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自卑心理使人感到自己事事不如人,又没有勇气赶上去,悲观失望,消极处事,十分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这必须引起教师和家长的足够重视。本文就小学生自卑心理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教育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自卑心理消除自卑

引言自卑,现代汉语辞典解释为:轻视自己,认为不如别人。心理学上是指在和别人比较时,低估自己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心理上的缺陷。自卑感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做出过低评价,或对自身的智力和能力怀疑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常常表现为抑郁、胆怯、失望、忧伤、害羞、不安和内疚的心理,是与正常人的自尊心相对立的一种病态心理,又称自我否定意识,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就会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产生一系列日益显著的影响,如智力水平逐渐下降,思维与应变能力的减退,形成孤僻、懦弱、虚伪的性格,甚至走向悲观厌世,自我毁灭的危险道路。心理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童年时期的经历虽然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淡忘,甚至在意识层中消失,但却会顽固地潜藏于潜意识中,对人的一生产生恒久的影响力。"因此,童年经历过不幸在压抑环境中长大的人更容易产生自卑感。自卑是当前危害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之一。它既影响学生健康个性的建立,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学习、行为、生活能力的发展受到障碍。这必须引起教师和家长的足够重视。本文针对小学生自卑心理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教育对策。

一、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生理与心理成熟化发展的过渡时期。过渡时期也是不稳定的时期,良好的教育能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反之,则会片面地发展学生的各个方面,自卑就是其中一个方面。个体在社会化进程中,由于经常处于落后的地位,在无力改变现状(如生理方面),或虽经努力,仍无法赶上(如学习方面)而累积起来的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我们就先看看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原因:

1、生理方面: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对自己的外貌会越来越重视,五官、容貌、身材、体质等任何方面有明显缺陷,都会引起学生“自惭形秽”的心理。若受嘲弄、冷遇,更会觉得无地自容。如有一位五年级女生因自己个子特别矮,班里几个调皮学生经常喊她“矮冬瓜”,因此非常自卑,怕与人交往,形成了离群索居的孤僻性格。

2、个性差异:

个性是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个性的差异是指人们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小学生由于遗传素质不同,受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不同,因而在体力、智力、兴趣、气质等方面各有不同特点。(其实个性的差异也算是客观条件,但学生经过后天的努力,也能够改变。)学生在发现自己的智力和一些才能不及其他同学就感到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偶尔一两次的失败便完全气馁了,认为自己天生就这样,无法再改变。

3、智能方面:

有些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以及语言、操作等智能水平低于常人,在学习和集体活动中经常处于落后地位,虽经努力,无法赶上,于是自怨自艾,灰心失望,以致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

4、学生认识能力的限制: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向理性认识发展的阶段。

①认知水平方面: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尚浅,缺乏自我意识。他们对自我的认识与评价是根据成人或伙伴的态度来确定的。因此,一旦遭受失败或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批评冷漠时,往往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调节,而失去信心,产生否定自我的消极情绪。

②承受能力方面: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原因,他们就像温室里的花草,已经形成了任性、孤僻、依赖的性格。当困难和挫折来临时,有些学生常常不能面对。而且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他们无法承受更为严峻的考验,表现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失败在所难免。为寻得心理上的平衡,他们只能做出“己不如人”的消极自我评价。如果那位自杀的小学生认识能力稍微提高一点,那么

悲剧便不会发生了。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受着周围环境的影响,环境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这也就直接决定着他们的评价标准,正是由于学生的认识能力不够才导致了自卑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

5、家庭方面:

社会地位低下的、经济境况困窘或残缺畸形的家庭,会让小学生有低人一头的心理,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可能导致自我否定意识的急剧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来很多人家庭观念淡薄,离婚率上升,不少单亲子女无法正视现实。一位六年级男生因父母离异,家庭经济困难,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无法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自卑心理加剧,最终离家出走。

6、教育方面:

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因此很多家长都对孩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评上“三好生”、考试得100分等。但由于在全体学生中能够达到这种要求的永远只能是少数,大多数学生在竞争中处于中间或落后状态,家长自然是千方百计施加种种压力,不少家长在失望之余常用的是责备、惩罚和嘲讽的方式,这很容易诱发和强化学生自我否定意识,不适当的对比,也容易强化儿童的自卑心理。

另一方面,学生的压力则来自学校,由于考试中的优秀率、及格率仍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指挥棒,教师必然会偏爱“优秀生”,而对“差生”则表现冷淡,甚至有厌弃态度。一般来说,学校教育在塑造完美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不良的教育也能阻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①在教育要求上,对学生要求过高是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往往以成人或者班中优秀生为标准向学生提出要求。在这“高标准、严要求”之下,使大部分学生过早地承受了这个年龄不应有的学习压力,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体验到的是失败的焦虑和苦闷,从而引起“低人一头”的心理。

②在教育态度上。每个班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是否能公平对待具有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但我们遗憾地看到:教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明显偏爱,这无疑把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等,使得多数属于中等状态和落后状态的学生,在潜意识中感到“低人一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的一句话很可能造成一个学生一辈子的跌落。前几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个

故事:一位教师在看见一名学生老教不会时,和蔼可亲的形象立即被粗鲁的辱骂声所代替: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活在世上还有什么用,不如死了算。这名小学生仅有的一点自尊心也在教师的辱骂声中撕裂,当晚,他便自杀了。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如果我们的教师对学生是抱着不负责的态度,动不动就以打击、谩骂来抵制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由极度的自尊变为自卑。这样看来,我们教师的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二、消除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对策

