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的分析

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的分析

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的分析
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的分析

氧化沟处理以生活污水为主的城市污水的分析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111824104 方志娟

摘要:本文就氧化沟处理以生活污水为主的城市污水过程中脱氮除磷不优的情况,进行优化控制,从以下几个方面:1、倒置A2/O,2、对对曝气系统DO的控制,3、对MLSS的控制,4、控制内循环

关键词:氧化沟;城市污水;内循环

Oxidation ditch treatment with domestic wastewater of city

sewage analysis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Oxidation ditch treatment of sewage of urban sewage in the process of denitrification descaling is not optimal.I’m from the followig several aspects:1.inversion A2/O,2.control of the aeration system DO,3. Control of the MLSS,4. control of inner loop.

Key words:Oxidation ditch;urban sewage;inner loop

前言

氧化沟属于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工程实践表明其具有很多优点,如工艺流程简单,构筑物少,不需要建初沉池和消化污泥池;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污泥产量少,污泥性能稳定,不需进行消化处理;能承受水量、水质冲击负荷,即使对高浓度的废水也具有较大的耐冲击能力等,是适合于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工艺之一[1],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 氧化沟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氧化沟系统, 吸收融合了其它处理技术,池型更加丰富, 曝气设备多样, 去除污染物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正是由于氧化沟采用较长的沟状反应器和机械曝气设备, 使得沟中的溶解氧水平不可能维持一致,自然形成了好氧、兼氧甚至厌氧段, 尽管氧化沟最初用于碳源污染物去除时并不需要。若有意在氧化沟流程设计上设置并强化好氧、兼氧和厌氧等不同溶解氧水平的生物化学反应段, 则可以将碳源代谢、硝化、反硝化、释磷、吸磷等一系列生物化学过程, 组合在一个闭合环路中连续进行, 不仅可以去除碳源污染物, 还可以去除氮磷营养物质。现在的氧化沟已经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 更加刻意灵活地划分和强化了氧化沟中的好氧、兼氧和厌氧段, 甚至在氧化沟外单独设置厌氧池或回流污泥浓缩池, 成功地强化了除磷脱氮效果[2]。

但常规氧化沟除磷效果还不够理想。部分强化除磷效果工艺的通常作法是,在

沟渠前端加设厌氧段,创造条件形成相应的厌氧区\ 缺氧区\需氧区,过程与A2/O相

似。除一体化氧化沟外,氧化沟工艺占地面积较大,前置厌氧段构筑物更增加了用地压力,而且采用前置厌氧段也存在A2/O工艺固有的一些不利情况。因氧化沟具有独特的水流形态,可以从如下三方面考虑脱氮除磷性能改善:(l) 利用曝气器下游供

氧逐渐衰减的规律,适当安排氧化沟曝气器\进水口\出水口\回流口位置,将氧化沟反应单元段构建成倒置A2/O脱氮除磷工艺;(2)对曝气系统DO的控制;(4)对MLSS 的控制;(5)改变内循环。

1.倒置A2/O

倒置A2/O工艺是针对经典A2/O工艺的主要问题所进行的改进,这种工艺保留了经典A2/O工艺流程简单的特点,不增加空间数量,但将空间分区的顺序作了调整,将缺氧区置于厌氧区前,形成缺氧/厌氧/好氧单元顺序,首先接受碳源的是缺氧区,硝化液和回流污泥先回流入缺氧区,经反硝化脱氮后进入厌氧区释磷。这一改进与Bardenpho工艺UCT工艺和VIP工艺不同之处在于回流的污泥全部经历了完整的厌氧释磷和好氧吸磷的过程,使剩余污泥含磷量提高从而提高了除磷效率。

氧化沟要达到理想的脱氮除磷效果,需要为相应生化反应的进行提供宜的环境,各生化反应单元的构建需统筹兼顾、按比例、相协调,以满足相应工艺的要求。氧化沟厌氧释磷单元段的适当构建,是改善氧化沟除磷效果的关键,应考虑满足:低DO 值;硝酸盐浓度;远离供气设备~远离接触空气水层;特定的区段应严格限制供氧以减少硝酸盐的形成对聚磷菌厌氧释磷的不利影响等条件。适宜的厌氧释磷区段应该在缺氧区段之后,随之即进入供气好氧区段。氧化沟有效的脱氮功能单元段构建应达到这样的目标:有机碳源为反硝化过程优先利用,提供的氧让硝化过程充分进行。适宜的缺氧反硝化区段应该与污水入口相连,好氧区段完成硝化过程后,随之即进入缺氧反硝化区段。

为此,将氧化沟曝气器、进水口。出水口、回流口按下图安排,使污水经由的反应单元段构成倒置A2/O脱氮除磷工艺。

由于空气中氧向敞开沟渠中污水转移,可能对严格的厌氧环境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当将图3按立面布置,采用内置二沉池或其它形式时,将氧化沟生化反应单元构建立面隔墙改为水平隔板,曝气好氧段在上,缺氧段、厌氧段在下。污水由下层缺氧段进入。出水构件采用溢流槽、在转刷下游邻近处、与转刷平行设置。水流沿立面逆时针循环流动[3]。

2.对曝气系统DO的控制

在该改良氧化沟脱氮除磷工艺中,由于生物除磷本身并不消耗氧气,故实际供氧量只需考虑以下三部分:脱碳需氧量、硝化需氧量及反硝化产氧量。在该厂的实际运行控制中,各段曝气量一般是根据在线DO仪和便携式DO仪的监测值,通过调整曝气转碟开启台数或叶轮转速来控制的。经长期的运行实践可得出各区DO的控制范围:氧化沟内MLSS较高(一般可达到4 000~5 800 ms/L),一般保持缺氧区DO为0.3—0.7 ms/L,好氧区DO控制在2.0~3.2 mg/L,若太低会抑制硝化作用,太高则会使DO随回流污泥进入厌氧区,影响聚磷菌的释磷,而且会使聚磷菌在好氧区消耗过多的有机物,从而影响对磷的吸收。从实际运行效果来看,该氧化沟工艺的除磷效果始终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这得益于对氧化沟各区内DO的有效控制,尤其是好氧区,其出水DO控制在2.5~3.5 ms/L,当混合液进入二沉池完成泥水分离后,充足的DO保证了聚磷菌能将磷牢牢地聚积于体内而不释放于水中,最终确保了良好的除磷效果[5]。

3.对MLSS的控制

对生活污水中的MISS偏高的情况,高达6 000 mg/L以上,一般为4 000—5 800 mg/L,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提高了沟内的活性污泥浓度,降低了有机负荷,相应地延长了污泥龄,为硝化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最终也获得了较好的脱氮效果,因此较高的MLSS对硝化、脱氮过程较为有利。然而同时也发现,系统中11P也得到了较好的去除,两者问并没有出现矛盾关系。这和Srinzth和Finstein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一致,其原因可能是污泥中的聚磷菌数量也相应增加?传统除磷理论认为,排除的剩余污泥量越多,即泥龄越短,对磷的去除率就会越高,但加大排泥量必然导致MISS降低。在实际运行控制中,发现适当地减少排泥量,即提高MLSS,结果反而对除磷更为有利。当然MLSS也不能过高,在实际运行中有时因受季节影响造成不能正常排泥,沟内MLSS增至7 000 mg/L以上,会导致局部出现污泥膨胀现象。因此,在实际运行控制中,应尽可能将MLSS控制在5 000 mg/L左右,以使氧化沟系统在最低运行能耗下获得最优处理效果。

