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日本文化教育的论文

关于日本文化教育的论文

关于日本文化教育的论文
关于日本文化教育的论文

中日家庭教育的异同及对社会的影响

前言

在两年多的日语学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日本文化的知识,也了解到了很多之前不理解的事情和现象。在历史的轮回中,也许有很多人在对待日本的问题上都带着情绪化,这一点谁都无法评判对与错。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方面我们做的远远不如一个面积仅约38万平方公里的日本。比如:日本人对待工作的认真度;对公司的忠诚度。他们对自己公司的忠诚度要远远的高过我们。不仅这一点,日本人一生的做人态度也是值得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借鉴和学习的。借论文:中日家庭教育的异同及对社会的影响,进一步的深入了解中日家庭教育的异同,分析结果,从更深的层次上展示两个国家大相径庭的教育模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会影响。

中日的家长在对待自己的子女问题上有着天壤之别,因而造就了两个完全不一样的社会。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促进,社会教育是检验。希望自己能从这次的论文撰写和研究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

1.1、中国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人才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种族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发展,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于是家长对子女的要求是越来越多,因为他们想提高子女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所以,现在学生的书包是越来越重。当然,父母的良苦用心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他们忘记了一点,纵然多学是好事,但凡事学而不精是不会成功的。一个真正的人才,他的成长历史是曲折而艰辛的,并不是学得多就可以做到的。

近年来,中国的大地上纷纷出现报名热的现象。有很多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广泛的兴趣、特长,于是就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让孩子在放学后学了这个学那个,有兴趣当然是好事,但是当兴趣变成了一种负担、一项任务时,它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如果是盲目的培养孩子的兴趣,可能既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又得不到一个好的兴趣收获。我认为中国的许多家长不应该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给孩子增添一些不必要的学习,而应该要根据子女实际的兴趣爱好,在孩子自己喜欢又不影响他正常学习、生活,家庭条件也能承受的状态下,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这样做,才能真正的了解孩子喜欢什么,今后应该往哪方面发展。

1.2、日本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他人本位

日本人的思想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但也融入了一些西方的思想。儒家思想中最鲜明的一点就是以礼为尊,这一点在世界众多国家中日本是做的最好的一个。日本的父母从小就教育他们的子女要懂礼貌,团结他人,凡事先考虑别人,尽量不要麻烦他人,要独立,他们还比较注重“与他人协调”等有关“群体的”教育内容。这些从小就被灌输此类思想的日本人,造就了今天的日本社会。日本的家庭教育与中国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日本的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成绩、竞争能力、金钱地位等功利性的东西期待值比较低,他们更注重的是孩子的个性发展,对子女有“全方位的期待”。这一点是值得广大中国家长所学习借鉴的。日本家庭教育呈现的诸如此类的价值取向特征,与日本的传统文化、现代日本教育、社会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

2、中日的教育现状

2.1、中国家庭教育的误区

2.1.1溺爱孩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的孩子已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而造成这一切的竟然是辛苦工作的父母。中国人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所以他们不愿看到孩子再像他们一样吃苦,于是就将孩子像小皇帝一样高高的捧在手心,生怕他受到半点的伤害。社会上的人为什么将90后成为“无脑族”?因为那些所谓的“无脑族”们都有一个万能的父母,他们什么事都不用担心,父母会帮他们搞定一切。就是这样过度的溺爱造就了一代无能的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应该是一种理性行为,一旦重“情”轻“理”,家庭教育就会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教孩子“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如果一个人连起码的生存能力都没有谈何在社会上立足呢。让孩子经受挫折,才能促进他们更好的成长。失败不是一件坏事,它会让下一次的成功更精彩。中国的家长应该更理性的认识到这个问题,学会放手,让孩子到更辽阔的天空飞翔。

2.1.2期望值过高

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是每个父母的心愿。据调查显示,90%左右的家长期望孩子能上大学并成为有用人才,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家长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但是随着孩子不良表现的屡次出现,家长因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而逐渐变得“失望”。孩子小时候“众星捧月”,一旦大了,出现了问题,家长则大声训斥、批评,甚至采取更极端的教育行为。他们忽略了劳逸结合的重要性,只允许子女在家学习,不许他们参加课外活动,或盲目请家教,花高价“买”学上,这种教育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这样做的后果只会引发孩子更加的叛

逆,因为物极必反。

人才的成长不但要开发智力提高智商,而且要有品德培育提升情商。面对新时代的育才理念和人才需求,中国的家长就不能只关注子女的学习成绩,还要重视子女的身心健康和品德修养,匡正自己的成才观念,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

2.1.3过多的干预子女

中国的很多父母抱著传统的观念,把父母摆在权威的角色。认为子女是属于父母的。子女的所有事情都应该让父母了解,这种不把孩子当一个独立个体的错误观念,导致了很多家长和子女之间的矛盾的产生。我认为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事和子女商量。尊重,在很多的小事情上面就可以体现出来。比如不要随意翻看子女的日记或隐私;在进入子女房间之前要先敲门等等。

这种尊重的精神的缺乏导致了社会缺乏服务和尊重的观念。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日后也不会被人尊重。无论年龄是多大的人,他们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即便是孩子也有,对于叛逆期的孩子,家长不应该只用简单粗暴的方法,那样的话,只会使事情越来越糟。而是应该在充分了解孩子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想出巧妙的办法来引导、教育孩子,这样既使孩子容易接受,又能顺利解决问题。

中国的家庭教育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造成这种现状,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等等,要改变这种现状,不仅仅要靠家庭,更多的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相互合作和相互促进。此外通过分析其他国家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优秀方法,也是可以进行借鉴及引用的。

2.2、日本家庭教育的侧重点

2.2.1重视礼仪的教育

日本堪称礼仪之邦。礼仪在家庭中体现得也十分明显。日本父母非常重视对子女的礼仪教育。在所有的日本影片或者动漫中都可以看到,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在吃饭前,必先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每次出门都要和家里人说一声“我走了”;每次回家进门都要说一声“我回来了”。由此可见日本孩子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他们的习惯。我们中国一直以来都被称为东方文明古国,可是近年来却屡次出现许多不不和谐的现象,难道不能引发我们的深思吗?

