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让课堂中的学习真正发生

让课堂中的学习真正发生

让课堂中的学习真正发生
让课堂中的学习真正发生

让课堂中的学习真正发生

学生在学校的大多数时间都在课堂中学习,但是,课堂中的学习真的发生了吗?冷静审视之后不难发现,当前数学课堂中的如下现象仍然屡见不鲜:教师“一统天下”,学生被动执行教师的“指令”,缺乏实质性的参与;关注了“生活味”,忽视了学科特性;关注了教学形式,忽视了实际收获——操作实践因忽视学生内在需求导致“动手与动脑”相

脱离;自主学习因教师指导的缺失带来的低效与异化;探究学习的泛化导致的浅表化;……

由此造成的结果是,“热热闹闹”的课堂表象背后却是教学效率的低下,学生的数学

学习并没有真正发生!那么,怎样改进这种状况呢?笔者结合实践谈几点拙见。

一、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从“基于教”转向“基于学”

1、“基于学”体现了“学习主体”的回归

“基于教”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立足于教师“条分缕析地教”,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进行设计,环节紧凑,逻辑性强,形成一种固定的“线性序列”,学生在这条狭窄的思维通道中“亦步亦趋”,学习活动空间较小。同时,教师牢牢掌控课堂,教学不允许节外

生枝,上课成了学生配合教师演示教学预案的过程。

“基于学”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立足于学生“尝试探索着学”,是以学生学习为逻辑主线的“板块式”结构,教师注重“让学”,让出话语权,让出探究权,学生有较大的学习活

动空间,课上有充分的时间专注于学习。教学设计中所运用的教学策略和所开展的活动体现了对学生经验、前期知识、困难、需要以及学习风格的关注。

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

教法A:

片断一:(出示下图)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你能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吗?(逐个出示)

图一图二图三

师生交流后归纳:用割下来补过去的方法将图二和图三转化成长方形,就能很快求出它们的面积。

学生从中学习到了“割补”转化的方法。

片断二:给每个学习小组配发了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等学具,让学生想办法求出平

行四边形纸片的面积。

由于有了课开始时“割补”转化方法的学习铺垫,又有了“剪刀”等学习用具的“暗示”,学生很容易就想到了“沿着高剪下三角形,再补过去,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教

学进行得很顺利。

教法B:

教师课前进行了学情调研,发现学生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多采用“底×邻边”的

方法,更有不少同学对前一节课中“推拉平行四边形框架变成长方形”的演示印象深刻,

认为“斜着的邻边推拉为竖直之后就是宽”,并以此来解释“底乘邻边就是长乘宽”,还有少数同学已经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这一结论,甚至还有人通过看书等渠

道了解到“割补转化”的方法。

基于对学情的分析,设计教学如下:

首先,在无提示的状态下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平行四边形纸片的面积。学生的想法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用“底×高”计算,另一种用“底×邻边”计算。接着,引导学

生借助“数方格”的方法验证这两种算法,发现“底×高”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而“底×邻边”的结果是错误的。然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辨析。

师:平行四边形面积用“底×高”来计算,到底有什么道理呢?

生1:因为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下一个三角形来,拼到另一边,就可以变成一个长

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它们的面积是

一样的……

(教师利用黑板上的图,请学生上前剪拼,并引导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

的联系,得出“底×高”实际上就是“长×宽”,算出的剪拼之后的长方形面积,也就是

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用转化的方法,我们可以把没学过的知识变成已学过的知识,从而解决问题,这

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刚才巡视时,我发现有的同学还有不同的转化方法,请生2上前讲解。

生2:我也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演示:拿起平行四边形框架,把它推拉成

了一个长方形。)这个底边就是长方形的长,邻边就是长方形的宽,“底×邻边”不就是“长×宽”吗?

(看到生2的演示,不少同学也都面露困惑之色。)

师(故作疑惑):是啊,像他这样,把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也是转化成长方形,

对不对呢?

(教师把长方形框架贴在黑板上的平行四边形图片上面)

教室里短暂的静寂之后——

生3:啊,我发现了!像他这样拉成长方形后,面积比平行四边形变大了。

生2(还是一脸困惑):怎么会变大呢?一样大呀!

师:把平行四边形推拉成长方形以后,变大的部分在哪里,你能不能上来指出来?

(生3上前指出变大的部分,教师协助生3用剪刀把平行四边形纸片剪拼成了一个长

方形,并与长方形框架比较。使学生直观地看出这样转化之后,“底×邻边”算得的面积比平行四边形大了,面积发生了变化。同学们都恍然大悟,认可了“推拉成长方形后面积

发生变化”的结论。)

师:想一想,“底×邻边”计算出的是谁的面积?

生:是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面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说得真好!与前面的“剪拼转化后面积不变”不同,这样的“推拉”转化之后,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发生了变化。

在教法A中,教师为学生铺设了一条狭窄的思维通道,流畅的教学背后“掩盖”了学

生真正的问题。这些问题并没有机会在课堂中暴露出来,当然也就没有得到分析与解决,

而是“潜伏”了下来,留待以后遇到合适的土壤再“发酵”。而在教法B中,始终围绕学生的思维障碍来教学。教师不急于引导学生接受正确方法,而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产生矛盾冲突,并引导学生参与对问题和错误的剖析:平行四

边形面积为何是“底×高”,为何不是“底乘邻边”?同样是转化为长方形来思考,为何

前者是对的,后者却又不对了?……在这样充满挑战性的思考过程中,学生一步步澄清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什么,不是什么”,明白“这样才是正确的,那样为什么是错误的”,最终获得了真正意义的数学理解。

这个案例也再次说明,只有把学生的学研究清楚,把学生学习的障碍与困难研究透彻,并准确地分析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以及寻求相应的解决策略,才能在关键处引领学生的思维,教才能为学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2、“基于学”会更加关注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

“基于学”的教学设计同样需要精心地设计与组织,只不过由以教师“教为本位”的

过度预设转向以学生“学为重心”的精心预设;由对学生“不放心、不放手”转向“信任

学生、鼓励尝试、提倡质疑”;由执行教案转向依据学生的理解水平与学习状态对教案“再

创造”;由只关注“老师自己需要的答案”转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并相应

地调整教学。

以教学“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为例:

(出示题目)127÷()=5……2,让学生思考、填空。

生1:127-2=125 125÷5=25,应该填25。

生2:可以直接用127÷5,更简便,也能得出是25。

生2的回答是教师备课时没有想到的,急中生智,老师把“问题之球”抛给了学生:“生2的方法确实简便,到底对不对呢?请大家再举几个例子来验证一下吧。”

学生举例:19÷9=2……1 39÷5=7……4(符合)

19÷8=2……3 28÷6=4……4(不符合)

同学们都发现了“用被除数直接除以商去求除数的方法”在有些情况下是错误的,还

是应该“(被除数-余数)÷商去求除数”,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教师没有到此为止,而是进一步引导——

师:仔细观察,什么情况下“用被除数直接除以商去求除数的方法”是正确的?什么

情况下又是不正确的?

学生又一次陷入沉思,观察、讨论后开始汇报想法。

生:当余数比商小的时候,可以用被除数直接除以商;当余数等于商或者比商大的时候,就不能用被除数直接除以商了。

师:看来“用被除数直接除以商去求除数的方法”是有局限性的,在特定的情况下比

较简便;而用被除数先减去余数,再除以商的方法是个普遍性的规律。(同学们都表示同意)

教师接着引导——

师:是哪位同学提出的想法引发了大家的思考,让我们对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得这么深刻呀?

生:是生2。

师: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全班同学的掌声响起来!)

在上述教学中,生2的“意外”想法打乱了教师的教学预设,教师“基于学”做出了

正确的价值判断,通过引导与点拨把学生的学习不断引向深入,不仅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鼓励了学生的质疑与创新,收获了没有预约的“精彩”。

二、构建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

1、用启发性的问题把课堂对话引向更深层次

课堂上,学生“真实的回答”与“正确的回答”哪一个更有价值?无疑是前者。教学中,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都应该受到鼓励和重视,要尽可能地“引出”而不是“堵塞”学

生的真实想法,给各种基于思考的观点与想法提供碰撞的机会。教师积极引导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的“互动”和“对话”,而不是只有一个声音。

课堂上,多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比如——

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谁还有不一样的想法?

你能举个例子吗?

你能让别人一下子就看明白你的思路吗?

这些问题会暴露学生不一样的思维和学习风格,会把课堂对话引向更深层次,也会让数学课堂走向丰富。

2、要舍得让学生在思考中“浪费”时间

数学思维是需要时间的,只有给予充分的时间,学生才有可能达到真正的思维状态,才有可能思考得充分,想得明白。为此,应该舍得让学生在思考中“浪费”时间。要让课

堂有机会进入一种“胶着的”对话状态;让学生获得正确结论的“速度”来得慢一些;让

课堂能够提供学生更多“讨价还价”的机会;……

我追求的课堂景象:不是发言热闹的课堂,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课堂;不是对答如

流的课堂,而是有迟疑、有困惑的课堂。学生与教师共同围绕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自

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同学之间表现出彼此的尊重与友善。

三、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学习方式

1、实现有指导的“再创造”

科学家们曾经用小白鼠实验研究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发展,共设置了如下三组进行对照研究。

第一组:实验人员让小白鼠们吃了就睡,醒了就吃,不提任何要求,让他们自然生长。

第二组:实验员在让小白鼠们吃了就睡,醒了就吃的基础上,增加一项单一的训练活

动,比如踩脚踏车。

第三组:实验员在让小白鼠们吃了就睡,醒了就吃的基础上,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

实验结果表明,第三组小白鼠的神经系统发展最好,第二组小白鼠的神经系统发展最差。得出的研究结论是,自由宽松的环境,丰富多彩的活动最有益于发展,单一的、机械

化的、枯燥重复的训练还不如“什么都不干”。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深刻的启示:学习的

单一化会把学习活动变成为“沉重的、枯燥的、单调乏味的事”,并最终扼杀儿童的智慧

和天赋。

其实,学习方式并无“好坏”之分,没有一种学习方式能够“包打天下”,适合一切课堂教学。要把传统教学中“听课加做题”的单一化学习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学习——

听讲做题是学习;

自主探究是学习;

课外实践是学习;

展示、交流、对话也是学习;

转变学习方式的深刻意义和价值决不在方式本身,而在于方式转变的背后或深处的意义和价值,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即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会学习为核心。需要指出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不是让学生无目标、无原则地做“主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该在数学的活动中实现统一,实现“有指导的再创造”。教师的责任就是创设适合于学生进行数学化活动的具体的现实的情境,并有效地指导他们参与到数学化的各个方面中

去。

2、教学重在启发学生思考

与知识的学习相比,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要。为此,要尽可能让学生经历

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投入质量和教学的思考性,让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充满思考的学习过程。课堂上的“动与静”都只是表象,学生思维的深度才是更重要的。

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必须留一份纯真,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孩子生命成长的高度去思考教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预设走向生成,

从关注教案的落实走向关注学生的思维,从关注问题的答案走向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唯如此,学生的学习才会真正发生。

学习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学习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本人参加我校生本课堂校级课题研究,通过学习,我感觉生本教育课堂上,学生是快乐的,老师是幸福的。感触颇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升本教育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生本教育的课堂,精彩的是学生,他们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学生完全拥有自学的天赋和潜能,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掌握很多的知识,并能在自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在生本的课堂上,学生是那样的投入,他们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等,他们在课堂上表现的机会很多。他们可以发挥想象,积极思维,对事物都有着执着的探索精神。这种课

堂,让学生充满了自信,让课堂呈现出精彩,学生活起来了,快乐起来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知识。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占主导地位,驾驭整个课堂。而生本教育课堂则是学生唱主角,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几乎占领了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而老师则是课堂的引领者,课堂环节的暗示者、学生探究交流时的旁听者,大多数时间老师们在忙着为学生们传递话筒,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所以他们又成了学生们的服务者。 三、设置好前置性作业,放手让学生先学。 生本教学的原则是“不学不教,先学后教,让学生有备而来”。这“有备”就是指提前做好预习作业,做好上课的准备。可见,前置性作业的布置就尤为重要。假如在教学前,学生对所学内容一无所知,就做不到以上几点。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的学习,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因此如何设计布置“前置性作业”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学习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