4.内循环控制

王淑莹等人就实际生活污水在低溶解氧条件下研究了内循环对系统的影响,实现了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增加内循环回流比,可以增强系统对氨氮负荷的抗冲击能力,提高脱氮效果。但是除磷效率降低。考虑COD、氮和磷等指标,控制系统内循环回流比为1。

4.1内循环对系统脱氮的影响

4.1.1系统的硝化

内循环对系统氨氮去除的影响如图4所示.内循环回流比不大于1时,出水P(NH4.N)对进水氨氮负荷的响应较为明显,氨氮负荷增加,容易引起出水P(NI-h.N)升高,此时系统多次出水p(NH4.N)大于6mg/L,外沟』D(NH4一N)多数情况大于20 mg/L.随着内循环回流比的增加,内循环混合液携带一部分溶解氧进入外沟,增强了外沟的硝化能力和对氨氮负荷的抵抗能力.当内循环回流比小于1时。出水ID(NI-14一N)随进水负荷波动较小,仅有一次出水』D(NH4.N)超过6 mg/L.随着内循环的增加,虽然外沟p(NH4.N)随进水负荷有所波动,但其平均值低于20 mg/L。比内循环回流比不大于1时低.试验发现,回流污泥对氧化沟内的p(MLSS)有一定影响.当二沉池内污泥上浮严重时,氧化沟内p(MI,ss)下降,系统氨氮负荷升高,导致出水

P(NH4.N)超标.二沉池污泥上浮的直接原因之一就是系统

出水ID(N(h.N)较高。污泥在二沉池中内源反硝化,产生的气体不能及时排出体系,从而形成浮泥.增加内循环回流比,进入二沉池的ID(N(h.N)降低。浮泥现象明显减弱,回流也得到改善.可以说,增加内循环可以通过稀释和改善回流2种方式来强化系统的硝化效果.

4.1.2系统的反硝化

增加内循环,可以明显提高硝态氮、亚硝态氮的去除率和总氮去除率.出水lDTN逐

渐降低,当内循环回流比不小于1时,出水PTN低于15 mg/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一级A(GB 18918--2002)排放标准.不设内循环时,出水PaN较高,在13~18 mg/L范围内变化。多数出水IDTN大于15 mg/L.增加内循环后,只有一次出水PTN 高于10 rag/I,,这是瞬时进水负荷较高所致.当内循环回流比为1~3时,出水IDTN没有明显变化,总体水平基本持平,集中于7~10 mg/L之间;当

内循环回流比为4时,脱氮效率明显增加(均大于89%),脱氮效果稳定,出水PTN均低于7 mg/L.如果单纯考虑脱氮的问题,可以根据排放水质的要求,在进水』DmD /』DTN约为5时,设定内循环回流比为1~2,即可满足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

4.2系统整体除磷效果与二沉池的二次放磷

系统存在着明显的吸磷和放磷现象,条件适宜时,系统除磷效率接近100%,这说明系统污泥中存在着PAOs,系统具有强化生物除磷能力。内循环对系统除磷效果的影响情况。当内循环回流比不大于1时,系统出水p(P04一P较为稳定,平均值低于0.5 mg/L,平均磷去除率大于90%。随着内循环回流量的增加,系统出水P(P04.P)波动较大,多数情况下大于0.5 mg/L,部分时候甚至达到2.2 mg/L.所示,内沟p(P04.P)随内循环的增加没有明显变化,其平均值低于0.5 mg/L,吸磷很好,p(P04一P)在二沉池中明显升高.随着内循环回流比的增加,系统除磷效率降低的原因主要是污泥在二沉池的二次放磷[4]。

分析发现回流污泥中各污染物质量浓度与内沟相应物质质量浓度接近,与二沉池出水差距较大。由内沟进入到二沉池的混合液经过较短的停留时间,或者并未经过停留,即被回流到厌氧区,而二沉池泥斗中大部分污泥仍停留在原处,未参与系统循环,该短流区微生物在局部形成厌氧环境,发生二次放磷,导致

系统出水|D(P04一P)升高。其成因主要有3点。

1)污泥在二沉池中的停留时间过长,导致二次放磷;

2)系统出水p(N03一N)过低,在二沉池中形成局部厌氧环境,导致微生物在二沉池中二次放磷;

3)反应器的设计.本试验装置的二沉池为中心进水,四周出水,来自内沟的混合液经由导流管在重力作用下垂直落入回流管内,易在其周围形成较大压力层,导致此前停留在污泥斗中的污泥(尤其是贴壁污泥)较难进入回流污泥管.对此可以改进二沉池的进水方式,减小进水湍流程度,避免污泥在二沉池中形成短路。4.3 内循环对其他指标的影响及最佳内循环比

的去除没有明显影响,可以增强系统对氨氮负荷的抗冲击能内循环对系统P

COD

力.内循环对系统脱氮效果影响显著,当内循环回流比为1~2时,系统出水P

TN

稳定在8 mg/L以下。

10 mg/L。当系统内环回流比大于等于4时,出水P

TN

当内循环回流比不大于1时,系统出水p(P04.P)较为稳定,平均值低于0.5 mg /L。随着内循环回流比的增加,系统出水p(P04一P)波动较大,多数情况下大于

0.5 mg/L,部分时候甚至达到2.2 mg/L。

综合PCOD、N和P的去除效果,当内循环回流比为1时,中试系统对以上污染物的去除可以很好地满足GB 18918w2002一级A标准。

随着内循环回流比的增加,二沉池二次放磷,出水P(P(h.P)升高。试验表明系统中存在着DNPAOs,小试测定其比吸磷速率为13.2 mgP/(gVSS·h),根据缺氧/好氧吸磷速率之比确定DNPAOs约占总PAOs的23%。

5.日本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日本的国情与中国不同,日本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主要分为“下水道事业”( 指城市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 、“农业村落污水处理事业”以及“净化槽事业”三大类业务,其中以大城市为中心的下水道事业发展最快后来,由于下水道建设速度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城市圈的发展,其滞后部分由净化槽事业替代补充,直至下水道的服务覆盖到该地区。之后随着城市地区下水道的逐步完善,要求农村地区也要建设完善下水道,随即开始以具备一定规模管网的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为中心,实施农业村落污水处理事业及小规模的下水道事业。日本采用深度处理氧化沟/絮凝沉淀工艺:采用一般氧化沟工艺的反应池,停留时间为24h,好氧和缺氧运行时间比例为1∶1。通过硝化和反硝化进行脱氮,除磷则由絮凝沉淀完成。该工艺对TN 的去除率> 85%,对TP 的去除率> 90%[6]。

总之,我们应该结合我们中国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较佳的水处理工艺,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6.结语

氧化沟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出水水质稳定。对于进水浓度波动较大的中小城镇污水,可以选择氧化沟。对于氧化沟脱氮除磷优化的控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控制:1.倒置A2/O,2.对曝气系统DO的控制,3.对MLSS的控制,4.内循环。

参考文献

[1] 薛永强, 汤兵,区岳州.A/A/O微曝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的工程设计[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1:126~128.