1、以情感人,以爱育人,唤醒自卑学生的自爱心

一视同仁,平等待人,不仅是取得学生信任的条件,也是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有自卑感的学生,往往处于烦恼、紧张、苦闷甚至绝望之中,这时教师要满腔热情地去关心学生,而不能漠然处之,无动于衷,更不可讥讽嘲笑,严加指责,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关爱,则永远不可能使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吐露心中的积怨和秘密,更谈不上解除心理负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只有施以更多的爱心,用老师的爱去滋润他们干涸的心田,净化他们的心灵,才能唤起他们对进步的渴望和向上的追求。另外,创造宽松和谐的班集体,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教育的作用,也可以使自卑学生的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感情体验得到淡化或抑制。教师应该对那些暂时落后、有待进步的学生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意,并采取具体的措施,帮助指导落后的同学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彻底改变落后面貌赶上来,从而从根本上消除自卑心理。在帮助自卑生进步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尤其是对那些落后程度比较严重的学生,更应该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淹没于问题与缺点之中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赞扬。这样就能使他们重新点燃自信心的火种,获得克服缺点、发奋进取的勇气和自信。对于年幼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表扬、肯定、奖励等外部手段往往有更大的作用。

2、提供经验,树立榜样,增强自卑学生的自信心

战胜自卑心理最好的办法是自信。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如果每天对自己说“我很漂亮”,这个人就会真的慢慢地变得漂亮起来,这就是“自我暗示”的魔力,因为人如果有了某种自我评价,就会不知不觉地在行动上向心目中的那个自

己靠拢,因此教师要善于帮助自卑的学生树立自信心。

小学生富于幻想,善模仿,可塑性大。他们容易受来自各方面人物思想意识和人格行为的影响,并以特定的方式在自己身上再现出来。让他们了解身边的老师、同学或他人与其有同样的经历,饱尝家庭的不幸,通过自身努力,靠着坚强的意志品质战胜自我,走出困境。也可以介绍一些有类似经历的伟人,科学家或文艺作品中的人物,作为范例,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地模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榜样的感召力使他们消除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

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抵制自卑。教师通过某一方面的比较,让他知道比自己差的人还有,自己不是没有希望的,暂借用一下阿Q精神。不过要注意的是:防止后遗症的发生,不可以帮助了这个同学又打击了另一个同学。也可以通过优点来纠正缺点。

3、提供机会,创造成功,强化自卑学生的自尊心

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说过:“知之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学生战胜自己的弱点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有自卑感的学生,经常处于灰心失望之中,因此教师和家长要为有自卑感的学生确立能够达到的现实的奋斗目标,用“心理折算法”把大目标化成一个个切实可行的小目标,尽可能减少他们失败和受挫的机会,给孩子提供“行动”的机会,“成功”的机会,把成功作为自我激励,来强化他们的自尊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成功——自励——自信之间的良好循环,进而破坏他们原来的自卑感。如开展辩论比赛、智力竞赛、歌咏比赛、学科单项竞赛、成语编故事比赛、体育比赛、猜谜比赛、朗读比赛,给一批在学习上没有名气的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充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特长,为他们创造成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登台亮相,展示“一技之长”,使他们能“出人头地”。并且要抓住他们获得成功的契机,使他们在成功的兴奋和快乐中,充分肯定自我,在平等温馨的气氛中自由愉快地生活、学习,彻底消除自卑心理。

4、创设逆境,磨练意志,增强自卑学生的耐挫力

自卑的学生大都意志薄弱,无法面对挫折、失败。因此学校和家庭都应重视学生的意志锻炼,让他们敢于面对困难,接受挑战,使他们能够不怕挫折和失败,视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样才能使他们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坚强。英国有一位学者,

将独生子女送到我国河北某地农村过两年艰苦生活,目的是为了让她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意志,接受考验。斯巴达是古希腊的一个城市,在这里的孩子,生下以后,斯巴达人就教他们忍受饥饿、寒冷的侵袭,使他们经历种种的磨难与艰苦,而正是这种教育使得斯巴达成为勇敢善战的民族。近几年来,“吃苦夏令营”也在我国各小学火爆起来。让孩子知道吃苦的滋味,这是一笔送给孩子的财富,可以使他们变得自立、自信、自强。

有自卑感的同学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做事时缩手缩脚。因此,要想方设法让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大胆的表现自己,有了第一次的成就感,就会激励下一此的欲望,从而提高抗挫折能力,在克服困难中自然地摆脱自卑感的困扰。

我们还可以开放心理教育课,使学生知道经受挫折是正常现象。人生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鼓励学生不要害怕挫折,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要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应对自己的不幸。鼓励学生在挫折面前作一个强者,遇到困难不悲观,不灰心。

把自卑看作“潮湿的火柴”,“潮湿的火柴”是不会燃烧的。教师只有了解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才能使学生克服自卑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张民生、金宝成.《现代教师:走进教育科研》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冯维.《小学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李清臣.《教育学》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心理健康驿站《消除后进生自卑心理,培养学生耐挫折能力》

阿德勒.《超越自卑》

网络文献:

《中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及自我调控》

《小学特殊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研究》

小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一、案例 刘力文,男,9岁,小学三年级学生。该生从小跟爷爷生活,对他很是溺爱,总是欺负周围的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无缘无故的,就打同学一巴掌或踢同学一脚。上课时有话就说,不认真听课,令老师极其头疼。 二、综合分析与诊断 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 1.攻击性行为; 2.人际关系; 3.学习适应性。 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攻击性行为: 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是因为溺爱导致这种打人的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 2.人际交往问题: 该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与他的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负",但却引起了同学的"注意",这些行为也就形成了他在别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即使有些行为是暗示"我想跟你们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认同和接受的。 3.学习适应性: 现该生学习没有多大的进步,这是发展过程中的适应不良表现。这除了影响行为与人际协调外,还有对学习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影响。 目前,该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如何调整好情绪,给予学习相应的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并且这也是促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在行为上给予积极的建议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进行引导措施 1、询问基本情况。 2、向家长反映该生的在校表现,表明想教育好其儿子的心意。 3、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4、与孩子交谈,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思想意愿; 5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觉如何",目的一在于让孩子宣泄;二在于让父母学习与演练与孩子的沟通;三可以顺势引导家长如何做更好,做好共同教育工作。 6、让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让他明白如何与同学相处,做个受同学欢迎的人。 7、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继续自我监督与控制。 8、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小学生 心理健康 现状 成因 建议

