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政治必修二复习资料

高中政治必修二复习资料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1、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国家性质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3、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哪些特点?

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真实性(表现在:有制度、有法律、物质保障和人民利益日益充分实现上)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5、民主和专政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1)民主是专政的基础;(2)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6、判断:(1)国家是为全社会谋福利的。(错。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仅仅是指选举和被选举为人大代表的权利。(对)

政治性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3)遵守宪法和法律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或者公民正确对待政治权利和义务)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A、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B、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C、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3、当代中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A、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这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B、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C、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D、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4、我们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呢?

A、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政治生活的内容更多的涉及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的问题,这些问题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B、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

C、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EG、网络民主一方面促进了政府与公民的活动,另一方面导致网络谣言四起,谈谈你对网络民主的认识。

积极作用:

①政府与公民的互动,体现了政府在积极转变职能,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

②有利于促进决策科学民主和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③体现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言论自由和监督权。

针对消极作用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公民行使权利的同时要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③在行使权力的同时不得干扰正常公务活动;

④有序参与民主政治

EG、有网友“四海微传播”发布微博称,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一家包子铺排队买包子,还自己买单、端盘子、取包子。微博发布后,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官方媒体微博纷纷转载,网友踊跃点赞,跟帖不断。这些网民的行为:()A、行使了政治自由的权利B、行使了监督权

C、履行了每个公民的职责

D、是无拘无束的 A

A、直接选举。范围——在国家事务方面,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在社会事务方面,有城市的居民委员会的选举、农村的村民委员会的选举。优点:更能直接反映民意。

B、间接选举。范围——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乡以及乡以上各级政府的领导人的选举。缺点:影响选民意愿的表达。

C、等额选举。优点: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到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D、差额选举。差额选举的一个重要环节——竞选。要注意的问题:避免出现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的等情况。

E、我国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EG 我国为什么以及如何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

为什么:

1.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利。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广泛和真实的民主权利。

3.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社会的基础、标志。

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热情,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如何做:

1.公民要不断提高自身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2.政府要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

EG注意:选择权不等于选举权利。选举权是指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大代表)的权利,而选举权利范围更广,包括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还包括其他选举权利,如选举村委会干部的权利,等等。

2、民主决策

渠道:(1)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2)通过专家咨询制度

(3)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4)通过社会听证会制度

意义: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注意: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不等于享有决策权。决策权属于国家机关。

2、民主决策不等于科学决策。因为民意不等于正确,民主决策不一定就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是有区别的。

3、民主决策的四种方式不是孤立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

证制度是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在政治生活的实践中,四种方式并不是截然分开和孤立的,一项决策的形成往往是多种决策方式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3、民主管理——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

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性质)

我国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意义

①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②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③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作。

⑤有利于调动公民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型。

⑥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和谐社会。

注意:1、我国的基层政权组织是指乡镇一级的人大和政府,村委会和居委会不是我国的政权机关,故不称为基层政权组织,而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3、可以扩大民主、民主渠道,但不能扩大民主权利。

4、民主监督

(1)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有:

①信访制度。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③舆论监督制度。④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如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

(2)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力:

A.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B.要负责地实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3)意义:

(1)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

(2)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5、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1、是什么:有序的政治参与就是合法的政治参与,

一方面,公民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另一方面,公民政治诉求的表达,应当通过正常的渠道和途径进行。

2、为什么(为什么要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

(1)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创新民主形式,

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3)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4)有利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5)有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6)有利于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使公民形成更为健康积极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

3、怎么办(如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1)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3)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5)提高政治素养。

二、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政府的职能与责任

1、我国政府的职能

A、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打击、惩治犯罪,保护国家或公民的权益)。

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宣传…理论、弘扬民族精神,科、教、文、卫、体等各事业)

D、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公共基础、文化、卫生设施的建设,医疗、社保、计生,自然环境保护等)

E、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我国政府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具体要求:(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政府应为公民求助投诉开辟多种途径

(1)通过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开展电子政务

(2)通过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制度(法律制度)

注意:A、政府不是全能政府,政府不能包办一切,政府要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

B、我国政府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C、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从政府的管理和提供的服务中感受政府的作用的。公民要相信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