[2] 周克钊.城市污水氧化沟生物除氮脱氮处理技术综述[J].西南给水排水,2005,2:13~17.

[3] 汪昆平, 邓荣森, 李伟民, 王涛. 氧化沟脱氮除磷强化途径[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12:79~83.

[4] 王淑莹,闫骏,侯红勋,殷芳芳,杨庆娟.内循环对Orbal氧化沟系统生物脱氮除磷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5:522~528.

[5] 李思敏,李艳平,秦卫峰,谭丽敏.改良氧化沟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优化控

制[J].中国给水排水,2008,5:91~94.

[6]水落元之,小柳秀明,久山哲雄,常杪.日本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设施建设状况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012,6:29~33.

氧化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氧化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阐述了氧化沟工艺的原理和技术特征,介绍了Carrousel氧化沟、Orbal氧化沟、交替式氧化沟(如双沟、三沟式)、微孔曝气氧化沟等几种常用的氧化沟工艺类型和特点及它们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应用 在污水处理技术中,生物技术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至今人们已开发了多种生物处理技术和工艺,其中氧化沟就是重要的处理技术之一。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荷兰卫生工程研究所研制成功的。1954年荷兰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氧化沟污水处理厂。自20。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氧化沟工艺以其显著的优势成为了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首选工艺。由于其流程简洁、运行稳定、运行方式灵活、管理方便、处理费用低,所以在我国引进、新建的污水处理工艺中,运用最多的是氧化沟技术。 1 氧化沟工艺 1. 1 工艺原理 氧化沟是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的一种变形工艺, 一般不设初沉池, 且通常采用延时曝气。其曝气池呈封闭的环形沟渠形, 池体狭长, 曝气装置多采用表面曝气器, 污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其中做不停的循环流动。 1. 2 系统构成 氧化沟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 氧化沟池体, 曝气设备, 进、出水装置, 导流和混合装置及附属构筑物。 1. 3 技术特征 氧化沟工艺与一般的活性污泥法工艺相比有其独特的技术性能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氧化沟兼具完全混合和推流的特征。在长期内呈现完全混合特征,而在短期内则呈现推流特征,这种独特的反应器水流特征有利于克服短流

现象和提高氧化沟的缓冲能力;②氧化沟具有明显的溶解氧浓度梯度。由于曝气设备的定位分区布置,使沟内沿水流方向存在明显的溶解氧浓度梯度,使沟内同时具有好氧区和缺氧区,呈现出好氧区和缺氧区的交替变化,从而实现了脱氮除磷;③氧化沟具有高能区和低能区两个能量区。在装置曝气设备附近处呈现高能区,有利于氧的转移和液体的充分混合;在环流的低能区,增加了污泥絮凝的机会,使污泥呈现出良好的悬浮状态;④曝气和推流混合的分离,提高了氧化沟运行的灵活性;水下推动器的使用,使曝气和推流混合分离开来。这些不仅解决了曝气设备很难同时满足曝气量控制和推流速度大小要求的矛盾,而且还大大增加了氧化沟的沟深,从而构造出了更好的脱氮除磷环境,提高了氧化沟的处理性能和运行的灵活性;⑤氧化沟的HRT和SRT均较长,一般情况下,HRT为8~40h,SRT为10~30d,而硝化菌的世代周期大于10d,因此,较长的污泥龄有利于硝化菌的繁殖和生存,使氨氮转化率高,去除效果好。 2 工程中常用的几种氧化沟及其应用 根据氧化沟的构造和运行特征, 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典型的氧化沟系统。 2. 1 Carrousel 氧化沟 2. 1. 1 Carrousel 氧化沟工艺原理 Carrousel 工艺为一个多沟串联系统, 由多沟串联氧化沟及二次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所组成,进水与活性污泥混合后在沟内不停的循环流动。装置采用表面机械曝气器, 每个沟渠的一端各安装一个。靠近曝气器下游的区段为好氧区, 处于曝气器上游和外环的区段为缺氧区, 混合液交替进行好氧和缺氧, 不仅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脱氮条件, 而且有利于生物絮凝, 使活性污泥易于沉淀。Carrousel 工艺氧化沟系统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规模大小不等,从200m3/d到650000m3/d,BOD去除率达95%~99%,脱氮效果可达90%以上。

城镇污水处理现状分析

城镇污水处理现状分析 刘雪凡于禾苗王晓曈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污水的排放量越来越多,成分也日趋复杂,城镇污水处理面临着严峻危机,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现有污水处理厂现状和能耗的分析,得出我国现存的污水处理厂在工艺上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别的结论,但在能耗上差距很小,并根据目前污水处理厂存在的能耗过高现象从工艺设备及构筑物建设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城镇;污水处理;能耗分析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水环境受到巨大的考验,据统计,我国90%以上的城镇水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8%的城镇河流都不适宜作为饮用水源,50%的城镇地下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随着工业的发展,城镇污水处理问题将变得越来越尖锐。 一、我国污水处理现状 目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正以每年8%的速率增长,现有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约为1.22亿m3/d,但仍有一些地区依旧没有任何污水处理设施。我国污水处理起步于较晚,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出现,起初受到技术和经济等条件的限制,二级污水处理厂的比例较低且大多数以活性污泥法等有机工艺为主,用以去除污水中的BOD和SS;21世纪以后,新的脱氮除磷工艺成为污水处理的主流工艺,A2/O、SBR、A/O和氧化沟工艺所占比例逐渐上升[4],但常规的活性污泥污法污水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很广泛,新生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工艺和处理效果上都比常规活性污泥法要好。 氧化沟污水处理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具有水力停留时间长,有机负荷低等特点,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可以减少一些构筑物的建设,流程简单,操作管理方便,出水水质好,工艺可靠性强,并能节省一定量的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但其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SBR是一种序列间歇活性污泥法,SBR技术用时间分割的操作方式来替代空间分割的操作方式,用非稳定化反应来替代稳态生化反应,用静置理想沉淀来代替传统的动态沉淀,工艺流程简单,造价相对较低,一般应用于厂矿企业的工业废水和中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中。A/O是一种生物除磷的工艺,利用聚磷菌在厌氧条件下吸收磷在好氧条件下释放磷的原理达到除磷的目的,在一般情况下,TP的去除率可达85%以上。 虽然近年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但是由于长期受到“重建设,轻运营;重污水,轻污泥“等老化思想的影响,我国城镇污水还存在着资金不足,工艺水平落后等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一定的差距。 二、国外污水处理现状 19世纪以来,在工业相对发达的国家相继出现了环境和社会公害,其中由于水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因此人们开始关注水环境的建设与改善,政府也相应的加大了投资力度,从法律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城镇污水处理事业蓬勃发展。 70年代末的美国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约有18000座,在2008年时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奥兰治县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每天可将约31.8万m3的污水转化为饮用水,成本为0.45美元/吨。在欧洲,德国的污水处理事业发展较快,1995年末投产的污水处理厂有10283座,污水处理率平均为93%,并且有60%以上的污水厂为二级生物处理。