2.2.2重视自立教育

日本家庭从小就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这样他们的子女长大后的社会生存能力就会大大的增加。孩子的自立教育可以体现在生活的很多细小方面。比如:许多的日本的家长从小就要求孩子做家务劳动,包括吃饭前后的帮忙、烧饭;让

孩子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间及身边的东西;让孩子自己去买东西等等,虽然都是一些琐事,但是这可以养成孩子后天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对于孩子今后的人生是极为有利的。

2.2.3重视挫折教育

日本的小孩走路时摔跤,父母不是主动扶他起来,而是鼓励孩子自己起来。大一点的孩子受到挫折,父母鼓励他们自己去克服困难。日本的学生在冬天都穿短裤,有的孩子腿冻得都发紫了,父母并不“心疼”,而是支持鼓励孩子那样做。这样做并不是说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试问世间哪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呢?而是他们独特的锻炼子女的方式。跌到了,才懂得如何站起来;失败了,才懂得如何成功。

2.2.4重视创新教育

在这个创新型社会,需要的是不断创新的人才。日本的家庭教育从小就重视对孩子创新人格的培养,重视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因为中规中矩是很难有创新的。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父母都尽量解答,并从小就鼓励孩子提问题,鼓励孩子有独立的想法、看法,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这样才能创新。很多的日本家长经常会带孩子到科技馆去借阅图书,玩各种创造性游戏,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此外在很多的报道中都可以看到日本父母很重视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给孩子买来组装玩具,鼓励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组装各种各样的模型,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

3、中日家庭教育中养育观的异同

家庭教育中,养育是最基础的环节,亦是最重要的的时期。由于世界观不同的原因,中国人普遍认为,小孩子娇嫩,抗寒能力低,而病是冻出来的,所以小孩总比成人穿得多的多,即使如此,孩子依旧会很容易生病;而日本人认为,小孩只有少穿衣才能增强皮肤温度的调节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抗寒能力、防止生病的目的,所以小孩总比成人穿得少。这点在中国的家长看来可能就是虐待了,但是事实却不是如此。我们应该理性科学的看待问题。

显而意见,中日两国的家长对子女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有着极为不同的认识。从提高子女的生存能力来看,日本人的锻炼型的养育方式无疑具有积极主动性,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适应环境,能使他们在发展自身能力的过程中依靠自已的力量走向成熟。相比之下,中国人的保护型的养育方式则具有消极被动性,创造条件让环境适应孩子,会使他们因习惯于依赖外部力量而抑制和减慢自身能力的发展,甚至使一些属于人类本能的生存能力逐渐退化乃至消失。为什么两个一衣带水的国家会出现截然相反的养育观念?这是十分值得深思的问题。

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日本的父母注重培养孩子顽强的意志并通过让孩子亲身

体验逆境的方式来达到这—目的,这是很多中国家长难以做到的。生性求安稳、怕风险的中国父母既不忍心也不敢于将孩子置于艰险之中。所以,尽管中国的父母也教育孩子要不畏艰险,勇敢坚强,但这种教育大多只停留在口头上,仅仅是象征性的,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效果。坚韧不拔的性格仅靠说教是培养不出来的,而是要通过具体的方式和过程将其逐渐注入到孩子的“血脉”与“骨髓”里。

4、实例证实中日家庭教育在生活中的差距

曾有这样一篇报导:在某次中日中学生夏令营活动中,艰苦的训练使不少中国学生半途而废;而面对同样的困难,日本学生却全部坚持下来。活动结束后,日本一名带队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日本的家庭对孩子进行生活教育远远胜过进行天才教育,因此日本孩子的韧性很强。”看到这里,我不禁就想问:那为什么中国的学生韧性这么弱呢?

在之后的记者采访中,我找到了答案。中国的家长认为教育的目标是把孩子培养成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能够独立谋生的人,他们觉得孩子生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学校教育里可以完成,家庭教育更多的是帮助他学会如何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许多的中国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学的东西要远比在家庭生活中学的多而且重要。但是真是这样吗?

日本的家长则说:日本家庭很重视对孩子进行生活教育,他们认为让孩子学会生活才是教育的核心,学校教育也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生活。日本的父母会让孩子学会照顾好自己并且照顾好生活中需要照顾的人;教孩子能和同学一起过集体生活;能在压力下保持健康的心态。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子女今后人生必不可少的训练。可见,家长的观念直接影响了子女今后的人生路。

这次的活动还直接的体现了中日家庭教育异同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日本学生之所以能够全部坚持下来,因为他们的父母从小就重视他们的自立教育、挫折教育和礼仪教育,正是有了这些,他们才能成功。这只是一件小事,中国的学生就有很多人半途而废,如果走上社会,岂不是有更多的人会被社会淘汰。那这不是和当初的“成为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背道而驰了吗?所以,生活教育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并不次于学校教育,更有甚者高于学校教育。中国的家长也应该尽快的意识到这一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纠正以往的错误观点。这样才能更好帮助子女的成长,早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5、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教育是一门无止境的艺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呢?教育首先要是多元化的,因为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多元化人才;其次,教育是要不断创新的,因为历史在前进,停滞不前是会被淘汰的,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有

突破,才能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再者教育是要全方位的,一个人只有全面发展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很好的生存下去;当然教育必须是人性化的,特别是在这个人情越来越淡薄的社会,更应该重视人性最初的美好。不同的时期就会有不同的教育,只有紧随着历史的步伐,随之改变,才能永存不朽。

6、总结

如果教育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家庭教育可能就是这条长河第一滴清纯的水。通过对中日家庭教育的异同的研究,分析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我们不难看出两个国家的父母在教育上的出发点都是为子女们着想、希望孩子能够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只是在有些观点上的分歧比较大。中国的仁义礼信是值得而且必须继续传承下去的,但是我们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借鉴其他国家优秀的教育方法。虽然日本的教育在世界上是位列前端的,但并不是说没有缺点的。在日本学校里,学生受欺负是一件见怪不怪的平常事。这点不光日本的教育机构、家长要重视,中国的教育机构、父母也要防患于未然。搞好家庭教育不仅有培养新时代杰出人才的社会意义,也有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谢辞

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帮助。首先,在指导老师耿欣老师的指导下,确定了论文的方向,能够抓住重点进行研究,在此说声谢谢。其次,同学们也给与我很大的帮助,在此要特别感谢我的舍友肖婷和任啊宁,她们在硬件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深表感谢。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了论文,谢谢!

参考文献

【1】罗解文.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百科全书.新华出版社,2006.

【2】林格.全部都是爱(中国家庭教育8讲).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10. 【3】陈永明.日本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

【4】杨晓.中国近代教育关系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5】中日史鉴.中日教育状况之比较

【6】张梅、胡学亮.日本家庭教育价值取向的考察.新浪爱问

【7】日本《教育改革国民会议报告》(2000).吾喜杂志.《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第03期