摘要:长期从事小学教育,主研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平时观察、走访调查、量表测试等方法,发现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障碍主要集中在冷漠、孤独、厌学、焦虑、自卑、敌对这六个方面。认为造成上述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是:教育、教师素质、家庭及社区环境的影响。从建构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经营”运作机制、加强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师“育心”工程、开展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心育”常规活动、开辟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社区“关心”教育网络四个方面提出改变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成因建议 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长期重大任务和主旋律。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就是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学校、家庭的教育效果及学生的成长。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学专家的结论,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应该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自强自立,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畏艰难,对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对自我充满成功的信心”。然而,面对急剧变化和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直面越演越烈的“应试教育”下放权,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堪为人忧。近日,《中国青年报》转发一篇权威报道,报道的标题为《二成中小学生有严重心理问题》。文章列举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组发布的调查显示,小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和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占到了20.6%。 笔者从事小学教育三十余年,“九五”、“十五”先后主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八次参加全国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活动,近百篇论文、调查报告在市、省级评比中获奖或在有关刊物上发表。通过平时观察、走访调查、量表测试等,就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成因及预防策略简述如下。 一、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冷漠。笔者曾做过多次跟踪调查:一是通过现场观察,二是采用量表测试。调查结果显示:看电视遇到伤心、感人的情节,中段(三、四年级)有41%,高段(五、六年级)有34%的小学生不会流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MHR SP(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受到重大刺激不激动、不流泪”一栏中,38%的家长认为,孩子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应的刺激表现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常在早晨、傍晚上学或放学途中,看到相当一部分中、高年级的学生坐在白发苍苍的祖父母的小三轮车上,悠闲地吃着点心,宛如观光游览,上坡也懒得下车。 2、厌学。学校理应是孩子们学习的乐园,可利用周步成等主修的《学习适应性测验(AAT)》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样本容量为200的测验数据表明:30%的小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具体体现在学习“不主动”或“有时主动”。54%的学生坐到书桌前准备学习时,会马上或有时感到厌烦。20%的学生会在对学习厌烦时找“头痛”或“肚子痛”等借口。36%的学生对学校的环境不适应,主要体现在由于不喜欢某老师而讨厌其执教学科。尚有10%左右的学生感到老师讨厌自己。MHRSP(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测验中,40%的教师、家长认为学生(孩子)“课堂讨论或与家长谈论学习问题时不感兴趣”、“一提起学习即心烦意乱”。小学生厌学情绪随年级的升高呈上升趋势。

小学生自卑心理及其对策

小学生自卑心理及其对策 摘要:人一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小学阶段,小学生是心理逐步得到塑造并具有极其不稳定性的特殊群体。然而却有一些小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情结,在特定情况下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面对此种情况,本文介绍了自卑的相关理论,并利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提出了应对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自卑成因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多样的高科技时代。现在的小学生绝大部分都能过着锦衣玉食的优裕生活,然而只要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就会惊异地发现,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情结。自卑是小学生当中较为普遍的一种消极心理,严重的自卑感会造成人的心理变态,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自卑心理的危害,追根朔源。正确把握自卑产生的基本原因,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帮助小学生成功跨越它并找到自信,到达人生的巅峰。 1 自卑的基本含义 自卑,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轻视自己,认为不如别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是一种性格缺陷,表现为自己贬低自己,待人接物缺乏信心勇气,没有主见,畏首畏尾,是一种非常有害的心理[1]。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是实现理想或某种愿望的巨大心理障碍。自卑的人孤立、离群,易于抑制自信心和荣誉感,当受到周围人们的轻视、嘲笑或侮辱时,这种自卑心理就会强化,他们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和表现,怯于表现自己,逃避现实,甚至会自我封闭,形成人际交往的障碍。对于自卑心理,我国学者已经对其进行了明确的界定,自卑心理指的是一种个体消极的心理活动,导致这种心理的要素是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或者品质评价过低[2]。 2 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 既然小学生的自卑心理危害如此之大,那么我们就要找到它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从而帮助他们解决这个心理障碍。自卑感的形成受到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制约: 2.1 主观原因 2.1.1 生理及心理因素

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笔者简要谈谈对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成因及教师在防治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对策。 一、小学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现 1、敏感: 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 2、叛逆: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3、嫉妒: 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4、失落: 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这容易给中小学生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5、自卑: 它是一种印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 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二、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

学生心理案例分享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 个案分析: 自卑畏怯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一旦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不具备和他人同等的条件,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 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小强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也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玩具等方面。这样给他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他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 家庭因素 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我从少言寡语的他身上看到的是更多的自卑和无奈。原来小强的爸爸是一个精神病人,妈妈先天双目失明,爷爷做杂工,小强的日常生活起居只能由身患严重糖尿病的奶奶照顾。虽说他也

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但他所要面对的和承受的确实其他同龄孩子无法想象的。奶奶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爷爷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表达的方式也十分粗暴。爷爷奶奶对他的望子成龙,导致他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他未能达到大人的期望时,便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小强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于是他渐渐变得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有时还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由此他产生了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 3. 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老师们对小强了解不够全面,关注不多,久而久之,让他便逐渐产生失落感。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及时完成课外作业,得不到老师适时的表扬和鼓励,甚至是另眼相待,因而否定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自卑感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家境较好,乖巧可爱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小强这种状况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过多的自我否定产生了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他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