生活污水处理的三种方法

污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1.活性污泥法 生活污水多采用活性污泥法,它是世界各国应用最广的一种生物处理流程,具有处理能力高,出水水质好的优点。该方法主要由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和剩余污泥排放系统组成。废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形成混合液。曝气池是一个生物反应器,通过曝气设备充入空气,空气中的氧溶入混合液,产生好氧代谢反应,且使混合液得到足够的搅拌而呈悬浮状态,这样,废水中的有机物、氧气同微生物能充分接触反应。随后混合液进入沉淀池,混合液中的悬浮固体在沉淀池中沉下来和水分离,流出沉淀池的就是净化水。沉淀池中的污泥大部分回流,称为回流污泥,回流污泥的目的是使曝气池内保持一定的悬浮固体浓度,也就是保持一定的微生物浓度。曝气池中的生化反应引起微生物的增殖,增殖的微生物量通常从沉淀池中排除,以维持活性污泥系统的稳定运行,这部分污泥叫剩余污泥。活性污泥除了有氧化和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外,还要有良好的凝聚和沉降性能,以使活性污泥能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得到澄清的出水。 由于污水处理是一项侧重于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工程,因此在建设和实际运行过程中常受到资金的限制,使得治理技术与资金问题成为我国水污染治理的“瓶颈”。归纳起来,目前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研究和应用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1)采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往往基建费、运行费高,能耗大,管理复杂,易出现污泥膨胀现象;设备不能满足高效低耗的要求;(2)随着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严格,对污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要求较高,传统的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水处理工艺多以活性污泥法为主,往往需要将多个厌氧和好氧反应池串联,形成多级反应池,通过增加内循环来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这势必增加基建投资的费用及能耗,并且使运行管理较为复杂;(3)目前城市污水的处理多以集中处理为主,庞大的污水收集系统的投资远远超过污水处理厂本身的投资,因此建设大型的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生活污水,从污水再生回用的角度来说不一定是唯一可取的方案。 因此,如何使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朝着低能耗、高效率、少剩余污泥量、最方便的操作管理,以及实现磷回收和处理水回用等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已成为目前水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这要求污水处理不应仅仅满足单一的水质改善,同时也需要一并考虑污水及所含污染物的资源化和能源化问题,且所采用的技术必须以低能耗和少资源损耗为前提。 2.生物膜法。 在污水生物处理的发展和应用中,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生物膜法主要用于从废水中去除溶解性有机污染物,主要特点是微生物附着在介质“滤料”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同生物膜接触后,溶解的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为H2O、CO2、NH3和微生物细胞物质,污水得到净化,所需氧化一般直接来自大气。生物膜法处理系统适用于处理中小规模的城市废水,采用的处理构筑物有高负荷生物滤池和生物转盘,生物滤池在我国南方更为适用。随着新型填料的开发和配套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活性污泥法平行发展起来的生物膜法处理工艺在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由于生物膜法具有处理效率高、耐冲击负荷性能好、产泥量低、占地面积少、便于运行管理等优点,在处理中极具竞争力。

污水处理几种常见工艺比较

一、A/O工艺 1.基本原理 A/O是Anoxic/Oxic的缩写,它的优越性是除了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是将厌氧水解技术用为活性污泥的前处理,所以A/O法是改进的活性污泥法。 A/O工艺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A段DO不大于0.2mg/L,O段DO=2~4mg/L。在缺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当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NH4+)氧化为N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O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 2.A/O内循环生物脱氮工艺特点 根据以上对生物脱氮基本流程的叙述,结合多年的焦化废水脱氮的经验,我们总结出(A/O)生物脱氮流程具有以下优点: (1)效率高。该工艺对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均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当总停留时间大于54h,经生物脱氮后的出水再经过混凝沉淀,可将COD值降至100mg/L以下,其他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总氮去除率在70%以上。 (2) 流程简单,投资省,操作费用低。该工艺是以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反硝化的碳源,故不需要再另加甲醇等昂贵的碳源。尤其,在蒸氨塔设置有脱固定氨的装置后,碳氮比有所提高,在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碱度相应地降低了硝化过程需要的碱耗。 (3) 缺氧反硝化过程对污染物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如COD、BOD5和SCN-在缺氧段中去除率在67%、38%、59%,酚和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62%和36%,故反硝化反应是最为经济的节能型降解过程。 (4) 容积负荷高。由于硝化阶段采用了强化生化,反硝化阶段又采用了高浓度污泥的膜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硝化及反硝化的污泥浓度,与国外同类工艺相比,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 (5) 缺氧/好氧工艺的耐负荷冲击能力强。当进水水质波动较大或污染物浓度较高时,本工艺均能维持正常运行,故操作管理也很简单。通过以上流程的比较,不难看出,生物脱氮工艺本身就是脱氮的同时,也降解酚、氰、COD等有机物。结合水量、水质特点,我们推荐采用缺氧/好氧(A/O)的生物脱氮 (内循环) 工艺流程,使污水处理装置不但能达到脱氮的要求,而且其它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 3. A/O工艺的缺点 1.由于没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从而不能培养出具有独特功能的

氧化沟工艺介绍

氧化沟工艺的介绍 摘要:近年来,在氧化沟中尝试使用各种综合曝气装置,即采用曝气器与水下混合器独立运行,将氧化沟中的水流循环混合作用与曝气传氧作用区分开来,使氧化沟中交替出现缺氧与好氧状态,已达到脱氮除磷目的,同时这种运行方式还能取得节能的效果。据报道,这种综合曝气系统已在国外得到应用,在国内也可尝试并推广采用这种综合曝气设备。 1 氧化沟工艺概述 1.1 氧化沟工艺基本原理和主要设计参数 氧化沟又名氧化渠,因其构筑物呈封闭的环形沟渠而得名。它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因为污水和活性污泥在曝气渠道中不断循环流动,因此有人称其为“循环曝气池”、“无终端曝气池”。氧化沟的水力停留时间长,有机负荷低,其本质上属于延时曝气系统。以下为一般氧化沟法的主要设计参数: 水力停留时间:10-40小时; 污泥龄:一般大于20天; 有机负荷:0.05-0.15kgBOD5/(kgMLSS.d); 容积负荷:0.2-0.4kgBOD5/(m3.d); 活性污泥浓度:2000-6000mg/l; 沟内平均流速:0.3-0.5m/s 1.2 氧化沟的技术特点: 氧化沟利用连续环式反应池(Cintinuous Loop Reator,简称CLR)作生