探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如何关注学困生

探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如何关注学困生 【摘要】数学是一门知识性、系统性比较强的学科,逻辑性也比较严密,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或者没有掌握,很容易阻碍学习新的知识,长此以往,很多半知半解的知识点在心理上长期的累积,就会成为学习上的绊脚石,也有的是因为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不良,阻碍了数学知识的学习,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如果这些学困生在班级中人群渐渐的增加,不但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从而导致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没有更好的实现。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重视,以此来更好的提高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困生 现阶段的数学教学方式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也都是采用应试的课堂训练学习为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困生来说会加重学习的负担,导致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不良,所以,只有在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全面的调整,才能更好的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以此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学习方法不当

良好的学习方法会有良好的学习效果,反之,不良的学习方法也会导致较差的学习效果,学困生往往死记硬背课堂中的慨念、计算法则、公式等,对于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表面,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导致所学知识无法真正的运用起来,从而造成了理解、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差等现象,学习新的数学知识也比较费时费力等。 2.学习兴趣缺失 在实践的课堂教学中,会存在着一种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偏科,很多学生都存在着语文好,体育好,英语好,但是数学不好的现象,对于这些数学学困生,他们并不是不认真学习数学,相反,他们很努力的在学习数学,但是每次的努力都给他们带来了失败的结果,导致这些学困生对于数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懒惰贪玩 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性与知识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学生很难理解,同时,学生生性比较爱玩、对于学习较马虎,且自律性较差,存在应付心理,课堂不能很好的进行学习,课下没有很好的进行巩固练习,导致知识点掌握不扎实,在面对教师的批评时,内心也会产生厌烦或者抵触的心理,数学的成绩不断的下滑。 4.教师对学困生不够重视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育要面向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学

卓越课堂改革方案

卓越课堂改革方案

2013年2月

目录 一、西北中学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二、西北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步骤 三、西北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四、西北中学课堂教学改革配套办法 1.西北中学学习小组建设方案 2.西北中学导学案管理意见。 3.西北中学导学案模板 4.西北中学集体备课组管理办法 5.西北中学“3+4”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6.西北中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一、西北中学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廖庆华 副组长:龙思伟谢春江 成员:王旭军熊伟 李南华何庆川 丁发明王兴琼 刘启钊张显明 汪世敏李执琼 刘平胡燕 汪义琴杨程 西北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办公室: 教导处(负责人:王旭军) 西北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督导办公室: 书记校长办(负责人:龙思伟)

二、西北中学课堂改革实施步骤 (2013年—2014年) 第一阶段:学习动员阶段(2013年2月—2013年3月) 1.召开课改实施动员会(包括学生、教师)。 2.撰写、出台《西北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3.召开教师学习小组建设、导学案编写、集体备课培训会。 4.组织教师、行政到太平中学、重巴等实地考察学习。 第二阶段:模仿试点阶段(2013年3月—2013年4月) 1.组建学习小组、制定学习小组评价方案、布置个性化教室、编写导学案、制定西北中学课堂教学实施办法、改革配套措施。2.2015级、2014级、2013级(除三2班)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 3.向教师、领导、社会征集课改意见。 第三阶段:探索改进阶段(2013年4月—2013年6月) 1.所有年级全面进入课堂教学改革。 2.对“学习小组”、“导学案”、“集体备课”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修改。 3.制定《西北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及配套方案。 4.提炼办学理念、打造校园特色文化。 第四阶段:修改完善阶段(2013年9月—2014年6月) 1.全校所有年级依据方案实施课堂教学改革。 2.全面展示课堂教学改革情况。

学习卓越课堂的心得体会.docx

学习卓越课堂的心得体会WORD模板文档中文字均可以自行修改

学习卓越课堂的心得体会 通过对卓越课堂的学习,有利于不断的提升教育效果。下面是我整理的学习卓越课堂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 学习卓越课堂心得体会在近两天的学习中,我对卓越课堂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 一、我理解的卓越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教学高效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来说,卓越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二、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卓越课堂应做好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编制科学合理的导学案。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

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教学中适时指导、监控、反馈、激励,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三、本期学校搞几堂展示课。共性的地方是:1,学生素养高,学习过程上的学习参与度高,这就使得学生专注于课堂,能够保持较高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2,评价方式的灵活高效是卓越课堂的一个重要指标,即时、灵活的评价同样起到激励学习主动性、保持学习兴趣的作用。3,卓越课堂应是长期进行的工作,最终形成一种常态的模式。它的预习、展示、反馈都应是高效进行的。4,卓越课堂重视各学科基本素养的落实和训练。在物理课上对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语文课上对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无不突出了这一点。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更是现今我们课改的主阵地,必须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预习准备、不断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终会取得卓越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最新生本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生本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第一篇:生本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让我欢喜让我忧的“生本” 初次接触“生本”一词,我是欢欣的,从听周一贯先生的讲座《语文课堂的求本之道》开始,我就渴望用生本的理念来指导我的教育生涯。我也以为这样的一阵改革风是抓住了根本的,听到生本倡导者郭思乐教授在凤台的讲座,我觉得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临了。 学校成了生本教育的基地,我成了一名“生本”老师,有了一个不一样的称呼。在对待学生上,我当然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了。当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时候,我享受到了他们学习的快乐。在学习第一课《山中访友》时,孩子们畅所欲言,在对课题进行解读时,有孩子抛出了一个问题,他说:“既然作者访问的这些朋友都是山中的一些景物,为什么不给‘访友’加上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呢?”孩子们思考着,争论着,最后终于明白了作者已经把这山中的一切当做了自己的好友、知己,他和这些景物已经融为一体,因而不用打引号。看来,孩子们特别喜欢提问题,有时提出的问题也正是课文的关键点呢!问题即学习,这是我一向的主张。但是,孩子们的问题太多了,我经常用一节课也没能解决他们的问题,只能带着遗憾下课。这样我的课常常上不走。有老师提醒我,六年级了,还是要抓住关键期,他们是要迎接考试的。是啊,面对我的这一群学生,我

