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天清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数据库同步客户端用户手册

天清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数据库同步客户端用户手册

天清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数据库同步客户端用户手册
天清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数据库同步客户端用户手册

天清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数据库同步客户端操作手册

声明

?本手册所含内容若有任何改动,恕不另行通知。

?在法律法规的最大允许范围内,北京启明星辰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除就本手册和产品应负的瑕疵担保责任外,无论明示或默示,不作其它任何担保,包括(但不限于)本手册中推荐使用产品的适用性和安全性、产品的适销性和适合某特定用途的担保。

?在法律法规的最大允许范围内,北京启明星辰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对于您的使用或不能使用本产品而发生的任何损坏(包括,但不限于直接或间接的个人损害、商业利润的损失、业务中断、商业信息的遗失或任何其它损失),不负任何赔偿责任。

?本手册含受版权保护的信息,未经北京启明星辰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书面允许不得对本手册的任何部分进行影印、复制或翻译。

北京启明星辰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西路8号中关村软件园21楼启明星辰大厦

章节目录

章节目录 (3)

第1章前言 (5)

1.1 导言 (5)

1.2 本书适用对象 (5)

1.3 本书适合的产品 (5)

1.4 相关参考手册 (5)

第2章如何开始 (6)

2.1 系统概述 (6)

2.2 工作原理 (6)

2.3 产品特点 (6)

2.3.1 与数据库的连接方式 (6)

2.3.2 支持的数据库类型 (7)

2.3.3 支持的数据库表结构 (7)

2.3.4 其他特点 (7)

2.4 运行环境 (7)

2.5 安装步骤 (7)

第3章系统登录 (9)

3.1 系统登录 (9)

第4章系统选项 (11)

4.1 证书设置 (11)

4.2 本机地址 (12)

4.3HA设置 (13)

4.4密码管理 (14)

4.5开机启动 (14)

第5章通道管理 (15)

5.1添加 (15)

5.2修改 (16)

5.3删除 (16)

第6章数据源管理 (17)

6.1添加 (18)

6.2修改 (19)

6.3删除 (20)

第7章任务管理 (21)

7.1添加任务 (21)

7.2修改任务 (29)

7.3删除任务 (29)

7.4启动、停止任务 (30)

7.5设置同步条件 (31)

第8章日志管理 (32)

8.1日志设置 (32)

8.2日志查看 (33)

第9章报警管理 (34)

第10章统计管理 (35)

第11章容错管理 (36)

第1章前言

1.1 导言

《数据库同步客户端操作手册》是天清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管理员手册中的一本。该手册介绍了如何使用数据库同步客户端。

1.2 本书适用对象

本手册适用于负责支持、维护天清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的安全管理员,是对天清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进行配置管理时的必备手册。

1.3 本书适合的产品

本书适合天清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系列产品,以后简称“天清网闸”或“网闸”,不再说明。

1.4 相关参考手册

《天清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WEB操作手册》。

第2章如何开始

本章概要介绍天清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中数据库同步系统的工作原理、产品特点、安装过程等。如果您想尽快配置使用数据库同步客户端系统,可跳过概述部分,直接阅读第三章。

2.1 系统概述

数据库同步模块作为隔离网闸单独的应用模块,其功能主要负责完成在两个网络之间隔离的前提下的基于数据库的安全数据交换。原理主要是通过各项配置对需要传输的数据表进行监控,一旦发现有更新(包括增加、删除、修改),立即对该数据进行提取。通过隔离网闸放置在另外一边网络的数据库中以实现数据的同步。

隔离网闸数据库模块支持相对较流行的Oracle、Sql-server、Sybase、Db2数据库,同时隔离网闸对于数据库表的支持包括:支持有限的数据类型;表名相同;表名不同;必须指定与其对应的表(即一一对应);源表字段个数必须小于等于目的表字段个数;支持以字段为单位的双向传输;每一个需要同步传输的表都必须具有唯一确定一条数据的值,如果有主键则自动选用,否则可以自己选择。

2.2 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数据库模块的专用客户端与网闸之间通过证书验证机制与网闸建立安全连接,负责在互不信任网络间进行安全的数据交换。用户无需修改现有应用软件,部署方式更加灵活、简便。

图2-1 数据库同步系统工作原理

2.3 产品特点

2.3.1 与数据库的连接方式

直接通过数据库相应的JDBC驱动与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并且对用户透明,这样大大简化了用户对模块的配置工作。

2.3.2 支持的数据库类型

目前支持MSSQLSERVER 、ORACLE 、SYBASE 、 DB2 四种类型的数据库。

2.3.3 支持的数据库表结构

?支持表名相同,源表字段个数不能大于目的表字段个数;

?支持表名不同,表必须具有唯一确定值(一般为主键值);

?支持字段名不同;

?支持字段可选;

?支持表结构冲突检测;

?支持主从关系表操作;

?只支持主键为字符串类型或整型;

?不支持主键为空格的字符串。

2.3.4 其他特点

1)支持双向数据传输

2)支持NULL与‘’的区分

3)支持自增变量的单向传输

4)支持数据库定时传输功能

5)提供友好的日志管理功能

6)提供同构表的简化配置功能

2.4 运行环境

硬件:

●天清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

●若干高性能的pc机:CPU PⅣ以上、内存1G以上,硬盘可用空间3G以上。软件:

●windows2000 / XP以及常见linux版本。

建议:

运行客户端系统的主机使用高性能的pc机或者运行于数据库服务器上。

2.5 安装步骤

双击客户端系统安装程序,按照界面提示,逐步安装即可。

特别指出:

数据库同步系统在网闸中的部分,请联系供货商,用网闸的许可证激活即可,无须其他安装。

第3章系统登录

系统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本地客户端的各类基本参数,这些参数的设置将影响本地客户端的运行方式,对其他功能的正常运行都有直接的关系。具体包括系统位置、本机IP地址、任务监听端口以及通信模式等。

3.1 系统登录

系统启动时会弹出登录界面,如下图:

图3-1 系统登录

系统只有一个用户名admin;密码默认为admin;输入完毕后会弹出系统主界面图3-2

图3-2

主界面内容包含:菜单、工具栏(菜单中都可以实现)、界面左边是主要配置和查阅内容、右边

主要是任务列表、下面是实时日志;余下章节主要说明系统配置内容。

第4章系统设置

系统设置主要体现在菜单中如图4-1

图4-1 系统选项

系统选项包含:证书设置、本机地址、HA配置、密码管理和开机启动五个选项。

4.1 证书设置

图4-2

用户证书浏览其所在位置,当确认时,会校验口令与证书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会报错:如下图4-3

图4-3

系统在修改此项配置必须重启数据库同步软件才生效!

