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6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

2016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

2016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

第1篇: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

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其就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激烈的职场竞争所形成的就业难已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共识。如何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成为胜手呢?首先要破除旧的就业观念.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就业观念。只有这样.才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在求职竞争中成为强者。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一下大学生怎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一、从"精英"向"大众"的转变

随着90年代中后期全国高校扩招规模的逐年加大.全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居于高位.2016年高等教育入学总人数超过23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1%以上.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推进.大学生就业模式必然由精英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向大众化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转变。

在精英教育阶段.由于高等教育是稀缺资源.受教育者的地位必然增高.被称为"天之骄子".就业实行"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上大学不再需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学生也不再被称为"天之骄子".大学生就是普通老百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同老百姓找工作一样."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当前就业的主要形式。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大学生.既有大学生毕业去当工人.也有大学生毕业去做个体经营.只要是大学生通过诚实劳动来为社会创造价值.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现在社会所倡导的。劳动者的素质普遍提高了.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

二、从"城市"向"基层"的转变

当前.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一些县市是能提供比城市好的多的工作和待遇.但很多大学生还是不愿意去.认为委屈了自己。实际上.基层的天地广阔.蕴藏着无数的机会.大学生完全可以把到基层就业视为创业的起步、成材的开始.通过了界国情民意.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大学生应该将就业的姿态放低.将人生的目标抬高.在城市就业已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选择到基层就业是理性的、现实的。从2016年开始.我们学校相继开展了服务西部、农村资教、选拔选调生等工作.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既拓宽了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对毕业生就业观也是一种引导和教育。在服务西部计划和农村资教行动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毕业生.得到了社会、单位的一致好评.我校也涌现了像梁华山、吴天亮等一批优秀的到基层服务的毕业生.他们在基层中展现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为自己、为母校争的了荣誉!

三、从"公有"单位向"非公有"单位转变

在传统的职业观念影响下.人们都希望能够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大企业谋职、

发展.而不愿意到集体企业或民营企业求职发展。但是.政府机关、科教文卫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型三资企业由于多种原因(如体制原因、产业结构原因、亏损等).吸纳大学毕业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很难大量接受大学毕业生就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营、个体企业单位大量增加.随之带来的是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前大学生担心民营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个人没有发展前途;怀疑民营企业管理不规范.福利待遇没保障;还害怕民营企业工作不稳定.办公环境差。而现在的民营企业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发展非常迅速.人才市场薪资调查

表明.民营企业的收入水平甚至已和三资企业不相上下.民企灵活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手

段为人才创造了比在其他单位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随着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民企工作也不用担心四金交纳等个人保障问题。

四、从"专业对口"向"通用人才"的转变

很多大学生就业时特别强调要专业对口.认为大学花费了几年时间所学的杂混业是自己生存之本.如果离开了自己所学的专业而选择其他行业.那就白白浪费了大学的时间.专业情节依然影响着求职的心理.实际上大多数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标准是:注重应聘者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至于专业是否完全对口.并不过分计较.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知识与现实需要难以吻合.求职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则难以找到合适的职业.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毕业生.应看重行业的发展前景.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择业方向.勇于进入与自己相近或相关的职业。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体制转轨时期.随着结构的调整.必然也会使某些行业迅速发展.如第三产业的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社会服务等.就业人数将会明显增加。由于我们的教育结构不能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必然会使某些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大学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大学生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会比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快更好地融入与适应。

五、从"打工"向"创业"的转变

打工是一种被动的就业行为.而自主创业是给自己"打工".是一种主动的就业行为。新一代大学生精力旺盛.有着强烈的挑战自我.实现自我的激情.并且无负担.没有太多牵挂.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善于接受新知识。

从现阶段的就业形势看.国家宏观政策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

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广大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创业——这包含机遇与挑战的字眼.已经成为无数大学生心中的梦想。中国也已经诞生了一大批大学生创业者.而且其中不乏许多非常成功的典范。

第2篇: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美关系走向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

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70年代以来.美国和中国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关联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中国国内的某些年轻学者也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对美政策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系统地研究中国对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成果目前仍不多见。本文试图运用史学和国际关系学学科渗透的方法.对中国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本文的重点是分析中国对美政策的缘起、变化和发展.及其对各个时期中美关系的影响。

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

展有利的依托平台。在这样一个为诸多国家眼红的平台上.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长将是不争的事实。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视以久的土地。对于中美关系.应坚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框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

空间。中美双方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中美关系非常复杂.必须处理好。中国外交的很多工作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