【8】中国早教网https://www.sodocs.net/doc/662015897.html,

日本历史与文化论文

日本历史文化 周鸿达 经管系·10营销2班·1008010249 一、摘要 每个历史文化都有它的起源以及一些人们一直在探索的奥秘,那么日本的弥生时代是怎样形成的呢?当时的居民又是从哪里移居到这里的呢?这个时期又有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与文化呢? 文化虽然千差万别,而又各有各的特点,但是却能形成体系。特点相同、相似或相近的文化,组成了一个体系。本文主要讲述了日本弥生时期的历史即日本弥生时期是怎样形成的,弥生时代最早的弥生式陶器1884年首次在东京都文京区弥生町发现,所以称作弥生时代。 关键字:弥生时代、吸收文化、水稻农业 二、前言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灿烂的历史,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停的探索着,每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都是丰富而多彩的,而他形成的过程又是扑朔而迷离,追随着古人的脚步,我们了解到日本文化的形成离不开自身的历史与发展,离不开世界各国对它文化的影响,日本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发展。每一个国家不能离开世界而单独存在。 在过去若干千年的人类历史上,民族和国家,不论大小,不论生存的长短,都几乎在世界的文化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些贡献大小虽然不同,性质也不同,内容不同,影响不同,深浅不同,长短不同,但它们的贡献是一样的。人类的文化宝库是众多民族或国家共同建造而成的。也就是“文化多元主义”。 文化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文化一旦形成,就会立即向四面八方扩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交流,文化的传播。 弥生时代主要有什么文化?它主要有村落和农业纺织、铁器和石器、铜器、陶器。他们的历史与文化,与方方面面的原因有关,,有人说这一时期的发展是因为正值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期,秦王为了寻求长生不老药,而徐福为了躲避秦王的暴政而编造谎言带领三千童男童女东渡,而秦始皇一心只为了长生不老相信了它的谎言。所以日本在弥生时期的迅速发展是因为徐福带去了先进的技术以及人才。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它与以前的绳文时代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但是,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就必须改革与开放,引进其他地区的先进文化与技术。 弥生时代是无产阶级社会向社会阶级过渡的时代。这时基本的社会组织是农村公社,他是伴随着水稻农业的确立而形成的。水稻农业是集约劳动,水田的开发、栽培和管理,灌溉工程的修建和维护,都需要大规模的协同作业。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的狭隘的原始公社不能适应这种型的生产形态,因此超越血缘关系的更大的

中外民俗文化论文

中外饮食文化的差异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讲究吃的民族,无论从饮食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是首屈一指的:也真是基于这样的历史条件,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独树一帜,形成了与西方饮食文化风格迥异的自成体系的文化带。 饮食文化分为饮文化和食文化。在饮文化中,中西方文化有着较大的相似性。例如,中国人喜欢喝酒,并且可以通过酒的力量作成一些在意志正常的时候不敢或者不能做的事。比如朱元璋对他的功臣石守信等人的“杯酒释兵权”,还有李白的诗仙称号也是因为他“斗酒诗百篇”。西方人也崇尚酒文化,强调酒神精神,他们渴望一种自我、本我超我的融合。酒吧文化应该是他们酒文化的突出表现,工作闲暇之余,放松自己的精神,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而人性文化在逐渐落败的现代社会,未尝不是人际交流的大平台。中西饮文化中都将各自的饮食文化向精神的层面发展。但是又存在不同:中国人强调的是饮的实践,强调实践后的狂迷状态,而西方人更注重的是狂迷本身,他们往往靠理性思维来获得这一精神享受。因此可以说,中国的文化更趋于感性,而西方更趋于理性。 作为食文化,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 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在中国,粮食,既米饭,面条往往比菜占的比重大。一般中国的菜指的是蔬菜,肉食,而这些只有在节日里才可尝尝鲜。这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转化到文化这个层面上,菜其实应该是大于饭的地位的,中国讲究“民以食为天”,所以中国的菜系就分的很细,有川菜,粤菜,湘菜等等,中国人在吃上是很叫真的,于是在做菜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于是中国菜形成了原料涉及范围广,品种多、样式丰富的特点。中国能跻身世界四大菜系,也是有理由的。而西方的食文化就没有这么厚的传统,他们的食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格式

1、写作要求: I.论文长度不少于5,000单词。 II.论文结构包括标题、目录、日文摘要、中文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注释、参考文献等。正文一词不要出现在论文中。 III.标题、作者姓名、年级专业为第一页。目录为第二页,摘要与关键词为第三页。引言及正文从第四页开始。论文编页从はじめに开始到終わりに结束。目录、日文摘要、中文摘要,关键词,注释、参考文献均不参加编页。页码设置在页脚居中。 IV.摘要通常由一个段落构成。日语摘要总长度不少于500个单词。摘要通常回答如下问题: 1.选题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2.你用了什么研究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3.得到了什么结论? 4.论文有何意义? V.关键词3至5个。除专有名词外,词与词之间以分号隔开。关键词应是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且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它们往往就在标题与摘要中。关键词多为名词。 VI.引言(はじめに)的功能是: 1.介绍主题 2.限定研究范围 3.指明研究的主要目的 4.表明论文的大致安排或结构 VII.在引言与结语之间的正文部分应分若干章节。章、节应当编号并根据其内容列出小标题。编号应前后一致。如主要章节用阿拉伯数字1,2,3…… 排序,较小章节则用1.1, 1.2, 1.3…, 1.1.1, 1.1.2…。 VIII.结论(終わりに/まとめ)应与引语部分有所呼应。作者在这一部分将总结或复述文章的基本观点或回答引语部分提出的问题。还可就这一论题的进一步研究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引语部分一样,结论部分也不宜过长。IX.注释(注)采取尾注形式,按文章中出现的先后排序。注释部分位于参考文献之前。 X.参考文献指论文写作过程中作者参阅过的各种文献资料,包括书籍、报刊杂志文章、网上查找的各种资料等。作为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应在6篇以上。内容包括:作者姓名、出版年份、书名或篇名、刊名、刊物的卷号或期号、文章的起止页码等。 XI.论文为WORD形式打印稿,纸型为A4。 XII.字号要求:论文题目为三号加黑,大标题为四号加黑,小标题及正文为小四号。注释与参考文献内容为五号字体。. 2、答辩要求 每个答辩小组由三至四名教师和两名记录员(学生担任)组成。答辩小组组长为该小组的招集人,负责该组答辩的组织工作并主持答辩。答辩程序如下:I.答辩教师宣布答辩开始及学生答辩的次序。 II. 先由学生陈述论文的主要内容与观点及论文的研究与写作过程。时间为五分钟。

中国传统文化结课论文

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 ——食物、酒、茶【摘要】古往今来,饮食是人们生活的第一要事。中华饮食文化,一枝独秀,曾博得“食在中国”的美誉。孙中山《民生主义·建国方略》:“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化各国所不及。中国所发现之食物,固大胜于欧美;而中国烹调法之精良,又非欧美所可并驾。”林语堂《吾国吾民》一书中说,西方人对待吃,仅把它看成是给机器加油料,而中国人则视吃为人生至乐。本文就针对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展开介绍,分为中国传统的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以及中国传统饮食的特征四部分。 【关键词】饮食酒茶传统文化文化特征 【正文】 民以食为天,人类必须以饮食维持生命,然后才能从事其他各项活动。说到饮食文化离不开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饮食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饮食也从仅仅满足人的生理需要,逐步形成一种社会习俗,成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一.中国传统的食文化 (一)主食与副食 以谷类制成的食品为主食,是古代农业民族的共同的饮食