特别说明:

1)本机证书与系统位置对应;

2)在此导入过程中,系统不会对证书的有效性、合法性进行检查,只有在数据会话连接前

才能得到验证。

4.2 本机地址

图4-4

◆系统默认情况下地址是不绑定地址的,如果有需要用户可以自己填写;端口默认为

16000此端口号应为网闸上对应任务使用的端口号(详细参考网闸配置管理中的数据库同步模块);

◆是否选择认证,如果选择那么系统与网闸服务端通信为SSL方式,会自动加载证书;此

时网闸服务端也必须设置为用户认证方式;如果没有选择则使用普通方式通信;网闸服务端必须设置为不需要用户认证;

◆系统在修改此项配置必须重启数据库同步软件才生效!

特别指出:

必须确保本机地址与相连的网闸地址之间是可达的,通常本机IP地址与所对应网闸端地址应处于同一网段。

4.3HA设置

图4-5 HA配置

◆HA系统是为了解决用户单点故障而提供的,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具有并正确配置了包

含数据库同步模块的网闸设备为使用HA功能为前提;

◆系统角色有主系统、备份系统;当主系统运行时备份机不会同步任务数据;一旦备系统

与主系统失去心跳联系,则会接管;一旦和主系统恢复心跳则停止所有任务同步;主系

统继续执行任务同步工作;

◆主系统则是本机监听地址和端口;备份系统则是需要通信主系统的地址和端口;

◆心跳时间:是主备系统之间发送通信信息的间隔时间;

◆切换时间:是备份系统与主机失去通信信息的时间,一旦达到这个临界时间点则会接管

系统;

◆同步按钮:是主系统配置完毕后确认不需要再更新,会把任务信息同步到备份系统上;

◆刷新,系统状态会返回双机运行状态;

◆系统在修改此项配置必须重启数据库同步软件才生效!

特别指出:

1、确定任务配置完毕后进行同步,主机会把配置文件同步到备机上,同时备机需要重启软件系统才可以正常生效;

2、本机证书路径密码、本地地址需要各自配置。

4.4密码管理

图4-6

特别指出:

新用户名可以在配置文件中查到,但是密码是加密的所以请修改后记住!

4.5开机启动

图4.5

设置开机启动后,系统可以在电脑开机的时候自动加载服务。

第5章通道管理

通道管理是为配置任务服务的,任务需要通过通道设置找到需要通过的网闸地址,具体界面如图5-1

图5-1 通道设置主界面

5.1添加

图5-2 添加通道设置

◆通道名称:具有唯一性,并且保存后不能被修改,需被任务引用;

◆是否认证:是则与网闸通信通过证书认证,并且采用SSL加密方式;否则只应用普通

SOCKET方式通信;

◆网闸地址:网闸客户端任务配置监听地址,支持IPV4和IPV6两种方式;

◆端口号:网闸客户端任务配置监听端口;

特别指出

如果设备需要提供双机热备则网闸地址与端口要成对出现,网闸上也需要配置两个端口到

接收端的双机热备;

具体格式:网闸地址:ip1;ip2 ,端口:port1;port2中间用英文“;”分隔;

设置好的通道如图5-3

图5-3

特别指出

是否选择认证需要根据网闸配置确定;否则不能正常通信!

5.2修改

选择需要修改的通道设置的行,然后点击修改,如图5-4

图5-4

◆修改时不能修改通道名称,其它都可以修改,具体含义与添加一样。

特别指出

引用此通道的任务如果为启动状态,此通道不能被修改。

5.3删除

◆选择需要删除的通道管理行,然后点击删除;

特别指出

如果此通道被任务引用,则不能被删除!

第6章数据源管理点击数据源管理后系统会弹出图6-1;

图6-1 数据源管理主界面

6.1添加

图6-2数据源配置主界面

◆数据源名称,是这个配置的唯一标识,可以被任务引用;

◆数据库类型,可以根据当前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类型;

◆数据源类型,有两种选择:

源数据源,表示导出数据库;目的数据源,表示需要导入数据库;

◆数据库地址,数据库所在设备的地址,支持IPV4和IPV6两种格式,其中IPV6地址前

提是数据库本身必须支持IPV6;

◆端口,数据库所在设备服务开的端口;

◆库模式.需要同步表所属对象,(例如sqlserver默认为dbo)注意区分大小写;

◆数据库名、用户名、口令按照实际情况填写;

◆测试:为了降低失误操作可以测试一下是否填写的正确;

◆源数据源会直接和数据库连接;如果正确则会弹出图6-3,如果失败则会弹出图6-4;

图6-3

图6-4

◆目的数据源则会弹出图6-5,选择通道名称;系统会根据通道设置和网闸另一侧服务通信;结果会通过网闸返回;

图6-5

特别指出

1、通常情况下需要源和目的同时配置,为配置任务做好基础!

2、如果数据源为一个集群则输入格式;

数据库地址:ip1;ip2 ,端口:port1;port2中间用英文“;”分隔;

6.2修改

◆选择需要修改数据源行,然后点击修改,如图6-6数据源的名称是不准许修改的;其它

具体含义与添加一样;

特别指出

引用此数据源的任务如果为启动状态,此数据源不能被修改。

6.3删除

选择需要删除的数据源的行,然后点击删除;

特别指出

如果此数据源被任务引用则不能被删除。

如何解决内外网隔离与数据安全交换

如何解决内外网隔离与数据安全交换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发展,目前国内各医疗机构或多或少都建立了HIS、LIS、PACS、RIS 等内部信息系统。同时随着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各医疗机构的业务正不断向院外延伸,比如门户网站、医保系统、网上挂号、还有国家传染病死亡网络直报等,这些系统都是居于公网的应用。而根据国家及省市保密局的相关文件规定,凡是涉密网络必须与公共信息网络实行物理隔离。因此绝大部分医疗保健机构为保证其内部系统的安全性,内部网络是完全与外网隔离的。如何解决既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内外网络物理隔离,而又能实现内外网络的信息系统数据安全交换,使现有的资源得的最大利用呢? 一、物理隔离网闸 物理隔离网闸是使用带有多种控制功能的固态开关读写介质连接两个独立主机系统的信息安全设备。由于物理隔离网闸所连接的两个独立主机系统之间,不存在通信的物理连接、逻辑连接、信息传输命令、信息传输协议,不存在依据协议的信息包转发,只有数据文件的无协议“摆渡”,且对固态存储介质只有“读”和“写”两个命令。所以,物理隔离网闸从物理上隔离、阻断了具有潜在攻击可能的一切连接,使“黑客”无法入侵、无法攻击、无法破坏,实现了真正的安全。 计算机网络依据物理连接和逻辑连接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不同主机之间、主机与终端之间的信息交换与信息共享。物理隔离网闸既然隔离、阻断了网络的所有连接,实际上就是隔离、阻断了网络的连通。网络被隔离、阻断后,两个独立主机系统则通过物理隔离网闸与网络的内部主机系统“连接”起来,物理隔离网闸将外部主机的TCP/IP协议全部剥离,将原始数据通过存储介质,以“摆渡”的方式导入到内部主机系统,实现信息的交换。