如何克服小学生的自卑心理

如何克服小学生的自卑心理学习体会 通过听讲座让我深刻体会到,在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方面做的还不够具体,不够扎实,有许多关注点没能够很好的去利用,只是一味的说服,有时说服真不如行动来的更直接. 1、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 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说过:“知之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学生战胜自己的弱点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有自卑感的学生,经常处于灰心失望之中,因此教师和家长要为有自卑感的学生确立能够达到的现实的奋斗目标,用“心理折算法”把大目标化成一个个切实可行的小目标,如开展辩论比赛、智力竞赛、歌咏比赛、学科单项竞赛、成语编故事比赛、体育比赛、猜谜比赛、朗读比赛,给一批在学习上没有名气的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充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特长,为他们创造成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登台亮相,展示“一技之长”,使他们能“出人头地”。并且要抓住他们获得成功的契机,使他们在成功的兴奋和快乐中,充分肯定自我,在平等温馨的气氛中自由愉快地生活、学习,彻底消除自卑心理。 2、用情感化学生,让其充满自信心。 小学生富于幻想,善模仿,可塑性大。他们容易受来自各方面人物思想意识和人格行为的影响,并以特定的方式在自己身上再现出来。让他们了解身边的老师、同学或他人与其有同样的经历 ,饱尝家庭的不幸,通过自身努力,靠着坚强的意志品质战胜自我,走出困境。也可以介绍一些有类似经历的伟人,科学家或文艺作品中

的人物,作为范例,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地模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榜样的感召力使他们消除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 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抵制自卑。教师通过某一方面的比较,让他知道比自己差的人还有,自己不是没有希望的,暂借用一下阿Q精神。不过要注意的是:防止后遗症的发生,不可以帮助了这个同学又打击了另一个同学。也可以通过优点来纠正缺点。例如:一个体育很好的学生因自己的成绩而自卑,教师就让他做了体委,并且鼓励他参加体育训练。结果运动会时,他多项得冠,教师又不失时机地教育引导。从此以后,他的学习像体育运动一样,成绩很快上升,自卑心理也自然消除了。 3、爱而后育。 在帮助自卑生进步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尤其是对那些落后程度比较严重的学生,更应该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淹没于问题与缺点之中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赞扬。这样就能使他们重新点燃自信心的火种,获得克服缺点、发奋进取的勇气和自信。美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及时地发现、充分地肯定一个人所取得的成绩,能使他产生“最佳情绪体验”,即“感到强烈的喜悦、欣慰、幸福……还会对别人,对整个世界产生爱意,甚至会有一种要马上做点事作为报偿的欲望”。对于年幼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表扬、肯定、奖励等外部手段往往有更大的作用。

克服自卑,增强自信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克服自卑增强自信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一、案例介绍 郭某是我班上学期刚转来的一位女同学,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稍稍有些蜷曲,成绩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都去,时间长了,也会很开心地笑着。 二.案例分析 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面对激烈的竞争,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特别是刚转到我们学校,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不适应环境,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十分粗暴。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

(完整)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咨询记录4篇 心理健康案例分析1 一.案例介绍 邓某是我班一位六年级的女同学,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稍稍有些蜷曲,成绩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 二.案例分析 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五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的学习,特别是参加毕业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十分粗暴。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多数属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普遍

小学生自卑心理辅导案例

我不再是多余的一个 ------小学生自卑心理辅导案例 (济南市济阳县志远小学高侠) 一、基本情况: 姓名:小琪性格:内向性别:女 年龄:12岁父母工作:打工成绩:中下 二、背景资料: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我们都会以为会进入一个男女平等的社会。然而现实生活中,重男轻女这一现象仍存在于部分农村地区。旧的封建的思想还残留在一些人的意识里。 小琪是一个女孩,家在某农村,由于重男轻女的封建观念仍然存在,所以她生下来就被爷爷奶奶嫌弃,爸爸妈妈冷落。得不到家庭温暖的她觉得自己就是多余的一个,她变得不接纳自己,认为自己是个没用的人,做什么事都没信心,在家的言行举止都很小心翼翼,稍有不对就会遭到白眼和辱骂。于是,她很害怕回家。她觉得在家里,父母只疼爱弟弟,并不爱她,在心里她恨极了父母。因此,她无时无刻不想逃离这个家。小琪对家庭的厌烦、恐惧影响了她在学校的正常生活,成绩逐渐下滑,她在心理上有不可逾越的一道心理障碍。三、案例分析 小琪由于被家人冷落而变得不接纳自己、自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琪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必然是有其心理原因的。自卑心强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办事缺乏信心,处处感到自己没用。自卑心理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个人生理、心理上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父母的冷落责骂、同学的讽刺、左邻右舍的闲言碎语,给了小琪很大的心理压力,诱发自卑心理。小琪总以为,处处矮人一截、是个没用的、多余的人。小琪父母不懂得如何爱孩子,如何尊重她的自尊,小琪从小受到了不平等待遇,因此形成了强烈的自卑心理。如何帮助她克服自卑心理,走出这个阴影呢? 四、辅导过程 赞可夫说过:“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为了帮助小琪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使她真正感受到父母的