中国对美政策应循之道

"变"与"不变"是50多年来中国外交发展过程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外交经历了几次大的战略调整;另一方面.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贯穿其中。中国外交的基本内容正是在这种变与不变中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的.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外交独特而又丰富的内涵和风格。

"变"是与时俱进的要求和表现.更是在不同国内外环境下更好地谋求国家利益的需要。

而"不变"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意识继承的部分.表现为连续性;另一部分则是不愿继承、希望改变的内容.但由于不同的原因.历史上的政策对决策者或大众心理有巨大影响.使现有政策有意无意地保持了原来政策的某些内容、某些宣示、某些态势或倾向.表现为外交政策的"惯性"。"变"突出了中国外交的特点.而"不变"在很多方面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中国外交的消极因素。

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政策已经不是原来的政策.援助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但我国的对外政策宣示仍然把八项原则作为中国对外援助的指导思想.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惯性的表现。

第3篇:世界新能源形势与政策论文

2016年.在世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的背景下.西亚北非动荡和日本核事故两大热点问题对世界能源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西亚北非局势影响地区能源生产和运输安全.导致国际油价波动.对能源消费国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日本核事故沉重打击了全球核能产业.对世界各国的核电政策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从长期看.化石能源的主体地位不可撼动.石油价格仍面临上涨压力.并因此为天然气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核能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重拾发展信心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相关国家针对南海、北极等潜在能源重要产地的争夺将进一步加剧。

中国能源安全和产业发展也受到上述热点问题困扰。中国严重依赖西亚北非地区的能源供应.动荡引发的油价高涨也使中国面临更严重的输入性通货膨胀。中国尽管未放弃核能发展.但明显放缓了步伐。

一、当前世界能源的总体状况

能源一直是关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的重要议题。当前.能源消费继续强劲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化石能源在世界能源总体消费中占据主体地位。目前.世界大部分能源仍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其他能源尤其是新能源发展迅速.但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尚需时日。国际油价难以回到低位.价格波动对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都造成严峻挑战。

1、能源供需关系总体紧张

进入21世纪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能源供应趋紧。在这期间.尽管在世界范围内石油供需总体上保持平衡.供略大于求.但这一平衡十分脆弱。往往由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局部战争、社会动乱、恐怖活动等原因.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某些季节或某一时间段、某些石油品种出现断档.致使某些国家和地区不时发生油荒、电荒等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总体看.能源生产能力增长缓慢.能源消费需求却快速上升。近2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新发现的油田越来越少.特别是特大油田。世界现有的四个超级油田中.墨西哥的坎塔雷尔、科威特的布尔干、中国的大庆油田产量早已开始下降.只有沙特阿拉伯的加瓦尔油田还保持高产。未来.俄罗斯位于西西伯利亚的重要油气田的产量也会下滑.除了要在传统的产能地区西西伯利亚发掘新产量.还需要开发基础设施落后的东西伯利亚地区甚至北极地区。俄罗斯能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开发投入.仍面临不确定因素。俄罗斯石油生

产高峰时期.每天可达到1050万桶.但到2035年.日产量会下滑到970万桶。其他一些国家尽管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出于各种考虑限制开采。例如.美国在阿拉斯加北部拥有丰富的石油储量.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就地储备石油.长期限制开采。

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经济迅速增长.石油需求和消费量不断上升.上升幅度超过了产量的增长。尽管2016年经济危机爆发使石油需求自1983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但2016年.石油消费再次转降为升。可见.石油供应的宽松是暂时的.供应紧张才是常态。

全面提速——

能源结构走向多元化

在当前国际金融风暴肆虐下.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外部需求大幅下降。这直接催生出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与管理体制上的新变化。

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核电首当其冲。2016年11月21日.中国第9座核电站——福建福清核电站一期工程开工;12月16日.总投资近700亿元的广东阳江核电站正式动工建设;12月26日.总投资260亿元的秦山核电站扩建项目方家山核电项目开工。

至此.世界上最大的核电规划正在中国渐次展开。据了解.我国2020年前将在核电方面投下4000亿元左右的资金。

其次.2016年12月15日.总投资近400亿元的"宁东大型煤电化基地"正式启动.意味着煤炭资源整合的"前奏"响起。

第三.甘肃河西走廊、苏北沿海和内蒙古等地正在规划建设几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目前.甘肃酒泉地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已全面启动。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中国围绕油气领域的对外合作进展不断加快:中国到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管道开通;中俄之间也确定将修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往中国的油气管道。