数据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1. 概述 在我国,政府职能正从管理型转向管理服务型,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部门宏观管理、综合协调的职能,如何更加有效地向公众提供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打破信息盲区、加强廉政建设 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十五”计划纲要要求“政府行政管理 要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进程”。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都面临着利用 信息技术推动政务工作科学化、高效率的新局面。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发展,政府拥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数据,如何建立政府信息资源采集、处理、交换、共享、运营和服务的机制和规程,实现分布在各类政府部门和各级政府机关 的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交换、共享和应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更高级的阶段和核心任务。 信息资源只有交流、共享才能被充分开发和利用,而只有打破信息封闭,消除信息“荒岛” 和“孤岛”,也才能创造价值。目前各级政府都在进行政务资源数据的“整合”,但“整合”什么? 如何“整合”?“整合”后做什么?将是摆在政府各级领导面前的首要问题。 北京华迪宏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凭借自身丰富的电子政务建设经验、自主创新的技术研发优势,为各级政府机构的实际需求提供了政务资源整合的综合解决方案——华迪宏图数据共享 交换平台。 2. 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华迪宏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总体框架如下: 由上图可以看出,华迪宏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交换体系共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安全和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中心、共享交换平台、应用层和展示层。 (1)展示层 通过建立综合信息集成门户系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信息和应用通过门户层实现统一的访问入口和集中展现。 (2)应用层

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

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 一、EDI的基本概念 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是指将企业间交易往来的资料由从前的文书、传票等传统的交换方式改变成依循标准的表格及规约,利用电脑网络传送的表达方式。EDI是一种对处理数据格式要求很严的报文处理系统。它通过通信网络、按照协议在商业贸易伙伴的计算机系统之间快速传送和自动处理订单、发票、海关申报单、进出口许可证等规范化的商业文件。 EDI的应用包括两方面的标准:一个是经济信息的格式标准;另一个是网络通讯的协议标准。 EDI可以使其他公司的电脑处理结果直接透过网络传送至自己的电脑中。产生的效益有以下几点:(1)缩短信息传达的时间;(2)免纸张式的传票处理作业,削减转记作业等流程; (3)减少转记所造成的失误;(4)使资料输入合作更省略、更迅速并提高资料的精确度。 二、应用EDI的效果及意义 EDI将计算机应用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化科学管理融为一体,它将引起影响深远的结构性商业革命。 1.EDI技术首先在世界上的经济贸易行业,得到迅速的应用和发展,它绝不仅仅是业务操作方式的变化。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它的广泛运用直接干预和影响着诸如企业行为、经济效益、商业观念、经营运行模式、市场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等,使这些方面产生根本性的变化。 EDI与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将成为一种威力强大,集信息处理、管理和通信于一体的手段。例如一个生产企业的EDI系统,通过网络收到一份订单,系统便可以自动地处理该订单,检查订单是否符合要求,若符合要求,就向供货方发送确认报文,通知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安排生产,向零配件供应商订购零配件,向交通运输部门预定货运集装箱,向海关、商检等有关部门申请出口许可证,通知银行结算并开具EDI发票,从而将整个订货、生产、销售过程连为一体。这里表明,EDI和MIS结合在一起,能自动地完成整个商业贸易和生产过程的信息处理和管理。 EDI的使用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据有关方面研究分析,应用EDI 后,可使商业文件传递速度提高81%,文件成本降低40%。由于错误造成的商业损失减少40%,文件处理成本下降38%,竞争力增加34%。由此可见,EDI所带来的效益是明显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采用EDI之后,每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可减少250美元。东芝公司在使用EDI之前,每一笔交易的文件处理费用是1500日元,实施EDI后则降低到375日元,每张订单的处理费用由125美元降到32美元。新加坡全国贸易网Tradenet,一份进出口许可证可在15分钟之内完成审批工作,大大缩短了贸易周期,提高了效率。间接效益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文档格式)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阐明编写本数据库设计说明书的目的,指出读者对象。 1.2 项目背景 列出本项目的委托单位、开发单位和主管部门,说明该数据库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1.3 定义 列出本文档中所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意。 1.4 参考资料 列出有关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包括本项目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合同或上级机关的批文,项目开发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本文档需要引用的论文、著作,需要采用的标准、规范。 2. 外部设计 2.1 标识 列出用于标识该数据库的编码、名称、标识符或标号,并给出附加的描述性信息。如果该数据库是在实验中的或是暂时性的,则要说明其暂时性和有效期。 2.2 约定 叙述使用该数据库所必须了解的建立标号、标识的有关约定。例如用于标识库内各个文卷、记录、数据项的命名约定等。

2.3 使用该数据库的软件 列出将要使用或访问该数据库的所有软件。 2.4 支撑软件 叙述与此数据库有关的支撑软件,如数据库管理系统、存储定位程序等。概要说明这些支撑软件的名称、功能及为使用这些支撑软件所需的操作命令。列出这些支撑软件的有关资料。 2.5 专门说明 为此数据库的生成、测试、操作和维护的相关人员提供专门的说明。 3. 结构设计 3.1 概念结构设计 说明数据库的用户视图,即反映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属性和它们之间关系的原始数据形式,包括各数据项、记录、文卷的标识符、定义、类型、度量单位和值域。可使用ER图。 3.2 逻辑结构设计 说明把上述原始数据进行分解、合并后重新组织起来的数据库全局逻辑结构,包括记录、段的编排,记录、段之间的关系及存取方法等,形成本数据库的管理员视图。 3.3 物理结构设计 建立系统程序员视图,包括: (1) 数据在内存中的安排,包括索引区、缓冲区的设计。 (2) 所使用的外存设备及外存之间的组织,包括索引区、数据块的组织 与划分。 (3) 访问数据的方式方法。