怎样克服小学生自卑心理

怎样克服小学生自卑心理 怎样克服小学生自卑心理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能力。它是建筑的成功的经验上的,并非盲目自信。缺乏自信是低估自己的能力,高估并夸大了自己面临的困难的一种消极心理。培养自信心是克服自卑心理必须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高度的自信心意味着自己采取的信任、尊重和肯定的态度,也意味着对自己的实力有充分的了解、认识、把握。对于一个人来说,过去失败了多少次,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专心于成功的尝试,并不因失败而伤害自信。科学实验说明,学生的成绩之所以不好,大多数是由于学生持有某种错误的自我观念和自我定义所造成的。这些错误观念包括诸如:我很笨、我很脆弱、我头脑不行等等。他们有了如此的自我定义,自然就用实际的低分来证明他们的自我。可见自信心对行为和能力具有莫大的影响力。 (1)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有的学生往往因为一次考试失败,就认为自己能力不行,殊不知这次失败原因很可能是多方面的。所以自卑者要善于归因,检查自己缺乏自信、产生自卑的原因,这样有助于克服自卑心理,认识与发展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事实证明,发现自己的潜能,并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发展它,增强自信心,每个学生都能在某些方面通过努力取得进步。 (2)从培养兴趣入手增强自信心。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兴趣可以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培养小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既可以转变学生厌学心理,又可以积累广博的学识,培养出多种才能,因而也就不会因知识贫乏和见识缺少而自卑。 (3)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首先,注意首次的成功。成功了第一次,就会增强人的自信心,从而积极主动地锻炼能力,最后让自信心代替自卑感。很多小学生在在学校的功课不好,是由于没有给他们足够数量的获得成功的机会,以至于他们没有机会去发展成功的心理,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安排一些容易成功的工作。所谓成功的工作,是指学生们能够胜任,同时又能够引起自己自发的创造性。培养学生成功的习惯,使他们在一些小事上取得成功,并妥善地运用这些成功造成一种成功气氛,这气氛就一定会延伸到做大事上去。其次,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教育学生要相信事在人为。当面临某种情况感到信心不足时,不防自己给自己壮胆:“你一定会成功!一定会!”用行动证明自己并不比别人差,自卑感也就大大减轻了。成功经验的不断积累,便可以不断消除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

小学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现

小学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现1、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2、叛逆: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3、嫉妒: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4、失落: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这容易给中小学生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5、自卑:它是一种印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二、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身心成长的失衡。小学生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小学生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产生心理问题。2、家庭教育的误区。过度溺爱和期望值过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视品德发展、人格教育、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性教育的倾向。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考试、升学,却不注重孩子的品德发展、交往能力、个性培养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等。家长的高期望值与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时,总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一厢情愿时,便会使青少年感到压抑和不满,给孩子造成疑虑、忧郁等心理疾患,导致孩子高分低能或心理不健全。3、学校教育的误区。一些学校和教师迫于压力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追求升学率、打造名牌效应,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高低的惟一标准,学生情感上的苦恼不能及时向老师和家长诉说,就会造成心理压力,形成心理障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还存在着学科化、医学化、片面化、形式化、孤立化等不良倾向。4、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展示给学生的是正面教育;而当今各种思潮冲击着我们的社会,纯洁的教育内容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间形成强烈反差,致使学生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境地,学生思想的混乱、情绪的波动,也是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之一等等。三、应对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对策俗话说:“心病还需要心药治”。心理疾病虽然形成原因复杂,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但是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不可救治的。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在实践中,本人认为,可采取以下方法:1、消除逆反心理——沟通与交流。我们首先培养学生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求他们在广阔的社会中,磨练自己的思想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其次是要求他们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是善意的批评,家长老师也使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我们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这些事情,也就不会逆反了;再次是教育学生正确

树立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

树立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 在21世纪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非常关注心理健康。小学生正处在人生长发育初期,心理健康对小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甚至于超过身体健康。而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这一切给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带来很大很重的压力。如果我们用心观察,会发现小学生周围有许多这样的同学:他们有的自闭自卑、有的厌学逃学、有的多疑抑郁、有的自私孤僻等等,这些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心理健康,也影响了我们的健康成长,必须想办法克服。下面我就小学生如何克服自卑树立自尊心与自信心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正确认识自我。 就是通过全面、客观、辨证地看待别人和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应该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优点,但也不忌讳自己的缺点。这样就能正确地与人比较,在看到自己不如人之处时,也能看到自己的过人之处。 二、找出自卑心理的深层原因。 自己翻阅相关资料后,通过自由联想和回忆,分析找出导致自卑的深层原因。经过心理分析,让自己领悟到,一个人所以有自卑感,并不是自己的实际情况很糟,而是潜藏意识深处的症结使然。 三、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自卑本身就是消极的自我暗示,做事之前就对自己说“我不

行”、“我什么都干不好”等,结果就真的干不好,这种消极的暗示导致不必要的精神紧张和精神负担,使自己的情绪充满失败感。结果做事情就束手束脚、畏首畏尾,主动性、创造性受到压抑,自然就妨碍了成功。因此,要勇敢地暗示自己“我能行”、“别人能干的事,我也能干”、“我要勇敢”等,这样会增加自己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力量,成功就会向我们招手,自卑也就逐渐丢在脑后。 四、从实践中锻炼自己 自卑感往往是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挫折,对自己的能力发生怀疑而造成的。因此,不妨先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一次成功后便会有一份喜悦,每一次成功都是对自信心的强化,而自信心的恢复是克服自卑的关键。记得有一次足球教练让一个小学生参加一次市级的比赛,当时,他即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他终于有机会上场比赛了,紧张的是,他从来没上场打过这么大场面的比赛,他能成功吗?后来,经过他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阵阵掌声和认可。通过这次的成功表现,使他确立了自信,消除了对自己能力的怀疑。所以,我们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坚韧性、果断性、勇于进取等优秀品质,而且还可以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摆脱自我封闭的现状,改善不良心境,形成开朗、乐观向上的性格,提高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才能增强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当我们克服了自卑心理,自然而然就具备了自尊心和自信心,当都有了这份自信心和自尊心的时候,所汇集的力量是种什么力量呢?那将会是祖国的明天会更繁荣、更富强!

