样能把某些标识符隐藏,但此种保护并不会有效发挥作用,在分析数据时还能定位个人位置。在搜集与整理大数据时,缺少规范的监管机制,用户能轻易泄露自己隐私,但其有权利清楚这些信息是怎样被其他人知道的,选用正确的手段实施自我保护。 2.2 提高大数据的可信度 人们眼中的数据,是能为其供应真实状况的,可以充分反映事实。但若在大量的数据里,无法对信息进行筛选,则会被不良信息所引导。如今大数据所面对的问题就存在伪造信息的状况,用户在分析完数据后得到的是错误结果。其常常要面对海量信息,搜集诸多不实信息,误导用户主观判断。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会出现误差,同样会造成数据失真,并且数据不同版本区别较大,在传播时事件会伴随时间有所改变,从而降低信息的有效性。2.3 控制好大数据的访问 一方面,预设角色时难度较大,现阶段大数据使用范围越来越大,在各种部门与组织中均会使用到大数据,数据访问身份有 较大差别。因此,在访问控制的过程中,人们的权限无法被了解,无法对用户角色实施二次区分[2]。 另一方面,无法分析角色的具体权限,因为管理者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较少,因此不能精准的分析数据领域。 3 大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有效对策 正如上文所说,应用完大数据后,若未使用合理的保护措施,将会带来不良影响。所以,在保护大数据的过程中,隐私保护是重中之重。在保护隐私时,要使用科学合理的、有效的方法来保护大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3.1 关于匿名保护技术 针对大数据的隐私保护而言,应用此技术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此种匿名保护方法现阶段还在不断优化中。现阶段,数据匿名的保护手段较为繁杂,大数据进攻人员不单单是从某一方面来完成数据搜集的,还能从不同方面来获得数据信息。 由于匿名保护模型是综合各个属性来设置的。所以,对其还未有清晰的界定,这便造成在匿名处置过程中,增加处理不到位的几率。所以,要不断优化这一保护技术,这样才能应用各种各样的匿名形式,进而平均分配其所蕴含的数据,提高数据匿名保护的效果和质量,同时还能避免数据进攻人员对其实施反复性的攻击,优化保护效果。所以,加大此技术的优化力度,是现阶段保护大数据的主要手段。3.2 关于网络匿名保护技术 大数据的由来基本都源自于网络,所以,加强匿名保护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在网络平台中,一般都是带有视频、图片与文字的,若使用过去的数据机构来匿名保护数据,将不能满足社交互联网对匿名保护的根本需求。为确保网络数据具有安全性,在实践过程中,可采用分割点的方法来聚焦图片构造。例如,以节点分割为主的聚焦方案,针对基因算法的执行方案,都可实行匿名保护基本方案。在匿名保护社交互联网数据时,可采用关系型预测方法,因为其能精准有效的从社交互联网中衔接增长密度,提高聚集系数进而实施高效的匿名保护。所以,使用网络匿名保护技术,同样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3.3 关于数据印发保护技术 对于此技术而言,具体是指把数据中所囊括的信息,以嵌入形式融入到印发保护技术之中,进而保证数据能更加安全的运用,而且能合理的处理数据中出现的无序性。在应用此方法时,可通过融合数据的形式将其置于另一种性质之中,此种方法能有效预防数据进攻人员损坏数据保护技术。此外,还可采用数据指纹的方法来保护数据。与此同时,为确保数据安全独立分析技术在其中也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为提高数据安全性,必须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工作流程,为后期数据开发奠定良好基础。3.4 合理化建议3.4.1 加强研发 大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与用户信息能(下转第241页) 关于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研究 郑袁平,贺?嘉,陈珍文,李?雁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长沙 410000) 摘要:伴随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网民数量持续增加,数据所渗透的领域也越来越多,在金融、医疗等行业中广泛使用。因此,必须要关注大数据的开发,加大其保护力度,避免人们隐私被泄露。本文首先介绍了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必要性展开分析,然后分析了大数据所要解决的安全问题,最后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安全问题doi :10.3969/J.ISSN.1672-7274.2019.03.137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19)03-0166-02

大数据时代的客户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大数据时代的客户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大数据”一词来自于未来学家托夫勒于年所著的《第三次浪潮》。而最早开始对大数据进行应用探索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年月,麦肯锡公司发布了一份关于“大数据”的报告,该报告称: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全球信息化不断推进,数据将渗透到当今每一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盈余浪潮的到来。的确如麦肯锡所说,国际数据公司()的研究结果表明,年全球的数据量为,年的数据量为,年增长为年数量更是高达,相当于全球每人产生以上的数据。而整个人类文明所获得的全部数据中,有是过去几年内产生的。到年,全世界所产生的数据规模将达到今天的倍。 数据如同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 数据对于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而言具备了更多的商业价值,但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将愈加复杂,也更难以管理。如同一把双刃剑,数据在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个人隐私无处遁形。回顾年,全球各地用户信息安全事件频出: 年月日“携程网”出现安全支付日志漏洞,导致大规模用户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类别、银行卡卡号、银行卡等信息泄露。 年月日,小米论坛用户数据库泄露,涉及约万使用小米手机、系统等小米产品的用户,泄露的数据中带有大量用户资料,可被用来访问“小米云服务”并获取更多的私密信息,甚至可通过同步获得通信录、短信、照片、定位、锁定手机及删除信息等。 年月日 乌云漏洞平台公开了一个导致“智联招聘网”万用户简历信息泄露的漏洞。黑客可通过该漏洞获取包含用户姓名、婚姻状况、出生日期、出生日期、户籍地

址、身份证号、手机号等各种详细的信息。 年月日,网站用户数据信息发生大规模泄露。 年月 苹果“服务”被黑客攻破,造成数百家喻户晓的名人私密照片被盗。 …… 这些信息安全事件让人们开始感受到“数据”原来与我们的生活接触如此紧密,数据泄露可以对个人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威胁。大数据时代,如何构建信息安全体系,保护用户隐私,是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安全技术水平的提高、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企业和个人用户正视数据的运用的意识缺一不可。 数据安全技术是保护数据安全的主要措施 在大数据的存储,传输环节对数据进行各种加密技术的处理,是解决信息泄露的主要措施。对关键数据进行加密后,即使数据被泄漏,数据的盗取者也无法从中获得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尽管对于大数据的加密动作可能会牺牲一部分系统性能,但是与不加密所面临的风险相比,运算性能的损失是值得的。这实际上是企业管理和风险管理间的协调,重要的是企业要有将信息安全放在第一位的理念。 目前数据加密保护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发布匿名保护、社交网络匿名保护、数据水印等几种。此外,除了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以外,也有许多可以运用在数据的使用过程,以及发生数据泄露之后的相关保护技术,比如:风险自适应的访问控制、数据溯源等,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数据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 、数据发布匿名保护技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