网络隔离下的几种数据交换技术比较修订稿

网络隔离下的几种数据 交换技术比较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一、背景 的物理隔离是很多设计者都不愿意的选择,上要承载专用的业务,其安全性一定要得到保障。然而的建设就是为了互通的,没有数据的共享,的作用也缩水了不少,因此隔离与数据交换是天生的一对矛盾,如何解决好的安全,又方便地实现数据的交换是很多安全技术人员在一直探索的。 要隔离的原因很多,通常说的有下面两点: 1、涉密的与低密级的互联是不安全的,尤其来自不可控制上的入侵与攻击是无法定位管理的。互联网是世界级的,也是安全上难以控制的,又要连通提供公共业务服务,又要防护各种攻击与病毒。要有隔离,还要数据交换是各企业、政府等建设的首先面对的问题。 2 安全防护技术永远落后于攻击技术,先有了矛,可以刺伤敌人,才有了盾,可以防护被敌人刺伤。攻击技术不断变化升级,门槛降低、漏洞出现周期变短、病毒传播技术成了木马的运载工具…而防护技术好象总是打不完的补丁,目前互联网上的“黑客”已经产业化,有些象上的“黑社会”,虽然有时也做些杀富济贫的“义举”,但为了生存,不断专研新型攻击技术也是必然的。在一种新型的攻击出现后,防护技术要迟后一段时间才有应对的办法,这也是安全界的目前现状。 因此隔离就是先把与非安全区域划开,当然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城市周围挖的护城河,然后再建几个可以控制的“吊桥”,保持与城外的互通。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就是研究“桥”上的防护技术。 目前数据交换有几种技术: 修桥策略:业务协议直接通过,数据不重组,对速度影响小,安全性弱 防火墙FW:层的过滤 多重安全网关:从层到应用层的过滤,多重关卡策略 渡船策略:业务协议不直接通过,数据要重组,安全性好 网闸:协议落地,安全检测依赖于现有安全技术 交换:建立交换缓冲区,立体化安全监控与防护 人工策略:不做物理连接,人工用移动介质交换数据,安全性做好。 二、数据交换技术 1、

系统用户使用手册

网上招聘系统用户使用手册 V1.0 北京长江软件公司 评审日期: 2006年6月22日

目录 1.导言 (3) 1.1目的 (3) 1.2范围 (3) 1.3缩写说明 (3) 1.4术语定义 (3) 1.5引用标准 (3) 1.6参考资料 (4) 1.7版本更新信息 (4) 2.概述 (4) 3.运行环境 (5) 4.安装与配置 (6) 5.操作说明 (7) 5.1管理端子系统的操作说明 (7) 5.1.1 登陆管理 (7) 5.1.2 题库管理 (8) 5.1.3问卷管理 (9) 5.1.4 职位管理 (10) 5.1.5简历管理 (12) 5.1.6面试管理 (14) 5.1.7用户管理 (16) 5.2客户端子系统的操作说明 (17) 6.技术支持信息 (22)

1.导言 1.1目的 该文档的目的是描述网上招聘系统项目的用户使用说明,其主要内容包括: ●运行环境 ●安装与配置 ●操作说明 本文档的预期的读者是: ●用户 1.2范围 该文档定义了系统提交产品的使用说明,主要描述了产品的操作流程,以及配置说明。 1.3缩写说明 HR Human Resource(人力资源管理)的缩写。 JSP Java Server Page(Java服务器页面)的缩写,一个脚本化的语言。 1.4术语定义 无 1.5引用标准 [1] 《企业文档格式标准》 北京长江软件有限公司

[2] 《用户使用手册格式标准》 北京长江软件有限公司软件工程过程化组织 1.6参考资料 无 1.7版本更新信息 本文档的更新记录如表K-1。 表K-1 版本更新记录 2.概述 《网上招聘系统》是在线招聘系统,它使用了struct框架技术,运行在Tomcat 服务器上,数据库系统为Microsoft SQL Server2000。此系统分为管理端和客户端两部分,管理端提供题库管理、问卷管理、职位管理、简历管理、面试管理以及用户管理等功能,可以增加并删除试题,编排问卷,发布新职位,编辑职位信息等功能。客户端安装在公网上,应聘者可从Internet网上查询职位信息,通过填写应聘材料,提交问卷进行应聘。 通过这个系统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起了一个桥梁,可以大大减轻招聘公司人力资源部人员的工作重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通过问卷筛选合格的人才。由于本系统采用struct 的开发技术,有清晰的三层体系结构,而且设计中也注重了复用技术的运用。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可扩充性和可维护性。 提交产品包括: ?客户端子系统 ?管理端子系统 ?用户使用手册 ?产品提交手册 第三章介绍系统的运行环境,第四章介绍系统的安装与配置,第五章介绍系统的操作流程说明。

政府数据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政府数据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目前,国内各地政府部门和机构或多或少均建立起自己的信息化系统,包括门户网站内容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办事审批系统、其它业务系统等。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即使同一地区的政府机构间也无法进行合理、有效的沟通,可以说是一座座的“信息孤岛”。电子政务实施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将这些“孤岛”有机地串连在一起,充分发挥其效能,同时也保护了各部门在该方面的经济投入和精力投入。此外,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即使是统一规划,但具体的实施单位和解决方案会有很多,建设完成后的系统常常是自治的,异构的,数据可能存放于数据库、文本文件、XML文件,甚至普通文件中。因此也需要一种机制使不同时期建设的应用系统能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上述两种情况,均要求解决应用系统间数据和信息的互通、互用问题。 如上图所示,原来的典型处理方法是需要一个个直接的“点对点”的数据链接,并且需要定制开发以实现系统之间的“会话”。随着新系统的不断增加,直接的定向连接和定制开发的情况会急剧增加,这最终将成为信息流动和系统维护的瓶颈。 在数据交换领域中,没有标准的部落式交换的代价是高昂的,相同的数据分析处理模块在很多应用中被重复地撰写,可能只是为了将某一数据源的数据转换到各个不同的目标数据源中去。由于没有中间标准,各个系统的实现人员也几乎没有可能将代码重用,昂贵的数据交换代价使得数据源只能散乱孤立地存在。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通用的、分布式的数据集成平台,用以解决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对于基于异构数据平台上的数据无法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的问题。“大汉网络数据交换平台”就是解决该类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

“大汉网络数据交换平台”能够为需要数据集成的应用提供数据服务,解决数据从何而来,哪个应用对其感兴趣,以及如何被每个系统使用的问题。“大汉网络数据交换平台”通过把信息提供者和消费者隔离,来构建灵活的系统,使得这些系统不会受到数据的物理位置的影响,也不会受到需要存取数据信息的应用个数的影响,对于每一个系统就不需要进行特别的定制处理,就可以在系统之间实现信息的集成了。 “大汉网络数据交换平台”通过一个集成框架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为开发人员提供一组标准接口(适配器)来实现这个方案。 “大汉网络数据交换平台”主要功能为:各应用系统数据的抽取或加载;交换数据通过交换平台完成数据的交换传输;各应用系统交换数据的比对、整理。各应用系统仅需负责确定本系统参与交换的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库之间数据的传送。 二、系统设计 1.设计原则 数据交换平台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设计原则: 不影响现有或其它相关信息系统的使用和信息安全。 采用先进成熟、稳定的技术和软硬件平台。 坚持开放性,易于技术更新。 采用国际通用标准,便于和国际接轨,易于系统扩展及升级。 建立一个坚实的系统应用平台,便于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技术易于更新,网络及业务规模可以逐步扩展。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电子数据交换即EDI