特征。我国自周代进入农业社会以后,汉民族就以粮食作物为主食,粮食作物的种类很多,主要以“五谷”为主。“五谷”主要指黍稷菽麦稻。 1.种类 黍,古文献或称之为“穄”,今西北地区称之为黍子, 糜子,籽实橙黄色,性粘,去皮后 称黄米子。在古代,稷与黍并列为 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稷是黍的一个变种,一般指籽 实不粘或粘性不及黍者为稷。北方 人称它为谷子,就是今天的小米。由于它抗旱能力极强,所以多栽培于古代的中原地区,成为北方地区一种最为普遍的 粮食作物。正因为这 样的原因,古代的帝 王、诸侯祭祀的稷与 社(土神)并称为社稷,用以作为国家政权的象征。 菽,豆类的总称,它的栽培历史悠久,西周就有菽豆的种植,而且产量丰富,《诗经·小雅·采菽》中记载“采菽采菽,筐之筥之,”描写大豆收成的时候,一箩筐一箩筐的搬个不停。菽豆耐旱,可以在贫瘠的土壤上生长。 麦,种类很多,有大麦、小麦、燕麦、黑麦等。其中,

日本历史论文

日本历史概述 ——扬州大学商学院XXX 摘要:中日两国于1972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从此,中日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多年来,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如对侵略历史的认识问题,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等。其中如何认识历史是中日关系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所以本文将从个人视角对日本历史做一简要介绍,概述日本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概况。 关键词:概况、古代历史、幕府统治、明治维新、性文化 正文: 一、日本概况: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由数千个岛屿组成,众列岛呈弧形。日本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它6800多个小岛屿。总面积为:377,835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积37万多平方千米。 日本境内多山,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国土森林覆盖率高达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富士山被日本人尊称为:圣岳。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带,多为冲积平原,规模较小。日本平原面积狭小,耕地十分有限,但河流流程短水能资源丰富,最长的信浓川长约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积672.8平方公里。日本海岸线全长33889公里。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因此其海岸线十分复杂。东部太平洋一侧多入海口,形成许多天然良港。由于日本的岛屿呈北东向延伸得很长,南北跨越纬度约20度,因此有许多种气候类型。 日本是世界公认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被称为“日出之国”。日本为单一民族国家,国内大城市主要有东京、大阪和神户等。日本的日本的首都是东京,东京也是全球最大的都市圈之一。东京都特别区的人口约有860万人,是人口密度高度集中的大城市之一。 二、日本古代历史: 关于日本列岛上被确认过的人类历史,大约可追溯到10万年乃至3万年前。约3万4千年前,从华北地区传来被称呼为小刀型石器的石器,在列岛全区被广泛的使用,但在约2万年前由西伯利亚过来新的称呼为细石刀片的石器主要在东日本传开。 前8世纪左右至3世纪前后的期间被称为弥生时代,当时的日本列岛被中国称呼为倭、倭国。公元前3世纪,水稻种植和金属器具使用技术由朝鲜转入九州北部。稻作技术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它扩大了生产,产生了贫富等级之差,使农村共同体趋向政治集团化。 公元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广大到各个地方。这个时期是中国许多知识和技术传入日本的时期。4世纪,大和政权吸引了大陆的高度物资文明。到了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纺织、金属工艺及土木等技术。同时已开始使用中国的汉字。6世纪,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 7世纪,圣德太子致力于政治革新,并以“大化革新”为契机,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个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时更加积极地摄取大陆文化。至9世纪末期先后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三、幕府时代: 幕府是12世纪末至19世纪日本武家政治时期的最高权力机构。日本历史上曾有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和江户幕府(德川幕府)。10世纪以后,公地、公民制解体,皇权式微,社会动乱,武士阶层随之崛起。1185年,关东源氏和关西平氏两大武士集团相争,前者胜,控制中央政权。1192年,源赖朝从朝廷取得征夷大将军称号,于镰仓置幕府,武士贵族专权自此始,天皇形同虚设。1333年,镰仓幕府亡,政权复归皇室。1335,足利尊氏弟兄起兵镰仓,1336年,两度攻入京都,废后醍醐天皇,立光明天皇,设幕府于京都。1338年,北朝天皇授足利尊氏征夷大将军称号;1378年,第三代将军于京都室町街建新幕府,故名室町幕府。1573年,室町幕府亡。1600年,德川家康于关原之役击败反对派大名联军,权势日重;1603

现代日本社会与文化论文、

“日本泡沫经济”之我见 学号:100803106 姓名:张经伟 2011.10.26

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及90年代初、自二战结束后经济飞速发展的日本出现了被称为“泡沫经济”的经济过热现象,随之出现了长达十余年的经济萧条。这为同样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状态下的中国敲响了警钟。在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后,中国较快地从萧条中恢复。有些言论认为,中国的经济前景很类似上世纪8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前的日本,靠出口拉动消费、本股价、房价暴涨等。日本的“泡沫经济”将对我国现在的状况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人民币经济崩溃萧条发展 首先、让我们来看几幅关于日本“泡沫经济”的画面。1980年,日本制造的汽车和电器在全世界通行无阻;东京225指数达到了惊人的38915点;东京地价达到顶峰;银行开始追着企业放贷;日本成为美国国债最大持有国;三菱公司以14亿美元购买了美国国家象征————洛克菲勒中心…… 但是,泡沫,在1990年3月开始破灭…… 所谓“泡沫经济”,是指资产价格背离经济基础的一种虚假形式,通常表现为某一经济体在利率较低时,社会中的大量剩余资金流向股票市场或房地产市场,从而引起虚拟性资产的价格呈现出投机性的暴涨,远远超出了实际经济所包含的内在价值。 1980年代的日本,实现了丰裕的社会,几乎与深陷越战后遗症的美国看齐。这得益于战后日本实行的财富竞争战略,而非二战前的领土竞争战略。所谓领土竞争战略,即尽可能夺取更广域的领土、获得更丰富的资源来发展国家的帝国主义战略,这导致了日本二战战败。而财富竞争战略,并非以军事力量为背景获取大量领土和资源,而是使经济实力更加立体的战略,即只要拥有坚实的产业,再加上繁荣的贸易,就能够使国家发展。在这一战略中,资源从更便宜的地方买来,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课题名称 研究小组长: 研究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摘要 正文 一、问题背景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国的传统的节日的理解只停留在很肤浅的含义上,对它反应冷淡,相反,对于外国的圣诞节,反应强烈,以多种形式来庆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通过探寻,力图在生活中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流失的危机感,让学生传承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可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研究的方法 (1)分组探究,确立主题。 (2)协作分工,利用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 (3)小组探讨,对资料进行整合。 (4)形成总结论文,制作课件。 四、研究过程及研究结论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学生活动: 1、让学生初步接触和讨论“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课题的有关问题。 2、了解本课题的学习目的。 3、学习了解本次活动的步骤、方法、各项要求和要注意的地方。 4、制定研究计划表。 5、了解相关技术的要求,商议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教师活动: 1、出示一组关于民风民俗的照片(包括节日、娱乐活动、食物) 2、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民风民俗,激发学生参与本次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

日语论文范例(2010)

1、封面范例: 黄冈师范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日本における集団主義の表現 [要求:MS Gothic体三号字] 作者:xxx【要求:黑体20.5】 专业班级:日语班[要求:宋体三号字] 指导教师:xxx【要求:黑体20.5】 学号:0 [要求:Time New Roman体三号字]