物反应池,混合液在该反应池中一条闭合曝气渠道进行连续循环,氧化沟通常在延时曝气条件下使用。氧化沟使用一种带方向控制的曝气和搅动装置,向反应池中的物质传递水平速度,从而使被搅动的液体在闭合式渠道中循环。 氧化沟一般由沟体、曝气设备、进出水装置、导流和混合设备组成,沟体的平面形状一般呈环形,也可以是长方形、L形、圆形或其他形状,沟端面形状多为矩形和梯形。 氧化沟法由于具有较长的水力停留时间,较低的有机负荷和较长的污泥龄。因此相比传统活性污泥法,可以省略调节池,初沉池,污泥消化池,有的还可以省略二沉池。氧化沟能保证较好的处理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巧妙结合了CLR形式和曝气装置特定的定位布置,是式氧化沟具有独特水力学特征和工作特性: 1) 氧化沟结合推流和完全混合的特点,有力于克服短流和提高缓冲能力,通常在氧化沟曝气区上游安排入流,在入流点的再上游点安排出流。入流通过曝气区在循环中很好的被混合和分散,混合液再次围绕CLR继续循环。这样,氧化沟在短期内(如一个循环)呈推流状态,而在长期内(如多次循环)又呈混合状态。这两者的结合,即使入流至少经历一个循环而基本杜绝短流,又可以提供很大的稀释倍数而提高了缓冲能力。同时为了防止污泥沉积,必须保证沟内足够的流速(一般平均流速大于0.3m/s),而污水在沟内的停留时间又较长,这就要求沟内由较大的循环流量(一般是污水进水流量的数倍乃至数十倍),进入沟内污水立即被大量的循环液所混合稀释,因此氧化沟

污水处理厂氧化沟设计计算

给水排水工程技术 毕业课程设计 乌鲁木齐市某地区排水工程 施工图预算 学年学期 班级 指导教师 姓名 学号 新疆学院 设备工程系

目录内容摘要 一、设计题目 二、设计任务书 三、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规模 四、污水处理程度的要求 五、设计内容 六、氧化沟的工艺流程图 七、设计计算 八、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 九、污水处理厂高程计算 十、参考文献 十一、附图

内容摘要 本设计为策勒县污水处理厂工程工艺设计,污水处理厂规模为30240 m3,污水主要来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主要采用氧化塘处理方法。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8978-96) 一、设计题目 新疆策勒县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二、设计任务书 1、设计的任务和目的 毕业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高设计制图水平及使用各种技能资料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了解和熟悉排水工程设计的一般原则、步骤和方法;掌握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计算方法及设计说明、计算书的编制方法、施工图的绘制方法。 2、设计简介 本设计为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专业专科毕业设计,是大学三年教学计划规定的最后一个实践性环节。本设计题目为策勒县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 3、设计内容 (1)、处理工艺流程选择 (2)、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 (3)、污水处理工艺施工图初步设计的绘制 4、设计依据 本设计根据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任务指导书、《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册)、《水处理手册》《水处理设计手册》《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第1册》《给水排水常用数据手册(第二版)》《水处理工程技术》《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1册)《排水工程(第二版)》(下册)等进行设计。 设计原始资料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及运行现状分析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及运行现状分析 【摘要】截止2010年初,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共有2016座,整体占地面积12056万m2,平均每日处理水量7956万m3,整体设施的平均利用率将近80%左右,具相关资料中显示,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小型城镇污水处理厂在4.9万m3/d以下,其增长速度最为迅速;另外大型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能力与建设规模方面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布特点,大 西北以外七个区域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平均利用率都在75%以上。此外,由于城镇污水处理能 力与这个地区GDP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运行应结合当地情况 合理选择主体设计规模与工艺类型,从而提升设施利用率。 【关键词】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现状分析 2013年国家宣布的《全国投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清单》明确表明,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 全面运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为2603座,整体设计处理能力13205万m3/d,日平均污水处理 量为8321万m3/d,设施利用率达到80%左右,与2011年相比,提高将近20个百分点。因此,本文笔者将以此为数据基础,将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展开统计分析,深入探讨我国城镇 污水处理厂运行现状,再提出相应科学发展战略,促进我国污水处理水平的提升。 一、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概况 据相关资料中显示,在2001年之前,我国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共有436座,整体设计处理能 力为2069万亿m3/d,年污水处理量在125万亿m3左右。从2001年开始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数量、年污水处理量、整体设计处理能力、污水处理率增长速度十分迅猛,详见表1、表2。 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2001年-2010年间我国城市污水排放量增长并不明显,但是污水 处理厂的数量、污水处理率、年污水处理量的增长明显,其城市污水处理率快速提升。 二、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及其运行现状 全面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区域经济带进行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划分,首先将我国大陆地 区分为西部地区:新疆、宁县、甘肃、青海、陕西、云南、西藏、贵州、四川、重庆、广西、内蒙古;中部地区: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山西、安徽;东部地区:广东、北京、河北、上海、海南、江苏、福建、浙江、山东;东北地区:辽宁、黑龙江、吉林。各地区的城镇污 水处理厂建设及运行现状详见表3。 表3中明确体现出,我国城镇污水厂建设不平衡,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污水处理率与中部地 区和东部地区相比较低。西部地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率较低。与全国城镇污水处 理厂运行负荷率低许多。按照我国住建部公布的2011年第四季度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 及运行情况表明的:2011年我国第四季度投入运行一年以上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有287座,其平均运行负荷率地域65%,并没有达到国家相关要求,占我国整体污水处理厂的10.1%。另外,从表3中还可以看出我国各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耗电量都比较高,其中东北地区、西 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耗电量相对较高。 总而言之,城镇污水处理技术与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要充分考虑到其可靠性、实用性与合理性,因地制宜的制定科学主体工艺类型与设计规模。其中的主要结论为以下四条: 第一,设计规模不同的污水处理厂的总体运行情况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小型城镇污水处理 厂的增长速度最为明显,3万m3/d左右规模与3万m3/d-5万m3/d之间规模的平均增长率 为70%与48%。

常见的几种污水处理工艺

常见的几种污水处理工艺 一、A/O工艺 1.基本原理 A/O是Anoxic/Oxic的缩写,它的优越性是除了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是将厌氧水解技术用为活性污泥的前处理,所以A/O法是改进的活性污泥法。 A/O工艺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A段溶解氧(DO)不大于0.2mg/L,O段DO=2~4mg/L。在缺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当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 (NH4+)氧化为N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O 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 2.A/O内循环生物脱氮工艺特点 根据以上对生物脱氮基本流程的叙述,结合多年的焦化废水脱氮的经验,我们总结出(A/O)生物脱氮流程具有以下优点: (1)效率高。该工艺对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均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当总停留时间大于54h,经生物脱氮后的出水再经过混凝沉淀,