电子数据交换即EDI(Electronic Date Interchange)技术 根据联合国标准化组织的定义,是指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报文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自问世以来,因其技术先进,可大大减少贸易文件及文件处理成本,因而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发展迅速。现在,EDI用户根据国际通用的标准格式编制电文,以机器可读的方式将结构化的信息(如发票、海关申报单、进出口许可证等“经济信息”)按照协议经过通信网络传送。报文接受方按国际统一规定的语法规则对报文进行处理,通过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完成综合的自动交换和处理。EDI遵循一定的国际标准或行业规则,自动地进行数据发送、传送及处理,而不需人工介入,从而实现事务处理或贸易自动化。 联合国欧洲经济理事会(UN/ECE)经过多年来的大量工作,于1987年公布了一套EDI 国际标准,命名为UN/EDIFACT,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该标准制定了一套语法规则(SYNTAX RULES,ISO9735),UN/EDIFACT是联合国推荐的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的电子交换标准报文格式。EDI技术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是统一报文格式。目前,UN/EDIFACT 标准已占据全球EDI标准的主导地位。 集装箱运输是当今世界航运史上最先进的运输方式,而EDI技术是国际贸易、结算通关、数据处理等最佳通道,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因此,目前国际航运界已广泛地应用了这一先进的科技成果。航运业大多数业务需要填制大量的卡片,而采用EDI技术后,带来了如下变化: 提高处理速度,减少雇员;准确程度提高;功能趋向多样化。 在集装箱管理中,采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把所有描绘集装箱的常用数据,如重量、号码、尺寸等存储后,再输入所有与信息相关的集装箱营运情况尤其是集装箱运行及修理情况,就很容易获悉集装箱在各地的数量。利用这些信息能使运力调配达到最优化。此外,利用EDI还可以进行统计工作,计算出成本、净利润、周转率、总收入并进行收益分析。进而对托运人、集装箱或运输距离作出评价。 EDI通信方式 运用EDI技术实现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信息传递有两种方式: 1、直接方式。这种方式是指计算机通过一条通信线路直接向另一台计算机发送信息,通信线路可以是租借的,也可以是拨号电话线。这种方式的通信能力受到线路通信能力的制约。 2、间接方式。这种方式是将计算机用增值网络(V AN)连接起来,即所有计算机的信息传递和接收都通过EDI中心完成。由于使用了增值网,可以使更多的计算机连到一起。 EDI中心的主要功能是:

高校异构数据库间的数据交换

现 代 计 算 机(总 第 二 六一期) 收稿日期:2007-03-28修稿日期:2007-06-05 作者简介:匡银虎(1974-),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数据库技术 0引言 校园网中现存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各种差 异,部署平台的不同,采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不同,数 据库在物理上和逻辑上都存在异构。在各个异构系统 之间进行信息通信、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比较困难, 造成了数据冗余度大,数据不一致等弊端。这样多种 架构系统并存但却又各自为政的现象,极大的降低了 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效率。 1异构数据库的概念 异构数据库系统是相关的多个数据库系统的集 合,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透明访问,其体系结构如 图1所示。 图1异构数据库体系结构图 异构数据库体系结构可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数据库系统的客户端/服务器结构,不 同的数据库可能对应着相同的客户端,同一个数据库 可能对应着不同的客户端。 另一部分是客户端/服务器转换结构,就是利用转 换程序将各种不同的客户端数据源中的数据进行相 互转换,转换程序是异构数据库实现互联的关键部分。 每个数据库系统在加入异构数据库系统之前本 身就已经存在,拥有自己的DBMS。异构数据库的各 个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的自治性,实现数据共享的同 时,每个数据库系统仍保有自己的应用特性、完整性 控制和安全性控制。 DBMS的不同表现在表达结构和限制以及语义 两方面。不同的数据模型提供不同的结构原语,例如 相同的信息在关系模型中用关系表达,而在网络模型 中用记录类型表达;不同的数据模型可能支持不同的 限制;不同的数据模型通常对应不同的数据库语言, 即使数据模型相同也可以有不同的语言。数据语义的 不同,指不同的成员数据库的相同或相关数据在含 义、解释或用途方面的不同。异构数据库系统的目标是 对地理上分布的多个异构数据库,在尽可能少的影响 其本地自治性的基础上,构造具有用户所需要的某种 透明性的分布式数据库,以支持对各数据库的全局应 用和各数据库之间灵活的信息交换和共享,面向分布 式的异构数据库,一般是存在于跨平台的网络环境中。 2中间件技术的应用 采用中间件技术,在表示层与应用层之间增加一 个中间层,为原有应用层提供身份验证、流量控制、格 式规范化等功能最后提交回原有应用层处理,扩充原 有应用层,从而保留原有应用层,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2.1数据交换中心的设计 (1)数据交换中心的系统结构 整个体系结构为一个星型结构,数据中心处于中高校异构数据库间的数据交换 匡银虎,张虹波 (宁夏大学物理电气信息学院,银川750021) 摘要:通过对现存于各高校之中的异构数据库的信息进行集成之重要性的分析,提出了通过 XML来解决高校内部各部门数据库间的信息交换,给出了具体的技术实现方法。 关键词:中间件;异构数据库;数据交换 !" MODERNCOMPUTER2007.6