2010年4月20日【统一填写此日期】 2、声明范例: 郑重声明 本人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指导教师xxx 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毕业论文(设计)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侵权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甚至法律责任;并可以通过网络接受公众的质疑。特此郑重声明。 毕业论文作者: 2010年4 月20 日【要求:宋体四号字】

黄冈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3、日文摘要范例: 要旨 集団主義とは、個人よりも集団に価値を置く思想あるいは自分の利害よりも自分の属する集団の利益を優先する価値観だ。 日本人の国家意識は昔から相当強烈だ。日本人が団結な心を持っていることだ。即ち日本人の集団主義だ。日本人は自分がある集団に属しているという意識、つまり集団志向が強い。集団意識が日本人のもっとも独特な国民性といえる。この集団意識の源は稲作文化の影響にある。日本人の集団意識の中で内外に別あることも重要な心理的特色の一つだ。また日本人の強い依頼心理か表れている。 いずれにしても、日本の集団意識が一種思想理念に属し、集団行為と結びついて、強い力を生み出すが、積極的な進歩行為であろうと、消極的反動的行為であろうと、この集団意識は参考になる値打ちがある、わが国の現代化建設事業の中で、特に国家意識、大局意識、団結の心、努力奮闘する精神をもって、国家と民族の発展進歩中で個人の価値を実現させる。 キー?ワード:集団意識;表現;特徴 标题【要求:MS Gothic体四号字,加粗】 正文【要求:MS Mincho体小四号字】

选修课——日本文化结课论文

日本饮食文化简析 院系:测绘工程系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摘要: 众所周知,中日有着紧密的文化血缘,很多人把中国文化当作一种“母文化”,把日本文化当作一种“子文化”。饮食文化作为日本文化重要部分之一也源于中国,所以日本和中国一样,也是一个讲究“吃”的国家,但经千年发展,日本已然形成了不同于中国的、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烹调方式。本文主要从主食与菜肴、餐桌礼仪、饮食习惯和风俗、茶酒文化四个方面简要介绍日本饮食文化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日本饮食礼仪风俗茶酒文化 一、日本的主食与菜肴 自古以来,日本人的主食就是大米。他们用大米做成各式的米饭、盒饭、 饭团儿、寿司、盖饭。用糯米做成精美的日式点心果子和年糕。寿司是日本人最 喜爱的传统食物之一,主要材料是用醋调味过的冷饭(简称醋饭),再加上鱼肉, 海鲜,蔬菜或鸡蛋等作配料,然后将醋饭和配料(通常是用海苔)卷在一起做成 寿司卷,或者直接将配料洒在盛在碗里的米饭上做成,寿司制作简单天然,味道 鲜美。 日本人也食用小麦粉,主要做成面包和面条。日本的面条主要有三种:荞 面条、汤面和切面。 荞面条是日式面条的代表,也是日本关东地区受欢迎的大众食品。荞麦面 是用荞麦面粉和水,和成面团压平后切制的细面条,煮熟后蘸“つゆ”(一种酱 油卤)食用,分冷食,热食两种。吃完荞麦面条后,还要喝煮荞麦面条后的白浊 汤。这个白浊汤里的荞麦包含有维生素B等,营养非常丰富。而日本关西地方吃 切面的人比较多,据说切面对重病、手术后病人有补虚作用。 日本的汤面和中国的差不多,比如拉面其实就是发源于中国,但后来日本 人逐渐用本没有使用过的干鲣鱼和海带等材料做拉面汤,发明了独具日本特色的 拉面。另外日本吃汤面的碗要大得多,大概是为了和热气一起造出一种吃汤面的 氛围吧。 总之,日本的人主食,“和食”以米饭和面条为主,“洋食”则以面包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个受惠于海的国家,又有着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北 海道渔场,鱼也成为日本人餐桌上的“主菜”之一。

日本文化论文

中日文化认识的差异 摘要: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被遗忘了,被西洋节日入侵了。大多数人没有想着去过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特别是青年人都不愿意过传统节日。而日本人却用他们的灵活性把东西方的两大文明有机的融合、吸收、消化,最终创造出了独特的日本文明。 关键词:中国日本茶胡服节日 正文: 日本是位于太平洋西岸,是一个由东向西延伸的弧形岛国,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北面与库页岛、西伯利亚隔海相望。陆地面积377880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其他6800多个小岛。领海面积310000平方公里。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仅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临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不仅能使传统民族文化能够很好的保存下来,而且与亚欧大陆国的交流也变的更加方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此,自从日本国对外开放以来,在无形之中形成了再吸收提取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保存自己原有的文化基础这种社会制度。 对于日本来说,中国是个大国,自中国而来的东西历来都是受到重视的,因为他们坚定的认为中国这个大国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有价值的,所以有时候,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笃信甚至超过了中国人自己,在日本有一个江户医学,把中国传入的医书几乎本本奉为经典,尤其是对于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真的是奉为圭臬,已经到了一个字研究的地步,这也是受了清代乾嘉学派考据学的影响,可以说日本人恪守中国学问准则的程度几乎天下第一。很多中国古籍的保存和整理都得益于他们,这一点是历代中国人都应该惭愧的。但是这也是日本人求真的结果,同时可以看出这个民族做事很认真。 日本人的席地而坐,木屐、踏踏米、和服什么的都是由中国传入的,其原产地在中国南部的云南省,而喝茶的习惯则是在纪元前数百年前就已经开始,大约是前汉的时代,而茶的兴盛大约是在唐朝,日本人好多风俗习惯都是仿照唐朝的:日本人利用汉字的偏旁创造了他们的文字,日本当时的都城平城京,城市建造布

