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北京农业》2013.8

《北京农业》2013.8

园林植物调查与造景设计探讨

米仁沙. 沙地克

(新疆林业学校,新疆乌鲁木齐 830026)

摘要:深入分析了园林植物造景的空间要素内容,提出园林植物造景应向空间设计方向发展,并提出了空间类型及基于意象理论的园林植物造景空间设计。

关键词:植物配置;园林植物造景;空间设计;意象设计

1 、园林植物空间造景要素分析

1.1 园林植物的规格与数量园林植物的规格是构成室外空间的基础和骨架。小乔木能从垂直面和顶平面限制空间,而且也能在垂直面上暗示着空间边界。灌木因其叶片形成的密实树冠、松散的树冠在空中构成漂浮的美景的同时在垂直面上构成空间的围合。地被、草坪能划分不同形态的地表面而暗示空间边缘。植物数量越少,景观的空间结构就趋于简单,数量的增加,使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形式有变化。植物数量为1 时,具有明显的中心控制性;数量为2 时,暗示轴线的存在;数量为3 时,形成了传统的美学三角形;随数量的逐渐增多,植物个体间的相互作用加强,产生了面状的树丛、植物景观群落、丛林等。

1.2 园林植物的姿态园林植物姿态是指植物从总体形态与生态习性来表现的外部轮廓。它是由植物的树枝、树干、生长方向、及叶子所体现的。园林中植物的姿态可分为自然姿态和人工姿态两种类型。人工姿态是通过人为地修剪来改变植物的自然形态所形成的各种艺术造型。植物的自然姿态是其自然生长过程与自然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可分为乔木、灌木、藤本、地被、草坪。

1.3 园林植物的色彩园林植物的色彩是最引人注目的观赏特征之一,它通过树叶、花朵、果实、枝条、树干等的丰富色彩直接影响着园林空间的氛围,并起到调节人们情感的作用。如鲜艳的色彩让人感到轻快、欢快的气氛,而深暗的色彩让人感到安逸、深沉。除此之外,植物的色彩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体现不同的景色,使植物在四季都具

有景观魅力,也能充分发挥其观赏功能。不同色彩的植物营造不同植物景观空间,如暖色能穿透空间迅速作用于人的眼睛,缩短空间的距离感;冷色能增大空间的尺度感。

1.4 园林植物的质感质感是指植物材料的表面和结构的性质,通过植物的叶、

枝、干、形状、数量和排列不同所体现的,也是人通过视觉观赏和触觉感观,对自然质地所产生的心理感受。根据园林植物质地在景观中的特性及其潜在用途可归类为粗质型、中质型和细质型等三类型。不同质感的园林植物营造不同的植物空间感,如粗质型植物组合的植物空间具有减小空间尺度的倾向,而细质型植物又使空间趋于扩大。一种的质地可以使植物空间统一,而变化多样的质地可以使植物空间活跃变化或杂乱无章。

2、园林景观特色打造

2.1总体规划

2.1.1总体定位:1)绿色生态走廊.本次规划区景观体现水绿交融,人杰地灵。以“水”为引,以“绿”为领,于娱乐中见休闲、于休闲中体验水绿灵气,在优雅清澈的水系环抱下,在生态绿林中呼吸自然之气,追溯喀什河水系潺潺、花田错落,听鸟鸣悠扬。在自然环境中实现养神、修心、吐纳、冥想的空间杯境,并因此发挥一定的经济效应,实现以园养园的目标。 2)文化健身基地.深入挖掘和利用文化资源,创造兼具现代城市文化体验式及巴楚传统的特色文化休闲空间和场所,把当地市民体育健身的传统文化结合其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广场、园地提供健身、荞生、休憩场所,打造休闲运动基地。3)游憩体验中心.在充分尊重巴楚现状地形地貌及与内外城市干路系统关系的基础上,打造一个活泼、灵动的开放空间界面,与以城市道路进行分割的周边用地空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同时形成虚实收放,富于变化的游览空间,为巴楚的市民及游客提供饶有趣味的空间体验和感受。

2.1.2 总体结构依据“亮点突出,特色突出,功能突出”的原则,将本规划区的重要元索进行提炼,形成“一心一带,两轴四片区”的空间结构

“一心”指规划区内的生态核心,即展示主题公园;“一轴”指喀什河景观发展轴,它是规划区内的主要生态景观轴线。“两带”指规划区内沿新村路及基地北部商务金融办公区与展示主题公园对景形成的两条景观发展带。“四片区”是指规划区内的四个功能片区,除若干现状保留的功能组团为,可依据功能区的特性,划分为不同类型,这些片区构成了规划区内空间结构的功能主体。