物理隔离与数据交换

物理隔离与数据交换-网闸的设计原理与误区 一、什么是网闸 网闸技术的需求来自内网与外网数据互通的要求,比如政府的电子政务是对公众服务,与互联网连通,而内网的政府办公网络,由于保密的要求,内网若与网连通,则面临来自公网的各种威胁。安全专家给出的建议是:由于目前的安全技术,无论防火墙、UTM等防护系统都不能保证攻击的一定阻断,入侵检测等监控系统也不能保证入侵行为完全捕获,所以最安全的方式就是物理的分开,所以在公安部的技术要求中,要求电子政务的内、外网络之间“物理隔离”。没有连接,来自外网对内网的攻击就无从谈起。 但是,网络的物理隔离,给数据的通讯带来很多不便,比如工作人员出差只能接入互联网,要取得内网的文件就没有办法,只能让办公室的人把文件放在外网上。另外,内网办公系统需要从外网提供的统计数据,由于服务隔离,数据的获取也很困难。因此,随着网络业务的日益成熟,数据交换的需求提议强烈。 最初的解决办法就是人工的“传递”,用U盘或光盘在内外网之间倒换数据。随着业务的增多,数据量的扩大,人工的方式显然成为很多业务的瓶颈,在内、外网之间建立一个既符合“物理隔离”安全要求,又能进行数据交换的设备或解决方案,这就诞生了网闸技术。 网闸实现的是个安全的概念,与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不同的地方是他阻断通讯的连接,只完成数据的交换,没有业务的连接,攻击就没有了载体,如同网络的“物理隔离”。网闸其实就是模拟人工数据倒换,利用中间数据倒换区,分时地与内外网连接,但一个时刻只与一个网络连接,保持“物理的分离”,实现数据的倒换。这就象从前长江上的摆渡船,既没有“物理的连接”大桥,也实现了货物的交换。 其实,除了电子政务内外网的交换需求,其他各种涉密网络与公用网络的互联都有这种需求,比如:广电的编播网和互联网、电力的控制网与办公网、海关的运行网和报关查询网络、银行的业务网与网上银行网络等等。 二、网闸的实现原理 网闸是实现两个相互业务隔离的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通用的网闸模型设计

SQL数据库完全操作手册

SQL数据库完全操作手册 SQL是Structured Quev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的缩写。SQL是专为数据库而建立的操作命令集,是一种功能齐全的数据库语言。在使用它时,只需要发出“做什么”的命令,“怎么做”是不用使用者考虑的。SQL功能强大、简单易学、使用方便,已经成为了数据库操作的基础,并且现在几乎所有的数据库均支持SQL。 ##1 二、SQL数据库数据体系结构 SQL数据库的数据体系结构基本上是三级结构,但使用术语与传统关系模型术语不同。在SQL中,关系模式(模式)称为“基本表”(base table);存储模式(内模式)称为“存储文件”(stored file);子模式(外模式)称为“视图”(view);元组称为“行”(row);属性称为“列”(column)。名称对称如^00100009a^: ##1 三、SQL语言的组成 在正式学习SQL语言之前,首先让我们对SQL语言有一个基本认识,介绍一下SQL 语言的组成: 1.一个SQL数据库是表(Table)的集合,它由一个或多个SQL模式定义。 2.一个SQL表由行集构成,一行是列的序列(集合),每列与行对应一个数据项。 3.一个表或者是一个基本表或者是一个视图。基本表是实际存储在数据库的表,而视图是由若干基本表或其他视图构成的表的定义。 4.一个基本表可以跨一个或多个存储文件,一个存储文件也可存放一个或多个基本表。每个存储文件与外部存储上一个物理文件对应。 5.用户可以用SQL语句对视图和基本表进行查询等操作。在用户角度来看,视图和基本表是一样的,没有区别,都是关系(表格)。 6.SQL用户可以是应用程序,也可以是终端用户。SQL语句可嵌入在宿主语言的程序中使用,宿主语言有FORTRAN,COBOL,PASCAL,PL/I,C和Ada语言等。SQL用户也能作为独立的用户接口,供交互环境下的终端用户使用。 ##1 四、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SQL包括了所有对数据库的操作,主要是由4个部分组成: 1.数据定义:这一部分又称为“SQL DDL”,定义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包括定义数据库、基本表、视图和索引4部分。 2.数据操纵:这一部分又称为“SQL DML”,其中包括数据查询和数据更新两大类操作,其中数据更新又包括插入、删除和更新三种操作。 3.数据控制:对用户访问数据的控制有基本表和视图的授权、完整性规则的描述,事务控制语句等。 4.嵌入式SQL语言的使用规定:规定SQL语句在宿主语言的程序中使用的规则。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 ##2 (一)数据定义 SQL数据定义功能包括定义数据库、基本表、索引和视图。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SQL所提供的基本数据类型:(如^00100009b^) 1.数据库的建立与删除 (1)建立数据库:数据库是一个包括了多个基本表的数据集,其语句格式为: CREATE DATABASE <数据库名> [其它参数] 其中,<数据库名>在系统中必须是唯一的,不能重复,不然将导致数据存取失误。[其它参数]因具体数据库实现系统不同而异。 例:要建立项目管理数据库(xmmanage),其语句应为: CREATE DATABASE xmmanage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技术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协同平台设计整合协同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从其它子系统中提取共享数据,并对多来源渠道的、相互不一致的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处理;基于数据字典对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组织,以保证数据间关系的正确性、可理解性并避免数据冗余;以各种形式提供数据服务,采用分层次的方法对各类用户设置权限,使不同用户既能获得各自所需要的数据,又能确保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及共享数据的互操作性和互用性;维护基础信息、动态业务数据以及系统管理配置参数;支撑系统的网络构架、信息安全、网络管理、流程管理、数据库维护和备份等运维能力。整合协同平台根据功能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基础数据和共享数据的交换服务和路由流程管理,该部分是交换平台的基础,包括:静态交换数据、动态交换数据、图形数据及表格、统计资料等属性数据。 第二部分,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实现,根据事先制订好的规范、标准,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传输操作。在接入中心平台时,应按系统集成要求设计系统结构,各类数据接口遵循系统集成规范。 中心平台设计 平台功能结构 整合协同平台服务器是公共基础平台的核心部分,XMA整合协同平台提供一整套规范的、高效的、安全的数据交换机制。XMA整合协同平台由部署在数据中心和各业务部门的数据交换服务器、数据接口系统共同组成,解决数据采集、更新、汇总、分发、一致性等数据交换问题,解决按需查询、公共数据存取控制等问题。 各业务子系统都要统一使用XMA整合协同平台进行数据交换。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和制定数据交换标准。各业务部门通过数据级整合或者应用级整合通过XMA整合协同平台向数据中心提供数据,也通过XMA整合协同平台访问共享数据。 XMA整合协同平台的基本功能如下: 共享数据库的数据采集、更新、维护。 业务资料库、公共服务数据库的数据采集。 提供安全可靠的共享数据服务。 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数据交换。 结合工作流的协调数据服务。 功能流程说明: 数据供需方的接口数据系统:为了满足应用层交换和数据层交换,交换代理必须有应用层和数据层的连接和接口适配功能,数据代理必须有数据格式的转换功能。 数据传输: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传输和传输性能,必须有传输管理功能,包括了传输协议管理和控制,传输过程控、数据传输加密、压缩、网络故障检测和连接共享等功能。 数据整合协同平台: 会话管理:为了能提供数据的交换方式如主动(推)、被动(拉);支持定时和实时策略,支持超时控制管理等功能,数据交换平台必须有会话策略、会话控制和管理功能。 数据管理:为了数据能按标准进行交换,能按照部署的路由规则进行交换,必须有数据路由、数据模板管理、数据解析、数据转换等功能。 系统管理功能:同时数据交换平台还应该提供服务管理功能,包括运行管理,部署管理,服务管理,系统日志等功能