有几多无奈在心头。我还是惊喜地看到了生本课堂发生的变化,有许多孩子乐意展示自己,小芳是个文静的孩子,在我以往的课堂上总是默默不语,现在,她也经常来谈自己的观点;小钟是个调皮的孩子,课堂上经常管不住自己,现在的他,常常拿着自己的小发现找到我,告诉我他发现的乐趣;林是个表达能力比较差的孩子,但是现在,我们常常听到他的质疑,多么会思考的孩子啊!这样改变着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那天上《草丛的村落》,在写字环节,我请上了青桐,平时爱龙飞凤舞的他,黑板上居然能工工整整的写字。当他写完“烘烤”这个词后,同学们进行检查,发现了他的火字旁的点写成了捺,青桐自己改正过来了。我也认为没有错误了,这时,有孩子的声音传来,老师,“烤”字的右下边写错了。“错了?哪里错了?”我惊奇不已,我请那个孩子上台板书,其余的孩子和我一样认真地看着,当这个孩子写完后,一阵争论声传来,有认为写对的,有认为写错的,我让孩子们打开书进行对照,原来,那个孩子真的写对了。我也一阵汗颜,告诉同学们:原来,马老师这么多年来也是在错误地书写“考”字,今天这位同学可是我的“一字之师”啊。写对的孩子们可得意了。回到办公室,我告诉我的同事,让他们也来写写这个字,六个人中,只有一个人写对,看来,很多时候,孩子们也会成为我们最好的老师呢! 在我的课堂上,我有时会感到自己的多余。学生之间探讨一个问题,我常常隐身在后面,我能做的就是给这些上台的孩子鼓

班主任如何关注学困生

班主任如何关注学困生 所谓差生就是学习成绩差,行为顽劣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并不说明学生智商有多低而是指智能的发展过程比同龄孩子低,行为顽劣的形成存在着多方面的因素,有来自家庭、社会、还有学校。家庭的骄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的无约束以及无能为力往往助长了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而构成顽劣学生。他们因某种缺失需要得到帮助,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需要人格上的平等,对学生的公平教育是我们关注差生的原因。那么应该如何关注差生呢? 一、关注学生的不当行为 差生往往在课堂上表现出中性和消极的课堂行为如静坐在座位上但不听课、喧闹、戏弄同学等。教师要善于随时随地觉察课堂里每个学生的听课情况,当有学生表现不当行为的迹象时,就要立即采用非言语线索,给学生一个暗示信号,如给做小动作的学生一个眼色,或一边讲课,一边走过去停留一下;当他们出现不良迹象时,向他提出与课程内容有关的较易回答的问题;当他们出现不良迹象时,教师可选择他的邻座和与他要好的同学加以表扬,这些都可以控制他的不当行为。 二、关注差生的个性品质 差生的智能的形成受其个性品质影响很大,而构成学生的个性品质的有成就动机、兴趣爱好、意志力等因素。 我们可以交给差生一个任务如一项工作(管理班组事务、收发作业等),让其担任积极的角色,可以提高他的自我意识、成就感;培养差生的兴趣爱好,在学习上和生活中的某一兴趣,由这一兴趣和爱好进而产生求知欲和从事该活动所需要的能力;磨炼意志力通过体育、劳动教育等增强他们的意志力,因为对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来说,可以克服种种不利条件,使自己的智能得到发展。 三、关注差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与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差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朝夕的事情,这需要老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组织兴趣小组、扩大学生的兴趣,也要擅于发现兴趣点,然后巧妙地组织有关活动,将兴趣与学习联系起来,转化为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

人教版语文六上56单元表格式教案(卓越课堂模式)

第五单元导读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深受人民的爱戴和称赞。他挥着如椽大笔,投身唤醒民众、解放民众,争取科学、民主、独立的革命大潮中;他毕其一生,不断对专制社会以及附庸其上的文化礼数的黑暗进行毫不妥协地批判;他坚持社会主义的立场,为受到损害、屈辱的弱势群众伸张正义。他是祥林嫂、闰土、孔乙己以至阿Q这些被压迫者的同情者和代言人,是一位永远站在平民视角,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大声疾呼的平民作家。作为21世纪的小主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需要走进鲁迅先生。 本单元选编的四篇课文,《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对自己小时候生活的回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是人们对鲁迅先生的回忆及赞扬。每一篇文章都是那样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让我们静静地读,细细地想,走进鲁迅先生崇高的精神世界。 单元目标: 1、学习本单元的生字、新词,会写19个生字。 2、学习描写人物的多种方法。有的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有的采用倒叙的写法,一开始就把所要写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刻画人物形象;有的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通过微不足道的小事体现鲁迅先生的伟大品格;有的运用对比,抒发对鲁迅先生的赞美和怀念,饱含深刻的哲理。 3、4篇课文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可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 4、根据收集的资料,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关怀进步青年的崇高品质。 单元重点难点 1、学习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 学法提示 1、本组课文以是“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应该多方面搜集与鲁迅有关的资料,如鲁迅逝世前后的一些情况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别人写的有关鲁迅的文章,鲁迅先生自己写的文章。为更好的学习本组课文做准备。 2、阅读课文时,运用自己具备的理解能力,先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 3、抓住课文中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出来,认真体会感受闰土的特点及鲁迅先生的高尚品格。 4、认真学习每篇文章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两篇讲读课文可以安排5课时,两篇阅读课文安排3课时,口语交际、习作练习安排3课时,共计11课时。 学习准备 学习本单元时,可以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如鲁迅写的《故乡》,巴金写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周海婴写的《父亲的写作》,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等。