可将COD值降至100mg/L以下,其他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总氮去除率在70%以上。 (2)流程简单,投资省,操作费用低。该工艺是以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反硝化的碳源,故不需要再另加甲醇等昂贵的碳源。尤其,在蒸氨塔设置有脱固定氨的装置后,碳氮比有所提高,在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碱度相应地降低了硝化过程需要的碱耗。 (3)缺氧反硝化过程对污染物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如COD、BOD5和SCN-在缺氧段中去除率在67%、38%、59%,酚和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62%和36%,故反硝化反应是最为经济的节能型降解过程。 (4)容积负荷高。由于硝化阶段采用了强化生化,反硝化阶段又采用了高浓度污泥的膜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硝化及反硝化的污泥浓度,与国外同类工艺相比,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 (5)缺氧/好氧工艺的耐负荷冲击能力强。当进水水质波动较大或污染物浓度较高时,本工艺均能维持正常运行,故操作管理也很简单。通过以上流程的比较,不难看出,生物脱氮工艺本身就是脱氮的同时,也降解酚、氰、COD等有机物。 3.A/O工艺的缺点 1、由于没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从而不能培养出具有独特功能的污泥,难降解物质的降解率较低; 2、若要提高脱氮效率,必须加大内循环比,因而加大了运行费用。另外,内循环液来自曝气池,含有一定的DO,使A段难以保持

关于城市污水处理的研究报告

关于城市污水处理的研究报告 项目组负责人 项目类型--小论文 班级 合作者 指导教师- 项目涉及相关学科--地理 项目所属学科- 生物- 一、选题背景-- 城市污水(municipal sewage,municipal wastewater)排入城镇污水系统的污水的统称。载合流制排水系统中,还包括生产废水和截留的雨水。 城市污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由城市排水管网汇集并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城市污水处理是指为改变污水性质,使其对环境水域不产生危害而采取的措施。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确定,是根据城市水环境质量要求、来水水质情况、可供利用的技术发展状态、城市经济状况和城市管理运行要求等诸方面的因素综合确定的。工艺确定前一般都要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和经济技术比较。处理后的污水,无论用于工业、农业或是回灌补充地下水,都必须符合国家颁发的有关水质标准。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就是利用各种设施设备和工艺技术,将污水所含的污染物质从水中分离去除,使有害的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有用的物质,水则得到净化,并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二、项目条件-- 城市污水处理是近几年来较热的课题 三、研究目的-- 让同学们意识到水的重要性,了解城市污水的排放,开动脑筋,献计献策,为处理污水出一份力,为改善我们的环境出一份力,同时也让同学们在生活中学会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主要研究方法-- 文献查找法 实地调查法 研究的基本思路-- 城市污水的来源 城市污水的治理方法 城市污水的走向 研究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 城市污水处理是近几年来较热的课题具有实用性 研究的基本过程-- 上网查资料,搞清原理 查资料或实地考察,用图片资料和简单文字说明 资料调查,文字说明 实地考察,文字说明,可附图片 各成员在项目中的主要贡献--

城市污水处理现状

我国水资源缺乏, 是世界13 个缺水国家之一, 全国600 多个城市中目前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 且水污染严重, 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 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 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 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 我国水体污染主要来源于超标排放的工业废水和大量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水体的城市生活污水。据《200 3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布, 2003年, 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460 亿t, 其中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247. 6 亿t,占污水排放总量的53.8%。城市生活污水正成为水污染的最大“公害”之一。因此, 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与居民生存环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现状 我国污水处理面临着水污染严重, 污水治理起步晚、基础差、要求高的形势。近些年, 城市污水处理的建设有了很大发展, 截至2005 年6 月底, 全国661 个设市城市建有污水处理厂708 座, 处理能力为4 9 12 万立方米/d, 是2000 年的两倍多; 全年城市污水处理量162.8 亿立方米, 比2000 年增加了4 3%, 城市污水处理率达45.7%。但绝大多数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满足不了实际需要, 全国还有297 个城市没有建成污水处理厂, 其中,地级以上城市63 个, 包括人口50 万以上的大城市8 个; 位于重点流域、区域“十五”规划范围内的城市54 个。全国5 万多个城镇, 370 多万个村庄, 9 亿多人口居住地尚无污水处理设施。 与国际相比,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较低, 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据资料介绍, 美国现在平均每1 万人就拥有1 座污水处理厂, 英国和德国每7 000~8 000 人拥有1 座污水处理厂。而我国城镇人口中, 平均每150 万人才拥有1 座污水处理厂。据建设部通报的全国污水处理情况, 目前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 除正在调试运行的外, 尚有不能正常运行的, 其原因主要有: 第一, 对污水处理组织管理不力, 致使有的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半年甚至近一年仍未运行。第二, 一些已建成污水处理厂的城市仍未开征污水处理费, 或收费标准和征缴率低, 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经费难以保障。第三, 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 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低, 甚至难以运行。第四, 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 影响污水处理厂调试运行。另外, 还有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偏大, 过度超前, 造成设施能力部分闲置不能充分发挥效益。 2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及存在的问题 污水处理的主要方法有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单一使用, 也可以针对不同的污水水质组合使用。污水生物处理法是19 世纪末出现的污水治理技术, 现今已成为世界各国处理污水的主要手段。我国现阶段的城市污水处理主要以生物法为主, 物理法和化学法起辅助作用。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广泛使用的水污染治理技术有传统活性污泥法, 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 SBR, AB, UNITANK 和氧化沟工艺, AO 和A2O 等。这些工艺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水污染控制技术。 2.1 传统活性污泥法 传统活性污泥法已经有近90 年的历史, 其主要处理构筑物是曝气池和沉淀池。污水中的有机物在曝气池内停留一段时间后, 绝大部分被曝气池中的微生物吸附, 随即氧化分解成无机物。在沉淀池中, 呈絮状的微生物絮体———活性污泥下沉, 而上部的清液溢流排放。为了保持曝气池中污泥的浓度, 沉淀后的部分活性污泥又回流到曝气池中。该工艺的特点是有机物去除率高、污泥负荷高、池容积小、电耗省、运行费用低。此法稳定可靠, 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和管理经验, 但普通曝气法占地多,建设投资大, 仅能满足BOD 5, CODCr, SS 三项出水指标, 且该工艺容易产生污泥膨胀现象, 除磷和脱氮效果差。