2.2 水系景观本次喀什河两岸景观规划以生态为重,沿喀什河两侧形成绿色屏障。形成处处可见绿树成荫、休闲景观小品,自然式生态型水系沿岸形成了一道

亮丽的风景线。

规划主要以现状保留河道为主,将局部断流岸线进行恢复修整,并在现状河渠脉络的基础上进行梳理沟通,并与规划扩大的水面结合,构建网络化水系系统,将喀什噶尔河打造成为具有景观功能与泄洪排涝、灌溉引水功能相复合的多功能空间体系。

2.3 园林植物景观

喀什地区气候干燥,风蚀严重,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盐碱地等问题使得在树种的选择,滨水植物的空间营造上显得格外重要。

2.3.1 规划原则以巴楚乡土树种和经考验的外来树种为基础,以引种驯化树种为辅。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突出优良乡土树种和各类花卉,烘托巴楚地方特色。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结合、花卉点缀的植物结构。

2.3.2 树种的选择新疆植物资源丰宮,约有4400多种,许多植物可以用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喀什河两岸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罝应考虑以下因索:模拟自然. 将水生植物通过水面大小宽窄、水流缓急、空间开合,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有前有后地把不同姿态、形韵、线条、色彩的种类搭配对比,与周围环境的配合,科学合理地配罝在一起,注重植物构成形式稳定和景观的自然美,根据喀什水位的变化及水深惜况,形成景观效果较好的植物群落带,力求模拟再现自然水景之美。品种丰富结合新疆地区的气候特点,一些耐旱观赏植物可在干旱区园林水景设计中应用。如:乔木中的刺槐、胡杨、白桦、海棠、枫杨等;灌木中的紫穗槐、蔷薇、柽柳、金叶莸、锦鸡儿、绣线菊、珍珠侮、榆叶梅及部分忍冬科植物等;而用于水面绿化的观赏价值较高的花卉有鸢尾、千屈菜、菖蒲、黑三棱、薄荷、萍蓬茸、旱散草、泽泻、水葱、芡实等。季相变化在植物造景中追求春花秋叶、夏荫冬枝,在水景中注意季节变换而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有一定的起伏,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如:春季的垂柳、海棠、榆叶侮等;夏季的珍珠梅、柽柳、荷花、千屈菜等;秋季的白桦、槭树、菊花等:冬季的松柏等。2.4 道路交通为了满足本次规划地块内部各景观功能区活动需求及各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将绿化景观、水体及景观步行系统有效结合,明确划分道路层级,尊重现状地形肌理,使得园区内的交通即渚晰流畅、高效有序,同时结合景观,富有情趣。主要分为公园道路体系和跨河桥梁两大系统:

2.4.1公园道路系统分为公园主游路、公园次游路及步游小路三级系统,形成自由而严谨的道路布局。公园主游路为串联各专类园的衔接性道路,以步行或自行车作为主要交通方式;次游路位于这几个主要环路内,作为主游路的有效补充,起到分散交通流量的作用:步游小路为规划区内各专类园内部及广场之间的游憩性道路,主要分布在滨河、杏林、绿地内,道路形态多变,蜿蜒逶迤,穿梭在湖塘、小岛、绿地景观中,是联系整个规划片区空间的纵横密布的经络组织。

2.4.2桥梁根据景观布局及不同主题园的功能特色,在公园内设罝桥梁若干座,分别采用不同的材质和构造形式,以形成不同的特色风格。规划利用桥体提升滨水景观的内涵,因地制宜地和谐体现于喀什河及分支水系中,这些桥梁与其周边开放空间紧密结合,不但提高了巴楚城市的品味特色,而且沟通喀什河南北两岸,极大方便市民的生产、生活,加強城市的聚合力。

2.5 竖向规划基地内地势平坦,河沟交错。为满足防洪及景观塑造要求,规划对现状的地形、地势稍作调整,形成起伏有致,富于层次与变化的地形地貌。

对于河道的处理,则遵循在原有水体形态的基础上,局部地区扩大水面。同时对规划范围内的支流进行局部的调整,适当疏通,优化喀什河岸形态,以构建优美的水系景观。

3、结语

浦疆齐挽手、丝路明珠谱新篇。对口援疆,是上海顺应国家战略、带动新疆开发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寄托了浦江儿女对喀什各族人民的一片深情厚谊。

本项目核心—喀什噶尔河是巴楚县城最重要的发展绿脉和文脉,对于全县的城市风貌和生态景观都有著主要的控制和辐射力量。因此对河道两岸的园林景观设计始终坚持在延续原有场地肌理的基础上,将文化内涵贯穿于河道绿廊,通过对河道修修整,恢复生态基底,形成易于识别的沙漠绿洲的地域特色。

参考文献

[1]郑树景.园林植物造景研究-外部空间论[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

[2]汤振兴,叶云.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设计[J].北方园艺,2007.9.

[3] 时朝君. 园林植物造景中的生态设计[J]. 广东建材, 2008,(0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