《卓越课堂,十字兵法》读后体会

《卓越课堂,十字兵法》读后体会 假期中,拜读了吴守涛老师的《卓越课堂十字兵法》一书,没想到,只看了几页,我就被这本书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应该说,看完这本书,我的感触很多。 看完《卓越课堂十字兵法》之后,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我觉得这本书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巨大的魅力,除了作者生动的叙事引人入胜、理性的分析丝丝入扣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在字里行间里流露出的真诚率性、可亲可近。在本书中,一个个真实的教学事例被万老师用非常生动诙谐的语言细细陈述,娓娓道来,让我在每读一个故事时仿佛身临其境,在每读完一个故事后都会很有感触,有时是会心一笑,有时开怀大笑,有时又感到对万老师的种种招数由衷地佩服。在这本书里,万老师没有自封为“教育专家”,摆出一副权威面孔对教师们进行说教,而是通过真实的抒写,坦诚地表现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成功或是失败。读到这些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事情,看到万玮老师在应对这些事情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睿智,冷静,果断,幽默,心中是非常感动的,觉得好像真的是找到了知音。 读完《卓越课堂十字兵法》一书,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要做好老师,做好班主任,首先就必须对教育事业,对学生非常热爱。对学生的热爱是推动教育改革的内在动力。爱心是教师情感的核心。面对有待培养的一个个如此年轻蓬勃的学生们,教师要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情绪、情感、思想一天天的变化和成长,精心呵护,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如果没有对学生真挚无私的爱,热爱教育事业是无从谈起的。爱心是教师职业道德不可或缺的情感。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对学生的热爱和关爱尤其

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有幸坐在这里与各位领导老师一起交流生本教育心得体会。首先,我要衷心感谢陈校长为我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派我们到广州参加“生本教育”的专题学习。在短短几天的学习中,让我对生本教育以及生本课堂有了全新的认识,受益颇多。回来之后我就开始尝试着上“生本课”。在这里我就结合自己一个多学期的实践,简单谈谈生本教育及自己在课堂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生本教育。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的三个基本观念⑴学习的发生之处是学生,学生是最大的教学资源。 ⑵教师的最高境界不是自己“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他要为学生创造生机勃勃的、令学生“忘我”的课堂。⑶学生快乐、美好的学习生活,是德育的真正基础。产生德育问题的一个重大根源,是由于教学不当而造成的学生厌学、受压抑、无心向学。反之,当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意气风发、努力向上时,德育工作就有了一个十分良好的基础。学生美好德行的建立、人格的建树,不能依靠外

况且小学生自制力差,贪玩好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就会导致学习纪律散乱,教学只能事倍功半。现在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浅薄的认识:1.科学的划分小组。将班内的同学按照平日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分配后划分小组,每个小组4到6人实力平均。2、选定好小组长。学习成绩好、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担当。3、培训各小组组长。利用课余时间对小组长进行培训,交给权利和方法,在课堂上进行具体的指导实施4、在班内各个小组之间树立竞争机制,以增强小组长的危机意识。5、对各个小组定时进行评价和排队,以增强后进小组长的上进心。6、在落实的过程中,多与小组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小组长多提宝贵意见。 有人说过:“一个好的校长等于一所好的学校,一个好的班主任等于一个好的班级。”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说:“一个好的小组长就应该等于一个好的小组”呢?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在我们目前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都有一名小组长来负责本组的学习活动,组长的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全组组员的学习。所以说“小组长的培养”也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要培养小组长的责任心。如上学年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情况“老师,你把我换了吧,我不想当组长,他们都不听我的话。”虽然多数同学是因为管不了,但也不乏有的同学是私心很强,怕耽误自己学习,或者不愿去操那个心。从而导致有的小组竟然会小组协商选出一个最“老实”的同学当组长。其实这是我们的孩子极不负责任

浅谈农村小学课堂上如何关注学困生

课堂上如何注重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长 在农村小学里,学困生占的比例实在不小。农村的学生学习条件不比城里的学生好。城里的学生回到家里,都会有父母或家庭教师的细心辅导,而农村的学生,他们的父母绝绝大部分都是在外打工,平时少了父母的管束,每天回到家,除了帮爷爷奶奶做点家务事,就是玩。他们的学习成绩好不好,全凭课堂上的掌握水准。但学困生的基础薄弱,基本上是跟不上学习进度的。老师要想协助他们,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事情,要想提升他们的学习水平,就得在课堂上多下点功夫,多点注重他们。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注重学困生呢? 一、细心观察,多点接触他们,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学困生并不是天生就学习差,而是各种因素造成的。有的是因为学习没兴趣,基础不好,成绩太差跟不上学习进度;有的是因为上课纪律差,不会听课,自控水平差,学习习惯和态度都不好;有的是同学看不起,老师光批评,家长老埋怨;有的是家长不管不问,从不在学习上关心他们等等。老师平时对他们要特别用心,细心观察他们上课是否听课,是否认真做题,是否跟得上学习进度,利用巡堂时间多跟他们交流,多辅导他们,随时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这个内容对于三年级绝大部分学生来说,有点困难。像我们三(一)班学生,从第一周开始学,到现在考期中试了,居然还有45%的学生不会算。这些学生有的我已辅导过多次,为什么还是没掌握呢?我细心想了想,其实我根本不了解他们不会计算除法的根源,一味按照我的教学方法去教他们,他们肯定接受不了。只有找出了根源,才能找出准确的解决方法。我记得我曾教过一个二年级的学生,他怎么学也学不会用乘法口诀去算除法,怎么办?其实他压根不了解除法的实质意义,只有用最直观的实物教学法去教他。例如24÷6=?,先让他摆出24根小棒或画出24个△,要求他除以几就分几个一份,分得几份就得几,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后,他终于学会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了。 二、课堂上给学困生一个体现的机会。 法国爱尔维修曾说:“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每一个学困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注重,得到老师的赞赏,他们的内心也一定希望自己能做得好,仅仅老师不给他们一个体现机会。老师习惯给学困生们打一个“差”字,学困生也习惯自己差劣的行为。想改变他们,不是一日两日就能做到的事情。所以教师一定要对他们有信心、有耐心、有策略,一定要让学生相信自己是一个有水平的学生,随时激励他们。课堂上教师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个体现的舞台。如何让学生有一个体现的机会呢?我个人认为那就是先了解每个学困生的学习水平,引导他们在课堂上做能做的事,回答能回答的问题。这样一来,他们会越学越有信心。例如,我班的陆胜松和容代杰是班上公认学习最不行的学生。有一次,在学习《平移与旋转》时,他们能清楚地说出哪些现象是平移,哪些现象是旋转,我对他们给予即时的肯定,激励他们用心学习。但对于数某一图形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多少格和画平移后的图形,他们总是数错格子,怎么办呢?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格子数,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我在地上画出跳大海的格子,让他们在格子上经历跳的过程,并说说自己从起点跳到终点是跳了几格,怎样数,这样类推到作图上,他们终于学会了。还有一次,何家均在学习《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中,总是这样算,分子相加减,分母也相加减,这是明显的错误。为了让他明白算理,我准备了一个苹果,让他在课堂上亲自把苹果平均分成4份,我吃了其中的2份,两份就是4分之2 ,他吃了其中的一份,就是4分之1 ,合起来吃了其中的3份就是4分之3 ,所以计算4分之2 +4分之1 时,分母是不能变的,仅仅把分子相加减就能够了。当学生出现学习困惑时,用直观实物教学法是最有效的方法。捷克夸纽斯曾说过,野性难驯的马儿,只要合适地加以训练,是能够成为骏马的。所以我相信多给学生一个体现的机会,找出最合理最合适的方法去教他们,他们的学习一定会好的。