氧化沟处理工艺说明

氧化沟污水处理说明 系统简介 污水处理厂根据实际达标排放的要求,进行选择不同的处理工艺。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中型污水处厂大多采用氧化沟工艺。对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的标准有一级B标、一级A标。其排放参数如下 一级A标 一级B标 以上参数都是生活污水处理厂常规达标排放的主要参数之一,由此,根据这些参数选择相对应的工艺模式,这里集中说明氧化沟处理的工艺的一些重要部分第一节工艺流程说明 污水处理工艺:推荐采用改良型Orbal 氧化沟工艺污泥处理工艺:推荐采用污泥机械浓缩脱水工艺。流程说明: (1)预处理(包括粗格栅池、提升泵房、细格栅池及旋流沉砂池)污水通过进水管导入粗格栅池,进入污水泵站,经提升后进入细格栅池,然后流入旋流沉砂池。粗格栅池内安装机械粗格栅,污水中的较大的杂物,如树枝、塑料袋等在此处得以去除,且能够起到保护下阶段设备的作用。机械格栅的工作根据粗格栅前后的液位差由PLC自动控制清污动作,同时设置定时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进水泵站内安装潜水泵,将污水提升至细格栅池,潜水泵的工作依据泵站内的水位而设定的程序实现自动控制。细格栅池内细格栅,污水中较细的杂物在此得以去除,细格栅的工作根据细格栅前后的液位差由PLC自动控制清污动作,同时设置定时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污水沿切线方向进入旋流沉砂池,旋流沉砂池通过机械搅拌产生水力涡流,使泥砂、陶粒和有机物分离以达到除砂的目的,气提抽砂与砂水分离机联动工作,将污水中砂粒分离出来。预处理阶段产生的杂物,陶粒、砂粒等,可以定期运至垃圾填埋场另行处理。

(2)生物处理(包括改良型氧化沟及紫外消毒池) 自旋流沉砂池出来的污水经计量后进入改良型氧化沟,在改良型氧化沟进水端与来自污泥泵的回流污泥在较小的空间内水力混合,然后经过过水孔,进入到改良型氧化沟的预反应区,经过厌氧处理去除一定的CODcr和BOD5,最主要是污染物较高的原水与预反应区内的微生物混和后,对预反应区内的微生物起到一定的生物选择作用,抑制了丝状菌的生长繁殖,防止污泥膨胀;污水经过预反应区后,进入主反应区,主反应区内采用微孔曝气器进行曝气,在此过程中进行脱氮除磷;改良型氧化沟的出水进入紫外消毒池,进行紫外线消毒,消毒后一部分作为生产用水进行滤带反冲洗,其余可就近排入中河较为合适。今后可根据城市发展情况考虑其他回用用途,节约水资源。 (5)污泥处理 为了保持改良型氧化沟中污泥浓度不变, 过多的污泥必须要排走。剩余污泥由污泥泵转送到脱水机房。在脱水机房,首先由螺杆泵将剩余污泥经与絮凝剂混合,再把它们送入带预脱水的带式脱水机脱水。干滤饼的干固含量可望达到20%以上。脱水后污泥的最终外运处置。 工艺流程框图如图:

污水处理基本方法

污水处理基本方法 废物处理是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或几种方法配合使用以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按照水质状况及处理后出水的去向确定其处理程度,废水处理一般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采用物理处理方法,即用格栅、筛网、沉沙池、沉淀池、隔油池等构筑物,去除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浮油,初步调整pH值,减轻废水的腐化程度。废水经一级处理后,一般达不到排放标准(BOD去除率仅25-40%)。故通常为预处理阶段,以减轻后续处理工序的负荷和提高处理效果。 二级处理是采用生物处理方法及某些化学方法来去除废水中的可降解有机物和部分胶体污染物。经过二级处理后,废水中BOD的去除率可达80-90%,即BOD合量可低于30mg/L。经过二级处理后的水,一般可达到农灌标准和废水排放标准,故二级处理是废水处理的主体。 但经过二级处理的水中还存留一定量的悬浮物、生物不能分解的溶解性有机物、溶解性无机物和氮磷等藻类增值营养物,并含有病毒和细菌。因而不能满足要求较高的排放标准,如处理后排入流量较小、稀释能力较差的河流就可能引起污染,也不能直接用作自来水、工业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水源。 三级处理是进一步去除二级处理未能去除的污染物,如磷、氮及生物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病原体等。废水的三级处理是在二级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化学法(化学氧化、化学沉淀等)、物理化学法(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技术等)以除去某些特定污染物的一种“深度处理”方法。显然,废水的三级处理耗资巨大,但能充分利用水资源。 其中废水的生物处理法是基于微生物通过酶的作用将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物质,把有毒的物质转化为无毒的物质的方法。根据在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对氧气的不同要求,生物处理可分为好气(氧)生物处理和厌气(氧)生物处理两种。好气生物处理是在有氧气的情况下,藉好气细茵的作用来进行的。细菌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氧化、还原、合成等过程,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机物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CO2、H2O、NO3-、PO43-等)获得生长和活动所需能量,而把另一部分有机物转化为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使自身生长繁殖。厌气生物处理是在无氧气的情况下,藉厌氧微生物的作用来进行。厌氧细菌在把有机物降解的同时,需从CO2、NO3-、PO43-等中取得氧元素以维持自身对氧元素的物质需要,因而其降解产物为CH4、H2S、NH3等。用生物法处理废水,需首先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质的可生物分解性能进行分析。主要有可生物分解性、可生物处理的条件、废水中对微生物活性有

污水处理市场分析

膜技术 第一节 第三节城市污水处理概况 一、2006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情况 二、我国现代城市污水处理主导工艺分析与评述 三、2006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仍存在突出问题 四、中国城镇污水处理单位将在08年底前实行政企分开 五、2010我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 六、城市污水处理的发展趋势与科学决策 第四节各地区污水处理概况 一、2010年广州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超90% 二、大连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6%走在全国前列 三、河北省全面提升污水处理项目管理水平 四、黑龙江省“十一五”期间城市污水处理率预计 五、青岛政府扶持力促农村污水处理 第五节污水处理市场化的建议 一、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是必由之路 二、建设部将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 三、污水处理市场化进程中的风险及应对策略 2008年中国污水处理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分析报告污水处理行业城市污水处理数据、工业废水处理报告、行业研究市场调查、投资前景、发展预测、咨询报告最新报告 根据2007年6月份国务院印发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说,到“十一五”期末,全国设市城市和县城所在的建制镇均应规划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国设市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4500万吨。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新增城市中水回用量35亿立方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60%。“十一五”期间,将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4500万吨、再生水日利用能力680万吨。 而目前,中国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为59%,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欧美发达国家的污水处理率一般都在80%以上,美国、荷兰等国家的污水处理率甚至超过90%。 目前,中国水务市场,虽然资本推动和行政因素特征仍然比较显著,但是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不可逆转。随着中国公用事业体制改革的深入,水务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将不断提高,进而为行业整合与跨区域发展提供了动力,把握机会的优势企业将进一步巩固其行业地位。水价改革带来的价格上涨的动力将进一步助推水务企业成长,同时也将引致更多行业竞争对手。 中国的水务行业还处于成长期,市场集中度偏低,缺少行业领导者,地域垄断特征明显。依据