小学生自卑心理问题的分析

小学生自卑心理问题的分析 自卑心理的定义 自卑,顾名思义,主体自己瞧不起自己,它是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在心理学上,自卑属于性格的一种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 一、自卑的表现 1. 孤僻懦弱、胆怯怕羞、独来独往 这种类型的人过度胆怯怕羞,如不愿意抛头露面、不敢接触圣人,说明内心深处隐藏强烈的自卑情结。一般来说,正常儿童都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并十分看重友谊,但具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对结交朋友兴趣索然,往往比较孤单、离群,与别人很难融合在一起,喜欢独来独往。并且做事谨小慎微,在竞争和风险面前敬而远之。无法接受周围人的轻视与嘲笑 2. 人云亦云,没有主见 有自卑心态的人对自己没有信心,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于是竭尽全力使自己与别人保持一致,表现出一种随大流的状态。生怕自己的与众不同会遭到别人耻笑。这样的孩子很难有创新的想法,容易与成功失之交臂。 3、猜疑心重、有自虐倾向 这类儿童对家长、教师、小伙伴对自己的评论十分敏感,特别是对小朋友的批评,更是感到难以接受,有时候甚至无中生有地怀疑别人讨厌自己,且表现出愤愤不平。占相当比例的儿童往往表现出自暴自弃,更有甚者,还有可能表现出自虐行为,如故意在大街上乱窜、深夜独自外出、生病拒绝求医服药等等,似乎刻意让自己处在困境或险境之中。 4、缺乏自信、表述困难 虽然有的儿童十分渴望在诸如考试、体育比赛或文娱竞赛中出人头地,但又无一例外地对自己的能力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因此,他们大都回避参与任何竞赛。据统计,8成以上的这类儿童的语言表述较差,或表现为口吃,或表述不连贯,或表述时缺乏感情,或词汇贫乏等等,专家们认为,这是因为有强烈的自卑感阻碍大脑中负责语言的学习系统的正常工作之故。 5、承受能力差 这类儿童大多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承受挫折、疾病等消极因素带来的压力,即使遇到小小失败或小小疾病,都经常怕,有的甚至对诸如搬迁,父母患病等意外都感到难以适从。 二、自卑产生的原因 1、客观因素 (1)家庭因素:父母对子女寄以超过其实际可能的期望值,或者整日生活在斥责和鄙视的环境中、社会地位低下的、家庭经济境况困窘或单亲家庭的孩子,会有低人一头的心理,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无法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自卑心理加剧。孩子都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孩子在努力的情况下,依然达不到家长所期望的目标,但家长常拿别的孩子优势对比孩子的弱点,极大的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压力,对自己毫无信心,于是便产生了自卑心理。

对一名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干预案例

让阳光照进心里 张蓓 一、基本情况: 姓名:强强性格:寡言少语,自我评价过低,人际关系的障碍。性别:男家庭地址:北京 年龄:10岁父母工作:在家待岗 成绩:中上姐姐:在读中专 二、背景资料: 强强在小学二年级时出于好奇偷了一块手表,受到父母的打骂,他认识到了错误并进行改正。在此事件后,小刚的父母仍揪住此事不放,一旦小刚稍有不对,就拿这件事来讽刺他,还在左邻右舍前令他难堪。因此,小刚害怕父母,在心里有些恨妈妈,但从不顶撞,因为小刚不想妈妈伤心。在家的言行举止都很小心翼翼,稍有不对就会遭到白眼和辱骂。于是,他很害怕回家。他还觉得在家里,父母喜欢的只有姐姐,并不爱他,他对这个家充满了厌倦,认为自己是这个家庭中多余的一员。因此,他无时无刻不想逃离这个家。对家庭的害怕影响了他在学校的正常生活,尽管换了环境,可他内心还是有不可跨越的一道心理障碍。 三、案例分析 强强由于被父母打骂而讨厌回家,这是从一般的眼光来看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刚所表现出来的厌家,害怕同学的谈论,必然是有其心理原因的。自卑心强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办事缺乏信心,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悲观失望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会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自卑心理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个人生理、心理上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父母的责骂与毒打、同学的嘲笑、社会舆论的评头品足、说长论短,都增加了小刚的心理压力,诱发自卑心理。总以为处处矮人一截、是千古罪人。强强父母不懂得如何尊重他的自尊,几年来,强强的自尊屡受挫折,因羞耻感和屈辱感地不断加强,导致自我否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随着消极的自我暗示不断出现,智能水平逐渐下降,逐渐形成逃避现实、离群索居的孤僻性格,谨小慎微、容忍退让的懦弱性格。 四、干预措施与辅导过程 为了帮助强强面对现实,改变对自己所犯错误的看法,使他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

小学生自卑心理辅导案例范本

我不再是多余的一个 小学生自卑心理辅导案例 (济南市济阳县志远小学高侠)、基本情况: 姓名:小琪性格:内向性别:女 年龄:12岁父母工作:打工成绩:中下 二、背景资料: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我们都会以为会进入一个男女平等的社会。然而现实生活中,重男轻女这一现象仍存在于部分农村地区。旧的封建的思想还残留在一些人的意 识里。 小琪是一个女孩,家在某农村,由于重男轻女的封建观念仍然存在,所以她生下来就被 爷爷奶奶嫌弃,爸爸妈妈冷落。得不到家庭温暖的她觉得自己就是多余的一个,她变得不接 纳自己,认为自己是个没用的人,做什么事都没信心,在家的言行举止都很小心翼翼,稍有不对就会遭到白眼和辱骂。于是,她很害怕回家。她觉得在家里,父母只疼爱弟弟,并不爱她,在心里她恨极了父母。因此,她无时无刻不想逃离这个家。小琪对家庭的厌烦、恐惧影响了她在学校的正常生活,成绩逐渐下滑,她在心理上有不可逾越的一道心理障碍。 三、案例分析 小琪由于被家人冷落而变得不接纳自己、自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琪所表现出来 的行为,必然是有其心理原因的。自卑心强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办事缺乏信心,处处感到自己没用。自卑心理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个人生理、心理上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父母的冷落责骂、同学的讽刺、左邻右舍的闲言碎语,给了小琪很大的心理压力,诱发自卑心理。小琪总以为,处处矮人一截、是个没用的、多余的人。小琪父母不懂得如何爱孩子,如何尊重她的自尊,小琪从小受到了不平等待遇,因此形成了强烈的 自卑心理。如何帮助她克服自卑心理,走出这个阴影呢? 四、辅导过程 赞可夫说过:“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 活中才有可能。”为了帮助小琪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使她真正感受到父母的