群文阅读进课堂

群文阅读进课堂 2012年11月24-25日,我有幸参加了在重庆人民大礼堂举行的“第二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一天半的时间有不少感受,在此跟大家分享。 群文阅读,打造卓越课堂 这次活动由中国民主促进会重庆市委员会、人民文学出版社、新教育研究院新阅读研究所联合主办,由树人教育研究院、学语文之友杂志社承办,是中国中西部地区迄今最大型的儿童阅读推广活动,活动的主题就是“关注儿童阅读,打造书香校园。” 许多家长和老师都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孩子喜欢阅读,却无法亲近语文课堂?究竟怎样才能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对孩子阅读习惯、兴趣和能力的引导? 我们强调阅读的重要性,督促孩子不断地阅读,但是却忽视了引导孩子如何阅读,忽视了如何为孩子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忽视了课堂教学对于孩子阅读的重要作用,忽视了让孩子通过阅读而爱上阅读的初衷,使得孩子离我们期望的阅读越来越远。 那么,应该怎样将阅读更好地带给孩子?怎样让阅读本身走进孩子的心灵?由此,“群文阅读”理念开始进入语文课堂。什么是群文

阅读呢?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王林博士对群文阅读进行了阐释,他告诉我们,群文阅读是把一组文本,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倡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推理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理念,进入课堂教学,当属国内首创,它将掀起一场语文教学静悄悄的变革。 群文阅读,初步实践 学习回来后,我试着用这样的流程上了一堂课: 第一步是“明确主题”。在进行第五单元“中华文化”的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提炼出这个单元的主题,并以“画知识树”的方法进行呈现。这实际上也是在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达到用简练的语句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 第二步是“阅读概览”。这需要学生运用默读、浏览、跳读等方式,对群组中的几篇课文进行整体把握。 第三步是“片段分享”。这是课堂的主体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开展互动、多元的对话,不仅能让孩子们一同分享到阅读心得,而且营造出浓厚的团队读书氛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素养。在这里,学生的感悟无论是深刻还是肤浅,都是属于他们的独特感悟。 第四步是“主题拓展”。课堂的功能只相当于一个例子、一块试验田、一把钥匙,更广阔丰富、更生动多变、更精彩的世界在课外、在生活中。在“中华文化”一组教学最后,向学生推荐《中国名人成长故

卓越课堂心得体会

卓越课堂心得体会 卓越课堂心得体会 1、转变观念,追求有效意识。 切实实现由“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变学会为会学,全面达成“三维目标”,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 体地位、重意轻言、过分追求人文精神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 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 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转变思维,提高有效教学 建构高效的课堂,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要求,把学生的需求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学生的课堂感受与发展作 为教学的最高价值目标,课堂教学的首要理念是生本的教育思想, 有了生本思想,教师才会自觉地走下讲台,俯下身子和学生平等对话,民主、平等、自由、合作的课堂教学气氛才会形成,学生才会 从原来课堂的无声接受者,转化为有声的探究者,学生的个性才能 得到充分张扬、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培养。教学生学习方法,更要用 心去钻研,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适合学生,所以一节课不在于你交多 少知识,而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 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 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 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 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

用激情打造语文教学的卓越课堂

用激情打造语文教学的卓越课堂 语文课堂的魅力要靠激情打造。 激情是语文的底色,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激情是语文课堂的魅力。是唤醒、释放与引导学生激情的主阵地。是实现语文在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愉悦中,让学生得到知的丰富,美的陶冶、情的升华的需要。 缺少激情的语文课堂,注定是苍白乏力的,是无力在学生的心灵留下印迹的。 怎样创设富有激情的有效语文课堂呢? 一、激情源于导语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语文教学这门艺术同样也离不开感情。我就利用导语的情感因素来奠定课堂情感基调,去叩击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进入课文情景,使情与景偕,情与理融。四年级课文中的《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童年是美好的,在每个人记忆的花园里,总会有一些常开不败的花朵,给人留下永久的回忆。同学们,你有过在雨中嬉戏的经历吗?(学生回答)可是你有过在桂花雨中陶醉的经历吗?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一切都沉浸在花香里。你抱住那桂花树,使劲地摇,尽情地摇,任由桂花像雨点一样纷纷落下来。落在你的头上、脸上、肩上、身上、脚上,落得满身都是。你沐浴在香甜的桂花雨中,整个人都陶醉了,你忘情地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然后我让他们睁开眼睛顺势引入新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美丽的桂花雨,和作家共同分享童年的欢乐。” 这段导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切入,然后用充满感情的语言为学生描述了摇桂花的场景,激起学生对作者童年生活的向往,也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好的导语就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以它放射出的独特光芒,开启了学生智慧与情感的闸门,引领学生走入求知的神圣境界。 二、激情藏于文本 语文教材中许多典范的文本给教师的再创造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足以让我们激情奔放,游目骋怀。《观潮》的壮美与豪放,《怀念母亲》的凄婉与伤情,《桥》的悲壮与激昂,《詹天佑》的忠贞与赤诚,《穷人》所彰显的人性的光辉、《地震中的父与子》所表露的父子深情,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无不浸透着作者情与感的结晶,灵与肉的凝聚,神与思的升华。语文教师倘若不以教学的智慧去挖掘,去表现,不以自己的激情去引发,去点燃,就难以把学生从一个知识的高峰引入另一个知识的高峰,就难以让学生达到心灵境界的一个又一个升华。