据透露.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已得到国家核准.不日将全面实施。这一总投资达930亿元的庞大工程.将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是中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的大型管道工程.仅钢材就要400万吨.如考虑到沿线城市内管线改造与建设.共能拉动投资3000亿元。同时.库容达2680万立方米的石油储备二期工程也已规划完毕.成都千万吨级炼油厂不日也将开工建设。

张国宝表示.这些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实际举措.也说明中国的能源战略正在一步步实现。我们要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大能源企业的整合重组.建设现代、高效、稳定的能源工业体系。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表示.当前形势为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创造了一个好

时机.将来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应该走多元化的道路。

节能降耗——

开源节流是治本之举

1月13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37、59美元。有人担心.低油价可能致使对新能源的投资放缓。

能源专家指出.不可再生能源的属性决定廉价时代将一去不返.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专家表示.对于中国这个耗能大国和人均资源小国来说.开源不节流.多元化的能源战略从长远来看也只是治标之举。能源危机、气候危机.21世纪越来越明显地影响世界社会和经济的两大事件.让世界各国幡然醒悟.解决能源问题和气候问题.治本之策还在于节能降耗。

据估计.中国节能的潜力有60%在工业部门。中国石油利用的经济效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用油设备的效率也低于国外.节油潜力很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力在能源总体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据了解.2016年.国家将继续对传统煤电项目实施"上大压小".计划关停小火电机组1300万千瓦。相关数据显示.到2016年10月.小火电机组累计关停3210万千瓦.已实现"十一五"规划近2/3的目标。

深刻把握国际能源格局变化新形势

能源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目前国际能源格局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化。

一方面.现有的能源生产消费格局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区域变化。从消费上看.能源消费重心正在从西方发达国家向亚太地区转移.尤其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费增长迅速。从生产上看.能源生产日益多元化.虽然欧佩克仍掌握着全球石油供给的主动权.但北海、非洲和墨西哥湾的石油勘探和开发也在加速进行中。即便如此.事实和研究结果仍表明国际石油生产的峰值时刻即将来临。

另一方面.新能源开发已展露黎明前的曙光.能源供给结构即将进入下一个能源替代的

发展周期。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油砂、重油、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都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其中.前一个变化来源于国际范围内区域经济增长中心的转移.而后一个变化则来源于现有主导能源供给保障程度的下降和环境保护的压力。

这样一种能源格局的变化导致各国在世界范围内对能源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同时也加快了能源领域的技术开发步伐。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作为新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工业化、

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能源需求进入高增长时期.而中国的能源供给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不但从总量上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根据Bp公司的能源统计数据.与世界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比重较世界平均水平高出41、1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较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低15、4和20、1个百分点。由于国内优质能源石油、天然气的供给保障能力低.目前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已经接近50%。同时.能源消费(主要是煤炭)是导致中国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空气中约70%的二氧化碳排放、90%的二氧化硫排放和67%的氮氧化物排放来自于燃煤。几乎所有的烟尘排放也来源于此.占到总悬浮颗粒无污染(TSp)的一半以上。

这种相对落后的能源消费结构、高度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和能源消费的高污染.不但导致我国资产价值体系溃损.生产和生活成本不断上涨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而且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中遇到更大的压力.长期来看.对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也会产生制约作用。因此.千方百计解决国家能源安全这一具有长期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显得尤为紧迫。

在国际能源市场和国家能源供应保障体系中.能源企业的作用是第一位的。能源企业能不能把握住这一格局变化的历史性机遇.不但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而且对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起着重要的影响。以Bp、埃克森、壳牌等为代表的国际大石油公司凭借着资源、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不但在过去的近百年中主导着国际能源市场的发展.而且近年来加快了进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步伐。

中国能源企业是国际市场的后来者.在资源获取、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与上述大公司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如果再将企业资源投入新能源的开发有可能会更加力不从心。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格局的变化对于中国能源企业而言不仅仅是风险.更潜伏着巨大机遇。庞大的国内需求为企业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提高管理能力和加快技术进步提供了空间.新能源的开发缩小了国内能源企业与国际大公司的差距.因为这一领域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水平差距相对较小.为我国企业在未来竞争中转被动为主动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时刻.被动应对只能意味着放弃发展的主动权.成为跨国能源公司的附庸甚至被淘汰出局.国家的能源安全无从谈起.经济命脉也将落入他人之手。反过来.主动应对则意味着在竞争中牢牢把握发展的机遇.将企业的竞争力建立在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上.这样的竞争力才是有生命力的、可持续的。历史经验已经证明.能否主动、敏锐而准确地判断形势.进而作出正确的战略抉择.是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国家石油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提出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正是对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要求的积极回应。这一战略决策提高了企业关注世界能源发展趋势.顺应全球石油石化行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能力.有助于企业实现从传统石油公司向面向未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能源公司转变.有助于为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一战略的巨大意义更具体地体现为:

首先.有利于提高中国石油集团的国际竞争力。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包含传统能源的支撑.能源供给结构变化.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供应能力的价值链开发.能源开发利用全球化和经营管理国际化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见.这一战略以技术进步、管理能力的提高和价值链的构造为手段.既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有助于中国石油集团克服劣势.全方位地参与国际竞争。

其次.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地位的提升。能源是企业最基本的投入品.一个清洁、高效、低成本的能源供应体系.有助于中国企业降低提供物品和劳务的成本.这在竞争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对于企业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中国石油集团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思路.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最后.有助于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体现在有足够的能源可以利用.另一方面体现在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思路.有利于中国石油集团更好地参与传统能源资源和市场的竞争.也有利于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的开发.提高能源长期供给结构的弹性。同时.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有助于降低由于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第4篇: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论文

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探析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从事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者如何提高教育效果?帮助大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及时准确地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到每位大学生心中.这将成为形势与政策教师的首要责任和任务。如何将这门没有教材、时政性强、听课率低的课上好?笔者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清形势和任务.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珍惜和维护国家稳定的大局.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要完成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任务.实现其教学目的和要求.就必须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

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不必突出理论知识的传授.主要应发挥形势与政策课自身的功能、特点和作用.反映其思想的教育性.明确三方面的教学目标:一是体现鲜明而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二是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三是教学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样.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才能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密联系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努力回答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增强针对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体现时效性。

二、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栏目

每个专题(四个学时)我设计了四个栏目。在这些栏目的教学中.既有教师的讲解.又有学生的参与;既有主题内容的疏理.又有文字及音像资料的支撑;既有相关内容的回顾.又有本专题的内容的巩固.使整个课堂显得轻松、自然、流畅。

1、新闻播报

上课之前利用40分钟时间.以抢答的方式提问.让学生回顾播报上一周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并选择1-2个与社会热点、生活相关的新闻.让学生联系实际发表观点和看法.来检验学生在上课之前关注时事的程度。最后.结合学生发表观点和看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发生国内外重大事件.看待问题要由现象到本质.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习惯。由于一周一次的形势与政策课.时间间隔较长.用这种方式做开场白.将同学们远去的思维拉回到课堂主题.学生迅速安静.精力集中.等待进入角色。

2、课堂讲解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用多媒体制作成课件.讲解本专题涉及的话题的来龙去脉.人情人理分析成因、经过、结果.明确指出作为大学生应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起什么作用、担当什么角色等.让学生对本专题的内容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3、时事大家谈

讲课结束后.留一小段时间让学生对本堂课的内容提出疑问、发表看法.联系学生的"困惑"点师生共同探讨.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让课堂教学活动由教师的"独唱"变成师生的"合唱"。

4、课外资料

在完成每一讲的课堂内容之后.给学生准备与课堂内容有关.或者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相关的课外资料作为课堂的补充.主要以图片新闻和音像资料为主。比如:讲"东北亚局势"时.给同学们下载编辑有"朝核计划"、"美日军演"、"韩日军演"、"美日韩军演"等课外内容。

三正确把握教学中的几个"关系"

1、形势教学与政策教学的关系

形势是客观的存在.政策是人根据客观提供的条件制定的主要指导性原则.二者是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的。从根本上来说.形势决定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客观依据。因此.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正确把握好形势教学与政策教学的关系。形势是动态的.教师要结合国内国际形势正确评述国家政策.切实消除重形势轻政策现象.否则就会出现

就现象进行讲解而不能把握问题的本质.不能引导学生理解国家政策出台的深层次含义.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形势与政策的教学效果。例如:台湾问题是形势教学中的热点问题.教师在回答此问题时.要结合两岸关系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评述政策的变化.在两岸关

系紧张时期.结合"九二共识"和"反分裂国家法"理解国家政策出台的背景以及其深层次的意蕴;在两岸逐渐走向对话的今天.结合两岸三通以及其他经济政策把握台湾问题的未来。