小学生自卑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小学生自卑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小婧是一名六年级女同学,在老师眼里她是一个十分内向、孤僻女孩子,在同学们心里她很不合群、沉默寡言.她作业总是比别人做得慢,而且质量也不是很好,每次考试,尽管她看似努力了,但成绩还是远远地落在其他同学后面.而且,由于她们全家来自农村,经济条件一般,小婧平时总是一付农村孩子打扮,与周围环境不太“合拍”.她平时不太愿意主动找别人去玩,其他人也不会与她玩耍,做游戏,孩子忧愁、自卑情绪比较明显. 二、个案行为概述; 自卑畏怯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有,有同学在小学六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实力和优势;而另有部分同学却觉得自己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如别人,自卑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学习,特别是参加毕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如果心理上缺乏足够承受能力,便会认定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大敌. 三、个案问题初探; 经过我一段时间观察和了解,终于发现小婧为什么不喜欢与别人说话了.那都是因为班里面同学都嘲笑她,嘲笑她农村人打扮、农村人说话口音以及她落后学习成绩,这些对她打击非常大.就是因为同学们都嘲笑她,所以让这位同学脸上觉得很没面子,使得这位本来就很内向女孩子失去了信心而感到自卑. 四、个案具体分析; 通过我分析我可以判断她一举一动都是自卑现象,比如在上课回答问题时候不说话,会脸红、害羞、很腼腆…… 一般来讲,引起当前小学生自卑心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对其了解不够,以致评价有偏差;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这儿他们得不到适时表扬和赞美,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 2、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屡遭挫折与失败; 一些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易走神,课后预习、复习工作又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日积月累,学习成绩也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他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挫折多了,失败多了,如果没有老师或家长及时关注,便产生了严重自卑感,这是导致自卑心理根本原因. 3、家庭环境影响,“先天”和“后天”不足; 另外,小学生家庭状况也影响着学生自卑心理形成.社会地位低下,经济状况窘困或单亲家庭,会引起小学生“低人一头,矮人一截”想法,他们不愿意在别人面前提及自己家庭,对自己家庭羞于启齿.如果当他们因家庭原因受到别人冷嘲热讽时,便会无地自容.有些学生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他们学习不能有效地指导,学习条件又不好,在穿着打扮上也比不上其他同学,因这些原因也能使其产生自卑心理. 另外,有些家长个性对孩子个性形成也有一定影响,孩子一直与家人生活在一起,父母个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个性,如果父母亲生性优柔寡断,喜欢忧虑,那么必定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使其变得做事犹豫,一旦因为某事受挫折便会造成自卑心理. 4、生理上欠缺,导致心理上产生阴影; 小学生五官、容貌、身材、体质等任何方面有缺陷小学生,常会有“自惭形秽”心理,如有学生长得太胖、口吃、有雀斑等,他们害怕这方面缺陷被人发现,若因此受到嘲弄、冷遇,更觉得无地自容,

浅谈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xx自卑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摘要: 在小学阶段,不难发现不少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自卑,就自卑的起源来说,其形成有自身、家庭、学校三因素。克服和避免它的滋生与蔓延,可采用正确的认识与评价自我,自我补偿,正确归因,关注和鼓励,积极的心理暗示,提高自信心等方式。 关键词: xx自卑心理 引言: 所谓自卑心理是指由于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作出过低的评价而产生的消极心理活动,常常表现为忧郁、悲观、孤僻。这种心理一旦产生,若任其发展,便会成为人的性格的一部分,难以改变,严重影响人的社会交往,抑制人的能力发展[1] 。目前就有相当一部分的小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自卑心理,要么觉得自己脑子笨,要么觉得别人都比自己漂亮,要么觉得别人的家庭条件都比自己优越,要么觉得自己不被人喜欢……因而,在学校总是不敢露面,即使老师委以重任也还是忧心忡忡,生怕做不好而被同学耻笑,在学习上则丧失信心,不思进取。显然自卑心理对于人的成长非常不利,需要我们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办法进行纠正。因此我们要把重点放在自卑心理的形成时期——小学阶段。小学生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和解决的对策是我们探讨的问题所在。 一、自卑心理形成的因素 (一)自身因素 1、认知水平。小学阶段是小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向理性认识发展的阶段。它是不成熟的阶段。他们对自己的自我认识往往来源于同伴的看法和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如小伙伴们不喜欢和他交玩,认为他学习成绩差,不按时完成作业,是个差劲的同学;老师对于他不能准时的完成学习任务,或破坏纪律,欺