生本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生本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第一篇:生本课堂教学心得体会让我欢喜让我忧的“生本” 初次接触“生本”一词,我是欢欣的,从听周一贯先生的讲座《语文课堂的求本之道》开始,我就渴望用生本的理念来指导我的教育生涯。我也以为这样的一阵改革风是抓住了根本的,听到生本倡导者郭思乐教授在凤台的讲座,我觉得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临了。 学校成了生本教育的基地,我成了一名“生本”老师,有了一个不一样的称呼在对待学生上,我当然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了。当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时候,我享受到了他们学习的快乐。在学习第一课《山中访友》时,孩子们畅所欲言,在对课题进行解读时,有孩子抛出了一个问题,他说:“既然作者访问的这些朋友都是山中的一些景物,为什么不给‘访友'加上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呢?”孩子们思考着,争论着,最后终于明白了作者已经把这山中的一切当做了自己的好友、知己,他和这些景物已经融为一体,因而不用打引号。看来,孩子们特别喜欢提问题,有时提出的问题也正是课文的关键点呢!问题即学习,这是我一向的主张。但是,孩子们的问题太多了,我经常用一节课也没能解决他们的问题,只能带着遗憾下课。这样我的课常常上不走。有老师提醒我,六年级了,还是要抓住关键期,他们是要迎接考试的。是啊,面对我的这一群学生,我有几多无奈在心头。我还是惊喜地看到了生本课堂发生的变化,有许多孩子乐意展示自己,小芳是个文静的孩子,在我以往的课堂上总是默默不语,现在,她也经常来谈自己的观点;小钟是个调皮的孩子,课堂上经常管不住自己,现在的他,常常拿着自己的小发现找到我,告诉我他发现的乐趣;林是个表达能力比较差的孩子,但是现在,我们常常听到他的质疑,多么会思考的孩子啊!这样改变着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那天上《草丛的村落》,在写字环节,我请上了青桐,平时爱龙飞凤舞的他, 黑板上居然能工工整整的写字。当他写完“烘烤”这个词后,同学们进行检查,发现了他的火字旁的点写成了捺,青桐自己改正过来了。我也认为没有错误了,这时,有孩子的声音传来,老师,“烤”字的右下边写错了。“错了?哪里错了?”我惊奇不已,我请那个孩子上台板书,其余的孩子和我一样认真地看着,当这个孩子写完后,一阵争论声传来,有认为写对的,有认为写错的,我让孩子们打开书进行对照,原来,那个孩子真的写对了。我也一阵汗颜,告诉同学们:原来,马老师这么多年来也是在错误地书写“考”字,今天这位同学可是我的“一字之师”啊。写对的孩子们可得意了。回到办公室,我告诉我的同事,让他们也来写写这个字,六个人中,只有一个人写对,看来,很多时候,孩子们也会成为我们最好的老师呢! 在我的课堂上,我有时会感到自己的多余。学生之间探讨一个问题,我常常隐身在后面,我能做的就是给这些上台的孩子鼓励并提供一个方向性的指导。再不见我那精心的引导,再不见我动情的演说,再不见我精彩的设计……我有时感到自己再没有精彩而言,而学生是不是就是如此的精彩呢?或许我的期望高了一些,作为儿童,他们总是探讨着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有时会跑到另一个方向去,我常常会费力地往这个正道上拉一拉,可效果

数学课堂中如何关注学困生的听讲

数学课堂中如何注重学困生的听讲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教师应以人为本注重全体学生均衡发展,使学生善思乐学共进。要注重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学困生。而在任何一门学科教学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学习效率低的学生,我们称之为:后进生。从另一方面讲,也能够说学生在学习中时刻有困惑,我们也能够称他们为学困生。学困生现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学困生主要是这么几种情况:1、学习基础差,课上不专心或听不懂;2、作业又不认真去做,错了也不知道订正弄懂;3、对学习没兴趣,有厌学情趣。 案例:马世豪同学,上课能遵守纪律,一直坐得很端正,看上去好像也很认真地听课,但对他提问,他常常很茫然;同学们在操练时,他经常赶不上,计算的准确率也很低。所以在阶段检测中发现他常常分数会很不理想,有时会不合格。 像上面案例中的学生其实班级中也有一部分学生,加上我们的班级还是大班人数,所以要作到注重到全体学生的话,有时有点矛盾。 但从这个案例看,我认为,我们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在课堂中改变他的听课状态。那么怎样才能使用科学方法引导他进入学习轨道呢。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旁敲侧击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类学困生遇到自己不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会做小动作、说小说话,影响自己,也影响了其他同学。这个时候我常常使用“旁敲侧击”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师生之间的教与学始终保持和谐、默契。如盯他一眼,朝他点点头,若无其事地走过去轻轻敲击一下他面前的书桌,或站在他身旁略为停留一下,或叫他本人或周围学生答问、板演等。通过微妙的方式把信息传递过去。这样,既即时纠正了学困生的学习行为,又给开小差的学生留了面子,还不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不善于捕捉信息,还不太会倾听,要他们马上做到会倾听,显然不可能。所以,我们要积极引导,通过一些巧妙的方式,让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倾听,学会倾听。 二、榜样引领法 倾听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沟通中理解了解的第一步。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只有全身心地听学生说话,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才能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疑虑,发现和创意等,才能即时捕捉课堂的生成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形成在动态生成中挺进,使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着挑战与创新,提升教学的质量。