民俗文化论文

现在生活中的客家文化 这学期的公选课是民俗传承,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让我对民俗更感兴趣了,让我更加了解了各个地区之间的文化,和之间的差异。让我不得不佩服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一个客家人,同时也为我们的客家文化的丰富与精深感到自豪。 客家,是中国汉族的一个庞大的民系共同体,形成历史悠久,人数众多。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汉人,由于战乱、饥荒和政府奖惩的原因,辗转南迁,先后扩展到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台湾等省以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世界上已有一亿以上的客家人。 客家精神的内涵丰富,其核心在于团结和奋进。客家文化更是源远流长。 客家农村的“打吊聚”,意思是农村人闲暇时间或晚上,三、五个好友相聚在一起,搞点什么东西吃。客家农村有句俗话:“打吊聚都要有个牵头人。”意思是说,在闲暇时间要聚在一起,弄点东西吃时,也要有一个人出来组织、计划安排。具体来说,牵头人首先要确定好友有几个,打吊聚的时间(在什么时候)、地点(在谁的家里搞)、吃什么东西。到了约定的时间,三、五个好友便可聚在一起“打吊聚”了。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客家农村人的生活是较艰苦的。因此在那个时期,“打吊聚”时吃的东西都是比较简单的:在靠近小溪边的乡村,白天,约好了晚上在谁家中“打吊聚”的三、五个好友,拿着捕鱼虾的工具在小河中捕鱼、捉虾。到了晚上,三、五个好友相聚在一起,在约好了的农户家中“打吊聚”,用白天捕捉来的鱼虾,随便炒了以后放些大米,煲粥吃。虽然用料简单,但大伙吃起来还是津津有味。在“打吊聚”吃东西的时间里,好友们个个谈笑风生,好一派欢乐和谐的气氛。好友们无所不谈,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都谈,当然,谈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农活和家事。“打吊聚”时吃的东西有时候也会丰富一些:还会加上一点猪肉,再加上米粉去炒米粉吃。有些时候最简单的就是:在收获番薯的季节里,拿几条番薯洗干净后放在铁锅里,放些水进去“焖番薯”吃。 在客家地区,农家的妹子到了婚嫁年龄,在与男方确定了婚期后,在出嫁的前一日,女方家要宴请亲朋好友,这一天就叫“轿下酒”。 轿下酒这天,出嫁妹子家的屋大门上贴上对联:爱女出阁,佳婿乘龙,横批:喜庆盈门。这对联表达了妹子的父母对出嫁女儿的关爱和呵护,对未来女婿的赞赏!这天,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一阵阵欢笑,一声声祝福,非常热闹。另外,参加喜宴的亲朋好友,要为出嫁妹子送上红包,对出嫁妹子讲吉利话,以表示关爱和祝福。 轿下酒后的次日(一般都是在轿下酒后的第二天),男方家的迎亲小汽车来到女方的家门口,出嫁妹子动身出门前,手里撑着雨伞,妹子的父亲先拿一杯茶泼到雨伞上,口中念:“茶香酒香,子孙满堂。”再拿一杯酒泼到雨伞上,口中念:“百年好合,五代同堂。”出嫁妹子坐进迎亲小汽车里。迎亲车队向着男方家进发。 客家有传统的拜祖神活动。拜祖神,指对已逝去的父母,乃至上祖英灵,都当作神明崇拜,而对直系上几代(一般为上三代)祖神,则是最经常叩拜的。“生为人,死为神。”父或母死了,就要请和尚为之立神牌。神牌上写着死者姓名、世辈和死后褒封的谥号,立于尸前,开始让其子孙叩拜。此举称为家奠或家祭。尸体埋葬后,神牌移入用竹枝搭架外表糊纸的“灵屋”中,每七天由和尚司仪让子孙叩拜一次,此举称为“做七”。共拜七次,七七四十九天后,“灵屋”火化,由和尚在火化后的灰烬中拈回一撮“神烬”,盛入用红布制成的三角形袋中,袋面照样写上死者姓名、世辈、谥号。此袋称为“香火袋”,挂于祖堂左右两边墙壁上。此后,死者的子孙,便可在自己住屋的祖厅,按“香火袋”位置,各自叩拜自己的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格式规范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格式规 (2011年9月) 毕业论文由封面、要旨、中文摘要、目次、はじめに、正文、おわりに、参考文献、谢辞构成。毕业论文中所有日语字体均为MS mincho,汉字字体均为宋体。后附毕业论文模板。 封面:无页眉、页脚。论文标题为日语MS mincho字体,小二号字,加粗。标题下依次为: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学部、论文答辩日期。 要旨:有页眉、页脚。页眉处为"东方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字样,页眉字体"楷体_GB2312",字号为五号。页脚处页码为"ⅰ",字号为小五。日文标题为MS mincho,小二号字,标题不空格。"要旨"为MS mincho小三号字,两字之间空两格(全角)。"要旨"字样下方为小四号回车。要旨正文首行空一格,字体为MS mincho,行间距为1.5倍。正文结束后空一行,下为"キーワード",小三号字。 中文摘要:有页眉,页脚。页脚处页码为"ⅱ",小五字号。"中文摘要"字样上一行要有论文中文标题,中文标题为宋体,小二号字。"中文摘要"为宋体小三号字。中文摘要正文部分为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间距。正文结束后空一行,小四号回车后为"关键词"。关键词为宋体,小三号字,词与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末尾无句号。 目次:无页眉、页脚、页码。"目次"为小三号字,两字之间空两格(全角)。"目次"下空一行,小四回车。目录中需列出每章标题和每节标题,标题字号为小四。每章标题加黑,小节标题不加黑。 はじめに:有页眉、页脚。页脚处页码为阿拉伯数字"1"。页眉下需有论文日标题,字号为小二。日文标题下为"はじめに"字样,小三号字。"はじめに"下空一行,小四号回车。"はじめに"正文为小四号字,每段首行空一格。 正文:有页眉、页脚。可根据论文具体容适当安排章节,每章另起一页。二级标题不缩进,四号字,MS mincho加粗。每节序号如"1.1"后空两格(全角)。如有三级标题,缩进一格,与正文容对齐,字号为小四。三级标题序号如"1.1.1",序号后空一格节标题。每章节的容均为MS mincho小四号字,1.5倍行间距。 おわりに:有页眉、页脚。"おわりに"为小二号字,加粗。"おわりに"与容之间空一行,小四号回车。 参考文献:有页眉、页脚。"参考文献"字样为小二号字,日文文献为MS mincho字体,汉语文献为宋体,均为五号字。日文文献在前,汉语文献在后。序号形式为"[1]、[2]......",序号后空一格,依次为作者名、书名、出版社名、出版时间、参考容的页码,以上项目之间用顿号隔开。书籍后需注明文献类别。出版时间精确到年即可,如果所参考文献为期刊,形式如下"出版时间,第几期:参考页码"。参考文献至少15篇。 谢辞:有页眉、页脚。"谢辞"两字之间空两格(全角)。与容之间空一行,小四回车。