污水处理的方法和工艺流程介绍

污水处理的方法和工艺流程介绍污水处理按照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属于物理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分析法等。 整个过程为通过粗格栅的原污水通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流经格栅或者砂滤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气池,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处理设备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级处理,一级处理结束到此为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包括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处理设备,一部分进入污泥浓缩池,之后进入污泥消化池,经过脱水和干燥设备

后,污泥被最后利用。 典型的五种工艺 (1)间歇活性污泥法(SBR) 间歇活性污泥法也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Batchreactor-SBR),它由个或多个SBR池组成,运行时,废水分批进入池中,依次经历5个独立阶段,即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和闲置。进水及排水用水位控制,反应及沉淀用时间控制,一个运行周期的时间依负荷及出水要求而异,一般为4~12h,其中反应占40%,有效池容积为周期内进水量与所需污泥体积之和。比连续流法反应速度快,处理效率高,耐负荷冲击的能力强;由于底物浓度高,浓度梯度也大,交替出现缺氧、好氧状态,能抑制专性好氧菌的过量繁殖,有利于生物脱氮除磷,又由于泥龄较短,丝状菌不可能成为优势,因此,污泥不易膨胀;与连续流方法相比,SBR法流程短、装置结构简单,当水量较小时,只需一个间歇反应器,不需要设专门沉淀池和调节池,不需要污泥回流,运行费用低。 (2)吸附再生(接触稳定)法 这种方式充分利用活性污泥的初期去除能力,在较短的时间里(10~40min),通过吸附去除废水中悬浮的和胶态的有机物,再通过液固分离,废水即获得净化,BOD5可去除85%~90%左右。吸附饱和的活性污泥中,一部分需要回流的,引入再生池进一步氧化分解,恢复其活性;另一部分剩余污泥不经氧化分解即排入污泥处理系统。分别在两池(吸附池和再生他)或在同一池的两段进行。它适应负荷冲

城镇污水处理现状及对策的探讨

城镇污水处理现状及对策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8-12-25T16:42:02.5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作者:莫庆瑜[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进程大幅提升,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东莞市豪丰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进程大幅提升,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在诸多环保问题中,污水处理问题是与人民生活与经济活动最为息息相关的问题。近年来,国家提倡可持续发展,城镇污水处理问题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关注问题之一。能否做好城镇污水处理工作,是决定一个城市能否快速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加强城镇污水治理工作,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城市水环境,而且能够缓解水资源不足的问题。节约水资源,促进环保产业发展都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关键词:城镇污水处理;现状;对策 引言: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人口向城市涌入,这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也促使了城市规模的扩大,这也使得城市用水量不断增大,相应地,污水排放也迅速增长。从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看,目前我国污水排放量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5.3%。污水排放对城市以及水环境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有些地区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公众的身心健康,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之一,因此,很有必要对城市的污水处理作出探讨。 1、城镇污水处理现状 城镇污水除了居民的生活污水外,还包括各种服务机构和公众设施排水,以及允许排入城镇污水收集系统的工业废水和初期雨水等。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政策,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同时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城镇污水处理行业发展迅速。 从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现状来看,截至2014年,全国有4436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达1.71亿立方米/日,年处理的污水量已经达到490亿立方米,湿污泥的产生量超过3000万吨,城镇的污水处理对于国家节能减排的贡献率,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含量的削减量分别达到1120万吨和100万吨。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执行的是一级B排放标准,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有50%执行的是这个标准。 除了通过建立污水处理厂对城镇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外,一些有自然条件的城镇还将污水进行沼气化粪池处理,这种方式能够处理的主要是城镇生活污水。冬季地下水温能保持在5~9℃以上的地区,或在池上建日光温室升温可达此温度的地区,就可使用该净化池来处理生活污水。生活污水在沼气化粪池中被分格沉淀,其中污泥被厌氧消化,生活污水中悬浮性有机物的小型处理构筑物被去除。 2、城镇污水处理面临的问题 2.1 技术与资金短缺 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尚处于国家环境治理的一个盲区范围,而且也是环境治理的一个难点。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中,大城市与重点企业是治理重点,而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基本处于管理的真空地带,投入于城镇污水治理的资金明显不足,有些小城镇甚至没有治污专项资金;再者由于专业人才配置不合理,造成了城镇污水处理工艺落后,对于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不足,这也是造成了城镇水质污染日趋严重。 2.2 污水处理工艺有待提升 由于受到生产形式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城镇污水处理中的“质与量”的变化也很大,影响因素较多,在处理技术和工艺改进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与污水处理相匹配的工艺技术还不完善,相应的技术支持和政策支持尚不到位。在行业标准的制定上,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规范指标,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既定指标很难完成,这也是造成污水处理成本与设施建设成本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2.3 污水治理运营管理滞后 在城镇污水处理中,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相对滞后,一方面由于污水分布较为分散、城镇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原因,造成污水处理管理与运营中的诸多困难,造成污水处理不完全,很多未经处理的污水会直接排入周边水域,造成水质与环境的双重污染;另一方面,由于城镇污水处理未能得到应有重视,在处理设施和技术人员的配置上还有很大缺口,而且没有统一的管理流程和管理团队,造成污水处理难以正常运营,即使制定出污水处理标准和目标,也难以完全跟进处理计划。 2.4 污水二次污染问题突出 污水处理属于高能耗行业中的一种,当前国内城镇污水处理主要采用延时曝气工艺,传统的初沉池工艺已经逐步淘汰。但是从现有的工艺数据来看,无论是采取哪种处理工艺,都存在能耗过高的缺陷。而且随着脱氮除磷工艺的应用,能源消耗将呈现上升趋势。此外,污水处理后会有55%的污染物沉淀于污泥中,但是污泥处理工艺难以跟进,现阶段对污泥的处理多数为堆放或者填埋,这两种方式应用不当极易造成二次污染。 3、城镇污水处理对策分析 3.1 降低污水处理能耗,做好回收工作 现阶段,在发达国家的污水处理工艺中,能源消耗已经占据国民能源消耗的3%左右,但是在我国,这一比例不到0.5%,与世界水平相差甚远。对于污水处理中的能源消耗问题应当提起重视,并作为专业工艺提升的主要方向。污水处理需要消耗资源和能量,同时也是能量的载体,因此要在污水处理、回收中提取有效能源,增加污水回收利用率。 相关数据显示,污水中所蕴含的有效能源是污水处理消耗能源的10倍左右,欧洲国家在提标改造中,利用高效厌氧消化技术对污水有效能源进行回收,从而使能源自给率提升至60%,还有一些污水处理企业能够完全实现能源自给循环。在污水处理中,除了对水资源的净化利用外,还可以将其中的氮、磷等物质进行循环利用,这一技术的开发的应用对目前全球性能源匮乏具有积极改进作用。同时也是污水处理、利用的崭新发展方向。 3.2 发挥政府职能,确保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方法创新 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城镇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各地政府要将污水处理和排水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工程,积极落实建设资金(如通过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国外政府贷款等渠道获得建设资金),继续做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项目和排水设施建设的前期准备和科学规划,督促项目的尽早开工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