卓越课堂心得体会

卓越课堂心得体会 卓越课堂心得体会1、转变观念,追求有效意识。 不能再用传统的老模式,采用“满堂灌”、“满堂问”“磨时间”等一些旧的思想观念。新时代的老师应该追求一些新的教学意识:是学生由等待被动学习走向勤奋学习,逐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现在的老师应该教授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应该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能够不在老师教授的情况下就能做到自主学习。 2、转变思维,提高有效教学 教师课前都要备课,以前都备知识,自己备自己的,很少去交流。所以思想就比较闭塞,教授方法也比较单调。但是大家互相交流分享的话,备课就比较全面,所涉及到的问题考虑也会周全,这有助于设计方案的科学化,使其课堂能够更加有效,提高其课堂质量。 3、转变方式,用心经营课堂 教学生学习方法,更要用心去钻研,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适合学生,所以一节课不在于你交多少知识。韩老师的查着工具读,划着重点读,写着感想读,记着内容读,练着习题读,思着问题读着实让我思维顿 时开阔。语言精练,却内容概括全面。为我在具体实践上起到了指导作用。

走进有效教学,创建卓越课堂,这需要我们用心的去钻研,去实践。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更应该不断去学习,不断去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师能,使课堂更加和谐 卓越课堂的建议第一、提升了我对教学教研活动的思想认识高度,设计一个成功的主题教研活动要做到心中有规则,手上有技术,脑中有智慧,运用现有的教学研究技术,在群体的合作下,做到群策群力。当然做好教研活动的出发点还是学生,怎样顾及不同学生的个体需要、学习动机、起点和能力,从而实施有差异的针对性教学,这才是做好主题研修的出发点和根本。虽然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动机上存在着后劲不足的缺陷,但是作为教师我们还是要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达到高标准,不管是文化课的还是专业技能的标准,这样一方面尊重学生,也让教师顾及到了自身的教学选择。作为新教师,我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过程,教师永远需要发展,永远在发展途中,学习这些教研活动的理论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运用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最终走向研究和实践的结合。 第二、开阔了我对教学设计认识的眼界。看了网上共享的那些两课评比、信息化教学设计、技能竞赛的、微课优秀作品的展示,让我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些作品中让我感受到什么是特色,什么是创新,将自身的教学元素融入到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展现自我,突出特色,结合教学根本,才是创新和特色。第三、这次培训让我意识到自我反思的重要性。平时的教学只是忙于日常的备课、上课,很多教学反思都没有深入地涉及。通过这次培训我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很多教学设计的理念还是存在

卓越教学总结

2015年坪地民族中学“卓越教学课堂”达标总结 坪地民族中学 文综教研组 通过本次“卓越教学课堂”达标,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感觉受益匪浅,也使我有了深深的思索,让我对有效教学,创建卓越课堂、如何进行校本教研也有了深深的认识。对作为教务主任的我在今后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如何在以后工作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开展教学研究从而使我校的教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我认为: 1、改变观念,提高卓越高效的意识。 不再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满堂问”等一些旧的思想观念。新时代的老师应该追求一些新的教学意识:即教师如何教,如何管,从而改造学生的学习力。现在的老师应该教授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应该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能够不在老师教授的情况下就能做到自主学习。 2、转变方式,用心经营课堂 教学生学习方法,更要用心去钻研,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适合学生,所以一节课不在于你交多少知识。刘老师的查着工具读,划着重点读,写着感想读,记着内容读,练着习题读,思着问题读着实让我思维顿时开阔。语言精练,却内容概括全面。为我在具体实践上起到了指导作用。  3、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教师的战场和舞台是课堂,教师的素质高低反映在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将平时理念、观点融入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理论——再实践,再提高教学质量。多上课,上好课,上调研课,上示范课,上有挑战性的课。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又将问题解决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将自己的课堂当做实验基地,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并不断将教学研究的成果进行归纳和提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需要创新,没有哪一堂优秀课、示范课是教学的范本。拘泥条条框框,习惯于照本宣科,不创新,不开拓,是教师职业的大敌。地域不同,学生不同,学生存在差异,教师对各种培训、讲座和学习要吸收其精髓,融入自身服务教学,构建自己课堂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4、 立足本校,踏踏实实搞好校本研修 以校为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校本研修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是促进教育教学提高的有效形式。听了刘兴伦老师的讲座,我深刻的理解了校本教研的重

升本课堂心得体会

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9月,我们有幸接触到了“生本教育”这一理念,通过看观摩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生本课。此后通过集体学习、个人阅读生本教育的书籍、上网查找资料,也和其他老师一起开始学着上“生本课”。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实践,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却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也只是“蜻蜓点水”,收获甚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育的本质--狭义上的学校教育,即(在教师帮助下的)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对教师这一角色重新定位的重要性。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 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什么才是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更重要的一方面还在于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2. 通过本次学习,使自己想到了很多—— 在记笔记的过程中,感受着“生本教育”的内涵以及在以“生本教育”为主导进行的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细细想来,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有些方法也曾经用过,只不过仅转载自百分网https://www.sodocs.net/doc/671755488.html,,请保留此标记有那么几次而已,没能很好地坚持下去,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仍然停留在“师教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偶尔采用一下让学生自主学习或是小组交流合作学习饿方法,害怕孩子们玩得太高兴了,而是自己的课堂不受控制,就采用减少学生活动时间,自己多讲的方式。通过学习才知道,其实自己这样做非但没能更好地把握课堂,反而是自己处在被动的位置上。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不会那么长,想想也是,我们成人有时都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了注意力而是精力分散,更何况是6、7岁的孩子呢! 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可爱。可以说,他们课堂上的表现失常会令我们又爱又恨。就拿我们班的明浩来说吧!听讲的时候还挺认真,有时候回答问题也挺积极,可动起来的时候,又会让人气得不得了——不是在哪里乱动,就是把手放到抽屉里不停地乱翻,偶尔还会冷不丁地钻到桌子下面去找被他自己弄到地上的东西,当点到他名字的时候,他会忽闪着那双明亮的眼睛,用那种无辜的眼神,很委屈地望着我,让我又不忍心再说他什么。 课堂上的精彩也曾经有过。记得在学习《要下雨了》一课时,我采用的就是请学生用自己喜

相关主题