日本文化论文

西安工业大学 日本文化 姓名学号 专业 院系 2013年5月

通过上选修课——现代日本社会与文化,我爱上了这个有着很浓郁民族特色的,有着自己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的国家——日本。而谈起日本,就不得不说说它那别具一格的文化。下面我就就日本文化的饮食文化、企业文化、日语文化这三个方面进行我的论述吧。 一、日本文化之饮食文化 1. 日本饮食文化的三大特点 食物是一切文化的基础。在饮食文化方面,作为“世界第一的杂食族”,日本人的饮食结构是很值得探究的。因为它能反映日本人的精神结构、社会结构及认识事物的方式,反映日本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特色。 早在绳文时代,日本已经有了明确的两性分工:妇女采撷坚果,男子打猎捕鱼。以后,随着水稻种植技术传入日本,日本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杂食这一基本特性却并没有因此而改变。相反,他们的食谱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愈加丰富。 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日本的畜牧业曾经不太发达。同时,在历史上,由于牲畜主要用于耕地拉车而非食用,以及佛教禁忌杀生,因此,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日本人的肉类摄入量一直不足。但是,最近几十年,这种状况已有改变,肉类作为饮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与鱼类“分庭抗礼”——日本四面环海,在日本可以品尝到的海鱼达三百种以上,日本人自称“彻底的食鱼民族”,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海产品而自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和身高、体重均有显著的增长。产生这种状况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按照赖肖尔的说法,就是“食物更加丰富多彩。” 日本人在饮食中兼收并蓄的特性,和他们的思想观念有密切的关系。由于中国“阴阳五行”说的影响,日本人认为,万事万物均以“平衡”为第一要义。由于各种食物均有“阴阳”之分,自古以来,日本人始终贯彻杂食的原则,以保证“阴阳”的平衡。正是这种观念,使杂食成为日本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 日本饮食文化的另一特色是“生”和“鲜”。按照日本人的观念,新鲜的东西是营养最丰富、体内所蕴含的生命力最旺盛的,任何生物的最佳食用期是它的新鲜期。日本人喜欢将食物生吃,不仅生吃各种蔬菜和各种植物,而且生吃鸡蛋,生吃鱼,生吃肉。按照现代医学的观点,新鲜有助于卫生,时鲜则有助于健康。因为,“时鲜”之际,生长激素最旺盛,营养价值当然最高。日本人很久以前就已认识到这一点,在《万叶集》中屡屡可见的食用“时令”物的叙述,无疑就是一种证明。 日本饮食文化的第三个特点是“追求造型美”。日本饮食讲究“艺术性”和“优雅感”。在日本的食品中,其名称与自然景物有关的约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如松风、红梅烧、矶松、桃山、牡丹饼,以及州滨、时雨、越之雪、落雁,等等。除了名称以外,凡是到过日本的中国人或许都会感觉到,日本的菜肴与其说是让人饱口福,倒毋宁说是让人赏心悦目。 最近几十年,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在各个方面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最剧烈的变化莫过于日常饮食。今天的日本,随着人们口味的多样化和西方文化的不断影响,各种食品充斥市场,烹调方式也各有千秋。 从欧式面包到方便面,从麻婆豆腐到通心粉,从十六世纪传自葡萄牙的“天麸罗”(油炸食品)到十九世纪中叶一些离经叛道的医科学生发明的“寿喜烧”(音译“司盖亚盖”,意为煎烤牛肉),从法式大菜到韩国烧烤,从麦当劳汉堡包、肯德基炸鸡到泰国、印度小吃,应有尽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今的日本已成为“世界食府”,它与日本多元的民族文化特征互为表里。 2.日本饮食文化之种类 日本料理的种类很多,比较有名的料理有:怀石料理。按照字面来解释,就是怀中抱着

中国民俗风情论文

中国民俗风情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象,包括思想和行为,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传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俗风情,不同的民俗风情有各自不同的特色,这样的特色体现在各地居民的节日、婚恋、礼节、饮食、建筑服饰、民间喜好和禁忌等表现民俗风情的主要方面。 饮食习俗,包括居家饮食习俗、节日饮食习俗、待客饮食习俗、饮食、礼俗等。各民族饮食习俗的交流促进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发展。少数民族的,独特食俗常因地区和民族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丰富多彩、异彩纷,呈的饮食习俗。 民居建筑,建筑是一种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域文化的具体,写实,有强烈地表现性;民居,就像人的服饰。服饰,是文明的产物,而建筑是文明的“服饰”。一个文明的民族和社会,总会把它的精神凝结在,它最坚固也是最庞大的创造物——建筑之上的。所以说,民居,是一道永远的风景,值得观赏。 服饰和衣着穿戴,它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标志,除了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外,还有审美、研究民族发展、民族文化的价值,而且还是一个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象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和相关的制作工艺及艺术趣味,形成了各民族自己绚丽多彩的独特服饰,构成了一座独特、美丽的五彩“花廊”。 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喜好和禁忌,在语言行动上,在

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 节日习俗是构成民族特色的要素,反映着本民族物质生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和民族文化的特有风貌和丰富内涵。同汉族杂居的少数民族也过汉族的节日,但他们也有自己的节日,而且节日民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我国的传统习俗有很多。 一.传统节日:除旧布新迎春节,新腊共食腊八粥,爆竹声中一岁除,大红春联颂吉祥,贴福字、剪窗花、蒸花馍、挂年画,正月初一大拜年,载歌载舞庆新春,正月十五闹元宵,二月初二龙抬头,风光烟火清明日,清明时节话插柳,避毒赏游端午节,温情脉脉七夕节,情意绵绵中秋节,火把燃放激情秋,五彩浪漫重阳节。 二.生活习俗: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婚姻习俗:择婚,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生育习俗,祝寿习俗,饮酒习俗,跑鱼,生活禁忌,节日禁忌,数字禁忌,礼仪禁忌,餐桌禁忌。 三.吉祥民俗:吉祥民俗表现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吉日庆典等特殊场合的吉祥语、吉祥图案、吉祥物等等。实际上,吉祥民俗是人们心理观念的反映。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社会活动的基础上形成期望福禄喜庆、长寿安康、万事顺利的心理倾向。为了表达这种愿望和心理倾向,人们便赋予特定的语言、图案、自然物和人造物以神秘的光环,并加以区别对待,利用这些特别语言、图案、自然物和人造物能够驱灾避邪、去秽除魔、趋吉避凶,而且它们能带给人们平安好运、幸福安康、吉庆祥瑞。

中日文化比较论文

学习中日文化比较课程之后,以及联系自身对此方面的了解,我主要对其中的三大部分很有感触,分别是:中日茶道的差异、中日饮食的差异以及中日婚礼的差异。 一、中日茶道的差异 中国茶,是文人异士会面必不可缺的一种东西。这些人能在茶中喝出友谊、喝出交情。中国人,自然谦和,不重形式。所以不管是唐代的茶经,宋代的大观论茶,或明代的茶疏,一般人民将饮茶融成生活一部份,没有什么仪式,没有任何宗教色彩,茶是生活必需品,高兴怎么喝,就怎么喝。品茶之四大特色是:有“酸甜苦涩调太和”的中庸之道,有“朴实古雅去虚华”的行俭之德,有“奉茶为礼尊长者”的明伦之礼,有“饮罢佳茗方知深”的谦和之行。中国茶是中国文化息息相关,是中国礼仪之邦的体现点之一。 茶在中国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茶文化是东方文化的精髓,是东方民族不朽的文化遗产之一。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发源地,也是最早发现、利用茶叶的国家。从汉魏、两晋、南北朝开始以来,饮茶风俗从巴蜀地区向中原广大地区传播,茶文化由萌芽逐渐发展。唐代茶文化随着佛教的传播而传入朝鲜、日本,以后又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茶文化作为大唐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在日本得到了登峰造极的发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文化,并成为日本的国粹,饮誉世界。茶也是我国国饮,以茶敬客,成为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习俗。茶对于人类来说,—可让人啜英咀华,尽享茶之美味;二可醒神明目,有益健康;三可陶冶性情,修身养性;四可聚集亲情,有融洽