异构数据集成思路总结

基于XML的异构数据集成方案 一、设计任务 设计出基于XML的异构数据集成方案,具体要求: i.数据源包括: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 ii.实现功能包括:能够用统一的方式实现查询等处理 iii.应用的技术为XML技术,实现异构数据集成 二、设计应用的具体集成方法 2.1异构数据集成方法简介: 异构数据集成方法包括:模式集成和数据复制方法。 1、模式集成方法中的数据仍保存在各数据源上,由集成系统提供一个虚拟的集成视图(即全局模式)以及全局模式查询的处理机制。用户直接在全局模式的基础上提交请求,由数据集成系统处理这些请求,转换成各个数据源在本地数据视图基础上能够执行的请求。 2、数据复制方法将各个数据源的数据复制到与其相关的其它数据源上,并维护数据源整体上的数据一致性、提高信息共享利用的效率。 3、模式集成包括:联邦数据库和中间件集成方法是现有的两种典型的模式集成方法。 4、数据复制方法:数据仓库方法。 2.2异构数据集成方案分析 1.联邦数据库数据集成 联邦数据库是数据库集成的最简单结构,将所有组件数据库进行一对一的连接为了实现各个数据库和其它数据库数据之间的互操作,需要解决各个数据库之间的格式冲突问题,就要为每一个数据库向其它数据库的数据类型转换提供转换规则。这就是说这样的异构数据库系统需要建立N X(N一1)/2个转换规则,或者说要编写N X (N一1)/2段代码来支持两两之间的查询访问。 在联邦数据库数据集成方式中,如果要向系统中加入新的节点,就需要再建立很多转换规则,并且为系统之间只有通过编写软件来实现互相的信息正确地传递,这样做既费时又费工。如果各个子系统需要修改,那么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大大影响了系统的可扩展性、移植性和稳定性。其模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项目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项目全称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承建方全称 文件ISO版本控制 目录 ?简介.......................................................................................................................... 1.1.目的.................................................................................................................. 1.2.范围.................................................................................................................. 1.3.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 1.4.参考资料.......................................................................................................... ?数据库环境..............................................................................................................

物理隔离与逻辑隔离

所谓“物理隔离”是指内部网不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公共网。物理隔离的目的是保护路由器、工作站、网络服务器等硬件实体和通信链路免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搭线窃听攻击。只有使内部网和公共网物理隔离,才能真正保证内部信息网络不受来自互联网的黑客攻击。此外,物理隔离也为内部网划定了明确的安全边界,使得网络的可控性增强,便于内部管理。 如何实现物理隔离 网络隔离技术目前有如下两种技术: 1.单主板安全隔离计算机:其核心技术是双硬盘技术,将内外网络转换功能做入BIOS中,并将插槽也分为内网和外网,使用更方便,也更安全,价格界乎于双主机和隔离卡之间。 2.隔离卡技术:其核心技术是双硬盘技术,启动外网时关闭内网硬盘,启动内网时关闭外网硬盘,使两个网络和硬盘物理隔离,它不仅用于两个网络物理隔离的情况,也可用于个人资料要保密又要上互联网的个人计算机的情况。其优点是价格低,但使用稍麻烦,因为转换内外网要关机和重新开机。 单主板安全隔离计算机 单主板安全隔离计算机是采用彻底实现内外网物理隔离的个人电脑,这种安全电脑的成本仅仅增加了25%左右,并且由于这种安全电脑是在较低层的BIOS上开发的,处理器、主板、外设的升级不会给电脑带来什么“不兼容”的影响。它很好地解决了接入网络后局域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安全、操作安全和环境安全等问题,彻底实现了网络物理隔离。 安全电脑在传统PC主板结构上形成了两个物理隔离的网络终端接入环境,分别对应于国际互联网和内部局域网,保证局域网信息不会被互联网上的黑客和病毒破坏。主板BIOS控制由网卡和硬盘构成的网络接入和信息存储环境各自独立,并只能在相应的网络环境下工作,不可能在一种网络环境下使用另一环境才使用的设备。BIOS还提供所有涉及信息发送和输出设备的控制,包括: 一、对软驱、光驱提供限制功能。在系统引导时不允许驱动器中有移动存储介质。双网计算机提供软驱关闭/禁用功能。 二、对双向端口设备提供限制功能。双向端口包括打印机接口/并行接口、串行接口、USB接口、MIDI接口,这些接口如果使用不当,也是安全漏洞,需要加强使用管制。对于BIOS,则由防写跳线防止病毒破坏、非法刷新或破坏以及改变BIOS的控制特性。目前金长城世恒双网计算机就是采用这种构架的产品。 网络安全隔离卡 网络安全隔离卡的功能是以物理方式将一台PC虚拟为两部电脑,实现工作站的双重状态,既可在安全状态,又可在公共状态,两种状态是完全隔离的,从而使

数据库系统管理员培训手册

系统管理员培训手册 作为一个系统管理员,必须要了解一些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对于数据库的安装,配置,性能调整,和数据的备份和恢复都要熟悉,以便在发生异常情况时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修复系统,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第一章Oracle数据库的安装 数据库安装 启动安装程序 1.1单击安装包中的文件,启动安装程序 1.2单击【下一步】 1.3.在目标文件中修改您所要安装的路径,建议安装盘符的空间在20G左右,且不是系统文件所在的盘符 单击【下一步】,系统开始加载产品信息 显示【安装产品】对话框 安装数据库服务器 2.1选择Oracle8i Enterprise Edition 击【下一步】 2.3选择【典型】

2.4单击【下一步】,该对话框右上角产生加载信息进度条 2.5加载产品信息完毕后,弹出数据库标识对话框 2.6在【全局数据库名】中键入数据库名,数据库名一般以oracle的简写ora开头,后标以序号 ,如本例ora0,输入数据库名称后,会产生数据库ID,一般和数据库名称相同,要记住该ID,和数据库名,这是数据库标识 2.7单击【下一步】,继续加载信息,加载信息完毕后,显示摘要对话框, 2.8单击【安装】 2.9安装完成后显示【配置工具】 2.10自动开始【创建数据库】 2.11数据库创建完毕后,显示成功信息,记住这些信息 2.12安装结束 2.13完成后,启动ORACLEHTTP服务时可能会出现问题: 这是ORACLE和WINXP不兼容的问题,不过这不影响性能和正常使用,关闭ORACLEHTTP服务 2.14【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服务】-》停止