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1.依法行政

A.具体要求——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

B.为什么

(1)原因:A.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体现了政府坚持人民负责的原则;

B.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2)意义: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政府的威信;

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C、怎样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

(1)加强立法工作,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2)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D.怎样做到依法行政

(1)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

(2)具体要求: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等。

(3)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2、对政府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A. 为什么

(1)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2)意义: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

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才能防止滥用权力,保证清正廉洁;

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B.怎么办

(1)要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2)还要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行政系统外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社会与公民,司法机关)

政府系统内部--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监察部门、审计部门、法制部门)。

C.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

原则:以公开为常态、以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意义: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更好的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工作,维护自身权益。

3、政府的威信

来源:政府的威信根本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这是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标志。

如何树立

(1)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

(3)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补充:1、政府权力的行使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环节。决策是首要环节,非常关键。

2、政府要做到正确决策就必须:(1)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2)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A 法律地位: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B 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C全国人大——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最高地位,其它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D、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行使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

2、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利。

产生方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每届的任期——五年。

人大代表的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人大代表的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 地位: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 组织和活动的特点:民主集中制(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民主集中制体现:人民与人大代表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

C、基本内容:a、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b、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c、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它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d、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等。

D、我国的国体(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政体(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

E、坚定制度自信,不要固步自封。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F、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c、全面推进依法治国。d、坚持民主集中制。

2、我国的政党制度

1、中国共产党:

地位:是我国的执政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性质: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领导方式:政治领导、组织领导、思想领导

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基本方式)

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指导思想: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邓小平理论: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主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主题——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2、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主要内容:

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

②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人民政协性质: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说履行什么国家职能),

也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职能(作用):(1)政治协商(2)民主监督(3)参政议政。

(3)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a、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b、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c、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也有利于协调各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也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4)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的政党制度,它不是一党制,也根本区别于西方的多党制。

(5)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A.是什么——我国已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B.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C.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1)坚持和完善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提供法律保障。

(3)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4)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三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机关有“双权”: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

*自治权:内容——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及其它自治权。地位——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以国家的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优越性: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3、我国的宗教政策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内涵:a、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b、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c、在同一宗教里,与信仰这种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教派的自由;

d、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二、实质:公民无论信教与不信教,

都是公民自己选择的权利,谁也不得强行干涉。三、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我国坚持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职能的实施。我国实行宗教与教育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四、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五、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体现。)

(2)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一、目的: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抵御渗透。二、邪教不是宗教,邪教的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一、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自己事务。二、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

(4)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而是做到两个“要求”、两个“支持”)

4、中学生该不该信教?中学生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提高两个素质,树立科学的“三观”,成为“四有”公民,创造美好人生。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三者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结合起来、

坚持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结合起来,

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结合起来。

四、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A.主权国家。&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其中主权是最重要的要素。

&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它有两个方面的特性:对内表现——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

对外表现——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自主性。只有二者紧密结合,国家才真正拥有主权。

&享有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必须履行的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主权是国家最根本的属性”这句话对不对?(不对。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构成主权国家

的最主要因素,国家具有主权属性,但阶级性才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B.国际组织。

一、不同类型:政府与非政府间;世界性与区域性。

二、政府间国际组织发挥的作用:促进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关系;调解国际争端;缓和国家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三、当代国际社会最具代表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等。

联合国日:10月24日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2、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国家合作与摩擦的原因)

&含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就是国际关系。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关系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竞争、合作与冲突。

&国家间交往的主要方式:贸易、文化、外交、缔结条约与协定、使用武力。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归根到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国际关系的实质: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国家力量。

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我们要树立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努力学好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努力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

必须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作斗争。

(2)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我们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必须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3)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1)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影响和平问题的主要因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

&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全球发展突出的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义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目的——四个“保障”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a、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改变旧的国际秩序;c、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新秩序。

(2)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两级格局——美苏对峙

&目前,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是——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

&美国极力维护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日本和德国正努力跻身政治大国行列,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国际斗争的焦点——单极与多级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3)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新主张:

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改变国际旧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因: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我国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1)意义:

①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符合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根本利益。

②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2)怎么办

(1)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2)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

(3)坚决反对各种形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扩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