侮同学,进行批评,对于屡教不改的三天两头的点名批评教育,把他视为一个头疼和碍眼的学生。认知能力欠缺的他们往往会往两个极端发展: 一、认定自己是个讨人厌,不被人喜欢的,变得越来越不可理喻,吵架、打人,目中无人,谁都不怕,专门结交品德不良的同龄人,对谁都产生一种敌意,甚至于进行恶意的报复,这是自卑的反面表现。二、觉得自己不被人瞧起,寡言少语,胆怯,内向,变得越发的不合群,自尊心变得脆弱,禁不起打击,自卑的心理显而易见。 2、生理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外表。他们也会就这方面进行议论,如班里谁更好看?谁长得难看?谁是矮冬瓜?谁是胖子?等等。因为五官不正、容貌的不好、身材的矮小、体质的纤弱、性格的孤僻都会使他们自惭形秽,形成自卑心理。若遇到嘲讽、冷遇,更会无地自容。他们会不敢正视他人,因为害怕嘲笑,走路畏缩,说话不敢大声,凡事都不愿出露头面,因为怕与人交往而使自己形成独来独往的孤僻性格。 3、智力因素。记忆、思维、想象低于常人。知识接受能力差,学习总是遇到挫折;说话办事常常出错,总是遭到别人的白眼;思想没有别人深刻,总是被同学们排挤;阅历经验没有别人广博,成绩远不如别人。在学习上,生活上多次遭受挫折、失败,自信心消失殆尽,自尊心化为泡影,自卑感趁虚而入。 4、承受能力。小学生认知能力的限制,阅历经验的浅薄,对于失败和挫折无法正确认识和承受,这是学生产生自卑的主要原因。偶然一两次的失败并完全气馁,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天生就是这样。全然不知漫漫人生路,并非一路欢歌笑语,而是荆棘丛生,沟壑纵横,失败挫折在所难免。对此,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自卑的学生往往看不到这一点,他们会害怕失败,他们不愿再尝试,认定自己无能,甚至毫无希望,严重的导致心理防线崩溃,认为活着没什么意思,最终走上绝路。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二)家庭因素 1、家庭环境。有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父母社会地位低下,这种使学生低人一等的心理,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可能导致自我否定的意识急剧发展。如他们不愿提及自己的家庭,一旦别人问起,他们也会羞于开口,而是躲之不及;

自尊自卑的矛盾心理与利己主义的统一

一、《鼻子》内容简介 《鼻子》讲述的是一位叫做禅智的内供的鼻子。他的鼻子有6寸长,从上唇上边一直垂到鄂下,内供心里始终为这鼻子的事苦恼着,一是吃饭时由于鼻子长确实不便,最使他苦恼的是由于鼻子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于是他采用积极和消极的两种方法使鼻子变短,但却毫无结果。最后一位进京办事的徒弟学到了把长鼻子缩短秘方。治疗果真成功了,内供摸着变短了的鼻子,心情很得意舒畅。然而,周围的人们仍然像以前那样嘲笑他,这笑声中还带有一种恶意。鼻子变短了反倒叫内供后悔不迭。一天晚上,内供鼻子有些浮肿,第二天竟又变成了原来的长鼻子,这时内供的心情正如鼻子缩短了的时候那样,又爽朗起来。 二、先行研究 关于《鼻子》,众多学者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大多从旁观者的利己主义、人性的虚荣以及日本的“耻感文化”来论述的。如“从《鼻子》体现的人性观”中围绕鼻子的长短变化淋漓尽致地剖析了旁观者的自私和主人公的虚伪本质;“芥川龙之介的《鼻子》所折射出的深层意蕴”这篇文章指出“作者以以犀利的文笔揭露了主人公内供自尊心的虚伪和脆弱,同时也刻画了旁观者的利己主义心态”;“一个布道者的悲哀”中指出《鼻子》使我们看到了芥川笔下人性的双重性,即善良和丑恶,并着力刻画了旁观者的利己主义。“《鼻子》大胆的人性解剖与丰富的思想内涵”中指出,“作品一方面揭示出作为个体的的自我意识缺失和内心中潜藏的从众心理,另一方面则是暴露了近代日本人民那种旁观的冷酷心理和利己主义思想”。 三、自尊自卑的矛盾心理与利己主义的统一 文章中有一段对旁观者的利己主义的概念的解释,很多人都会以此为中心对文章进行论述,但人们忽略了这段说明之后的叙述,“不知其中缘由的内供之所以怏怏不快,无非是因为他从池尾僧俗的态度中,隐隐察觉出了这些旁观者的利己主义。”一边说“不知缘由”,一边说“察觉出了”,看似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我觉着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可以很好地解释,内供虽然察觉出了旁观者的利己主义,但他不明白这种利己主义的实质,因为内供自己也是一个利己主义者。他所有的自尊自卑的心理活动的表现其实质和旁观者的利己主义一样,都是让自己看起来比别人强。自尊因为他强于人,自卑因为他某些方面比不过别人,都是利己主义的表现。本文想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从内供的心理变化入手,对内供的利己主义进行评析。 四、内供的矛盾心理与利己主义的统一 (一)鼻子变短之前 文章开头写道“内供年过半百,从小沙弥到御用高僧内心始终在为鼻所苦”,他高高在上的地位是他自尊的最初来源,但却因为有个长鼻子使他觉着不那么优于别人,这是他自卑最初的体现。他真正烦恼的原因是“鼻子使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这种自卑感使他“在表面上装出一副毫不在意的模样”,他是“高僧”本不应该让长相的美丑扰乱他“专心往生净土”的心,所以他必须摆出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这是他利己主义的又一体现。在内供无谓的挣扎中,“他的徒弟进京去办事,从一个熟稔的医生那里学到了把鼻子缩短的绝技”,这样一个惊喜又使内供陷入了迷茫。“内供跟平日一样装出对鼻子满不在乎,偏不说马上就试试这个办法。可同时他又用轻松的口吻念叨着每顿饭都麻烦徒弟,未免于心不安”。他采用了“巴望徒弟劝说他来尝试这一办法”的策略。策略奏效,他听从了徒弟“苦口婆心”的劝说,这是内供为了保护自己受损自尊心。“徒弟也未必不明白内供这番苦心”,内供这种维护自尊心的心计,反而更加透视出他内心的自卑,对内供的利己主义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 (二)鼻子变短之后 试了弟子带来的秘方之后,鼻子“果然短的今非昔比,竟同普通的鹰钩鼻大体无异”,内供由之前的苦恼变为了得意“如此状态,定无人嘲笑”,他的利己主义的活动看似已达成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