2、热点教学与政治认同的关系

形势教学中.大学生往往更关注局势变化中的热点.而且捕捉热点的敏感程度十分强烈。因此.以讲解国际形势变化中的热点为切入点.联系事件的背景.联系历史.教给大学生

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以及我国的外交政策。如2016年9月7日本巡逻船钓鱼岛冲撞中国渔船事件.以及2016年9月11日的"购岛"事件.在这个问题上.教师要告诉学生钓鱼岛的历史。钓鱼列岛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台湾本岛面积。钓鱼岛隶属于中国台湾省宜兰县头城镇大溪里管辖。1972年5月15日.美国将琉球主权移交日本时.一并将钓鱼台列屿的行政管辖权也交给日本。目前该岛实际由日本控制.被划为冲绳县石垣市.日文名称"鱼钓岛";针对日本的行径.中国大陆及台湾对钓鱼台列岛声张主权.自1970年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登岛或试图登岛以具体行动宣示主权.称为"保钓运动"。总之.热点问题是一把双刃剑.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要准备把握热点的本质.从而引导大学生政治认同感的形成。

3、主题教学与一般教学的关系

形式与政策教学中要把握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亦即主题教学与一般教学的关系。在形式与政策教学大纲中.高校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制定自己的主题教学内容.在每学期的教

学内容安排中.联系国家政策实际与大学生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比如在2016年突出奥运的主题、2016年突出"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论的学习、2016年突出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主题、2016年关注中印关系、东亚新变局和国内民生改善等等。通过主题的学习.突出思想理论教育的核心地位.为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4、教材与其他教学资源的关系

形势与政策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的理论性、完整性、逻辑性特点.同时要避免教材的动态性不够问题。另一方面.要根据教育部两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以及国内外形势政策的变化.安排有经验的专职教师自编讲义.同时把教育部及上级主管部

门制作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作为学生学习辅导资料。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影像信息而成长起来的一代.更加注重图像带来的视觉冲击.教材

的权威性、严谨性以及单纯的文字符号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需求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故而教学中要充分影像资料。"大国崛起"系列纪录片浓缩500年世界史.从中国人的特

殊视角探寻了9个大国崛起的经验和教训。"复兴之路"系列纪录片讲述了1840年鸦片战争后到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召开前.中国屈辱、奋争以及复兴的历史.全景式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这两部纪录片对于大学生而言.都是难得的影像资料.对于大学生正确史观的形成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再如在道德教育专题中.选取"道德的力量".将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影像片为教学资料.学生在模范事迹的触动中完成了道德观的完善或重塑。总之.在形势与政策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必须服务和服从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中心内容的需要。形势与政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是一项长期、动态的艰巨任务.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教学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他如保障机制的建立、师资队伍的培养、考核方式的探索等都对教育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需要教学工作者、教学研究者的不懈努力。

第5篇:十八大形式与政策论文

作为一位新时代大学生.努力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不仅是时代赋予我们青年人的责任与使命.更是我们的义务。我作为汇华学院的一名普通学子.通过杜老师的形势政策课对国内外形势的生动讲解.不但使我深刻体悟到了我党建党60载风雨历程的艰辛.也使我明白了现在我们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使我坚定了要加强学习十八大会议理论与精神的决心与信心。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

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报告回顾了成就、总结了经验.报告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课上.杜老师带我们讲解了分析了胡锦涛主席在十八大上做的报告.强调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即坚定不坚定不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是对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的科学总结和充分肯定.是发出的坚定不移贯彻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强声音.胡总书记的报告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了中国共产党在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的道路上所付出的努力和创造的光辉业绩。作为一名理学专业的大学生.我感觉到发自内心的幸福我们是社会和党的新鲜血液.未来日子里.正是我们大放异彩的时期.我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主力军。我们应当做好本职工作.学好自己的专业.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为祖国的腾飞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不仅在政治上坚定了我党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且也在宏观经济上也为我国指明了道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要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

进展。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不仅为我党以后工作的重点指明了方向.更是民主公开的选

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批经验丰富、年富力强、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同志进入中央领导机构.实现了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又一次新老交替.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兴旺、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在记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记者会上的发言简短却实实在在.人倍感舒服。无处不在向中国人民与世界透露着希望与未来。民之幸福希望。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在记者会上的发言中的几句话。然而.就是这几句话.是总书记给人民最好的承诺。

在听了杜老师的形势与政策课的精彩论述以后.深深感觉到了我们党的伟大.使我始终

坚信在我党的坚强带领下.我们一定克服万难.无论是禽流感还是雅安的地震.都永远打不倒我们中华名族的坚强意志.多难兴邦.在无数中华儿女的不懈奋斗下.一定能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