数据交换系统

1.1.1数据交换系统 数据交换中心需遵循统一数据交换规范支持各应用系统间无人值守的数据交换。数据交换中心是一种分布式联网系统,它的基本结构是通过区域集成服务器将一个区域内的各个应用系统联系起来,各应用的开发者可以从繁冗的数据结构中解脱出来,不再考虑不同系统之间不同的数据结构和字段类型,不再开发复杂且不易移植的数据迁移程序。各应用系统都创建各自的代理程序作为系统与数据交换中心的接口,代理程序之间并不直接通信,而是通过数据交换中心间接通信,数据交换中心是所有代理程序的集成点。 数据交换中心和代理程序都使用统一数据标准的JSON词汇,作为数据传输与交换的语言。数据交换中心可以交换的数据是通过一系列数据对象进行定义的。各数据对象包括了操作状态维护以及内容。数据发布方或数据订阅方根据数据代理程序实现数据的交换。数据代理的职责是将业务系统的数据转化为规范的格式,或将接受到的数据转化为业务系统的数据格式,代理通过数据交换中心的API使用数据交换中心的服务,业务系统通过代理实现数据的交换与共享,业务系统无需关注数据交换的细节,可以完全按照面向数据对象的方式去完成数据交换。数据代理就是业务系统与数据交换中心之间的桥梁。数据交换中心针对基础数据和用户档案数据提供数据订阅和数据发布两种服务,主要的功能包括数据报文管理、数据发布授权管理、接口权限管理、数据发布管理、数据订阅管理、日志管理、数据交换统计等功能。

1.1.1.1数据交换模式 1.1.1.1.1发布模式 发布模式适用于数据的提供方。数据提供方的数据发生变化(新增、修改或删除)时,代理程序会将监控到的数据变化信息和变化类型根据报文规范,组装成一条报文发送到统一数据交换中心子系统的专用通道中,统一数据交换中心子系统接收到报文后,会校验报文格式和解析报文,并完成数据库的数据更新。 为实现数据有效性维护机制,数据提供方(数据源)所发生的任何数据变化,都要以无人值守的方式自动同步到所有的数据使用方。要实现这种无人值守的数据自动同步,需要数据提供方在统一数据交换中心子系统申请发布数据服务,并在应用系统内部完成数据发布代理的开发和配置,实现数据的共享。 发布代理的作用是数据提供方获取到数据变动后,需要自动处理数据,加工成数据报文提供给统一数据交换中心子系统,供数据使用方订阅,同时记录数据交换的日志信息。 1.1.1.1.2订阅模式 订阅模式适用于数据的使用方。数据使用方通过统一数据交换中心子系统订阅需要的数据,当交换中心监控到订阅的该数据发生变化时,会根据报文规范生成相应的报文,发送给数据订阅方。数据订阅方收到报文后,即可消费报文,并完成自身数据库的数据更新。 数据使用方需要在统一数据交换中心子系统申请订阅数据服务,并在应用系统内部完成数据订阅代理的开发和配置。当统一数据交换中心子系统获取到数据提供方的数据时,会将数据同步给所有订阅了该数据服务的应用系统;应用系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实时或者周期性的更新数据。 订阅代理的作用是数据使用方订阅数据服务,获取到数据报文后,需要自动处理报文加工成自己需要的数据并进行入库,同时记录数据交换的日志信息。

电子数据交换的基本概念

https://www.sodocs.net/doc/6714657841.html,/xaonline/operation/operation6.html 一、电子数据交换的基本概念 电子数据交换是英文Electronic Data Internetchange的缩写,它将贸易、生产、运输、保险、金融和海关等事务文件,通过电子信箱按个有关部门或公司企业之间的标准格式进行数据交换,并按照国际统一的语法规则对报文进行处理,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事务处理的新业务。 1、电子数据交换使用的必要性 在国内、国际贸易活动中EDI业务,取消了传统的纸面贸易文件(如;订单、发货单、发票等)代之以电子资料交换,双方使用统一的国际标准格式编制文件资料,利用电子方式将贸易资料由一方传送到另一方,处理迅速准确,是发达国家已经普遍采用的"无纸贸易"手段。也是关贸总协定成员国将来必须使用和推广的标准贸易方式 2、电子数据交换的技术特点 ?电子数据交换是格式化的标准文件,并具有格式检验的功能 ?电子数据交换是计算机之间的自动传输和自动处理,文件用户是计算机系统 ?电子数据交换对于传输的文件具有自动跟踪、确认防篡改、防冒领、电子签名等一系列安全化措施。 3、电子数据交换的优点 ?提高文件处理、传递的速度和效率,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和重复劳动 ?提高文件处理的可靠性,减少差错率,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和服务质量 ?降低成本,加快资金周转,有效的组织库存和组织生产

?大大增加企业的贸易机会和市场竞争力 二、电子数据交换提供的基本业务 ?贸易双方贸易伙伴关系的建立 ?EDI文件的发送、接收和处理 ?EDI信箱管理包括消息存储转发、用户检索、格式管理、消息审计 ?提供AP1,实现对各种用户单证的开发和制作 ?用户可将EDI单证发送给非EDI用户的传真机上。 三、电子数据交换实现的环境和条件 ?数据通信网是实现EDI的技术基础 ?计算机应用是实现EDI的内部条件 ?用户方面只需通信必备的硬件如计算机、调制解调器、电话线路、再加上相应的用户端软件即可进入EDI系统 ?标准化是实现EDI的关键 四、电子数据交换用户端软件的基本功能 ?映射(Mapping)生成EDI平面:把用户各类应用系统中的应用文件(如单证、票据等)或数据库中的数据,映射成一种标准的 中间文件-平面文件 ?翻译生成EDI标准格式文件:将平面文件通过翻译软件生成EDI 标准格式文件-EDI 电子单证或电子票据。它是EDI 用户之间进 行贸易和业务往来的依据,具有法律效力 ?通信:通过用户端的通信软件与EDI中心建立连接、传送数据。 用户通过通信网络,接入EDI信箱系统,将EDI电子单证投递到 对方的信箱中,信箱系统自动完成投递和转接,并按照X.400或 X.435通信协议的要求,为电子单证加上信封、信头、信尾、投 送地址、安全要求及其它辅助信息 五、电子数据交换应用范围 ?电子数据交换用户可以通过电话入网 ?电子数据交换用户可以通过分组交换网入网 ?电子数据交换用户可以通过数字数据网入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