感情之功能。茶文化已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如现在,冷冷的天气,然后就应该捧杯茶,虽然普通人不是很懂品茗,但是喝着茶很舒适,喝茶还能醒神,工作学习之余,喝杯茶,舒坦。 日本承袭我国文化遗绪,一切典章、文化制度,受唐朝影响最深。唐时佛学盛行,佛家以茶代酒之风由中国传入日本。日本茶道,又称禅茶,其精神在于利用茶净化心灵,提神醒脑的特性,使饮茶者的心神,暂时革除一切俗务杂念,以期直扣人的本相,即是达到所谓本来面目赤子之心的境界,因为必需藉假炼真,所以对于环境的布置、器物的使用,要求的水准极高,茶屋必须外幽雅清寂,古木参天,奇石、古董,排列有序,内面必须玩物古董、瓶花名画,器皿烧制精巧华丽,高雅实用,主客态度必须平和谦逊,心无杂事,正襟危坐,虔诚授受。饮茶问之交谈,腔调馨欬,均须合体。日人认为这种心境为和、静、清寂的总和,如茶屋是代表宇宙万物经过过滤净化后,唯一可赘凭借的象征物,人一旦介身其中,一方面慢慢品尝苦涩的茶味,此情此景正是物我文融,天人合一,是用一种无意识的境界,藉以了悟永恒的价值。 我觉得,中国是喝茶懂道,日本人是喝茶说道,懂和说是最大的区别,说我偏心自己的国家也好,说我实话实说也罢,我仅仅是通过茶道来诉两个国家之间的差别。中国为五千年文化历史的优秀大国,茶文化也是源远流长,日本是中国边上的小国,茶文化本来自中国,又有什么资格可以比较呢?换句话说就是,日本是支流,中国是源头

从动漫中看日本文化结课小论文

日本文化 ——从动漫中找寻文化与精神 谈到日本文化,我们不得不想到的是日本文化的杂——杂文化,如今的日本文化经历时间长久的变迁与各种文化交相融合而形成的属于日本所独有但却又隐约可见其他文化于其中的璀璨繁盛。武士道、花道、茶道、以及和服、樱花等文化或许我们都或多或少的有所耳闻,在日本文化中,有一种文化,它既能在全球风靡,始终第一,同时也能给日本经济带来巨大的收益,它便是日本的动漫文化,它既属于日本文化,但同时也在其中展现日本文化。 日本动漫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发展时期。启蒙期:以下川凹夫创作的《芋川掠三玄关·一番之卷》为首的动漫代表了日本动漫的启蒙期;探索期:1945年,日本战败后,反战题材的动画影片颇受欢迎且影响深远,期间的代表人物是被日本动画界誉为“怪人”的动画大师——大藤信郎,他于1927年拍摄了黑白版的《鲸鱼》;成熟期:以《超时空要塞》,《鲁邦三世》为代表的机甲类动漫,同期,以宫崎骏先生的唯美清新自然风格的动漫独树一帜,传递着天,地,人和谐的观念,构成了日本文化的成熟期;细化期:自1990年至今,日本动画产业的进一步完善,日本动画的种类、形式、内容、题材以及从业人员发生了明显的细化。随着动画风格的多样性,日本动画进入细化阶段,同时成为日本经济支柱。 提到日本动漫,有几位动漫人我们不得不想到,作为“动漫之神”的手冢冶虫先生,其代表作《铁臂阿童木》,同时他开创了日本番剧每一集只有二十几分钟的先河,因为当时经济有限,制作不得不这样。有“动画界的黑泽明”之称的宫崎骏先生,旗下吉卜力制作的动漫宣扬环保,人与自然的和谐,代表作的《千与千寻》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动漫。还有,藤子F不二雄,鸟山明,富坚义博,尾田栄一郎,岸本齐史等漫画家鼎鼎有名。 看动漫于我而言,看的并不仅仅是那些热血的打斗场景,那些奇妙的幻想故事与生活,看的是它所拥有的文化与精神内涵,那些现实生活中所缺少但却非常需要的东西。

日本文化论文 我眼中的日本

论日本文化 本学期有幸选到了老师的“日本历史”公选课。就我所知,这门课有很多同学都想选。为什么这么多同学想选呢?我认为首先是日本这个民族和我们中国有着很复杂的关系,不论是古代的日本向中国学习,派出遣隋使,遣唐使等,还是近代日本发动了令中国人民蒙受了巨大苦难的侵华战争。都是国与国之间的交集的一部分。就我个人而言,是怀着对日本的极大的兴趣来选这门课的。诚然大部分时间,说对日本感兴趣会让人觉得是亲日,是卖国倾向。但是最近越来越发现,作为中国,想在与日本的交流,合作和竞争中处于一个上风的位置或者有利可图;作为一个中国人,想正确全面地认识日本。觉必须抛弃心中的偏见和痛恨,以一个客观的心态来面对,来学习日本和日本的文化。我个人对日本谈不上喜欢或是讨厌,小时候总是听老人们说日本鬼子在侵略中国时怎么样怎么样,就十分的反感日本或者说是畏惧日本也不为过。后来上学了,通过书本或是电视上放的抗日电影,了解了中国人民的努力战胜了小日本。便又变得十分自豪,但是对日本的讨厌却是未曾改变。知道后来看了一些关于日本的书籍、电影和动漫之后才对日本的看法有所改观。以下是我的一己之见,谨供参考,不对之处,还望指正。 一.日本战国 此词汇出自甲斐国(今山梨县)大名武田信玄所制定的分国法《甲州法度次第》第二十条中出现的“天下战国之上(天下戦国の上は)”一句。换言之,生处在被后人称为“战国时代”的人们,当时已有“如今是战国之世”的认知了。严格说来,日本战国并非正式的历史名词,一般用来称呼从室町幕府时代爆发了应仁之乱后到安土桃山时代之间(也有把江户时代初期列入的说法)百多年间政局纷乱、群雄割据的日本历史。因此有的人说日本没有战国,但就我而言,不论战国与否,那些名留青史的英雄,那些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是不会改变的。今川义元、北条早云、北条氏康、武田信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斋藤道三、松永久秀,毛利元就、伊达政宗、上杉谦信等名字只要是玩日本战国系列游戏的人都耳熟能详。 在这个时代,以幕府将军(也称作征夷大将军)和幕府分封在各地的守护职威信下滑,原本辅佐守护的守护代、各地土豪、甚至平民崛起成为大名。各地大名进而称霸一方,甚至于成为掌控天下的“天下人”,都成为可能。另外,此时日本与欧洲人之间的贸易交流正式展开,基督教和火枪的引进改变了社会和战争型态。到了战国中、后期,过往封建制度下的农奴地主关系也逐渐遭到破坏。日本的这段历史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何其相似。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无义战”,但日本的战国时期也不例外。总结起来就是“下克上”三个字。整个日本战国时代都充斥着重臣杀害主公然后自立的事。以织田信长来说,他从西方购买了火枪的武器,可见日本当时的割据势力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他们虽然忙于国内战争,但并未一味排外,反而懂得引进先进事物,虽然这些是为了征战。但是我们也不能磨灭他的历史眼光。说到日本战国,武士道精神是不能忽视的。这种精神可以说已经渗透到了日本这个民族的骨子里了。武士道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日本的神道教和佛教,以及孔孟之道和亚洲甚至世界各国文化。它是日本武士阶级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武士道究竟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武士道的奥义就是看透了死亡,“不怕死”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这种思想也是对传统儒家“士道”的一种反动。儒家的“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